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凭箜篌引教学实录

2024-04-29

李凭箜篌引教学实录(精选6篇)

篇1:李凭箜篌引教学实录

《李凭箜篌引》课堂教学实录(一)(人教版高二选修课堂实录)

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张长亮

【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指导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探究认知;以问题为串联方式;以教材为师生沟通交流的桥梁中介;教师起引导作用,当好舵手把握好方向;师生互动学习鉴赏诗歌。

本课诗歌的学习鉴赏以“读”为主,按照诵读→疏通诗意→诵读→意象分析→品读诗句→诵读→风格总结→诵读的顺序建构课堂,诵读贯穿课堂始终。

本课诗歌教学通过诗坛四大高手引入新课,并利用其区别总结归纳风格特点收尾,起到首尾呼应的作用。

本课诗歌教学通过多媒体课件的辅助教学起到激发兴趣、拓展延伸的作用。

【教学目标】

1.基础目标:巩固落实诗歌中涉及的文学常识、字词读音意义等基础知识,能够用现代汉语表达诗歌大意。

2.能力目标:分析鉴赏诗歌的艺术特色,分析总结诗人的写作风格特色,品味诗歌的艺术美。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引起情感共鸣,使之热爱诗歌,提高文学素养,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1和教学目标2

【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2和教学目标3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师:大家首先回忆回忆,背诵一下前几节课我们学过的《将进酒》、《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汉江临泛》等三首诗歌。

生回忆并背诵诗歌

师:好,下面我们一起背诵一遍,我起个头,《将进酒》,开始。

师生背诵《将进酒》

师:很好,第二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开始。

师生背诵《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师:好,最后一首《汉江临泛》,开始。

师生背诵《汉江临泛》

师:同学们背诵得很熟练,对知识落实地很好。我们知道刚才大家背诵的这三首诗歌的作者分别是(师停顿)

生:李白、杜甫、王维

师:对,(板书竖列书写“李白、杜甫、王维”)那么,同学们能不能说出人们分别称他们什么?提示一下都是“诗”什么。

生:诗仙、诗圣、诗佛

师:(板书第二列对应书写“诗仙、诗圣、诗佛”)很好,我们知道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里面有所谓的“东邪、西毒、南帝、北丐”四大高手,同样在诗坛上我们说也有四大高手,他们是“诗仙、诗圣、诗佛”,还有一个是什么?

生:诗鬼!

师:很好,(板书对应书写“诗鬼”)大家知道诗鬼是谁吗?

生:李贺!

师:对,他就是李贺,(板书对应书写“李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李贺的代表作《李凭箜篌引》。(板书标题作者“《李凭箜篌引》李贺”)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作者,哪位同学能给大家介绍一下李贺的情况?

生:李贺,790年到8,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昌谷人,世称李昌谷,著有《昌谷集》。

师:很好,这是咱们课下注释中给大家提供的信息,大家把李贺的字、称号、作品集等知识点都划下来,记住这些知识。哪位同学还能补充得更详细一些?

生:李贺,790年到816年,字长吉,中唐著名诗人,河南福昌人,唐宗室后裔,远祖是唐高祖李渊的叔父李亮。十八岁到东都洛阳,以《雁门太守行》拜见韩愈,备受赞赏,遂声名远扬。二十一岁参加河南府试,被荐举进士,但遭小人的嫉妒和攻击,说李贺父名晋肃的“晋”与进士之“进”同音,犯家讳,依据礼法惯例,应避讳不得考试。李贺被迫放弃了考进士的机会,断绝了仕途之路,以后他一直陷于抑郁痛苦之中,后经人推荐,到长安任从九品的太常寺奉礼郎小官,地位卑微,李贺不堪屈辱,任期未满就告病辞官。年仅二十七岁,就病卒于家中。其作品集为《李长吉歌诗》。他的诗歌在唐诗中别出一格,被称为“长吉体”。

师:非常详细,很好,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的?

生:《基础训练》上面有。

师:好,咱们手头的《基础训练》有“作者简介”这个栏目,我曾跟大家说过学语文要眼勤、口勤、手勤、脑勤,《基础训练》这本书编得很好,在我们学习过程中大家要把它利用好,当然,有兴趣的话还可以准备一些其他的资料书,养成自觉学习、主动学习的好习惯。好了,我们刚才听了这两位同学对李贺的介绍,能不能谈一谈你对李贺的看法?

生:李贺因父亲好名字而避讳不能参加考试,有才华但是无法施展,挺可怜的,也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师:很好,封建制度害死人呀!

生笑

生:李贺不能当官,仕途不顺,可他又想不开,抑郁痛苦,心胸不够开阔。

师:恩,有道理。天无绝人之路,心胸应该更广阔一些,要学会变通,很好。

生:李贺挺惨的,英年早逝,才活了27岁就死了。

师:真是这样,天妒英才,我们以前还学过一个人物也是唐代的,也只活了27岁,他有句名句是“落下与孤鹜齐飞”(停顿)

生:秋水共长天一色。

师:他是谁?

生:王勃。

师:对,王勃,生于650年卒于676年,我们学习过他写的千古名篇《滕王阁序》。好,关于作者我们先谈到这里,大家可以在课下再想一想,也可以动手写一写自己对作者的看法。下面我们来看题目。“李凭箜篌引”这里面“李凭”是什么?

生:人名。

师:不错,李凭是当时有名的乐师,“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非常高,放到现在估计不是天王巨星,也能弄个快乐男生的名头。

生笑

师:那“箜篌”是什么?

生:乐器。

师:对,那这个“引”字呢?

生:一种文体。

师:好,“引”是乐府诗体的一种,题目中出现的“歌”、“行”、“引”等字眼大部分都是乐府诗体的标志,大家想一想,我们学过的哪些是个带有这些字眼?

生:《燕歌行》。《琵琶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师:很好。通过题目分析,我们知道这首诗是写什么内容的?

生:这首诗是写李凭弹奏乐器,写的是箜篌的声音。

师:对,我们通过题目可以推知这首诗写的是乐音,那么以前我们学过写音乐的诗歌吗?

生:《琵琶行》。《听颖师弹琴》。

师:对,我们学过的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都是写音乐的佳作,有人把这两篇加上我们今天学的这一篇称为“摹写声音之至文”。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这首诗写了什么,好在哪里。问大家一个问题,见过箜篌吗?

生:没有。

师:好,大家看课件(多媒体展示箜篌图片)这就是箜篌。我搜集了三个箜篌的照片。大家看一下。箜篌是一种弦乐器,最少的五根弦,最多的二十五根弦。这一个的年代古老一些,这一个的装饰多一些,那么这个东西,大家想一想怎么弹?什么姿势?

生比划弹箜篌

师笑:好,大家看课件,(多媒体展示仕女弹箜篌)这一张就是一个仕女在弹箜篌,怎么样,知道该怎么弹了吧?

生笑:知道了。

师:好,我们说鉴赏诗歌第一步要(停顿)

生:读。

师:对,我先给大家范读一下,抛砖引玉,大家注意字音。

师范读

师:好,下面,同学们自己把这首诗自由朗读几遍,熟悉一下诗句,然后展示一下你的诵读水平。

生自由诵读诗歌

师:好,哪位同学起来有表情地朗读一下这首诗歌。

生有表情朗读

师:很好,语调抑扬顿挫,语速快慢适度,节奏也有轻重缓急。下面,我们一齐来朗读一下这首诗歌。我起个头,《李凭箜篌引》,李贺,开始。

师生齐读诗歌

师:鉴赏一首诗歌“读”只是第一步,读完了再干什么?

生:译。

师:对,诗歌主要是文言语体,我们还应该翻译一下。下面,同学们参考课下注释用现代汉语把诗歌的内容表达出来。前四句,谁来尝试一下?

生:吴丝蜀桐张高秋,是说秋高气爽的时候弹奏箜篌,箜篌的质地用料非常精美考究。空山凝云颓不流,是说山中的云气为箜篌声音所吸引,凝滞不流动。湘娥啼竹素女愁,是说音乐极为动人,湘娥听了流涕痛哭,泪洒竹枝。素女听了也感到忧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是说这是李凭在国都长安弹奏箜篌。

师:翻译得好不好?

生:好!

师生鼓掌鼓励激励

师:“张”有拉开弓的意思,这里指弹奏乐器。“高秋”就是秋高气爽。好,五到八句,谁来?

生: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是说音乐的高音清脆激越,像是昆仑山的玉碎了,又像是凤凰在鸣叫;音乐时而幽咽,时而轻快,芙蓉听了为之哭泣,香兰听了笑逐颜开。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弦动紫皇,是说美妙的音乐使长安城融化了秋天的寒气,箜篌的美妙

音乐惊动了皇帝。

师:翻译得非常准确。Excellent!

生笑

师:好,最后一次展示机会,最后六句,哪位同学来翻译一下?

生: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是音乐动人,使女娲忘记了补天的工作,结果天漏一角,秋雨倾泻。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是说音乐引人进入神仙梦境,仿佛李凭正在教神人弹奏箜篌,连瘦弱无力的老鱼蛟龙也随之起舞。最后两句,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角斜飞湿寒兔,是说月亮里的吴刚也受音乐的感染而倚靠在桂树上,难以入睡,桂树上的露水打湿了玉兔。

师:很好,翻译得不错,请坐。读完了,也翻译了,我们已经知道了诗歌的意思,明白了诗歌写的是什么了,我们再来一齐朗读一下。《李凭箜篌引》,李贺,开始。

师生齐读

师:下面,我们要进一步深入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鉴赏诗歌的艺术美,同学们说我们应该从什么地方入手呀?

生:意象。

师:对,(板书“意象”)意象是作者用来表达思想情感的物象。要鉴赏诗歌最主要的就是抓住诗人所用的意象,然后品味诗句,才能很好地理解诗歌,理解诗人。同学们找一下,在这首诗歌中“诗鬼”先生用到了哪些意象。

生笑,寻找意象,标注划线。

师:好,大家说一下,有哪些意象?

生:吴丝、蜀桐、高秋、空山、凝云、湘娥、竹、素女、昆山、玉、凤凰、芙蓉、露、香兰、十二门前、冷光、二十三弦、紫皇、女娲、石、补天处、石、天、秋雨、神山、神妪、老鱼、波、瘦蛟、吴质、桂树、露、寒兔

师:好,整首诗用了这么多的意象,大家讨论讨论这些意象的运用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好处。

相临学生互相讨论

师:大家讨论完了,哪位同学来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生:李贺用的意象非常丰富,想象力也很丰富,意象多,而且什么都有。

师生笑

师:哦,什么都有。丰富,(板书“丰富”)很好,还有补充吗?

生:李贺的想象力很大胆,这些意象有鸟兽,有花草,有传说,有神仙,非常奇异。

师:大胆想象,意象奇异,很好,(板书“奇异”)请坐。我们看“诗鬼”不愧为“鬼”,用的意象很有个性特色,凤凰、芙蓉、女娲、瘦蛟,让我们感到非常奇异,整首诗歌也充满了扑朔迷离的味道。分析完意象,我们再来品读一下诗句,大家先读一下前四句,看看诗人是如何安排出场顺序的。

生读

师做手势示意学生主动起来谈

生:先写乐器,天气,再写声音的效果,最后写弹奏者和地点。

师:哦,先琴,再声音,最后写人。大家想一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生:先声夺人。

师:很好,曹雪芹先生笔下有个人物出场时就是先声夺人,谁啊?

生:王熙凤。

师:对,我们知道《红楼梦》中的“凤辣子”就是“丹唇未启笑先闻”,先声夺人。

师:开篇中提到了湘娥啼竹这个传说,大家见过“湘妃竹”、“斑竹”吗?

生:没有。

师:看课件,(多媒体展示斑竹图片)这就是“湘妃竹”,上面的斑点传说都是哭出来的。

生看课件,议论。

师:好,下面大家找一找,诗歌中正面描写乐声,直接写音乐的诗句是哪两句?

生: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师:很好,师:很好,我们知道《琵琶行》里白居易摹写琵琶声音的诗句有“大弦嘈嘈如急雨”(停顿)

师生: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师:不错,记得很清楚。白居易摹写声音用了一系列的`修辞,比喻、夸张等。我们来分析一下李贺是怎么写乐音的。首先大家想一想,“昆山玉碎凤凰叫”是什么样的声音?你见过凤凰吗?

生模仿声音:没见过。

师:对呀,根本就没有这种鸟,这是传说中的鸟啊,它的叫声咱们是听不到的,李贺是用听不到的声音来写听得到的声音,那昆仑山的玉碎了,凤凰也叫了,是写的声音的什么特点?

生:起伏多变。

师:对,声音起伏多变,一会儿像这样,一会儿又像那样。那么“芙蓉泣露香兰笑”是怎么写的?“芙蓉”、“香兰”咱们见过吧?

生:见过。

师:看课件。(多媒体展示芙蓉和兰花图片)芙蓉,有时也指荷花。香兰就是兰花。这是我搜集的一些图片,大家直观上感受感受。

生议论:真好看。真漂亮。

师:我们看芙蓉泣露是音乐幽咽,香兰笑是音乐轻快,连花都又哭又笑,这说明音乐怎么样?

生:好听。

师:音乐优美动听才能使草木为之动情,这是用可以看见的形来写没有形的声音。白居易直接摹写琵琶声音形象逼真,而李贺除了这两句直接写声音,下面的诗句是写什么内容呀?

生:听音乐的感受。音乐的效果。

师:我们来看一下,“十二门前”两句是说箜篌的美妙声音惊动了皇上了,紧跟着又写道箜篌的音乐把谁给吸引住了?

生:女娲。

师:对,连女娲都给吸引住了。大家看课件,(多媒体展示女娲图片)这是国产动画片《女娲补天》中的截图,我们知道女娲是中国神话传说中人类的创造者,而现在箜篌声音一响,女娲怎么样了?

生:女娲忘了补天了,结果天漏了,下起了大雨。

师笑:好,这魅力,下雨了。(多媒体展示动画大雨倾泻)

生议论好

师:我们看除了女娲,李贺还用了什么人物和鸟兽?

生:神妪。老鱼。瘦蛟。吴质。玉兔。

师:好。音乐把人引入了神山梦境,仿佛李凭在教神人弹奏箜篌,神妪,妪是指什么人?

生:妇女。

师:对,神妪就是仙女。那大家想一想老鱼年老无力,瘦蛟瘦弱体虚,为什么李贺要用这两个意象?

生:连年老无力的老鱼都跟着乐声跳跃,瘦弱的蛟龙也跟着起舞,更能体现出音乐的感染力。

李凭的箜篌弹得好极了。

师:很好,我们以前看过一个国产动画片《小鲤鱼跳龙门》,(多媒体展示动画鲤鱼跳龙门)现在不光是小鱼了,连老鱼都跳起来了,那可想而知这音乐得有多美妙呀。

生笑,议论。

师:那最后两句中吴刚的传说故事谁来讲一下?

生:传说月亮里有一棵高五百丈的月桂树。汉朝时有个叫吴刚的人,醉心于仙道而不专心学习,因此天帝震怒,把他居留在月宫,令他在月宫伐桂树,并说:“如果你砍倒桂树,就可获仙术。”但吴刚每砍一斧,斧起而树创伤就马上愈合,日复一日,吴刚伐桂的愿望仍未达成,因此吴刚在月宫常年伐桂,始终砍不倒这棵树,因而后世的人得以见到吴刚在月中无休无止砍伐月桂的形象。

师:好,讲得很生动。(多媒体展示吴刚伐桂故事和图片)吴刚连砍树的活儿都放下了,躺在树底下干什么呢?

生:听音乐。

师:是呀,多美的音乐呀!

生笑

师:好,最后又说桂树上的露水打湿了玉兔,这说明玉兔已经(停顿)?

生:听迷了。

师:好家伙,毛湿了都感觉不到了,连玉兔也痴迷了。你说这音乐怎么样?

生笑:美!

师:好。我们分析完了意象和诗句,咱们在一齐把诗歌读一遍。注意,读出味道,读出感情。好,《李凭箜篌引》,李贺,开始。

师生齐读诗歌

师:下面,大家找一找这首诗用到了哪些修辞格,举例说明。

生:芙蓉泣露香兰笑,是用的比喻和拟人。

师:比喻、拟人,很好,还有吗?

生:用典。女娲、吴刚等传说故事。

师:对,运用神话传说,运用典故。还有吗?

生思考

师:大家想一想,女娲也好,神妪也好,可能吗?

生:不可能。夸张。

师:对,还应该有夸张。李贺用的意象丰富奇异,修辞有比喻、拟人、用典、夸张等。开始我们说了,李贺人称“诗鬼”与李白他们齐名,大家想一想,李白的风格特点是什么?四个字概括。

生:豪放飘逸。

师:对,李白是“仙”,衣带当风,纵心使性,放浪形骸,烹羊宰牛且为乐(停顿)

生:会须一饮三百杯。

师:诗圣杜甫呢?

生:沉郁顿挫。

师:对,杜甫四处颠沛流离,目睹社会现实惨状,同情百姓疾苦,他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停顿)

生: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师:圣人是心怀百姓,忧国忧民,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很沉重,有时还很痛苦。那王维呢?诗佛是什么风格?

生:清新闲适。

师:佛,参禅悟道,清心寡欲。王维写的是“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有禅味,有画意。千佛山上有副对联“暮鼓晨钟,惊醒世间名利客;经声佛号,唤回苦海梦迷人”。这是佛,修身养性,清静雅致。那大家看这个“鬼”咱么该怎么概括他的风格啊?

生议论:奇异迷幻。瑰丽奇特。扑朔迷离。诡异。

师:很好,咱们用一个“瑰奇扑朔”来概括。(板书“瑰奇扑朔”)李贺写诗是冥索苦搜,写得是奇特诡谲,有时还有些晦涩、怪诞。这就是“鬼”,他的诗歌充满了这种瑰奇、迷幻的色彩。大家看课件,咱们把李贺的艺术风格总结一下。(多媒体展示李贺诗歌的艺术风格)

生诵读,识记。

师:好,整首诗我们鉴赏完了,最后一个问题,听过箜篌吗?

生:没有。

师:下面咱们一起欣赏一下箜篌的声音,大家闭上眼睛,仔细听。(多媒体播放箜篌乐曲)

师生听音乐

师:怎么样?我想现在的弹奏技巧恐怕要比唐朝时高吧?

生:真是。

师:你看人家李贺听了箜篌能写出这样诗句,所以说大家要热爱生活,用心感受。最后,咱们伴着这美妙的乐曲再来把诗歌读一下,怎么样?

生:好!

师:能背的可以试着背一下,《李凭箜篌引》,李贺,开始。

师生齐读

师:好,课下大家把这首诗歌背熟。我们说读诗,欣赏诗,是一种美的享受,诗是诗人思想的闪动和情感的迸发,希望大家能多读诗,多品诗,最好还能自己试着去(停顿)

生:写诗!

师:很好,下课。

生起立:老师再见。

师:同学们再见。

【板书设计】

李凭箜篌引

--~~△

李贺

李白诗仙

杜甫诗圣丰富奇

意象{扑

王维诗佛奇异朔

李贺诗鬼

余红云

篇2:李凭箜篌引教学实录

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 张长亮

【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指导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探究认知;以问题为串联方式;以教材为师生沟通交流的桥梁中介;教师起引导作用,当好舵手把握好方向;师生互动学习鉴赏诗歌。

本课诗歌的学习鉴赏以“读”为主,按照诵读→疏通诗意→诵读→意象分析→品读诗句→诵读→风格总结→诵读的顺序建构课堂,诵读贯穿课堂始终。

本课诗歌教学通过诗坛四大高手引入新课,并利用其区别总结归纳风格特点收尾,起到首尾呼应的作用。

本课诗歌教学通过多媒体课件的辅助教学起到激发兴趣、拓展延伸的作用。

【教学目标】

1.基础目标:巩固落实诗歌中涉及的文学常识、字词读音意义等基础知识,能够用现代汉语表达诗歌大意。

2.能力目标:分析鉴赏诗歌的艺术特色,分析总结诗人的写作风格特色,品味诗歌的艺术美。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引起情感共鸣,使之热爱诗歌,提高文学素养,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1和教学目标2

【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2和教学目标3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师:大家首先回忆回忆,背诵一下前几节课我们学过的《将进酒》、《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汉江临泛》等三首诗歌。

生回忆并背诵诗歌

师:好,下面我们一起背诵一遍,我起个头,《将进酒》,开始。

师生背诵《将进酒》

师:很好,第二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开始。

师生背诵《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师:好,最后一首《汉江临泛》,开始。

师生背诵《汉江临泛》

师:同学们背诵得很熟练,对知识落实地很好。我们知道刚才大家背诵的这三首诗歌的作者分别是(师停顿)

生:李白、杜甫、王维

师:对,(板书竖列书写“李白、杜甫、王维” )那么,同学们能不能说出人们分别称他们什么?提示一下都是“诗”什么。

生:诗仙、诗圣、诗佛

师:(板书第二列对应书写“诗仙、诗圣、诗佛” )很好,我们知道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里面有所谓的“东邪、西毒、南帝、北丐”四大高手,同样在诗坛上我们说也有四大高手,他们是“诗仙、诗圣、诗佛”,还有一个是什么?

生:诗鬼!

师:很好,(板书对应书写“诗鬼” )大家知道诗鬼是谁吗?

生:李贺!

师:对,他就是李贺,(板书对应书写“李贺”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李贺的代表作《李凭箜篌引》。(板书标题作者“《李凭箜篌引》李贺”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作者,哪位同学能给大家介绍一下李贺的情况?

生:李贺,790年到8,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昌谷人,世称李昌谷,著有《昌谷集》。

师:很好,这是咱们课下注释中给大家提供的信息,大家把李贺的字、称号、作品集等知识点都划下来,记住这些知识。哪位同学还能补充得更详细一些?

生:李贺,790年到816年,字长吉,中唐著名诗人,河南福昌人,唐宗室后裔,远祖是唐高祖李渊的叔父李亮。十八岁到东都洛阳,以《雁门太守行》拜见韩愈,备受赞赏,遂声名远扬。二十一岁参加河南府试,被荐举进士,但遭小人的嫉妒和攻击,说李贺父名晋肃的“晋”与进士之“进”同音,犯家讳,依据礼法惯例,应避讳不得考试。李贺被迫放弃了考进士的机会,断绝了仕途之路,以后他一直陷于抑郁痛苦之中,后经人推荐,到长安任从九品的太常寺奉礼郎小官,地位卑微,李贺不堪屈辱,任期未满就告病辞官。年仅二十七岁,就病卒于家中。其作品集为《李长吉歌诗》。他的诗歌在唐诗中别出一格,被称为“长吉体”。

师:非常详细,很好,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的?

生:《基础训练》上面有。

师:好,咱们手头的《基础训练》有“作者简介”这个栏目,我曾跟大家说过学语文要眼勤、口勤、手勤、脑勤,《基础训练》这本书编得很好,在我们学习过程中大家要把它利用好,当然,有兴趣的话还可以准备一些其他的资料书,养成自觉学习、主动学习的好习惯。好了,我们刚才听了这两位同学对李贺的介绍,能不能谈一谈你对李贺的看法?

生:李贺因父亲好名字而避讳不能参加考试,有才华但是无法施展,挺可怜的,也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师:很好,封建制度害死人呀!

生笑

生:李贺不能当官,仕途不顺,可他又想不开,抑郁痛苦,心胸不够开阔。

师:恩,有道理。天无绝人之路,心胸应该更广阔一些,要学会变通,很好。

生:李贺挺惨的,英年早逝,才活了27岁就死了。

师:真是这样,天妒英才,我们以前还学过一个人物也是唐代的,也只活了27岁,他有句名句是“落下与孤鹜齐飞”(停顿)

生:秋水共长天一色。

师:他是谁?

生:王勃。

师:对,王勃,生于650年卒于676年,我们学习过他写的千古名篇《滕王阁序》。好,关于作者我们先谈到这里,大家可以在课下再想一想,也可以动手写一写自己对作者的看法。下面我们来看题目。“李凭箜篌引”这里面“李凭”是什么?

生:人名。

师:不错,李凭是当时有名的乐师,“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非常高,放到现在估计不是天王巨星,也能弄个快乐男生的名头。

生笑

师:那“箜篌”是什么?

生:乐器。

师:对,那这个“引”字呢?

生:一种文体。

师:好,“引”是乐府诗体的一种,题目中出现的“歌”、“行”、“引”等字眼大部分都是乐府诗体的标志,大家想一想,我们学过的哪些是个带有这些字眼?

生:《燕歌行》。《琵琶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师:很好。通过题目分析,我们知道这首诗是写什么内容的?

生:这首诗是写李凭弹奏乐器,写的是箜篌的声音。

师:对,我们通过题目可以推知这首诗写的是乐音,那么以前我们学过写音乐的诗歌吗?

生:《琵琶行》。《听颖师弹琴》。

师:对,我们学过的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都是写音乐的佳作,有人把这两篇加上我们今天学的这一篇称为“摹写声音之至文”。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这首诗写了什么,好在哪里。问大家一个问题,见过箜篌吗?

生:没有。

师:好,大家看课件(多媒体展示箜篌图片)这就是箜篌。我搜集了三个箜篌的照片。大家看一下。箜篌是一种弦乐器,最少的五根弦,最多的二十五根弦。这一个的年代古老一些,这一个的装饰多一些,那么这个东西,大家想一想怎么弹?什么姿势?

生比划弹箜篌

师笑:好,大家看课件,(多媒体展示仕女弹箜篌)这一张就是一个仕女在弹箜篌,怎么样,知道该怎么弹了吧?

生笑:知道了。

师:好,我们说鉴赏诗歌第一步要(停顿)

生:读。

师:对,我先给大家范读一下,抛砖引玉,大家注意字音。

师范读

师:好,下面,同学们自己把这首诗自由朗读几遍,熟悉一下诗句,然后展示一下你的诵读水平。

生自由诵读诗歌

师:好,哪位同学起来有表情地朗读一下这首诗歌。

生有表情朗读

师:很好,语调抑扬顿挫,语速快慢适度,节奏也有轻重缓急。下面,我们一齐来朗读一下这首诗歌。我起个头,《李凭箜篌引》,李贺,开始。

师生齐读诗歌

师:鉴赏一首诗歌“读”只是第一步,读完了再干什么?

生:译。

师:对,诗歌主要是文言语体,我们还应该翻译一下。下面,同学们参考课下注释用现代汉语把诗歌的内容表达出来。前四句,谁来尝试一下?

生:吴丝蜀桐张高秋,是说秋高气爽的时候弹奏箜篌,箜篌的质地用料非常精美考究。空山凝云颓不流,是说山中的云气为箜篌声音所吸引,凝滞不流动。湘娥啼竹素女愁,是说音乐极为动人,湘娥听了流涕痛哭,泪洒竹枝。素女听了也感到忧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是说这是李凭在国都长安弹奏箜篌。

师:翻译得好不好?

生:好!

师生鼓掌鼓励激励

师:“张”有拉开弓的意思,这里指弹奏乐器。“高秋”就是秋高气爽。好,五到八句,谁来?

生: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是说音乐的高音清脆激越,像是昆仑山的玉碎了,又像是凤凰在鸣叫;音乐时而幽咽,时而轻快,芙蓉听了为之哭泣,香兰听了笑逐颜开。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弦动紫皇,是说美妙的音乐使长安城融化了秋天的寒气,箜篌的美妙

音乐惊动了皇帝。

师:翻译得非常准确。Excellent!

生笑

师:好,最后一次展示机会,最后六句,哪位同学来翻译一下?

生: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是音乐动人,使女娲忘记了补天的工作,结果天漏一角,秋雨倾泻。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是说音乐引人进入神仙梦境,仿佛李凭正在教神人弹奏箜篌,连瘦弱无力的老鱼蛟龙也随之起舞。最后两句,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角斜飞湿寒兔,是说月亮里的吴刚也受音乐的感染而倚靠在桂树上,难以入睡,桂树上的露水打湿了玉兔。

师:很好,翻译得不错,请坐。读完了,也翻译了,我们已经知道了诗歌的意思,明白了诗歌写的是什么了,我们再来一齐朗读一下。《李凭箜篌引》,李贺,开始。

师生齐读

师:下面,我们要进一步深入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鉴赏诗歌的艺术美,同学们说我们应该从什么地方入手呀?

生:意象。

师:对,(板书“意象” )意象是作者用来表达思想情感的物象。要鉴赏诗歌最主要的就是抓住诗人所用的意象,然后品味诗句,才能很好地理解诗歌,理解诗人。同学们找一下,在这首诗歌中“诗鬼”先生用到了哪些意象。

生笑,寻找意象,标注划线。

师:好,大家说一下,有哪些意象?

生:吴丝、蜀桐、高秋、空山、凝云、湘娥、竹、素女、昆山、玉、凤凰、芙蓉、露、香兰、十二门前、冷光、二十三弦、紫皇、女娲、石、补天处、石、天、秋雨、神山、神妪、老鱼、波、瘦蛟、吴质、桂树、露、寒兔

师:好,整首诗用了这么多的意象,大家讨论讨论这些意象的运用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好处。

相临学生互相讨论

师:大家讨论完了,哪位同学来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生:李贺用的意象非常丰富,想象力也很丰富,意象多,而且什么都有。

师生笑

师:哦,什么都有。丰富,(板书“丰富” )很好,还有补充吗?

生:李贺的想象力很大胆,这些意象有鸟兽,有花草,有传说,有神仙,非常奇异。

师:大胆想象,意象奇异,很好,(板书“奇异” )请坐。我们看“诗鬼”不愧为“鬼”,用的意象很有个性特色,凤凰、芙蓉、女娲、瘦蛟,让我们感到非常奇异,整首诗歌也充满了扑朔迷离的味道。分析完意象,我们再来品读一下诗句,大家先读一下前四句,看看诗人是如何安排出场顺序的。

生读

师做手势示意学生主动起来谈

生:先写乐器,天气,再写声音的效果,最后写弹奏者和地点。

师:哦,先琴,再声音,最后写人。大家想一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生:先声夺人。

师:很好,曹雪芹先生笔下有个人物出场时就是先声夺人,谁啊?

生:王熙凤。

师:对,我们知道《红楼梦》中的“凤辣子”就是“丹唇未启笑先闻”,先声夺人。

师:开篇中提到了湘娥啼竹这个传说,大家见过“湘妃竹”、“斑竹”吗?

生:没有。

师:看课件,(多媒体展示斑竹图片)这就是“湘妃竹”,上面的斑点传说都是哭出来的。

生看课件,议论。

师:好,下面大家找一找,诗歌中正面描写乐声,直接写音乐的诗句是哪两句?

生: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师:很好,师:很好,我们知道《琵琶行》里白居易摹写琵琶声音的诗句有“大弦嘈嘈如急雨”(停顿)

师生: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师:不错,记得很清楚。白居易摹写声音用了一系列的`修辞,比喻、夸张等。我们来分析一下李贺是怎么写乐音的。首先大家想一想,“昆山玉碎凤凰叫”是什么样的声音?你见过凤凰吗?

生模仿声音:没见过。

师:对呀,根本就没有这种鸟,这是传说中的鸟啊,它的叫声咱们是听不到的,李贺是用听不到的声音来写听得到的声音,那昆仑山的玉碎了,凤凰也叫了,是写的声音的什么特点?

生:起伏多变。

师:对,声音起伏多变,一会儿像这样,一会儿又像那样。那么“芙蓉泣露香兰笑”是怎么写的?“芙蓉”、“香兰”咱们见过吧?

生:见过。

师:看课件。(多媒体展示芙蓉和兰花图片)芙蓉,有时也指荷花。香兰就是兰花。这是我搜集的一些图片,大家直观上感受感受。

生议论:真好看。真漂亮。

师:我们看芙蓉泣露是音乐幽咽,香兰笑是音乐轻快,连花都又哭又笑,这说明音乐怎么样?

生:好听。

师:音乐优美动听才能使草木为之动情,这是用可以看见的形来写没有形的声音。白居易直接摹写琵琶声音形象逼真,而李贺除了这两句直接写声音,下面的诗句是写什么内容呀?

生:听音乐的感受。音乐的效果。

师:我们来看一下,“十二门前”两句是说箜篌的美妙声音惊动了皇上了,紧跟着又写道箜篌的音乐把谁给吸引住了?

生:女娲。

师:对,连女娲都给吸引住了。大家看课件,(多媒体展示女娲图片)这是国产动画片《女娲补天》中的截图,我们知道女娲是中国神话传说中人类的创造者,而现在箜篌声音一响,女娲怎么样了?

生:女娲忘了补天了,结果天漏了,下起了大雨。

师笑:好,这魅力,下雨了。(多媒体展示动画大雨倾泻)

生议论好

师:我们看除了女娲,李贺还用了什么人物和鸟兽?

生:神妪。老鱼。瘦蛟。吴质。玉兔。

师:好。音乐把人引入了神山梦境,仿佛李凭在教神人弹奏箜篌,神妪,妪是指什么人?

生:妇女。

师:对,神妪就是仙女。那大家想一想老鱼年老无力,瘦蛟瘦弱体虚,为什么李贺要用这两个意象?

生:连年老无力的老鱼都跟着乐声跳跃,瘦弱的蛟龙也跟着起舞,更能体现出音乐的感染力。

李凭的箜篌弹得好极了。

师:很好,我们以前看过一个国产动画片《小鲤鱼跳龙门》,(多媒体展示动画鲤鱼跳龙门)现在不光是小鱼了,连老鱼都跳起来了,那可想而知这音乐得有多美妙呀。

生笑,议论。

师:那最后两句中吴刚的传说故事谁来讲一下?

生:传说月亮里有一棵高五百丈的月桂树。汉朝时有个叫吴刚的人,醉心于仙道而不专心学习,因此天帝震怒,把他居留在月宫,令他在月宫伐桂树,并说:“如果你砍倒桂树,就可获仙术。”但吴刚每砍一斧,斧起而树创伤就马上愈合,日复一日,吴刚伐桂的愿望仍未达成,因此吴刚在月宫常年伐桂,始终砍不倒这棵树,因而后世的人得以见到吴刚在月中无休无止砍伐月桂的形象。

师:好,讲得很生动。(多媒体展示吴刚伐桂故事和图片)吴刚连砍树的活儿都放下了,躺在树底下干什么呢?

生:听音乐。

师:是呀,多美的音乐呀!

生笑

师:好,最后又说桂树上的露水打湿了玉兔,这说明玉兔已经(停顿)?

生:听迷了。

师:好家伙,毛湿了都感觉不到了,连玉兔也痴迷了。你说这音乐怎么样?

生笑:美!

师:好。我们分析完了意象和诗句,咱们在一齐把诗歌读一遍。注意,读出味道,读出感情。好,《李凭箜篌引》,李贺,开始。

师生齐读诗歌

师:下面,大家找一找这首诗用到了哪些修辞格,举例说明。

生:芙蓉泣露香兰笑,是用的比喻和拟人。

师:比喻、拟人,很好,还有吗?

生:用典。女娲、吴刚等传说故事。

师:对,运用神话传说,运用典故。还有吗?

生思考

师:大家想一想,女娲也好,神妪也好,可能吗?

生:不可能。夸张。

师:对,还应该有夸张。李贺用的意象丰富奇异,修辞有比喻、拟人、用典、夸张等。开始我们说了,李贺人称“诗鬼”与李白他们齐名,大家想一想,李白的风格特点是什么?四个字概括。

生:豪放飘逸。

师:对,李白是“仙”,衣带当风,纵心使性,放浪形骸,烹羊宰牛且为乐(停顿)

生:会须一饮三百杯。

师:诗圣杜甫呢?

生:沉郁顿挫。

师:对,杜甫四处颠沛流离,目睹社会现实惨状,同情百姓疾苦,他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停顿)

生: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师:圣人是心怀百姓,忧国忧民,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很沉重,有时还很痛苦。那王维呢?诗佛是什么风格?

生:清新闲适。

师:佛,参禅悟道,清心寡欲。王维写的是“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有禅味,有画意。千佛山上有副对联“暮鼓晨钟,惊醒世间名利客;经声佛号,唤回苦海梦迷人”。这是佛,修身养性,清静雅致。那大家看这个“鬼”咱么该怎么概括他的风格啊?

生议论:奇异迷幻。瑰丽奇特。扑朔迷离。诡异。

师:很好,咱们用一个“瑰奇扑朔”来概括。(板书“瑰奇扑朔” )李贺写诗是冥索苦搜,写得是奇特诡谲,有时还有些晦涩、怪诞。这就是“鬼”,他的诗歌充满了这种瑰奇、迷幻的色彩。大家看课件,咱们把李贺的艺术风格总结一下。(多媒体展示李贺诗歌的艺术风格)

生诵读,识记。

师:好,整首诗我们鉴赏完了,最后一个问题,听过箜篌吗?

生:没有。

师:下面咱们一起欣赏一下箜篌的声音,大家闭上眼睛,仔细听。(多媒体播放箜篌乐曲)

师生听音乐

师:怎么样?我想现在的弹奏技巧恐怕要比唐朝时高吧?

生:真是。

师:你看人家李贺听了箜篌能写出这样诗句,所以说大家要热爱生活,用心感受。最后,咱们伴着这美妙的乐曲再来把诗歌读一下,怎么样?

生:好!

师:能背的可以试着背一下,《李凭箜篌引》,李贺,开始。

师生齐读

师:好,课下大家把这首诗歌背熟。我们说读诗,欣赏诗,是一种美的享受,诗是诗人思想的闪动和情感的迸发,希望大家能多读诗,多品诗,最好还能自己试着去(停顿)

生:写诗!

师:很好,下课。

生起立:老师再见。

师:同学们再见。

【板书设计】

李 凭 箜 篌 引

-- ~ ~ △

李贺

李白   诗仙

杜甫   诗圣             丰富      奇

意象{           扑

王维   诗佛             奇异      朔

李贺   诗鬼

篇3:浅谈对《李凭箜篌引》的赏析

关键词:李凭箜篌引,赏析

吴丝蜀桐张高秋, 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 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 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 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 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 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 露脚斜飞湿寒兔。

这首诗是李贺作于元和六年至元和八年之间, 当时李贺在京城长安担任奉礼郎一职。李凭作为箜篌演奏者在当时相当出名, 有“天子一日一回见, 王侯将相立马引”之说, 他的技艺相当精湛, 身价相当高, 受到很多文人的赞赏, 当时有杨巨源和顾况两位诗人都曾写过诗歌对李凭的演奏技艺进行赞赏, 但是在众多的诗歌中李贺的这首诗最为出色, 堪称古典诗歌中一绝唱。

一、首段 (前四句) 简明扼要

这四句先声夺人, 用生动明了的语言简单的描述出箜篌弹奏的时间、地点、人物, 并且音乐的精妙之处也简约的描述出来。“高秋”即表明了演奏的时间是在深秋, 也表明了演奏的当天天气晴朗, “张”字不仅仅是一个抽象的演奏动作, 同时也能表明箜篌音乐的情绪饱满, 直冲云霄。空山凝云颓不流一句就紧接上句, 通过拟人的手法生动的描述出音乐效果, “颓”字不仅很好的描述出白云在听到音乐那一刹那的情态, 同时与“张”字相呼应:音乐情绪饱满, 刚劲有力, 白云则被夺魂魄。接下来的两句就很好的描述出音乐所要表达的感情, “江娥啼竹素女愁”就点名了音乐所赋予的感情“愁”, 幽怨惆怅的音乐极富感染力, 使得湘夫人想起了舜的去世, 天上鼓瑟的仙女都满面愁容[1]。吴丝蜀铜不仅表现出箜篌精良的构造, 也乘机展现出演奏者技艺之高超, 音乐之优美, 写物写人又写乐;后两句乐声的描写中, 诗人刻意避免了对音乐主体的描述, 而是选用空山、白云、江娥、素女来反衬音乐感染力之强, 亦幻亦真, 极富表现力;这四句诗人打破以往人物、时间、地点的一般顺序, 而是先琴后声, 这样的精心安排突出了乐声之优美, 达到先声夺人的效果。

二、第二段 (后四句) 感情细腻婉转

“昆山玉碎凤凰叫, 芙蓉泣露香兰笑。”很好的诠释了音乐的时而高转震人心弦, 时而婉约百转千回。玉碎气势磅礴, 凤凰哀鸣凄厉婉约;“芙蓉泣露”承接者上一句, 以露珠在残荷上的翻滚滑落表明了音乐声音之悲切, 以香兰的微笑表明了音乐情景转为欢快。音乐开篇天崩地裂之势, 转为如泣如诉的哀怨情愁, 紧接着道出点点的悲凉进而转变为清丽明朗, 整个过程自然缓和, 毫不突兀[2]。“十二门前融冷光, 二十三丝动紫皇。”则由细微的描写转为广袤无垠的宇宙, 诗人用“融”很好的表明了音乐的渲染力和不可抗拒的感化力, 清冷的乐声使整个京城都沉浸在寒光之中, 同时“冷光”与前面的“深秋”相呼应, 音境和环境融为一体。在对音乐详细的描述中, 诗人没有采用直观的描写手法。借助自然界中的事物来表现音乐的乐感和情绪;诗人选用的是美玉、凤凰、芙蓉、香兰等美好的事物, 以视觉的感受像人们传递着音乐的美好, 从事物的不断变换我们可以体会到音乐的层次感, 由强间弱, 有悲至喜, 乐曲流畅自然。在之后, 诗人又采用了空间转换的方法, 将音乐的虚无飘渺, 强劲的穿透力不动声色的表述出来, 虽然有很大转折, 但是一切都很自然, 这也是箜篌音乐所要表达的。

三、第三段 (最后六句) 感情深化、余音缭绕

最后一段是诗人感情的升华, 诗人紧承上句的天界进行展开, 把音乐的凄凉发挥到极致, 在女娲炼石补天的地方, 五彩石都被这高昂的音乐所震撼, 引发了一场铺天盖地的秋雨。乐曲就在这惊天动地的悲情中结束了, 但是诗人还是无法从音乐中走出来, 在梦境中又将音乐的余音缭绕完美的演绎出来。在中间的音乐描写中, 在这一段中诗人采用的都是神话中的形象, 虽然语气夸张, 却赋予了音乐以浪漫主义色彩, 表达的却是音乐真正的情感。尤其是一个“逗”字, 把音乐的气势磅礴和强大的震撼力表现的淋漓尽致。老鱼和瘦蛟本是行动艰难, 但是却随着音乐而舞动, 更加突出音乐的生动和感染力。这写脱离现实的神话故事, 却被诗人用来描写音乐, 这就是诗人感情升华之所在。

四、总体赏析

首先, 从整体的感受上来说, 全诗是以音乐乐章的变化为主线, 开篇气势磅礴, 中间百转千回, 最后又惊天动地, 落笔余音缭绕, 整个过程自然流畅, 但是在全篇中我们看不到很明显的描写音乐的语句, 诗人没有采用“缓、急、稳”等常规的描写方式, 而是通过“张、颓、笑、冷、逗”等生动形象的词语把感情付诸与具体的事物上, 间接的反映出音乐的高昂磅礴却又忧愁婉转;其次, 诗人把一条时间线和气候线隐喻诗中, 以虚写实, 境和创作手法上更注重表现意境和内涵, 注重“天人合一”。中国钢琴主调作品大部分是采用“民族化”的旋律风格创作的, 其主要特点是以五声音阶为骨干的七声音阶旋律和三音列旋律相结合, 调式上许多采用了民族调式, 在作品旋律中多次使用转调, 而且融进了一些地区的音乐因素, 使作品大量体现了主调钢琴音乐的民族化。

在表面看来, 整首诗都是描写的“凤凰、昆山玉、吴刚、玉兔”还有“高秋、冷光”这些景物, 提及箜篌的只有“李凭中国谈箜篌”这么简单的一句, 但是细细品味这首诗, 我们却能够体会到箜篌音乐的高昂婉转, 黯然惆怅, 活泼轻快;最后, 这首诗在艺术风格上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诗人李贺不善于写实, 便采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构造出一副完美的画面, 产生一种令人炫目的艺术效果, 魅力独特。全诗描写生动形象, 没有运用任何叙事的方法就能够将演奏如此精妙的表现出来, 神奇的美、独特的美、婉转的美就是这首诗最鲜明的特点, 堪称以诗喻乐的又一绝唱!

参考文献

[1]魏家骏.呕心沥血的苦吟之诗一李贺《李凭箜篌引》赏析[J].名作欣赏.2004 (8)

篇4:《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吟咏诗韵,提高诵读能力。2、赏析诗歌中侧面烘托与正面描写相结合的艺术手法。导入:有人说,如果没有音乐生活只是一个错误,有人说如果没有音乐我们的世界将一片荒芜,音乐它如同松间的明月,如石上的清泉,如梦中的驼铃,又如奔腾的骏马,音乐让每一段孤单的旅程都不再孤单,让每一个醉酒的灵魂都找到归家的路,同学们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李凭为我们打造的那个箜篌的世界,一起来感悟一场视听的盛宴。这里给出我们这节课的两个学习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吟咏诗韵,提高诵读能力。2、赏析诗歌中侧面烘托与正面描写相结合的艺术手法。一、初读感知老师范读,听完老师的朗读之后,同学们也跃跃欲试想要展示一番了,请一位同学带着你最深挚的感情尝试着把这段文字演绎出来。请一位生朗读。老师点评。二、读品探究听过两遍诗歌之后,同学们各自写出自己喜欢的一句给大家点评点评,点评完之后,请大家再用朗诵的语气把这一句带着你丰富的情感读出来。(请若干位同学展示,老师对其点评和朗读进行恰当的点评。)小结:刚才同学们从不同角度对这首诗中不同的语句对文本做了独特的体验分析,大家想一想刚才许多同学都讲到听众对乐曲有什么感受,有什么反应。那么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么多听众的反应?他归根到底的目的就是要突出什么?(提示师生共同明确: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表现出李凭的演技高超,以及乐曲本身很动听,很有震撼力和感染力,)但是他没有直接描摹乐曲它到底怎么好、怎么动听,那么我们说这种描写方式里面的哪一种呢?(提示:师生共同明确:侧面描写)三、合作探究刚才大家分析了许多文本中的侧面描写,也就是听众的反应,那么这首诗有没有正面描写呢?有没有直接的去写音乐自身,它的音色,它的节奏,它的音调等等?如果有的话请大家找一找,是哪一句呢?(提示:师生共同找出,请大家读出音乐的节奏、韵律变化。)请同学们细细品味乐曲到底是怎么样变化的呢?“昆山玉碎”——说明乐曲的声音清脆。“凤凰叫”——声音格外的谐美。“芙蓉泣露”——突出乐曲声音变得惨淡。“香兰笑”——声音又变的格外清丽欢快了。以上直接描写的特点写出了音乐的变化之美。下来请同学们四人为一小组一起来讨论讨论文章中使用的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有什么好处呢?四、合作展示现在各小组都有了合作探究的结果,请各小组的代表上来展示探究结果:小组展示示例:A组展示结果:正面描写:“芙蓉泣露”一句以形写声,突出演奏者技艺的高超,写出音乐的起伏变化,增加音乐的感染力。B组展示结果:侧面描写:“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运用想象去联想、感悟。作者在音乐的描写过程中隐约渗透有悲凉的意味。这种手法和我们所学过的《琵琶行》对琵琶女的音乐“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描写特别相似。化抽象为具体,连续的侧面的描写将凄凉的感受渲染的更加深刻,使文章所描写的音乐更富有感染力和穿透力。五、拓展延伸1、下面请大家一起来读《琵琶行》片段,对照《李凭箜篌引》看看这一个片段里面哪些部分是正面描写?哪些部分是侧面描写?《琵琶行》片段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提示:师生明确,侧面描写:最后一句。正面描写:前七句。)2、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有什么样的表达作用?(要求小组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结果展示:本片段以正面描写为主,侧面描写为辅,正面描写出琵琶乐音的美妙,最后一句从侧面烘云托月,凸显出乐音的旋律变化,曲终人寂,人们都陶醉在美妙的音乐中,仿佛不能自以,“唯见江心秋月白”通过环境的描写,让人感觉到乐曲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这样巨大的艺术感染力。小结:白居易的诗歌在正面描写中同样表现了音乐在节奏、音色等方面的变化,而最后两句则是对周围环境的有力渲染,烘托出琵琶曲独特的魅力:虽是曲终人寂,人们却久久沉浸其中;同时给读者留下了涵咏回味的广阔空间。《琵琶行》也是运用了正面侧面相结合的手法写出了音乐的震撼力、感染力,不论是《琵琶行》还是《李凭箜篌引》他们在运用这个手法的时候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六、总结提升恰到好处的侧面描写,往往能出奇制胜。就描写对象来说,以“美的效果来写美”,能够起到烘云托月的作用;就读者而言,侧面烘托手法常用来表现复杂的心情或深沉的感受,容易激发读者的想象力,引起情感的共鸣。

篇5:《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

1、知识目标。

(1)了解李贺的生平及诗歌特点。

(2)理解诗歌内容。

2、能力目标。

(1)鉴赏本诗丰富奇特的想象力和新颖诡奇的语言特点。

(2)鉴赏诗歌侧面描写音乐的方法。

3、情感目标。反复诵读诗歌,品味本诗幽奇神秘的意境。充分感受诗歌创造的想象瑰丽的审美境界,提高审美感受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赏析诗的内容,鉴赏诗歌侧面描写音乐的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比较阅读《琵琶行》《李凭箜篌引》,养成对同题材文学作品进行比较阅读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唐代诗坛上有五大高手,他们是“诗仙、诗圣、诗佛、诗鬼” 。“诗鬼”指的是谁呢?(李贺)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代表作《李凭箜篌引》。

二、走进作者

1、不幸诗人李贺。

(1)苦命诗人:少年天才却与功名无缘,要怪只能怪他的父亲。父名晋肃,因避父讳(晋、进同音),终不得登第。李贺一生愁苦抑郁,体弱多病,只做过3年奉礼郎。但是就是这三年,他把握了机遇:和当时乐师李凭结为知音,写出了李贺最得意的一首描写音乐的《李凭箜篌引》。(2)短命诗人:夭折的年轻诗人。青少年时,才华出众,名动京师。但是天妒英才,李贺27岁就与世长辞,英年早逝。

2、作品。

李贺的《李凭箜篌引》,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皆摹写声音之文。

三、解题

李凭是梨园弟子,也是红极一时的宫廷乐师,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唐代有很多诗人都描写过李凭的演奏。

箜篌:从西域传来的大型弦乐器,有大箜篌、小箜篌、竖箜篌、卧箜篌四种。李凭善弹的是竖箜篌,体曲而长,二十三弦,弹时如琵琶竖抱在怀,用两手齐奏。

引: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篇幅较长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

四、朗读诗歌,初步感知内容。

五、赏析诗歌(略)

六、写作手法探讨

音乐是一种无形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来无踪,去无影。它不像蓝天白云、飞禽走兽、山峰河流那样可视可感。如果用文字将其再现出来,绝非易事。更何况要描写得神采飞扬呢?可是,李贺做到了,而且做得很精彩。那么诗人李贺是如何把这难以捉摸的音乐用文字表现出来呢?用了哪些方法?举例说明:

1、主要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通过描述音乐效果来衬托音乐本身。

衬托手法是从侧面落笔,通过渲染演奏的环境气氛,听众的情绪变化来突出箜篌的音乐魅力。例如“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2、运用正面描写(以声写声或以形写声)。

如:“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昆山玉碎:箜篌声有时像昆仑山的美玉碰击声那样清脆;凤凰叫:有时又像凤凰鸣叫那样和缓;这是运用“以声类声”的方法直接描写音乐。

“芙蓉泣露”可以唤起露滴残荷的形象感,形容乐声凄厉婉转;“香兰笑”可以唤起兰花盛开宛如笑靥的形象感,形容乐声明快欢乐。把听觉转化为视觉形象,化无形为有形,运用的是通感手法。

七、布置作业

1、背诵《李凭箜篌引》。

2、比较阅读《李凭箜篌引》和《听颖师弹琴》。

【课堂小结】

诗人李贺如同一位神奇的魔术师,他驱使着大自然的静物、动物,调动了神话传说中众多的神人的.形象,写出箜篌声强烈感人的艺术效果,表现了李凭弹奏箜篌的高超艺术。这样,抽象的、难以捉摸的箜篌声以及它奇妙的艺术效果就形象而具体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使读者沉浸在奇异的艺术境界之中。

【教学反思】

1、《李凭箜篌引》是描写音乐的名篇。教学容量很大,需要学生在课前进行充分扎实的预习,否则一课时难以完成教学任务。

2、作者介绍打破了传统的介绍生平的方式,而采取分类介绍的方式。

3、通过设计几个能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来完成理解诗歌内容和鉴赏写作手法的教学任务。

4、各个教学环节的过渡很自然。

★ 李凭箜篌引翻译

★ 李凭箜篌引原文及赏析

★ 《娜塔莎》(高二选修教学设计)

★ 刷子李教学设计

★ 《李贺小传》教学设计

篇6:《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赏析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体会作者对声音的艺术描写,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赏析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对优美音乐的描写与赞叹――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二、预习检查

1、作者简介

李贺(790―816):字长吉,唐宗室远支。年少时代就有才名,可惜仕途坎坷,怀才不遇,一生抑郁,于是形成了凄艳诡谲的诗风,故被称为“诗鬼”。其作品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驰骋想像,运用传说,熔铸词彩,创造出―种新奇瑰丽的境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李凭箜篌引》是李贺的代表作,大约作于811-8,当时李贺在长安任奉礼郎。

2、解题

箜篌演奏技艺到唐代达到了极高的水平。致力于把比较难于捕捉的声音转化为比较容易感受的视觉形象。

李贺此篇想象丰富、瑰丽,境界奇幻,浓墨重彩,艺术感染力很强。清人方扶南把它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

“引”,乐府诗体的一种,与“歌”“行”“吟”一样,标明着古诗的一种体裁,属古体诗,它的章节、句式和格律一般比较自由。

三、欣赏流程

(一)朗读

调动多种朗读形式(略)

(二)阅读赏析

全诗可以分为三个段落。

第一段: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起句开门见山,“吴丝蜀桐”写箜篌构造精良,借以衬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写物亦即写人,收到一箭双雕的功效。“高秋”一语,除了表明时间是九月深秋,还含有“秋高气爽”的意思(写出了演奏环境),与“深秋”、“暮秋”之类相比,更富含蕴。“张”字不仅仅是演奏的抽象动作,而且很容易引起这样的联想:音乐的情韵高远饱满,直上云天。

二、三两句写乐声。诗人故意避开无形无色、难以捉摸的主体(箜篌声),从客体(“空山凝云”之类)落笔,以实写虚,亦真亦幻,极富表现力。

-

优美悦耳的弦歌声一经传出,空旷山野上的浮云便颓然为之凝滞,仿佛在俯首谛听;善于鼓瑟的湘娥与素女,也被这乐声触动了愁怀,潸然泪下。

“颓”字恰恰和“张”字构成了一种对比,前者饱满,后者无力,“颓”字形象地描绘出流云被音乐击中那一刹那的情态。

“空山”句移情于物,把云写成具有人的听觉功能和思想感情,似乎比“天若有情天亦老”(《金铜仙人辞汉歌》)更进一层。它和下面的“江娥”句互相配合,互相补充,极力烘托箜篌声神奇美妙,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魅力。

第四句“李凭中国弹箜篌”,用“赋”笔点出演奏者的名姓,并且交代了演奏的地点。前四句,诗人故意突破按顺序交待人物、时间、地点的一般写法,另作精心安排,先写琴,写声,然后写人,时间和地点一前一后,穿插其中。这样,突出了乐声,有着先声夺人的艺术力量。

第二段: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正面写乐声,又各具特色。“昆山”句是以声写声;而“芙蓉”句则是以形写声。

“昆山玉碎凤凰叫”,用“昆山玉碎”来相容乐声,表现乐声极其激昂,具有很强的爆发力和压倒一切的气势。“凤凰”在传说中是一种高贵的神鸟,居住在昆仑山。“昆山玉碎”后,栖居其上的凤凰的叫声自然是凄厉婉转,忧伤的情绪在其中绵延――着重表现乐声的起伏多变。

“芙蓉泣露香兰笑”,构思奇特。带露的芙蓉(即荷花)是屡见不鲜的,盛开的兰花也确实给人以张口欲笑的印象。它们都是美的化身。诗人用“芙蓉泣露”摹写琴声的悲抑,以哭泣的声音摹写乐声的悲惨,又以露水一点一滴在残荷上滚动、滑落的视觉感受比喻乐声的悲切,似乎比“凤凰叫”还要和缓。而以“香兰笑”显示琴声的欢快,“笑”具有诉诸听觉的属性,还能给人“笑靥如花”的视觉感受,不仅可以耳闻,而且可以目睹。这种表现方法,真有形神兼备之妙――刻意渲染乐声的优美动听。

思考:“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是诗中仅有的直接描摹音乐的诗句,成功地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这样写具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成功地运用了通感的艺术手法。两句诗都是“以声类声”,但也可以唤起形象感。“以声类声”不是通感,但这两句诗可以唤起音乐的形象感,以形类声,就构成了通感。

“昆山玉碎”可以唤起山崩地裂的形象感,形容乐声乍起的壮观;

“凤凰叫”可以唤起孤独哀鸣的形象感,形容乐声的幽怨;

“芙蓉泣露”可以唤起露滴残荷的形象感,形容乐声的凄凉;

“香兰笑”可以唤起兰花盛开宛如笑靥的形象感,形同乐声的欢快愉悦。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写乐声由欢快转为清冷,回到了音乐的主体情绪。

下句承接“十二门”所营造的时空感来写。自然地把诗歌的意境由人寰扩大到仙府,巧妙地写出清冷的乐声从人间传到天界。此时,整个宇宙仿佛也只有箜篌的旋律存在。

首句的“高秋”和这里的“十二门”“紫皇”等意象营造出无限广袤的宇宙时空,仿佛万物皆空,箜篌的乐声包容了整个世界。

第三段: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诗人凭借想象的翅膀,飞向天庭,飞上神山,把读者带进更为辽阔深广、神奇瑰丽的境界。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这两句诗写乐声传到天上,在女娲炼石补天的地方,连五色石都被乐音震破,引来了一场秋雨,把音乐的震撼力描摹得无以复加。

“秋雨”又能够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秋雨”是一个忧愁的意象,“石破天惊”之后气势磅礴的秋雨,象征铺天盖地的茫茫愁绪;秋雨落地的声响,恰如紧凑繁复的乐声。乐曲就在这种惊天动地的凄冷情绪中结束了。这种想象是何等大胆超奇,出人意料,而又感人肺腑。一个“逗”字,把音乐的强大魅力和上述奇瑰的景象紧紧联系起来了。而且,石破天惊、秋雨Q霈的景象,也可视作音乐形象的示现。

神山上教神妪弹奏箜篌,仙境中衰老瘦弱的鱼和龙听到乐曲声都随之追风逐浪,在波涛中翩翩起舞。月宫中的吴刚听到乐曲声也忘记了砍树,倚在桂树上凝神倾听,不知困倦;桂树下的玉兔听到乐曲声也浑然入境,全然觉察不到寒露打湿了全身。诗人回味整个演奏过程,美妙的乐曲使人宛在仙境,进而想象出仙界神灵的痴迷状态,从音乐效果的角度渲染出乐曲的美妙。

四、课堂小结

这首诗用瑰丽的辞采、天上人间的想象来描摹听乐的感受,把一首悲戚的乐曲描写得惊天动地。诗本身也和乐曲一样具有了一种凄寒冷艳的气质。

上一篇:药店运营督导工作计划下一篇:宁波市教育局职成教教研室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