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考试题及答案

2024-05-06

化工原理考试题及答案(通用6篇)

篇1:化工原理考试题及答案

A卷

1.在无相变的对流传热过程中,热阻主要集中在(滞流层内(或热边界层内)部位,减少热阻的最有效措施是(提高流体湍动程度)。(2分)

1.塔板中溢流堰的主要作用是为了保证塔板上有(一定高度的液层)。(1分)

2.消除列管式换热器温差阻力常用的方法有三种,即在壳体上加(膨胀节)(采用浮头式)(U管式结构),翅片管换热器安装翅片的目的是(增加面积,增强流体的湍动程度以提高传热系数)。(4分)

3.下列情况下,(D)不是诱发降液管液泛的原因。(2分)

A.液气负荷过大B.过量雾沫夹带C.塔板间距过小D.过量漏液

5.在换热器设计过程中,欲增大一卧式冷凝器的传热面积,从有利于传热角度出发,应采取(C)措施。(2分)

A.增大管径B.在垂直面上增加管数 C.增加管长或水平方向上增加管数

6.在工业上采用翅片状的软气管代替圆钢管的目的(C)。(2分)

A.增加热阻 B.节约钢材,增加美观C.增加传热面积,提高传热效率D.减少热量损失

7.试比较简单蒸馏和间接蒸馏的异同。(7分)

B卷

1.简单蒸馏和间接蒸馏的主要区别是()。(1分)

2.体积流量增加一倍,孔板流量计的阻力损失为原来的(4)倍;转子流量计的阻力损失为原来的(1)倍;孔板流量计的孔口的速度为原来的(2)倍;转子流量计的流速为原来的(1)倍;孔板流量计的读数为原来的(4)倍;转子流量计的孔隙通道面积为原来的(2)倍。(3分)

3.填料的(比表面积)和(空隙率)是评价填料性能的两个重要指标。(2分)

4.某居民楼的某单元十个用户共用一个供水总管,为使各用户不受其他用户影响,应将管路设计成(支管阻力)为主的管路。(1分)

5.低浓度逆流吸收操作过程中,若其他操作条件不变,仅增加入塔气量,则气相总传质单元高度HOG将(A),气相总传质单元数MOG将(B),出塔气相组成Y2将(A),液相组成X1将(A),溶质回收率将(B)。

A.增加B.减少C.基本不变 D.不确定

6.精馏过程操作线呈直线主要基于(B)。(2分)

A.塔顶泡点回流B.恒摩尔流假定C.理想物系D.理论板数假定

7.对流传热系数关联式中,普朗特数是关于(C)的函数。(2分)

A.对流传热B.流动状态C.物性影响D.自然对流影响

8化工过程中常用的泵有,其中属于正位移泵的是(B)。

a.离心泵 b.往复泵 c.齿轮泵d.螺杆泵

A.a,b,cB.b,c,dC.a,dD.a

思考题:试说明在多层壁的热传导中,确定层间界面温度的实际意义?(5分)

了解或掌握各层材料的热导率在一定条件下的特性。如由多层保温材料构成的冷库壁面中,有些保温材料吸水后热导率有很大的提高,保温能力下降。因此,在这种保温材料中的最低温度要高于所处环境下湿空气的露点,以保证湿空气中的水汽不会凝结成水,保证冷库壁面的保温性能。

篇2:化工原理考试题及答案

1.流体在一根圆形水平直管中流动,测得其平均流速为 0.5 m·s-1,雷诺数 Re =1000,压降Δ p =10 Pa,问管中心处的最大流速为

m·s-1。若平均流速增大为 1 m·s-1,则压降Δ p 为

Pa。

2.反应器内流体的混和按考察的尺度可划分为

混和和

混和。

3.填料吸收塔正常操作时,若液气比增大,则吸收液的出塔浓度,吸收的推动力。

4.某间壁式换热器传热面积为 2.5 m 2,传热平均温差为 45 K,传热速率为 9000 W,则该换热器此时的总传热系数 K =。

5.

气体的粘度值随温度的升高而

;液体的粘度值随温度的升高而。

6.

雷诺数 Re 是流体流动的判据。流体在管道中流动,当 Re

时为稳定层流;当 Re

时,可以形成湍流;只有当 Re

时,方可达到稳定的湍流。

7.活塞流反应器的量纲一平均停留时间(无因次平均停留时间)

 等于

;其停留时间的量纲一方差(无因次方差)为。

8.在连续接触的填料塔内,进行定常等温吸收操作,填料层高度的计算,可由物料衡算式和吸收速率方程联列导出计算式, 填料层总高度等于

之乘积。

9.列举四种工业上常用的间壁式热交换器:

、、、。

10.伯利方程 gZ 1 +1p+221u+ W e = gZ 2 +2p+222u+)2 1(, fH 适用的条件是在流动时的流体。

11.从手册中查得某液体在 25℃和 1 atm 时的粘度为 0.80 厘泊,试将其换算成国际单位制,粘度应为。

12.

在研究流体流动规律时,要注意区分是定常(或称定态)流动和不定常(或称不定态)流动,稳定态和不稳定态。如果所考察的流体流动过程或系统中任何一个部位或任何一个点上的流体性质和过程参数都不随时间而改变,则该过程为

过程,反之,则为

过程。当流体流动过程的雷诺数大于 1×10 4 时,可以认为是的湍流;当雷诺数在 2000 ~4000 之间流体的流动型态为的过渡区域。

13.

流化床反应器中常需选用合适的气体分布板和增设导向板等内部构件,其目的是为了克服

等不正常流化现象,用以改善聚式流化床的流化质量。

14.

在精馏过程中,当回流比加大时,精馏段与提馏段操作线交点向

移动,并以

为极限;回流比减小时, 精馏段与提馏段操作线交点向

移动,并以

为极限。

15.套管换热器中,逆流操作的主要优点是

,并流操作的主要优点是。

16.

彼克列模数 P e—→ ,反应器内

返混,趋近于

模型;彼克列模数

P e—→0,反应器内

返混,趋近于

模型。

17.

流体在圆管内做层流流动时,其最大流速为平均流速的倍;湍流时,其最大流速约为平均流速的倍。

18.

画出下列典型反应器停留时间分布密度曲线的示意图:在上边 19.精馏操作中回流比 R 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其定义为 R

=,在精馏操作中,若塔板数保持不变,增大回流比,则所得的塔顶产品纯度将

。若减少回流比且要维持塔顶产品的纯度不变

则需

塔板数。

20.冷流体在加热管中升温至 363 K,操作中管壁温度与流体入口温度均未变,未出现污垢,总传热总系数也不变,但冷流体出口温度降至 350 K。可能的原因是

,这时,传热速率比原先的要。

21.

流体流动的连续性方程 u 1 A 1 = u 2 A 2 是在条件下得出。它仅适用于的流体,它是

原理在化学工程中的应用。

22.

国际单位制的压强采用专用名称单位 Pa,其国际制基本单位表达式(单位因次式)为。

23.

设 E 1 和 E 2 分别为平行反应过程中主、副反应的活化能,请在下图中画出平行反应选择性与温度的关系。

24.液体的粘度随温度升高而,因此温度升高,固体颗粒在液体中的沉降速度

。气体的粘度随温度升高而,因此温度升高,固体颗粒在气体中的沉降速度。

25.

一个填料吸收塔逆流操作时,若循环使用的吸收剂中吸收质含量降低,其它操作条件保持不变,则出口气体中吸收质的含量将

,吸收率将。

26.

在加热或冷却时,若单位时间传递的热量一定,则在同一换热设备中,采用逆流操作比并流操作,加热剂或冷却剂的用量要

。若单位时间传递的热量一定,加热剂或冷却剂的用量也一定,则逆流操作所需换热设备的传热面积要比并流操作的。

27.

将下列非 SI 单位计量的物理量分别换算成指定的 SI 单位:

2.5[kg(f)·s 2 ·m-1 ]=

kg

30[kg(f)·cm-2 ]=

Pa

1.00[kcal IT ]=

J 比定压热容

0.50[kcal·kg -1 ·℃-1 ]=

J·kg-1 ·K-1

28.

若流体在连续流动管式反应中流动时,达到了

的程度,则该反应器可称为活塞流反应器。

29.

在圆形直管中流动的流体,流动型态分为

。其中判断流体流动型态的特征数是。

30.

对于双组分液体的连续精馏过程。在分离任务和进料热状况给定的情况下,若增加回流比,将使

减少,却使

增加。

31.

热传导是在物体内部或者物体与物体接触中,由于

传递热能;而对流传热是由于

传递热能。

32.

工程书籍或手册中 CGS 制的压强的单位曾采用过工程大气压(at),工程大气压的定义值为:

at=

kg(f)·cm-2 =

m(H 2 O)

将其换算成 SI 单位 Pa 时的准确换算值为:at=

Pa 33.若基本物理量为质量[M]、长度[L]和时间[T],则粘度  的量纲式(因次式)为。

34.

在下列 T— x A 图中分别标绘出气固相催化反应过程的操作线。

35.孔板流量计和转子流量计测流量都是依据

原理,前者通过所测

来计算流体的流量,后者由

来确定流量的大小。

36.

相际传质过程主要依靠物质的扩散作用,而物质的扩散主要有两种基本方式:物质借分子运动由一处向另一处转移而进行物质扩散的方式,即为

;物质因流体的旋涡运动或流体质点的相对位移而进行物质扩散的方式即为。

37.

在列管换热器中用饱和水蒸气加热某溶液,通常使

走壳程,走管程。

38.

试比较下列压强的大小:

(A)1.5[大气压](表压);(B)450[mmHg](真空度);(C)1.2[kPa](绝压);(D)22[mH 2 O](绝压);(E)5[m 硫酸柱](绝压)。(已知硫酸密度为 1.840×10 3 kg·m-3)

>。

39.

工业反应器的放大设计方法,过去曾主要采用

的方法,直至 20 世纪中叶

的方法才渐趋成熟起来,尤其是计算机及软件系统的迅速发展,为这种新兴的方法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40.

以单位重量为基准,不可压缩实际流体的伯努利方程式为

,各项的单位为。

41.

根据双膜模型的基本假设,气液两相的扩散阻力集中在两层虚拟的静止膜层内,若用水吸收 NH 3 或 HCl,传质阻力几乎全集中于,通常称为

控制;若用水吸收 O 2 或 N 2 ,传质阻力几乎全集中于,通常称为

控制。

42.

平壁炉炉膛温度为 1300 K,炉壁由内向外由耐火砖,保温砖和装饰层组成,保温砖外侧温度为 353 K,装饰层外侧温度为 333 K。若在保温砖与装饰层之间再加一层保温材料,则温度变化情况为:保温砖外侧温度

;装饰层外侧温度。

43.

在早期出版的手册中,查到粘度的数据常以厘泊为计量单位,国际单位制的粘度单位为,两者的换算关系为:厘泊=。

44.用脉冲法实验测得一连续流动反应器的平均停留时间 t =60 s,停留时间的方差

2t =360 s,若用多釜串联模型和轴向扩散模型来描述其中的返混情况,此时模型参数 N 和 P e 分别为

和。

45.

从压强恒定的粗水管 A 向一条管径相同的水平支管供水,支管中有一闸阀 F(如图),考虑到直管 BC,DE 和闸阀的能量损失,当阀门由全开变为半开时,支管出口处的流量将,直管 DE 的阻力损失将,使阀门下游 D 处的压强将。

46.

精馏是利用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

不同的特性来进行分离的。这种分离操作是通过

间的质量传递实现的。

47.

平板换热器的板面通常压制成各种形式的波纹,其作用是、和。

48.气体的粘度值随温度的升高而

;液体的粘度值随温度的升高而。

49.

彼克列模数 P e—→ ,反应器内

返混,趋近于

模型;彼克列模数

P e—→0,反应器内

返混,趋近于

模型。

50.

在研究流体流动规律时,要注意区分是定常(或称定态)流动和不定常(或称不定态)流动,稳定态和不稳定态。如果所考察的流体流动过程或系统中任何一个部位或任何一个点上的流体性质和过程参数都不随时间而改变,则该过程为

过程,反之,则为

过程。当流体流动过程的雷诺数大于 1×10 4 时,可以认为是的湍流;当雷诺数在 2000 ~4000 之间流体的流动型态为的过渡区域。

51.

某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有 V

m 3 ,其中溶质 A 为 n A mol,其余为惰性组分 B,则组分 A 的摩尔分数为, 摩尔比(比摩尔分数)为。

52.

为强化传热,人们设计了管外加翅片的换热器。它适用于管内

,而管外的情况。

53.

从早期文献中查到某种液体的比重为 0.981,按国家法定单位制规定,废弃比重改用相对密度,则该种液体的相对密度为

,密度为。

. 精 馏 操 作 的 原 理。

实 现 精 馏 操 作 的 必 要 条 件 是

和。

55.气液两相成平衡状态时,气液两相温度

,液相组成 气相组成。

56.用相对挥发度α表示的气液平衡方程可写为

。根据α的大小,可用来

,若α=1,则表示。

57.某两组分物系,相对挥发度α=3,在全回流条件下进行精馏操作,对第 n、n+1 两层理论板(从塔顶往下计),若已知 y n =0.4,则 y n+1 =

。全回流操作通常适用于

或。

58.在总压为 101.3kPa、温度为 85℃下,苯和甲苯的饱和蒸气压分别为 kPa p A 9.116 、kPa p B 46 ,则相对挥发度α=,平衡的液相组成 x A =,气相组成 y A =

.59.某精馏塔的精馏段操作线方程为 275.0 72.0   x y,则该塔的操作回流比为,流液组成为。

60.最小回流比的定义是

,适宜回流比通常取为

R min。

61.精馏塔进料可能有

种不同的热状况,当进料为气液混合物且气液摩尔比为 2:3 时,则进料热状况参数 q 值为。

62.在流动系统中,若截面上流体压强、密度、流速等仅随_________改变,不随________改变,称为稳定流动。

63.流体在圆形直管中作层流流动,如果流量等不变,只是将管径增大一倍,则阻力损失为原来的________。

64.离心泵起动时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5.雷诺准数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当密度ρ=820 kg.m ,粘度μ=3[厘泊]的某物质,在内径为d=100mm,以流速为 2m.s 动时,其雷诺准数等于__________,其流动类型为_____.66.牛顿粘性定律用粘滞力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用剪应力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67.当 20℃的水(ρ=998.2kg.m ,μ=1.005 厘泊)在内径为 100mm 的光滑管内流动时,若流速为 1.5m.s ,其雷诺准数 Re 为______,直管摩擦阻力系数λ为_______.68.某长方形截面的通风管道,其截面尺寸为 30×20mm,其当量直径 de 为______.10.流体体积流量一定时,有效截面扩大,则流速_____,动压头____,静压头___(增加、减少、不变)。

69.套管由φ57×2.5mm 和φ25×2.5mm 的钢管组成,则环隙的流通截面积等于__________,润湿周边等于__________,当量直径等于__________。

70.某流体在圆形直管中作滞流流动时,其速度分布是________型曲线,其管中心最大流 速为平均流速的_______倍,摩擦系数λ与 Re 的关系为__________。

71.流体在管内作湍流流动时(不是阻力平方区),其摩擦系数λ随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而变。

三..选择题 1.在 下 列 各 种 流 量 计 中,哪 一 种 流 量 计 引 起 的 局 部 阻 力 不 随 流 量 的 增 加 而 显 著 增大?…………………………………………………………………………………………()

(A)孔板流量计;(B)转子流量计;(C)文氏流量计;

(D)毛细管流量计。

2.

对于逆流接触的吸收过程,液气比的大小对吸收操作具有较大的影响。通常,实际操作的液气比常以最小液气比的倍数来表示。当单位吸收耗剂用量趋于最小液气比时,则有…()

(A)吸收过程推动力趋于最大,吸收塔所需高度趋于最小;

(B)吸收过程推动力趋于最小,吸收塔所需高度趋于最大;

(C)吸收过程推动力趋于最大,吸收塔所需高度趋于最大;

(D)吸收过程推动力趋于最小,吸收塔所需高度趋于最小。

3.

常温下,钢、不锈钢、水和空气的导热系数分别为………………………………()

(A)45 W·m ‐1 ·K ‐1,15 W·m ‐1 ·K ‐1,0.6 W·m ‐1 ·K ‐1

和 0.026 W·m ‐1 ·K ‐1

;(B)0.6 W·m ‐1 ·K ‐1,0.026 W·m ‐1 ·K ‐1,45 W·m ‐1 ·K ‐1

和 15 W·m ‐1 ·K ‐1

;(C)0.026 W·m ‐1 ·K ‐1,0.6 W·m ‐1 ·K ‐1,15 W·m ‐1 ·K ‐1

和 45 W·m ‐1 ·K ‐1

;(D)15 W·m ‐1 ·K ‐1,45 W·m ‐1 ·K ‐1,0.6 W·m ‐1 ·K ‐1

和 0.026 W·m ‐1 ·K ‐1

.4.水从高位槽中流出时,则……………………………………………………………()

(A)水的静压能转变为动能;

(B)水的位能转变为动能;

(C)除水的静压能转变为动能外,由于位能的减少,水的内能略有下降;

(D)除水的位能转变为动能外,由于静压能的减少,水的内能略有下降; 5.在连续精馏加料操作线方程(q 线方程)中的 q 值,可视为总进料量中参与回流的料液量所占的分数。因此饱和液体(泡点温度)进料时的 q 值为…………………………………()

(A)0;

(B)1;

(C)小于 0 的值;

(D)大于 1 的值。

6.

冷热两流体在逆流换热时,冷流体的出口极限温度可能是………………………()。

(A)等于或接近于热流体的进口温度;(B)低于或接近于热流体的进口温度;

(C)高于或接近于热流体的进口温度;(D)远高于热流体的进口温度。

7.

流量为 0.01 m 3 ·h-1 的流体从套管环隙(套管外管内径为 50 mm,内管外径为 25 mm,管壁为 2.5 mm)中流过,流体的流速为…………………………………………………()

(A)20.5 m·s-1 ;

(B)14.2 m·s-1 ;

(C)6.8 m·s-1 ;

(D)31.8 m·s-1。

8.

如图所示,A和B两条平行直线为某一个填料吸收塔在两种情况下的操作线。比较两种操作情况下的塔顶尾气中吸 收 质 含 量 Y 2 和 塔 底 溶 液 中 吸 收 质 的 含 量 X 1 , 可知……………………………()

(A)(Y 2)A

>(Y 2)B

;(X 1)A

>(X 1)B

;

(B)(Y 2)A

<(Y 2)B

;(X 1)A <

(X 1)B

;

(C)(Y 2)A

>(Y 2)B

;(X 1)A

<(X 1)B

;

(D)(Y 2)A

=(Y 2)B

;(X 1)A =

(X 1)B

;

9.

在一个单程列管式换热器中,壳程内通以 20 ℃左右的水,用来冷却管程中流经的 200 ℃的热空气。经实测,空气对管壁的传热膜系数1 =5.0 W·m ‐2 ·K ‐1 ,管壁对水的传热膜系数2 =400 W·m ‐2 ·K ‐1。管壁为碳钢,壁厚 3 mm,碳钢的导热系数  =50 W·m ‐1 ·K ‐1。现欲强化该传热过程,最合理的措施是…………………………………………………………()

(A)将原换热器换成一个传热面积更大的换热器;

(B)将内管由钢管改为铜管;

(C)增大壳程中水的流速;(D)增大管程中空气的流速。

10.

当 流 体 在 圆 管 内 流 动 时,使 流 体 的 流 速 在 圆 管 内 分 布 不 均 匀 的 原 因 是 由于……………………………………………………………………………………………()

(A)管壁存在摩擦力;(B)流体的静压力;(C)流体存在粘滞力;

(D)流体所受到的重力。

11.雷诺数 Re 的数学表达式为………………………………………………………()

(A)du ;

(B)du;

(C)ud ;

(D) du。

以上各式中 u 为流体流速, 为流体密度, 为流体粘度,d 为管径或定性尺寸。

12.

有一连续精馏塔分离苯和甲苯的混合物,塔顶得到苯的摩尔分数为 0.97 的产品,塔底得到甲苯的摩尔分数为 0.98 的产品。由于市场需求发生变化,现要求塔顶产品的纯度提高至 0.98,塔底产品的纯度和苯 与 甲 苯 的 产 量 均 要 求 维 持 不 变。

有 人 提 出 了 四 条 建 议,你 认 为 应 采 用 哪 一条?……………………………………………………………………………()

(A)增加回流比;(B)将加料口向下移一块塔板;

(C)加料口下移的同时,将加料状态从冷液改为饱和蒸气加料;

(D)增加回流比的同时增加塔底再沸器的蒸气加热量。

13.

在多层固体平壁中进行一维定常导热时,各层的温度降与各相应层的热阻之间呈何种关系?……………………………………………………………………………………()

(A)

反比关系;

(B)无关系;

(C)正比关系;

(D)不确定关系。

14.流体在确定的系统内作连续的定常流动时,通过质量衡算可得到:……………()

(A)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

(B)连续性方程;(C)伯努利方程;

(D)泊谡叶方程。

15.

在精馏塔中,相邻三层实际塔板的气液两相组成如图所示 ,且 x n 和 x n +1 对应的气相平衡组成为 y n *和 y n +1 *,则第 n 层塔板的单板效率为…………………………()(A)

(y n-y n +1)/(y n

-x n);

(B)

(y n-y n +1)/(y n *-y n +1);(C)

(y n-y n +1)/(y n-x n +1);

(D)

(y n *-y n)/(y n-y n +1)。

16.

在一列管式换热器中用水冷却列管内的 CO 2气体,就整个换热过程而言,热阻主要存在于………………………………………………………………………………………()

(B)

CO 2 气体的流动主体中;(C)

金属管壁中;(D)

CO 2 气体与管壁间的层流底层中;(E)

水流与管壁间的层流底层中。

17.

流体在圆管内呈层流流动时,速度分布曲线的形状及平均速度 u和最大速度 u max 的关系分别为()(A)抛物线形,u =21 u max ;

(B)非严格的抛物线形,u =0.82

u max ;(C)非严格的抛物线形,u =21 u max ;

(D)抛物线形,u =0.82

u max。

18.

如图所示为各种进料热状况的 q 线其中,表示气液混合进料的 q 线是…………()(A)线 1

;

(B)线 2

;(C)线 3

;

(D)线 4。

19.目 前 我 国 化 工 企 业 中 使 用 得 最 广 泛 的 换 热 器是……………………………………()

(A)夹套式换热器;

(B)翅片式换热器;

(C)螺旋板式换热器;

(D)列管式换热器。

20.流体在管内作连续定态流动时,流速 u 与管径 d 之间的关系212221dduu 可适用于()(A)不可压缩流体的等温过程;

(B)可压缩流体的等温过程;(C)不可压缩流体的变温过程;(D)可压缩流体的变温过程。

21.流体在圆管内呈层流流动时,速度分布曲线的形状及平均速度 u 和最大速度 u max 的关系分别为()

(A)抛物线形,u =21 u max ;

(B)非严格的抛物线形,u =0.82

u max ;(C)非严格的抛物线形,u =21 u max ;

(D)抛物线形,u =0.82

u max。

22.

吸收操作是一种用以分离哪类混合物的单元操作?………………………………()

(A)气体混合物;

(B)液体均相混合物;

(C)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

(D)气液混合物。

23.

在下列管壳式换热器中,没有降低或消除由温差引起的热应力补偿措施的换热器是()

(A)U 形管式换热器;

(B)浮头式换热器;

(C)壳体带有膨胀圈的管壳式换热器;

(D)固定管板式换热器。

24.牛顿粘性定律适用于()(A)层流流动时的牛顿型流体;

(B)湍流流动时的牛顿型流体;(C)过渡流流动时的牛顿型流体;

(D)静止状态下的牛顿型或非牛顿型流体。

25.

如下列举各条中,哪一条不是双膜模型的基本假设?……………………………()

(A)气、液界面两侧存在气膜层和液膜层;(B)吸收质以分子扩散方式通过气膜层和液膜层;(C)吸收质在两相界面上处于平衡状态;(D)易溶气体的溶解过程不存在液膜阻力,难溶气体的溶解过程不存在气膜阻力。

26.

在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中,若冷、热流体的传热膜系数1 和2 数量级相近,则从提高总传热系数 K 的角度考虑,下列各种措施中,哪一种不宜采用?…………………………()

(A)变单程为多程;

(B)增加管数;

(C)减少管数;

(D)壳程加横向挡板。

27.

流体在一根水平直管中流动,自 A 截面流至 B 截面后,流体因摩擦阻力而消耗的能量为 50 J·kg-1。这一摩擦损失主要表现为 B 截面处的单位质量流体……………………()

(A)动能的减少;

(B)热能的减少;

(C)压强能的减少;

(D)上述三者之和。

28.

无论在连续精馏塔或间歇精馏塔内进行均相混合液的分离操作,保证塔顶产品中易挥发组分含量最高的操作条件是………………………………………………………………()

(A)在全回流下操作;

(B)在最小回流比下操作;

(C)在最适宜回流比下操作;

(D)在尽量接近最小回流比下操作。

29.

不同流体的传热膜系数相差很大。假设气体被加热或冷却时的传热膜系数为 1

W·m‐2 ·K ‐1,液体被加热或冷却的传热膜系数为  2

W·m ‐2 ·K ‐1 ,饱和水蒸气冷凝时的传热膜系数为  3

W·m ‐2 ·K ‐1,则其大小顺序为()

(A)

 3 <  2 < 1 ;

(B)

 2 <  3 <  1 ;(C)

 3 <  1 <  2 ;

(D)

 1 <  2 <  3。

30.

以下哪一种叙述与牛顿粘性定律无关:……………………………………………()

(A)流体的层与层之间不存在静摩擦力,只要有力的作用,流体间即产生相对运动;(B)完全湍流时,摩擦阻力与速度梯度成正比;(C)流体内摩擦力的方向与速度增加的方向相反;(D)粘度的物理意义是使流体产生单位速度梯度的剪应力。

31.流体在水平圆形直管中作定态流动时,一般在工业条件下,可形成湍流的临界雷诺数为()

(A)

Re

>2000;

(B)

Re

>2300;

(C)2000<

Re

<4000;

(D)

Re

>4000。

32.将板式塔和填料塔作比较,下列项目中,填料塔优于板式塔的是………………()

(A)生产能力;

(B)操作弹性;

(C)持液量;

(D)压降。

33.

在列管换热器中,在温度不太高的情况下,冷热两流体的传热过程是……………()

(A)

以热传导为主要方式;

(B)以辐射为主要方式;(C)以热对流为主要方式;

(D)以热传导和热对流两种方式为主。

34.水连续地从内径为 90 mm 的粗管流入 30 mm 的细管内,则细管内水的流速是粗管的()

(A)3 倍;

(B)1/9 倍;

(C)9 倍;

(D)1/3 倍。

35.

用纯溶剂逆流吸收气体中的可溶组分,液气比 F C / F B

= m

(相平衡关系为 Y = mX)。进口气体组成 Y 1 =0.05,出口 Y 2 =0.01,则过程的平均推动力为……………………………………()

(A)0;

(B)0.01;

(C)0.04;

(D)0.02。

36.在一列管式换热器中用水冷却列管内的 CO 2 气体,就整个换热过程而言,热阻主要存在于()

ACO 2 气体的流动主体中;B 金属管壁中;C.CO 2 气体与管壁间的层流底层中;水流与管壁间的层流底层中。

37.流量为 0.01 m 3 ·h-1 的流体从套管环隙(套管外管内径为 50 mm,内管外径为 25 mm,管壁为 2.5 mm)中流过,流体的流速为…………………………………………………()

(A)20.5 m·s-1 ;

(B)14.2 m·s-1 ;

(C)6.8 m·s-1 ;

(D)31.8 m·s-1。

38.

已知 20 ℃,101.3 kPa 下,乙醇在空气中的分子扩散系数为 1.21×10-5

m 2 ·s-1。若压强不变,随着温度增高,则扩散系数的数值应为………………………………………()

(A)随之增大;(B)随之降低;(C)维持不变;D)随具体温度而定,增大或降低。

39.

对一台正在工作的列管式换热器,已知一侧传热膜系数4110 16.1   

W·m ‐2 ·K ‐1 ,另一侧传热膜系数 1002 

W·m ‐2 ·K ‐1 ,管壁热阻很小,那么要提高传热总系数,最有效的措施是()(A)设法增大2 的值;

(B)设法同时增大1 和2 的值;(C)设法增大1 的值;(D)改用导热系数大的金属管。

40.在一容积很大液面恒定的贮槽底部有一个小孔,流体从小孔中流出,流体流出的速度为 u,若损失压头可忽略不计,则 u 正比于()(A)H(H ——贮槽内液面的高度);

(B)H ;(C)p(p ——大气压强);

(D)Hgp( ——流体的密度,g ——重力加速度)。41.孔板流量计的主要缺点是()

(A)结构复杂,造价高;(B)噪音较大;(C)维修困难;

(D)能量损耗大。

42.

精馏过程是一个消耗能量的过程,精馏塔的能量消耗主要是………………………()

(A)对进塔原料液的加热;

(B)塔顶蒸气的冷凝和回流;

(C)加热塔釜中的溶液;

(D)上述三项能耗都是主要的,它们消耗能量均很接近。

43.有一列管式换热器,管程中通过冷却水以冷凝壳程中通入的有机物蒸气。根据实际需要,现准备将该换热器管程由单程改为双程。流经物料的流量和进口温度均不变,下列各种现象中,哪一种不会发生?()

(A)管程中水的流速增大;(B)冷却水的出口温度降低;

(C)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 K 增加;

(D)壳程中冷凝下来的有机物出口温度降低。

44.实验中用 U 形管压差计测得某设备内的压力读数为零,说明该设备的绝对压为()

(A)0 Pa;(B)101.3 kPa;

(C)当时当地大气压强;(D)1 MPa。

45.

用一个间歇精馏塔分离苯、甲苯、二甲苯三元混合物,精馏塔有足够的分离能力将三种组分分离。现在塔顶上升蒸气的气流中装一个热电偶温度计,将温度计和电动记录仪联接。24 小时后,精馏基本结束,你认为记录仪上得到的应为下列曲线中哪一条曲线?……()

46.在一个单程列管式换热器中,壳程内通以 20 ℃左右的水,用来冷却管程中流经的 200 ℃的热空气。经实测,空气对管壁的传热膜系数1 =5.0 W·m ‐2 ·K ‐1 ,管壁对水的传热膜系数2 =400 W·m ‐2 ·K ‐1。管壁为

碳钢,壁厚 3 mm,碳钢的导热系数  =50 W·m ‐1 ·K ‐1。现欲强化该传热过程,最合理的措施是()

(A)将原换热器换成一个传热面积更大的换热器;(B)将内管由钢管改为铜管;(C)增大壳程中水的流速;(D)增大管程中空气的流速。

47.

自来水通过一段横截面积 S 不同的管路作定常流动时,其流速 u …………………()

(A)不改变;(B)随 S 改变,S 越大,u 越大;(C)随 S 改变,S 越大,u 越小;

(D)无法判断。

48.

在 y-x 图上,连续精馏操作线与对角线重合是由于……………………………………()

(A)进料是过热蒸气;

(B)回流比为最小回流比;

(C)塔顶无产品引出,全部用于回流;

(D)塔顶回流液量为零。

49.

在某换热器内,热流体的进口温度为 400 K,出口温度为 300 K;冷却水的进口温度为 280 K,出口温度为 290 K。并流时,对数平均温差mT  为……………………………()

(A)130 K;

(B)65 K;

(C)44.3 K;

(D)52.8 K。

50.

伯努利(Bernoulli)方程表达了流体流动过程中的………………………………()

(A)力的平衡关系;

(B)物料衡算关系;(C)动量衡算关系;

(D)机械能衡算关系。

51.层流底层越薄,则………………………………()。

A.近壁面速度梯度越小

B.流动阻力越小

C.流动阻力越大

D.流体湍动程度越小 52.当不可压缩理想流体在水平放置的变径管路中作连续流动时,在管子直径缩小的地方,其静压力()。A.不变

B 增大

C 减小

D 不确定 53.吸收速率主要决定于通过双膜的扩散速率,提高吸收效率,则要………………………………()

A.增加气膜厚度和减少液膜厚度

B.减少气膜厚度和液膜厚度 C.增加气膜厚度和液膜厚度 54.在常压下用水逆流吸收空气中的 CO 2 ,若将用水量增加,则出口气体中 CO 2 的含量将()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55.通常所讨论的吸收操作中,当吸收剂用量趋于最小用量时……………………………()

A.回收率趋向最高

B.推动力趋向最大

C.操作最为经济

D.填料层高度趋向于无穷大。

56.在 Y-X 图上,吸收操作线总是位于平衡线………………………………()

A.上方

B.下方

C.重合线上 57.对吸收操作影响较大的填料特性是………………………………()

A.比表面积和自由体积

B.机械强度

C.对气体阻力要小 58.气体的享利系数 E 值越大,表明气体………………………………()。

A.越易溶解

B.越难溶解

C.溶解度适中 59.对处理易溶气体的吸收,为较显著地提高吸收速率,应增大 ………………………()的流速。

A.气相;

B.液相;

C.气液两相; 60.对于解吸操作,其溶质在液体中的实际浓度()与气相平衡的浓度。

A.小于;

B.大于;

C.等于; 61.精馏塔的操作线是直线,其原因是()

A.理论板假设

B.理想物系

C.塔顶泡点回流

D.恒摩尔流假设 62.分离某两元混合液,进料量为 10kmol/h,组成 x F =0.6,若要求馏出液组成 x D 不小于 0.9,则最大馏出液量为()。A.6.67 kmol/h

B.6 kmol/h

C.9 kmol/h

D.不能确定。

63.在精馏塔图解计算中,若进料热状况变化,将使()。

A.平衡线发生变化

B.操作线与 q 线变化

C.平衡线与 q 线变化

D.平衡线与操作线变化 64.流体在园管内流动时,管中心流速最大,湍流时的平均流速与管中心的最大流速的关系为()

A.U 1/2.U

B.U 0.8U C.U 3/2.U

65.层流底层越薄,则()。

A.近壁面速度梯度越小

B.流动阻力越小

C.流动阻力越大

D.流体湍动程度越小

一、填空题 (共 11 题分)1.1;20

2.微观;宏观

3.

降低;增大。4.80 W·m-2 ·K-1

5.增大;减小。

6.

型态;<2000;>4000;≥1×10 4

7.1;0。

8.传质单元高度;传质单元数 9.套管式热交换器;蛇管式热交换器;夹套式热交换器;列管式热交换器;板式热交换器(答出其中四种)

10.定常(定态);不可压缩 11.8.0×10-4 Pa•s。12.定常(定态);不定常(不定态);稳定;不稳定 13.腾涌;沟流 14.对角线;对角线;平衡线;平衡线 15.传热平均温差大(即传热速率快);易于控制物料的出口温度

16.完全无;活塞流;完全;全混流 17.2;1.25~1.22

18.19.回流液量/馏出液量;提高;增大精馏段

20.

冷流体流量增加;大

21.流体充满导管作定态流动;不可压缩;质量守恒

22.

kg•m-1 •s-2

23.

24.

降低;增大;增大;降低。

25.

降低;提高。

26.

少;小。

27.

24.5;2.94×10 6 ;4.18;2.09×10 3

28.完全无返混 29.层流;湍流;雷诺数 Re。

30.理论板数;能耗 31.自由电子的运动、分子的振动或分子扩散;流体质点的相对位移 32.1;1×10 4 ;9.80665×10 4 33.M•L-1 •T-1

34.

35.流体机械能守恒与转换;压强差;转子位置。36.分子扩散;涡流扩散。37.饱和水蒸气;溶液

38.

A>D>C>E>B。39.经验;数学模拟 40.Z 1 +gp1+gu221+H e =Z 2 +gp2+gu222+fH ,J·N-1 或 m(流体柱)。41.气膜;气膜;液膜;液膜 42.升高;下降。43.Pa•s;1×10 3 Pa•s

44.10;20。45.减小;减少;减小。46.沸点或挥发度;气、液相

47.增大传热面积;提高板的刚性;促进湍流

48.增大;减小。49.完全无;活塞流;完全;全混流

50.

定常(定态);不定常(不定态);稳定;不稳 51.Vn1000 22.4A;AA22.41000Vnn52.传热膜系数大;传热膜系数小 0.981;9.81×10 2

kg•m-3。

三..选择题 1.B

2.

篇3:化工原理学习方法及教学经验初探

1明确化工原理课程的重要性,端正学习态度

在接触化工原理之前,可能有些学生并不了解什么是化工,化工原理在化学工程中所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所以,在第一堂课上,笔者会采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一些有代表性的化工厂图片,让学生在感官上对化工、工厂有个初步的认识[2]。介绍一些化工厂的信息,如最近几年当地新建的化工厂,正在进行的改扩建的化工项目,介绍近几年的化工动向,便于学生了解以后的工作场所,工作环境。同时也会提到一些由于工人安全意识淡薄而引起的事故,如: 某化工厂工人在上夜班期间, 违规吸烟之后将烟头丢入下水道,该工人以为下水道的水会将烟头熄灭,结果导致整个厂区下水道内发生大规模爆炸。通过分析,由于化工厂内多为易燃易爆物料,厂区的地下及空气中易燃易爆液体及气体的浓度同样较大,因此,带明火入厂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通过具体事例告诫学生进入化工厂,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一旦操作不当就会有危险发生。因此,严谨认真的态度是安全生产的必要前提。同样,学习化工原理也不例外。端正学习态度,坚决杜绝 “差不多”、 “可能”等思想,可以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2明确学习目的和课程特点,建立科学的学习方法

只有明确了目的,才能有的放矢; 只有了解了特点,才能对症下药; 科学的学习方法可以使学习事半功倍。对于工科学生而言,学习化工原理的目的不仅是机械的掌握几个基本理论和公式,更重要的是在以后的工程实践中能够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方法,这个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而是通过科学的学习方法,逐渐锻炼出来的。因此,在学习化工原理之前,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预习———听讲——— 总结———练习———应用”五步骤学习法几乎可以应用在任何课程的学习当中,同样,也是笔者对学生的要求。

( 1) 预习: 预习可以让学习事半功倍,所以,在每一堂课结束的时候,笔者会留一些和下节课相关的问题,让学生们在课余时间看书或查资料去寻找答案,不懂的内容在下节课中找答案。

( 2) 听讲: 课堂上认真听讲是整个学习过程的关键,学生要学会正确的记笔记,避免忙于记笔记而忽略听课及思考。课堂上的重点就是要听老师所讲内容,明确各知识点,掌握重点,思考相关案例,能够学会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能够自己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

( 3) 总结: 及时的总结所学过的东西,可以让记忆加强。 差不多两小时的讲述时间里,真正需要掌握的内容可能就几个知识点,其余的部分都是用来解释和说明这些知识点的。所以,每次课结束的时候,笔者都会花5 ~ 6分钟的时间对这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做一总结,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每一章结束的时候,用一节课的时间对这一章的内容做系统的小节,把每一个知识点串联起来,帮学生理清思路。

( 4) 练习: 通过课后练习,能过更好的掌握公式,并且熟练的应用公式去解决相关的工程问题。

( 5) 应用: 知识的最高境界就是应用。我们所学到的所有的知识,最终目的还是将理论应用到实践当中,尤其是化工原理这样具有很强实践性的课程。所以,化工原理实验及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是教学的又一重要环节。前者通过实验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另外一方面学生在统计和处理数据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了重要公式的应用。后者则是一个综合性和应用性很强的环节,通过给出一个工程任务,让学生查阅资料,系统的完成一个设计任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过更好的掌握相关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概念及公式,并将其灵活的应用在实际的工程设计中。

3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即使学生有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如果没有浓厚的兴趣,也不能让学生很好自发的去学习。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确实如此,当我们对某件事情感兴趣的时候,我们会时时想着怎么样能将其中的奥秘揭开,就会主动的去学习、去探索[3,4,5]。所以,为了激发学生对化工原理的兴趣,笔者会举一些非常生活化的例子,比如,在讲到流体流动时,可以提譬如类似以下的问题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火车站铁轨旁黄线作用是什么? 如果我们站在黄线内等车,可能发生什么样的事故? 在讲到固体流态化技术的时候,很多学生不理解固体颗粒怎么样就能像流体一样流动起来从而达到输送的目的。笔者会以当地的沙尘暴为例,沙尘暴让我们的屋子里到处都是沙子,原来在外面的沙子怎么就自己跑到屋子里了? 学生们大多会笑着说当然是因为风太大了! 这样话题就回到了主题,因为有流动的气体,气体的流速很大,比颗粒( 沙子) 的沉降速度要小,所以,沙子就随气体一起流动,气体去哪里,沙子就跟到哪里。学生们自己就可以总结出来: 固体流态化技术中要达到颗粒的输送阶段, 条件就是流体的流动速度大于颗粒的沉降速度。通过启发,使学生自己总结出结论,记忆会更牢固。

4适当的教学手段对提高课堂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笔者使用了两年传统的黑板教学,发现传统的教学方法有他的优点,比如,讲述速度控制合适,在推导公式时,学生比较容易跟着老师的思维走。但是,缺点也不少,比如遇到设备及课堂讲述实验的部分时,就很勉强了。在黑板上画图既画不好,又浪费时间; 课堂讲述的实验部分就更难说清楚了[6]。所以,从第三年起,调整为多媒体教学。开始时新的教学方式确实提供了很多便利,比如,形象生动的动画,现场拍摄的图片,所有这些让学生很容易就明白了各种设备的外形及内部结构,工艺的流程,流体的走向。但是,随着教学的深入发现只有在讲到有动画的部分,才能吸引所有的学生,而在讲到理论部分的知识,以及公式推导的时候,很多学生的注意力很难集中,尤其是公式推导时,学生的注意力就更难集中了。发现了这一问题后,笔者又将教学手段调整为综合利用黑板和多媒体,在推导公式时,用黑板推导,在有图片和动画实验时,使用多媒体,让学生们一目了然。实践经验表明,这样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们非常喜欢,教学效果良好。

5结语

总之,化工原理在整个化工及相关专业的课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门课程学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之后的专业课学习,对日后进入工厂工作也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老师及学生都需要高度重视,互相配合,已到达最佳的学习效果。

摘要:化工原理课程概念多、知识点分布广、公式繁多、应用性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困难重重,笔者通过近十年的时间教学,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到学生的学习兴趣,从科学的学习方法,到适当的教学手段等几方面进行探索研究,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化工原理,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兴趣,教学手段

参考文献

[1]郑建东,葛秀涛,李永红.化工原理课程教学方法初探[J].宿州学院学报,2013,28(10):83-85.

[2]石国亮,史宝萍,高晓荣,等.谈实践教学在化工原理课程“四位一体”培养模式中的重要性[J].化工高等教育,2013,6:65-67.

[3]曹阳,高轶群,乐意,等.化工类人才培养模式及化工原理课程教改探讨[J].化工高等教育,2007,2:59-65.

[4]吕仁亮,段晓玲,陈苏芳,等.化工原理教学方法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3,31:145-146.

[5]刘作华,李泽全,谭世语,等.论化工原理课程教学与学生工程意识的培养[J].广东化工,2008,35(9):147-150.

[6]周文君,赵英辉.化工原理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化工时刊,2009(11):73-75.

篇4:化工原理考试题及答案

【关键词】化工原理课程教材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3-0206-02

"化工原理"课程的教学水平和质量一直被视为衡量化工高等教育水准的关键要素之一,因此它也成为各高校课程建设的一个重点。例如,在自2003年启动的国家精品课程评选中,先后有6所高校的6门"化工原理"课程被评选为国家精品课程,数量占全部化工与制药类专业国家精品课程的35%。

1."化工原理"课程教材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化工类本科的《化工原理》教材约有20余种,多数以介绍化工过程中常见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典型设备及其工艺计算为主要内容,少数结合"传递过程"和"分离工程"的相关内容,为改革类教材。

(1)天津大学主编的三套《化工原理》教材

由姚玉英主编的《化工原理》教材是国内最有影响力的"化工原理"课程教材之一,其第一版于1992年出版,于1999年和2004年分别进行了修订。由于该教材基本概念阐述严谨,理论联系实际,知识连贯性强,工程观点突出等优点,长期以来且直至目前一直被许多高校所选用。

为适应时代以及不同专业对于"化工原理"课程教学内容的所提出的新的需求,2005年天津大学化工原理教研室倾力打造了适合于化工、石油、生物、制药、环境、食品、材料等多专业使用的《化工原理》新教材。这套教材以化工传递过程的基本理论和工程方法论为两条主线,系统并简明地阐述了化工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过程计算、典型设备和过程或设备的强化途径。它的最大特点是拓展了内容,增加了适合于不同专业的知识点和实例。现在,这本新教材正在被越来越多高校所了解和认可,使用学校逐年增多。

(2)陈敏恒(华东理工大学)主编《化工原理》教材

该教材于20世纪80年代问世,在内容上与以往教材相比,加强了传递内容,并以传递原理将单元操作分类,体现了单元操作的过程共性。该教材在当时全面改革了教学内容,具有明显的特色,因此获得了国家教委优秀教材奖。目前此书以进行了两次修订,其第三版于2006年出版。在多学时的《化工原理》教材中,这本教材有着较大的影响力,目前使用学校较多。

(3)王志魁(北京化工大学)主编《化工原理》教材

该教材自1987年问世,至今已出版第三版,主要适合于70-100学时的"化工原理"课程教学使用。作为少学时"化工原理"课程教材,该教材主要介绍了流体在管内的流动、流体输送机械、沉降、过滤、传热、吸收、蒸馏及干燥等单元操作,其章节体系、内容多少和深浅程度受到使用者的好评。同时,由于目前与化工专业相关的交叉专业、新型专业招生量的不断扩大,这本教材的目前市場销售情况和前景都比较好。

目前出版本科《化工原理》教材的出版社包括化学工业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及众多的高校出版社。可以看出,"化工原理"课程作为化工等专业的重要技术基础课程,其教材的建设和出版受到各高校和出版社的普遍重视,国内化工专业排名前十位的高校几乎都编写和出版过《化工原理》教材。但是从影响力和市场的调研结果来看,编写学校实力较强、编写历史悠久的经典教材以及适用面更广或者特色更加鲜明的新编教材更加受到用户的青睐。

2."化工原理"课程教学资源现状浅析

随着多媒体等数字化教学辅助技术手段在教学中日益广泛和深入的应用,越来越多的高校和教师开始关注教学资源的开发与使用。例如,前面列举的五套《化工原理》教材都配套有相应的电子教案或教学课件,为使用者提供必要的教学资源的支撑和服务。

除了与教材的配套资源之外,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北京东方仿真技术公司等很多单位都开发和研制了为"化工原理"课程服务教学多媒体课件。其中天津大学开发了多达八套的多媒体课件,可用于不同体系的"化工原理"全程授课使用。福州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等单位则开发了化工原理实验教学多媒体课件。同时也有多个高校开发了"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的CAD设计软件。在教育部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项目中,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分别建设了"化工原理及实验"的网络课程,其中天津大学的网络课程被评为优秀网络课程,目前点击量已达到了十万余次。高等教育出版社联合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教指委和多所高校共同开发的"高等化学教学资源库"中的"化工基础子库"则是化工原理课程教学资源发展的另一重要成果。

不难看出,现有的"化工原理"课程的教材和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资源的建设已形成了相当的规模。开发教学适用性更强、使用更灵活、交互性能更好的教学资源以及教学资源的网络化将成为未来"化工原理"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余国琮. 化工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改革的研究与实施项目成果汇编[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2] 柴诚敬.化工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 谭天恩,窦梅,周明华.化工原理[M].3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4] 陈敏恒、丛德滋、方图南等.化工原理[M].3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5] 王志魁.化工原理[M] .3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篇5:微机原理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在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题2分,共30分)1.某微机最大可寻址的内存空间为16MB,其CPU地 址总线至少应有()条。A.32 B.16 C.20 D.24 2.用8088CPU组成的PC机数据线是()。

A.8条单向线 B.16条单向线 C.8条双向线 D.16条双向线 3.8088CPU复位后的启动地址为()

A 00000H B.FFFF0H C.FFFFFH D.11111H 4.要禁止8259A的IR0的中断请求,则其中断屏蔽操作指令字OCW1应为()。A.80H B.28H C.E8H D.01H 5.在8086环境下,对单片方式使用的8259A进行初始化时,必须放置的初始化命令 字为()。

A.ICW1,ICW2,ICW3 B.ICW1,ICW2,ICW4 C.ICW1,ICW3,ICW4 D.ICW2,ICW3,ICW4 6.6166为2Kx8位的SRAM芯片,它的地址线条数为()。A.11 B.12 C.13 D.14 7.在计算机系统中,可用于传送中断请求和中断相应信号的是()。A.地址总线B.数据总线C.控制总线D.都不对 8.段寄存器装入2300H,该段的结束地址是()。

A.32FFFH B.23000H C.33FFFHD.33000H 9.8259芯片中,中断结束是指使(C)中相应位复位的动作。A.ISRB.IRRC.IMRD.以上都不对.在异步串行通信中,使用波特率来表示数据的传送速率,它是指()A.每秒钟传送的字符数B.每秒钟传送的二进制位数C.每秒钟传送的字节数D.每分钟传送的字节数 11.中断向量表占用内存地址空间为()。

A.00000H~003FFHB.00000H~000FFHC.00000H~00100HD.FFF00H~FFFFFH 12.实现CPU与8259A之间信息交换是()。

A.数据总线缓冲器 B.级联缓冲/比较器 C.读写控制电路D.数据总线缓冲器与读写控制电路 13.Intel 8253的最大输入时钟频率是()。A.5MHz B.2MHz C.1MHz D.4MHz.完成两数相加后是否溢出的运算,用()标志位判别。

A.ZF B.IF C.OF D.SF 15.8255A的方式选择控制字应写入()。A.A口B.B口C.C口D.控制口

二、填空题(把答案填写在题中横线上,每空1分,共20分).8086/8088CPU的数据线和地址线是以_____________ 方式轮流使用的。.CPU中的总线接口部件BIU,根据执行部件EU的要

求,完成_____________与 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的数据传送。.8086中的BIU由_____________个_____________位段寄存器、一个_____________ 位指令指针、_____________字节指令队列、_____________位地址加法器和控制电路 组成。.8086/8088构成的微机中,每个主存单元对应两种地址:_________和__________。5.对于8259A的中断请求寄存器IRR,当某一个IRi端呈现_____________时,则表 示该端有中断请求。.若8259A中ICW2的初始值为40H,则在中断响应周期数据总线上出现的与IR5对 应的中断类型码为_____________。.在存储器的层次结构中,越远离CPU的存储器,其存取速度_____________,存储 容量_____________,价格_____________。.存储器的存取速度可用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两个时间参数来衡量,其 中后者比前者大。.中断返回指令IRET总是排在_____________。.若8255A的系统基地址为2F9H,且各端口都是奇地址,则8255A的三个端口地址 为_____________。

三、综合题(第1、3题各10分,第2、4题各15分,共50分)

1.存储器系统连接如下图,请分别写出图中第一组(1#、2#)、第二组(3#、4#)的地址分配范围。(写出具体步骤)2.计数器/定时器8253,振荡器(频率为1MHZ)连线如下图所示,其中振荡器的脉冲输出端接通道0的计数输入端CLK0,设8253的端口地址为180H~186H。

请完成以下任务:

(1)该电路中通道0的OUT0输出2KHZ连续方波,通道0的计数初值为多少(写出计算式)?GATE0应接何电位?在图上画出。(2)若要8253的OUT1端,能产生周期为1秒的连续方波,该如何解决?在图上画出。(3)写出实现上述功能的8253初始化程序。.设8255A的4个端口地址为90H~93H,将A口置成方式0输出,B口置成方式1输入,C作为输入口。要求编制8255A初始化程序并设计译码电路(可选用任意芯片),只用8位地址线(A0~A7)。

4.通过8259A产生中断使8255A的端口A经过反相驱动器连接一共阴极七段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端口B是中断方式的输入口。设8259A的中断类型码基值是32H。8255A口地址为60H-63H,8259A端口地址为20H、21H。试完成以下任务:

(1)设系统中只有一片8259A,中断请求信号为边沿触发方式,采用中断自动结束方式、全嵌套且工作在非缓冲方式,试完成8259A的初始化编程。

(2)若使LED上显示E,端口A送出的数据应为多少?如显示O端口A送出的数据又为多少?编写程序实现在LED上先显示E,再显示O的程序。

附8259A初始化命令字和操作命令字格式:

《微机原理》期末考试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在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题2分,共30分)

1. D 2. C 3. B 4. D 5. B 6. A 7. C 8. A 9. A 10. B 11. A 12. D 13. B 14. C 15. D

二、填空题(把答案填写在题中横线上,每空1分,共20分)

1._分时复用____ 2._CPU____;_存储器____;_I/O设备____3._4__;___16____;____16____;____6_____;____20____4._段地址___;__偏移地址___5._ 1___6._45H___7._越慢___;_越大___;_越低___8._存取时间___;_存取周期___9._最后___10._2FAH,2FCH,2FEH___

三、综合题(第1、3题10分,第2、4题15分,共50分)

1.A19 A18 A17 A16 A15 A14 A13 A12 – A0 0 …… 0 第一组范围: 0 0 1 1 1 1 0 1 …… 1 2分 即为:3C000H—3EFFFH 3分

A19 A18 A17 A16 A15 A14 A13 A12 – A0 0 …… 0 第二组范围: 0 0 1 1 0 0 1 1 …… 1 2分 即为:32000H—33FFFH 3分

2.(1)N0=1MHZ/2KHZ=500,GATE0接高电平,+5V; 2分(2)可将OUT0与CLK1相连,作为输入时钟脉冲; 3分(3)N1=2KHZ/2HZ=1000 2分 计数器0:MOV DX,186H MOV AL,00110111B 2分 OUT DX,AL MOV DX,180H MOV AL,00H 1分 OUT DX,AL MOV AL,05H OUT DX,AL 1分 计数器1:MOV DX,186H MOV AL,01110111B 2分 OUT DX,AL MOV DX,182H MOV AL,00H 1分 OUT DX,AL MOV AL,10H OUT DX,AL 1分

3.MOV AL,10001111B OUT 93H,AL 2分 IN AL,91H 1分 OUT 90H,AL 1分 译码电路连接如下: 6分 4.(1)MOV AL,0001011B OUT 20H,AL 1分 MOV AL,00110010B OUT 21H,AL 2分 MOV AL,00010011B OUT 21H,AL 2分

(2)如果显示E,则端口A送出的数据是30H;如果显示O,则端口A送出的数据是01H;程序如下:MOV AL,10000000B OUT 63H,AL 2分 MOV AL,30H OUT 60H,AL 2分 MOV AL,01H OUT 60H,AL 2分

篇6:机械原理试题及 答案

①试确定蜗杆的螺旋方向;

②在图上标出蜗轮的螺旋线方向; ③说明轴Ⅱ的转向;

④画出蜗轮2和小齿轮3所受轴向力的方向。1n42II

32II3 5.作出下列机构图示位置压力角(6分)

六、计算题(20分)

1.(5分)计算图示机构的自由度。

3.(9分)图示为某起重设备的减速装置。已知各轮齿数z1=z2=20,z3=60,z4=2,z5=40,轮1转向如图所示,卷筒直径D=136mm。试求此时重物是上升还是下降。

答案

4.(8分)图示传动,蜗杆主动。如要求Ⅱ轴所受轴向力为最小。

①试确定蜗杆的螺旋方向;

答:蜗杆左旋

(2分)

②在图上标出蜗轮的螺旋线方向;

答:蜗轮左旋

(2分)③说明轴Ⅱ的转向;(2分)

④画出蜗轮2和小齿轮3所受轴向力的方向。(2分)

1nnII24Fa2Fa3IIII23

35作出下列机构图示位置压力角(6分)

六、计算题(20分)

1.计算图示两机构的自由度(各5分,共10分)。

n6PL8PH1n362811

3.(9分)分析:传动装置由蜗轮蜗杆机构与一行星轮系组成。蜗杆4与行星轮系中的系杆转速相同。

Hi13zn1n433

n3n4z1z120,z360n30

n1n43n14n4

上一篇:小升初数学答案下一篇:小学学校维权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