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至塞上教学课件

2022-07-16

第一篇:使至塞上教学课件

《使至塞上》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能力目标:整体感知这首诗,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作者生平、思想,律诗的一些常识; ②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读诗,让学生在吟咏之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品味诗歌语言,体会作者表情达意、遣词造句的精妙,受到美的熏陶;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诗的意境,领会诗所表达的深刻思想情感。

2、教学重难点:

①教学重点:熟读成诵,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②教学难点:理解诗句所蕴涵的内涵,体会诗歌意境。

3、教法选择:诵读法、讨论法

4、课型:新授

5、是否采用多媒体课件:是

6、教学时数:1课时

7、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导入:①简单介绍唐诗的类型。唐诗可分为绝句和律诗,绝句(五言和七言),律诗(五言、七言和排律);②介绍盛唐诗人的新题材—边塞诗(见媒体)。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边塞诗——王维的《使至塞上》。 (2)出示教学目标(见上) (3)学法指导(媒体出示) (4)教学过程

①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动手自主查阅资料了解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及写作背景或心境(媒体出示)。

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画家。他的诗以描绘山水田园和歌咏隐居生活为主,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出名。有“诗佛 ”之称。 背景:开元二十五年(737)春天,王维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实际是被排挤出朝廷)。 ②听媒体朗读后,反复读诗(注意节奏和感情),然后学生反复读诗。

③精读全诗,赏析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的意境。

④学生齐声朗读全诗,领会诗所表达的深刻思想情感,。小组讨论:说出这首诗所表现的思想情感(明确:借景写出了自己孤寂的感情)。引导启发学生思考,积极发言(以鼓励为主)。

⑤熟读成诵,品味诗歌语言。自主探究、品味“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之美(奇特壮美的边塞风光),并通过你理解,用简笔画把此景画出来。

⑥学生自主练习,然后互相检查学习效果。 ⑦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点拨。 ⑧归纳总结,适时板书。

板书本诗写作特色:奉使出征,独当重任,以征蓬、归雁自比,点出春行之时令,寓悲凉之情于壮美之色中,大漠奇观,非“孤”、“圆”不能形容,劲拔而苍茫,温暖而感伤,写景壮观,气势流畅。 板书本诗主旨:本诗通过描写大漠奇美瑰丽的美景,以“征蓬”正比诗人,而“归雁”反衬诗人,借景抒情表达出诗人的失意情绪和孤寂之情。

⑧作业设置:

1、背诵全诗;

2、把这首诗改写一篇散文。

第二篇:《使至塞上》教学设计方案

一、导入新课唐代自开国以来,各方的蕃夷部落不断侵入,唐政府不得不加强边防,以应付战事。有时也乘胜逐北,有扩张领士的意图。开元、天宝年间,有许多诗人参加了守边高级将帅的幕府,做他们的参军、记室。这些诗人把他们在边塞上的所见所闻写成诗歌,于是边塞风光和军中生活成为盛唐诗人的新题材。这一类诗,文学史上称为“边塞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边塞诗——王维的《使至塞上》。(转身写板书)题目的意思就是出使到边塞。

板书:使至塞上王维

二、简介作者

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崇信佛教。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所以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其诗、画的成就都很高,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三、整体感知

教师范读、带读。

四、理解诗意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共8句,分为四联,是哪四联呢?(首、颔、颈、尾)

板书:首颔颈尾

1、这首诗总体写了一件什么事呢?

明确:作者王维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鲁番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王维轻车简从,驾车经过居延。经长途跋涉,在萧关遇到了骑兵,却没有遇到将官,(一问才知道),将官此时正在燕然前线。可见虽然打了胜仗,都护并没有放松警戒。诗句流露出对都护的赞叹。

2、说说“征蓬出汉塞,归燕入胡天。”二句的含义,蕴含作者怎样的感情?

赏析:由“归雁”一语知道,这次出使边塞的时间是春天。蓬草成熟后枝叶干枯,根离大地,随风飘卷,诗人去国离乡,感情总是复杂万端的,不管是出于有家难奔、有国难投的情势,还是像本诗中听写乃是因为负有使命。大约诗人这次出使塞上,本已心境不佳,并威风、气派。诗人的失意情绪或者同朝廷政治斗争有关。一向器重诗人的宰相张九龄在那年四月被贬为荆州长史。估计诗人王维也相应爱到了牵连。“征蓬”于诗人,是正衬;而“归雁”于诗人则是反衬。在一派春光中,雁北归旧巢育雏,是得其所;而诗人迎着漠漠风沙像蓬草一样飘向塞外,景况迥然不同。自己过了居延这个地方,就像“征蓬”一样,飞出了汉家的边塞,又像北归的大雁一样飞入胡人的天空。这两句蕴含了作者被排挤出朝廷的惆怅,暗写自己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3、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二句。

明确:这两句是全诗的名句。两句主要写景,写到了哪些景物呢?(大漠、孤烟、长河、落日)。这一联由两个画面组成。第一个画面是大漠孤烟。置身大漠,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这样一幅景象:黄沙莽莽,无边无际。昂首看天,天空没有一丝云影。只有一缕孤烟在升腾。那是烽烟,烽烟是报警时点的烟火,这说明诗人此行快要到达目的地了。烽烟是边塞的典型景物,“孤烟直”,突出了边塞气氛。从画面构图的角度说。在碧天黄沙之间,添上一柱白烟,成为整个画面的中心,自是点睛之笔。另一个画面是长河落日。这是一个特写镜头。诗人大约是站在一座山头上,俯瞰婉蜒的河道。时当傍晚,落日低垂河面。诗人只用一个“圆”字,即准确地说出河上落日的景色特点。由于选取这样一个视角,恍然红日就出入于长河之中,这就平添了河水吞吐日月的宏阔气势,从而使整个画面更显得雄伟奇丽。

4、最后两句,写了诗了到达目的地以后,从兵士那里得知都护正在边防前线准备战事,这两句可以看出诗人对边关将士的敬慕之情。

五、小结

这首诗叙述了作者出使塞外的艰苦行程,描绘了塞外奇特壮美的风光,歌颂了河西军队的声威,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的抑郁。孤寂的思想感情。

第三篇:使至塞上5

一、《使至塞上》赏析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开元二十五年(737)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

“单车欲问边”,轻车前往,向哪里去呢?“属国过居延”, 。“单车”,是说随从少,仪节规格不高。诗于纪事写景之中微露失意情绪,这种情绪便是从“单车”二字引发出来。居延在今甘肃张掖县西北,远在西北边塞。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象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象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与首句的“单车”相呼应。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

然后抓住沙漠中的典型景物进行刻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最后两句写到达边塞:“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到了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侦察兵告诉使臣:首将正在燕然前线。

诗人把笔墨重点用在了他最擅胜场的方面——写景。作者出使,恰在春天。途中见数行归雁北翔,诗人即景设喻,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尤其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里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象是见了这景的。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这就是“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又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这段话可算道出了这两句诗高超的艺术境界。

二、2012高考作文素材:

1、全球最大销量通俗杂志《读者文摘》申请破产

8月24日,拥有全球最大销量的通俗杂志《读者文摘》在美国正式申请破产保护。这是最新一桩在融资收购高峰期达成的媒体交易走向破产的案例。此前,已有《洛杉矶时报》、《芝加哥论坛报》和《芝加哥太阳时报》等6家主流报纸出版公司申请破产保护。由于美国媒体出版公司秉承完全的市场化运作,每一家报纸的背后都有大财团的资助。在美国金融业一泻千里的萧条市场下,必然波及到其他产业的经营。 《读者文摘》这份诞生于上世纪20年代的文摘类杂志,曾是大萧条时期美国人最为珍贵的精神食粮和心灵鸡汤。目前,它有48个版本,19种语言,风行60多个国家,拥有1.3亿读者。(来源:8月28日《中国青年报》)

【深度分析】《读者文摘》等权威媒体的破产,除了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外,更主要的原因还在于传统出版业遭遇到网络阅读时代的狙击,使传统阅读走到了末路。很多人甚至担忧数字化阅读的盛行,会使人类失去书本和传统阅读的“经典”文化和生活方式。历史的进程无法阻挡,顺应时代潮流,《读者文摘》如果通过资产重组,能够从虚拟网络中闯出一条新路,将会成为传统媒体数字化生存的典范。

【适用话题】

“创新”、“改革”、“媒体”、“网络”、“阅读方式”和“金融危机”

2、李白故里起纷争

8月中旬以来,湖北安陆的形象宣传片“李白故里,银杏之乡,湖北安陆欢迎您”,每天在央视四套播出。李白的出生地四川江油,要求湖北安陆停止侵权。

江油市李白纪念馆馆长郭兴隆表示:“李白不过是在安陆生活了10年,娶了第一个妻子而已,后人凭什么就自我标榜‘李白故里’?我们有充分的史料佐证李白出生于江油,而且‘李白故里’的称谓,也是经国家工商总局批准注册了的城市商标。”

江油市委宣传部称,具有内容争议的湖北安陆形象推荐广告,已引起江油市委领导的高度重视。江油市已分别向中央电视台与湖北安陆市方面发函,要求立即修改或停播该广告,停止名誉侵权。江油市政府法制办负责人表示,此事还在进一步讨论中,目前广告还在播出,本周内将给安陆市发去律师函,表明江油对处理此事的立场,对其侵权提出交涉。(来源:8月26日《成都商报》)

【深度分析】在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流行的当下,古代名人俨然就是“财神爷”。一些地方为了古代名人的故乡名号纷纷争抢,蔚为壮观,成一时之盛。其实,这只是一些地方政府“借水行船”的发财招数而已,目的在于拉名人为自己招商引资和拉动旅游服务。然而,脱离城市的自身特色,光靠“傍名人”来打造城市品牌,恐怕难以持久。试想,如果城市本身不吸引人,再多的名人广告,又能怎样?

【适用话题】“旅游”、“特色”、“名人”、“文化遗产”、“城市品牌”和“文化与经济”

课堂小练

1、[2011·安徽卷] 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角色/角逐 砥砺/抵消 载歌载舞/载誉归来

B.贝壳/地壳

和蔼/暮霭

锲而不舍/提纲挈领 ............C.和谐/调和

屡次/步履

称心如意/拍手称快

D.模块/楷模

誊写/家眷

呱呱坠地/沽名钓誉 ............

2、(2011年江西卷)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渲染 侯补 霎时 不落言筌 B.端详 肄业 坐镇 怨天尤人 C.国萃 吞噬 神采 要言不烦 D.蛊惑 钟磬 亲睐 惹是生非

3、(北京卷)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这位明星曾带给观众很多快乐,不少“粉丝”竞相模仿他的表演,但这次他因醉酒驾车而触犯法律的行为却不足为训。 ....B. 下午,今年的第一场春雨不期而遇,虽然没有电视台预报的降水量大,但还是让京城一直干燥的空气变得湿....润了一些。

C. 伴着落日的余晖,诗人缓步登上了江边的这座历史名楼,极目远眺,晓霞尽染,鸿雁南飞,江河日下,诗意....油然而上。

D. 这本应是一场实力相当的比赛,然而北京国安足球队经过90分钟与对手的激战,却兵不血刃,最终以3:0....取得胜利。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全国卷)

A、不同的生活习俗、自然条件以及地理环境,使各地的民居在平面布局、结构方法、造型等方面呈现出淳朴自然,而又有着各自的特色。

B、历时三年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是一次成功的国情大盘点,其数据将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制定和政府的相关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C、失眠是指因睡眠时间不足、质量不佳对身体产生损害而出现的不舒服的感觉,应对失眠需要了解相关的睡眠卫生知识,进行自我调护。

D、学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有利于教风和学风建设,而中小学是人生品格形成的重要时期,所以这样的活动应着力于中小学就要抓紧抓好。

5、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我国是食品生产和消费大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才能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领域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切实增强消费安全感。

①强化执法措施,严惩违法犯罪分子 ②食品产业涉及环节多,哪一环出现漏洞都会给食品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③创新食品安全监管机制④坚决淘汰劣质企业,以震慑所有企业使之不敢越雷池半步 ⑤保障食品安全需要生产经营者诚信自律,更需要严格的法律制度约束和有效监管 ⑥因此,必须保持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的态势,及时消除各环节的隐患

A.②⑥①③④⑤ B.②⑤⑥①④③ C.⑤②⑥③①④ D.⑤⑥②④③①

6、名句默写

(1)、 ,以观沧海。 , 。 (2)、 , 。此中有真意, 。 (3)、 ,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 。 (4)客行青山外, 。 , 。 (5)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 。

7、把下面的这个长句改写成几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总结是一个组织或个人在工作、学习告一段落后,进行回顾、检查、分析和评价,从中找出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悟出个中的道理、得出规律性的认识,并用以指导今后的工作而形成的书面材料。

第四篇:使至塞上教案

《使至塞上》教案

冯济聪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能流畅地背诵并默写诗歌。 教学重点:

1、朗读并背诵诗歌。

2、体会理解诗歌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导入

唐代自开国以来,各方蕃夷部落不断入侵,唐政府不得不加强边防,以应付战事。有时也乘胜逐北,有扩张领土的意图。开元天宝年间,有许多诗人参加了守边高级将帅的幕府,做他们的参军、记室。这些诗人把他们在边塞上的见闻写成了诗歌,于是边塞风光和军旅生活成了盛唐诗人的新题材。这类诗,文学史上称为“边塞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边塞诗――王维的《使至塞上》。

二、学生自读这首诗

注意字的读音:单车(dān) 候骑(jì) ..

三、学生了解作者及诗作背景

王维,字摩法,唐代著名山水田园诗人,人称“诗佛”。他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开元25年(737年)春,王维奉唐玄宗之命,赴西

1 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实是被排挤出朝庭)。《使至塞上》写的就是这次出使的情景。

四、学生再读这首诗

思考:出使人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出使的,出使的目的是什么?结果如何?

明确:王维轻车简从,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经长途跋涉,在萧关遇到了骑兵,却没有遇到将官,(一问才知)将官此时正在燕然前线。

五、研读赏析

1、说说“征蓬出汉塞,归燕入胡天”的含义,蕴含作者怎样的感情? 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

明确:诗人经简练的笔墨写了此次出使的经历。“单车过居延”,山高路远,像“征蓬”,又像“归雁”一般进入“胡天”,既言事又写景,在叙事写景中传达着难言的情感。经过长途跋涉,终于到达萧关,见到了侦察兵,可将官还在前线。故事似乎还要延续下去,而诗歌却戛然而止。蕴含了作者被排挤出朝廷的惆怅,暗写自己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2、诗人传神刻画了奇特的塞外风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试想,无边无垠的大漠,只有一个“大”子才能状其景观:在这天然一色,荒凉无边的背景上,那远处燃起的一股浓烟,既孤单又醒目,也只有“孤烟”二子能状其神韵。“直”使景物一下变得挺拔有力。而苍茫的沙漠,没有山,没有数,只有黄河横贯期间。视野所及,大漠无边,黄河杳无尽头,“长”子便涌上作者心头。而“长河”之上是一轮浑圆的落日,“圆”、“直”都用得传神逼真,难以言出其妙处,还能找出其它替换的词吗?不能。

六、学生读背课文

第五篇:《使至塞上 》教案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在吟诵中加深理解,品味诗歌语言。

2、想象画面,进入意境,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想象诗歌中呈现的画面。 教学难点:诗歌的感情

教学设想:诗必因情而发。优秀的诗作都是在诗人被现实生活中激发起沸腾的感情时写就的。教学古诗尤其应该创造气氛,展示场景,激发情感,巧妙点拨,启发想象,从而培养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提高能力。因此,教法上以情景教学为主,辅以朗读、比较、画图、想像等方法。要注意以形象入手,来体会诗的意境;要了解有关诗歌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与思想。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背诵一首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再背“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猜猜是谁写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生回答:是王维的诗。今天我们就再走近王维的诗,看看在他的这首诗中要表达他怎样的情怀。

二、了解作者

1、同学们对王维了解多少? 学生思考,针对自己的课前预习回答

王维,早年有才名,21岁即中进士,张九龄为相,提任他为右拾遗,后升任监察御史。不但是杰出的诗人,而且兼有书画音乐之长。在艺术上熔诗歌、绘画于一炉,构成独特的风格。

1 / 6 师进一步引导

今天所学的这首诗就是他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使塞外的途中所作。今天我们一起来赏读这首诗。

2、生范读,其余生思考其内容,梳理。读后评议。 点拨:

朝廷的使臣将到边防慰问,轻车简从行进在居延地区。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边境。烽火台上燃起的一道孤烟,在广阔的沙漠上冲天而起,蜿蜒曲折的大河,映衬落日之残红。到了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侦察骑兵报告说:都护正在前线大败敌军。

对学生的朗读请生加以评论,并大声齐读。

三、内容分析

1、说出你的疑问,可自由提出,请其他同学给予解答。 生自由提出

预设质疑:①为何要出塞? ②行车地点在哪里?

③为什么是“单车”,而不是很多人簇拥? ④最终结果如何? 一一加以解答 结合背景谈

河西节度副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并在河西节度使幕府兼任判官。实际上是被排挤出朝廷。正值当时提拔他的张九龄被贬为荆州刺史。

2 / 6

2、再读,体会诗人的感情。想象他这是会是什么心情?(失意) 点拨:

这种心情在诗中有没有体现? 明确: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3、再读,理解诗意。

点拨体会①:“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什么?这句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 明确:“蓬草”随风飞转,蓬草成熟后枝叶干枯,根离大地,随 风飘卷,故称“征蓬”。这一句是诗人借蓬草自况,写飘 零之感。古代文学中常用它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 自己过了居延,就像“征蓬”一样,飞出了汉家的边塞, 又像北归的大雁一样飞人胡天的上空。蕴含了作者被排挤 出朝廷的惆怅,暗写自己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4、再齐读。读出抑郁、落寞之情。注意节奏、重音。

5、师引导:

但是看到大漠的景象心中又升起了新的感情,是什么呢?感情在哪里体现呢?

6、再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象画面,抓住景物展开想象 生讨论后回答

置身大漠,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这样一副景象:黄沙莽莽,无边无际。昂首

3 / 6 看天,天空没有一丝云影。不见草木,断绝行旅。极目远眺,但见天尽头有一缕孤烟在升腾,诗人的精神为之一振,似乎觉得这荒漠有了一点生气。。诗人大约是站在一座山头上,俯瞰婉蜒的河道。时当傍晚,落日低垂河面,河水闪着粼粼的波光。这是怎样美妙的时刻啊!

7、点拨:这画面中哪些词语让你心中有了想象的激情? 生思考后回答,对词语赏析,穿插自由朗读

明确: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的奇景。

“孤烟”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冲天而起插入天际就显得格外醒目。

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

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

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8、再齐读,读出雄浑,豪迈之气。用自己的智慧之笔画出这两句诗的画面来。

生拿出画笔画,老师在黑板上画。比较异同。

四、师总结:这么美的画面读来令人产生无限遐想,境界阔大,气象雄浑。难怪苏轼评价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经过长途

4 / 6 跋涉,诗人终于“萧关逢候骑”,却没有遇到将官,一问才知道“都护在燕然”。故事似乎还有继续下去,但诗歌却戛然而止,给人留下回味的余地。

五、请你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 答案不一,自由体会。结合上文的分析 点拨:

描绘塞外的奇特壮丽的风光,表现诗人对不畏艰苦,以身许国的守边将士的赞美;歌颂大唐幅员辽阔,国内强盛;

自己不辞辛劳,长途跋涉,奉命出使边塞的自豪感; 被贬的孤寂,悲凉之感。 全班齐声背诵

六、 布置作业

1、背诵全诗

2、课后写一段写景的文字,在景物描写中融入自己的感情。

七、板书设计

使至塞上 叙事 单车 问边

写景 征蓬 归雁 孤寂、悲凉

大漠 孤烟 赞美疆域辽阔

长河 落日 自豪 叙事 逢候骑

八、教后反思

5 / 6

1、诗歌是想象的果实,没有想象就没有诗歌。点拨学生想象,还要教给学生想象的方法。启发想象,不可忽视诵读的作用。通过诵读,往往可以领会到许多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东西。教师富有感情的朗读不可少,学生自己的反复读更为重要。

2、写作背景要适当穿插,引导学生思考其形、其声、其色。可以更好的理解内容。

3、诗配以画,配以乐,可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创造出生动形象的艺术氛围,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艺术鉴赏力。

6 / 6

上一篇:述职报告的格式和下一篇:数字化手术室建设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