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美术活动教案

2024-05-12

母亲节美术活动教案(精选6篇)

篇1:母亲节美术活动教案

活动准备

1、铅笔、图画本、油画棒。

2、康乃馨图片。

3、康乃馨分解画法图。

活动目标

1、知道康乃馨是送给母亲的花。

2、明白不同颜色康乃馨的花语。

活动过程

一、康乃馨图片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母亲之花是什么花吗?在看老师手中的图片上面的花叫什么吗?

师:这朵红色花叫康乃馨,它就代表母亲之花。

师:快到母亲节了,我们学会画康乃馨,送给我们最爱的妈妈。

二、画康乃馨

师:小朋友们拿出你们的铅笔、图画本和老师一笔笔的画。

1、首先画个鼻子形。

2、鼻子两边长胡子。

3、鼻子和胡子上张花边。

4、在画上花柄就画成一朵康乃馨。

三、涂上颜色

1、花要涂红色、粉色、黄色。

2、小心翼翼的不要涂到花的外面去。

四、康乃馨的花语

师:老师让你们涂三种颜色的康乃馨,是代表不同的意思。

师:你们希望妈妈这么样,就涂什么颜色,放学后送给妈妈。

1、粉色康乃馨:祝母亲永远年轻美丽。

2、红色康乃馨:对母亲的感谢之恩。

3、黄色康乃馨:祝母亲健康长寿。

篇2:母亲节美术活动教案

2、通过亲子游戏给父子提供交流的机会,增进父子、父女间的感情。

二、活动准备

音乐、彩色纸、彩笔、鼓、花、羊角球等器械、自制奖牌。

三、活动过程

1、幼儿配乐朗诵:

父爱是一只船,载着我们的期待和梦幻;

父爱是一棵树,为我们遮挡风雨和严寒;

父爱是一盏灯,给我们光明和无限温暖;

父爱是加法,岁月渐增,关怀渐增;

父爱是减法,减去自己,呵护我们;

父爱是乘法,距离越远,牵挂越长;

父爱是除法,除了儿女,还是儿女。

师:在孩子们的心中,您是那么的伟大、威武,是他们心中最崇拜和尊敬的人,是他们永远学习的榜样!

2、《击鼓传花》:家长和幼儿听鼓声同时传花,鼓声停,花在谁的手中幼儿说一句祝福的话或表演节目,家长简单介绍自己的工作或家庭中的趣事。

3、《小脚踩大脚》:宝宝的小脚踩在爸爸的脚上一起向前走,宝宝的脚不能落地,分组进行比赛最先到达终点者为胜。

4、《蒙眼找宝宝》:用毛巾把家长的眼睛蒙住,幼儿站在家长的对面不能发出声音,家长根据自己孩子的特征找到自己的`宝宝。

篇3:美术教案的预设与生成

问题一:对课堂生成的预见性不够, 教案的撰写“写、用”脱节。

所谓计划, 既包括意料之中的计划, 也包括预料之外的计划。只有预先做好计划, 才能在那些意外发生的时候有额外的选择, 来确保课堂活动的顺利进行。那些用于教学的工具也需要事先准备好, 才可以在使用的时候随手拈来。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必须随时做好教学过程偏离原定计划的准备, 对学科问题的深入掌握有助于更好地解决问题。

问题二:没有备学生, 忽略学生主体。

教学中应具有课程意识, 学生意识, 开放意识, 问题意识。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 要改变教学目标中只重视认知目标, 而忽视能力与情意目标的现状, 重视学生的发展。认识到自己的主要职责在于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一定的教育情境, 营造良好的精神氛围, 把充分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 使学生自主地从情境和互动中去形成知识, 唤起学习者的学习需要, 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 加强教育与生活的联系, 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

二、分析问题

教师的备课不是为了“预设”, 是为了“生成”。给学生更为广阔和自由的空间, 才能真正地放飞学生的思维, 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自主意识。

编写美术教案的目的主要在于:

第一, 整合美术课堂教学活动的进程。由于美术教案是对美术课堂教学的内容组织、过程设计、教法实施等的总体设计方案, 因此它对课堂教学起着全面统整的作用。

第二, 增进教师对美术教学目标与程序的思考。由于撰写美术教案时, 教师必须设想多种教学活动, 并明确体现在教案的图文中, 因此能促使教师对教学目标与程序进行全面、系统、深刻的思考。

第三, 记录教师对美术教学观念的理解及班级教学活动情况, 并以此为依据, 设计今后的美术教学活动。

第四, 了解课堂美术教学活动情况。通过美术教案, 人们可以了解与讨论课堂教学活动的情况及可能存在的问题, 便于在以后的教学中改进。

教学过程是集知识传授、师生合作、多样方式、时间安排、需求评定、课堂评估以及责任心于一体的综合性过程。该过程本身的特点已经显示出了教学本身的复杂性, 缺乏规划的教学过程必定是一个反复摸索、极为忙乱、盲目乐观的过程。大量的、细致的计划是良好教学的关键。另外, 深入了解学生的需要, 将有助于教师做好计划。

三、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一:教师的备课不是为了“预设”, 是为了“生成”。

就教师而言, 要努力做有思想的备课者, 设计有创意的教案。如果只是为写教案而写, 写、用脱节, 就失去了写教案的意义。教师可以通过备课兼收博取, 培养用多学科知识解决所任学科问题的能力;在备课信息的储备上, 不仅是量的增加, 还要有质的提高, 更要有思想地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自身的知识更新。不仅要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 而且要备好自身的情绪、情感、风度和仪表等。这样, 才能生成独具个性的、有创意的教案, 才能消除“脸谱化”“模式化”的弊病;教师的备课能力也能不断生成和提高。

解决问题二:在备课时注重花时间去琢磨学生, 琢磨活生生的课堂。

1. 教师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上。

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 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上。鼓励探究与创新, 教师更多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 在备课时就注重花时间去琢磨学生, 琢磨活生生的课堂, 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教”与“不教”、“讲”与“不讲”、“帮”与“不帮”的“度”的掌握, 也是对教师的要求。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 将“学与玩”、“制作与创造”相结合,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兴趣出发, 培养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 重视思考的过程和综合信息的交流, 关键要有新奇的创意, 让学生变得积极、主动起来。教学过程对学生造成的感受是学生能否积极学习的关键。兴趣是学习的基本动力之一, 美术课程应突出美术教育的趣味性, 充分发挥美术教育特有的魅力。

2. 在美术教学中把其他学科知识带到到美术课中, 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巧妙融合。

新教材、新课标使美术课必须会涉及到其他学科或其他范畴, 基础美术教育既要关注美术本体, 更要关注教育功能。因此美术课程要努力与其他学科的内容和广泛的社会生活发生联系, 增加自身的综合性和多样性, 并以次增加美术课程的魅力。

四、思考与拓展

1. 加强集体备课, 优化教案。

教师可以通过经常性的集体备课, 进行全员的交流研讨, 提倡实事求是的找问题, 杜绝回避问题的现象。集思广益, 科学扬弃、优化教案, 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2. 课前多说课, 课后多写教后感。

教师通过课前的说课锤炼教学语言、把握时间的分配、发现并修正教案中的不足……通过写教后感, 反观教学实践。在反思失败和教训中, 获得“吃一堑, 长一智”的启迪;在反思成功和经验中, 感悟“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意。

3. 提升教师反思的内涵。

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通过与教师的互动交流, 我们看到教师都能清醒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但是反思缺乏深度。要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 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

第一、寻找具科学性又具艺术性的教学行为, 通过反思将其提升到理性高度, 充分展示它的闪光点。如:成功的教学行为是在什么样的情境下发生的?背后支撑它的教学理念是什么?提供的教学策略是什么?

第二、反思自己教学行为的不足或缺失, 并把它提升到理性高度作归因分析。如:教学中遇到了什么问题?这个问题的外部环境和内在原因是什么?我如何解决这类问题?

第三、对比反思。根据前后两次教学效果的不同, 抓住教学前后理念和教学行为的变化进行对比反思, 可从中受到很多启示。

摘要:美术教案是教师实施美术教学活动的具体方案, 即教师对美术课堂教学的内容组织、过程设计、教法实施等设计方案。美术教案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 是教师上好每堂课的基本保证。它有利于美术教学活动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以保证课堂教学质量;有利于美术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沟通;有利于美术教师思维习惯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有利于美术教师教学基本功的培养。

篇4:《我的父亲母亲》电影美术分析

关键词:《我的父亲母亲》;电影美术;分析

1.电影的美术色彩基调

在这部影片当中,黑白色彩反映的是现实中的那一部分,以此来为基调更能显示出现实的凄凉冷清的感情。而采用这种黑白基调的色彩,主要还是缘于父亲死亡的这个现实,为引起悲伤的感觉,而张艺谋为了更好地突出这种感情,在回忆部分就大量采用黑白基调的色彩,这便形成了一种特色,由于现实背景是亲人的去世和寒冷的冬季,这种黑白色彩的运用是再好不过的了。色彩最能体现表达观影者的感情,当现实的部分转入到回忆的部分之后,影片当中的色彩也发生了改变,那种视觉上的冲击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张艺谋把回忆部分的色彩改为了彩色,这就很好的表现了在回忆里面的爱情故事,同时还生动形象地把回忆里的美景美色、乡土风情都体现了出来,更好地表达了对美好生活和爱情的向往怀念。张艺谋采用这样的色彩对比是想让我们屏蔽现实生活中的繁杂去享受童话般的乡村爱情,更能反映在故事当中的人物情感出现的反差。通过这种影片当中的美术色彩的运用,使得观影者对影片进行深刻的思考。

2.“路”在影片中的美术内涵

观影者能够在一副静态的画面当中看出它所要表达想要说出的话,这就是“路”在影片当中的美术内涵。路在影片中反映的就是父亲和母亲的爱情,路便是这爱情的一路走来。路在影片中频繁出现,这就预示着父亲和母亲之间即将要发生一些故事。有一个情节就是母亲为了多看一眼父亲,很多次都是在路上跟随着父亲,这段路的美术效果就是表现父亲和母亲追逐自由的爱情。后来,由于文化革命的事情,父亲被带走,母亲为了让父亲吃上自己包的饺子,一路追随跌跌撞撞,母亲摔倒了,父亲的身影也不见了,这条路也慢慢的消失了,而这段路的美术效果则是表现这条爱情之路的艰辛。最后,漫无长日的等待终于等到了父亲的回来,还是在这一条路上,爱情有了圆满的结果,路的画面也就此结束。所以,“路”实质就隐喻了父亲和母亲美好的爱情道路。影片的最后,母亲执意要将父亲的遗体抬回家,还是走的这段路,路的巧妙运用,使人感动不已。

3.影片中人物的造型美术

为了更好地能反映影片故事的发生背景,人物造型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年轻时的父亲身材笔挺,身着中山装,短发,又干净的笑容,这便是当时典型的知识分子青年形象,这个形象便为后来因受文化大革命的事件埋下伏笔,通过塑造这样一个人物形象,我们也更能体会得到母亲对父亲的爱慕之情。而母亲年轻时身着红棉袄和花棉裤,头扎小辫子,清澈明亮的眼眸,清纯的笑容,俊秀的面庞,这些特点就塑造了这样一个美丽动人的淳朴乡村女孩。通过人物的造型,观影者便可知道故事发生的地点是在农村,不是城市;也可知道故事大致发生的年代,不是现代;还可以区分影片当中人物的身份形象,父亲是知识分子,而母亲是典型的农村姑娘。所以说通过人物造型的影视美术,就会帮助观影者们更好的掌握和了解影片故事发生的内容。

4.影片中母亲与景的美术

这部影片,恰当巧妙地将影片中的母亲和景运用了艺术的结合,这种结合更能增强影片中的没敢,起到了影视美术的效果。如在回忆的部分,母亲在路口等待父亲的到来,镜头便由远及近,一次次地综合运用了全景、中景和近景这就反映出了母亲当时的心理状态,加之镜头的不断切换,影片剧情进入高潮,这样还给人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母亲在父亲经过的路上等待着父亲的出现,出现的是一片金黄色的温馨场面,这是一幅唯美的画面,这便将母亲的情感又更好的表达了出来。影片的最后,母亲在奔跑,这唯美的画面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彩色的回忆,还带给了我们一场刻骨铭心、感人肺腑的唯美乡村爱情,这就是人物和景结合所产生的影视美术效果。

结语

影片《我的父亲母亲》以一段唯美的乡村爱情故事给观影者带来很多感动的情感,在观影欣赏故事情节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注重关注该影片的影视美术效果,张艺谋导演做足了一切准备就是为了给我们带来一场感官上的盛宴,通过色彩、人物的造型、场景的选取应运,为该影片的感情基调和情感教育带来重大深远的教育意义和影响。

参考文献:

[1]毛丽伟.电影音乐语言的运用技巧简析——从电影《紫日》与《我的父亲母亲》谈起[J].电影文学.2011(07)

[2]王丽君.银幕空间造型设计的智慧和理性——屠居华电影美术创作访谈[J].电影艺术.2009(04)

[3]韩东茹.奔跑的单纯——浅谈《我的父亲母亲》配乐与画面的结合[J].电影文学.2008(18)

篇5:小班美术母亲节教案

(1)清楚地介绍自己妈妈的职业、爱好和特长。

(2)回忆和妈妈在一起的快乐时刻。

(3)对妈妈说一句话,增进之间的感情。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请幼儿在家和妈妈聊天,了解妈妈的爱好、特长等;让妈妈讲讲宝宝小时候有趣的事情。

材料准备:请幼儿带一张自己妈妈的照片;纸做的大喇叭;录音机。

活动重难点

重点:能清楚地介绍自己妈妈的职业、爱好和特长。

难点:对妈妈说一句话,增进之间的感情。

活动过程

1.猜猜这是谁的妈妈

师:有一位妈妈长着长长的头发,喜欢穿漂亮的小花裙子,而且最厉害的是能抓小偷,你们猜这是谁的妈妈呢?

2.集体活动:这是我妈妈

(1)请个别幼儿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妈妈。

师:请你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妈妈,告诉大家你的妈妈是做什么的、有什么厉害的本领、最喜欢做什么。(教师同时展示该幼儿妈妈的照片)

(2)生活经验迁移,启发幼儿回忆和妈妈一起做过的一件最难忘、最快乐的事情,增强爱妈妈的情感。

3.我对妈妈说句话

师:小朋友来对自己的妈妈说一句话。

教师播放PPT,出现某个小朋友的妈妈照片时,这个小朋友就来到前面拿着纸做的.大喇叭大声说出对妈妈的爱,配班教师进行录音。

活动延伸

篇6:母亲节大班美术教案

1.通过夸夸自己的妈妈、说说自己的妈妈,尝试用画笔妈妈的肖像美。

2.学习用比较夸张的手法表达妈妈的外貌特征。

3.学习合理布局画面(尽可能把妈妈的头像画得大一些)。

4.感受绘画的趣味性,体会创作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活动准备

1.妈妈的肖像剪纸——脸型、发型。

2.铅笔、记号笔、油画棒若干筐。

3.旧报纸(作绘画垫板用)。

4.彩色作业纸(黄色、粉红)。

活动过程

1.谈话引入:

我们刚过了一个什么节日? 你的妈妈长什么样的?请你介绍一下妈妈开心时候的样子。

(重点介绍脸部特征:发型、脸形等)

2.示范讲解:

画脸形(长圆、尖脸、方脸……)——先用铅笔画轮廓

发型(卷发、短直发、长发……)

五官(眼睛、鼻子、嘴、牙、耳朵等)

3.指导要点:

(1)尽量把头部画得大一些。

(2)把妈妈的眼睛画得有神一些。

(3)把妈妈开心的样子画出来。

(4)添画背景——突出妈妈的头像

4.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1)先用铅笔勾画妈妈的头部轮廓,其余线条用记号笔画。

(2)用铅笔把姓名写在作品的角上。

(3)全身打扮妈妈——上色。

5.评价:

(1)集体上交作品,选拔优秀作品进行展示。

上一篇:“感恩”活动策划书下一篇:以妈妈我想对你说为话题的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