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变化实践报告

2024-04-29

家乡的变化实践报告(精选8篇)

篇1:家乡的变化实践报告

关于家乡变化的实践报告

××××班 ××× 2015xxxxxxx

实践时间:2016年2月1日至2016年2月22日

实践目的:随着时代的进步,我的家乡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利用寒假的闲暇时间,走遍了大半个村庄,研究了近几年来家乡的变化。

实践内容:

我的家位于一个小县城中的一个偏僻的小村庄,最近几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边缘的推进,我的家乡也是日新月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富裕了。

十几年前,村里的路大多都是土路,最好的也就是一条砖头路而已,一下雨就变得泥泞不堪,行走十分困难。雨过天晴之后,土路就变得坑坑洼洼。后来村里修进了柏油路,慢慢的覆盖了整个村庄,修到了每家每户的门口,人们的出行变得方便了。现在,泥土小路已经不多见了。

过去村里村外都有大片大片的农田,一年四季都不会闲着。冬春种冬小麦,夏秋便种上玉米,有时候也有一些人种各种杂粮,例如红薯、黄豆、芝麻等等。收获是最开心的时候,割小麦,掰玉米,刨红薯,摘棉花……虽然有些累,但是每个人都很高兴。如今,大片的田地被侵占,或者干脆荒废,在田地里辛苦耕耘的人越来越少。许多耕地被建造上了工厂,厂房和办公楼如雨后春笋迅速耸立起来。剩余的耕地也不如从前那样茂盛,专心种地的农民越来愈少了,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外出打工,或者在新建的工厂里上班。村庄里的人们渐渐地从农民转变为工人。

打工拿到的工资要比种地的收入多得多,耕地被占也让不少人拿到了钱。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上升,便不再满足于过去的小房子。于是,越来越的人扒掉了他们住了几十年的红砖瓦房,盖起了二层的小楼,装修的精致无比,十分体面。如今小楼房随处可见,而红砖瓦房越来越少,仅有的不多个也掩盖在小楼的阴影之下,而青砖土墙的房屋早已不见了踪影。

年轻一辈的人则更加努力的工作赚钱,每逢过节,尤其是过年的时候,便会有各种牌照的车从全国各地赶回家,和依旧住在村里的父辈们一起过节。现在小汽车进村已经不是什么稀罕事儿了,柏油路修得宽阔,小汽车都停在自家门口,也不会妨碍什么。小孩子们对汽车已经见怪不怪了,自然也没那么好奇了。说起交通工具的变化,早几年前就不见了自行车的踪影,如今在周围工厂里上班的人们都骑着电动车,村里一位在邮局工作的老邮递员几年前也将坐骑换成了绿油油的电动车。

过去,每逢饭时,村里各处便会升起袅袅的炊烟,如今几乎没有人再用那种地锅炉了,秸秆也没有了用武之地,任其堆在墙边,大多数村民更加喜欢使用干净方便的电磁炉。人们新盖的小楼,也不会去新砌一个炉子了。因为挖一个沼气池会有一定的补贴,虽说用起来不是很方便,也有一些人家平时多用沼气做饭。

家乡的人们在过年的时候也和以前不一样了。放烟花的人家越来越多,家家户户的鞭炮一年比一年长,年夜饭也越来越丰盛,小孩子的新衣服一件比一件鲜艳。甚至还有在家门口挂起红灯笼的,无一处不体现着过年时欢喜的气氛,也显示了村里人的生活更好了。

总结:总的看来,家乡发生了变化,其实就是村里人越来越富裕了,生活水平渐渐提高了,这正是改革开放和家乡人民的努力带来的结果。我相信未来我的家乡还将变得更加美好,更加富裕,人们更加幸福。

篇2:家乡的变化实践报告

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软件工程 班级:12级软件工程班 姓名: 学号:

日期:2014年8月30日

炎炎夏日,啾啾蝉鸣,期待已久的暑假来了。同学们都踏上回家的旅途,我也不例外,也踏上了回家的旅途。看,那就是我的家乡,一个充满生机、祥和的小山村,那副熟悉的画面让人倍感亲切。

看着家乡变化,借着学校实践的任务,我开始对家乡的经济做了一个走访调查。

一、调查的性质与意图

主要围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部署精神进行。学生可选择自己家乡所在地近年来在经济发展、精神文化生活、教育状况、医疗卫生、收入分配、社会保障、新农村建设等方面,通过实地调查、考察和走访相关部门,对近年来家乡的发展变化做一次深入的调查分析,从而为建设美丽家乡献计献策,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二、调查的时间

2014年7月1日至2014年8月30日

三、调查的地点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永康镇靠山村及其附近几个村

四、调查的方式

走访调查

五、调查的状况

1、生活水平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推行了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各村的生活水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下面我就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具体说明。

衣,众所周知,是为人民御寒取暖和遮羞的产物。过去农民不富裕是一衣多季,现在农民富裕了是一季多衣,而且非常注重讲究服装面料、款式、和品牌。过去的布鞋、胶鞋也被各式皮鞋、波鞋所替代。再也不会出现穿着不合时宜的衣服,小孩子的衣服也不会买更大的以备长大了还能穿,而是穿的更加的讲究了。听老一辈人说,他们年轻的时候,简直就是衣不蔽体,甚至出现“路有冻死鬼”的现象,更别提面料、款式和品牌了。相比那个时候,现在穿衣一方面是突出人民富裕了。然而,另一方面也表现出浪费现象,许多衣服基本上还是新的,可是因为不流行了,就被主人无情的丢弃。

食,民以食为天,食物是人民活下去的根本。在“食”的方面,从最初的“填饱肚子就算富裕人家”,到现在的每日必吃得健康、营养的食品,食品供应现在根本不在话下,以前人们基本是在过节或是集市日才能吃到肉,但现在人们基本每天都能吃到肉,冰箱里基本都会有备好的肉菜,并且人们更加注重食品的安全,不会像以前那样专买便宜的菜而不注重食品安全。而如今,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村居民的消费习惯、消费观念在逐步改变,食物消费注重结构的调整,注重讲究营养,而不是仅仅为了填饱肚子而已。住,家乡原来的土坯房基本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栋栋小楼房像雨后春笋一样拔地而起,这也为家乡凭添些许风景。几年前人们很少装修,但现在基本都装修的很漂亮它们不仅外观新颖漂亮,而且室内装璜考究、设施齐全、美观舒适,改变了原来基本不装修、室内没摆设的状况。随着收入的稳步增长,冰箱、洗衣机、空调等高档家用电器已不再是奢侈品,正成为农村居民生活要素的重要内容而逐步走进寻常百姓之家。

行,说到“行”,必然要先说道路。“要想富,先修路”,随着“村村通”政策的下达,各级政府加大了为民办实事的力度,使农村交通、通讯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城乡路网四通八达,为农民使用现代化交通、通讯工具“铺平了道路”,从此,人们再也不要为“儿行千里母担忧”而担心,因为现在的千里不过是一日之程。为此,家家户户出现了摩托车、电动车,甚至有的家庭还买了轿车。

2、生计方面

随着农业税的免除,以及国家对种粮,购买农具的补贴,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生产效率也增大不少,传统的谷物种植仍然是大多村民收支的主要来源。不过也有不少村民独辟蹊径,在下乡技术人员的帮助下,种植大棚蔬菜,开荒山栽种桃树,夏季又大片大片的培植西瓜,收入也是颇丰。家乡的养殖厂也不少,特别是大型的生猪厂、奶牛养殖厂。但是大部分年轻的人,都选择了外出打工,有的希望拼出一番事业来,有的则是羡慕外面的花花世界。当然,也有不少的乡镇企业扎根我们镇,在农产品加工方面有正华米业、正好粮贸、雍军米业等一批龙头企业;在矿产品开采加工上有化成石业、旺利达石料厂、通达石料厂、中九华水泥厂等一批重点加工企业,以带动全镇工业企业的快速发展,走规模化经营之路,以解决一部分农民就业问题。

3、健康方面

从2003年起,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除市区以外的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农民每年按人均10元安排合作医疗补助资金,地方财政对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农民补助每年不低于人均10元,国家在政策上重视并扶持合作医疗,合作医疗真是为农村居民办实事,自从颁布这一政策以来,农民生病以后不像以前那样藏着,拖着,把小病拖成大病,直到不能拖才去医院,而是轻轻松松的去医院把小病治好,把以前拖的大病也治好。赤脚医生的时代已经过时了,村民们再也不要为“看病难,看病贵”发愁了,大家无不感慨,合作医疗真是一项给百姓带来健康的政策。另一方面,现在家乡卫生条件改善,卫生所增多,医疗设施也相对齐全。

4、教育方面

“两免一补”政策的施行,使更多的贫困孩子能轻松的走进课堂,完成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在以前,每学期开学,总有一部分学生因家庭贫困而退学,从2007年开始施行“一费制”,免学杂费、书费,到今天的所有费用全免,而且还对贫困家庭的学生给予相应的补助,这是很多贫困家庭的孩子上学不再是梦,真正实现了义务教育的全面普及。远程教育的实行,拓宽了孩子们的视野,他们的视野不再是玉米、庄稼,而有了更大的求知空间。教育已逐渐成为农村家庭的消费热点,平常的小孩,也不在田野里嬉戏,而是乖乖的坐在幼稚园跟老师学习了。这样不仅是义务教育,连学前教育在农村也愈来愈普及,我们村里新开了不少幼儿园。隔壁邻居家的小孩才三岁,今年也被送去读书了,每天都背着他的新书包,在奶奶的陪送下开开心心的去学校。孩子上学挺方便的,远的话还有专车接送。不仅仅是义务教育,在高等教育方面,记得小的时候,村里面很少有大学生,就连高中生也很少,随着近几年,家乡教育条件的不断改善,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也越来越多,村里的大学生也逐渐多了起来。

5、文化娱乐方面

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日益改善,农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越来越高,文教娱乐费用的支出不断增长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现在的农村家家户户都用上彩电,有的甚至还用上液晶电视,这使有线电视落户我们村,这使我们告别看来看去就几个频道的时代。前年村里建了一个篮球场,现在的我们回家打篮球再也不用跑到镇里,直接在家门口就能玩上,相应的,还建了乒乓球场等等。从来不知网络是何物的农民,也开始与城里人接轨,买了电脑,连上了宽带。

六、调查总结

经过此次调查,我认为要想使家乡富裕起来。

首先,以经济为中心发展第三产业掌握制富的信息,所以要大力发展信息产业,让农民第一时间知道市场经济发展放的方向,只有这样才能有可能富起来。农村发展的关键在于规模化农业的发展,星星点点的土地,老的耕作方式,不是发展的出路。即使是我国农业逐步机械化的今天,仅靠此种耕作方式,也是不行的。

其次,农村始终需要城镇化,农民需要转变为工人,要实现城镇化发展,就必须从农村的建设规划做起。农村发展也要有好的规划,好的规划会让农村比城市更有竞争力。当然这也需要农民提高自身素质,活跃当地独特的文化。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提高农村经济组织化程度。首先是优化粮食生产结构,粮食生产要以增收为目的,要以生产质量高、增加值多的农产品为主,要积极发展粮食产品的深加工,把粗放生产经营模式转变为集约生产经营模式,提高粮食生产的综合效益。

再次,增加对农业的战略性投资。一是应加快农村金融改革。改变传统的、纵向的、单一的计划供给资金模式,将市场机制引入到农业资金供给上,放宽农业直接和间接融资限制,增加农业各类投资主体与二级资金流通市场的机会,开辟多条农业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渠道。二是继续增加对农业的财政投入,特别是农业科技的投入。有利于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和农村经济环境,也有利于激发农民对生产的投入积极性。同时,政府的投入对减轻农业生产强度,解放农业劳动力有积极意义。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在硬件环境建设上实现突破。农村产业的发展暴露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会使使企业开工缓慢不能如期投产达效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使其适度超前发展,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如果这一步做到了的话就需要村里的一些年轻青年们回乡参与到这个巨大的行动中来。人们自主的学习科学养殖知识,有冒险的精神,要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彼此的帮助和政府的支持就一定可以走出一条致富之路。

通过这个假期对于家乡一些方面的调查和了解,不仅让我明白家乡的变化之大,也让我明白了家乡存在的问题。虽然最后凭我个人的学识和一些专家的观点写出了这篇实践报告,但是我知道要使我们村真正做到这些是一个很长的过程,这里面牵涉到各个乡亲自己的利益和政府的行为,而尤为重要的是政府,他们能不能积极的为人民找出致富之路,并大力支持这才尤为关键。我想只要政府带头以极高的热情做这件事情就一定可以做得到。

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就让我们用自己的行动和知识来为家乡的发展贡献出一份自己的力量。

篇3:家乡的变化

拿以前和现在相比, 变了, 一切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乡村里一条条的柏油路取代了那坑坑洼洼的黄土路;摇摇欲坠的泥砖房转变成了砖瓦房;每家每户都有属于自己的专用私家车……

国家实行“城乡一体化”, 这让我们的家乡变化地更加迅速。

水泥路穿过田间, 绿草坪和小树苗随着风的节奏舒展着那优美的身姿;一展展新颖的路灯散发出温暖的光, 照亮着在黑夜前进的人们;一辆辆小轿车穿梭在道路上……

篇4:家乡的变化

时光飞逝,弹指一挥间,新中国已走过了60个春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看,昔日的穷乡僻壤,今日已是牛羊成群、粮谷满仓;昨天还是“一穷二白”,现在已是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一个古老的伟大的民族,在春风中苏醒,演绎东方的传奇。

对我来说,最有感触的便是家的变化。小时候,我和爸妈住的是一间30平方米的小房子,这个小房子既是客厅也是卧房,没有洁白的墙壁,没有明亮的灯光,也没有高档舒适的睡床。有一间属于自己的卧室,成为我儿时的梦想。后来,爸妈买了一百多平方米的房子,窗明几净,房间宽敞,我们十分快乐。紧接着,空调、冰箱、洗衣机也“来到”我家,高档舒适的席梦思床垫和睡床“赶跑”了破旧的小床。我终于有了自己的小天地,加上添了一张小书桌,心里的那份得意就别提了。

接下来就是车子。小时候,全家只有一辆自行车,出门基本靠步行。摩托车、汽车也只有在大马路上才能看到。没想到,没过几年我家也有了摩托车,门前泥泞的小路也变成了宽阔平坦的水泥路。2002年,我家又添了一个大家伙——汽车。节假日,爸爸开着我们自己的小汽车,带着我和妈妈去郊游、购物,一家三口有说有笑,我心中有说不出的惬意。

说完了房子、车子,就该说票子了。十几年前,妈妈一个月的工资满打满算也只有100多元;爸爸所在的工厂倒闭,只得靠给别人开货车打工挣钱,常年在外奔波也赚不了几个钱。由于家庭收入不高,有限的钱主要优先考虑解决吃饭问题。商场购物、休闲娱乐,在那时的我看来就是“天方夜谭”。趁着国家鼓励下岗工人再就业的春风,爸爸自学税务专业,成为一名注册税务师,有了稳定的工作和丰厚的收入。随着國家经济的发展,妈妈的工资也“水涨船高”,达到了两千多元。家庭收入高了,生活水平、生活质量也不断提高,每到周末我们一家就会下馆子、去游乐场,爸妈也开始购买中高档的服装。

说完了小家,说大家。我的家乡洛阳吉利也在变化:国家投资64亿元的大化纤工程项目建成投产;投资4亿元的济洛高速公路(吉利段)完成通车;年炼油500万吨的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洛阳分公司扩能到800万吨,成为了我国中西部地区最大的石化产业基地……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引下,我的家乡吉利由一个贫穷落后的小乡村变成了一个繁荣的城镇:一个个工厂拔地而起,一座座楼房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一条条柏油马路纵横交错,一个个休闲广场绿树成荫。休闲广场上有许多健身器材,一些老年人经常在这里锻炼身体、舒活筋骨,他们休闲健身的身姿成了吉利二道亮丽的风景线。

家在变,家乡在变,我们的祖国也在变。60年前,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曾预言:“无论哪个政府都解决不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60年后的今天,中国粮食、棉花、油料、蔬菜、水果、肉类、禽蛋、水产品产量均居世界首位,解决了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总体上步入小康社会!与此同时,我国综合国力大幅度提高,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万亿元,进出口贸易总额达2.56万亿美元。综合国力的提升,大大促进了祖国统一大业和外交事业的发展:香港、澳门顺利回归,成功承办了APEC会议,加入WTO……现在,古老的中国驶上了现代化的快车道!

篇5:社会实践报告家乡变化

社会实践报告家乡变化 1

201*年 1 月底,我在自己的县里--**区,进行了一次关于本市的社会实践。对于一直在外上学的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经历。

**区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中北部,是古时兵家必争之地。我印象中的**,固然有“晋北锁钥”之称,可是发展却极其落后,单从破旧的街道与脏乱的秩序上就可见一斑,就说“晋北锁钥”这个牌子的悬挂地--北城门楼吧,虽然我很少从这里路过,可印象中店商小贩横七竖八,本就街狭路窄的小巷更显拥堵不堪,垃圾遍地污水横行,简直如入鲍鱼之肆;可是这次回来,街上的情形却大有改观,翻天覆地来说亦不为过。

首先是有序的道路和整齐的房舍。**区从前年起就下大力整治老城区建设,包括北城楼在内的几个老城区皆修缮一新,街道被扩宽,沿街的商铺民宅皆以滴水飞檐修葺,道路两旁装上古色古香的路灯,走在街上还真有点“梦回唐汉”的感觉,三年未见,我竟还真有点不认识了,关键是与之毗邻的地标性建筑北城门楼广场也修建起来,水池喷泉有模有样,亭台座椅一应俱全,广场正前方还置放了一块二人摔跤的石像雕塑--忻州自古就有摔跤之乡的美誉,石像两侧的空地上,几位建筑工人正紧张有序的扎花绑灯--春节快要到了,看来这城楼还要热闹一番呢。

其次便是忻州的重头戏,也是近几年忻州变化最为显著的地方--忻州市 7451重点工程了。2012 年,市委、市政府全面启动忻州市中心城区“七路、四桥、五馆、一院”重点工程建设,简称“7451”工程。“七路”即中心城区规划区域新

建七条主干道,形成四横、三纵干道网。四横:云中河北路(云北街)、云中河南路(云南街)、北环街、城北街;三纵:芦芽山路、傅山路、云中山北路,另外还有和平街西拓及元遗山路北拓;“四桥”,即在新修的路上架设四座风格各异、独具特色的桥,包括芦芽山路桥,傅山路桥,云中山路桥、七一路桥;“五馆一院”,则是为了全面提高城市文化魅力而打造的“艺术馆、科技馆、图书馆、博物馆、体育馆和歌舞剧院”。

走在新修的大路上,双向十车道,放眼过去,也觉天高地阔,心情舒朗--当然,道路两旁还是推平的黄土,不过这就更显现代化的雄壮与气魄。从雁门大道(也即云中山路)一路往北,就来到了雁门桥(也即云中山路桥),雁门桥将雁门关古城墙的记忆与符号融入此桥的设计,桥头堡以雁门关长城峰火台为原型,栏杆设计上也沿袭了城墙的造型。主墩处设有便于洪水通过的拱洞,形同古城墙上的拱门,忻州悠久的历史就仿佛飘荡在桥的四周;沿傅山路一路向西,就看到傅山路桥,它以“鲲鹏展翅、忻州腾飞” 为设计构思,现代风格的拱桥,拱肋如振翅腾飞的.羽翼。交错的圆弧优雅大气,富有动感。外倾的主拱和内倾的副拱,丰富了桥面空间,空间变化的拱肋动感十足,简洁大气,表现出极强的现代气息,无论从何角度看去都似展翅的鲲鹏,大概寓意着忻州在发展的道路上越飞越高吧;芦芽山路桥的设计理念则是忻城古韵,仿佛是唐代古建,将精美繁复的木构件应用到桥梁上,在桥上形成亭台与楼阁,突出了忻州悠远的文化传承。

借鉴忻州特有的古建形式来表现忻州悠久的历史,融合山西古建元素,建筑感强,与周围人文环境协调,突出了其古典气质。

第三便是通过对南云中河的景观重塑了。云中河景观带设计了康体湿地段、行政中心段、宜居滨水段等三大功能区,依托场地本身及周边的自然山水及景观资源,借“山”、理“水”、荣“城”、育“林”,因地制宜,架构起“山、水、城、林、”的点线面有机整体、实现城市与滨水区的综合衔接。从打造芦芽山路桥、傅山路桥、七一路桥和云中山路桥四大地标性桥头景观,分别体现了植物景观游赏、城市形象展示及观演集会、文体休闲三大功能特征,真不愧是展现生态保育、创造区域生态价值的康体湿地段,树立城市门户、塑造城市形象的行政中心段,体现文体休闲、提升市民生活品质的宜居滨水段。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引导我们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投身社会的良好形式;是促使大学生向工农群众学习,培养锻炼才干的好渠道;是提升思想,修身养性,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的有效途径。尤其是对于我们军校学员来说,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在校的观念得到更新,眼界得到了开阔,吸收了新的思想与知识。小半个月的社会实践一晃而过,却让我从中领悟到了很多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将让我终生受用。社会实践加深了我与社会各阶层人的感情,拉近了我与社会的距离,也让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进一步明确了我们军校学员的成材之路与肩负的历史使命。忻州在党的坚强正确领导下,一步步走向了繁荣、走向了富强,以小见大,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的国家也一定能够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更加富强、更加文明、更加民主、更加和谐!社会才是学习和受教育的大课堂,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我的人生价值得到了体现,我将不懈奋斗,投身到伟大的强军实践中去,矢志强军梦想,争做红色传人!

社会实践报告家乡变化 2

实践时间:20**年 1 月 20 日至 20**年 2 月 20 日 共 30 天

社会调查报告正文:

一、社会调查目的:

1)对自己的家乡的地理环境做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和了解,以便让自己更

加清楚的认识自己的家乡;

2)认识自己家乡在镇、县、市、省的一个发展格局及自己家乡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寻求改善的良策,积极配合周边的兄弟地区共同协调发展;

3)了解人民生活状况、幸福指数,了解国家政策在推动“三农”建设上取得的成就是否切实落实到人民群众身上;

4)调查人民群众对政府、基础组织的满意指数,并了解政府、乡镇基层组织是否在为人民群众办实事,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

5)了解人民群众的受教育程度及医疗保险的落实情况,是否还存在上学难、看病贵等现象,了解乡镇医疗卫生状况、硬件设施、人员力量的安排状况及教育设施的建设状况;

7)了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出行条件的改善,交通方面发生的巨大改变以及对当地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带来的影响,并分析其中存在的发展经验;

8)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种分配、协调机制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方面有哪些作用、影响及对当地“三农”的改革与发展产生哪些深刻影响;

二、社会调查的内容:

1)时间:20**年 1 月 20 日至 20**年 2 月 20 日 共 30 天;

2)地点:我的家乡———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

3)内容:通过实践了解家乡近些年来的宏观(如:农业、工业及第三产业的发展变化以及其三者发展变化背后的多方面因素)和微观变化;

4)实践的流程:

a 收集一定量介绍家乡状况的文稿材料

b 整理文稿材料,并作分析

c 动笔写作

在自身的实践过程中,由于受某些因素的的影响,导致未能获取全面、综合的信息,通过了解、探究自己扩大了自己的知识面,锻炼了自己的思考能力,增强了与他人的交际能力;

三、实践的结果和体会: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党和国家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纲要时,举国上下团结一致共同为此奋斗。我的家乡位于滇东北的一个坝子里,它是云南最大的坝子,是滇东粮仓具有“鱼米之乡”的美誉,它有着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四季如春)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森林、水、矿产),让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得以安居乐业。对于这样一个地方,地理位置相对重要,铁路、国道、高速公路相继在这里开通,改善了这里的交通状况。然而这样的改变并没有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给这里带来巨大改变,反而,从全国百强县的行列中被淘汰出来了,昔日那些能容纳大量劳动力岗位的工厂陆续“下课”……从此便留下并滋生了一些污染、浪费型的企业。在我的家乡历来以烟草、蚕桑等为重要产业,并且每年能为全县人民带来大量的收入,但由于工业惯性、科技落后、设备老旧等原因,使得与这些相关的产业得不到深化更新,未能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的发展结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城镇化进程缓慢、人们生活水平得不到巨大改善。面的这样的状况,政府未能充分发挥其职能来对经济的发展进行及时的调整。

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人们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经济作物(烟草、蚕桑)得到大面积种植,人们收入也随之提高,生活也变得丰富多彩,追求高品质的生活成了一种时尚;在追求时尚的过程中给我们身边的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污染、浪费比比皆是,并在人群中出现了一些不利于社会和谐的人和事,让中国这个礼仪之邦的颜面为之蒙受损失,人们的幸福指数也不会太高,身心健康也受到威胁。

因此,再好的教育也难抚平这样“伤口”,看教育办得如何就看受教育的范围有多广、深度有多深。在我的家乡,教育设施相对完善,但在完善的教育设施也不如有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因为好的环境的确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老师只能治疗精神上的伤口,身体上的伤还得靠医生。说到这,顺便谈一下人们看病的问题,随着医疗保险的实施,国家、人民各出一部分,给广大人民群众建立医疗保险,大大解决了人民看病难的问题,提高了健康水平,节约了农民的血汗钱,也在人民心中养成了健康的生活意识。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并且现阶段我国的粮食供应始终处于一个基本平衡且偏紧状态,自 20**年国家取消了农业税,并每年对农民发放种粮补贴,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由此可以看出国家对“三农”的重视,国家做出这样的决策的确高瞻远瞩。自改革开放以来农业虽说有所发展但跟工业和第三产业相比,农业相对滞后,发展缓慢,有关农业的一些水利建设不够完善,并且我国农业每年都要受自然灾害的严重影响(如:干旱、洪涝)。如今,国家制定了促进“三农”有效健康的发展政策,并且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来支持农业的发展。修建基础设施,改建电网,家电三下乡,提高了农业的生产效率、生产质量。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为“三农”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添砖加瓦。

山的雄伟构筑起地形的骨架,水的温柔孕育了万千生命,土的敦厚养育了一方子民,火的刚烈开启了灿烂的文明之路,最后我希望我的家乡---陆良坝子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越来越美!

社会实践报告家乡变化 3

序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国家的改革政策,家乡的变化也越 来越大了。我的家乡是浙江建德,我从小生活的地方是建德的一个小镇的一个普通小村--汪家村,建德是草莓之乡,农民占了**%,大部分的家庭是以种草莓为主要经济来源,草莓种植户从一开始在自己村里到扩展到外省。村里的**%以上的村名的生活水平也挺高了,带动了村里的发展。

主体:

我根据我的调查,从经济水平、住房、道路交通、教育、娱乐设施等几个方面来谈谈汪家村这十年来的变化。

经济水平:

十年前:经济比较落后,大部分的村名靠在自己村种草莓来获取一定的收入,但是,由于当时的草莓市场不是很景气,只是靠种草莓,收入还是微薄的,家中通常还有人在外地打工赚钱。并根据一年四季,种相应的作物,来获取收入。

十年间:随着草莓市场的扩大,大部分的种植户了解了外省比如海南、广东、福建等靠南德省份草莓的销售量大,且这些地方供不应求的局面。于是,开始有几乎村民出去种草莓,一、二年下来,收入不少,远远比在村里种草莓的收入高。于是,接下来,村里的种植户知道了在外省能赚到更多的钱,大家都相继离开村子出去种草莓了。在外地种草莓的人大部分赚到了钱,也尝到了甜头,就持续在外地承包土地种好几亩的草莓。现在,很多在外省种植草莓的村民回来了。生活水平、经济水平提高了不少,大部分村名富裕了起来。

住房:

十年前:村里的房子**%是泥瓦房,甚至还有比较陈旧的木头房,有些房子已经经受不起风吹日晒了,有些已经被废弃,面临的就是倒塌了。房里的家具也很陈旧了,当时也没有什么特别好的电器。

十年间:一幢幢陈旧的房子开始拆迁,随着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开始重

视物质享受,首先就是住房问题,国家的政策也很好,在要建造新房时,国家会给予一定程度的补贴,这也极大鼓励了村名们建房。在这十年间,一幢幢漂亮的砖瓦房建成了,有钱的人家造了两三层的楼房,紧接着,一幢幢泥瓦房被一幢幢砖瓦房取代了,村子显更加鲜活和富有生气了。村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每户人家也都配齐了,电话,彩电,冰箱,洗衣机,热水器……渐渐住进了每位村民的家。人们的脸上也时时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道路交通:

十年前:村与镇相连的路是水泥路,一到雨天就特别泥泞,村里的小道很窄,有的地方只能一个人可以通过,自行车都很难通过。晚上村子就陷入一片黑暗了,不用说什么路灯了。而且交通也不便利。

十年间:在政府的补贴下和村民集体的建议下,从村里到镇上的这条路变成了水泥路,走得更方便了,雨天也不会泥泞了。村里的原来的小道也渐渐地被水泥道取代,扩宽了不少,别说自行车了,现在连小轿车都能通过。村里也安装了路灯,以后晚上出去,就不会害怕看不到路了。因为路平坦了,交通也便利了。

教育:

十年前:记得我这辈和我的哥哥姐姐们上小学时在村里的小学校里,那里设备部齐全,教室很小,学校很小,而且雨天的时候还会漏水,光线也不能充分利用。

十年间:村中很多家庭的小孩都开始去镇上的学校上学,那里设备齐全了,教室大了,学习资源也更丰富了。教育水平提高了,很多学生在外面学有所成,工作方面也很不错,而且一些还为建设家乡做出了不少贡献。使家乡更好的发展起来了。

娱乐设施:

十年前:几乎没有什么娱乐设施。

十年后:村里建了一个村民活动中心,里面有麻将桌,还有羽毛球乒乓球等简单的娱乐设施,村名在空闲的同时还可以在这里娱乐娱乐,真是何乐而不为呢。

其他方面:村里还建了一个服装厂,一些在闲暇时候的村妇们就可以去工作,获得一定收入,很方便,也使总体经济上升了。

篇6:家乡新变化社会实践报告

一、本人与调查基本信息

姓名:史冬冬

学号:4333120114

专业:电气自动化

班级:电气331201

学院:山西煤炭职业技术学院

实践地点:临汾市洪洞县

实践时间:2013-12-11至2014-2-20

二、总体状况及分析

(一)生活水平提高

这几年来,家乡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农民收入呈现恢复性增长。

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民居民的消费习惯、消费观念在逐步改善,食物消费注重结构的调整,注重讲究营养。主要表现在主食消费比重下降,各种营养结构较丰富的副食类消费增加。

特别是蔬菜、水果的消费量增加许多。

另外还表现在住房上边,很多人都去县城买房,在家乡的房子也愈来愈大,愈来愈豪华,愈来愈和谐。

过去农民不富裕,常是一季多衣,现在非常注重服饰面料、款式和品牌。过去的布鞋、胶鞋也被各式皮鞋所取代。其中人均服装支出呈上升趋势;与之相反,购买面料支出下降较快。

在家电方面,人们开始买电脑、冰柜等高档家用电器,家电下乡活动愈来愈烈。

(二)人们的精神文化不断提高

人们不再是单纯的去地干活儿,开始注重享受生活,娱乐设施也不断完善。人们的科学意识也不断提升,会科学地解决一些问题。比如通过法律手段去解决一些纠纷,违法事件。

(三)学习环境的改善

我原就学的是万安中学,那是我镇唯一的一所中学,破旧的教室,狭窄的操场,近几年学校进行了扩建,孩子们在宽敞的教室里学习,教学设施齐全。假期我不再是只能在家里看电视,我和同学们可以到社区里去看书、打乒乓球、羽毛球、台球、上网……

(四)交通的便利和通讯的发达

本来家乡只是土路,下雨天人们无法出行,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力倡导下,政府终于修建了村村通,这下可好啦,人们出行方便了许多。俗话说:致富要通路。这下家乡的变化可谓是翻天覆地,人们的精力可谓大大节省。

在通讯方面,几乎家家都有电话或手机,人们之间的距离愈来愈近,方便多多。

三、当前存在的问题

(一)迷信活动

基督教信徒大约有30%,由于农村传统文化的根深蒂固,其他人存在烧香等迷信现象。

(二)部分农民的参与热情不够

有些农民仍然只注重挣钱,而忽略自身的精神文化生活,对群体文化活动的热情不高,参与较少。

四、最后通过分析家乡的变化,提出增加农民收入的建议

新形势下必须准确把握农业发展定位,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原则,采取综合措施,确保农民增收实现新突破。

1、围绕结构调整夯实增收基础。切实把经济结构调优、主导产业调强、运行机制调活、经济效益调高,构筑具有家乡特色的质量效益型农业基础。调优经济结构,就是在粮牧企、产供销、农科教、一二三产业之间,建立起协调发展的关系;调强主导产业,就是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等专业化、规模化生产,壮大区域主导产业;调活运行机制,就是积极完善健全土地经营、金融服务、中介组织联结机制等,大胆探索和建立农业保险、政府保障等农业经营风险保障机制;调高经济效益,就是按效益最大化原则,建立全新的产业结构,真正实现农民增收目标。

2、围绕科技创新挖掘增收潜力。加快培育、引进、推广农畜优良品种。种植业选育、引进品质优、产量高、抗病性强、成熟早、脱水快的优质品种。加大技术推广力度,开发和推广优质高产高效生产技术,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技术,农产品贮藏、保鲜、包装技术。注重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提高农产品生产的标准化水平,确保产品的商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加强农民科技培训,增强农民依靠科技增产增收的自觉性。

3、围绕家乡建设扩大增收载体。建设以工业生产为主体的工业主导型乡镇;建设以从事商品流通和为城乡人民提供生产生活服务为主体的商贸主导型乡镇;建设以游客和货物集散为主体的交通运输主导型乡镇;建设以旅游服务业为主体的旅游休闲主导型城镇。完全放开农民进入小城镇的户口限制,与原居住居民在医疗、教育、就业等方面享有同等待遇。

4、各种民间流通组织。积极发展订单农业。积极发展外向型农业,增加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

5、围绕非农产业拓宽增收渠道。引导农民积极发展劳务经济,加强与市、县、乡三级劳动信息管理的交流,形成家乡农村劳动力的有序流动。充分发挥劳动管理部门主渠道作用,在家乡建立劳动保障站,在劳务输出人员集中的地方设立办事机构,加强对外出务工人员管理。

篇7: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家乡变化

——家乡变化

我的家乡在益阳,它北近长江,同湖北省石首县抵界,西和西南与本省常德市、怀化市接壤,南与娄底市毗邻,东和东北紧靠省会长沙市及岳阳市。全市土地总面积12144平方公里。改革开放30年来,全市人民积极开拓,锐意进取,以火热的激情投身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用辛勤的劳动创造了令人瞩目的辉煌业绩。我的家乡发生了巨大变化,下面我主要从经济、林业、农业等方面谈谈家乡的变化。

经济方面

改革开放以来,益阳紧紧抓住国家促进中部崛起和新农村建设的历史性机遇,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用新型工业化带动全市经济发展,益阳经济呈现出速度明显加快,质量效益明显提高的喜人景象,开始进入又好又快的发展期。”去年,益阳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均跃居全省前茅。今年1至7月份,益阳市完成工业增加值和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速和增幅在全省排第二位,财政总收入增幅在全省排在第四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了61.3%、增幅居全省第一位。这非常了不起。

林业方面

改革开放三十年间益阳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三十年间,通过大规模开展长江防护林、德援造林项目、世行贷款造林、平原绿化、退耕还林、林业 血防工程、石漠化治理等一批重点工程建设和“两南”

林业战略的全面实施,使全市森林植被迅速得到恢复,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森林蓄积量达2660万立方米,比改革开放初增长166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51.58%,比改革开放初增长近20个百分点。“两南”林业资源快速扩张。杨树面积由改革开放初的几万亩发展到目前的近300万亩800万立方米,南竹面积由改革开放初的103万亩发展到目前的近200万亩3亿株。原来我市平湖区的南县、沅江历史上“人无歇荫地、鸟无树作窝”的局面得到彻底改观。

改革开放三十年益阳的林业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三十年来,全市按照稳步发展第一产业,大力发展第二产业,突破性发展第三产业的总体要求,使全市林业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产业结构不断得到优化,产业门类更加齐全,全市林业产业由改革开放期初的以原木销售为主到目前形成了以竹产业、浆纸板材、种苗花卉、森林生态旅游等四大支柱林业产业。林业对财政的贡献和在林农收入的比重日益提高。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有758元来自林业,占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的五分之一以上。林业为全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78万个,占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岗位的三分之一。在桃江、安化等林业经济强县,林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和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有中国“南竹之乡”美誉的桃江县,农民收入中有40%左右来自竹业,70%以上林农年林业纯收入超万元。

农业方面

我出生在农村,深知农村的变化,从吃大锅饭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牛耕田到机械化种田,从凭票买东西到现在的拿钱买东西,农村在改革开放中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民的收入日渐提高,生活水平越来越好。

2005年6月,省委、省政府明确我市为全省农村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市。自去年6月正式启动改革以来,我市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准确摸清有关底数,科学制定工作方案。为了慎重起见,首先在沅江市试点,在沅江试点取得初步经验的基础上,去年11月我市全面启动了农村综合配套改革。目前全市已完成乡镇行政区划调整、乡镇班子配备、乡镇内设机构设置工作。这次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全市由原来的128个乡镇撤并为81个,16个街道办事处撤并为11个,乡镇、街道撤并率达33.3%;领导班子职数由1294线调整为705线,精减比例为45.5%。尽管改革还未完成,但在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推进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已开始显现。

篇8:探究课改实践中的课堂变化

1. 课堂变活跃了

现在的课堂,教师不再迷信教参。教学不是读教案、实施教案,而是根据学生实际和课堂情境,以学生为出发点,坚持什么对学生好、怎样教对学生有利就怎样教。新课程的改革让课堂教学“活”了起来。如我讲“朋友之间”这一教学内容时,首先让学生欣赏歌曲《永远是朋友》,歌曲旋律优美,深深打动了每一位学生,大家先静静地听,接着师生同唱这首歌……优美、深情的歌声在教室里回荡。由于师生互动使得课堂氛围其乐融融,使学生把学习当作一种快乐活动,积极主动地探究更多新知识,从而提高了课堂实效。

再比如:我在上《高粱情》一课时,先提问学生高粱的根有哪些特点?在课堂上,孩子们积极举手回答。接着让学生画画高粱的根,这下学生们兴致很高,个个都用心画起来。最后让大家一起来评价图画。学生的学习热情始终高涨。这堂课让学生通过“画”高粱与“评”绘画,加深对课文词语的理解,又能把语文教学和画画、说话结合起来,较好地体现了“活”字,体现了学科融合,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因此,为了避免造成教学兴致索然,课堂沉闷,我们就要努力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2. 课堂变民主了

现代创造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在愉快、和谐的情境中,人的智能能够得到有效的发挥。因此,语文教学就必须尊重学生的需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课堂教学氛围。《课标》突出的“人文性”特点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和谐的教学环境。例如:下课铃声响了,可是还有一些教学内容没完成,我本想延迟下课时间,忽然有一位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们已经坐了一节课,累了,想出去呼吸呼吸!”我马上微笑着说:“好吧,下课!”结果学生们如愿以偿,都出去玩了。如果是在过去,教师肯定会批评学生只想着玩,没心学习。现在我们的学生敢说了,而且教师同意了学生的要求,学生还敢对教师的讲课发表自己的意见了。

课堂呈现出了“民主、和谐”的气氛,教师放下架子走下讲台,去除外表的威严,把外在的权威转化为内在的权威,把渊博的知识和高尚的师德转化为具有亲和力的人格形象。诚心诚意地信任学生,鼓励学生,建立起一种资源分享的伙伴型师生关系,已彻底改变教师的角色。

如教学一瞥:上课铃响了,我匆匆忙忙地赶往教室,猛然发现自己只带了刚批好的作业本,而忘带了教课书及备课本,心里不由一阵慌乱。回办公室去拿,岂不是要耽误时间?可现在两手空空,又恐怕要误人子弟。师生问候完毕,学生在静静地等候我的下文,面对五十多双期待的眼睛,我一边暗暗庆幸备课时认真地钻研了教材,心中有一些底,一边脑子急速转动,想着对策。新课程标准不是强调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吗?我何不“偷”一回“懒”,让学生给我上一堂课。于是,我向学生坦白了我的尴尬处境,并与学生商量:“老师什么也没带,这节课你们当一回老师吧。”学生一阵惊愕,一片哗然,继而跃跃欲试。一堂师生角色互换、别具一格的语文课拉开了帷幕:我简单地导入新课后,请一学生上黑板写题目,他一笔一画,极为认真,颇有老师的架势。学生们跃跃欲试,脸上抑制不住兴奋,他们也许为能帮助老师而自豪,也许为自己学有用武之地而快乐。我请了一位平时学习成绩中等的同学给老师范读课文,只见他迅速地拿着自己的课本来到讲台前,模仿着我平时的样子,先让同学们齐读一遍,然后自己……

教师不必随着教本亦步亦趋,学生也就不必随着教师预设的圈套乖乖就范。没有了束缚,就拥有了自由,师生就能以平等的身份,平等地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意见,相互理解,相互欣赏。这就是课堂民主化的真正体现。

3. 课堂变丰富了

以往老师上课总是为教学而教学,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其实这对学生的发展是不利的。现在教师要尽可能丰富课堂内容,让学生的思维能更好地发展。课改以后,在教学法中,适时恰当地选用现代教育技术来辅助教学。特别是我们条件不足的农村学校,有了“农远”这么好的教学设备和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以逼真生动的画面、动听悦耳的音响来创造教学的文化情景,使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使其重视实践操作,科学地记忆知识。其次,新教材语文课本中的儿歌很多,插图很美,在课堂上,让孩子们尽情地抒发自己的情感,课堂教学的内容也变丰富了。

上一篇:初一上学期期中小结下一篇:蓦山溪,蓦山溪朱敦儒,蓦山溪的意思,蓦山溪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