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优质课教案设计

2024-05-24

中班优质课教案设计(精选9篇)

篇1:中班优质课教案设计

中班优质课教案设计:送奶工

文章来源:网络 文章作者:佚名

收藏本页

活动来源:浙江省幼儿园课程指导《教育活动设计(中班)》(新时代出版社)活动目标

1.能手脚协调地骑童车(踏板车),促进身体动作的协调和灵敏。2.在游戏中遵守交通规则,锻炼注意分配能力。活动准备:

1.四轮童车4辆;筐四只(用作“小动物的家”);与幼儿人数相等的废弃牛奶瓶。2.猫、狗、猪、兔的图片各1个,套在装有水的可乐瓶外,可直立在筐边。3.红绿灯标志,供游戏用;教师自备喜庆音乐磁带。

4.场地设计:起点到终点为20米,每道间宽应在1米以上,避免幼儿上下车或车掉头时相互碰撞。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题

我是××牛奶公司的工作人员牛阿姨,负责送奶工作,因为需要牛奶的用户越来越多,我们公司里的送奶工都忙不过来了。今天,想从×班挑选一些送奶工来我的公司工作,你们愿意吗?在加入我的公司之前,我要先看看你们的骑车技术和送牛奶的情况,表现好的才能担任送奶工作。

二、挑选送奶工 1.第一关:骑车。幼儿自由地来回骑车。

(此环节的目的是在活动中观察幼儿的骑车技术,随时帮助有困难的幼儿,并让幼儿在骑车时注意速度)2.第二关:遵守交通规则。

在“道路上”设置红绿灯,要求幼儿根据信号灯的提示骑车。3.第三关:工作负责。

能根据提示,将牛奶安全、准确地送到指定地点。

三、送奶练习

1.讲解送奶路线:幼儿分成四组,将牛奶送到对面的筐内,骑车返回。2.第一次游戏后小结幼儿的表现。

四、幼儿分组为小动物送牛奶

刚才小朋友的表现很棒,祝贺你们成为××牛奶公司的送奶工!现在有四位小动物的家要送牛奶,请你们分组来为它们送牛奶。1.送牛奶。送奶过程中,教师变换红绿灯,让幼儿学习在骑车过程中注意信号,并按信号灯指示停止或前进。

2.回收午奶瓶o 幼儿从起点出发,每人从对面小动物的家里收回一只牛奶瓶回到起点。

五、庆祝

大家圆满完成了第一天的工作,公司对大家的表现很满意,一起庆祝一下。听音乐做欢庆的动作,舒展身体,放松活动。活动反思:

“踏板车”是幼儿比较熟悉的一样东西,幼儿园的大厅就有许多踏板车,许多幼儿在平游戏的时候都会选择这个器械。于是我选择了《送奶工》这节健康活动课。本次活动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让幼儿在宽松的氛围内自由探索,发挥了幼儿作为活动主体的作用。我以活动的引导者、合作者等不同的身份参与活动,增加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热情,同时在活动过程中我根据突发状况及时对活动进行调整,在不影响活动目标的前提下使其更加符合幼儿的兴趣。

对中班的幼儿来说体育教学活动前的准备热身环节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就自己在前面加了热身练习这个环节。在每一个情景的创设中,都有两到三次的练习机会。比如第一次练习是自由骑踏板车,有的幼儿是大部踩在前面走,有的幼儿是沿着边走,在这个过程中,我指导的成分要多一些,把脚所踩的部位、手的姿势再进行强调;第二次根据交通指示灯进行训练,让幼儿遵守交通规则的同时练习行驶。作为红绿灯的我根据幼儿骑的方向而不停地变换。在教学场景、教具、场地的设计中,我也用了很多日常生活中的东西,如牛奶瓶。牛奶是幼儿日常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一样东西,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幼儿园都会经常喝。还有自制“安幼鲜奶”,“行车道“等等。

最后一个环节以游戏为中心,送牛奶过小桥这个环节可以锻炼幼儿的臂力,相对于前面的比赛环节也是一种放松。专家点评:

此次教学活动教师以“送牛奶”这一任务驱动的形式带领幼儿快乐地开展锻炼,从活动现场看,幼儿参与的积极性高;其次,教师针对幼儿园户外活动场地小块分布的局限,把活动的三大环节分别放在三个场地中,给幼儿有场所变化和工作推进的感觉,进一步提高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再者,教师安排了自由练习、分组练习、比赛等活动形式,有效地掌握了活动密度和强度,使幼儿始终保持积极的情绪。值得注意的是:此活动最主要的是使 幼儿能手脚协调地骑童车(踏板车),故活动前脚、腿的准备动作要充分和舒展,活动之后脚、腿的放松动作也要加强,使锻炼具有科学性。

篇2:中班优质课教案设计

2.发展想象力,尝试运用各种动物的身体部位创编各种怪物形象。

3.体验探索、合作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操作图卡2份(8小张);游戏图卡4份(16张);音乐(动感的)

活动重点与难点:

用各种动物的身体部分拼凑各种怪物形象。

活动过程:

一.游戏“动物变变变”,根据局部特征做出相应动物的动作。

1.介绍玩法。请幼儿根据魔术棒上的动物部位做出相应动物的样子。

2.进行游戏。请幼儿讲述他做的是什么动物。

二.运用动物身体部位尝试创编怪物形象。

1.教师示范怪物拼图。幼儿讲述怪物的组成部分。

2.幼儿个别操作。

1)幼儿尝试操作拼图,并讲述拼图中怪物的组成部分;

2)探索不同的操作方法拼出怪物并讲述。

3)幼儿讨论。

还见过哪些动物?可以用这些动物的什么身体部位拼怪物。

三.幼儿拼图游戏。

1.介绍游戏玩法。

请幼儿人手拿一块拼图,找其他同伴的其他的身体部位合作进行拼凑,变成一个怪物。

2.进行游戏。

幼儿在音乐中进行拼凑,音乐结束,幼儿合作完成作品。

3.作品交流。

集体交流每一个怪物是怎么拼的。

4.再次进行游戏。

篇3:中班优质课教案设计

浙江省衢州市2009年重点中学优质课比武的内容是NSEFC Book 7 Unit 4 Sharing的教学。获一等奖的两位教师都选择了语言应用课的教学, 凸现该课型教学设计上的人文特色、教师自身的语言文化底蕴及教学风格, 在课堂导入、任务开展、主题深化等教学环节的设计出现了许多新亮点。在课程资源的处理方面, 教学设计体现了两大特点:围绕落实语言目标的准则大胆删节整合教材内容, 灵活分配时间;根据学生现有的水平和知识面增加充足的语料资源, 创设语境, 扩充学生的内容图式, 为学生的语言输出作好铺垫。

一、教材的处理

1. 省略已知

教材提供的材料是个直观的网页, 分为网页说明、礼物清单和分享卡三部分。《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英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以下简称《英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对该部分内容的教学建议中第一条是:要求学生在浏览网页之前回答五个问题, 以使学生对网页的布局、设计等方面有个初步的了解。授课者了解到教学对象已经掌握了如何上网和制作简单的网页等方面的知识, 故省略了这一步并不影响教学目标达成的内容。

2. 补充呈现

授课者按照自己的整体设计思路 (学生有没有能力捐款—给谁捐款—怎么募捐—捐款的意义) , 以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Budget your day”作为新课的导入, 要求学生计算日常生活中能够节省的费用。通过课堂师生互动交流, 学生终于明白:他们都有能力帮助贫困儿童, 可以从节约每一分钱做起, 加入为10亿贫困家庭分忧的行列, 使自己的零花钱更有价值。

点评:英语教学不仅仅是学习语言, 它更是一种文化的载体。授课者在导入新课部分就体现出不俗的设计, 不仅仅进行语言知识和技能的传授, 而且充分利用文本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上贫富、强弱的差异和帮助别人的意义, 帮助学生树立同情弱者、救困济贫的思想。

3. 提取要点

授课者没有让学生逐句浏览网页说明部分, 而是抽取了关键词汇重新组句, 通过PowerPoint呈现给学生, 采用传统的方式要求学生集中朗读巩固。生词解释通过超级链接图片完成。承接上文的过渡句简洁如下:

Now, we are going into a place where you can spend your pennies more meaningfully.The place is www.worldgifts.org.

段落承接改写如下:

Would you like to donate an unusual gift?Then this is the catalogue for you.The gifts you give arenot something for your loved ones but a voluntarycontribution towards the lives of people in need.

点评:教学设计的重点应该是解决教学系统和过程中的问题。该部分的语言目标是要求学生熟练掌握“donate”“catalogue”“voluntary”“in need”四个新词汇, 授课者采用以上的设计简化阅读内容, 补充直观形象的图片解释词汇, 变抽象为具体, 突出了学生对词汇的关注点, 迅速而有效地落实了既定的语言目标。

4. 梳理归类

课本的网页提供了21项礼物清单及标价, 《英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对这一部分的教学建议是任务性阅读:要求学生根据练习2提供的描述, 找到对应的礼物, 并鼓励学生对其他礼物进行描述。但是词汇的处理方面缺乏加工, 授课者巧妙地抓住不同的群体需要不同的礼品的特征, 通过提问和直观图片呈现将清单中的新词汇整理归类到不同的语境中, 具体归类如下:

Housewife:A sewing machine, nutritionalsupplements

Super woman:A loan to set up women’s self-help group

Animal lover:Oxen for ploughing

Bookworm:A trunk library

Eco-warrior:tree seedlings

点评:组块在语言中的频繁出现和语境依附的特征, 使学习者容易对学习内容产生“形式—语境—功能”的联系, 从而以整体形式习得, 以独立单位储存。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情况、课型和具体教学内容等因素, 调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新知识形成组块记忆, 使信息加工更省时省力, 降低了语言记忆和运用的难度。

5. 拓展过渡

网页的最后部分呈现了购买礼品者可以得到的一张分享卡, 授课者通过PowerPoint呈现关键句子:When you purchase a gift, we will send you an attractive card for you to send to your special person.You can use the cards for any special occasion—weddings, births, birthdays, Christmas or anniversaries, etc.重点解释生词“purchase”“anniversaries”的含义和用法, 落实新词汇。此外, 提醒学生在帮助别人的同时, 也可以和朋友分享助人的快乐, 甚至可以带动更多的人加入助人的行列, 拓展主题的意义。用以下提问顺利完成语境过渡。

T:Where do the gifts go?Actually you can find the answers in the letter of the passage.Tell me the three countries’names.

S:India, Kenya, Bangladesh.

T:Now, my last question would be“How willthe gifts from the website help the poor people inthose three countries?”Listen to me tell you a story about two Indian girls—Saleha and Sahera.

点评:依托于语境的词汇教学在词汇教学法当中是最持久有效的。教师把本课中的词汇分解到“捐赠与分享”主题下的各个小语境中, 分步落实, 顺利达成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目标, 同时又体现了文本的人文性和教育性, 兼顾对学生“富有同情心, 乐于助人”等积极情感和正确价值观的培养。新课程提供的语言材料偏重工具性和科学性, 缺乏人文性和真实的情感体验, 需要授课者增加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的语料资源。

二、语料的补充

课程资源是促成优秀课堂的重要部分, 教材以外的语料资源是实现教学目标不可或缺的因素。本次语言应用课授课者根据教学问题和学习需要恰当地补充课程资源, 搭桥铺路, 使学生有能力从当前的发展水平提高到教学预期的发展水平, 使教学设计趋于完美。授课者通过网上搜索、日常接触积累和自己改编加工的形式制作了三个视频短片, 从让学生感受优美的语言到陶冶情操、丰润情感, 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观, 培养“救困济贫、合作分享”的高尚情操。

1. 激发动机, 引导学生感受语言

在本节课的导入部分, 授课者通过醒目的英语文字和有声画面相结合的办法制作了“更有意义地花费你的每一分钱———帮助需要的人”的视频, 利用画面, 师生互动:

T:Now read the following sentence aloud together, go!

S:Make a better life for them!

T:And read the following, go!

S:In this life, we can not do great things.We can only do small things with great love.—Mother Teresa

T:Thank you!Spend our pennies in a more meaningful way.Yes, I will, will you?

S:Yes, I will.

T:Oh, that’s very nice!

语言本身是思想的载体, Mother Teresa名言的引用促使学生思考, 让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语言承载的内涵上。学生跳出语言学语言, “要我学”就转化为“我要学”, 施教者顺利完成了第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 扩充内容图式, 增加问题的厚度

本课情感价值观维度的目标是通过捐款购买礼物的方式帮助印度、肯尼亚或孟加拉国的贫困家庭, 但是课本只提供了黑人妇女使用缝纫机工作和贫困儿童合影等两张照片, 学生缺少直观的感知。授课者及时补充了视频———Sahera和Saleha的故事, 让学生观看两位印度女孩捡垃圾分担家庭负担的生活片段, 以及一位由“世界礼物组织”发薪的教师就地给她们那些贫困儿童授课的场面。辛酸的画面、动人的配音和感染人的文字融合在一起, 形象地展现在听课者面前, 使学生对贫困人民的生活有了直接的感知, 了解了那些地区的社会实际, 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和情感, 也激发了学生积极参与帮助的愿望, 实现了英语教学人文性、欣赏性、知识性相统一的目标。

3. 搭建脚手架, 降低问题的难度

课本内容要求学生购买礼物来帮助穷人, 学生往往囊中羞涩, 直接购买礼物的方式对他们来说语境不够真实。授课者把本课的语言输出定位为:用自己有创意的方式募捐钱款, 帮助文本所及的贫困家庭。虽然通过前面的环节授课者已经解决了学生语言和情感方面的障碍, 铺垫了交流的基础, 但是从解决问题的角度看, 学生对募捐的途径和方式经验仍然不足。授课者及时搭起脚手架, 利用过渡句“Now, can you think of a creative way to get money?But there are some rules.I will give you a cozy reminder”转到以下视频。

(1) 为汶川地震捐款实录:全国性公演赈灾募捐、学校现金募捐、“我爱记歌词”公益金筹集的场面。配词:welfare fund。

(2) 外国人参与日常募捐的短片。配词:British people’s ways to collect money for Children in Need:Nicky (a chatterbox) sponsored silence to collect money for Children in Need;Emily managed to raise1, 700 pounds by cutting her hair by 22 inches;The school managed to raise money by allowing students and teachers who donate money to dress up a school;The students made and sold cakes to raisemoney for Children in Need.

(3) 募捐注意事项。配词:Your way to collect money shall not harm your own health;It shall not harm the benefits of others, either.

最后, 授课者让学生分组讨论各自的募捐方式, 确定最佳募捐方案。有了不同募捐方式这些脚手架, 学生的思维拓宽了, 讨论问题的难度也随之明显降低。

4. 深化主题, 提升问题的高度

本课教学的情感目标是通过扶贫募捐活动激发学生的同情心和善心, 并身体力行地为弱者做些事情。一等奖获得者不仅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而且设计了本校教师和学生集体或个体表达心声的视频, 通过一张张质朴的师生形象的画面、一句句“I will...”“We will...”的誓言营造了热心助人的感人氛围, 让听课者产生加入助人行列的冲动, 真正使本课的主题得到了升华, 使一节英语课充满浓浓的人文关怀, 令听课者动容, 也很好地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总而言之, 语言应用课的教学给英语教师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挥空间, 夯实自身的专业知识、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积极开发课程资源, 应是每位教师对自己日常工作的要求, 也是吸引学生、让课堂出彩和收获教学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皮连生.教学设计——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9.

篇4:中班优质课教案设计

一、寻找合适教案

在寻找教案之前,必须对教师自身素质进行分析,扬长避短。如口语表达能力、表现能力强的可选择上语言课,绘画能力强的可上美术课,表现力较强、唱歌比较好的就选择上音乐课或舞蹈课,而针对表现能力不是很强,但语言简洁,逻辑思维强的就选择上科学课。根据自身特点选择优秀教案的领域范围,有目的地寻找,不至于漫无目的,浪费时间与精力。

活动领域确定后,必须明确此领域的要求,如科学领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利用学生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3~6岁儿童发展指南》强调: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带着这些新的教育理念去寻找相关优秀教案,我曾在《山东教育·幼教园地》上看到一则大班科学活动案例“巧顶纸板”,将幼儿生活中较常见的几种材料:纸板、易拉罐、铅笔、纸筒芯等作为教具,引导幼儿主动尝试用不同材料巧妙顶起正方形、正三角形、圆形纸板,教师与幼儿一道津津有味地探索稳稳顶住纸板的秘密。幼儿通过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亲历了探究的全过程,从而有助于培养积极探究的态度,养成积极探究的习惯。

二、调整优秀教案

虽然现成的优秀教案上已标明施教对象,但不同地区的孩子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地域差异,且许多教育方式更是因人而异,此时必须根据本园孩子的实际情况对优秀教案进行适度的调整。当我选中大班科学活动案例“巧顶纸板”后,先进行预操作:准备一些材料和铅笔、易拉罐、纸筒芯、圆形纸板,不作任何提醒与练习,让大班孩子试着用这些材料顶起圆形纸板,结果发现大多数孩子都能成功顶起圆形纸板。很显然,在大班上这节课的活动设计没有挑战性。用同样的方法在中班做试验,40名幼儿中有14名幼儿轻易地把纸板顶起来了。于是根据预操作的结果,我决定将它由大班科学活动改成中班科学活动。在预操作的过程中发现,较薄的纸板容易变形,影响操作效果,在准备材料时要尽量选择硬实、不易变形的纸板,排除所有不利于操作的干扰因素。预操作可以帮助我们确定教育对象、活动材料、活动目标等,以便活动能够科学地顺利地进行。

《山东教育·幼教园地》上一则大班科学活动案例“巧顶纸板”,教学过程是这样设计的:

1.欣赏:激发幼儿顶纸板的兴趣(播放获奖杂技表演、幼儿用身体部位顶住纸板的游戏现场)。

2.尝试:发现顶纸板的最佳位置(幼儿用纸筒芯自由尝试顶纸板、发现成功的秘密、幼儿合作找并画出中心点)。

3.探索:分析用不同材料顶起纸板的难易程度(猜想并记录、尝试并记录、集体验证操作结果)。

4.讨论:找出有利于顶纸板的因素。

5.表演:分享顶纸板的快乐。

以上活动设计是适合大班幼儿的,程序比较复杂,而我的施教对象为中班幼儿,就不能照搬硬套,让幼儿合作找中心点对大班幼儿来说并不难,而中班幼儿的合作能力、协调能力并不强。找、画中心点有一定的难度,我就进行修改,幼儿操作结束后请两个幼儿示范稳稳顶起圆形纸板,教师帮着画中心点,然后请幼儿观察教师做的记号,发现能稳稳顶住纸板的位置,通过观察得出结论:只有顶住圆形纸板的中心点,才能稳稳地顶起纸板。于是我对活动过程进行适度调整:

1.欣赏:激发幼儿顶纸板的兴趣

2.探索:用不同材料(铅笔、纸筒芯、易拉罐)顶圆形纸板并讨论:为什么有的材料容易顶起纸板(纸筒芯、易拉罐),而有的材料很难顶起纸板(铅笔)?

3.二次探索:探索用铅笔成功顶起纸板的秘密——顶住中心位置(幼儿尝试顶纸板、请成功幼儿表演、老师画出中心点、幼儿观察中心点发现成功的秘密)。

4.表演:分享顶纸板的快乐。

三、打磨出优质课

优秀教案只是上好课的前提,还有诸多因素影响着一节活动课最终的效果,如教师的组织能力、教育技巧、孩子预知的经验、教具的准备等。为了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打磨出一堂优质课,还需在实际操作中不断结合教学实际进行调整、优化。经过以上环节,我在上课的过程中发现了如下问题,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调整、优化,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反响不错。

(1)问题设计具有局限性。活动的导入部分,请幼儿用身体的不同部位顶纸板,孩子站在原地,只能想出几种玩法:用头、肩、背顶纸板,仅局限在身体的几个部位,并不能充分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封闭了孩子的思维。于是我就重新设计:请小朋友想出多种办法和纸板玩游戏。幼儿想出了许多种玩法:纸板变成了方向盘、飞镖、滑板车、陀螺、红绿灯,用一只手指、两只手指、三只手指、头、手臂、背等部位顶纸板。开放性的问题设计,使幼儿活动内容更丰富,激活了幼儿的思维,更激起幼儿活动的兴趣。

(2)继续探索的兴趣不浓。第三环节向难度挑战,练习用铅笔顶各种规则图形纸板,找中心点。操作材料比较单一,且学生不能立马掌握其中的奥秘,有的孩子一会儿就成功了,有的孩子因失败而兴趣索然,玩起了别的花样,幼儿探索的兴趣不浓。经过反思,我想可能是材料比较单一,就增加了几种规则图形,如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请幼儿用铅笔顶起不同形状的纸板,不断地去尝试,激起孩子参与活动的兴趣。增加难度,让轻易顶起纸板的幼儿在纸板上加顶纸杯、乒乓球,调动起这些幼儿继续探索的兴趣。科学合理地投放适宜的活动材料,有利于幼儿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并增加探究的深度。

一堂优质课的形成,需要在实际操作中不断进行打磨、调整。只有对自身素质、幼儿水平了如指掌;借鉴优秀教案的科学设计,融入自己的独到见解,进行重新组织、整合与创新;在积极不断的推敲、改进中,对设计的新教案进行实践论证、打磨,才能酝酿出一节优秀教育活动课。(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幼儿园)

篇5:中班优质课教案设计

活动目标:

1、初步尝试营养与人成长的关系,让幼儿理解合理科学的搭配。

2、尝试为自己设计一份营养餐,对食物的搭配感兴趣。

3、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4、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活动准备:

各种食物图片、一次性纸盘、健康笑脸贴纸。

活动过程:

一、让幼儿了解各种食物的营养,说说平时喜欢吃的食物。

导入:今天,营养博士要带我们去参观快乐食物王国,你们想去吗?让我们一起开着汽车出发吧!

1、看谷类食物。

教师:你刚才看到了什么?

教师: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食物就是食物王国里的谷类食物(出示字卡)。谷类食物可以使我们有很大的力气,所以我们一定要多吃。

2、看水果蔬菜。

教师:现在你又看到了什么?

教师:各种各样的水果和蔬菜吃了会使我们的皮肤又白又嫩,所以我们小朋友一定要多吃哦!

3、出示肉类

教师:你刚才看到了什么?

教师:这些是食物王国里的肉类食物。吃了会使我们变得更聪明更健康!但不能多吃哦!

4、出示豆制品。

5、出示牛奶。

教师:豆制品非常有营养,我们要多吃。牛奶可以天天吃。

6、教师:食物王国的东西真多呀!你们平时喜欢吃些什么?

接下来营养博士要带我们去看三位小朋友,他们长得有什么不一样?“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你喜欢哪一位小朋友?

这是小小,因为她只吃蔬菜,所以长得又瘦又小;这是胖胖,为什么叫胖胖呢?只吃荤菜,所以长成了小胖子;这是丽丽,她什么都喜欢吃,所以长得不胖也不瘦,健康又美丽!

7、教师:怎样吃才有营养呢?请你和旁边的小朋友讨论一下。

二、到底怎样吃才有营养呢?我们一起参观一下食物王国的营养宝塔,听一听,营养博士是怎么说的?

小朋友,我们吃的食物呀,就像这座营养宝塔。

最顶层:是油脂类,就是肥肉和荤油,每天吃得要适量,不可贪吃哟。

接下来的一层是奶类和豆类食物,比如牛奶呀、豆腐之类,多吃点儿更聪明哦。

第三层是鸡鸭鱼肉和禽蛋等动物性食物,每天少吃一些,营养才会均衡。

第四层住着水果和蔬菜,每天都要和它们做朋友,我们才会长得越来越健康。

最底层是谷类食物,就是我们平时吃的米饭、面包之类,离开他们小朋友们就会没力气。所以要多吃一些。

教师:营养博士的话,你们记住了吗?

三、刚才我们向营养博士学了那么多本领,你们想不想也来做一回营养设计师,为自己设计一份营养餐!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很多食物的图片,还有纸盘,请你们用这些食物来设计一份营养餐。现在让我们开始吧!

幼儿操作

教学反思:

教师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表扬和鼓励在活动中变现积极的幼儿。让幼儿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并获得快乐,旨在培养和保持幼儿对健康活动的兴趣。教师也要照顾到那些在活动中比较安静的幼儿,让其也能在活动结束的时候,获得快乐,培养其对健康活动的兴趣。

篇6:中班优质课教案

学情分析:

中班幼儿喜欢动物,模仿力强,对音乐节奏也有了初步的理解能力,4——5岁又是游戏活动的黄金时期,针对幼儿这一心理发展特点,我选择了中班下册主题五“奇妙动物”中的一节音乐游戏《小老鼠和泡泡糖》。小老鼠风趣、诙谐的动物形象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活动中通过活泼欢快的AB两段乐曲,形象地表现出小老鼠跑、看、拽等各种动作,并通过模仿老鼠偷偷走、拽泡泡糖、被猫吓倒等有趣的内容,让幼儿感受活动的无限乐趣。

活动目标

1、能根据乐曲旋律合拍地做老鼠走、左右张望的动作。

2、尝试夸张地表现小老鼠拽泡泡糖的表情和动作.3、知道泡泡糖会破坏我们的环境,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活动准备:

1、生活中了解泡泡糖有粘性的特点。

2、音乐课件、图谱。

3、老鼠头饰、老鼠洞。活动重难点:

1、重点:幼儿根据音乐合拍地做小老鼠走、东张西望的动作表演。(在实践的过程中,我发现让幼儿根据音乐合拍做小老鼠走对中班幼儿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也失去了小老鼠诙谐动物形象的特点,所以在本次活动中我将活动重点放在能根据音乐合拍做小老鼠停下来东张西望的动作表演)

2、难点:尝试夸张地表现小老鼠拽泡泡糖的表情和动作.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设置悬念激发幼儿兴趣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两个礼物(教师出示右手)这是什么?(泡泡糖)你们吃过泡泡糖吗?吃完的泡泡糖拿在手里有什么感觉?(粘粘的)看这是谁呀?(教师出示左手小老鼠)小老鼠和泡泡糖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小朋友想不想知道?老师今天带来了一首好听的音乐讲的就是小老鼠和泡泡糖的故事,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二、基本部分

(一)、通过故事帮助幼儿理解音乐内容。(播放音乐)

师:听完了音乐小朋友猜猜小老鼠和泡泡糖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小朋友想了这么多有趣的故事?那小老鼠和泡泡糖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播放音乐动画,教师简单讲故事)

老鼠妈妈睡着了,小老鼠偷偷跑出来玩,它怕被猫发现,跑几步就停下来左看看右看看,突然它踩到一个粘乎乎的东西,哎呀!它拽呀拽!可是越拽越长,粘到手上、头上、腿上到处都是,最后像绳子一样把自己捆了起来,喵,不好了猫来了,小老鼠吓的叽里咕噜地滚回了家。

师:听完了故事小朋友来说一说故事讲了什么?(幼儿回答)

原来小老鼠趁妈妈睡午觉偷偷出来玩,小老鼠在出来玩的时候是怎样走的呢?这次我们边听边看.(二)、出示图谱完整听音乐,帮助幼儿理解音乐节奏,学做动作

1、随图谱完整听音乐,感知音乐节奏。

2、引导幼儿分段学做动作

师:原来小老鼠是在妈妈睡觉时偷偷出来玩的,怎样是偷偷地走?(幼儿模仿)为什么要偷偷的?(怕猫)它怕被猫发现所以呀“小老鼠东走走西看看”,谁来表演一下小老鼠?(幼儿模仿)刚刚我们表演了小老鼠的走,那看看谁来学学?(幼儿表演)

师:哦,原来小老鼠走路的步伐是这样的“小老鼠东走走西看看”(教师师范小老鼠走的节奏)小老鼠东走走西看看是向一个方向看还是向两边看?(两边看)那它是边走边看还是走几步停下来看?在说哪个字的时候停(引导幼儿按节奏做动作)在说西的时候用不用看?看了几次(两次)谁来走走看?好,我们先坐在椅子上试试!小老鼠走了几遍?我刚刚发现有的小老鼠走得太快了,这样很容易被猫发现,再来看看小老鼠是怎样走的?好,现在我们起来走走看!(老师唱旋律幼儿做动作)师:它走呀走,呀!小老鼠踩到了粘粘的东西,哎呀!是什么呀?哦,是泡泡糖,小老鼠脚踩到泡泡糖会怎样?那可怎么办?谁来学学使劲拽?(幼儿做动作)我们一起拽拽看!

师:每只小老鼠都很用力,可是这个泡泡糖太粘了,被小老鼠拽的 很长很长,到底有多长呢?小耳朵仔细听好了:拽————啪!怎么回事?我们一起来使劲拽(引导幼儿夸张的做拽的动作)

师:猫来了。(老师模仿赶紧跑回家)

(三)、幼儿随音乐表演

1、第一遍表演(坐在小椅子上)

师:刚刚小朋友做的都很形象,在出来走的时候都知道停下来看看,拽泡泡糖的时候也很用力把泡泡糖拉的很长很长,下面我们一起来听音乐,小朋友在小椅子上学学小老鼠,我要看看哪只小老鼠最机灵。

2、第二遍表演(把小椅子当洞)

师:想不想玩这个游戏?这里有好多小老鼠,赶快找一个你喜欢的带上吧!李老师来当一只大老鼠,老鼠宝贝们,我们现在一起来玩这个游戏,走的时候要注意停下来看看,别被猫发现啊!我们用小椅子来当我们的家吧!

师:听音乐!注意哦!妈妈没睡着不能出去玩。(引导幼儿注意前奏)

3、第三遍表演:引导幼儿夸张的表演拽的动作(钻山洞)

师:有没有被猫捉住啊?你们真是太聪明了,刚刚我发现有的小老鼠拽的力气可真大啊,谁还能用更大的力气来拽泡泡糖,你觉得使劲拽泡泡糖的时候表情应该是什么样的?这回我们要用最大的力气把泡泡糖拽下来好吗?

这次大老鼠带你们去洞里玩吧?到洞里玩的时候可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能推不能挤,做一只文明的小老鼠好吗?(再次强调前奏:音乐会告诉我们老鼠妈妈什么时候睡着了)

表演(幼儿自由创编动作)

师:有没有被抓到,来我们快出来庆祝一下吧。

师:泡泡糖除了会粘到我们的脚上、手上还会粘到哪里呢?(幼儿回答:可以黏在头上、身上、屁股上等等)我们一起粘粘看。

师:泡泡糖可以粘到这么多的地方,这次我们表演的时候就让泡泡糖粘到身体不同的地方,老师要看看谁的想法最特别,谁的动作最有趣。

5、第五遍表演(幼儿分角色表演)

师:我们又胜利了?还想玩吗?我请一位小朋友来当大老猫,喵— 你可要多抓几只老鼠啊!再请一位小朋友来当大老鼠,小老鼠们快找个山洞躲起来吧。(随音乐创编表演)

三、活动延伸:环保教育

师:你们玩的开心吗?来,坐回小椅子休息一下吧。

篇7:中班绘画优质课教案

1、初步学习染纸的基本方法。

2、感受染纸活动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桌布、颜料、放置颜料的盒子若干、纸巾若干。

2、纸袋一个、三张信封、一张白色纸巾及一张浸染后的纸巾、一个U盘。

【活动过程】

一、魔术导入(魔术导入,可以激发起幼儿兴趣)

1、导入魔术,师:“小朋友们喜欢看魔术吗?今天何老师要来变魔术。”幼儿回答。

2、教师出示纸袋,“请问我的纸袋里有东西吗?”幼儿回答。师:“魔术开始了,小朋友快看看,我变出了什么?”幼儿回答。

3、教师变出三封信,“小朋友们想知道这些信是寄给谁的吗?我们一起来看看有一封信上面有字,有小朋友认识字的吗?信封上面写了昆山巴城幼儿园,哦,这些信是寄给我们巴城幼儿园的小朋友的,那小朋友们想先看哪封信呢?”幼儿回答。

4、教师让幼儿先猜测一下信里面是什么东西,“我们先不急着拆信,老师呀想让小朋友们来猜一猜信里面是什么东西?我请所有小朋友用自己的小手来摸一下信里面会是什么东西,再告诉老师答案。”

5、教师让幼儿摸一摸信里面的东西,然后让幼儿回答是什么。

6、教师出示第一封信里面的是一张白色纸巾,第二封信里面是彩色纸巾,“白色的纸巾为什么会变成彩色纸巾的呢?答案就在第三封信里。”第三封信里是一个U盘,“我们一起去找寻答案吧。”

二、播放PPT,介绍纸巾浸染过程。

1、教师播放PPT。

2、幼儿一边观看PPT,教师一边讲解。

“看了图中的操作后,你们知道一张白色的纸巾是怎样变成漂亮的纸巾了吧!(先折叠,然后再染)我们把这个过程叫做‘浸染’。老师现在就想浸染一张漂亮的纸巾。”

三、教师示范教师一边进行简单讲解一边进行示范,浸染一张彩色的纸巾。

四、幼儿浸染(通过操作,可以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

1、“老师说了这么多,小朋友肯定都想去试一试。但是,在操作之前,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注意不能把颜料洒了,也不能把衣服弄脏,完成后小朋友们可以请后面的客人老师来欣赏一下你的作品,最后交给老师,老师要把作品贴到展示板上。明白要求了吗?”

2、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现在小朋友们赶紧行动吧!

3、教师将完成好的作品粘贴到展示板上进行展示。

五、活动延伸

篇8:如何设计一节优质心理健康课

心理健康教育与其他类似课程是有区别的, 这一点已经有人探讨过, 他们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课不完全等同于心理学理论课, 因为它不仅仅是定义、概念和心理学理论的讲授;心理健康教育课也不同于游戏与活动, 因为它不仅仅是只让学生在游戏或活动中进行情绪体验, 而没有“知”的指导。因此在向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需将“知、情、行”有机的结合起来。教学中除了运用传统的讲授方法介绍有关的心理学知识外, 还应创设各种情境性的活动, 提供给学生许多实践的机会, 让他们在情绪体验与具体行动中受到感染和锻炼。因此, 上好心理健康课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 如何设计一堂优质的心理健康课?

教学设计, 是根据教学对象, 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 运用现代教育心理学、传播学、教学媒体论等相关的理论与技术, 在教学之前对教学内容和历程所作的计划、安排。可见, 教学设计主要是要解决“教什么”和“怎么教”两个基本问题。一个良好的教学设计有利于有效的实施教学, 涉及到确定合适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和程序、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组织教学内容。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要注意平衡教学技巧和教学内容的关系, 一个有技巧没有思想的空洞教学不能引起学生的思考, 一个有内容但是枯燥乏味的教学也不会引起学生的兴趣。

一、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

一个清晰的教学目标的设定需要教师对学生的情况有一个非常清晰的了解, 能够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面对的困扰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教师才可以设定出一个最适合学生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应该是一个系列的系统, 由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相结合而成。同时教学目标也应该是可测评的, 这样可以方便老师检测教学设计的合理性, 也有利于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间的评价。心理健康课要讲究“以需论辅”, 也就是说每一堂心理健康课, 都应是针对学生心理发展阶段中的心理需求而开展的。通常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设计教学目标:这节课是要对学生进行学习方面的引导、还是帮助学生以更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设计出“我是谁?”、“我听你说———倾听技巧训练”、“老子为什么是一个智慧的人?”等活动。

二、教学形式和策略分析:根据主题活动选择活动模式

确定教学内容后, 教师必须考虑教学形式要多种多样, 在心理健康课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有以下几种形式:情景体验法、角色扮演法、游戏法、小组讨论法等。

1. 情境体验法和角色扮演法。

情境体验法和角色扮演法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也有利于触动他们的情感, 使他们的认识和行为得以一定程度上的改变。通常由教师确定主题、安排相应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 参与者可以变换自身的身份, 通过换位体验获得新的感受。比如在设计亲子课程时, 通过家长和学生之间身份换位的设计, 可以让双方在特定的环境中感受彼此, 从而有利于更好地理解对方。心理剧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情境体验或角色扮演法, 它有自己的特色, 一般来说, 心理剧通常由学生自定主题、自编、自演, 在演出后还可以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进行反思。这样一来, 心理剧的良好实施对学生的要求比较高, 如果组织得当的话, 所取得的效果也许会比情境体验法和角色扮演法更好。

2. 游戏法。

可以通过设计合适的游戏和活动实现教学目的。游戏的时候, 应该做到行散而神不散, 设计的各个游戏环节始终要围绕一个主题展开。在使用游戏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意见。要求教师必须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 建立“平等、尊重、友谊”的新型师生关系。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要求我们树立学生是主体的观念, 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和悟性。

3. 小组讨论法。

小组讨论是心理健康课的基本模式。在小组人员的编排上一般以5~7人为宜。在开展教学时应以体验为重点, 教师在这一环节要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问题:情景中反映了什么、结果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遇到这样的事情我是怎么想和怎么做的。学生的成长要依赖于自身的经验与体验。学生的心理成长, 如果没有内在体验, 是很难认同与内化教师所讲授的内容的。重视分享交流, 善于利用学生资源, 好的心理活动课要体现学生智慧的流动, 通过点、线、面的交流使学生的智慧在集体中得到共享。

篇9:中班优质课教案设计

关键词:通识教育课程;教学平台;教学视频资源

中图分类号:250.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03-0083-03

一、问题的提出

通识教育课程(简称“通识课”)是高校面向所有大学生开设的非专业性选修课。主要培养大学生基本的科学素养、人文素养、艺术素养、身心素养和道德素养等。通识课作为高校实施通识教育、培养综合型人才的重要载体,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倘若说专业课的目标侧重于培养学生如何“做事”,那么通识课则重在培养学生如何“做人”。随着社会对综合型人才需求的增强,通识课的重要作用也日益突显。

然而调查发现。当前高校通识课建设中普遍存在优质师资不足、教学质量监控缺位、教务管理难等问题,这些问题已经直接影响到高校通识课程的教学质量。由于通识教育的目标定位与专业教育截然不同,通识课的教学与管理必然有着自己的特点。这就导致适合于专业教育课程信息化建设的思路并不完全适合于通识课程。与此同时,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世界开放教育资源运动(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s,OER)的推进,全球开放教育资源和课程建设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那么,高校通识教育课程信息化建设如何顺应自己的特点?如何解决其自身目前存在的三大问题?又该如何适应全球开放教育运动中的新趋势呢?

二、问题解决的思路

1.开放教育资源的新发展

近年来,伴随着互联网带宽的不断扩大和视音频数字压缩技术的发展,基于网络的视频点播与传播技术逐渐进入实用阶段,这直接推动了高等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也开始从文本、图片为主向视频资源方向发展,教师的课堂教学、讲座视频资源逐渐成为教学资源的主流格式。如:2011年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将课堂教学视频齐全的国家级精品课程进行资源整合,正式推出“视频专区”,学习者只需注册即可免费使用,真正将高校名师的课堂搬到学习者的桌面。无独有偶,网易公司联合多家网络视频小组,将世界范围内的优质教学视频资源翻译为中文,推出了“网易公开课”。除此之外,越来越多的教师、网民习惯于通过优酷、土豆等国内著名视频分享网站,上传、收看或收藏教学视频。

综上,尽管高校通识课缺乏优质师资,但网络恰恰拥有大量名师的全程课堂授课视频资源。这些授课视频将原本固守于一所高校、一间教室的课堂轻松延伸到任何点播该视频的学习者面前。也让大学名师足不出户而远播足迹、诲人不倦,成为“网络名师”,此其一;其二,与专业课相比,通识课不在于增强专业知识,而重在启迪思维、陶冶情感、熏染品格,这一定位决定了通识课的开设和授课内容都与主讲教师直接关联,并引发高校聘请校外名师主讲通识课的热潮;而“网络名师”的存在。则免去或降低了外聘名师所产生的高额成本。由此可见,高校管理层可以采用“拿来主义”,从众多免费或商业的教学视频资源中共享或引进符合通识教育定位的优质课程,进而解决高校通识课优质师资不足的难题。

2.开源课程管理系统的优势

以Moodle为代表的开源课程管理系统(CourseManagement system,CMS)极大地帮助教师改变传统课程的物理结构。开源CMS提供的课程设计功能、课程管理功能、协作交流功能、学习辅助功能、评价测试功能等帮助教师在零技术背景下进行课程的在线设计、管理、教学与评价。开源CMS支持完全的在线学习、协作学习或混合式学习,学生可以足不出户,通过网络完成课程内容的学习、参与师生交互和小组协作。开源CMS支持过程性评价,系统能够跟踪记录学生在线学习的所有行为(如:学习路径、学习事件、学习时间、作业、讨论、结业论文、作品等),并成为考核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依据。

由此可见,高校通识课忽视教学质量监控,教务管理困难。而开源CMS恰能通过改变传统课堂的物理结构,解除行政班级人数限制,延伸课堂时空,增强师生交互,强化过程性评价。不仅如此,开源CMS的课程管理功能可以直接发布课程的基本信息;而借鉴视频分享网站的评级模式和方法,开源CMS还能展示热门的选修课程、教师和视频资源。这些都为学习者理性选修课程提供参考依据,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通识课教务管理难的问题。

3.借鉴思路

基于上述两点启示,笔者提出了高校通识课教学平台的问题解决思路,它由两个基本构件组成,如图1所示。

首先是高校通过网络共享或商业购买的方式获得优质通识课教学资源,其中主要是通识课名师的全程教学视频,它既是通识课的教师载体,也是通识课的内容载体,是学习者的主要学习对象。在教学视频资源的基础上,高校可进一步完成课程的校本化工作,提供课程的基本信息和一些教学资料,比如:课程简介、教学大纲、进度安排、考核要求等等。由于通识课主讲教师已定格在授课视频中。因此高校有必要为每门通识课增设一名或多名课程负责人(网络助教),负责发布课程信息和教学资料,组织教学活动和考核评价。

其次是对开源CMS进行二次开发,构筑通识课教学平台,它为三种用户角色服务:学生、网络助教和高校管理层。平台支持学生开展以视频点播为主要形式的在线学习,支持网络助教开展以教学视频为中心的网络教学活动,支持高校管理层开展视频资源更新、维护与评估、学生课程学分认证、网络助教工作业绩考核等工作,从而形成一条高校维护、助教协助、学生使用的生态链。除此之外。针对通识课教学中存在的教学质量监控和教务管理问题,系统还特别支持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通识课试听预体验和在线选修。

三、通识课教学平台的功能设计

通识课教学平台的功能设计应该结合开源CMS的常规功能和通识课教学管理的自身特点来进行。赵国栋等曾对CMS的常规功能进行统计和整理,认为CMS应该具备创建、存贮、发布和管理网络课程等功能,笔者将之稍作修改,如表1所示。

鉴于Moodle等成熟的开源CMS都能提供很好的功能参考。此处不再对通识课教学平台的常规功能进行阐述,而只着重阐述通识课教学平台的特色功能设计。结合通识课的特点以及当前存在的问题,笔者设计了视频点播、视频交互等多项功能。各项功能的描述及其目的均如表2所示。

四、通识课教学平台的系统架构

通识课教学平台的系统架构如图2所示。该平台首先以开源CMS的典型代表Moodle为基础。通过对其进行二次开发,嵌入表2所列的特色功能。由于Moodle平台的开发语言是PHP、所使用的数据库系统是MySQL、网络服务器为Apaehe Server,因此本文的网站开发环境仍然是PHP+Apache Server+MySQL组合。其次,基于Flex的RIA架构能够为网络教学视频资源用户提供良好的网络上载、点播和控制体验。已成为当前视频分享网站的基本技术。因此,本平台的视频服务客户端技术主要基于Flex的RIA架构,包括:视频播放器的设计、视频流的编码、视频格式的统一转换等。第三。由于学生在本平台的主要学习方式是点播观看教师的教学视频,因此需要配置视频服务器。我们选用了比较成熟的Real Networks公司的Helix Server产品。不仅如此,借助于与Real产品具有较好兼容性的同步多媒体集成语言(SMIL),可以实现“视频交互”模块的问题设计与答案捕捉。最后,整个系统将构筑在Windows Server 2003及以上版本之上。

五、总结

随着开放教育资源运动和网络视频传播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通识课教学改革必然要迎来新的契机。本文探讨的基于优质教学视频资源的通识课教学平台,是网络视频制作技术、网络视频传播技术和课程管理系统综合发展与融合的产物。对于解决当前通识课存在的优质师资不足、教学监控缺位、教务管理难等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值得指出的是,本文仅对优质教学视频资源的引进和通识课教学平台的功能设计进行了思路层面系统架构方面的初步探讨。关于引进视频资源的版权问题、使用问题、管理问题,以及通识课教学平台的服务器端硬件配置、平台开发、视频格式编码以及教学成本核算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上一篇:双语美文-你是我的生命下一篇:上班新人自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