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泥湾开荒

2024-04-16

南泥湾开荒(精选14篇)

篇1:南泥湾开荒

天麻麻亮 一片歌声 快到中午 刚吃过饭 白天掀起高潮 快收工时◆

《南泥湾开荒》教学设计之一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篇2:南泥湾开荒

1

课题

8、南泥湾开荒

共3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抓住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理解57个词语的意思,能写出“落后、高昂、艰苦、热闹”的反义词。

3、感受八路军战士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怕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学会抓住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学习总―分―总的段式结构,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和节奏感。

本文重点段内的一些开荒的战术和有关开荒内容。

教学准备

篇3:南泥湾油田注水开发应对策略

截止2015年底,南泥湾油田资源面积1856.44km2,累计探明含油面积191.22km2,探明地质储量9315.26万吨,目前探明含油面积已全部动用,标定采收率10.67%,剩余可采储量478.42万吨,储采比10.58。共计油井总数八千余口,平均单井日产油0.14吨,年自然递减率16.5%,综合递减率8.3%。共有6个注水区块,主要注水开发层位长2、长4+5、长6、长8,注水面积74.17km2,日注水量2045.83m3,平均单井日注水量3.7m3,年注采比1.59,累计注采比0.45;平均单井日产油量0.17 t,综合含水50.51%,采油速度0.44%,采出程度6.42%,注水区平均地层压力2.07MPa。注水区年自然递减率13.50%,综合递减率6.71%。整体上注水区域仍处在弥补亏空的注水开发初级阶段。

二、注水开发的必要性

1. 开发区域自然能量不足,油井产量递减快,需注水补充地层能量。

南泥湾油田油层埋藏相对较浅,物性比较差,含油饱和度低,原油流动的驱动力较弱,所以在天然驱动能力下,几乎是不产原油的,只有经人工压裂后,才能获得工业油流。长6油藏属于低孔、低渗岩性油藏,含油丰度低,全区原始地层压力为5.26MPa,油藏平均中深740m,压力系数0.44,小于该深度静水柱压力,加之无边底水能量,弹性及溶解气驱能量不足以维持全区高产稳产的目标,有必要向地层注入液体。

2. 为保持储层渗透率,减少压敏效应影响,需要注水补充能量。

南泥湾油田延长组长6这类特低渗透油藏,由于孔隙细小,压敏伤害比较明显,储层承受的压力为上覆岩石压力减去地层压力,在微小孔隙中,凹部受力容易变形,凸部受力变形较小,造成储层孔隙度变化不大,渗透率下降快。为了减缓油井产量递减,必须进行注水补充能量。

3. 大幅度提高采收率,必须进行注水开发。

调研国内其它同类油田,依靠天然能量,采收率较低,安塞、朝阳沟、老君庙等五个油田弹性采收率仅为1.3%,溶解气驱采收率仅为15.62%,水驱采收率为27.84%,高出10.92个百分点。

油田开发实践证明,注水开发不但可以提高采收率达到高产,而且可以实现较长时间的稳产,对于大多数油田来说,在其原始条件下,因为天然能量较弱,不能满足油田开发的实际需要,因而在技术许可的条件下,向油层注水来补充能量,以提高油层驱动能力。同时注水开发工艺简单,国内外采用率较高,特别是对低渗透岩性油藏,注水开发更是提高油田产量重要的工艺技术。

三、注水开发关键点

南泥湾油田在注水开发过程中以少投入多产出为基本开发原则,狠抓注水开发关键点,注重基础地质研究及油藏描述,夯实注水基础,提升水质质量,强化注水运行,全面实施注采一体化,注水效果较好。

1. 精细油藏描述。

南泥湾油田区域含油层系较多,地质条件复杂,纵向、横向非均质性突出,注水区域受效不均衡,注水不见效和注水导致油井水淹同时存在。个别区块注水开发多年,通过区块油藏描述,进一步对该区地质和开发规律进行再认识,提高注水井及油井小层连通关系和注采对应关系的认识,摸清剩余油分布规律,为下一步油田开发调整和综合治理提供可靠的依据,进而提高区域开发效果,并最终提高采收率。

2. 合理的井网井距。

开发井网的井排距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油层连通情况,储量丰度,油层渗透率及压力传导能力,产量指标及稳产年限,经济指标等。根据区域油层相对单一而大面积连通、储量丰度不大的特点,借鉴国内一些低渗透油田的开发井井网的资料,采用的是NE90°,200x140m矩形反九点井网,区域注水效果显著。

3. 日注能力的确定。

借鉴长庆油田三叠系特低渗油藏的开发经验,注采比为1.1~1.3时,可以保证有足够的生产能力及合理的开采速度。根据注水开发方案及注采平衡要求,结合邻区实际单井日注能力,设计单井配注量4m3/d。

4. 精细化管理,提升注水运行质量。扩大注水开发规模、稳步推进工程建设只是注水工作的一项任务。而建成工程,要实质性提升注水工作质量和运行效率,是我们当前最主要的任务。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查找问题,全面分析,优化工艺流程;二是深入一线,精细调研,排除安全隐患;三是加强人员培训,建立合格注水队伍;四是完善制度建设,为注水运行平稳良好提供保障。

四、注水开发的前景展望

南泥湾油田自注水工作开展以来,油田注水规模逐年扩大,累计增油3.2万吨,折算少钻新井246口。目前剩余适宜注水面积143.17km2,占适宜注水面积的65.87%,剩余注水开发潜力巨大。按照目前的采油速度,可生产原油约10年。通过注水开发,保守估计提高采收率7%计算,增加可采储量743万吨,可生产约25年。油田开发实践表明注水进一步延长了油田的开采时间,保障了油田的长期发展。

五、未来注水开发工作思路

结合集团总体注水布局,联系实际注水效果,注水工作思路主要围绕“保运行、促进度、扩规模、强管理、提质量”开展。在规范和提升注水开发质量上,使得注水效果逐年显现。

篇4:走进南泥湾

南泥湾,是延安的南大门。当年,八路军三五九旅就在这里开荒种田,是大生产运动中自力更生的一面旗帜。在南泥湾革命旧址,我怀着敬仰的心情,先后参观了毛泽东视察南泥湾旧居、九龙泉、桃宝峪和南泥湾大生产展览室等景点。革命旧址里展出的一件件实物、树立的一座座雕像,都无声地诉说着当年大生产运动的艰辛与伟大。革命旧址广场中高高矗立的纪念碑上镌刻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八个大字,正是南泥湾精神的生动写照。

屯垦南泥湾,战斗又开荒,那是一段悲壮又充满浪漫情怀和令人振奋的革命历史。

1941年,由于解放区根据地遭遇日军“扫荡”、国民党顽固派封锁以及自然灾害等,延安革命根据地面临着粮食短缺、物资匮乏等非常严峻的经济困难。为了克服困难、争取抗战胜利,八路军三五九旅响应党中央“组织起来,开展生产运动”的号召,开进荒无人烟、遍地荆棘的南泥湾,开展了著名的大生产运动。在王震旅长的带领下,战士们放下枪支,拿起锄头,披荆斩棘,风餐露宿,以不辞万难、人定胜天的精神向大自然进军。他们开荒地,种庄稼,建窑洞,搭窝棚,养牲畜,纺毛线,自造木锄木犁,在桦树皮上写字……经过了两个几乎是挨饿的冬天,南泥湾终于实现了完全的自给自足。战士们用自己的双手和汗水,将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了“平川稻谷香,肥鸭遍池塘。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

有了南泥湾的成就,有了南泥湾的收获,中国革命才度过了非常时期,红色延安才走过了寒冬。南泥湾精神再一次诠释了这样一个道理: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新世界,全靠我们自己。

今天,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仍是我们发展奋斗的传家宝。在雪域高原、戈壁大漠,在大山深处、寥寂海岛,在三九严冬的北国,在炎夏三伏的南疆,在热火朝天的工厂矿山,在挥汗如雨的林场稻田,在刻苦攻关的实验室,在边关海防的哨卡……今天的中国人民,仍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综合国力的增强,科学技术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不能成为放弃“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的理由;相反,越是在条件优越的时刻,越是不能丢掉这种精神。当我们看到毛主席简陋的菜谱、周总理带补丁的衣衫,当我们听到富豪李嘉诚饭后打包、霍英东节俭持家的故事,我们就不难理解他们成功的原因,也深知富裕更须艰苦奋斗的道理。

在我们品尝成功、享受幸福的今天,南泥湾精神更显极其珍贵。居安思危,忆苦思甜,让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南泥湾精神,永远成为我们战胜困难、不懈追求的强大动力,如火炬一般一代又一代相传,照亮我们前进的方向和征途!

篇5:《南泥湾开荒》教学反思

在揭示课题之后,我让学生通过朗读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并且理清课文的写作思路。接着来进行文章的深入理解和体会。在教学第一段课文时,首先让学生概括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先后叫了三个同学来回答,总结出战士们不怕艰苦,克服生活条件差的困难。接着,我让学生找一找,文章中描述了哪些困难?有的说风餐露宿;有的说吃睡都在深山丛林中;有的说荆棘、杂草丛生;也有的说,深山野林中,经常有野兽出没;还有的说,吃得也很艰苦;劳动的工作时间非常长,工作非常辛苦和劳累等等,同学们的发散性思维得到了开发,使学生明白了战士们的辛苦和劳累。此时,教师再加以引导,那么,此时此刻的.战士们,心情又将如何呢?他们觉得很快乐、很幸福。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划出有关的句子加以说明和理解。这时,同学们纷纷通过自己的朗读来感悟。有的说:“劳动了一天之后,人们围坐在篝火旁边聊天,有的讲爬雪山、过草地的艰苦生活,有的讲冀中打鬼子的战斗故事,有的津津有味地描述革命胜利以后的幸福情景。”还有的说:“在深草丛林中的窝铺里做着香甜的梦。”还有自编自唱秧歌小调,开荒时奋起直追的情景,等等,无不可以看出战士们的劳动热情,通过这样一来,战士们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顽强地克服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就跃然纸上。

教学即将结束的时候,我还让学生听了《南泥湾》的歌曲,让学生更深刻体会南泥湾的精神。

篇6:教案设计 南泥湾开荒第2课

一、复习提示

1、回顾课文内容说出重点段。

2、直接引入教学重点。

二、研读重点段

1、自由读重点段,2、说说这一段可以分几个部分来研究。三部分:开荒的热情(第3、4自然段)

开荒的困难(第5自然段)

开荒的技术(第6自然段)

2、结合课后练习3的第2、3、4小题独立学习重点段。

3、巡视:辅优补差。

4、点拨理解重点词句(借机出示挂图),质疑问难。

5、讨论学习成果解决疑难问题 理清重点段的脉络。

(1)第3、4自然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集中描写了什么?你是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出来的?你是怎样理解这些句子的?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这部分内容主要反映了战士们什么精神?(艰苦奋斗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战士们在开荒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从哪里可以看出?这两方面的内容,课文是怎样衔接起来的?这一自然段反映了战士们的什么精

神?(不怕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这一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的意思写的?用“

”划出。战士们开荒用了哪几种战术?“打包围”和“中间突破”这两种战术是怎样的?请你用图表示。运用了这些战术,结果怎样?反映了战士们的什么精神?(足智多谋、顽强地克服困难的精神)(4)这一段采用什么结构段式?

6、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

篇7:南泥湾开荒

1、能读准生字的字音。并会正确书写。

2、能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若明若暗、津津有味、艰苦岁月、满山遍野”等词语及带点字的意思。

3、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初步运用抓住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读懂课文,体会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用两个关联词语造句。

教学过程:

1、解题导入新课。

(1)揭题,说说“开荒”是什么意思。

(2)南泥湾开荒,南泥湾在哪时?(出示中国地图,指点南泥湾地理位置)

(3)谁在南泥湾开荒?什么时候到南泥湾开荒?他们为什么要开荒?他们怎样开荒?带着这些问题学习课文。

2、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带着这些问题学习课文。

(2)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给课文分段。

(3)指名说说课文讲了一些什么。

(4)口头填空:( )年,( )到南泥湾开荒。

讨论课文可分几段,哪一段是重点段。

3、自学生字新词。

(1)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划出生字和带生字的词语。

(2)看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

(3)分析字形结构,看看哪些字容易写错,怎么防止它。

(4)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想词语和带点字的意思:

若明若暗、津津有味、聊天、艰苦岁月、满山遍野、顷刻

4、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认读生字。

(2)分析字形,说说下面几个字的结构:

旅:右边怎么写?荒:下边怎么写?

窑:下边怎么写?聊:右边怎么写?

昂:下边怎么写?棘:左边怎么写?

(3)分段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能句子。

篇8:南泥湾开荒

世纪正交关, 彩霞旭日圆, 旭日正圆。韵海鼓诗船, 锦涛玉浪欢, 玉浪正欢。

千首词章十万言, 一片丹心可对天。忧患系黎元, 情弦动佛仙。

月人对词情有独钟, 他曾说:“予上中学时, 偶读李后主《虞美人》词, 一见倾心, 恐失之, 特抄之, 辄吟之。返乡劳动, 邻里有好文学着, 常诵苏东坡《念奴娇》及岳武穆《满江红》词, 予闻知, 但觉豪气贯胸, 壮语惊人, 每每心往神追而不能自已矣。逮至考入西北大学中文系, 恋词之情一发不可遏止……及至通读《全宋词》《全金元词》《汉语诗律学》《词源》《乐府指迷》等大量词学典籍与词学论述, 始信中华曾是洋洋乎词之大国矣。置身当代, 环顾词坛, 研究不见中型, 创作难乎为继, 忧虑如病, 遂萌发献身词学之意念……唯愿词在我辈手中不至断绝失传矣。” (《润金书斋词稿.自序》) 《月人词集.自序》又说他治词经历了好词、痴词、业词三个阶段, “业余时间, 几乎全部投入词学, 非‘词痴’二字无以释之”。在月人的词作中, 表达他对词学刻骨铭心追求的词作比比皆是, 如:《酷相思》“我陷词林春月播, 见鹊喜, 闻莺坐。”“薄语谗言穿耳过, 冷箭射、难攻破。心底无私修正果。辞比玉, 精心磨。韵比玉, 精心磨。”《酷相思.学词述志》“听师讲, 闻友劝, 俱云:词学无甚出息”《西江月》“继承国粹举词旌, 跃上词坛再笑。”“陷身绝路不思逃, 愿把青山撞倒.”《满庭芳》“长天外, 满收画卷, 泼墨写华章。”均表达的是献身词学的痴迷坚定、豪情壮志。而在月人这类词作中, 本首则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首词作。作者在吉林省跨世纪文化艺术研究院授予“当代跨世纪贡献突出艺术家”称号之后, 感情由衷而发的一种诗情。

词源于生活, 月人的这首词更是发乎激情, 情之所至, 意当切也!上阙, 词人以旭日, 彩霞这两个意象, 使人仿佛看见黎明的旭日, 如一团红彤彤在天边滚动的火球冉冉升起, 万丈彩霞犹如一匹巨大的漫天锦缎, 与旭日交相辉映, 为我们从色彩的角度展现了一幅美丽的盛景。而浪, 涛二字, 使人仿佛看到海鸥飞翔的天空下, 浪涛拍打大海的样子, 这二字从声音的角度, 使这幅景象既有声又有了色。其中, “鼓”字用得最为传神, 一个“鼓”字, 仿佛看到诗人挥舞双臂, “鹰击长空, 鱼翔海底”的壮丽诗情, 也可以看出月人在“推敲”词作艺术上与前人一脉相承的执著追求。《刘公嘉话》记载贾岛在驴背上所吟诗句道:“闲居少邻并, 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 僧推月下门。”中对“推”、“敲”的细微斟酌。王安石“春风又吹江南岸”改为“春风又绿江南岸“与此同类。此时, 诗人的豪情壮志与这幅胜景交相辉映, 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美感。

“一片丹心可对天”与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句有异曲同工之处, 作者对业词、对弘扬光大祖国传统文化的一片赤子之心日月可鉴。正如文天祥之与《正气歌》, 《满江红》之与岳武穆, 《出师表》之与诸葛亮, 此句无疑是最能反映月人献身业词志向的豪言。一个民族的精神, 就体现在文天祥这样能够弹起时代最强音符的“民族脊梁”的杰出人物身上。毫无疑问, “忠君爱国”是文天祥所处的那个时代的一种高尚信仰, 《正气歌》是他那个时代的最强音符。斯人已逝, 精神长存。而在今天, 继续发扬光大祖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弘扬词学也是月人的执著追求, “一片丹心可对天”正是他执著追求的高声呐喊。“忧患系黎元”则深得杜甫沉郁顿挫的遗风, 其情系黎民, 关心民生疾苦的精神继承了古代文人的忧患意识, 表现出作者作为当代文人在盛世对祖国、对黎元的一片关切之情。如果说词上阙的表达是含蓄的、委婉的, 那么下阙就是开门见山的、直抒胸臆的。月人的一片诗情犹如滔滔洪水一泻而发, 更加坚定创作的信心、豪情, 以及词作获得政府认可、肯定的激动。

词牌上, 本首词使用的是月人研制的新词牌。月人在沿用唐宋词牌填词的同时, 从“揣度歌曲、把握声情、推定词谱、依声填词”入手, 以“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为准则, 选取人们所熟悉的并广为传唱的当代流行歌曲如《东方红》、《红梅赞》等创制新的词牌, 以便人们填词使用。同时使词这个古老的艺术品种在现代发出新芽, 并能更自如地歌咏新时代。这些都得到了诗词界专家的认可。而本首所使用的《南泥湾》, 正属于倚声创制的词牌。这种倚声曲, 恢复了词的歌唱传统, 丰富了词调, 扩张了词的表现力。“这是振兴中华诗词的一条新路, 它的好处是:一为大家熟悉, 易于理解;二是使词和现代歌曲结合起来, 这就使传统的诗词取得了新的生命力” (姚平《〈月人词集〉的五大特色》) ;三是给作者新的自由, 恢复了扩大词作内容的传统。

篇9:南泥湾(外二首)

这首歌是陕北的土特产

在某个年代的中国

最需要歌曲的时候

它便诞生了

就像土地诞生农人

战争诞生士兵与英雄

革命诞生伟人一样

这首歌很能把人带入回忆中的

那些老旧的黑白片中

很能把一种情绪或精神诱发至

最亢奋的区域

很能由这首歌过渡到类似的

其他诸多歌子

同样吟唱这首歌的时候

自己就是一颗饱满的音符

跳跃在那个年代的上空

甜蜜或幸福地静静体味

那一阵阵浓郁淳朴的民俗

和乡土气息

因而这首曾被许多枪弹与阴谋

围剿的歌子

变得崇高而有意义

一如中国的革命或历史

因为某种不经意或微不足道的

轶闻和掌故

而使人们崇敬、激动和怀念一样

正如同这支歌子的诞生

使中国的革命史有了一次

辉煌的记载与传唱……

重上井冈山

那些滞重的枪声与红缨

依旧在教科书的夹缝中

深刻地醒着

草鞋和斗笠在布满蒺藜的三十年代

小心翼翼地摸索

那个年代 盛产高粱和汉字的中国

严重贫血

革命打缠着厚厚的绑腿

在镰刀与铁锤的交叉口

匍匐或行进

壁临井冈 于一个初秋的日子

赣西南的大片脉峰粗犷地站立着

像一列列红军的队伍

顺沿蜿蜒凸凹的山路

顺沿蜿蜒凸凹的中国历史

浅一脚深一脚地打量这片

历史的宽度或高度

脚下的红土经历多年风雨的铸造

已变得质感触心

一种感知 一种力量从土地里

油然滋生

一寸寸潜过松垮的骨骼地带

将僵滞的精神翻打拍击

遥想当年

那些沉重且有力的行军步履

从厚实的课本夹缝里

悄然撤退

又从山脚下急匆匆地追赶上来

一步步地装订

中国灵魂

重上井冈山 极目处

尽是标高的风景与人生

回顾长征

厚重之雪 皑皑

成万里刺目耀眼的雪漠

在1935的上空

慢镜头般地飞舞轻飏

栖落于案头青砖似的教科书上

栖落于汉字纵横的107页

凸凹深陷的脚窝

在历史的雪地上蹒跚行走

枪筒 旗帜 草鞋 八角帽

在革命的前沿 闪烁

如雪的白光

这其中薄薄的一页 竟走了

十一个月

行程二万五千里

革命在齐腰深的历史中

匍匐或缓行

目光停滞……如同厚厚之积雪

铁锤与镰刀的交叉口

信仰步履维艰

中国打缠着渗血的绑腿

在阴谋与子弹 风雪与朔风中

昂扬挺进

1935 中国多雪

在至今晴朗的教科书上

那107页的历史依旧

残雪渍渍

回顾长征

板结的灵魂

亦如那段长长且厚实的积雪

总恍惚有沉重的步履声

重重地从上面艰难地蹚过

一群群

一列列 吱吱嘎嘎地印着

挤出的血水

印着由这雪水濡染的大片血色

總想试图走一走这广袤的雪地

总想试图走一走这片革命的雪地

踏着先贤和伟人厚重的脚窝

体验长征

那一个个如同雕塑般的背影

已隐没于莽莽苍苍之雪海

成一座座高耸的雪之樯桅

在中国革命和历史的高原

肃然站立 ……

篇10:《南泥湾》歌词

南泥湾

花篮的花儿香 听我来唱一唱 唱一呀唱 来到了南泥湾 南泥湾好地方 好地呀方 好地方来好风光 好地方来好风光 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 当年的南泥湾 到处呀是荒山 没呀人烟 如今的南泥湾 与往年不一般 不一呀般 如今的南泥湾 与往年不一般 再不是旧模样 是陕北的好江南 陕北的好江南 鲜花开满山 开呀满山 学习那南泥湾 处处呀是江南 是江呀南,又战斗来又生产 三五九旅是模范 咱们走向前呀 鲜花送模范。

篇11:南泥湾歌词

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唱呀一唱,

来到了南泥湾,南泥湾好地方,好地呀方,

好地方来好风光,好地方来好风光,

到处是庄稼呀,遍地是牛羊呀。

往年的南泥湾,处处是荒山,没呀人烟,

如今的南泥湾,与往年不一般,不一呀般,

如呀今的南泥湾与呀往年不一般,再不是旧模样,是陕北的好江南。

陕北的好江南,鲜花开满山,开呀满山,

学习那南泥湾,处处是江南,是呀江南,

又学习来又生产,三五九旅是模范,咱们走向前,鲜花送模范。

篇12:南泥湾串词

残酷的战争,野蛮的屠杀,并没有吓倒抗日的战士;经济的封锁,物质的短缺,并没有摧跨解放区的军民,他们具有钢铁般的意志,他们具有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他们拿起锄头,开荒种地;他们摇起纺车,纺纱织布。他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他们将荒山野岭不毛之地的南泥湾,建设成富饶美丽的陕北江南。

请欣赏歌曲《南泥湾》。

篇13:南泥湾开荒

陕北黄土高原沟壑密布、干旱少雨、暴雨集中, 是我国生态环境最为脆弱、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1,2]。近年国家十分重视这一地区的生态建设, 实施退耕还林还草项目。为更有效的控制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缓解建设与保护的矛盾[3], 延安市以治沟造地的模式, 集荒沟闲置土地开发利用、盐碱地改造、旧坝修复、坝系建设和生态建设为一体, 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进行综合治理。其中南泥湾镇土地整治项目是国家批准的治沟造地土地整治重大工程试点项目。项目总建设规模586.67hm2余亩, 涉及阳湾沟、九龙泉沟等6 个沟道, 主要工程有土地平整、设施配套、生态防护等。

本文以南泥湾治沟造地项目为例, 通过分析项目区的地质环境条件、灌溉模式, 寻求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节水灌溉优化途径, 从而找到最佳的农田灌溉方式、提高耕地产量, 打造“生态农业”。对指导陕北治沟造地项目达到“集中连片, 配套齐全, 稳产高产, 持续高效”的局面, 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地质环境条件

1.1 地质地貌

南泥湾项目区属于陕北黄土高原南部, 是以梁、峁组成的沟涧地和沟壑系统, 全区分为3 个地貌单元, 北部为峁梁丘陵沟谷区, 南部为梁峁丘陵沟谷区, 东南部为黄土残塬区, 地形起伏较大, 沟道切割较深、支沟发育, 沟头沟坡水力、重力侵蚀发育, 沟坡及塬面冲沟、水土流失、滑坡、崩塌现象较多。

地表基本被第四系风积沙所覆盖, 基岩于项目区东北部九龙泉沟、阳湾沟交汇处局部出露。地势总体呈西高东低, 南高北低。

1.2 水文地质条件

项目区沟道内主要为近代河床冲、洪积物, 呈带状及串珠状沿沟谷分布, 厚度3.0 ~ 5.0m, 因岩层空隙度大, 导水性强, 靠近地表水体, 便于接受地表水及大气降水入渗补给, 富水性弱~ 中等。经工程普探, 砂砾层埋深0.5~2m不等。

沟道两侧广泛分布浅黄色、浅棕黄色含砂质粘土, 夹钙质结核层, 垂直节理发育、疏松、易垮落, 受流水侵蚀切割构成黄土区特有的地貌景观。该层接受大气降水入渗补给, 向沟谷方向径流, 以面状渗出为主要排泄形式, 泉流量0.014~0.454L/s, 富水性极弱[4]。

1.3 农田原貌

由于特殊的地质条件, 造成项目区沟道内特有的壤中流[5]现象, 随处可见“泉眼”涌水。区内农作物生长良莠不齐, 缺少相应的农田配套设施, 排水不利, 主要依靠坡面和沟道自然排放, 导致道路、田块等受雨水冲刷形成冲沟和落水坑, 严重区块形成下湿地, 甚至次生盐碱化而无法耕种。

2节水灌溉的几个问题[6]

通过对土壤持水、壤流的研究, 布设截水沟、利用壤流解决沟道下湿地旱时蓄、涝时排的灌溉问题;对拦、蓄、灌、排系统进行统筹规划和科学布置。黄土丘陵沟壑区的节水灌溉, 应确定灌溉设施工程项目的数量、位置及各种参数, 确保灌溉期设施正常运作、取水量不减少、取水条件不恶化, 达到以上要求, 需充分考虑以下问题:

2.1 水源

项目区灌溉水源主要有上游沟道来水、蓄水坝存水, 以及丰富的壤流水。p H值、矿化度、总硬度等指标均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适宜农田灌溉。

2.2 农作物需水量和灌溉面积

2.2.1 农作物需水量

结合作物灌溉定额, 计算作物需水量, 设计灌溉规格。参照《陕西省行业用水定额》以及延安地区灌溉试验站的试验资料和当地群众的灌水经验, 当灌溉保证率P=75% 时, 农作物灌溉定额分别为: 水稻480 m3/hm2; 玉米120 m3/667hm2; 蔬菜120~330 m3/hm2;谷子90 m3/hm2。

2.2.2 灌溉面积

依据水源、农作物需水量, 确定项目区可灌溉面积。结合实际地形, 合理划分田块, 一般的可将灌溉地块按照30 ~ 50m宽、80 ~ 120m长的规格划分为格田、条田。根据田块大小及各田块需水量, 设计渠道规格、位置、数量。

2.3 灌溉设施布设位置

2.3.1 引水、排水路径

按照实测地形, 设计引水、排水路径, 优化灌溉设施, 配套相应的斗渠、农渠、跌水、倒虹吸、消力池、涵洞等设施工程。

2.3.2 减少设施占地

合理布设灌溉设施, 提升单位面积灌溉率, 减少设施占地。

3节水灌溉方式

3.1 灌溉理念

充分利用项目区壤中流、沟道来水, 将拦、蓄、排系统统筹, 科学布置截水沟, 设计拦水坝、蓄水池 (或生态鱼塘) 、排洪渠和灌排设施等, 是黄土丘陵沟壑区的节水灌溉理念。

3.2 拦水坝

利用项目区内已有拦水坝设施蓄水, 其灌溉水源主要为山体渗水、上游来水、降雨存水, 是项目区的主要灌溉水源。

3.2.1 为满足灌溉水量, 对拦水坝进行加固、扩容, 增加蓄水容量。

参照水文资料、常年降雨量、汇水面积, 计算拦水坝可扩容面积及库容量。

3.2.2 为达到自流灌溉, 在拦水坝一侧修筑卧管引水至下游斗渠内, 结合地形高差、地块大小布设不同规格的斗渠、农渠、灌排一体渠、管道、修建卧管、斗渠、农渠、涵洞等配套设施, 形成网状或条状灌溉。

3.2.3 为保障拦水坝的蓄水安全, 进行坝体加固、修筑溢洪道及护坡, 校核洪水位, 对坝体进行坡面砌石, 降低渗透浸润线, 保证坝体稳定、安全;在不淹没上游田块的前提下提高正常蓄水位, 通过卧管控制, 遇大洪水时由卧管、溢洪道共同泄洪。

3.3 蓄水池 (生态鱼塘)

通过设置蓄水池或生态鱼塘, 解决局部地块灌溉水源, 确保有效灌溉面积。

在下湿地、泉眼、原有鱼塘、排涝池等处, 考虑修筑蓄水池或生态鱼塘。灌溉期, 排水灌溉;非灌溉期, 搞水产养殖;同时起到调节小气候的作用。

3.4 提水闸

为补充灌溉水源, 充分利用沟道排水、上游田块排水、壤中流, 计算田块蓄水、排水量, 结合地形、在落差大的排洪沟、道路渠道交汇处, 布设提水闸。灌溉期, 关闸蓄水, 抬高水位, 引水进渠灌溉就近或下一台地块;非灌溉期, 提闸排水, 保持沟道通畅, 做好防洪防汛。

布设提水闸可循环利用水资源, 且不额外占用农田面积, 作为农田灌溉的补充水源, 从灌溉效果、灌溉布局上均具有显著的效果。适于农田周边有排水沟、排洪沟、截水沟的地段。

3.5 机井

同样作为项目区的补充水源及配套设施, 考虑在项目区内不能自流灌溉的地块, 开挖机井, 补充灌溉水源, 增加灌溉面积及效率。主要在旱期施工该设施。

3.6 截水沟

黄土丘陵沟壑区内, 土壤主要为黄绵土、水稻土, 土体疏松、软绵, 壤中流丰富。项目实施前, 因壤中流造成的盐碱地、下湿地多处存在, 且严重影响治沟造地中各单体工程的施工条件。在壤中流丰富区, 结合道路、涵洞、排洪沟、灌溉渠的布设, 垂直壤中流水流方向开挖截水沟, 旨在高效利用壤中流, 变其害为宝。

3.6.1在与壤中流水流方向垂直、平行于道路且在地块两端开挖截水沟, 截水沟底部至砂砾层, 约1.5m深。断截项目区内壤中流, 起到地块控水、排水的作用。

3.6.2利用截水沟闸门调控, 旱时蓄涝时排。旱期、灌溉期, 关闭截水沟闸门, 保持截水沟存水与地块间水平衡;汛期, 打开截水沟闸门, 便于田块排水, 起到排水作用。

3.7 典型田块

在项目区设定典型田块, 田块内灌溉渠道、截水沟、排水渠、渡槽、涵洞、排洪沟、斗渠、农渠等灌溉设施配套完善, 统筹兼顾、合理利用水资源, 在典型田块内布设一个循环灌溉模式, 如图1。

综上所述, 充分利用黄土丘陵沟壑区水资源, 合理布局灌溉设施, 应用不同灌溉设施将拦、蓄、排统筹结合, 达到节水灌溉的目的。

4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1.1 利用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的特殊地质条件, 切入实际设计节水灌溉设施, 解决耕地灌溉问题。

4.1.2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的节水灌溉, 应充分考虑拦、蓄、排统筹结合。

4.1.3 因地制宜结合黄土丘陵沟壑区的不同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 合理布设灌溉设施, 控制灌溉设施面积、数量、规格。

4.2 展望

进一步结合地质构造、岩性特征, 运用地质、土壤、农业等专业理论, 研究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节水灌溉、合理利用沟道水资源是“治沟造地”项目一创新性实践。这一内容的研究, 将对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地灌溉方式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广全.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对区域水资源量的影响[C].第十届海峡两岸水利科技交流研讨会, 2006.

[2]贺春雄.延安在治沟造地基础上如何发展现代农业[J].延安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3, 35 (3) :61-63.

[3]韩霁昌, 王晶, 马增辉等.景观格局-生态过程理论在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地整治中的应用[J].中国水土保持SWCC, 2014 (2) :26-29.

[4]王博.延安市地貌与地质灾害相关性研究[D].长安大学, 2013.

[5]贺康宁, 张建军等.晋西黄土残塬沟壑区水土保持林坡面径流规律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1997 (04) .

篇14:南泥湾垦荒决策前后

为解决各根据地面临的严重经济困难,中共中央于1939年2月2日在延安召开了生产动员大会,毛泽东在会上发出了“自己动手"的号召。尽管大家也在行动,不少人在住地周围的山坡、路旁、河滩等空地开荒种菜,还有的养鸡、养鸭、养兔,但由于规模小、经营分散,效益并不理想。

1940年5月,朱德回延安协助毛泽东指挥各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军事斗争,他感触最深的一点就是:这时的延安城与3年前相比,人多了,机关多了,东西却少了。昔日红火热闹的延安市场如今虽然还天天有集,但冷清了许多,卖瓜果、蔬菜、肉蛋、蒸馍的少了,倒多了不少卖破旧家什、农具、牲畜的人,赶集人的脸色黧黑之中带着些许忧郁。朱德心想,如不采取重大措施,很难扭转困难局面。

采取什么措施才能搞活边区的经济呢?朱德苦苦思考许多天,也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于是,他邀请正在延安的中共南方局常委董必武、延安自然科学院院长徐特立和几位负责边区财政经济工作的负责人,一起到各地调研工、农、商的情况,以便从中找到答案。

他们逐一视察了中央在延安和各县政府在各地办的小工厂、商店、供销合作社及运输队,调查了各县的自然资源状况,不多久就摸清了边区的“家底”。犹如指挥作战一样,朱德很快就确定了主攻方向。他发现,发展边区经济建设最基本的困难有两个:一个是没钱,缺大量的流动资金;另一个是缺人,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还远不足以应付工作发展中的需要。

朱德早年留学时学过西方经济学,也研究过苏联经济,很快他就找到了边区的两大优势资源,即盐与羊毛,打算以此为突破口解决资金问题。

当时,陕甘宁边区境内有5个盐池,产量很大,仅定边县的盐池就有几万亩,不仅蕴藏量大,而且容易熬制,盐质也相当好。朱德心里很清楚,自己在华北时由于日本侵略者的封锁和控制,食盐奇缺,老百姓不得不到盐碱地里收集泛起的碱霜,回去熬制又苦又涩的硝盐。他还听从河南回来的同志讲,当地约7米土布才能换到1斤盐。把边区的盐运到山西、河南、河北和西南各省,一定能换回大批急需的物资。

一个搞活边区经济、扭转边区财政困难的大计划在朱德心中形成了:目前,自力更生是全党全军最重要的任务。先从盐下手,定边盐池为陕北经济策源地,派军队全体动员,首先从盐井来冲锋,冲破这些困难。

兴奋之余,朱德给陕甘宁边区政府写了一封长信,信中提了6点意见:“一、开足5000亩以上的晒盐田,今年不必再多;二、修好通庆阳大车路;三、设置转运站、饭店、骡马店,统一管制出口商店;四、购足骡马;五、购足运输工具,备好大车、小车;六、开煤炭厂熬盐,运水运炭,在适当地点熬盐或引盐水到有炭的地方去。”很快,边区盐的年产量达60多万驮,约合1000万斤,盐业的发展拉动了边区经济的发展。

当时,全边区有羊200万只以上,仅绵羊产的羊毛每年就有250万斤以上,而边区不宜植棉,棉花较少。于是,朱德想到了利用边区羊毛资源丰富这一优势,提出“发羊财”,充分利用羊毛纺成毛线、织成呢子,不但可以自用,还可以出口。一时间,边区的羊毛产业红红火火。

在解决技术力量问题上,朱德强调也要双管齐下,一方面欢迎边区以外的熟练工人到边区来工作,另一方面在边区内要自己培养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他要求:“边区的熟练工人要安心工作,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更要耐心传教,教会其他工人和学徒真本事。我们的工人学徒要认真学习,每人都要下决心,在最短期间内使自己成为熟练工人。”“这里是工厂同时又是学校,他们(指边区工人)在工作和学习中能够锻炼和培养自己,在政治上和技术上不断进步,成为将来的干部和领导者,成为技师、工程师和各种专家。”

朱德这套切实有效的办法和雷厉风行、扎实苦干的作风,极大地激发了边区干部群众的工作积极性,使边区的经济出现了新转机。

“百年积弱叹华夏,八载干戈仗延安。”抗战时期的延安,作为八路军的后方中枢,经受了严峻的考验。这里地处陕北,土地贫瘠,人民生活艰苦,这样的条件下还要养活数万军队与干部,的确非常困难。

朱德回延安时,胡宗南二三十个师几十万大军虎视眈眈地注视着边区,不时进行挑衅活动。为了加强边区防务、保障中共中央的安全,朱德回延安后不久,就下令从晋西北调三五九旅回防陕甘宁边区,以对付国民党军队的突然袭击。这样一来,原本突出的粮食困难问题更为严峻。为了解决吃饭问题,朱德提出在不妨碍部队作战和训练的前提下,实行屯田军垦。

对于中国历史上的屯田,朱德是很熟悉的。早年他在读《三国志》时就很赞赏曹操“开芍陂(今安徽寿县)屯田"的做法,曾写下眉批“留薪办法”。他认为屯田是解决边区眼前生活困难的好办法,他设想的屯田在规模上比曹操的要大得多,不仅进行农业生产,还准备从事农、林、牧、副、渔以及手工业、商业、运输业的综合开发。

一天晚饭后,朱德正琢磨如何实施屯田计划,忽然一阵敲门声传来。康克清打开门一看,原来是康生,进门就说:“一直想来看望总司令,总抽不出时间,总司令不会见怪吧?”

朱德连忙招呼康生坐下,说:“你总这么客气,干啥子嘛!我们党的大秀才,我还想请你指导指导我怎么做学问呢!”简单寒暄后,朱德说:“康生同志,我正有件事想请教你。”康生神色一怔,问:“老总,什么事?”

“主席要我协助他抓生产,这是关乎边区生死存亡的大事。我有个想法,你看行吗?”朱德刚开口,康生就紧盯着问:“老总快说,什么想法?”朱德边劝康生喝水边说:“《三国志》上记载过曹操军垦屯田的事,这你应该知道,你怎么看?”康生笑了笑,说:“我要说,那是不务正业,甚至是一种反社会发展的举动!”

“是吗,能不能仔细说说?”朱德一惊。康生开始卖弄学问:“社会分工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原始社会男子狩猎、妇女采集,就是最早的、也是最粗糙的社会分工;随着历史的进步,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分工越来越细致、越科学,同时也标志着现代社会的逐步成熟与完善。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社会分工的程度就是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标志。在这个基础上,再分析封建时期的曹操军垦屯田,只能说是一种反动的‘实用主义’,甚至完全可以说,这是一种典型的‘机会主义’,一种令人啼笑皆非的‘左派幼稚病’。”

朱德认真地倾听着,康克清冲康生一耸鼻,恶作剧地往他的水杯里放了几片红辣椒。待康生发表见解之后,朱德谈了自己的看法:“目前,延安地区的驻军主要是为防备国民党及日本人的进犯,并没有战斗任务,能边生产边练兵,岂不是一举两得?当前,边区财政困难重重,在这种时候,我们要发动一切力量,自力更生,这样才能战胜敌人,才能实现民主建国的革命目标,也才能最终推动历史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康生同志,你看有没有不妥的地方?”康生有些发窘,干笑了一下。

于是,朱德主动转移话题,找出一张地图指着说:“这里有块好地方,可以进行军垦,你看行吗?”康生顺着朱德的指点,看到上面有一处叫“南泥湾”的地方,失声道:“南泥湾?”朱德欣喜地问:“你知道?”

康生说:“那是延安县金盆区一个有名的乡,方圆数百里渺无人烟、一片荒芜、荆棘遍野,是不毛之地呀!”朱德笑道:“这不正是让咱们施展的好地方吗?”

“那里野兽成群,尤其是豹子,隐在深草里,见人就扑,凡进去的人,从来没有再出来的!”说着,康生喝了一大口水,顿时大咳起来,涕泪交流、满面通红。康克清在一旁开心地笑了,朱德似乎发现了什么,用手指了指康克清,笑着说:“你这个康家人呀!”康生尴尬不已,找了个理由溜之大吉……

“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唱呀一唱。来到了南泥湾,南泥湾好地方,好地呀方。好地方来好风光,好地方来好风光,到处是庄稼呀,遍地是牛羊呀……”这是由贺敬之作词、马可作曲的,传唱至今的著名歌曲《南泥湾》。如今,听着这首旋律欢快的老歌,仿佛穿越60多年的沧桑,把人们带回过去,回到了那个拿起锄头、喊着号子、垦荒种地的血火岁月……

南泥湾,陕西境内的一条狭窄溪谷,位于延安城东南45公里处。现在提到它,人们想到的自然是良田百顷、山岭葱绿、清波涟涟。但上个世纪40年代初,在那群战天斗地的拓荒人到来之前,这里却是一片荒山野岭,被老百姓称之为“烂泥湾",方圆几十里荒无人烟、荆棘遍地、野兽成群。当年最初的歌谣是:“南泥湾呀烂泥湾,荒山臭水黑泥滩。方圆百里山连山,只见梢林不见天。狼豹黄羊满山窜,一片荒凉少人烟。"对于当时的八路军来说,形势的艰难逼迫他们要在这一片荒芜之地上开辟出未来的希望。

穷则思变,这是抵抗国民党封锁的惟一出路。1940年,由秋至冬,朱德不知多少次到延安周边地区实地勘察,其目的是为遭受敌军经济封锁的陕甘宁边区部队物色一块可以垦荒屯田的好场地。

一天,朱德与警卫在树丛间、草莽中艰难地探路,走到一处山坡开始休息,朱德便给警卫战士讲三国时期曹操屯田的故事,大家听得入神。讲完后,朱德满意地笑了:“主席讲得好,只有生产才能战胜困难,我们很需要毛主席提倡的那种艰苦奋斗的精神!”大家纷纷点头。

说着说着,朱德见这荒芜之地里飘出一缕淡蓝色的炊烟,他一摁大腿站起身:“有人家,走,访访去!”

好不容易赶到一间破茅屋前,一个身材瘦小的老汉惊慌地站起来,打量着这些当兵的。朱德问:“老哥,你好啊,这地方是啥位置?”老汉木讷地说:“南泥湾。”

朱德拉老汉一起坐到一块大石块上,说:“你贵姓,就你一个人在这里过,好像附近都没人似的?”老汉见这个当兵的很友好,便如实说:“我姓唐,住在这里几十年了,这地方一直没人,兵荒马乱的,我孤身一人,只有与野兽作伴。”

“听口音你是四川人喽,我们应该是老乡哟!我家在川北,也有几十年没有回去喽!”老汉一听是老乡,高兴得流下了眼泪:“我是当年随父亲从四川逃难过来的,现在就我一个人,长官进我的破屋子里坐坐吧。”

朱德忙说:“不用了,老乡哥,请问这里能打粮吗?”唐老汉说:“怎么不能!这里我很熟悉,地肥得很哟,只是这里没一户人家……”

随后,朱德请唐老汉当向导,一起勘察南泥湾的山林野谷、沟壑腐潭。大概是因为土地太肥沃,野蒿居然长到一人多高。走着走着,一不小心,朱德被野蒿绊倒,跌入山谷,警卫好不容易找到他,只见他两手被树枝戳伤,脸也被野蒿划出血痕。唐老汉担心地问:“老乡,怎么样?”朱德一笑:“这一跤可是跌得好哟,你们都来看——”

大家顺着朱德的手指,看到眼前是一片开阔的谷地。朱德顺手拔起一棵野蒿,土很松软,野蒿带起一大坨泥土,黑黝黝的。朱德抓了一把土,凑到鼻前闻了闻,又攥在手里捏了捏,兴奋地说“好土,好土,开荒种粮完全可以!”

再往里走,便是大片大片的灌木丛,长着尖刺的酸枣、沙棘扎得人无法迈步,只好靠砍刀开路。一些低洼地带,因常年受雨水浸泡,已成了沼泽,在日光照射下不时向上翻着气泡。朱德用木棍探了探深浅,又高兴地说:“这里的污泥并不深,可以改造成水田,看来我们不久就能吃上陕北的白米饭餑!”大家笑了,都为这次勘察得到的重大收获和对美好的开发前景激动不已。

朱德当即表示要请唐老汉做开垦部队的编外“顾问",唐老汉欣然接受,并把南泥湾的有关情况详细地向朱德作了介绍。

经过几天勘察,朱德对南泥湾的实际情形胸中有了数。他听唐老汉讲,传说这里的水有毒,不能喝,要喝要到远处找水喝。临走时,朱德特地取走当地的水样和土样。由于延安化验条件差,就把水样、土样送到重庆周恩来处,请他找人化验。

化验结果表明:南泥湾的地下水没有问题,地面水中的毒是枯叶败草长期腐烂所致,只要用挖池渗漏的办法把毒物滤掉,再投以适量化学药品消毒,就可以饮用。

与此同时,在陕甘宁边区政府建设厅工作的农林生物学专家乐天宇,专门了解了南泥湾、槐树庄、金盆湾一带的植物资源和自然条件,并收集重要植物标本2000多件,提出了《陕甘宁边区森林考察报告》,详细阐述了边区森林资源和可垦荒地的情况,提出了开垦南泥湾增产粮食的建议。朱德看了这份报告,十分高兴。

不久,朱德派军委行政处处长邓洁找到乐天宇,专门了解南泥湾详细情况,并向他汇报。随后,乐天宇3次陪同朱德视察南泥湾。一次次的调研,坚定了朱德开垦南泥湾的决心。渐渐地,一个开发南泥湾的总体计划在他心中形成了。

一天,朱德来到毛泽东住的窑洞,毛泽东捧出红枣招待他。朱德把南泥湾考察的情况和准备调部队进行屯垦的打算向毛泽东作了详细汇报。毛泽东听完,连声称赞:“这件事你朱老总抓得好,抓得好哇!”

朱德提议调第一二○师三五九旅前往,毛泽东当即表示同意,并补充说:“光有三五九旅不够,我看延安的中央机关、军委机关、学校和留守部队,都要抽人进去,还可以动员逃难到边区的外地农民也进去,在那里开荒种地,安家落户。”

朱德找到三五九旅旅长王震,向他传达了中央的决定。王震是个爽快人,表示坚决服从中央的决定,也明确指出了自己的困难,他说:“论种地,总司令和主席是行家,可我王胡子是个外行。我十几岁就到长沙做铁路工人,种地就怕搞不好!”朱德鼓励王震:“这不要紧,我们的许多干部战士都是种田好手,你不懂可以向他们学。只要大家动员起来了,团结起来了,三五九旅在南泥湾一定会干出名堂来!”

开发南泥湾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首先需要统一认识。不少战士从战斗前线回到边区,一心想打退顽固派的进攻,保卫边区,保卫党中央,可是到了边区却要他们拿起锄头去开荒,思想上一时转不过弯来。有人说:“当兵吃粮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哪有当了兵还要种地的道理?”于是,朱德深入到战士中去,了解大家的思想,解答大家的疑问,说明为什么要进行军垦屯田的道理。他经常引用毛泽东提出的一个问题:在严重的经济困难面前,我们是饿死、解散还是自己动手克服困难呢?他谆谆告诉大家,饿死、解散不是出路,只有自己动手,克服困难,才是我们的办法。

一些干部对指挥作战有一套,但组织开荒却没有经验,开始时也感到很不适应。朱德嘱咐部队领导干部:“要想把生产自给运动开展起来,必须充分做好思想动员和组织准备,要鼓起大家的信心。”

南泥湾究竟是块“香饽饽",还是烫手的“山芋"? 三五九旅旅长王震心里没底,但他深信“人定胜天"的道理。1941年3月,三五九旅遵照毛主席“一把镢头一枝枪,生产自给保卫党中央"的指示,在王震的指挥下,开始分批从绥德警备区开赴南泥湾,开始了“背枪上战场,荷锄到田庄"的垦荒屯田。

6月20日,朱德写了一封长信给三五九旅七一七团、七一八团的领导,对南泥湾生产作了具体指示:“你们两团的生产有成绩,有了基础,望你们每天都向前推进,建立起模范的生产运动。你们要知道此工作的重要性,它不但解决了目前自给自足的生活,并且也为边区建立了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将来即是国家一部分优良的产业。目前你们的农业生产将告结束(指开荒),你们应当乘此机会,建立起下边这些事业来……”

在信中,朱德强调要抓紧畜牧业、运输业、手工业、商业这几项“抗战建国的伟大事业”,要求每月有生产总结,必须严格遵守纪律。

一双双紧握钢枪的手,拿起了锄头镰刀,这是另一个战场。战士们披荆斩棘,风餐露宿,以丝毫不亚于前线战士浴血奋战的精神,开荒种粮、烧炭熬盐、养猪养羊、织布纺纱。

朱德在大生产运动中身体力行,他和身边的秘书、警卫人员组成一个生产小组,在窑洞里架起纺车纺线,并在王家坪开垦出约3亩菜园。清晨与傍晚,经常能看见他与康克清在菜园地劳动的身影。为了给菜地施足肥料,朱德几乎每天早起出去捡粪。他只身一人,手持铁锹、肩挎粪筐,穿行在延安城外的微微晨曦之中,俨然是一位地道的农民。

朱德有丰富的农业知识,他种的菜质量好、产量高,品种又多,他的菜园经常有人前来参观。朱德同他们交流种菜经验,向大家推荐蔬菜的新品种,还请人品尝。部下去看他时,他常留他们吃饭,用自己种的蔬菜招待大家。

1942年5月底的一天,朱德正在菜园里浇水,突然警卫战士送来急件,拆开一看,他顿时泪水涟涟。原来,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遇日寇合击率总部突围时,不幸壮烈牺牲。

在朱德眼里,左权是党内难得的既有理论修养又有实践经验的军事家和优秀指挥员。突然接到前线传来的噩耗,朱德太心痛了,他眼睛湿润,嘴角翕动着。

回想起左权与自己并肩作战的日子,朱德更为悲痛。他放下手中的水壶,默默地在心中说:我们一定要发展生产,一定要坚持抗战到底,誓把日寇赶出中国!

走进窑洞,朱德蘸墨悼左权:“名将以身殉国家,愿誓热血卫吾华。太行浩气传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

7月10日,朱德和徐特立、谢觉哉、吴玉章、续范亭等人视察南泥湾。他们兴致勃勃地参观了南泥湾农田,只见片片稻田在阳光下熠熠闪光,轻风徐徐吹来,田野泛起层层麦浪,山上到处是肥壮的牛羊,鸭子在水中欢快游嬉。

接着,他们先后察看了纺织厂、鞋厂、肥皂厂、造纸厂、盐井、炭窑、营地、靶场、仓库,详细了解了开荒、生产、生活各方面的情况。

开饭时间到了,王震端来他亲手做的红烧辣味鱼和几盘炒菜。朱德一行人吃着这些香喷喷的饭菜,不住地夸奖。

下午,有关负责同志为了让朱德冬天御寒,决定把部队打猎时剥下的最大的一张豹子皮送给他。朱德听后,风趣地说:“你们这是做啥子,给我进啥子‘贡’哟。”逗得大家都笑了起来。

见大家都笑了,朱德自己也不觉笑了:“我这个当总司令的要带头执行纪律,咱们共产党可不讲送礼哟!”有关负责同志还是继续说服他,说这不过是战士们打猎后剥下来的兽皮,又不是特意去买的。再说,这也算不上什么礼。

朱德理解地看着大家,边走边说:“现在还很困难,战士们非常辛苦,拿这张豹子皮至少可以换十几米布,我们又可以多做几套军装嘛!我当总司令,拿了它,当了剥削者还了得?”说话间,他自己先笑起来,逗得在场的人全都笑了。

返回后,朱德感慨南泥湾翻天覆地的变化,赋诗称赞:“……去年初到此,遍地皆荒草。夜无宿营地,破窑亦难找。今辟新市场,洞房满山腰。平川种嘉禾,水田栽新稻。屯田仅告成,战士粗温饱。农场牛羊肥,马兰造纸俏。小憩陶宝峪,青流在怀抱。诸老各尽欢,养生亦养脑。薰风拂面来,有似江南好……”

这首诗是1942年南泥湾的真实写照。

说到变化,有这样一组数据是不得不提的。三五九旅进驻南泥湾的第一年,因耽误了农时,加之缺乏经验,虽开荒1.12万亩,只收粮1200石。1942年,情况好转,开荒2.68万亩,产粮3050石。1943年时,已经初步做到不要政府一粒米、一米布、一分钱,粮食和经费完全自给。到了1944年,开荒达到26.1万亩,产粮37000石,不仅粮食、经费自给自足,还积存了一年的储备粮,自给率达200%,真正做到了“耕二余一",而且第一次向边区政府上交公粮1万多石。这一年,牲畜家禽除吃用外,存栏的猪5624头、牛1200多头、羊1.2万只、鸡鸭数以万计,昔日的“烂泥湾"成了“米粮川"。

在屯垦南泥湾的3年中,三五九旅除开荒种地外,还挖了1048孔窑洞,建起了602间平房及大礼堂一座,置办农具、家具1万多件。

由于经济情况好转,1942年年底,朱德、彭德怀下令改善前方广大指战员的生活,自1943年1月1日起,每人每天增发食油2钱、每月增发津贴费5角、每年发洗脸毛巾2条。

陕甘宁边区在1942年渡过了难关,到1943年情况就更好了。这年春节,对延安人来说颇不寻常。刚进腊月,各种迎春锣鼓就敲起来了,扭秧歌、踩高跷、跑旱船、耍社火的排练也开始了;冷清的延安市场大集变得红火热闹,卖东西、办年货的人川流不息;站在延安城外的高坡上,不时会闻到一阵阵炖肉和蒸馍馍的香味……

1943年2月5日,农历正月初一,是中国人民传统的节日。一早,延安的群众就敲锣打鼓、扭起秧歌,到枣园给毛泽东等中央首长拜年。朱德特地从王家坪赶来,和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一起,同群众坐在广场上欣赏演出。成千上万的人围成一个大圈,秧歌队在圈里演唱:“正月里来闹元宵,金匾绣开了;金匾上绣咱毛主席,领导主意高……”

演出持续了3个多小时,每个节目结束时,毛泽东和朱德都与群众热烈鼓掌。当看到短小活泼、鼓舞群众生产热情的新秧歌剧《兄妹开荒》时,毛泽东称赞说:“这还像个为工农兵大众服务的样子!”并扭过头来问朱德:“你觉得怎样?”朱德称赞说:“不错,今年的东西和往年大不同了!革命的文艺创作,就是密切结合现在的政治运动和生产斗争!”

1943年6月28日,朱德给边区政府主席任弼时写了一封长信,认为边区财经工作是目前最中心的工作,延安生产运动不能以丰衣足食为满足,要为将来的各方面设想,从大发展的方向去做。

11月26日,为期21天的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大会召开。大会开幕式上,朱德号召大家努力生产,厉行节约,把发展生产和保卫边区结合起来。他指出,军队参加生产,这是惊人的创造。

会议期间还举办了边区生产展览会,会上展出了朱德亲手种出的一个大冬瓜,大家看后都很感动。有一个干部看后,赋诗一首:“工余种菜又栽花,统帅勤劳天下夸;愿把此风扬四海,逢人先说大冬瓜。”

延安县劳动英雄杨步浩在会上听说朱总司令工作这么繁忙,还要每年生产3石细粮上交,表示愿为朱总司令代耕1石,使他有更多时间处理国家大事。第二年6月,他给朱德送来了为他代耕的1石新麦。朱德留杨步浩吃饭,并带他去参观自己经营的菜园……

1944年11月1日,在延安东关飞机场,5000多名战士列队伫立风中,等待毛泽东、朱德、任弼时等中央领导人的检阅。他们是三五九旅南下支队的全体指战员。

“你们这次到南方去开辟新的敌后抗日根据地,这是一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只要你们能像松树和柳树一样,保持坚定的原则性和灵活的机动性,就一定能取得胜利!"毛泽东主席的讲话,掀起了誓师阅兵仪式的高潮。

上一篇:光通信机务员题库下一篇:建筑施工图结构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