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过海教学反思

2024-04-17

燕子过海教学反思(通用13篇)

篇1:燕子过海教学反思

《燕子过海》教学反思

孩子是一群思想的精灵,在他们看似短暂的人生经历中,他们已经有了对生活、自然,以及世界上所有事物的独到看法和见解。而在我们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往往忽视了他们思想的主动性。更多的,是通过不断地讲述,不停地分析,把老师自己的思想灌输给一部分学生,再以一部分学生的思想来取代所有学生的思想。到最后,我们会看到自然生活的物象被赋予了同一种涵义:由“园丁”必然会联想到“老师”;由“青松”必然会联想到“先烈”;由“云开日出”必然会联想到“希望”。学生不可以有单纯的想法,一定要有深刻再深刻的思想。这还是我们富有生命活力的未来吗?不是,他们是一批“假深刻”的克隆人。

如何才能让孩子充满思维的活跃性,生命的新鲜性呢?作为老师,讲学生不懂的,教学生不会,让学生凭着自己的能力去读懂,去感悟,去体验。那么我们的课堂就会真正变成培养学生个性的摇篮。

一、自读感悟。

对于学生个体来说,在接触一篇课文时每个人通过自己不同程度的朗读,都有会不同层次的感悟,而这时候的感悟,无论深浅,都是最真实,最具个性的。他们思维的火花也在这时候积极地工作着。

1、初读课文,感悟整体。

要学懂一篇课文,知道课文说些什么,首先就要让孩子去读。读过课文,对语言的感觉,对文章思想的感悟,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我在教学燕子过海这一课时,一开始就让学生自己去读课文,并且提出一个要求:“你能读懂些什么?”一读好,学生们就纷纷举手发表自己的观点。“我知道了燕子过海是很辛苦的。”“ 我知道了燕子要从寒冷的北方回到温暖的南方去。”“我知道了有些燕子在过海时死去了。”等等。学生是那样迫不及待地要发表自己的观点,即使是最粗浅的感悟,他们也是欣喜若狂,跃跃欲试。那是他们真正的思想在努力呀!这种极具个性的思维火花,是多么令人兴奋。

2、再读课文,感悟语言。

当然,仅仅有最表面的感悟,那是不够的。感悟语言,简言之就是对语言的感觉。具体讲就是在读的过程中,能不假思索地感知语句所表示的意义。所谓“不假思索”,其实就是感觉与思考的统一。我们在读课文时,对文中有关的指称对象的表象能及时进行联想、想象、感知语言所内含的情感。不仅能够理解语言的直接的外在的含义,同时能够触摸到它的抽象含义,即言外之义。所以,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要更深入地了解课文所赋予的深刻含义,就要让孩子多读课文。我在教学《燕子过海》时,在整体感知以后,请学生质疑问难。学生问:“我想知道燕子为什么那么辛苦?”“燕子到底有多辛苦?”“燕子为什么要过海?”等等。我请学生自己去读课文,寻找答案。读了一会儿,有些学生找到了。我请没找到的继续读。读了一段时间后,越来越多的学生找到答案了。我请他们把读懂的说给大家听。他们从对“不分昼夜”的理解到对“飞呀飞”的理解,想到燕子是一刻不停地在飞;从对“南方”、“北方”的理解到对“在海上”的理解,想到燕子过海的`路途遥远。最后,有学生说:“燕子过海要飞这么长时间,怪不得它们会这么累,我读这句句子也感觉很累。”另有学生说:“我读懂了”太疲倦“这一个词,”疲倦“已经表示累,为什么还要加一个”太“字呢?这表示燕子实在累得不行了,所以才会有后面”像雨点一样地落下来“这一句。我真想有一架飞机,可以把这些燕子全部送往南方。”听完了学生一个个精彩的发言,我情不自禁地为他们鼓起掌来。一个孩子能够通过自己的读,结合他对字、词、句的理解,及时进行课文以外的联想、想象,感知语言所赋予的情感,表达出极具个性的思想语言。实在是让人振奋。由此类推,其他课也可以利用读的方法,让学生读了又读,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感悟。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二、读中有我,内心体验。

鲁迅曾说《红楼梦》一书:“单从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 他还说:“文学虽有普遍性,但因读者的体验不同而有变化。”在读的过程中,阅读个体的内心体验,不仅能从更深的层面上使学生感悟文章的深刻含义,而且,由于有阅读个体的个性,往往会产生令人称奇的创见,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我在教学《燕子过海》一课时,让学生读过课文后,把自己当作伏在甲板上休息的小燕子,体验小燕子的感受。有的学生说:“我觉得手臂好酸呀。”也有的说:“我真希望好好睡一觉。”还有的说:“我真希望这艘船能带我去南方呀。”等等。学生通过读,通过换位体验,深深感受到燕子的辛苦。课文与学生个体融为一体,从而透露出学生内心独特的见解。没有感悟的生命是不会有活力的,没有体验的生活是不会有激情的。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如果没有读,就不会有感悟和体验。让学生多读一读吧,让他们带着思维的火花,去感悟生命,体验生活吧。

篇2:燕子过海教学反思

《燕子过海》描写了一群为了从寒冷的北方回到温暖的南方的燕子,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上不分昼夜地飞行而不惜献出生命的感人情景,赞美了它们不畏艰险、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英勇顽强精神。从课文中要让学生感悟到燕子们在困难面前勇敢、坚强的品质。在教学中我主要抓住以下2方面进行教学:

读中悟情

朗读是本文的一个重点。一上来我通过教师范读。让学生感悟到大海的一望无际、无边无际,为下文体会燕子过海的艰辛做了铺垫。再有,“它们一定是太疲倦了,看到我们的船,就像雨点一般落下来,伏在甲板上休息。”我让学生抓住“太”、“就像雨点一样”、“落”、“伏”等词语,让学生在一遍一遍的朗读中体会燕子过海的艰辛。然后组织学生朗读下文,体会燕子面对这样的困难,它们不气馁,顽强、执着地朝着目标不停地飞的精神,让学生的心灵得到震撼,内心有所感触——燕子是非常艰辛的,我们要爱护它。

体验悟情

一开始,我让学生用手来比划大海和燕子的大小,通过对比来增加学生理解的深度,体会小小的燕子要飞越无边无际的大海的艰难。在后面学习“它们一定是太疲倦了,看到我们的船,就像雨点一般落下来,伏在甲板上休息。”这句话时,让学生做伏的动作,孩子们把自己当作伏在甲板上休息的小燕子,想象小燕子当时的感受,通过换位体验,深深感受到燕子的辛苦。由于是亲身经历、体验,学生 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强烈的共鸣,学生深切地体会到了燕子的辛苦、艰难。这时又适时地引入一些课外资料。此时学生再次受到情感的抨击,进一步感受到燕子过海的艰辛以及不畏艰辛的顽强精神。此时,学生再读这句话时,那种感情就自然地流露出来,学生读得情真意切。

篇3:燕子过海教学反思

读《燕子过海》(沪教版二年级上册),我有说不尽的感动。不仅因为小燕子的坚强勇敢,更因为课文布局、语言的巧妙,以至牵出我一条长长的思维直线。

从哪里见得“巧妙”?

(1)“大海”和“燕子”

第1自然段:一个晴朗的日子,我们的船在蓝色的大海上航行。大海呀,水连天,天连水,望也望不到边。

从字面上看,是在交代时间、地点。仔细读,仿佛能看到碧水蓝天,感受到色彩之美,再仔细读,“大海呀……”仿佛在赞美大海水天相连。作者之所以要突出海天之大,是因为可以和“像雨点一般”的小燕子形成对比,引发读者对小燕子的钦佩之情。辽阔的大海是自然之美,而飞越大海的燕子有英雄之美。

第1自然段虽然没有写到燕子,却为赞美燕子奠定了情感基调。

(2)“远飞”和“死去”

第2自然段:一群从北方飞往南方过冬的燕子,在大海的上空不停地飞呀,飞呀……它们一定是太疲倦了,看见我们的船,就像雨点一般落下来,伏在甲板上休息。

这是一个长句,由6个短句合成。前半句“一群从北方飞往南方……不停地飞呀,飞呀……”概写了燕子长途飞行的形象,后半句“像雨点一样落下来,伏在甲板上休息”描述了燕子艰苦劳累的状态。字里行间体现的动态美、场面美,是应该让学生体会的。

还有,这个长句包含的内容是深远的。燕子从北往南飞,路途有多远?见闻有多丰?让学生具体想象“远飞”,就能够理解燕子“死去”的悲壮,就能够体会到水手“把死去的燕子轻轻放到蓝色的大海里”的深厚情感。

围绕燕子的“远飞”和“死去”,可以巧妙地设计语言训练,借以赞美燕子的勇敢、坚强品质。

(3)“平实”与“生动”

本文题目《燕子过海》,用4个字凝练文章内容,平实简单。然而,全文5个自然段,无不饱含感情。如果诵读得法,还可以体会到其中的意境美。

美读第1自然段。用平稳的语调读出碧水蓝天的静美,放慢语速读出大海的壮美。

演读第2~4自然段。让学生扮作燕子“飞行”,体验燕子不软弱的品质;再扮演水手,“送行”燕子,体验水手当时的复杂心情。

背读第5自然段。分三步背读:第一步,删去几个词语后再背诵;第二步,删去一个层次后再背诵;第三步,删去重点层次后再背诵;第四步:接力背诵,每人一句,直到背熟。

依据课文内容,当即请学生另拟题目,代替苍白繁琐的全文总结,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对燕子的赞美之情。

所以本课教学思路应该是:让“燕子”生动起来,让语言灵动起来。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用“晴朗、航行”和“不管……总是……”造句。

2.美读课文,品味语言魅力。

3.扩写课文第2自然段内容。

教学过程:

(课前,要求学生自读课文3~5遍。)

第一板块:说课文,聊燕子

设置话题:课文里写了怎样的小燕子?

第二板块:分节读练

(1)读练第1自然段。

教师出示一幅三格幻灯片,引导学生观察后请他们在相应的位置写出“晴朗的天空,蓝色的大海,航行的大船”。

认读“晴朗、航行”,先用其中一个词造句,再用两个词造句,要求句子完整,内容接近课文第1自然段。

出示第1自然段:

一个晴朗的日子,我们的船在蓝色的大海上航行。大海呀,水连天,天连水,望也望不到边。

指导朗读,画线句子语气平稳,接着的“大海呀……”语气轻慢,充满惊叹,眼睛望着远方,仿佛看到晴朗的天空下一望无际的大海,海上有一艘大船在航行。

(2)读练第2自然段。

出示:

一群从北方飞往南方过冬的燕子,在大海的上空不停地飞呀,飞呀…

教师范读,学生扮演一群燕子“从北方飞往南方”,“不停地飞呀,飞呀……”。(教师提示:“飞”的时间要长一点)然后逐一出示下列句子,要求想象燕子南飞的路程和看到的景物。

填空练习1:

一群燕子从()的北方飞往()的南方过冬。

一群从寒冷北方飞去温暖南方过冬的燕子,飞过了(),飞过了(),飞过了()……

一群从寒冷北方飞去温暖南方过冬的燕子,飞过了高山,看到了();飞过了田野,看到了();飞过了江河,看到了();它们飞到了()上空

(提示:这是“小步轻迈”式的逐句扩容练习,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学习规律。)

出示:

它们一定是太疲倦了,看见我们的船,就像雨点一般落下来,伏在甲板上休息。

教师范读,学生在座位上扮演“像雨点一般落下来,伏在甲板上休息”。要求摆出“太疲倦”的样子,比如在甲板上一动不动,比如身体发抖,比如大口喘粗气,比如缩成一团,等等。

填空练习2:

飞在大海上空的燕子,一定是太()了。

飞在大海上空的燕子,一定是太疲倦了,看见我们的船,就像()。

飞在大海上空的燕子,一定是太疲倦了,看见我们的船,就像雨点一般落下来,()。

飞在大海上空的燕子,一定是太疲倦了,看见我们的船,就像雨点一般落下来,伏在甲板上休息。它们有的(),有的(),还有的()……

(提示:这又是“小步轻迈”式的逐句扩容练习,不同的是,先演示再写句子,这也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学习规律。)

填空练习3:

一群从寒冷北方飞去温暖南方过冬的燕子,飞过了高山,看到了();飞过了田野,看到了();飞过了江河,看到了();它们飞到了()上空

它们在大海上空不停地飞呀,飞呀……一定是太疲倦了,看见我们的船,就像雨点一般落下来,伏在甲板上休息。它们有的(),有的(),还有的()……

将全班学生一分为二,一半学生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一半学生朗读扩充后的内容,对比后,懂得如何让内容生动具体起来。

(3)读练第3、4自然段。

师(过渡):休息了一会儿,有的燕子又起飞了,有的燕子倒在甲板上再也飞不起来了。此时——

出示:

水手们向远飞的燕子挥手告别,又把死去的燕子轻轻放到蓝色的大海里。

第一遍学生齐声朗读,第二遍在“挥手告别”“放燕归海”的动作中感情朗读。

(4)读练第5自然段。

师(过渡):这一幕,深深感动了——

出示:

我在船票上画上一只燕子。我知道燕子是益鸟,更知道小小的燕子并不软弱。南来北往,不管路途多么遥远,小燕子总是坚强地飞着,飞着……

认读“船票、遥远、坚强、软弱”,朗读指导:

一读,用轻慢的语调读“我知道……更知道……”,表达内心的感动。

二读,用坚定的语气读“南来北往,不管路途多么遥远,小燕子总是坚强地飞着,飞着……”表达对小燕子的钦佩。

三背读,过程是:先删去形容词“软弱、遥远、坚强”后,再填空读背;删去“我知道”“更知道”后面的内容后,再填空读背;擦去全段后,再接力背诵,每人一句,直至背诵全部。

第三板块:以拟题代总结

教学全文后,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另拟题目。

学生一般首先会想到“燕子过海”,教师应接着引导“还可以取什么题目”,学生就会说出“坚强的燕子”“令人感动的燕子”“勇敢的燕子”等,这些答案都应该肯定,都可以认为是对课文内容的准确理解。

篇4:《燕子专列》教学反思

一、重视小组合作学习,但合作效果不佳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重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优势互补,有利于解决学生口语交际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由于是刚开始尝试小组合作学习,所以各别学生不知道应该怎样合作,特别是对于个别学困生,不会讨论,不想讨论,所以造成合作的不那么愉快。虽经过不断启发、鼓励,学生们都参与到了小组合作学习,但浪费了不少时间。

二、课堂内容安排不合理

从三年级和本班学生的情况来看,生字词的把握仍是一个重点。在上课前,已经给学生布置了预习的作业,但个别学生预习不充分,所以在生词学习上也耽误了一些时间,以后会将生词在第一堂课做重点练习,在第二节课只做简短的温习,这样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也能增加詞汇的作用,时间安排也更合理。

三、没抓住学生的亮点

“教学是主体的、能动的、活跃的人的活动。教学的确定性中存在着不确定性,不确定性中存在着确定性,从而构成了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创造的空间,构成了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的美。”及时抓住这意外的精彩,捕捉这节外生枝的亮点,并由此拓展开去,打开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向纵深处体会,加深情感体验。意外总会带来精彩,师生间这样的对话交流,这样的情感碰撞,远远超出课前备课的预设,远远超出教学的预定目标。但我却忽略了这样的亮点,对于学生的精彩的意外之言,总是没有把握住。

但我认为本节课也并不是一无是处,我觉得还是有些许亮点,也是自己的一点心得,二得:

1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尤其是阅读课文,应该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因此,作为《燕子专列》这样的阅读短文,我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加强学生的自读自悟,注意加强朗读教学,注意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大胆发表自我见解的能力,整节课围绕“爱”之主题构建课堂,理解层层推进,情感步步升华。

2在朗读教学中,我采用多种方式教学。先由我指明A生读第一自然段,A生读完后由他挑选B生继续朗读,但在朗读前要先评价A生朗读的优点和不足,在这样的活动中,虽然只是寥寥的几句评语,但学生锻炼了自己的口语,也学会了如何客观的评价别人。然后在小组合作读课文,同时在每次学习自然段的内容时也会对该自然段进行齐读训练,在这样的不断变换的训练中,使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更加熟悉。

篇5:《燕子过海》教学设计

1、体会燕子过海的辛苦和艰难,懂得要爱护益鸟燕子。

2、学会本课生字11个,理解“寒冷、昼夜、疲倦、崇敬”等词语的意思。

3、运用前两课学到理解句子意思的方法,读懂描写燕子过海不怕辛苦、艰难和水手们对待燕子的态度的句子。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能按提示用“……怀着……心情(干什么)”写句子。能听写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二、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情况。(略)

(二)、揭示课题:

板书:“燕子”

1、谁来说说你所知道的有关燕子的信息?

2、燕子南来北往,会遇到那些困难?

板书:“过海”

说说你所知道的大海?

思考:课文是怎样写大海的?

出示:“海有多大?天连水,水连天,望也望不到边。”

1、这一句话主要讲了什么?(海之大)

2、还可以用什么成语来说?(一望无边无边无际一望无涯……)

3、这种句式,我们那一课学过?

4、仿写句子:(略)

(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听课文录音,思考:每一节主要讲了什么?

A、海之大

B、燕子飞

C、燕子落

D、爱燕子

(四)讲读第二节:划出写燕子飞的句子。

出示:“它们要从寒冷的北方回到温暖的南方去,在海上不分昼夜地飞呀飞。”

1、从这一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燕子飞得辛苦)

2、从哪个词语看出燕子飞得辛苦?

理解“不分昼夜”“昼”是白天的意思。

3、从这一节中找出三对反义词:

北方---南方寒冷---温暖昼---夜

(五)自由朗读第三节,划出写“燕子落”的句子。

出示:“燕子一定是太疲倦了,看见我们的船,就像雨点一样地落下来,伏在甲板上休息。”

1、说说“疲倦”的意思。----疲劳劳累

2、从那几个字中可以看出,燕子的确是“疲倦”了。

(太落伏)

3、“太疲倦了”还可以用什么来替换“太”?

(很挺好十分非常……)

4、词语比较:

“落”换成“飞”、“掉”可以吗?为什么?

“飞”---说明燕子还有力气。

“掉”---说明燕子可能已死了。

“伏”换成“停”、“躺”好吗?为什么?

“停”---说明燕子还有力气。

“躺”---说明燕子可能已死了。

5、像“雨点一样”说明什么?----燕子迫不及待。

6、说说水手们是怎样对待燕子的?

出示“水手们用崇敬的目光,望着那些越飞越远的燕子,又怀着沉重的心情,把这些躺在甲板上的燕子,轻轻地放到大海的怀里。”

理解“崇敬”一词。

为什么水手们用崇敬的目光对待那些燕子,“尊敬”它们的原因是什么?----佩服它们不畏艰难,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

那么,那些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而不惜献出自己生命的燕子,难道不值得我们尊敬吗?

水手们是怎样做的?说明了什么?

拓展练习:

如果你是水手会对那些不畏艰难,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燕子说些什么?

篇6:《燕子过海》教学设计之二

教学目标

1.体会燕子过海的辛苦和艰难,懂得要爱护益鸟燕子。

2.学会本课生字11个,理解“寒冷、昼夜、疲倦、崇敬”等词义。

3.运用前两课学到的理解句子意思的方法,读懂描写燕子过海不怕辛苦、艰难和写水手们对待燕子的态度的句子。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能按提示用“……怀着……心情(干什么)”写句子。

6.能听写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重点、难点:理解写燕子过海不怕辛苦、艰难和写水手们对待燕子的态度的句子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体会燕子过海的辛苦和艰难。

2.学会本课生字11个,理解“寒冷、昼夜、疲倦、崇敬”等词义。

3.运用前两课学到的理解句子意思的`方法,读懂描写燕子过海不怕辛苦、艰难和写水手们对待燕子的态度的句子。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写燕子过海不怕辛苦、艰难和写水手们对待燕子的态度的句子

教学难点:体会燕子过海的辛苦和艰难。

教学准备:地图、地球仪、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课题。

每当春天,燕子就会从南方飞到北方;到了秋天,燕子

又要从寒冷的北方飞到温暖的南方去。同学们你知道吗,燕子从北方飞到南方去,会飞过哪些地方?今天,我们来学习《燕子过海》一课,看看小燕子是怎样飞越大海的。

二、听课文录音,整体感知。

1.听录音。

2.看地图或地球仪,知道燕子过海要飞过哪些地方。

3.请学生简单地说说课文什么地方令人感动。

4.再听录音,说说课文的哪句话写得特别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研究课文的开头。

1.许多同学说课文的开头写得好,我们来读一读,具体说说好在哪里。(运用了设问――自问自答的写法)

2.自问自答的写法在本单元的哪一课学过?这样开头有什么好处?(《这是我小学的老师》)

3.练习朗读,把大海无边无际、很辽阔的感觉读出来。

四、学习第2自然段。

1.轻声自读这一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理解词语“不分昼夜”。

讨论:燕子干吗要“不分昼夜”地飞呀飞?

3.闭上眼睛,听老师朗读这一段,边听边想像:你脑

海里有没有出现一幅美丽的图画?你觉得课文的哪些词语用得特别好?

(①风平浪静:没有风浪。

②“蓝色”一词写出了颜色。

③“寒冷”、“温暖”是一组反义词,用在句子中很具体。)

4.读读写写这些好词语。

5.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五、学习第3自然段。

1.自读这一段,说说从哪里可以看出燕子实在是太疲倦了。

2.理解重点句:

“燕子一定是太疲倦了,看见我们的船像雨点一样地落下来,伏在甲板上休息。”

①出示句子,齐读;

②比较读,说说加点字作用;

A“燕子一定是太疲倦了,看见我们的船像雨点一样地落下来,伏在甲板上休息。”

B“燕子一定是疲倦了,看见我们的船像雨点一样地飞下来,停在甲板上休息。”

播放录音

出示句子

③交流:

(“太”写出疲倦程度深;“落”说明已经飞不动了;“伏”是说燕子已经疲倦到连站都站不动了,只能伏在甲板上休息

④让学生做“伏”的动作

⑤对比读,体会

3.那为什么燕子只休息“一会儿”就又“展翅起飞”了呢?

4.理解“崇敬”的意思:

讨论:水手们为什么“崇敬”小燕子?

你是怎样学懂这句话的?

5.再读读这一段,看看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

(如:停止了呼吸的燕子,已经没有知觉了,水手们为什么要“轻轻放”)

---------------------------

六、小结,朗读。

1.小结:

每当春天,燕子就会从南方飞到北方;到了秋天,燕子又要从寒冷的北方飞到温暖的南方去。一路上,它们要历尽千辛万苦,飞过辽阔无边的大海。在过海时,有的勇敢的展翅飞翔,有的却永远不能飞起来了,它们回到南方真不容易!这些小燕子为了回到南方不怕辛苦,不畏艰难,真值得我们赞美和学习!

2.感情朗读。

七、作业布置。

1 抄写词语4遍。

2 作业本1、2。

3 感情朗读课文3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体会燕子过海的辛苦和艰难,懂得要爱护益鸟燕子。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按提示用“……怀着……心情(干什么)”写句子;

4.能听写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篇7:燕子过海教学反思

设计理念

教学的本质是“复杂的会话”,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与文本、老师、同学及环境的对话过程。本设计试图变传统语文教学片面强调教师、课文的单因素为强调教师、学生、课本、环境四因素的整合,使语文教学变成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生态系统”,使课文的教育性、审美性在学生完全自觉的情形下产生。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10个生字的音、形,并能正确朗读课文。

2感悟燕子过海的辛苦和艰难,对燕子产生喜爱、敬佩之情。

课前准备

1用powerpoint制成的有关燕子的各种图片、文学作品、生活习性介绍等内容的多媒体课件一。

2用authorware制成的有关大海及表现燕子过海辛苦、艰难的多媒体课件二。

教学过程

课前

播放课件一。

评点课前休息时间内播放课件一,让学生在轻松、随意的浏览过程中,捕捉有关燕子的背景知识,酝酿对燕子的喜爱之情,为下面的学习做认识、态度、情感上的铺垫。

一、谈话揭题(略)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读词语。

2把你认为最难记住的一个词语在本子上写二遍。

3练习。(选自学生预习作业)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练习,并由出题者批改。

4读课文。(学生自由选择段落朗读)

评点有效的预习过程应是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因此预习应具有开放性,学生预习时设计的字词练习,既是对学生自主预习能力的充分肯定,更是体现教学是师生间、生生间互动的过程。

三、整体感知课文

听课文录音,交流:你觉得燕子过海____________。(辛苦、艰难)(板书)

四、学习第一、二段

(一)理解燕子过海的艰辛。

1燕子过海为什么那样辛苦、艰难呢?读课文的第一、二段,找原因。

2学生自学,小组交流。

3学生自由发言,集体交流。

板块一:诵读“海有多大,天边水,水边天,望也望不到边。”

(1)体会并读出海的大。

(2)领悟通过对大海的描写,反映燕子过海的艰辛。

板块二:诵读“他们要从寒冷的北方回到温暖的南方去,在海上不分昼夜地飞呀飞。”

(1)领悟并读出句中蕴涵着的燕子过海时气候之复杂、路程之遥远、时间之漫长的艰辛。

(2)借助个人经验及课件二,想像燕子过海可能还会遇到哪些困难,带着想像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困难继续诵读句子。

评点诵读是达成“对话”的一种途径。因此,这里安排了板块式而非线性教学,同时十分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课文上有的,引导学生读深读透,读出自己的理解;课文上没有的,鼓励学生调动原有经验大胆想像,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感知“燕子过海是那样辛苦、艰难”。

(二)体会燕子过海的艰辛。

1你愿意自己也成为一只坚强、勇敢的小燕子,在海上不停地飞呀飞吗?

师:秋天来了,天气凉了,小燕子依依不舍地向我们告别,勇敢地起飞了。(学生表演)(演示课件二)2表演中,师生对话,老师追问燕子飞越海上时的感受,并及时鼓励。

如:“啊,海上所有的小燕子,请你们来告诉老师:海上没有休息的地方,你们害怕吗?”

3表演后,交流体会:现在你们对小燕子除了喜爱,还多了些什么呢?

4让我们怀着敬佩之情,一起来读课文第一、二段。

评点在特定情境中表演,在表演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本环节通过教师动情的语言,学生真实的表演,感人的音乐、画面等情境的创设,把课本上的平面、一维的语言变成一种“立体的交响”,从而使学生更深切地体会到其中隐含的生命价值。

篇8:燕子过海教学反思

师:课前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 词语会读了吗?敢不敢接受老师的挑战?

生:敢。

(师出示第一组词语, 生认读。)

生:舒适, 启程, 疲劳, 覆盖。

生:料峭, 救护, 饥寒交迫, 濒临死亡。

(“饥寒交迫、濒临死亡”学生读得不准确)

师:跟老师读最后两个词。 (领读“饥寒交迫、濒临死亡”)

(师出示第二组词语, 生认读。)

生:欧洲, 瑞士, 特殊。

生:长途跋涉, 气温骤降。

师:我们一起读一遍。

(生齐读)

(师课件出示第二组词语, 其中“洲”“瑞”“殊”“骤”“涉”这五个生字放置在田字格中呈现。)

师:大家仔细观察田字格里的生字, 你们发现什么了?

生:都是左右结构的字。

师:善于观察, 很好。

师:还有什么新发现?

生:它们都左窄右宽。

师:非常好!你很会思考。

师:我们先来看看笔画最多的“骤”字。“骤”字笔画很多, 书写时注意各部分要写得紧凑些, 这样整个字才会显得匀称、美观。举起手来跟老师写。

(师强调笔画名称并范写, 生书空。)

师:老师还要告诉大家, 如果一个字有两个捺, 书写时要注意, 其中一个捺一般要变成点。大家看, 右上的“”, 原本最后一笔是捺, 在这里就变成了点。比如我们学过的“送、这、迟、欢、食”等字都是这样的。 (课件出示)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涉”字的演变过程。 (课件出示“涉”字的演变过程) 大家看 , ( 指着甲骨 文的“涉”) , 中间是“水”字, 两边像是———

生:脚印。

师:想想看, “涉”表达什么意思?

生:走路。

生:在水里走。

师:对, 就是趟着水走。这个“涉”字笔画虽然不多, 但是很容易写错, 仔细观察观察, 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吗? (课件出示“涉”的书写笔顺)

生:右下不要多写一点。

生:下面写成“少”就错了。

师:举起手, 跟老师写。

(师范写, 强调笔画名称, 最后一笔“撇”由重到轻来写。)

师:拿出手边的练习纸, 我们工工整整地写下这两个字。

(课件出示这两个字, 生写, 教师巡视, 强调书写姿势, 纠正个别学生不正确的书写姿势。师巡视时评议:淤这位同学的腰挺得直直的, 书写姿势非常正确。于这个小姑娘很细心, 观察仔细, 掌握了左窄右宽的字的写法, 书写非常漂亮!)

【反思】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 各年级的教学都应该注重识字的教学。如何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最终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呢?要让学生学会自主预习, 并且逐渐养成习惯。许多教师都意识到了这一点, 但往往却疏忽了对预习的检查, 仍然让识字教学从课堂起步, 不仅耗时费力, 而且使学生失去了展示预习成果的机会, 劳动成果得不到认可, 久而久之, 学生预习的主动性就会逐渐减弱。这里, 我安排了检查预习, 并且用“敢不敢接受老师的挑战”来激发学生, 极具好胜心的孩子必然会迫不及待地迎接挑战, 展示预习成果。

这节课上我将生字进行了巧妙分类, 以词语的方式呈现。第一组包括了要认的生字, 重在读准音;第二组涵盖了本课要求写的左右结构的生字, 不仅要读准字音, 还要进一步书写。书写生字并不是一味地给予, 我引导学生观察, 发现“洲、瑞、殊、涉、骤”都是左右结构的字, 并且左窄右宽。源于学生自己的观察发现, 相信他们的印象是深刻的。

教是为了不教, 这就需要教师教给学生规律性的东西。对于5个左窄右宽的字, 我重点指导了笔画最多的“骤”字和最容易写错的“涉”字。让学生触类旁通, 提高写字的能力。“骤”字的教学重在教给学生笔画较多的字的书写方法以及“雁不双飞”的书写规律。为了让学生牢牢掌握“雁不双飞”的书写规律, 我及时呈现一二年级学过的类似的字“送、这、迟、欢、食”等字, 加以巩固。教学“涉”字时首先展示了这个字的字体演变过程, 让学生感受到汉字所蕴涵的民族文化, 感受到了“甲骨文、金文、小篆、楷体”不同字体的形态美, 有效地激发了学生识字写字的浓厚兴趣。根据字形猜字义, 将字音、字形、字义的教学有机地联系了起来, 也让学生感知到了汉字的构字规律。

篇9:《燕子》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这篇课文描写花红柳绿、燕子飞舞的春天美景。教学这篇课文,一是让学生通过阅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了解“赶集似的聚拢来”的生机勃勃的春天的景象,体会燕子的外形特点和活泼可爱,激发学生对充满活力的春天的向往和热爱的感情;二是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

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儿歌《春天多美好》导入。

小燕子,真灵巧,拖着一把小剪刀。

剪彩云,彩云飞,剪柳条,柳条摇。

一幅图画剪好了,春天风光多美好。

春光明媚,燕子翩然而至。她拉开了美丽的春天画卷。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燕子》这篇课文。

2.指导看图。

(1)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

(2)按一定顺序(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说说图上的哪些景物描绘了春天的美丽。

(3)图上最引人注目的是什么?它在图上起什么作用?(先让学生充分讨论,再把这几个问题连起来说一说。鼓励学生把自己从图中感知到的内容和从自然界中观察到的景色联系起来描述,使学生对春天美景和活泼可爱的小燕子形成比较完整的印象。)

3.配上欢快的乐曲轻声诵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容易读错的字词要多读几遍。

(2)思考:课文写一件什么事。

4.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5.检查初读效果。

(1)指名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2)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你看到了哪些画面?(可爱的小燕子,花红柳绿的春天景色……)

二、细读课文,审美悟情

课文描绘了一幅如诗如画的春景图,请同学们细读课文,说说你从文中的哪些语句体会到春天的美丽和燕子的可爱。(学生带着问题细读文本,并在文中圈点勾画,准备交流。)

(一)品读春天的美丽。

1.“才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

在这句话中,你觉得哪个词用得最好?谁能读好这句话。(指导朗读)

2.“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

(1)“赶集似的聚拢来”描写了春天怎样的景象?

(2)谁能把春天“光彩夺目”的感觉读出来,自己先试着读读看。(练读,指名读,齐读。)

3.我们都陶醉在这万紫千红、烂漫无比的春光中了,小燕子也被这美丽迷人的春色吸引了,它们从南方赶来——(引读)

4.春天的景色真美啊!细雨绵绵,柔柳如丝,百花争艳,春光灿烂……让我们把描写春景的这段话背下来。

(1)指导背诵。可以把这段话分成4个层次来背诵:第1句写季节、细雨;第2句写微风吹拂柔柳;第3句写草、叶、花;第4句写燕子。

(2)配乐背诵。表达出对春天景色的赞美之情。

(二)品味燕子的可爱。

1.从南方飞回来的小燕子是什么样的呢?(这一自然段抓住了燕子的外形特点,先写燕子乌黑光亮的羽毛,再写燕子轻快的翅膀,最后写燕子剪刀似的尾巴。这几部分连到一起就“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这些描写突出了小燕子独特的形象。)

(1)面对这么机灵可爱的小燕子,你愿尽情地赞美它吗?让我们用喜爱的语气读好第1自然段。

(2)你记住小燕子的外形了吗?

引背:一身——一对——加上——这就是——

2.春雨蒙蒙,燕子飞来了,为春天增添了生机。小燕子为春天增添了什么样的生机呢?

(1)自读课文第3自然段,读后说说你知道了什么。(燕子飞得很轻快、很优美。)

(2)你是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斜”“掠过”不但写出了燕子飞行轻快,而且写出了燕子飞行时灵活优美的姿态。)

(3)朗读第3自然段,看谁读得让人感觉到燕子飞得轻快、姿态优美。

(学生练读,指名读。)

(4)指导朗读。

(5)填空,练习背诵,并用彩笔画出哪些词语表现了燕子飞得快、飞得美。体会这些自由飞翔的美丽的小燕子为湖光山色增添了情趣。

在微风中,在阳光中,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 )过,唧唧地( )着,有的由这边的稻田上,一转眼( )到了那边的柳树下边;有的( )过湖面,尾尖偶尔( )了一下水面,就看到波纹一圈一圈地( )开去。

3.燕子在水面上翻飞,好像在表演着水上芭蕾。终于,有几对燕子飞倦了,他们在哪儿休息呢?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1)你能从这一段中找出两个打比方的句子吗?读一读,说说分别是把什么比作什么?(指导学生体会为什么要把电线比喻为“几痕细线”“五线谱”,把小燕子比作“音符”,使学生头脑中形成一幅画,然后让学生谈对“谱出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的理解,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蓝天作衬,电线作谱,小燕子是跳动的音符,从而感受自然之美,春天之美。)

(2)燕子不仅飞行时是美的,连它落在电线上休息都被作者描绘得这么美。想象你就是春天的燕子,请你用几句话来说说飞行的快乐,赞一赞春天。

(三)有感情地配乐朗读全文。

三、研读课文,学习写作方法

1.体会作者的观察方法和写作顺序。

(1)这篇课文是按照不同方面来叙述的,课文的4个自然段从4个方面介绍了燕子,它们分别是燕子的外形特点、燕子从南方飞来、飞行的燕子和停歇时的燕子。(板书:外形 南归 飞行 停歇)

(2)第1自然段的描写顺序是:由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课文先写了整体(一身乌黑的羽毛),再写局部(轻轻的翅膀和剪刀似的尾巴),最后又回到整体(凑成活泼可爱的小燕子)。(板书:羽毛 翅膀 尾巴)

2.这篇课文不仅写了燕子的外形,还写了燕子飞行的姿态;不仅写了燕子飞行的动态美,还写了燕子停歇的静态美。春天因为有了燕子才更美丽,也更有生机,使人们感受到春天的勃勃生机,充满活力。课文的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板书:动态美 静态美)

3.描写具体生动,用词准确,语言优美是这篇课文的写作特点。

四、立足文本,擴展阅读面

1.春天到了,感受着春天的温馨和甜蜜,人们自然而然想起古人对春天的赞美。说说你读过哪些描写春天的诗。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春雨》)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春日》)

2.老师也想起了一首诗,请同学们读一读。

春燕

黑色雨季承载着一季的相思

翩然飞过冬雪初融的春日

回旋着停留在古老的屋檐

筑起了暖巢营造着春天的故事

细雨斜斜地织

染绿满天的柳丝

春草慢慢地绿

绿成多梦的雨季

3.请你也用几行小诗或几句话来赞美春天美景或灵活、可爱的小燕子吧!

作者单位

云大附小

篇10:燕子过海教学反思

作者:清亭 ziyunqingting@163.com 作者单位:浙江湖州湖师附小 简介:

以“辛苦、艰难”为主线,在语句中感悟。

相关课件:

篇11:《燕子过海》 之一

躺着------沉重◆

《燕子过海》教学设计之一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篇12:燕子过海作文

“5、4、3、2、1出发!”燕子们出发了,你们可别以为驾驶飞机有那么简单,燕子驾驶员们要有丰富的驾驶经验才行,因为燕子们要飞越很高很高的山才能到达

 

就这样,燕子们再经过几个难关之后,终于飞回了温暖的南方。

篇13:《燕子专列》教学设计

本设计凸现“用教材”的理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灵活用“图”、“文”,把图作为培养观察能力和语言文字训练的材料,把文作为提高朗读能力和品词析句的一个范例。在教学中,教师关注的不是教材本身蕴含的知识目标。而是追求获取知识的过程,学生在主动参与中获得发展。

[教学目标]

1.认识“欧”“洲”等11个生字,会写“欧”“洲”“瑞”等14个字。正确读写“欧洲”、“瑞士”、“舒适”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受到爱护动物的教育,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美好的情谊。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语的理解,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教学难点]

领会描写恶劣气候与环境的内容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表达的效果。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课文插图的挂图或投影片,搜集有关燕子春来秋去的资料。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解题导入,激发兴趣

1.喜欢小燕子吗?能唱一支赞美小燕子的歌或背一首描写燕子的古诗吗?

2.板书课题,齐读质疑:看到课题你会产生哪些疑问?读了课题.你想了解点什么?

[设计意图:从学生最感兴趣的歌曲、诗入手,虽简单、朴实。但这是“真功夫”,是“厚积而薄发”。“发”在哪儿?这就要教师给学生创造一个展示的平台,巧妙引导。灵活渗透,实现新旧知识的建构。当学生面对《燕子专列》这一富有个性化的课题时,趣——自然浓!情——自然深!问题——自然也不少!可以说为学生进入文本奠定了情感基调。]

二、初读课文,自读感悟

1.学生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讨论交流: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可从两方面想:一是政府方面做决定,呼吁人们寻找燕子,开出燕子专列;二是人们纷纷走出家门,竭尽全力寻找燕子,专程为燕子送行)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由自读向浅悟发展,教师要适时进行引导,在对文本“预设”与“生成”的双重情境中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从而建构起对文本的整体认识。]

三、再读课文,自主探究

1.默读课文,标出小节,画出生字新词。

2.分学习小组自学生字新词,教师巡视,相机点拨。

3.检查反馈:(1)指名分节朗读课文,其他学生参与评价。

(2)指名认读生字,注意“殊”不要读成chu;“骤”不要读成zou;“濒”不要读成pin。

相互交流识记生字的妙招。

(3)开火车读词语:欧洲、瑞士、舒适、启程、特殊、骤然、跋涉、政府、踏雪、救护、载着、饥寒交迫、温暖、救护、车厢、致谢。

4.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思考:人们为燕子做了什么,课文是怎样把人们对燕子的关爱写具体的。

5.汇报交流:①政府的呼吁;②概括地写居民们是怎么做的;③具体写一位小姑娘是怎么做的。

[设计意图:教师的教学设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应考虑学生的学习情态,更应该根据课堂上生成的情景推进教学的进程,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同时,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扫除阅读障碍,还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真正让学生读有所思、读有所悟、读有所得。]

四、细读课文,品味理解

1.小结过渡:人们帮助燕子也好,救助燕子也罢,都是源于一种最朴素、最真挚的感情,那就是爱!从文中哪些地方我们可以看到“爱”呢?我们要怎样读才能体会这种爱呢?

2.重点指导读好第三、四自然段。

(1)第三段,应读出居民纷纷走出家门,不顾天气恶劣、路途艰难去寻找燕子的情感。

(2)第四段,要读出小姑娘贝蒂和父母一起,不怕危险、不怕寒冷寻找燕子的经过,要突出险(“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山间岩缝”)、救助燕子多(“一个人就救护了十几只”)、丝毫不想自己(“她的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但她一点也不在乎”)这三层意思。

3.指导看图,引导想象。小贝蒂在哪儿发现了燕子?她是怎么做的?会说什么呢?

(1)自己练习讲一讲;(2)指名说一说。

4.总结谈话:多么感人的一幕啊!在寻找燕子的过程中,这样感人的故事又何止一个!人们用爱、用情,编织了多么美好的故事。让我们再读课文,去体会人与动物之间这美好的感情吧!

[设计意图:攀疑入境,缘文解情,课堂上教师要善于用优美的语言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用“爱”来凝聚学生的思绪,让学生潜心会文,并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味、欣赏、感悟,体会人们对燕子的深深爱意。]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指导书写,描红,学生抄写生字和生词。

2.熟读课文,上网搜集或查阅报刊资料:①了解燕子的信息;②阅读有关人与动物之间和谐共处、互相帮助的文章。

[设计意图:立足文本,超越课堂,每一节课我们都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广阔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把搜集或查阅资料看作是一次难忘的旅行,有惊喜,更有收获……只有这样,语文课外实践活动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听写词语:欧洲、瑞士、舒适、启程、特殊、骤然、跋涉、政府、踏雪、救护、载着、饥寒交迫、温暖、救护、车厢、致谢。

2.根据自己的体会,在“人”和“燕子”之间加上合适的词。

3.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可能’加上“帮助、喜欢、爱、救助”等词。

4.解题、质疑:什么叫专列?燕子会飞为什么用专列送?课文哪一节说明了原因?

5.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二节,交流用专列送燕子的原因。

[设计意图:复习导入不能拘泥于简单的对词语的识记和对文本内容的粗浅认识,应该找准切入点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所创设的情境。]

二、细读课文,深化理解

1.小结过渡:人们帮助燕子、救助燕子。都是源于一种最朴素、最真挚的感情,那就是对动物的爱!从文中哪些地方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爱”呢?

2.读书圈画,讨论交流。

(1)居民:纷纷(),冒着(),顶着(),踏着(),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概括写)

(2)贝蒂:脸冻得(),手冻得(),但她一点也()。(具体写)

3.重点指导读好第三、四段。

(1)你觉得该怎么读?

(2)学生练习后指名读。

(3)评议,再读。

4.看图,引导想象,丰富课文内容:小贝蒂在哪儿发现了燕子?她会怎么做、怎么说呢?(先自己练习讲一讲。再指名说一说)

5.让学生看图,将课文第四节内容进行扩充、写具体。

6.交流。

7.总结过渡:多么感人的一幕啊!在寻找燕子的过程中,这样感人的故事又何止一个!人们用爱、用情编织了多么美好的故事,让我们再读课文,去体会这人与动物之间美好的感情。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教学是重点。应通过析词品句,将“爱”渗透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深处和课堂的每一个角落,“入境始与亲”让学生去品、去悟、去思、去表达,让贝蒂的言行在学生的心目中“沉淀”。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美好的感情。]

三、品读欣赏,迁移运用

1.创设情境,指导写话。

(1)列车载着获救的小燕子。也载着人们对燕子的关爱之情。驶向温暖的远方。你读了这个故事,想对贝蒂说些什么呢?请用几句话写下来吧!

(2)学生自主写话。

(3)指名读,评价,修改。评价应着眼于学生语言是否流畅、用词是否准确,允许学生内容有所不同,只要发自内心。合乎情理即可。

2.表情朗读,体会感情。(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在情感充溢而又迫切需要表达的时候.教师就要适时为学生创设一个“相”与“析”的平台,思想的碰撞、语言的砥砺。必然能带来学生曼妙丰盈的心路历程。]

四、交流资料,拓展延伸

1.播放歌曲《丹顶鹤的故事》,讲述歌曲中的故事。你还知道这样的故事吗?请讲一讲。

2.朗读人们爱护动物的诗歌。

3.总结: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像故事中的主人公那样爱护动物、爱护环境,更希望这样的故事不再是新闻!

4.写倡议书,呼吁全世界的人们都来保护动物。

[设计意图:“一粒沙子看世界。”演唱歌曲、朗诵诗歌、写倡议书……简简单单,实实在在,不经意间学生已经迈进了保护环境的行列,因为语文的拓展就是要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

五、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学到这儿,谁能告诉大家什么叫“专列”?课题为什么叫“燕子专列”?

2.出示有关家燕的资料,让学生读一读,自己也写一首关于燕子的诗歌。

(1)春天的时候,家燕们随着温暖的春风来到它们的故乡。在那时,家燕们大量繁殖,遍布我国大部分地区。在天气转凉的秋天,它们成群结队地向南移,飞到印度、南沙群岛等暖和的地方,再建一个新家。

(2)家燕有一个“怪癖”:它们总是在夜深人静、明月当空的夜晚迁飞,而且飞得很快,有时只能看见它们的影子一闪而过,根本看不清楚它的模样。

(3)家燕还有着惊人的记忆力,无论迁飞多远,哪怕隔着千山万水,它们也能够靠着自己惊人的记忆力返回故乡。

(4)家燕返回家乡后。头一件“大事”便是雌鸟和雄鸟共同建造自己的家园,有时补补旧巢,有时建一个新的巢穴。家燕们不断地用嘴衔来泥土、草茎、羽毛等,再混上自己的唾液。没多久,一个崭新的碗型的窝便出现在你家的屋檐下了。

(5)有时,霸道的麻雀会坐享其成,强占家燕们舒适的窝,家燕可不会就此罢休,它们群起而攻之,把麻雀轰走。有时实在赶不走麻雀,家燕便会十分“残忍”地衔来泥土、树枝,封死巢穴。把麻雀们统统“活埋”了。

(6)家燕体态轻盈,一对翅膀又窄又长,飞行时好像两把锋利的镰刀,家燕飞行时似一根刚离弦的箭,“嗖”地一声发射出去,它是个捕虫能手。几个月就能吃掉25万只昆虫,所以我们千万不能伤害它哟!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兴趣、爱好不同,思维、情感活动各异,知识、经验深浅不一,因此对同一问题就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对同一事物的观察就有不同的方法和角度,对同一个情境下的刺激也就有不同的反应和表现。鉴于这些.教师要恰当地利用课外资源,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学会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倾听不同的声音,整合各种各样的材料。用爱、用情编织更美好的诗歌。]

[特别建议]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燕子过海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燕子过海》第一课时语文教学设计04-11

《燕子》无生片段教学教案04-23

燕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04-08

上一篇: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三新大讨论学习思想汇报下一篇:监理技术文件资料填报要点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