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曲,塞上曲李攀龙,塞上曲的意思,塞上曲赏析

2024-04-21

塞上曲,塞上曲李攀龙,塞上曲的意思,塞上曲赏析(通用9篇)

篇1:塞上曲,塞上曲李攀龙,塞上曲的意思,塞上曲赏析

塞上曲,塞上曲李攀龙,塞上曲的意思,塞上曲赏析 -诗词大全

塞上曲

作者:李攀龙朝代:明 白羽职霜出塞寒,

胡烽不断接长安。

城头一片西山月,

多少征人马上看。

篇2:塞上曲,塞上曲李攀龙,塞上曲的意思,塞上曲赏析

作者:耿  朝代:唐  体裁:七律      惯习干戈事鞍马,初从少小在边城。身微久属千夫长,

家远多亲五郡兵。懒说疆场曾大获,且悲年鬓老长征。

篇3:塞上曲,塞上曲李攀龙,塞上曲的意思,塞上曲赏析

塞上曲,塞上曲戎昱,塞上曲的意思,塞上曲赏析 -诗词大全

塞上曲

作者:戎昱  朝代:唐  体裁:乐府   胡风略地烧连山,碎叶孤城未下关。

山头烽子声声叫,知是将军夜猎还。

篇4:塞上曲,塞上曲李攀龙,塞上曲的意思,塞上曲赏析

塞上曲二首

作者:王烈  朝代:唐 红颜岁岁老金微,砂碛年年卧铁衣。

白草城中春不入,黄花戍上雁长飞。

孤城夕对戍楼闲,回合青冥万仞山。

明镜不须生白发,风沙自解老红颜。

★ 塞上逢故人,塞上逢故人王建,塞上逢故人的意思,塞上逢故人赏析

★ 使至塞上赏析

★ 李白《塞上曲》翻译及赏析

★ 使至塞上 古诗

★ 使至塞上 王维

★ 王维《使至塞上》

★ 塞上,塞上高适,塞上的意思,塞上赏析

★ 塞上,塞上戴司颜,塞上的意思,塞上赏析

★ 临江仙·梅原文及赏析

篇5:塞上曲,塞上曲李攀龙,塞上曲的意思,塞上曲赏析

塞上曲

作者:周朴朝代:唐体裁:七绝 一阵风来一阵砂,

有人行处没人家。

黄河九曲冰先合,

篇6:塞上曲,塞上曲李攀龙,塞上曲的意思,塞上曲赏析

塞上曲二首

作者:戴叔伦朝代:唐体裁:乐府 军门频纳受降书,一剑横行万里馀。

汉祖谩夸娄敬策,却将公主嫁单于。

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

篇7:塞上曲,塞上曲李攀龙,塞上曲的意思,塞上曲赏析

从军行七首(其二)

(唐)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塞上曲送元美

(明)李攀龙

白羽如霜出塞寒,胡烽不断接长安。

城头一片西山月,多少征人马上看

(1)从题材上来看,这两首诗都属于边塞诗;两首诗都是以意象 月 来表情达意的。(2分)

(2)请将要分析这两首诗各自在抒情方式上的特点。(6分)

答案:王昌龄的诗以直接抒情为主,前三句就乐声抒情,写出了“别情”“边愁”的深重;末句以景结情,融情入景,将征戍者复杂的内心世界和丰富的思想感情表达得入木三分。李攀龙的诗间接抒情,融情于叙,诗人用征人马上看月的情景表达出将士们对家乡的无限眷恋之情,以及大丈夫上战场万死不辞的信念和决心。

赏析

王诗意:

军中起舞,伴奏的琵琶翻出新声,不管怎样翻新,每每听到《关山月》的曲调时,总会激起边关将士久别怀乡的忧伤之情。纷杂的乐舞与思乡的.愁绪交织在一起,欲理还乱,无尽无休。此时秋天的月亮高高地照着长城。

诗截取了边塞军旅生活的一个片断,通过写军中宴乐表现征戍者深沉、复杂的感情。

“琵琶起舞换新声”。随舞蹈的变换,琵琶又翻出新的曲调,诗境就在一片乐声中展开。琵琶是富于边地风味的乐器,而军中置酒作乐,常常少不了“胡琴琵琶与羌笛。”这些器乐,对征戍者来说,带着异或情调,容易唤起强烈感触。既然是“换新声”,应该能给人以一些新的情趣、新的感受。但是,“总是关山旧别情”。边地音乐主要内容,可以一言以蔽之,“旧别情”而已。因为艺术反映实际生活,征戍者没有一个不是离乡背井乃至别妇抛雏的。“别情”实在是最普遍、最深厚的感情和创作素材。所以,琵琶尽可换新曲调,却换不了歌词包含的情感内容。《乐府古题要解》云:“《关山月》,伤离也。”句中“关山”在字面的意义外,双关《关山月》曲调,含意更深。

此句的“旧”对应上句的“新”,成为诗意的一次波折,造成抗坠扬抑的音情,特别是以“总是”作有力转接,效果尤显。次句强调别情之“旧”,但这乐曲也并不是太乏味。“撩乱边愁听不尽”,那曲调无论什么时候,总能扰得人心烦乱不宁。所以那奏不完、“听不尽”的曲调,实叫人又怕听,又爱听,永远动情。这是诗中又一次波折,又一次音情的抑扬。“听不尽”三字,或是怨,或是叹,或是赞,意味深长。作“奏不完”解,自然是偏于怨叹。然作“听不够”讲,则又含有赞美了。所以这句提到的“边愁”既是久戍思归的苦情,又未尝没有更多的意味。当时北方边患未除,尚不能尽息甲兵,言念及此,征戍者也会心不宁意不平的。前人多只看到它“意调酸楚”的一面,未必十分全面。

此诗前三句均就乐声抒情,说到“边愁”用了“听不尽”三字,那末结句如何以有限的七字尽此“不尽”就最见功力。诗人这里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的场面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对此可以有多种理解:无限的乡愁,立功边塞的雄心和对于现实的忧怨,也许还应加上对于祖国山川风物的深沉的爱,等等。

读者也许会感到,在前三句中的感情细流一波三折地发展(换新声——旧别情——听不尽)后,到此却汇成一汪深沉的湖水,荡漾回旋。“高高秋月照长城”,这里离情入景,使诗情得到升华。正因为情不可尽,诗人“以不尽尽之”,“思入微茫,似脱实粘”,才使人感到那样丰富深刻的思想感情,征戍者的内心世界表达得入木三分。此诗之臻于七绝上乘之境,除了音情曲折外,这绝处生姿的一笔也是不容轻忽的。

《塞上曲送元美》是作者送友人王世贞(字元美)赴边塞之作。诗韵铿锵,气势雄强,颇得唐人边塞诗之遗响。诗中虽未明言元美此行的具体任务,但透过诗句传达的气氛,足令人感受到他肩负的重大使命。

李诗大意:

篇8:王昌龄《塞上曲》唐诗赏析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作者】:王昌龄,字少伯,京兆人。登开元十五年进士第,补秘书郎。二十二年,中宏词科,调汜水尉,迁江宁丞。晚节不护细行,贬龙标尉卒。昌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適、王之涣齐名,时谓王江宁。集六卷,今编诗四卷。

【注释】:幽、并:幽州和并州,今河北、山西和陕西一部分。

游侠儿:指恃武勇、逞意气而轻视性命的人。

矜:自鸣不凡。

篇9:塞上曲蝉鸣空桑林的翻译赏析

《塞上曲·蝉鸣空桑林》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昌龄。古诗词全文如下: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前言】

在盛唐诗人中,王昌龄的边塞诗也是别树一帜,颇为人们的称道的。这一首诗人早年漫游西北边地时所作的《塞上曲》,就是很有特色的作品。

【注释】

(1)空桑林:桑林因秋来落叶而变得空旷、稀疏

(2)萧关:宁夏古关塞名

(3)入塞寒:一作“复入寒”

(4)幽并:幽州和并州,今河北、山西和陕西一部分

(5)共:作“向”

(6)游侠儿:指恃勇气、逞意气而轻视生命的人

(7)矜:自鸣不凡。紫骝:紫红色的骏马

【翻译】

知了在枯秃的桑林鸣叫,八月的萧关道气爽秋高。出塞后再入塞气候变冷,关内关外尽是黄黄芦草。自古来河北山西的豪杰,都与尘土黄沙伴随到老。莫学那自恃勇武游侠儿,自鸣不凡地把骏马夸耀。。

【鉴赏】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出塞复入塞,处处黄芦草。”这四句写边塞秋景,无限肃杀悲凉,寒蝉、桑林、萧关、边塞、秋草都是中围古代诗歌意象里悲情的代名词,诗歌开篇刻意描写肃杀的`秋景是为后来的反战主题作背景和情感上的铺垫。写戍边征人,寄寓深切同情。“从来幽并客,皆共沙尘老”,与王翰的“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可谓英雄所见,异曲同工,感人至深。

幽州和并州都是唐代边塞之地,也是许多读书人“功名只向马上取”、“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追逐名利的地方。然而,诗人从这些满怀宏图大志的年轻人身上看到的却是“皆共沙尘老”的无奈结局。末两句,以对比作结,通过对自恃勇武,炫耀紫骝善于驰骋,耀武扬威地游荡,甚至惹是生非而扰民的所谓游侠的讽刺,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对于战争的厌恶,对于和平生活的向往。

前面讲的幽并客的时候,作者还没有什么贬意,字里行间里还隐约可见对于献身沙场壮士的惋惜之情。用“游侠儿”来形容那些只知道夸耀自己养有良马的市井无赖,作者的反战情绪有了更深层次的表达。

★ 李白行路难翻译赏析

★ 将进酒·李白注释翻译以及赏析

★ 李白唐诗《将进酒》翻译及赏析

★ 使至塞上赏析

★ 李白《秋风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 李白《乌栖曲》鉴赏

★ 李白《山中与幽人对酌》翻译赏析

★ 李白《秋夕旅怀》翻译赏析

★ 李白《月下独酌》全诗翻译赏析

上一篇:做妈妈的小帮手小学三年级教案下一篇:喉癌患者康复中的正能量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