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组织鉴定

2024-05-08

大学生组织鉴定(通用9篇)

篇1:大学生组织鉴定

AAA是对一个人最客观的评价,那么你要怎么去写AAA呢?下面由本小编精心整理的AAA,希望可以帮到你哦!

AAA篇一

该同学刻苦,认真,踏实。坚持上课听讲,独立作业,能够摸索出自己的学习方法,并坚持独立思考,在课堂以及小组课题讨论上通常能发表出自己比较独到深刻的见解。该同学虚心好学,常能向老师和同学虚心求教,并且能积极地和同学一起开展学习上的讨论。成绩始终保持良好的水平。

AAA篇二

该同学在校期间能够遵守校纪校规,学习刻苦努力,成绩优良,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素养。能够积极参加院系举办的各类活动,并在院运动会中多次获奖。在院学生会中任职期间能够以身作则,对工作矜矜业业,责任心强。团结同学,乐于助人,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大学生。政治上要求进步,能严格要求自己,为人诚实、正直,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大学期间一直担任班级组织委员,工作踏踏实实,认真负责,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学习刻苦努力,能够较好地处理工作与学习之间的关系,学习成绩一直名列班级前茅。积极参加学院和班级组织的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生活简朴。在校期间表现优秀,曾获院级奖学金,多次参加各种比赛并获奖。综上所述,某某同学是一名全面发展的大学生。

AAA篇三

该同学的优点是诚实、热情、好学,性格坚毅。缺点是好胜心比较强,学习上还可以再努力一些,心态有些急迫。希望在以后的生活中在更加平和的心态中积极追求进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希望该同学继承优点,改进不足,再接再厉,在人生旅途中创造更大的成绩!该同学在校期间能够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学习刻苦,掌握了相关的专业知识,兴趣爱好广泛,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并能获得师生的一致肯定。为人处世和善热情,是一名合格的大学生。

学生党员组织鉴定意见

篇2:大学生组织鉴定

xxx同学在大学期间,表现(好、较好、一般)。

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关心(比较关心)时事政治,(能)遵纪守法,主动(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和政策,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

学习上成绩(优秀、好、较好、一般),学习目标明确(基本明确),学习认真刻苦(比较认真),英语水平好(较好、一般),计算机应用能力强(较强、一般),不断学习课外知识,科技创新能力强(较强、一般)。

工作上(认真)负责,组织管理能力强(较强、一般),团结协作能力强(较强、一般),积极肯干(能配合他人开展工作),具有(一定)创新精神,(能)积极参加各项集体活动。

生活上待人热情,同学关系好(较好),性格开朗(内向、较内向),乐于助人,(能)吃苦耐劳,生活(较)俭朴,经常锻炼身体,身体素质好(较好),业余爱好广泛(比较广泛),爱好(球类运动、书法、写作、美术、音乐等)。

希望今后,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加强专业知识学习、与他人多交流、工作上不断创新、工作上有始有终),争取更大的进步。

学院组织意见模板

该生大学期间表现(好、较好、一般)。

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关心国家大事,政治立场坚定,组织纪律观念(强、较强、一般),(能)遵守校规校纪,(参加了党校学习,于XX年X月X日加入中国共产党员);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群众基础好(较好、一般);学习成绩(优秀、好、较好、一般),动手能力强(较强、一般),科技创新能力强(较强、一般);英语达到国家四

(六)级水平,计算机达到二

篇3:基于模糊逻辑的组织血流鉴定探析

自相关处理[1]可以计算出每一个样本点的信号的多普勒频移、功率、幅度以及方差。但是无论考察范围内是否有血流存在, 它都会计算出以上的数据。传统的彩超是用人工调节一个值来得到血流幅值的门限值, 但是这样有很大的缺点, 来自人体不同部位的探测信号其强度各不相同, 所以这个门限值就可能总会变化, 这样就需要总调节, 而且用人工判定得到的门限值并不精确, 本论文是基于自相关算法得到的三个血流参数, 即多谱勒频移 (血流速度) , 用一种自适应的方式来得到这个门限值, 从而很好的进行组织和血流的鉴定。

2. 组织与血流的判断

2.1 组织血流判定的参数

我们得到的血流参数中, 很多都可以用来作为组织血流的判断。

多普勒血流的幅度值可以利用公式计算得出。如果这个幅度值小的话, 很可能是组织信息。这是因为, 在通过最小相位非对成滤波器后, 组织的强度已经被压的很小, 如果计算血流速度的分子分母都趋近于0的话, 表明没有什么血流含量。如果这个幅值较大的话, 可判定为血流信息。

多普勒方差估计了多普勒信号的带宽, 可用公式

计算出来。血流样本点计算出来的多普勒信号的带宽是非常小的, 即带宽很窄。反之, 杂波信号的带宽应该很宽。

多普勒频移可以利用公式φ=atan2 (N, D) 计算得出。如果这个值非常的小, 将有可能是杂波信号而非血流信号, 可以判断样本点位Tissue:│φ│<φη圯Tissue。φη为一门限值。

2.2 组织和血流的判定算法

基于前面所述, 可以用模糊逻辑思想来进行组织和血流的判断。可以定义组织和血流的隶属度, 对于每一个位置得到的参数值的大小来赋予相应的隶属值。算法规定, 隶属值大的为组织信息, 值为1, 小的为血流信息, 值为0, 中间值的隶属值带有一定的模糊性, 值在0, 1之间。所以现在整个算法的问题可以归结为两点: (1) 哪些值归于较大值的范围, 哪些值归于较小值的范围, 需要一个阈值判定的算法; (2) 如何对得到的参数赋予相应的隶属值, 需要一个赋值的规则。

对于得到的一幅完整的血流参数, 如何来自适应的判定该值为组织的可能性大, 还是为血流的可能性大, 需要一个判断的过程, 但是得到的血流参数分布的范围不同, 值的大小程度不同, 所以针对不同范围的参数找阈值是一件很困难的操作, 如果能使这三个不同参数的分布相同, 就可以利用相同的算法来找阈值, 根据这种想法, 对数据进行了分析, 发现经过一定的处理可以使三个参数的分布类同, 血流频移与方差的动态范围要小, 他们的直方图统计类似, 由于血流幅值的动态范围较大, 而且突起点值较多, 如果直接压缩到0到255进行直方图统计, 它的图形是个单峰值, 如图1所示, 而血流方差与频移的统计直方图如图2所示

从图2可以看出在此图上找阈值是很容易的事情, 血流与组织有较明显的分界线, 而血流幅值则有很多的困难, 而且不同数量的血流信息, 统计的血流赋值可能不同, 这就造成了不能自适应的确定不同部位的血流幅值的阈值。可以用log压缩的方法, 将血流幅值的动态范围压小, 然后统计其直方图, 结果可以较明显的区分组织与血流, 如图2所示, 这样三个参数的直方图形状类似, 可以用很好的算法将阈值找到。在我们的方法中采用[3]中所描述的全局阈值的方法得到阈值T。

第二个过程就是对找到的域值点对参数进行隶属度赋值, 对于上面找到的值不能完全的将组织与血流分离开, 本身参数的值与阈值的寻找过程都不是很精确, 所以找到的阈值只是大致的将血流与组织分开, 还要做进一步的处理操作, 对于确定是组织的, 赋给它的值为1, 为血流的, 其值为0, 而阈值附近不确定的值给赋给其0到1不同的隶属值, 值越大属于组织的可能性就越大, 值越小属于组织的可能性就越小, 相反, 属于血流的可能性就越大。

根据找到的三个阈值, 将三个参数分成不同的两部分, 笔者首先利用阈值将数据分成两部分, 分别为大于阈值部分与小于阈值部分, 然后再将这两部分分成三等份, 对于小于阈值部分, 规定三份中的第一份为完成属于, 即根据其特征, 如果应为组织, 则其值为1, 为血流, 其值为0, 大于阈值部分, 规定其最后一部分与前述类似。比如血流方差, 小于阈值部分中第一份规定为完全属于血流, 其值是0, 大于阈值部分的最后一份规定完全属于组织, 其值为1, 剩下的部分以阈值为中点, 小于阈值部分隶属度为0到0.5之间, 大于阈值部分隶属度在0.5到1之间, 我的算法中这部分根据值的范围线性赋值。如图3所示, 按上述原则, 对血流幅值和频移的统计结果进行隶属度的赋值操作。

完成上述操作后, 最后进行组织和血流的判断, 根据每点的三个参数值, 计算他们的隶属度, 并分别给其赋上一定的权值, w1, w2, w3, 其中w1+w2+w3=1;如果最后的结果大于0.5规定为组织, 小于0.5为血流。

上面各个血流参数得到的T相当于将各血流参数分为两类 (组织/血流) , 因此, 我们可以通过下面的方法来确定血流参数 (flow velocity, floe variance, flow magnitude) 的权值。

1) 分别计算已分类的各参数的类内距离和类间距离, 具体方面如[4]所描述.用Sf, St来表示血流和组织的类内距离, 用Swf Swt来表示血流和组织的类间距离。2) Sf, St越小表示类内离散程度小, 数据内聚性好, 赋予的权值越大, Swf, Swt越大表示类间离散度大, 数据越容易分离, 赋予的权值越大。3) 我们用函数 (Swf+Swt) - (Sf+St) 来确定权值的大小, 假定三个血流速度, 方差幅值得到的结果分别为:S1, S2, S3, 为防止出现负数, 我们对三个参数进行适当的调整, S1=S1+max (S1, S2, S3) ;S2, S3也做类似调整。4) 根据得到的S1, S2, S3来确定权值, 设W1, W2, W3分别对应血流速度, 方差, 幅值的权值, 则W1=S1/ (S1+S2+S3) , W2=S2/ (S1+S2+S3) , W3=S3/ (S1+S2+S3) 。

3. 实验结果

在计算机模拟整个算法过程中, 我们的数据是从Saset公司得到的真实的血流数据, 图 (4) 是用简单的阈值方法来进行组织和血流的鉴定, 可以看出这种方法不能很好的进行组织和血流的区分, 图 (5) 为本论文的方法, 结合组织和血流得到的三个参数利用模糊C均值聚类对组织和血流得到了自适应的化分。

4. 总结

本论文是基于自相关算法得到的三个血流参数, 即多谱勒频移 (血流速度) , 方差, 血流幅值, 并利用模糊逻辑折方法来自适应的进行组织和血流的鉴定。试验结果表明, 本算法是一个健壮性很好的算法。

摘要:在多普勒彩色血流成像中, 自相关处理可以计算出每一个点的信号的多普勒频移 (也就是血流速度) , 功率、幅度以及方差。但是无论考察范围内是否有血流存在, 它都会计算出以上的数据。如果将所有点的血流信号都显示出来, 就会造成图像的质量很差, 噪音很大, 这就需要进行Tissue和Flow之间的判决, 传统的方法是基于设置的阈值处理技术, 对于大于该阈值的, 在彩色成像系统中显示为血流, 反之为组织, 但这种方法噪声太大, 无法真正的对组织和血流进行判断, 本论文提出一种新的方法, 基于自相关算法得到的三个血流参数, 利用模糊逻辑的方法来进行组织和血流鉴定。

关键词:自相关方法,方差,多普勒彩色血流

参考文献

[1]C.Kasai, K.Namekawa, et.al., Real-time two-dimensional blood flow imaging using an autocorrelation technique[J].IEEE Trans.Sonics Ultrason, 1985, SU-32, 458-464.

[2]D.C.Liu, J.Kim and M Schardt, “Modified autocorrelation method compared with maximum entropy methed and RF cross-correlation method as mean frequency estimator for Doppler ultrasound”[J].Proc.of IEEE Ultrasonics Symposium, pp.1285-1290, 1991.

[3]阮秋琦等译.数字图像处理 (第二版) [M].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3.

篇4:猪肝组织核酸的分离纯化及鉴定

关键词:核酸;DNA;RNA;地衣酚显色法;二苯胺显色法

中图分类号:Q503;Q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73X(2009)08-0007-03

核酸通常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核蛋白存在于细胞中,是生命的基本物质之一,具有储存、传递生物体遗传信息的功能,也是蛋白质合成不可缺少的物质,在生物的生长、遗传、变异等生命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决定作用。核酸分为两大类—核糖核酸(RNA)和脱氧核糖核酸(DNA)。

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是由众多的核苷酸缩合而成的多聚核苷酸。核苷酸经过水解可以得到含氮碱、戊糖和磷酸。

真核生物基因组DNA和RNA广泛应用在动、植物的遗传育种基因图谱的构建、品种鉴定、物种形成和系统演化等方面的研究中,无论是基因工程,还是蛋白质工程,核酸分子都是这些技术应用所涉及的主要对象,所以DNA和RNA的分离与提取是分子生物学研究中重要的基本技术[1]。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

供试材料为冷冻的新鲜剪碎猪肝4g[2]。所用试剂为SC缓冲溶液:2.94g柠檬酸钠和9.0g氯化钠溶于1L蒸馏水(用盐酸调pH值至7.0);5% SDS溶液;地衣酚试剂:先配制0.1%三氯化铁的浓盐酸溶液,实验前以此溶液为溶剂配成0.1%地衣酚溶液;氯化钠;95%冷乙醇;氯仿;异戊醇。

1.2猪肝DNA和RNA的提取

1.2.1DNA的提取①取新鲜猪肝捣碎液,装入离心管,平衡,4 000r/min离心10min,除去上层;②下层加入SC溶液5mL混匀,同上离心,除去上层;③下层沉淀转移入三角瓶,加入SC溶液20mL,SDS溶液3mL混匀,5mL氯仿/异戊醇混匀,固体氯化钠2g边加边混,充分振荡30min,4 000r/min离心20min;④小心取出离心管,观察有3层,取出上层水相;水相加入等体积氯仿/异戊醇振荡10min,4 000r/min离心20min;⑤取上清,加等体积95%冷乙醇,边加边顺一个方向搅,玻璃棒上缠绕的DNA用少量80%乙醇洗一次,置小离心管于4℃冰箱中待用[3,4]。

1.2.2RNA的粗提①接上面的第一步,在上清中加入等体积的氯仿/异戊醇置于带塞烧瓶中振荡,冰浴30min;②将混合物转移至1.5mL EP管中,4℃、12 000r/min离心15min,将上清液移至另一EP管中;加异丙醇,在冰上放置15min,

3 000r/min离心10min,得到RNA沉淀[5,6]。

1.3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核酸的显色

D-核糖核酸+浓盐酸+地衣酚——反应显绿色

D-2-脱氧核糖核酸+酸+二苯胺——反应显蓝紫色

1.3.1 DNA显色1mL SC溶液溶解DNA,然后转移到50mL离心管中,用9mL 0.01mol/L NaOH溶液溶解,4 000r/min离心10min,上清转移到试管中备用。各取上述1mL DNA溶液于两只试管中,其中一只里面加入3mL地衣酚试剂,然后置沸水中20min,观察颜色反应;另外一只试管中加入2mL二苯胺试剂,60℃条件下反应1h,观察颜色反应。

1.3.2RNA显色将RNA沉淀用2mL蒸馏水溶解,然后转移至2只试管中,每只1mL。其中一只试管中加入3mL地衣酚试剂,然后置沸水中20min,观察颜色反应;另外一只试管中加入2mL二苯胺试剂,60℃条件下反应1h,观察颜色反应。

1.4核酸的定量和纯度测定

紫外分光光度法(此法要求核酸纯度很高,1个吸光度值相当于50μg/mL双螺旋DNA;除了定量测定以外还可进行核酸纯度的检测,A260/A280比值,纯的DNA为1.8,RNA为2.0,样品中含有蛋白质和苯酚时,A260/A280比值降低。);定糖法(DNA糖部分为脱氧核糖,RNA糖部分为核糖,分别可以进行二苯胺显色法和地衣酚显色法);定磷法(核酸的磷酸部分)。

1.4.1二苯胺显色法原理DNA在酸性条件下其嘌呤碱与脱氧核糖间的糖苷键断裂,生成嘌呤碱、脱氧核糖和脱氧嘧啶核苷酸,而2-脱氧核糖在酸性环境中加热脱水生成ω-羟基-γ-酮基戊糖,与二苯胺试剂反应生成蓝色物质,在595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见图1)[5]。DNA在40~400μg范围内,光吸收与DNA的浓度成正比。在反应液中加入少量乙醛,可以提高反应灵敏度。

1.4.2 DNA吸光度的测定①A260测定:以H2O作为空白,取上清测A260值后确定稀释倍数,使A260值在2.0左右(DNA此时的浓度约为100μg/mL。(由于二苯胺法的测定范围是40~400μg/mL DNA,所以DNA浓度如果太小会影响测定结果)。②A280测定:A260/A280比值计算。纯的DNA为1.8,RNA为2.0。如果样品中混有RNA,则比值大于1.8;如果样品中混有蛋白质,则比值小于1.8。

所用的DNA溶液为前面提取后溶解的DNA样品。

1.4.3DNA标准曲线的制作和样品测定DNA标准曲线的制作加样见表1。

按表1加完各试剂后,充分混匀。于60℃水浴中保温1h,冷却后于595nm波长处以0管为空白调零,测定各管光密度(OD595)。以DNA的含量为横坐标,光密度(吸收值)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注:待测溶液中的DNA含量应调整至标准曲线的可读范围内。样品1和样品2为不同稀释倍数的DNA溶液。)

1.4.4DNA含量计算 以样品的光密度,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相对应DNA含量,并同紫外法测定的值进行比较。(注:二苯胺试剂具有腐蚀性,且二苯胺反应产生的蓝色不易褪色,操作中应防止洒出;比色时,比色杯外面一定要擦干净。)

2结果与分析

2.1猪肝DNA及RNA的分离提取

2.1.1核酸分离的原则核酸存在于多种细胞,因此,分离方法复杂多样。因各种DNA、RNA含量的差异、核酸的纯度及量的要求不同,因此,在实验前应对所采用的方法有所选择。总的说来,核酸的分离与纯化是在溶解细胞的基础上,利用苯酚等有机溶剂抽提(核酸溶于缓冲液,即水相),分离,纯化;利用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沉淀,收获核酸。

2.1.2DNA和RNA分离的基本原理根据核糖核蛋白与脱氧核糖核蛋白在一定浓度的氯化钠溶液中的溶解度不同进行分离,然后用蛋白质变性沉淀剂去除蛋白,使核酸释放出来,再利用核酸不溶于乙醇的性质将核酸析出,达到分离DNA和RNA的目的。

在0.14mol/L的氯化钠溶液中,RNA核蛋白溶解度大,而DNA核蛋白溶解度小;相反在1mol/L的氯化钠溶液中,DNA核蛋白的溶解度大,而RNA核蛋白的溶解度小,从而使DNA和RNA核蛋白分开。

2.1.3核酸分离的一般步骤①溶解细胞:溶解细胞的方法包括十二烷基硫酸钠(sodium dodecyl sulfate,SDS)加NaOH、蛋白酶和用超声波破碎等方法。②有机溶剂抽提:利用SDS溶液提取的目的是使蛋白质变性沉淀于有机相,而核酸保留在水相,达到分离核酸的目的。③沉淀:为了除去分离过程中残留的有机溶剂,常用的方法是加冷乙醇和盐沉淀核酸,再通过离心回收核酸,然后用80%乙醇洗涤沉淀,除去多余的盐,以免影响核酸溶解和抑制后续步骤的酶促反应。试剂盒:目前开发了许多商品化的核酸分离柱,可简单、快速地分离得到纯度很高的DNA或RNA,其分离原理有的是利用核酸的分子量差异,有的是利用所需分离的核酸的特点将其特异性结合达到分离、回收的目的。④传统的酚、氯仿、异戊醇在抽提中的作用:a.酚:有效的使蛋白质变性,不能完全的抑制RNA酶的活性,能溶解带有长poly(A)的RNA分子。使用前必须用水饱和并用Tris平衡至pH>7.8,以防止DNA分配到有机相。结晶酚要在182℃下重蒸去除醌类等氧化产物,这些物质能够引起磷酸二酯键的断裂或促进核酸交联。b.氯仿:纯酚的比重为1.07,有机相和水相有时很难分开。加入氯仿(比重为1.47)可以避免这一问题。同时,酚有时会微溶于水。可以用氯仿将水相中的酚去除。c.异戊醇:减少泡沫的产生。

2.2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核酸的显色实验

DNA脱氧核糖的显色反应中加地衣酚试剂的试管反应后呈茶色,加二苯胺试剂的试管反应后呈蓝色。反应机理是DNA分子中2-脱氧核糖残基在酸性溶液中加热降解,产生2-脱氧核糖并形成ω-羟基-γ酮基戊醛,后者与二苯胺试剂反应成蓝色化合物,其反应为:DNA→ω-羟基-γ酮基戊醛→蓝色复合物,所以我们的结果与理论是一致的,对于加入地衣酚的试管,我们认为地衣酚主要是与RNA发生反应,所以我们看到的茶色可能只是地衣酚加热后的颜色,或者是DNA溶液和地衣酚加热后的共同的颜色。

RNA核糖的显色实验结果表明加地衣酚试剂的试管反应后呈浅绿色,加二苯胺试剂的试管反应后呈黑色。RNA与浓盐酸共热时发生降解,产生的核糖又可转变糖醛,在FeCl3或CuCl2催化下,糖醛与3,5-二羟基甲苯(地衣酚、苔黑酚)反应形成绿色复合物,实验结果观察到为浅绿色,符合理论结果,颜色稍浅,可能是浓度过低,试液被稀释的结果,或者是酸度不够没有加催化剂的影响。对于加入二苯胺试剂的试管,我们认为二苯胺试剂主要是与DNA发生反应,所以我们看到的黑色可能只是二苯胺试剂加热后的颜色。

2.3核酸的定量和纯度测定

2.3.1DNA标准曲线的制作和样品测定按照表1的顺序加入样品反应得到DNA标准曲线样品测定的结果(见表2),以DNA的含量为横坐标,光密度(吸收值)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见图2)。

2.3.2DNA含量的计算由图2所作的DNA标准曲线可知,DNA含量与OD595的关系为:

OD595=0.0022×c(DNA)浓度

实验中样品1为DNA原液,样品2为稀释1倍的DNA溶液。将OD595值0.274和0.174分别代入上面的公式,可求得样品1、样品2中的DNA含量分别为124.54μg/mL和79.09μg/mL。由紫外分光光度法得,1个吸光度值相当于50μg/mL双螺旋DNA,我们测得稀释一倍的DNA溶液吸光度值为1.734,所以其DNA含量为50μg/mL×1.734=86.7μg/mL,则原液DNA含量为86.7μg/mL×2=172.4μg/mL。

由实验结果得知,通过DNA标准曲线测得的DNA含量比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得的值要低,由于而在我们的实验过程中很难保证这一点,所以我们认为通过DNA标准曲线测得的DNA含量值更为可信。而且,紫外分光光度法对核酸纯度要求很高,但测得的A260/A280比值为1.727,纯的DNA为1.8,说明样品中混入了蛋白质,可能是在DNA的分离纯化中,没有将蛋白质除尽的缘故。

3讨论

(1)在细胞内的核酸通常是与蛋白质形成复合物而存在——核糖核蛋白和脱氧核糖核蛋白。核蛋白在水溶液和各种电解质溶液中有一定的溶解度,所以在前面研磨步骤将损失一部分核酸。因此应避免加入大量的水进行研磨,以减少核蛋白的溶解。

(2)核酸酶降解核酸所带来的误差。脱氧核糖核酸酶和核糖核酸酶的存在导致了一些核酸降解成为了核苷酸,在水中溶解后被弃去。防止该误差的主要方法有两种,一是选取核酸酶含量较低的材料,如小牛胸腺细胞等;二是降低酶活性,保证操作在低温下进行,以此来抑制酶的活性。

(3)在碱性溶液中溶解RNA后加HCl时,溶液呈酸性,有小部分DNA此时也被水解掉了。可以之前利用氯仿-异戊醇法或苯酚法去除蛋白质,然后在溶解RNA后就可以直接把上清液分离出来。

地衣酚法测RNA反应原理是:当RNA与浓盐酸共热时.即发生降解.形成的核糖继而转变成糠醛,后者与3,5-二羟基甲苯(地衣酚orcinol)反应,在Fe2+或Cu2+催化下,成鲜绿色复合物,反应产物在670nm处有最大吸收。所以,地衣酚法特异性差,凡戊糖均有此反应,己糖持续加热产生的羟甲基糠醛,以及DNA和其他杂质也能与地衣酚反应产生类似颜色。另外,RNA浓度在10~100μg/mL范围内,光吸收与RNA浓度成正比,其中所用标准液浓度为100μg/mL,笔者认为采用50μg/mL,RNA待测液浓度再稀释一倍,所测结果再利用线性关系计算会更准确些[4]。

(4)提取基因组DNA要保证其一级结构的完整性,排除其他生物大分子(蛋白质、多糖、脂类等)以及RNA分子的污染,并且不存在过高浓度的有机溶剂和金属离子,以避免化学因素对核酸链中磷酸二酯键的破坏和对后续的酶反应产生抑制作用;同时,应尽量简化操作步骤,以减少提取过程中有害因素对核酸的破坏。该试验使用SDS破坏细胞膜、核膜,使蛋白质变性,有效去除核酸分子结合的蛋白质,从而游离出核酸,它主要用来抑制核酸酶的活性,避免DNA被降解;加入氯仿也是为了使核蛋白变性,促使DNA分子释放,有效抑制核酸酶活性,去除带有poly(A)长链的RNA。该试验所用试剂均为常见的化学试剂,不需要昂贵的生物试剂;试验仪器要求低,操作简单,完成一次提取过程仅需5~6h[1]。

参考文献:

[1]韩芬霞.猪肝脏基因组DNA提取与纯化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16):3980-3981.

[2]夏艳萍,贺捷,库热西·玉素甫. 组织DNA分离、纯化与鉴定的质控和优化[J].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5(4):376.

[3]袁建刚,熊伟军.从动物组织制备高分子量高纯度DNA的一种简便方法[J]. 生理科学,1982(7):31.

[4]萨姆布鲁克. 分子克隆实验指南第2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 463-469,921-963.

[5]刘桂芬.从动物组织细胞中提取线粒体DNA的方法[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1994(6):618-619.

篇5:大学组织部期末自我鉴定

本学期中我们组织部有8名新的成员加入,新的成员是层层选拔上来的,所以我们相信他们的能力。新成员的加入,让我们组织部的成员达到了11人,得到了空前的壮大,使得我们组织部的办事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本学期我们部的活动较之以往少了许多,因此我们致力于把活动做的至善至美。

活动总结

本学期开学不久,学校就发生了两起严重的安全事故,不仅给受难的同学带来了痛苦,也给全校同学敲响了警钟。同学们的校园生活中存在着许多安全隐患,严重的影响着同学们的正常生活。为增强同学们的安全意识,提高同学们在灾害发生时的自救能力,团总支特举办了第一届“国商杯”安全知识竞赛,由我们组织部承办。

举办此次活动除了达到教育同学们的目的之外,还在于锻炼新成员的组织活动的能力,加强新老成员之间的默契程度。

对这次安全知识竞赛我们投入了很多的精力,准备了很长的时间。从安全知识题目的挑选,到中间穿插节目的选拔,从幻灯片的制作,到现场各种设备的试用,我们都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本次活动还得到了宣传部和实践部的协助,没有他们的配合我们很难把活动做好。活动举办的比较成功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但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活动中仍是出现了一些细节上的问题,有的是我们意料之外的突发事件,也有的是我们由于粗心没有考虑周全。

根据活动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们总结了很多的经验和教训。在今后组织活动时一定要更加细心,把每一个环节划分成为多个更细小的环节,一点点去考虑,一步步去准备,把一些很难发生的意外事件考虑进去,使得有意外发生时我们能更加从容的应对,使活动举办的更加顺利,更加成功。

篇6:大学生组织鉴定

班组鉴定和辅导员意见

班组鉴定

该同学在校期间遵纪守法;学习勤奋,有钻研精神,专业知识扎实,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基础,知识面较宽;担任班干部期间,对工作积极,责任心强,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团结同学,乐于助人。

该同学在校期间自觉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学习刻苦,掌握了相关的专业知识,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广泛,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具有较强的管理协调能力和交际能力,个性活法,有亲和

力。

该同学积极上进,一直以较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好学,成绩优良,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与同学关系融洽。积极参加班级组织的活动,有一定的组织能力与动手能力,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学生。

该同学在校期间自觉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学习刻苦,掌握了相关的专业知识,兴趣爱好广泛,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平时生活中,为人处世和善热情,和同学关系融洽,并积极参与各项集体活动,乐观开朗,乐于助人,意志坚强。

辅导员意见

该生遵守校纪校规,热爱共产党,热爱祖国。在校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坚持体育锻炼。积极参加各项学校和社会的公益活动。刻苦学习,善于思考,学习成绩优秀,遇事沉着冷静,有明确的是非观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立志服务社会,是一名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

优秀毕业生。

该生在校遵守校纪校规,爱国守法。在校刻苦学习,勤学好问,积极钻研,战胜挫折,努力拼搏,成绩优秀认真踏实。团结同学,尊敬师长,孝敬父母,乐于助人,明理是非。热爱体育,坚持锻炼,身心健康,积极活跃,兴趣爱好广泛。热爱劳动,积极参加各项学校和社会的公益活动,是一名品学兼优的毕业生!组织鉴定表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组织鉴定表

姓名 性别 出生 日期 政治 面貌

毕业院校及所学专业 工作单位 户籍所在地 身份证号码

_____省

_____ 市

______县

______ 乡______

考 生 本 人 简 历

以下内容由各组织部门填写,各种情况如有填“是”,如无,填“否” 政 审 项 目 结论 填表人 签字

考 生 本 人 情 况

是否曾有严重违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行为,并经 有关部门认定 是否曾受到开除中国共产党党籍、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团籍处分 是否受行政警告处分未满一年、受行政记过及以上处分 未满两年,或受党、团内警告处分未满一年或受严重警 告及以上处分未满两年,或在高校学习期间受警告、严 重警告处分未满一年或受记过以上处分未满两年 是否近两年内,在事业单位工作年度考核中有一次及以 上被确定为不合格,或因严重违反纪律、规章制度而被 单位依法解除劳动合同未满一年

组 织 鉴 定

委会出具组织鉴定。

****年**月**日

篇7:组织鉴定

刘斐然同志于2012年6月至12月在甘孜支队新龙大队援助工作。半年来,该同志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团结同志、甘于吃苦、乐于奉献,克服了高海拔等一系列困难,踏实勤奋工作,较好的完成了组织交付的各项任务。

该同志主动学习,学习了国家民族政策、宗教政策和藏区的风俗习惯,学习了当地的历史、文化、地理等知识,把援藏工作变成认真学习、充实思想、提高党性修养的宝贵课堂;踏实工作,扎实开展各项日常监督检查、消防宣传、寺庙、“防火墙”消防安全专项治理、十八大消防安全保卫等多项工作,半年以来,共监督检查单位XX家,发现整改火灾隐患XX处,办理消防行政处罚案件X件,责令三停单位X家,行政拘留X人;热情服务,除参加了大队各项灭火救援、为民服务外,还积极参与结对认亲活动,为群众解决了许多实际困难。

该同志态度端正,作风扎实。援甘期间,能自觉遵守各项管理制度,严于律己,作风正派,为人谦虚、诚恳,团队协作意识强,将原单位许多好的经验做法带到了藏区,为当地消防工作开展出谋划策,提出了许多合理化的建议,为营房建设及牧民定居点消防经费争取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工作得到领导和同志们的一致好评。

经过半年的在藏区的锻炼,该同志政治觉悟、思想水平

篇8:常见屠畜组织病变的鉴定与处理

1 出血性病变的鉴定与处理

1.1 出血性病变

1.1.1 病原性出血

为传染病或中毒因素所致, 多见皮肤、浆膜、粘膜、淋巴结、肝和胃肠等的表面, 呈渗出性出血。因其发生原因和部位不同而有差异, 可分为点状、斑状和出血浸润性。一般出血的同时, 伴有全身性出血和组织器官的各种病理变化。

1.1.2 机械性出血

因机械外力作用所致, 多发生在体腔、肌间和皮下。多表现为破裂性出血。此出血在屠畜被驱打、撞击、外伤或骨折时最容易发生。

1.1.3 电麻出血

对电麻不当的屠畜, 这种出血的部位多在肺脏, 以两侧肺的背缘肺膜下病变为明显, 呈散在的或严重密集成片的出血;或是头颈部淋巴结、肾和心外膜等处的出血。淋巴结多表现为边缘性出血但不肿大。

1.1.4 窒息性出血

缺氧条件所致, 往往发生在颈部皮下及支气管粘膜。表现为静脉努张, 血液黑红色, 伴有不等量的暗红色淤点和淤斑。

1.1.5 呛血

由屠畜死前经深呼吸将血液顺气管吸入肺部造成。多局限于肺膈叶背缘, 呛血区外观鲜红色, 无数弥漫性的小红点组成, 触膜有弹性, 若入水呈“半舟状”;剖检呛血区, 支气管和细支气管内有条状的血凝块。

1.2 卫生评价与处理

1.2.1 因外伤、骨折等引起的新鲜出血, 其淋巴结没有炎症变化者, 应切除全部出血组织, 胴体不受限制出厂。

1.2.2 电麻所致的出血, 轻微变化, 胴体和器官不受限制出厂;严重者出血部分和呛血肺化制处理, 其余不受限制出厂。

1.2.3 出血、水肿广泛变化, 且淋巴结有炎症时, 胴体、器官必须进行细菌学检查。结果为阴性的, 切除病变部分后尽快出场利用;阳性者, 作高温处理后方可出厂。

2 组织水肿的鉴定与处理

2.1 组织水肿性病变

屠体发现水肿, 先排除炭疽的可能, 然后判定水肿的性质, 属于炎性的还是非炎性的。皮下水肿见皮肤变厚、肿胀, 触摸呈面团状, 指压波动, 常留痕迹;切开时, 水肿部皮下疏松结缔组织为黄白色胶冻状, 并流出大量淡黄色透明液体。病变粘膜水肿, 属于局限性和弥漫性肿胀。一般器官水肿主要见于肺脏, 体积增大, 因伴发淤血而呈暗红色。

2.2 卫生评价与处理

(1) 创伤性水肿仅销毁病变组织即可。

(2) 皮下水肿和肾脂肪囊、网膜、心外膜及肠系膜的脂肪组织呈脂肪胶样浸润时, 要检查肌肉有无病变, 细菌学检查的基础上, 阴性的, 切除病变部, 可迅速出厂利用;阳性者需高温处理出厂;若同时伴有放血不良, 淋巴结肿大、水肿等, 恶病质的整个胴体作化制处理。

(3) 后肢和腹部水肿, 细致检查心、肝、肾等实质器官, 如有病变需作沙门氏菌实验检查, 阴性的切除病变器官, 胴体可迅速利用;阳性者经高温处理后出厂。

3 败血症的鉴定与处理

3.1 败血症的病变

败血症是在畜禽机体抵抗力降低, 病原体经创伤或感染灶入侵机体血液内并生长繁殖, 产生毒素, 引起全身中毒和损伤的病理过程。其病变多表现为:实质器官变性、坏死和炎症变化, 皮肤、粘膜、浆膜和脏器的充血、出血、水肿。脾脏及全身淋巴结表现充血, 网状内皮细胞增生致其体积增大, 但无典型变化。若当化脓性细菌侵入, 可在器官组织内发病, 发现多性脓肿时, 即机体形成了脓毒败血症。

3.2 卫生评价与处理

(1) 病变轻微的, 肌肉无变化, 高温处理出厂。

(2) 病变严重或肌肉有明显变化者, 作化制处理。

(3) 患有脓毒败血症的胴体作销毁处理。

4 蜂窝织炎的鉴定与处理

4.1 蜂窝织炎的病变

蜂窝织炎是发生在皮下和肌肉间等疏松结缔组织的一种弥漫性化脓性炎症的过程。主要根据淋巴结、心、肝和肾等器官变化, 及胴体放血不良、肌肉等进行判定。

4.2 卫生评价与处理

(1) 病变为全身性的则整个胴体作化制处理。

(2) 若全身肌肉正常, 应进行细菌学检查。为阴性的, 切除病变部分, 其余肉快速发出利用;阳性的, 经高温处理后出厂。

5 脓肿的病变与处理

5.1 脓肿的病变

为屠畜宰后检验中常见的一种病变。发现脓肿时, 应首先考虑是否为脓毒败血症, 对无包囊且周围炎性反应明显的新生的脓肿。一旦查明为转移性的即肯定是脓毒败血症。如肺、脾、肾内的脓肿多为转移性脓肿, 原发灶可能存在于面部、四肢、乳房或子宫等处, 需要作细菌学检查判定。

5.2 卫生评价与处理

(1) 脓肿形成有包囊的, 切除脓肿区域作销毁, 其余部分则不受限制出厂。

(2) 脓肿为多发性新生的脓肿或具有不良气味的脓肿, 整个器官作化制处理。

(3) 已被脓液污染附有难闻气味的胴体部分割除化制处理。

6 脂肪组织坏死的鉴定与处理

6.1 脂肪组织坏死的病变

根据发病的原因, 病变分为胰性、外伤性和营养性脂肪坏死三种类型, 前二者多见于猪, 后者牛和绵羊多发, 偶见于猪。病变脂肪外观呈致密的无光泽的白垩质样团块, 质地坚硬, 弹性降低度, 油腻感差。

6.2 卫生评价与处理

(1) 脂肪坏死轻微无碍商品外观者不受限制出厂。

(2) 病变坏死明显的, 将病变部切除化制, 胴体不受限制出厂。

篇9:进馆档案密级鉴定的组织与开展

摘 要:由于各种原因,拟进馆的海洋类机关档案中存在大量涉密档案,而涉密档案的密级鉴定和调整是进馆档案整理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从查阅保密法规、建立工作小组、明确鉴定范围、确定鉴定程序、开展具体鉴定、做好后续工作六个方面介绍了海洋类涉密机关档案的鉴定实践,并从完善解密风险机制、恪守定密者解密原则、区分解密与公开、加强保密知识学习四个方面对涉密档案鉴定经验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机关档案;密级;鉴定;实践

1 概况

2013年,国家海洋局开启了第二次档案进馆工作,要求局属单位将1983年至2000年产生和形成的档案移交至中国海洋档案馆。由于历史原因,拟进馆的海洋类机关档案中包含了部分定密不准备和保密期限已满却未解密的涉密档案。本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在档案移交之前,应做好涉密档案的密级鉴定工作,从而方便今后的档案管理和利用。

2 组织与开展

2.1 查阅关于保密的法律法规。在查阅保密法律法规时,可主要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以下简称《保密法》)及其实施条例、《国家秘密定密管理暂行规定》和《海洋工作国家秘密范围的规定》等四部全国性和海洋界保密法律和规定,通过逐条分析和学习,熟悉国家秘密的范围、定密依据等法律知识和相关行业规定。

依据《保密法》的规定,国家机关和涉及国家秘密的单位应当定期审核所确定的国家秘密,及时解密,且对于“保密期限已满的国家秘密事项,自行解密”。[1] 《保密法》实施条例则规定,“定密责任人对本机关、本单位产生的尚在保密期限内的国家秘密进行审核,作出是否变更或者解除的决定”。[2]由此可以确定,保密期限已满的档案应及时解密,且密级鉴定工作应由定密责任人牵头并负责。

2.2 成立密级鉴定的工作小组。对于涉密档案的密级鉴定及调整事宜,必须经过集体讨论,要严密论证、谨慎处理,不能仅由个人或某部门决定。因此,在开展涉密档案的具体鉴定之前,应先成立档案密级鉴定工作小组,这样既可收集和吸取集体意见,又能保证小组成员共同承担责任。

按照《保密法》的规定,机关、单位的负责人及其指定的人员为定密责任人,负责本机关、本单位的国家秘密确定、变更和解除及审核批准工作。因此,单位负责人应作为鉴定小组的核心成员,并将保密部门成员、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档案室人员及对机关情况比较了解且工作经验丰富的老同志列为小组成员, 负责进行具体的密级鉴定工作。由此,便明确了进馆档案密级鉴定的组织机构。

2.3 明确需鉴定的档案范围。档案与形成者之间的来源联系是首要和最根本的联系。因此,可以根据本单位的职责权属,确定需由本单位鉴定的涉密档案范围。档案室可以根据档案的来源,将其划分为两类:本单位形成和产生的档案;其他单位形成和产生、本单位仅接收或承办的档案。

按照国家秘密“谁确定,谁变更,谁解除” 的原则[3],对于本单位形成和产生的涉密档案,由本单位自行开展降解密工作,并将处理意见报送上级管理部门审批;对于其他单位形成和产生的涉密文件,因本单位无权解密,则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在汇总文件基本信息后,交由上级部门进行降解密审核。[4]由此,可以明确需本单位进行密级鉴定的档案范围——本单位自行产生的涉密档案。

2.4 确定密级鉴定的原则方案。根据《保密法》的规定,可确定密级鉴定原则:基于涉密档案本身的密级和保密期限,对保密期限已满的涉密档案中符合降密、解密条件的,进行降解密处理;对保密期限未满的涉密档案,则在对其内容进行筛查后,进行降解密处理或维持原密级不变。

在具体工作中,由于机关档案形成于不同部门,且来源相对分散,因而可以通过“部门初步建议—小组会议讨论—所务会议确定”的自下而上的方式推进降解密工作,即:在汇总完全部涉密档案信息后,首先由各档案形成部门对本部门形成的涉密档案进行密级鉴定,给出初步建议;然后报进馆档案密级鉴定小组讨论得出进一步的意见;最后交由所长办公会议集体讨论,确定最终的调整结果。

2.5 开展涉密档案的具体鉴定。具体的鉴定工作可分为三个步骤:一是按照档案形成部门,对涉密档案进行分类,并将相应资料发放至各形成部门,由其给出对本部门涉密档案的初步密级调整意见;二是汇总各部门的初步意见,交档案密级鉴定小组再行讨论,并提供小组意见和建议;三是将鉴定小组的意见交由所务会进行讨论确认,经所领导集体通过后,形成本单位档案密级鉴定的最终意见。

在鉴定工作的开展中,除汇总各部门的涉密文件信息(如涉密档案的文号、文件题名、责任者、文件日期、密级、保管期限等)之外,档案室还应为各涉密档案的形成部门和密级鉴定小组成员准备降密、解密参考材料,包括之前查阅的四部法律法规和上级主管部门制发的红头文件[5]等。这样既有理论要求,又有实例参考,有助于使鉴定者结合法律依据和行业做法,审慎地鉴定涉密档案。

2.6 做好解密档案的后续处理。在鉴定工作完成后,档案室应及时总结降解密结果,形成红头文件或会议记录下发至单位各部门,并对降解密过程中形成的相关文件记录进行收集和整理,如各阶段降解密讨论意见、汇总材料等。将这些文件作为随同进馆材料,与拟进馆档案一起移交至档案馆。

当鉴定小组最终形成有效的密级鉴定意见后,档案室便可以对拟降、解密的涉密档案进行脱密处理。处理方式包括在拟降、解密文件上加盖“已解密”印章、删除或遮盖国家秘密标志等,并在文件所在案卷的备考表中对降、解密情况做出说明,确保文件中不再保留原国家秘密标志。在完成这些工作后,完成脱密处理的档案才可在数字化、保管和借阅等方面实现与非涉密档案相同标准的管理。

3 总结

3.1 完善解密风险承担机制。档案解密工作并非个人行为,需要单位保密部门、行政部门、档案部门等多方力量的共同参与及配合。各方应在密级鉴定过程中,从各自的原则和立场出发,进行充分的意见表达和沟通,并适当参考在本单位工作年限较长的专家的意见,尤其是那些与当年具体参与过文件的拟稿、审批或办理等事项的老同志,以实现风险承担集体化,增加密级鉴定工作的安全性和稳妥性。同时,建立当事人申辩机制,使当事人有机会对解释降密、解密时的具体原因和背景作出解释[6]。

3.2 恪守定密者解密的原则。在解密过程中,往往还会遇到这样的文件——由本单位形成,但内容与上级部门或其他单位有关,且上级部门与其他单位并未对文件涉及内容进行降密、解密处理。根据《国家秘密定密管理暂行规定》第三十六条的规定,“机关、单位对已解密的不属于本机关、本单位产生的国家秘密事项,需要公开的,应当经原定密机关、单位同意”。[7]由此,在征得原定密机关和单位的同意前,这些文件仍应作为内部资料保管,并且在原定密单位正式公开前,不得擅自公开。

3.3 区分解密与公开的关系。一般来说,由本单位产生的涉密档案,在经本单位自行解密后,可默认为无密状态。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对于涉密文件而言,即使在履行完全部解密程序后,其密级状态也仅相当于降至内部或公开,而非主动公开,文件保管单位无需向外界主动公开这些已解密档案的信息。尽管无需主动公开,但当档案利用者想要查询或借阅已解密的原涉密档案时,档案管理人员不能刻意隐瞒该档案的存在及密级状态,并且应按照与无密档案相同的管理方式进行处理。

3.4 加强保密相关知识的学习。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常存在重保密、轻解密的现象,这种错误的定密、解密尺度给实际工作中的档案管理、尤其是档案利用带来了很多不便。要想真正减少这种不便,归根结底还是要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对档案产生人员和档案管理人员的保密知识教育和培训,明确定密和解密的标准、原则和程序步骤,定期筛查涉密文件的保密期限,对保密期限已满且符合条件的涉密档案进行及时解密,并将其作为一项制度固定下来,力争从源头上避免乱定密、难解密的问题。

1 概况

2013年,国家海洋局开启了第二次档案进馆工作,要求局属单位将1983年至2000年产生和形成的档案移交至中国海洋档案馆。由于历史原因,拟进馆的海洋类机关档案中包含了部分定密不准备和保密期限已满却未解密的涉密档案。本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在档案移交之前,应做好涉密档案的密级鉴定工作,从而方便今后的档案管理和利用。

2 组织与开展

2.1 查阅关于保密的法律法规。在查阅保密法律法规时,可主要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以下简称《保密法》)及其实施条例、《国家秘密定密管理暂行规定》和《海洋工作国家秘密范围的规定》等四部全国性和海洋界保密法律和规定,通过逐条分析和学习,熟悉国家秘密的范围、定密依据等法律知识和相关行业规定。

依据《保密法》的规定,国家机关和涉及国家秘密的单位应当定期审核所确定的国家秘密,及时解密,且对于“保密期限已满的国家秘密事项,自行解密”。[1] 《保密法》实施条例则规定,“定密责任人对本机关、本单位产生的尚在保密期限内的国家秘密进行审核,作出是否变更或者解除的决定”。[2]由此可以确定,保密期限已满的档案应及时解密,且密级鉴定工作应由定密责任人牵头并负责。

2.2 成立密级鉴定的工作小组。对于涉密档案的密级鉴定及调整事宜,必须经过集体讨论,要严密论证、谨慎处理,不能仅由个人或某部门决定。因此,在开展涉密档案的具体鉴定之前,应先成立档案密级鉴定工作小组,这样既可收集和吸取集体意见,又能保证小组成员共同承担责任。

按照《保密法》的规定,机关、单位的负责人及其指定的人员为定密责任人,负责本机关、本单位的国家秘密确定、变更和解除及审核批准工作。因此,单位负责人应作为鉴定小组的核心成员,并将保密部门成员、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档案室人员及对机关情况比较了解且工作经验丰富的老同志列为小组成员, 负责进行具体的密级鉴定工作。由此,便明确了进馆档案密级鉴定的组织机构。

2.3 明确需鉴定的档案范围。档案与形成者之间的来源联系是首要和最根本的联系。因此,可以根据本单位的职责权属,确定需由本单位鉴定的涉密档案范围。档案室可以根据档案的来源,将其划分为两类:本单位形成和产生的档案;其他单位形成和产生、本单位仅接收或承办的档案。

按照国家秘密“谁确定,谁变更,谁解除” 的原则[3],对于本单位形成和产生的涉密档案,由本单位自行开展降解密工作,并将处理意见报送上级管理部门审批;对于其他单位形成和产生的涉密文件,因本单位无权解密,则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在汇总文件基本信息后,交由上级部门进行降解密审核。[4]由此,可以明确需本单位进行密级鉴定的档案范围——本单位自行产生的涉密档案。

2.4 确定密级鉴定的原则方案。根据《保密法》的规定,可确定密级鉴定原则:基于涉密档案本身的密级和保密期限,对保密期限已满的涉密档案中符合降密、解密条件的,进行降解密处理;对保密期限未满的涉密档案,则在对其内容进行筛查后,进行降解密处理或维持原密级不变。

在具体工作中,由于机关档案形成于不同部门,且来源相对分散,因而可以通过“部门初步建议—小组会议讨论—所务会议确定”的自下而上的方式推进降解密工作,即:在汇总完全部涉密档案信息后,首先由各档案形成部门对本部门形成的涉密档案进行密级鉴定,给出初步建议;然后报进馆档案密级鉴定小组讨论得出进一步的意见;最后交由所长办公会议集体讨论,确定最终的调整结果。

2.5 开展涉密档案的具体鉴定。具体的鉴定工作可分为三个步骤:一是按照档案形成部门,对涉密档案进行分类,并将相应资料发放至各形成部门,由其给出对本部门涉密档案的初步密级调整意见;二是汇总各部门的初步意见,交档案密级鉴定小组再行讨论,并提供小组意见和建议;三是将鉴定小组的意见交由所务会进行讨论确认,经所领导集体通过后,形成本单位档案密级鉴定的最终意见。

在鉴定工作的开展中,除汇总各部门的涉密文件信息(如涉密档案的文号、文件题名、责任者、文件日期、密级、保管期限等)之外,档案室还应为各涉密档案的形成部门和密级鉴定小组成员准备降密、解密参考材料,包括之前查阅的四部法律法规和上级主管部门制发的红头文件[5]等。这样既有理论要求,又有实例参考,有助于使鉴定者结合法律依据和行业做法,审慎地鉴定涉密档案。

2.6 做好解密档案的后续处理。在鉴定工作完成后,档案室应及时总结降解密结果,形成红头文件或会议记录下发至单位各部门,并对降解密过程中形成的相关文件记录进行收集和整理,如各阶段降解密讨论意见、汇总材料等。将这些文件作为随同进馆材料,与拟进馆档案一起移交至档案馆。

当鉴定小组最终形成有效的密级鉴定意见后,档案室便可以对拟降、解密的涉密档案进行脱密处理。处理方式包括在拟降、解密文件上加盖“已解密”印章、删除或遮盖国家秘密标志等,并在文件所在案卷的备考表中对降、解密情况做出说明,确保文件中不再保留原国家秘密标志。在完成这些工作后,完成脱密处理的档案才可在数字化、保管和借阅等方面实现与非涉密档案相同标准的管理。

3 总结

3.1 完善解密风险承担机制。档案解密工作并非个人行为,需要单位保密部门、行政部门、档案部门等多方力量的共同参与及配合。各方应在密级鉴定过程中,从各自的原则和立场出发,进行充分的意见表达和沟通,并适当参考在本单位工作年限较长的专家的意见,尤其是那些与当年具体参与过文件的拟稿、审批或办理等事项的老同志,以实现风险承担集体化,增加密级鉴定工作的安全性和稳妥性。同时,建立当事人申辩机制,使当事人有机会对解释降密、解密时的具体原因和背景作出解释[6]。

3.2 恪守定密者解密的原则。在解密过程中,往往还会遇到这样的文件——由本单位形成,但内容与上级部门或其他单位有关,且上级部门与其他单位并未对文件涉及内容进行降密、解密处理。根据《国家秘密定密管理暂行规定》第三十六条的规定,“机关、单位对已解密的不属于本机关、本单位产生的国家秘密事项,需要公开的,应当经原定密机关、单位同意”。[7]由此,在征得原定密机关和单位的同意前,这些文件仍应作为内部资料保管,并且在原定密单位正式公开前,不得擅自公开。

3.3 区分解密与公开的关系。一般来说,由本单位产生的涉密档案,在经本单位自行解密后,可默认为无密状态。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对于涉密文件而言,即使在履行完全部解密程序后,其密级状态也仅相当于降至内部或公开,而非主动公开,文件保管单位无需向外界主动公开这些已解密档案的信息。尽管无需主动公开,但当档案利用者想要查询或借阅已解密的原涉密档案时,档案管理人员不能刻意隐瞒该档案的存在及密级状态,并且应按照与无密档案相同的管理方式进行处理。

3.4 加强保密相关知识的学习。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常存在重保密、轻解密的现象,这种错误的定密、解密尺度给实际工作中的档案管理、尤其是档案利用带来了很多不便。要想真正减少这种不便,归根结底还是要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对档案产生人员和档案管理人员的保密知识教育和培训,明确定密和解密的标准、原则和程序步骤,定期筛查涉密文件的保密期限,对保密期限已满且符合条件的涉密档案进行及时解密,并将其作为一项制度固定下来,力争从源头上避免乱定密、难解密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二十八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2010年修订版)[EB/OL],2010-04-29[2016-05-05]. http://www.gov.cn/flfg/2010-04/30/content_1596420.htm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46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实施条例[EB/OL].2014-01-17[2016-05-05]. http://www.gov.cn/zwgk/2014-02/03/content_2579949.htm

[3]国家保密局政策法规司.《国家秘密定密管理暂行规定》解读(之八) 定密的程序(下)[J].保密工作,2014(11):8~9

[4]国家海洋局办公室.国家海洋局历史档案进馆工作指南[z].2014:9~10

[5]国家海洋局.关于对局机关档案中绝密级文件进行降密和解密的通知[z].国海密字[2006]106号,2006

[6]孙祎.我国档案解密机制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4:49

[7]国家保密局令(2014年第1号).国家秘密定密管理暂行规定[EB/OL].2014-03-09[2016-05-05].

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4/content_2671533.htm

上一篇:生物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模板2020下一篇:美好的早晨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