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电厂电气部分学习总结

2024-04-15

发电厂电气部分学习总结(精选12篇)

篇1:发电厂电气部分学习总结

发电厂电气部分学习总结

进入大三的第一个学期,我们在蔡老师的带领下学习《发电厂电气部分》这门新课程。在蔡老师指导下我们进一步了解发电厂电气部分的相关知识。而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的《发电厂电气部分》教科书也是很好的教学材料,我们学习的教材已经更新到第四版,与现代的电厂发展联系很近,足以可以看出与时俱进的特点。

《发电厂电气部分》包含有绪论,能源与发电,发电、变电和输电的电气部分,常用计算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电气主接线及设计,厂用电接线及设计,导体和电气设备的原理与选择,配电装置,发电厂和变电站的控制与信号,同步发电机的运行及电力变压器的运行等十个内容。下面对学习的主要内容作总结:

一、绪论。我们主要学习了我国的电力工业发展简况和电力发展前景,让我对国家的电力发展有了大概的了解和深刻的体会到我国在发电领域的进步之神速,还有对未来发电领域的发展前景和方向有了了解。

二、能源与发电。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对能源进行分类,概括来说可以分为一次能源与二次能源。而电能是有一次能源经加工转换成的;二次能源。发电厂可分为火力发电厂、水力发电厂、核能发电厂、风力发电厂和太阳能发电厂。

三、发电、变电和输电的电气部分。此部分我学习了发电厂和变电站中电气设备的分类以及有这些设备组成的电气接线和配电装置; 300、600、1000MW发电机组的电气主接形式和主要电气设备的技术性能;还有高压交流输电的基本原理、特点和优缺点。

四、电气主接线及设计。我学习了电气主接线和设计的知识;主要有主接线设计的基本要求、典型接线形式和运行方式,以及主要设备的作用与配置原则,变压器的选择、限制短路的电流方法。同时,还学习了各种类型发电或变电站电气主接线的特点和设计的一般原则与步骤。

五、厂用电接线及设计。学习了厂用电率、厂用电负荷分类以及对厂用电接线的基本要去和厂用电接线设计原则;详细的学习了对厂用变压器和厂用电动机的选着和自启动校验,还学习了不同类型发电厂的厂用电接线及特点和厂用电源的切换。

六、导体和电气设备的原理与选择。这部分知识是电气设计的主要内容之一。本章我学习了导体和电气设备的一般选择条件和校验条件,接着学习了载流导体和主要电气设备的原理及选择条件和方法。

七、配电装置。本章老师重点带领我们学习了屋内、外配电装置的最小安全净距,对配电装置的基本要求,设计原则以及屋内配电装置、屋外配电装置、成套配电装置和封闭母线的结构和特点。学习了封闭母线的特点、作用、电气接线、发热与散热平衡以及电动力的计算。

以上是这门课程的主要学习内容,通过半个学期的学习,我更加了解发电厂电气部分的知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也为将来的工作奠定了基石。

热动1002班 苏才忠 学号2010

篇2:发电厂电气部分学习总结

1、使绝缘材料性能降低

2、使金属材料机械轻度降低

3、使导体部分接触电阻增加

长期发热的特点:

1、发热由正常工作电流引起;

2、发热量少,温升不高;

3、发热连续且长期;

4、发热与散热相等;

5、电阻、比热容可以看做不变。短期发热特点:

1、发热由短路电流引起;

2、发热量多,温升高;

3、发热时间短;

4、由于发热时间短,热量来不及散发,全部用于导体温升;

5、电阻和比热容不是常数,随温度变化。导体最高允许温度(70摄氏度),导体通过短路电流时,对硬铝及锰铝(200摄氏度),硬铜(300摄氏度)三相短路中B相受电动力最大。电气主接线要求:可靠性、灵活性、经济性。电气主接线分类:有母线接线,无母线接线

有母线接线形式:单母线接线,单母线分段接线,单母线带旁路接线;双母线接线,双母线分段接线,双母线带旁路接线;无母线接线形式:桥形接线,角形接线,单元接线。主母线作用:汇集电能和分配电能;旁路母线:主要用于配电装置检修断路器时不断回路而设计的。旁路母线的作用:当正常出线的开关发生故障需要检修时,有旁路母线代其出线。分段旁路作用:减少设备,节省投资。双母线接线特点:

1、供电可靠

2、调度灵活

3、扩建方便。双母线接线倒闸操作:{(倒母线)1)合母联断路器两侧隔离开关2)合母联断路器向备用母线充电,检验备用母线是否完好;3)切断母联断路器控制回路电源4)依次合入与II组母线连接的母线隔离开关(除母联断路器外)5)依次断开与I组母线连接的母线隔离开关(除母联断路器外)6)投入母联断路器控制回路电源,拉开母联断路器及两侧隔离开关。(母线侧隔离开关检修)1)拉开断路器1QF和隔离开关1QS1和1QS2;2)按照倒母线的操作步骤将电源1和2以及除WL1外全部出线转移到II母线上工作;3)拉开母联断路器及两侧隔离开关。(倒闸3)1)利用倒母线的操作步骤只将出线WL1转移到II母线上工作;2)这时出线WL1的工作电流由I母线经母联断路器及两侧隔离开关到1QS3、1QF及1QS2送出;3)拉开母联断路器及两侧隔离开关,可切断出线WL1。}隔离开关的作用:

1、隔离电压:在检修电器设备时,用隔离开关将被检修设备与电源电隔离,构成足够大的、明显可见的空气绝缘间隔,以保检修安全。

2、倒闸操作:用隔离开关配合断路器,进行电路的切换操作,改变运行方式。

3、分和小电流:隔离开关不能用来切断和接通复合电源和短路电流,但具有一定的分和小电感电流和电容电流的能力。

隔离开关与断路器的区别:在额定电压、电流的选择及短路、热稳定校验的项目相同,但由于隔离开关不用来接通和切除短路电流,故无需进行开断电流和短路关合电流的校验。倒闸操作:定义:电气设备分为运行,备用,检修三种状态。将设备由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叫做倒闸,所进行的操作叫做倒闸操作。操作步骤:停电,断开断路器--线路隔离开关--母线隔离开关;送电,投入母线隔离开关--线路隔离开关--断路器 内桥接线的特点:适用于线路较长,变压器不需要经常切换的情况;外侨接线的特点:适用于线路较短,变压器需要经常切换的情况。

主变压器的选择:计算题;调压方式:无激磁调压(特点:不带电,调压范围在+_2*2.5%以内),有载调压(特点:带负荷切换,调压范围在30%)单元接线的主变压器容量确定原则:发电厂的额定容量扣除本机组的厂用负荷后,留有10%的裕度;扩大单元接线的变压器容量,按上述算出的两台机容量之和确定。限制短路电流的方法:

1、装设限流电抗器;

2、采用低压分裂绕组变压器;

3、采用不同主接线形式和运行方式。

厂用电压等级:(1)、发电机组容量在600MW以下,发电电压为10.5kv,可采用3kv作为高压厂用电;.......6.3.....6.........(2)、100~300MW,6kv作为高压厂用电(3)600MW以上,6kv作为一级电压,也可采用3kv和10kv两级电压作为高压厂用电压。

厂用电压等级的应用:300MW汽轮机发电机组的厂用电压等级分为,高压6kv,低压380v。

工作电源的引接:有母线时,高压厂用电源从母线引接;单元接线时,从主变压器低压侧引接。备用电源的引接:

1、从发电机电压母线的不同分段上通过厂用备用变压器引接;

2、从发电厂联络变压器的低压绕组引接,但保证在机组全停的情况下能够获得足够的电源容量;

3、从与电力系统联系最紧密、供电最可靠的一级电压母线引接;

4、可有外部电网引接专用线路经过变压器取得独立的备用电源。电气设备的选择条件:

1、额定电压不低于装置地点额定电压;2额定电流不低于该回路在各种合理运行情况下的最大持续工作电流;

3、电气设备安装地点的环境超过一般电气设备的使用条件时,应采取措施。电弧的产生与熄灭与哪些因素有关:电弧是导电的,电弧之所以能形成导电通道,是因为电弧弧柱中出现了大量自由电子的缘故。常用的灭弧方法:

1、利用灭弧;

2、采用特殊金属材料作为灭弧触头;

3、利用气体或油吹动电弧,吹弧使带电离子扩散散和强烈地冷却而复合4、采用多段口熄弧

5、提高断路器触头的分离速度。并联电阻:触头两端的并联电阻可以改变恢复电压的特性,按不同运行方式要求,在断路器触头间通过辅助触头接入一定数值的并联电阻,使主触头间产生的电弧电流被分流或限制,是指容易熄灭,而且使恢复电压的数值及上升速度都降低,同时使可能的震荡过程变为非周期震荡,从而抑制过电压的产生。电流互感器的准确级:

1、测量用电流互感器的准确级;2保护用电流互感器的准确级。配电装置的类型:按装置的地点不同,屋内配电装置和屋外配电装置;按组装方式不同,装配式和成套式。五防:

1、防止误拉合隔离开关;

2、防止带接地线合闸;

3、防止带电合接地开关;

4、防止误拉合断路器;

5、防止误入带电隔离。屋外配电装置分为:中型配电装置、高型配电装置和半高型配电装置。GIS:气体全封闭组合电器;特点:分为FGIS与HGIS,前者是全封闭的,后者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除母线、避雷器和电压互感器外,其他元件均采用SF6气体绝缘,另一种相反,只有母线、避雷器和电压互感器采用SF6气体绝缘的封闭母线,其他元件均为常规的空气绝缘的敞开式电器

篇3:发电厂电气部分学习总结

1.1 建设一支结构合理、业务水平优良的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1) 建立完善的青年教师培训制度和推进青年教师导师制度。对青年教师采用课建组和导师培养方式, 有针对性、分阶段培养教师的教学能力, 教学素质和教学方法。通过教研室和课建组评价合格以上方可任课。

(2) 定期举行教学研讨会, 集体听课评课备课, 通过定期检查教案和课件, 鼓励教师参加系、院教学比赛, 采用以老带新, 新老互学, 定期答疑, 导师辅导授课等方式全面提高全体教师的授课能力, 丰富教学经验。

(3) 教学与教研、科研相结合, 鼓励教师申报院级以上教研和科研课题, 提倡团队精神, 建设一支形成合理梯队、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4) 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教师通过学历进修、参加高水平的学术会议和教改革会议, 打开信息交流和对外沟通渠道, 使《发电厂电气部分》教学适应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1.2 改革教学内容, 完善教学体系

随着培养方案的修订, 《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作为专业核心课程, 必须对原有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进行重新修订, 编写课程标准, 使之适应教学要求, 及时与智能电网的发展相结合。

为满足“3+1”的人才培养模式及电网发展的需求, 把《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教学安排在第六学期, 对一些内容进行合理删减, 增加一些综合应用、智能电气设备、数字化变电站等知识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1.3 改进教学方法, 丰富教学手段

《发电厂电气部分》传统教学以课堂讲授演示为主, 教学方法单一, 学生的学习一直是被动学习。我们逐步实施和完善教学方法, 充分利用变电站仿真实验室, 分布式发电实验室、动态模拟变电站实验室平台, 开发新教材, 达到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演练结合的目的, 丰富教学手段。

1.4 教学条件的建设

(1) 教材的建设。《发电厂电气部分》教材原则上选用国家级规划教材、电力类出版社的精品教材或21世纪教材, 也要适用于我院学生水平和面向电力行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随着智能电网的发展, 新设备和技术的采用, 《发电厂电气部分》教材不宜长期使用, 课程组计划3~4年时间自编1本《发电厂电气部分》规划教材, 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2) 自遍习题库和模拟试卷。课题组每年根据教学内容, 适时更新习题内容, 注重选题的新颖和知识的综合训练。

(3) 完善实验教学条件。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基础”上, 实行开放式实验制度, 每学期定期根据课堂教学内容, 及时更新实验项目, 促进学生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完善《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教学资源网站。《发电厂电气部分》网站是一个网络教学平台和资源共享的平台。

2 实践技术中心建设实现的目标

(1) 培养高素质技术创新队伍, 建设技术创新平台, 发挥校企联合优势, 实现技术研发与科研成果转化, 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与培训、提高我院人才培养质量。

(2) 立足现有实际, 从配电、用电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为出发点, 分别对智能配电网系统技术、保护控制系统关键技术、高压开关设备传感技术、智能变压器设备及智能组件、智能配网开关设备、智能化低压配电装置关键设备开展技术研究并进行设备研制, 根据条件进行工程应用示范, 并在此研究基础上形成配用电产品标准及试验标准。

(3) 通过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项目的实施完成, 从规模、层次到研发技术水平和产品开发能力都将明显提升, 促进我省电力系统相关企业的电气设备产品升级, 推动我省智能电网产业的快速发展, 有利于实现我省的节能减排目标, 从而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 研究成果将提供智能电网自愈功能网络重构策略, 满足不同运行方式要求, 内嵌多种功能, 包括负荷期望模式、数据清理、拓扑分析、潮流计算、网络重构、故障定位与隔离、供电恢复等。研究成果可以用于供电企业, 直接为企业的安全经济运行服务, 可以大大降低网损, 节约能源, 提高供电质量和供电可靠性, 改善电压分布和电压质量, 而故障后重构对于避免大停电事故的发生, 保障电网安全, 同时也是供电公司提高供电持续性和用户满意度, 降低用户和供电公司的损失的保障。

3 实践技术中心建设的主要任务、规模、方案和发展方向

对共建企业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 为其产品开发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撑平台, 对其产品提供“一次设备智能化、二次设备网络化”解决方案。帮助相关技术人员完成技术成果转化。充分发挥学院专业教师的技术潜能, 以相关团队为依托, 以实验室为平台, 面向对象主攻一次中压配电设备网络化。研究具有智能控制、双向通信、区域连锁、负载监控、故障预警等功能的智能化低压配电装置的关键技术及典型智能化开关电器产品开发。研究内容包括:

(1) 智能配电开关研制, 具备对馈线的电量及非电量信息的监控和故障信息上传、处理功能;

(2) 智能配电终端。实现智能控制终端的自组织、自管理, 实现针对智能配电网的保护、测量、控制、计量、通信一体化方案, 提高电网的可观测性;

(3) 智能变压器设备及智能组件研制包括:变压器运行关键特征参量、传感器埋设方法及信号传输方法、接口研究;特征参量数字化、信息化研究, 有效、可靠的状态监测、控制体系关键技术研究;智能变压器中智能组件的主IED的综合评估系统的研究;测量IED、控制IED、监测功能组之间通信研究;智能组件中监测功能一般包括油气及微水监测IED、局放监测IED等;

(4) 智能集中抄表终端。可收集、处理存储智能电表信息数据, 能与主站或手持设备进行数据交换;

(5) 高级配网监控与管理系统。包括:基于MAS的智能配电网快速诊断“自愈”系统、智能配电网在线快速仿真和建模系统 (D-FSM) 、高级配电网管理系统、停电管理系统、智能配电网预警专家系统、智能电网生产管理系统PMS六个系统。

参考文献

[1]乔卉.配电设备与新技术[J].电工课堂, 2005.

[2]崔永乐.输配电设备运行维护管理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4.

篇4:发电厂电气部分学习总结

摘要:根据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思想及培养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基本要求,在总结“发电厂电气部分”教学改革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创建一种课堂教学与工程实例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该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以适应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应用型;课堂教学;工程实例;发电厂电气部分

作者简介:郭欣欣(1980-),女,河南永城人,安徽工程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讲师;陈晓辉(1981-),男,河南开封人,安徽工程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讲师。(安徽?芜湖?241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安徽省高校质量工程重点教研项目(项目编号:20100724)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7-0068-02

“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是安徽工程大学(以下简称“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核心专业课,在专业教学体系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也是一门理论与实际结合较紧密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必备的发电厂、变电站电气部分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初步掌握发电厂、变电站电气主系统的设计与计算方法,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培养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根据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人才的精神,结合我校培养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目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系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和校企合作的特点,提出了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思路,即把课堂教学与工程实例有机结合起来,在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环节等方面作了一些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特点

“发电厂电气部分”是一门理论性、综合应用性较强的专业技术课程,针对本课程的特点,通过“发电厂电气部分”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就成为工程教育的首要任务。本课程与实际联系紧密,教学内容涉及电气主接线、电气设备、配电装置以及监控、保护等二次设备及回路接线图等,其特点是课程内容庞杂,连贯性差,系统性不强。该课程开设在第六学期,学生正处于由系统性强、条理清楚的基础课转向专业课学习的过渡期,在学习方法上略感不适。另外,绝大多数学生在学习本课程前没去过电厂,对电能生产的各环节缺乏必要的感性认识,对各种电气设备也感到陌生。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学生们很难将书本知识与实际设备和电力系统联系在一起来理解和掌握,建立工程的概念,特别是如何应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十分薄弱。因此打破“发电厂电气部分”传统的教学模式,加强课堂教学与工程实例教学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对“发电厂电气部分”这门课由抽象到具体,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

二、课堂教学改革与探索

1.精选课程教材和教学内容

课程是专业目标培养的体现,因此在进行课程改革前首先要明确专业目标,并充分认识到本课程在整个专业目标培养实现中所起的作用及地位,还要明确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期望学生达到怎样的认知效果。基于此我们选用了华中科技大学熊信银主编的教材(第四版),本教材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教材与时俱进,能反映现代电力工业的现状和特点,如节能减排,“一特四大”,100MW大容量发电机组的电气主接线和特点,750kV超高压和1000kV特高压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以及数字化发电厂和数字化变电站等。在课程学时不断减少的情况下(我校设置的本课程课内学时为30学时),结合大纲要求对课程内容进行合并和序化,经研究,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为:能源和发电;发电、变电、输电的电气部分-导体和电气设备的原理与选择-电气主接线及设计;厂用电接线及设计-互感器-配电装置-发电厂和变电站的信号和控制回路。

2.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每门课程都有自身的特点,所以在选择教学方法和手段时,应注意课程的特点,选择适合本课程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对于“发电厂电气部分”这门课程而言,内容比较繁杂、抽象,电气设备非常多,到了现场学生叫不出设备的名称。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授课时采用将工程实例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并用多媒体技术授课的教学模式。工程实例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是指选取当地典型的、有实用价值的电力工程实例,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课本知识点融入工程实例,随着课程的展开,一步步深入到此实例中,而后随着课程的结束,此实例中的相关问题也一一得到解决。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选取了当地一个发电厂的电气部分设计作为全程实例。多媒体教学主要是将声音、图片、动画和视频等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有助于还原设备的真实面貌,增加上课的趣味性,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刻、形象和立体。教师在上课前可以到当地的发电厂和变电站去拍摄一些设备的照片和视频,同时还可以利用动画技术将一些设备的工作原理制作成动画演示文件。采用这种方式可以明显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3.应用

根据课程大纲要求,以“一个发电厂的电气部分设计”为全程实例。围绕该实例,展开一个个知识点,最终完成整个课程的学习。

实例中,典型发电厂的选取非常重要,笔者选取了校企合作单位——芜湖发电厂为实例。该发电厂具有125MW和600MW两种不同的机组,既有普遍性又可与其他教学环节充分衔接。该发电厂也是我校学生实习的电厂,充分利用了资源。

笔者针对“发电厂电气部分”的课程内容与工程实例的衔接做了如下安排:

(1)能源和发电;发电、变电和输电的电气部分。围绕实例,引出发电厂的类型。介绍发电厂的类型,发电、输电、用电相互间的关系,发电厂如何把一次设备通过主接线搭成通路将电能输送出去。旨在引导学生对供电回路有个整体理解和认识。

(2)导体和电气设备的原理与选择。围绕实例,介绍导体载流量和短路时发热温度的计算方法及应用,讲述各种开关的作用、种类,选择的标准,引导学生注意断路器和隔离开关的区别。

(3)电气主接线及设计;厂用电接线及设计。围绕实例,分别介绍该发电厂125MW机组和600MW机组主接线的形式及其特点,厂用电接线是如何进行选择的,并演示了发电厂升压站运行工况的视频。

(4)互感器。介绍一次回路中设置互感器的作用,一般电厂或变电站在哪些点设置互感器,互感器在实际工程中的接线方式,并引导学生注意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在正常工作状态的区别。

(5)配电装置。围绕实例,讲解根据电气主接线的连接方式,开关电器、保护、测量电器、母线和必要的辅助设备是如何组建成供电整体的,各电器设备又是如何布置的,有什么样的特点,引导学生讨论配电装置布置方式的区别等。

(6)发电厂和变电站的信号和控制回路。围绕实例,讲解该电厂发电机、变压器、输电线路等主要部分布置了怎样的保护,介绍回路哪些点要作常规测量;遇到故障线路如何通过二次回路进行自处理或向运行人员发出信号,继电保护如何使断路器跳闸等。

如此,就可以很好地将课本知识渗透到工程实例中去,使得学生对电能的生产、输送等环节有了整体的、深刻的认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开展现场教学

对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理论和工程实际结合,配合教学进度及时到发电厂、变电站对照实物进行现场教学,以增强学生对各种电气设备的感性认识。为了避免现场教学流于形式、“走马观花”式的参观,教师事先必须做好准备工作,选择合适的现场教学点和合适的教学内容。比如在讲授电气主接线及配电装置等章节时,在课堂上只用理论讲述电气主接线图上符号所代表电气设备的外形结构及功能,学生没感性认识。在现场看到变电站或发电厂的电气主接线,如单母线两分段接线、双母线带旁母接线等,就能将书本上这些抽象、难理解、易混淆的理论知识,变得一目了然,便于区分和记忆。再比如屋外配电装置的布置种类非常多,如中型配电装置、高型配电装置、半高型配电装置,比较难区分和记忆,现场看了实物后,它们各具特色,既有共性又有差别,学生豁然开朗。再比如主变压器的中性点接地、母线的防雷等,学生们接触到了,就比较容易理解,避免一知半解。

四、课程设计改革与探索

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设计实践性很强,是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也是结合实际的一项工程。课程设计对学生自学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的培养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我们在布置课程设计题目时,应充分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本地或附近比较典型的实际工程进行训练,这样避免了题目太理想化,要考虑的工程矛盾比较少,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锻炼的问题;在设计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工程实际设计步骤,查阅相关设计手册和设备手册,了解行业规范,所绘电气主接线图等要严格按照行业规范要求,使整个课程设计工程化。

(2)为了避免抄袭,课程设计题目多样化。我们在进行该课程的课程设计时,设置了多个设计题目,比如110kV变电站、220kV变电站、热电厂、凝气式发电厂等,根据学生学号的不同,分配不同的课程设计题目。由于工程原始资料不同,在整个课程设计过程中不仅很好地杜绝了抄袭现象,也很好地提高了学生们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五、结束语

将工程实例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并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模式,符合辩证唯物论、认识论关于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互依存的规律。把理论与实践、课堂与实际工程有机结合在一起,减少了学生学习的无目的性、盲目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工科院校,此方法无疑是有效的。

参考文献:

[1]王玉梅,孙岩洲,田书.“发电厂电气部分”创新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9,(3).

[2]李颖峰,马永翔.《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教学改革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08,(15).

[3]罗福午.工程思想教育是工科大学德育的组成部分[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1).

[4]郑晓丹.全程实例贯穿式教学——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教学手段改革[J].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2004,(4).

篇5:发电厂电气部分3

3.导体的正常最高允许温度和短时最高允许温度的区别在哪里

答:正常最高允许温度是指在正常工作时,可以长期工作并能承受的最高温度,一般正常最高允许的温度为70度。短时允许的温度是指设备或线路出现瞬时短路,承受的最大温度,超过这个温度或时间将损坏导体绝缘及变形损坏,一般铝锰合金可取200度,硬铜可取300度。

篇6:发电厂电气部分试题

课程名称:发电厂电气部分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年级: 学期:

一、判断题(本大题共 10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

1.2.3.4.5.自耦变压器的额定容量大于标准容量

(√)(×)(√)(×)(×)旁路母线的作用是为了检修主母线时保证不停止供电

互感器的二次侧各绕组必须有一可靠的接地。

三相输电线路水平布置,流过三相短路电流,边相受到的电动力最大。等值空气温度就是平均空气温度。

6.发电机运行中,若其端电压达额定值的105%以上,则其出力必须降低

(√ 7.电抗器在品字形布置时应该采用将A相与C相重叠布置

(× 8.在降压变电所的高压侧线路停电操作时,应先拉开线路侧隔离开关,后拉开母线侧隔离开关(√ 9.导体的短时发热指的是正常运行时很短时间的发热过程

(× 10.电流互感器一次绕组的电流与其二次绕组的电流大小无关。

(√

二、单选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A)

1、抽水蓄能电厂的作用大部分都是:

A、低负荷时蓄水,高峰负荷时发电

B、绝大部分只能是蓄水 C、低负荷时发电,高峰负荷时蓄水

D、备用

(D)

2、枢纽变电所的特点是:

A、位于变电所的枢纽点

B、全所停电后,将引起区域电网解列 C、电压等级很高

D、全所停电将引起系统解列,甚至出现瘫痪(B)

3、用于两种电压等级之间交换功率的变压器称为:

A、主变压器

B、联络变压器 C、厂用变压器

D、所用变压器

(C)

4、厂用电接线的基本形式是

A、单母线不分段

B、双母线不分段

C、单母线按锅炉分段

D、双母线按锅炉分段

(B)

5、如果短路切除时间大于1秒时,则

A、应考虑非周期分量的影响

B、可不考虑非周期分量的影响 C、不考虑周期分量的影响

D、都不考虑

(A)

6、单母线接线在检修母线隔离开关时,必须

A、断开全部电源

B、断开部分电源 C、只断开要检修的隔离开关

D、都不对(C)

7、变压器与110KV及以上的两个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电力系统相连接时,一般选用

A、普通三绕组变压器

B、双绕组变压器 C、自耦变压器

D、电抗器

(D)

8、变压器正常使用年限为20 ~ 30年是指变压器绕组最热点的温度维持在

A、80℃ B、120℃ C、140℃ D、98℃

(B)

9、自耦变压器的效益系数定义为

A、额定容量与标准容量之比

B、标准容量与额定容量之比

C、一次额定电压与二次额定电压之比

D、一次额定电流与二次额定电流之比

(A)

10、发电机可以维持15~30min短时异步运行,是指

A、汽轮发电机

B、有阻尼绕组的水轮发电机 C、无阻尼绕组的水轮发电机

D、都不对

篇7: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设计

摘要:

本次设计的主要内容为电气一次部分设计。内容包括:电气主接线方案的拟定、比较和选择;主要电气设备和导体的选择;设备汇总和绘制主接线图。根据对发电厂的装机容量,进、出线数目等进行分析,选择主接线的接线型式。根据已知参数和计算结果分析,进行主要电气设备和导体的选择,包括母线、主变压器、高压断路器、隔离开关等,最后进行了主接线图的绘制。

关键词: 电气设计、一次部分、电气设备、保护

前言———————————————————— 原始资料—————————————————— 第一章 电气主接线设计———————————

第一节 电厂总体分析与电荷分析———————— 第二节

主变压器配置方案的确定———————— 第三节

各电压等级接线方式的确定——————— 第四节

高压厂用电接线设计——————————

第二章 电气设备的选择———————————

第一节 最大长期工作电流的确定———————— 第二节 电气设备的选择————————————

第三章 配电装置设计————————————

第一节 室内配电装置设计———————————

第二节 室外配电装置设计———————————

第四章 避雷保护装置———————————— 附录

本次设计为一个总装机容量为2*50 + 2*100MW热电厂的电气一次部分的初步设计,并以此次设计为契机,复习、回顾“电力系统自动化”专业所学的各专业课知识,结合电力系统的现场实际,理论联系实践,提高独立分析和解决电力实践问题的能力,从面更深刻的理解本专业所学知识,更好的服务于电力生产,为电力系统的发展做出自已的贡献!

原始资料

1、发电厂规模:

①装机容量:2台QFQ-50-2机组,额定电压10.5kV,功率因数为0.8;2台QFN-100-2机组,额定电压10.5kV,功率因数为0.85。

②厂用电率:按10%考虑。

2、电力负荷及与电力系统连接情况:

①10.5kV电压级:电缆馈线14回,每回平均输送容量3MW。10.5kV最大综合负荷为35MW,最小负荷为25MW,功率因数为0.8。

②60kV电压级: 架空线路2回,60kV最大负荷为30MW,最小负荷为20MW,功率因数为0.8。

③220kV电压级: 架空线路6回,220kV与电力系统连接,接受该厂的剩余功率。

第一章

电气主接线设计

电气主接线主要是指发电厂、变电所、电力系统中,为满足预定的功率传送和运行等要求而设计的、表明高压电气设备之间相互连接关系的传送电能的电路。电路中的高压电气设备包括发电机、变压器、母线、断路器、隔离刀闸、线路等。它们的连接方式对供电可靠性、运行灵活性及经济合理性等起着决定性作用。

对一个电厂而言,电主接线在电厂设计时就根据机组容量、电厂规模及电厂在电力系统中的地位等,从供电的可靠性、运行的灵活性和方便性、经济性、发展和扩建的可能性等方面,经综合比较后确定。它的接线方式能反映正常和事故情况下的供送电情况。电气主接线又称电气一次接线。

电气主接线应满足以下几点要求:

1)供电可靠性:主接线系统应保证对用户供电的可靠性,特别是保证对重要负荷的供电。

2)运行的灵活性:主接线系统应能灵活地适应各种工作情况,特别当一部分设备检修或工作情况发生变化时,能够通过倒换开关的运行方式,做到调度灵活,不中断向用户的供电。在扩建时应能很方便的从初期建设至最终接线。

3)主接线系统还应保证运行操作的方便以及在保证满足技术条件的要求下,做到经济合理,尽量减少占地面积,节省投资。

第一节

电厂总体分析与负荷分析

根据电气主接线设计原则,结合给定热发电厂容量

篇8:发电厂电气部分学习总结

1 优化课程教学内容

“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教学内容繁多, 知识面广, 教学时数偏少, 相关技术发展快, 教材普遍更新慢, 导致选用的教材普遍内容组合不太合理, 在实际教学中, 必须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 要适当删除过时的教学内容, 及时在教学中增加学科专业当前的最新技术、研究成果、研究热点问题、学科发展动态等, 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便于学生及时了解学科最新前沿动态。教学内容设置上注重基本原理与方法、实践应用技能、学科当前研究动态的层层诱导递进式顺序, 构建了合适的课程教学体系, 使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知识结构更加具有合理性、系统性和整体性。

2 课堂教学方法改革

采用多媒体教学和全程实例贯穿式教学方法以提高该课程的学习兴趣和课程的系统性。多媒体教学知知识量丰富, 形象生动, 是该课程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多媒体技术把文本、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信息组合起来, 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所以在教学课件的制作中要精益求精, 力求使课件具有生动性、直观性, 以大量的图片、视频、动画与课程内容中抽象的理论和设备对应起来, 向学生演示装置和设备的工作过程, 展示各类电气设备的图片图形, 使学生既掌握了设备的基本原理, 又通过图片、视频和动画演示更直观的理解了设备的工作过程等, 这样不仅强化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供电系统的感性认识, 教学效果大为改善。对于课程中讲到的大量电气计算和公式, 则通过板书一步一步的推导, 使学生从推导中理解电气计算和公式, 而不应该采用多媒体课件直接给出公式结论, 这样才能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这样把多媒体教学与普通教学方法相结合, 有针对性的授课, 以提高课堂效率。在该课程的课堂教学中, 要以工程实例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中, 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让学生时刻把课本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结合起来, 在工程实例教学中完全以学生为主体, 例举的工程实例都是发电厂比较典型的生产情况, 是学生将来工作中都要接触到的, 注重学生学习和实践能力的统一结合, 真正体现“学以致用”的教育目的。

3 课程实践教学改革

3.1 现场教学锻炼实际技能

结合该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 除了在课堂教学中例举了大量的工程实例, 使学生与实际工程接近了一步, 为了使学生零距离接触实际发电厂, 在授课过程中, 根据授课内容进度, 组织学生到发电厂和变电站参观、调查或实际操作, 进行发电厂和变电站现场教学, 培养学生从实际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这是该课程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教学环节, 是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的好方法, 也是深受学生欢迎的一种教学手段。为了做到有备而去, 避免到现场参观的盲目性, 避免参观时走马观花, 收获甚微, 教师应提前了解所参观的发电厂和变电站的具体情况, 然后结合授课所讲内容, 提前给学生布置参观基本任务, 比如:所参观发电厂和变电站的主接线形式、运行方式、厂用电供电方式、主要电气设备等情况, 以便学生带着问题去参观, 在参观时找出问题答案, 避免到现场只去看热闹, 从参观中学到所需的知识, 增强现场教学效果。在现场教学时, 教师和工程技术人员都要结合实际情况给学生耐心讲解, 要求学生现场参观后, 提交实习收获、发现的问题、实习心得等。通过现场教学, 使学生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 又能使学生体验到实际的发电厂和变电站的工作,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增强了学生学习专业课的信心。

3.2 课程设计理论联系实际

该课程的课程设计, 通过具有一定工程背景、来源于实际项目的设计题目将所学发电厂电气部分的知识模块加以应用, 将理论知识前后联系, 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具体工程实际中。在课程设计过程中, 学生结合自己兴趣, 选择合适的设计题目, 要搜集大量设计原始资料, 查阅电力行业的设计手册和设备手册, 了解电力设计规程规范, 设计中要严格按电力行业设计规范来认真设计, 按照实际工程的设计步骤、方法要求, 强化设计的每一个环节, 让学生提前熟悉电力设计的每一个流程, 对学生将来的工作大有益处。通过设计, 进一步加强了理论和实际的结合, 使学生应用所学的电气知识, 受到实际工程设计的初步训练, 掌握发电厂变电站设计的一般方法、步骤和内容, 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3 毕业实践综合训练技能

毕业设计是在完成专业全部课程以后, 进行的一次综合运用所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进行科学研究或工程设计的初步训练, 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电气类毕业设计大部分为常规发电厂或变电站设计, 需要用到的设计知识, 绝大部分就是“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所学的知识, 所以, 通过毕业设计环节中, 大部分学生做电气部分的设计, 使得学生对电气部分一次设计有了一个整体的概念, 不仅是对该门课程所学知识的全面应用, 同时也是对课程设计的进一步深化。

通过实习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 巩固专业所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毕业实习就是在实际运行的发电厂或变电站, 以岗位实际能力的应用为目标, 训练学生岗位技能的应用能力及岗位适应性。通过专业毕业实习, 使学生完整了解发电厂和变电站的日常运作, 了解各类发电厂的工作流程及实际生产环境, 熟悉岗位责任, 为将来的工作打下基础。

4 结束语

“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教学改革, 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学生的实践技能有了明显提高, 实践教学改革只是手段, 其根本目的是培养具有综合性、创新性的技术人才。在“发电厂电气部分”这门实践要求高的课程中, 加强实践教学改革, 培养创新人才, 使高校学生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成为我们值得关心和不断深入探讨的课题。总之, 该课程通过教学改革以后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提高了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同时对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摘要:针对“发电厂电气部分”这门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 本文对该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以及工程实践等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探索, 在教学和实践中培养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关键词:发电厂电气部分,教学改革,实践教学

参考文献

[1]王玉梅, 孙岩洲, 田书.“发电厂电气部分”创新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 2009 (3) :69-70.

[2]李梅.“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改革初探[J].科技信息, 2011 (8) :132-133.

[3]刘燕.浅议“发电厂电气部分”教学设计[J].中国电力教育, 2009 (3) :131-132.

篇9:发电厂电气部分学习总结

摘要:“发电厂电气部分”是供用电技术专业和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联系一般课程和专业课之间的“桥梁”。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在“发电厂电气部分”教学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但是,由于多媒体教学自身的限制,只有通过不断改革和创新,才能满足新形势下教学和学生的需求。

关键词:发电厂电气部分;多媒体;实践教学

作者简介:张锐(1980-),男,河南唐河人,三峡电力职业学院电力工程学院,讲师;贾小兵(1980-),男,河南许昌人,三峡电力职业学院电力工程学院,讲师。(湖北?宜昌?443002)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0-0047-02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改变了传统教学单调的模式。多媒体技术以其直观形象的特点,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多媒体技术应用在“发电厂电气部分”教学中,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和课堂效率,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但是,由于多媒体技术自身的限制,只有通过不断改革和创新,才能满足新形势下教学和学生的需求。根据笔者在“发电厂电气部分”教学过程中的体会,谈一谈对教学改革与创新的一些想法。

一、多媒体教学在“发电厂电气部分”教学中存在问题分析

多媒体教学在“发电厂电气部分”教学过程中的缺陷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多媒体课件大多篇幅较长,容量很大,在课堂上切换速度比较快

这虽然在提高课堂效率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凡事皆有“度”,适“度”才有可能收到好的效果;过“度”则会适得其反。教学要从实际效果出发,认真分析教学内容,灵活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而不能一味以多媒体代之,搞教学手段的“一刀切”。随着近年来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的成绩明显呈下降趋势,大多数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如果上课时幻灯片切换太快,学生思维就难以跟上老师的节奏,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2.“发电厂电气部分”作为供用电技术专业和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具有很强的理论性

课程中讲到概念和公式,大多都需要一步一步的推导和例题讲解。然而,大部分老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都忽略了公式的推导,仅仅给出了结论。比如变压器的标幺额定值,直接给出了结论,并要求学生记住,以后碰到了就直接代入计算。这样的教学无形中又回到了“填鸭式”教学模式,学生上课学到的都是定理和公式,不但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容易引起厌烦情绪。

3.“发电厂电气部分”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实践教学环节相当重要

传统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实验项目开设要根据各高校实验室的硬件情况决定,有的高校实验室设备不足,只能进行演示性实验教学,比如高压断路器实验,难以配备很多高压断路器,学生只能看演示。多媒体课件的简便和省时,有些教师甚至对其产生了依赖,片面地认为只要让学生知道高压断路器大概什么样子的就行了,等他们毕业了,自然有实践的机会了。但常言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操作能力只能在不断地动手和动脑中才能够提高。没有对高压断路器设备的接触,就很难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因此,过分依赖多媒体课件的教学对学生的实践教学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4.“发电厂电气部分”虽然是工科学生学的课程,但是,所涉及的短路电流的计算是很少的,也不要求专科学生掌握过多的计算

课程中,大量篇幅涉及的都是具体的电气设备和配电装置,例如:高压熔断器、高压断路器、自动重合闸等,这些设备都是需要学生掌握的,像高压熔断器的命名规则、RN1型熔断器的特性等,这些内容记忆起来相对比较枯燥,加上多媒体授课大多是在大教室,动辄上百人同时上课。大多数教师在上课时,为了避免课堂气氛沉闷,可以增加了课件的演示内容,希望同学们通过实体演示,加强知识的掌握。可是,如果学生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这样的演示基本上没有效果。

二、教学改革措施

1.注意上课节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课件要根据“发电厂电气部分”教学大纲量身制作,着重加强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教学,合理地分配好课时,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不断调整每节课的知识量,课间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时间,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争取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够掌握相关的知识。同时,多媒体课件在制作时,要重点突出,适当添加一些影音和动画,以提高学生的兴趣。

2.根据上课内容,结合传统教学授课

“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按内容可分为基本原理和电气实验两大部分,根据不同的侧重点,多媒体课件的内容也应该有所区别。多媒体教学和普通教具相结合,以提高课堂效率。例如,讲基本原理时,可以用多媒体课件适当多讲,使抽象的问题直观地反应的荧幕上,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而电气实验部分,则可以少用多媒体课件,增加板书的分量。这样,有针对性的授课,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重视实践教学作用,突出以学生为中心

多媒体课件知识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工具,决不能替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面对现代化信息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实践教学所面临的发展方式应该是社会化和产业化。这就意味着高校的实验室要对社会开放,实现资源共享,将实验室当作产业来运营。这样,不仅对社会提供知识产品和服务,还要计算营运成本和收益,讲求投入、产出和发展。这就要求学校不断加强实践教学的投入,在教学计划中加大实践教学的比例。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可以把实践教学的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供学生观看,以加深印象。学生有了对实践教学内容的理性认识,到了顶岗实习时才可以有的放矢,重点进行实践锻炼。

4.加强互动教学,调动学生积极性

课堂教学是学生温习旧知识、掌握新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使用多媒体课件后,课堂变成了“电影院”,如果沉迷于课件演示,很难达到良好的课堂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要因材施教,加强课堂互动,把教学内容细化,采用课堂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跟上教师的思路。比如在讲高压熔断器时,把代表熔断器型号的六个方块画在黑板上,然后叫学生回答每个方块代表什么,这样学生就会主动去翻课本,分项讲解完后,再在黑板上写出一个整体,如:RW4-10/50型,让学生回答这是哪个型号的高压熔断器。之后留出5分钟左右的自由时间,让学生复习和交流一下,加强知识的掌握。这样一堂课下来,教师不会觉得讲课讲得口干舌燥,学生也不会觉得上课上得眼花缭乱,反而觉得实实在在掌握了熔断器的命名规则,这就在无形中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相信,在下一次上课时,同学们会早早来到教师,而不是踩着铃声进教室了。

三、教学创新方法

1.多媒体课件结合板书进行讲解

教师上课时,一般都带有纸质教案本,可以将每一章节的提纲先在黑板上列出来,然后在按照提纲讲解时,展示多媒体课件,将多媒体课件生动的教学情境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比如在讲火力发电时,先介绍一些火力发电的特点,然后将火电厂生产过程的动画放映给学生,当他们看到这个图文并茂生产场景,注意力马上就会集中到课堂上来。动画放完后,再详细讲解火电厂的详细生产过程。每个过程都现在黑板上列出提纲,便于学生做笔记,然后用课件讲解具体的过程。这样,一堂课结束后,学生在复习时看着自己记的提纲,回想一下生产过程动画,就可以很快掌握火力发电的特点。因此,笔者认为板书是一堂课的小型教案,它既是授课者对教学过程的一个总结,也是学生对本课学习后的消化依据。在多媒体授课的过程中,合理利用板书,既能够提高课堂效率,也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这样才能让学生从主观上接受多媒体上课,从而让学生回归课堂,热爱学习。

2.使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典型的电气实验实例

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充分利用多媒体,可以形象生动地把大量典型的电气实验实例展示给学生。例如可以通过Flash动画模拟高压断路器灭弧室的灭弧过程,非常直观地把灭弧过程展示给学生,再结合理论讲解,课堂教学效果就不言而喻了,授课过程中不需要涉及数值计算技术问题。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达到课程创新性教学的目的。

3.合理使用计算机辅助软件进行教学

发电厂电气部分教师要具有丰富的教学语言,还应该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计算机辅助学习(Computer-Aided Learning,CAL)在国外教学中越来越多地被采用。该软件能进行虚拟电气实验,只要有计算机和软件,就可以直接通过软件获得实验的操作方法与指示;而且CAL软件学习时间不受限制,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教学互动和自我测验。CAL软件系统能将发电厂电气部分教学中各要素进行优化组合,这种面向对象的学习方式,可以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国外学者在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研发方面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取得了大量的成果。相信不久的将来,国内的学者也会在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研发方面不断取得进展。

四、结束语

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改革中的应用,针对“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实际教学效果为目标,灵活运用多种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不断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谢珍贵,汪永华.发电厂电气设备[M].北京:黄河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9.

[2]齐晖.多媒体教学模式探讨[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1999,(3).

[3]刘龙.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应用于课堂教学的优势[J].职业技术教育,2000,(4).

[4]何敏,戴远威.浅谈多媒体教学的利与弊[J].职业教育研究,2011,

(S1).

篇10:发电厂电气部分设计题目

题目1:200MW地区凝汽式火力发电厂电气部分设计 原始资料

1、设计原始资料:

1)某地区根据电力系统的发展规划,拟在该地区新建一座装机容量为200MW的凝汽式火力发电厂,发电厂安装2台50MW机组,1台100MW机组,发电机端电压为10.5KV,电厂建成後以10KV电压供给本地区负荷,其中有机械厂、钢厂、棉纺厂等,最大负荷48MW,最小负荷为24MW,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为4200小时,全部用电缆供电,每回负荷不等,但平均在4MW左右,送电距离为3-6KM,并以110KV电压供给附近的化肥厂和煤矿用电,其最大负荷为58MW,最小负荷为32MW,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为4500小时,要求剩余功率全部送入220KV系统,负荷中Ⅰ类负荷比例为30%,Ⅱ类负荷为40%,Ⅲ类负荷为30%。2)计划安装两台50MW的汽轮发电机组,型号为QFQ-50-2,功率因数为0.8,安装顺序为#

1、#2机;安装一台100MW的起轮发电机组,型号为TQN-100-2,功率因数为0.85,安装顺序为#3机;厂用电率为6%,机组年利用小时Tmax=5800。1)发电厂电气主接线的设计; 2)短路电流计算; 3)主要电气设备选择;

题目2 原始资料:某电厂(水电)装机SFW-3*30MW Vn=10.5KV COS§=0.8(功率因数角),设年利用小时数4100h/a.电站以两回110KV电压等级输电线路送入80KM外系统(无近区负荷)试设计电气主接线。

题目3 1)解放村水库电站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顾发电的季节性电站,冬、春季有三个多月因水库不放水或放水量少,电站停止运行不发电。电站设计容量为三台立式机组,总装机 2000KW(2 × 800KW+1 × 400KW),装机年利用小时为 3760h,多年平均发电量为 752 万 KW.h。根据金塔县的用电负荷情况,该电站距城南变电所较近,因此,除厂用电外全部电能就近送至城南 35KV 变电所联入系统。

(2)电站接入电力系统方式为电站出两回 35KV 线路接到现有的“鸳城”线上。导线型号 LGJ-50,两回线路分别长 0.5KM。接线图见示意图一。

(3)电力系统在电站 6.3KV 母线上的短路容量按照接入系统设计为 38.33MVA ;在电站 35KV 母线上短路容量为 71.37MVA.(5)气象资料:根据金塔县气象台站资料,多年平均气温为 6 ℃。年最高气温 38.6 ℃,最低气温-29 ℃,多年平均降水量 59.9mm,最大冻土深度为 141cm。

题目4 某发电厂中发电机—变压器单元接线的升压变压器为三相三绕组自耦变压器,其相关数据如下:额定容量为240/240/120MVA,额定电压为242/121/15.75kV,额定短路损耗为p1-2420kW、p1-3345kW、p2-3350kW,额定空载损耗为p0130kW。

计算各绕组在以下2种运行方式中的负荷(设各侧负荷功率因数相等)① 110kV侧断开,发电机向220kV系统输送100MVA功率; ② 220kV侧断开,发电机向110kV系统输送100MVA功率;

题目5某发电厂中发电机—变压器单元接线的升压变压器为三相三绕组自耦变压器,其相关数据如下:额定容量为240/240/120MVA,额定电压为242/121/15.75kV,额定短路损耗为p1-Wp1-3345kW、2420k、p2-3350kW,额定空载损耗为p0130kW。

计算各绕组在以下2种运行方式中的负荷(设各侧负荷功率因数相等)③

发电机和110kV系统各向220kV系统输送100MVA功率;

④ 发电机和220kV系统各向110kV系统输送100MVA功率;

题目6 设计一110/35/10KV中心变电所电气一次部分主接线。

题目7 试设计某工厂35KV总降压变电所电气主接线,工厂附有6个车间,其中一车间P=520KW,Q=248KVAR,二车间P=400KW,Q=150KVAR,三车间P=688KW,Q=248KVAR,四车间P=630KW,Q=300KVAR,五车间P=426KW,Q=129KVAR,六车间P=680KW,Q=198KVAR,其中四、六车间为二级负荷,其余车间为3级负荷。

题目8:某地区新建一座火电厂,有3台50MW的发电机,功率因素为0.8,发电机电压10.5KV侧有20回电缆馈线,其最大综合负荷为52MW,最小为38MW,厂用电率为10%,高压侧为110KV有4回与电力系统相连。试确定发电厂的主接线图并选择电气设备。

题目9:某地区220KV的变电站,装有2台120MW的主变压器,220KV侧有6回进线,110KV侧有12回出线。10KV有20回出线,均为重要用户,不允许停电检修本所断路器,试确定主接线图并选择电气设备。

题目10:

篇11:发电厂电气部分 短路电流计算

第1题[选择题]()短路为系统中最常见短路。

A:三相短路

B:两相接地短路

C:单相短路

D:两相短路

参考答案: C 第2题[选择题]()是对称性短路。

A:三相短路

B:两相接地短路

C:单相短路

D:两相短路

参考答案: A 第3题[选择题]()值最大。A.冲击短路电流 B.此暂态短路电流 C.稳态短路电流 D.2秒时短路电流

A:冲击短路电流

B:此暂态短路电流

C:稳态短路电流

D:2秒时短路电流

参考答案: A 第4题[选择题] 次暂态短路电流指的是t=()秒时的短路电流周期分量。

A:0

B:0.01

C:2

D:4 参考答案: A 第5题[选择题] 三相冲击短路电流()出现。

A:只会在A相

B:只会在B相

C:可能在任何一相

D:只会在C相

参考答案: C 第6题[选择题] 稳态短路电流指的是t=()秒时的短路电流周期分量。

A:0

B:0.01

C:2

D:4 参考答案: D 第7题[选择题] 用标么值进行短路电流计算时电压基准值取()。A.任意值 B.发电机额定电压 C.电力网额定电压 D.电力网平均额定电压

A:任意值

B:发电机额定电压

C:电力网额定电压

D:电力网平均额定电压

参考答案: D 第8题[选择题] 冲击短路电流指的是t=()秒时的短路全电流。

A:0

B:0.01

C:2

D:4 参考答案: B 第9题[选择题] 用运算曲线法计算短路电流时,要已知短路回路的计算电抗。计算电抗是以()为基准时短路回路总电抗的标么值。

A:任意选取的基准容量和基准电压

B:基准容量和平均额定电压

C:设备的额定容量和额定电压

D:发电机总容量和平均额定电压

参考答案: D 第10题[选择题] 无限大容量电源内发生三相短路,电源母线电压()。

A:0秒后开始变化

B:0.01秒后开始变化

C:4秒后开始变化

D:保持不变

参考答案: D 第11题[问答题] 试说出短路的主要成因及危害?

参考答案:

短路的主要成因是电气设备载流部分长期运行绝缘被损坏。(2.5分)主要危害为 短路电动力过大导致导体弯曲、甚至设备或其支架受到损坏,短路产生的热效应过高导致导体发红、熔化,绝缘损坏。(2.5分)

第12题[问答题] 限制短路电流的总体原则是什么?具体措施主要有哪些?

参考答案:

限制短路电流的总体原则是增大电源至短路点的等效电抗。(2分)具体措施主要 有:对大容量机组的发电机采用单元接线;在降压变电所,将两台变压器低压侧分开运行;在发电厂和变电所某些电路中加装限流电抗器;用分裂变压器作大型机组的厂变,或作小型机组扩大单元接线中的主变。(3分)

第13题[问答题] 试述短路种类?

篇12:发电厂电气部分复习课后习题

第三章 常用计算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3-1 研究导体和电气设备的发热有何意义?长期发热和短时发热各有何特点?

答:电气设备有有电流通过时将产生损耗,这些损耗都将转变成热量使电器设备的温度升高。发热对电气设备的影响:使绝缘材料性能降低;使金属材料的机械强度下降;使导体接触电阻增加。导体短路 时,虽然持续时间不长,但短路电流很大,发热量仍然很多。这些热量在适时间内不容易散出,于是导体的温度迅速升高。同时,导体还受到电动力超过允许值,将使导体变形或损坏。由此可见,发热和电动力是电气设备运行中必须注意的问题。长期发热是由正常工作电流产生的; 短时发热是由故障时的短路电流产生的。

3-2 为什么要规定导体和电气设备的发热允许温度?短时发热允许温度和长期发热允许温 度是否相同,为什么?

答:导体连接部分和导体本身都存在电阻(产生功率损耗);周围金属部分产生磁场,形成涡流和 磁滞损耗;绝缘材料在电场作用下产生损耗,如tan值的测量

载流导体的发热:长期发热:指正常工作电流引起的发热 短时发热:指短路电流引起的发热

一 发热对绝缘的影响:绝缘材料在温度和电场的作用下逐渐变化,变化的速度于使用的温度有关;

二发热对导体接触部分的影响:温度过高 → 表面氧化 → 电阻增大 ↑ → I R ↑→ 恶性循环;

三发热对机械强度的影响:温度达到某一值 → 退火 → 机械强度 ↓→ 设备变形 如:Cu长期发热70 C短期发热300 C,Al长期发热 70 C 短期发热 200。3-6 电动力对导体和电气设备的运行有何影响?

答:电气设备在正常状态下,由于流过导体的工作电流相对较小,相应的电动力较小,因而不易为人们所察觉。而在短路时,特别是短路冲击电流流过时,电动力可达到很大的数值,当载流导体和电气设备的机械强度不够时,将会产生变形或损坏。为了防止这种现象发生,必 须研究短路冲击电流产生的电动力的大小和特征,以便选用适当强度的导体和电气设备,保证 足够的动稳定性。必要时也可采用限制短路电流的措施。

3-10 可靠性的定义是什么?电力设备常用的可靠性指标有哪些?

答:可靠性定义为元件、设备和系统在规定的条件和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电气设备分可修复元件和不可修复元件;

不可修复元件的可靠性指标:可靠度R(t)、不可靠度F(t)、故障率(t)和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TF,TU;可修复元件的可靠性指标:可靠度R(t)、不可靠度或失效度F(t)、故障率(t)和平均修复时间MTTR,TD 3-12 电气主接线的可靠性指标有哪些?

答:主接线的可靠性指标有某种供电方式下的可用度、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每年平均停用时间和故障频率。

第四章 电气主接线及设计

4-2 隔离开关与断路器的主要区别何在?在运行中,对它们的操作程序应遵循哪些重要原则?

答:断路器有开合电路的专用灭弧装置,可以开断或闭合负荷电流和开断短路电流,故用来作为接通或切断电路的控制电器。隔离开关没有灭弧装置,其开合电流作用极低只能用做设备停用后退出工作时断开电路。

仅供参考

操作顺序:送电时先合隔离开关,且先合母线侧隔离开关,再合出线侧隔离开关,最后合断路器;断电时先断断路器,再断出线侧隔离开关,最后断母线侧隔离开关。4-3主母线和旁路母线各起什么作用? 答:主母线主要那个用来汇集电能和分配电能,旁路母线主要用于配电装置检修断路器时不致导致中断回路而设计。

4-6 选择主变压器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答:容量、台数、型式、绕组数、接线方式

4-8 电气主接线中通常采用哪些方法限制短路电流? 答:短路电流比额定电流大的多,有可能超过电气设备的承载能力,将电气设备烧毁,因此,必须限制短路电流,限制方法有:(1)在发电厂和变电站的6-10kv配电装置中,加装限流电抗器限制短路电流(a)在母线分段处设置母线电抗器,目的是发电机出口断路器、变压器低压侧断路器、母联断路器等能按各回路额定电流来选择,不因短路电流过大而使容量升级。(b)线路电抗器:主要用来限制电流馈线回路短路电流;(c)分裂电抗器

(2)采用低压分裂绕组变压器。当发电机容量越大时,采用低压分裂绕组变压器组成扩大单元接线以限制短路电流。

(3)采用不同的主接线形式和运行方式。4-10

另外第四章掌握电气主接线的基本要求和主接线的基本接线形式、每种接线方式的适用范围和特点,见课本P100-P116 第五章 厂用电接线及设计

5-1 什么叫厂用电和厂用电率?

答:发电机在启动,运转、停止,检修过程中,有大量电动机手动机械设备,用以保证机 组2

仅供参考 的主要设备和输煤,碎煤,除尘及水处理的正常运行。这些电动机及全厂的运行,操作,实 验,检修,照明用电设备等都属于厂用负荷,总的耗电量,统称为厂用电。厂用电耗量占发电 厂全部发电量的百分数,称为厂用电率。5-2 厂用电的作用和意义是什么?

答:发电机在启动、运转、停机,检修过程中,有大量电动机手动机械设备,用以保证机组的主要设备和输煤,碎煤,除尘及水处理等的正常运行。降低厂用电率可以降低电能成本,同时也相应地增大了对电力系统的供电量。

5-4 对厂用电接线有哪些基本要求?

答:对于厂用电接线的要求主要有: 1)各机组的厂用电系统是独立的; 2)全厂新公用负荷应分散接入不同机组的厂用母线; 3)充分考虑发电厂正常,事故,检修启动等运行方式下的供电要求,尽可能的使切换操作 简便,启动电源能在短时间内投入; 4)充分考虑电厂分期建设,连续施工过程中厂用电系统的运行方式,特别是要注意对公用 负荷供电的影响,要便于过渡,尽量减少改变和更换装置。5)200MW 及以上的机组应设置足够容量的交流事故保安电源。

5-9 何谓厂用电动机的自启动?为什么要进行电动机自启动校验?

答:厂用电系统运行的电动机,当突然断开电源或厂用电压降低时,电动机转速就会下降,甚至会停止运行,这一转速下降的过程称为惰行。若电动机失去电压后,不与电源断开,在很 短时间内,厂用电源恢复或通过自动切换装置将备用电源投入,此时,电动机惰行还未结束,又自动启动恢复到稳定状态运行,这一过程称为电动机自启动。分为:⑴失压自启动;⑵空载自启动;⑶带负荷自启动。若参加自启动的电动机数目多,容量大时,启动电流过大,可能会使厂用母线及厂用电网络电压下降,甚至引起电动机过热,将危及电动机的安全以及厂用电网 络的稳定运行,因此,必须进行电动机自启动校验。第六章 导体和电气设备的原理与选择

1、要求掌握各种电气设备选择方法、校验内容,重点是断路器、隔离开关、电抗器、母线。

2、电弧形成原理与熄灭条件?见课本P173-P175

3、计算题:

一般电气设备:断路器、隔离开关、电抗器

热稳定校验:It2t≥Qk

动稳定校验:ies≥ish 导体(即母线):动稳定校验:第七章 配电装置

7-1 对配电装置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对配电装置的基本要求是:1)保证运行可靠;2)便于操作、巡视和检修;3)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4)力求提高经济性;5)具有扩建的可能。

7-2 试述最小安全净距的定义及其分类。

答:最小安全净距是指在这一距离下,无论在正常最高工作电压或出现内、外过电压时,都不使空气气隙被击穿,对于敞露在空气中的屋内、外配电装置中有关部分之间的最小安全净距分为 A、B、C、D、E 五类。

7-3 试述配电装置的类型及其特点。

答:配电装置按电气设备装设地点不同,可分为屋内配电装置和屋外配电装置;按其组装方式,可分为装配式和成套式。

屋内配电装置的特点:1)由于允许安全净距小和可以分层布置而使占地面积较小;2)维修、巡视和操作在室内进行,可减少维护工作量,不受气候影响;3)外界污秽空气对电气设备 影3

phal 热稳定校验:SminQkKCf

仅供参考

响较小,可减少维护工作量;房屋建设投资较大,建设周期长,但可采用价格较低的户内设 备。

屋外配电装置的特点:1)土建工作量和费用较小,建设周期短;2)与屋内配电装置相比,扩建比较方便;3)想念设备之间距离较大,便于带电作业;4)与屋内配电装置相比,占地面积大;5)受外界环境影响,设备运行条件较差,需加强绝缘;6)不良气候对设备维修和操作影响大

成套配电装置的特点:1)电气设备封闭可半封闭的金属中,相间和对地距离可缩小,结构 紧凑,上地面积小;2)所有设备已在工厂组装成一体;3)运行可靠性高,维护方便;4)耗用 钢材较多,造价较高。

第八章发电厂和变电站的控制与信号

1、发电厂的控制方式:主控制室的控制方式、单元控制室的控制方式

变电站的的控制方式

2、二次回路接线图:用二次设备特定的图形符号和文字符号来表示二次设备相互连接情况的电气接线图。

3、发电厂中有哪些信号装置?各有什么作用?

答:发电机的设备装置主要有:

(1)事故信号。如断路器发生事故跳闸时,立即用蜂鸣器发出较强的音响,通知运行人员进行处理。同时,断路器的位置指示灯发出闪光。

(2)预告信号。当运行设备出现危及安全运行的异常情况时,例如:发电机过负荷,变压器过负荷,二次回路断线等,便发出另一种有别于事故信号的音响—铃响。此外,标有故障内容的光字牌也变亮。

(3)位置信号。包括短路位置信号和隔离开关位置信号,前者使用灯光来表示集合、跳闸位置;而后者则是一种位置指示灯来表示其位置状况。

仅供参考

上一篇:玛格丽特叶子发黄的解决方法下一篇:下基层蹲点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