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暴力反欺凌作文

2024-05-02

反暴力反欺凌作文(精选10篇)

篇1:反暴力反欺凌作文

校园,我们学习的乐园,成长的摇篮。我们渴望在和谐安全的校园环境中愉快地学习,健康地成长。然而,校园里也时常有不和谐的音符。也许因为一个误会,有人恶语相加,也许因为一次无意犯错,有人挥起了拳头……

暑假,我看了一本非常有教育意义的书——《反校园欺凌手册学生读本》。这本书的作者是佟丽华伯伯,他获得多项国家级荣誉称号,在国内外享有良好的声誉。他被媒体称为“中国未成年人维权第一人”,他是过去十年来中国儿童保护法律制度最主要的推动者之一、是中国儿童保护领域最权威的专家之一。本书的要旨在于:从实际的情景应对角度出发,为每个未成年人提出面对校园欺凌的具体的解决方案,让他们了解如何识别何为欺凌,如何拒绝欺凌,让他们在反校园欺凌的过程中得到成长,培养起学生们一种文明健康的处理人际关系的模式。

校园欺凌不一定在校园内发生,放学后同学间的欺负行为也算在内。主要表现是欺负弱小的人,令受害者在心灵及肉体上感到痛苦。校园欺凌通常都是重复发生,而不是单一的偶发事件。有时是一人欺负一人,有时集体欺负一人。通常欺负者不觉得自己不对,而是受害者怕事,默默承受而不敢反抗和告发欺凌者。

经过老师对我们的法制教育、新闻报道的反思,还有就是此书给我的深刻感受,我总结了几条防止校园暴力发生的安全小贴士:1、身上不要多带钱和贵重物品,如手机、MP3、平板电脑等。2、遇事要沉着冷静,根据现场情况,做出反应和判断。3、遇到勒索时,可以给对方一些财物,并寻找时机,记住对方的相貌特征,衣着打扮,并及时告诉班主任或家长,也可以告诉警察叔叔,让他们保护自己。4、学校附近行人稀少的小巷是校园暴力事件的高发区。上学和放学期间不要单独在这样的小巷里行走,尽量结伴同行。当我们遭遇校园暴力时,千万不能忍气吞声、逆来顺受,应及时告知老师、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有必要时还要寻求法律的保护。同时,也不能不计后果、以牙还牙,恶意报复只会导致雪上加霜。

校园,本该是一方净土、文明的殿堂。然而,同学之间因琐事引发的校园暴力给宁静的校园蒙上了一层阴影。在此,我真诚地呼吁广大同学:涵养理智,莫让美好的青春蒙受冲动的惩罚!让我们一起努力,驱散笼罩在校园上空的黑暗!

篇2:反暴力反欺凌作文

今天放学,我想往小巷里走捷径回家,突然听见了“呜呜”的哭泣声和大声嚷嚷的吵闹声。好奇心促使我走近点一探究竟,但看到的一切让我害怕地差点叫出声来。一群蓬头垢面的男生,大约十二三岁,穿着外校的校服。他们有的手里拿着小刀,有的手上掂着木棍,还有的高举厚木板。角落里默默地传来一阵啜泣,定睛一看,居然是一个低年级的小男孩。那些外校学生耍着小刀,挥着木棍,举着木板,嘴里还喊道:“你这小孩,怎么那么傻。叫你拿钱,你给我们,不就不会挨打了吗?赶快把钱交出来!” “大,大哥哥,我,我真的没有钱,你,你,你们不要打我呀!”小孩哽咽着说。“没有是吧,没有就打!”说着他们就用棍子打他腿,用木板敲他头,还用小刀抵着他的脖子……见此情景,我吓得手脚发抖,担心他们发现我,想偷偷溜走却又挪不动脚步,只好呆呆地躲在拐角处。看着那帮学生的嚣张气势,听着小男孩无助的哭声,我好羞愧,低头看着自己胸前的红领巾,想起了老师班队课说过的话:“遇到校园暴力时,不能忍气吞声,但最好不要进行正面搏斗,以免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对,我要找大人来救这位小弟弟!顿时,我鼓起勇气,悄悄地转身,原路跑回。可谁知这附近根本就没有大人,我只好跑到大街上找。见到有大人来,那帮学生立马拔腿就跑。我立即上前帮惊恐万分的小弟弟捡起书包,安慰了他几句,然后帮他打电话给家长,让家长来接他……

爸爸妈妈听完我的讲述,连连表扬我今天做了一件特别勇敢的事情,我心里也觉得幸福满满。

通过这件事,我想告诉大家:现今社会,校园暴力,打架斗殴、敲诈勒索等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我们的身心健康。但这些校园暴力现象,也提醒我们要提高自己的防范意识;一旦发生暴力事件,应当在第一时间实施有效地自救与呼救,以避免受到意外伤害。

篇3:反暴力反欺凌作文

近年来,家庭暴力事件层出不穷,据中国法学会反家庭暴力网络对部分地区的一项抽样调查显示,家庭暴力的发生率为34.7%①。2011年9月我国的著名英语口语教育家李某的家庭暴力事件曝光,让家庭暴力事件受到国民的广泛关注。我国早期列入最高人民法院典型案例的判决出现在2014年的福建仙游县榜头镇梧店村,一名年仅9岁的非婚生男童受其生母长达五年的虐待伤害。各部门对其劝说无效后,当地法院应村委会的申请,判决撤销施暴母亲的监护人资格,另行指定村委会担任监护人。但是这样的事件只是冰山一角,2013年发生的南京女童饿死事件中,两名受害女童的父亲因吸毒服刑,母亲则长期弃孩子于不顾,如果当地民政部门、居委会等能及时帮助女童重新找到合格的监护人,完全可以挽救两条幼小的生命。也正是这起案件,激起了全社会对于监护权问题的关注和反思。《反家庭暴力法》②中明确规定:“监护人实施家庭暴力严重侵害被监护人合法权益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有关人员或者单位的申请,依法撤销其监护人资格,另行指定监护人。”草案同时规定:“被撤销监护人资格的加害人,应当继续负担相应的赡养、扶养、抚养费用。“反家庭暴力法草案明确载入监护权撤销、转移制度,并且强调原监护人必须继续承担相关费用,无疑有利于推进该制度在反家暴实践中的运用。从更深层次的研究反家庭暴力,形成完整的预防、干预和救助的体制,可以更充分地保障人权,这与宪法中关于“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人性化断论保持高度一致。

二、家庭暴力产生的原因

了解家庭暴力产生的原因有助于预防家庭暴力的产生,从源头和过程中中断家庭暴力的反复发生,也给已经发生的家庭暴力事件提供完善的救助依据。

(一)认识层面

1. 传统思想在施暴方和受害人的头脑里根深蒂固施暴方和受害人均认为家庭暴力的产生理所当然,受害人一再隐忍,施暴方肆无忌惮,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2. 受害人的维权意识淡薄,不知有法可依或者知道有法可依但不知如何用法,又或者出于软弱,希望通过自己的忍让来换来家庭的和睦,纵容施暴者,结果往往受伤害的是自己。

(二)婚姻家庭的内部原因

夫妻之间的缺乏信任、存在着许多矛盾,最后影响夫妻双方的情绪稳定而产生家庭暴力。

(三)社会原因

1. 社会生存带来的压力让夫妻一方情绪失控而实施暴力。

2. 社会外力对“家事”处于不干涉的态度,别人的家事不便干涉的思想导致了许多悲剧的发生。

3. 缺乏完整的救助体制,受害人逃离家庭以后难以得到应有的救助,不得已的情况下仍然选择回归家庭,继续忍受家庭暴力,让有意识的维权的人求助无门。

(四)经济地位原因

夫妻双一方因失业等因素对另外一方有着严重的经济依赖,形成不平衡的家庭关系,如果双方关系略有不和,无深厚的感情基础,长期持续不平衡的经济地位可能导致出现经济控制等暴力现象。

(五)法律方面的原因

家庭暴力的维权意识还不够,对反家庭暴力的宣传力度还不够,并且对家庭暴力的规制仍然不健全。

三、《反家庭暴力法》对家庭暴力规制的完善

我国关于家庭暴力规制的法律散落于各个部门法之中,有民事责任、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但相关规定具有局限性。《反家庭暴力法》对相应的规定进行完善,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行为主体的扩大

《反家庭暴力法》第2条明确规定,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家庭暴力仍然是按照身体和精神两种分类。但是对于家庭暴力的主体做出了明显的划分,家庭暴力并不局限在夫妻、子女等家庭成员之间,《反家庭暴力法》第37条强调了“家庭成员以外共同生活的人之间实施的暴力行为,参照本法规定执行”。所以同居者也被纳入了保护的对象。

(二)社会救济的主体多元化

公安在家庭暴力事件中扮演的角色是在受害人报警应及时出警,制止家暴,按规定调查取证,协助受害人就医、鉴定伤情。医院的职能则是做好家庭暴力受害人的诊疗记录。妇联、村委会、受害人工作单位以及加害人的工作单位在接到受害的求助以后都应该给予适当的帮助。以及具有预防性质的社会组织开展心理健康咨询、家庭关系指导等服务。还有庇护所为受害人提供临时生活帮助。人民调解组织可以依法调解家庭纠纷。在双方调解无效之后,法院作为司法部门是受害人最后一道保护屏障,法院在受害人提起诉讼之后受理相关案件,如果有法定需要情形可依法对受害人缓收、减收或者免收诉讼费用或者让法律援助机构为受害人提供法律援助。

(三)保护令③独立于离婚诉讼

保护令是指法院颁发法庭命令或裁判用来保护特定人不受非法的侵扰或者传唤的。④分为民事保护令和刑事保护令两种,一般用来禁止施暴人继续施以暴力的保护令主要是民事法庭的法官所核发的保护令,《反家暴法》第34条规定,若施暴人“违反人身安全保护令,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人民法院应当给予训诫,可以根据情节轻重处以一千元以下罚款、十五日以下拘留。”

当家庭成员遭受家庭暴力或存在家庭暴力的现实危险时,可以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根据《反家暴法》第23、24条,人身安全保护令变成人民法院受理的独立案件,可以在不提起任何诉讼的情况下,“因遭受家庭暴力或面临家庭暴力的现实风险,向人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在受害人因行为能力或人身自由受限等客观原因无法自行申请保护令的,其近亲属及相关机关、组织可以代为申请。将申请提交至相关法院后,法院应在受理申请后七十二小时内作出人身安全保护令或者驳回申请;情况紧急的,应当在二十四小时内作出。保护令的有效期在6个月内,受害人还可向法院申请撤销、变更或延长。

根据家庭暴力的反复性的特征,如果当被申请人违法保护令再次施暴时,受害人可以首先选择报警,向警察告知持有保护令的情况,请求警察控制施暴人并向法院报告情况。有需要的,受害人亦可请求公安机关或人民法院转介庇护场所以充分利用新法对自身权利的保护。

(四)公安告诫令教育警示加害人

受害人遭遇家庭暴力后可以选择及时报警,警方接到报案后应当及时出警,制止家庭暴力。若家庭暴力情节轻微,不能以治安管理进行处罚的,由公安机关对加害人给予批评教育或者出具告诫书。这份告诫书可是本土化创新的有力措施,对加害人有着教育和威慑作用,同时还能作为证据认定家庭暴力事实。

(五)家庭暴力证据⑤来源多样化

根据《反家庭暴力法》第20条的规定在家庭暴力证据清单里面除了申请人与被申请人的身份信息,结婚证、户口本,照片,病例资料,证人证言和能证明产生家暴的电子数据信息以外,公安机关出警记录、告诫书、伤情鉴定意见等也可以作为证据,认定家庭暴力事实。

(六)对弱势群体的特殊保护

《反家庭暴力法》第14条,学校、幼儿园、医疗机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救助管理机构、福利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发现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遭受或者疑似遭受家庭暴力的,遇到这种情况需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否则可能会被依法给予处分。

第15条提出公安机关遇到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因家暴遭受严重伤害或面临威胁、无人照料的,应协助民政部门将其安置到临时庇护场所、救助管理机构或福利机构。

四、家庭暴力规制仍存在的不足

(一)社区防治对家庭暴力的干预⑥

基于中国的传统文化等方面的因素考虑,很多受害人仍存在着“家丑不可外扬”的误区,部分司法人员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处理不当和缺乏组织家庭暴力反复发生的机制,使该方法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基于以上问题应该积极展开宣传教育工作,注重对有关司法人员的专业培训,建立家庭暴力跟踪机制,注重评估和反馈。

(二)保护令的内容不局限于人身安全

不能否认人身安全保护是保护受害人权利的基石,但是保护受害人的财产权利以及使受害人能继续维持生活的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比如说申请人的生活费,未成年子女的抚养费与教育费,申请人因家庭暴力行为而接受治疗支出的费用。综合性和有针对性的治理家庭暴力也能使法律具有一定的威慑性,能够更好的预防家庭暴力的发生。⑦

(三)立法的矛盾问题⑧

《婚姻法》第46条规定“无过错方”可获得赔偿和《反家庭暴力法》规定“受害人”的财产利益要受到“保护”两者的表述不一致。

《婚姻法》第43条规定受害人作为唯一提出请求其他组织介入的主体和《反家庭暴力法》规定那个的受害人并非是必要条件不一致。

注释

1国务院法制办公室编.反家庭暴力法(草案)(征求意见稿)[EB/OL].中国新闻网,2014-11-25.

2阿计.反家暴立法:行走理想与现实之间[J].江淮法制,2015(24).

3肖建国.民事保护令入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公民与法(法学版),2012(3):4.

4高凤仙.家庭暴力防治法规专论[M].台湾:五南图书出版社,2004:135.

5刘余香.家庭暴力与法律规制[J].时代法学,2004(5):77.

6扬越,王菲.加强社区防治对家庭暴力的干预---略论反家庭暴力法(征求意见稿)的不足与改进之处[J].法制博览,2015.7.

7赵颖.警擦干预家庭暴力的理论和实践[M].北京:群众出版社,2006:313-315.

篇4:校园反欺凌指南

Walk away from a bully and tell an adult. It's OK to be scared and ask for help.

Don't look down when a bully says something. Stand tall and look into the bully's eyes.

Take a moment to calm down before responding to a bully. It's tough to think straight, and recall the stock1)responses you've practised with your parents, if you're in panic mode.

Speak clearly without provoking the aggressor. Say, "I want you to stop teasing me." Then walk away.

Use your best poker face2). The less scared or affected you look, the less the bully will do.

Get between a bully and his/her target. Go stand beside a child who is being bullied. Turn him/her away from the bully, and walk with him/her towards an adult.

Avoid being alone with a bully. Bullying usually happens where adults are not present, so you should avoid empty hallways, bathrooms or areas of the playground with bad sightlines to an adult. Try to sit near the front of the bus, stand near an adult when it is time to line up3), and be near the cafeteria supervisors at lunch time.

欺凌是一个令人悲哀的事实,已经对许多孩子造成了影响。更让人忧心的是,欺凌很可能会导致更加令人沮丧的后果,如自尊心变弱、学业成绩差劲,更糟糕的是,还可能会导致一些孩子自杀。以下是为大家准备的一些反欺凌指南。

从欺凌者身边走开,将此事告诉大人。感到害怕并寻求帮助这很正常。

欺凌者在说话时,不要向下看,要挺直身板,直视欺凌者的眼睛。

在回应欺凌者之前,花一点时间冷静下来。要做到头脑清楚地思考是很难,假如你很害怕,就回忆一下你和父母练习过的那些老套回应。

说话要清晰,不要激怒欺凌者。可以说:“我想请你不要再取笑我了。”然后走开。

尽全力做到面无表情。你看起来越不害怕或越不受影响,欺凌者的欺凌行为就会越少。

挡在欺凌者和被欺凌者之间,与正被欺凌的孩子站在一起,带他/她转身离开欺凌者,并与他/她一起走向一个大人。

避免与欺凌者单独相处。欺凌行为往往发生在大人不在场的时候,因此大家应该尽量避开空无一人的走廊、卫生间或操场上大人不太能看到的区域。尽量坐在校车上靠前排的地方,需要排队时站在大人附近,吃午饭时坐在餐厅管理员的附近。

What's More

Anti-bullying Day 反欺凌日

1. 你知道吗?每年的5月4日不仅是我们的青年节,也是很多国家的反欺凌日,也叫粉红衣日。

Anti-bullying Day (or Pink Shirt Day) is a day when people wear a pink shirt to symbolize a stand against bullying, an idea that originated in Canada. It is celebrated on various dates around the world. In 2012, the United Nations declared the official day to be May 4, which is recognized by over 25 countries worldwide, such as the United States, Australia and the United Kingdom.

2. 反欺凌日是怎样发起的?为什么又叫粉红衣日呢?

The original event was organized by David Shepherd and Travis Price of Canada, who in 2007 bought and distributed 50 pink shirts after male ninth grade student Charles McNeill was bullied for wearing a pink shirt during the first day of school.

Anti-bullying Quotes 反欺凌语录

"When people hurt you over and over, think of them like sandpaper (砂纸). They may scratch and hurt you a bit, but in the end, you end up polished and they end up useless."

—Chris Colfer (美国演员、歌手、编剧、作家)

"The common mistake that bullies make is assuming that because someone is nice that he or she is weak. Those traits (特点) have nothing to do with each other. In fact, it takes considerable strength and character to be a good person."

—Mary Elizabeth Williams (美国作家、评论家)

"All I wanted to do was go back inside to the library and read a book. I used to spend all my time reading books. It was safe. Nobody ever was hurt or teased or looked stupid while reading books."

—Kathryn Magendie (美国作家、编辑)

"Never be bullied into silence. Never allow yourself to be made a victim. Accept no one's definition of your life, but define yourself."

—Tim Fields (英国反欺凌活动家)

1.stock [st?k] adj. (回答、说法或做事方式)老一套的,陈腐的

2.poker face: 面无表情

篇5:反欺凌反暴力活动总结

工作总结

学 寄料小学校园反欺凌反暴力

工作总结

为进一步提高学生预防校园欺凌事件能力,杜绝校园恶性暴力事件的发生,我校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对校园欺凌事件加以防范,加大校园及周边区域欺凌事件的防范力度,多措并举保师生安全。现总结如下:

一、提高认识,强化防范意识

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指导精神。认真学习领会,积极落实,使每一个教师、同学在脑子中都紧绷安全意识这根弦。我校高度重视,将安全防范工作列入学校重要议事议程。召开安全工作专题会议,强调了加强校园安全防范措施和学生自身安全防范意识,禁止外来人员入校等制度。通过会议的传达,让全体教职工充分认识到校园欺凌事件问题的严重程度以及带来的社会危害,从而增强自我保护的能力和意识。会后要求各班主任认真组织召开主题班会,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强化安全防范教育和师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师生应对欺凌事件的能力。

二、健全制度,落实领导责任制

为保障师生生命财产安全,切实维护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建立健全了校园安全防范制度,成立了领导小组,明确职责,确保防范工作开展得顺利有序。

三、加强安全保卫,实行24小时值班制

学校严格执行领导带班、教师值班制度,充实校园安全保卫力量。对外来人员进出校园实行严格登记制度;上课期间,学校大门一律落锁,学生如有特殊情况需外出必须出具班主任的批条;有家长来校找学生,一律登记并检查他在没有携带暴力器具及危险品的情况下,方可进入校园;精神病患者、社会闲杂人员一律不许进入校园;任何车辆未经允许不得进入校园。发生有人强行进入的情况,校门值班人员要及时报告学校领导。严禁学生将管制刀具等危险品带入校园。

四、加强教育,强化学生自护意识。

学校教育学生在面对暴力时的策略与勇气、遭遇暴力以后应该如何对待等。如面对各年级同学以及校外人员的侵害要及时向父母和老师汇报;对于严重的侵害行为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等。各班级要配齐安全班委、安全信息员,定期向学校反映可能发生的校园暴力隐患,积极争取学校、社会和家庭的保护和帮助,将校园暴力扼杀在萌芽之中。

篇6:反校园欺凌作文

学校在我们心中是严肃和神圣的地方,是我们遨游知识的海洋,是同学们友谊滋生的平台,我们更渴望在这和谐清净的校园内,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

前段时间一部关于校园生活的电影—悲伤逆流成河,让我想起今天老师提起“校园欺凌”这四个字,整部电影我是秉着呼吸,红着眼睛看完的。干净的少年,孤独的女孩,沉默地等待着放学的她,那个震动不已却无人接听的手机,匕首般的语言,淡薄如纸的同学冷漠面孔,以及躺在血泊中目光呆滞的她……在我的脑海中来回游走。

剧中,女主角是一个中学生,名叫易瑶,生活中唯一的亲人就是一个在别人眼里的“不学好”的母亲,靠着帮别人按摩挣取女孩的学费和生活费,一次意外让女孩染上了所谓的“不干净”的病,后来同学们知晓后,对她进行了各种语言的攻击,猜疑,漫骂,有的甚至把红墨水直接泼洒到女孩的身上,塞粉笔灰她嘴里,扒女孩的衣服。女孩从三次忍让到一次攻击,最后直到那个最干净的男孩也开始不相信她,直到最后居然所有人都怀疑女孩杀了同班同学,女孩彻底绝望了,无处可逃,觉得生无可恋,最后女孩选择跳海来结束自己可悲的一生,在海边女孩对着所有老师和同学大吼道:“你们才是最恶毒的杀人凶手,我永远忘不掉怎么被你们欺负,怎么被你们侮辱,你们给我编过最下流的绰号,你们一口一个杀人凶手地叫着,你们的心比石头还冷漠,你们又恶毒又愚蠢,你们胆小怕事,别人做什么你们就跟着做什么,因为你们觉得无聊,觉得不要承担任何后果,杀人凶手我不知道是谁,但是我知道杀死我的凶手就是你们。”

是啊,社会在发展,科学在进步,我们最爱的校园却出现了校园暴力,有的同学跟着别人,怎么说,怎么做,完全没有自己的思考,有的同学给其他人起绰号,语言攻击和冷漠也是一种最高级的校园欺凌。其实这种校园欺凌事件,在我们身边也常有发生,我希望全学校,全社会都应该高度重视和关注,采取相应措施,共同努力,减少和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一切为学校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

篇7:反校园欺凌诗歌

初三傍晚起风雷。

后生愚蠢犹可训,

其父愚氓意何灰!

可叹英雄陷囹圄,

虎落平川被犬吠。

何时天睛扫阴霾?

静等上帝圣旨飞。

篇8:对我国反家庭暴力立法的思考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一) 》中第一条明确阐述了家庭暴力的概念:“‘家庭暴力’, 是指行为人以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其他手段, 给其家庭成员的身体、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伤害后果的行为。持续性、经常性的家庭暴力, 构成虐待。”家庭暴力发生于有血缘、婚姻、收养关系生活在一起的家庭成员间, 如丈夫对妻子、父母对子女、成年子女对父母等, 妇女和儿童是家庭暴力的主要受害者, 有些中老年人、男性和残疾人也会成为家庭暴力的受害者。对于家庭暴力行为, 我国学术界一致认为家庭暴力应为出现在家庭内部侵犯他人人身、精神、性方面的强暴行为。 (1) 笔者认同这种观点, 家庭暴力包括了性暴力, 虽然概念中没有明确提出性暴力, 但是法律作了概况说明其应归于“等方面”之中, 因为性暴力行为侵犯的是被施暴者性权利, 属于权益的剥夺, 暴力的概念尚可完全包含。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家庭暴力也呈现出新的趋势和特点, “冷暴力”、“精神虐待”、“高知识阶层”等逐渐成为谈论家庭暴力问题时频繁出现的关键词。2007年网易女人频道与中国反家庭暴力网络合作针对妇女的暴力调查中, 数据显示身体暴力仍是主要形式占40.52%, 而精神暴力, 冷暴力也分别占到24.71%和14.13%。 (2)

二、我国目前对家庭暴力的法律规制及缺陷

我国对家庭暴力的法律规制问题探索起步较晚, 发展相对缓慢。目前出台的《涉及家庭暴力婚姻案件审理指南》和《关于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若干意见》对于保护家庭暴力中的受害人起到一定的作用, 但只是凤毛麟角, 我国在具体的法律规制上存在缺陷。

(一) 家庭暴力的立法范围狭窄

从上述最高人民法院对家庭暴力定义可以看出我国将家庭暴力的主体范围限定在夫妻之间和其他家庭成员之间, 强调有伤害结果。笔者认为, 此定义对于主体和行为范围的规定上过于狭窄, 可能让一些人逃脱法律的制裁。主体范围狭窄是就目前的法律看家庭暴力的行为主体将同居“家庭” (非法同居由于为法律所否定, 我们暂且不讨论) 成员之间发生的暴力行为被排除在法律的保护之外。行为范围狭窄则指我国目前施暴行为方式主要局限于殴打、捆绑、残害等, 并且要造成身体伤害, 其中忽略了精神暴力、冷暴力。

(二) 专门立法缺位, 制止力度有限

目前美国、英国、加拿大、瑞典、新加坡等国对家庭暴力都有专项立法, 我国台湾地区和香港地区也分别通过《家庭暴力防治法》、《家庭暴力条例》, 而我国内地至今尚没有专门的反家庭暴力法。从救济的方式上看, 我国的公检法机关对家庭暴力的救济方式没有一套完整的程序, 虽然新《婚姻法》对“正在实施的家庭暴力, 受害人提出请求”、“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家庭成员, 受害人提出请求的”、“对重婚的, 对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构成犯罪的”等都作出了明确的追究规定, 但不论《婚姻法》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都没有明确规定如何救济家庭暴力, 按照哪种方式救济等问题。除此之外还存在家庭暴力罪未入刑犯罪追溯率低、举证责任不明确、民法上的处罚和赔偿依据不足等问题。

三、反家庭暴力立法的完善对策与思考

(一) 完善立法, 制定《反家庭暴力法》

完善立法是提高法律干预效果和解决家庭暴力的根本办法。我国目前因为没有专门的反对家庭暴力的法律, 在今后的立法规划中, 应将反家庭暴力法的制定纳入其中, 制定一部专门的反家庭暴力法。针对上文提到的缺陷, 首先将家庭暴力的主体范围扩大至同居“家庭”, 保护那些潜在的处于家庭暴力危险之中的群体;其次, 对家庭暴力的行为方式进一步完善, 使精神暴力、冷暴力在立法中得以体现。家庭“冷暴力”不同于肢体暴力, 是一种“不作为”的形式, 具有隐蔽性, 取证难, 界定难, 定性难的特点。单靠道德的力量不足以有效制止, 必须在立法中加以规制, 明确家庭冷暴力伤害的确认和立案标准, 将家庭冷暴力作为离婚的法定条件之一。

(二) 借鉴挪威经验, 确立无条件司法干预原则

挪威通过刑事诉讼法和刑法等方面的法律改革, 对于受暴妇女确立了无条件司法干预原则。具体说来, 即便受暴妇女撤销了先前的指控, 警察和公诉机关在没有被害人同意的情况下, 也可以向施暴者提起诉讼。我国在诉讼程序上一般将家庭暴力有关案件列为自诉案件, 因此司法实践中, 许多受害人由于受到施暴者的求情、威胁与施暴者达成协议, 拒绝与警方合作, 或者拒绝出庭作证, 甚至不愿意施暴者受到处罚, 家庭暴力的追诉率、撤案率也一直较高。对此我们可以尝试借鉴挪威无条件司法干预原则, 通过立法使司法干预即使在受害者撤消指控, 公安机关和公诉机关在没有受害人同意的情况下, 也可以对施暴者提起诉讼。这样可以使那些由于各种原因不能、不敢起诉的受害者受到更好的司法救济。

(三) 引入民事保护令制度

美国妇女面对家庭暴力可以申请“民事保护令”, 即受虐妇女难以忍受丈夫的家庭暴力, 自己可以打电话找警察请求直接将丈夫逮捕或者到法院申请保护。保护令制度集惩治施暴者、救护受害人两大功能于一身, 能够有效地制止和防范暴力、恢复家庭的和谐稳定。民事保护令制度重在事先预防, 它与传统法律对家庭暴力行为的事后处罚的救济途径并不冲突, 且相辅相成。我国若引入此制度可以使受害者及时隔离施暴者, 防止暴力行为的再次发生, 有助于维护受害方的人身权。

此外, 笔者还建议:加大惩罚力度, 刑法中引入“家庭暴力罪”;建立夫妻财产共有关系中止制度, 允许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对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分割, 实现在婚姻关系未解除的情况下受虐妇女人身伤害公平受偿的问题;在家庭暴力诉讼中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制度, 在原告举证不力时要求被告对自己没有实施家庭暴力的主张负举证责任等。

参考文献

[1]秦志远.论家庭暴力侵权, 家事法研究[M].北京:群众出版社, 2009.

[2]夏吟兰, 龙翼飞, 郭兵, 薛宁兰主编.婚姻家庭法前言——聚焦司法解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0.

[3]蒋月娥.反家庭暴力, 立法势在必行[J].中国妇运, 2011 (11) .

篇9:浅谈《反家庭暴力法》

关键词:家庭暴力;问题探析;完善对策

一、《反家庭暴力法》的亮点

任何一部法律的出台都有着相应的社会需求值。家庭暴力作为一个全球性问题,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此问题。20世纪70年代以来反家暴呼声日渐高涨,解决家暴问题迫在眉睫,我国今年3月1日实施的《反家庭暴力法》应运而生。新法分为六章,针对家暴的范畴、预防、处置、人身保护令和法律责任作出规定,具有颇多创新点。

(一)从家暴的范畴上看,家暴的范围明显扩大化

家暴的范围扩大,包括主体扩大化和种类扩大化。首先,主体扩大化。《反家庭暴力法》第二条明确规定:“本法所称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实施的身体、精神等方面的侵害。”而家庭成员,包括配偶、父母、子女以及其他共同生活的近亲属,具有家庭寄养关系的人员之间的暴力行为,视为家庭暴力。”第三十七条又规定:“家庭成员以外共同生活的人之间实施的暴力行为,参照本法规定执行。”可见被家暴的主体不仅包括家庭成员还包括家庭成员以外的共同生活的人。其次种类扩大化。家暴的手段不仅仅是身体暴力还包括精神暴力。所谓精神暴力就是指实施言语恐吓或以非言语的威胁迫使对方心生恐惧以达到控制受害人目的之行为。精神暴力是无形的暴力,这种伤害是精神上的摧残和折磨,不加以规定恐怕会引起受害人的心理扭曲,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因此,精神暴力纳入法律是其一大亮点。

(二)从具体处置上看,不仅针对受害人设置了人身保护令制度,而且针对加害人设置了告诫书条款

首先,从受害人的角度分析。人身保护令制度作为反家暴的事前预防性保障措施是以法制强制力为后盾的“特别保护”,从人身保护令的申请与受理、种类、使用的条件、具体保护措施与执行等等方面全面系统的作出具体规定从而给申请人贴上“护身符”,给被申请人戴上“紧箍咒”,是国家公权力介入家庭暴力防治的新途径。其次,从加害人的角度分析。第16条规定的告诫书解决了未达到治安处罚的家庭暴力行为的处置问题。对已经被告诫过的加害人,二次暴力的将从重处罚,告诫书还可作为法庭证据,解决过去家暴取证难得问题,从而起到法律震慑作用。

(三)从法律义务认定方面,对遭受家暴的受害人的强制报告义务和庇佑保护制度的完善

首先,针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若学校、医疗机构、村委会等等发现这些人遭受家暴的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应当对报案人的信息予以保密。强制报告义务重点解决了家庭暴力的发现渠道。其次,在人身安全方面设置了临时庇护场所。无、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因家暴身体受到伤害,面临人身危险或无人照料的情况下可以被安排到相应的临时庇护场所,解决当前的生活问题。

二、《反家庭暴力法》的不足

不可否认,《反家庭暴力法》的实施填补了法律空白,使得家庭暴力案件有法可依,为我们寻求司法救济提供了有效的帮助,大体上看似完美,但是不够细致,缺乏可操作性。比如,具体谁负责处置家庭暴力案件,公权力介入后不作为或者作为过当应该如何承担责任,临时庇护制度治标不治本等等可以看出《反家庭暴力法》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下文将对此详述之。

(一)家暴范围过于狭窄

新法从主体和类型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范围扩大和明确,但这些远远不够。家庭暴力分为身体暴力、精神暴力、冷暴力和性暴力。新法第二条虽然规定了身体、精神等暴力,但并不明确化,范围含糊。法律只选取了最表面、最肤浅的定义,使得本法的保护范围和保护力度大大下降。

(二)具体处置上不够细致,缺乏可操作性

首先,人身安全保护令的证据审查过于严格。因为是新的法律制度,诉讼法上缺乏相应的配套措施,法院不告不理,公权力的介入是非常克制的,即使介入大多也是采取调解的手段,取证困难等等各方面都加强了人身安全保护令的难度。其次,对受害者的庇护,写的不够完整。现在规定的临时庇护场所,只是提供一个临时生活场所和临时生活帮助,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受害人的问题。最后,缺乏一个专门牵头处置家暴问题的机构。我国现行规定好多机构都只是相互配合,这样很容易造成权利交叉或权利真空,不利于当事人的权益保护。

(三)民事、刑事立法缺失

我国刑法在针对家庭暴力立案审查时往往以虐待罪、遗弃罪、故意伤害罪等等罪名审查,缺乏独立的家庭暴力罪罪名。这样就容易导致如果行为人实施的家庭暴力不是特别严重,没有产生严重后果,不符合上述一些刑法罪名的构成要件,那么对于实施家庭暴力的行为人,我们便不能通过刑法的刑罚来制裁他,间接地使他们更加无所顾忌。其次,虽然“告诫书”可以作为证据出示,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举证困难的问题,但这只是杯水车薪,从根本上还是不能解决取证难的问题。

三、《反家庭暴力法》的完善对策

(一)扩大家庭暴力的范畴

将性暴力和经济控制纳入家庭暴力的范畴。性暴力是指违反他人意愿,强行与他人发生性关系达到伤害、控制、侮辱他人的行为。包括强奸、性攻击、乱伦、猥亵等等性暴力给受害人造成的伤害是很大的,必须加以规范。其次,经济控制即加害人通过控制受害人的经济从而造成对方的经济依赖。从社会整体上看,女性获得工作相对于男性来说较为困难,而且收入不稳定,迫使相当一部分女性在经济上不得不依赖于男性,加大了男性施加经济控制的可能性。只有社会能够提高受害方的经济独立才可能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

(二)追求形式完美,更加注重细节具体,增加可操作性

首先,人身保护令制度方面放宽资格审查和证据审查,引入听证制度。我们的社会救助机构在遇到家暴案件时应及时赶赴现场进行案件听证和分析,及时化解矛盾,并对听证进行记录,作为以后司法审查的证据。法院在审理家庭暴力应适用证据规则第十七条“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确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材料”進行扩大解释,主动依职权调取证据。其次,在国外有一套很好的庇护制度,我们应该借鉴国外的具体做法,相应的也增加心理辅导、法律援助,培训受害者的生存能力和回归社会的能力。最后,加大公权力的介入。由于大多数的家庭暴力都发生在家庭内部,很难被外人所熟知,具有一定程度的隐秘性,没有当事人的“告诉”和公权力的有效干涉外人是很难知道的,因此建立一个专门牵头处置家暴案件的机构,明确法律责任很有必要。

(三)完善相关立法,使之相互配合

对相关民事、刑事、行政法律进行修改和完善,避免在内容上与《反家庭暴力法》冲突,又可以与此法相互衔接配合,从而形成能够有效规制家庭暴力的反家庭暴力体系。就民事立法而言,应当充分完善同居、分居和保护令制度,适当扩大离婚赔偿的适用范围。就刑事立法而言,应当在罪名中增设家庭暴力罪名,对家庭暴力犯罪的自述案件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对告诉才处理的,仍采取自述的方式,在被害人基于各种原因无法自述的,检察机关应当介入,提起公诉,维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使《反家庭暴力法》成为一部兼顾程序和实体,通过民事、刑事、行政等多手段调解的社会法。(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法学院)

参考文献:

[1]苏静,张士昌.浅述反家庭暴力的社会保障政策[J]. 中外企业家. 2016(8)

[2]马志国.从“心”看“家暴” 谁是赢家(上)[J]. 科学养生. 2016(04)

篇10:反欺凌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安教发【2016】91号《关于加强校园反欺凌,切实做好特殊群体的关心、关爱与教育帮扶工作的通知》根据通知要求,我们对围绕法制专题教育、规章制度完善、开展自查自纠、欺凌事件发生和处理四个方面对专项治理情况进行了全面自查和总结,现将自查总结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会精神,明确目标

我们认真学习文件精神,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通过加强法制教育,严肃校规校纪,规范学生行为,积极主动和扎实认真地做好预防和处置校园欺凌事件,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保障校园安全、维护校园稳定、推进平安校园、和谐校园建设提供良好的环境。

二、加强领导,科学部署

学校成立了专门的校园欺凌专项治理领导小组,并责任分工明确。具体如下:

(一)领导组成员 组

长:鲍锋

副组长:余清峰 副校长

成员:张旭龙 杨子翔 严丽艳 卢露宇 各班班主任 各班班长

家委会主任委员 工作职责:

组长:对校园欺凌专项治理负总责。审订《校园欺凌专项治理预案》,对此次治理活动督查并评定实施情况。

副组长:对《校园欺凌专项治理预案》的科学性、可操作性进行评审,治理过程督促班主任、安保员、宣传员宣传教育到位,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并召开以预防校园欺凌为主题的知识讲座。

成员:服从领导,各司其职。总务主任备好“三防”等相应防范器械;安保员做好门卫出入安全管理工作和校园巡查监督工作;班主任等做好对学生的一日安全教育管理、宣传工作,为学生保驾护航。家委会主任委员通过微信等网络平台向家长朋友宣传预防校园欺凌方面知识,确保学生安全无事故。

三、周密安排,精心组织 本次专项治理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6年9月,开展专项治理工作。

(一)完善制度。学校制定了完善的校园欺凌的预防和处理制度、措施,建立了校园欺凌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明确了相关岗位教职工预防和处理校园欺凌的职责。

(二)开展教育。学校集中中对学生开展了以校园欺凌治理为主题的专题教育,开展了品德、心理健康和安全教育,邀请公安、司法等相关部门到校开展法制教育。组织教职工集中学习对校园欺凌事件预防和的相关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

(三)加强预防。学校加强对校园欺凌治理的人防、物防和技防建设,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和疏导,公布学生救助或校园欺凌治理的电话号码,并明确负责人。及时发现、调查处置校园欺凌事件,严肃处理了实施欺凌的学生。第二阶段:2016年10月,学校自查,接受普查。

学校对专项治理第一阶段专题教育情况、规章制度完善情况、加强预防工作情况、校园欺凌事件发生和处理情况等,进行全面自查、督查和总结,形成报告并上报。对不足地方及时弥补。

四、制度齐全,措施得力。

学校还制定了相应的防校园欺凌制度及措施。具体如下:

1、相关岗位教职工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实行全体教职工一岗双责制,对玩忽职守,对学校安全造成不良后果的,追究其责任。

2、加强校园欺凌治理的人防、物防和技防的建设,如有丢失、损坏、不健全的相关器械总务处要及时配备。

3、班主任要经常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和疏导,公布学生救助或者是校园欺凌治理的电话号码5013186。

4、当天值班教师要认真负责,对学生厕所、宿舍等容易发生纠纷的地段要做好巡查工作。

5、学校利用主题班会、教育讲座、国旗下讲话等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

6、如发生校园欺凌事件,及时向老师汇报,安保员要及时到位并严肃处理实施欺凌的学生,涉嫌违法犯罪的,要及时向当地公安部门报案并配合立案查处。

校园欺凌应急预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有效防范校园内发生暴力事件,切实保障广大师生人身和国家财产的安全,及时处置侵害师生安全的恶性事件,维护学校的稳定,特制定学校防范暴力事件的应急预案。

二、组织机构

1、学校成立暴力防控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组

长:鲍锋

副组长:余清峰 副校长

成员:张旭龙 杨子翔 严丽艳 卢露宇 各班班主任 各班班长

家委会主任委员

2、应变保护组负责在上级部门介入之前与侵犯势力的周旋,紧急时的防御等;人员救护组负责为受伤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救护;疏散引导组负责疏散引导学生至安全地方;通讯联络及沟通协调组负责对内对外的联络汇报工作和与家长的沟通协调安抚工作。

四、预警预防

1、分析可能引发事件的原因

由于种种因素对社会不满和因矛盾激化而铤而走险、因严重利益冲突而报复、精神病人发病以及极少数歹徒行凶犯罪等情形是引发学校暴力事件的主要原因。

2、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1)加强对师生进行法制和安全教育,增强师生的法制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2)严格门卫登记、管理制度,控制外来人员进入学校。发现可疑人员或不法分子非法侵入校园应及时报告或报警。

(3)对可能引起矛盾激化事件的当事人要逐一排摸登记,耐心接待,尽力做好化解工作。

(4)经常性地与派出所沟通联系,及时掌握学校周边地区存在的不稳定的因素(人或事),采取有效对策。

五、处置流程

一旦发生学校暴力事件,一般应按下列程序处理:

1、校内一旦出现非法侵害现象,在场教职工应尽力予以制止并及时通知学校领导。无力制止的,可调集力量,同时拨打报警电话。

2、启动应急处置预案,各工作小组按照职责开展工作,如发生劫持人质事件,应变保护组的人员要在公安部门赶到之前,尽力与歹徒周旋,规劝其终止犯罪;同时学校要全力保护好在现场或附近的其他学生,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要对学生进行疏散。如需要的话,通过校园广播,发出紧急集合信号。各班主任到班级指挥学生有序疏散。各任课教师到各自岗位及时开展工作。

3、如有人员伤亡,人员救护组要提供及时有效的救护,有可能的以最快的速度把伤员就近送往医院抢救,并通知家长或家属。

4、协助警方阻止暴力行为的最后实施。

六、善后处理

1、保护现场,配合警方调查取证。

2、在警方的指导下维持秩序和善后处理。

上一篇:合班联谊活动方案下一篇:《我的国庆见闻》继续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