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话连篇读后感

2024-04-28

鬼话连篇读后感(通用12篇)

篇1:鬼话连篇读后感

鬼话连篇读后感

《鬼话连篇》是由程章灿根据民间大家口口相传的鬼故事以及中国古代典籍的鬼故事,所作的一本谈鬼的随笔,漫谈与鬼有关的民间传奇﹑文学典籍,为我们揭开了鬼趣横生的世界。《鬼话连篇》共36篇,其中又分为‘鬼的形相’‘鬼的社会’‘鬼的文化’‘鬼的周边’四大类。此书从个方面介绍了鬼

从这本书里我看到了很多有关于鬼的事情,人们将鬼神魔化,鬼的形象完全没有一种固定的,但我觉得由于我们不能真正确定是否存在鬼,所以鬼的形象完全是影射于人们自己的想法,这完全是无法统一定论的。

鬼的习性在典籍中也是有记载的,人们认为他们喜冷怕热,古人认为鬼性属阴,于时属夜,于行属诡,于色属黑,于温属寒。鬼来无声,去无影,行踪诡秘,而且衣服无缝。鬼畏光喜黑,爱在夜里活动。鬼是多哭少笑的,他们为人类而悲哭,也为自己的处境而悲哭。人们对于鬼的世界的架构是很详细的,详细到鬼的生死,鬼是否能生子,鬼的衣服是如何得来等。在人们的思想中鬼是有名字类别的,如穷鬼,缢鬼,溺死鬼。

我觉得“鬼”有时完全是人们为达成某种利益的工具,某些政治家为了笼络人心故意怪力乱神,如我们所熟悉的《陈涉世家》中,陈胜他们利用“鱼腹丹书”“篝火狐鸣”等行为。古代时,很多跟政治有关的事情,人们并不敢直接说出来,而是把人隐藏在鬼的背后,让鬼来代替人说话,鬼扮演人的角色表达着人的思想。所以我觉得人比鬼还要鬼,利用鬼达成自身的目的。

“鬼”故事有很多,但很多鬼故事也是有一定好处的。如许多关于地狱诸相的描写,许多所谓冥游归来者对冥界所见所闻的亲身叙述,往往与佛道人士的宣传有关,或者与佛道典籍中的描写一致,可以相互印证,这也扩展了佛道思想的影响。这种一致和印证,要么是为了宣传而有意为之,要么是事先承受了宗教宣传而潜移默化。剥离其中的宗教训导和宗教迷信的躯壳,这些故事给人们留下一些现实人生的教训,比如戒贪﹑戒淫﹑戒谵妄﹑戒虚诳,等等。但有些鬼故事编的煞有其事,其实也是寓言造作,这就需要我们擅于阅读,才能听出弦外之音。在这本书里,我们了解到鬼同样也有惧怕的东西。鬼怕钟馗,鬼怕人的“气”、男人的鼻涕、人的唾液,鬼也怕文字——即字符。

这本书中谈论了太多有关于鬼的事情,作者通过举例为我们呈现了一幕幕有关鬼的形象,习性。我们也知道了鬼的语文,鬼诗,知道了所谓的前世和后身。书里的这些故事像是在向我们证明着这个世界“鬼”是确实存在的,但我始终同意作者“鬼生于人心,人心给他描绘出了种种幻象,也赋予它种种特点和品性,还塑造了他的丑陋、他的狰狞”,我们小时候哭闹的时候,相信周围一定有人会说:“别哭了哦!再哭会有鬼来抓你哦!”。那时即使是对什么都不太了解的我们也同样会害怕,也许这也成了我们的特色——对鬼怪神灵抱着畏惧的心态,也同样祈祷着他们或许能保佑着我们,最能证明的应该是我国的“鬼节”。但我认为既然“鬼于心生”,那么我们就不应该惧怕他,而是抱着淡然的心态去面对他。

《鬼话连篇》这本书为我们介绍了鬼界迷离,多彩。即使我也不相信鬼的存在,但我们不得不感谢第一个提到“鬼”字的人,因为如此,我们

才会有先人留下的很多有关于鬼的优秀作品,我们才会有更广阔的思想空间,所以我们不妨先撇开现在的科学思想,以一种虔诚的心态去阅读这本书,去感受一下鬼的世界,鬼的文化,鬼的魅力。

篇2:鬼话连篇读后感

2、昨晚,睡觉时做梦,梦见因车祸丧生的前女友:亲爱的,你送我的衣服太小了,讨厌,每次送人家的衣服都小了,难道你就不能换一家好一点的扎纸店?

3、昨夜,我正在家里聊QQ,与人瞎扯淡时,有个朋友突然来敲我家窗户,叫我陪他出去玩!我正准备开窗说太晚了,不去了,才突然想起自己住的是10楼,啊!你,你,你,你是谁呀?

4、当妻子又无缘无故地骂他没良心时,他为了证明自己是清白的,转身进了厨房,拿了把水果刀,当着她的面,把一颗扑通扑通正跳动的红心掏了出来,然后告诉她,你看,我这心分明是好的嘛!

5、明明是自己一个人去赴约的,朋友却冲着他的旁边,齐声夸赞:你女朋友真漂亮?

6、一人从车祸的现场飘然走开,迎面有人拦住了他:嗨!你的一只胳臂还在车轮下面呢!不想要了吗?

7、深夜,他开车撞死一个人,见四下无人,开车便跑。没想到,不久后,一个人影突然趴在他的前档风玻璃上对他说:你跑什么呀,还我命来!

8、上班快迟到了,可女友还在化妆,我便生气地说:喂,你化个妆可真麻烦。女友白了我一眼,没好气地顶嘴道:谁让你把镜子给打破了呢,害的我每次都要把头摘下来。

9、他午休醒来时,发现自己好象落枕了,于是,我听见他“喀喀喀”地把头转了好几次720度,然后伸了个懒腰,笑着对我说,好了。

篇3:《聊斋志异》鬼话连篇道人心

关于死亡的话题, 人们往往抱有一种消极回避的态度, 是出于本能中对于死亡的畏惧。但当人们谈及鬼怪传说时, 却往往表现出一种既恐惧又喜爱的情感, 这也可能是出于人类本能的对于未知的好奇。

一般而言, 好奇引人接近未知, 恐惧让人远离未知。人类最大的恐惧是未知, 未知的事物总是给人的生活带来太多变数, 是原本貌似清晰的未来变得模糊不清, 同时又激发了人们未知事物好奇探索的欲望, 而死亡正是这些未知因素中最大的不可知。既然是不可知, 就无从探索, 更不可能得到一个精确的答案, 所以人们会对死亡怀着莫大的恐惧和敬畏。因为只要人活在世上, 那么他将遭遇到的一切都逃不出人的认知范围, 除了死亡。

掩藏在死亡这一层面纱下的鬼神之说最为吸引人的地方一方面在于它的虚幻性, 鬼魂这种虚无缥缈的事物, 其概念从内涵到外延都没有确切的定义, 因为它是完全依赖于人的想象而存在的, 纯粹的精神产物, 因此人们可以毫无拘束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去依照个人的意愿进行创作。另一方面, 它又具有无可比拟的真实性, 人类借由自己的想象创造了鬼魂, 相信人死后灵魂不灭, 变化为鬼魂。鬼具有人的情感、人的思维方式, 还有与人相同的形体, 却不被人世间的法律约束, 更不受伦理道德的拘束。可以说鬼魂就是摆脱了肉体皮囊束缚、没有法律和三纲五常压制的最真实的人。所以又有很多人更喜欢把自己的情感加诸于鬼魂身上, 让孤魂野鬼们成为自己的代言人。

蒲松龄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他将自己的满腔情感都熔铸于此, 因而才有了今日人们耳熟能详的《聊斋志异》。

虽然六朝志怪小说中也存在着大量的描写鬼魅精怪的故事, 但大多只是用来供人们闲暇之余读着消遣娱乐, 仅博一笑而已。像蒲松龄这样在狐鬼精怪身上寄托了自己情感的文人实属罕见。蒲松龄他老人家也在《聊斋志异》自序中说过:“集腋成裘, 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 仅成孤愤之书。”[2]借由志异之书, 让他能在幽冥鬼怪的世界中尽情倾诉自己内心的情感, 为了能够获得一个自由发挥创作的环境, 借此抒发自己的孤愤之情。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描写了许多诡谲非常之事, 他笔下的狐鬼精魅形态各异, 变化万端, 极尽志怪之能。但其中最为吸引人的往往是故事中鬼魂这一艺术形象。虽然其他的艺术形象如花妖、狐精、山鬼等, 在蒲松龄的笔下都被灌注了诸多人性的特点, 但总归还是有许多异类的气质附属在它们身上。而在自古即有的“非我族类, 其心必异”[3]之说的心理影响之下, 即便是在通篇都是非人异事的《聊斋志异》中, 与其他精怪相比较而言, 在蒲松龄笔下由人化身而成的鬼魂身上往往就具备了更多的人性特征。也就更能够表达蒲松龄悲凉孤寂的内心情感, 具有更好的艺术表达效果。

蒲松龄借狐鬼精怪之口来抒发自己郁郁不得志, 孤独落寂的情感, 因此故事中的人物往往会带有作者自身在现实生活中的投影, 《聊斋志异》的故事中很多都发生在书生文人身上。他们往往能与娇媚女鬼间发生才子佳人式的浪漫爱情, 那些落魄文人甚至能借助于鬼神幽冥的帮助, 得以功成名就。也许很多时候蒲松龄都是将自己代入他笔下那些个书生的形象之中, 让他们来代替自己圆了金榜题名的梦想。

《叶生》中, 叶生的境遇与蒲松龄自身的经历更为相似。叶生也是一名致力于科举功名的书生, 他的文章辞赋, 官爵当世, 却所欲不偶, 困于名场。即便是文章得到了赏识, 却因为是云不济, 最终铩羽而归, 不久就因抑郁成疾, 客死异乡。而他自己却全然不知, 甚至还继续帮助教导朋友的儿子, 当他把自己之前拟写的文章交给自己的学生, 同样的文章却接连中了七题, 中了亚魁。他也只有感叹是命运弄人, 但求为文章吐气便好。

文中对于科举考试的弊端的讽刺十分鲜明, 叶生是才华横溢之人, 也写了一手华丽流畅的好文中, 却因为不能与上层统治者的心意相迎合就被淘汰出局。这何尝不是蒲松龄自身命运的写照, 他同叶生一样终生热衷于科举, 文采斐然却不得高中, 最终落得个“门厅凄寂, 冷淡如僧;笔墨耕耘, 萧条似钵”[2]的结果。

对此, 蒲松龄也禁不住要怀疑这是否真是自己前世的因果报应, 才让自己的今生落得个如此落寂萧条的结果, 也因此他才会在为自己所做的《聊斋志异》的序言中有了“盖有陋根因, 未结人天之果”这样的感慨。他的这番言论也是可以被理解的, 十几年寒窗苦读, 本身才华横溢却屡次铩羽而归, 以金榜题名为夙愿却捞不到半个功名, 金榜题名的期望极为迫切却屡屡落空总该是一件令人沮丧的事情。值得庆幸的事, 蒲松龄并未像他笔下的叶生那般, 因科举失意最终落得个抑郁成疾, 愤懑而死却不自知的下场。他人今日得偿所愿的, 正是自己一生孜孜以求而不得所愿的, 这何尝不是蒲松龄对于自己一生落寞的嘲讽。命运苦涩的揶揄唯有亲身经历过才懂得其中冷暖, 个中滋味无法让他人代为品尝, 这种情况下他便只有将自己的一腔孤愤宣泄在笔端, 将自己的哀情诉诸鬼神之说, 于是才有了今日为人们所喜爱的《聊斋志异》。

虽说《聊斋志异》是作者为抒发自身孤愤之情而作, 但蒲松龄并没有将自己的创作仅局限于抒发自己的悲凉、落寂、怀才不遇的悲惨境遇。郭沫若曾赞赏蒲松龄“写鬼写妖高人一等, 刺贪刺虐入木三分”[4]的文采。当时的社会, 贪官酷吏压榨百姓, 豪富乡绅们为富不仁, 统治阶级对底层百姓进行残酷剥削压榨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出身于没落地主家庭的蒲松龄, 位卑家贫, 生活中与那些饱受欺凌压榨的平民群体有着密切的接触, 更能体会到社会现实的黑暗、吏治的腐败。而他又是报读圣贤书的文人, 立志于考取功名是为了自己个人的荣华富贵, 也是为了匡扶政治造福苍生。虽然他最终名落孙山, 只能在家乡靠给人当私塾先生谋生, 但他也同样怀有一腔“位卑未敢忘国忧”[5]的文人情怀加上秉性正直, 敢于仗义执言。所以他在《聊斋志异》中又借鬼神之名写了很多讽刺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 官员们贪赃枉法、施虐无辜的优秀作品。

说到刺贪刺虐, 《梅女》不可不说是其中的一篇佳作。

书生封云亭借住在郡中, 偶遇鬼魂梅女, 帮梅女借了悬梁之苦。经过一番问询才得知梅女亦有一番悲惨的身世, 原来十年前梅氏故居遭窃, 而当时负责查案的典吏收受盗贼五百钱的贿赂, 便诬陷梅女是与贼人通奸。梅女不堪受辱羞愤自缢, 梅氏夫妇痛失爱女相继憔悴而死。梅女虽未鬼魂之身, 但姿态嫣然如画, 让书生封云亭在感叹其身世艰难的同时, 不由心生怜爱之情。苦于人鬼殊途, 不能相伴左右, 便为他招来鬼妓聊以解忧。城中典吏某知道封云亭能通鬼神, 便求封云亭为其召唤自己已故亡妻。封云亭于是设筵与坐, 为其招来鬼妓, 才发现这鬼妓竟是典吏早亡的继室。而典吏更是当年那个收受盗贼贿赂, 侮辱梅女清白的贪官。

故事中的梅女生前被人诬陷清白, 但在颠倒是非黑白、官员盗匪狼狈为奸的现实生活中却无力为自己洗清冤屈, 最终为了自己的清白愤而自缢。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不止揭露了当时封建社会中官员们贪赃舞弊, 更是描写出了当时政治制度下官官相护, 勾结豪富巨贪欺凌百姓, 作威作福的丑恶行径。

《席方平》讲述的就是这样的一个故事, 席方平的父亲席廉, 本性质朴忠厚, 只因得罪了富家子弟羊氏便惨遭迫害, 在阴间沦为阶下囚饱受欺凌折辱。席方平不忍让父亲在阴间受苦, 决心为父申冤, 便离魂到了阴间。但却因“羊惧, 内外贿通, 始出质理。城隍以所告无握, 颇不直席。”[2]。

当冥王见席方平坚决不向强权妥协, 又担心他去向二郎真君状告自己的所作所为, 便对他加以利诱。向他开出了“但汝父冤, 我已为若雪之矣, 今已往生富贵家, 送汝归, 予以千金之产、期颐之寿”[2]的优厚条件, 希望席方平能见好就收就此作罢。但席方平却是不为所动。

蒲松龄在故事中描写的阴司、鬼吏、城隍、冥王以及羊氏, 无一不是对当时腐败黑暗的封建制度下贪官污吏贪赃枉法、官官相护以及地主富豪们为富不仁、欺凌弱小的社会现状的真实写照。

蒲松龄同时也对席方平虽势单力薄, 却在威逼利诱下不为所动, 坚决维护正义的行为大加赞扬。他坚持要找到二郎真君, 将冥府中那帮贪赃枉法、结党营私的鬼差冥王绳之以法。此时席方平的所作所为已经不只是出于为父申冤的孝道了, 而是出于要同那些破坏法律公正、残虐无辜的邪恶势力斗争到底的心态。此时席方平与冥府中的一众牛鬼蛇神的斗争已经可以被看做是正义与邪恶的较量, 而席方平的最终胜出, 也就向世人阐述了人类社会最为崇高远大亦是最为简单的理想:在强大的势力胁迫面前, 人可以遵从自己的自由意志坚持自己的选择, 最终好人会得到奖励, 坏人会受到惩罚, 而正义最终会战胜邪恶。

虽然正义最终战胜了邪恶, 恶人最终受到严惩, 好人也能得到好报, 结局大快人心, 给人们的心灵带来慰藉。故事的结局固然是好的但现实往往都不会如故事所讲述的那般尽如人意, 恐怕当时社会上作恶之人逍遥法外的状况会比故事中所讲述的更甚。

总归, 蒲松龄借助《聊斋志异》抒发了自身怀才不遇的落寂之情并对当时黑暗社会的腐败现象进行了批判讽刺。虽然限于其自身所处的社会阶层、价值观念等因素的影响, 对于当时社会豪奢巨贾们为富不仁, 官商勾结鱼肉百姓的丑恶现象批判不够彻底。但在当时敢于借助狐鬼之言对那些作威作福的达官显贵加以如此大胆的批判指责, 也让人不得不佩服他的勇气, 更让人赞赏他那种即便自身时运不济、穷困潦倒, 也依旧心系于黎民百姓, 关心苍生疾苦的旷达胸襟。

参考文献

[1]、许慎《说文解字》南方日报出版社第324页

[2]、蒲松龄《铸雪斋抄本<聊斋志异>》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4月第1版第6页、第32页、第33页、第58页、第59页、第61页、第389页、第390页、第581页、第582页、第583页、第584页

[3]、《左传.成公四年》:“史佚之《志》有之, 曰:‘非我族类, 其心必异。’楚虽大, 非吾族也, 其肯字我乎?”

[4]、郭沫若于1962年为蒲松龄在山东淄博市淄川区蒲家庄蒲松龄故居题写的对联

篇4:鬼话连篇天下闻

深藏不露的南派三叔是这个时代的英雄。

出名带来快感

南派三叔原名徐磊,1982年生于浙江杭州。独子,家境一般,父母是普通工人。父母工作很忙,徐磊从一岁开始就跟奶奶一起生活。奶奶常给他讲鬼故事。鬼故事听多了,他开始夜夜做梦,而且每个梦都很怪异。

奶奶的鬼故事讲完了,妈妈就给他讲民间文学。课余时间,他常去叔叔的古董店,看看有什么新玩意儿。更多时候,他在听叔叔讲述那些古董背后的故事。

比尔•盖茨是他的偶像。他想当大老板赚大钱。高考填志愿,他选了电子商务专业。大学环境宽松,不想上的课他就逃,身边总有一帮热血青年听他讲鬼故事。

大三时,徐磊在网上注册一家公司,向海外推销赌具和玩具。结婚之后,他开始想做一点自己喜欢而擅长的事情。2007年全球金融危机,公司难以为继,徐磊竟有如释重负的感觉。他渐渐放下生意,看自己喜欢的书,去叔叔的古董店听故事。更多时候,他想的是如何写故事。

徐磊的脑子里装满故事。人生中听到的第一个鬼故事,奶奶讲的血尸,最先跳出来。叔叔的古董店,为鬼故事准备了各種各样的道具。徐磊开始在百度贴吧写鬼故事:50年前,长沙镖子岭,四个土夫子正蹲在一个土丘上,所有人都不说话,直勾勾盯着地上那把洛阳铲……奶奶的故事是他的提纲,故事里的“我”很像他自己:懦弱,犹豫不决,恋爱时不知选哪个女孩,结果被人家选择。

这就是《盗墓笔记》的开始。第一章写完,引来百万跟帖,徐磊想不红都不行。出版社编辑打电话给他,要给他出书。四个月后,《盗墓笔记Ⅰ:七星鲁王宫》的样书送到徐磊手上。笔名“南派三叔”,是被编辑催急了他随便想的。25岁的南派三叔一夜走红。一个月后,《盗墓笔记Ⅰ》销量达60万册。

徐磊觉得自己出名带来的最大快感,就是可以理直气壮地告诉那个曾断言他成不了大器的老师他出名了,父母还可以逢人就夸“我儿子是作家”。

男人一夜长大

不再打理公司业务,专职在家写稿,每天写两万字,徐磊囤积了那么多年的故事,终于有了宣泄的地方。一年半时间,他连出三本《盗墓笔记》,追捧的“粉丝”越来越多。有人说他抄袭,说他的书引起民间盗墓狂潮,还有自称盗墓贼的人天天打电话给他,纠正书里的错误。

2008年,《盗墓笔记》写到第四部时,徐磊烦透了。合约在身,他不能放弃。妻子有孕在身,出版社天天催,梦里梦外他都沉浸在那些鬼故事里,开始整夜整夜失眠。一个声音告诉他:“停下来吧,陪陪妻子。”另一个声音却说:“不能停,不然那么多故事会把你脑子挤爆的。”他关了手机,整天坐在电脑前写稿子,闭着嘴不说话。好不容易张嘴,妻子很嫌弃地说:“快闭上,臭了。”

就这样纠结、失眠和抑郁,看着妻子的肚子一天天大起来,徐磊很恐慌。他害怕当了父亲后会失去灵感,担心老婆变成大嫂后不再那么宽容他。他去查海岩、史蒂芬森的资料,得知他们都有孩子,而且到中老年阶段都混得很好后,才没那么恐惧。写作七天七夜之后,他陪着妻子进产房。荣升父亲的刹那,抑郁症不治而愈。“我儿子超帅,和我一样是双鱼座,小小年纪就很有主见。”二十几岁就当父亲的徐磊说。父亲这个角色让他一瞬间明白许多。比如一夜成名,比如成名后蜂拥而至的财富、追捧和非议,一切的一切,全都是身外之物。

面对媒体或“粉丝”的追捧,徐磊依然有些无所适从:“我紧张时依然会结巴。但是因为做了父亲,我知道自己越来越强大。以前写鬼故事、做噩梦都会把自己吓个半死,但现在,我不怕了。写作是一个修禅的过程,有喜有忧,有骄傲也有失落,但写到一定程度,人的价值观和心智都会变得成熟。”

写到第五部时,徐磊从容了许多,一边写,一边读书,内容涉及考古学、禅学、帮派学和道教。他的盗墓系列小说,其实是满足那些和他一样有虚荣心但没能出人头地的“80后”寻找未知和探索未来的好奇心。

热爱奇思妙想

从2007年夏天到2009年年底,《盗墓笔记》已出版六部,销量达200万册。他在国内寻找电影公司,处处碰壁。2009年12月,好莱坞派拉蒙公司主动找到他,买走《盗墓笔记》的影视版权。他们正在将小说改成剧本。这并不意味着《盗墓笔记》一定会拍成电影,但他已经收到公司的第一笔意向金。真能拍成电影,南派三叔或许能问鼎中国作家富豪榜冠军。一向低调的徐磊得意洋洋地炫耀:“写鬼故事吓死我不少脑细胞。要是真拍成电影,我和老婆、儿子下辈子都不用干活了。”

2010年,徐磊希望 Imgac公司的英文漫画《盗墓笔记》顺利上市;希望三年来长的近四十斤赘肉,能一两一两地掉下去;希望完成第八部也是最后一部《盗墓笔记》后好好休息一阵;希望给儿子写一本类似《阿凡达》的奇幻书;希望给所有认真听话的孩子讲鬼故事……

篇5:鬼话or神话

花枪一挑怒鬼魂。

不识苹果重几斤,

冥冥注定砸个晕。

侠客有情也恨春,

才疏怎敢谑昏君。

梦卷开时世外云,

翼卷快乐扫红尘。

单枪匹马过龙门,

篇6:笑话连篇作文

笑话连篇作文

笑话连篇

有三人在看戏,瞎子说:“行头不好”聋子说:“音量太打了”斜眼人说:“你们都说错了,是戏台不在中间啊!”

笑话连篇作文50字

篇7:连篇累牍成语故事

[成语拼音]    lián piān lěi dú

[成语解释]    累:重叠;牍:古代写字的木片。形容篇幅过多,文辞冗长。

[典故出处]    《隋书·李谔传》:“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

篇8:废话连篇检讨书

认识到一个深刻的问题:我平时废话连篇、八卦空话太多,所以很容易成为一个懒惰的前兆。

所谓言多必失,我真的错了,回想起当年我会保持沉默,突然怀念那种安静沉默的感觉,沉默是金,当我深刻地意识到这一错误时候,我的心情是非常沉重。

人们常说年轻尤为,能不能办成大事就看年轻初期这几年,奋斗的最好时期里,我们应该少说话多办事,当你闯出一片成就以后,再说也不迟,或者干脆不说也没事。

认定目标以后就动手去做好,可以对自己说:“我已经努力工作了”。结果无论如何,我们多少可以去坦率面对。现在,我给自己一个警告,以防止类似的错误再犯。

正所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只有消除所有自身的一些小毛病、坏习惯,才能够做成大事。在此,我向大家保证今后不会犯同样的错误了,我一定做到少说话,多做事,坦率地说。任何事情,必须尽最大努力做,这次教训我会铭记于心!

篇9:办公室英语废话连篇口语

A: Mrs. Montgomery? I’ve been trying to figure out when we should have the New Year’s party.

Could you take a book at these dates?

B: Sure. The twenty-ninth is out. I’ll be out of the office all day at a seminar. Either the twenty-eighth or the thirtieth is fine.

A: Well, why don’t we make it the thirtieth? We can set it up from three to five.

That way, everybody can just go home afterwards.

B: Sounds good to me. You make up the invitations, I’ve got run.

I’ve got a meeting in five minutes.

办公室聚会

A:蒙格玛利女士?我正在盘算着哪天开一个新年聚会。你看看这几天行吗?

B:当然。29号不行了。我要外出开一整天演讨会。28号或30号都行。

A:嗯,那我们就定30号吧。可以从3点开到5点。这样的话,大家可以结束后就回家。

篇10:办公室英语废话连篇口语

A: Hello! We’ve been waiting for our lunch order for over an hour. Did you forget our order?

B: I’m sorry, sir. Could you tell me your name and order again, please? I’ll check on the delay.

A: The name’s Stanley Morris and the order was for two chef’s salads.

B: Thank you, Mr. Morris. Please wait one moment and let me check on the order. Would you like anything to drink, sir? On the house.

迟来的午餐

A:喂!我们等午饭等了一个多小时了。你们是不是忘了我们的订餐了?

B:对不起,先生。您能再告诉我一遍您的.姓名以及您订的东西吗?我在订单上查一下。

A:姓名是斯坦得・摩瑞斯先生,我们订的是两份名厨沙拉。

篇11:连篇累牍的反义词和解释

【反义词】:三言两语  片纸只字  片言只语  片言只字

【解释】:

只字: zhī/zhǐ zì

1.一个字。  2.借指点滴消息。

只语: zhī/zhǐ yǔ/yù

1.一句话。

片纸: piàn/piān zhǐ

1.一小张纸。  2.指简短的文字。  3.指便条。

片纸只字: piàn zhǐ yán zì

不多的几句话,极少的几个字。指零碎的文字材料。

片言: piàn/piān yán

1.简短的文字或语言。  2.指少许不和之言。

片言只字: piàn yán zhǐ zì

不多的`几句话,极少的几个字。指零碎的文字材料。

片言只语: piàn yán zhǐ yǔ

零零碎碎的话语。形容语言文字数量极少。

三言: sān yán

1.三句话。  2.三个字。  3.指三言诗。  4.指明冯梦龙纂辑的三种短篇小说集。

三言两语: sān yán liǎng yǔ

几句话。形容话很少。

累牍: léi/lěi/lèi dú

1.形容文字众多。

连篇: lián piān

①(文字)一篇接一篇:~累牍。②充满整个篇幅:白字~。

连篇累牍: lián piān lěi dú

篇12:鬼话连篇读后感

在1分39秒开始,平其俊介绍江西省委书记、省长的指示之时,主持人打断说,“平主任你告诉我,决口有多大?下游的群众会不会受到威胁,如果会的话,目前有没有得到安全的转移?”

面对主持人的这个问题,平其俊又开始介绍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国家防总秘书长、水利部副部长、江西省防总副总指挥、水利厅厅长的“重要指示”。

在2分54秒,主持人再次打断,问:“平主任,我是非常想了解下游的群众有没有得到及时的通知、转移。” 面对主持人这个问题,平某继续开始废话连篇,邱启明随后非常礼貌的感谢其接受采访,并结束连线。据悉,截止今天上午10时50分的央视新闻报道显示,从抚河决口灾区转移出来的群众为59960人,而非此前媒体报道的9万多人,现在仍有4万多群众被洪水围困。

只有拿了奖牌或名次,祖**亲才会给你奖金。而哪怕你是最后一名,亲生母亲也不会少你一碗面条„„ 要把国家放在前面

冬奥会上,周洋勇夺女子短道速滑1500米金牌。比赛结束后,周洋说:“拿了金牌以后会改变很多,更有信心,也可以让我爸我妈生活得更好一点。”这个被认为充满人性的获奖感言感动了很多人。

不过,周洋的言辞在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于再清看来还是有一点不妥当。于再清称运动员为“小孩儿”,昨日上午他参加全国政协体育界别小组讨论时谈到,要加强对运动员的励志教育、德育。

“西方表达方式很好,但是小孩儿有些心里话没有表述出来。”于再清说,运动员个人成绩的取得与国家的培养和投入是分不开的。“体育人才能够获得冠军,国家投入多少,我们清楚,小孩儿也知道,教练都把他们当自己孩子。”于再清以短道速滑队主教练李琰为例,“她说训练结束了,小孩儿说:知道了,后妈。后妈有点半开玩笑的意思,李琰说后妈也是妈啊。”

于再清说,运动员得奖感言“说孝敬父母感谢父母都对,心里面也要有国家,要把国家放在前面,别光说父母就完了,这个要把它提出来。”

高健:运动员德育为先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主任高健紧接着于再清的话说:“社会主义体制下,所有人的成长都离不开国家,国家给你多大投入啊。”他痛心地说:“德育教育出现了很大漏洞。我去过几次台湾,很多地方挂着忠孝节义、礼义廉耻。不能因为台湾用了,我们就不用了,这是2000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精髓。忠于国家、孝敬父母、长辈、老师,要有原则,都是很好的东西。”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鬼话连篇读后感】相关文章:

鬼话连篇作文范文05-26

《鬼话连篇-第一章:好奇心》04-08

连篇累牍的反义词和解释04-22

应届生简历错字连篇,面试注意几大事项05-05

上一篇:二开头的祝福成语下一篇:拼命只为远方小学生作文400字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