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情

2024-05-01

农情(精选8篇)

篇1:农情

农情简报(2011)第9期

发布时间:2011-7-1作者:昌吉州农业局 责任编辑:张军 点击:19 来源:昌吉州农业信息服务中

农情简报

2011年第9期2011年6月30日

提要 ◇昌吉州召开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推进会

◇自治州多措并举全力做好“三夏”准备工作

◇昌吉州召开小麦新品种引进研发现场观摩会

===============

昌吉州召开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推进会

6月29日,自治州召开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推进会,落实“新疆精神”总结交流各县市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验和做法,进一步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

会上,各县市、昌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农业部门领导、乡镇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代表现场观摩了呼图壁县和玛纳斯县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部分县市、乡镇和合作社代表作经验交流发言。州农业局局长马建新就自治州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基本情况、主要成就、应关注和思考的问题及今后的主要举措做大会发言。

州党委常委李铁明参加会议并做重要讲话。李铁明指出,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从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取得明显成效。截止今年4月底,全州登记注册的合作社已达886家,注册资金6.6亿元,最大的合作社注册资金已达5000万元。全州加入合作社的农民4万多户,有65%以上的农民与龙头企业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利益联结体。有效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产品销售,提高了农了组织化程度和农业产业化水平。但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还存在着发展不够、规范不够、扶持不够、品牌意识不够的问题。

李铁明要求,要切实把促进合作社规模化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合作社发展过程中既要进一步加大政策的扶持力度,也要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立足自身力量,通过参与市场竞争不断壮大自已。在具体工作中,各县市要始终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在土地流转上不要搞强迫命令,确保不侵犯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益。要坚持自愿原则,鼓励合作社之间的联合与合作。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统一思想,不断开创我州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新局面,为在全疆率先实现农物业现代化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参加本次会议的领导还有副州长斯德克•苏里堂别克,州党委副秘书长杨有曾、政府副秘书长陈勇等。(州农业信息中心 蒋宁)自治州多措并举全力做好“三夏”准备工作

当前,夏粮收获在即,全州以夏管、夏收、夏种为主的“三夏”各项工作安排有序,各级农业工作者厉兵秣马,时刻准备迎战“三夏”。

“三夏”进展情况 今年夏粮作物中小麦267.2万亩、大麦4.2万亩、夏收豆类5.4万亩。为确保农业丰产丰收,我州各级农业部门及早将工作重点转移到了“三夏”工作上来,加强协调服务和指导,狠抓抗灾防灾综合措施的落实,确保“三夏”工作任务的落实。目前我州大面积农作物苗情长势较好,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预计7月4日左右全州小麦将由西向东开镰收割。采取的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大“三夏”工作督察力度。根据州党委、政府“三夏”工作安排部署,州农业局、各县市农业部门与相关职能部门充分配合,形成“三夏”会战的强大合力。州农业局积极开展小麦高产创建测产验收,督促检查各县市“三夏”工作安排部署情况,落实夏收、夏管及复播任务,扎实做好“三夏”各项工作。

(二)加大科技推广力度,努力抓好田间管理。“三夏”期间是夏收作物后期管理和各种秋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州农业部门进一步加大“三夏”工作技术指导力度,各县市积极把握当前抓田管、夺丰收的关键时期,加大农作物夏季田间管理力度,加强病虫害测报和综合防治,确保大面积农作物高产高效对水肥的需求。

(三)精心准备,确保小麦颗粒归仓。各县市积极准备,及早算好机地平衡帐,合理调配作业区域,把能够调得到、用得上的动力机械都利用好,创造条件保持满负荷运转,做到成熟一片、集中收获一片,确保夏收全面、均衡、有效开展。预计收获高峰期全州日均收割面积在15万亩左右。

(四)切实提高复种效益,优化调整复播种植结构。各县市积极做好复播计划,按照全州复播50万亩的计划,积极调整复播结构,引导农民多种市场需求量大、有订单保证、效益高的作物,扩大复播油葵、蔬菜、鲜食玉米的面积。西三县市、园区复播油葵任务在7月15日前完成,东三县市复播油葵任务在7月10日前完成,8月10日前全部复播工作结束。

(五)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切实整顿“三夏”农资市场。为配合三夏工作,各级农业执法部门认真抓好农资市场监管工作,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农资产品坑农、害农事件,确保复播工作的有

序开展。4-6月,州、县市两级农业执法部门累计出动执法人员688人次,检查市场、企业营销铺面255家,立案查处假冒伪劣农资案件10起。(州农业局生产园艺科 田荣燕)

昌吉州召开小麦新品种引进研发现场观摩会

6月26-27日,州农业局组织召开了小麦新品种现场观摩会。会议邀请了新疆农大、农科院、农垦科学院等单位的专家教授,种业企业负责人及各县(市、园区)农业局领导、种子站站长共30余人参加观摩会,州农业局局长马建新、副局长贾文明、州种子站站长徐介等相关领导参会。会议期间,现场观摩了昌吉园区200亩小麦滴灌栽培高产示范田、新疆金天山公司种植的万亩滴灌小麦种子田、新疆九禾种业种植的300亩小麦原种田、昌吉州种子站种植的50亩冬小麦试验示范田、金天山公司和九禾种业种植的小麦穗行穗系圃,还观摩了吉木莎尔县、奇台县、108团等地的小麦滴灌高产示范和品种展示田。

经专家鉴评观摩认为,我州在小麦品种研发引进、示范和良繁体系建设上取得很大成绩。现已形成新冬17、18、22号为主体,新冬32、33号、中优206、中麦175等优质高产品种为搭配的优良品种区域布局,亩产600-700公斤的品种体系,春麦以新春6、11、12号为主体,新春26、29、30号后备的亩产500-600公斤的优质高产体系,一批有苗头品种正在崭露头角。小麦高产优质滴灌技术攻关初见成效,今年我州小麦滴灌面积达到81.8万亩,占今年小麦播种面积的30%。目前小麦长势整体较好,预计今年全州小麦平均单产可达400公斤以上,其中滴灌小麦可达470公斤。

会议客观分析我州小麦产业形势、并提出务实建议。专家、企业代表和业项目负责人分别从不同角度交流了小麦新品种引进、示范的成果和经验,对以主管部门搭台、科研部门参与、种子企业唱戏这种促进新品种引进与展示的方式给予肯定,对进一步做好新品种的引进示范提出了建议。

局长马建新对我州新品种引进工作进行了客观分析和评估,对今后的工作进行了要求。他强调这次开会目的是通过把自治区和兵团专家、管理部门和部分有研发能力的小麦种子企业组织起来,共同为今后推广品种进行鉴评,筛选主推品种、良种补贴品种,将我州种业水平、良种繁育体系在现有的基础上提升一个层次。“十二五”期间,全州小麦平均亩产达500公斤,滴灌化100%、良种化100%、包衣100%、机械化100%。通过“三个一”工程即小麦要一万亩连片达到500公斤、一千亩连片达到600公斤、一百亩连片达到700公斤,促进小麦优质高产。

副局长贾文明对新品种的展示工作做了进一步的要求:各县市要进一步做好新品种展示工作,逐步建立州、县、乡三级种子新品种展示网络,大力推广新品种,提高自育品种的占有率,新品

种展示要与企业相衔接,争取人力、物力、财力相配合,既满足当前生产要求又为种植结构调整准备后备品种,确定与品种相适应的配套栽培技术,筛选适宜当地良种补贴品种。(州种子管理站 刘怀梅)

──────────────────────────────────────────

篇2:农情

全市03月10日土壤墒情监测结果表明,冬小麦已灌溉水浇地0-20cm 土层,土壤含水量平均为19.68 %,土壤相对含水量平均为82.18 %,20-40cm土壤含水量平均为19.20%,土壤相对含水量平均为80.60%;冬小麦未灌溉水浇地0-20cm土层,土壤含水量平均为15.72%,土壤相对含水量平均为66.59 %,20-40cm土壤含水量平均16.10 %,土壤相对含水量平均为68.27 %;冬小麦旱地0-20cm土层,土壤含水量平均为15.70%,土壤相对含水量平均为69.64%,20-40cm土壤含水量平均为16.08 %,土壤相对含水量平均为71.38%。棉田0-20cm土层,土壤含水量平均为17.95 %,土壤相对含水量平均为71.02 %,20-40cm土壤含水量平均18.36 %,土壤相对含水量平均为73.95%。

本监测周期有1次降水过程,全市平均降雨量为6.2毫米。对照冬小麦返青期适宜相对含水量(60-80%),滨州市麦田土壤墒情适宜。目前惊蛰已过,气温回升加快,未来一周最高气温达18℃,麦田需水量进一步增加,土壤失墒加快,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搞好春灌,确保小麦丰产。

当前滨州市小麦已陆续返青,返青期是促使小麦弱苗升级、控制旺苗徒长、调节群体大小和决定成穗率的关键时期,由于去冬今春降水较少,个别麦田表土已出现2-3cm干土层,要求有水浇条件的麦田抓紧结合追肥进行浇灌,同时要搞好预测预报,及时防治麦田杂草和病虫害,构建群体,搭好丰产架子。对于棉田,从所测墒情看,当前适宜棉花备播,但距离播种近一个月的时间,春季气温较高,土壤失墒严重,要求各县区抢引抢蓄各种水源,对棉田造墒压碱,力争棉花一播全苗。当前滨州市麦田已进入拔节期,小麦拔节后,进入由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逐步转化为以生殖生长为主,是形成产量的关键时期,要因地因苗切实搞好此期肥水管理。同时要搞好预测预报,及时防治麦蚜、麦蜘蛛、白粉病、锈病等病虫害,为小麦丰产丰收奠定基础。我市近期小麦苗情及管理建议

作者:农技站 来源: 日期:2017/4/7 15:41:36 人气:29 标签:

一、小麦春季苗情及田间管理情况

全市小麦播种面积407.09万亩,比去年增加21.03万亩。当前大田平均亩茎数103.86万,比返青期增加34.69万;单株分蘖5.25个,比返青期增加1.8个;单株主茎叶片数6.66个,四叶以上大蘖3.39个;单株次生根8.25条,比返青期多3.61条。

一类苗面积203.52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49.99%,比返青期增加6.24个百分点;二类苗面积162.67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39.95%,比返青期减少4.52个百分点;三类苗面积31.04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7.62%,比返青期减少2.08个百分点;旺苗面积9.9万亩,比返青期增加1.5万亩。总体上看,目前苗情整体较好,群体适宜,个体健壮,一、二类苗面积大,占到总播种面积的近九成,旺苗面积较往年偏大。

全市小麦返青时间在3月1日-4日,与去年接近。起身期在3月15日-25日,比去年早4-7天。拔节期在3月25日-4月5日,与去年接近。截止4月6日,全市小麦受旱面积由返青期的49.8万亩减少到拔节期的15.3万亩。冻害面积由返青前的25万亩,随着管理及生长,全部解除。划锄面积28.6万亩。春季镇压面积51.4万亩。春季化学除草面积256.2万亩。喷化控剂面积74.3万亩。叶面喷肥面积7.53万亩。浇水面积389.8万亩次,追肥面积432.99万亩次,病害防治面积103万亩次,虫害防治面积91.3万亩次。

二、土壤墒情和病虫草害情况

1、气象情况。返青以来,气温偏高,降水适宜,光照充足。3月份平均气温8.4度,较常年偏高6度;降水量15毫米,偏多3.6毫米;日照212小时,偏少2.8小时。小麦返青以来,我市大部分地区气温偏高,部分地块出现了旺长,群体偏大,个体偏弱,不利于中后期生长。

2、土壤墒情。全市03月10日土壤墒情监测结果表明,冬小麦已灌溉水浇地0-20cm 土层,土壤含水量平均为19.68 %,土壤相对含水量平均为82.18 %,20-40cm土壤含水量平均为19.20%,土壤相对含水量平均为80.60%;冬小麦未灌溉水浇地0-20cm土层,土壤含水量平均为15.72%,土壤相对含水量平均为66.59 %,20-40cm土壤含水量平均16.10 %,土壤相对含水量平均为68.27 %;冬小麦旱地0-20cm土层,土壤含水量平均为15.70%,土壤相对含水量平均为69.64%,20-40cm土壤含水量平均为16.08 %,土壤相对含水量平均为71.38%。棉田0-20cm土层,土壤含水量平均为17.95 %,土壤相对含水量平均为71.02 %,20-40cm土壤含水量平均18.36 %,土壤相对含水量平均为73.95%。3月下旬到4月初几次有效降雨,有效缓解部分麦田旱情,目前麦田墒情适宜。

3、病虫草害情况。根据植保部门4月5日测报,当前小麦纹枯病全市平均病株率为7.81%;小麦红蜘蛛全市平均63.62头/市尺单行,以麦圆蜘蛛为主;麦叶蜂全市平均0.61头/㎡。市站最高,平均1.44头/㎡;蚜虫据大田普查平均百株2头。新发现麦田害虫瓦矛夜蛾。虽然当前监测数据显示小麦主要病虫害发生程度较轻,但受气候因素影响,部分地块病虫害越冬基数大,随着气温回升,灌溉力度加大,田间湿度增加,判断小麦纹枯病、红蜘蛛、麦叶蜂、麦蚜等将进一步增多,危害程度加重。

三、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是部分地块病虫害发生较重。由于前期温度偏高等原因,部分地块纹枯病、红蜘蛛等发生程度较重,病虫害的危害不可小视。二是部分麦田旺长,存在后期倒伏和遭受倒春寒的隐患。由于播期偏早、播量偏大,去冬今春温度偏高,目前部分麦田群体过大,个体较弱,后期可能出现倒伏现象或遭受倒春寒的危害。三是北部沿海地区部分麦田仍然受旱,严重影响小麦中后期生长。

四、田间管理建议

(一)分类搞好拔节期肥水管理

目前我市小麦已进入拔节期,是肥水管理的关键时期。因此,对前期没有进行春季肥水管理的一、二类麦田,或者早春进行过返青期追肥但追肥量不够的麦田,均应在拔节期追肥浇水。但拔节期肥水管理要做到因地因苗制宜。对地力水平一般、群体偏弱的麦田,可肥水早攻,在拔节初期进行肥水管理,以促弱转壮;对地力水平较好、群体适宜的麦田,要在拔节中期追肥浇水;对地力水平较好、群体偏大的旺长麦田,要尽量肥水后移,在拔节后期追肥浇水,以控旺促壮。一般亩追尿素15公斤左右。群体较大的高产地块,要在追施氮肥的同时,亩追钾肥6~12公斤,以防倒增产。追肥时要注意将肥料开沟深施,杜绝撒施,以提高肥效。

(二)因地制宜,酌情浇好扬花灌浆水

小麦开花至成熟期的耗水量约占整个生育期耗水总量的四分之一,需要通过灌溉满足供应。干旱不仅会影响抽穗、开花期,还会影响穗粒数。所以,小麦开花期至开花后10天左右,应适时浇好开花灌浆水,以保证小麦籽粒正常灌浆,同时还可改善田间小气候,抵御干热风的危害,提高籽粒饱满度,增加粒重。此期浇水应特别关注天气变化,不要在风雨天气浇水,以防倒伏。

(三)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做好“倒春寒”的预防和补救

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在降温之前及时浇水,防御早春冻害。若一旦发生冻害,要及时施肥浇水补救。发生倒春寒冻害的补救措施:一是抓紧时间,追施肥料和浇水。对遭受冻害的麦田,根据受害程度,抓紧时间追施速效化肥,一般每亩追施尿素5~10公斤,接着浇水;二是叶面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中、小分蘖的迅速生长和潜伏芽的快发,增加小麦成穗数和千粒重,增加小麦产量。

(四)搞好预测预报,绿色防控病虫害

小麦中后期病虫害主要有麦蚜、麦蜘蛛、吸浆虫、赤霉病、白粉病、锈病等。防治小麦红蜘蛛,可5%阿维菌素悬浮剂、15%哒螨酮乳油;防治小麦吸浆虫,可在小麦抽穗至扬花初期的成虫发生盛期,用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兼治一代棉铃虫;穗蚜可用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或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喷雾,还可兼治灰飞虱。白粉病、锈病可用20%三唑酮乳油喷雾防治或30%苯甲.丙环唑乳油喷雾防治;叶枯病和颖枯病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喷雾防治。

要高度重视赤霉病的防控工作。抓住小麦抽穗扬花这一关键时期,全面喷施对路药剂进行防治,减轻病害发生程度。如果施药后3~6小时内遇雨,雨后应及时补治。如遇连阴天气,应赶在下雨前施药。如雨前未及施药,应在雨停麦穗稍晾干时抓紧补喷。

要向群众做好取消“一喷三防”项目的解释宣传,发动群众积极主动开展防治工作,引导农民逐步将“一喷三防”技术变为自觉行为。

(五)采取综合措施,搞好后期倒伏的预防和补救

由于我市前期旺长面积比例偏高,后期麦田大面积倒伏的风险较大。因此,各地一定要高度重视麦田后期倒伏的预防工作。首先,要通过肥水调控防倒伏。群体较大麦田肥水管理时间要尽量后移,加快分蘖两极分化速度,通过改善群体通风透光状况提高植株抗倒伏能力。其次,要注意灌浆期浇水时间。最好在无风或微风时浇水,遇大风天气要停止浇水。

对于一旦发生倒伏的麦田,要采取以下措施进行补救:一是不扶不绑,顺其自然。二是喷药防病害。小麦倒伏后往往白粉病、锈病发生严重。要及早喷施粉锈宁等杀菌剂进行防治。三是喷肥防早衰。喷施浓度一般为磷酸二氢钾0.2%~0.3%,尿素1%~2%。喷施时间应掌握在无风的晴天下午4点以后,以减少肥液的蒸发量,提高叶片对液肥的吸收。(一、小麦春季苗情及田间管理情况

全市小麦播种面积407.09万亩,比去年增加21.03万亩。当前大田平均亩茎数103.86万,比返青期增加34.69万;单株分蘖5.25个,比返青期增加1.8个;单株主茎叶片数6.66个,四叶以上大蘖3.39个;单株次生根8.25条,比返青期多3.61条。

一类苗面积203.52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49.99%,比返青期增加6.24个百分点;二类苗面积162.67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39.95%,比返青期减少4.52个百分点;三类苗面积31.04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7.62%,比返青期减少2.08个百分点;旺苗面积9.9万亩,比返青期增加1.5万亩。总体上看,目前苗情整体较好,群体适宜,个体健壮,一、二类苗面积大,占到总播种面积的近九成,旺苗面积较往年偏大。

全市小麦返青时间在3月1日-4日,与去年接近。起身期在3月15日-25日,比去年早4-7天。拔节期在3月25日-4月5日,与去年接近。截止4月6日,全市小麦受旱面积由返青期的49.8万亩减少到拔节期的15.3万亩。冻害面积由返青前的25万亩,随着管理及生长,全部解除。划锄面积28.6万亩。春季镇压面积51.4万亩。春季化学除草面积256.2万亩。喷化控剂面积74.3万亩。叶面喷肥面积7.53万亩。浇水面积389.8万亩次,追肥面积432.99万亩次,病害防治面积103万亩次,虫害防治面积91.3万亩次。

二、土壤墒情和病虫草害情况

1、气象情况。返青以来,气温偏高,降水适宜,光照充足。3月份平均气温8.4度,较常年偏高6度;降水量15毫米,偏多3.6毫米;日照212小时,偏少2.8小时。小麦返青以来,我市大部分地区气温偏高,部分地块出现了旺长,群体偏大,个体偏弱,不利于中后期生长。

2、土壤墒情。全市03月10日土壤墒情监测结果表明,冬小麦已灌溉水浇地0-20cm 土层,土壤含水量平均为19.68 %,土壤相对含水量平均为82.18 %,20-40cm土壤含水量平均为19.20%,土壤相对含水量平均为80.60%;冬小麦未灌溉水浇地0-20cm土层,土壤含水量平均为15.72%,土壤相对含水量平均为66.59 %,20-40cm土壤含水量平均16.10 %,土壤相对含水量平均为68.27 %;冬小麦旱地0-20cm土层,土壤含水量平均为15.70%,土壤相对含水量平均为69.64%,20-40cm土壤含水量平均为16.08 %,土壤相对含水量平均为71.38%。棉田0-20cm土层,土壤含水量平均为17.95 %,土壤相对含水量平均为71.02 %,20-40cm土壤含水量平均18.36 %,土壤相对含水量平均为73.95%。3月下旬到4月初几次有效降雨,有效缓解部分麦田旱情,目前麦田墒情适宜。

3、病虫草害情况。根据植保部门4月5日测报,当前小麦纹枯病全市平均病株率为7.81%;小麦红蜘蛛全市平均63.62头/市尺单行,以麦圆蜘蛛为主;麦叶蜂全市平均0.61头/㎡。市站最高,平均1.44头/㎡;蚜虫据大田普查平均百株2头。新发现麦田害虫瓦矛夜蛾。虽然当前监测数据显示小麦主要病虫害发生程度较轻,但受气候因素影响,部分地块病虫害越冬基数大,随着气温回升,灌溉力度加大,田间湿度增加,判断小麦纹枯病、红蜘蛛、麦叶蜂、麦蚜等将进一步增多,危害程度加重。

三、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是部分地块病虫害发生较重。由于前期温度偏高等原因,部分地块纹枯病、红蜘蛛等发生程度较重,病虫害的危害不可小视。二是部分麦田旺长,存在后期倒伏和遭受倒春寒的隐患。由于播期偏早、播量偏大,去冬今春温度偏高,目前部分麦田群体过大,个体较弱,后期可能出现倒伏现象或遭受倒春寒的危害。三是北部沿海地区部分麦田仍然受旱,严重影响小麦中后期生长。

四、田间管理建议

(一)分类搞好拔节期肥水管理

目前我市小麦已进入拔节期,是肥水管理的关键时期。因此,对前期没有进行春季肥水管理的一、二类麦田,或者早春进行过返青期追肥但追肥量不够的麦田,均应在拔节期追肥浇水。但拔节期肥水管理要做到因地因苗制宜。对地力水平一般、群体偏弱的麦田,可肥水早攻,在拔节初期进行肥水管理,以促弱转壮;对地力水平较好、群体适宜的麦田,要在拔节中期追肥浇水;对地力水平较好、群体偏大的旺长麦田,要尽量肥水后移,在拔节后期追肥浇水,以控旺促壮。一般亩追尿素15公斤左右。群体较大的高产地块,要在追施氮肥的同时,亩追钾肥6~12公斤,以防倒增产。追肥时要注意将肥料开沟深施,杜绝撒施,以提高肥效。

(二)因地制宜,酌情浇好扬花灌浆水

小麦开花至成熟期的耗水量约占整个生育期耗水总量的四分之一,需要通过灌溉满足供应。干旱不仅会影响抽穗、开花期,还会影响穗粒数。所以,小麦开花期至开花后10天左右,应适时浇好开花灌浆水,以保证小麦籽粒正常灌浆,同时还可改善田间小气候,抵御干热风的危害,提高籽粒饱满度,增加粒重。此期浇水应特别关注天气变化,不要在风雨天气浇水,以防倒伏。

(三)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做好“倒春寒”的预防和补救

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在降温之前及时浇水,防御早春冻害。若一旦发生冻害,要及时施肥浇水补救。发生倒春寒冻害的补救措施:一是抓紧时间,追施肥料和浇水。对遭受冻害的麦田,根据受害程度,抓紧时间追施速效化肥,一般每亩追施尿素5~10公斤,接着浇水;二是叶面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中、小分蘖的迅速生长和潜伏芽的快发,增加小麦成穗数和千粒重,增加小麦产量。

(四)搞好预测预报,绿色防控病虫害

小麦中后期病虫害主要有麦蚜、麦蜘蛛、吸浆虫、赤霉病、白粉病、锈病等。防治小麦红蜘蛛,可5%阿维菌素悬浮剂、15%哒螨酮乳油;防治小麦吸浆虫,可在小麦抽穗至扬花初期的成虫发生盛期,用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兼治一代棉铃虫;穗蚜可用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或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喷雾,还可兼治灰飞虱。白粉病、锈病可用20%三唑酮乳油喷雾防治或30%苯甲.丙环唑乳油喷雾防治;叶枯病和颖枯病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喷雾防治。

要高度重视赤霉病的防控工作。抓住小麦抽穗扬花这一关键时期,全面喷施对路药剂进行防治,减轻病害发生程度。如果施药后3~6小时内遇雨,雨后应及时补治。如遇连阴天气,应赶在下雨前施药。如雨前未及施药,应在雨停麦穗稍晾干时抓紧补喷。

要向群众做好取消“一喷三防”项目的解释宣传,发动群众积极主动开展防治工作,引导农民逐步将“一喷三防”技术变为自觉行为。

(五)采取综合措施,搞好后期倒伏的预防和补救

由于我市前期旺长面积比例偏高,后期麦田大面积倒伏的风险较大。因此,各地一定要高度重视麦田后期倒伏的预防工作。首先,要通过肥水调控防倒伏。群体较大麦田肥水管理时间要尽量后移,加快分蘖两极分化速度,通过改善群体通风透光状况提高植株抗倒伏能力。其次,要注意灌浆期浇水时间。最好在无风或微风时浇水,遇大风天气要停止浇水。

对于一旦发生倒伏的麦田,要采取以下措施进行补救:一是不扶不绑,顺其自然。二是喷药防病害。小麦倒伏后往往白粉病、锈病发生严重。要及早喷施粉锈宁等杀菌剂进行防治。三是喷肥防早衰。喷施浓度一般为磷酸二氢钾0.2%~0.3%,尿素1%~2%。喷施时间应掌握在无风的晴天下午4点以后,以减少肥液的蒸发量,提高叶片对液肥的吸收。(农技站)

隆德喜降春雨,旱情得到缓解

据气象监测数据显示,2017年1月至4月24日全县降雨量37.1mm,较历年同期偏少20.1mm。0-100cm土壤平均含水量为 11.00%,属轻度干旱,同比下降4.52%,其中沙塘镇0-100cm土壤平均含水量8.71%,接近重度干旱。联财镇和观庄乡属于中度干旱,土壤含水量依次为10.79%和10.65%。全县耕作层0-10cm、10-20cm、20-40cm土壤平均含水量依次为9.37%,11.61%,11.97%,均属于中度干旱。

篇3:农情

农业具有地域分散、对象复杂多样、环境因子不确定等特点, 也是受环境影响最明显的领域[1]。农情信息可分为地理环境、土壤环境、小气候、水环境、作物生长状况信息以及管理信息六大要素, 具有信息量大、形式多样、动态变化快、不确定性、不完整性、稀疏性、时空变异性强等特点[2,3,4]。如何实时获取农业生产环境信息并对其进行精确控制显得十分重要。农业环境相对恶劣, 干扰源多, 传统单功能传感器不能获得全面、丰富的现场信息, 也不具备对现场环境调控设备进行精准控制的功能[5]。随着信息技术在农业的广泛应用, 各种面向复杂应用背景的农业信息管理系统大量涌现, 信息资源丰富, 表现形式多样, 信息容量和处理要求已大大超出传统处理方法的能力。此外, 如何有效采集、筛选和利用这些信息资源, 充分体现农业信息的时效性和综合性, 也是农业信息化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6,7,8]。

针对上述问题, 本文拟研制一套成本低、运行稳定、支持多通道数据采集的农情信息监控终端, 在快速获取农作物种植现场温度、湿度、酸碱度 (p H值) 、二氧化碳 (CO2) 浓度、光照度、图像等信息的同时, 提供直观的图表和智能分析功能, 并根据环境检测结果和作物生长需要, 自动控制和调节温控系统、调湿系统、喷淋系统、浇灌系统、遮阳及补光系统等设备。同时开发配套的后台通信、信息管理、发布和查询服务平台, 实现农业生产过程的远程在线监控, 并通过建设数据沟通通道, 实现不同平台间功能和信息的互建互通。

1 农情信息监控终端

自制多种环境检测传感器, 组成传感器组, 并综合应用嵌入式技术、GPS定位技术、3G通信技术、多传感器多通道数据融合技术以及工控组态技术, 开发集在线检测和实时调控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农情信息监控终端。终端主要包括两部分, 一是负责多种农情信息采集的一体化硬件设备, 二是负责控制检测传感器、环境调控设备、数据管理、通信服务等应用的软件系统。所建的智能化作物培育系统拓扑图如图1所示。

1.1 终端硬件功能与结构

终端的硬件核心部分包括数据采集和远程视频监控两部分。数据采集部分利用传感器组获取多种环境指标, 并以直观的图表或曲线方式呈现给用户, 主要实现以下六类环境数据的综合采集: (1) 土壤成分/养分信息; (2) 土壤特征信息; (3) 作物生长小气候信息; (4) 人工采集的作物信息 (作物种类、生长状态等) 和病虫害信息; (5) 地理空间定位信息; (6) 图像信息。同时, 终端设备提供一定的设备开关控制输出功能。远程视频监控部分针对农业生产场地偏远、地域分散等特点, 在生产现场的关键位置安装摄像枪, 通过无线远程技术对农田、温室等各类农业现场情况和作物生长发育状况进行图像采集, 并通过网络实现前端生产情况的远程、实时监控。

根据仪器仪表显示的检测结果, 结合作物生长状态和实际需求进行智能分析, 与系统预设值进行比较, 进而向控制柜发出适配指令, 对排风扇、喷淋、遮光帘等生产环境调控设备进行精准控制, 保证农作物有良好、适宜的生长环境。

监控终端内部主板卡的设计采用性能优越的基于ARM9低功耗CPU、具有Minil SA总线扩展功能的工控核心板, 集成一系列硬件扩展模块 (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模块、3G通信模块, GPS定位模块、Zigbee通信模块、工控组态模块等) 。外壳采用高密封防水材料制作, 所有对外接口线路采用防水套件加固, 保证系统防水性能、同时提高设备野外的抗干扰能力。人机交互界面选取较大尺寸 (10") 的VGA触摸屏, 保证产品的操作性能。选择大容量可充电蓄电池为内部设备和外围设备供电, 并采用太阳能供电设备提供电源补充。

1.2 终端软件设计

监控终端软件组成与功能模块设计如图2所示。在Linux操作系统的基础上, 采用C++编程语言及EMACS编辑器、GDB调试器和GCC编译器等编程工具开发软件。考虑到设备的野外强光操作环境, 界面采用高对比背景与高亮度前景显示设计。监控终端软件主界面如图3所示。

2 信息管理服务平台

2.1 平台功能设计

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具有与终端设备保持实时通信、信息入库、信息统计分析与空间分布展示、发布和备份等功能, 其软件组成和主要功能模块如图4所示。平台在设计上采用面向对象分析和组件式开发方法, 平台架构由基础设施层、数据资源层、应用支撑层、业务应用层和表现层五个结构层面组成, 各层面功能详见图5。通信服务程序开发采用Window系统Service程序开发技术, 选择C++语言开发, 开发工具为VC++.net。Web服务程序采用B/S (Brower/Server) 结构, Java语言开发;系统的技术架构采用基于J2EE组件技术的多层应用体系结构, 支持Internet, 通过XML技术提供可跨平台交换和移植的业务数据;数据按照需求采取远程单位分散、逐级集中的管理模式。

2.2 平台界面设计

为了使平台更符合农业生产实际的需要, 将二维GIS空间插值分析和展现技术应用到农情数据分析中, 使得监控数据的分析结果能得到更为直观的展示。以土壤湿度分析为例, 图6给出了广东省不同城市土壤湿度的二维空间插值模拟分析结果。此外, 平台还提供了多种数据显示和查询方式, 用户可随时随地了解当前和历史农情综合信息 (见图7) , 操作简单, 结果直观, 适于不同用户群使用。

3 示范及推广应用

为了验证研制的硬件设备及开发的软件平台的实际应用效果, 研究组在广州市农业机械总公司的现代农业装备示范基地进行了安装和使用, 现场监控情况如图8所示。此外, 研究组还在该示范基地成功建立了智能化监控系统、智能化培育系统、渔塘水质环境监测系统和农产品质量溯源系统。

采用了J2EE架构的农情信息管理服务平台, 是一种能提供可创建广泛兼容的企业解决方案而无需进行复杂编程的平台。因此, 通过建立与其他应用系统的数据沟通通道, 并结合自动分类、智能化文本挖掘和中文信息处理等技术, 便可简单、方便扩充平台功能和容量, 将不同功能的应用系统进行整合和统一, 还可集成企业OA系统、邮件系统、视频会商系统等第三方应用软件, 建成“一站式”综合农业信息管理平台。该平台可提供用户管理、日志审计、搜索引擎、报警机制、报表引擎等功能, 方便用户对整个平台进行系统、全面的管理, 达到为不同目标用户提供统一、个性化界面和应用的目的。

目前, 研究组已在本农情信息监控系统的基础上, 集成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系统”、“农业信息采集与处理发布系统”、“农业技术推广奖一站式审批管理信息平台”、“农机安全监理信息管理系统”、“农业机械购置补贴一站式审批管理系统”、“农机数据统计信息管理系统”、“农机培训机构管理信息系统”、“农村能源建设管理信息系统”、“畜牧饲料行政管理信息系统”、“农村远程教育与培训系统”、“农村沼气建设管理信息系统”等10多个农业应用系统, 成功为全国不同领域的农业工作者提供专业化的农业信息管理服务。例如, 为广东省农业厅农业机械化管理办公室建设了农机信息管理平台, 以广东省农机购置补贴完成情况分析为例, 平台根据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工作流程管理规范的要求, 对采集到并经过加工处理后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再以直方图及饼图的形式直观地呈现给用户。又如以面向种子检测的全国种子检测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为例, 平台可根据检测项目需要和使用人员习惯, 生成相应的种子检测记录表, 支持PDF格式导出, 并能实现打印、查询等功能。此外, 研究组还在广东省动物防疫监督总所、广东省兽药与饲料监察总所、山东省饲料监察所、河南省种子管理站等单位进行了推广应用, 不仅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收入, 同时也为各农业管理部门和广大农民提供了及时信息服务, 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农业信息化进程。

4 结语

针对我国发展现代精准农业的客观要求, 构建了集信息采集与信息管理服务于一体的农情综合信息智能监控体系。研制的农情信息监控设备具有成本低、性能好、运行可靠、支持多元素信息采集和环境控制等优点, 能满足精细农业定位、快速、精确、连续测量和实时调控的需要。配套开发的后台通信服务、信息管理和信息发布平台, 能有效提高农情信息监控效率, 降低成本, 对促进我国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丽芬, 马明涛.基于ARM的农业环境因子监测系统的设计的探析[J].中国农机化学报, 2013, 34 (4) :231-233, 256.

[2]于涌鲲, 缪小燕, 高飞.中外农业信息管理现状研究[J].情报科学, 2004, 22 (9) :1149-1151.

[3]李其才, 马兴伦, 张晓辉, 等.农业信息管理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 1998, 16 (2) :49-53.

[4]张芳, 王珏.基于Web的农业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研究[J].农业网络信息, 2013 (7) :20-21, 37.

[5]刘红刚.现代农业生产环境监测组态与融合技术的研究与示范应用[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 2011.

[6]张玉香.关于加强我国农业信息体系建设的对策研究[EB/OL]. (2002-10-25) [2013-11-06].http://www.ycqny.net/html/main/nyplView/2006031329942.ht.ml.

[7]徐东升, 袁飞云, 陈军.基于P2P网络的农业信息管理系统[J].农机化研究, 2006, (10) :89-91.

篇4:农情农味农有乐,高新高产高生态

乐陵市位于鲁冀两省、四市(德州-滨州-沧州-济南)交界处,拥有1处省级开发区、1处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和1处列入国家黄三角规划的循环经济示范园,是国家命名的“中国金丝小枣之乡”、“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级体育产业基地”、“中国建筑五金产业基地”、“全国科技考核先进市”、“全国亩产过吨粮县市”,是“山东省文明城市”。

乐陵历史悠久,据五里冢和惠王冢遗址出土文物证明,早在4000多年前即有氏族部落生息繁衍。近些年,经过政府的大力发展,特别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更为乐陵集聚了良好的发展优势。2012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3.2%;地方财政收入同比增长40%;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2.5%;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同比增长29.9%,经济社会发展继续保持了高位增长态势。

乐陵不但拥有高速发展的生态经济,还拥有深厚的历史积淀与丰富的旅游文化。如:始建于明·洪武二年端庄大方、宏伟高大、巍峨壮观的乐陵文庙;存有南宋副相吕颐浩读书处“萃贤亭”遗址的咸平城故址;出土有石斧、石镰等新石器时期的遗物;有骨锥、鹿角、卜骨、陶纺轮、鬲足等商、周两代的遗物;还有汉砖、唐罐等。遗址西侧和南面,已露出汉砖墓壁的五里冢遗址;汉初乐陵第一城,兼都尉,出土有五铢钱、铜箭头、布纹瓦、唐佛像等的魏王城等等。

深厚的历史积淀和高速发展的经济文化,造就了善良、朴实的乐陵人,更造就了许许多多流传千古的著名人物。古有西汉著名辞赋作家东方朔、东汉击鼓骂曹的祢衡、宋代左相吕颐浩、抗日名将宋哲元,近有被誉为革命妈妈的刘香惠、临终前在墙壁上留下血书的张汉卿、威震敌胆的锄奸部长薛汉三等。如今,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优秀质朴的乐陵更是凭着自己的努力,创造了属于他们的辉煌事业,成就他们的美丽人生。

他是一名养殖大户,在全国各地都有自己的田地;他经营着自己的农场,在乐陵有很多基地,在黑龙江还承包了6万亩土地;出于兴趣,他养过很多动物,如鸡、鸭、鹅、牛、马、羊、鱼虾、观赏鸟、猴子、蛇、鹰、雕、狼等等;他就是孟凡佳。因为忙于养殖种植事业,他无暇寻找心中的她,使幸福的人生有了缺憾,不过,有乡村时尚女老板马超敏,网上卖枣的枣园姑娘范娟,寨头堡乡坡赵村人养猪大户胡梅杰,乡村女教师张等等优秀的姑娘,相信他的缺憾将很快就得以弥补。

马超敏,在镇上有一家服装店,小店不大,却最能吸引村里爱美的姑娘。她还是一家家具公司的文员。她爱唱歌,也爱跳舞,只要人们能说出的舞蹈名字,她都能跳。可是因为离婚带着一个女儿,虽然孟凡佳觉得她很坚强、自立,可是因感觉与自己传统家庭不是很合适,只得遗憾放弃。

范娟,小在枣园里长大,122棵枣树就是她从小的玩伴,每年到了九月份,她都会跟着爷爷一起去打枣。2012年,大学毕业后回到了家乡,她的工作也是离不开枣,主要负责设计维护、网上卖枣。可惜的是,在盲选的时候,因为孟凡佳觉得她的秘密:“永远都说你最棒”,对他的帮助没有其他姑娘的作用大,而放弃了她。

胡梅杰,她时尚、靓丽又年轻,可是谁又能想到她的家里有上千头猪?每天天不亮,她就得起床,猪场里的活永远也干不完。除了上千头的猪场,她家里还另有十亩粮田。猪粪会拿去施肥,所以她家的玉米、小麦长得特别好。可是因为她怕黑,不敢一个人睡,而孟凡佳却因为工作原因,一年当中有11个月要出差在外,这与她的理想有些偏差,在最后双方选择时,她放弃了孟凡佳。

张静,是乐陵市一家培训学校的副校长,大学毕业后她和同学一起来乐陵创办了这家英语培训学校。她每周的工作都会排得很满,周六日是她最忙的时候。她不仅教英语,还教孩子们物理、化学和生物。她爽直大方、充满爱心,这样的她,追求者又怎么会少。在第二轮盲选时,因为她的秘密:“打死不会承认错”无法得到孟凡佳的认同,而被惋惜放弃。

在等候最后结果时,乐陵书记鄂宏达介绍了乐陵的特色——金丝小枣:“乾隆南巡的时候,曾经到过乐陵,而且御赐有枣王之称的枣树,这棵枣树,仍然存活至今,国家曾经在60年代,大力推广我们乐陵的枣,金丝小枣,当时是国家林业部命名的,我们乐陵是中国的金丝小枣之乡,而没有命名第二,任何一个第二个地方。李春葆将军,在去年,人民日报上发表了一篇叫《上苍的意思》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里专门写的就是乐陵的金丝小枣,我作为乐陵的市委书记可以负责任的说,乐陵金丝小枣,冠天下,不是我说的,是启功老先生给我们题写的。”同时他还对孟凡佳遇到的资金问题提供建议与帮助,给如孟凡佳一样的创业优秀青年的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指出了一条光辉之路。

篇5:农情测报员

【是什么】

农情测报员是指从事农业田间试验和农情调查、测试、分析的人 员。

【做什么】

①进行试验田的播种、田间管理和收获烤种; ②进行定期定点和面上的发育期、生长动态、气象灾害及病虫鼠害等农情状况调查,并进行田间工作记载; ③进行温度、湿度、土壤水分等基本农田小气候要素观测; ④提供农情测报、农业科研与生产管理的基础信息数据。

【怎么样】

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强农业人才队伍建设将越来越重要。只有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素质,才能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实行农业职业技能开发是提高农业劳动力素质的根本性措施,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要举施。

【谁能做】

①能够热爱这个职业,有耐心、最好对气象灾害及病虫鼠害等农情有一定的了解; ②对温度、湿度、土壤水分等基本农田小气候要素有所了解; ③有一定播种和田间管理经验; ④动手能力强,思维敏锐,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善于学以致用,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小贴士】

篇6:乡镇春季农情调查报告

一是加强宣传,7加强对土地撂荒户的引导.杜绝撂荒,通过转包、承包、代耕等形式开展土地流转,至3月底已有266户258亩撂荒地落实耕种;二是大力发展重专大户,镇政府对重专户给予技术和物资上的帮助.

促进发展”主题活动,为深入贯彻落实镇党委政府开展“创新服务。切实推进全镇农村中心工作,促进粮油、果树、蔬菜等大田作物生产水平,提高农作物产品与质量,及时了解动植物疫并防汛抗旱、森林防火防灾减灾推进情况,加快农村产业发展与基地建设,提高决策的预见性和管理、科技服务水平。镇农业服务中心开展了这次春季农情调查,针对调查结果调整了工作布署。

一、农情调查工作开展情况:

抽调19名精干力量,此次调查在服务中心的统一布署下。从3月初至3月28日止,对全镇14个村作了全面的农情调查,主要涉及大春生产进展情况、小春生产情况、生猪鸡鸭喂养及防疫情况、重专大户、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等9个方面的内容。

二、农情调查结果:

玉米播种面积8250亩,1大春生产进展情况:水稻播种面积12880亩。红苕播种面积8630亩,合计28760亩,已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计划。全镇有撂荒地379亩.

无病虫害成灾,2小春生产情况:小春作物小麦长势良好。预计比年增产10%左右。

鸡鸭喂养量70000余只,3生猪、鸡鸭喂养量及防疫情况:全镇生猪存栏量约11800头。生猪防疫达98%以上,鸡鸭防疫60%左右,圈舍消毒达100%

其中养殖专业户103户,种植专业户93户。4重专大户调查情况:对全镇重专大户进行了全面摸底归类、建档,全镇重专大户共196户。

修路17000米,5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情况:整修渠堰22500米。新修水池13口,整修塘12口,目前塘、水池蓄水管约55%左右。

十字文光柑桔标准示范园2500管理较好,6柑桔生产情况:全镇现有柑桔8650亩。苗木长势良好,其它管理相对粗放,有待进一步加强管理。

宣传到位,7森林防火:村级防火组织健全。责任落实,但野外用火行为时有发生,火灾隐患仍然存在

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8农户对沼气建设的意愿及思想动态:镇年新修沼气300口。给农民带来了实惠,此带动下,很大一部分农户对修沼气池有强烈的愿望,有近400多户农民有修建沼气的意愿和想法。

现已进入审查阶段。9农村劳动力转移摸底调查情况:对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摸底调查已全面结束。

三、及时调整工作布署,未雨绸缪。

篇7:心系农户查农情,勤入村社解难题

近期我县雨水偏多,且雨后阳光照射强烈,温度高、湿度大,果蔬容易出现病害,5月4日农业局多经站、植保站一行6人冒雨到迎祥镇薄刀村检查果蔬生产,通过实地查看发现栽植的西瓜存在以下问题:

1、部分西瓜苗出现了萎蔫、焦叶等症状;

2、部分地块积水严重,影响西瓜生长;

3、未及时进行整枝、打蔓等管理。多经站技术干部立即召集村社干部及10多位种植大户进行现场培训,强化种植户的管理意识,随后协同植保站技术专家对西瓜病害进行了识别,并按照《隆昌县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规程》制定了防治方案,并要求村社干部组织种植大户进行防治。

多经站

篇8:农情

一、在准确把握农情的基础上,充分认识江西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紧迫性

改革开放以来,江西农业发展迅速,以占全国2.5%的耕地生产了全国4%的农产品,形成了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的水稻、柑桔、渔、禽和生猪五大优势产业,创造了水稻总产量排名全国第二、人均占有稻谷居全国第一、脐橙面积排名世界第一、脐橙产量位列全国第一和世界第三的辉煌,成为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两个不间断输出粮食的省份之一,为保障国家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作出了重大贡献:。然而,作为农业比重较大的省份,跳出江西看发展,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江西仍然任重道远。

1、从全球来看,江西农业资源相对紧缺。

耕地资源:1949年江西人均占有耕地面积2.73亩,随后呈逐年减少趋势,到2008年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98亩,仅为全国人均耕地面积的71%、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28%,人地矛盾日趋突出。同时,土壤质量下降和土壤退化现象严重,耕地综合利用率不高,中低产田占全省耕地面积的78%,耕地用地率为22%,全省复种指数为173%。水资源:江西人年均水资源拥有量4000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3;农业用水量大,约占总用水量的70%,全省3/4以上的农产品由灌溉地生产,农业季节性干旱突出;水资源利用率低,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全省平均为0.45,一半以上的水被浪费掉。资源相对缺乏已成为江西加快农业现代化的“瓶颈”。

2、从全国来看,江西农业现代化水平居中下游。

2005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采用多指标综合指数法对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1980年以来,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但总体发展水平还不高,仍处于从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起步期进入发展期的发展阶段。经测算,江西农业现代化综合发展指数1980年是26.72,排名全国第15位;1990年是24.78,排名第16位;2000年是30.21,排名第14位;2003年是29.04,排名第15位,均低于同期全国农业现代化综合发展平均指数。更令人担忧的是,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列出的2010年、2014年、2020年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预测值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8个省、市、自治区中都没有出现江西,这说明随着时间的推移,江西农业现代化水平与全国发达省份的差距越拉越大。差距已经产生,警钟已经响起,危机已经“四伏”。江西各级政府必须进一步加强农业工作的组织领导,把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作为巩固和提升江西农业在全国农业地位的一项政治任务和重大举措,紧急进行再动员、再部署。

3、从自身来看,江西农业靠天吃饭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

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特别是水旱灾害仍然是制约江西农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1931年,我国发生特大水灾,包括江西在内的受灾最严重的8省农业受灾面积达14170万亩,占8省耕地总面积的1/4强;1954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严重水灾,包括江西在内的5省共有4700多万亩农田被淹;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江西农作物受灾面积达2343万亩,水毁耕地93万亩,近80万人口因灾返贫;2000年,江西800多万亩农作物受旱,近80万亩农作物绝收,57万牲畜因旱灾而发生饮水困难;2003年,江西近六分之一的中小河流断流,1500多万亩农作物遭灾;2007年,江西农作物受旱面积达1400多万亩,100多万人饮水困难;去年入汛以来,江西先后出现八次较大降雨,农作物受灾面积达559万亩,直接经济总损失达39亿元。当我们把这一次次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灾情后果重、社会危害大的自然灾害串联起来时,更加凸显出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健全农业生产安全防御体系、从根本上改变农业靠天吃饭发展局面的紧迫性。

二、在深刻理解农业现代化内涵的基础上,理性分析江西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面临的突出问题

农业现代化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科学技术的渗透、工业部门的介入、现代要素的投入、市场机制的引入和服务体系的建立,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缩小工农差别和城乡差别,增加农民收入,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其基本内涵包括:

1. 农业装备现代化。

农业生产各个环节和整个过程由播种机、脱粒机、收割机、水利灌溉设备等现代机械取代人力、畜力及手工工具,计算机、卫星遥感技术、新型材料、节水设备和自动化设备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农业机械化、农田水利化、农地园艺化以及交通运输、能源传输、信息通讯的网络化成为农业生产的主旋律。

2. 农业技术现代化。

以生物工程技术、微电子技术、空间技术、材料技术、信息技术为代表的各类先进技术渗透到农业种植资源、动植物育种、作物栽培、畜禽饲养、土壤肥料、植物保护等各个领域,农业增产的60%—80%来自于科技进步,先进的科技不断从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强大动力。

3. 农业体制现代化。

农业突破传统的产加销脱节、部门相互割裂、城乡界限明显等局限性,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支持保护体系以及运行良好的服务体系与市场体系,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等各环节走向一体化,农业与工业、商业、金融、科技等行业相互融合,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形成了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农业发展格局。

4. 农业经营现代化。

市场机制在农业资源配置中起着主导作用,农业从生产成果到手段普遍商品化,各种农产品、中间产品、劳务和消费品以及其它农业生产要素,包括各种农业机械、化学肥料、农用化学品、良种及兽医服务等,都进入农业交换领域,甚至农民的生活消费也普遍成为商品性消费,农产品商品率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农业冲破了内部物质循环的局限性进而实现物质的开放式循环,从自给农业发展为市场化农业。)

5. 农业生态现代化。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保护和维持生态平衡,在人口增加、经济发展与农业高产高效化的同时,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治理与保护,重视土、肥、水、药和动力等生产资源投入的节约和使用的绿色化,在应用自然科学新成果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有机农业、绿色农业等农业发展模式,形成山清水秀、空气清新、鸟语花香、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农业生态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江西在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上取得了一定成就,粮食连续增产,农民收入持续增长。2008年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407家,带动农户460万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达到8022个,合作组织成员达274.5万户,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2946.4万千瓦,机制、机收率分别提高至46.7%和39%。但是,对照农业现代化的内涵和要求,当前江西在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仍然面临着五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1.农业生产制约因素增多。

一是由于长期以来对农业投入的历史欠账较多,江西农田水利设施部分老化,普遍存在灌溉标准低、配套差、灌溉方式落后等问题,这成为制约江西农业发展的突出因素。2008年江西耕地的有效灌溉面积为2761万亩,仅占总面积的34%。二是农资价格的上涨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抵消了惠农政策给农民带来的实惠,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受到一定影响。三是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必要的征用土地导致农业用地仍在慢慢减少。目前,江西平均每年的项目建设占用耕地近1 5万亩。

2.农业生产要素污染严重。

一是农药在使用上的单一性、过量以及使用方法的不当等,对水体、土壤及农产品产生了严重污染。二是长期滥施、偏施化肥,造成土壤营养成分的大量流失,使土壤酸化、板结,养分供应不协调。三是土壤中的残留地膜降低了土壤的渗透功能和耕地的抗旱能力,阻碍了农作物的生长发育,给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带来了不利影响。四是规模化畜禽养殖业的迅速发展,使许多高浓度有机污水未经处理便直接排入河道,污染了地表水和地下水。五是城市生活垃圾和工业污染向农村的转移导致了农业生态环境恶化。

3.农业科技水平不高。

一是江西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农业科研资源力量比较分散,导致农业科技贡献率偏低,科研成果作用不够凸显。二是江西农业技术推广制度不健全,农业科技成果利用率比较低。据统计,江西农业科技贡献率只有45%,科研成果转化率还不到30%,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发达国家75%以上的农业科技贡献率和50%以上的科技成果转化率还存在很大距离。

4.农业比较效益偏低。

江西的水稻、水果等农产品的生产总量都排名全国前列,但投入成本过高,比较效益偏低,制约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目前,江西每公顷化肥的使用量高达600多公斤,远高于全国400公斤的平均水平和发达国家225公斤的安全限;每公顷农药使用量30多公斤,远高于每公顷15公斤的安全使用量。更为严重的是,由于缺乏有效的技术指导,江西农药和化肥的实际利用率还不到30%,其余70%以上造成了土壤、地下水、地表水和空气的污染,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5、农村劳动力素质较低。

据农村住户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04年全省农村劳动力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0.44%,高中和中专文化程度的占11.08%,初中文化程度的占49%,小学文化程度的占32.8%。这意味着近9成的农村劳动力仅受过初等以下教育,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农村劳动力素质低,影响了其对新知识的吸收和对农业科技的推广,导致其接受新品种、新技术、新的生产方式的能力较差,市场适应能力差,易受传统观念和现有条件束缚,一味地追求产量而忽视质量和市场需求,盲目生产,造成对原本有限的农业资源的极大浪费。

解决上述问题,最重要、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坚定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决心和信心,明确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思路和措施,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和产品商品率为途径,以现代科技和装备为支撑,发挥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的作用,建成农工贸紧密衔接、产供销融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三、在全面汲取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科学制定江西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具体措施

世界范围的农业现代化,是从20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的演进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启动的。在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发达国家由于自然资源的禀赋差异和经济社会的基础不同,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道路选择上也不尽相同。从世界上已经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国家实践看,不同国家都根据国情的差异,分别采取了不同的方式和方法,因而形成了不同的模式。

一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主要目标的模式,也称作“美国模式”。

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人少地多、劳动力短缺的国家,为了节约劳力,充分利用农业机械、良种技术,以及现代工业和低价能源的优势,扩大种植面积和经营规模,提高农作物的总产量。因此,这些国家农业实现现代化的起步首先是实现了农业生产的机械化,农业机械的广泛应用使其成为当今世界上机械化水平最高、人均经营耕地最多的农业大国。

二是以提高土地生产率为主要目标的模式,也称作“日本模式”。

日本、荷兰等人多地少、耕地资源缺乏的国家,把科技进步放在重要位置,侧重于采用生物技术,精耕细作,致力于农业集约经营,通过改良农作物品种、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等措施,提高单位面积农产品产量。在日本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农业科研、农业教育以及科学技术的普及推广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确保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成功,日本政府建立了一套科学严密的科技推广制度,为农业资源禀赋先天不足的类似国家树立了农业现代化的典型。

三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并重为主要目标的模式,也称作“西欧模式”。

法国、德国、英国等土地、劳动力数量比较适中的国家,既重视农业的工业化,又注重农业的集约经营;既重视用现代工业装备农业,又重视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把农业生产技术现代化和农业生产手段现代化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同时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

发达国家的农业现代化是借助于制度、市场和科技三者来实现的。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发达国家先后以现代机械替代手工劳作,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和发展农业,用现代经济管理科学经营和管理农业,大大提高了农业的专业化、集约化和市场化水平,农业与农村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江西在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不应简单地去效仿或套用哪种模式,而应根据自身土地、劳动力和工业化水平的实际情况,科学地汲取发达国家发展农业现代化的成功经验,在充分分析农情、消化经验、找准“洋”为“我”用的切入点与结合点的基础上,在避免重复发达国家早期忽略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问题的前提下,走出一条既切合江西实际又符合农业发展规律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1、以法规化推进农业现代化。

纵观发达国家的农业现代化进程,政府对农业的扶持和保护对于农业现代化的实现是至关重要的。美国政府每隔5年就出台一个“农业法案”计划,日本政府坚持实行工业反哺农业政策,法国政府出台一系列扶持农业发展的土地、机械化、专业化、财政金融与外贸以及科技推广等政策。因此,江西应借鉴和汲取发达国家发挥政府在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指导、扶持、保护和服务作用的做法,从政策与制度层面为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提供支持,建立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投入保障机制和支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快农业立法进程,以法律的形式明确规定政策目标、预算额度、操作程序、部门分工、法律责任等,保障农业发展;加快建立农业信贷、农业保险等农业发展社会保障机制,最大限度地降低农民的投资风险,用“看得见的手”来推动农业现代化。

2. 以产业化推进农业现代化。

在发展方向上,坚持“高起点、大规模、外向型”,即高起点发展高附加值、高科技企业,大规模扶持特色产业加工企业,面向国内外市场,发展一批以出口创汇为重点的外向型龙头企业。在发展途径上,既要根据市场需要组建新的龙头企业,完善“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又要重点扶持、改造有一定基础的弱小企业,使其上规模、上水平,增强产业发展后劲。在发展思路上,一是把有限的生产要素集中在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产业上,使其快速增长,带动和聚集相关产业,形成产业化发展群体优势;二是培育一批旗舰型、龙头型、基地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三是围绕龙头建基地、突出特色建基地、连片开发建基地,建设一批上规模、上档次、标准高、配套全的农业生产基地;四是加强财政与金融信贷支持力度,把财政支农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财政扶贫资金等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有机结合,充分利用信贷资金发展农业产业化。

3. 以规模化推进农业现代化。

一方面借鉴国外经验,加快土地的有偿流转,促进土地适当集中和规模经营。政府要通过补偿和培训的方式鼓励农民到城市谋生,允许和鼓励到城市务工和经商的农民将土地转包或转给当地农民并收取一定的转包费或租金作为补偿,或者将土地入股获取收益。同时,通过税收减免、信贷优惠等措施,鼓励土地适当集中和农民之间的联合经营,使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另一方面,引入投资主体,组建土地整治公司,将低产田和荒芜的土地集中成片,整治成标准农田后出租给有经营能力和一定经营规模的农民或组织,为农业现代化奠定基础。

4. 以机械化推进农业现代化。

一是建立农机合作制度发展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农机专业协会和农机专业服务组织,提高农业机械的组织化程度;建立以农机合作组织为龙头、农机大户为骨干、农机户为主体的服务体系,提高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二是调整农机结构,实现由抓粮食作物主要生产环节机械化向全面提高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转变,由抓粮食生产机械化向抓经济作物机械化转变,由抓农田生产机械化向抓畜禽、水产养殖生产机械化转变,由抓农业产中机械化向抓产前、产后机械化转变。三是加大农机补贴。政府应每年拿出一定的资金,用于对购买大型机械的农户进行追加补贴,对跨区作业的农机大户和农机服务组织实行燃油价格补贴,对农机化示范基地建设给予资金扶持,调动农民发展农机化的积极性。发挥政府资金的聚集功能,广泛吸纳社会资本,形成以农民投入为主、政府投入为辅、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层次、多渠道的农机化投入长效机制。

5. 以科技化推进农业现代化。

加大政府对农业科技的投入,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农业科研,建立起政府为主体、企业与民间资本为辅助的农业科技投入机制,以及政府经费侧重于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民间资本侧重于新产品开发和应用研究的工作机制。坚持农业教育、科研和推广“三位一体”的做法,由科研院所同时承担教育、研究和推广三项任务,使三者结合在一起,互相促进,提高科技为农业生产服务的效率。加大对引进的新技术新设备的研究、吸收、消化与改进,形成一批适合江西农业生产的新技术新设备。各级政府应加强对农业技术的研发、推广及普及,形成“省级有科技领导部门、地市有科技主管部门、县区有科技负责部门,乡镇有科技推广站、村组有农技推广室和技术推广员”的立体推广网络,提高科技对农业现代化的贡献率。

6. 以标准化推进农业现代化。

形成以先进适用技术转化为基本内容,以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为基本手段,科学研究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的农业标准化实施体系;建立以法规为核心、技术标准为基础,通过例行检验检测和认证实现有效监督管理的农业标准化监督体系;完善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各种力量参与的农业标准化组织体系。处理好标准数量与标准质量的关系,提高农业标准的科学性、先进性和适用性;处理好科学研究与标准制定的关系,改变重制定轻研究的倾向,使标准内容反映市场需求,标准技术满足国内外需要;处理好全面普及与重点突破的关系,把标准化工作的重点放在大宗农产品、“菜篮子”产品、出口创汇产品以及规模化、组织化程度较高的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上;处理好标准推广与标准实施监督的关系,把标准的宣传贯彻与农业执法监管、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有机结合起来;处理好政府推动和市场引导的关系,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农业标准化中的带动作用。

7. 以合作化推进农业现代化。

综观国外发展现代农业的经验,任何一个现代国家都高度重视民间组织的力量,许多国家都鼓励农民组织起来,提高自我服务水平,节约交易费用,降低成本和市场竞争的风险,增加获利的机会。大力支持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鼓励能人或专业大户牵头兴办农业专业合作组织,依托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牵头兴办农业合作经济组织,鼓励农业技术服务组织与农民联合创办农业专业合作组织,支持农村经济组织或村委会根据本地产业情况牵头兴办各类农业中介服务组织,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联合组建农业协会。并且充分发挥农业合作组织联系土地和市场的纽带作用,以及避免市场风险、保护农民利益的服务功能,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8. 以市场化推进农业现代化。

加快农村市场流通体系建设,通过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手段,打造农资、日用消费品、农产品等流通网络体系。加快农村市场服务体系建设,在充分利用现有设施的基础上,逐步改造和建设一批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管理先进、环境良好的农贸市场、综合市场和批发市场,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大力培育农产品流通企业,制定并落实好相关优惠政策,扶持一批重点农产品出口流通企业。加强农业市场化法制环境建设,完善农村市场法规和农业管理体制,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良好市场环境,切实保障农民的利益。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利用好展会平台,采取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方式,宣传推介江西农产品,促进产销对接。加强对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鼓励农民实行合作化,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市场化组织程度,增强农民参与市场和社会分工的能力。

9. 以信息化推进农业现代化。

一是健全农产品市场预警系统,尽快实现对所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和敏感农产品的生产、需求、价格、进出口贸易等的动态跟踪监测预警,研究制定相应的预防保护措施和办法。二是建设农产品和生产资料市场监管信息系统,通过门户网站的“一站式”服务,增强政务管理透明度,提高政府部门办事效率。三是完善农村市场与科技信息服务系统,实现全省农产品批发市场联网,建立省市两级联合服务的农业科技数据库群。四是开发国内、国际两类农业信息资源,加强对主要贸易国和贸易地的农产品贸易政策、检验检疫标准等非量化信息的收集,为农业参与国际竞争提供必要的支撑。五是强化农村信息服务网络,推进服务网络向产业化龙头企业、批发市场、中介组织和经营大户延伸,积极建设农村远程科技培训网络,以经营大户、农村经纪人和村组干部等为重点,加强农村信息员队伍建设,发挥好农村信息员在政府与广大农民之间的信息“二传手”作用,为农业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

1 0. 以职业化推进农业现代化。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农情】相关文章:

农情信息调度农业农村经济论文04-29

政务大厅下乡住村察农情解难题05-17

上一篇:诈骗罪的定罪量刑标准下一篇:【巡察整改方案】县交通运输局巡察反馈意见整改落实及任务分解方案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