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意识+四个定力心得体会

2024-04-15

四个意识+四个定力心得体会(通用14篇)

篇1:四个意识+四个定力心得体会

根据中央的部署,按照省委的安排,1月19日下午,省委副书记、省政府党组书记、省长林铎主持召开省政府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省政府班子成员郝远、黄强、夏红民、杨子兴、李斌、常正国出席会议并发言,省纪委、省委组织部负责同志列席会议。

省政府领导班子高度重视这次民主生活会,会前制定周密细致方案,深入学习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及《准则》《条例》的基本要求,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建议,全面开展谈心谈话活动,主要领导主持起草班子对照检查材料、审阅班子成员个人发言材料,班子成员亲自撰写个人发言材料,为开好民主生活会打下了坚实基础。

林铎代表班子作对照检查,从理想信念、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作风、担当作为、组织生活和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方面,查找了存在的突出问题,剖析了存在问题的根源,并从坚持不懈抓好理论武装、强化党章党规党纪意识、树牢群众观念、强化责任担当、严格组织生活和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等方面明确了努力方向和整改措施。

班子成员本着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态度,查摆问题,分析根源,提出整改措施,并逐一开展了积极健康的相互批评。大家一致认为,这次民主生活会查摆严格、意见坦诚、交流充分,统一了思想、明确了方向、凝聚了力量。

林铎在总结讲话中强调,省政府班子成员要强化“四个意识”,把维护这个核心作为最重要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思想上衷心拥护核心,政治上坚决维护核心,组织上自觉服从核心,行动上始终紧跟核心,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始终对党忠诚、坚决不搞“两面派”、坚决不做“两面人”。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群众最盼望的事作为最应该干、必须干好的事,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要崇尚实干、狠抓落实,切实抓好中央及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要始终把管党治党责任落实落细落小,履行好“一岗双责”,始终保持清正廉洁。

林铎强调,要认真制定整改方案,坚持问题导向、从严要求抓整改,什么问题突出就着重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紧迫就抓紧解决什么问题,以解决问题的成效彰显为民务实清廉的政府形象。要统筹兼顾抓整改,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篇2:四个意识+四个定力心得体会

一是领导干部要增强政治定力。政治定力是领导干部定行定心之力,是党性修养和政治素养的集中反映。当下,个别党员领导干部面对西方思潮、面对形形色色诱惑,理想信念动摇了、宗旨意识淡薄了、党性修养淡化了、纪律约束抛弃了,把自己当成普通的一员,不以共产党员标准来要求自己、约束自己、鞭策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人民公仆,只有坚定信念、牢记宗旨,时刻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忠诚于事业,谨记为官为政之道,做到在党言党、信党、爱党、护党,才能不缺精神上的“钙”,才能做一名党和人民的好干部。

二是领导干部要增强纪律定力。一要首先学会讲规矩,做到知晓规矩、认同规矩、遵守规矩、维护规矩,将规章制度入脑入心,严格按党性原则办事,按政策法规办事,按制度程序办事,明白哪些事该做,哪些事不该做,做到不越雷池,不乱章法。二要学会守纪律,做到知大知小、知进知退、知荣知辱、知是知非。强化纪律意识和服从意识,对纪律心存敬畏,把纪律作为悬在头顶的“三尺利剑”,做到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各项纪律规定。三要公道正派,不徇私枉法。始终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始终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严守纪律做合格党员。要主动适应法治建设新常态的要求,认真学习掌握法理,坚持从法律的角度思考问题,善用法治方式解决问题。要牢固树立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的理念,努力做遵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自觉作出表率。

三是要有无坚不摧的道德定力。道德是领导能力的根基,领导素质重在修德,道德定力是关键。党员干部要自觉按党性要求修党德,按廉政要求修官德,按人格要求修品德。道德建设重在自律,重在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党员干部只有道德自律,才能自觉地履行好职责,才能经得起各种复杂情况的考验。因此,我们一定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努力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操,锻炼道德意志,确立道德信念,养成道德习惯,从而实现道德境界的升华,最终形成一种高尚的道德力量。

篇3:编辑办报的“四个意识”初探

社会进入信息网络时代,多种媒体的出现,尤其是互联网自媒体的迅速崛起,给报纸生存带来了危机,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新媒体时代,报纸如何增强自己的竞争力,办出特色,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杀出重围,开拓新的生存发展之路?作为编辑,其办报的意识观念是关键。新时期,编辑办报需要增强政治意识、策划意识、精品意识、市场意识,以“四个意识”为抓手,把握住时代发展的脉搏,认清形势,积极进行业务研究和探索,以适应不断涌现的新媒体的激烈挑战,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树立强烈的政治意识

强烈的政治意识是报纸编辑所需具备的首要意识,对编辑的思想行为起到良好的规范及引导作用。首先,在严保稿件质量关的过程中,如果编辑的政治意识不强,就难以在新闻报道之中,凭借敏锐的政治意识,精准的分析与判断新闻报道的政治性。那么,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国家意志及精神就你无法准确的传达,削弱了新闻的舆论导向功能;其次,编辑的政治意识是基于现实而存在的,凭空唱高调的政治意识呈现,反而影响报纸媒体的价值体现。所以,编辑的政治意识也要真实的反映在报纸之上,并灵活的、富有创新的体现党和国家的政治立场及观点,进而引导正确的社会舆论导向。

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既要坚守媒体的职业道德,又要紧随党的步伐,做好党的喉舌。对于编辑办报而言,无论是社会责任感的强化,还是政治意识的增强,应切实注重以下三个方面。

1.指导思想要端正

基于正确的思想引导,才能办好报、办人民满意的报。报纸的主要功能,在于服务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切合当前的社会需求,积极推动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

2.坚持以正确的价值观作为导向

新闻报道的内容要以正面宣传为主,及时传达党和国家的主张,努力维护国家形象和民族团结,倡导和谐社会。对此,编辑在文章的题材选取、内容编排等方面,应注重价值观的积极引导及突显。而在评论文章的撰写方面,应始终秉承正确舆论导向下的价值体现,确保报纸传扬的价值观紧紧围绕在政治周围。

3.加强政治理论学习

坚持政治标准第一、社会责任第一,提高业务水平,强化工作责任心。这是因为,办好报的前提条件是各基本要素的兼顾,而新闻工作者扎实的业务水平、良好的职业素养,是办好报的有力保障。所以,对于报纸编辑而言,不仅需要全面而深入的分析、了解情况,而且需要透过表象看实质,报道具有新闻价值的、特色的新闻。

强化敏锐的策划意识

“运筹帷 喔之中 , 决胜干里 之外”,策划意识,即是指报纸编辑在了解拟用稿件的新闻内容及价值后,对特定稿件、特定照片应如何放置、安排,以及以何种形式来体现的一种总体谋划思想。新闻是客观事实的报道,新闻事实是不可能通过“策划”制造出来的,但新闻报道是可以策划的。成功的新闻报道策划不仅可以催生出高质量的稿件、用别出心裁的版面吸引读者,并且能充分发挥新闻的社会功能。强化敏锐的新闻策划意识是媒体竞争的需要。同时也是媒体自身发展的需要。时下,新闻策划意识越来越成为报纸编辑所应具备的基本功之一,成为衡量一个编辑业务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

报纸编辑在做新闻报道策划时,需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做好新闻题材的选择工作

新闻报道的指向性是多元化的、全方位的,对于重大的事件及事故问题,不仅需要报道充分,而且需要深挖新闻内容,体现新闻报道的现实价值。对此,对于重大事件、重大问题,应及时组织相关力量,在较短时间内全方位呈现事件内容,形成具有社会影响力的新闻报道;

2.把握好时机、掌握好分寸,彰显新闻报道的有效性

报道时机的把握,在于如何针对新闻,科学合理的策划最佳的时机,让新闻策划呈现出更加完美的社会效果。

3.要用编排和版面说话

成功的策划是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报纸中好的新闻策划不能只停留在如何采写稿件上,最终要落实到如何编辑及版面制作上,才能让受众广泛接受。

打造求新的精品意识

报纸编辑的任务是多方面的,不仅需要落实好基本的内容编辑等工作,而且需要针对报刊的定位,编辑出符合社会价值取向、符合社会需求的稿件。对此,报纸编辑要多创新,创造出更多的精品,这才能极大的推进报纸的可持续发展。当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报纸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也日益多元化,多出新意的精品也成为报纸发展的重要指向,也是对编辑人员的厚望,让其在职业素养上更符合编辑所需要的创新精神。当然,在一定程度上而言,报纸精品的创造,也在一定层面上反映出其能力的高低,编辑人员要想在编辑岗位上有所发展、创造更多的岗位价值,打造求新的精品意识显然是必需的,也是自我发展的内部需求。

但是,究竟如何锤炼打造新闻精品呢?在笔者看来,应务实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精心选稿

打造新闻精品的第一环节,就是要把好选稿关,做到精心选稿。报刊编辑在组稿、选稿的过程中,必需立足于报刊的特色及需求,进而在此基础之上遵循“高标准”的原则,做到反复琢磨、认真研读,高效率的完成选稿工作。

2.精心编辑

对于选定好的稿件,编辑需要对其进行全面的修改与提炼,看其标题是否言简意赅、内容是否丰富得体、语言表达是够流畅等等,确保稿件的质量。

3.精心锤炼

稿件的修改是一项重要且最为繁琐的工作。首先,编辑需要对稿件的内容十分的熟悉,并能够准确的判断稿件思想及内容的准确合理性。需要注意的是,编辑在此环节不宜急于求成,而在于精雕细琢,锻造出精品。

增强市场忧患意识

近年来,我国社会发展迅速,无论是经济市场的日臻完善,还是媒体市场的快速发展,都呈现出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对于报纸而言,在面对新媒体时代的冲击,必需增强市场忧患意识,做到与时俱进的弘扬媒体价值。所以,报纸要逐步转变过去“一家独大”的媒体形象,以低姿态、高发展的战力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这才是报纸可持续发展的根源所在。

为使走向市场的报纸有市场,报纸经营必须跟上时代的发展,适应市场要求,努力做到以下两个方面。

1.重视市场信息

编辑工作的重点在于如何对信息进行有效的处理机利用,以提高编辑的质量。对此,编辑应树立良好的市场竞争意识,不仅需要务实好本职工作,而且需要重视市场信息的关注与分析,让自己走在同行业的前列,这才能确保有力的竞争优势。

2.树立市场思想

思想是行为的重要导向,报纸编辑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更契合职业的需求,以及迎合读者对报纸的期望。所以编辑必须足够重视读者,研究读者的阅读需求。编辑的市场意识其实质上也就是读者意识,更是报纸存亡的忧患意识。

“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而正确的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毛泽东说过意识形态在一定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要成为好的报纸编辑,必须树立正确的意识观念,以此来指导工作,必须以开放、学习的姿态,兼容并蓄,不断创新,在探索与追求中实现报纸的大发展,以更加与时俱进的时代风貌迎接新媒体时代的挑战,让自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更多的主动权。

篇4:四个意识+四个定力心得体会

【关键词】“四个意识”;“五条体会”;十八大;精神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率先垂范、纵览全局,提出了“四个意识”和“五条体会”,为我党树立了榜样,是全面从严治党领域的重要体现。党中央的强有力的措施和鲜明的立场,是党的方针政策的实践保障和重要引领。党员干部牢固树立了“四个意识”,才能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五条体会”中,既有对党章意识的强化,又能准确把握党管治党的规律,更有对全面从严治党和坚持党的领导的深入理解。可以说,五条体会是四个意识在全面从严治党的生动说明和具体表现。

一、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始终坚持党的领导

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这“四个意识”不仅内涵丰富、要求明确,而且相互联系、相互支撑,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政治意识是前提和基础,大局意识是关键,核心意识是根本,看齐意识是标尺。“四个意识”既有各自的规定性和明确要求,又彼此联系、互为支撑,相互渗透、相互依赖。对“四个意识”,我们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还要“知其所以然”,在正确认知的基础上,解决好“怎么办”的问题,也就是如何把树立“四个意识”转化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实践行动。

树立政治意识要求全体党员干部政治立场坚定,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政治方向正确,并使自身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力不断增强。树立大局意识,就要对大局坚决维护、自觉服从。在党和国家这一大局下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将大局意识落实到行动中。树立核心意识,要坚决拥护核心、坚决服从核心、坚决维护核心,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看齐本质要义在于行动的规范和标杆的树立,而当前的标杆就是向习近平总书记看齐,向党中央看齐。“四个意识”之间的关系是互相递进的。 全党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切实树立四个意识,这是坚定政治立场、信仰和政治纪律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把握这一基本要求,对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具有重大意义。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是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努力并付出巨大牺牲确立的。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再次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我们必须遵从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永不动摇。

坚持党的领导,就必须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党的领导是政治领导,体现为党自身理想、信念和宗旨的坚定性;体现在治国理政中,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科学性、实践性。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全党的共同责任,这个责任首先在各级党委。我们党是高度组织化的执政党,只有各级党委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管党治党建设党,才能使我们党更加团结统一、坚强有力。要深刻理解党的领导的丰富内涵,时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主动向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自觉地把一切工作置于党中央集中领导之下,更好地服从服务于中央工作大局。

坚持党的领导,就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必然要求从严治党,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使党员干部中的作风和廉政问题得到根本性的解决。这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趋势,也是党长期执政的必然需求。在党的十八大会议中,全面部署了反腐斗争和党风廉政建设。习近平总书记从党的历史使命出发,牢牢抓住党风廉政建设,直面“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即我们党执政面临着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的“四大考验”,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的“四大危险”,能准确判断反腐败斗争的严峻形势,提出必须要坚持不懈的进行党风廉政建设。习近平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行动指南和思想武器,是党对反腐败和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部署,它指引我们坚决打赢这场输不起的斗争。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强化“四个意识”,切实增强核心意识,自觉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这个核心,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努力使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心往一处想,智往一处谋,力往一处聚,劲往一处使,确保我们的各项事业无往而不胜。

二、深刻把握五条体会、严格尊崇党的章程

“五条体会”是对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实践的深刻凝练。“五条体会”是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工作报告中提出,它对党的建设进行了深刻的阐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是在实践基础上的创新、领悟和提炼。

“五条体会”具有丰富的内涵和严密的逻辑。第一条对“尊崇党章”进行了突出,并对工作开展的根本遵循进行了阐明;第二条对“实现‘四个全面进行了强调,指明工作的目标方向;第三条对“挺纪在前”进行了强调,并对工作的基本思路进行了明确;第四条要践行四种形态和治病救人,指出实现路径;第五条对“永远在路上”进行强调,提出为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意志品质是保障。“五条体会”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指导性,是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遵循。“‘五条体会既是‘实践出真知的规律谈,也是‘纲举则目张的方法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从严治党首先要尊崇党章”,“全面从严治党,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在治”。

尊崇党章,是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提出的要求,也是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工作报告“五条体会”的第一条。全面从严治党,首先要尊崇党章,用党章管全党、治全党。党章是共产党人正心修身的根本标准。党章规定了党的理想信念宗旨,总结了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为党员确立了高标准。明确了党员的底线:哪些可以做,哪些必须做,哪些碰都不能碰。尊崇党章就是要心怀敬畏和戒惧,有神圣感、责任感、使命感。做合格共产党员,首先要心中装着党章,守住党员底线,无条件地履行好党员八條义务,按着党章指引的方向,朝着高标准努力。

尊崇党章,是解决党员队伍存在突出问题的实际需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凡是党章规定党员必须做到的,领导干部要首先做到;凡是党章规定党员不能做的,领导干部要带头不做。要严格按照党章规定的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六项基本条件,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经常检查和弥补自身不足。特别是要在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实事求是、推动科学发展、密切联系群众、加强道德修养、严守党的纪律等方面为广大党员作出表率。

尊崇党章,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章就是党的根本大法,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总规矩。学习贯彻党章,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在各级党组织的全部活动中,要坚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自觉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总结提炼跟进,是实践探索先行的支撑和保障。我党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准确把握和深刻理解反腐败斗争和党风廉政建设的理论基础之上,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的建设,“五条体会”是对管党治党规律的体现。总之,“五条体会”内涵丰富,逻辑严密,把学习“五条体会”同落实全会部署结合起来,深刻认识尊崇党章、坚持党的领导、加强纪律建设等的重大意义,才能不断把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确保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五条体会”是对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行领悟和学习的重要成果,其弥足珍贵,是“流”与“源”的关系,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密切联系工作、思想和生活实际。“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融会贯通,真正利用思想武器,将党交给的神圣和光荣的使命更好的完成。对于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我们必须认真贯彻和学习,学思践悟,通过系统和全面的领会,使其真正见诸于行动,真正落实在实际工作的各个方面。通过深入开展正风反腐活动,对学习成果更好的体现。通过对党章的学习更加坚定理想信念,联系工作实际,将党章学习作为经常性的习惯,用党章武装头脑,用党章规范行为,用党章指导工作,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三、“四个意识“和“五条体会”的关系

严格遵循“四个意识”标杆,是对“五条体会”深入领会的前提。以“四个意识”为思想武器,对“坚持党的领导”的具体要求和深刻内涵牢牢把握。立足于党的领导,“四个意识”是党员领导干部遵纪遵行的政治规矩和政治纪律,它深刻提炼和全面总结了全面从严治党实践,坚持党的领导是其奉行的宗旨。“五条体会”有着深刻的实质要求和丰富的政治内涵,是对“四个意识”的最好坚守,也是对党的优良传统的最好坚持。

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是贯彻落实“五条体会”的关键。“五条体会”是目,“四个意识”是纲,纲举则目张;“五条体会”是流,“四个意识”是源,源深则流广。只有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才能更好地了践行“五条体会”,时刻保持冷静清醒,使党性观念和党的意识进一步增强。以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镜子,以“四个意识”为标杆,以党章党规党纪为尺子,认真贯彻和学习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向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看齐。将主体责任层层落实,取长补短,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之下,自觉做好各项工作。

四、结论

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深入践行“五条体会”,把握“坚持党的领导”的深刻内涵和具体要求,把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过程变成看齐的过程,在强化政治意识中坚定正确方向,在强化大局意识中推进“四个全面”,在强化核心意识中狠抓贯彻落实,向党中央看齐。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学深悟透、融会贯通,才能准确把握思想理论脉络,跟紧管党治党节奏。

参考文献

[1]戴军.尊崇党章坚定信念、增强纪律自觉[N].中国纪检监查报,2016.3.

[2]张磊.学思践悟的结晶,开展工作的遵循[N].中国纪检监查报,2016.2.

[3]高波.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深入践行“五条体会”[J].中国纪检监查,2016(5).

篇5:四个意识+四个定力心得体会

一要增强政治意识。政治意识是指政治主体所具有的政治认知、政治态度和政治信仰,它既包括民族和个人的政治心理(政治文化),又包括社会阶级集团的意识形态。作为党员干部,从事的是党政活动,只有强化政治意识,才能登高望远,站稳脚跟,提升战略思维,忠实履行使命。所以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牢固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分清理论是非、政治是非的能力,把对党绝对忠诚作为讲政治的首要原则,任何时候都要与党同心同德、同向同行,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做政治上的清醒人、明白人。 二要增强大局意识。大局意识是领导干部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每一个党员领导干部所从事的工作,都是党和国家整个事业的组成部分,只有胸中有大局,将自己所负担的责任与大局联系起来,认清自己的方位,工作才能有方向、有意义、有章法。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牢固树立和增强大局意识,才能正确认识大局、把握大局、维护大局、服务大局,做好各方面工作,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三要增强核心意识。坚定党是领导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力量信念,加强和维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把现代化建设事业推向前进。增强核心意识,最重要的是维护中央的权威,同以同志为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一系列辉煌成就,赢得老百姓的衷心拥护和爱戴。中央是党的领导决策核心,中央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全党全国人民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的基本依据。如果中央没有权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无法落实,党的领导就成了一句空话。

篇6:四个意识+四个定力心得体会

根据公司关于开展“坚持政治定力,强化四个自信”的第三阶段专题讨论活动,我本人再次认真学习了《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廉洁自律准则》的全部内容,并按照主要要求学习了中央、神华神东两级公司重要文件精神,本人主动聚焦“四个自信”,认真开展党性分析,结合自身思想和工作实际,认真查摆问题,深刻剖析原因,进一步明确整改方向,形成个人对照检查材料。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对坚持政治标准,强化四个合格的学习认识

所谓政治定力,就是在思想上政治上排除各种干扰、消除各种困惑,坚持正确立场、保持正确方向的能力。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意识形态领域斗争长期而复杂的新形势下,领导干部的政治定力主要表现为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信仰,坚决与各种错误思想作斗争。具体地说,政治定力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从诞生之日起,我们党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把实现共产主义确立为最高理想。马克思主义科学论证了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以及实现这种转变的途径,是共产党人坚信不 1 疑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最终要达到的最美好、最进步、最合理的社会形态,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纵观我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坚定信仰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理想,是千千万万中国共产党人不怕牺牲、甘于奉献、一往无前、所向披靡的动力源泉。

对中央决策部署的有力贯彻。政治定力不能只停留在理论上、口头上、纸面上,而要落实到实践中、举措中、行动中。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各级党组织、党员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中央要求开展的工作,毫不迟延地开展;中央决定禁止的事项,毫不犹豫地禁止。无论遇到怎样的阻力,无论地方、部门的眼前利益受到怎样的影响,都敢于负责、敢于担当、敢于较真、敢于碰硬。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自信。习近平同志指出,“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就是要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不断开创新局面、取得新胜利。

道路自信是对发展方向和未来命运的自信。从19世纪中叶起,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救亡图存成为最紧迫的历史任务。哪条道路才能解决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那么多革命斗争最 终却留下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遗憾。直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真正的焕然一新,社会主义道路和共产主义理想从此成为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富国强民的最终选择。历史雄辩地证明:走上这条道路后的三十年,新中国成立,中国人站起来了;再一个三十年,社会主义制度和形态在中国实现了;改革开放,又一个三十年,站起来的中国人富起来了。当前,中国共产党“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在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道路,除此之外,再没有别的路。这是实现中国梦的道路自信,也是基于历史和现实的理性而科学的方向把握。

理论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真理性、正确性的自信。19世纪中叶的中国,各种主义和思潮“你方唱罢我登场”,但都未能改变国家和人民的悲惨命运。“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找到了向哪里去的思想灯塔。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大地上太成功了,以至于在新中国成立后的30年中曾一度被脱离实际地神圣化。在遇到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化自信严重束缚着中国的生产力等问题时,富有创新精神的中国共产党人邓小平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指导思想,除此之外,再没有别的理论。这是实现中国梦的理论自信,也是基于历史和现实的理性而科学的思想确信。

制度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制度优势的自信。即使在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这方面还做得不够好,但一切的自信都源于对问题的正视与解决。习近平强调:没有坚定的制度自信就不可能有全面深化改革的勇气,同样,离开不断改革,制度自信也不可能彻底、不可能久远。我们全面深化改革,是要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植根于中国实际的制度,具有自我生发的生命力。它不但彻底改变了旧中国积贫积弱状态,而且让新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是实现中国梦的制度自信,也是基于历史和现实的理性而科学的方案确信。

文化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性的自信。具有5000多年历史的中华文化是世界各民族文化中的“活化石”。以汉唐盛世为巅峰的古代中华文化对周边民族和国家,甚至是当时的人类社会进行了势不可挡的文化浸润和文化统领,成为人类文明的旗手。迄今为止从来没有断裂的中华文化让华夏子孙引以为豪。曾经,我们对自己的文化如此的自信。

到了近代,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文化受到了西方外来文化的冲击,有逐渐式微的危险。所幸,马克思主义来了,产生了中国 共产党,诞生了新中国。中国共产党率领中国人民建国、立国、强国之后,中华文化就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尽管当前我国的文化软实力相对来说是一块短板,对世界文化影响力和浸润力不够,但正如习近平所讲的:当前,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这样一个大的文化概念里,民族复兴理应有文化复兴的内在自豪感。这是实现中国梦的文化自信,也是基于历史和现实的理性而科学的自豪。

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不断继续前进。更好地继续前进需要不忘初心。不忘初心,就是秉持着对“四个自信”的坚持和实践,所以,让我们相信,坚持“四个自信”成就“一个梦想”。

二、第二专题学习研讨查摆问题整改落实情况

通过个人认真学习、组织帮助指导,对“四个合格”有了新的认识和提高。一是,政治意识尤其是政治敏锐性有所提高,考虑问题首先站在全局和谐稳定大局角度思,特别是要考虑政治影响。对社会中出现的闲言碎语和对网络敏感新闻猜测的热议做到不看、不传,有条件的时候主动、坚决反对。二是,充分认识到执行组织纪律的严肃性。做到主动维护政治纪律;坚持原则,敢抓敢管,坚决同一切违反政治纪律的行为作斗争,坚决维护纪律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三是,加强了在党性修养、道德操守方面的警惕,对自己世界观的改造进一步强化,积极传承党的优良作风,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刻用正反两方面典型教育警示自己,打牢保持立身做人的思想基础。四是,做到主动发挥党员的作用,在履职责任上敢于担当,在精神状态上起到带头作用。减少求稳思想,增加创新力度。工作中要求自己以身作则,要求大家做到的事,自己一定要做到。

三、存在问题

一是,主动学习不足,对党的政策理解不全,贯彻乏力。对政治理论学习不够,心存侥幸意识。认为只要跟着党组织学习就已足够,积极干好本职工作就可以了。没有将加强自我学习提高政治素养放在完善自我的高度,没有自觉和系统地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导致自己理论水平不够高。进而对政策的理解存在偏颇,影响了贯彻的力度,不仅体现在个人思想上而且一定程度上会影响部门、支部的政策贯彻、执行。

二是,对“四个自信”理解深度不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目前仅停留在直观的理解上,知道党员应当做到四个自信,也能从浅层上去理解四个自信,而未能够从更深层次的根源上剖析,比如:“四个自信”的根源是什么?动力是什么?工作中、生活中如何更好的体现其含义?这些都是需要通过学习进一步改进的地方。

四、整改措施努力方向

1.丰富学习形式,增强学习意识。

一是,重视集中学。认真参加每次总支、支部组织的学习活动,做到预习、学习、复习三步走,以增强学习效果。二是,自觉开展自学。利用业余时间主动学,每周保证自学4小时,深入扎实地学习党的方针政策。三是,增强互学意识。积极主动向身边的党员学习,不分职位、不分岗位虚心求教。四是,珍惜外出学习。对总支、支部组织的对标学习,认真对待,争取做到带着疑惑去,取得真经回,要善于通过对标学习启发思考、借鉴应用。

2.加强对“四个自信”的进一步领悟

通过组织下发材料以及网络咨询,进一步深挖“四个自信”的内在含义和现实意义。从根源上深刻体会,做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进而从思想上更加深刻、坚定的树立“四个自信”信念。

篇7:四个意识+四个定力心得体会

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我镇领导同事积极响应,满怀热情投入到学习十九大精神活动中,作为普通的一名工作人员,通过学习和讨论,我受到了很大的震撼和深刻的教育,同时将其中领悟融入到平时的工作当中,收获良多。

一、正本清源,牢固增强“四个意识”

一是强化政治意识,始终坚定政治信仰,严守政治纪律。我党的性质决定了党员干部的任何行为都必须有很强的政治意识,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和分析问题,必须紧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思想步伐。二是强化大局意识,始终正确认识大局、自觉服从大局。必须牢固树立高度自觉的大局意识,自觉从大局看问题,把工作放到大局中去思考、定位、摆布,做到正确认识大局、自觉服从大局、坚决维护大局,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三是强化核心意识,坚决维护核心、听从指挥。团结就是力量,核心就是灵魂。决胜全面小康、实现民族复兴,离不开党中央的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关键在全党的集中统一、共同奋斗。紧密团结在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到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贯彻中央决策部署不含糊,落实中央要求不打折扣,集众智、汇众力,攻坚克难。四是强化看齐意识,始终坚持看齐标准、做好看齐动作。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自觉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

二、不忘初心,坚定树立“四个自信”

一是坚持道路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是经过反复探索、实践的结果。二是坚持理论自信。理论问题关乎党的性质,关系国家发展、民族复兴。实践表明,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用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科学理论指导实践,中国各项事业就会蒸蒸日上、前途广大。三是坚持制度自信。制度问题关乎党的方向,关系国家建设、民族团结。历史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不仅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保障,也在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四是坚持文化自信。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反映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篇8:增强“四个意识”,争做合格党员

政治意识,主要是指政治思想、政治观点,以及对于政治现象的态度和评价。要求党员干部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保持敏锐的政治观察力和鉴别力,坚定政治立场,明确方向,对党和国家保持绝对的忠诚。

大局意识,主要指自觉站在党和国家大局上想问题、看问题,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确保中央政令畅通。要强化宗旨意识,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做到忠诚于组织,任何时候都与党同心同德。

核心意识,就是要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这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始终做到在党言党、爱党、护党、为党;坚决服从党中央的决定和部署;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

看齐意识,就是要经常主动地向党中央看齐、向习近平总书记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确保党和国家的事业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二、“四个意识”的重要性

(一)“四个意识”是凝聚全党共识、推动发展的重要思想保证

“四个意识”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与《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的“四个服从”一脉相承。“四个服从”是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之一,也是党的纪律建设的核心内容。党的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只有切实增强“四个意识”,自觉坚持和维护“四个服从”,才能使全党产生无比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发挥好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强领导核心的作用。

(二)“四个意识”是党员干部修身做人、谋事创业的重要遵循

党员干部要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对党绝对忠诚,最根本的就是坚持这一方向,自觉把修身做人当做终生事业,不断提升道德境界和执政水平,时刻不忘党和人民的需求;切实把为官做人的准则与工作实际结合起来,把谋事创业的精气神激发出来,矢志不渝地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

(三)“四个意识”是管党治党、从严治党的宝贵经验

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从严治党是根本保障。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要以严的纪律、严的规矩要求全党,才能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管党治党要靠依规治党、从严治党。我们党是靠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靠铁的纪律做保证。“四个意识”是管党治党、从严治党的宝贵经验。只有让纪律立起来、严起来,才能确保全党形成看齐意识,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确保党发挥坚强领导核心作用。

三、如何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增强“四个意识”

(一)增强“四个意识”,必须提高理论认知水平

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要切实学深、学透党章党规和系列讲话精神,必须增强“四个意识”,提高认知水平,在总结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的基础上,深刻认识增强“四个意识”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的重大意义,从理论高度把握其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

我们要认识到,把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归结为“四大意识”,不仅是对于十八大以来党治国理政成功经验的总结,也是对党成立以来关于集中统一领导方面经验的浓缩和提炼。增强政治意识,就必须提高这方面的认识,就是要在错综复杂的形势面前,能够保持清醒头脑,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二)增强“四个意识”,必须在实践层面上下功夫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增强“四个意识”,必须从思想到行动、从理论到实践,经常地、主动地、真正地对照“四个意识”标准和要求,检验实践成果。必须在实践层面下足功夫,打好根基,为理论的进一步升华和飞跃奠定基础。

如果说“四个意识”的提出是从实践到理论的升华,那么运用“四个意识”指导工作则是完成从理论再到实践的第二次飞跃。这就需要把“四个意识”转化为价值标准。只有在价值层面,把“四个意识”确立为我们的价值标准并运用到实践中,才能充分发挥“四个意识”的理论指导作用。

落实“四个意识”,每个党员都是主体,这就需要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立好杆、带好头,成为自觉实践应用“四个意识”的价值标杆,这样才能凝聚共识、形成力量,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增强“四个意识”,必须同时贯彻好“六大纪律”

要增强“四个意识”,就必须要同时贯彻好“六大纪律”。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全面梳理党章和其他主要党内法规对党组织和党员的纪律要求,整合修订为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六项纪律。

“四个意识”和“六大纪律”相辅相成。党员领导干部要在坚持“四个意识”的前提下,紧扣“六大纪律”,着力发现“四风”问题,更好地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督促党员领导干部牢固树立“四大意识”,时刻保持谦虚谨慎的优良作风,保持清醒头脑,忠诚履职,自觉践行党章党规,以良好作风和光辉形象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总之,党员干部要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树立标杆,夯实思想基础,打牢道德防线,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和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争做“四讲四有”合格党员。

参考文献

[1]陈中漳.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做合格党员[N].南昌日报,2016-04-24(002).

[2]耿联.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N].新华日报,2016-04-12(001).

篇9:四个意识+四个定力心得体会

【关键词】四个意识;六大纪律

“四个意识”应该如何理解呢?

先来看“政治意识”。政治意识作为四个意识之首,说明它是根本。要求领导干部增强政治意识,就是要求领导干部在瞬息万变、错综复杂的形势下,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具有正确的政治思想、坚定的政治立场、敏锐的政治观察力、鉴别力。

“大局意识”是关键。要善于从全局高度、用长远眼光观察形势,分析问题,善于围绕党和国家的大事认识和把握大局,自觉地在顾全大局的前提下做好本职工作。党的集中统一是最大的大局。

接下来,“核心意识”。大到国家治理,小到单位管理,都必须突出并注重发挥党组织和领导班子的核心地位与作用,要正确处理好党内民主集中制与行政首长负责制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好领导核心的权威树立与群众广泛参与之间的关系,在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基础上维护党的集中统一,进而形成全党的行动,完成社会的转型、民族的复兴和国家的崛起。所以说,核心意识是保证。

最后“看齐意识”,其重要性就在于它是党在整体上保持自身团结统一和步调一致的必要条件。2015年年底,在中央政治局召开的专题民主生活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央政治局的同志必须有很强的看齐意识,经常、主动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随后《人民日报》在头版发表评论员文章《全党要向中央看齐》,提出向中央看齐,就要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就要做落实的带头人。

“四个意识”之所以成为逻辑上的必要条件,离不开一个关键词——“问题导向”。坚持党的领导关键在加强党的建设,推進党的建设必须坚持问题导向。2012年11月15日,在党的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当选的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与其他6位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即直言不讳“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党内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并作出“打铁还需自身硬”的庄严承诺。

在增强“四个意识”的同时我们还需要做些什么?

要增强“四个意识”,就必须要同时贯彻好“六大纪律”。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全面梳理党章和其他主要党内法规对党组织和党员的纪律要求,整合修订为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六项纪律。

紧扣政治纪律,着力发现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阳奉阴违、拉帮结伙等问题。政治纪律是党的所有纪律中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纪律,是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在政治方向、立场、言论和行为方面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根本保证。紧扣组织纪律,着力发现违规用人、拉票贿选、买官卖官等问题。紧扣廉洁纪律,着力发现以权谋私、贪污贿赂、腐化堕落等问题。紧扣群众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着力发现“四风”问题。

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时刻保持冷静清醒,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忠诚履行党章赋予的神圣职责,不辜负党中央的信任和人民的期盼。

篇10:四个意识+四个定力心得体会

所谓“高”,就是要有“高站位”。政治上高站位,工作上才能高定位。领导干部领导艺术、领导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治站位高低。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这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政治站位。高瞻远瞩,高屋建瓴。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提高政治站位,需要较高的政治素养,需要政治理论来武装。领导干部要始终把理论学习、理论武装摆在重要位置,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当前,关键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不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坚持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牢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以高站位、高境界、高素养推动发展高质量、生活高品质。

所谓“大”,就是要有“大格局”。何谓“格局”?“格”是对认知范围内事物认知的程度,“局”是指认知范围内所做事情以及事情的结果。不同的人,对事物的认知范围不一样,其格局也大不同。格局蕴藏于内心,融入于精神,虽然看不见,但却决定着一个人能走多长的路,能干多大的事。格局大小将会决定一个人生的高度和视角。胸怀大局者能顾全局、豁达雅量、忠诚坦荡、自重自律,能挡得住歪风、抵住的诱惑;心无大志大局者,则会敝帚自珍、画地为牢、锱铢必较,常常怨天尤人、牢骚太盛,一叶障目不见森林。风物长宜放眼量。领导干部必须树立大局意识、全局观念,克服“一亩三分地”思想禁锢,谋工作、作决策都要从国家、民族、群众利益这个“大格局”中出发,从久久为功的长远发展出发,不搞形象工程,形式主义。“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领导干部要站在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正确处理是与非、情与法、亲与清、俭与奢、苦与乐、得与失的关系,志存高远、忠诚担当,造福人民、不负时代。

篇11:四个意识四个自信心得体会与感想

1月29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提出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一年之计在于春”。3月8日,青岛市委党校举行20_X年_季学期开学典礼。山东省委、青岛市委书记、市委党校校长李群出席,并结合学习“四个意识”,重点围绕“增强核心意识”,为学员们讲了新学期的第一课。

李群表示,“四个意识”不仅内涵丰富、要求明确,而且相互联系、相互支撑,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党员干部牢固树立了“四个意识”,才能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同志为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党所面临的形势任务迫切需要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

李群说,从我们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看,当前世界格局正在深刻调整,国内正在进行深刻变革,虽然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战略机遇期的内涵正发生深刻变化,既面临许多有利条件,也面临不少风险挑战,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

特别是我们党执政面临着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的“四大考验”,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的“四大危险”,习还曾深刻指出,要当心修昔底德陷阱、中等收入陷阱、周边安全陷阱、颜色革命陷阱“四大陷阱”。

新一代领导核心胸怀强烈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担当

李群表示,我们党的领导核心,就全党来讲,是中央政治局及其会;就中央政治局来讲,就是。党的以来,以同志为的党中央,胸怀强烈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担当,鼎故革新,厉行新政,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这一切,都是因为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因为有一个好的中央政治局、好的中央政治局会、好的作为党的领导核心。这一切,与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特别是自身的英明领导、敢于担当紧紧相连:自信笃定的政治意志力、高瞻远瞩的全局掌控力、坚韧无畏的变革创造力、大气厚重的凝聚感召力。

自觉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坚决维护这个核心

李群说,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把分管的工作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衔接、统一起来,必须经常、主动、全面地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路新战略看齐。我们要进一步强化“四个意识”,切实增强核心意识,自觉与以同志为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这个核心,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努力使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心往一处想,智往一处谋,力往一处聚,劲往一处使,确保我们的各项事业无往而不胜。

篇12:四个意识+四个定力心得体会

在进行伟大斗争中,政治要强,保持对党的忠诚初心。

“天下至德,莫大于忠。”忠诚,是共产党人的优秀品格,是共产党人的“遗传基因”,已深深融入共产党人的血脉。“千磨万击还坚劲,任你东西南北风”,在进行伟大斗争中最能检验干部的忠诚。新时代的年轻干部,要保持对党的忠诚初心,更应在大风大雨、大滔大浪、刀山火海的伟大斗争中,听党话、跟党走,知重负重、知险涉险、知难迎难,敢于亮剑、敢于发声、敢为人先。要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勇做狂风骤雨中的疾风劲草,不做温室大棚里的娇羞花草;敢当高温熔炉里的烈火真金,不当低温小灶里的草灰木炭;自觉做政治上的明白人,不做政治上的糊涂人。任何时候都不搞任何形式的“低级红”“高级黑”“伪忠诚”,任何时候都要同党同心同德。

在建设伟大工程中,作风要硬,增强对法纪的敬畏初心。

“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也。”从中央八项规定、全面从严治党的提出,到《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加强和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若干规定》的出台,再到中国共产党章程的修改,直到近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中国共产党重大事项请示报告条例》,全面从严治党的“四梁八柱”已经建成。全面从严,能够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确保全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向前进。年轻干部要知法懂法守法,常学常新、常记常用,内化为清正廉洁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永存敬畏之心;要经常对照党章党规党纪,对标对表、红脸出汗,不断掸去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的“灰尘”,永葆清廉初心。任何时候都要行得端、走得正、做得对,任何处境都要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行为、守得住清白。

在推进伟大事业中,本领要高,激发对事业的进取初心。

“男儿千年志,吾生未有涯。”伟大的事业,是全体中华儿女在无数平凡岗位上干出来的、闯出来的、拼出来的,不是谈笑风生、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年轻干部贵在立志做大事,不要励志做大官。要学深悟透、融会贯通、真信笃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不断用新思想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解决问题。要树立正确政绩观,保持平和的心态,本着“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努力为党和人民想事、干事、成事。要与榜样对标对表,找差距寻动力,变“要我干”为“我要干”,变“催着干”为“争着干”,变“推着干”为“比着干”。要多在基层“墩墩苗”,把基础扎实扎牢,在最困苦最艰难的岗位上经历难事、急事、大事,深刻感受国情、社情、民情。总之,年轻干部要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进取心,要信心足、能力足、底气足,要事不避难、义不逃责、埋头苦干,自觉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伟大事业和历史使命。

在实现伟大梦想中,信念要坚,涵养对人民的感恩初心。

“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决定历史发展的是‘行动着的群众’。”古往今来,人民群众一直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变革社会的决定力量。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纵观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的力量是伟大的、创造力是无穷的、成就是感天动地的!毛泽东同志曾说:“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是我们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离开了人民,我们就会一事无成。”不管从哪个角度讲,人民群众都是我们的衣食父母。“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年轻干部要怀着强烈的爱民如子、忧民如亲、为民舍命的感情,放下架子、俯下身子、压下调子,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要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去解决老百姓的大事难题、小病痛痒,不断增进人民福祉,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篇13:强化四个意识培养高尚师德

一、强化教师必须具备高尚师德和对新时期神圣使命的意识

通过学习, 大家认识到, 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 成败的关键是教师, 因为素质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 这种教育模式对教师的教育思想、职业道德提出了更高更新更全面的要求。实施素质教育, 教师必须要有高尚的思想道德, 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教育的特殊功能是通过培养人的活动, 而作用于一定的社会, 作为社会主义新时期的人民教师, 就应该具有科学的世界观, 积极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 并形成科学的教育思想。根据当前学校实际, 特别注意克服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努力使自己的言谈举止, 称学生的表率。社会和学生对教师的要求使高标准的, 我们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 就要做一个“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受学生和社会尊敬的合格教师。科教兴国, 教育为本, 教师的作用是关键。我们应该明确自身的重大责任和历史使命。

二、强化高尚师德主要体现在关心爱护学生, 并做到持之以恒的意识

根据我校实际情况, 因为受社会、家庭和学校等方方面面因素影响, 学生思想品德水平较低, 存在着种种思想道德缺陷的还占相当数量。因此, 广大教职工在培养思想品德合格人才方面的工作是相当艰巨的。师德的高尚与否不应该仅仅表现在对少数优生的辅导上, 而必须要看他在转化品德缺陷生中的态度如何。大家认识到, 各科教师应该努力提高优秀生, 尽力转化品德缺陷生, 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并使每一个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真正落实素质教育。只有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才能实现从整体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扩大办学效益,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这一大家期望的目标。

要实现以上目标, 情感的投入是最关键的, 它是密切联系师生的纽带。教师要象爱自己的子女或兄弟姊妹那样爱学生。教师只有热爱学生, 关心学生, 理解学生, 才能去要求学生, 去做那些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琐碎工作, 教师的教育才会产生良好的效果。在学习讨论中, 有的教师主动检查到过去对待学生有时态度粗暴, 产生了不良后果。现在认识到教师要放下架子, 以朋友的身份平等对待学生, 要增强对学生服务的意识。教师在学生面前不可盛气凌人, 要学生惟命是从。如果在学生面前急躁粗暴, 甚至体罚学生, 师生之间必然产生对立情绪, 情感不融洽的教育活动就是劳而无功的活动。不少教师认识到, 教师要以身作则, 要求学生做到的, 自己必须先做到。要做到身教重于言教, 才能使学生信服以至效法。要允许后进生犯错误。允许学生改正错误, 允许学生有反复, 对学生多作肯定和表扬, 促使他们尽快进步。很多教师动情地说, 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 我们要全心全意去教好学生, 让学生欢迎, 让家长放心, 让社会满意。只有教师不把教育工作当作一般的工作任务去完成, 真正对学生充满深沉的爱, 以学生为本, 才能真正搞好自己的工作。

三、强化只有提高自身素质, 才有利于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意识

在21世纪激烈竞争中, 学校必须面对生存发展的挑战。我校虽然是一所有90年悠久历史, 过去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 在省内外有较高知名度的学校,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 现在实则在夹缝中生存, 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危机。我校要扩大生存空间, 实现发展目标, 成为真正有影响的巴渝名校, 必须要培养一大批高素质适应现代化教育需要的教师。这些教师不但具有较高的教学技能, 还应当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具有强烈的“校荣我荣, 校衰我辱”的爱校意识, 坚守高尚情操, 具有献身教育事业的精神, 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 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争做师德的表率, 育人的模范, 教学的专家。要以科学的教育观念和教育理念指导教育实践。坚持育人为本, 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教育观, 树立人才多样化, 人人能成才观, 努力使全体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显著提高。要进一步办好宏志班, 逐步扩大办班规模, 要尽力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 进一步抓好艺体生, 职高生的培养, 努力办出特色, 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 牢固树立学校的良好形象, 才能使学校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四、强化高尚师德的形式, 必须自觉用有关规定自律的意识

我校在学习讨论的基础上, 依据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结合我校实际和发展的需要, 制定了《道南中学师德规范 (试行) 》。

篇14:落实四个点,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传统式教育是一种“去问题”的教育:学生没有问题走进教室,没有问题离开教室。而我们所倡导的研究性学习,则通常是围绕一个需要探究、需要解决的特定问题展开的,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是以问题为纽带的教育。问题是研究性学习的起点和核心,也是连接研究性学习各个要素的纽带。那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去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下是笔者的几点体会。

一、夯实“双基”,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知识支撑点

《课程标准》的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中指出要“重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新从何而来?有两个必要的条件:一是扎实的基础知识;二是创造性思维。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将知识转化为探究问题的科学素养。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必须有适当的基础知识,才有可能对新知识产生好奇、渴望。掌握一定量的知识是产生问题意识的前提。所以应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鼓励学生广泛阅读,扩大信息量。

首先,语文教学必须通过研读教材文本以发现问题。源于教材文本的问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达到形成能力、陶冶情操、感受人文精神、提升文化品位的目标。如果问题不基于文本,就往往会流于形式、失之肤浅。教师应当告诉学生,要想提出问题,提出好问题,就必须熟读文本。只有熟读深思,才能使自己的质疑持之有故,言之有据。其次,鼓励和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拓宽知识,深化认识。这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又一条重要途径。贫瘠的土壤长不出富有生命力的鲜花,同样,狭隘的知识视野也难以产生深刻有力问题。语文教育最终要服务于现实社会,利用现实社会的生动事实来引发学生质疑问难,这正是学生学以致用的直接体现。对现实社会的一些“热点”和“焦点”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思考,能手到擒来,为我所用,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

技能的训练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掌握各种技能包括提问技能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应有之意,随着知识面的拓展和认识的深化,学生会发现很多新奇的事物、许多无法解释的现象,这些新吸收的东西甚至有可能与其旧有的知识发生冲突,这就能引发他们的思考,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但是如果提问基本技能缺乏,则可能会抑制他们提问的欲望,进而打消他们提问的念头。一个善学的人,疑问将贯穿于其学习的全过程。如果不能使学生将其疑问提出并加以解决,久而久之,学生质疑的兴趣会大大降低。这就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因此,在学习基础名次的同时,还要不断加强技能训练,使其成为学生形成问题意识的坚实根基。

二、和谐环境,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着力点

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优表现和发展。所谓“心理安全”是指不需要有任何戒备心,不担心别人会指责和批评自己,有一种安全感。如学生在提出问题时不必担心会被老师批评,被同学讥笑,能够无所顾虑的发挥,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一个人的聪明才智。所谓“心理自由”是指,学生在思考问题时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没有太多的约束,能够比较自由的思维和表达。如果教师对学生大胆的发问、经常的质疑不予重视或视为刁难、捣乱、钻牛角尖,而加以批评、训斥、甚至嘲讽和挖苦,毫无疑问会扼杀学生的问题意识。没有心理安全与心理自由的保障,学生就不会多想,也不敢多想,有了想法也不敢多问,长此以往,学生的问题意识将会被完全泯灭。

因此,良好的课堂气氛是质疑的前提。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是传播知识的无声媒介,是开启智慧的无形钥匙,是陶冶情操的潜在力量。在课堂上,教师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语言会消除学生难于开口的心里障碍,使他们情绪高涨、思想活跃、学习主动。当学生提不出问题、提出的问题简单、肤浅或不合逻辑的时候,教师应该在学生思维的探索性、条理性方面给予一定的帮助,在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方面给予拓展和挖掘。培养学生具有发现问题的洞察力。当学生提出教师没有预想到甚至是超出教师认识范围的新问题时,教师也要学会随机应变,在与学生共同探讨中,巧妙、合理而准确的加以回答,使课堂气氛更加宽松和谐,这样学生的创造性才会发挥的淋漓尽致。因而只有问题意识与问题教学的整体环境得到优化,学生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成为知识和真理的探求者和发现者。

但是,即使在大力提倡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发扬民主教学的今天,“师道尊严”仍然蛰伏于许多人思想的深处。学生对书本质疑,向老师发问,容易被认为是对老师的不敬,这就使得理应相互信任的师生之间的心里距离被不断拉大。另一方面,对学生而言,自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尚有相当难度。尤其在起初阶段更需要我们耐心的鼓励和细致的引导。只有经过一段时间精心的培育,学生才有可能逐步领悟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方法。所以,教师的教学态度将成为教学过程能否顺利进行、学生的智慧能否得到充分发挥的至关重要的因素。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能民主、平等的对待学生。正确的对待学生的提问,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鼓动学生创新求异,挖掘其可贵之处,保护其积极性。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为问题意识这棵种子的成长提供充足的阳光、水分和适宜的土壤,使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教师只有努力的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压抑感、焦虑感,才能使他们在与教师的平等对话中个性得到张扬,潜能得到释放,真正成为敢想、敢说、敢问的学习的主人。

三、教给学生提问的技巧,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起跳点

陶行知先生在一首诗中曾经这样说:“智者问的巧,愚者问的笨。”学生对某种现象产生疑问,但却不能准确、清晰的将将自己的疑问表达出来。这种现状的存在,一方面固然是由于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深度不够,但另一方面,与教师缺少这方面的指导不无关系,所以教师应该教给学生一些提问技巧,以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1.从看似矛盾处设疑

事物相互矛盾的地方是斗争最激烈的地方,最能体现作者深层次的情感,最能体现事物的意义和价值,因此是洞察全文的突破口。它可以是文章的标题,也可以是文章中的关键句子, 如魏巍的《我的老师》中写蔡老师“从来不打骂我们”,怎么“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落了下来”,又打了呢?聂华苓的《人,又少了一个》中骨瘦如柴的女人明明活着,还“回过头来,冷笑一声”,还“漠然望了一眼”,怎么说“又少了一个”呢?《死海不死》一文的题目,名字上是死海,为什么又不死呢?从这些看似矛盾的叙述中提出问题,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更深刻地领会了作品巧妙的艺术构思,理解了作品深刻的思想内涵,使学生的思想境界和能力都得到提高。

2.从文章的留白处设疑

写文章如同作画一样,有实有虚,如果只做纯客观的描写,无论你描绘的如何认真细致,也毫无生机、灵气可言。因此课文中往往有些地方是作者独具匠心留下的艺术空白,这些空白虽然笔未到,但意义却更加深远,真可谓言已尽而义无穷,给人留下了深长的回味余地,让学生在此质疑,不仅对把握整篇文章有重要意义,甚至对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也有深远的影响。

如学习欧·亨利的小说《警察与赞美诗》里的主人公洛比,最初一心想通过搞恶作剧,达到被警察逮捕在监狱里过冬的目的,但最后在基督福音的感召下,他准备改过向善 ,却被警察逮捕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为什么?这反映了什么问题?再如在《祝福》中鲁四老爷说:“可恶!然而……”,“可恶”的是什么?“然而”又怎么样?语文教师要在这些地方引导学生细细咀嚼,慢慢品味,对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是大有裨益的。

3.从不易产生疑问处设疑

理学大师朱熹曾经说过:“读书有疑者,须看到无疑;无疑者须看到有疑,有疑者看到无疑,其疑尤浅;无疑者看到有疑,其学方进。”有些课文中的某些句子或内容,学生在阅读时一晃而过,不觉得有问题,但这些地方往往是理解课文的关键所在。如《项链》的开头“她也是一个美丽的姑娘。”有的学生只求大概,对“也”字视而不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这里设疑,能不能把这个“也”字去掉?经过同学们分析,这个“也”字当然不能去掉,它蕴涵了玛蒂尔德的多少怨恨、不满和无奈,也可以说是全文的基调所在。又如有位老师讲《孔已己》时问:“本文的主人公是谁?”有的学生愣了一下,接着笑了说:“不知道姓和名字,绰号叫孔已己。”在学生的一愣一思索中加深了学生对“可是没有他,别人也这么过”这句话的深刻理解。更加深了对整篇文章和那个时代了理解。

四、开发批判性思维、培养创新能力,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落脚点

批判性思维就是不相信权威,敢于在既定理论、观点方面进行质疑,突破常规定型模式,超越传统理论框架,把思路指向新的角度、新的领域。历史上的许多发明创造就是源于对传统和既有价值的反对和否定。所以我们在教学活动中,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认知结构、用自己独特的视角,来审视前人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大胆诘问任何现成的东西。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反思文章的人物、结构、语言、思想、情感等,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使他们形成自己具有个性的解读。

例如,有位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信陵君窃符救赵》时说,司马迁是以肯定的态度来写信陵君的,在许多史书和文学作品中也看到,人们对“战国四君子”是赞扬和歌颂的。同学们认同这些态度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各抒己见。有一位学生说:“第一,信陵君的行为是恶劣的,这种行径的本质意味着为了个人的亲情和所谓的‘信义,可以置对国君和国家的忠诚于不顾。第二,信陵君窃取绝密级的国君兵符,杀害顶尖级的国君领袖,给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实乃千古罪人也!对这样的人还要肯定和歌颂,起产生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可思议的。第三,应该讲,司马迁是一位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学者,而他对信陵君的态度似乎与他的‘忠君爱民的儒家信仰自相矛盾……”这位教师的巧妙点拨,竟引出了学生如此独到的见解和深刻的思考。批判性思维是问题意识形成的一个核心要素,如果我们有意识放开手脚,引导学生大胆反思与批判,我们就会常常惊喜于学生耳目一新的见解,就会常常欣慰地听到创新之树慢慢生长的声音。

具有问题意识的学生常常会问“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为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他们主动参与、亲历实践、深度探究,努力搜寻头脑中已有的东西,进行重新分析、理解,从而对知识的掌握更为深刻。另一方面,解决问题的欲望还会使他们去查阅资料,请教别人,这就使他们的知识得以丰富和扩充,并在积极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探索过程中,使零星的知识变的系统、有序,使原有的知识结构变的更为合理,提高了建构知识的能力。此外,他们还学会了如何调查、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并逐步培养了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为今后学习知识创造了有利条件。与此同时,学生通过自学也活跃了思维,促进其自主学习,独立思考,钻研问题;还培养了学生的直觉思维、发散思维以及辨证的思维方法,而学生在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思维过程中,思维能力有了提高,思维方式有了转变,这本身也是一种创新。

总之,问题是贯穿语文学习过程始终的一条主线,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载体。而如何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把学习活动引向深入,是我们语文教学中需要不断探讨的重要课题。

上一篇: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说课稿下一篇:强劲啊,中华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