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居住证申请

2024-05-06

上海市居住证申请(通用9篇)

篇1:上海市居住证申请

《上海市居住证》申请积分申请人条件

一、政策依据

《上海市居住证管理办法》、《上海市居住证积分管理试行办法》、《上海市居住证积分管理试行

办法实施细则》

二、申请人条件

1、持有《上海市居住证》的人员(以下简称持证人),在本市合法稳定居住、合法稳定就业并参加

本市职工社会保险的人员,可以申请积分。

2、持有《上海市居住证》的人员可通过登入《上海市居住证积分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网上模拟估分,满足标准分值的人员。

3、本市单位在外省市设立的分支机构的工作人员,不属于申请积分对象。

本市各受理点地址及咨询电话请查询本网站相关内容。

《上海市居住证》积分申请的个人书面材料

除特殊说明外,所有积分申请材料均须核对原件,留复印件。

一、基本材料(必需提供):

1、单位人事专员介绍信、身份证;

2、持证人有效期内的《上海市居住证》;

3、《上海市居住证积分申请表》(网上打印、表格上加盖单位公章);

4、持证人有效身份证件;

5、持证人户籍证明(家庭户口可提供户口簿,需提供具有详细地址页的首页及本人信息页;集体户

口提供所在派出所出具的户籍证明或提供具有详细户籍地址的集体户口首页及本人信息页);

6、一年期及以上的劳动(聘用)合同(合同离截止日期应还有2个月以上有效期;事业单位提供聘

用合同;其他单位提供劳动合同,具有资质的人才派遣机构派遣的,还需提供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的派遣

协议、派遣岗位协议);

7、单位营业执照(事业单位法人登记证、社团或非企业法人证书)和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

二、积分材料(对应积分指标,申请人可自愿提供):

1、学历、学位证书(需按照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规定取得的被国家认可的国内外学历学位证书,国(境)外学历学位还需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

2、在本市工作期间取得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书和所在单位的聘书、专业技术类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类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1)用人单位所聘岗位与专业、工种需相符;

(2)需要注册的专业技术类职业资格需注册并在有效注册期内;

(3)在外省市获得的技能类国家职业资格三级及以上证书,通过本市复评或验证的,视同在本市获

得;

(4)国家级技能鉴定机构颁发的行业特有的技能类职业资格证书,相关国有大企业提供的,予以认

可;其他单位提供的,需提请设在本市的鉴定机构予以验证。

(5)通过考试取得的职称或专业技术类职业资格证书,应提供《资格考试合格人员登记表》;通过

评审取得的职称资格,应有评审表(无需提供,但档案中应有相关材料)。

3、个人所得税完税证明;

4、配偶为本市户籍的,提供结婚证、配偶身份证、配偶户口簿;

5、投资纳税或带动本地就业积分所需材料:

(1)持证人在本市投资企业的验资报告;

(2)工商档案机读材料;

(3)最近连续3年在本市的纳税明细;

(4)用人单位出具的最近连续3年聘用本市户籍人员名单(须连续在本市缴纳职工社会保险6个月

以上);

6、持证人在本市工作期间获得的部、委、办、局等市级机关及以上政府表彰奖励证书(持证人申请

表彰奖励加分的,由表彰奖励主办单位向市评比达标表彰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备案后可获得加分)。

三、持证人同住配偶和子女需要享受积分相关待遇所需材料:

1、结婚证(离婚的提供离婚证、离婚协议书或法院调解书、判决书);

2、配偶有效身份证件;

3、配偶和子女户籍证明(家庭户口可提供户口簿,需提供具有详细地址页的首页及本人信息页;集

体户口提供所在派出所出具的户籍证明或提供具有详细户籍地址的集体户口首页及本人信息页);

4、子女出生医学证明;

5、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父母双方均为独生子女且未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由计生部门出具

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双胞及以上的只需出具出生医学证明;符合其他计划生育政策的出具计生部门出具的准生证);

6、满16周岁及以上且在全日制普通高中就读的同住子女,还需提供就读证明和学籍证明;

篇2:上海市居住证申请

1.单位注册。

用人单位首次申请时应按照《<上海市居住证>申请积分用人单位注册登记须知》进行网上注册,并至单位注册地人才中心审核单位信息。

2.单位为申请人进行网上注册。

已审核通过的用人单位登录上网,为持证人进行网上注册,并填写《<上海市居住证>积分申请表》(注册时将取得个人账号和密码,供持证人后续申请积分和网上查询使用)。

个人账号为个人身份证号,密码为单位注册时所填写的密码,随意,个人登陆后也可自行更改密码。

3.个人凭个人账号和密码,登陆并填写《<上海市居住证>积分申请表。

注:填写申请表的时候务必注意,当中有项工作经历,务必要从就业前毕业学校开始填写。网上填写时,工作经历没有标明要如此,但是打印出来后,有项备注是要从首次就业前毕业学校开始填写。

4.单位进行信息审核并确认。

个人填写信息完成后,请通知单位。用人单位登陆上网,为持证人进行网上信息审核,审核无误的,打印《<上海市居住证>积分申请表》,并点击“提交申请”按钮。

此时个人网上登陆后会看到“办理类型”为“(新办)”,“状态”为“(新办)等待受理”。右边红字“(新办)您的申报信息单位已审核,请携带相关材料去网点进行受理”。

5.将相关材料递交给人事,注意,全部要验原件,交复印件。与你相关的材料清单用黄色标记如下:

一、基本材料(必需提供):

1、单位人事专员介绍信、身份证;

2、持证人有效期内的《上海市居住证》;

3、《<上海市居住证>积分申请表》(网上打印、表格上加盖单位公章);

4、持证人有效身份证件;

5、持证人户籍证明(家庭户口可提供户口簿,需提供具有详细地址页的首页及本人信息页;集体户口提供所在派出所出具的户籍证明或提供具有详细户籍地址的集体户口首页及本人信息页);

6、一年期及以上的劳动(聘用)合同【合同离截止日期应还有2个月以上有效期】;

(1)事业单位提供聘用合同,其他单位提供劳动合同;

(2)通过具有人才派遣资质或劳务派遣资质的中介服务机构派遣的,还需提供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的派遣协议、派遣岗位协议;

7、单位营业执照(事业单位法人登记证、社团或非企业法人证书)和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

二、积分材料(对应积分指标,申请人可自愿提供):

1、学历、学位证书(需按照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规定取得的被国家认可的国内外学历学位证书,国(境)外学历学位还需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

2、在本市工作期间取得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书、专业技术类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类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和所在单位的聘书;

(1)用人单位所聘岗位与专业、工种需相符;

(2)需要注册的专业技术类职业资格需注册并在有效注册期内;

(3)在外省市获得的技能类国家职业资格三级及以上证书,通过本市复评或验证的,视同在本市获得;

(4)国家级技能鉴定机构颁发的行业特有的技能类职业资格证书,相关国有大企业提供的,予以认可;其他单位提供的,需提请设在本市的鉴定机构予以验证;

(5)通过考试取得的职称或专业技术类职业资格证书,应提供《资格考试合格人员登记表》;通过评审取得的职称,应有评审表(无需提供,但档案中应有相关材料);

3、最近6个月的个人所得税完税证明;

4、配偶为本市户籍的,提供结婚证、配偶身份证、配偶户口簿或户籍证明;

5、投资纳税或带动本地就业积分所需材料:

(1)持证人在本市投资企业的验资报告;

(2)工商档案机读材料;

(3)最近连续3年在本市的纳税明细;

(4)用人单位出具的最近连续3年聘用本市户籍人员名单(须连续在本市缴纳职工社会保险6个月以上);

6、持证人在本市工作期间获得的部、委、办、局等市级机关及以上政府表彰奖励证书(持证人申请表彰奖励加分的,由表彰奖励主办单位向市评比达标表彰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备案后可获得加分)。

三、持证人同住配偶和子女需要享受积分相关待遇所需材料:

1、结婚证(离婚的提供离婚证、离婚协议书或法院调解书、判决书);

2、配偶有效身份证件;

3、配偶和子女户籍证明(家庭户口可提供户口簿,需提供具有详细地址页的首页及本人信息页;集体户口提供所在派出所出具的户籍证明或提供具有详细户籍地址的集体户口首页及本人信息页);

4、子女出生医学证明;

5、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父母双方均为独生子女且未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由计生部门出具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双胞及以上的只需出具出生医学证明;符合其他计划生育政策的出具计生部门出具的准生证);

6、满16周岁及以上且在全日制普通高中就读的同住子女,还需提供就读证明和学籍证明。

注意:如已办理结婚登记手续,无论你同住配偶是否需要享受积分,均需交你的结婚证及其复印件。完税证明可请单位人事代为打印,在公司所在地的税务局。

6.单位将持证人的申请积分相关材料递交至工商注册地、社团或民办非企业登记所在地的区(县)人才服务中心受理点。

由单位人事去所在地的人才服务中心受力点办理。所有材料均需带复印件!

注:请提前打听好,你目前个人档案保管机构的全称、详细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和调档函收件人是谁,人事需现场帮你填写一个表格,需以上信息。

7.如材料齐全,受理点将受理相关材料,并出具收件凭证。学历证书原件和学位证书原件,将被人才中心暂时收去,会给你一个收条,写明学历证书和学位证书原件将被送去验证,等领取上海

居住证积分的通知单时会一并交还。收条上面写有可自行在网上查看审核进度或手机短信通知居住证积分办理结果。上面写着20日(忘记是工作日还是日了)内有结果。还有一个调档函,已经封在专门的信封里了,我公司人事交给我直接让我EMS寄回给老家的人才中心,或挂号信也可。

接下来,就是干等着就行了。

8.受理点调集申请人档案,将学历学位证书送专门机构验证。待调档及学历学位验证后,进入审核程序。

9.积分核定完成后,将通过短信形式通知单位或持证人积分情况;单位也可以通过上网登录,了解积分申请进度和结果。

篇3:上海市居住证申请

截至2012年, 上海市公共交通客运量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 日均客运总量达到1 701万乘次, 同比增长2.0%, 其中轨道交通为客运量主要增长源。轨道交通客运量保持快速增长, 日均客运量622万乘次, 占全市公共交通客运量的36.5%;公共汽电车客运量基本保持稳定, 日均客运量766万乘次, 占全市公共交通客运量的45.0%。2012年, 全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13条 (含磁悬浮, 不含金山支线) , 建成运营车站289座。公共汽电车服务范围进一步延伸, 全市公交站点约为19 800个, 公共汽电车运营线路1 257条。

二、大型居住社区发展概况

居住社区是上海推动经济发展, 改善住房民生, 不断健全住房保障体系的重要举措。本市大型居住社区主要包括2003~2005年规划建设的浦东曹路基地、宝山罗店基地、南汇周浦基地、闵行浦江基地等14个原市属商品房基地, 2009年初规划建设的宝山顾村、嘉定江桥、松江泗泾、浦东周康航等8个第一批大型居住社区, 以及2009年下半年规划建设的嘉定城北、青浦华新拓展等23个第二批大型居住社区。

三、选址布局特征

从郊区上海市大型居住社区的选址布局和空间分布来看, 现状呈现距离远、规模大、分布散等特征。

1. 郊区大型居住社区与市中心距离分析

近郊区范围内有25个大型社区, 规划可容纳人口约178万, 约占总容纳人口的52%。远郊区范围内有15个大型居住社区, 规划可容纳人口约166万, 约占总容纳人口的48%。这些大型居住社区选址离市中心 (以人民广场为中心) 的直线距离在12~55公里之间, 平均约为25.6公里。

2. 大型居住社区与轨道交通的关系

大型居住社区共涉及到12条轨道交通线路, 根据与轨道交通站点之间的关系进行分类:将有轨道交通线路在大型居住社区范围内设站的定义为穿越式, 有8个基地, 约占总数量的20%;将有轨道交通线路在基地围合道路上设站或者站点距离大型社区边界在600米以内的定义为相邻和相切式, 共有21个基地, 约占总数量的53%;将除此之外的基地, 即外围边界距离最近轨道交通站点距离超过600米以上的, 归为远离类, 有11个基地, 约占总数量的27%。

四、公共交通供应

大型居住社区配套公交线路均达到或超过行业规范规定的低限 (每5 000人配套1条过境线, 每2万人配套1条首末线) , 入住2万人以上的社区, 公交线路都达到3条以上。现状实施的公交政策主要有:增设公交线路, 加密高峰班次;始发公交统一票价为2元, 降低出行成本;延长运营时间, 连接轨道交通等。

五、居民出行特征

1. 居民出行率较低

大型居住社区居民日出行次数偏低。调查样本中动迁户较多, 与原居住在中心城相比, 小区周边生活配套设施较不完善, 生活习惯的改变影响了居民的出行强度, 泗泾、康桥、江桥、顾村等基地居民日均出行次数约1.9人次, 低于中心城及全市的居民日均出行次数。

2. 出行目的以通勤为主

大型居住社区居民的日常出行以上班、上学等通勤交通为主, 占调查总出行次数的70%左右, 购物、娱乐、看病等是居民非通勤交通出行的重要组成 (图1) 。

3. 公共交通出行为主

在居民使用机动车出行中, 乘坐公共汽电车与轨道交通出行的占大多数, 周边有轨道交通服务且距离较近或换乘方便的社区, 居民选择乘坐轨道交通出行比重较高。如泗泾基地、君莲基地和浦江基地, 轨道交通出行比重分别达到55%、71%和48%。暂无轨道交通服务的社区, 居民主要依靠公共汽电车出行, 如康桥基地、曹路基地, 公共汽电车出行比重分别达到66%、41%。从大型居住社区居民出行交通链看, 居民机动车出行的交通方式以单一方式为主。调查显示, 采用单一方式出行的占80%左右, 混合方式的占20%左右。在混合方式中, “轨交+公交”是居民出行中采用的主要交通组合方式, 占比接近80%。其中顾村新址2号基地比例较高, 达到83%, 社区周边开通的社区巴士线路等轨道交通接驳线, 极大地方便了小区居民至轨道交通站点的最后一公里出行。

4. 公共汽电车平均乘距较长

大型居住社区居民乘坐公共汽电车出行平均乘距普遍较长, 除君莲基地外, 其他调查基地始发线路的平均乘距均高于市区线路的平均水平。浦江基地连接基地与东方体育中心的南北向市通郊线路174路平均乘距最长, 达到10公里左右。

六、存在的问题

1. 居民出行方向以往中心城、本区内出行为主

调查显示, 大型居住社区内20岁以下青少年、61岁及以上离退休老人以本区内出行为主, 其他年龄层段往中心城区出行更较频繁。动迁房、商品房居民往中心城方向出行比例高, 租赁房居民以区内出行为主。

2. 居民出行时耗普遍较长

大型居住社区均安置在中心城外围区域, 居民出行距离较长, 导致单次出行时耗较长。调查的大型居住社区居民单次平均出行时耗 (除纯步行) 超过1个小时。君莲基地出行时间最短, 平均出行时耗在1小时以内, 与基地内居民出行主要往徐汇区等周边区县、出行距离较短相关。浦江基地居民往中心城方向出行较多, 出行距离较长, 因此出行时间最长, 单次平均出行时耗近一个半小时。

3. 居民平均出行费用较高

调查基地居民平均出行费用约5.5元/次, 其中使用公共交通 (除出租汽车) 出行平均费用约3.9元/次。浦江基地居民平均出行距离较长, 出行成本较高。曹路、浦江基地分别有20.2%、9.4%的居民选择使用出租汽车出行, 同时也分别有9.6%、4.3%的居民选择使用黑车出行。君莲基地由于离轨道交通站点较近, 主要采用轨交、公交出行, 采用出租、小汽车等其他出行方式的居民较少。从出行成本上看, 乘坐出租汽车出行平均成本约44元。

七、建设难点分析

回顾并总结几年来全市大型居住社区公共交通配套项目建设和推进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难点, 主要是在规划、建设和运营等方面。

1. 规划方面

空间结构有待重组, 土地和交通融合不足。在大城市的建设发展进程中, 由于人口和产业不断膨胀, 向郊区拓展是不可避免的趋势, 城市建设用地呈现出由中心城向外扩张的趋势。大型居住社区作为城市空间结构中的重要单元, 不可避免地伴随城市空间扩张进行重新组合。大型居住社区的规划建设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住房问题, 实现了中心区人口的疏散。同时, 大型居住社区面临阶段性发展问题, 人口的阶段性集聚及设施的阶段性需求特征变化明显。如何通过公共交通网络建设, 逐步引导城市人口、产业有序迁出和重新整合, 是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

区域差异性重视不足, 对外联系有待加强。总体上大型居住社区公交配套设施较为完善, 居民大多选择使用公共交通方式出行, 居民乘坐公交较为便捷。但由于大型居住社区选址于外环线以外区域, 而又以动迁户居多, 居民往往感到交通出行没有中心城方便。根据调查显示, 约有50%的居民表示搬迁至基地后, 在出行方向上基本无显著变化, 因此, 能够便捷连通周边轨道交通站点、中心城区、区域内主要商业区、工业区的诉求较为强烈。

对既有公共交通资源的利用和整合不足, 多模式公共交通服务有待建立。部分基地虽然有轨道交通服务, 但是运能饱和或超负荷运营的现状要求大型居住社区寻找新的突破点。

原有部分基地在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时对公交配套不重视, 公交设施未能预留, 或缺乏对专业配套需求的深入分析, 在基地交付使用后才发现问题。

2. 建设方面

部分基地 (特别是第二批大型居住社区) 配套的公交枢纽为综合开发项目, 按照现行的政策, 综合开发枢纽的土地取得需走公开“招拍挂”程序。由于建设主体一时无法确定, 配套枢纽建设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 各区普遍反映综合开发类枢纽近期难以启动建设, 导致公交设施建设滞后, 不能与居民入住同步配套, 给居民的公交出行带来不便。对于部分在建基地为解决综合开发枢纽建设进度与基地居民入住计划不匹配的矛盾, 部分区县提出建设临时枢纽过渡的建议。但临时枢纽在项目立项和资金渠道上存在一定障碍, 项目建设推进难度较大。部分大型居住社区配套的交通枢纽, 在建设过程中同样受到外围其他条件的制约, 导致项目前期推进缓慢或无法开展研究工作。很多区县反映公交设施项目从立项到开工建设审批周期太长, 导致后期工程建设时间较为紧张。

3. 运营方面

现状部分入住基地公交设施虽已建成, 却一直无人接管, 导致公交设施的管理和维护无法正常进行。部分公交首末站在建设过程中与交通管理部门缺少沟通和衔接, 设施建成后不满足公交运营管理需求, 给移交接管和线路开设带来困难。在部分基地内虽然公交首末站已建成并移交行业管理部门, 但与首末站衔接的道路受动拆迁等因素的制约, 基地内配套道路往往不能整体、同步建成交付, 给公交配套工作带来困难。

八、建议

大型居住社区建设是一个人口集聚变化的过程, 不同阶段的特征和交通需求会有所差异。回顾近几年的建设推进情况, 今后几年大型居住社区公共交通配套仍将有较多工作需要抓紧开展。

1. 做好工作预警

今后几年, 全市仍将有大量大型居住社区陆续交付使用, 规划虽已编制完成, 但未来几年需要结合客流调查等成果, 开展大型居住社区公共交通配套后评估工作, 建立大型居住社区配套工作预警机制。

2. 抓好滚动实施

结合后评估工作, 开展大型居住社区公共交通补充规划编制。要结合居民实际出行需求, 制定分年度配套计划, 做到设施分步建设、线网滚动实施。

3. 开展专项研究

大型居住社区的建设, 给所处区域土地开发和交通格局带来新的变化。区域交通发展应通盘考虑, 需要结合大型居住社区建设开展交通专题研究, 如土地与交通融合、引导居民出行等, 以支撑城市发展和大型居住社区建设。

4. 搞好经验总结

篇4:上海市居住证申请

据介绍,积分达到标准分值的持证人可以享受的待遇,主要体现在子女教育和社会保险方面。其中,关于持证人子女在沪参加中高考的问题,《管理办法》明确规定,积分达到标准分值的持证人,其同住子女可以按照上海市的有关规定,在上海参加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

《管理办法》还明确了积分指标,包括年龄、教育背景、专业技术职称和技能等级、在上海的工作年限等基础指标,并根据上海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人口服务管理的需要,设置加分指标、减分指标、一票否决指标。各指标项目中根据不同情况划分具体积分标准。

据介绍,《管理办法》的出台,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居住证制度在保障来沪人员合法权益方面的作用,提升政府服务管理水平。实行居住证积分管理,明确来沪人员的权利和义务,以帮助来沪人员更好地融入上海。

《管理办法》2013年5月20日经上海市政府第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由上海市政府令第2号发布,于2013年7月1日起施行。

办法明确,按照《引进人才实行(上海市居住证)制度暂行规定》、《上海市居住证暂行规定》已办理的居住证,在原有效期内仍然有效。

篇5:05年上海市居住证申请表

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办理引进人才《居住证》申请须知

一、请毕业生、学校和用人单位在各自资料栏目内如实填写。

二、《居住证》申请材料

1、《居住证》申请表;

2、就业协议书(已递交进沪就业申请的可免于提供,且用人单位在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办理过当信息登记);

3、毕业生迁回生源所在地的户口迁移证或者户口迁回原籍后的户籍证明;

4、毕业生在沪居住地证明复印件(自有住房产权证、租房合同、单位集体宿舍证明或亲友出具的同意入住证明及相关房产权证,验原件)。

三、申领程序

(一)由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受理申请

1、上海高校非上海生源毕业生在毕业离校前将填写完整的《居住证》申请表交学校就业指导部门,并由学校就业指导部门在统一打印就业报到证的同时将申请表和就业协议书集中交到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作为受理验证依据。

除了上述情况外,非上海生源毕业生须带好“申领居住证的材料”中1、2两项向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提出申请。

2、经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对申请材料验证后,对于本科及以上学历的申请则出具《高等学校毕业生进沪就业通知单》(共两联,以下简称《通知单》),第一联用于毕业生去用人单位报到(报到期限按教育部规定签发),第二联用于申领上海市居住证;

对于专科学历的工科类专业毕业生,经验证其就业协议书上签订的薪资须达到适当数额的,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方可出具《通知单》。

(二)由市和区(县)人才服务中心负责办理领取居住证相关手续

申领人带好《通知单》下联及“申领居住证的材料”中3、4两项到市和区(县)人才服务中心办理领取居住证相关手续。

四、受理期限

2005届非上海生源应届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申请《居住证》的受理截止日期为2005年12月31日。

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受理

篇6:上海市居住证申请

2、个人有效身份证;

3、上海6个月以上住所证明;

①居住自购住房,提供房地产权证;

②租赁住房,提供房屋租赁合同登记备案证明;

③单位集体宿舍,提供单位出具的集体宿舍证明;

④居住亲戚朋友家,提供居(村)委出具的寄宿证明。

4、来沪就业合同;

5、社会保险证明(满6个月以上);

6、个人经营者,提供企业或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及社保证明;

7、来沪投靠本市户籍亲属,提供结婚证及认定父母子女关系证明;

8、来沪就读、进修提供上海市大、中专院校发出的“录取通知书”上海市非学历教育机构出具的书面证明。

上海居住证续办地点、电话

1.嘉定工业区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

地址: 永盛路2703号

联系方式: 69960031

办理时间: 周一至周五8:30-17:00; 周六至周日8:30-16:00; (法定节假日除外)

2.嘉定镇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

地址: 塔城路360弄8号

联系方式: 59928106*8000

办理时间: 周一至周五8:30-17:00; 周六至周日8:30-16:00; (法定节假日除外)

3.江桥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

地址: 华江路129弄5号楼

联系方式: 69001302

办理时间: 周一至周五8:30-17:00; 周六至周日8:30-16:00; (法定节假日除外)

4.安亭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

地址: 民丰路988号

联系方式: 69578880

办理时间: 周一至周五8:30-17:00; 周六至周日8:30-16:00; (法定节假日除外)

5.真新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

地址: 清峪路985号

联系方式: 59197632

办理时间: 周一至周五8:30-17:00; 周六至周日8:30-16:00; (法定节假日除外)

6.华亭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

地址: 高石公路1433号

联系方式: 39981040

办理时间: 周一至周五8:30-17:00; 周六至周日8:30-16:00; (法定节假日除外)

7.徐行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

地址: 新建一路1568号

联系方式: 59559801

办理时间: 周一至周五8:30-17:00; 周六至周日8:30-16:00; (法定节假日除外)

8.马陆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

地址: 沪宜公路2228号

联系方式: 59153113

办理时间: 周一至周五8:30-17:00; 周六至周日8:30-16:00; (法定节假日除外)

9.南翔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

地址: 古漪园路358号

联系方式: 69126004

办理时间: 周一至周五8:30-17:00; 周六至周日8:30-16:00 (法定节假日除外)

10.菊园新区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

地址: 嘉定区平城路811号

联系方式: 69016000; 69991000;

办理时间: 周一至周五8:30-17:00; 周六至周日8:30-16:00; (法定节假日除外)

11.外冈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

地址: 霍门路518号

联系方式: 39106683

办理时间: 周一至周五8:30-17:00; 周六至周日8:30-16:00; (法定节假日除外)

12.新成路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

地址: 新成路155号

联系方式: 59986381

篇7:外地户口申请上海居住证

(八)办法第七条规定的申请的提出,按以下方式办理:

1、符合条件的持证人员向用人单位提出申办本市常住户口的申请,填写《居住证持有人办理本市常住户口申请表》(可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政务网上下载)并提供应由个人提供的相关材料。

2、用人单位核实并备齐材料后,向市或者注册地的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指定的受理机构申报。

3、通过人才派遣或劳务派遣方式就业的,由建立劳动关系的派遣单位负责办理,实际用人单位应当提供相应证明。

4、用人单位不得委托任何中介机构或其他单位、个人代理申报。

关于申请材料

(九)办法第八条第(一)项所称“有效身份证明”,是指居民身份证、居民户口簿或者户籍所在地公安部门出具的户籍证明,已婚的提供结婚证,未婚的提供未婚证明。

(十)办法第八条第(三)项所称“本市区、县以上税务机关出具的个人所得税证明”,是指本市区、县以上税务机关出具的持证人员在2006年及以后的个人所得税完税证明。

(十一)办法第八条第(四)项所称“专业技术职务、职业资格证明”,是指下列材料之一:通过考试、评审取得的中级及

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书及聘任证书;经批准,通过以聘代评的方式取得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提供单位的聘书;本市颁发的国家二级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者由外省市核发且通过本市考核复评的国家二级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经认可由相关部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

(十二)办法第八条第(五)项所称“现居住地计划生育证明及无违法犯罪记录证明”,是指居住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依据户籍地乡镇以上人口计生部门有关证明出具的符合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证明。现居住地和户籍所在地公安部门出具的无治安处罚以上违法犯罪记录的证明,以及其他需要的相关证明。

(十三)办法第八条第(六)项所称“本人的或者同意接受落户的单位、亲属的房屋所有权证或者租用公房凭证”,是指下列材料之一:

1、本人(或配偶)在沪居住房屋房地产权证或者配偶的租用居住公房凭证。

2、同意接受落户的单位的居住房屋房地产权证(包括人才公寓或者职工宿舍等的有效居住证明)或者租用居住公房凭证,及同意落户证明。

3、落户在本市直系亲属家中的,提供本人与直系亲属的身份关系证明、直系亲属在沪的居住房屋房地产权证或者租用居住公房凭证、直系亲属的居民户口簿和同意落户的书面证明。

(十四)办法第八条第(七)项所称“其他必要的证明材料”,是指:

1、申请单位的法人证书、组织机构代码;

2、按照办法第六条第(一)项规定申请的,提供以下材料之一:

(1)个人获奖证书;

(2)在本市取得的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书和聘书;

(3)本市的高级技师(国家一级职业资格)证书。

3、按照办法第六条第(四)项规定申请的,提供以下材料之一:

(1)本市区、县以上税务机关出具的持证人员所在用人单位企业纳税完税凭证;

(2)连续3年聘用本市员工人数达到规定标准的证明材料;

(3)投资人的完税凭证。

关于办理流程

(十五)持证人员申办本市常住户口,按以下程序办理:

1、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或者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指定的机构负责对用人单位的申请材料进行初审,在正式受理后的15个工作日内完成初审。初审合格的,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核。

2、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按照规定,对初审通过的材料进行审核,在30个工作日内提出书面审核意见。

3、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核通过的,及时将审核合格人员信息在政务网上进行为期15天的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篇8:上海居住建筑节能技术路线研究

随着国家进一步提高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要求的提出, 提高实际节能效果、抑制快速上升的建筑能耗已经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根据上海历年人口及建筑发展情况, 结合本市经济产业发展状况, 预测“十二五”期间居住建筑面积约增15000万m2, 2015年民用建筑总用能需求比2010年增幅将达到47.4%, 居住建筑能耗在整个民用建筑能耗中占有1/3以上的比重, 因此居住建筑的节能不容忽视。

上海目前采用的节能评价方法与技术体系出现明显的不适应问题, 主要表现在: (1) 上海地区应该以夏季隔热为主、兼顾冬季保温, 而目前的技术路线更偏重于保温。 (2) 上海市用能模式为间歇式用能方式, 而目前节能指标的提出采用的持续用能模式, 导致实际能耗与标准模式下的计算能耗存在较大差距。2011标准模式下采暖制冷能耗计算结果为38.6kWh m2, 而上海市实际冬夏采暖制冷能耗只有10~12kwh/m2。当前情况下, 既没有其他气候条件下的技术路线可借鉴, 国际上也没有同类气候区域的成熟经验可参考, 只有寻找一条适合上海地区居住建筑的节能技术路线, 才能反映上海居住建筑真实节能效果, 显化节能效益, 进一步推进地区建筑节能的发展。

2、气候特征及居民用能模式

2.1 气候特征分析

上海地区气候显著特点是夏季闷热, 夜间静风率高、自然通风效果不佳;冬季湿冷, 昼夜温差小;年降水量大、日照偏少, 居住热环境不佳。这类地区居民大多采用小型家用分体空调和取暖器降温与取暖, 不仅浪费大量能源, 而且由于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差等原因, 效果不够理想。鉴于此, 上海地区住宅外围护结构隔热保温性能对改善建筑环境热舒适度、提高节能效果显得尤为重要。

2.2 居民用能模式

2009年~2010年, 课题组对上海地区高层居住建筑进行了详细的入户调研, 通过80户居民的调研数据, 形成了2人住户、3人住户、5人住户的用能模式。

(1) 用能时间和空间的间歇 (以2人住户为例) (见图1)

由图1可看出, 一周中, 不同功能的房间人数都随时间有规律的变化。以客厅为例, 工作日通常到下班时间18:00有人员活动, 23:00人员全部离开客厅;周末则是14:00客厅有人, 24:00才离开客厅。

(2) 采暖空调容忍温度和设定温度 (见表1)

表1指出上海市居民夏季客厅容忍温度值为30.8℃, 卧室28.2℃。冬季客厅容忍温度为14.2℃, 卧室温度为14.4℃。夏季容忍温度明显高于热舒适温度范围, 而冬季容忍温度显著低于采暖设计温度, 也低于热舒适温度范围。

(3) 制冷和采暖能耗比 (见图3、4)

由图3中可看出, 夏季用能高峰出现在8、9月份, 冬季用能高峰出现在1、2月份, 全年用能高峰在夏季。由图4中看出, 电器、照明等用电占主要比重, 夏季制冷能耗明显高于冬季采暖能耗。

3、外围护结构能耗分布

有研究得到不同楼层建筑围护结构不同部位全年的传热量比例, 5层住宅全面通过窗户的传热比例达到31.41%, 外墙传热占22.3%, 通风渗透占41.88%。11层住宅全年通过窗户的传热比例达到38.03%, 外墙传热占19.86%, 通风渗透占40.24%。25层住宅全年通过窗户的传热比例达到30.96%, 外墙传热占2 6.9 3%, 通风渗透占41.29%。

建筑围护结构的全年传热量比例表明窗户的热量传递和通风渗透是传热的主要原因, 其次才是外墙。为降低围护结构全年能耗, 首先是门窗遮阳及气密性, 通过增强门窗气密性降低通风渗透引起的能耗增加, 通过外窗遮阳, 降低外窗传热系数、降低外窗夏季遮阳系数以及提高冬季遮阳系数, 最后的技术改进措施是外墙。

4、居住建筑节能技术路线

目前的体系主要选用传热系数作为节能评价指标, 而课题组研究指出该指标对冬季采暖能耗敏感, 表现为传热系数越低, 能耗越低;在夏季当墙体传热系数降低到某个水平之后, 能耗不降反增。因此, 传热系数更适合偏重于保温的地区, 上海地区重点在夏季隔热, 所以墙体传热系数并不能客观评价上海地区建筑实际节能效果。

4.1 外窗遮阳

(1) 玻璃遮阳

在整个建筑围护结构中透过玻璃传递的热能远高于其它围护体, 因此整个建筑物的使用能耗明显地增大。外窗、透明幕墙对建筑能耗的影响主要有:热工性能影响到冬季采暖、夏季空调室内外温差传热;透明材料 (如玻璃) 受太阳辐射影响而造成的建筑室内的得热[9]。有研究表明, 室外温度为38℃~39℃时, 用贴膜玻璃的房间比用普通玻璃的房间的室内温度可降低3.5℃。贴膜玻璃可阻挡95%以上的太阳紫外线, 还可增强玻璃韧性和抗冲击强度, 减少了玻璃对人造成的伤害。

(2) 住宅外构件遮阳 (见图5)

遮阳设施能够遮挡太阳辐射热的效果, 起到调光、降低室温、改善室内热环境的作用, 遮阳房间一般比普通房间室温低1~2℃。在夏热冬冷地区, 高温延续的时间要比北方长2~3倍, 遮阳对降低全年能耗有显著作用。图5可看出, 夏季遮阳的房间得热明显低于普通玻璃房间。

综上, 上海地区的建筑遮阳应该摆在与降低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在设计标准中应该突出其重要性。外遮阳的实施可以放宽对玻璃遮阳的要求, 这对于冬季需要太阳辐射、夏季需要遮阳的夏热冬冷地区更为有效。当外窗和透明幕墙有活动外遮阳装置时, 可以在冬季收起外遮阳设施, 得到尽可能多的太阳辐射热, 降低冬季的采暖能耗。在目前条件下外遮阳受到制约的主要原因就是遮阳设施安装在高层或超高层建筑上的安全性问题, 上海居住建筑多数为高层或超高层, 建筑外窗和遮阳一体化是发展方向。

4.2 墙体隔热

涂覆隔热涂料能提高墙面的热反射率, 有效隔断大部分辐射热量, 降低墙而得热, 减少空调负荷, 改善室内热舒适环境。有研究得到室内不加热时, 热反射涂料涂刷在外墙内表面上的房屋内平均温度比普通涂料涂刷的房屋内平均温度要高2.52℃;室内加热时, 涂刷热反射涂料可节能20.7%。研究表明, 间歇式用能的居住建筑, 采用隔热涂料的建筑全年可节能2% (全年空调) -5% (仅夏季空调) 左右。

课题组研究指出反射系数从0.2增加到0.8时, 建筑全年单位面积累计总负荷降低11%, 其中冷负荷降低4.0kWh/m2, 热负荷增加1.0kWh/m2。实际用能模式下计算夏热冬冷地区 (上海) 外墙和屋面反射比对节能的贡献等价甚至略高于降低传热系数对节能的贡献。

4.3 门窗气密性

冬季门窗气密性导致的热损失为所有围护结构中最高。一项对于上海高层建筑住户的调查指出, 80%以上的住户在家中能够感受到冷风渗透, 其中35%的人认为冷风渗透严重。在这种环境里, 不仅热舒适感严重受影响, 从建筑节能的角度讲, 在满足室内卫生换气的条件下, 通过门窗缝隙的空气渗透量越大, 就会导致热、冷耗增加。在整体建筑中, 通过围护结构的传热耗热量约为72%, 其中, 通过门窗缝隙的空气渗透耗热量约占28%。有研究指出, 当门窗气密性从1级提高到8级, 节能率超过80%, 因此必须控制门窗空气的渗透。图6~7为不同气密性等级下的室内温度, 其中高气密性为8级, 由图中可看出, 高气密性的室内温度比低气密性的环境更接近舒适。 (见图6)

4.4 墙体保温

墙体保温的目的在于降低传热系数, 该指标对冬季采暖能耗敏感, 上海地区重点在于夏季隔热而非冬季保温, 所以并非保温层越厚, 节能越明显。另外, 南方人长期的热适应性导致他们形成不同的生活及用能习惯, 例如对于寒冷通常采用添加衣物的方式来实现, 习惯于室内外体感温度相近, 对健康更有利, 因此墙体无需过度保温。

保温方式有内保温、外保温和自保温, 上海地区应选用内保温, 原因如下:热反应速度快, 蓄热负荷低, 有利于节能和舒适;使用寿命长维护方便, 上海经常受台风侵袭, 外保温层容易受到外力而剥落;对于上海地区, 墙体结露是有可能的, 但是由于产湿时间远远短于散湿时间, 因此该问题可以避免;上海高层建筑多, 从安全和防火考虑, 外墙内保温系统是高层建筑的理想选择。

5、小结

本研究结合上海地区的气候特征和间歇式用能模式, 从外窗遮阳、墙体隔热、门窗气密性以及墙体保温等方面提出上海气候适应型居住建筑节能的技术路线, 主要有如下几点:

(1) 上海市的节能技术路线应该以夏季隔热为主, 兼顾冬季保温;传热系数更适合作为寒冷及严寒地区的建筑节能评价指标, 而非上海地区。

(2) 外窗遮阳和墙体涂抹隔热涂料的节能效果最明显, 适宜作为强性等级, 尤其对于高层建筑。

(4) 结合上海地区的间歇式用能模式, 适宜选用墙体内保温, 具备蓄热负荷小、热响应速度快、安全等多个优点, 既节能又保证室内舒适。

以上技术路线的实施, 不仅对显化上海地区的真实节能效益起到关键作用, 还对节能减排工作具体目标的制定和完成有重要意义。

致谢

课题受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夏热冬冷地区建筑节能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2011BAJ03B01) ”资助

摘要:随着上海市居住建筑面积的不断增长, 上海市居民用能强度的不断增大, 国家的节能减排目标的趋于严格, 居住建筑的节能紧迫性越来越明显。上海目前采用的节能技术路线是沿用寒冷以及严寒地区, 已产生明显的不适应性。本研究针对上海地区的夏热冬冷气候特点、居民的间歇式用能模式, 以如何显化节能效益为出发点, 从内外保温形式、隔热涂料、遮阳以及门窗气密性的角度对技术路线进行探讨, 最终形成隔热为主兼顾保温的具有气候适应性的居住建筑节能技术路线。

关键词:气候适应型居住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技术路线

参考文献

[1]JGJ134-2010,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S].

[2]DGJ08-205-2011,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S].

[3]徐强.上海建筑节能“十二五”展望[J].绿色建筑.2011.3:8-9

[4]范宏武, 徐强.上海市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体系研究[J].上海节能.2011.12:11-16

[5]张文宇, 王慧丽, 徐强.上海居住建筑实际用能模式研究与应用[J].第一届夏热冬冷地区绿色建筑技术论坛论文集:118-121.

[6]徐强, 潘黎, 方舟, 范宏武.上海地区居住建筑合理用能模式研究[J].第二届夏热冬冷地区绿色建筑联盟大会 (2012) :385-374

[7]邱童, 杨建荣, 胡立峰, 王博.上海居住建筑能耗水平研究[J].第二届夏热冬冷地区绿色建筑联盟大会 (2012) :1-6

[8]《江苏地区居住建筑节能技术路线研究》课题组.夏热冬冷地区建筑节能技术路线研究——以江苏地区为例[J].建设科技.56-59

[9]唐承桥.镀膜玻璃在居住建筑中的节能应用浅析[J].玻璃.2012.12 (255) :30-36

篇9:上海“蚁族”居住地调查

一年前的暑假,上海大学曾组织并完成了“大学生蚁族调查报告”,探讨大学生能力培养方向及“蚁族”聚居地的合理规划问题。

在这份提供给《瞭望东方周刊》的报告中,“蚁族”被定义为“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报告调查记录了他们的居住条件、工作状况、收入分配、择业观念、未来计划、心理状况等,并以此反映“蚁族”的真实生存境况。报告对213名“蚁族”进行了详细问卷调查,被调查者中,男性64%,女性36%,分别来自安徽、湖北、河南等19个省份。

今年夏天,全国727万大学生迎来毕业季,一个月前,本刊记者走访了部分居住在上海的低收入大学毕业生。于他们而言,新一季的生活有哪些变化?

上海大学于2013年暑期曾调查并完成了聚焦上海的“大学生蚁族调查报告”。在这份独家提供给《瞭望东方周刊》的报告中,“蚁族”一词被明确定义为——“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被视为是一个弱势群体。

求职的主要阻力是什么

在数百万大学毕业生中,“蚁族”为何处于竞争弱势?在学校期间有哪些因素对他们的求职影响最大?

根据“大学生蚁族实践报告”,31%的人认为社会实践经验是最大因素;22%的受访者认为专业实习经历是主因。而很多“蚁族”恰恰是因为在大学期间缺乏实践、实习的经历,或者只参加了学校安排的实习,缺少将概念知识运用于实际的技能,因而在简历中缺少招聘方看重的实践经验。当然,还有20%的人认为,人际关系是求职中重要的因素。

在求职过程中,受访者认为社会经验不足以及社会关系缺乏是求职的主要阻力,分别占25%和14%,其次缺乏对企业岗位的专业知识和求职技巧等是阻碍自己找到满意工作的重要原因。主持这份调查的上海大学陶建杰老师认为,“这体现了校园与企业信息不对称的现象。”

在择业标准上,发挥自身才能、职位前景、经济收入与福利,居前三位,分别占18%、17%、16%。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蚁族”群体考虑的是能力的塑造与发挥以及未来的良性发展,他们对待工作的态度是积极进取的,但经济条件所限使得他们更注重薪酬。

为何固守上海

调查结果显示,固守上海的原因多样,其中高达67%的人觉得“上海机遇多,发展空间大”,因而选择离开经济欠发达的家乡;15%的人认为上海基础设施好,交通发达;9%的人认为上海工资高,5%的人看中的是优质的公共服务资源(医疗、教育)。

“蚁族”群体的心理健康是社会重点关注的内容之一。调查显示,在对生活现状的满意程度方面,41%的“蚁族”表示一般,较不满意的占16%,两者相加超过一半。

而从对未来就业前景的态度看,47%的人认为有一定把握,但会受到客观因素制约;13%的人觉得迷茫,打算“走一步算一步”。

面对上海的就业状况,72%的“蚁族”感到有些压力,但相信通过努力可以克服,而9%的人感到难以承受。

聚居在大学生求职公寓

调查发现,上海没有类似北京唐家岭村那样上万名“蚁族”聚居的地区。上海“蚁族”群体中,相当一大部分人是以与他人合租的方式,散布在城市的各个小区中。

大学生求职公寓是上海“蚁族”聚居较集中的地方,这些旅社暂住着大量来上海求职的青年。它们大多散布在靠近火车站、大学城这样外来人口多、交通相对便利的地带。此外,聚居地以外环线以外的城乡结合部为主(如闵行区),也有中心城区较为偏僻的地段(如徐汇区石龙路附近)。

求职公寓所处地段周围环境一般不太好,有的甚至在垃圾场旁边;公共设施数量和质量普遍不高,缺乏室外活动空间,基本没有绿化带,而且缺乏绿化条件;周围餐饮店比较密集,但都属于小店,卫生情况不容乐观;24小时便利店较多,没有大型超市或药店。

在求职旅社里,房间被充分利用,分为4人间、6人间、8人间、10人间不等,上下铺床型,床铺几乎挤满整个房间,超过一半房间没有窗户,通风不好,潮湿,有的甚至散发霉味;配套设施方面,有带锁储物柜、书桌,条件较好的有电视机、洗衣机等,空调大部分是收费制,有些免费的只有室外达到35摄氏度才开;洗澡的热水器按次收费,空调、上网额外收费;住宿费标准每人每月600元左右;治安管理方面,有一两个前台值班,晚上大门基本上不会关。

希望改善居住环境

谈到“蚁族”对居住环境有何期望,33%的被调查者表示,希望有更经济的住房;27%的被调查者希望周围的基础设施更完善;25%的人希望交通更便利;15%的人注重绿化,希望居住环境可以改善。

目前,全国都在大力发展公共租赁住房政策,上海推行更早。公租房将住房保障覆盖到有基本稳定工作的城市常住人口,主要面向存在阶段性居住困难的本市青年职工、外来务工人员、引进人才等。如果非上海户籍的大学生可以申请租住公租房,也许有利于解决自身居住的燃眉之急,令他们享有更安全舒适的居住条件,也会对社会稳定具有促进作用。

这份调研报告建议:如果能够由政府出资,在交通相对方便的近郊区规划建设大学毕业生廉租房聚居区,建设符合安全标准的超小户型公寓,以低廉的价格出租给“蚁族”,那么蚁族聚居地现存的大部分问题都可能会迎刃而解。

上一篇:高中期末联考动员会讲话稿一览下一篇:巡视工作程序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