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药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2024-05-01

芍药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精选6篇)

篇1:芍药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芍药除自然降水外,地栽不需要经常浇水。通常只在需水量最多的开花前后并遇春旱时才适当浇几次水,以补充土壤水分的不足:每次浇水量不宜过多。宁干勿湿是芍药日常管理的一条重要原则,浇水过勤反而会造成根系腐烂,引起枝叶枯萎下垂等生理现象:适时施肥是使芍药花大色艳的一项重要措施:追肥要控制,每年追肥三次,第一次在新梢迅速抽出。叶及花蕾正伸展时,以施速效肥为主,称之为促花肥:第二次在花谢后半个月之内,此次施肥对植株以后的生长和花蕾的增多有很大的影响。肥效以速效肥为主,称之为促芽肥;第三次在秋冬,对增强植株春季的生长有重要作用,肥料以基肥为主。施肥的数量依据植株生长状况和品种而定,一般五年生芍药每次施粉末状、经充分腐熟的饼肥0.5千克,或优质有机肥5千克。施肥方法以环状或辐射状开沟交替进行。

篇2:芍药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芍药定植后不能经常移栽,否则会损伤根部,影响生长和开花,一般情况下2~3年换一次盆,在此期间及时送土除草就好。

及时剪掉枯叶

盆栽芍药,霜降后剪去枯萎枝叶,以免滋生病虫害。冬季也不需要将芍药移到室内,可以放在阳台或者屋檐下阳光充足的地方,避免风雪,盆土不要过干就好。

花期养护

篇3:芍药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1养殖观念落后

养殖观念的落后表现在对养殖业的发展形势、市场行情和投入不足。基层养殖户往往依靠传统经验就盲目进行养殖生产, 造成生产效益低下, 甚至赔钱。由于缺乏有效的行业信息, 对究竟养什么动物赚钱不了解, 只是跟风似的别人养什么赚钱就跟着养什么。对市场规律不能很好地掌握, 一般畜牧行业的市场行情周期是三年, 现代随着生产技术的提高, 养殖周期的缩短, 市场周期有缩短的趋势。

畜牧部门、政府、院校、相关企业等应该在畜牧发展中发挥作用, 通过报纸、媒体、传单、下乡指导等传递新的科技信息。 或通过科技示范发挥带头作用, 逐渐改变基层养殖户的养殖观念, 逐步实现现代化养殖。

2品种问题

优良的品种决定动物生产性能的好坏, 现在生产中大多数基层养殖场都未进行规范的引种。 有些养殖场为降低饲养成本, 购买一些价格低廉的不纯的品种, 其生长速度、遗传稳定性等都难以达到较好的性能, 而且往往由于卫生、防疫等都不过关, 直接影响到猪场生产的健康和安全问题。

养殖户引种要从正规的大型养殖场引种, 根据自身饲养需要决定引进纯种还是引进杂交品种, 引种后加强饲养管理和消毒, 隔离观察无异常后在混入自家群内饲养。

3利润分配不均

农村基层养殖户生产组织化程度低, 畜牧业生产与加工、经销联系不紧密, 产业化程度不高, 养殖户仅仅从事着生产环节, 获取生产环节的微薄利润, 而对上游的饲料, 与下游的销售环节则主要依赖于企业和经销商, 而且出售的动物的价格往往受经销商的控制, 缺乏话语权, 尤其是市场行情较低, 销售困难时经销商会压低收购产品的价格。 养殖户作为主要的生产者付出资金和劳动力最多, 而且承担的风险也最大, 受益很少[1]。

现在基层养殖户可结合当地饲料资源合理搭配饲料, 降低饲养成本。或者加入养殖合作社, 与生产和销售环节加强联系, 对于控制成本, 增加效益大有好处。

4疫病防治不科学

由于动物疫病具有传染性的特点, 如果不提前预防, 一旦疫病发生、蔓延, 控制扑灭起来, 需要耗费较大的财力, 甚至对人体健康产生威胁, 我国养殖业大多以农村家庭分散饲养为主, 防疫基础薄弱, 疫病种类多, 发病范围广。 有些养殖户认为养殖数量不多, 没有必要防疫, 还会增加饲养成本。 有时缺乏专业的技术指导或没有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进行防疫, 这样都会使疾病发生率增高。 基层养殖户要结合饲养的动物种类, 当地的发病特点决定是否防疫, 防疫何种疫病并制定科学的防疫程序, 对防疫接种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如疫苗的使用方法、接种剂量、药物影响等要清楚, 否则会影响免疫效果。 饲养量较大的养殖场最好进行抗体检测, 根据采血的结果分析免疫的效果并合理确定免疫时间。免疫抗体水平达不到规定要求时, 尽快实施一次加强免疫[2]。

5重治疗, 轻护理

基层养殖户这种情况比较多见, 养殖户认为动物得病后最好的办法就是用药, 忽视了通风、隔离、消毒、保温、加强营养等辅助措施, 这样不利于疾病的恢复。比如消毒, 在动物治疗过程中仍然可能通过消化道或呼吸道排出病原体, 从而感染其他动物, 不消毒的话, 病原体就会在环境中存留一段时间, 成为危险因素[3]。

总之, 基层畜牧养殖户在饲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较多, 养殖户只有选对品种、改变观念、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和做好疫病防控才能充分发挥动物的生产性能, 有效控制疾病, 降低损失, 增加收益。生产中还需要养殖户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和对科学防控疫病的认知水平, 增强养殖户对管理工作及疫病防治重要性的认识, 才能保障动物健康, 促进基层畜牧业健康的发展。

摘要:近年来, 国家对畜牧业的扶植力度不断加大, 模式也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这就需要应用先进的饲养管理技术武装畜牧业, 然而传统畜牧业由于受到观念、饲养技术、疫病防治、生物安全措施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还处于不断发展的阶段, 在畜牧养殖管理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尤其是基层养殖户中问题更是突出, 对此, 文章就基层畜牧养殖管理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做一介绍。

关键词:基层,养殖管理,问题,解决方法

参考文献

[1]蒙善朝.畜牧养殖专业户的风险和风险管理.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1 (27) :28-29.

[2]汪言海.畜牧养殖过程中动物疾病病因的分析与防控.农家致富顾问, 2014 (07) :96-97.

篇4:稻田泥鳅养殖技术和捕捞方法

【关键词】稻田;泥鳅;养殖;技术;捕捞

在人工饲养条件下,通过施肥培养浮游生物饵料,沉积池底的残饵、粪渣也可作它的食料。人工饲养还可投喂商品饲料,如花生饼、米糠、麸皮、豆饼、蚕蛹粉、螺、蚯蚓、水丝蚓、鱼肉、家禽家畜内脏等。泥鳅个体小,重量轻,贪吃,过饱时易引起消化不良,影响正常呼吸造成胀死。

1.稻田建设

稻田养殖泥鳅,要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面积2-10亩的稻田,并在稻田四周用水泥或塑料板、薄膜、纱窗等(入泥30厘米)建设起80厘米高的防逃墙。沿田埂修一20厘米宽的台阶,离田埂顶15厘米。田的四周及中央挖一“田”字形水沟,沟宽、深为50厘米。进、排水管和溢水管各1处,管口均用细密铁丝网拦截,排水管平时用水泥封住。

鳅鱼最好是来源于泥鳅原种场或从天然水域捕捞的,要求体质健壮无病无伤,年龄在2龄,雌性体重15-25g,雄性体重12g以上。2月下旬在稻田灌水前,每亩用生石灰75-100公斤均匀泼洒,进行清整消毒。亩施发酵过的猪粪1000公斤,进水经过滤入田,沟内水深30-40厘米,培肥水体,水的透明度为25厘米左右。秧苗返青后,亩放3-5克/尾规格的鳅苗2-2.5万尾,放养前用3%的食盐液浸泡10分钟,消毒后入田。

2.饲养管理

2.1施肥

养殖过程中,为了保证浮游生物不断,必须及时、少量、均匀地追施有机肥。每隔10-15天施肥1次,每次每亩用肥150公斤。另外根据水色的具体情况,每次每亩施1.5公斤左右的尿素或2.5公斤碳酸氢氨,以保持水体呈黄绿色。

2.2投饵

由于田中泥鳅的密度较高,应投喂人工饲料,如豆饼、蚕蛹粉、蝇蛆、蚯蚓、螺、蚌、屠宰场下脚料、米糠、豆渣、菜籽饼、麸皮等,以补充天然饵料的不足。7-8月是泥鳅生长的旺季,要求蚕蛹粉达15%、肉骨粉10%、豆饼25%的配比,日投饵2次,投饵率为10%。9-10月份以植物性饲料如麸皮、米糠等为主,一般每天上、下午各投喂1次,投喂量为泥鳅总重量的2%-4%。早春和秋末2%左右。具体根据泥鳅取食情况灵活掌握,一般每次投饵后,1-2小时内基本吃完为宜。

2.3水位控制

水位控制极为重要。田面以上实际水位一般控制在5厘米以上。适时加入新水,一般每半个月加水1次,夏天高温季度应适当加深水位。

2.4疾病防治

由于泥鳅适宜于水田养殖,在养殖过程中一般没有疾病发生。为防止赤皮病发生,每月用呋喃酮药饵10-20克,配50公斤饲料投喂2-3天,每月每亩用生石灰10-15公斤化浆后全池泼洒。水稻施农药时间一般在插秧前3-5天,或插秧后5-7天,对秧苗施药预防一次。

2.5日常管理

日巡田2次,检查防逃设施,特别是雨天注意仔细检查漏洞。防止天敌入侵(如水蛇、鸭等),观察泥鳅的活动和摄食情况。严禁含有甲胺磷、毒杀酚、呋喃丹、五氯酚钠等剧毒农药的水流入。

3.捕捞方法

3.1网捕法

在稻谷收割之前,先用三角网设置在稻田排水口,然后排放田水,泥鳅随水而下时被捕获。此法一次难以捕尽,可重新灌水,反复捕捉。

3.2排干田水捕捉法

在深秋稻谷收割之后,把田中鱼沟、鱼溜疏通,将田水排干,使泥鳅随水流入沟、溜之中,先用抄网抄捕,然后用铁丝制成的网具连淤泥一并捞起,除掉淤泥,留下泥鳅。天气炎热时可在早晚进行。田中泥土内捕剩的部分泥鳅,长江以南地区可留在田中越冬,次年再养;长江以北地区要设法捕尽,可采用翻耕、用水翻挖或结合犁田进行捕捉。

3.3香饵诱捕法

在稻谷收割前后均可进行。于晴天傍晚时将田水慢慢放干,待第二天傍晚时再将水缓缓注入坑溜中,使泥鳅集中到鱼坑(溜),然后将预先炒制好的香饵放入广口麻袋,沉入鱼坑(详见池塘捕捞中的食饵诱捕法)诱捕。此方法在5-7月期间以白天下袋较好,若在8月以后则应在傍晚下袋,第二天日出前取出效果较好。放袋前一天停食,可提高捕捞效果。如无麻袋,可用旧草席剪成长60厘米、宽30厘米,将炒香的米糠、蚕蛹粉与泥土混合做成面团放入草席内,中间放些树枝卷起,并将草席两端扎紧,使草席稍稍隆起。然后放置田中,上部稍露出水面,再铺放些杂草等,泥鳅会到草席内觅食。

3.4药物驱捕

稻田养殖的泥鳅可用药物驱捕。药物一般使用茶枯,用量是每亩稻田5~6公斤。先将茶枯置柴火中烘烤3~5分钟后取出,趁热碾成粉末,再用水浸泡,浸泡3~5小时后即可使用。将稻田内水深降至3厘米左右,然后在稻田的四角设置由淤泥堆聚而成、巢面逐步倾斜并高于水面3~8厘米的鱼巢。鱼巢大小视泥鳅的多少而定,巢面宽30~50厘米。施药宜在傍晚进行,均匀地将药液泼洒在稻田里,但鱼巢面积不施药。施药后第二天早晨,将鱼巢内的水排完,即可捕捉泥鳅。排水口有鱼坑的稻田,可不用做鱼巢,直接于傍晚自进水口向排水口逐步均匀泼洒药液,在排水口鱼坑附近不施药,这样能将泥鳅驱赶到不施药的鱼坑内,第二天早晨用抄网在鱼坑中捕捞泥鳅。达到商品规格的泥鳅可上市出售,规格较小的泥鳅,可移到他处暂养,待稻田中的药效消失后(7天左右),再将泥鳅放回该稻田饲养。此法需注意:药物必须随用随配,浓度要严格控制,泼洒药物一定要均匀。鱼巢巢面应高于水面,其他地方不能再有高于水面的任何堆积物。

3.5干塘捕捉

篇5:盆栽芍药花的养殖方法

芍药花适合在酸性土壤中生存,所以土壤最好是选择肥沃疏松的沙质土壤,若是土壤只有碱性或者或者中性的土壤,可以在土壤中加入适量的橘子皮水进行中和,这样可以改变土壤的酸碱度。

2、适量浇水

在芍药花的养殖方法中要适量浇水,芍药花是一种耐旱能力非常强的植物,所以日常浇水次数在7天左右即可,在开花前后的几天内可以增加浇水的次数,可在3天左右浇一次水,这样可以补充根部所需的水分,每次浇水的水量也不用过多,花盆底部微湿状态即可。

3、控制施肥

芍药花在施肥时要控制施肥的用量以及次数,每年施肥的次数在3次即可,第一次是在新叶长出的时候,施加液态农家肥料,第二、三次是在开花前后,肥料可选择速效肥料,能够补充芍药花开花所消耗养分。

4、温度光照

芍药花生长离不开光照,每天的光照时间可在4~8个小时之内,可以促进枝叶茂盛也有延长花期的能力,夏季室外养殖时可以不用进行遮阴处理,但是在冬季养殖时需要将温度控制在20℃最为适宜。

5、整形修枝

篇6:盆栽芍药养殖方法

1、芍药对土壤的要求:

芍药花适宜地栽,盆栽时,配土要求,疏松肥沃,土壤呈微酸性。芍药花在碱性土壤中会生长不良,如果碱性过大,则会萎缩枯死。

芍药盆栽配土可用园土+腐叶土+河沙+底肥按4:3:2:1配制。

2、盆的选择:

芍药花盆栽时,应选比较深的大花盆,芍药本身是适合地栽的,盆栽养殖时,选用大花盆,盆土深厚更有利于芍药的生长。

3、盆栽芍药水肥管理:

盆栽芍药时,水肥管理比较重要,浇水应遵循“干透浇透”的原则,不能让花盆积水。在新梢迅速抽出时,到花蕾伸展时,应结合浇水施肥。生长前期可以速效氮肥为主,花蕾伸展时赠送磷钾肥,可使花色更加艳丽。

4、光照管理:

芍药花喜欢光照,生长季节应给予充足的光照,如果光照不足会导致开花质量下降,或者不开花。在炎热的夏季应该注意遮阴,否则容易烧伤叶片,甚至导致地上部分枯死。

5、芍药的修剪整修:

为了使芍药花多色艳,应及时剪掉细弱的枝条,出现侧蕾时应摘除,使养分集中,芍药花可开的更多,不准备留种子的话,花谢后,应及时剪去残花。

6、病虫害防治:

上一篇:上海各区高中详细本科率下一篇:函数单调性与导数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