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耐基如是说读书笔记

2024-05-23

卡耐基如是说读书笔记(共7篇)

篇1:卡耐基如是说读书笔记

感情成熟的人已经摆脱了孩提时代的依赖心理,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他具有恬淡的个性,自重而不自大;他能够应付生活中的一切困难,充满自信;他不惧怕失败,从不轻言放弃;另外,他能够对事物做出客观的判断评价,能够看到事物的多面性和相对性,对世事抱着相对而不是绝对的态度。

如果你是一个感情成熟的人,你就不会为所谓“第一”、“最好”、“最光荣”之类的字眼动心了。你会是一个勇敢的战士,能在这个竞争激烈的世界里杀出一条适合自己生活的路来。你从不会产生轻生的念头,即使你的家门口来了一只狼,其结果也不过是使你多了一件皮衣而已。

你可以试着开一张清单,看看自己的感情在哪些方面还不成熟,然后再定一个发展感情的计划。要有目的地多阅读一些有关心理健康的书籍,以寻找自己感情欠成熟的原因以及克服他们的良方。另外,你应当利用一切机会,去做一些有益于自己感情成熟的事情,不论这些事情对你来说有多大的困难。还有你要经常和医生、朋友、家人、老师,交流,他们都可能给你有用的建议。

只要人类存在一天,就会有成千上万的金钱损耗在人们的因循守旧和寡断处事上。对我们来说,生活上总是有不少困难,这些困难无不需要我们用全部的能力勇气去解决。如果我们没有清如明镜的心态,没有锐利如炬的眼光,没有灵活的头脑,那是不可能应付的来的。如果这些困难的问题落到那些本是小人却充巨人的身上时,他又会如何处理呢?不用多想,这种人必定会手忙脚乱,犹豫不定,最后也只得敷衍了事。

人生一世,数十年风风雨雨,遇到的问题和困难难以计数,但它们都必须得到解决。然而在面临这些危机局面的时候,只有那些能够当机立断、确实承担起责任的人,才能应付自如。那些小人,那些只会把今天该完成的事拖到明天的小人,以及那些面对日常生活也毫无决断力的“优柔寡断者”,只会精神崩溃,因为他们只会逃避生活,而不能正视生活、享受生活,在他们的心目中,人生只有忧虑和焦虑,而没有丝毫的乐趣。

人的一生不知要犯多少错误,所以,在我们面对困难和问题的时候,不必害怕做错事。就算是做错了又有什么呢?要知道,一个错误的解决方法,或者一个错误的行为,总是比毫无决断、全无主意、了无行动要好上千倍万倍的。虽然做错了一件事却会在我们的生活里增添一个有益的教训。当一个困难、一个问题降临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应当针对它的特点来寻找恰当的解决方法,万万不可因循敷衍,那些因循敷衍、不肯下决断的人,他们自以为所作所为保全了自己的面子,实际上,他们所作的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

我们要经常注意这一点,不但要避免说话太多,而且要注意,不要让脸部的表情流露出我们的秘密。在交谈时,偶尔不动声色地静听对方讲话,是绝对必要的。

自古以来,人们都觉得适度隐藏自己的思想和情绪是智慧的体现。我们要是不能再必的时候,掩盖自己的思绪和情绪,就不能成为杰出的领导者。驾驭他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首先要控制自己的情感。我们要做事谨慎,在实际还未成熟的时候,不要对别人表示你的真实意图,要在可能的情况下博得对方的好感。当我们遇到某些特殊情况时,我们应当以冷漠的态度,甚至不做任何反应来对付。

如果想避免被他人误解,那就要以不容易让人怀疑的方式对付他。我们必须明白的是,只要我们能够坦诚的向对方表白,那么,即使是对方有意要中伤,也无法达到他的目的,我们在这里掩饰的只是我们行为的理由,而不是我们的行为。

不要做一个让别人一览无遗的人,适当地掩藏你的思想和情绪是非常有必要的。

除此之外,有一些人动辄压抑我们的个性,打击我们的兴趣,还阻碍我们散发那种不可

言喻的美感,要是我们因为他们的影响就失去人格,丧失“美感”,甘拜下风,那就是我们的失败;如果因此反而激发出我们的人格力量,那就算是我们大大地成功了。如果我们对他人的兴趣也就会自然而然地浮现;同时,自身的个性和信心也会大为提升。这样,一边观察他人的人格,一边发展自己的人格,就不难做到了。

与别人相处时,要怎样去观察对方呢?

1、2、用心去倾听对方的讲话,再根据他们的经历以及他们处理争执和困难时的方式,融合自己所感受到的一切,就能描绘出对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不要害怕吃亏。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人因为怕别人占尽上风,或是怕别人伤

害到自己,所以把自己孤立起来。有的人甚至为此提心吊胆,生怕不能保全自

与朋友相处,切忌斤斤计较。中国有句古训:吃亏就是占便宜,有许多看起来非常“聪明”的人,他们能很快地和陌生人变得熟悉起来,取得别人的信任,但同时他们又很快地被以前的朋友列为“不受欢迎的人”。这种人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少见。他们有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喜欢处处占便宜,很少考虑别人的需要和感受。

爱玛和简是一对平时颇为要好的朋友,有一段时间,爱玛和丈夫分居了,她的情绪非常低落,常常打电话向简倾诉,有时甚至是深夜十二点以后。简是一位儿科医生,工作很紧张也很重要,而作为家庭主妇的爱玛却没有为朋友考虑到那么多。时间一久,简觉得自己的朋友是一个非常自私的人,慢慢地也就不愿意与她来往了。

优秀的领导人物都是注重而且善于运用聆听艺术的,这些领导人物不但会别人的发言表示浓厚的兴趣,还会把这种感觉真切地表露出来。可惜的是,在这个熙熙攘攘的社会里,虽然有很多人明白这种策略的重要性,有时还会遇到发挥的良机,然而他们还是由于疏忽、没有善加利用而失去机会。

许多到各地去拜访过名人的年轻人都有过这样的感觉,那些大人物对自己并没有好感,大人物认为,他们是有着错误观念或者粗心大意的人,他们不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其实,真正的原意在于他们自身,他们没有人能静静地聆听被访问者的谈话,只是不断地考虑自己接下来要说什么话。很多大人物都曾经表示,他们认为,一个善听的人比一个健谈的人更能令人满意,所以,听讲的比健谈的才能更加重要。

倾听时的发问:当一个聪明人想要以发问来取胜于人的时候,他不会漫无目的地发问。发问时,首先应该注意的问题是,提问的问题应当能够显示那是针对对方的专长的问,而且这个问题更能让对方对你表示钦佩。但是你的发问要限定在对方的学识范围之内,如果超过的程度太远,别人以为你是在向他发难或是炫耀,反而让对方产生不高兴的情绪,那就达不到制胜的目的了。

第二个问题是,必须确认你所提出的问题能显示出自己的兴趣在哪里。

第三、要确定你问的问题是对方愿意回答的问题。

在别人与我们谈论时,一定要专心注意倾听对方的发言,这是与他人亲近的关键,也是对对方起码的尊重。

要想拥有巨大的财富,就必须拥有独特的眼光,敏锐的洞察力和预见力,想前人之不敢想,为前人之不敢为。

做任何事情都应该多方面思考,因循守旧还墨守成规只是懦夫的行为,如果只是沿着他人制定好的路线走,或是只跟在别人的后面亦步亦趋,是绝对不可能创出自己的一片天空的。

当然,独辟蹊径,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了要有非凡的意志外,还要有惊人的决心和勇敢的创新精神。在还没有人敢吃螃蟹的时候,你敢第一个站出来吃掉它吗?

如果你的回答是肯定的话,那你就成功一半了!

平庸的人常常因为害怕下属的能力超过自己,而阻挠部属的升迁。这种嫉贤妒能的现象,在很多企业中都是存在的,尤其在那些中下层的管理人员身上更是普遍存在的,尤其是在那些中下层的管理人员身上更是普遍存在。而那些真正杰出的人物却不以为然,他们很愿意提升那些有才能的部属,让部属的才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其实,这也是他们向部属表示关切的方式之一;因为这样一来部属必将会对工作保持更加的热忱,对业务发展更是尽心尽力。

一个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反过来说,如果手下的士兵有将帅之才,而将军却没能发现,或者即使发现了,也不愿意给他一个施展才华的机会,这样的将军又能算是一个好将军吗?

领导关怀他人的方式也要因人而异,要以对方的身份而定。有时候,一份能使普通员工感到高兴的关怀,若将它给予一个较高的职员,则可能会使他产生一种被监视的感觉。只有让被关怀的人感到心情愉悦,关怀才算有了真正的价值。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用和善的态度去对待你的部属,尽力让他们感到自己是重视他们的,并提高他们自尊自重的意识。要想激发部属对你尽忠尽职地效力,并得到他们的爱戴,就要使他们对自己的工作产生自信。要做到这一点,最好的办法,就是不失时机地对他们的某些才能加以赞赏,并且对他们的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当然,你的赞赏并不仅仅针对部属的工作能力和能力,还应当包括其本人,只有这样,才能与部属建立良好的情谊。即使双方的这种工作关系中断了,可是情谊却还有可能保持下去。

常人都有这样一种心理,他们不愿意承认别人给自己提供什么构想,也不想承认这些构想帮助自己获得了成功。所以,如果有人总是劳而无功,而且用尽各种方法都不得要领的话,我们不妨对他用一下这种策略,让对方把我们的构想作为他自己的创意,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我们需要他完成的目标。

人类的情绪是非常容易相互感染的,一个人的情绪总能影响另一个人,所以,只要是领导者稍有疑虑,他的下属们很快就会发觉,而且深深地影响着他们的心情。而当领导们表现出自信时,他就能使下属印象更为深刻,给予他们更多的自信。

因此,在危急关头,就像演员一样,能干的人将会隐藏自己内心的疑虑,全神贯注地投入表演,把观众和自己的恐惧全部付之一笑。当然,这种策略用在格斗和竞技时,就会有所不同了。这时候的领导者应当夸耀自己的实力,使对手害怕自己。

在商业行为中,我们遣词用字,即使是在极其微不足道的地方,也会对对方产生影响。因此,所以应当非常仔细地进行选择。

一个人若是不能打破常规,使自己力争上游,那么,他就是无用的人;如果一个人不能察觉到打破常规的必要性,那么,他的能力也就仅只于此,不可能向前发展了。任何力争上游的人不管生活在哪里,都会极力地使自己更上一层楼;不但要避免从事没有前途的行业还要设法从事新兴行业。

永无出头之日的是两种人:一类固执地是不肯奉命行事的人,一类从不做命令以外的事情的人。这两种人都不会得到上司的赏识,只有能够变通并且有所准备的人才会有更多的机会。一个人能够顺利地升迁,主意是有两个原因,一个是他本人能够在工作上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二是他充分发挥出了自己的能力。对于普通人来说,了解自己的能力,并能在适当时候表现出来,无论如何也算是两大难事,因为要使得两者非常恰当地配合起来,那是需要竭尽你的所能去随机应变的。

演讲秘诀:事先切勿写讲稿,切勿逐字背诵,讲话中应随时穿插范例以及解释。可惜与朋友对话的机会演练你的演说,不要去模仿别人,要忠实于自己,不要担心自己的手势。

人们总是对和自己和自己有关的事情最为关心,比如,对那些自己缺少的东西,与自己有关的所有问题,或者与自己以往的经验有关的各种事情。除此之外,人们还喜欢对新鲜事物关注有加。所以,凡是有才干有能力的人,都会经常以新鲜的面孔去引发别人的注意,这也许算是诸多策略里最别具风格的一种吧。

有些溢美之词,由于经常被用在那些并不恰当的地方,或者出现在让人怀疑的场合,会让人心生厌恶。之所以造成这样的情况,就是因为有些人知道应当赞扬别人,然而他却不知道如何赞扬。

要使你对别人的赞扬恰到好处,其实只要你在心里默念一下对方的主要的性格特点就够了,如果你对他的这些特点了如指掌,那么,此事一点都不难。

那些喜欢自夸的人,虚荣心尤其严重,在他们的内心里总有一股强烈的自我意识,所以随时随地都想得到别人的赞扬,而且一旦得到了别人的夸奖,他们必定会喜形于色。而那些拥有真才实学的人,则只希望在部分事情上接受别人的夸奖。

任何人,不管他多么普通,都必定有超越他人的地方,也必定会有值得别人称道的地方。在这些超越的地方,我们当然都是乐于接受别人的较为公平的评论的,但是,在我们希望做的更好其实又毫无自信的地方,我们也仍然希望受到别人的赞赏。

华卜尔是一个极有才华的人,他才华出众到不需要任何人来赞扬的程度,他自己也非常清楚这一点,但是在女人面前就不一样了。他常常害怕一不小心在女人面前表现出轻浮的样子来,因此他非常喜欢别人称赞他是一个举止文雅的谦谦君子。这一点是他最容易接受奉承的地方,也是他平时热衷的话题,当然也就成了他人生的弱点。

这就是一个寻找他人嗜好的虚荣心的诀窍。

如果你希望轻松地找到他人一般的弱点,那么,只需要考察他们最关注的话题就行了。

因为口之所宣乃是心之所言,他心里最热衷的、最希望达成的事情,必定会在口中透露出来。

仅仅了解别人的特性,就足以控制别人了吗?不是如果我们想要控制别人或者控制某种情况,单靠知道对方表面的行为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必须了解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做以及这样做的目的。

即使是必须自己做决定的时刻,也并非每个人都有能力胜任,有些人替别人做事时能力相当突出,可是要让他们自己下个决断出个主意,那就比登天还难,因为他们缺乏创造力。所以,这样的人虽然能干而且忠诚,却并非领导之才。

普通人通常在责任越来越重时,产生退缩之意,这通常是那些惯于依附别人的人。在人生的道路上,没有了别人的帮助,他们就像是无依无靠的孤儿,畏惧困难,害怕承担责任,连自己的自尊心都不知道任何维护,可是性格刚毅的人却不是这样,他们深知,要想获得成功的喜悦,就必须战胜畏缩的心理。他们不惧怕艰难的威胁,乐于接受新任务的挑战,并凭此得到权力和地位,维持自己的自尊心。

如果我们想要引起他人的注意并得到他人的信赖,结合点应放在与他们过去的实际经验相关的事,倘若他们以前从未有过这方面的经验,那就很难打动他们,所以对于一般人来说,最最容易打动他们的方式,是把所有的事实呈现在他们面前,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触摸事实。

对那些在心中早已对你存有反感或者平时就与你不和的人,你不宜采用传道式的方式去感化他;此外,你还要明白,对喜欢斥责你的父母,蛮横的上司或丈夫,罗里啰嗦的妻子,你是无法用强硬的态度使其改变意见的。我们虽不能用强迫或命令的方式让他们认同你的意见,但我们可以用婉转友善的方式去诱导他们,让他们心服口服。

如果你认为自己只需要争辩或者摆出一副强势的态度,就能使他人折服,进而认同你的意见,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美国总统威尔逊曾说:“如果你想握紧了拳头来见我,我可以明白无误地告诉你,我的拳头比你握得更紧。但如果你想对我说:‘我想和你坐下来谈一谈,如果我们的意见相左,我们可以共同找出症结的所在’。这样一来,我们都会感到我们的意见是非常相近的,即使是那些完全不同的见解,只要我们带着诚意耐心地讨论,相信我们不难找出最佳的解决途径。要知道,和善、友谊和赞美就像太阳的强光,能让人在不知不觉脱下衣服一样,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人的心灵,这是一种超越一切的力量,能使人改过自新而不留痕迹。

另一种自卑的情况来自生理上的因素,比如,你的外表不好看,身材太胖或太矮,或者有些难以改变的不太雅观的动作等等;你意识到自己身上有一些不讨人喜欢,不受人欢迎的东西,于是在不得已与人交往时,会感到非常害羞,非常不自然。

一个人身上的这些缺点,有些是和真实情况相符,有些则不过是一种幻觉罢了。无论这种感觉到底是怎样产生的,都足以影响你的性格。不过,这并不意味着这种缺点是不能改变的,只要肯下功夫,这些缺憾仍然是可以改正的。

要克服害羞和自卑的心理意识,先要明白“害羞”和“自卑”是不足为耻的,因为这种思想是随着人类文明和思想演进产生的,因此可以得出结论:智力程度越高的人越容易产生

自卑感。此外,我们还应当了解到,即使一个人已经被自卑感所困扰,那也没什么可怕的。明白了以上两点,将会有助于你树立起克服自己害羞和自卑的信心。接下来,你要认真分析是什么因素使你感到害羞和自卑。你试着将各种因素都写下来,这时你即可发觉,使你害羞的原因无非是两种:一是你自身的缺点,二是你性格上的特质。

如果你自卑的原因是属于你本身的弱点,你可以采取以下的两种方法来克服它:

1、下定决心让这种弱点远离自己,这完全要靠你的毅力去完成;

2、从自己身上挖掘出一种足以抵制这种缺点的优点。

洛克是一个腿部有残疾的年轻人,心里总有种很强的自卑感,一直郁郁寡欢,可与此同时,这种自卑感又时时提醒着他,必须在其他方面表现得比别人更出色。洛克努力发展自己在美术方面的天分,师从一位画家刻苦学画,数年之后,他终于脱颖而出,成为一位小有名气的画家。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个道理是显而易见的,可是那些心存自卑感的人往往夸大自己的缺点,认为别人都比自己完美。其实,只要我们下定决心,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就能克服这种自卑感。若你自卑的原因是因为你的性格使然,你就应尽快意识到:你所认为自己身上的那些“不可原谅”的缺点,其实不过是出于你的幻想罢了,这种情形常常发生在那些神经过敏的人身上,他们总以为别人都在嘲笑自己。岂不知,在别人的眼中,你是一个非常“正常而普通”的人。

这时候你先应采取的步骤是,遏制你的幻想,尽量让你的肢体活动起来,多去参加一些有益的团体活动等。总而言之,战胜自卑感和害羞心理,并不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真正困难的是,你以这种心理作为借口,逃避那些真正能给你带来快乐的东西。

女人的唠叨容易破坏家庭的和谐,训练自己养成话只讲一遍,然后忘记的习惯,如果你丈夫看报纸时总把脚放在桌子上,而你已经提醒他一百遍时,你最好放弃。要知道,很多时候,唠叨不过是使他坚定了与你“作对”的决心罢了。要想办法用更温和的办法来达成目的。遇到重大的不愉快的事件时,冷静地和你的丈夫进行讨论。当发生不愉快的事件时,将自己想说的话在纸条上写下来,等你和丈夫都很冷静的时候再拿出来讨论,这样就会避免意气用事,也就不会引起更大的争论了

篇2:卡耐基如是说读书笔记

相信马云大家一定不陌生吧,没错,他是我们每个人心目的偶像,我们都应该向马云学习,以下是“《马云如是说》读书笔记”,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马云其在如是说一书中很明确的强调了他个人的创业经历,和作为一个创业者要具备的条件和一个很好的出发点也就是说要看好一个市场就要坚定不移的勇往直前的走下去。

《马云如是说》一书全面的为让各章的课题进行阐述马云的个人观点,他的思路很明确。他的目标很清晰,他的眼光也放的很远。每一个章节都仅仅围绕中心进行剖析,让读者很清晰明白他在说什么他在做什么,让人们明白真正一个成功的创业着应该如何做怎么做怎样做才能适合现在的这个市场经济的未来发展趋势如何来适应市场。

这本书分了11个模块才阐述了马云个人的思想,也是我们参考的一份宝贵经验。下面是我对本书读后的一个整体回顾,简单地对我感兴趣值得学习的模块进行总结。

第一、永不放弃:马云在选择投入阿里巴巴的开始就几经风雨,几乎所有的人都不看好他的方案说很不实际简直是天方夜谈,而且他的员工也对他的大胆做法感到很迷茫,但是他个人却却没有被舆论和指责所压倒,他不是狂人,他只是看到的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的市场需要电子商务需要阿里巴巴。他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发展方向适应了社会适应了市场环境。这些都做到了不坚持的人就是傻子了。

第二、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这是马云的经营理念,简单的就是说让自己的产品简单易用他自己还提出了独特的想法就是免费,更多更广的适合大众,让大众很容易的去接受很轻松的去使用,做到为客户着想帮助客户挣钱。这样做不但大大的宣传了他的企业使其更好的上市更好的发展自己。这充分的说明了马云走的路是长路,放长线钓大鱼。在这一模块中马云提到了一个最为关键的企业成功的必要因素,就是一个企业的成功必须具备高的执行力,只有这样才能不背离航向使企业更好的向既定目标发展,直至成功,他的企业要存活1。

第三、B TO B时代:这个模块主要是讲述马云对电子商务行业的见解。他认为电子商务是一个工具,也就是说上边说道的如何去帮助客户中小型企业赚钱去为他们服务。他提到很关键的一点以诚信打造信息流为企业创造一个真实的信息平台来帮助企业找到更多的市场为企业赚钱,他站在的的角度并不是为了赚钱而赚钱而是以为企业赢利来占领市场发展自己无形之中自己获得了不菲的效益。这样的立场很不容易不被人们接受。

第四、网络是一个工具:其实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网络里有丰富的资源来为企业参考有丰富的机遇要抓住。马云在这个模块主要阐述的是如何帮企业利用好这项工具,让企业抓住机遇。这个模块最让我感兴趣的是他的前边也就是他提出的一个企业应该具备的六脉神剑思想,就是要坚持:客户第一、团队合作、拥抱变化、诚信、激情和敬业。

第五、大多客户都是懒人:马云这么说我个人认为他是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他的意思就是说我们的出发点要放在客户要时时刻刻不要忘记我们是在为客户服务,我们要不断的去适合客户的需求不断的满足他们,是客户运用我们的产品更成熟效率更高操作更简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站稳整个市场,不断的发展壮大。

第六、只要普通人才:其实这也是一个形象的比喻,他是告诉企业员工不要把自己看做你是团队的精英没有了你地球就不转了,在这个企业里最牛你鹤立鸡群,所有人都要把你看做是救星,只有你自己站在团队的前列你是最棒最棒的,你要是这样人们就想揍你而且不只揍你一次,你可就惨了。只要你是公司的一员你就要与公司步调一致,不要以自己的步调以自己的利益为出发点,考虑问题要顾大局。只有这样的团队“普通”才能创造“不普通”也就是马云所说的平凡的人在一起做出不平凡的事情。在此模块马云重点强调了一个公司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好的企业文化对企业是无形的巨大财富。

第七、马云公司内部管理:一个企业要有良好的工作氛围一个融洽和谐的工作空间,让整个企业充满快乐和朝气,一个没有朝气没有激情的企业是成功不了的,要让员工对自己有信心对企业有信心,我能行我就行,我不怕我什么也不怕。还有,一个企业要知人善任,让每一个企业员工在自己的强项发展这样企业才有朝气才会有效率才能创造效益。

第八、鳄鱼与海里的鲨鱼:讲述马云的竞争战略。没有人是我们的敌人最大的`敌人是我们自己,我们要如何才能战胜自己?竞争最大的价值不是战败对手,而是更好的发展自己,相反竞争者是你的帮凶,也就是说我们要利用竞争者,深入的了解他们的优势和劣势发展自己的长处更好的弥补自己的劣势,他们有的我们比他们的要好,他们没有的我们有这就是我们追求的。让我们永远站在竞争者的前面,我们不是第一那就没有第一,我们要永远树立第一的观念,这才叫朝气蓬勃,但是要说道做到实际行动最可靠。

读了这本书之后,我真是受益匪浅。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老师是好样的,他为现今大学生自主创业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他原本是一个普通的高校教师,下海后用7年时间缔造了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帝国――阿里巴巴。他有今天的辉煌和他的顽强精神是分不开的,以前也看了很多关于阿里巴巴的相关资料,在马云创业时有人说过他“你脑袋没有病吧”,网络是不现实的,为什么还要做这些不现实的东西,马云创业也经历了很多曲折,最后他以超人的毅力占胜了自己,走出一条成功而艰难创业之路,为我们中国网络树起一面成功大旗,有很多人都是看着这面旗帜在通往成功的方向努力奋斗。

篇3:用读书日记代替读书笔记

笔者曾经对所在学校中高年级的一百名学生就读书笔记问题做了随机抽样调查。调查发现,不喜欢写读书笔记的学生有67人,无所谓的有26人,喜欢写读书笔记的只有7人(笔者所在学校的读书笔记分为三大部分:阅读的内容的基本情况、摘抄、感想)。

学生不喜欢读书笔记有这样一些理由:

“老师规定了字数,我们在写的时候手都写麻了。”“一天一页读书笔记,很是烦人。”“写完之后,我又不会去看它。”“整天都是写文字,烦死了,一点趣都没有。”……

老师为什么让学生写读书笔记?读书笔记中的那些规定项目有什么样的根据?

很多老师是这样回答的:“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是因为要有一个手段来督促学生读书,而且当学生在做读书摘抄的时候,也能够积累一些好的词句,以便在写作文的时候用得上(但令人遗憾的是,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还是没有用上读书摘抄下来的好词句)。写感想是为了能够让学生对于所阅读的内容进行感受,进而受到教育。”

读书笔记上的感想和摘抄的依据是什么,很多老师都说没有思考过。只是说凭自己的感觉要这样做,或者是看到别人这样做了,所以也这样做的。

但是不管怎么说,很多老师还是认同这样的事情:读书笔记我也知道学生不喜欢,而且学生写了读书笔记之后阅读能力也没有多么大的提高。但是不这样做就不能够检查学生是否阅读了课外书。

由此看来,读书笔记是一个让老师和学生都不喜欢的东西。但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为了应付老师对于阅读的检查督促,双方都在承受着煎熬。

读书笔记似乎已经走到了十字路口,读书笔记是不是该安静地走开?还是留下来?如果留下来,怎么样留下来?

理性审视之,写读书笔记的好处是毋庸置疑的:可以增强记忆,便于查阅,容易梳理故事情节……因此,提出让读书笔记走开的想法是不对的。完全从成人的角度来写读书笔记,而且在写作的时候随意为之,不去考虑所作的项目是不是符合逻辑, 是否有理论依据, 这样的读书笔记学生是不欢迎的。因此,读书笔记的记录还是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来设计,并且在记录的过程中要有目的性,所作的记录项目要符合逻辑。鉴于此,我尝试用读书日记来代替读书笔记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具体做法是这样的:

用一本24开、24页的笔记本来做读书记录。每天记录一页,每页的第一行写上日期,第二行写上书名、作者、如果有小标题写上小标题,没有小标题就直接写上从第几页到第几页。第三行开始写书中的主要人物,一个人写一行。然后隔一行写上地点、时间。剩余的地方,要求学生在旁边画上自己所感兴趣的和与阅读内容有关的一幅画。每周五利用二十分钟左右的时间阅读自己的阅读日记,或者交换阅读其他同学的阅读日记。

从一开始记录读书日记的时候,我就告诉学生,我们是在写一本书,这是我们读完别人的书之后所写的书。这就让学生产生一种创作的冲动。这样做还有一种隐喻在里面:那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历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既然这是一部精神发育的历史,就应该留下他的足迹。其次,对于每天记录的日期,是让学生养成每天都阅读的习惯。当然更是“美好的一天从阅读开始”的隐喻所在。同时也是一种任务驱动的做法,以便于教师的检查和督促。

记录人物、地点、时间的做法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在记录读书笔记的时候,学生往往都是在读完整本书后就忙着写感想,学生所感受到的往往只是一个局部,或者是泛泛而谈的一些适合所有文章的万金油式的话语。而学生在做读书日记的时候,我要求学生把讲述中所出现的人物都写出来。按照人物出现的先后顺序写日记的过程就是一个学生对阅读的内容进行回忆的过程。学生对于人物关系的梳理过程就是学生对于所阅读内容的整理过程,这样的过程也是一段重新温习的过程。

当学生整理出故事中的主要人物之后,随后要求对于这些人物之间的关系用箭头线段来表示。这样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回忆思考阅读内容的过程。学生在整理这些人物关系的时候也就是学生探究文本关系的过程。

所谓文本的意义就是文本中的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人和物的关系、物和物的关系等诸多关系的总概括。所以,从这样的角度来审视阅读内容中的众多关系的联系过程就是对文本意义的探究过程。

之所以要求学生在读完之后画出这样的图示,是基于人的遗忘规律来考虑的。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即“先快后慢”的原则。这条遗忘曲线告诉我们:学得的知识在一天后,如不抓紧复习, 就只剩下原来的25%。随着时间的推移, 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也就减少。有人做过一个实验,两组学生学习一段课文,甲组在学习后不久进行一次复习,乙组不予复习,一天后甲组保持98%,乙组保持56%;一周后甲组保持83%,乙组保持33%。乙组的遗忘平均值比甲组高。由此看来,对于所阅读的内容要能够在一天之内进行复习,要求学生画出人物关系图就是一种方法。

之所以让学生画画,是学生对于所阅读的内容进行具体化的过程。对此,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这样说过:“图画成了施展创造性想像力的源泉……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图画能‘打开话匣子’,它能让平时沉默寡言的、非常腼腆的儿童都开口说话。”

事实证明,孩子对于画画是非常感兴趣的。有一个孩子曾经这样对我说:“我发现我们现在所阅读的内容不光可以说出来和写出来,还可以画出来。”是啊,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强求学生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呢?

让学生撰写阅读日记之后,我发现这样做有一些好处:

阅读日记给阅读交流提供意义支撑点。

以往,在组织学生讨论所阅读的书籍的时候,学生只能从自己的头脑中去寻找所阅读的内容,但是那毕竟是没有支撑点的,而且在这个时候,留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也往往是比较概括性的。而往常,学生虽然写读书笔记,他们所写的往往只是在读完书后的一个局部的感受,或者是一个整体的万金油式的感想。只不过是学生在阅读之后的一种被动地说话而已。

阅读日记虽然记录的是一些简单的要点,但是这些要点能够让学生回忆起与之有关的要素之间的关系。从而激活学生大脑里的库存信息,达到阅读内容的重现。它能够为学生在读书交流中提供发言的支撑点。

阅读日记激发学生的二次阅读欲望。

笔者认为对于学生而言,要学会对于所阅读的书籍进行再次阅读。“旧书不厌百回读”说出了再次阅读的重要意义。

作为教师都知道,真正能够对自己发生影响的书籍是在再次阅读之后,只有通过二次或者三次甚至多次地阅读同一本书,我们才能够从中获得阅读的乐趣所在。而学生通过每周五翻阅自己的阅读日记,往往会为自己所记载的内容感到惊奇,进而能够产生再次阅读的欲望。通过调查,笔者发现,通过读阅读日记来再次阅读同一本书的学生达到了百分之三十八,这一比例远远大于写读书笔记的学生。

阅读日记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成就感。

往常的阅读中,我们往往偏重于让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但是学生只是进行了一次性阅读,阅读之后往往就会忘记,甚至连书中的故事梗概都忘记了。时间一长,学生甚至连书中的主要人物都忘记了。这样的阅读能够给学生带来怎么样的阅读帮助?但是通过阅读日记,所记录的是一些简要的内容,它能够给学生带来一种阅读的成就感。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他就能够写出一本书,这样的做法还是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的。

阅读日记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

篇4:如是我读书画家沈亮

案头,摆着一位比我年长的朋友、著名书画家沈亮的书画结集:

《沈亮山水画集》(福建美术出版社,1994年5月);

《沈亮花鸟画集》(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1年2月);

《沈亮书法作品集》(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2年2月);

《中国山水画导学》(中国文联出版社,2009年3月);

《芳踪觅韵——沈亮四季百花图谱》(时代出版社,2012年4月)。

我的目光时时落在这些书本上,已经翻阅好几天了,却又迷恋得不愿离开。我企望走近她们、亲近她们,可总有些不安。这些结集,像梦中的丽人只能用感觉和心智去抚摸。后来,我终于想到了两个字,也许能概括出画家近七十年来痴迷于艺术创作的精神。那就是“至诚”。

这位出生于书香门第的福州师范高材生,艺术成就和他的勤奋治学、至诚奉献分不开的。他和书法家林健同是当代著名画家陈子奋的“入室弟子”,经历一定的人生磨难和繁重的艺术创作劳动,是位辛勤耕耘的美术园丁。他几十年来孜孜不倦地从事儿童画的启蒙辅导工作,辅导的学生画作漂洋过海,参加西班牙、希腊、美国、日本、印度等国展出,荣获过国家教委、国家文化部等六家授予的“全国校外教育先进工作者”嘉奖。《福建日报》、《福建电视台》等多家媒体,为他的至诚于中国画艺术创作做过专题报导。

站在“至诚奉献”艺术长河前沿的沈亮,没有喧哗、也没有高调。在这五部作品里,我时常感觉到他像蜜蜂那样,默默地采蜜、默默地奉献,给受众以最美最甜的精神食粮。

淡泊的沈亮,然而他的心里却沸腾着满腔的生活激情,手里的那枝久经磨砺的笔,时时拨动出时代的主旋律,歌颂大千世界、歌颂祖国大好山河、歌颂新时代新生活。他不断地耕作,至今已有上万幅作品被五湖四海、大江南北的钟爱者、被各地美术馆、博物馆收藏。这种“至诚”奉献艺术的精神,令人敬佩。

沈亮多才多艺,诗、书、画项项优秀,山水、人物、花

鸟,科科投入,样样出精品。我与他神交多年。当我在任海峡姐妹杂志社副总编时,就欣赏过他那些笔墨恣肆、敷彩沉稳、结体奇倔的书画作品。后来,又陆续在报刊、展厅读到他的一批花鸟、山水画;再后来,又一连收到他出版的书画集。他的多产,不得不让我佩服他的智慧和勤奋。在我的印象里,不少画家和艺术的相遇往往带些“宿命论”的缘分。沈亮在这方面没有传奇的情节,但有一点他从小就沐浴在良好的艺术氛围中。父亲是位书画爱好者,与著名画家陈子奋交友深。所以,耳濡目染的大都与中国画艺术有关的东西。潜移默化,小学时沈亮的画作就在市里展出,一

鸣惊人,受到专家的好评。从此,在中学、在大学,他像饿慌牛犊,一头扎进艺术天地,贪婪地汲取中西文化艺术,丰富了自己的艺术语言,形成了个性鲜明的绘画风格。

应该说,是绘画艺术本身诱惑致使沈亮至诚地投身于艺术创作,并时时撞击出创作的灵感,使得有许多人的掌声和鲜花献给他。但与当代一些年轻的画家比,沈亮这一代画家可能更多地是付出了常人难能理解的辛苦,甚至是宝贵的青春时光。艺术毕竟是诱人的,问题在于在当今那有点急功近利的浮躁画风中,你要以什么态度去选择,或者说以什么精神去对付。

沈亮对这个问题回答得很完美。他对生活是热爱的,对艺术是投入的。但他不会轻易地放弃任何一点搅乱他进入艺术的意象。他始终拥抱着一种心智和热情:继承与创新。

正如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著名美术史论家王伯敏先生称赞他:

“沈亮的绘画,从构思到落笔用墨,都在图新求变,别具风貌。‘苍茫’为其绘画艺术的特色,明显地体现在他的墨色上。看他用墨,似乎心无定法,却又是规矩法度在其中。所以他在绘画中的‘苍茫’是极为自然的。沈亮绘画的另一个特点,是以大笔饱蘸水墨,由远而近,画出山川的大气……”

我以为王教授评点极为中肯。因为,虽然沈亮的笔墨是传统的,但是他没有随便放弃求新的语言方阵。在他作书绘画美学领域中,追求的是诗情和画意的境界。正是如此,所有高雅、大气、雄阔、优美、亮丽,都能够进入他的视野,从而被他的绘画所驾驭。

其实,中国绘画传统,向来讲究气、韵、势。所谓气韵的生动,包含着“势”,画出的山川江河、花草树木、飞禽走兽才能生动、秀丽。其实,这也是画家的生命气象和学识的表现。沈亮在这方面做得很出色,这无疑来自画家对中国画史论的研究,来自对西画的学习和探索,来自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感受。

无疑,沈亮已获得了自己对艺术生活的一种诗意的感悟。他为长城放歌、为泰山赋诗、为大自然的花花草草、为古城的一砖一塔、为历史的踪迹、为现代化的新面貌,释放心中的赞歌和美的旋律。似乎他所有的生活征途上,都可以在他的心海里绘下一幅幅艺术灯塔。或许,这就是沈亮的创作灵感和记忆。这种灵感时常在新与旧、继承和创新中夹杂着个性很浓的“苍茫”味。这便是沈亮国画的一个重要特征。他的许多花鸟画往往韵多于气,气多于势。他对作品的要求以及对市场的走势,不会有太多的追问和讲究。新时期文化艺术的大发展,使得一些中青年人加入美术行列。而沈亮是在他的艺术造诣成熟期与时俱进,这多少意味着他这一代画家有一种时势造名家的环境支撑。我们高兴地看到了他的艺术影响力,为自己的表述方式找到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天地。

正如福建省师大美术系教授、著名山水画家杨启舆先生赞誉沈亮的山水画创作:

“……学古而不泥于古,师造化而不拘于造化。……其画风,融汇中西,技艺娴熟,执著于抒写胸中意趣,落笔挥洒淋漓,清新华滋,独成自家面目。”

启舆先生那经典般的论述,清晰地再现了沈亮的国画作品所处的一种典型的画风位置,能够在画坛保持着自己的统一框架和一席之地。沈亮的成功在于他明白自己的创作形式,明白自己的艺术感觉,明白自己的美学追求。他已经不会在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所谓“时髦画风”冲击下左右摇摆,走出了自己的画路,成就了属于自己的绘画语言和线条秩序。

沈亮国画创作,在当代画坛独领风骚的又一个支撑,是他的书法艺术。有人说过诗是画作的灵魂,书法是画作的骨架,画作才是形象的东西。可见书法在国画中的重要性。福建省美协原主席、著名书法家丁仃称赞:“沈亮的山水画得益于笔墨的熔铸。他早年注重书法的历练,即‘引书入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中国画是讲究笔墨的,他以书法来滋养自己的笔墨,提升了绘画语言的审美含量,终于有了自己面目的山水画作品问世。”

省委常委、秘书长、文人书画家叶双瑜在祝贺沈亮《芳踪觅韵》书画集出版时,题词“得山水清气,极天地大观”,更道出了画家作品的主流本质。

可见,大家很了解沈亮,评论他的作品时都能一针见质。的确,沈亮把自己笔下的作品当作只是沈亮的面目,连书法也只是自己的面目。从表面上看,多少有些矫情的意味。但或许因为在他创作时笔下流露的全是他自己心中激荡的东西,放飞的是自己心中的感觉和智慧。然而,正是这些东西才触动了读者。

在《沈亮书法作品集》后记中,我读到了这样的一段经验之谈:

“……我们提倡学习书法,应该打开思维之窗尽可能更多地去汲取各种经典笔法的养料,而不是盯着一两家,作茧自缚。我在编写这本教材中也深深体会到,各种书体的技法都不是固定不变的,历代都有创新的书法出现,才演绎成目前面貌的书法大观。”

这似乎就是沈亮的书法创作心态。

他的书法似汉简而非汉简,古朴厚重,灵动鲜亮,用笔的轻重顿挫,用墨的干湿浓淡,都把握得恰如其分,说明书家的创作心态好,有自己的“面目”。有这样书法“面目”题款在有自己“面目”的画作上,当然会成为画坛上一道亮丽风景。我以为沈亮的艺术作品“面目”是“苍茫、丰厚、灵动”。我相信在同艺术沟通中,沈亮有自己的“面目”;在同读者沟通中,留有自己的“面目”;在与未来的沟通中,还将留下自己的“面目”。

苍茫、丰厚、灵动的面目,是沈亮对于艺术创作灵魂的坚守。

如是我读沈亮。

篇5:《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读书笔记

十年来,你每天向我的山洞走来:假如没有我,和我的鹰和蛇,你会厌倦于你自己的光明和这条旧路吧。

但是,每天早晨,我们等候你,我们取得了你多余的光明,因此我们祝福你。”

“人是一条不洁的河。我们要是大海,才能接受一条不洁的河而不致自污。”

“人类是一根系在兽与超人之间的软索,――一根悬在深谷上的软索。

往彼端去是危险的,停在半途是危险的,向后瞧望也是危险的,战栗不能前进,都是危险的。

人类之伟大处,正是在于它是一座桥而不是一个目的。人类之可爱处,正在于它是一个过程与一个没落。”

太阳的星光没人享受,那也就失去了意义;没有我及我的动物,他就毫无意义。在社会里活着,不也是一样吗?每个人作为一个个体,他是没有意义的,只有在社会中才能体会出人活着的意义。在尼采这里面,已经可以看出一丝辩证法的意味。世间万物是相互依存的,处于一个联系的整体中,任何东西都逃不掉的。这也就是物体的命运。

每天早晨,查拉斯图拉等候着太阳,并且还感恩太阳,祝福太阳。这感恩的情节也许正是当下社会所需要的吧。对于太阳尚且知道感恩,而对于生命的物体,人类恐怕还没有学会!在教育中,一颗感恩的心应该是学生的培养目标之一,学会感恩!

人是不洁的河,只有大海才能接纳!生活中常常思考着接纳,思考着容纳别人,即使有对立的。其实大海是一个例子,也有人时时刻刻在说自己包容别人,可结果呢?只希望我们真的学习大海,学会包容!

人是一个过程,不是目的。只有在过程中间你体会到这过程的美妙,人生才能真正的美丽、丰富甚至充实。在生活中,对待过程要抱着享受的观点。正如央视体育频道利群广告一样:生活就是一场旅途,不必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旅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多好的境界啊!

危险之于人,无处不在,每时每刻人都是处于危险之中,这危险是可怕地同时也是幸福的。在危险中,我们可以得到一种推动,一种危险对我们的促进。因此,危险对于人是一件幸福的事,在幸福加危险的过程中,人不能掉下去成为兽,只能无休止的往上爬,去接近超人。虽然超人是不可能达到的,但至少是一种追求吧!也许尼采也是认为达到超人是不可能的,在尼采的哲学中一直没有回答超人的生活方式。

篇6:《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读书笔记

这是我第二遍在读这“圣经”了----尼采的书,我是第一次这么认真的读。

朋友都说,读尼采的书会让人疯掉,我有时感觉不出我处在什么状态,但疯掉了,又有什么不可以呢?其实,我欠缺的恰恰是疯狂。

在这个世界呆的太久了,我不知道有什么东西还是自己的,我思想里的一切、我拥有的一切不都是别人给予的吗?

我的生命是我自己的,我有权决定他的去向,我所必须的也仅仅是满足生活的最低需要,谢谢,你们已经给予我太多!

我的思想是我自己的吗?不敢说、不敢说,太多的教诲、太多的书籍、太多的宣传、太多的理论、太多的价值,思想里所有的一切都来源自外界。因此。因此。

因此!我要做超人,超越自己的人,创造自己的思想,我要做创造者!

尼采说,上帝死了!很遗憾,我的心里从没有过上帝,我要找个上帝要他死掉吗?

那么,就让尼采死掉吧!他给我打开了一扇思想和自我的大门,我要走出去,去看一看我不曾见的、不敢见的另一个世界,我也要学做盲人,去那陌生的世界探索,去感受那看不见的光明所带来的热量,去为你们指引一条道路!

篇7:卡耐基《人性的弱点》读书笔记

不久前,一位朋友送我一本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读后深受启发,令我受益匪浅。《人性的弱点》是卡耐基思想与事业的精髓,全书利用大量普通人不断努力取得成功的故事,唤起无数陷入迷惘者的斗志。从人性本质的角度,挖掘出潜藏在人体内的十大弱点。它就像一面镜子,帮助我认识自我,了解自我,从而完善自我。

戴尔•卡耐基是美国著名的人际关系学家和成功励志导师。他一生撰写了大量鼓舞人心的著作,包括《人性的弱点》、《人性的优点》、《语言的突破》和《美好的生活》等等,卡耐基的书在美国一上市,即受到了大众的认同。《人性的弱点》一书,是全球最畅销的励志经典,在世界各地至少已经翻译成58种文字,《人性的弱点》直接而深刻的剖析了人性的真正内涵,并提出行之有效的方法去积极地战胜弱点,化不足为优势,从而拥有人生的主动权。

以前我一直认为银行的工作周而复始,机械而乏味,尤其是我这样的一线前台临柜人员,每日面对众多的储户繁忙、嘈杂,甚至一度产生过低落情绪,是卡耐基用普通人真实的故事让我懂得----“其实工作是美丽的”。卡耐基说,工作首先是一个态度问题,工作需要热情和行动,工作需要努力和勤奋,工作需要一种积极主动。一个人要以愉快的心情和艺术家的眼光审视自己的工作,自动自发的工作,竭尽全力的工作,尽职尽责的工作,从工作中就会得到享乐。在《做最优秀的员工》一篇中,一位心理学家为了实地了解人们对一件事情在心理上所反应出来的个体差异,对正在建筑中的大教堂敲石工人进行访问。

心理学家问他遇到的第一位工人:“请问你在做什么?”

工人没好气地回答:“在做什么?你没看到吗?我正在用这个重得要命的铁锤,来敲碎这些该死的石头。而这些石头又特别硬,害得我的手酸麻不已,这真不是人干的工作。”

心理学家又找到第二位工人:“请问你在做什么?”

第二位工人无奈地答道:“为了每天500美元的工资,我才会做这件工作,若不是为了一家人的温饱,谁愿意干这份敲石头的粗活?”

心理学家问第三位工作:“请问你在做什么?”

第三位工人眼光中闪烁着喜悦的神采:“我正参与建这座雄伟华丽的大教堂。落成之后,这里可以容纳许多人来做礼拜。虽然敲石头的工作并不轻松,但当我想到,将来会有无数的人来到这儿,再次接受上帝的爱,心中便常为这份工作献上感恩。”

同样的工作,同样的环境,却有如此截然不同的感受。这个故事使我认识到,当一个人喜爱他的工作时,会自发地热爱自己的工作,并从工作中得到快乐,只有热爱并专注于自己的工作,才能做出成绩,有所作为。

一次,在玉皇商城小商品城外,我看见一位五十多岁的工人师傅正在认真地铺地砖。每拿起一块地砖他都要仔细查看地砖的上下标识方向,轻轻敲打边角逐一铺平,最后用水泥把碎裂的台阶仔细修复、抹平,没有一些懈怠,没有一丝马虎。微低着头,半跪的姿势,弯曲的腰身,认真而专注的神情就像在制作一幅艺术品,那一刻我被工人师傅的工作态度所征服。卡耐基告诉我们,态度决定一切!若是每个人都能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哪怕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铺砖工人,也能把我们生活的城市建设成美丽的花园。作为一名银行员工,我们更要珍惜工作,爱护自己的“家园”,努力从乏味的工作中找出有兴趣和意义的东西来。对于工作要用艺术家的精神,而非工匠的精神,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最卑微的工作也会变得有意义。

上一篇:xx小学德育工作及班主任考评细则下一篇:校园生活周记高一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