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夕阳真美教案

2024-05-02

23夕阳真美教案(精选8篇)

篇1:23夕阳真美教案

夕阳真美

大庆市长青小学 徐丽娜

一、教材分析:

《夕阳真美》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本文生动地描绘了夕阳西下时天地间壮丽而富有变化的景色,全文给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之感。课文共有5个自然段,语言生动形象,读来十分流畅。第一自然段写爷爷奶奶带“我”去看日落;第二自然段写太阳西斜的壮丽景色;第三自然段写夕阳下沉时云朵色彩的变化;第四自然段写夕阳落山后天边霞光的灿烂;第五自然段写爷爷赞美夕阳真美。

课文不仅写出了景(夕阳)美,还写出了情美(爷爷奶奶晚年幸福生活)。可以联系刚刚学的《云房子》一课,让学生明白大自然的美是无处不在的,要向作者学习,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寻找美、发现美,用心和笔去感受美,记录美。

二、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夕阳西下时的瑰丽景色,培养学生欣赏美的健康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理解并诵读夕阳的美。

四、教学时间: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开门见山 激趣导学 1.谈话导入:

同学们,课前老师布置了一项观察夕阳的作业,你们完成了吗?谁能用一个词或一句话形容一下你眼中的夕阳呢?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23课,师板书课题,生齐读——夕阳真美!(设计意图:通过检查学生课前实践观察时收集到的信息并进行交流,自然导入新课,不仅激发了他们观察生活的兴趣,还把语文和生活结合起来,营造了愉悦、轻松、自主的课堂,符合二年级儿童的认知规律。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文,出示阅读提示:(1)读准字音,标出生字,把句子读通顺。(2)标出自然段,有不懂的地方,画“?”。

(3)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哪几个自然段写出了夕阳的“美”。

2、检查自读效果

(1)检查生字词的读音(读准翘舌音和后鼻音)傍晚 光芒 深蓝 涨红 披上 慢慢 下沉 日落 壮丽 起伏 染红 灿烂

(2)检查课文段落是否读通读顺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互评

3、齐读课文,指出2、3、4自然段写出了夕阳的“美”。

4.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齐读第一段。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体会“傍晚”一词的意思,理解“日落”与“傍晚”的关系。

(3)教师小结:

那么,日落的时候,他们究竟看到了什么景象呢,我们下节课再学习。(设计意图:此环节整体感知,让学生沿着主线初探文本,理清脉络。为下一步的探究课文进行了很好的铺垫。)

(三)识字写字 指导评议

1.出示生字:傍、芒、蓝、伏、余、壮、慢

2.针对每个字,学生介绍自己识记的方法。

3.教师提示:“壮“的偏旁(丬),右边是”士“不要写成”土“。4.学生口头组词。5.教师范写,学生描红。6.教师指导,展示评价。

(设计意图:低年级的识字是重点,在识字的过程中注意对学生认识事物,语言表达,思维能力的训练,体现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游戏识字,趣味识记,让学习不再枯燥。)

(四)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学习新课 1.出示词语,开火车朗读。

傍晚 光芒 深蓝 涨红 披上 慢慢 下沉 日落 壮丽 起伏 染红 灿烂 2.回顾课文内容。师:课文的题目是“夕阳真美”,让我们抓住“题眼”,究竟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夕阳的美?(2-4自然段)

3.到底课文中是怎样来描写夕阳的美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到课文中去细细体会吧。

(设计意图:复习导入,既能巩固新知,又可以理清脉络和学习上的障碍,可以引领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学习与探究。)

(二)自主阅读 理清脉络

(1)师:夕阳是个神奇的魔术师,还是个淘气的小孩子,它不停地变换着位置,向我们展示着它不同角度的美。

(2)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第2--4自然段,找找太阳位置发生了哪些变化?用“——”画下来。

2、学生交流汇报,教师板书:“西斜、下沉、落山”。

3.小练习:

用 “先„„接着„„最后„„”的句式说一说夕阳位置的变化。

4.同学们找得非常准,课文2---4自然段分别向我们描绘了这三幅不同的美景,让我们一起去欣赏吧!

(三)品读入境 感悟美 1.品读第二自然段。

(1)让我们一起先走进西斜中的太阳,教师范读,学生评价。(2)指名读、齐读第二自然段。

你觉得哪句话写出了太阳西斜时的“美”?(4)理解“刺眼的光芒”(出示课件)

太阳的光芒在什么时候给你感觉是很刺眼的?(晴朗的中午)这么刺眼的光芒被西斜的太阳给收起来了,这下太阳光就——不刺眼了,变得很(柔和),这句话该怎么读呢?再次练读。

(5)太阳西斜时,哪些景物发生了变化?

a.天空一片深蓝。体会“一片“。

b.出示西山课件:体会“连绵起伏“”壮丽“。

教师板画西山,这些山有的高有的低,一座连着一座,这就是——连绵起伏。看!太阳快落山了,它的余晖染红了天空、云朵,它好像给群山披上了红色的披风,这山既雄伟又美丽!这就叫“壮丽”。让人忍不住想说----“夕阳真美”!(齐读课题)

(6)再读第二自然段,感悟夕阳西斜时的壮丽美景。

你能用赞美的语气读一读吗?相信你一定能把西山的壮丽读出来。(教师指导朗读)(设计意图:本环节,我们通过板画,加强了学生对关键词语的理解;通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让他们完成情感外显,读中感悟。对学生进行了观察、联想、发现和创造等多种能力的培养,从而更真切体会作者流露在字里行间里的真情。)

2.品读第三自然段。

师:西斜时太阳把天空、西山变得更美了。那么当太阳慢慢下沉,又把什么变得更美了呢?快去读读第三自然段,寻找答案吧。

(1)学生自由朗读第三段。

(2)出示句子:夕阳又把身边的云变美了。

(3)画出写云颜色的词语:黄色、红色、紫色„„

(4)小组讨论:想象一下,云还可能被染成什么颜色?它们都藏到哪里去了?(5)交流汇报:绿色、橙色、粉色等,都藏到„„里去了。师:省略号的作用可真大啊!

(6)想象训练:这么多颜色铺满天空,会是怎样一幅景象呢?用一个词形容一下。

(五颜六色、五彩缤纷、五光十色、五彩斑斓。)

(7)再读指导。当太阳慢慢下沉时,它把周围的云朵变成五彩缤纷的,我们情不自禁地喊出:夕阳——真美!(读题)

(设计意图:本环节营造了开放的语文教学环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指导学生科学地进行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在合作中发现,并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进行想象力的培养和训练,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做课堂的主人。)

3.品读第四自然段。

(1)夕阳继续下沉,它走到了西山的背后。

(2)出示句子:它轻轻地走到了西山的背后,把灿烂的霞光留在遥远的天边。体会含义,练读。

(3)小结:虽然夕阳落到了西山的背后,但是它依然把灿烂的霞光留在的天边,把美丽的景色留在了我们心中,看着这美丽的霞光,让我们忍不住想说:夕阳——真美!(齐读课题)

4.想欣赏一下夕阳美景吗?出示课件。5.出示课文填空,联系背诵。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在学生读中感悟,在头脑中已将课文中的文字转化为图像后,再播放夕阳美景的课件,补充升华,是尊重文本,符合语文学习规律的。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四)总结升华 景美情美 1.出示第五自然段。

这么美的夕阳不仅我们喜欢,爷爷更喜爱!

2.齐读:爷爷满面红光,望着奶奶说:“夕阳真美呀!” 3.你们能了解爷爷此时的心情吗? 4.师小结:

景美情更美。瞧,夕阳不仅染红了天边的云朵,让大自然变得瑰丽无比,同时也温暖了爷爷的心,映红了爷爷的脸,更象征了爷爷奶奶幸福美满的晚年生活。让我们祝福天下的爷爷奶奶晚年幸福快乐!(生齐读)。

(设计意图:水到渠成,不露痕迹地表白,由“景美”过渡到“情美”,不失时机地把握住学生情感升华的一瞬间,渗透德育,引导他们尊敬和关爱老人,教学效果很好。)

(五)书写生字 夯实基础 1.出示生字:沉、涨、灿。2.学生介绍识记方法。3.口头扩词。

4.教师范写,学生描红。5.交流评价。

(设计意图:学后书写,巩固新知,识字教学才会扎实有效。在识字的过程中注意对学生认识事物,语言表达,思维能力的训练,体现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

(六)布置作业:

1.收集两首描写夕阳的古诗。

2.把课文背给爸爸妈妈听,并和他们一起看看夕阳,画一画或写一写你眼中的夕阳。板书:

西斜 景美

夕阳真美

下沉

落山 情美

篇2:23夕阳真美教案

精读2―5自然段,感受夕阳西下时的瑰丽景色。

教学过程:

一、认读生字卡片

二、继续精读训练

1、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太阳已经西斜”的“西斜”是什么意思?“收起了刺眼的光芒”的“刺眼”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说这句话?

(3)第二句说了什么?

(4)第三句说了什么?“连绵起伏”是写西山的什么样子?

“披着夕阳的余辉照着连绵起伏的西山”而说“连绵的西山披着夕阳的余辉”?

(5)小结

师:这一自然段说的是太阳西斜的景象。

(6)齐读第二自然段

2、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

出示: 太阳往下沉

太阳慢慢地往下沉

师:这句话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要加上“满慢地”?

为什么这一自然段开头要说这一句话?

(3)第二句说了什么?为什么这个句子结尾用了一个新的符号?

板书……(省略号)(领读)

“它圆圆的脸涨红了”跟“它圆圆的、红红的”来比,你比较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身边的云”是什么意思?这样的景色美不美?这样的美景是谁造的?这句当中哪一句表示“造成”的意思?

(4)小结:这一自然段说的是太阳慢慢往下沉时的景象。

(5)齐读第三自然段

3、第4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第一句“太阳的脸变得更红了”说明了什么?

(3)第二句说了什么?为什么说“它轻轻地走向西山的背后”?这时太阳已经看不到了,只看到什么?

把灿烂的霞光留在遥远的天边。

出示:

遥远的天边有一片灿烂的霞光。

齐读。比较:这两种说法哪一句好?为什么?

师:这句话把太阳说得多么可爱,谁能有感情的把它读一读?

(4)小结;这一自然段说的是太阳落山后的景象。

(5)齐读第四自然段

4、第五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自然段只有一句话。开头说“爷爷满面红光”这红光是从哪里来的?爷爷说“夕阳真美呀”,表示爷爷什么样的心情?

(3)有感情地齐读第五自然段

三、总结

篇3:《夕阳真美》教学

1.识记本课的10个一类生字,认识一个新偏旁,4个二类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读通全文。

3.能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到夕阳西下的美。

二、教学重难点

灵活运用各种识字方法,识记一类生字,会写。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傍晚快要落山的太阳叫什么吗?(夕阳)夕阳西下时的景色可美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23课《夕阳真美》。(板书课题)请同学们认真地看老师板书课题。注意“夕”是“多”字的一半。让我们来齐读课题。学生读夕阳真美,师读,学着师的样子读一遍。

(二)初读课文,预习

同学们,能不能自己读读课文,把生字记住,把课文读好?(生答“能”)。下面请同学们拿出小铅笔,竖起小耳朵,听明白老师的三个要求。(1)请同学们小声读课文,遇到生字用圆圈圈出来,再连成词,在词下面画一条横线,借助拼音多读几遍。(2)给自然段标上序号。(3)把圈出来的字词读给同桌听一听,读不准的互相帮帮忙。(师巡视指导)

(三)随文识字

同学们,刚才这些字词大家读得不错。我们不仅要读会,还要把一类生字记在脑子里。同学们请看,这些生字是这课的一类生字。

整体分类识记课件出示一类生字(傍伏芒蓝沉涨余壮慢灿)。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些生字,有没有哪两个字的偏旁是一样的?大家看看“傍”是什么偏旁?单人旁。里面还有单人旁的字吗?“伏”。还有两个草字头的“芒”“蓝”,都与草有关。蓝是一种颜色。芒在课文中是个什么词?(光芒)它还可以组什么词?(芒果)还有两个三点水的“沉”“涨”。偏旁是三点水的字都表示与水有关。

1.现在,请同学们先看“傍”。(课件出示“傍”)同学们找一找“傍”藏在哪个句子中?找出来读一读(提问学生读“傍晚爷爷和奶奶带着我去看日落”),“傍晚”是什么意思?(太阳快要落山,靠近晚上的时候。)

2.这时候,(出示第二自然段)太阳已经西斜(板书西斜),收起了刺眼的光芒。天空一片深蓝。连绵起伏的西山,披着夕阳的余晖,显得十分壮丽。老师也把生词画出来了,看看和你画得一样吗?和它们打声招呼吧。(生读五个生词)大家看看伏在哪个词里面?(连绵起伏)(板书)读读这句话吧。什么是连绵起伏?(手势)山有高有低,连续不断。连绵起伏的西山,披着夕阳的余晖,余晖是什么意思?(看学生反应)余就是剩下,晖就是太阳的光辉。余晖就是——(剩下残留的光辉)。我们一起数笔画记住“余”吧。连绵起伏的西山,披着夕阳的余晖,显得十分壮丽。(板书壮丽)你知道什么是壮丽吗?你能换个说法吗?哪个词可以代替它?(美丽)壮丽比美丽更壮观,更美丽。我们想象着连绵起伏的西山,一起来读读这句话。(师生一起读)这么美的句子你们自己读一读。同学们读得真棒。像刚才这样我们把这一段读读。

3.太阳西斜的景色多么壮丽啊!(出示第三段)它慢慢地往下沉(板书下沉)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谁想来读读?注意把“慢慢地”这个词要读得慢一些。刚才这位同学读得还不错,我仿佛看到太阳正在“慢慢地”往下沉。(板书慢慢地)“沉”在这里可以换个什么字?我们可以说太阳正在慢慢地往下——“落”(启发学生说)。对,“沉”在这里就是“落”的意思。怎样记住“沉”这个字?“三点水”加“秃宝盖”加“几”。把这句话再读读。(生读“它慢慢地往下沉”)太阳沉得快了,再慢一些。……

篇4:夕阳真美教案

一、复习导入

1、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3课读——《夕阳真美》。课题告诉我们这篇课文写了什么?(夕阳)夕阳怎么样?(真美!)夕阳到底美在哪儿?作者又是怎么写出这种美的呢?大家想不想和小作者一起跟随他的爷爷、奶奶去欣赏一番呀?(想)

2、不过爷爷、奶奶说了,想去的小朋友一定要记住文中的生字词,能过生字关才可以哦!有信心吗?(有)

3、看拼音写汉字

(对照屏幕自改,师相机教学生字“壮”,重点介绍它的偏旁和笔顺)

好!老师现在看看哪些小朋友过关了,全对的举手。有错的也不要紧张,老师再给你们一次机会,看屏幕认真订正好错字就可以过关了。

过渡:恭喜小朋友都过关了,那么就让我们赶紧出发,去看看那迷人的夕阳吧!

二、品读课文,感知夕阳美

(一)整体感知“夕阳美”

1、请小朋友轻轻打开课本到137页,预习指导中要求小朋友找出文中描写了夕阳美的句子,找到后多读几遍。找到了吗?再读一读,马上我们交流一下你找到的句子。

2、交流。(都在2、3、4、段中产生)

3、老师发现了,你们找到的描写夕阳美的句子就是课文的2、3、4三个自然段,(出示)

(二)感受夕阳的“动态美”

1、夕阳的美都藏在这些文字当中呢!用心的小朋友啊,读着读着就能感受得到。老师读了这三段话,觉得非常有趣,因为我觉得夕阳真像一个顽皮的孩子,一刻也闲不住,特别爱动呢!不信,小朋友们读一读这三段话,看看,夕阳的位置呀发生了哪些变化?你是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的?

2、交流,课件相机点红飞出这样几句话:

A太阳已经西斜,(收起了刺眼的光芒)。

板书:西斜

B太阳慢慢地往下沉。

板书:下沉 C它轻轻地走向西山的背后,„„

板书:落山

(三)感受夕阳的“颜色美”

1、小朋友们读书可真细心,一下子就读出了夕阳位置的变化,还有更有趣的呢!夕阳呀,像个“魔术师”,不仅位置在变,她自己本身也在发生变化呢!细心的小朋友,快从这三段话中再去找一找,看看夕阳自己本身发生了哪些变化吧。

2、交流,课件相机点红飞出这样几句话:

A太阳已经西斜,收起了刺眼的光芒。

板书:不刺眼

B它那圆圆的脸涨红了

板书:涨红

C太阳的脸变得更红了

板书:更红

3、理解“刺眼的光芒”

西斜时的太阳收起了刺眼的光芒。太阳的光芒在什么时候给你感觉是很刺眼的?(晴朗的中午,太阳光很强烈,刺得人连眼睛都睁不开,那个时候太阳发出的就是“刺眼的光芒”。读词“刺眼的光芒”,这么刺眼的光芒被西斜的太阳给收起来了,这下太阳光就不刺眼(板书)了,而是变得很柔和,我们可以抬头清楚地看到它的样子,这句话该怎么读呢?(指导读出夕阳的柔美。相机点评:多么柔和的光呀!多么美的夕阳呀!)过渡:当人们都在欣赏她的美时,她却慢慢地变化着:圆圆的脸涨红了

4、理解“涨红”

小朋友们,什么时候你们的脸会涨红啊?(开心、激动、生气、运动完„„)

夕阳这位魔术师呀因为高兴,兴奋,也涨红着脸呢!谁来读好这个词(板书上的“涨红”)

5、太阳渐渐地落山了,它的脸变得更红了。(板书)呀!这个时候的太阳啊红扑扑的小脸蛋,真有点像一位(害羞的小姑娘)

6、这三句话写出了夕阳自己本身的变化,老师请三个小朋友来读,你们可要读出其中的变化来哦!

(四)感受“魔术师”的神奇

夕阳这位 “魔术师”可神奇呢!它不光自己在变,还能让身边的景物也跟着它不断地变化,越变越美呢!A第二段

1、自由读读第二节,看看太阳西斜时,哪些景物发生了变化?

2、天空和西山变得怎么样了? △天空:一片深蓝。

想看看这一片深蓝的天空吗?让我们来欣赏,学生观看课件,这天空怎样?

天空好大好蓝,一起读好句子“天空一片深蓝”。

△ 西山:课件:这就是连绵起伏的西山,请小朋友们伸出小手,跟着老师一起画一画这连绵起伏的西山吧!瞧,它们有的高,有的低,一座连着一座,你们看西山高高低低、层层叠叠、一座连一座,绵延几十里,一眼望不到边,这就是——连绵起伏,想想看如果这连绵起伏的西山披上了夕阳的余晖,在夕阳余晖的照射下又是怎样一幅景象呢?你们想不想看一下(演示,学生观看后,说一说,)看到这番景象,你想说什么?此时的西山是那么的壮观而且那么的美丽,这就叫——壮丽。这不是一般的美丽壮观,不是一般的美丽,而是——十分壮丽,读好了词,相信你一定能把西山的壮丽读出来,自己练读写西山壮丽的句子。

△ 指名读(随机评点)齐读。

3、太阳西斜时,柔和的光线,深蓝的天空,起伏的西山都那么美丽,让我们把这几句话连起来读一读,再次感受太阳西斜时的壮丽景色。齐读 B第三段

过渡:西斜时太阳把天空、西山变得更美了。那么当太阳慢慢下沉,又把什么变得更美了呢?快去读读第三小节,找一找。1.学生自读第三段。2.交流,把云变美了。

3.云儿的颜色只有三种吗?还有什么颜色?(指名说)原来有那么多颜色啊!那课文怎么只写了这三种啊,其他颜色都藏到哪去了?(„„)省略号的作用可真大啊!4.这么多的颜色,你能用一个词语概括吗?

(指名说,齐读词语:五颜六色、五彩缤纷、五光十色、五彩斑斓。)

5.能用词儿概括颜色的多而美,本领不小,要是能读出颜色的多而美,本领就更大了,试试吧。(自读,指名读,师生比读,齐读)

6、让我们一起来读好太阳慢慢地往下沉的这一段,(读中指导:同学们,太阳沉得快吗?是慢慢地往下沉的,只有慢慢地,我们才能把太阳的脸看得很清楚,再读)

8、小结:这时夕阳就像是一个可爱的娃娃。它让周围的云朵变成了黄色、红色、紫色,绿色、蓝色、金色„„颜色多得数也数不清,让人忍不住想说:夕阳——(读题)c第四段

9、夕阳一点一点地往下沉,它沉呀沉呀,离地面越来越近了,当它沉到西山背后时,我们就将看不到它那红扑扑的脸蛋了,可这时的夕阳还不忘把最后的美奉献给天空,那就是它那 ——灿烂的霞光,(看图)读出它的万道金光,读出它的光芒四射。

夕阳让天空变得更美了,因为它把灿烂的霞光留在了——遥远的天边,谁来读好这个词?(评价)

10、词语读得那么好,相信你们一定也能把句子读好,先自己练习一下,指名读(评价:轻轻地)齐读

小结:是啊!虽然夕阳落山了,但是它却把灿烂的霞光留在了天边,把美丽的景色留在了我们心中,看着这美丽的霞光,让我们忍不住想说:夕阳——(读题)

(五)整体品读

夕阳真是个顽皮的孩子,他不停地往下落,夕阳又是个害羞的小姑娘,红着脸蛋悄悄地躲到西山的背后,夕阳还是个神奇的魔术师,把周围的景物变得那么美,这三段话每一段都写得很美,你最喜欢哪一段,就美美地读一读,一会儿老师请你起来把你最喜欢读的一段读给大家听。看书读也可以挑战一下看课件读。(课件出示填空形式,自由读,指名读,)

(六)、引读最后一段,看着这一切,爷爷满面红光,望着奶奶说:“夕阳真美呀!”爷爷为什么会满面红光?(夕阳映红了他的脸,爷爷老了,但他的身体还很健康,奶奶陪着他一起散步一起看夕阳,他老人家觉得晚年的生活真是太幸福了,他这是高兴呢!所以满面红光,情不自禁地望着奶奶说:“夕阳真美呀!”你们能了解爷爷的心情吗?谁来读一读爷爷的话。(指名读)

是啊!美丽的夕阳不仅染红了天边的云朵,映红了爷爷的脸,更象征着老人们幸福美满的晚年生活。

三、情景交融、升华主题

篇5:夕阳真美教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课文。

2、感受夕阳西下的美景,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夕阳西下的美景。

一、复习导入:

1、小朋友,傍晚的时候,你留心观察过夕阳吗?夕阳西下的景色,就像一幅幅美丽的图画。这些图画还藏在课文《夕阳真美》里呢!打开书,读一读吧!小朋友在朗读的时候要做到:

出示: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读一读)

2、小朋友,读的怎么样了,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些词语吧!出示:

傍晚

日落

西斜

光芒

深蓝

余晖

连绵起伏

慢慢

下沉

涨红

染成灿烂

霞光

满面红光(生先自己读一读,再和老师一起读读看)

3、词语读准确了,相信下面的轻声更难不倒你(出示)我会读轻声:

涨红了

更红了

真美呀

轻轻地

慢慢地(和你的小伙伴一起读一读吧!)

4、如果你能把下面的句子读通,你就更棒了,如果你遇到什么困难,可以借助老师给你的停顿线,自己先练一练吧!(生自由练读)(师范读)(生再练一练)

5、词语读准确了,句子读通顺了,把它们放到课文里,再美美地读一读吧!这一次要读得正确流利哟!(生再次练习一遍,读全文)

二、整体感知:

1、提问:夕阳西下,它还挥着小手向我们告诉呢!夕阳是怎么和我们告别的?赶紧打开书读一读、找一找吧!(生读一读,找一找)

2、交流:聪明的小朋友一定找到了。(指名汇报,教师板书)

夕阳先是慢慢地下斜,板书:西斜 然后逐渐的上沉,板书:下沉

最后轻轻地向西山的背后,它落山了,板书:落山

三、精读指导:

1、提出问题:

同学们瞧,夕阳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它的小脸也在变化呢!它的小脸是怎样变化的?悄悄的打开书读一读,找一找,老师相信你能行!(生读一读,找一找)

2:交流

(一):

(1)小朋友,找到了吗?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吧!你们看,就是这三句话:

出示:太阳已经西斜,收起了刺眼的光芒。

太阳慢慢地往下沉。它那圆圆的脸涨红了。

太阳的脸变得更红了。

(2)我们一起来瞧一瞧:太阳西斜时,它是收起了刺眼的光芒;当它慢慢下沉时,它圆圆的脸涨红了;当它落山的时候,它的脸变得更红了。

(3)在朗读的时候,我们要注意这些词语:刺眼、涨红、更红(4)谁来读一读,用你的声音,让我们感受夕阳落山的变化,先练习读一读吧!

(5)小结:课文用优美的语言向我们描述了三幅图:夕阳西斜图、夕阳下沉图、夕阳落山图,怎样把优美的文字读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呢?小朋友可以试试下面的办法。

师出示办法:

1、读:边读边想,尝试在大脑中放电影。

2、想:抓住关键词句,展开丰富想像。

3、诵:诵读课文,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

(6)师范读一下,下面同学们就按照上面的方法试一试吧!一边读,一边在大脑里放电影,比一比,谁的电影放的最美。(生自由练读)

(7)过度:三幅图,各有千秋,就让我们一幅一幅来欣赏吧!

3、交流

(二):

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夕阳西斜图。

(1)师出示:太阳已经西斜,收起了刺眼的光芒。天空一片深蓝。连绵起伏的西山披着夕阳的余晖,显得十分壮丽。

(2)请小朋友读一读这段话,一边读一边想像画面,读的时候,声音轻一点,速度慢一点,一边读一边想像。(生练读)

(3)同学们在朗读的时候,注意到这些词语了吗?(刺眼、深蓝、连绵起伏、壮丽)想一想,这些词语该怎样读?它们又是什么意思呢?“连绵起伏”是什么意思呀?先用你的小手画一画,来,跟着老师画一画,连绵起伏的西山吧!

(4)表演(这些山有的高,有的低,一座连着一座,这就是连绵起伏)(5)连绵起伏的西山,披着夕阳的余晖,显得十分壮丽。“壮丽”是什么意思呀?

(6)你能想像出十分壮丽的画面吗?看看图,你又能读懂哪些词语呢?(师图配文出示:连绵起伏的西山,披着夕阳的余晖,显得十分壮丽)(7)小朋友,我们把图装在脑子里,去读读这句话吧!(生看图朗读)请小朋友闭上眼睛,听老师读,你们一边听,一边在大脑里放电影(师范读生想像)

(8)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深蓝的天空,走进连绵起伏的西山吧!

(师图配文出示:太阳已经西斜……十分壮丽)(9)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段话(师配乐,师生齐读)

(10)小结:夕阳西斜时,天空一片深蓝,群山是连绵起伏,让人忍不住想说:“夕阳真美呀!”

4、交流

(三):

(1)过渡:下面我们再去看看夕阳下沉时是什么样子的。

(2)师出示:太阳慢慢地往下沉。它那圆圆的脸涨红了,把身边的云染成 黄色、红色、紫色……)

(3)听老师读课文,同学们闭上眼睛,一边听,一边想(师范读)

(4)请同学们轻轻地眼开你的眼睛,你好像看到了什么呀?(指名说)

(5)同学们,你们注意到这几个小点点了吗?数一数有几个点?对了,这六个小点点就叫“省略号”它包含的东西可多了,通过这六个小点,你仿佛看见了“云”还有哪些颜色呢?(指生说)

(6)小朋友,能不能用一个成语,把这么多的颜色都说进去呀!试试看(指名说)

(7)来,我们 起来读读这几个成语吧!

师出示:五颜六色 五彩缤纷 五彩斑斓

五光十色 ……(师生齐读)

(8)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些成语,把它们都装在你的成语宝库里吧!(生自由读)

(9)那么多的颜色,真是说也说不完,数也数不清,它们却挤在一起多热闹呀!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五彩缤纷的图画中吧!一起来读一读这一小节。(生齐读3节)

(10)小结:夕阳像一个调皮的娃娃,它把身边的云染成了黄色、红色、紫色,多有趣呀!让人忍不住想说“夕阳真美!”。

5、交流

(四):

(1)最后,我们再来看看,夕阳落山时又是什么样的景色,请小朋友和你们小伙伴读一读这一小节,在朗读中,你们又能看到些什么呢?(生边读边想)

(出示:太阳的脸变得更红了。它……天边)

(2)下面老师为你们配上美丽的图片,请你们再读一读吧!(师出示图片,指名读文,其余生看图,想像画面,图文对照)(3)夕阳像个害羞的小姑娘,它轻轻地走向西山的背后,把美丽留在了天空,留给了大地,也留给了我们,让人忍不住想说:“夕阳真美!”

(4)小结:课文用优美的语言向我们描述了夕阳西斜图、夕阳下沉图、夕阳落山图,摄影师把夕阳拍得那么美,作家把夕阳写得那么美,相信小朋友会把夕阳读得更美,让我们一起用心的美美的去读一读课文第2、3、4自然段吧!(生齐读2、3、4节)

6、交流

(五):

(1)爷爷拉着小孩子的手和奶奶一起去看夕阳,多么幸福呀!

(师出示最后一节:爷爷满面红光,望着奶奶说:“夕阳真美呀!”)(师范读)

(2)爷爷为什么望着奶奶说,而不是望着小孙子说呢?要动脑筋想一想哟?(生想一想,然后指名说。)

(3)其实,爷爷的话里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呢!爷爷和奶奶生活了一辈子。虽然现在他们的年龄很大了,但他们的生活就像夕阳一样;虽然快要走到尽头了,但越来越美好,真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呀!”小朋友,下面用我们的朗读来祝爷爷、奶奶的生活像夕阳一样美好、幸福吧!我们一起读读看(师生齐读)

(4)这么美的夕阳,让祖孙三个人流连忘返,下面就让我们来一起目睹他们的多姿多彩吧!

(师出示画面,配乐并背诵全文,生欣赏优美的钢琴曲和优美的画面。)

三、指导背诵:

1、这么美丽的夕阳,真舍不得让它离开,小朋友,你有好办法把夕阳留下来吗?下面就和你的小伙伴交流一下吧!(生交流)

2、同学们,商量的怎么样了,老师这有几个好办法,看看对你有帮助吗?(师出示:

1、画面,2、拍照,3、写诗、4、诵读)(师简介以上的方法)

3、说到诵读,小朋友有好办法吗?别忘了刚才我们学过的这些词语呀!(师再次出示开头出示的词语:“略”)

4、瞧:你们再读一读这些词语,通过朗读这些词语,你们能发现些什么规律呢?

(生读词语)

5、对了,借助这些词语,我们就可以把课文给背下来了,一边背,一边想,你也可以加上动作表演背,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把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背诵下来。

(生练习背诵,师出示填空予以提示。)

6、指名背,齐背。

四、总结课文:夕阳看到小朋友把课文读得那么美,夕阳一定很高兴!

五、课外延伸:

人们把老人称作“夕阳”。夕阳是一种太阳最红最美的时候,因为经历了一天中的许多事。你的爷爷奶奶都经历了哪些事?回家后和爷爷奶奶多谈谈心,你会了解许多你不知道的事,你会发现你的爷爷奶奶就是一本书,把你从爷爷奶奶那儿听到的精彩故事讲给同学们听听,好吗?

今天,这节课就上到这儿,咱们期待着下次再相会吧!下课

板书设计:

夕 西斜 阳

下沉

落山

篇6:《夕阳真美》教案(精选)

学情分析:

《夕阳真美》是一篇行文优美的写景散文,全文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夕阳西下时的瑰丽景色,抒发了对美好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观看课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自读自悟,感受夕阳西下余辉美和夕阳西沉云朵美以及夕阳隐没时的霞光美。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

2、学会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夕阳的美,培养学生欣赏美的健康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朗读和背诵。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绘画纸、油画棒等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见过夕阳吗?夕阳什么样?

2、看课件,听范读课文,初步感知夕阳的美。

3、夕阳美吗?(美!)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23课,师板书课题,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

自读要求:字字入目,看清拼音,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标

出自然段,有不懂的地方,用?标出。

2、检查自读效果

(1)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注意读准翘舌音:壮、沉、涨

后鼻音:轻、傍、芒、壮、涨、更

(2)检查课文段落是否读通读顺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互评――齐读

3、齐读课文

三、学习生字傍、芒、蓝、伏、余、壮、慢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开火车读准字音

2、学生作小老师介绍自己识记生字的方法。

3、指导书写

特别指出壮字的将字旁

书写时不要写成北的左半部分,右半部分是士,不要写成了土。

4、学生描红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夕阳的美,培养学生欣赏美的健康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课文——夕阳真美(指:读题)

通过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2、师叙述:(点出课件)原来是傍晚时候,爷爷奶奶和我去看夕阳,看到了天地间一幅壮丽而又雄奇的景色。

二、新授

1、课件示课文:谁来给大家读读自己最喜欢的小节?——生读。

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觉得(点课件)——夕阳真美,让我们一起来赞美夕阳吧!

2、看,夕阳西下,它挥着小手向我们告别呢!它是怎样向我们告别的呢?请小朋友打开书本读一读,找找夕阳是怎样向我们告别的?

谁来说说,夕阳是怎样向我们告别的?

根据回答,相机出示:西斜图下沉图落山图

小朋友仔细看看,有没有发现图上少了什么?(太阳)谁来把太阳画上?——指名一优秀学生上黑板画。(说说为什么这么画)

3、师述:是呀,太阳正在逐渐往下落,你们知道吗?不仅太阳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它的脸也在变呢!请小朋友读读书,找找太阳的脸是怎么变的?

学生交流:课件相机出示:太阳已经西斜,收起了…………光芒。

太阳慢慢地……………………涨红了。

太阳的脸变的…………………的背后。

请小朋友自由读读,谁来说说,太阳的脸是怎么变的?(越来越红)是呀,太阳的脸变得越来越红了,老师这有三支红色的蜡笔,颜色的深浅不一样,想想应该分别用哪支红笔画?——指名生画——其他的小朋友也有任务,请小朋友读读这上面三句话,想想他们画得对不对?

指图:看,太阳的脸是越来越红了,谁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指优生读

4、老师听出来了,太阳正在慢慢地西斜、下沉、落山。它向我们展示了三幅美景图。

小朋友,你最喜欢哪幅图?为什么?是呀,这三幅图各有千秋,让我们一幅一幅来欣赏吧!

5、出示第一小节——师引读,喜欢西斜这幅图的小朋友,伸出小手,跟着老师一起画一画这连绵起伏的西山吧,瞧,它们有的高,有的低,一座连着一座,这就是——连绵起伏——齐读——指名读

引读:连绵起伏的西山披着夕阳的余辉,显得——十分壮丽——指读——齐读

这么壮丽,听得我脸都发红了,谁能把连绵起伏的西山这句话连起来读给大家听?——指读——评议——边读边想象这连绵起伏的西山——再读

师叙述:天空一片深蓝,西山连绵起伏,多美呀!谁能把这段话连起来读读?——指读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深蓝的天空,走进这连绵起伏的西山去吧!——齐读

6、师范读第二小节,继续导下。

这段中你最喜欢哪里?——云的颜色,说说有哪几种颜色?——只有这几种颜色吗?——这么多的颜色,你是怎么知道的呀?他们都躲到哪儿去了?(……)——你能不能用一个词把这么多的颜色都说进去吗?(五颜六色、五彩缤纷、五彩斑斓、……)

这么多的颜色真丰富呀!挤在一起多壮观呀!谁来读?——评议:仿佛有许多颜色,仿佛看到了……)谁向他挑战?还有谁想读?觉得读得怎么样?(紫色拖得很长,好象看到了许许多多的颜色躲在背后)老师也想来读读了。——师读——生评——找学生跟老师比(各有所长,相互学习)

云的颜色五彩缤纷,谁想上来染一染?——指名生染

这么多的颜色挤在一起,多热闹呀!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五彩缤纷的颜色中去吧!——齐读

7、师引读第三小节:——太阳把什么留在了遥远的天边?(灿烂的霞光)谁来读好它?——读的真好(点图片)——老师要奖给你一片灿烂的霞光——谁再来读?让我们一起来读好这片灿烂的霞光(齐读)。

小朋友,想亲自去看看夕阳吗?让我们披着夕阳的余辉,一起去看看吧!——放录象。

看了录象,你想说什么吗?

是呀,夕阳真美,让我们放开嗓子,用所有的热情赞美它吧!——夕阳真美呀!

8、小朋友,我们看了夕阳,觉得真美,课文中的爷爷奶奶看了夕阳,有什么反应?

爷爷为什么满面红光?

爷爷因为高兴而满面红光,爷爷牵着奶奶的手、牵着小孙孙的手,多开心,多幸福,多浪漫呀!你们也有爷爷奶奶,他们幸福吗?能说说爷爷奶奶的幸福事吗?

三、拓展

篇7:夕阳真美教案

太行小学

二年级语文组

侯 璐

一、激情导课

1、导入课题

今天让我们高高兴兴地继续跟着爷爷奶奶一起去看美丽的夕阳。(课件出示夕阳图)请同学们看屏幕,你能说说你的感受吗?那就让我们一起赞美赞美夕阳。齐读课题:23《夕阳真美》

2、明确目标

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先看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夕阳的美。(3)学会书写“涨、灿”两个生字。

(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分开设计,使教学任务更具可操作性,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目标一目了然)

3、预期效果

有目的学习才会效率高,老师希望同学们在这节课上能畅所欲言,也相信你们能出色地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民主导学 任务一:

1、任务呈现

课文是怎样写夕阳美丽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读读第2、3、4自然段,画出让你感受到美丽的语句,多读几遍,看能不能把夕阳的美读出来。

(任务呈现更加体现出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有法可依)

2、自主学习

学生读书批注,老师巡视指导。

3、展示交流

a、第2段中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了美?

(1)、你看到了什么?西斜的太阳和中午的太阳有什么不一样?你能把这种柔和的美读出来吗?

(2)、太阳你们看的很仔细,天空是怎样的?瞧!多么美丽多么宁静呀,你能让我们听出这种感觉吗?比一比谁读的天空宁静。(3)、太阳很美,天空很美,在夕阳下的西山呢?

(课件)请伸出小手,跟老师一起画一画这连绵起伏的西山,瞧!它们有的高有的低,一座连着一座,这就是——连绵起伏,谁来读读这个词。

(4)、看!太阳快落山了,它的余晖染红了天空、云朵,它好像给群山披上了红色的披风,这山既雄伟又美丽!这就叫“壮丽”。看了这壮丽的西山我忍不住要来读一读谁想和我比一比!指名读

(5)、我们可以边读边想着这幅图来读。天空一片深蓝,西山连绵起伏,多美呀!谁能把这种壮观、美丽的景色连起来读一读。谁能给图片配上文字来赞美夕阳。(出示图片)指名背诵。(加入了背诵练习,以便完成目标中的背诵课文)

小结:看了西斜的太阳收起了刺眼的光芒,给大山披上了一层美丽的余晖,给树木穿上了红色的裙子,就连小朋友的脸也被映红了,让人忍不住想说----“夕阳真美”(齐读课题)

b、过度:美丽的景色还远不只这些呢!让我们欣赏这下沉的夕阳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色?谁给我们读一读。

(1)你感受到美了吗?美在哪儿?

(2)、你觉得这时的太阳像什么?太阳的脸涨红了(点出“涨红了”),多可爱呀!就像小朋友们的脸蛋一样,红扑扑的,多可爱多有趣的太阳呀,谁来读这个词?

(3)、小朋友找一找这一段里表示颜色的词语。被太阳照耀的云只有黄色、红色和紫色吗?还有什么颜色?那它们跑哪儿去了呢?

(4)、噢,原来都在省略号里了!它是想考考我们小朋友的想象力呢!还会有什么颜色?你能用一个词把这么多颜色描绘出来吗?(五颜六色、五彩缤纷、五光十色、色彩斑斓)

(5)、谁也想做回魔术师,来为云染一染颜色?(指名读)(6)、谁能给这幅图配上文字,让我们走进五彩缤纷的颜色中去感受夕阳的美。(指名背诵)

(加入了背诵练习,以便完成目标中的背诵课文)

小结:当太阳慢慢下沉时,它那圆圆的脸涨红了,就像是一个可爱的娃娃。它让周围的云朵变成了黄色、红色、紫色,绿色、蓝色、金色……颜色多得数也数不清,让人忍不住想说:夕阳——(读题)

c、过渡:当我们陶醉在这美丽的景色中的时候,太阳又发生了

变化。这回它又有了什么变化呢?谁来读读第四自然段?(出示第四自然段)

(1)(太阳变得更红了,它轻轻地走到了西山的背后)(出示图片)(2)、太阳虽然走到西山背后去了,但是它还“把灿烂的霞光留在了遥远的天边”。让我们一起读好这片灿烂的霞光,把它们留在身边,齐读第4自然段。

(4)、小结:是啊!虽然夕阳落到了西山的背后,但是它把灿烂的霞光留在的天边,把美丽的景色留在了我们心中,看着这美丽的霞光,让我们忍不住想说:夕阳——(读题)

d、看着这一切,爷爷满面红光,望着奶奶说:“夕阳真美呀!”爷爷为什么会满面红光呢?(小组合作学习)

(学习中稍有难度的问题要让学生小组合作,在合作中寻找答案,也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夕阳映红了他的脸,爷爷老了,但他的身体还很健康,奶奶和“我”陪着他一起散步一起看美丽的夕阳,他老人家觉得晚年的生活真是太幸福了,他这是高兴呢!)所以满面红光,情不自禁地望着奶奶说:“夕阳真美呀!”你们能了解爷爷的心情吗?是啊!美丽的夕阳不仅染红了天边的云朵,也映红了爷爷的脸,更象征了爷爷奶奶幸福美满的晚年生活。让我们在朗读声中祝福爷爷奶奶晚年幸福美满!(生齐读)。

这么美的夕阳,让我们永远记在脑海里吧。(齐背2、3、4自然段)

任务二:

1、任务呈现

正确书写生字“涨、灿”。

2、学生观察

3、指导书写:师范写,生描红,临写。口头扩词。

三、检测导结

1、目标检测

(1)填上表示颜色的词语:

()的天空()的云朵()的夕阳(2)我会按课文内容填空:

太阳慢慢地往下沉。它那圆圆的脸(),把身边的云染成了()、()、()……

(检测的内容更加具体,从词语的掌握以及对课文内容的熟练程度方面来检测学生。)

2、结果反馈

3、反思总结

篇8:《夕阳真美》j教案

《夕阳真美》

教材解析

《夕阳真美》是九年义务教育苏教版(国标本)第三册第八单元中的一篇课文。全文生动地描绘了夕阳西下时天地间壮丽而富有变化的景色,语言生动形象,自然流畅,给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之感,是一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感情的好教材。基于上述因素和学生的年龄特点,特制定了如下细节:

一、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15个生字(其中10个要求会写)1个偏旁和理解课文内容。

语感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所描写的意境,进而感受夕阳的美。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口、动手能力和创新的意识和创新的能力。

品德目标:培养学生欣赏美的健康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二、重、难点、认识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2、感受夕阳之美,进而入情入境地朗读,真正达到学生与文本,与编者的交流,从而达到熟读成诵。

教法、学法运用

教法:一堂成功优秀的课应面向全体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我采用以自主学习法为主线,结合情境法、探究法、赏读法„„使学生轻轻松松学知识,扎扎实实积累语言,快快乐乐悟真理。

学法:学生以“质疑——解疑——伸移”为主线,结合学习迁移法,使自己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乐学,会学。

教学过程整理: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趣,关注学生体验

师板书(夕阳)让学生认读后说说你见过的夕阳是什么样的?在学生畅所欲言之后点出夕阳景色十分迷人,绝美无伦,随后再板书(真美)。

(课伊始,通过师生交谈,拉近师生的距离,调动了学生已有知识的相关体验。在此基础上开始设计学生学习的环节,使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就会易学、会学。)

二、课题质疑,制定目标,培养探究能力

读好课题后,请学生谈谈读后你想知道些什么?随即板书有关问题。

(在这环节中鼓励学生多提问,对于能紧扣题目提问的学生应给予充分的表扬,以作为石生学习课文的目标之一,相信长此以往,学生探究的意识、能力都会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悟,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过度:小朋友们提出了那么多有价值的问题,真了不起,相信大家一定有能力解决自己问题的能力,既而让学生打开书本,在书中寻找答案。为了使大家能正确地找到答案先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读课文,读准文中的每个字音,读完后请坐好。

A自读课文

B(多媒体出示15夕阳图),指名学生领读夕阳图背后带有拼音的字宝宝。

c开火车读去掉拼音的字宝宝

(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读一读,学生兴味盎然,顺利地扫除了认读生字枯燥乏味这一难点。)

2、读课文,读通、读顺课文中的每一句话。

A自读课文

B挑一段自己喜欢的读给其他小评委听。

(注重学生读、听有利于培养良好的习惯,提高课堂效益。)

3、说说通过刚才的朗读,明白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

(这一环节意在对课文作一个整体回归,进一步激发情趣后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轻轻松松学,不懂就问,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细读课文,积累巩固,培养创新能力

过渡:看小朋友多了不起,刚才有些问题自己提出来,又自己解决了,那剩下的问题大家一定能来一起解决。

(一)出示第一小节傍晚,爷爷和奶奶带着我去看日落,齐读,你读懂了些什么,引导说出时间,人物,事情。

(二)过渡,他们初见的日落,是什么样的呢?请读第二个小节。读了这小节,你了解些什么?引导说出时间:西斜。

景色:天空„„十分壮丽。

理解:连绵起伏,教师随机做手势,让学生上黑板画出山的连绵起伏,引导学生读好连绵起伏,读出意境。此时,老师引读西山(披着夕阳的余晖)

师:西山被夕阳披上了的美丽的衣服,谁来为西山穿这件衣服,引导学生画好收起刺眼的光芒的夕阳和黄红相间的彩衣,读好相关语句,从而让学生真真切切感受景美、人美,继而多媒体出示西斜太阳的美景,冲击思维,让学生评评夕阳的景色。师随即点拨这就是“壮丽”。

(三)学法迁移,学习第3小节

过渡:刚才小朋友们读得入情入境,让老师也看到了夕阳西斜的美景,那谁能告诉大家你读好的小秘密。

学法:

1、边读边想。

2、读好关键字,再读句。

(出示第三小节)学生自度自悟。

讨论交流:我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读好夕阳的可爱,如:脸涨红了。

夕阳的五彩,如:染成了黄色、红色„„

(四)共同赏读,自探自悟

(出示第四小节)

1、学生练读。

2、指名读。

3、请其他学生说说听懂了什么,是从什么地方听懂的?引导读好“灿烂”、“轻轻地”、“遥远”一词。

五、画面欣赏,感情升华,培养审美情趣

播放一组夕阳的景色,说说你的感受,用词来赞一赞。看看书中是怎样来赞美夕阳的?齐读“夕阳真美啊!”

六、利用板书,指导背诵,内化语言

七、学写生字。重点学好“将字旁”。

八、布置课后作业。画一画心中的夕阳西下美景图并用上一两句话赞一赞。

附:板书

西斜

收起了刺眼的光芒

夕阳真美

下沉

涨红、染成 落山

走向、遥远

上一篇:放歌行,放歌行权德舆,放歌行的意思,放歌行赏析下一篇:《鼠来宝》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