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儿基本生活保障制度

2024-04-16

孤儿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精选6篇)

篇1:孤儿基本生活保障制度

万州区孤儿基本生活费发放工作指南

一、孤儿基本生活费申请审批的程序

(一)集中养育孤儿申请审批程序

1、万州社会福利院集中养育的孤儿,由万州社会福利院向区民政局提出书面申请,注明集中养育的孤儿总人数和需要安排孤儿基本生活费的总金额,并统一填写《重庆市儿童福利机构孤儿基本生活费发放申请审批表》(附件1),报区民政局审批。

2、在养老服务机构集中养育孤儿,由养老服务机构将孤儿移送到万州社会福利院集中养育后,再由万州社会福利院统一报区民政局核查审批。

3、区民政局根据审批情况,填写《重庆市儿童福利机构孤儿基本生活费发放审批花名册》(附件2)、《重庆市儿童福利机构孤儿基本生活费发放审批汇总表》(附件3)报市民政局备案。

(二)散居孤儿申请审批程序

孤儿监护人必须是孤儿亲属,且由镇乡(民族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书面确认(附件4);孤儿亲属或近亲属不愿担任孤儿监护人时,镇乡(民族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将其移送万州社会福利院养育;已存在事实收养但未办理合法收养手续,且符合孤儿收养条件的,镇乡(民族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督促其依法办理孤儿收养手续;不符合孤儿收养条件的,要动员其收养家庭将孤儿移送万州社会福利院养育。

1、监护人申请:申请发放孤儿基本生活费,须由孤儿监护人向孤儿现居住地村(居)民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附件5),提交下列基础材料:

(1)孤儿户口、监护人全家户口复印件一式二份;

(2)镇乡(民族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出具的监护人 1

确认书(附件4)一式二份;

(3)填写完备的《重庆市散居孤儿基本生活费发放申请审批表》(附件6)一式二份。

同时,需验证孤儿监护人提交的下列任一类型原件,并把该原件复印二份:

公安机关出具的父母死亡户口本销户页或证明,或医院出具的父母死亡证明,或殡仪馆出具的父母死亡火化证原件;人民法院出具的父母宣告死亡或失踪法律文书原件。

已满18周岁在读中学、中等职业学校的孤儿,另需提交就读中学校或中等职业学校出具的在读证明原件。

2、村(居)委会初审:村(居)委会2人以上工作人员通过入户调查、邻里访问等方式,对申请人提交的材料进行初审,核实孤儿身份。填写《入户调查孤儿情况记录》(附件7)一式二份,负责人在《重庆市散居孤儿基本生活费发放申请审批表》(附件6)上签注意见,加盖公章,报镇乡(民族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审核。

3、镇乡(街道)审核:镇乡(民族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收到村(居)委员会报送初审合格材料后,由镇乡(民族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分管领导召集纪检干部、民政办主任和申请人居住地所在村(居)民委员会负责人召开审核会,形成初审会议记录(附件8),经镇乡(民族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人在《重庆市散居孤儿基本生活费发放申请审批表》(附件6)上签注意见,加盖公章后,报区民政局审批。

4、区民政局审批:区民政局根据镇乡(民族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报送的审核情况,确定发放基本生活费的孤儿。区民政局根据审批情况,填写《重庆市散居孤儿基本生活费发放审批花名册》(附件9)和《重庆市散居孤儿基本生活费发放审批汇总

表》(附件10)送区财政部门,并报市民政局备案。区财政局根据孤儿核定数,将孤儿基本生活费纳入财政预算安排。

(三)暂不能完善相关手续散居孤儿申请审批程序

暂不能完善相关手续的散居孤儿,一般也称为事实孤儿,主要是因提供资料不全、但经调查符合孤儿特征、应纳入孤儿生活费发放范畴的儿童。

暂不能完善相关手续的散居孤儿其监护人必须是孤儿亲属,由镇乡(民族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书面确认(附件4)

对暂不能完善死亡(失踪)相关手续的散居孤儿,经监护人申请、村(居)委会调查、乡镇(街道)审核后,必须由区民政局派员入户进行核查,在《重庆市散居孤儿基本生活费发放申请审批表》(附件6)中说明核查情况,特别注明暂不能完善手续的具体项目和内容,提出审批意见。对审批通过的孤儿,镇乡(民族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督促其监护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二章第三节第二十条、二十三条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请办理宣告孤儿父母死亡(失踪)法律文书,完善孤儿基本生活发放申请审批手续。

区民政局根据审批情况,填写《重庆市散居孤儿基本生活费发放审批花名册》(附件9)和《重庆市散居孤儿基本生活费发放审批汇总表》(附件10)送区财政部门,并报市民政局备案。在花名册和汇总表中对暂不能完善相关手续的散居孤儿要单独进行统计,说明相关情况。

二、孤儿基本生活费发放程序

(一)集中养育孤儿基本生活费发放程序

万州社会福利院集中养育的孤儿,区财政部门根据区民政部门提出的支付申请,将孤儿基本生活费直接拨付到万州社会福利院集体账户。

对新收养的孤儿可随时申报审批,从区民政局批准之日的次月起发放孤儿基本生活费。

(二)散居孤儿基本生活费发放程序

对审批合格的散居孤儿,由区民政局统一为孤儿监护人办理银行卡,镇乡(民族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将银行卡发放到户,区财政局根据区民政局提出的支付申请,及时足额将孤儿基本生活费直接划拨到孤儿监护人银行账户。

符合审批条件的孤儿,从区民政局批准之日的次月起发放孤儿基本生活费。各地要做好孤儿基本生活费发放制度与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制度的衔接工作,孤儿基本生活费发放后,从当月起取消其原享受的城乡低保或农村五保待遇。

(三)孤儿基本生活费的停发

根据动态调整的原则,年满18周岁(除在读中学生或中等职校生外)的孤儿,从其18岁生日的次月起停发孤儿基本生活费。

在发放孤儿基本生活费期间,发现其父母或父母一方健在,从当月起停发基本生活费。

三、保障资金的筹集

万州社会福利院养育孤儿和散居孤儿基本生活费除市级财政给予适当补助外,差额部分由区财政负担。各地新增孤儿,其发放资金市级补助部分由区财政先行垫付。

四、工作要求

(一)认真做好基础工作

区民政局、镇乡(街道)民政办、万州社会福利院必须为每个孤儿建立个人档案(附件11),认真做好孤儿基本生活费发放所有资料的归档立卷工作,随时备查。

(二)认真做好资料报送工作

2010年镇乡(民族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万州社会

福利院孤儿基本生活费的审批、上报工作务必于2011年1月20日前完成。以后每年在12月20日前完成各项工作。

附件:

1.重庆市儿童福利机构孤儿基本生活费发放申请审批表

2.重庆市儿童福利机构孤儿基本生活费发放审批花名册

3.重庆市儿童福利机构孤儿基本生活费发放审批汇总表

4.孤儿监护人确认书式样

5.孤儿监护人孤儿基本生活费申请书式样

6.重庆市散居孤儿基本生活费发放申请审批表

7.入户调查孤儿情况记录

8.乡镇(街道)初审会议记录

9.重庆市散居孤儿基本生活费发放审批花名册

10.重庆市散居孤儿基本生活费发放审批汇总表

11.孤儿个人档案式样

12.孤儿基本生活费发放工作流程图

篇2:孤儿基本生活保障制度

1、制度建设。为切实维护孤儿的基本生活权益,保障我县孤儿健康成长,会同财政局出台《县孤儿基本生活保障实施办法》文件,规范了孤儿、困境儿童的资格认定和申报审核审批程序,确保孤儿生活保障工作稳步推进。

2、实行分类保障。按照“儿童利益最大化”的原则,会同财政局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工作的通知》文件,继续将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即父母因重大困难无法履行抚养和监护责任的儿童作为困境儿童,与孤儿一起纳入保障范围,按不同保障标准实行分类保障,孤儿保障率达到100%。

3、应保尽保,实行动态管理。孤儿及困境儿童保障工作实行当月申报、当月核实、当月享受,确保符合条件的孤儿、及困境儿童及时得到政府救助,确保了符合条件的全部纳入保障范围,不符合全部退出了保障范围。

4、提高生活孤儿保障标准。孤儿月标准提高到1050元,困境儿童月保障标准提高到900元。截止11月底,我县纳入孤儿保障的有184人,其中孤儿57人,困境儿童127人,发放孤儿生活保障金179.472万元,配套资金到位率100%。

5、开展捐孤儿资助学。积极主动与社会爱心企业和人士加强对接和联系,今年12名孤儿、困境儿童继续得到助学金资助,重点跟踪资助对象人均4000元,面上资助对象人均2000元。且每年从本级福彩公益金中拿出部分资金对大学新生中的孤儿、困境儿童进行资助,并为他们进入学校申请助学金出具贫困证明。

6、实施孤儿社会救助。对孤儿及困境儿童生病住院的,实行零起付线医疗救助,并按剩余合规个人自负费用的90%予以救助,年累计救助可达20000元;

同时,对因就学或遭遇突发事件等原因造成生活负担较重的孤儿及困境儿童及时给予1000-4000元不等的临时救助。

7、开展孤儿及困境儿童大走访活动。为了全面了解孤儿基本生活情况,组织相关工作人员成立三个工作组,采取调查问卷和上门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县孤儿及困境儿童实行零距离对接,100%上户,以切实解决孤儿及困境儿童的实际困难。

篇3:建立国民基本保障住房制度

1.实施国民基本保障住房制度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从我国国情出发, 着眼于实现人人享有基本保障住房的目标, 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住房制度的公益性质, 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 完善房改政策, 健全制度体系, 加强监督管理, 创新体制机制, 建设覆盖城市居民的国家基本住房保障制度, 促进社会和谐。

2.实施国民基本保障住房制度的基本原则。住房制度必须立足国情, 一切从实际出发, 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的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 把维护人民住房权益放在第一位。坚持住房制度为人民住房服务的宗旨, 以保障人民住房为中心, 以人人享有基本住房保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从改革方案设计、住房制度建立到住房保障体系建设都要遵循公益性的原则, 把国民基本保障住房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 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努力实现全体城市居民住有所居。

——坚持立足国情, 建立中国特色住房保障体制。坚持从基本国情出发, 实事求是地总结住房制度改革发展的实践经验, 准确把握住房制度发展规律和主要矛盾;坚持国民基本保障住房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人民群众的承受能力相适应;充分发挥保障住房作用;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发挥地方积极性, 探索建立符合国情的国民基本保障住房制度。

——坚持公平与效率统一, 发挥政府主导的作用。强化政府在国家基本住房制度中的责任, 加强政府在计划、规划、筹资、分配、监管等方面的职责, 维护国民基本保障住房制度的公益性, 促进公平公正。

——坚持统筹兼顾, 把解决当前突出问题与完善制度体系结合起来。从全局出发, 正确处理政府和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既着眼长远, 创新体制机制, 又立足当前, 着力解决住房制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既注重整体设计, 明确总体改革方向目标和基本框架, 又突出重点, 分步实施, 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

3.实施国民基本保障住房制度的总体目标。建立健全覆盖城市居民的国民基本保障住房制度, 为群众提供质优、价廉的住房。

二、国民基本保障住房制度的组织实施和建设管理

国民基本保障住房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作, 各级政府要把国家基本住房的建设工作当作考评地方政府工作的一项重要指标, 要建立问责制——地方政府的负责人年内完不成国民基本保障住房计划的不得晋级评优, 连续三年完不成住房保障计划建设任务的相关领导应引咎辞职——这一点很简单, 一个城市的市长不能为人民服好务, 不把人民的事干好, 人民要你干什么?“当官不为民做主, 不如回家卖红薯”。谁能为人民办事, 谁能为人民解决具体困难, 人民就选谁当市长!

各城市要成立由市长任一把手的“国民基本保障住房建设领导委员会”, 具体领导和实施该城市的国民基本保障住房建设工作。统一指挥协调计划、发展、规划、建设、房管等部门的工作。

1.根据城市人口规模、经济水平、城市发展规划等情况制定本地的国民基本保障住房发展规划。

2.根据城市国民基本保障住房发展规划和城市实际情况编制城市国民基本保障住房整体建设规划和城市国民基本保障住房详细规划, 合理规划城市国民基本保障住房规模。

3.根据城市国民基本保障住房发展规划, 城市国民基本保障住房整体规划和城市国民基本保障住房详细规划及民众住房需求情况, 合理制定年度国民基本保障住房建设计划。

4.根据国民基本保障住房年度建设计划筹集与之配套的建设资金。

5.根据城市国民基本保障住房发展规划、国民基本保障住房年度建设计划、国民基本保障住房城市规划等进行国民基本保障住房工程建设立项、报批、图纸设计、招标投标、公开选择施工队伍等工作。

6.根据国民基本保障住房年度建设规模, 组织由建设、审计、物价等部门组成的国民基本保障住房建设管理机构, 负责国民基本保障住房的建设监督管理工作。也可选择建设项目管理公司负责国民基本保障住房项目的建设管理工作。审计部门负责跟踪审计国民基本保障住房资金使用情况, 纪检部门负责跟踪监督各部门、各相关建设单位人员的行为,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项目的质量和建筑安全管理工作。

7.成立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律师、国民基本保障住房业主代表等组成的“国民基本保障住房分配管理委员会”, 负责根据本城市的人口规模、经济水平、收入水平制定本城市国民基本保障住房的分配标准, 并全程监督其分配过程, 及时与民众沟通和答疑解惑。

8.由审计、物价部门和民众代表组成“国民基本保障住房计价定价委员会”, 根据国民基本保障住房的定价法则, 根据城市居民收入, 经济发展水平, 物价水平, 建设成本等等, 合理计算核定当年度该城市的国民基本保障住房的住房价格和国民基本保障住房的房屋租赁价格。

9.由民政部门、街道政府、社区居民委员会等根据低收入居民的住房补贴申请, 对符合分配国民基本保障住房条件人员的经济状况进行调查核实, 确定符合房补条件的困难家庭进行住房补贴。这一过程是动态的, 每年都进行核定和公示。

10.由新成立的人口和住房管理部门对入住国民基本保障住房的住户进行日常管理, 严格执行国民基本保障住房制度的相关规定, 坚决执行“一户一房”、“人户一致”、“全寿命管理”等原则。使我国的人口管理和住房管理走向规范化、现代化的轨道, 成为世界的典范。

三、国民基本保障住房的建设规划

从一个普通人的角度看其所居住的城市, 现在城市里生活有着诸多的不方便, 比如“如厕难”, 上学难, 买菜难等……公益场地和设施越来越少, 这也是城管执法难的根源——而城市的几乎每一块土地都被政府卖给开发商用来开发房屋赚钱, 每个开发商都追逐利益最大化, 根本不可能去建公益设施;每个开发项目都像城市一块补丁, 只讲效益, 不讲与周边的协调, 不讲城市基础设施的配套——中国的每一个城市都被弄得“支离破碎”、“遍体鳞伤”,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中国房地产开发制度实施的20年也是中国城市灾难的20年。多少几百年、上千年保留下来的街道、民居、古巷被拆, 多少历史的传承被一夜之间拆毁, 多少传统文化古迹一去不复返……

高房价是一把双刃剑, 它可以使房地产开发商一夜暴富;另一方面高房价也使房地产开发商走向灭亡, 不是有句名言吗——若使其灭亡, 必先使其疯狂。住房事关国家之兴亡, 民众之幸福, 现在是管理者觉醒的时候了, 是到了痛下决心的时候了, 是我们彻底放弃对房地产开发制度依赖的时候了!

政府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建设和管理国民基本保障住房工作, 在国民基本保障住房规划方面应坚持两个硬指标:一是规定城市政府应拿出城市中心区90%以上的住宅用地来规划建设基本保障住房;二是规定城市政府应拿出城市规划区内70%以上的住宅用地来规划建设国民基本保障住房。地方政府应统筹安排, 合理布局, 搞好城市整体规划, 应疏密相间, 并合理规划建设农贸市场、大中小学校、幼儿园、公园、厕所、公交站点等等公益设施项目, 整体规划和城市详细规划应先征求城市居民意见, 再经地方人大和上级相关管理部门批准后方可实施。

上述90%和70%是两个硬指标, 是政府对民生的尊重, 也是对城市所有居民的尊重。所谓保民生, 保的是什么, 怎么保?没有硬指标就没有保障, 因此地方政府应以为人民服务为己任, 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做好本地区国民基本保障住房的建设和管理工作。

实施国民基本保障住房制度, 放弃对房地产商的依赖, 并不是废除房地产开发制度, 而是两条腿走路, 双轨制, 普通保障性住房由政府负责建设, 商品性住房由开发商建设, 以满足城市住房不同消费群体的差别化需求。政府做的是对民众最基本生存和住房权的保障。

四、国民基本保障住房的属性、特性及与商品住房的区别

国民基本保障住房是国家严格控制和管理的一种战略资源, 它对于普通城市居民的生活是不可或缺的, 是城市居民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保障和基本需求, 基于对全体城市居民生命权、生存权的尊重, 承担着保障城市居民基本住房权的重大责任。为了保证城市公民住房权、生存权的平等, 国家必须以严格的管理制度、管理措施、管理方法、管理队伍加以规范和约束。同时, 由于其使用对象是城市的全体居民, 是城市居民住房的基本保障, 必须有很多惠民利民措施, 让广大居民住得下、住得起, 让城市全体居民都有尊严地活着, 这些都是有别于商品住房的, 是商品住房所不具备的。

首先国民基本保障住房是严管房。长期以来, 我国政府对于国民基本保障住房最大的失误之一就是重建设、轻管理。这些年各地方政府每年都在建设安居房、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公共租赁房、单位集资解困房等等, 然而这些住房目前存量多少, 谁在使用和居住这些保障住房?以及这些房子有多少被转让, 买卖等等都是未知数, 有多少房子被以保障住房的名义审批, 却被开发商以商品房的名义卖出, 这也是未知数。重建设、轻管理或不管理;好大喜功, 只重数字, 而不重切实解决城市居民的住房困难, 这就是当时国民基本保障住房的管理现状, 而更有一些政府管理部门的人员, 企事业单位的人员大面积大量的利用保障住房管理政策的漏洞牟利、变相炒房, 从中赚取差价, 牟取暴利……这样的情况在全国各个城市都大范围大面积存在, 绝不是个别现象!这是对住房保障制度的践踏, 也是对广大城市住房权利的公然蔑视!因此, 为保证国民基本保障住房真正保障居民的基本住房权, 保证国民基本保障住房制度的长期健康发展, 国家必须以严厉的手段和管理措施来管理国民基本保障住房。

1.国家对国民基本保障住房实行全寿命终生管理

国民基本保障住房管理部门从其项目立顶、规划建设、分配、到居住使用、最后直到该房屋最后拆除, 全寿命周期进行管理。也就是一旦列为国民基本保障住房范围, 其保障性住房的性质终生不能改变。

2.“一户一房”

对于城市居民, 在达到符合国家基本保障住户分配条件并分配到国民基本保障住房后, 严格执行“一户一房”, 不得再购买其它住房。如果购买其它住房, 必须先行退出其分配的国民基本保障住房, 由其分配机关按现行的国民基本保障住房价格收回储备、再次分配, 个人不得转让、买卖、抵押等。居住人口必须与房屋登记人口相符!

3.“可买可租”

对于符合分配国民基本保障住房的居民, 可以选择“租赁”和“购买”这两种方式之一使用其分配的国民基本保障住房, 也可以先租后买, 主要根据当事人意愿和其经济条件, 由居民自己作主。

4.“保值性”

每个城市的国民基本保障住房都是保值的、不拆旧的, 其价格永远是新旧一致, 只执行现时的国民基本保障住房定价。这一点非常重要, 方便居民的退出和保证居民的退出机制的完善, 有利于国民基本保障住房制度的健康发展。

5.“不完全产权性”

国民基本保障住房是保障城市居民的基本住房权, 体现公平正义, 其产权是不完全产权, 也就是说居民拥有使用该房屋的权利, 但没有处分该房屋的权利。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包括两方面涵义:一方面是如果居民拥有所有产权, 也就是拥有处分权, 而随意转让、买卖、抵押其分配的国民基本保障住房, 将会造成国家基本保障房的资源流失, 其保障功能也将大大削弱, 对于后代是不公平的;另一方面, 国家花大力气建设和管理基本保障住房, 国民基本保障住房里含有国家的福利成份和国家的投资——土地的划拨、相关税费的减免都说明这个问题, 从这方面说国民基本保障住房是不完全产权房。国家相关部门必须严格管理, 严格规范使用者的使用行为, 杜绝拿国民基本保障住房变相牟利行为的发生。

6.“福利性”

国民基本保障住房的福利性不仅仅体显在其规划建设过程的土地划拨和相关建设行政税费的减免等等, 对于民众来说更重要的是其使用过程中的税费减免——国民基本保障住房是免除如物业税、房产税等一切行政税费的保障性住房。国家设定和征收税费的目的是调节贫富差距的, 背离这一原则而向贫穷的人收税是国家的耻辱, 如果向国家基本保障住房的住户收物业税、房产税是盘剥普通百姓的最直接表现。现在有一些人动不动拿“税”说事, 动不动就呼吁“征税”, 这里的意思不是不能征, 而是分清对象, 不能一棒子打击一大片, 应区别对待, 只对豪华商品房和别墅开征相关税费, 而不应对普通民众。

7.国民基本保障住房的面积计算和装修标准

对于国民基本保障住房严格按套内面积计算, 并且全部控制在90平方米以下, 要设计合理, 布局方便使用, 其设计、建造标准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范和强制性标准的规定;其装修应一次性完成, 达到入驻标准, 并且住户不得随意改变其主体结构;不得进行经商、办公等商业性活动, 不得转租。一经发现有不当行为, 其管理机构应视情况根据有关规定进行相应处罚, 直至收回分配的国民基本保障住房。

8.国民基本保障住房分配标准的统一性

以往国家对于保障性住房的分配一直以经济收入为指标, 而这一指标是不确定的, 因为经济收入是动态的, 难以掌握的, 容易弄虚作假的。并且在以往工作屡屡发生错误, 如开“宝马”“奔驰”住经济适用房的现象在全国各地屡见不鲜。因此, 以经济收入为标准分配国民基本保障住房是不科学、不合理的, 对全体民众来说也是不公平的。我们要以广阔的视野好科学的应变精神, 从尊重人权平等的高度, 从生存权, 住房权平等的高度出发, 面向全体城市居民统一标准——只要是该城市固定居民, 年龄、婚姻等达到或符合城市规定的分配国民基本保障住房的条件, 无论其经济收入高低、无论其贫穷或富有, 都应根据统一标准的规定给其分配国民基本保障住房。同时, 国民基本保障住房的面积是限定的, 其不是舒适豪华住房, 只是保障居民的基本生存权和基本住房权, 而其管理方面又有着严格的规定, 不能当着投资和炒作的对象, 富人们一般不会选择它的;而富人们一旦选择它也不是什么坏事, 它可以节约大量的土地资源, 因为居民一旦购买了国民基本保障住房,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就不能再购买其它住房了, 这难道不是对国家资源的节约吗?因此应大力提倡。综上所述, 国民基本保障住房面向全体城市居民开放是科学的、合理的、公平的!

摘要:国民基本保障住房制度是城市常住居民符合法定条件后, 由国家相关部门给其分配一套成本性住房的住房制度。国民基本保障住房由每个城市政府负责计划、规划、建设、分配和管理, 分配对象覆盖全部该城市常住居民。国民基本保障住房是一种特殊性质的住房, 它既是一种限定价格、限定人员、限定面积的住房, 价格与经济发展水平、物价水平和居民收入水平挂钩:也是一种免除一切行政税费的住房, 是国家社会福利的具体体现, 是一种保障公民基本生存的住房;同时它还是一种国家严管的战略资源, 国家成立相关管理部门依法严格管理基本保障住房, 国民基本保障住房的性质终生不变, 与居住人口挂钩, 居民享有居住权、使用权和继承权, 但是不得私自转让和买卖, 公民在中国境内只能享有一套国民基本保障住房。实施国民基本保障住房制度对于提升我国人口和住房管理水平, 保障公民住房权利平等, 建设长治久安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将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篇4:孤儿基本生活保障制度

摘 要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发展最快的时期,制度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城乡社会救助制度在覆盖人群和保障、改善低收入群体生活的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即将迎来的“十二五”时期,“构建发展型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社会救助制度工作的重点。本文首先描述了当前我国城乡社会救助的实施状况,在分析了制度现行中所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发展型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城乡社会救助 发展型基本生活保障制度 社会政策

“十一五”时期,我国城乡社会救助制度特别是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覆盖人群迅速扩大,在保障和改善低收入群体生活的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发挥了缓解贫困、稳定社会的积极作用。在2010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要在制度建立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制度的覆盖面,实现城乡社会救助全覆盖,同时,我国现有的发展条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决定了我国需要构建的是发展型的基本生活保障制度,这也成为我们在新时期需要正视的挑战。

一、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实施现状

从民政部的官方资料显示,截至2010年第三季度我国社会救助制度实施的最新数据如下①。(1)城市低保。城市居民中共有1131万户2290万人得到了最低生活保障。城市的平均低保标准为每人每月240元,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助为164元。与2009年底的数字相比,城市低保对象的户数和人数都略有减少,而平均低保标准有所提升。(2)农村低保。农村居民中共有2450万户5087万人得到了最低生活保障。农村的平均低保标准为每人每月110元,月人均补助为62元。与2009年底的数字相比,农村低保对象的户数和人数有所增加,平均低保标准也有提升,但月人均补差却略有减少。(3)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的有169万户174万人;分散供养的有362万户380万人。集中供养的月人均支出是190元,分散供养的年人均支出是1990元。五保供养的人数与2009年基本持平,但支出水平有所下降②。(4)医疗救助。在城市中,共有176万人次享受了医疗救助;在农村,共有392万人次享受了医疗救助。医疗救助制度还资助了831万城市贫困人口参加了城市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资助了2586万农村贫困人口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2009年相比,享受医疗救助的城市贫困人口增加不少,而农村贫困人口减少很多③。

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救助水平不高,提高救助水平障碍较多

目前各地城乡社会救助的补助标准很低,只占城乡人均收入的10%左右(见表1)。如果用城乡低保标准与城乡人均收入的百分比来比较,可以明显发现,城市低保标准最高的年份是2003年的21%,农村低保标准最高的年份是2009年的24%;城市低保的标准实际上在以1%的速度下滑。2009年虽然止住了下跌的趋势,但总是维持在很低水平的16%。同时,当前低保标准的测算,没有充分考虑物价上涨对低保家庭冲击。2009年以来,低保标准的调整总是滞后于物价上涨。然而,提高救助标准,又受到地方政府财政能力不足、边缘贫困群体等因素制约,进一步提高救助标准,将给地方财政带来更大的压力。

(二)各地低保标准差别很大,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低保制度不平衡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能力不同,导致各地的低保标准差别很大。2007年12月,在全国36个中心城市中,城市低保标准最高的是深圳,为361元;北京、天津都是330元;乌鲁木齐最低,只有156元。而收入与生活水平更加低下的农村居民,平均每月低保补助只有几十元。低保标准的巨大区域差异,导致城乡、地区之间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明显不平等,影响了制度的统一性和公平性④。

(三)综合救助制度发展缓慢,救助水平难以满足救助对象的基本需要

从整体上看,中国城乡综合救助制度还处于起步阶段,保障水平也很低,与困难群众的实际需求存在巨大差距。2007年全国城市和农村医疗救助水平分别只有940元和850元,这对于患有大病的救助对象来说,难以解决根本问题。综合救助主要集中于低保对象,而低保边缘户没有纳入其中。这些家庭因不符合低保条件既无法享受低保待遇,也无法享受或享受很少的与低保有关的其他救助,有些低保边缘家庭的生活状况甚至还不如低保户。

三、发展型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的构建目标

近些年我国经济社会的加速发展要求我们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要进一步提高社会发展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为此就要积极构建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发展型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所谓“发展型”,指的是它强调社会保障制度的渐进发展过程,突出以人为本,把就业援助等“上游干预性”领域纳入社会保障制度,把公共财政更多地用于人力资本投入,把传统的补偿型社会保障制度转变为一种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的社会保障制度。

其建设的目标为在2020年之前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建设应当逐步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目标。一是实现城乡低保对象的“应保尽保”。按照贫困国家、中等国家和发达国家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所覆盖的人口比例,中国应将全国5%左右的人口即超过7000万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才有可能筑牢国家的生活保障安全网。二是加快统一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通过转移支付等手段实现区域内城乡居民低保制度的一体化。三是逐步发展针对贫困人口包括困难边缘人群的綜合保障,建立与低保制度相匹配但又符合改善贫困家庭状况的综合救助体系。

四、构建发展型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的政策建议

未来3—5年,中国城乡户籍严格管理的制度将转化为城乡一体化的制度,中国的城乡低保制度要在这一过程中较早地实现城乡低保制度的统一,重新确定核算家庭收入的方法,这对于低保制度是一个较大的挑战。另一个更大的挑战在于,未来10年,随着中国经济的更大发展,中国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需要转型为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整个保障标准都要进行较大幅度提高,这是进入中等发展水平以后中国所必须要实行的政策,因而更需要进行周密的研究。

(一)调整社会保障投入结构,提高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规范性

到2007年,国家财政用于各项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的支出已经从2000年的1517.6亿元提高到5396亿元⑤。但是,作为基础性的社会救助等项目支出只占很小比重,其中最低生活保障项目占全部福利救助项目支出的一半左右。这种支出结构不能适应提高保障标准水平、促进制度规范统一的要求,应当逐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支出占福利救助项目支出和全部财政性社会保障支出的比重,提高中央财政在最低生活保障方面支出比重,向农村、贫困地区倾斜,实现全国范围内低保标准的逐步提高、低保制度的规范统一。

(二)加强基本生活保障制度专业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水平

城乡社会救助工作近年来已经进入了一个平稳发展的时期,进一步完善、规范城乡低保和社会救助的制度安排,将成为工作的重点。目前低保制度在管理程序、管理人员专业化等方面,都还存在诸多问题。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城乡低保和社会救助走向专业化。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所以,作为一项基本公共服务,要加强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由专业社会工作者来承担对低保户的档案管理。逐步提高社会保障体系的网络信息化水平,为提高社会救助体系管理水平奠定物质和人力基础。

(三)发展社会救助体系,逐步将基本生活保障发展为综合保障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可以让低保对象维持生存,但很难保持生活的尊严和平等的社会发展机会。其应当是通过多种途径,使低保对象逐步从“生存陷阱”中摆脱出来。同时,要防止各种救助措施集中向低保户过度“聚集”的问题。在解决低保对象的收入补差之后,综合救助措施应当根据所有贫困家庭的实际需要,而不是简单地把这些救助集中在“低保户”本身,以避免资源浪费和低保边缘户无法得到相应的救助。随着国家投入的增多,要加大发展型社会政策的实施力度,健全综合保障体系以发挥更好的作用。

(四)总结各地实践的有效经验,积极探索发展型基本生活保障制度

当前,应建立长期有效的低保标准调整机制,民政部和很多地方的民政厅局都已经在尝试建立长期有效的低保标准调整机制。选择更人性化的“公示”办法。对于低保群体,应当立足于提高其劳动技能,拓展就业渠道,在农村也可以结合“新农村建设”,做好环境绿化、社区服务等力所能及的工作。在很长的时期内,除了义务教育外,免费性的福利项目的重点还是要放在低收入人群和特定人群身上。对于城市和农村中等收入及中等收入以上人群,更多地还要以缴费型的社会保险项目为主导。因此,缴费型的社会保障安排还应该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

面对“十二五”时期社会保障工作所面临的重任,我们应努力实现社会保障均等化,推进城乡社会救助制度的全面覆盖,保障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解决低收入群众的实际困难,是平衡不同群体利益关系、促进不同收入阶层和谐共处的民心工程。要按照实现“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的目标要求,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行低保标准动态管理,健全低收入家庭认证体系。形成以城乡低保制度为基础、各项救助制度相配套的社会救助体系,基本覆盖城乡全体居民。

注释:

①唐钧,修宏方.2010-2011:城乡社会救助制度的问题及对策.

②陈佳贵,王延中.社会保障发展报告(2010).

③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9.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④王延中.构建全民共享的发展型社会福利体系.2009.

⑤王延中.构建全民共享的发展型社会福利体系.2010.

參考文献:

[1]陈佳贵,王延中.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报告(2010).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2]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9.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3]李永友,沈荣坤.财政支出结构、相对贫困与经济增长.管理世界.2007(11).

[4]骆祚炎.我国城镇贫困人口再测算.财经科学.2006(9).

[5]龙玉其,姜风雷.我国农村养老保障的发展:现状、问题和对策.2008.

[6]李永友,沈荣坤.财政支出结构、相对贫困与经济增长.管理世界.2007(11).

篇5:孤儿基本生活保障制度

申报工作

一、对象范围

凡具有缙云县户籍的下列儿童可享受基本生活保障。

(一)孤儿。是指失去父母、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具体分两类:一是福利机构养育的孤儿,二是社会散居孤儿。其中,“未成年人”定义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保护法》,是指未满18岁的公民,下同。

(二)困境儿童。是指流浪未成年人和因其他原因暂时失去生活依靠的未成年人。根据我县实际,目前重点保障父母双方不能完全履行抚养和监护责任的事实无人抚养困境儿童以及困难家庭的重残、重病儿童。具体包括:

1、事实无人抚养困境儿童。主要是指:

(1)父母双方均失踪(失踪两年以上,下同)、服刑(服刑1年以上,含强制戒毒等,下同)、重残(一、二级残疾,下同)或长期患重病(患重病1 年以上,分类参照《缙云县城乡困难人员医疗救助实施办法》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救助工作的通知》(缙政办发„2013‟156号)中规定的病种,下同)。

(2)父母一方死亡,另一方失踪、服刑、重残或长期患重病等情形无法履行抚养义务和监护职责。

(3)父母一方失踪,另一方服刑、重残或长期患重病。(4)父母一方服刑,另一方重残或长期患重病。

(5)根据实际情况认定的其他事实无人抚养的儿童。

2、困难家庭中的重残、重病儿童。主要是指:(1)低保家庭中的重残、重病儿童。(2)低保边缘户中的重残、重病儿童。

(3)根据实际情况认定的其他困难家庭中的重残、重病儿童。

二、基本生活费发放标准 孤儿基本生活费发放标准:福利机构养育的孤儿年基本生活最低养育标准按不低于当地上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性支出的70%确定;社会散居孤儿年基本生活最低养育标准按不低于当地福利机构孤儿养育标准的60%确定。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费按照社会散居孤儿标准确定,困难家庭中的重残、重病儿童基本生活费按照城镇低保标准确定。事实无人抚养困境儿童和低保家庭中的重残、重病儿童,不再享受城乡低保金。低保边缘户家庭中的重残儿童,不再享受重残补助金。

三、申请程序

申请社会散居孤儿和困境儿童的基本生活费,由孤儿、困境儿童监护人向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申请。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受理后,对孤儿、困境儿童情况及其监护人家庭情况进行调查核实并提出初步意见,上报县民政局审批。县民政局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提出核定、审批意见。经审批同意的,县民政局与社会散居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监护人签订监护协议,并将审批结果及时通知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及时将审批结果告知申请人。申请时需提供以下材料:

①《缙云县社会散居孤儿(困境儿童)基本生活费申请审批表》一式四份;②社会散居孤儿及其监护人的身份证、户口簿、信用社卡(折)等有效证件的原件及复印件,本人近期2寸免冠照4张;③父母死亡(失踪)的,提供死亡证明或人民法院宣告死亡(失踪)等证明原件及复印件;④患重病的,提供由县级以上人民医院出具的病种证明;⑤重残的,提供残疾人证原件及复印件;⑥长期服刑在押的,提供人民法院的判决书原件及复印件;⑦强制戒毒的,提供公安部门实施强制戒毒的证明材料;⑧村(居)委会出具的监护证明;⑨年满18周岁仍在全日制学校读的,提供就读学校出具的证明原件。⑩其他需要提供的材料。

四、其它优惠政策 一是医疗保障,孤儿和困境儿童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其个人缴费部分由财政给予补助。二是实施物价补贴制度。三是教育优惠政策。四是与低保对象享受同等的其他优惠政策。

五、享受终止条件

对有以下情况之一者,停发基本生活费:

1、对依法被收养的孤儿,自被收养的次月起不再发放。

2、对查找到父母或父母重新履行抚养义务的孤儿、困境儿童,自查找到父母或父母重新履行抚养义务的次月起不再发。

3、孤儿、困境儿童成年后,具备劳动能力和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如在校学生则继续发放基本生活费;非在校生则一次性发放6个月基本生活费后不再发放。

4、儿童自身、父母疾病治愈或家庭生活状况明显改善等原因不再列入发放范围的儿童,自作出终止发放决定的次月起不再发放。

篇6:孤儿基本生活保障制度

县委书记**

(2011年7月15日)

同志们:

在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思

路,聚精会神搞建设,只争朝夕谋发展,大干快上求突破,努力建设经济繁荣、社会和谐、民生殷实、生态优美新**的大好形势下,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全县孤儿基本生活费发放仪式”,这是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为民解困,解决民生、落实民权、维护民利的重大举措;是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传统美德的有效实践;更是顺民心、合民意、赢民心,服务全县孤儿的一件大好事、大实事。很高兴参见今天的活动。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所有关心关爱困难群体、关心关爱孤儿的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也向今天到会的孤儿朋友,并通过你们向全县所有的孤儿朋友致以亲切的问候,祝愿你们在社会主义的大家庭中健康成长,幸福生活!

孤儿是一个最弱势群体,最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关爱、呵护和帮助。切实做好孤儿保障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是维护孤儿合法权益、保障孤儿健康成长的客观要求;是完善社会福利体系的重要内

1容;更是人间处处有真情的具体体现。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以民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统筹社会协调发展,高度重视孤儿福利事业,全县社会各界也给予了高度重视与广泛关注,通过各级和各方面的努力,营造了良好的救助帮扶氛围,使孤儿福利事业得到蓬勃发展。这些年来,我们**县和全国、全省一样,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但是,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我们确实还有一些困难群体、弱势群体,他们生活比较困难,上学难、工作难、住房难、看病难,所有这些难都需要我们给予高度的关注,都需要社会各界伸出关爱之手,予以支持帮助。

在这里我提三点要求:

第一,各级各部门,要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高度重视包括孤儿保障在内的民生工作。民生,顾名思义就是人民的生活、生计问题,“民生”一词,概括了群众生活的诸多问题,涵盖了治国安邦的深刻内容。民生问题的解决程度决定了社会进步程度,关系着社会和政治的稳定,如何保障民生、解决民生、发展民生,反映一个执政党的治国理念。胡锦涛总书记曾指出,我们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就是为了造福人民。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等一系列重要会议,对重视和保障民生作了重点强调。县委、县政府在“十二五”规划中,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今年,县委、县

政府将继续重点推进以扶贫解困、社会保障等为主要内容的“民生工程”,这直接关系到全县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公众关注度高,社会效益大,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倍加认真,用心察民情、耐心释民惑、热心解民忧、全心为民生,要通过我们自己的努力,让所有生活在我们**大地上的社会成员有饭吃、有房住、有衣穿、有学上、有工作,能够过上幸福的生活。

第二,要做好新时期的民政工作,充分发挥民政部门的基础作用。“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决定成败”。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是我们党和政府工作的根本宗旨和不懈追求。民政工作是党和政府的重要工作,也是最直接的群众工作,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在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中,承担着十分重要的责任和非常繁重的任务,是县委、县政府“民生工程”的重要方面,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基础保障作用。所以,我们民政部门要进一步增强做好新时期民政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自觉把民政工作放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来思考,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来筹划,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来加强,认真研究和把握民政工作规律,紧扣民生热点,着力打造“贴心民政”、“服务民政”、“强势民政”,使民政工作更好地服务大局、服务群众,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第三,要建立和完善孤儿保障机制,营造发展孤儿福利事业的浓厚氛围。机制和制度建设是做好孤儿保障工作的根本。一是要建立健全“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孤儿保障工作机制。民政部门要发挥牵头作用,相关部门要将孤儿保障列入职责范围和目标管理,积极协助和配合民政部门做好孤儿保障工作。二是要建立健全社会力量关爱机制。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孤儿基本生活保障事业,为孤儿献出一片爱心。这既是一种人文精神,也是一种社会责任和义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可以为孤儿做善事,将关爱之心撒向全县孤儿,让关爱之光普照古虞大地,使全县孤儿顺利成长、成人、成才。有一首歌中唱到“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是美好的人间”。我说:“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孤儿将会生活更有尊严”。三是要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严格规范程序,建立制度,加强监督管理,孤儿的生活费一分钱都不能乱花,更不能挪作他用,确保孤儿基本生活费真正用到孤儿生活上,这一点必须向监护人讲清楚,谁乱花了孤儿的生活费,我们就追究谁。真正使孤儿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感受到党的温暖,体会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在这里,我想对全县的孤儿朋友说,未来属于你们。希望你们胸怀远大理想,树立自强不息精神,以“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气魄,“会当击水三千里”的勇毅,发愤努力,砥

砺意志,刻苦学习,掌握本领,以优异的成绩回报党恩、回报社会、回报家乡、回报人民!最后,祝你们生活愉快、学习进步、事业有成!

上一篇:看家乡变化 赞祖国腾飞下一篇:劳务工人退场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