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骨柔情高二作文

2024-04-09

铁骨柔情高二作文(精选4篇)

篇1:铁骨柔情高二作文

铁骨柔情 爱存心间

—记北流法院司法警察

庭审期间,他们退居幕后,默默地坚守在安保岗位上;危险面前,他们奋勇当先,以血肉之躯保卫法官安全;直面最复杂的现场,化解最尖锐的矛盾,他们无怨无悔,只因为胸前有天平,国徽在心间!

纪律严明、作风严谨、朝气蓬勃、热情似火,以铮铮铁骨守护一方平安,以柔情大爱构筑一方和谐,他们就是北流法院光荣的司法警察!

当事人哭闹法庭,女法警柔情化解

8月12号上午,北流市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在本院第二审判庭不公开审判万某某,苏某某,周某某,徐某,邹某,廖某某,何某某等七名被告人绑架、强奸一案。

开庭前,安检法警对在警戒线围观的群众认真地解释这起案件因涉及个人隐私和未成年人犯罪等不公开审理的法定原因,并要求出庭的辩护人和未成年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出示有效证件,接受安检,登记完毕后进入审判庭。突然,被告人苏某某(已成年)的母亲李某看到儿子后情绪失控,放声大哭,边哭边喊“为什么他们能够进去,我不能进去,我一定要进去听审!见我儿子!”一边低着头冲过警戒线审判庭门口跑去。

关键时刻,女法警冯宇迅速冲上去,在门口前一把将李某抱住。李某眼看不能冲进审判庭,干脆就坐在地上边哭边骂,法警冯宇慢慢扶起李某,让她坐在桌子上。李某看法警如此镇定、温柔,情绪稍稍平复。“冲击法庭的话,有可能罪上加罪,不利于您孩子的审判啊!”听到法警将心比心的提醒,李某恍然大悟,连声表示感谢,并自觉地退回到了警戒线以外,安静地等待整个案件庭审结束。

深入法庭安保,山乡迎来“保护神”

8月26日上午,北流法院隆盛法庭开庭审理赵某某(女)诉刘某某离婚案,驻庭法警认真履行职责,加班加点工作,有效震慑了蓄意前来闹事的群众,山乡迎来了“保护神”。

赵某某和刘某某是一对经人介绍后仓促结婚的夫妻,后因夫妻之间感情破裂而诉至法院请求判定离婚。开庭审理的当天,刘某某自持自己是本地人,带了十多名亲属来到庭审现场“助战”。隆盛人民法庭严阵以待,驻庭法警依法对参与诉讼的双方当事人进行了严格的安检和详细的身份登记。严格的安检程序起了强大的安全保障作用和震慑作用,一些心怀不轨的围观人员都心虚地退出了庭审现场。

庭审后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双方离婚,女儿小丽跟随赵某某生活,赵某某把2.5万元的财产分割款交予刘某某,且当庭支付。不料,赵某某的亲友到银行取款时因输入错误密码,银行卡被冻结。刘某某得知后,认为这是赵某某故意搞的把戏,声称要悔约并在审判庭外纠缠赵某某不放。其家属趁势起哄,指责、谩骂法官。面对此景,法警丝毫不乱,立即上前制止,并维持好秩序。刘某某看见这一阵势,安静地回到被告席上,等待调解协议的生效履行。

时间一分分地过去,在中午休庭期间人民法庭的全体干警仍然坚守在工作岗位上,防止双方亲友再起纷争。赵某某凑足了2.5万元带到法庭,双方在调解协议签字。

案件审理顺利结束,这是,时针已经指向了下午2点钟半……

点滴奉献传递温暖,法警心存一份爱

6月26日上午8:10,玉林市中心血站的采血车刚驶到北流法院办公大楼前,等待已久的法警们就迫不及待地上前询问、了解献血的有关知识,做好献血的准备工作。参加献血的法警们骄傲的说,“义务献血,服务社会,我们当仁不让!而且今天是党的生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献血,我们感到一种特殊的意义!”该院党组书记、院长覃惠健的带领下,法警们积极投身到“我为七一献热血”无偿献血活动中去。在院领导的带动下,法警们献出自己宝贵的鲜血,献血量为3600毫升。

8月7日,北流法院法警大队为身患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生命垂危的北流市义工罗智同志进行了爱心捐款。大家五十元,我一百元踊跃地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共筹得善款615元人民币。

法警大队副教导员罗仁寿表示:“奉献不在多少,重在心意;帮助不需留名,贵在真诚。涓涓细流,终会汇聚成大海。

法警队伍深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北流法院 韦肖波

篇2:铁骨柔情高二作文

2015年11月5日早上, 白银支队迎来了10名麻辣女兵。从踏入支队的那一刻起, 伴随着铿锵有力的入警宣言, 历时40天, 多彩而又短暂的第二阶段新训生活, 在与大家挥手作别, 互道珍重的那一刻戛然而止, 纵然有太多的不舍与眷恋, 离别终究还是会到来。今天, 这些兵味十足的姑娘们圆满完成了第二阶段的训练任务, 意气风发地奔赴基层连队, 即将翻开军旅生涯中崭新的一页。蓦然回首, 那些日子里, 她们的点点滴滴、酸甜苦辣, 历历在目。

灯火阑珊独守候, 泪湿软枕声不从

有人说, 消防女兵的美, 不仅是一种不让须眉的美, 更是一种义薄云天的美。这10名女兵, 都是一群“95后”的孩子, 是刚从父母宠爱中挣脱的“小花朵”。面对新的工作和环境, 尽管还是有些迷茫, 但她们很清楚自己做的决定, 并且默默坚持着自己的选择。她们用女性特有的细腻和对橄榄绿的虔诚, 在最美的青春年华, 默默绽放在消防工作的前沿阵地, 演绎着“花儿与消防”的故事。夜晚, 是人最柔弱的时候, 不管离家多远, 家的感觉总是那么温暖, 那充满着母亲叮咛和父亲关怀的温馨港湾, 永远也不会忘记。前世五百次的回眸, 换来了今生至真至纯的战友情, 十朵姐妹花, 彼此心连心。“忘不了, 那个夜晚, 睡梦中, 有人悄悄帮我盖上被子……”女兵王爱萍说着说着就湿了眼眶。对于背井离乡的她们而言, 想家了, 她们会选择在整个城市沉睡的时候, 躲在被窝里一起默默流泪, 因为那样不会打扰到别人。

千磨万砺意志坚, 万绿丛中点点红

这些日子里, 麻辣女兵们雷厉风行、摸爬滚打、英勇顽强, 她们收获着, 成长着, 坚强而又美丽。平日里, 10名女兵走到哪里都吸引着大家的目光, 但她们从来没有矫情过, 刚毅之中透着柔情, 飒爽英姿中散发着自然和纯朴, 恰似怒放的玫瑰, 芬芳满园。为提高自身的综合业务素质, 每天在训练场上挥汗如雨, 无论是在五公里、百米冲刺的跑道上, 还是在两盘水带连接等业务训练场上都留下了她们坚毅而倔强的身影。尽管每个训练项目的实际操作与理想中的成绩还有一定的差距, 但是她们一直在努力、在提高。时间见证了她们的付出, 训练场见证了她们的刻苦, 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苦努力, 10名女兵的体能和业务素质都已经完成了质的“飞跃”。折返跑、加速跑、一人二带、原地着战斗服、理论知识、条例条令, 样样都不比男兵差, 成绩也预示着她们离一名合格的消防战士的距离越近了。

弃妆从戎终不悔, 来日沙场冠群雄

篇3:铁骨柔情绘长卷

上溯至秦汉,下延至当前,徐州铜山利国镇2700多年的历史,兴盛的铁业,雄健的民风,形成深厚的冶铁文化、苏轼文化、古驿文化、微山湖文化等,共同描绘利国瑰丽璀璨的文化长卷。

柳絮飘舞燕子飞时,我们走马利国访古问今,感受这座千年古镇的铁骨柔情。

古驿听炼曲

“山满金、水满银,行人齐称聚宝盆”,这是人们口口相传中的利国驿,而这一切源于大自然对它的丰厚馈赠———钢铁。

利国镇的冶炼历史始于秦汉,唐、宋时均设官管理,冶铁业鼎盛一时。清朝洋务运动时期,设徐州利国驿煤铁矿务局。尉迟恭、苏轼、狄青、曾国藩、左宗棠等历史名人曾为发展冶铁,在利国留下足迹,相关文物和遗存随处可见。

今天的利国在做大做強钢铁产业的同时着力打文化牌,结合旅游开发,积极筹划“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人文工业生态游,建设铁矿博物馆,打造现代科技观光基地。

铁矿原石旁边有只著名的“铁水牛”。据铜山县志记载,汉时利国冶铁发生事故,悬料不下,炉身崩毁,铁水冷凝,貌若水牛,这就是“铁水牛”的来历。2014年2月26日,经过一天挖掘,深埋1000多年的古铁水牛终于“浮出”水面。

铁水牛见证了利国的兴衰更替,它就像精神的图腾,引领利国人在利国利民的道路上百折不挠、昂首向前。

钢城访“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站在高大的苏轼雕像前,听着苏轼小学孩子们的诵读声,微山湖潮润的气息一阵阵飘来,此情此景有时空转换、恍然若梦之感。苏轼与利国结下的良缘,一直延续了千年。

宋元丰元年(公元1078年)徐州知州苏轼走遍徐州后,在《徐州上皇帝书》中这样写到:“州之东北七十余里,即利国监,自古为铁官,商贾所聚,其民富乐,凡三十六冶。冶户皆大家,藏镪巨万。……地既产精铁,而民皆善锻,……数千人之仗,可以一夕具也……要使利国监不可窥,则徐无事,徐无事,而京东无虞矣。”而“为君铸作百炼刀,要斩长鲸为万段”的诗句,则表达了苏轼为亲自改进利国冶铁燃料之后的喜悦和豪情。

从与苏轼的历史渊源出发,利国先后实施东坡大道、苏轼文化名镇主题公园、苏轼小学等几十项苏轼文化工程建设。镇中小学编写了苏轼文化教材,苏轼小学内建成了苏轼前后《赤壁赋》碑廊、《苏轼行迹图》碑廊、怀苏亭等。同时开展苏轼诗文诵读、征文和书画比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编辑出版了《苏轼精神咏怀》、《苏轼诗歌配画选辑》、《苏东坡故事》等多部著作。全镇逐步掀起学习、研究苏轼的热潮。2012年7月21日,利国镇被中国苏轼文化研究会授予“中国苏轼文化名镇”称号,成为全国苏轼文化第一镇。

漫步在珍珠泉河沿岸的苏轼公园里,白墙、青瓦、亭台、楼榭、苏轼诗词、苏轼名言不断映入眼帘,仿佛走进如诗如画的苏轼世界,一个伟岸豪放的身影在心中浮现,一串吟诗唱词的铿锵声音在耳边响起……

微湖荡渔船

“自古留城水西流,铁岸铜崖隐渡舟。朵朵青云拂银杏,粒粒珍珠泛铁牛。三山暗映微湖壁,二桥遥连返照收。更喜姜公残碑在,诗人写景杏花楼。”这是清代徐州籍状元李蟠的《利国八景诗》,后人据此编成“八景”顺口溜:树上树,楼上楼;珍珠泉,铁水牛;透亮碑,二桥头;三山不见水倒流”。

利国镇与大运河和微山湖相依,地处南北交通要冲,由秦汉至明清,留下众多人文景观。“八景”之外,白家桥、利国驿牌坊、关帝庙、奉圣寺、泰山庙、慈恩寺、姥姥庙道教彩绘等人文古迹棋布各处。

利国镇根据“一湖三区十二景”的旅游规划布局,恢复“八景”、建设新景,着力打造具有独特神韵和浓郁民俗韵味的生态旅游度假区。对微山湖畔的西李村楼山岛进行整体改造,引进旅游产业项目,湖鲜美食、休闲垂钓、汽车旅馆、快艇、摩托艇、热气球观光、小飞机体验、生态马场、儿童开心农场等应有尽有。于此泛舟,穿湿地芦苇荡,赏湖光山色,品湖鲜美食,听渔歌唱晚,一个大湖体验休闲娱乐中心已呼之欲出。

古韵唱新腔

“悠扬婉转数丁丁,十八九腔七二哼;泊孕明清漕运日,彭城利国亮童声。”诗里所说的就是流行于利国的古老戏曲、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丁丁腔。

丁丁腔原名“太平歌”,是徐州特有的戏曲种类。1680年前后兴起于徐州北部微山湖畔的厉湾、季堡、西李一带,以后在徐州广泛流行。唱腔缠绵抒情,清新明快,颇具水乡特色。伴奏乐器为月琴,以其声“丁丁冬冬”清脆悦耳,遂以“丁丁腔”名之。镇里改造了“丁丁腔大剧院”,组建了铜山勤苑丁丁腔艺术团,除演出自编的节目外,还邀请周边市县的剧团专业演员和当地的戏剧爱好者登台义务演出,丁丁腔、吕剧、徐州琴书、柳琴戏等剧种一个个粉墨登场,让人们过足了戏瘾。

利国镇突出抓好文化惠民工程。建立了“苏北书画院”,培养了一批在国内外知名度很高的书画家。画马名家徐朝庭多次应邀赴台湾进行文化交流,书法家王恩远书法作品多次参加国家级大展。建设了占地1.4万平方米的镇文化中心,图书馆、阅览室、电教室、健身房、棋牌室、历史文化展示厅、镇规划展示厅、文化广场、篮球场、网球场等一应俱全。实施村级“文化大院”全覆盖工程,各村文体活动室、农家书屋、健身广场设施齐全……农民业余篮球队在全市比赛中经常抢金夺银,每年两次的镇广场舞大赛成为万人争睹的盛大节日,瑜伽馆、健身房也成为平民百姓经常光顾的所在……

利国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如鸟之双翼,正驱动着这个千年古镇新的腾飞……

篇4:铁骨柔情显本色

舍己救人不留名

2015年春节前夕,新化县温塘镇彭关村的几位群众来到县森林公安局,一进大厅就对着警务公开栏上的像片一一辨认,当看到戴忠华的像片时,立即指着说:“就是他”。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2014年11月18日晚7点左右,戴忠华从田坪镇执行公务后驾车返回单位,在途经温塘镇彭关村时,遇堵车,看到前方的水塘边有人群聚集,便立刻下车了解情况,得知一位摩托车司机因摩托车侧翻水塘沉到水底去了,在气温很低的情况下,无人敢下水去救。戴忠华二话没说,迅速脱掉警服,奋不顾身地跳进水塘搜救。当时灯光微弱,塘水浑浊,根本看不清水塘的情况,在场群众又不清楚落水位置。在水下搜寻几次后,戴忠华已体力不支。旁观群众生怕他出意外,十分着急,“已经栽进去一个人了,别让救人的也给栽进这塘里啦……”就在这片焦虑声中,戴忠华扶着落水者探出水面。岸上顿时呼喊起来,此时的戴忠华脸色乌青,身体几近虚脱,但是面对手中所托扶的一个生命,咬牙挣扎着向岸边靠近,使出全身力气抓着岸边群众伸出的一根竹竿被拉拽上岸,将人救上来后又对被救人进行抢救直到医院的救护车赶到。

当地群众对戴忠华英勇救人的精神无比敬佩,纷纷请他去家里换衣服暖和身子。当群众要他留下名字时,他轻轻地说了句“我只是做了一名人民警察应该做的事”就离开了。

事后,戴忠华对自己的救人事迹守口如瓶。两个多月后,当地群众凭着记忆中他驾驶的警车牌号,在当地派出所的帮助下才知道他是县森林公安局的民警。

有人问戴忠华,那么冷的天下水救人是怎么想的,就不怕有危险?他回答说:“下水的时候真的没有想其他,只想着救人,想到慢一秒可能会失去一个生命。”《娄底晚报》、娄底新闻网、湖南省林业信息网等省、市、县新闻媒体先后对戴忠华救人事迹进行了连续报道,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

智勇无畏化险情

选择了警察这个职业,就意味着付出与流血!每次办案,戴忠华总是主动承担急难险重任务,冲锋陷阵在工作第一线。

2004年10月的一天,大熊山林场金坪工区职工陈某因与他人口角,引发斗殴导致头部被打破。自认为吃了大亏的陈某一时冲动,从家中拿出鸟铳准备“拼命”。接到群众报警后,戴忠华等民警火速赶到现场。此时,陈某正手持鸟铳,右手食指扣在扳机上,铳口对着围观的村民,大叫着:“别过来,谁过来我就一铳崩了谁!”有的群众吓得连连后退。尽管警方多次喊话,要求其放下武器,但失去理智的陈某丝毫不为所动。这时,陈某年逾古稀的双亲带着他6岁的儿子赶了过来,跪在地上苦苦哀求陈某放下鸟铳。

看到这种情景,戴忠华冒着生命危险走了过去,直面铳口仅1米多远,对陈某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进行劝说。周围的群众和同事都为他捏了一把冷汗。经过两个多小时苦口婆心地深入劝解,陈某的情绪逐渐稳定下来,放下鸟铳。一场即将发生的流血事件得到了平息。陈某的父母热泪盈眶,拉着戴忠华的手说:“感谢你救了我儿子性命,救了我们全家。”最终陈某因非法持枪而认罪态度好被依法从轻判处缓刑。戴忠华上门鼓励他浪子回头走正道。如今,陈某已在上海创业并小有成就。

敬业奉献不言悔

进入森林公安队伍,就意味着责任与奉献!参加工作16年共加班800多天,先后参与主办各类涉林案件100余起,调处涉林民事纠纷61起,化解信访案件52起,打击处理各类违法犯罪分子121名,坚持为群众排忧解难,为生态文明建设保驾护航。

2014年农历正月初一,新化县洋溪镇六竹村发生森林火灾,致使84家农户的林木遭受严重损失。戴忠华在全力参与扑灭森林火灾后,被抽调参加该案的侦破工作。他和同伴们放弃新年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在火灾现场昼夜调查,了解起火原因。经过连续3天的取证排查摸底,初步锁定系当地曾某带家人到坟山上香烧纸所致。此时犯罪嫌疑人已潜逃在外,而受害者反复上访。戴忠华三番五次上门回访曾某家属,耐心讲解法律政策。“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曾某家属终于主动与曾某联系,让其自首。

新化县素有“千年鸟道”之称。每年候鸟迁徙期间,戴忠华都主动请缨,与同事一起上山入林充当候鸟保护神。2014年国庆长假,他不怕辛苦和危险,连续参战10多个日夜。晚上出警上山蹲守、抓捕非法捕鸟者,白天马不停蹄讯问取证、勘查现场。连日的劳累让这个强健的汉子也患上了重感冒。戴忠华就直接把吊瓶挂到办公室,边打吊针边办案。这种忘我的工作精神无不令人感动。

情系群众暖民心

“人民警察爱人民。群众再小的事也是大事”是戴忠华的口头禅。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戴忠华有一腔柔情,尽心尽力去帮助群众、关心群众,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

上下班途中,看到有老人手提重物,戴忠华不管认不认识,都会随手帮忙;捡到钱包,面对几千元的现金毫不动心,送还失主;看到衣着破烂的流浪者,都会掏钱给人家买饭吃。当同事问他担心不担心“碰瓷”、被骗时,他总是憨厚地笑着说,“随手帮个忙,能有多大的事”。就是对涉案人员,他也充满人文关怀。2013年12月,在他调查处理曹家镇腊树坳村一起森林失火案时,失火嫌疑人李某年过七十,走路都很艰难,因案情调查,需要到当地派出所进行笔录口供。一边是法理无情,一边是对老人的关爱。他弯下腰来,背着李某走了几百米带到车上,录完口供后又把李某送回家里。

这就是戴忠华,一个临危不惧、挺身而出、默默奉献、勇于担当、行胜于言的“优秀森警”。

上一篇:平开门技术参数下一篇:(OA自动化)某公司OA需求调研报告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