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机电一体化论文题目

2024-04-22

求机电一体化论文题目(共9篇)

篇1:求机电一体化论文题目

《机电一体化》论文参考题目

1.论机电一体化企业的标准化管理

2.出租车计价器工作机理分析与改进

3.某模拟点名器工作机理分析与改进

4.十字路口交通灯控制系统机理分析与改进

5.电梯自动控制系统机理分析与改进

6.抢答器控制系统机理分析与改进

7.送料小车控制系统机理分析与改进

8.霓虹灯控制系统机理分析与改进

9.某篮球计分器工作机理分析与改进

10.某简易排水系统控制机理分析与改进

11.基于PLC的电机顺序控制机理分析与改进

12.多工步转塔车床PLC控制机理分析与改进

13.花盆缺水报警器系统机理分析与改进

14.简易电子时钟工作机理分析与改进

15.简易LCD电子万年历工作机理分析与改进

16.PLC在数控系统中的应用与分析

17.基于Pro/E的某轴类零件造型方法的分析

18.某步进电机控制系统机理分析与改进

19.简易电子秤系统机理分析与改进

20.常用火灾报警器系统的分析与改进

21.简易数字温度计工作机理分析与改进

22.简易充电器工作机理分析与改进

23.某精密轴套制造工艺的分析与改进

24.某车床主轴加工工艺的分析与改进

25.某简易上料机构的分析和改进

26.某小型压力机工作机理的分析与改进

27.某一级圆柱减速器设计机理的分析与改进

28.某二级圆柱减速器设计机理的分析与改进

29.某液压泵盖加工工艺的分析与改进

30.某凸轮轴零件加工工艺规程分析与改进

31.某传动轴加工工艺的分析与改进

32.某复杂零件加工工艺分析与数控程序编制

33.变频器在数控机床上的应用与分析

34.多种数控加工技术综合应用的研究

35.数控车床主传动系统的分析与改进

36.某机床(设备)液压故障诊断方法的分析与改进

37.数控车床某一种故障的分析与维修维护技术

38.某活塞加工工艺的分析及其典型夹具的CAD改进

39.注塑模具闹钟后盖设计

40.CA6140车床主轴箱的设计

41.蔬菜切丝机的设计

42.PLC在高楼供水系统中的应用

43.乘客电梯的PLC控制

44.电动自行车调速系统的设计

45.知识竞赛抢答器设计

46.自动洗衣机行星齿轮减速器的设计

47.微细加工技术的发展应用

48.特种加工技术的发展应用

49.测力传感器的设计

50.鱼缸水温控制系统的设计

51.现代家居配电设计探讨

52.自动门的设计

53.自动售货机的设计

54.电气设备维修制度探析

55.变速拨叉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及工艺装备设计

56.超精密数控车床关键部件的设计

57.注塑模-圆珠笔笔盖的模具设计

58.数控多工位钻床设计

59.带式二级圆锥圆柱齿轮减速器设计

60.带式输送机的PLC控制

61.典型零件的加工艺分析及工装夹具设计

62.电子钟后盖注射模具设计

63.风力发电机设计论文

64.花生去壳机毕业设计

65.活塞结构设计与工艺设计

66.矿井水仓清理工作的机械化

67.冷冲模设计

68.普通卧式车床数控改造

69.洗衣机机盖的注塑模具设计

70.液压控制阀的理论研究与设计

71.钥匙模具设计

72.圆锥-圆柱齿轮减速器的设计

73.数控机床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74.我国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状况

75.数字化制造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76.柔性制造系统的关键技术及发展趋势

77.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办公自动化设备中的应用

78.机电液一体化技术在工程机械设备中的应用

79.可编程控制器应用

80.工业机械手的应用研究

81.旋转机械在线监测系统

82.数控加工中心零件加工的程序设计

83.单片机的抗干扰技术应用

84.工业控制计算机应用与发展

85.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农业机械上的应用

86.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历程及其趋势

87.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家用电器的应用与发展

88.深孔加工工艺分析机械制造

89.液压机械无级转速技术研究

90.论述机电行业网络化制造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91.气压传动信号重叠问题的解决方案

92.箱体零件加工工艺分析

93.液压油的选择与使用注意事项

94.对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思考

95.浅谈自动化机床的故障排除技术

96.浅论车削加工中的振动与控制

97.浅论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机械特性、启动、制动与调速

98.发动机出现异响的原因与排除

99.论农业机械的安全管理

100.试析模具的制造及CAD/CAE技术的应用

101.关于电动机再起动技术的几点认识

102.数控机床故障的诊断研究

103.铣削加工过程中过切与欠切现象的形成原因及控制方法 104.数控车削加工工艺分析之我见

105.浅谈数控机床原理、分类与选择

106.空调冷热源方案的选择及分析

107.浅谈我国机械制造业的信息化

108.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108.浅谈异步电动机的保护装置与电动机的协调配合 109.数控机床进给伺服系统常见故障浅析

110.轴承的润滑方式

111.蓄电池组充放电技术浅析

112.加工精度的主要因素

113.微细加工技术的发展应用

篇2:求机电一体化论文题目

(可从下列题目中选,也可自拟论文题目)

1、××县农机化发展现状及对策

2、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及推广措施

3、液压油的选择与使用注意事项

4、对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思考

5、浅谈自动化机床的故障排除技术

6、管板与壳体连接焊接接头失效的结构因素分析

7、浅论车削加工中的振动与控制

8、浅论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机械特性、启动、制动与调速

9、教学用数控机床的管理与维修

10、发动机出现异响的原因与排除

11、论农业机械的安全管理

12、试析模具的制造及CAD/CAE技术的应用

13、关于晶闸管串联高压电动机软起动装置的系统设计浅析

14、关于电动机再起动技术的几点认识

15、数控机床故障的诊断研究

16、铣削加工过程中过切与欠切现象的形成原因及控制方法

17、数控车削加工工艺分析之我见

18、冲压模具精加工分析

19、浅谈数控机床原理、分类与选择

20、大功率柴油发动机拉缸故障原因分析与使用维护

21、浅谈汽车电控发动机起动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22、关于自动封口包装机光感传感器的分析

23、水泵机械密封的渗漏原因与解决措施

24、空调冷热源方案的选择及分析

25、浅谈我国机械制造业的信息化

26、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27、电工电子技术实践教学的整体优化研究

28、对齿轮泵代替柱塞泵的技术浅析

29、浅谈异步电动机的保护装置与电动机的协调配合30、数控机床进给伺服系统常见故障浅析

31、滚动轴承的润滑方式

32、蓄电池组充放电技术浅析

33、汽油发动机润滑系统故障处理

34、浅谈机电安装工程管理

35、焊接变形的影响因素与控制

36、简述汽车电控发动机维修方法

37、焊接变形的影响因素与控制

38、影响机械加工精度的主要因素

39、新型分类操作继电器装置的设计方案探讨

40、电气工程训练与电工电子技术应用

篇3: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一、现代机电控制技术应用方面(包括系统设计或设计、维修技术难点分析的论文)

1.土高精度大屏幕LED日历时钟

2.键多功能数显键盘制作

3.交通灯控制系统

4.电梯控制系统

5.楼宇智能监控系统

6.数字温度计

7.多温度检测系统

8.LCD数字显示体温计

二、数控技术应用方面(包括典型零件数控工艺编制或数控加工难点、数控设备维修技术分析的论文)

1.土某一副典型冲压模具数控加工工艺

1.2某一副典型塑料模具数控加工工艺

3.3某一个汽车零件数控加工工艺

4.数控车床某一种故障分析与维修维护技术

5.数控铣床某一种故障分析与维修维护技术

6.加工中心某一种故障分析与维修维护技术

7.多种数控加工技术的综合应用经验

8.数控加-ET_艺与传统工艺的结合9.结合产学研岗位的数控技术应用的其他设计(论文)

三、机电装置方面(包括系统设计或设计、维修技术难点分析的论文)

1.土某专用机械传动系统设计

2.某农产品加工机器设计

3.某轻工产品加工机器设计

4.某专用机器技术改造

5.典型机床维修技术

1.带式输送机设计

2.矿用调度绞车的设计

3.塑料盒封口机的设计

4.食品提升皮带机设计

5.工件运输机设计

6.电动绞车驱动系统设计

7.电动大门设计

8.铸造车间筛砂机设计

9.六自由度弧焊机器人设计

10.自动盖章机设计

11.立式加工中心主轴箱结构设计

12.多功能跑步机的设计

13.小型冷藏式自动售卖机的设计

14.磨咖啡豆机产品设计

15.瓷砖磨边机设计

16.环保型剪草机结构设计

17.简易数控钻床设计

18.球磨机设计

19.颚式破碎机设计

20.步进式推钢机设计

21.塑封包装机设计

22.专用铣床主轴箱设计

23.装配火炮的液压工作台设计

24.齿轮箱工艺设计及夹具设计

25.电子玩具产品的开发及其工装夹具设计

26.滚针套加工工艺、工装设计

27.轴承座工艺工装设计

28.内燃机曲轴铣端面打中心孔组合机床及专用夹具设计

29.内燃机汽缸工艺及工装设计

30.弯板工艺及镗孔夹具设计

31.铝合金薄壁异形件的数控加工及工装设计

32.CA6140车床主轴箱齿轮工艺工装设计

33.刀架底座工艺及工装设计

34.变速器换档叉工艺工装设计

35.CA6140车床拨叉工艺工装设计

36.手表后盖塑胶模具设计及成型工艺

37.手机外壳注塑模设计及成型工艺

38.转动套筒工艺及铣平面夹具设计

39.CA6140型车床数控改装设计

40.CY6140 型车床数控改装设计

41.C616车床数控改装设计

42C61200大型卧式车床的数控化改造设计

43.C6132普通车床数控化改造设计

44.X62W铣床经济型的数控化改造设计

45.简易数控铣床横向伺服进给单元机电一体化设计

46.简易数控铣床垂直侍服进给单元机电一体化设计

47.简易数控铣床纵向侍服进给单元机电一体化设计

48.简易数控车床横向侍服进给单元机电一体化设计

49.简易数控车床纵向侍服进给单元机电一体化设计

50.全自动洗衣机机电一体化设计

篇4:求机电一体化论文题目

2、同一轴上的功率P、转矩T、转速n之间的有何关系?你所设计的减速器中各轴上的功率P、转矩T、转速n是如何确定的?

3、在机械制图中线型的种类有哪些?简述它们的应用特点?

4、一张完整的零件图应包括哪些内容?

5、装配图的作用是什么?装配图上应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6、装配图上应标注哪几类尺寸?就你所绘的图纸进行说明。

7、你所设计的减速器的总传动比是如何确定和分配的?

8、减速器中起盖螺钉的作用是什么?如何确定其位置?

9、就图纸上某一公差配合代号说明其含义并查表求出具体数值?

10、机械中常用机构有哪些?通用零件又有哪些?

11、说明带传动、链传动和齿轮传动各有何特点?

12、传动件的浸油深度如何确定?如何测量?

13、为了保证轴承的润滑和密封,你在减速器结构中采取了哪些措施?

14、轴承采用脂润滑时为什么要采用挡油环?

15、你设计的减速器有哪些附件?它们各自的功用是什么?

16、布置减速器箱盖与底座的联接螺栓的位置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17、通气器的作用是什么?应安装在哪个部位?

18、窥视孔的作用是什么?其大小和位置应如何确定?

19、油标的用途及安装位置的确定?

20、放油螺塞的作用是什么?放油孔应开设在哪个位置?

21、轴承旁凸台的结构、尺寸如何确定?

22、轴承端盖起什么作用?有哪些形式?

23、箱体的轴承孔为什么要设计成一样大小?

24、如何确定箱体的中心高?如何确定剖分面凸缘和底座凸缘的宽度和厚度?

25、你在设计中采取什么措施提高轴承座的刚度?

26、简述滚动轴承内外圈的配合特点及标注特点?

27、以减速器的输出轴为例,说明轴上零件的定位与固定方法。

28、试述低速轴上零件的拆装顺序?

29、说明你选择的轴承类型、型号和选择依据。

30、轴上键槽的位置与长度如何确定?你所设计的键槽是如何加工的?

31、设计轴时,对轴肩(或轴环)的高度及圆角半径有什么要求。

32、你所设计的轴在减速器中起什么作用?

33、轴按承载情况分可分为哪几种?你所设计的减速器中的轴属于哪一类轴?它们分别受到何种应力?

34、你所选择的轴的材料是哪一种?为何这样选择?采用哪种热处理方法?为什么?

35、试述你所设计传动齿轮的主要失效形式及设计准则?

36、试述获得软齿面齿轮的热处理方法及软齿面闭式齿轮传动的设计准则。

37、为什么通常大、小齿轮的宽度不同,且b2>b1?

38、大、小齿轮的硬度为什么有差别?哪一个齿轮硬度高?

39、简述齿轮零件工作图的设计要点?

篇5:求机电一体化论文题目

1.论设备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地位

2.机电设备前期管理的重要作用

3.现代技术机电设备中期管理中的关键作用

4.机械设备的腐蚀疲劳研究

5.精密加工中的机床减振研究

6.设备档案的信息管理在企业经营与管理中的角色与地位

7.电气设备故障诊断研究

篇6:机电一体化论文

摘 要:本文讨论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概念以及对于改变整个机械制造业面貌所起的重要作用,并说明其在钢铁工业中的应用以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 机电一体化 技术 应用

(一)机电一体化的含义

“机电一体化”在国外被称为Mechatronics是日本人在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来的,它是用英文Mechanics的前半部分和Electron-ics的后半部分结合在一起构成的一个新词,意思是机械技术和电子技术的有机结合。

这一名称已得到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的承认,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习惯上把它译为机电一体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又称为机械电子技术,是机械技术、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有机结合的产物。

一、机电一体化技术基本概念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在微型计算机为代表的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向机械工业领域迅猛渗透,机械电子技术深度结合的现代工业的基础上,综合应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传感测试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接口技术及软件编程技术等群体技术,从系统理论出发,根据系统功能目标和优化组织结构目标,以智力、动力、结构、运动和感知组成要素为基础,对各组成要素及其间的信息处理,接口耦合,运动传递,物质运动,能量变换进行研究,使得整个系统有机结合与综合集成,并在系统程序和微电子电路的有序信息流控制下,形成物质的和能量的有规则运动,在高功能、高质量、高精度、高可靠性、低能耗等诸方面实现多种技术功能复合的最佳功能价值系统工程技术。

二、机电一体化技术五大组成要素与四大原则:

1、五大组成要素:

一个机电一体化系统中一般由结构组成要素、动力组成要素、运动组成要素、感知组成要素、智能组成要素五大组成要素有机结合而成。((1)机械本体(结构组成要素)

是系统的所有功能要素的机械支持结构,一般包括有机身、框架、支撑、联接等。

(2)动力驱动部分(动力组成要素)

依据系统控制要求,为系统提供能量和动力以使系统正常运行。

(3)测试传感部分(感知组成要素)

对系统的运行所需要的本身和外部环境的各种参数和状态进行检测,并变成可识别的信号,传输给信息处理单元,经过分析、处理后产生相应的控制信息。

(4)控制及信息处理部分(职能组成要素)

将来之测试传感部分的信息及外部直接输入的指令进行集中、存储、分析、加工处理后,按照信息处理结果和规定的程序与节奏发出相应的指令,控制整个系统有目的的运行。

(5)执行机构(运动组成要素)

根据控制及信息处理部分发出的指令,完成规定的动作和功能。

2、机电一体化四大原则:

构成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五大组成要素其内部及相互之间都必须遵循结构耦合、运动传递、信息控制与能量转换四大原则。

(1)接口耦合:

两个需要进行信息交换和传递的环节之间,由于信息模式不同(数字量与模拟量,串行码与并行码,连续脉冲与序列脉冲等)无法直接传递和交换,必须通过接口耦合来实现。而两个信号强弱相差悬殊的环节之间,也必须通过接口耦合后,才能匹配。变换放大后的信号要在两个环节之间可靠、快速、准确的交换、传递,必须遵循一致的时序、信号格式和逻辑规范才行,因此接口耦合时就必须具有保证信息的逻辑控制功能,使信息按规定的模式进行交换与传递。

(2)能量转换:

两个需要进行传输和交换的环节之间,由于模式不同而无法直接进行能量的转换和交流,必须进行能量的转换,能量的转换包括执行器,驱动器和他们的不同类型能量的最优转换方法及原理。

(3)信息控制:

在系统中,所谓智能组成要素的系统控制单元,在软、硬件的保证下,完成信息的采集、传输、储存、分析、运算、判断、决策,以达到信息控制的目的。对于智能化程度高的信息控制系统还包含了知识获得、推理机制以及自学习功能等知识驱动功能。

(4)运动传递:

运动传递使构成机电一体化系统各组成要素之间,不同类型运动的变换与传输以及以运动控制为目的的优化。

三、自动化技术:

所谓自动化技术,是指人类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和方法来代替人去完成各种测试、分析、判断和控制工作,以现实预期的目标、功能。一个自动化系统通常由多个环节要素组成,以完成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递、信息的转换、信息的处理及信息的执行等功能,最后实现自动运行目标。

(二)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

机电一体化是机械、微电子、控制、计算机、信息处理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其发展和进步有赖于相关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其主要发展方向有数字化、智能化、模块化、网络化、人性化、微型化、集成化、带源化和绿色化。

一、数字化

微控制器及其发展奠定了机电产品数字化的基础,如不断发展的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而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崛起,为数字化设计与制造铺平了道路,如虚拟设计、计算机集成制造等。数字化要求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软件具有高可靠性、易操作性、可维护性、自诊断能力以及友好人机界面。数字化的实现将便于远程操作、诊断和修复。

二、智能化

即要求机电产品有一定的智能,使它具有类似人的逻辑思考、判断推理、自主决策等能力。例如在CNC数控机床上增加人机对话功能,设置智能I/O接口和智能工艺数据库,会给使用、操作和维护带来极大的方便。随着模糊控制、神经网络、灰色理论、小波理论、混沌与分岔等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开辟了广阔天地。

三、模块化

由于机电一体化产品种类和生产厂家繁多,研制和开发具有标准机械接口、动力接口、环境接口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单元模块是一项复杂而有前途的工作。如研制具有集减速、变频调速电机一体的动力驱动单元;具有视觉、图像处理、识别和测距等功能的电机一体控制单元等。这样,在产品开发设计时,可以利用这

些标准模块化单元迅速开发出新的产品。

四、网络化

由于网络的普及,基于网络的各种远程控制和监视技术方兴未艾。而远程控制的终端设备本身就是机电一体化产品,现场总线和局域网技术使家用电器网络化成为可能,利用家庭网络把各种家用电器连接成以计算机为中心的计算机集成家用电器系统,使人们在家里可充分享受各种高技术带来的好处,因此,机电一体化产品无疑应朝网络化方向发展。

五、人性化

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最终使用对象是人,如何给机电一体化产品赋予人的智能、情感和人性显得愈来愈重要,机电一体化产品除了完善的性能外,还要求在色彩、造型等方面与环境相协调,使用这些产品,对人来说还是一种艺术享受,如家用机器人的最高境界就是人机一体化。

六、微型化

微型化是精细加工技术发展的必然,也是提高效率的需要。微机电系统(Micro Electronic Mechanical Systems,简称MEMS)是指可批量制作的,集微型机构、微型传感器、微型执行器以及信号处理和控制电路,直至接口、通信和电源等于一体的微型器件或系统。自1986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研制出第一个医用微探针,1988年美国加州大学Berkeley分校研制出第一个微电机以来,国内外在MEMS工艺、材料以及微观机理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开发出各种MEMS器件和系统,如各种微型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微加速度计、微触觉传感器),各种微构件(微膜、微粱、微探针、微连杆、微齿轮、微轴承、微泵、微弹簧以及微机器人等)。

七、集成化

集成化既包含各种技术的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和各种产品不同结构的优化与复合,又包含在生产过程中同时处理加工、装配、检测、管理等多种工序。为了实现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自动化与高效率,应使系统具有更广泛的柔性。首先可将系统分解为若干层次,使系统功能分散,并使各部分协调而又安全地运转,然后再通过软、硬件将各个层次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其性能最优、功能最强。

八、带源化

是指机电一体化产品自身带有能源,如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和大容量电池。由于在许多场合无法使用电能,因而对于运动的机电一体化产品,自带动力源具有独特的好处。带源化是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发展方向之一。

九、绿色化

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在物质丰富的同时也带来资源减少、生态环境恶化的后果。所以,人们呼唤保护环境,回归自然,实现可持续发展,绿色产品概念在这种呼声中应运而生。绿色产品是指低能耗、低材耗、低污染、舒适、协调而可再生利用的产品。在其设计、制造、使用和销毁时应符合环保和人类健康的要求,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绿色化主要是指在其使用时不污染生态环境,产品寿命结束时,产品可分解和再生利用。

(三)机电一体化技术在钢铁企业中应用

在钢铁企业中,机电一体化系统是以微处理机为核心,把微机、工控机、数据通讯、显示装置、仪表等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采用组装合并方式,为实现工程大系统的综合一体化创造有力条件,增强系统控制精度、质量和可靠性。机电一体化技术在钢铁企业中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智能化控制技术(IC)

由于钢铁工业具有大型化、高速化和连续化的特点,传统的控制技术遇到了难以克服的困难,因此非常有必要采用智能控制技术。智能控制技术主要包括专家系统、模糊控制和神经网络等,智能控制技术广泛应用于钢铁企业的产品设计、生产、控制、设备与产品质量诊断等各个方面,如高炉控制系统、电炉和连铸车间、轧钢系统、炼钢———连铸———轧钢综合调度系统、冷连轧等。

二、分布式控制系统(DCS)

分布式控制系统采用一台中央计算机指挥若干台面向控制的现场测控计算机和智能控制单元。分布式控制系统可以是两级的、三级的或更多级的。利用计算机对生产过程进行集中监视、操作、管理和分散控制。随着测控技术的发展,分布式控制系统的功能越来越多。不仅可以实现生产过程控制,而且还可以实现在线最优化、生产过程实时调度、生产计划统计管理功能,成为一种测、控、管一体化的综合系统。DCS具有特点控制功能多样化、操作简便、系统可以扩展、维护方便、可靠性高等特点。DCS是监视集中控制分散,故障影响面小,而且系统具有连锁保护功能,采用了系统故障人工手动控制操作措施,使系统可靠性高。分布式控制系统与集中型控制系统相比,其功能更强,具有更高的安全性。是当前大型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主要潮流。

三、开放式控制系统(OCS)

开放控制系统(Open Control System)是目前计算机技术发展所引出的新的结构体系概念。“开放”意味着对一种标准的信息交换规程的共识和支持,按此标准设计的系统,可以实现不同厂家产品的兼容和互换,且资源共享。开放控制系统通过工业通信网络使各种控制设备、管理计算机互联,实现控制与经营、管理、决策的集成,通过现场总线使现场仪表与控制室的控制设备互联,实现测量与控制一体化。

四、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

钢铁企业的CIMS是将人与生产经营、生产管理以及过程控制连成一体,用以实现从原料进厂,生产加工到产品发货的整个生产过程全局和过程一体化控制。目前钢铁企业已基本实现了过程自动化,但这种“自动化孤岛”式的单机自动化缺乏信息资源的共享和生产过程的统一管理,难以适应现代钢铁生产的要求。未来钢铁企业竞争的焦点是多品种、小批量生产,质优价廉,及时交货。为了提高生产率、节能降耗、减少人员及现有库存,加速资金周转,实现生产、经营、管理整体优化,关键就是加强管理,获取必须的经济效益,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美国、日本等一些大型钢铁企业在20世纪80年代已广泛实现CIMS化。

五、现场总线技术(FBT)

现场总线技术(Fied Bus Technology)是连接设置在现场的仪表与设置在控制室内的控制设备之间的数字式、双向、多站通信链路。采用现场总线技术取代现行的信号传输技术(如4~20mA,DC直流传输)就能使更多的信息在智能化现场仪表装置与更高一级的控制系统之间在共同的通信媒体上进行双向传送。通过现场总线连接可省去66%或更多的现场信号连接导线。现场总线的引入导致DCS的变革和新一代围绕开放自动化系统的现场总线化仪表,如智能变送器、智能执行器、现场总线化检测仪表、现场总线化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和现场就地控制站等的发展。

六、交流传动技术

传动技术在钢铁工业中起作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和微电子技

术的发展,交流调速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由于交流传动的优越性,电气传动技术在不久的将来由交流传动全面取代直流传动,数字技术的发展,使复杂的矢量控制技术实用化得以实现,交流调速系统的调速性能已达到和超过直流调速水平。现在无论大容量电机或中小容量电机都可以使用同步电机或异步电机实现可逆平滑调速。交流传动系统在轧钢生产中一出现就受到用户的欢迎,应用不断扩大。

参考文献杨自厚. 人工智能技术及其在钢铁工业中的应用[J].冶金自动化,1994(5)2 唐立新.钢铁工业CIMS特点和体系结构的研究[J].冶金自动化,1996(4)3 唐怀斌.王俊普.林行辛.

6殷际英.芮延年.

篇7:机电一体化论文

湘潭地区拥有较多的设备制造企业和电器制造企业。其中江麓机电科技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中国南方汽车湖南江滨活塞分公司限公司、湘潭煤矿机械电器有限公司、湘潭吉利汽车限公司、中冶京诚(湘潭)重工设备有限公司、湘潭永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湘潭市江大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湖南广绘轴承制造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集团公司从业人员多,企业规模大。同时,随着行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组合,各行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快速发展阶段,因此对人才的需求量大增,尤其是机电一体化技术,这种通用专业的技术人才需求量更大。

为充分满足科技发展对多方位人才的需要,我系领导带领有关人员调研了一些大型国营企业,还走访了一些很有发展前景的单位。这些单位大都是以高新技术为重点的机械产品制造、电气设备的生产、机械重工业产品等主导产业。机、电、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是这些产业的主要特点。被调查的单位都涉及到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大部分岗位需求综合素质高,具备专业技术综合应用知识的技能型人才。在分别与企业领导、人事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毕业生进行深入的交流和座谈后,充分意识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特别是近年来长、株、潭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崛起,社会人才需求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企、事业单位急需一线技能型操作人才,尤其是综合技术应用人才为我们的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

调研表明,经济发达地区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高职毕业生需求是巨大的,前提是毕业生具备实际工作能力,因此,为了适应区域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需要,满足社会急需,我校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进行了专业设置,该专业以社会发展对高职人才需求为着眼点,建立一个科学、完善、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教学体系。

一、调查过程

我系结合实际情况,开展了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建设。为此,我们设计了企业单位对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的意见与建议的调查方案。调查分两种方式进

行,一是在我市有代表性的企业发放《机电一体化人才需求调查问卷》,二是在召开相关企业专家访谈或座谈会,广泛征求用人单位对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的意见和需求。这次共发放问卷30份,收回有效问卷18份,主要有江麓机电科技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中国南方汽车湖南江滨活塞分公司限公司、湘潭煤矿机械电器有限公司、湘潭吉利汽车限公司、中冶京诚(湘潭)重工设备有限公司、湘潭永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湘潭市江大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湖南广绘轴承制造有限公司、湘潭乐星电气有限公司、湘潭瑞通球团有限公司等10家本地单位,以及浙江义乌佳妃饰品厂等。

为了能较好地收集在我市对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的使用和需求情况,在《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需求调查问卷》的设计中主要考虑了以下几个方面。

(1)企事业单位的基本情况;

(2)企事业单位中现有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的基本信息;

(3)企事业单位在未来几年中对机电一体化人才的需求信息;

(4)企事业单位对高等教育在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意见与建议。

总的看,调查过程较困难,虽然收集到的样本不足,但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反映与机电一体化专业相关的行业现状、发展趋势与未来的社会需求等情况,经调研获取的信息反映座谈会开得很好,到会人员畅所欲言,一方面积极介绍本单位引进毕业生的情况,另一方面积极进言,对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育献计献策。

二、对调查结果的分析

(一)通过发放调查表的调查

目前收到的调查表中有来自我市的10家单位,涉及的行业有机械加工、电气设备制造等行业。

1.通过调查可以看出,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各企事业单位的机电一体化程度都有了明显的提高。特别是近几年来,通过对工业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和引进,大大提高了生产过程中的自动化程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改善了员工的操作环境,降低了原材料消耗,节约了成本,提高了产品质量,为企业带来了大的经济效益。企业期望学生对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操作能力与维护的能力要优秀。企业比较欢迎既懂机又懂电的人才,对机械维护维修、电气维护维修、数控操作、数控编程、CAD绘图的需求较大,另外机电类企业对设备管理、机电产品市场营销人才的需求也占了一定的比重,这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长株潭及周边地区机电类企业和机电类产品逐年增加,这个岗位也变得热俏起来。从调查的情况看,企业对技术主管,品质管理知识等职位都有不同程度的需求,随着这些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的不断壮大,使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也不断向管理层发展。这也就使我们在专业定位时有更大的选择,我们除了培养机电维修与维护人才、数控编程技术与应用人才,还可以培养机电设备管理与销售人才。

2.统计表明,企事业单位对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的素质要求较高,按需求的重要性进行排序是:

① 机电一体化就业岗位的操作技能。

② 机电一体化专业及相关的技术基础理论水平。

③ 计算机绘图能力。

根据调查,我院机电一体化专业拟定以下工作岗位:

① 机械维修、电气维修

② 车间技术管理

③ 设备管理

④ 普通机床、数控机床操作

3.企事业单位对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培养有待加强的方面的建议主要有: ① 专业面要进一步拓宽,要有一定的机械加工、生产工艺、设备、电气技术及机械制造的基础知识,了解PLC控制系统、变频器技术的实际应用等基本知识。

② 介绍最新的机电一体化理论、机电一体化技术和机电一体化产品。

③ 理论的运用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现场调试和操作的能力。④ 增加工业管理方面的知识,增强市场意识方面的知识教育。

⑤ 跟踪新技术的能力,实践与创新能力。

⑥ 适应环境的能力,吃苦耐劳、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敬业与拼搏精神,合作精神。

4.企事业单位对职业高等教育在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意见与建议。

培养目标定位:面向社会、面向企业、面向实际,培养实用型、技能型、复合型优秀人才。对于专科毕业生,其培养目标是一线操作岗位的技能人才;

改革思路:紧跟时代的发展,结合生产的实际情况,培养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用得上、留得住、能干事)的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自身特点,实行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课程设置方式。

办学模式:与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开拓校企联合办学的模式。

教学改革:理论联系实际,面向社会,在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基础上,加强专业背景知识,增加机械制造、数控机床、企业管理等课程,以拓宽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的知识面。在加强理论教学的同时,通过参观考察、社会实践、建立校外实习基地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加速教材更新,以适应专业的进步。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培养一批德才兼备、理论与实践知识并举的优秀教师。另外,积极拓宽专业方向,造就适应面更宽、服务领域更广的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

上面是我们根据目前收到的调查表的内容进行的初步总结,由于样本数不够多,因而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后期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开展工作,完善分析。

(二)通过座谈会的调查

从调研反馈回来的信息来看,其他意见与建议还有:

① 办学模式:多模式的办学形式,除常规的学历、学位教育外,还可以建立半工半读类型的学校,以适应社会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推行通才教育的培养模式,注重学生基础知识、学习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

② 人才培养结构方面:由于不同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层次不同,因而学校要注重专业人才培养的三角形结构,特别要重视一般大学、高职、高专学校机电一体化人才的培养。

③ 实践教学环节:学校要建立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议国家制定相应的法令法规,提倡全社会支持学校的实践教学,确立用人单位在“终身教育”上的法律责任和义务。

④ 教学改革:对于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的考核体系,应提出量化性的指标,便于执行和考核。

⑤ 人才培养遵循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过程。

⑥ 走出去、请进来。请历届毕业学生现身说法,介绍在社会这个大海里搏击的体会。

在与中国南方汽车有限公司湖南江滨活塞分公司研究员级高工喻本海的交流中,喻工认为:学校作为教育机构应该有它的理念,课程、实验等环节的安排能够体现一个学校的教育理念。学校要给学生创造成才的平台,并给学生以建议,使学生在能够按着自己的目标制定自己的人生规划的同时,又能满足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要。这样培养出的人才具有个性化的特点,当然这也给学校及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调查反映的问题及几点认识

1.总体专业教育的面偏窄,需要进一步拓宽。不少企业提出学校的专业教育除了要学习坚实的机械、电气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外,还应了解机械维修、维护,电气维修、维护,电气控制系统的实际应用背景和主要应用领域,这样能够发挥出更好的作用,否则,培养的学生需要较长的适应时间,甚至还要经过专门知识的培训和学习。

2.调查中企事业单位认为学生普遍“创意与策划能力”不足,说明我们培养的学生原始创新活动少,模仿性创新不多,高水平的创新成果更少。学生知识面狭窄,课程内容落后于时代,缺乏反映学科发展前沿的新学科、新技术和新思维的知识,从而不能激发学生思考新问题、探讨新知识的创新欲望。教学方法呆板,过于重视考试和成绩,缺乏启发式、研究式的学习氛围;重理论、轻实践,重计算推理,轻实验论证,理论脱离实际,不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是企事业单位对大学教育提出的又一点建议。现在的大学生虽然高考作文好、计算机应用熟练、外语通过等级考试,但自然科学的文字功底浅,表现出归纳总结能力差、对事件或具体的工程技术状况表述不清,甚至词不达意。虽然素质教育、文化氛围在高校也提了不少年,也加强了这方面的建设,但如何实际的用在生产、开发和科学技术研究中的交流、总结中,还明显不足。

4.调查告诉我们,所有的企事业单位对学生的非智力品质都有强烈要求,它们都要求学生具有强的适应环境的能力,吃苦耐劳、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敬业与拼搏精神,合作精神,甚至要培养学生“抗挫折能力”。只有能够战胜困难和失败,坚持不懈、锲而不舍,才可能赢得创新成果。

篇8:机电一体化论文

摘要:本文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发动机曲轴进行三维有限元分析,

了解曲轴的变形和应力状况,校核该曲轴在交变载荷下的疲劳强度,为曲轴改进设计中的结构分析提供理论依据;

较准确地得到交变载荷作用下发动机曲轴的应力、变形的大小及分布,校核其疲劳强度,对于指导曲轴的优化、改进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曲轴;ANSYS;优化设计

Optimization design of engine crankshaft based on ANSYS

Chen yun-xin

(School of Electromechanical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Jianghan University,Wuhan,430056,China)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ree-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on the engine crankshaft by means of the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software ANSYS, understanding the stresses and deformation of the crankshaft, fatigue strength under cyclic loading of the crankshaft the crankshaft checking, improved analysis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structure design; accurately get the size and distribution of stress, deformation under the action of alternating load check the engine crankshaft, fatigue strength, has an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improving design optimization, guidance of crankshaft.

Keywords:crankshaft ; ANSYS; Optimization design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0 引言:曲轴是内燃机中最典型,最重要的零件之一,其功能是将活塞连杆组传递来的气体压力转变为转矩,作为动力而输出做功,驱动其它工作机构,并带动内燃机辅助装置工作。

曲轴在工作中承受周期性变化的气体压力,运动质量惯性力和其它力矩的共同作用,承受交变载荷,并受到扭转和纵向振动所产生的附加应力作用,易于造成疲劳破坏。

同时,由于曲轴形状复杂,应力集中严重,且在应力集中处曲轴的应力分布极不均匀,易产生大小和性质不同的疲劳应力。

面临上述问题,在设计阶段必须找出切实可行的手段。

因此如何较准确地得到交变载荷作用下发动机曲轴的应力、变形的大小及分布,校核其疲劳强度,估算其疲劳寿命,对于指导曲轴的优化、改进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采用先进的有限元工具和合理的计算条件对发动机曲轴进行分析,是目前车用发动机生产厂家迫切需要的。

1 有限元法及ANSYS简介:有限元法(Finite Element Method,简称FEM)是一种数值离散化方法,根据变分原理求其数值解。

因此适合于求解结构形状及边界条件比较复杂,材料特性不均匀等力学问题,能解决几乎所有工程领域中各种边值问题。

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发展,有限元分析方法已经成为疲劳强度分析和寿命预测的主要辅助工具。

ANSYS有限元软件包是一个多用途的有限元法计算机设计程序,可以用来求解结构、流体、电力、电磁场及碰撞等问题。

2.发动机曲轴连杆机构的组成及受力分析:曲柄连杆机构是往复式内燃机中的动力传递系统。

曲柄连杆简图见图1。

曲柄连杆机构是发动机实现工作循环,完成能量转换的主要运动部分。

在做功冲程中,它将燃料燃烧产生的热能活塞往复运动、由曲轴旋转运动转变为机械能,对外输出动力;在其它冲程中,则依靠曲柄和飞轮的转动惯性、通过连杆带动活塞上下运动,为下一次做功创造条件。

图1 曲柄连杆简图

3.曲轴连杆机构的主要参数

发动机 转速 2500n/min 调速率15% 连杆轴颈直径 58mm 主轴颈直径 64mm

曲柄半径R 45mm 连杆中心距L 168mm 连杆比λ R/L=0.2679

连杆质心到小头中心距L1 108mm 连杆总质量ML 1.25Kg 活塞和活塞环总质量Mjz 0.65Kg 爆发压力 12.0MPa 活塞缸直径D 70mm

轴材料的主要特性常数见表1。

表1 轴材料的主要特性常数

4. 载荷状况的确定

本文研究的发动机为四缸发动机,它的发火顺序为1—2—4—3。

根据实际经验来看,曲轴在受到最大爆发压力时的应力和变形最大。

这样对于四缸发动机,只需考虑 3 缸发火状况下活塞处于压缩行程终了,在上止点位置时的受力状况即可。

 曲轴所受到的最大压缩载荷在膨胀冲程上止点

F气体+ F往复+ F旋转 =38940.48N

 曲轴所受到的最大拉伸载荷在进气冲程开始的上止点

= F往复+ F旋转 =7217.52N

5. 分析计算

(1)建立曲轴的三维模型见图2

图2 曲轴的三维模型

(2)定义单元属性:本文选择第二类单元,10节点的solid92,此单元由十个点定义每个节点有三个自由度节点x 、y 和z 方向位移。

并且单元有可塑性、蠕动、膨胀、应力刚化、大变形和大张力的能力。

(3)划分网格、定义边界条件、在连杆轴颈上施加载荷、推算出第三缸爆破时各个连杆轴颈的载荷见表2;施加了载荷、约束的曲轴见图3.

表2 第三缸爆破时各个连杆轴颈的载荷

图3 施加载荷、约束的曲轴

(4)分析结果:曲轴的变形形状图见图4;

图4曲轴的变形形状图

曲轴位移分布等值线图见图5;

图5 曲轴位移分布等值线图

应变分析:最大变形位于第三连杆轴颈与曲柄的圆角过渡处,其最大值为0.534mm。

应力分析 :应力集中部位在曲柄臂与主轴颈,曲柄臂与连杆轴颈的过渡圆角处,这与实际情况相符合,这些地方连接处的过渡圆角,以及轴颈油孔边缘是应力集中最为严重的部位,是曲轴产生疲劳断裂最危险的部位。

强度校核:曲轴静强度安全系数校核 , 式中 为材料的强度极限,该材料的强度极限为980MPa; 是曲轴危险部分的最大应力,根据曲轴应力分布等值线图,可得到最大应力202 MPa。

所以n =4.85。

通常发动机曲轴安全系数[n] ≧2-3,所以强度安全系数在许用范围内,曲轴的强度满足要求。

曲轴疲劳强度安全系数校核

=85.25MPa, =116.75 MPa。

各个参数如下: =760.2 MPa, , , ,

将上述数据代入公式中得到nσ=5.32。

所以该曲轴的疲劳强度满足要求。

6 结论:通过ANSYS分析,应力集中部位在曲柄臂与主轴颈,曲柄臂与连杆轴颈的过渡圆角处,这与实际情况相符合,这些地方连接处的过渡圆角,以及轴颈油孔边缘是应力集中最为严重的部位,是曲轴产生疲劳断裂最危险的部位。

篇9:机电一体化技术论文

1部分职业技术学校机电一体化教学体系中的问题分析

1.1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

现阶段,职业技术学校在开设机电一体化课程的时候,主要把课时安排在“机”、“电”上,但学生学习时间只有两年,再加上学习任务繁重,机械类课程设置较多,导致电类课时设置较少,使得相关人才培养无法达到预定目标,与机电一体化教学目标相违背。③在此种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中,教学内容与实践脱离的现象非常严重,导致课程专业教学与实践操作教学未能达到预期目标。与此同时,在职业技术学校设置机电一体化课程时,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是主要的教学目标,因此,在理论知识传授的基础上,也要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及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因为学校设备、师资力量等因素的制约,导致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未能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因此,很多学生均未深入理解理论知识,只是了解知识的表层含义,尽管知识丰富,但却未能灵活运用。针对职业技术学校而言,其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主要为机床设备安装、机床设备调试、电气线路等有关工作,所以,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倘若在学习中,未能接受良好的培训,就无法有效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进而出现一些弊端。

1.2专业教学内容不完善

现阶段,机电技术发展越来越快速,但机电一体化教学课程设置却未能跟上机电技术的发展步伐,导致教学效果不佳。④其一,职业技术学校机电一体化教材未能得以及时更换,内容相对老旧,并且教学设备不先进,导致部分教学内容无法落实。部分职业技术学校使用的依然是旧版教材,内容与现代社会脱节严重,学生根本无法学到先进知识,使其无法满足社会发展需求,进而被淘汰。其二,在机电一体化教学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只是按照教材内容予以讲解,很少涉及项目教学,虽然学生能够学到丰富的理论知识,但却无法灵活运用。比如,在“电力拖动”教学中,教师讲解重点为电路工作原理、电路接线方式等,而未对元件选择、故障检修等内容进行讲解,造成学生应用能力较差,导致学生综合素质较低。在理论与实践教学中,如果教师没有充分结合工作岗位需求,非常容易导致学生知识面狭窄,实践操作能力较差,进而不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

1.3机电一体化教学设备陈旧

现阶段,因为经济条件有限,许多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学设备都比较老旧,特别是具有专业特点的实验设备,数量非常少。现阶段只有部分经济条件好的学校才会配备一些必要的数控机床,如加工中心、控制柜等,为PLC实训一体化的落实提供了可靠保障。通常而言,在机电一体化实践教学中,相关设备的作用非常重要,是有关教学活动得以落实的基础与前提,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与实践能力,如果相关设备配置不全,就会影响教学活动的开展,进而降低教学效果。⑤

1.4教师队伍素质需提升

在机电一体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教学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必须给予高度重视。为此,要想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就要构建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然而,现今许多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师队伍素质均未达到相应的标准,普遍存在着教师知识体系陈旧、落后的问题,致使学生未能学到先进的知识,进而影响了学生的就业情况。同时,部分年轻教师均是刚毕业的学生,未从事过有关工作,也未对市场需求展开调研,进而导致实践教学效果不佳,使得学生很难满足实际工作的要求。

2职业技术学校机电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建议

2.1构建标准合理的课程体系

在职业技术学校教学中,应积极构建中国式“校企双制”,从工作岗位的实际要求出发,加强和用人单位的沟通,深入研究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以工作要求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载体,重新设置符合机电一体化教学的课程体系,以此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⑥在设置课程体系的时候,必须对学生的基础知识予以充分考虑,以此设置符合学生学习特点的课程体系。在实际教学中,应以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课程设置目标,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突出专业教学的实用性与针对性,以此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职业技术学校是用人单位技能操作岗位人才储备的重要场所,其发展与用人单位的认可与好评息息相关,所以,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学目标与考核应和用人单位的要求相统一,将岗位职业能力要求作为构建核心,以技术应用能力与岗位技能为支撑,突出专业性,以此设置合理、科学的.课程体系,同时对教学设计、准备、组织、评价等环节予以改革,有效培养与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与职业能力,进而获取有关职业资格证书,更好的适应与完成工作岗位内容。

2.2完善教学场地与设备

在机电一体化教学中,教学场地与设备会对教学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为此,在实际教学中,为了确保教学质量,一定要建立一体化的教学场地,配备相应的设备,以此确保教学活动的全面落实。在实际教学中,应加强实训一体化体系的构建,明确“教、学、做”的要求,保证模拟教学全面展开,从而完全“四位一体”的实训基地,即“教学、生产、培训、鉴定”,有效增强学生的理论水平及实践能力。⑦与此同时,在场地、资金等因素的限制下,致使一些职业技术学校未能构建完善的实训一体化体系,此时,应遵循资源共享、互惠互利的原则,积极和用人单位沟通,设立校外实习基地,从而为学生提供一个实践的平台,进而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2.3创建多元教学方法

(1)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机电一体化教学中,具有信息量大、理论性强、抽象等特点,教学内容相对枯燥、乏味,所以,在教学方法与手段上,应重视实训、多媒体、现场教学的结合,以此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比如,在学习“按钮和接触器双重连锁正反转”这一内容的时候,以往教师需要利用3-5分钟的时间将电路原理画在黑板上,在此过程中,学生非常容易走神,导致教学效果不佳,但是如果采用动画演示的方式展现电路原理,再加上教师的讲解,就可以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仅可以节省画图时间,还可以在短时间内讲清电路各种元件等,进而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2)加强实践教学。在实践教学中,主要包括课程设计、实验等环节。因为机电一体化课程的实践性非常强,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一定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从而让学生充分掌握相关知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比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置实训方案,让学生根据教学内容予以实践,以此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进而使其更好的适应工作岗位要求。

2.4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在职业技术学校机电一体化课程教学中,要想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就要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⑧因此,学校可以组织一些优秀青年教师到用人单位实习,并且对其教学能力与职业技能进行定期考核,或聘请用人单位的专家到校兼任教师,以此提高教学质量。与此同时,学校也应鼓励教师继续进修,利用一些课余时间到用人单位参观学习,积累实践经验,进而在讲课的时候,能够更好的融会贯通,加深学生的印象,让学生可以深入理解教学内容,并且可以灵活运用,以此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为学生毕业后成功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3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机电行业市场越来越繁荣,对机电技术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进而要求职业技术学校进行教育改革,创新教学模式,以此培养复合型机电技术人才,更好的满足社会与市场的发展要求。为此,在机电一体化教学中,一定要构建标准合理的课程体系,完善教学场地与设备,创建多元教学方法,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作者:董文学 单位:钟山县职业技术学校

注释:

①袁建锋.基于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项目一体化教学模式构建的分析[J].广东科技,20xx(24):170-170,146.

②伍映红.优化中职机电一体化教学体系[J].广东教育(职教版),20xx(6):106-107.

③林灵,刘昌铭.机电一体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J].新课程下旬,20xx(11):459.

④唐凤.基于一体化教学方式培养高职学生化学综合能力的实验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xx.

⑤张群宣.“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在电气控制技术中的应用体会[J].广东科技,20xx(24):166-167.

⑥钱晓静.关于机电一体化教学中项目教学法的应用研究[J].课堂内外教师版,20xx(9):54-54,56.

⑦崔婷婷.浅析信息技术在中职机电一体化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xx(2):111-111.

上一篇:侨联机关党委上半年工作总结下一篇:济州岛导游词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