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爱的故乡作文

2024-05-26

我可爱的故乡作文(精选6篇)

篇1:我可爱的故乡作文

故乡的山是那样绿,绿得可爱;故乡的水是那样清,清得动人;故乡的人们是那样勤劳,使人永远记得他们。

在我的故乡,有一座拔地而起的山——雪峰山。

这座雪峰山峰峦迭嶂、连绵起伏,像一条青龙卧在那里,又恰似一个巨人,矗立在万山之中,盛情的俯视着大地。每天清晨,灰蒙蒙的晨雾似袅袅的轻烟,缠绕在山顶,仿佛它做错了什么事,羞于露面。雪峰山不止一座山,大的、小的、长的、短的、横的、直的都有,争雄似的一座比一座高。

这里不仅有唯物雄壮的雪峰山,还有蜿蜒曲折的沅江。

这悠悠江水仿佛是一匹翠绿的巨幅绸缎,从远处高山深处一直铺到我的脚下。这沅江真美呀!清澈、碧绿、恬静,令人神往,远看它是那样的绿,绿的像一条翡翠的绸带;近看是那样清,清的可以看见江底的鱼虾,夜晚那弯弯的月牙倒映在“绸带”上,是那样美丽、温柔、迷人。

这儿除了湖光山色,还有勤劳朴实的人们。

每天清晨,当你漫步大街时,你就会发现勤劳的农民伯伯早早来到农贸市场,吆喝着,想让每一位路人尝尝秋收的喜悦。如今,在这个小镇上,已经建起了一座座高楼大厦,建起了高速公路……这里还有一位解决了世界上粮食问题的伟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我爱我可爱的故乡——安江,因为这里山美水美人更美!

篇2:我可爱的故乡作文

这里,少了大城市的嘈杂,却有着山区的宁静与美丽。这个地方真不像一个城市,倒像是一个世外桃源。

天是蓝的,不是灰蒙蒙的蓝,而是清澈的蓝,如大海般的蓝。道路是干干净净的,没有一丝尘土飞扬。路上很少有车辆刺耳的滴滴声。很多人都选择骑自行车或步行。自行车“叮铃,叮铃”的响声,是那么悦耳,动听。路的是两旁一棵棵翠绿的树木,为这美如画的城市增添了几分色彩。

湖泊,也是许昌的一大特色。水不仅是城市的命脉,更能增加城市的魅力。伴随着许昌河湖水系环通工程的推进,许昌“八大湖”美景逐步呈现。在这个天高云谈的初秋时节,您是不是约一下家人和朋友,闲暇时光欣赏一下咱大美许昌的“八湖美景”。

春天,湖边的各色的花竞相开放,姹紫嫣红。到湖岸散散步,吹吹带有春天气息的风,也是一件雅事。在炎热的夏天,乘船游湖,是十分惬意的事情,手指轻触水面,凉丝丝的,冲淡了夏日的火热。秋天到湖岸边野餐也非常有趣。即使是冬天,也有人悠闲地在河边垂钓。

看到这样美的许昌,我不禁感叹,许昌的变化真是太大了。爸爸说许昌变得他都不敢认了。许昌原来只是一个普通的小城,道路上脏兮兮的,坑坑洼洼。路两边是臭水沟,蚊蝇肆虐。一阵风吹来,尘土飞扬,眼睛都睁不开。绿色植被很少,房子也很破旧。现在许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天更蓝,水更清,环境更美丽。

篇3:我可爱的故乡作文

主导动机是一个音乐术语。也称为“主导主题”。在大型音乐作品, 如歌剧、舞剧、标题乐曲中, 用以象征某一特定人物, 某种特定剧情, 以及某种境界、概念等的音乐动机或音乐主题。它必须带有特征性的主题, 并始终与所象征的人物或剧情的出现密切联系在一起。[1]每当这个人物 (或境界等) 再现时, 主导动机就会反复出现, 有时会在节奏或音程上加有变动。

关于贯穿型, 赵晓生是这样定义的:“用一个核心材料贯穿始终, 围绕这一相对静态的因素, 不断变化其周边因素, 如和声、旋律、音区、力度等等, 一切变化因素皆围绕贯穿因素发生。这一贯穿乐曲始终的材料是音乐真正的‘核’。因而, 内核的‘静’与外围的‘动’形成音乐内部的巨大推动力, 张力由此产生。这一形态称为‘贯穿’型。”[2]

陆在易在他的大型交响合唱作品《中国我可爱的母亲》中倾向于运用主导动机贯穿的交响化手法, 并在声乐和乐队里不停地展开、演化, 配合和声上极端的半音化, 形成“无穷尽的旋律”。[3]

二、交响合唱中呐喊动机手法的贯穿

为大型合唱队与交响乐队而谱写《中国, 我可爱的母亲》的创作中, 作曲家陆在易对这部音乐抒情诗的总体音乐的全局性进行了谋篇布局。全曲五个部分, 除了第三部分外, 每个部分都运用了“呐喊主导动机”, 贯穿始终并交响性的展开、发展。

呐喊动机由两个高叠置和弦组成, 一个是在主音上的十三和弦, 一个是三级音上的十一和弦构成, 用特强力度奏出的极不协和的音响, 似声嘶力竭的呐喊晴天霹雳般惊心动魄。

作品一开始的引子部分第一小节到第三小节就是乐队两次强奏呐喊动机, 接着是弦乐与木管演奏的小二度进行的四度上行模进音型, 像是暴风雨来临之前的沉重而压抑的滚滚闷雷, 预示着英雄将要面临的危险与险恶。此后呐喊动机又再次出现, 这是英雄面对即将到来的风雨所表现的无畏和凛然。

第二部分中呐喊动机出现在第七十小节到七十五小节, 调性是B大调。此时呐喊动机的出现是第二部分的高潮, 英雄为饱受凌辱、伤痕累累的母亲哀号, 发出了救救母亲的呐喊

第四部分呐喊主导动机出现在第一百零三小节处, 调性和第一部分相同, 回到了F大调。

第五部分第十一小节到十五小节的再一次再现呐喊动机, 与第一部分第一小节到第三小节形成呼应。

第五部分第一百零六小节到一百零九小节的呐喊动机, 是在F大调主和弦上, 用很强的力度先后连续重复了六次, 结束了全曲。

交响性的形成讲究旋律中包含的具有戏剧性张力的因素, 张力的形成首先在于音乐本身是否具有动力, 呐喊动机本身的动机构成就极具动力, 也具有扩展的可能性, 曲作家通过对主导动机音素的提取和变化发展 (节奏变化、模仿、音程的紧缩和扩张、调性的变化) , 在器乐部分和声乐部分分别发展了不同性格的派生动机。

器乐部分出现的派生动机起到渲染烘托气氛, 使它如同幽灵般伴随环绕整着乐曲。其显著特点是, 呐喊动机第一个和弦三连音节奏化以及动机进行的连续二分音符半音下行模进。出现在第四部分第五小节到十一小节和第四部分第一百零三小节到一百一十小节。

声乐部分派生动机的显著特点是, 音程上行大六度跳进和同音连续重复后进行到下行小二度音程。出现在这些地方:第一部分第五十一小节同第五部分六十九小节是相同的, 大六度旋律向上跳进后连续重复四次, 歌词都是“中国”, 这是一个热烈而响亮的赞颂动机。

第二部分第十小节到十一小节, 男中音领唱, 先是一个五度音程向上跳进, 后第十三小节到十四小节是一个六度音程向上跳进, 歌词是“醒来”这两个字。

第一部分第一白三十三小节连续四个由同音反复的二分音符进行到一个下行小二度, 这里的歌词是“救救母亲呀!”第四部分第一百七十六小节一百七十九小节一个附点一分音符加四次短促重复, 到一个小二度音程的音型, 男中音领唱, 这里的歌词是“天, 即将破晓啊;夜就会过去啊。”第五部分第三十九小节附点八分音符加一个附点二分音符的节奏型, 歌词是“母亲呀!”这里的手法是合唱队全体演唱后, 女高女低停止, 男高男低进行小二度下行严格模仿, 这里相似一种回声, 一种呼唤或者一种叹息。

通过上述可以看出, 呐喊动机或者派生动机, 每次的出现都富有新意, 都加以变化, 有时是呐喊, 有时是呼唤, 有时是哭泣, 有时似恶魔鬼怪般。虽然它们充满了新意, 变化了手法, 但从音乐表现上, 音乐为内容服务上是统一的, 是有序的, 音乐发展的脉络是清晰的, 它既起到了统帅全曲的作用, 又起到了戏剧性发展导向作用, 为戏剧性发展提供素材, 为戏剧发展提供能源。

三、主导动机的作用

动机根据剧情的发展需要而贯穿全剧。主导动机紧紧地配合了剧情的推进, 形成了不同的音乐色彩变化。随着剧情的幕幕推进, 音乐色彩渐渐趋向强烈, 第四幕发展到了顶点。综观全曲, 除了在发展部的最后部分出现了新的材料外, 所有的主题都源出引子中出现的三个音构成的主导动机, 全曲从头至尾都是主导动机发展的痕迹, 也自始至终贯穿了李斯特在这首交响合唱中想要表达的创作理念———运用音乐表达文学性内容。

摘要:陆在易在他的大型交响合唱作品《中国我可爱的母亲》中倾向于运用主导动机贯穿的交响化手法, 并在声乐和乐队里不停地展开、演化, 配合和声上极端的半音化, 形成“无穷尽的旋律”。

关键词:陆在易,交响合唱,主导动机,贯穿手法

参考文献

[1]音乐知识辞典[M]..兰州人民出版社, 1988.

[2]赵晓生.传作曲技法[M].P192,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1

篇4:故乡,我遥远的故乡

奔波了一天一夜,清早,火车停靠在一个清冷的小站。月台上孤零零只我一人,在这个静谧的秋的早晨,我终于带着父亲第一次回故乡了。就这样的,我静静站着,初秋的天空,清明而高远,晨风吹过,像祖母的手,拂起我的衣袂,又温婉地从脸庞抚过。这是故乡了,一踏上这片土地,就有种别样的亲切和凄凉。故乡,你可是在守候天涯羁客叶落归根?可是在安慰我的伤痛?我不知道你在等我了,等了很久。我回来了。

恍恍地,好像感觉时间的流动,好像清晰地看见,看见我年轻的父母背着行囊,踏上南行的列车,就在这个小站,也许,也是在这样清冷的早晨……

时间、存在真的很奇妙,那时虽然还没有我,却注定了有一天我会回来。

找个山头坐下,我静静地望着远山。远处,一座座山包连绵起伏,山梁上三三两两散落着马群。远远望,这马儿便像是静止的,或昂头,或回首,俨然一幅瑰丽的剪影,湛蓝的天空为它们涂抹了明亮的底色,轻灵地勾勒出长鬃飘拂的神韵。原来,马儿是如此清俊优雅的动物,那神韵有如划过长空的箫声,旷古空灵。山坡上有牧羊人正赶着羊群走过,那一袭白色随意舒卷、变幻着仿佛是缭绕山际的流云。

这牧羊人可是我的兄弟姐妹?在他身上分明落了我的影子。很久以前,如果我的父母没有踏上南行的车,也许我此刻正唱着牧歌,赶着羊群,徜徉在空旷的大山里。

左边的姜家屯已经到了,母亲说起过的早年的邻居都不在了。当我定定地望着这片土地,却好像见我的外婆朝地里走去了,身边还有那忠实的小青马。自家的地很好认,哪片玉米地长势最矮,结的玉米最小,就是外婆种的。外婆啊,我回来了,踏着你播种过的土地,我能感觉到你的气息,你还从来没见过我,为何转了几个山头,都不见你的坟茔?

前面有一片榛柴地,母亲的妹妹在那里放过牛的。榛子还没有成熟,每天早早地赶着牛群上山了,山里不见一个人,一整天只有老牛陪伴她,听她说话。天黑了,怎么还没有人去接她呢?那时候二姨只有9岁,外婆接晚了,她就躲进榛柴堆里,不肯出来了。

其实每次听母亲讲这样的故事,我都很伤感,以致后来姨到南方来,想她童年受过的委屈,对她就有种格外的亲近。

此时我坐在这里,怔怔地望着远山,母亲讲的那些故事便历历现在眼前了,我的血脉从这里延伸,这片土地太容易让人生起幻觉。

朱家屯还在,祖父是这里最早的开荒者。祖父有着传奇的一生,我能想起他闯关东时纵马奔驰的威武。祖父离世已70年了,时世变迁,他创下的偌大家业早已散了,还有,他的子孙也是天南地北,大约不能再见了。祖父完成了生命的轮回,在这里静静地、安详地长眠着,现在我的父亲,就在祖父脚下,也静静地、安详地长眠着。

他们都完成了生命的轮回。结束就是另一种的开始。

朱家屯人大多是我的亲戚,他们围着我时,我却是一个都不认识。堂姐家的牛圈里养着奶牛,堂姐屋里的地面就是山包上那样的黑土地,亲戚们说,早年,牛圈的前面有个马槽,我的父亲就降生在那个马槽里。父亲过来了,现在又去了。在堂姐家上厕所真风趣,刚进门,一头憨厚的猪便扇着耳朵跟进来了。在江南喝牛奶是超市买的,故乡的牛奶可以自家挤,喝一口,馥郁甘醇,温温的,还带着牛的体温。这牛奶好像家乡的味道。

如果江南是淡雅的水墨,那我的故乡啊,就有着油画般明艳的色彩。旷野里,红日正高悬,热情地照耀着广袤的土地,一片片向日葵望不到边,层层叠叠的葵盘,好像无数个金色的笑脸,随意按下快门,都是永恒的壮观。掬一杯家乡的泥土,让我且回哪来的地方,春天里,如果有南来的大雁重归故里,那大雁是寄托了我对故乡无尽的思念。思念乎伦贝尔草原,思念故乡大河湾,思念这里的牛群、马群、亲人、我的祖先,还有,还有我永归故土的亲爱的父亲。

篇5:我可爱的故乡作文

我的故乡在那大山脚下,青山依傍,泉水聆听。

当我的一只脚踏出了那块土地,我便知道,我真的要离开了。这里曾是我用歌声踏遍的地方,我熟识了这里的一切,却又要与它离别。

一年前,当附着现代气息的挖掘机在山脚下拉响了发动机,整个故乡的人民都清楚,这将是我们离开的号角。我目睹着山脚到山顶的树木如何凄哀地倒下,我见证着那曾经清澈的沟水如何浑泥。我看见的,是时代的变迁,是我故乡的土地上涓涓滴滴的液体。

儿时的我,喜欢独自走上那葱草严密的小山丘。我尝试过背倚着老树根,昂视天空的旷达,我欣赏过百鸟啁啾,蝶舞轻盈的幽雅。当那初开的紫藤花攀上树梢,我会准时出现在它的身边,轻吻它那柔嫩的花瓣。这里的万物都对我充满了吸引力,仿佛寄托了我心灵的宿愿。在这里,我能够感受到生命的沉静。

冬雪覆盖的故乡或许已成为我心中涌动的惆怅。三年前,那是我见证过最丰实的大雪,树枝伴着沉重的积压颓然倒地,我家的门前几方见开的小路上,已堆上了厚厚的积雪。那天,冷风劲吹,呼啸的北风刮走了人们出门的写意,人们都坐成一圈烤火。这时,听到有人说村里的排水沟冻住了,无法向外排水,于是,村中的丁壮们全都拿着铲子出了门。在大雪中,我的双眼被蒙上了一层酥软的雪花,朦胧看到乡邻们在雪花中凿冰开沟的情景,每个人的双脚都浸在那冰冷的沟水里。我的家乡人似乎永远都是团结协作的。就这样,沟水又重新涓涌流淌,小径上,长长得留下一串足迹。

我爱我的故乡,却无语言表它的美好;我爱我的故乡,却无法挽留它轻盈的身姿。当夏至,我已毕业,我想再回去,看一眼我思绪飘逸的故乡。

篇6:可爱的故乡作文

儿时的玩伴,母校的同学,还有那个每天都泡在里面的池塘,还有故乡的土屋,还有那一眼望不到边的黑土地哟,上面长满了大豆、玉米和高粱————

不知多少次梦回故乡,在梦里我又回到久别的故乡,我又回到了欢乐的童年,与玩伴奔跑嬉戏,抓蛤蟆、捕鸟。高兴的在睡梦里乐出了声,当被我吵醒的.妻子把我换醒时我却泪水涟涟————

春天,勤劳的父老乡亲们在肥得流油的黑土地上播下希望的种子;夏天,黑土地便变成了绿色的海洋,微风吹送碧波万倾;秋天,漫山遍野一片金黄——玉米,谷子,大豆,还有火红的高梁;冬天,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就是家乡的写照,白皑皑的积雪覆盖了一切,家乡变成了一个洁白的世界。

这就是我可爱的家乡——四季分明,美丽妖娆!

黑的淳朴,绿的希望,黄的成熟,白的纯洁。黑、绿、黄、白随着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演变而变化着,在这周而复始的变化中家乡得到了孕育,男儿铁骨铮铮各个都是东北硬汉,姑娘们热情奔放各个美丽大方。

说我的故乡最美你或许不信,那是你根本不了解我的故乡,虽然生我养我的那个小村庄无山无氺,可那里民风淳朴土地肥沃,就是在三年自然灾害的时侯也没有发生一起饿死人的事件。而四季分明的自然风光更是我的最爱——

我爱三九天里的严寒,

我爱三伏天里的酷署。

我爱春天里的和风,

我爱秋天里的细雨。

我爱广褒无银的黑色土地,

我爱碧波万顷的绿色良田;

我爱金黄色的秋天,

我爱千里冰封的雪海!

故乡的美是大气的,是硬朗的,是其他地方无与伦比的。每当我踏上故乡的土地,我的内心就会热血沸腾,我的眼里就会噙满了泪水,因为我对故乡爱得太深!仅管妈妈已随我们兄弟住进省城多年,可每当我跨进生我养我的小村庄时,我还是情不自禁地喊一声;“妈妈,我又回来了!”故乡就像我的妈妈一样,孕育我生命,抚养我长大!

经历二十多年的风雨,故乡已经改变了模样。可是我对故乡的情一点没有改变。站在故乡的土地上,我还能找到童年时的影子,那美丽的池塘,那充满欢生笑语的母校,还有儿时的玩伴和母校的同学,还有供我出生供我成长的故乡土屋···这一切已深深地刻在我的心里。

上一篇:抗战英雄人物的小故事下一篇:你我初见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