贱卖海张五教学设计

2024-04-07

贱卖海张五教学设计(共5篇)

篇1:贱卖海张五教学设计

《“贱卖海张五”》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贱卖海张五”》是教科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这篇课文是当代小说家冯骥才的作品。课文通过讲述艺高胆大的“泥人张”智斗“海张五”的故事,既让我们了解了我国民间艺人身上鲜为人知的一面,也为学生提供了一篇学习语言表达的典型材料。

设计理念: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注重语言文字训练,注重学生阅读文本的独特体验,在朗读训练中不断升华感情,不断体验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达到语文工具和人文的和谐统一。对文本进行有效的拓展与延伸,把“泥人张”这个人物的简介和“天津泥人张彩塑”作品图片引入课堂,充分利用好课外的课程资源,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获得更大的收益。推荐阅读冯骥才的《俗世奇人》一书,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文化背景领悟文章的内涵,让学生对民间文化能有所了解,激发学生热爱民间艺术的美好情感。

3.品味文章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在阅读中体会作者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细致入微的描写方法。

4.认识三个字,正确书写11个生字。教学重、难点: 1.品味文章富有特色的语言,想像故事发生时的场景,体会“泥人张”技艺高超,不畏强权的高尚品格。

2.学习作者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方法。教学准备: 1.多媒体教学课件

2.搜集“泥人张”相关的背景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在黑板上写“贱卖”。与生交流:贱卖是什么意思?什么情况下商品会贱卖呢?是啊,东西一定是有缺点、毛病,所以才贱卖。同学们想知道今天要贱卖的什么吗?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五课“贱卖海张五”。(板书课题“贱卖海张五”)

二、初读课文

(一)学生自由读课文,读的时候要求不添一字、不漏一字,不误一字,不倒一字,大家能做到吗?思考:课文写了一什么事?

(二)读词语,纠正字音。要求字正腔圆,如果能读出对词语的理解和感受就更好了。

1.“估”和“横”这两个字是多音字。观察左右两组词语(左组描写海张五,右组描写泥人张),你发现了什么?

2.这篇课文讲述了这两个人物之间的什么事呢?

(三)学生回答课文的主要内容,这两个人物你更喜欢谁呢?师:你认为泥人张是一个怎样的人?引导学生用书中的词概括。(艺高胆大)

三、默读课文,自读自悟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圈画出描写泥人张技艺高超,胆识过人的词句,做以批注,完成后同桌间可以交流一下。

四、精读课文

学生汇报师相机指导品读感悟的重点词句

(一)技艺高超

1.(第8自然段)只见人家泥人张似乎没听见,左手伸到桌子下边,打打鞋底下抠下一块泥巴。右手依然端着杯酒,眼睛也只瞅着桌子上的酒菜,这左手便摆弄起这团泥巴来:几个手指飞快捏弄,比变戏法的手还灵巧。海张五那边还在不停地找乐子,泥人张这边把那些话在他手里的泥上全找回来了。随后手一停,他把这团泥巴往桌上一撂,起身去柜台结帐。

(1)读一读这一段,让学生结合泥人张的动作描写,说说自己的感受。

(2)理解“比变戏法的手还灵巧”的意思,运用了什么手法。

(3)教师引读这段话。

2、吃饭的人伸脖子一瞧,这泥人真捏绝了!就像把海张五的脑袋割下来放在桌上一般。瓢似的脑袋,小鼓眼,一脸狂气,比海张五还像海张五,只是只有核桃大小。(比……还句式训练)

3.清朝咸丰年间,天津手艺人中,捏泥人的“泥人张”排第一。而且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1)说说这句话的意思。用一个成语来形容泥人张。(独一无二)。

(2)读一读介绍“泥人张”的文字资料。引读:泥人张的手艺真是——“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生读)

(3)看一看泥人张的泥塑作品图片,说说自己的感受。(用一个成语来形容泥人张的泥塑作品,句式:泥人张捏的泥人真是——()。

引读:泥人张不愧为第一——“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生读)

(二)学生汇报:胆识过人

1.海张五是个什么“人物”呢?用一个字概括海张五的特点。

2.理解“横”与“怵”的意思。

3.读一读描写海张五作模样的句子:“中间一位穿的阔绰、大脑袋、中溜个子、挺着肚子、架势挺牛、横冲直撞往里走。”

(1)说说自己的感受。

(2)学生个别读。(读得夸张些,读出海张五的飞横跋扈。)

(3)学生表演海张五进门时的样子,再评一评。(4)学生齐读。

4、面对这个横,官也打怵的三分的海张五,有一个人却只管饮酒,吃菜,全然没把海张五当个人物,他就是……在海张五的取笑声中,他捏了一个比海张五还像海张五的泥人,他就是……整个故事中他一语不发,泥人前“贱卖海张五”的字条是他最犀利的话,他就是……,大家愿不愿意一起来帮泥人张叫卖两声!

五、总结延伸:

1.理解“贱卖海张五”这句话的含义?回归主题,飞横跋扈,耀武扬威的海张五想取笑泥人张,却被泥人张捏成泥人贱卖,不值钱,2.推荐阅读

同学们,通过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泥人,我们了解到民间艺人高超的技艺,而通过贱卖海张武的故事更让我们了解到泥人张高尚的人格,我国当代著名小说家冯骥才称像泥人张这样的民间艺人为俗世 人,同学们,歌德曾经说过:“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老师向大家推荐著名作家冯骥才的《俗世奇人》一书,有条件的同学可以看一看,里面还有很多的奇人,相信你一定会喜欢的,今天回去把贱卖海张五这个故事生动地讲给你的家长听。

篇2:贱卖海张五教学设计

本课设计思路清晰,抓住文中概括泥人张的词语“艺高胆大”来对课文人物进行分析。分别从“艺高”和“胆大”两方面入手,让学生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画一画、读一读、品一品,从而谈一谈自己的理解与感悟。抓住了重点,做到“舍”与“得”,从艺高到胆大,层层深入分析人物为人处世以及人物性格,并注意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写作手法、描写方法。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和朗读指导!进口第一自然段,一咏三叹,使学生深刻感悟到泥人张“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使泥人张“艺高胆大”的人物特点贯穿全文。作者及后人对“泥人张”的评价,学生们有了更深的感受!

篇3:贱卖海张五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贱卖海张五”》这篇课文是当代小说家冯骥才的作品。课文通过讲述艺高胆大的“泥人张”智斗“海张五”的故事,既让我们了解了我国民间艺人身上鲜为人知的一面,也为学生提供了一篇学习语言表达的典型材料。

设计理念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注重语言文字训练,注重学生阅读文本的独特体验,在朗读训练中不断升华感情,不断体验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在和谐、自由的学习环境中感悟文本。对文本进行有效的拓展与延伸,做到一篇带多篇,让学生阅读补充阅读材料《刷子李》,推荐阅读冯骥才的《俗世奇人》一书,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文化背景领悟文章的内涵,让学生对民间文化能有所了解,激发学生热爱民间艺术的美好情感。

3、品味文章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在阅读中体会作者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细致入微的描写方法。

4、认识5个字,正确书写11个生字。教学重、难点

1、品味文章富有特色的语言,想象故事发生时的场景,体会“泥人张”技艺高超,不畏强权的高尚品格。

2、学习作者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方法。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同学们,歌德曾经说过:“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我们平时不仅要喜欢读书还要会读书。老师前两天读了冯骥才的《俗世奇人》这本书,大开眼界。因此从中选了《刷子李》这篇文章与同学们共同分享。

/ 4

二、导入新课

课前,我们阅读了《刷子李》这篇文章。谁愿意说说这篇文章写了刷子李的什么事?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在学生交流中,交待读书的方法:读书时除了关注文章的故事情节外,还要学会剖析书中的人物,注重细节描写。)

刷子李的确是一位奇人,今天我们还要去认识《俗世奇人》这本书中的另一位奇人——泥人张。(同时出示课件)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五课“贱卖海张五”。(板书课题“贱卖海张五”)

三、初读课文

(一)学生自由读课文,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读词语,纠正字音。

第一组:大模大样 大名鼎鼎 横冲直撞 阔绰 发怵 第二组:估衣 核桃 蒲扇 撂 西瞧东瞅

1、“估”这个字是多音字。“鼎”这个字要注意它的字形。

2、读一读这两组词词语所在的句子,初步感知:这些句子,在表达情感上有什么不同?

(三)学生分段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自己刚才提出的问题。

(四)学生回答读书前提出的问题。

四、精读课文

合作探究:泥人张是一位俗世奇人,你认为泥人张“奇”在哪里?找到文中的语句,画一画,读一读,品一品。(请同学们默读课文)

(一)学生汇报:技艺高超

1、学习第八自然段。

(1)读一读这一段,让学生结合泥人张的动作描写,说说自己的感受。(2)理解“比变戏法的手还灵巧”的意思,用“比……还”造句。(3)读一读划线的句子,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4)出示填空:只见人家泥人张似乎没听见,左手(),右手(),这左手()。()。海张五那边(),泥人张这边()。随后手一停,他把这团泥巴往桌上一撂,起身去柜台结账。

/ 4

(5)教师引读这段话。

2、学习第九自然段。

(1)说一说看到这样一个泥人,你有什么感受?(2)读一读第九自然段,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3、学习第一自然段。

(1)出示句子:清朝咸丰年间,天津手艺人中,捏泥人的“泥人张”排第一。而且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

(2)说说这句话的意思。用一个成语来形容泥人张。(3)读一读介绍“泥人张”的文字资料。

引读:泥人张的手艺真是——“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生读)

(4)看一看泥人张的泥塑作品图片,说说自己的感受。(用一个成语来形容泥人张的泥塑作品)

句式:泥人张捏的泥人真是——()。

引读:泥人张不愧为第一——“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生读)

(二)学生汇报:胆识过人

1、海张五是个什么“人物”呢?用一个字概括海张五的特点。

2、理解“横”与“怵”的意思。

3、变换句子:有的同学(害怕)考试。——有的同学一听说考试就(打怵、发怵)。

4、读一读描写海张五作模样的句子:“中间一位穿的阔绰、大脑袋、中溜个子、挺着肚子、架势挺牛、横冲直撞往里走。”

(1)说说自己的感受。

(2)学生个别读。(读得夸张些,读出海张五的飞横跋扈。)(3)学生表演海张五进门时的样子,再评一评。(4)学生齐读。

5、读一读12-13自然段,说说自己的看法。

6、理解“贱卖海张五”这句话的含义?

/ 4

小结:面对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泥人,我们了解到民间艺人高超的技艺,而通过智斗的故事更让我们了解到泥人张高尚的人格,不愧为俗世奇人。

五、课外延伸

1、交待读书方法:要注重人物的细节描写(板书:关注细节描写)

2、说说什么是“俗世奇人”?

3、速读《刷子李》一文,说一说“刷子李”究竟“奇”在哪里?

4、向学生推荐阅读冯骥才的《俗世奇人》一书。

篇4:贱卖海张五课文内容

同学们有读过贱卖海张五这篇课文吗?以下是它的课文内容,一起来阅读吧。

贱卖海张五课文内容

清朝咸丰年间,天津手艺人中,捏泥人的“泥人张”排第一。而且,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

泥人张大名叫张明山。他常去的地方有两处:一是城东北角的戏院大观楼,一是道口的饭馆天庆馆。坐在那儿,为了瞧各样的人,也为捏各样的人。去大观楼要看戏台上的各种角色,去天庆馆要看人世间的各种角色,这后一种的样儿更多。

那天下雨,他一个人坐在天庆馆里饮酒,一边留神四下里吃客们的模样。这当儿,打外边来了三个人。中间一位穿得阔绰,大脑袋,中溜个子,挺着肚子,架势挺牛,横冲直撞往里走。站在迎门桌子前的人一瞅,赶紧吆(yāo)喝着:“张五爷可是稀客,贵客,张五爷总共三位———里边请!”

一听这喊话,吃饭的人都停住嘴巴,甚至放下筷子瞧瞧这位大名鼎(dǐng)鼎的张五爷。当下,城里城外气儿最冲的要算这位靠着贩盐赚下金山的张锦文。他当年由于为盛京将军海仁卖过命,被将军收为义子,排行老五,所以又有“海张五”一称。做买卖的地界儿,谁有钱谁横〔hèng〕,官儿也怵(chù)三分。

可是手艺人除外。手艺人靠手艺吃饭,求谁?怵谁?故此,泥人张只管饮酒,吃菜,西瞧东瞅,全然没把海张五当个人物。

但是不一会儿,就听海张五那边议论起他来。有个细嗓门的说:“人家台下一边看戏,一边在袖子里捏泥人。捏完拿出来一瞧,台上的啥样,他捏的啥样。”跟着就是海张五的大粗嗓门说:“捏什么?狗不理包子吧!”随后一阵笑,拿泥人张找乐子。

这些话天庆馆里的人全都听见了。人们等着瞧艺高胆大的泥人张怎么“回报”海张五。

只见人家泥人张似乎没听见,左手伸到桌子下边,打鞋底下抠(kōu)下一块泥巴。右手依然端杯酒,眼睛也只瞅着桌上的酒菜,这左手便摆弄起这团泥巴来:几个手指飞快捏弄,比变戏法的手还灵巧。海张五那边还在不停地找乐子,泥人张这边把那些话在他手里的泥上全找回来了。随后手一停,他把这泥团往桌上一撂,起身去柜台结账。

吃饭的人伸脖一瞧,这泥人真捏绝了!就像把海张五的脑袋割下来放在桌上一般。瓢似的脑袋,小鼓眼,一脸狂气,比海张五还像海张五,只是只有核桃大小。

海张五在那边,隔着挺远就看出捏的是他。他朝着正走出门的泥人张的`背影叫道:

“这破手艺也想赚钱,贱卖都没人要。”

泥人张头都没回,拿个大蒲扇走了。但这事还没完———

第二天,北门外估衣街的几个小杂货摊上,摆出来一排排海张五这个泥像,还加了个椅子大模大样坐在那里。而且是翻模子扣的,成批生产,足有一二百个。摊上还都贴着个白纸条,上边用墨笔写着“贱卖海张五”。

估衣街上来来往往的人,谁看谁乐。乐完找熟人来看,再一块儿乐。

三天后,海张五派人花了大价钱,才把这些泥人全买走,据说连泥模子也买走了。可“贱卖海张五”这事却传了一百多年,直到今儿个。

课文反思

本文叙述了张明山捏泥人戏弄取笑海张五的故事。故事语言朴素,情节环环相扣,相托相衬,有浓厚的传奇色彩。故事揭示了泥人张对艺术的执著追求和艺术来源于生活的客观事实,表现了泥人张技艺高超、洁身自好和不畏强权的人品。

在研读赏析的环节中,我考虑到整篇文章的篇幅较长,是否每个段落都要讲?那样时间肯定不够,所以课文中的某些部分就要略讲,一节课,时间就是40分钟,直接抓教学重点,进行精讲精练是很重要的。所以,我就只针对海张五的自取其辱和泥人张的技艺高超和德才兼备两方面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通过重点语句、语段的分析,学习人物描写的一些方法

在这节课上我直接抓了,而且只抓了两个问题:一是海张五的奇体现在课文的哪个句子上?另一个是泥人张面对海张五的挑衅和侮辱,怎么“回报”的(在理解泥人张的“回报”中,体会泥人张的“绝”)?要想深入体会泥人张的“绝”,得先了解海张五这个人物的特点,所以提出第一个问题。了解海张五这个人物时,我就引导学生在感情读和表演重点句子的过程中感悟人物特点,同时培养语感,也受到情感的熏陶。在这种前提下,引导学生理解第二个问题。解决第二个问题时,我就紧抓住重点段落的重点词来引导学生理解泥人张回报的方法与众不同,而且非常“绝”。接着让同学们抓住重点词复述或表演这个部分。

我就这样只抓住两个人物的特点(海张五的“狂”,泥人张的“奇),讲得精,理解深,练得多,品得有味。把长长的课文讲得轻松又透彻,把静态的文字讲成活生生的故事。这篇课文篇幅长,要是像以往的教学那样,面面俱到讲得过细,后果就不堪设想。我也通过实践深深感到,讲读教学时要注意转变思路,灵活使用教材,要抓住教材重点,精讲精练。这课堂就变得重点突出,学生学得精,收获大,课堂效率也高。

篇5:贱卖海张五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搭建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平台,不断激发和引导学生的学习需要,给学生提供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主动实践的机会和空间。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发展,尽可能地提供多种机会让学生自己去理解、感悟和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当时的文化背景领悟文章内涵,让学生对民间文化有所了解,激发学生热爱民间艺术的美好情感。

3.在阅读中品味文章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作者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细致入微的描写方法。

4.认识“鼎、怵、抠”3个生字,正确书写“咸、绰、瞅”等11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1.品味文章富有特色的语言,想象故事发生时的场景。

2.学习作者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方法。

教学准备

1.泥人张相关泥塑作品的图片。

2.课前搜集“泥人张”相关的背景资料,了解“泥人张”称呼的由来。

3.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开始学习第三单元,请同学们看看课文题目,本单元是围绕什么展开描写的?

生1:艺术。

生2:艺术家。

师:对!是围绕艺术家展开描写的。他们的作品也很多,种类更多。请看大屏幕!

师:是什么?

生:剪纸。

师:是什么?

生:皮偶。

师:是社么?

生:风筝魏。

师:是什么?

生:杨柳青年画。

师:是什么?

生:刻砖刘。

师:是什么?

生:泥人,师:是泥塑中的彩塑。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发生在冯骥才先生的作品中一位民间艺人的故事。题目是5.“贱卖海张五”,(板书课题)同学们!齐读题目。你们想到了什么?

生1:我想到海张五是谁?

师:是一位姓张的人,还想到了什么?

生2:谁“贱卖海张五”

师:通过复习我们知道是泥人张。(板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出示学习目标。(师读)请小组长分自然段的形式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圈划读错的字和词。(学生自由读课文)

2.师:读得非常好,下面以小组的形式来汇报,看哪个小组读得正确、流利。

组1:读1、2自然段。齐读

组2:读3自然段。句读

组3:读4自然段。

师:出示注意的句子,齐读两遍。

组4:读5、6自然段。句读

师:对“当”字的分析。齐读一遍。

组5:读7、8自然段。齐读

组6:读9、10、11、12自然段。句读

师:瓢„„句的指导。

组7:读13、14自然段(齐读)

组8:读15自然段 句读

师:读得很流利。

3.师:但是老师还想检查一下,重点段落。有天津的地方特色和语言特色,看谁能出来。

生1:读第1自然段。

生2:读弟4自然段。

生3:读弟8自然段。(生改正缺点。)

生4:读弟15自然段。

4.师:先写了„„,再写了„„,最后写了„„。

生1:地位。

生2:嘲笑与反嘲笑。

生3:爱戴。

师:你能各用一个字把他们两个人的特点概括出来吗?(引导归纳并板书:泥人张是“奇”,海张五是“狂”。)

三、深入精读,细致感悟

1.师:正因为海张五的“狂”,才有后面泥人张的“奇”。那么海张五究竟“狂”在哪呢?在2--12自然段里找一下。

生1:中间一位穿得阔绰,大脑袋,中溜个子,挺着肚子,架势挺牛,横冲直撞往里走。

生2:站在迎门桌子前的人一瞅,赶紧吆(yāo)喝着:“张五爷可是稀客,贵客,张五爷总共三位———里边请!”

生3:一听这喊话,吃饭的人都停住嘴巴,甚至放下筷子瞧瞧这位大名鼎(dǐng)鼎的张五爷。

生4:跟着就是海张五的大粗嗓门说:“捏什么?狗不理包子吧!”

生5:“这破手艺也想赚钱,贱卖都没人要。”

师:出示大屏幕,展示学生找出来的语句。都是从侧面描写海张五的“狂”,那你能不能读出海张五的“狂”。

生1:女生齐读。

生2:男生独自读。

生3:齐读(读出“狂”来)

师:5-12自然段,运用怎么样的写法,来突出泥人张的性格特点呢?

生1:弟8自然段,先读后分析。

师:艺高胆大(板书)

生2:弟9自然段,先读后分析。

师:形似到神似。

师:对海张五的嘲笑,泥人张一言不发,是谁胜了。怎么胜的?从13----15自然段找一找。

生1:13自然段。

师:贱卖的只是泥人么?还是他的品德。

生2:14自然段。

师:乐是一种讽刺,更是一种赞扬,才把泥人张说成是出示第一自然段(生齐读)。

师:引号说明海张五自弃其辱的后果。

四、整体回顾,情感升华

1.用自己的话讲述《贱卖海张五》的故事。

(1)学生练讲。

(2)指名讲故事。(李莹莹)

(3)词语积累。

五、总结延伸

捏泥人是我国民间艺术的一种形式,本文通过讲述艺高胆大的泥人张智斗海张五的故事,让我们了解了民间艺人身上鲜为人知的高贵品质。

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民间传统的艺术形式也有很多,每逢佳节我们经常看到的剪纸,还有我们北方特有的冰灯,北京的吹糖人等,(课件出示相关图片)都是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中所创造的艺术形式。它们的出现,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也使我们看到了我国民间艺术的魅力。

六、布置作业

《俗世奇人》中19位奇人都有哪些?

上一篇:简历:日语专业下一篇:3g体验式营销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