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科普知识宣传资料

2024-05-05

学生科普知识宣传资料(共8篇)

篇1:学生科普知识宣传资料

小学生安全知识宣传板报资料

一、马路上应注意的交通安全

1、在马路上要靠边走,走在中间会妨碍车辆的通行,还有被撞的危险。

2、走路时,不要边走边玩,也不要边走边看书。

3、如果是几个人一道走,要排好队靠边走,队伍应竖排,不要横着走,以免妨碍别人走路。

4、不要在马路上打闹、游戏、滑旱冰,容易出危险。

5、下雨天特别要注意前后的车辆,最好穿黄色的雨衣、雨鞋、雨伞等雨具,以引起驾驶员的注意。打雨伞时,雨伞不要挡住视线。更不能把雨伞当作对攻的玩具,以免刺伤人。

6、未满12岁的儿童不能在马路上骑车。

二、乘坐汽车时应注意的安全

1、不要将头、手伸出窗外。

2、不要把空罐头或其它垃圾扔出窗外,这样会污染环境,还会打到行人或是其它车辆,发生危险。

3、在车上不要到处乱跑,以防汽车刹车时,撞到硬物上。

4、上下车时要从右边,因为左边可能有车开过来。

5、下车时,先要确定后边没有车子来,才可以下车。

三、放学或双休日,选择活动场所活动时,应注意的问题

1、应到没有车辆通行的场地如公园、广场等地方去玩。

2、不要到正在施工的建筑工地上玩耍。

3、不要在离河太近的地方玩,以防掉进河里。

4、不要到小河塘里去游泳。

5、不要在马路上玩耍,既危险,又会妨碍交通。

四、过马路时应注意的安全

1、过马路时要注意观察交通信号灯的变化。红灯亮时,不能过马路;绿灯亮时,也要看清左右确实没有车来,才可以过马路;如果马路过了一半时,信号变了,要赶快过马路。

2、有时红灯亮的时候,汽车还在离路口很远的地方,这时也不能过马路。因为看起来车离得很远,可是,一眨眼的功夫,它就会开到你的跟前。

3、路口一般不止有一个信号灯,应该看哪一处的呢?应该看要穿过的马路对面的那盏信号灯。

4、出巷子口或绿化丛时,不要突然跑过去,因为可能会有车子正好路过。

5、不要图省事,从隔离护栏下、斑马线以外的马路上过马路。

五、人在高处极其危险,应杜绝以下几种不良行为

1、墙头又高又窄,不要到上面去。

2、没有建好的高楼,缺乏保险措施,不要爬上去玩。

3、不要爬树,这种行为既不爱护树木,很细的树枝又承受不了你的身体重量。

4、不要在楼梯上打闹,很容易摔下来。

5、不要蹲在窗沿上擦玻璃,也不要把身体伸出窗外,很容易从楼上摔下来。

6、不要坐在楼房走廊的栏杆上,不能在楼房走廊或窗户边追逐、奔跑,以免发生意外。

7、不能爬阳台,更不能从一处阳台攀越到另一处阳台上。

六、外出活动应注意的安全事项

1、和家人上街时,不要一个人乱跑。

2、集体外出时,如果有事,一定要跟领队老师请假、打招呼。

3、集合时,看看你前后左右的人有没有到。

4、上街时,要跟紧大人,不要东张西望。

5、如果发现自己掉队了,不要惊慌。可以站在原地,等家长或老师来找你;也可到当地的管理处,请工作人员在广播里播放“寻人启示”;切不可跟陌生人走,当心碰上骗子。

七、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避免烫伤呢?

1、接开水时要先把杯口对准龙头的出水口,再开龙头接水,最好是在带龙头的开水壶里接开水。如果杯口对不准的话,开水会溅出来烫伤人。

2、不要太勉强地使用装满开水的开水瓶。可请大人帮忙倒水。

3、开水装大半杯就可以了,装得太满的话,走动时水会泼洒出来。

4、端着很烫的杯子走路时,杯下可放一只杯托。端着杯托,就不怕烫了。

5、喝热水前,先试一试冷热,就不会被烫到了。

八、使用电时应特别注意的安全

1、插插头时,手拿住插头后部的塑料座,不要去碰前端的金属簧片。

2、当手上有水时,不要去碰电源开关和电器的金属壳,因为水是导电的。

3、电器的电线不能用力拖拉。

4、发现电线破损,不要去碰露出的金属导线。

5、千万不能用金属物、铅笔芯等东西往插座的孔里捅。

九、如何预防煤气中毒?

1、使用煤气时,要开窗,保持室内通风透气。让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及时排出室外。

2、热水器附近不能放置易燃物品。

3、热水器使用完以后,一定要关闭开关,绝对不能不关开关就去睡觉。可采用挂牌子的方法提醒自己。

4、如果煤气泄露,应立即关闭煤气总阀门,千万不要开灯或点火。

5、如果有人煤气中毒,应迅速通知大人来进行抢救。

十、如何防止高空落物砸伤行人呢?

1、从住宅楼的阳台下经过时,应与楼房保持一定距离。刮大风、下暴雨时,更要特别小心,防止楼上的物体坠落下来砸伤你。

2、如果你住在楼上,也应该考虑行人的安全。不要在阳台、窗台等处,防置花盆、拖把等易砸伤人的物品。

3、如果需要在阳台边上放置物品,一定要加防止坠落的装置。

4、在阳台上活动的时候,注意不要将物体碰落到楼下去。

十一、同学之间不宜开的玩笑

1、不能在同学后面用双手卡住同伴的脖子,容易造成颈椎骨折。

2、不能突然坐在同学的腿上,可能会把同学的腿坐断。

3、不能突然地吓唬人,会把同学吓坏。

4、不能偷偷地抽走椅子,以防同学摔倒受伤。

5、不要在门上放东西,一开门,门上的东西砸下来,会把同学打伤的。

十二、如何防止异物呛入气管?

1、吃东西时不要大声说笑。

2、不要把花生米、豆子之类的东西抛到空中,再用嘴去接着吃。

3、在做比较激烈的运动时,嘴里不要含东西。

4、上课时不能吃东西,不但不礼貌,含着东西回答问题,还容易被呛着。

5、发现有人气管里呛进了异物,要赶紧叫人来抢救。

十三、游泳时应注意的安全

1、游泳前要做热身运动。

2、游泳时最好和大人或同伴一起去。

3、游泳时不要吃得过饱,也不能饿着肚子去游泳。

4、不能在游泳池里嬉戏、打闹,以防出现意外。

5、在游泳时,腿部出现抽筋现象时应立即上岸。

6、发现异常情况时应马上报告救生员。

十四、吃药品时应注意的事项

1、一定要按照医生的嘱咐按时吃药。

2、不能随意增大药剂量,以防出现意外。

3、不能随意吃大人吃的药品。

4、吃药前应看清楚药品的有效日期,核准用药量。

十五、如何预防农药中毒?

1、不能在刚刚喷洒过农药的田间或绿化丛中行走或玩耍,如遇喷洒农药,应立即离开。

2、不能用巨毒农药在住宅区内毒老鼠和杀灭蚊蝇,以免发生意外。

3、装过农药的瓶子,不能再装酒、油或盛茶水。

4、刚喷过农药的瓜果、蔬菜,半个月内不得食用。

5、用过农药的蔬菜洗净后要用清水再浸半小时,方可捞起加工烹调,水果食用前要洗净、削皮,以防残留农药引起积蓄中毒。

十六、怎样进行自我保护呢?

1、不要轻信陌生人。不要接受陌生人的礼物,不能跟陌生人走,更不要带陌生人回家,以免受骗上当。

2、要学会分辨真伪。不要顺便在马路边购买十分便宜的物品,特别要提防假冒伪劣商品,以免食用后影响我们的健康与安全。

3、避免误入困境并学会摆脱困境。一个人独立外出时,应向家里人或老师说明去向和归来时间;遇到困难或发生意外时,应保持镇静,并积极想办法向一切能给你提供帮助的人或机构寻求帮助。

十七、如何预防坏人勒索呢?

1、放学后应立即和同学结伴回家。

2、离开家时,不要带过多的钱和贵重物品。

3、天黑时,不要独自出来玩。

4、在有路灯照明和人多的地方行走。

5、遇到坏人勒索时,应大声喊叫,并立即向家人或老师报告。

如果情况紧急,有生命危险时,应采取一切方法保全自己的生命。

十八、女同学应特别注意的人身安全

1、不穿奇装异服,不穿紧身衣或过于暴露的衣服。

2、外出时应和家人或同伴在一起,不要独自行动,特别是天黑时,更不要独自一人外出。

3、不要轻信陌生人,不跟陌生人走,不吃陌生人给的东西,提高警惕性。

4、遇到危急情况应保持镇静,大声呼喊并及时报警。

十九、遇到紧急情况应拨打的电话

1、遇到火灾,请打“119”.2、卫生急救,请打“120”.3、紧急报警,请打“110”

4、没有发生紧急情况时,绝对不能拨打以上电话,否则赔偿经济损失。

二十、小学生应知道、应遵守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学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这是国家为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培养良好品行,防止未成年人犯罪,特别制定的法律。它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其它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不良行为:旷课、夜不归宿;携带管制刀具;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观看、收听不健康的音像制品和读物;或进入不适合未成年人去的歌舞厅等场所;以及吸烟、酗酒和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篇2:学生科普知识宣传资料

(一)学生游泳安全十大注意事项

1、不私自下水游泳;

2、不在无家长或老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

3、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护人员的水域游泳;

4、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5、游泳时不要用鼻子吸气;

6、不要跳水和潜泳;

7、游泳前要先试水,游泳时不能互相打闹;

8、不在生病或健康状况不良时游泳;

9、游泳时不要离开救护者的视线;

10、出现事故要立即呼救,少年儿童没有绝对把握不下水营救他人。

(二)游泳抽筋预防与处理

1、如何预防抽筋?

(1)游泳前一定要做好暖身运动;

(2)游泳前应考虑身体状况,如果太饱、太饿或过度疲劳时,不要游泳;

(3)游泳时不要立刻跳入水中,应先在四肢撩些水,然后再跳入水中;(4)游泳时如胸痛,可用力压胸口,等到稍好时再上岸,腹部疼痛时,应上岸,最好喝一些热的饮料或热汤,以保持身体温暖。

2、如何处理抽筋?

抽筋时要保持冷静,不同部位采取不同办法:

(1)若是手指抽筋,则可将手握拳,然后用力张开,迅速反复多做几次,直到抽筋消除为止;

(2)若是小腿或脚趾抽筋,先吸一口气仰浮水上,用抽筋肢体对侧的手握住抽筋肢体的脚趾,并用力向身体方向拉,同时用同侧的手掌压在抽筋肢体的膝盖上,帮助抽筋腿伸直;

(3)若是大腿抽筋,可同样采用拉长抽筋肌肉的办法解决。

(三)溺水急救要领

1、将伤员抬出水面后,应立即清除其口、鼻腔内的水、泥及污物,用纱布(手帕)裹着手指将伤员舌头拉出口外,解开衣扣、领口,以保持呼吸道通畅,然后抱起伤员的腰腹部,使其背朝上、头下垂进行倒水。或者抱起伤员双腿,将其腹部放在急救者肩上,快步奔跑使积水倒出。或急救者取半跪位,将伤员的腹部放在急救者腿上,使其头部下垂,并用手平压背部进行倒水。

2、呼吸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一般以口对口吹气为最佳。急救者位于伤员一侧,托起伤员下颌,捏住伤员鼻孔,深吸一口气后,往伤员嘴里缓缓吹气,待其胸廓稍有抬起时,放松 其鼻孔,并用一手压其胸部以助呼气。反复并有节律地(每分钟吹16~20次)进行,直至恢复呼吸为止。

3、心跳停止者应先进行胸外心脏按摩。让伤员仰卧,背部垫一块硬板,头低稍后仰,急救者位于伤员一侧,面对伤员,右手掌平放在其胸骨下段,左手放在右手背上,借急救者身体重量缓缓用力,不能用力太猛,以防骨折,将胸骨压下4厘米左右,然后松手腕(手不离开胸骨)使胸骨复原,反复有节律地(每分钟60~80次)进行,直到心跳恢复为止。

(四)游泳时耳朵进水常用处理办法

1、单足跳跃法:患耳向下,借用水的重力作用,使水向下从外耳道流出。

2、活动外耳道法:可连续用手掌压迫耳屏或用手指牵拉耳廓,或反复地做张口动作,活动颞颌关节,均可使外耳道皮肤不断上下左右活动或改变水屏障稳定性和压力的平稳,使水向外从外耳道流出。

3、外耳道清理法:用干净的细棉签轻轻探入外耳道,一旦接触到水屏障时即可把水吸出。

学生防范溺水知识宣传资料

篇3:学生科普知识宣传资料

营养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旨在帮助和鼓励人们树立增进营养的意识,传播一定的营养知识,促使人们自愿地采取有益于营养的饮食方式,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以保护和促进健康,提高生活动质量。合理的膳食营养是防治疾病,维护人体健康水平的物质基础,对保证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维护健康、提高肌体生理机能、增强体质和防治疾病具有重要意义。合理营养与膳食平衡的知识是大学生营养教育的基本内容,营养教育能为大学生建立合理的膳食制度奠定基础。笔者通过对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大学生开展营养教育及效果的评价,旨在探索高校大学生的营养知识、态度现状,以及在高等院校中开展营养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及可行性。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我校选修营养课程的学生为调查对象,不分年级,共110人,以教学班形式开展营养教育,通过教师面对面授课的方式进行营养教育。主要内容为热能和营养素及其食物来源,膳食指南与平衡膳食宝塔,营养相关疾病的预防等,每周开课1次(120分钟),为期6周。

1.2 方法

参照文献及资料,以选择题的形式自行设计问卷,内容包括基本情况、营养知识、态度和饮食行为。营养教育前后进行同一内容的基线和效果评价的问卷调查,调查的时间为开课前与最后一次授课结束时。问卷经预试后在指定教室发放,由学生当场填好,当场收回。教育前发放9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83份;教育后发放8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76份,有效回收率为93.5%。

2. 结果

2.1 获得营养知识的途径

表1显示,学生获取营养知识的途径最主要是报刊书籍、广告和电视及网络,从教育和同学处获得营养知识的比率很低,但教育后学生了解营养知识的途径增多,很多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对自己的饮食习惯进行改变。说明学校开设有关营养知识的课程对学生提高营养知识是很有效的。

2.2 教育前与教育后的一般情况比较

分别对2组回收问卷进行数据统计。统计中对象的性别、民族、年级、系别、父母文化程度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主要讨论教育前和教育后学生数据的差别。

2.3 营养知识

表2显示,教育后学生对营养学知识的了解情况好于未开课的教育前,差异有显著性。

2.4 营养态度

教育前在83名调查对象中,有36.1%的学生不吃早餐,甚至有不吃早餐而吃四餐的学生。92.7%的学生愿意为了健康改掉自己的不良饮食习惯,68.7%的学生愿意接受有偿营养教育来改变自己生活中的营养知识缺乏营养态度不良的习惯,如表3:

2.5 饮食行为

2.5.1 饮食习惯

教育前仅有63.9%的学生一日会按三餐来进食,大部分学生进餐无规律,73.4%的学生有偏食的习惯。

2.5.2 对早餐的关注程度

教育前有58.1%的学生每天都吃早餐,教育后比例变化不大,有10.3%的学生不吃早餐。

2.5.3 早餐质量

表4显示,早餐同时包括牛奶(或奶类、豆浆)、蛋类、面包(或馒头、面条等)的占少数,教育前有25.3%的学生每天少于1袋奶,有60.2%的学生每天少于1个鸡蛋。也有的学生一天多袋奶或是2—3个鸡蛋及以上。

3. 讨论

调查显示,我校大学生对营养知识的了解普遍较差,显示了在高校开展营养教育的必要性。营养学是一门行为科学。研究表明,许多患有营养不良的人并非由于贫困,而是缺乏营养知识。现代社会有些人营养过剩,是由于不能正确选择食物所致,如糖尿病、高血压和某些肿瘤的发病均与膳食不健康有关。国内外专家近年来都十分重视这种疾病模式的变化,并试图通过营养教育、膳食调整来进行防治。我校学生普遍存在的营养知识缺乏及膳食搭配不合理、不平衡化都将给学生的身体及学业带来影响。

一般认为,知识、态度和行为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人们选择食物行为和对营养食品的认识有关,人们要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必须以知识和态度为基础。合理的饮食和充足的营养是维持身体健康的必要条件,营养摄入的数量和质量应该适当,数量过多或过少,种类单一或者配比失衡,都会导致生长发育异常。而大学生对平衡膳食、合理营养的观念及目前正逐渐向广大民众宣传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及平衡膳食宝塔》知道得很少,说明这方面的宣传工作开展得还远远不够,急需加强。各高校可依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开设《营养与健康》、《营养学》、《营养与食疗》等公共选修课供学生选修,或开设各种形式的营养知识系列讲座、有关营养与健康的专题报告。另外,各高校还可以在食堂、教学楼、宣传栏等地开辟营养宣传专栏,向学生宣传有关营养知识等方面来解决大学生营养与营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如:大学生营养知识的不足主要是因为一般人对食物信息的获得大多来自广告,广告吸引消费者购买某些特定的食物。的确,精制的食品比天然的食品包装精美,易于运送和储存,并经过消毒杀菌,不易腐败,但是营养也大打折扣。这些食品在精制过程中流失了大量的营养素,但广告却夸大其词,宣扬它的营养价值如何高,使人深信不疑,不再费心学习营养知识和改善营养。在食物选择上,近1/3的学生喜欢吃熏烤、煎炸食物,豆类、内脏类、杂粮类吃得很少,膳食结构不够平衡。但他们普遍具有较好的营养态度,94.7%的学生愿意为健康改变饮食习惯,这是实现从态度到行为转变的基础。因态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态度的改变并不表明行为的真正改观。相当一大部分大学生选择食物的原则是依自己的口味,虽然也能兼顾食物的营养价值与健康的关系,但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不能以营养价值和利于健康为主。所以,应该加强营养宣传教育,从而改变学生中的种种不良饮食态度及饮食习惯。

我校大学生的营养态度良好,绝大多数学生非常想了解更多的营养知识,认为营养对健康很重要,并且愿意为了健康而改变饮食习惯,显示了在高校开展营养教育的可行性。因为采用合理的膳食模式,受自身营养知识、态度的影响,且营养态度决定其接受更多的营养知识及改变不良的饮食行为的可行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特别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后,政府和社会十分关注大学生的营养与健康问题,然而,许多大学生仍然营养不良,一些学生缺铁、缺钙,另一些学生却营养过剩,究其原因,是由于90%以上的大学生营养知识完全缺乏,许多学生不善于科学地安排自己的饮食,因此有专家说,我国的科盲多于文盲,营养盲多于科盲。我国著名的营养学家于若木曾经深刻地指出:“人民的营养问题不是孤立的问题,主要是受国民经济发展程度的制约,可以说,它与经济发展是同步进行的。但是,国民经济发展了,人民群众收入增加了,由于缺少营养知识,并不能收到合理营养的目的,所以,营养保健必须与营养知识的普及同步进行。实践证明,同样的经济水平,有营养指导和没有营养指导的情况大不相同。”所以说,在我国人民的生活条件已得到很大改善、温饱问题已经解决,正快速步入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向大学生宣传和普及营养知识,不仅必要,而且刻不容缓。

总之,大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最佳时期,合理的饮食与营养对于维护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极为重要。我国大学生的营养知识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很多饮食方式也不科学,对饮食与健康的关系认识肤浅,而且重视不够。因此,全面系统地学习营养的基础知识,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摘要:本文作者对江西科技师范学院110名不同年级在校大学生进行自行设计的营养知识、态度的问卷调查, 结果发现大学生营养知识不足, 选择食物单一。但他们普遍具有良好的营养态度, 愿意改变自己的不良饮食习惯, 愿意接受营养健康教育。根据调查结果作者指出, 对大学生加强营养健康教育迫在眉睫。

关键词:大学生,营养知识,态度,营养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张筠, 张蕴琨.运动营养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2]侯彦喜.大学生的营养与营养教育[J].锦州医学院学报, 2006, 31, (5) :304-307.

[3]孙要武.某医科大学生营养教育效果评价[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3, 27, (5) :135-139.

[4]刘真美.贵州部分大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及饮食行为[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 2005, 26, (6) :475-476.

[5]汝骅.贵州与南通中小学及其家长营养知识状况[J].苏州职业大学学报, 2007, 36, (3) :96-101.

[6]张华.江苏省初中生营养知识与态度调查[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 2006, 45, (2) :235-239.

[7]李世敏.大学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对营养状况的影响[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02, 44, (6) :356-340.

篇4:对外宣传资料翻译过程的语用探析

【关键词】对外宣传资料 翻译

一、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日趋频繁的对外交流,对外宣传资料翻译研究逐渐引起专家学者的注意和兴趣,因为对外宣传资料翻译的质量直接影响对外宣传的效果。研究者大多采用理论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为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打下了较好基础。当前,除了从语言特点、翻译策略等微观层面进行研究外,研究者运用不同理论或方法,如功能翻译理论、传播学、接受美学、译者主体性等,阐释其在对外宣传资料翻译中的运用,但是,笔者注意到这些研究只是外宣翻译方面的静态研究,似乎忽视了外宣翻译中的动态性研究,也就是说,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如何在原文认知语境中寻求最佳关联,体味原文作者所传达的意图,在译文认知语境中做出动态顺应,使译文读者易于接受,从而成功地实现跨文化交际。在本文中,我们将以关联理论和顺应理论作为理论依据,并结合语用等效的观点,对外宣资料翻译过程进行探讨。

二、语用学理论:本研究的理论依据

由Sperber和Wilson所提出的关联理论核心是探讨明示—推理的交际过程,认为成功的交际就是交际双方能够以最低程度的推理获得最佳关联。关联理论有两个原则:认知关联原则和交际关联原则。前者是关于最大关联性的,后者是关于最佳关联性的,在理解过程中,读者所追求的就是在文本与自身认知语境之间的最佳关联而非最大关联。Verschueren提出的语言顺应理论认为言语交际过程是一个不断选择和顺应的过程。语言具备三个特性,即可变性、协商性和顺应性,具体地说包括语境关系顺应、结构客体顺应、动态顺应以及顺应过程的意识突显。

关联理论为外宣翻译的译者理解原文作者的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并正确处理以达到最佳关联提供了理论依据,而顺应理论对译者进行译文语言选择,传达原文作者的意图使译文读者易于接受提供了理论依据。何自然的“语用等效”观点认为,语用翻译是研究语用语言等效和社交语用等效的现象,是通过两种语言的对比实现的。前者要求译者在表达原文意图或语用目的时选用合适的译文形式,后者要求译者在研究语言运用时考虑到社会、文化等因素。何自然的语用等效观点为译者选择最佳语言提供了一个参考。

三、对外宣传资料翻译:语用探析

结合上述的语用学观点和对所搜集的外宣资料语料的分析,笔者尝试性的提出了一个外宣翻译的理论框架:翻译既是一个寻找关联的明示推理过程,又是一个动态的顺应过程。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在原外宣文本的基础上,做出语境假设并体会效果,找到与外宣文本交际意图相对应的最佳关联。然后在最佳关联的指导下,译者根据其理解对译文做出相应的语言选择,使之符合原文的意图并且让目标读者易于接受。在这个过程中,译者肩负双重任务,译者要能够认知外宣文本的意图,而且必须了解目标读者的认知语境,从而在语境假设中衡量两者是否相称,以达到语用等效。然后,在译文具体的语言选择上,从语用语言等效方面来说,译者要考虑语言层面的顺应以传达原文的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从社交语用等效方面来说,译者必须考虑到非语言层面的顺应,即目标读者的社会世界、心理世界,认知语境中的社会、文化等因素。总之,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力争达到语用等效,可以采取增添、删减、重组等翻译方法。

1.语言层面。汉语和英语属于两种不同的语系,两种语言经过长期的发展在语言结构、语态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另外,外宣翻译译者也要注意语言背景的差异。例如,我们常见到的标语“创文明城市”,很多城市为了显示其文明程度而翻译为“create national civilized city”,但是这样翻译对外国人来说是非常可笑的,外国人很容易就想到了“野蛮”这个文明的反义词,其实不妨翻译为“the national model city”即可。不仅如此,汉语外宣资料里多“美文”,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而英语相对比较简洁质朴。对于广大的外宣翻译人员来说,首先要克服语言上的障碍。

2.非语言层面。非语言层面即目标读者的社会世界、心理世界等方面,包括认知语境中的历史文化背景、宗教和目标读者的审美标准、认知、情感等内容。看看下面的例子:

例1:豫剧,河洛大鼓

Yuju Opera (Henan Opera), Heluo Dagu (Dagu is a story in verse, sung to the accompaniment of a small drum and other instruments)

外国读者应该对于中国的国粹京剧有所了解,当他们看到豫剧时,会认为和京剧一样,是地处河南的一种表演形式。而“河洛大鼓”并不是一种乐器,是一种洛阳的表演形式,译者在括号中增添了关于河洛大鼓的相关信息,使外国读者理解它是一种表演形式而不是乐器。这是目标读者认知语境中的一个空缺,译者意识到这一点从而增加了相应的译文内容。因此,在处理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的翻译时,增添也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例2:白马寺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官办寺院,有“释源”、“祖庭”之称。

As the first official temple established after the introduction of Buddhism, White Horse Temple is regarded as the “Origin of Sakyamuni” and the “Court of the Buddha”.

“释源”和“祖庭”都是佛教用语,说明白马寺是中国第一古刹,是中国汉地的第一座佛寺,这是中国佛教界历来所公认的,这里并没有用翻译佛教专有名词时惯用的拼音,而是翻译为“Origin of Sakyamuni” 和 “Court of the Buddha”,译者把握了原文所传达的意图,又顺应了目标读者的心理,这样有利于外国读者的理解。

例3:洛阳牡丹甲天下

Luoyang peony is the best under heaven.

“甲”是中国特有的一个词,意思是“最好的,第一”。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需要根据语境来意译。汉语中类似的表达如“状元,榜眼,探花”,他们指的中国古代科举考试殿试的前三名,而英语中并没有与其对照的表达。英语的译本是 “zhuangyuan, bangyan, tanhua” 再加上 “a first/second/third-place candidate in the highest imperia examinations”.

例4:花开时节,洛阳城花海人潮,万人空巷,竞睹牡丹倩姿芳容。

In blossom season, people of the whole town turn out to appreciate the beauty of peony.

中国人通常好面子,有一种历史上泱泱大国的民族自豪感,因此,在语言选择上经常使用一些所谓的大词和虚词来拔高自己,而英语人倾向于使用简单直接、无过多修饰、有真情实感和较为具体的语言。所以译者在翻译时需要进行删除或重组。例4中的“花海人潮,万人空巷”就显得非常夸张,而译文就显得更简单明了。译者不用太多努力推导便找到原文所传达的最佳关联,即“人很多,几乎全城出动”,在译文选择中就顺应了目标读者的习惯,使之易于接受。

四、结语

本文在关联理论和顺应理论的指导下,并结合语用等效观点,探讨了对外宣传资料的翻译过程,我们发现该模式对对外宣传资料的翻译有强大的解释力和适用性,为对外宣传资料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尤其对提升中国国际形象的外宣翻译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Sperber,D&Wilson,D.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2]Verschueren,Jef.Understanding Pragmatic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3]杨平.关联—顺应模式[J].外国语,2001(6):21-28.

[4]李占喜.翻译过程的关联-顺应研究-文化意象举隅[D].广州: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5.

【基金项目】2015年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关联顺应模式下河南省对外宣传资料翻译过程研究”(编号:152400410148)。

篇5: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宣传资料

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宣传资料

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宣传资料

(一)孩子的心理健康的标准

1、求知欲强

这样的孩子兴趣广泛,喜欢观察事物,爱动脑筋,思维敏捷,什么都想学,什么都想试,对新鲜事物反应快,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2、意志力强

不怕困难和挫折,不达到目的不罢休,从不半途而废。能根据自己的需要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为,还能排除外界和内心的干扰,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和工作。

3、活泼乐观

与人交往坦诚、随和,不掩饰自己的喜怒哀乐,乐意接受别人的意见,遇到困难和挫折所引起的不良情绪能很快释放,不淤积心里。

4、心态平衡

经常保持欢乐愉快的心态,遇事冷静,情绪很少大起大落,能理智地分析遇到的问题,很少表现出焦虑不安或忧郁社会”的行为。

5、人际关系良好

心胸开阔,尊重别人,能与别人和睦相处。积极参加集体活动,适应纪律约束和行为规范。

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宣传资料

(二)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

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要自信。玫瑰就是玫瑰,莲花就是莲花,只要去看,不要比较。一味的比较最容易动摇我们的心态,改变我们的初衷,而比较的结果,使人不是自卑,就是自傲,总之是流于平庸。一个人一旦没有了自信,就会脱离正常的生活轨道。

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会欣赏。人生不必苛求完美,只要你拥有一个轻松自我的微笑,只要你拥有一份向上进取的心境,只要你满意于自己的踏实努力,便能够好好地欣赏到别人,别人也能欣赏你。

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要安心。围棋多占一格就胜,缺一格就败。胜败是根据一定的条件决定的。如果沉湎于胜败之词,则必然形成各种精神上的苦恼。“围棋的对手,恨之入骨,却又爱不释手”。我们很想一格不漏地获胜,这就是人生的努力。努力乃是我们人生的本来面目。如果放弃了胜败和努力,这时的人生则一无所有。安心并我们的目的,安心而努力才是目的。不肯枉自沉湎于胜败之词,就是安心。

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宣传资料

(三)缓解压力的方法

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感觉到压力。一种是自己给的,一种是别人的要求。

自己制造的压力主要来自期望。每个人都会为自己设定目标,并安排计划。压力是身心对外界刺激和既定目标的自发心理准备。适当的紧张和压力是为完成任务、达到目标必备的注意集中。如果目标合适,规划性较强,工作节奏也跟得上计划要求的话,压力就会减轻。有时候我甚至认为压力来自创新和挑战,日常的按部就班的做事尽管可能由于接口规范、分工合作而更容易实现目标,人的压力也很小。

缺乏规划的目标不定、或过大压力会造成身心的不良影响,别人的要求其实就是任务。任务需要在一定时间内完成,需要与一定的效果相结合,这同样会给人施加压力。完全没有压力是不可能,也是不可取的。适当的压力有利于健康,也有利于人的生存、发展。但是任何事都强调适当。适当的压力可以使人的神经保持一定的紧张度,刺激人不断地努力调整/充实自我,改造世界。太多压力不但使人精神过度紧张,也影响人的健康。

每个人在世界上总要承受各种各样的压力。完全超脱于压力之外是不可能的,也不利于人的成长。但是过重的压力会妨碍人的心理健康,蓄积不良的情绪,甚至造成人的自杀冲动。

压力释放是一个必要的行为。学会有效的压力释放是学会身心健康技巧的标志。压力释放有很多方法,比如深呼吸法、倾诉法、睡眠法、音乐放松法、旅游法、亲宝宝法、拥抱法、改善饮食法、大喊大叫法、有限破坏法、适当哭泣、写日记法、找心理专家、注意转移法、温泉(水)浴法等。

压力不能被压制。试图遗忘是不对的。试图以劳累麻木身心也不值得提倡,这就需要寻找合适的途径和方式。

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宣传资料

(四)健康心理名言警句

1.玫瑰就是玫瑰,莲花就是莲花,只要去看,不要比较。一味的比较最容易动摇我们的心态,改变我们的初衷,而比较的结果,使人不是自卑,就是自傲,总之是流于平庸。

2.嫉妒是自己制造出来并把自己关在成功门外的一把锈锁,打开它,你就可以重新与别人站在一条起跑线上,你就能获得赶超别人的信心和力量。

3.虚荣促使我们装扮成不是我们本来的面目,以赢得别人的赞许,虚伪却鼓励我们把我们的丑恶用美德的外表掩盖起来,企图避免别人的责备。

4.人生不必苛求完美,只要你拥有一个轻松自我的微笑,只要你拥有一份向上进取的心境,只要你满意于自己的踏实努力,便能够好好地欣赏到别人,别人也能欣赏你。

5.“人是思维的芦苇。”这是我们人类心里活动的一种事实。人是一种必须思维的动物,这是人自身的一种本性。然而,反过来说,如果因为认为不思考不行,便不断努力对自己和自己的心思进行鞭策,这样的做法,就像企图拿手来推动电机,帮助电机加快速度那样,这种努力是徒劳无益的。人们如果都能适应各自现实的境遇,听其自然地与之相碰撞、相接触顺应其时态随机应变,就会发挥出火花迸发似地思维功能的作用。如果企图硬性地勉强去思考,就像把炉膛里塞满劈材那样,只是一味冒烟却烧不出火焰。

篇6:血防知识宣传资料

序言

近年来,我校遵照国务院关于血防教育要从娃娃们抓起的重要指示,上级部门要求,认真组织开展 “五个一”活动,即学生上一堂血防知识课,听一次血吸虫病疫情专题讲座,开展一次与血防相关的课外活动,写一篇与血吸虫病相关的作文,学校办一块血防知识和相关文章的黑板报或墙报。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电视、录像、手抄报等形式普及血吸虫病防治知识,发动老师、家长和社会对学生进行共同教育和监管,严禁学生暑假期间下湖游泳、戏水。对增强广大学生的血防意识,促进血防工作和教育改革起了积极作用。

实践证明,在中小学生中开展“五个一”活动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一是有利于学校开展国情教育,使学生接受一次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对党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热爱;二是有利于扩大宣传教育面,通过学生幅射至家庭、社会;三是有利于增强娃娃们血防意识;四是有利于深化教育改革,丰富教学内容,做到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为了巩固发展我校血防教育的成果,我校借鉴各种经验,整理出这套血吸虫病防治知识教材,仅供我学教学使用。

1、什么是血吸虫?

血吸虫是一种很小的虫子,长约2cm,分雌虫和雄虫。成虫的口部和腹部各有一个吸盘,因为它生活在人或其他哺乳动物的血管内,靠血液而生活,故名血吸虫。血吸虫最主要的有五种,即:日本血吸虫、埃及血吸虫、曼氏血吸虫、湄公血吸虫和间插血吸虫。我国分布的是日本血吸虫,这种血吸虫是日本人首先发现的,故称为日本血吸虫。

2、血吸虫的生活史?

血吸虫的生活史有六个阶段,即成虫虫卵毛蚴胞蚴尾蚴童虫。血吸虫寄生于人体或哺乳动物(终宿主)的肠系膜静脉血管中,雌雄虫体交配产出的卵穿透肠壁落入肠腔,并随粪便排出体外,虫卵在水中孵出毛蚴,并钻入钉螺(中间宿主),在其体内发育,经两代胞蚴无性生殖后形成尾蚴,尾蚴从钉螺体内跑出来,在水面游动,当遇到人或哺乳动物时,便很快钻进其皮肤内转变为童虫,经过移行至肠系膜静脉内寄生,并发育为成虫。

3、血吸虫病的流行概况。

血吸虫病是由于人或哺乳动物感染了血吸虫所引起的一种疾病,在我国流行至少有2100年,在我省主要流行于湖区,据调查,我国血吸虫病流行区分布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上海、湖南、湖北、广东、广西、云南、四川、重庆13个省、市、自治区。

4、人是如何感染血吸虫病的?

人是通过接触含有血吸虫尾蚴的水(称疫水)而致血吸虫病的,感染的方式主要有两大类:一是生产性感染,如打湖草、放牧耕牛、捕鱼捞虾、水上运输、砍芦苇、引用疫水灌溉、防汛等;二是生活性感染。如在含有尾蚴的河、沟、湖水中游泳、戏水、涉水、洗衣物等。

5、什么人及什么季节最易感染血吸虫病?

血吸虫病人人均可感染,人与疫水接触的机会、时间、次数、方式、体表面积越多,感染机会也越多,一年四季都能感染血吸虫,每年的4-10月份为感染高峰季节,急性血吸虫病都是在这个高峰季节感染发生的。

6、血吸虫是如何危害人体健康的?

血吸虫的幼虫、成虫、虫卵均可对人体造成危害,但以虫卵引起的病变最为严重,大量的虫卵沉积极在肝脏内引起肝硬化,进而出现肝脏、脾脏肿大,腹水和食道静脉曲张,如曲张的静脉破裂,则可出现上消化道大出血。虫卵所致的直肠和结肠病变,可使肠壁溃烂而出现便血,亦可引起肠管狭窄,血吸虫病的发病严重程度和感染的轻重与人体抗病能力的强弱有关,总之,得了血吸虫病就会严重影响生产、生活,严重影响生长、发育,严重者则可危及生。

7、什么是急性、慢性晚期血吸虫病?

急性血吸虫病发病快,接触疫水时,由于大量尾蚴侵入人体而发病,一般在感染后约一个月左右出现发热、寒颤、荨麻疹、盗汗等。大多数病人有肝脾肿大,若不及时治疗,可迅速出现贫血、消瘦,营养不良性水肿和腹水,而导致死亡。慢性血吸虫病人,轻者常无明显感觉,部人病人出现不同程度的贫血,营养不良和慢性腹泻,或间有头昏、乏力,晚期血吸虫病人主要是肝脾肿大、消瘦、乏力、腹水、上消化道出血以及生长发育障碍等。

8、什么是钉螺?

钉螺是一种形体较小的螺狮,外形很像小螺丝钉,所以称为钉螺。螺壳长约10cm,有6-9个旋,如右旋螺,呈褐色,钉螺外壳有纵肋。钉螺水陆两栖,喜欢生长在夏天淹水、冬天退水、杂草丛生的地方,如洞庭湖的草州上,或河、沟、塘、田的水边及渗水山坡等处,长期干旱或长期水淹的地方,钉螺都不能生存。钉螺是血吸虫的中间宿主,血吸虫毛蚴只有寄生在钉螺体内才能发育成尾蚴,毛蚴如果没有遇到钉螺,它就会死亡,因此没有钉螺的地方,就有因血吸虫病流行。含有尾蚴的钉螺,称为阳性钉螺,阳性钉螺只有水,哪怕是点滴露水,或潮湿泥土均可逸出尾蚴,而感染人和畜。

9、血吸虫病的预防。

要控制血吸虫病的传播与流行,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要抓住治疗病人、病畜,消灭钉螺,管理粪便,管理水源,做好防护五个环节,因地制宜地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

(1)控制传染源治疗病人、病畜,控制和消灭传播血吸虫病的来源,是预防血吸虫病的主要措施,对疫区居民和耕牛,要定期普查普治。

(2)切断传播途径①消灭钉螺。可打断血吸虫的生活史,使它不能生育和繁殖,其主要方法有:A、生态学灭螺。主要是改变钉螺孳生地的冬陆夏水的自然环境,使钉螺无法生存和产卵繁殖,如蓄水养殖灭螺、垦植灭螺,矮围水淹灭螺,抬洲降洲灭螺等。B、物理学灭螺。利用土埋和高温灭螺,如开新填旧灭螺,岸底开沟土埋灭螺、平整填窟灭螺、培田埂开鱼池灭螺和芦苇“烧底火”灭螺等方法。C、化学灭螺法,利用化学药物喷洒毒杀钉螺,化药物主要有氯硝柳胺、五氯酚钠等。D、生物学灭螺法:利用钉螺的天敌和致病微生物灭螺法。

②管理粪便。防止有血吸虫卵的粪便污染水源,不让虫卵孵出毛蚴再钻入钉螺,主要办法是结合积肥修建无害化粪池、厕所或猪牛栏,使粪便在池中发酵,杀死虫卵,或用敌百虫、尿素等药物杀灭虫卵。因此,要养成文明卫生习惯,不随地大小便。

③管理水源。保护水源不受污染和保证饮用水安全,主要办法是采取集中式供水或打井、饮用井水和经过漂白粉等消毒的水。

(3)保护易感人群保护易感人群,主要是做好个人防护:按其防护作用可分三大类:一是避免或减少接受疫水,采取改造自然环境,如在有螺地区开沟、架桥、修路、修建安全码头等,以避免涉水感染。另外,还要做到不到有螺地方去打湖草、捕鱼、捞虾、游泳、戏水、洗东西等。二是杀灭或排除水中尾蚴,如采取分塘用水、开凿水井、修筑防尾蚴堤等,也可以用药物杀灭尾蚴。三是使用防护用具或涂擦药物,防止尾蚴入侵人体,如戴防护手套、穿长统靴、防护裤和涂擦防护药物等。

10、血吸虫病的查治。

①查病:一是病原学检查,取人、畜粪便在显微镜下查找血吸虫卵,或取粪便沉渣加水后孵化找毛蚴,或在就诊者直肠粘膜上夹取活组织找虫卵,是确诊血吸虫病的主要方法。二是免疫学检查:人、畜感染血吸虫后,虫体、虫卵及其代谢产物(称为抗原)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抗体,存在于血液中,从血液中检查出抗血吸虫的抗体进行对血吸虫病诊断。目前,已开展的检查项目有:皮内反应、尾蚴膜反应、环卵沉淀反应、间接血凝反应。

②治病:吡喹酮是目前唯一用于治疗血吸虫病的药物。吡喹酮不仅对人体的五种血吸虫病有效,而且不良反应少,疗程短,使用方便。治疗方法有:

1、对急性血吸虫病采取六日疗法;

2、对慢性、晚期血吸虫病采取二日疗法;

3、对化疗对象采取顿服的方法。

11、为什么耕牛也要治疗血吸虫病。

血吸虫病是人、畜共患的一种疾病,既使人的血吸虫病治好了,牛的病没有治好,又可以转而传给人。湖区耕牛与人类关系密切,而且到处活动,随地拉粪便,因此患有血吸虫病的耕牛就成了一个重要的传染源,及时查治耕牛血吸虫病是血防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对于查治耕牛血吸虫病,我省规定由畜牧部门专门负责,其检查方法采取粪便虫卵孵化法及直肠粘膜括取法,并对病牛采用吡喹酮进行治疗。

12、什么是化疗和人畜同步化疗?

疫区的人和家畜口服治疗血吸虫病的化学药物—砒蝰酮,简称化疗。在血吸虫病流行区选择最佳时机,对那些在疫区经常接触疫水的人和家畜,也就是几乎已感染了血吸虫病的人和家畜同时进行化疗,以达到减少或消灭血吸虫病传染源的目的,称为人畜同步化疗。

13、为什么要对家畜粪便进行管理,怎样管理。

在血吸虫病流行区,牛、羊、猪等家畜是血吸虫病的主要传染源,它们的粪便含有大量虫卵,污染有螺环境。因此,加强对家畜的管理,防止其粪便对环境的污染,对控制血吸虫病的传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家畜管理的方法主要有:一是建立安用牧场,使家畜粪便不能为害,如选择无钉螺的地带放牧,或对有钉螺的地带进行环境改造,然后放牧。二是实行家畜圈养,对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三是“以机代牛”,即推广农业现代技术,以机械化取代耕牛耕种,减少耕牛数量。

14、防治血吸虫病的主要措施

①消灭钉螺。这是切断血吸虫生活史的有力措施。灭螺方法多种多样,要因地制宜,最好能结合水利、生产。

②查治病人。查出病人、病畜及时进行治疗,不仅能阻止病情发展,恢复他们的健康,同时因杀灭体内成虫后,他们的粪便不再带有虫卵,也就消灭了传染源。③个人防护。不要到有钉螺的江、河、湖、塘去游泳、洗东西。如因生产劳动必须下水,则要穿戴防护手套、长统胶鞋或涂擦防护油膏,以阻止尾坳钻入人体。④管理水源。提倡饮用井水、自来水。如用河水,可用漂白粉消毒,或将水煮沸后饮用。

篇7:粮油食品安全科普知识宣传资料

1.QS标志的含义是什么?

QS是英文Quality Safety(质量安全)的缩写,获得食品质量安全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其生产加工的食品经出厂检验合格的,在出厂销售之前,必须在最小销售单元的食品包装上标注由国家统一制定的食品质量安全生产许可证编号并加印或者加贴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标志“QS”。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标志的式样和使用办法由国家质检总局统一制定,该标志由“QS”和“质量安全”中文字样组成。标志主色调为蓝色,字母“Q”与“质量安全”四个中文字样为蓝色,字母“S”为白色,使用时可根据需要按比例放大或缩小,但不得变形、变色。加贴(印)有“QS”标志的食品,即意味着该食品符合了质量安全的基本要求。

2、什么是无公害农产品?

无公害农产品是指产自良好生态环境,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标准和操作规范生产或加工,农药、重金属、硝酸盐及激素等有毒有害物质残留量控制在安全允许的范围内,符合国家、行业和地方有关强制性标准,经认证合格获得认证证书并允许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未经加工或者初加工的食用农产品。

3、你知道什么是农药残留和残毒吗?

农药残留是指使用农药后,残存在植物体内、土壤和环境中的农药及其有毒代谢物的量。农药残毒就是残留在食品中的农药的毒性。如果未按照国家安全使用规定施用农药和进行农产品采收,或违反国家规定使用高毒农药,农产品就会有农药残毒,就会对食用者身体健康造成危害,严重时会造成身体不适、呕吐、腹泻甚至导致死亡的严重后果。

4、绿色食品的标志图形是什么?

绿色食品标志的图形由三部分构成:上方的太阳变体、下方的植物叶片和中心的蓓蕾,分布代表了生态环境、植物生长和生命的希望。整个标志图形构成一个正圆形,意为保护、安全,描绘了一幅明媚阳光照耀下的和谐生机,告诉人们绿色食品是出自纯净、良好生态环境的安全、无污染食品,能给人们带来蓬勃的生命力,绿色食品标志还提醒人们要保护环境和防止污染,通过改善人与环境的关系,创造自然界新的和谐。

5、储藏的粮食为什么会生虫?储粮中常见的害虫有哪些?

粮食发生害虫都是外界环境中的害虫感染所致。粮食感染害虫大致有三个途径:一是粮食收获时就感染了害虫虫卵;二是仓房、装粮工具、器材和运输工具等已经存在害虫和虫卵;三是粮食储藏期间感染了害虫。粮食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而害虫必须从粮食和其他储藏物中获取营养物质,才能生存、生长、发育和繁殖。害虫发生同时需要一定的温度条件(通常在10℃以上)。因此,玉米粒储比穗储容易生虫,储藏成品粮比储藏原粮容易生虫,低温条件下(10℃以下)不容易生虫。

篇8:学生科普知识宣传资料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抽取南昌市8所高校大学一年级至三年级大学生为调查对象, 调查时间为2011年10—11月。

1.2 调查方法

在每所高校内选择1个学生社团以协助完成调查, 在每个社团内部选定10名志愿者进行统一培训, 由其在各高校图书馆随机选择调查对象进行面对面的匿名问卷调查, 或由调查对象独立填写, 交由调查员审核并收回。调查问卷在参考有关文献并结合其他地市高校艾滋病调查问卷的基础上自行设计, 内容包括调查对象一般状况、艾滋病相关知识及欲了解态度。问卷制定后在所有参加培训的志愿者内部进行预调查, 并根据反馈意见对问卷进行了适当的修改。

1.3 统计方法

采用Epi Date 3.1进行数据录入, 并进行双录入核查纠错,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一般状况

共调查2 192名大学生, 收回有效问卷2 060份, 有效率为94.0%。年龄为10~26岁, 平均年龄 (19.5±1.3) 岁, ≤18岁454人 (2.0%) , 19岁组589人 (28.6%) , 20岁组595人 (28.9%) , 21岁组287人 (13.9%) , ≥22岁组135人 (6.6%) ;男性1 208人 (58.6%) , 女性852人 (41.4%) ;农村生源占50.0%, 其他依次为城镇33.3% (685人) 、城市16.7% (343人) ;学校类型为综合类526人 (25.5%) , 师范类553人 (26.8%) , 理工类432 (21.0%) , 农业类324人 (15.7%) , 医学类225人 (10.9%) ;年级分别为大学一年级985人 (47.8%) , 大学二年级729人 (35.4%) , 大学三年级346人 (16.8%) 。

2.2 调查对象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状况

根据相关标准, 答对6题及以上者即为知晓, 则南昌市大学生艾滋病知晓率为63.0% (1 297人) , 他们对“感染HIV的人不能从外表看出”“与感染者同桌吃饭不会传播HIV”“输入未经检测的血液或血液制品会传播HIV”和“感染HIV的孕妇生下的孩子可能会感染HIV”4个方面上知晓状况较好, 正确应答率为83.0%~85.3%;在“蚊虫叮咬不会传播HIV”“正确使用安全套可预防HIV”“感染性病会增加HIV感染风险”和“感染HIV可进行有效治疗”4个方面上知晓状况较差, 正确应答率为57.9%~63.3%。见表1。

注: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2.3 调查对象获得艾滋病相关知识的途径

南昌市大学生获得艾滋病相关知识的途径依次为电视 (75.2%, 1 549人) 、报刊书籍 (62.5%, 1 287人) 、学校教育 (58.7%, 1 210人) 、互联网 (50.0%, 1 031人) 、免费宣传材料 (46.8%, 964人) 、宣传栏 (43.3%, 891人) 、广播 (29.4%, 605人) 、朋友 (25.6%, 528人) 、医生 (14.3%, 294人) 、咨询服务 (13.6%, 280人) 、其他 (5.0%, 104人) 。

2.4 不同艾滋病知识知晓状况调查对象特征比较

不同知晓状况大学生在年龄、性别、学校类型、年级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而来自于农村、接受过艾滋病学校教育以及对了解艾滋病知识十分感兴趣的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相对较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2。

2.5 调查对象对了解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态度

南昌市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感兴趣的比例由高至低依次为艾滋病预防知识与技能 (64.7%) 、艾滋病传播途径与预防 (62.7%) 、安全性行为知识 (60.6%) 、毒品相关知识 (60.5%) 、艾滋病相关症状 (59.9%) 、艾滋病检测 (59.7%) 、AIDS治疗与研究进展 (55.9%) 、艾滋病相关法律知识 (54.6%) 、性道德和性态度的教育与引导 (52.0%) 和同性恋相关知识与资讯 (46.4%) 。将“感兴趣”选项赋值为1, 其他选项赋值为0, 则大学生对了解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得分范围为0~10分, 将0~3分划分为无兴趣, 4~6分为一般, 7~10分为有兴趣, 南昌市大学生在各项上所占比例分别为32.9% (677人) 、20.6% (425人) 和46.5% (958人) 。见表3。

2.6 调查对象对其接受的学校艾滋病宣传教育的评价及教育需求

对1 210名接受过学校艾滋病宣传教育的被调查者进行深入的调查, 对其所接受的艾滋病学校宣传教育内容及形式进行评价。结果显示, 67.4%的学生对学校开展的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并不满意。他们认为内容中存在的最大的问题依次为过于简单肤浅 (32.9%) 、缺乏吸引力 (17.4%) 、没有真实感 (17.3%) 、缺乏针对性和指导性 (11.5%) 、过于陈旧 (9.1%) 以及其他结果 (占11.8%) ;而他们认为在宣传教育形式上存在的最大的问题依次为缺乏趣味性 (32.6%) 、不具备参与性 (25.0%) 、宣传频率低 (19.4%) 、形式不够贴近生活 (7.6%) 以及缺乏时尚元素 (3.4%) , 其他占12.0%。

调查对象最愿意接受的宣传教育形式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观看相关影片 (45.8%) 、专家讲座 (43.7%) 和感染者亲身经历分享 (43.1%) , 其他形式依次为参与式游戏 (41.8%) 、专业的咨询服务 (40.1%) 、知识竞赛 (36.7%) 、同伴教育 (35.6%) 、小组讨论及辩论 (34.0%) 、明星公益宣传 (33.9%) 、互动话题 (30.4%) 。

被调查对象在遇到艾滋病问题或困惑时, 最愿意寻求帮助的对象为专业医生 (44.9%) , 其次是互联网咨询员 (20.0%) , 再其次是同学或朋友 (11.3%) , 其他依次是家长 (9.1%) 、老师 (6.2%) 以及感染者志愿者 (6.1%) 。而最愿意接受的帮助或解答形式呈现出3种形式基本持平的现象, 即26.5%的人选择了保密的电话咨询, 26.3%选择了去专业机构咨询, 25.4%选择保密的互联网咨询, 仅有18.8%的人选择了与同伴教育员保密的面对面的交流。

3 讨论

《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 (2006—2020年) 》中指出, 到2010年底校内青少年对艾滋病防治和无偿献血知识知晓率要达到95%以上[3]。而此次调查发现南昌市大学生对艾滋病的知晓率仅为63.0%, 与所定标准存在较大差距, 亦低于男男性行为人群、女性性工作者90%以上的艾滋病知晓率[4,5], 造成此差异的原因在于我国现行的艾滋病防治工作较为侧重于对艾滋病高危人群进行密集且持续的艾滋病健康教育, 而在一般人群中由于覆盖面较窄、宣传工作缺乏持久性且不够深入等原因而收效甚微。特别是因传统思想或教学资源等因素限制, 本应在艾滋病健康教育中起重要作用的父母、教师职能的缺失, 使大多数学生仅能从电视、报纸、杂志等大众媒体上获取相关知识, 大众媒体在具备传播面广、信息量大等优点的同时, 也存在诸如讲授知识片面、针对性差等缺点, 造成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缺乏系统的了解, 甚至在某些方面存在误解[6,7], 如仅有57.9%的大学生知道蚊虫叮咬不能传播艾滋病, 对艾滋病非传播途径认识不清易造成不必要的恐慌, 甚至使大学生产生歧视、排斥艾滋病感染者或患者的行为[8]。另外, 南昌市大学生在正确使用安全套可预防HIV、感染性病会增加HIV感染风险等知识上亦缺乏准确认识, 鉴于大学生正处于性活跃时期, 而有限的健康信息使他们易于发生高危性行为, 将危及自身健康, 并导致艾滋病的蔓延和扩散[9]。

结果显示, 不同知晓状况大学生在年龄、性别、学校类型、年级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明南昌市大学生作为一个整体普遍存在着艾滋病知晓率低的问题。但是有46.5%的大学生希望能了解艾滋病相关知识, 并持有十分感兴趣的态度, 且他们对艾滋病知识知晓状况相对较好, 显示大部分学生对待艾滋病的态度较为积极, 可激发他们主动寻求艾滋病相关知识。调查还显示超过60.0%的大学生最想了解的是艾滋病预防知识与技能, 包括安全性行为等与自我保护密切相关的知识;而对于毒品相关知识以及性道德、性态度的教育引导也体现出了较为强烈的关注。提示学校要进一步丰富教育工作内容, 需要考虑以大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作为切入点, 全面地、系统地开展宣传教育工作[10]。

本次调查发现, 有58.7%的大学生曾经在学校接受过艾滋病教育, 并且这些学生在艾滋病知识知晓状况上较未接受过类似学校教育的学生要好, 说明了学校艾滋病宣传教育在大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水平提高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1]。但是有67.4%的学生对学校开展的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并不满意。学校在组织宣传教育活动时应当多采用大学生较愿意接受的观看影片、专家讲座和感染者亲身经历分享等形式, 尽量避免缺乏趣味性、不具备参与性、宣传频率低、不够贴近生活等形式上的不足。改变以往艾滋病宣传教育简单、枯燥的形式和内容。

通过求助需求调查的结果我们发现, 大学生普遍选择了较为私密的交流方式作为其最愿意接受的艾滋病相关帮助和解答的形式, 如互联网咨询及电话咨询, 以及专业的机构提供的保密咨询。由此可见, 专业的医生和咨询员在为大学生解决艾滋病相关疑问方面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建立广泛可及的咨询帮助渠道, 提供专业的、保密的健康咨询服务, 开展更具参与性和趣味性的宣传教育活动, 将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 及时解决大学生艾滋病相关问题和困惑, 减低其可能存在的风险。

摘要:目的 了解南昌市在校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状况及对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的建议与需求, 为开展相关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在8所高校内, 根据年级与专业进行整群抽样, 共抽取2 192名大学生参与艾滋病知识及需求问卷匿名调查。结果 收集有效问卷2 060份, 调查对象平均年龄 (19.5±1.3) 岁, 农村生源占50.0%, 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60.3%, 来自于农村、接受过艾滋病学校教育以及对艾滋病知识感兴趣的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相对较高;67.4%的学生对学校开展的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并不满意, 主要问题包括:过于简单肤浅 (32.9%) 、缺乏吸引力 (17.4%) 、没有真实感 (17.3%) 、缺乏趣味性 (32.6%) 、不具备参与性 (25.0%) 、宣传频率低 (19.4%) ;大学生最愿意接受的宣传教育形式排在前3位的是观看影片 (45.8%) 、专家讲座 (43.7%) 和感染者亲身经历分享 (43.1%) ;大学生最愿意寻求帮助的对象为专业医生 (44.9%) , 形式为保密的电话咨询、专业机构咨询和互联网咨询。结论 学校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宣传教育工作存在形式和内容上的不足, 有待进一步的完善。

关键词:艾滋病,知识,学校,教育,评价

参考文献

[1]王曙光.艾滋病:青少年的脆弱与应对——策略方案与理论实践[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2010:12-22.

[2]习青华, 周小军, 洪鹰.大学生艾滋病性病知识现状及健康教育效果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 2008, 35 (24) :4828-4832.

[4]李艳, 林鹏, 聂少萍, 等.广东省在校高中生及大学生艾滋病知识的知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 2009, 35 (3) :13-16, 20.

[3]鲍宇刚, 张艳辉, 赵金扣, 等。我国14城市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感染状况及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研究[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09, 43 (11) :981-983.

[5]丁夷峰, 董选军, 赖瑞南.女性性工作者艾滋病知识的影响因素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 2012, 24 (5) :29-30.

[6]高淑羹, 杜含陵.高校大学生艾滋病知识认知情况调查[J].中国医疗前沿, 2007, 2 (22) :127-128.

[7]黄久红, 李小宁, 胡金妹, 等.泰州市某高校学生艾滋病知识现状研究[J].江苏预防医学, 2006, 17 (1) :14-16.

[8]闵汉珍, 李敏, 容红.大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及需求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08, 23 (27) :858-3859.

[9]董蕾, 钱跃升, 张晓菲, 等.不同年级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比较[J].中国学校卫生, 2006, 27 (11) :978-979.

[10]王斌, 曾祥丽, 马红昌.2005—2009年南阳市卧龙区中学生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效果分析[J].预防医学论坛, 2012, 18 (5) :324-326.

上一篇:浅谈山区高速公路桥梁下一篇:乡镇平安建设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