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学期化学教学工作总结

2024-04-12

第二学期化学教学工作总结(共10篇)

篇1:第二学期化学教学工作总结

化学第二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这一学期学校大力推行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堂教学模式,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我们全体教师本着提高课堂效率的宗旨,开始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和现代教学教育理论,点课、公开课和样板课的展示学习。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深刻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并上升到理性思考,把理论与实践真正结合起来,尽快跟上时代的步伐。

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我们教师要能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对象的变化,教学设备的变化,灵活应用教学方法。对于新授课,采用讲授法来向学生传授新知识。对于复习课,采用学生总结、板书、讲解、解答已学过的知识。在一堂课上,有时要同时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教无定法,重在得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达到课堂教学的效果,都是好的教学方法。下面总结我这学期在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及反思。

一、导学案引导授课的课堂教学模式

对于化学学科,这学期我尝试着探索了几种课堂教学模式,在不断地总结思考与摸索。开学初期,根据选修3的内容比较抽象,不易理解,高考题型的的特点,我选择运用导学案导入新课,小组内课堂合作探究的授课方法。将课堂教学分成三个环节:

1、目标引领、完成学案、自主探究

课前自主学习是提高课堂效率的保证,学生根据学案,结合教材内容自主学习,初步掌握基本知识,自主独立完成学案,并及时记录自学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和困惑,为课堂小组内合作探究做好准备。

2、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小组内合作探究

精彩的导课能够抓住学生的心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集体交流等形式,交流学案中遇到的问题,互相启发,发表见解。此时我将要转换成带着学生去旅行的导游,指引和启迪他们。在学生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共性的`问题,我将为他们点拨提升。

3、展示成果,课堂检测,体验成功

课堂检测是对课堂学习的巩固和提高,是学习的重要环节。从基础着手,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搞好自己的学习。化学教学是师生互相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是自主、协作、探究相交织共同构建先知的过程。在合作互动中,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以解决化学问题为纽带形成密切的联系,最终将知识学会,体验成功的喜悦。学生在轻松、和谐、平等、愉悦的课堂氛围,达到最理想的学习状态,真正实现高效课堂的目标。

但是,在实施的过程,遇到了一些困难,比如:导学案完成情况不理想,课堂学生合作探究不够主动,不积极等,导致学习效果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以后还要研究,注意方法的改进。

二、一轮复习采取5215的课堂教学模式

期中考试以后,我们进入了一轮复习阶段,这个阶段尤为重要,如何打好底子,我也是想了很多方法。根据学生特点,他们自主学习比较困难,所以课堂40分钟就尤为重要了,因此我注重研究了如何提高课堂的复习效率。在网络上看到了5215课堂教学模式,我感觉挺好,于是在课堂教学中我尝试着这样去做。具体分为四个环节:

1、(5分钟)诱思导学,展示目标,强调考纲,明确本节课复习内容与范围。

2、(20分钟)自主研学,合作交流,组织好小组间合作与竞争关系,培养团队精神;鼓励后进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交流自己的见解,相互启发,相互帮助,取长补短;注重探究实验指导,走到学生中去,鼓励学生自由表达,通过语言去整理思维,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科学的观点,我成为有心的听者,做到少讲。当学生心里矛盾交错,欲讲难解之际,我才进行点拨,使他们茅塞顿开。

3、(10分钟)训练检测,实现堂堂清,训练的内容重在应用刚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地、快节奏地完成,课堂作业犹如“实弹演习”,好比战场上的高强度的综合训练。它能够检测课堂教学的效果,及时反馈准确的信息,便于教师课外有针对性的辅导。

4、(5分钟)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教师可先让小组代表谈本节课的收获,进行知识梳理。作业布置要有梯度,并体现预习性。

最后,进行反思小结,使知识系统化,检查掌握和巩固情况,通过具体措施发现错误和疏漏,对各小组学习方法和学习情感进行总结和评价,评选优胜小组,并针对下节内容对知识进行展望,引发学生的兴趣。

篇2:第二学期化学教学工作总结

一、认真做好教学常规工作。

1、备好课。

虽然已教初三多年,但每次课前都要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除了计算题的教学外,其余的课程我都利用了多媒体教学。

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和网络资源,多参考别人的教案,习题等,扩大视野,把握中考命走向。

2、向课堂四十五分钟要效率。

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保持相对较好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作业。

在课堂上要时时关注后进生,分层提问。

3、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初中的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我就从友善开始,从赞美着手,教他做一个有诚信、有自制力的人。

二、平时积做好教学研究。

在教学交流方面,我们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有计划地对有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实验教材的学习,了解课程标准和实验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和特点。积极主动的参与教改,并及时总结教学经验。

三、坚持做教学反思。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教学工作中难免有缺陷,例如,课堂语言平缓,平时考试较少,语言不够生动等。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还有待于提高自已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教材的综合能力,同时还要多与学生接触,多给学生提问的机会。

四、以学生为本。

篇3:第二学期化学教学工作总结

关键词:高中化学,诱思导学,离子反应,微粒观,实验探究

如何运用素质教育观念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科素养和思维品质?这是我们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在“离子反应”(第二课时)教学中,我深入研究了新课标中对本节内容的学习要求,针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了一些思考和探索。

一、教材和学情分析

“离子反应”是高中新教材必修一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二节的教学内容。从教材体系上看,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溶液导电性实验、酸碱盐电离知识的延续和深化,又是学习电解质溶液理论知识的基础。学好这一节内容,能揭示溶液中离子反应的本质,既巩固了前面已学过的电离初步知识,又为后面元素化合物知识、电解质溶液的学习打下了重要理论基础。让学生正确而又熟练地书写离子方程式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

高一学生已初步理解了复分解反应,学习了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会书写电离方程式,会区分常见的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在学习“常见离子的检验”时已开始尝试从离子角度去看待复分解反应,但认识未上升到一定高度;已初步接触了一些水溶液中的反应,但还不能用离子的观点来分析问题。

二、教学设计思路

英国教育理论家怀特海说:“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本节课中,我采用“诱思导学”教学模式,即“变教为诱,变学为思,以诱达思,以思促学”,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引导学生独立、主动、创造性地学习。这种教学模式能在很大程度上推进化学教学的素质化,培养学生在创新、实践、观察等方面的能力。

知识能改变一个人看世界的深度,而学科思想可以决定一个人看世界的角度。“离子反应”专题是中学化学“观念建构”教学模式的重要载体,它提供了一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新视角。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建立“分析溶液中物质的微粒及微粒间作用”的思路和方法,以此实现化学基本观念“微粒观”的建构。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含义;掌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学会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溶液中的离子反应。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和问题讨论的过程,使学生学会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验研究方法;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初步形成分析推理、综合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乐于探究的科学态度,体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四、教学过程(见表1)

第一环节:情境引入,顺势激趣

师:这是一瓶Ba(OH)2溶液,“溶液中存在哪些离子呢?”

生:Ba2+、OH-。

师:用哪些物质能检验其中的Ba2+?(学生争相发言)

生:Na2SO4、H2SO4等含有SO42-的可溶性的物质都可以。

师:如果将Ba(OH)2溶液与同学们选择的这些物质的溶液相混合,溶液中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离子会悄悄发生变化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其中的奥秘,共同领略“离子反应”的魅力。

(设计意图:用问题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起点较低,学生能够迅速地对已有知识进行回忆,便于思维的持续发展;引导学生运用微粒观,切入本节课的研究新视角。)

第二环节:诱发探究,概念建构

师:首先让我们来研究Ba(OH)2溶液与Na2SO4溶液的混合情况,Na2SO4溶液中含有哪些离子呢?

生:Na+、SO42-。

师:这两种溶液混合时,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呢?从微观角度分析,这是怎么回事呢?

生:Ba2+和SO42-结合生成了白色沉淀Ba SO4。

师:Ba2+和SO42相互作用发生变化,那么原来溶液中的Na+和OH-变化了吗?请设计实验方案来探究。(学生之间交流讨论,共享学习成果)

生1:向Ba(OH)2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再向其中加入Na2SO4溶液,观察酚酞的颜色变化。

生2:向Ba(OH)2与Na2SO4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Cu SO4溶液,观察是否有蓝色沉淀产生。

师:这两个方案都很有道理,第一位同学的方案更为简单一些,下面请同学们动手试试第一种设计方案。

探究实验:向盛有2 m L Ba(OH)2溶液的试管里滴入1滴酚酞溶液,再用胶头滴管向试管里滴入2 m L Na2SO4溶液,振荡后静置。

生:分组实验,并汇报实验现象———有白色沉淀产生,酚酞依然为红色,几乎无明显变化。

师: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你能从微观角度分析吗?

生1:酚酞依然为红色,说明OH-几乎没有变化。由于整个溶液不显电性,Na+也没有变。

生2:在这个反应中,Na+和OH-只是旁观而已。这个反应的实质是Ba2+和SO42相互作用生成了Ba SO4沉淀。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好,能不能用离子符号来表示上述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呢?

生:Ba2++SO42-=Ba SO4↓

师:像这样电解质在溶液中发生的离子之间的反应,我们称之为离子反应。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的式子我们称之为离子方程式。

(设计意图:诱发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设计实验方案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帮助其树立科学的实验观;带领学生从微观粒子角度认识物质在水溶液中的存在状态及行为,分析水溶液中的化学反应,从而建构离子反应的概念,构建“微粒观”。)

第三环节:引导思维,概念深化

师:下面我们来探究Ba(OH)2溶液与H2SO4溶液混合的情况,请注意观察实验中的溶液现象和小灯泡的亮度变化。

(演示实验: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0.01 mol/L Ba(OH)2溶液,滴加几滴酚酞,在滴定管中加入0.2 mol/L H2SO4溶液,开启电源开关按钮,向烧杯中逐滴滴加稀H2SO4,搅拌。)

生:(惊奇,惊叹,争先恐后汇报实验现象)

师:请同学们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分析,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实验现象?

生1:出现白色沉淀,是因为有白色沉淀Ba SO4产生。

生2:小灯泡的明暗变化反映了溶液导电性的变化,也就是溶液中离子浓度发生了变化。首先灯泡由亮→熄灭,说明溶液中几乎无自由移动的离子;后来灯泡由熄灭→亮,说明溶液中又产生了自由移动的离子,这些现象都说明有离子参加了反应。

生3:溶液中的红色逐渐褪去,是因为溶液中的OH-逐渐减少。

师:同学们分析得太精彩了,大家能不能尝试从微观角度定量地分析溶液中微粒数量的变化,进一步解开实验现象背后的奥秘呢?大家可以参考化学方程式:Ba(OH)2+H2SO4=Ba SO4↓+2H2O

生:(思考片刻,举手发言)

1 mol Ba(OH)2在溶液中能电离出1 mol Ba2+和2 mol OH-,1 mol H2SO4在溶液中能电离出2 mol H+和1 mol SO42-。当1 mol Ba2+与1mol SO42-结合生成了1 mol难溶的Ba SO4时,2 mol OH-与2 mol H+结合生成了2 mol难电离的H2O。这样,溶液中几乎无自由移动的离子了,灯泡由亮→熄灭,后加入的过量的硫酸又电离出自由移动的H+和SO42-,灯泡由熄灭→亮。

师:同学们成功地分析了这些离子间的相互作用。那么,如何用化学符号表达这个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呢?

生:(跃跃欲试,难掩兴奋)

Ba2++2OH-+2H++SO42-=Ba SO4↓+2H2O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发现了奇妙的实验现象,激发了学生的强烈学习兴趣;逐步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思维过程,帮助其形成“从宏观到微观,从定性到定量”的认知过程,深化对“离子反应”概念的理解,强化了“微粒观”,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

第四环节:解决问题,概念表达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思考以下这些酸碱盐之间,哪些能两两发生反应?如能发生反应,请写出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师:你能从微观角度分析反应的实质吗?请尝试写出以上方程式对应的离子方程式。

师:下面请同学们来帮助刚才的几位同学分析一下,写得好不好呢?

生1:Na+和Cl-没有参与反应,实际参加反应的是OH-和H+,这是对的。

生2:Na+和SO42-没有参与反应,实际参加反应的是Cu2+和OH-。但是,1 mol Cu2+能与2 mol OH-发生反应,所以离子方程式应为Cu2++2OH-=Cu(OH)2↓。

生3:反应过程中,Cl-未发生变化。反应物Ca CO3不能在溶液中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应写成化学式Ca CO3,反应后生成了Ca2+。因此离子方程式应为Ca CO3+2H+=Ca2++H2O+CO2↑。

师:请同学们再来观察一下这几个反应方程式,想一想这些酸碱盐在溶液中相互交换成分而发生复分解反应,从微观角度分析,实际上交换的是什么?

生:(恍然大悟)交换的是离子,原来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是这样呀!

师:同学们学会了从微观角度分析离子反应的实质来书写离子方程式,这样的思路和方法很有效。下面你能总结书写离子方程式的一般步骤吗?

生1:第一步,写出化学方程式;第二步,分析判断溶液中有哪些微观粒子;第三步,判断哪些微粒之间能够相互作用(可以删除旁观的、未变化的离子)。

生2:写完离子方程式,为保证准确无误还要检查:原子个数是否守恒(元素守恒);电荷是否守恒;是否遵守客观事实。

师: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第二步是关键。你能尝试归纳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哪些物质写离子形式,哪些物质写化学式?

生1:离子形式———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如强酸HCl,强碱Na OH,可溶性盐Na Cl、Na2SO4、Ca Cl2)

生2:化学式———难溶的物质、气体、水(如Ca CO3、Cu(OH)2,H2O,CO2)

师:请同学们根据以上几个反应方程式,尝试归纳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生:只要有沉淀或气体或水生成,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就能发生。

师:你能从离子方程式找到对应的化学反应吗?比如,哪些物质之间的反应可以用离子方程式Ba2++SO42-=Ba SO4↓表示?

师:这几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不同,但它们的离子方程式相同。这说明离子方程式不仅可以表示某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还可以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那么是不是所有含有Ba2+、SO42-的物质之间的反应都可以用这个离子方程式表示呢?

(设计意图:在离子方程式书写的演练中,将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更好地熟练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技能;引导学生把化学知识和方法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从离子及其相互作用的角度分析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巩固“微粒观”。)

第五环节:巩固提高,概念应用

师:我们今天学习了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以及复分解型离子反应的发生条件。认识并掌握了离子反应很有用处,在混合物分离、物质提纯和鉴定、清除水中污染物等方面都能大显身手。下面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

反馈习题:粗盐中含有Mg Cl2、Na2SO4、Ca Cl2等杂质,工业提纯粗盐的工艺流程如图2所示。请写出粗盐提纯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设计意图:给学生一个真实的应用情境,让学生体验到化学的学科价值观;了解离子反应的应用,进一步学会从微观角度分析粗盐提纯问题,理解复分解反应的本质。)

五、教学感悟

在带领学生探索求知的过程中,看到学生收获了成功的喜悦,作为教师的我更是欣喜万分。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和良好思维品质得到了培养和发展,实现了真正的“化学味”的课堂教学。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有这样几点感悟和体会。

1.问题设置是关键

问题是教学的内容,是实施有效“诱思导学”教学的核心,是保证教学运作的轴心。“诱发探究,引导思维”需要从创设好的问题开始,不同环境需要设置不同类型的问题。在“情景引入”环节中,问题设置的起点不高,但直奔主题,充分利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便于思维的持续发展,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在“引导思维”环节中,通过海问、点问、追问,循序渐进,步步深入,让师生的思维相互交融;通过预设问题的层层推进,抽丝剥茧,一步步解开实验现象背后的奥秘,让学生体会到收获成功的喜悦,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增强了学生持续探究的动力。

2.实验探究是载体

在“诱思导学”教学模式中,学生是设计、观察以及实验等活动的主体,通过亲身活动来获取知识,从多角度理解知识。化学是一门实验性的科学,化学实验为学生的实践活动创造了条件。实验探究教学活动能增强化学教学的探索性,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其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在“诱发探究”环节中,设置开放式的问题情境,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诱发学生自主探究及设计实验方案。在“引导思维”环节中,利用导电性实验装置展示Ba(OH)2与H2SO4溶液反应带来的精彩实验现象,为学生创设一个可以持续深入思维的探究情境,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为预设问题的层层推进铺平道路、创造条件。

3.学科观念是核心

著名化学教育家宋心琦教授认为:“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化学教学,不是具体的化学知识,而是影响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化学思想观念。”“微粒观”是中学化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核心观念。本节课中采用基于“微粒观”的教学方法能够真正让学生从微粒的视角认识溶液和溶液中的反应。在“引导思维”环节中,逐步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认识溶液中反应的思路来书写离子方程式,分析溶液中微粒的来源和数量、溶液中微粒间的相互作用及其结果,从而巧妙地突破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反应过程中离子间的定量关系”这一难点。在“解决问题”环节中,学生熟练运用“微粒观”来书写离子方程式,轻松实现理论与实践间的循环。

参考文献

[1]怀特海.教育的目的[M].上海:文汇出版社,2012.

篇4:第二学期化学教学工作总结

关键词:化学反应速率 外界條件 浓度 探究+实验 教学设计

一、教材背景

本知识点是二册第二章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第二课时)。教材从一些古代建筑在近些年受到腐蚀的速率大大加快等事实引出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并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不同的反应具有不同的反应速率,以及浓度、温度等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遵照教学大纲的有关规定,作为侧重理科类学生学习的教材,本节课侧重介绍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以及造成这些影响的原因。为下一课时学习压强、温度、催化剂等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作好铺垫。教材的理论性较强,并且具有一定的难度。

二、教学对象现状分析

1、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对很多化学反应剧烈、缓慢有了感性认识,因此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学习不会感觉到困难。

2、在第一课时学生了解了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表示方法,掌握了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

3、学生素质较好,愿意动手实验,有一定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在老师的指导下,能比较好的在课堂上完成一些实验操作,并具备一定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

三、教学目的

知识技能:认识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以及造成这些影响的原因。

能力培养:结合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录实验现象及设计简单实验的能力。

科学思想:通过学习过程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化学视角,去观察生活、生产和社会中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问题。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四、教学重点、难点

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以及造成这些影响的原因。教师不可轻视实验和图画在本节教学中的特殊作用。

五、教法设计

讨论+探究+实验

六、教学策略

1、如何利用好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和图画来说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以及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是本节教材的教学关键。用学生实验(或演示实验)使学生建立起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素的感性认识;通过对化学实验现象的分析来提升学生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素的认识;在分析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因素的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学习如何提出问题、收集事实、处理事实、分析事实得出结论、应用结论解决新问题。

2、化学反应速率知识是学习化学平衡的基础,学生掌握了化学反应速率知识后,能更好的理解化学平衡的建立和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及外界条件的改变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3、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其原因是本节教学难点。这部分教学建议由教师引导分析。而压强、温度、催化剂的影响可在教师点拨下由学生阅读、讨论完成。

七、实施方法

1、以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作为重点,精心设置知识台阶。可从讨论化学反应的本质──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入手,结合教材中以运动员的投篮作比喻的图和HI的分解反应图,引导学生进一步从微观的角度讨论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活化分子的有效碰撞,从而使学生理解为什么增加反应物的浓度等,会增大化学反应速率的原因。活化分子、有效碰撞等仅仅作为名词出现,其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浓度等改变,为什么会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原因。因此,对这两个名词不必深究。

2、浓度等外界条件的改变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等原理的介绍,都是建立在化学实验的基础上的,因此,教学时应尽可能地创造条件,通过实验(或边讲边做实验)来帮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3、视图画的形象、直观等作用,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如投影、幻灯、录像及计算机软件等,将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形象化,使画面“动”起来,充分发挥图画在化解知识难点中的特殊作用。

八、教学体会

1、本节课运用投影仪增大了课堂容量,使抽象问题具体化,同时很好地保持了学生的注意。

2、本节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板书少,引导启发多,学生个别活动、集体活动多,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曾汉泰,钟玉新,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1998,(8-9):32

篇5:第二学期化学教学工作总结

高寨子中学苏清红2013.7.10

经过一年的辛苦工作,终于取得了满意的成绩,让每一个有希望的学生不至于遗憾。在这一年中为了更好地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我制定并在实际教学中即使根据情况进行有效调整,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育心理学指出:“构成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成分主要是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对学习产生的直接兴趣。”在教学实践中,我很注意每一节课的引入,从复习旧课导入新课,使新旧知识衔接好;很重视新课程理念的贯彻,让学生通过探究获得知识。在教学实践中,我坚持面向全体,讲课时紧扣课本,力求学生听懂听明白,对大部分学生坚持不讲难题、偏题,重点放在基础知识上。

二、发挥化学实验的作用

化学学科有它自身的优势——化学实验,它能使学生产生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我认真组织好实验教学,在演示实验中,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学会在实验中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了解现象与物质的本质及其变化的规律;结合教材内容,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实验探究,让学生通过亲身的探究性实验活动,激发化学学习的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理解科学的本质,学习利用实验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初步形成一些科学探究的能

力。例如,组织学生探究氧气的制取方法、氧气的化学性质;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安排学生探究在有高低不平的两支蜡烛的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和罩另一只烧杯后蜡烛火焰的燃烧情况;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了科学知识的魅力。

三、努力做好复习总结工作

九年级化学是中考科目,要想提高教学质量,一方面,学生要有扎实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学生的应变能力一定要强。因此必须扎扎实实打好基础,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做好每个阶段的复习工作,对于重点知识和知识点繁杂的章节,尽量帮助学生进行归纳,打印相应的复习提要;练习题、测试题都严格筛选。另外对于学生作业基本上做到全收和及时批改,在作业上针对个人提出要求和意见。再比如说培提优补差工作,是正常教学工作的有力和有效的补充,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增大课外作业的容量,加大难度,在适应中考题的同时多接触竞赛题;对接受能力较差学生,要做到耐心细致、百问不厌,利用课外时间给他们辅导。

四、不足及努力方向。

在教学工作中对学生的要求不够严厉,对学生在掌握知识上有要求但没有很有效的落实方法,致使不自觉的学生出现脱节状况,对学习不能及时学有所得,就会逐渐出现成绩滑落的现象。由于一些实际上的原因,与学生的接触时间相对较少,与学生进行交流的时间和渠道相对较少。今后的教学中,对学生要从头到

篇6:高一化学第二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刘兔兰

本学期,我仍然担任高一年级148.149班两个班的化学教学工作。通过上学期的共同学习及磨合,师生之间已经基本互相适应。本学期我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新课程课改为主线,不断的引导学生学习化学,以便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以下是本人对本学期化学 教学的工作总结:

一、有计划的进行教学。本人对每个班级的学生做了近距离的了解,知道他们学习化学的快乐点和难受之处后,对自己的教学工作做了相 应的调整。大家都知道“人逢喜事精神爽”,若能引导学生快乐的学习化学,我想肯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已经在开学前针对这几个班级做了很详细的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做到有计划的进行每节课的学习,教学内容也会分层次,有些有难度的习题学生完成后我会做相应的评价,以免打 击小部分心灵脆弱的学生。当然也有小部分学生会过于自负,对于这些学生我会私底下跟他们进行交流,主要是从思想上说服他们,也可 用一些习题来难倒他们,做到心服口服,尽量营造一个快乐的学习氛 围给他们学习化学。化学基础差使他们班的弱点,思想上进是他们的优点。对于这个班级 的学生,我认为要想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就必须先从他们的思想教 育下手。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时机进行思想教育对他们非常有效。尊重学生,认真倾听他们的心声,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做到这一点。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心里上完全接受你,并死心塌地的追随你,自然 学习就会跟上去。

二、加强与同事之间的团结协作,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平时通 过相互听课、说课及参加观摩课,示范课活动,达到互相促进,取长 补短,共同提高。平时自己做到每个教学环节、每个教案都能在讨论 中确定,并把上课时可能遇到的问题都做详细的分析并找出相应的对策。课后进行反思,以便总结。不断的与同事进行交流,虚心向老教 师学习教学经验,发扬团结协作的优良传统,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三、教学成绩及不足。本学期大多数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都能调动起来,发自内心的喜欢化学,由原来的被动学习变成自主学习,基本 上全体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向前提高,合格率也不断的得到提 高,同时也争取到了不少的优良率。当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由于 种种原因对于学生的作业检查力度不够,并且对学生所做习题没能做 到细致分析,总感觉时间不够用,似乎都在赶课,这对于优生的发展 是非常不利的。对于厌学的学生也没能下足功夫。学习化学的探究内容太少。

篇7:高一第二学期化学教学工作总结

提高篇

假如说自己以前的教学是凭着经验加探索的教学模式,那么这一学年的教学则是摸着石头过河的教学模式。

所谓的石头,则是指镇海中学老师有效针对高考的授课模式。根据自己的理解与交流,镇海中学老师的授课模式与自己以往的教学存在着比较大的区别。

思考一:教学难度的定位:针对学生还是针对高考来定位教学难度

以我的感受来看,我们学校在教学难度进行定位的时候,是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理念,高一要尽可能的简单,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高二的时候稍微难一点,但是也基本以会考的难度要求学生,高三的时候要紧跟高考的难度。以至于在进行测试的时候,高一的难度要求在75分左右,高二的难度要求则在65—70,高三的难度要求按照高考的要求,但是从我的理解来看,我们只记高三的测试成绩大概会在50—60范围,但是在温州的模拟考中,成绩则会在35—45之间。

学生在进入高三之后,说的最多的,“老师,化学怎么越来越难学”。

高中三年,我们部分学生的成绩就在我们的难度设置中前进,变化的难度与学生的成绩成正比,其实里面所暗示的是学生在高中的三年学习中,能力没有多少的提高成为了我们高考成绩没能取得提高的致命瓶颈。

以我与镇海中学老师的交流来看,他们学校在教学难度进行定位的时候,是充分体现“应试教育”的理念,在高一、二教学的时候,已经把难度定位在高考的一本难度,在课堂的教学中与课后的作业中,以前的高考真题是频频出现。

在镇海中学的这样难度设置下,高一、二的学生在进行测试的时候,也经常性地会出现50分的平均分,但是在高三的时候其成绩却有着明显的提升。

到了高三的时候,其难度还是这样的高考要求,结果学生对老师说的话“老师,原来高三的化学这么简单的!”

镇海中学的学生在高中三年的学习中,学生的成绩就在难度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前进着;暗示着他们的学生在这样的难度要求下,成绩与能力是成正比在提高。

其实,两所学校的教学定位,体现了两种的教学模式,是“以生定教”还是“以考定教”?现在在我看来,我们的教学模式应该是“以学生的能力提高定教”(以能定教)才有价值。

当然,我们学校与镇海中学本身的学生构成就存在着多角度的差异,无论是知识水平还是学习能力以及学习的习惯、信心都这本身的不可比性。简单地说,塘下中学与镇海中学的学生培养层次是不同的,但是其培养的方法是可以借鉴的。

比如,镇海中学的学生是培养一本为基础的学生,其次是211、985等学校,最后就是国家顶尖学校。反观我们学校的学生培养是为上线为基础的学生,其次是本科的学生,最后才是重点一本大学的学生。

从镇海中学与塘下中学的层次不同来看,我们学校的教学定位必须得进行分层的教学,即分层定位学生的行政班,分层定位教学难度,分层定位测试内容。

在我们学校已经进行分层定位学生的行政班情况下,我们一定要分层定位不同行政班的教学难度,对于涉及到统一测试的,在考试范围一致的情况下,其教学难度也一定要照顾到重点班的测试难度要求,否则就会出现分数高了,但是能力并没有得到提高的现状。

回顾自己的高一教学定位,在镇海中学老师的这块石头的指引下,我把镇海班的教学定位为一本学生的要求,不再回避一些难度较大的习题与要求,于是学生的发展也得到了不同层次的提高,一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成为了学科的尖子生,但是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些根本跟不上教学难度的学生,成了真正的后进生。

虽然自己有意识地进行了这样的教学难度定位,但是不可否认地自己还是受到自己的教学经验的影响,在看到一些学生的困难情况下,有意识或无意识地降低了教学难度,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一本学生培养的能力要求,同时受到影响的是,课堂的容量与严谨性也受到一定的影响。看来自己的脚步要想与思想合拍,还得要在打破原有经验的旧平衡,然后再建立起新的平衡才会出现一致的效果。

思考二:教学常规:先学生后老师还是先老师后学生

镇海中学老师留给自己最深的常规要求,教师对自己的要求远远高于对学生的要求,其细节的要求给了自己深深的震撼。

批改作业,镇海中学老师对于作业的批改达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真正做到了有发必改,有改必析。而且镇海老师对于作业的分析能够做到针对学生的错误情况及时作出归纳针对性分析,这样的作业处理分析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也需要一个老师有着非常好的学科素养;回想自己的作业分析,自己只能做到就题讲题,缺乏学生真正需要的归纳提升,一方面是自己害怕其中所需要投入的巨大时间,另一方面是自己教学水平根本还达不到这样的要求。

一心投在教学上,镇海中学老师一直以来都是做到从学生上课开始就来到学校,学生放学之后才回去,期间在学校里是一门心思在做着教学的工作,周而复始地进行着作业批改,备课,准备作业等环节。

竞赛篇

这一学年中自己的教学重点除了常规的教学之外,就是投入了巨大的时间做好高一化学的竞赛辅导工作。

回想自己将近一年的学科竞赛辅导,自己付出了巨大的心血,也受到了一定的效果,周一伟学生获得温州三等奖,郑嘉铭获得温州一等奖,塘下中学还非常难得获得了集体优胜奖,而且这次的成绩获得市在一批乐成公立、浙鳌中学这样的学校中获得,瑞安也仅仅只有十中3位,二中、四中各1位学生获得三等奖的情况下,也算是难能可贵,但自己还是不怎么满意。不过回顾自己的整个过程,自己的收获将远远大于学生的成绩获得。

一.把竞赛辅导的要求当做平时的常规教学来做

1.出勤

虽然参加的学生不是学科成绩非常优秀的就是对本学科有着较高兴趣的学生,但是在我们这样学校的学生来说,学生对于竞赛辅导的目标还是仅仅停留在学科成绩上,而且还是一种顺其自然的心态;对于辅导的教师来说,竞赛成绩的获得也仅仅是顺其自然的事情,更主要的认为是为了完成一项学校交给的任务。于是,在竞赛辅导中,教师没有按照竞赛的教学目标进行定位,教学的组织显得有些松散,很多时候就是以习题代替上课;学生也认为竞赛辅导仅仅是一种课外的辅导,导致平时辅导的出勤率不是很高,出现非常随意的旷缺课情况。

我在学期进行辅导的时候也出现了上面的类似情况,虽然我每次都进行考勤,但是在前几次总是有不同的学生出现缺席的现象,在我宣布缺勤的次数达到3次就自动退出竞赛辅导班之后,学生的出勤率明显地得到的加强,但是还是有少数学生出现请假的现象,于是我果断把这几位学生退出竞赛辅导班,以至于到第二个学期的时候,辅导班的学生固定维持在25人,而且在第二个学期所有的考勤中,只出现了三人次请假,很好地把竞赛辅导的课堂得到了保证,也使得学生在态度上得到了保证。

2.教学计划

竞赛辅导也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想竞赛辅导取得成绩,整个的辅导计划显得非常的重要。如何规划竞赛辅导的计划使得辅导的效果得到提高,我觉得有这么几个方面需要注意:

(1)认真解读相应级别竞赛的教学定位

辅导的教师一定要先了解相应级别竞赛的考试范围,考试时间,试题的难度,才能在学生选拔,教学时间的安排,教学资料的准备等环节做到准确的安排。

自己今年在这一点上就做的不够,上学期的上课辅导时间过迟,导致最后没能完成竞赛范围内的教学任务,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成绩。

(2)根据考试范围、难度制定教学计划

没有计划,就没有严谨的教学,没有严谨的教学,就不可能有高的教学效果,没有教学效果就没有学生的成绩提高,就没有出色的竞赛成绩;所以竞赛辅导一定要有教学计划,而且是从开始到竞赛时间之内的教学计划,比计划更重要的是要严格执行教学计划,不能出现随意性地用一张练习来代替一次辅导。

3.选拔

从自己这次所辅导的学生来看,存在两个方面的不足,一是选拔出来的学生中至少有三分之一是不适合参加决赛辅导,也就是这部分学生的能力要求还是达不到竞赛的要求,这充分说明了选拔的试卷没能很好滴甄别学生的能力水平,选拔的试卷质量有待提高。二是选拔考试的时间太迟了,对于竞赛辅导来说,越早开始越有利,所以比较适合的竞赛选拔考试,应该是学生在新生报到的时候就进行选拔公布,然后由竞赛辅导老师布置一定的学习任务给这部分学生,充分利用假期的时间进行高中知识的学习,那么在高一开始的时候就可以进行竞赛辅导上课了,这样就能够争取到更多的上课时间,充分保证教学时间完成教学任务。

4.作业

对于竞赛辅导来说,每节课的课后作业似乎没有平时常规教学中的那样严格要求,更有一些辅导教师认为,布置一定量的课后作业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另外学生也认为竞赛辅导似乎只需要上课的时候挺好课就可以了,即使有课后作业,也没有按时完成的习惯;假如说辅导教师每次课后布置作业而且要进行批改作业,似乎有些不太常规了。

但是,从教学的要求来看,传授新课而没有相关的作业进行巩固,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效果那是可想而知的。

在这一年的竞赛辅导中,我始终坚持每节新课之后布置作业,而且对于所有的练习我是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分析进行;而且对于作业的上交每次都做到上交情况的统计,对于没有及时上交作业的学生每次都进行了解原因并督促下次要按时完成上交作业的要求。我感觉这次参加竞赛辅导的学生成绩有着一定的进步与自己的作业批改要求时有着密切的关系的。

5.资料

对于竞赛辅导来说,教学的难度会高于相应平时教学的难度,这就要求辅导教师一定要在教学内容以及练习的资料准备上与自己平时的教学时不一样的。

在我看来,竞赛辅导的资料应该是系统性的,不能就其中的某一节内容临时找一些资料进行简单的处理。我这次的竞赛辅导资料就是采用高三一轮复习的资料,从课堂的内容以及课后的作业都是有着知识的系统性,这样的操作也使得学生在知识的增长上不至于出现重复、断层现象。

6.注重基础

针对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在平时的竞赛辅导中,非常关注学生的基础知识,根据我竞赛辅导发现,即使是参加决赛辅导的学生,其基础知识还是非常的薄弱,假如我们在竞赛辅导中淡化学生的基础知识,其效果不会那么的明显。所以,我在竞赛辅导的过程中,特别是学生已经学习过的知识,我首先是针对基础知识进行填空型的知识复习,然后在基础知识复习的基础上提高能力的要求。

不足篇

回想自己近一年的教学,还是存在很多的不足。

一.复习课的教学能力不足

在听了镇海老师的几节复习课之后,越发地感受到复习课在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同时也深深滴感受到自己对于复习课的教学能力存在着严重的缺乏。

二.备课能力没有得到提高

这一年来,自己在备课环节上所花的时间要远远小于以往的任何学期,自己基本上都是拿镇海老师的课件进行上课,虽然说自己在使用镇海老师的课件时也能吸收一些知识,但是自己却缺乏在镇海老师课件的基础上研究来提升自己的机会。

三.细节上还不够到位

篇8:第二学期化学教学工作总结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 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 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 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中, 教师要充分运用实验引导学生分析现象及探究反应原理, 了解实验设计, 体验科学研究过程, 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课堂组织中,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手脑并用, 自主探究、发现、感悟化学在生活中的运用, 形成个性体验, 培养学习乐趣。本节设计主要采用实验探究的方法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 又用对比讨论的方法了解不同活动性的金属与同一种物质反应的条件、现象和产物的差异。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使教学形式多样化、课堂内容趣味化, 达到了新课程教学理念的目的,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教学目标

1. 通过亲自实验, 了解实验设计方法, 掌握金属钠与水的反应, 掌握金属铁与水反应的条件, 了解铁与水蒸汽的反应原理, 学会分析现象及探究反应原理。

2. 在亲自实验或实验装置的对比分析中, 体验实验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增强学好化学、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 通过思考、设计、交流, 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初步学会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为高一学生开展化学研究性学习的课题打下基础。

4. 通过动手实验和讨论实验现象体验化学的奥秘, 培养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点

Na与水反应的现象分析及产物的检验

四、教学难点

Fe与水反应实验的探究。

五、教学方法

讨论—探究—实验。

六、教学过程:

1. 课堂导入。

(1) 设问:你相信一滴水能点燃一盏灯吗? (2) 表演魔术:滴水点灯 (魔术说明:事先在酒精灯焰心上放一小粒钠, 然后滴一滴水, 就可以看到酒精灯被点燃了。) (3) 设问:这是怎么回事呢?同学们想知道吗?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进入今天金属化学性质的探索与发现。

2. 观察回忆。

(1) 投影金属与酸反应的图片, 引导学生观察回忆。 (2) 分析金属与酸的反应, 回忆初中知识。 (3) 在观察中回忆:金属与酸可以反应;反应程度逐渐减弱。 (4) 点拨:在活动性顺序中, 氢前金属遇酸反应, 生成盐和氢气, 且金属越活泼, 反应越剧烈。 (5) 以镁为代表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Mg+2HCl=MgCl2+H2邙。

【设计意图:观察图片, 回忆初中知识, 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又将已知与未知进行有机结合, 便于构建学生的知识体系;分析金属与酸的反应, 既是对分析能力的培养, 又是对学生发现问题兴趣的有效激发;引导学生将知识和方法及时总结成规律, 既能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又便于识记知识和推动今后的学习。】

3. 实验感悟。

(1) 板块过渡自然衔接。镁可以和盐酸电离出的H+反应, 水是一种电解质, 能微弱的电离出H+, 那么金属能否与水反应呢?作为活泼金属代表, 钠遇到水又会怎样?

【设计意图:板块之间进行有效过渡能让课堂组织变得更自然流畅, 这是从教的角度思考;从学的角度思考, 有效的过渡便于学生进入下一个环节的学习。从过渡语言组织方面既强调对上一板块知识的总结, 使学习主体形成知识小结, 又顺势提出了新的问题, 为下一板块的课堂组织引入思考, 引导学生在思考中进入学习, 并在学习中回应思考。】

(2) 阅读报道初步感知。 (投影一篇关于纳与水反应的报道)

师:同学们在阅读报道中发现了什么?

生:纳容易与水反应。

师:想亲自验证一下吗?

生 (欢呼) :想!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快速阅读, 在阅读中初步感知, 为实验作准备, 这是实验的前奏, 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因此, 学生有了初步感知后, 还需要教师的课堂造势, 同时通过快速阅读, 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实验操作形成体验。

师:实验前我们需要准备些什么?

生:钠、水、酚酞试剂、滤纸、小刀、小烧杯、镊子。

师:同学们先自己说说操作步骤。

生:第一步是用镊子夹取小块钠, 在滤纸上吸干表面的煤油, 用小刀切绿豆大的钠, 其余放回原瓶;第二步是在小烧杯中加一小半水, 滴入1~2滴酚酞试剂, 将钠粒投入小烧杯中。

师:根据所说的实验步骤我们开始实验, 注意观察金属钠和溶液的变化等实验现象。

(学生动手实验)

【设计意图:在学生实验前, 教师应指导其作好充分准备, 包括思考准备的器械和材料, 也包括实验步骤的预热, 这是成功进行实验的必经步骤。】

(4) 实验分析形成结论。

师:对实验进行分析探究写出反应方程式。

师:请回忆实验过程, 小结以下问题:实验步骤是否与你实验前所说的一致, 如果不一致, 以后需要怎么做?实验中你观察到了哪些现象?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对这些现象你有哪些推测?如果要验证这些推测你怎样验证?这个实验从分类的角度分别属于什么类型?

(学生自主思考、分析、小结)

【设计意图:学生观察后回答, 教师引导分析、解释原因, 推测并验证产物, 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初步学会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分析反应类别, 强化新课标中提示的物质类别、反应类别进行学习的这条主线。) 再从氧化还原角度分析反应, 揭示反应的本质,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5) 课堂延展形成迁移。

师:了解了活泼金属与水的反应, 再看熟悉的金属铁, 日常生活中用铁桶盛水、铁锅做饭, 探究铁与水能否反应。

生:铁在冷水热水中不反应, 但在高温加热时可以反应。

师:了解了铁与水反应的条件, 我们能在实验室里用一只试管设计完成铁与水高温下的反应吗?

生:能。

师:根据钠与水的反应, 对比铁与水蒸气的反应条件, 设计方案完成实验任务。

(学生准备实验方案并实验)

师:引导学生谈实验, 并写出结论。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延展, 指导学生运用对比的学习方法, 优化一套最合理的方案, 激发求知欲, 培养探索精神、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6) 自我总结整合知识。

师:我们能对我们今天的实验作一个小结吗?首先, 我们从科学实验需要哪些精神方面进行小结。

生:做实验前要有充分准备, 这是严谨的精神;在实验过程中要认真观察作好记录, 这是认真的精神;实验后要作好分析推断, 这是实验推测的精神;进行推测以后要用理论或者实验验证自己的推断, 这是一丝不苟的精神;尊重实验结果, 这是实事求是的精神。

师:同学们再从实验收获的角度进行小结。

生:大多数金属与冷水热水不反应, 活泼金属常温下与水剧烈反应, 中等活泼金属在高温条件下才能与水反应。

师:显然, 金属与水的反应条件及程度都与金属活动性顺序有关。你能在课外设计相关的实验来证明这一结论吗?

【设计意图:既包括对实验过程中的科学精神的总结, 也包括对实验效果和实验结论的总结。总结科学精神便于从科学态度上引导学生, 总结规律性结论, 便于对学生进行知识整合, 构建学生的知识体系。总结后, 通过问题引发学生的思维, 利用所学知识结合金属化学性质完成课外探究, 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 巩固拓展。

(1) 请叙述金属与水的反应和金属活动性的关系。

(2) 金属钠比铜活泼, 能否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单质铜?请通过实验验证。

(3) 探究“滴水点灯”的实验原理。

篇9:第二学期化学教学工作总结

关键词:第二课堂;开放性实验;实践能力;实验教学

分析化学是研究化学物质组成、表征和测量的科学,是化学、化工、生物等专业的重要基础课[1]。分析化学实验致力于在理论与实践、学与用、知识与能力之间搭建一个平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综合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树立科学、严谨的学习和工作作风。在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的时代责任感,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及从事相关的社会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2]。为此我们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采取了多方面的措施,对分析化学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尝试开展第二课堂和开放实验室教学活动,通过这些改革,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分析化学的兴趣。

一、传统的实验课内容与形式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传统的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是:学生在课堂教学完成后,先预习实验讲义,写预习报告,教师讲解实验原理、具体的操作方法、实验中应注意的安全问题等,然后学生再进行实验[3][4]。为保证实验正常进行,教师准备得较多较细,学生只管“照方抓药”,学生做实验的目的就是按教师和教材所讲的原理和方法来进行操作,验证一些已知的数据,根本不用动脑筋去研究实验方案的构思、实验方法和技巧,学生独立研究、分析的机会很少。教师常常感到整个实验教学活动中难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容易产生依赖心理,缺乏积极性,从而导致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学效果较差[5[[6]。在毕业论文实验时,学生不会根据分析化学所学知识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所以根本没有达到分析化学实验课应达到的教学效果。

仔细分析,学生最感兴趣的是那些有所了解却又非完全已知、能够引起思考的内容,而现行教材中的实验大多具有已知操作过程、已知实验结果的特点,有些还是教师曾演示过的,很容易流于重复与枯燥[7]。应改变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变以教师为主体以学生为主体,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我们采取开展第二课堂和开放实验室的教学活动,以期能改变现状。

二、开展第二课堂

在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对分析化学学习没有兴趣,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分析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针对这一状况,我们开展第二课堂,联系实际,布置一些和与生活、生产及老师的科研密切相关的小课题,让学生组成兴趣小组,查阅文献资料,设计可行性方案。

例让学生利用酸碱滴定法,设计一个方案测定水果中的果酸、食醋中的醋酸,如何处理样品、配制标准溶液、标定标准溶液和选择指示剂等,要求学生详细周密地制订出可行性方案;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食品中违禁添加剂硼砂,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什么是硼砂,硼砂加入后对食品的作用,食用硼砂后对健康的危害。设计可行性方案检测食品中的硼砂,然后做一个关于住地附近的超市、农贸市场的食品添加硼砂情况的调查报告,通过这些课题的设计,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锻炼了他们查阅文献资料的能力。

联系学生所学专业,做一些和生产、科研相关的课题。对于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的学生,利用配位滴定法和酸碱滴定法,设计一个测定玻璃中铁、铝、钙、镁和硅含量的方案,方案包括样品的处理、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定,指示剂的选择、滴定方式的应用等。方案和国标对比,取长补短。通过练习,学生对专业基础课的学习有更有深一步的认识,明确了学习目的,了解到生产上质量控制的一些方法,避免了学习的盲目性。

对于制药专业的学生,联系老师的科研课题,如鱼腥草中黄酮的提取工艺研究[8][9],鼓励学生查阅文献,探索合适的测黄酮含量的方法,可以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也可以用高效液相法测单体黄酮的含量,自己根据要求和兴趣设计方案,查阅文献确定测定的方法、条件和所用的试剂、仪器以及数据处理。查阅文献时,要进行对比,考察文献采取某一个方案的原因、优势及受样品或其他原因的限制因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明白所学课程的用途以及它的重要性,科研能力得到了提高,对课程的学习有更大的动力。

三、开放实验室

在学生的方案经过课题小组的讨论、论证、老师的指导后,要进入实验室进行试验,测出数据,进行数据分析、误差分析,需要有一个平台为他们的实验正常进行提供条件,鉴于我们学校的条件,专门开放实验室,由学生申请,任课教师同意,主管实验室的教师批准[10],学生就可以根据设计好的方案配制试剂,做实验。这个过程对学生来说是有挑战性的,实验过程中,发现配制的溶液浓度不是太大就是太小,要么是测定条件选择不当,要么测出的数据重现性很差。平时做实验,按照教材和老师的要求,做得比较顺利。等自己做了,才知道一切比想象的复杂困难得多。在这个过程中暴露了他们知识的欠缺和不足,学生自己深深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以及知识的全面、渊博对他未来的工作、学习的影响,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开放实验室往往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可将学生安排在老师的科研室做助手,和老师一起做一些测试方面的工作。例如,用原子吸收测一些炉渣或一些植物灰里的金属含量,利用高效液相做一些植物中某些成分的含量。能帮助老师做一些科研方面的工作,不仅锻炼了他们的能力,也给他们带来了成就感、满足感,更大大地提高了他们学习分析化学的兴趣。

通过这些教学活动的改革,能培养学生实验设计的逻辑性和创造性、实验总结与讨论中的知识性和探索性、以及表达方式的科学性,使学生能较多地以科学的思维方式来观察和分析实验问题,这样,学生有充分的自由来组织和发挥自己的能动性,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朱伟伟,严军,刘旭辉.分析化学理论课程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J].河池学院学报,2008,28(2):170-171

[2]李学琴,魏玲.约束型与开放型相结合的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探讨与实践[J].昌吉学院学报,2008,4:133-135

[3]付菜花,吴伟平.提高《分析化学》实践教学效果[J].新医学学刊,2008,5(8):1481-1482

[4]白志学,马剑峰,刘萍,等.医学机能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2,19(36):95-97.

[5]刘树伟,姜启海,丛滋敏,等.建立现代医学实验教学体系的实践与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3,22(5):14-17.

[6]赵明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4):405

[7]任利伟.化学实验课教学与学生的兴趣的培养[J].科技资讯,2008,14:120

[8]黄琴伟,张文婷,赵维良.HPLC法测定鱼腥草不同生长季节、不同药用部位中黄酮类成分[J].中草药,2007,37(8):1253-1255

[9]叶春,徐丽娟,杨根勤.鱼腥草叶总黄酮含量的测定及鉴别[J].中国食品添加剂,(10):143-145.

[10]杨小弟,张英华,周耀明,等.大学化学开放性实验教学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4):104-105

篇10:第二学期化学教学工作总结

1、珍视进步门生进修化学的乐趣,变动门生的进修自动性。

俗语说,“乐趣是最好的教授”。门生之所以化学这一科的进修成绩不佳,此中一个很紧张的因为便是对化学这一科的进修乐趣不浓,进修自动性不高。“亲其师而信其道”。我在传授进程中,注意采取多种传授式样、各种传授方法和传授伎俩,以吸引门生。在传授上做个故意人,多思虑多动脑筋,多留心多多做好筹办课前的工作,细致备课,不但要备知识备讲义,更要备门生的学情,以颓废的热忱走上讲台,以豪情的演讲吸引门生,以高雅的表演打动门生,让门生出神。如许,门生巴望上我的课,爱听我的课,想听我的课,门生进修化学的自动性就被变动起来了,进修化学的乐趣浓厚了,进修成绩也就进步了。

2、珍视“双基”传授,夯实门生的进修根本,同时培养门生的化学本质。

珍视“双基”传授,夯实门生根本,“大处着想,小处脱手”,让门生从根本脱手,一步一个脚迹,一步一个台阶地进步门生分析题目和解决题目的本领。经过议定本学期的化学课传授,使门生能把握本学期化学讲义的知识内容,并能应用所学知识,办理详细的实际题目,使知识转化为技巧技巧,以进步门生分析题目和解决题目的本领。

与此同时,在传授进程中还注意培养门生的化学本质。化学知识靠穷年累月,化学本质的进步,也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也要靠连续的渗入渗出与陶冶。在传授进程中,教师要连续地、凡是地贯注化学的进修方法、分析方法、渗入渗出化学知识、化学技巧和技巧。化学传授中,要与平常糊口生涯和社会热点题目关联起来,以加强门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任务感。

经过议定化学课的进修,门生所把握的化学知识愈来愈多,在知识的陶冶和感化下,在连续进行的教诲和传授中,门生在不知不觉地自发应用化学知识和化学进修和分析方法,去明白知识,分析很多实际题目。如有关环保题目、生态题目、资本的开辟利用等等,同学们都能应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进行分析和明白。

3、细致筹办好每一堂课。

以当真当真的立场,猛烈的责任心、任务感和敬业精神,细致筹办好每一堂课,在课前当真钻研讲义和教法,根据本校门生的实际环境,细致选题,上课时注意凸起重点、冲破难点,使知识层次化、系统化、收集化,使门生能经过议定化学课的进修,不但能系统周全地把握知识点,更能应用知识办理进修、糊口生涯和出产中碰到的实际题目,进步技巧、技巧,进步分析、概括及综合应用本领。如许使传授相长,不但进步了门生的进修程度,并且进步了教师的传授法水温和本领。

4、救助门生改进进修立场,改革进修方法,进步进修效果,进步进修成绩。

化学课的进修具有与别的学科的差别的地方,在于它固然是理科课程,在某种程度上却具有文科课程的一些特点,比如,很多的化学知识点必要机器性记忆和明白记忆;同时化学又是一门以实行动根本的天然科学,必定要以科学的立场来当真做好化学实行,以培养门生的动抄本领和实行操纵的技巧、技巧。在传授进程中,注意向门生教授进修方法,救助门生改进进修立场,改革进修方法,进步进修效果,以进步进修成绩,收到了很好的传授结果。

上一篇:跨专业经济学考研 专业课复习要点下一篇:2全国青年文明号申报材料-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