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扇子》及教学反思

2024-04-16

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扇子》及教学反思(精选8篇)

篇1: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扇子》及教学反思

小班美术教案《扇子》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美术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体验美工活动的乐趣,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练习用报纸团蘸色装饰扇子的技能,了解美工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美术《扇子》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练习用报纸团蘸色装饰扇子的技能,了解美工活动形式的多样性。

2、体验美工活动的乐趣,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3、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4、体验想象创造各种图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背景音乐

2、白纸若干张,颜料、纸团、分类盒等。

活动过程:

1、《济公》律动。

(1)提问:济公的样子?手里拿着破扇子。

(2)出示白纸扇面。

指导语:今天我们一起来给济公换上一把新的扇子吧!

2、认识制作材料,推测制作方法。

认识材料:出示报纸和范例。

指导语:猜一猜,我们用什么来给白纸穿上漂亮衣服的这把扇子已经穿上了花衣服,请小朋友猜猜看这些花纹是怎么弄上去的?

教师总结:用报纸揉成团,蘸颜色印上去。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提出活动要求:材料用后要放回原处画面要保持清洁。对于能力强的幼儿,教师可适度增加难度,要求他们印出多种图案和颜色的花纹;对于能力较弱的幼儿,教师应该适当给予帮助。

4、折扇子家长帮助幼儿折好扇子,做好之后,互相欣赏,交流。

反思:

总的来说本次美术课达到了预设的目标,在活动中无论是观察还是孩子自己操作,氛围都很热烈,虽然有的孩子动手能力比较差,但是他们都很努力、认真,就算孩子的进步是一点点,作为教师我们也要鼓励孩子的进步,激励他们更加努力。

本文扩展阅读:扇子是引风用品,夏令必备之物。中国传统扇文化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集成部分,它与竹文化、道教文化、儒家文化有着密切关系。

篇2: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扇子》及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因为本班幼儿有乱撕本子和乱丢纸屑的坏习惯。

活动目标

1、结合已有经验,使幼儿知道扇子能给人们带来凉风。

2、学会用重叠、粘贴的方法制作扇子。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4、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用重叠、粘贴的方法制作扇子

活动准备

各种形状的彩纸、小木棒、油画棒、胶水。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我们来猜个谜语,好吗?

谜语:“有风就不动,一动就有风。你要它不动,等到起秋风.”猜猜它是什么?(扇子)

好厉害啊,一下子就猜出来了。那谁来说说扇子有什么用处呢?

二、探索扇子的制作方法

师: 上星期,很多小朋友带来了扇子。今天,老师也带来了扇子,想看吗?

问: 老师的扇子是什么样的呀?扇面是什么材料?扇柄呢?

师: 你们想不想也来做把扇子呀?猜猜老师这把扇子是怎么做出来的?

结合幼儿的回答,边归纳边示范制作步骤:

(1)找两张相同形状的彩纸。

(2)在一张彩纸上涂满胶水。

(3)把木棒的一半粘在彩纸上,一半露在纸外面。

(4)把另一张相同形状的彩纸重叠粘合,(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注意纸型边缘吻合。

(5)装饰:在扇面的中间设计一个较大的图案,周围设计小花边。

三、集体制作扇子

幼儿自主选择彩纸进行制作,教师巡回指导,重点指导第二张纸的重叠粘贴和扇面中间图案设计要稍大些。

四、展示评价作品

教学反思

美术活动中,比较讲求孩子的自主发挥。因此,在课前准备时,我将扇子做成了几种不同的形状,让孩子自由选择想要完成的作品。在装饰扇面的环节中,由于孩子的动手能力比较差,因此,我采用了让他们绘画的方式装饰扇面。我出示的样本中,一种是横线画法,适合一些能力比较弱的孩子;其次格子画法,再原来的层次上进了一层;最后一种画法是自由画,请孩子自己根据以往的作画经验,画上自己愿意画的物体,人物等等。结果,效果非常明显。像魏淋雨这样基础比较差的孩子选择了横条画法,赵子妍这样中等的孩子选择了格子画法,王雨涵这样偏上的孩子基本上采用了外扩画法,而、王思芸等小朋友则根据自己的想像进行作画。韩亚颀画了一把水果扇子,上面有各种各样的水果——西瓜、桃子、菠萝、梨等等,各种各样的水果满满一扇子。看到孩子喜悦的笑脸,发现孩子们正在长大。

篇3: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扇子》及教学反思

关键词:玩画,兴趣,娱乐

玩是孩子的天性, 从某种意义上说, 人的素质, 包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正是在“玩”中产生、发展的。有一位教育心理专家说得好, 孩子没有“玩”, 就难以养成以童趣、童真、童心为基础的健全人格;孩子不会“玩”, 就很难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对于小班幼儿来说, 进行美术活动, 就是一种“玩”, 是借助材料来表现自己的一种“玩”的方式, 也是他们表现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态度的特殊形式。因此, 我们从小班幼儿的实际出发, 尝试进行一种全新的美术教育活动:“玩画”式的美术教学活动。

一、玩画之趣———以兴趣为前提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兴趣, 才能启发想象, 幼儿的美术活动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 美术创作本身作为一种自由度极大的艺术创造, 都是幼儿整体成长的反映, 需要老师用一双艺术的“点金之手”, 挖掘各种新颖独特、富有情趣的表现形式和方法, 经常让幼儿在欣赏和尝试形式与方法的变化中产生耳目一新的美感。因此, 在绘画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组织和协调幼儿, 既要给幼儿新奇的东西让他们产生好奇和神秘, 又要注意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教学时间中我们也不难发现, 幼儿的学习是非常情绪化的, 与兴趣好奇有极大的关系, 只有使幼儿对绘画产生源源不断的兴趣, 激发幼儿的创造想象潜能, 才能使幼儿的作品呈现出独特的魅力。根据孩子好奇好动又好胜的心理特征结合绘画教学不失时机地诱发幼儿对绘画活动的兴趣, 这将会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二、玩画之娱———以娱乐为根本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中”, 小班幼儿在美术活动中, 他们不喜欢被束缚, 他们需要的是有趣味性的、轻轻松松的活动过程。因此充分利用游戏活动, 让幼儿保持愉快的情绪, 在没有任何负担和压力的情况下进行美术活动, 不失为集中幼儿注意力、持续幼儿美术活动兴趣的一个好举措。

例如, 在《小鱼吹泡泡》这一活动中, 目标是让幼儿学会画圆、剪圆并涂上好看的颜色, 这看似一个简单的活动, 但对于小班的孩子要完成这样的任务, 的确要有一定的信心和毅力。为了激发幼儿的兴趣, 为了让更多的孩子体验成功的喜悦和感受活动过程所带来的快乐, 在活动时, 我给每个孩子都戴上小鱼头饰, 告诉幼儿我们来比赛哪条“小鱼”吹的泡泡多, 并把吹出来的“泡泡”送到鱼妈妈那里 (在活动室的墙上布置一条大鱼, 并留有一定的空间给幼儿贴“泡泡”用) 。

整个活动下来, 幼儿兴趣浓厚反应热烈, 每个孩子都积极参与, 不见了以往那种半途而废的现象。这样利用幼儿游戏的兴趣, 进一步激发了幼儿学习美术的兴趣和强烈的作画愿望, 从而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使幼儿在轻松、自愿的氛围中掌握了画圆、剪圆及涂色的技能。

三、玩画之创———以创造为基础

陶行知先生说:“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 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 就必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教师的教学应着眼童心的释放, 鼓励幼儿好奇心的张扬, “以情启学”是最佳方式。教学中“依葫芦画瓢”这种方法所产生的消极作用是造成儿童画的千篇一律, 没有创意, 使幼儿在绘画时产生被动、消极乏味的情绪。为了画而画, 阻碍了幼儿思维和想象的发展, 扼杀了他们潜在的创作意识, 要改变这一状态, 就要求教师善于抓幼儿的情感, 把幼儿学习过程中的兴趣、动机、情感赋予感情色彩。让幼儿带着对它的喜爱、敬佩之情投入创作中, 这样幼儿的作品才会充满生机、生动而鲜活, 才是幼儿心目中最美的画卷。

记得有一次粘贴活动《树叶造型》, 我带着小朋友一起去教室外面采集树叶, 孩子们很兴奋, 有的说:“老师, 这小树叶真漂亮, 像小金鱼的尾巴。”有的说:“我想把树叶变成红色。”还有的说:“我想在树叶上画画。”……“好吧, 我们把树叶带回教室, 你们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噢, 太棒了!”孩子们一阵欢呼。进入活动室后, 他们找来小剪刀、胶水、糨糊、颜料、毛笔、纸、彩笔……七手八脚忙开了。小A用树叶粘了两尾小金鱼;小B用树叶沾色, 印出了美丽的秋天;小C真的在树叶上画了小汽车 (尽管不是很像) 。虽然这次活动的目标是粘贴树叶, 可我并没有死抱目标, 而是放手让孩子们凭着自己的兴趣去操作, 他们创作的作品非常丰富, 有粘贴、有印色、有绘画……

当孩子们拿着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赏时, 洋溢着的是成功的喜悦。美术活动是幼儿通过自身的实践进行主动自我建构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幼儿所进行的探索比画出一幅作品对其发展的作用大得多。

幼儿的美术活动不仅能激发美感, 陶冶性情, 还是幼儿描绘自己内心欢乐、忧伤最直接的方式, 是儿童精神世界的真实流露。教师要采取多种方式手段, 始终站在幼儿的角度上着想, 多开导、多鼓励、多激发、多探索, 让幼儿觉得绘画是快乐的事, 使美术教育为儿童成长写下光辉的一笔。

参考文献

篇4:浅议幼儿园小班美术教学

【关 键 词】 美术;幼儿园;小班;教学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自古以来,喜欢美,追求美,就是一种人之本能,是人的心理需求,对于刚入园的小班孩子也是如此。《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强调:“丰富幼儿的情感,培养初步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那么,怎样才能让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呢?开展好幼儿园小班的美术教学很关键。怎样开展好小班的美术教学呢?这让许多刚接触小班教学的教师都感到非常棘手,以下是我个人一些粗浅的看法,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小班美术教学关键在于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

小班幼儿的绘画教学,至关重要的是培养幼儿绘画的兴趣。小班幼儿刚刚入园,他们的注意力、自控能力都很差,绘画有一定的困难。他们年龄小,手眼不协调,手部小肌肉群发育尚未成熟,握笔困难,控制笔更难,加上他们绘画的目的不太明确,如果立刻要求他们画出什么图像,幼儿的情绪会显得格外紧张,反而使幼儿丧失了绘画的兴趣。因此,不必强求幼儿画出什么东西。对于刚接触绘画的幼儿来说,他们只能画出一些乱线、乱点或乱色块,所以他们只是把绘画当成一种游戏,随自己兴趣任意涂抹,画出的物体不太规范,似像非像,让人难以捉摸。因而幼儿园小班美术教学难度较大。作为幼儿教师,在小班的美术教学中,可以开展一些有趣的绘画游戏,逐步培养他们的绘画兴趣。

二、教授简单实用的绘画技巧

有了绘画兴趣,没有绘画技能,幼儿就表现不出自己所想画的东西。因此对小班幼儿来说,教授简单实用的绘画技能非常必要。

小班幼儿可以说什么都不知道,这时给幼儿发绘画纸和笔,大多数幼儿只会乱涂乱画,要么有幼儿坐着一动不动,还有幼儿就会喊:“老师,我不会画!”问题很多,状况百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教给幼儿一些简单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如从认识颜色开始,让幼儿认识红色、黄色、绿色、黑色、蓝色;认识点、线(横线、竖线、曲线等),认识简单的图形(圆形、半圆形三角形、方形等)。当然一两次是不行的,需要反复练习,技能需要日积月累,因此要多练习、多强化。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绘画内容

有了兴趣做引路,技巧做基石,开展丰富多彩的绘画内容很有必要。

小班幼儿天生好动,如果只是单调的涂色练习或是单一的临摹活动,都是孩子不喜欢的,对活动兴趣也不能持久。所以,要开展多种形式的绘画活动,才能让幼儿对绘画活动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要让幼儿“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活动。”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有趣的玩色活动,如“手掌印画”“拓印图形”“纸团压印”“泡泡画”“喷刷画”“手指点画”“添画”“吹画”等,让幼儿感知色彩的美和多变,激发幼儿对色彩的浓厚兴趣。其次,指导幼儿尝试使用新的工具,彩色铅笔、粉笔、水粉颜料、油画棒等进行绘画,感受每种工具带来的新鲜体验。让幼儿在游戏之中、音乐之中、故事之中慢慢凝结,慢慢升华,让幼儿对美术的兴趣越来越高,产生“我想画”“我要画”的愿望,真正做到“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活动”。

四、激发想象力,大胆放手让幼儿进行新创造

当幼儿产生“我想画”“我要画”的愿望时,已为美术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埋下了种子。幼儿从小就富有强大的想象力,他们的想象空间是大人所不能及的,经常会有天马行空的创意和想法,尤其在幼儿园小班的这个时候,幼儿的笔触、动作和语言比较稚嫩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就需要老师家长们正确对待。《纲要》中指出:“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不要限制和束缚孩子的想象力,不要对孩子的想象力加以评论和判定,更不能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幼儿或是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以免扼杀其想象与创造的萌芽;家长们要大胆放手,要对幼儿独特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多多鼓励孩子的想象力。

五、多鼓励幼儿的绘画作品

著名儿童教育家“知心姐姐”卢群说过:“好的孩子都是夸出来的。”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家长、老师、同伴的认可。《纲要》中指出“为幼儿创设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因此,每次美术活动后,我都会与幼儿一起把作品布置在活动室里。引导幼儿观察、分析,评价每个幼儿的绘画特点,让幼儿形象、直观的欣赏作品!因此,我会对作品较好的孩子给予积极的表扬,不太好的也是先鼓励,然后再告诉幼儿哪里画得不好,使幼儿从中得到进步,得到发展。

绘画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种活动形式,对于小班幼儿来讲,它就是一种游戏,一种能获得快乐的活动,他们全然不知要画得怎样才算好,只要自己快乐就行。所以作为小班幼儿教师,要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绘画的兴趣,教授一些简单实用的绘画技巧,开展丰富多彩的绘画内容,从而使他们喜欢绘画。让兴趣做主,情趣引路,使每位幼儿的表现都得到充分的肯定,多鼓励他们,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让他们都能成为出色的“小画家”。

【参考文献】

[1] 田燕. 幼儿园美术教育与活动设计[M]. 长春:长春出版社,2013.

[2] 张紫微. 幼儿园美术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 成才之路,2016(6).

篇5: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扇子》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来装饰扇子。

2、知道天热了可以用扇子来纳凉,体验凉快的感觉。

3、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4、培养幼儿初步的创造能力。

活动准备:

1、布置环境“扇子王国”

2、用各种废旧硬纸板(衬衫盒、鞋盒等)裁成各种图形的扇面、蜡笔、皱纹纸、胶水、双面胶

3、轻松的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参观“扇子王国”。

1、“今天,我要带宝宝们去扇子王国,那儿有很多漂亮的扇子,你们愿意和我一起去看看吗?”幼儿有序地参观“扇子王国”,教师提醒幼儿观察扇子的形状、颜色、图案。

2、“我们看了那么多漂亮的扇子,谁愿意来做我的好朋友,跟我说一说你看到的扇子是怎样的呢?”幼儿就座

3、师幼讨论:

(1)请个别幼儿说一说你看到的扇子是什么形状的?上面有什么?

(2)“宝宝们动动脑筋,扇子可以用来做什么呢?”教师告诉幼儿:夏天到了,天气热了,可以用扇子来纳凉。

4、小结:“扇子王国”的扇子真多真漂亮啊!有圆圆的、方方的,有的像太阳,有的像孔雀的尾巴,上面还有各种各样的图案呢!哦,我们真喜欢啊!今天,我们也来做把漂亮的扇子吧!

二、做扇子。

1、教师介绍材料和制作方法。

(1)师介绍扇面、扇柄。

“宝宝们想一想,有了扇面和扇柄怎样来做扇子呢?”请1―2名幼儿到前面来演示。

(2)师演示制作扇子的过程:

小小扇面转一转,我来找找双面胶,慢慢脱下白衣裳,手指宝宝来帮忙,轻轻按上小扇柄,我的扇子做好啦!

2、装饰扇面。

(1)“看!扇子做好了!可是你们看看扇子上面什么都没有,一点都不漂亮,跟”扇子王国“的扇子比起来差远了。宝宝们动动脑筋,怎样把扇子打扮的漂亮点呢?”幼儿讨论。

(2)介绍装饰扇面的材料。

“我给你们准备了很多漂亮的东西来打扮你的扇子。”师出示材料:方法一、可以用五颜六色的蜡笔在扇子上画上漂亮的图画。方法二、用皱纹纸团成小点点,用胶水粘到扇子上。

3、幼儿分组操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4、评价:请幼儿说说你是怎么打扮扇子的,师给予肯定表扬。

教学反思:

通过讨论、欣赏、操作、交流等活动,让幼儿走进了扇子的世界,认识了扇子、了解了扇子、感受了扇子带来的习习凉风,从中也获得了更深刻的教育。活动中幼儿通过欣赏不同的扇子和图片,充满动手制作的欲望,在活动中幼儿体会到自己操作的乐趣,活动中训练了幼儿的观察力,提高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同伴间的相互交流能力也有所提高。

篇6: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扇子》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练习用报纸团蘸色装饰扇子的技能,了解美工活动形式的多样性。

2、体验美工活动的乐趣,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消法。

3、增进参与环境布置的兴趣和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4、感受色彩对比。

活动准备:

1、背景音乐

2、白纸若干张,颜料、纸团、分类盒等。

活动过程:

1、《济公》律动。

(1)提问:济公的样子?手里拿着破扇子。

(2)出示白纸扇面。

指导语:今天我们一起来给济公换上一把新的扇子吧!

2、认识制作材料,推测制作方法。

认识材料:出示报纸和范例。

指导语:猜一猜,我们用什么来给白纸穿上漂亮衣服的?这把扇子已经穿上了花衣服,请小朋友猜猜看这些花纹是怎么弄上去的?

教师总结:用报纸揉成团,蘸颜色印上去。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提出活动要求:材料用后要放回原处画面要保持清洁。对于能力强的幼儿,教师可适度增加难度,要求他们印出多种图案和颜色的花纹;对于能力较弱的幼儿,教师应该适当给予帮助。

4、折扇子家长帮助幼儿折好扇子,做好之后,互相欣赏,交流。

反思:

总的来说本次美术课达到了预设的目标,在活动中无论是观察还是孩子自己操作,氛围都很热烈,虽然有的孩子动手能力比较差,但是他们都很努力、认真,就算孩子的进步是一点点,作为教师我们也要鼓励孩子的进步,激励他们更加努力。

篇7: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扇子》及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手工和游戏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中国扇子文化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最近我班总喜欢拿一些旧报纸或纸张做一些纸飞机,小船,还不错,为了激发幼儿的兴趣爱好,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好玩的扇子”这个活动。

本次活动通过幼儿创设宽松的环境,以师生共同游戏的形式贯穿始终,让幼儿在自由、自主的游戏情境中主动参与、积极表现、乐于交流。在幼儿自己动手设计、构思、创造、制作等活动后,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满足每一个孩子表现欲表达的欲望和需求。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了解扇子的多种用途,感受扇子的艺术魅力。

2、知道幼儿学习制作纸扇,培养感受美和表现美得能力。

3、认读词语:扇子。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的重点、难点是纸扇的制作。

活动准备

1、收集的各种各样的扇子。

2、有关各种各样的扇子的课件。

3、长方形纸张、细绳、剪刀、胶水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一、交谈引出“扇子”。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朋友,看,这是什么?生:扇子,师说:对了,板出:汉字“扇子”,并领读。

2、你们见过怎样的扇子,个别回答。师说:前几天,老师到扇子商店逛了一下,哇,哪里的扇子可多了,可漂亮了,我已经把它们拍了下来了,你们想看吗?

3、看录像

4、讨论,说说自己的感受。

5、师:你们喜欢这些扇子吗?让我们也自己动手做自己喜欢的扇子吧。

二、做扇子。

1、老师教一下简单的制作方法。(略)

2、让孩子自己动手,可以互相帮助,老师到孩子旁边观看。

等孩子们做好了扇子,可以让他们自己比一比,或自己玩一下,享受一下成功的喜悦。

三、游戏活动。

方法:跟着音乐做动作。师:我是扇子妈妈,你们是扇子宝宝,请宝宝拿着自己的扇子跟妈妈动一动吧。

4个8拍子

扇子,扇子,摆一摆,我的扇子摆一摆。

扇子,扇子,转一转,我的扇子转一转。

扇子,扇子,点一点,我的扇子点一点。

扇子,扇子,摇一摇,我的扇子摇一摇。

四、总结

教学反思

一、这个活动30分钟,目标有4个.1、让孩子们进一步认识扇子。

2、认读汉子“扇子”

3、做纸扇子。

4、玩扇子。

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从谈话导入,引出“扇子”。中国扇子文化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但是,我们队扇子的了解太少了,特别是孩子。于是我做了个课件,把各种各样的扇子一电影的形式展示在孩子面前。相信孩子看了以后或多或少都会对扇子有一定的认识。看了这些漂亮的扇子,孩子们对扇子有一定的兴趣。

二、做扇子。

在这个环节中,我简单的教了一下步骤,感觉大部分孩子动手能力很强,很快就会了,我也鼓励孩子们要互相帮助,争取八把扇子做好,既有竞争精神又有合作精神。比较好,很顺利。

玩扇子,扇子可以作为舞台的道具,可以用于i舞蹈,也可用于武术,健身等等。孩子太小也许不太懂,不如直观的好,就直接说说,让孩子亲自来玩玩。就这样。

在这个活动中,我觉得自己的优点是,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时间控制较好。孩子们在活动中也比较活跃,积极性高,达到一定的效果。也充分体现了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的宗旨。发挥了老师的主导作用,也能尊重了幼儿的主题地位。

加入让我重新上着节课,我可能要加一些竞赛活动。

篇8: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扇子》及教学反思

关键词:教材重构,美术欣赏,课程改革

美术欣赏课是许多美术教师都闻之发怵的一种课型,因为这种课型往往会涉及许多内容,从历史演变到文化内涵,从材料工艺到艺术细节等包罗万象。教师一般会采用讲授法实施教学,而这样很容易产生“满堂灌”或“一言堂”的现象。教师讲得很辛苦,可学生学习的效率并不高。如果教师备课不充分,还可能产生美术学科概念的错误。所以,面对美术欣赏课,许多教师总是设法回避。

回避不能解决问题。面对内容繁多的欣赏课,教师必须对教材进行解构、重构、去粗取精,并且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思维发展规律,合理安排内容,以此提高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效率。

一、线性呈现,主题贯穿始终

例如,五年级教材中的《中华扇子》一课属于欣赏类课型。教材中呈现的扇子种类繁多,工艺复杂,历史悠久,人文内涵深厚,要在一节课中讲清楚所有的知识点,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笔者听过一节教材处理非常出色的美术课。在课上,教师很巧妙地以“风雅”为欣赏的中心点,并用这个中心点串联各个教学环节,通过欣赏扇骨的精致、扇形的多姿、扇面的唯美,引导学生感受艺术家为展现扇子的风雅而做的各种努力。在学生的体验环节同样以风雅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体验文人雅士执扇的风雅之态。从始至终,“风雅”一词贯穿其中。这样的设计使教学内容既脉络清晰,又能突出重点,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有最深刻的体验。虽然,最后作业效果反映出学生创作水平的稚嫩,但他们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的掌握了知识技能的欣喜和展现自我的成就感,使整个课堂充满了汲取知识后的满足感和期待感。

可见,理清教材脉络、抓住重点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促进作用,在面对繁杂的教学内容时要找出关键点,并贯穿始终,使整堂课内容呈线性结构展示,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更准确地把握整堂课的要点,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详略得当,虚实结合

俗话说,有舍才有得,美术欣赏课亦是如此。四十分钟的一堂课不可能面面俱到,如果不加取舍一股脑儿全塞给学生,必定会造成学生的“消化不良”。例如,“中华扇子”这一课,从教材提供的内容看,扇子的历史、结构、扇面绘图全是知识点。这就需要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大胆处理,使其突出重点,有详有略。以引导学生感受扇子的风雅气象为中心,重组教材,并分为三个步骤展开。第一步骤:实物展示,直切正题,引起学生对扇子的情感共鸣。第二步骤:视频介绍扇子的历史,让学生对扇子有一个全面而感性的认识。第三步骤:扇面欣赏并作为重点内容展开,通过实物研究、微课展示扇面画法,学生扇面制作等环节,使学生深入了解和体会扇子的风雅之气,做到了有点有面,有虚有实,详略得当,使学生对重点内容把握得更清晰,体会得更深刻。

三、循序渐进,顺应规律

面对不同结构的课,学生的思维状态是不一样的。美术欣赏课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就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生发的过程。《中华扇子》这一课,教师先以实物展示勾起学生对生活经验的回忆和联想,在情感上引起学生的共鸣,为后续环节的展开做好心理铺垫,这是一个宏大的开局。然后,教师让学生近距离观察、触摸实物,引导学生感受扇子上的每一个细节处理,并让学生尝试创作扇面。这是一个从大到小、由表及里、逐渐深入的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材的组织只有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思维发展规律,这样讲授的知识点学生掌握得才会扎实。

教材重构,既要基于教材又不能受限于教材,既是对教材的利用又超越了教材。这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为了高效地实现教学目标我们应该解放思想,转变思路,利用各种教学方式优化教材,这是一位优秀教师应该具有的智慧。学生的大脑是个丰富的宝藏,教师的任务就是想尽一切办法开发这座宝藏,使其焕发应有的光芒,而教材重构就是教师挖宝的一件利器。

参考文献

[1]姚莉萍.重构教材,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益[J].中国美术教育,2013(4).

[2]李力加.名师如何练就名课[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钟敏.小学美术课程“活动教学法”实践策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

[4]郭蕊蕊.新课标背景下小学美术绘画教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5]罗丽霞.论小学美术课创新与学生能力培养[D].东北师范大学,2012.

上一篇:书籍怎么分类下一篇:人山人海的近义词-人山人海造句及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