韭菜秋后管理要点

2024-04-26

韭菜秋后管理要点(通用5篇)

篇1:韭菜秋后管理要点

韭菜秋后管理要点

【立秋后肥水齐攻】

韭菜喜欢凉爽的气候,立秋后气温逐渐下降,昼夜温差加大,此时加强管理,有利于韭菜猛涨,积累养分。先顺垄开沟,然后每亩施饼肥50kg、优质农家肥750kg、三元复合肥20kg.施肥后盖土,叫两次水。

【寒露后停水控长 】

寒露后天气逐渐变冷,韭菜生长缓慢,此时应停止浇水和追肥,使韭菜营养早回根茎,积累养分。

【霜降后架设风障 】

霜降后在畦南侧前沿处设一道向北倾斜、高1.3-1.5m的风障,以降低畦温迫使韭菜早休眠,减少营养消耗。立冬后,将风障改为向南倾斜15度,使南畦成暖畦。

【立冬后覆盖管理】

覆盖前清理畦内所有的枯叶等杂物,割去枯韭,结合浇水每亩施尿素15kg.水下渗后搭小拱棚,覆盖薄膜、草苫,每天上午9时揭开草苫,下午2时盖上,见光5小时左右,进行暗化处理。经3-5天,韭菜萌动后,揭开薄膜,分2-3次覆土,覆土总厚度5-10cm,韭菜出土后培根。11月下旬韭菜长到35cm时割第一刀,割后浇水施肥。

篇2:韭菜秋后管理要点

韭菜施肥技术要点

对于冬季和春季收获的韭菜来说,秋季的`营养积累过程相当关键.在每年立秋的前5d和后5d之内,最有利于韭菜的营养积累.过早施肥容易引起韭菜徒长,降低植株的抗逆能力,增加倒伏现象发生,再加上正值高温、多雨季节,更加容易导致疫病的发生,使韭菜烂秧子.过晚施肥则会因为温度的逐渐降低而使韭菜不能积累足够的营养,造成肥料不必要的损失.

作 者:王晓清 作者单位:鸡西市城子河区永丰乡,黑龙江,鸡西,158170刊 名:现代化农业英文刊名:MODERNIZING AGRICULTURE年,卷(期):“”(11)分类号:S6关键词:

篇3:秋后收获机维护要点

部位积聚的泥沙、污垢和杂物, 并将输送槽和脱粒机内部的秸秆、谷壳等清理干净。

2. 放松张紧轮, 松弛传动带, 检

查各传动带是否完好, 若有烧损或伸长严重的传动带应更换;放松输送带, 更换变形严重的耙齿。

3. 擦净并检查切割器、割台及搅

龙等易损部件, 紧固或修复松动和变形的零件, 如刀片、刀杆、护刀器以及伸缩扒指等。这些零件若有磨损、损坏或严重变形, 应更换并涂上防锈油。

4. 检查易损的薄壁件, 如割台底

板、输送槽底板及其他护板、壳体等, 看其是否变形、脱焊或断裂, 必要时进行修复。

5. 认真清理、检查各轴承和齿

轮, 对磨损严重或损坏的应更换;对各润滑点应重新加润滑脂或机油以防锈蚀。

6. 检查脱粒装置钉齿、凹板筛和

搅龙叶片等磨损变形情况, 进行必要的整形和修复。磨损严重的, 应更换新件。

7. 对漆层磨损的外露件, 应先除锈, 然后再涂上防锈油漆。

8. 清理后的零部件应整齐地放入

机库内, 大的部件集中存放, 小的零件用箱子装好后存放, 防止散失;脱粒清选装置、输送槽等, 应选择合适的位置放稳, 并用木块或砖头垫上;割台要用两根平直的方木, 顺着搅龙方向垫在割台底板弧形角铁上, 放置应平衡;护刀器、切割器等不能受压。

9. 严禁在收割机各部件上堆放杂物。

篇4:韭菜和豇豆套作技术要点

关键词:韭菜;豇豆;套作

中图分类号: S604.6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5.18.052

蔬菜套作模式有很多种,比如长套短、大套小、菜套苗、瓜套豆等等,在选择套作模式时要结合当地的生产、气候、品种特点等合理选择,韭菜地套作豇豆属于间作模式中的菜套豆模式,豇豆可给韭菜遮阳,使之质地柔嫩,生长较快,而豇豆由于被韭菜吸收部分氮肥,不会徒长而结荚多。两种作物套作,韭菜1年可以收割10次以上,豇豆则1年可种植两季,有效增加土地单位面积的产出量。

1 品种选择

品种是决定产量和品质的基础,在品种选择上一定要结合当地的土壤、气候及种植方式,做到科学合理。一般韭菜要选择相对较耐寒的品种,生产中常用的有791韭菜、汉中冬韭、诸城大金钩、寿光马蔺韭等品种,这些韭菜品种基本都具有抗寒性强、叶片肥厚而宽大、分蘖力强、生长快、早熟高产、不易倒伏、品质好等特点。而豇豆品种有青荚种、白荚种和红荚种3个品类,在种植时要根据生产需要进行选择,种类也很多,如之豇28、之豇特早30、之豇14、翡翠豆角、青皮豆角等品种。

2 培育壮苗

2.1 韭菜

苗床准备:由于南方雨水较多,所以韭菜的苗床要做高畦,避免水浸,苗床周围要挖好排水沟,一旦雨大时能及时排水。视苗床的地力情况酌情施加农家肥,亩用5000公斤左右,农家肥要经过腐施,在施用前耙细碎,最好用筛子过一下,之后均匀撒到床面上,然后进行深翻,使肥料和土壤充分混合,再进行耙平,苗床要保证干湿相间。苗床准备好后,在苗床上开沟,基本要求为行距25厘米、宽13厘米、深8厘米的浅沟,为播种做好准备。

育苗:韭菜的繁殖要根据当地情况选择方法,可播种繁殖也可分株繁殖,播种就是用种子直接繁殖的方法,而分株主要是采取移株的方式。播种繁殖具有植株生长繁茂,分蘖力和生活力强,寿命长,产量高,繁殖系数高的特点,而分株正好相反,但是操作上却简单易行,所以农村地区常采用。直接播种可节省人工,不用定植,缺点就是用种多,占地,而且时间较长,苗期管理难度大,易生杂草,易发病虫害,出苗不容易控制。而育苗移栽则可节省土地,易管理,可以培育壮苗,根据苗的长势来定植,但相对较费人工。播种时间可在清明前后,种子要选用新鲜种子,也就是当年或前一年的种子。尽量不要用陈种,发芽率低。

2.2 豇豆

豇豆早春育苗一般在3月中下旬,采用保温苗床营养钵育苗,每钵播3~4粒种子,播种后浇水保湿。秋豇豆采用直播方式。

3 合理套种

8~9 月将韭菜定植于大田,每穴栽6~7 株,行株距为20 厘米×15厘米,定植前深耕土壤,以利根系发育。整地作畦,畦宽1.4米。到翌年4月上中旬,当豇豆幼苗长出2~3片复叶时,就可以定植,定植选择晴天进行,行株距为70厘米×30厘米,每穴2株,6~7月采收。第1季豇豆收完后又可以立即种秋豇豆,直播,8~10月份采收。

4 田间管理

4.1 韭菜

韭菜是一种相对喜肥的蔬菜,对肥料比较敏感,在种植前要施足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定植的当年,重点的管理工作便是施足基肥,当秋季定植后,韭菜叶开始快速生长,此时处在分蘖旺期,要加强肥水管理,充足的肥水能满足韭菜植株的分蘖要求,一般在入冬前施足一次重肥,而2~3年后,每次收割以后,要施重肥一次,以提供充足的营养,促进叶的生长与分蘖,同时要把老根老叶清除,做好培土工作,促进韭菜根部生长。

4.2 豇豆

肥水管理:要适当控制肥水,开花结荚前,不宜大水,避免蔓叶生长过于旺盛,一旦水分过多,就会导致开花结荚节位太高,这样花序数变少,中下部易形成空蔓。但开花结荚后要适当增加肥水,提供充足养分促进生长,达到多开花多结荚的目的。

搭架:豇豆的蔓生长较长,当蔓长超过20厘米时,要开始搭架进行引蔓。用2米长的竹竿搭人字架,在晴天的下午进行,经过一上午的暴晒,植株缺水,蔓相对较软,不易折断,引蔓要按反时针方向进行,使豇豆茎叶均匀分布在架子上,利于其向上生长。

整枝:整枝以第一花序为标准,第一花序以下节位侧芽全部摘除,以上部位的混合节位上的幼小叶芽也要全部摘除,这样做主要是为了促进花芽的生长。豇豆生长进入中后期,主蔓中上部长出的侧枝应及早摘心,摘心要看肥水情况,如果肥水好,植株壮,则摘心不可过重,因为侧蔓也可以结果。

5 病虫害防治

5.1 韭菜

韭菜的主要病虫害有地蛆、蓟马、蝼蛄、锈病、疫病等,在种植管理中,要及时发现病虫害的发生情况,早發现,早防治。平时要加强预防工作,对于地蛆可采用低毒、低残留的药剂进行喷洒或灌根。常用的有菊马乳油、爱卡土乳油等,对于锈病可用 三唑铜或粉锈灵进行喷雾防治。

5.2 豇豆

豇豆病虫害主要有疫病、枯萎病、锈病、豇豆荚螟等,在防治时要根据病情的发生情况,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如针对疫病可用三乙膦酸铝可湿性粉剂,或乙·锰可湿性粉剂进行喷洒防治,对于枯萎病可以用甲基硫菌灵进行喷雾防治,对于豇豆荚螟每年发生4~5代。可用20%三唑磷乳油每隔10天喷蕾、花1次。

篇5:温室韭菜套种黄瓜栽培技术要点

【关键词】 温室韭菜 套种黄瓜 栽培技术

1.栽培品种

选用叶片宽、直立性好、产量高、回根晚、休眠期短、抗病、耐低温的品种。如河南791、汉中冬韭、杭州雪韭等。

2.根株培养

2.1整地施肥 选择排灌水良好,土质疏松肥沃的地块。为达到韭菜轮作养根的目的,选择两块适宜地块或一块地分成两块,同时进行整地作畦。亩施优质农家肥5000kg,磷肥25~50kg,撒施后深翻15~20cm,使土肥混匀。耙平后按南北向做成宽1m,长4~5m畦,畦间距20cm左右。

2.2播种

2.2.1播前种子处理 为达到早出苗、出全苗的目的,采用座水种催芽方法。将种子用清水投洗2~3次,除掉杂質秕粒,趁湿装入纱布袋,摊平于15℃~20℃环境下催芽,每天用清水投洗一次,早晚各翻动一次,保持种子温度、水分一致。

2.2.2播种方式与方法 采用开沟条施法。播种时每畦南北向开3条宽沟,宽20cm、深5~6cm、间距10cm(便于以后定植黄瓜)。开沟后踩一遍底格,然后浇足水,水渗后撒籽,亩用种量约2kg,播后将畦面整平,覆土2cm厚,隔2~3天地皮干时再踩一遍上格子。

2.3出苗后管理 韭菜幼苗生长缓慢,为防止草欺苗,发现杂草及时拔除,防止发生草荒。幼苗出齐后,发现地皮发干及时浇水,浇两次后要停一停,防止水大涝死。

2.4秋季管理

秋季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是韭菜生长旺盛、养分积累的时期,应加强肥水管理,促进韭菜健壮生长。

2.4.1重追肥 在8月下旬和9月下旬分别进行一次重追肥,亩施人粪尿2000kg。

2.4.2合理浇水9月份前一般7天浇一次水,保持土壤湿润。10月份以后浇水量适当减少。回青的韭菜要避免因肥水过大造成贪青不回根。应在大地封冻前(11月中旬)浇一次水,顺水追施铵肥,供扣膜后头刀韭菜萌发生长的需要。

2.4.3及时掐花蕾 秋季抽出的花蕾要及时掐去,以使更多养分回流到根部。

2.4.4剔土晾根,防止韭蛆 剔土晾根是回青韭菜不可缺少的工作,可打破休眠,消灭根蛆,提高根际温度,促进萌发。一般剔土5~8cm深,晾晒7天,待鳞茎发紫即可。

3.扣膜前准备

3.1简易温室的建造 要在封冻前,即10月下旬进行。简易温室的长度根据韭菜地确定,60~100m为宜,宽6.5~7m,后墙60cm,宽1m,东西山墙长6.5~7m、宽1m、最高处2.3m,最高点往南北有顺坡。

3.2 扣膜时间 温室栽培回青的韭菜,一定要在地上部分干枯后,大地完全封冻,冻层10cm厚时才能扣膜生产。若肥水充足植株迟迟不能回根时,可向茎叶浇施草木灰浸出液,以促进回根。然后去已干枯的残茎败叶,畦面盖3~4cm厚的腐熟优质有机肥或混合土杂肥即可扣膜生产。

4.扣膜后的管理

4.1温度管理与放风 韭菜萌发前,气温可适当提高,以气温促地温,白天温度控制在17℃~23℃,夜温保持10℃~12℃,昼夜温差控制在10℃~15℃。以后各刀韭菜生长期间,白天温度可比上刀高出2℃~3℃,但不能超过30℃,夜温也相应提高。室温高于25℃时要放风,回青韭菜扣膜萌发后,天冷一般不放底风,只开启上排风口,若温度高、湿度大时,可同时开启上下排风口,尽快降温排湿。

4.2肥水管理与湿度调节 扣膜前已浇过水的,临近扣膜时及扣膜初期不浇水,只在头刀韭菜收割前5~7天浇一次水,顺水追施硝酸铵,以促进本刀韭菜和下茬韭菜的增产。韭菜叶片喜欢干燥,湿度过大易引起病害。降低湿度的有效办法是放风。

5.收割

扣膜后一个月即可收割头刀韭菜。收割时留茬高度要适当,留茬高度直接影响韭菜的衰老速度和下一刀的产量。留茬过低易伤根,过高影响产量。一般收割标准是每棵韭菜有3~4片叶充分长成,无枯黄叶和干尖叶。收割部位要在鳞茎以上2~3cm处,割口呈黄白色为宜。连续收割的韭菜,两刀间隔时间以一个月为宜,如间隔太近,韭菜长势会明显减弱。收割韭菜宜在晴天上午进行,以确保产品鲜嫩。每次收割后,要待伤口愈合并开始生长时再浇水或灌药,以防烂根或感染病害。

6.套种黄瓜

12月下旬进行黄瓜育苗。在割第三刀韭菜前(即2月中旬),将黄瓜苗定植在两个韭菜行之间。

7.主要病害(灰霉病)的防治

上一篇:中国车险市场分析报告下一篇:工资延期支付与发放流程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