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员工先进个人

2024-05-16

电力员工先进个人(精选6篇)

篇1:电力员工先进个人

的召开是我国的又一次盛世盛会,是对目前国家建设状况和未来发展方向的一个总结与计划,是对经济、政治、民主、国防和文化教育等事业的一次全面阐述,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大国的包容力、活力和实力,也让世界人民看到了我国对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的影响。而对我这样一个电力员工来说,让我感到了作为中国人的骄傲与自豪,让我看到了未来的光明前景,给了我无限的精神源泉和工作动力。

毫无疑问,党的,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胡代表党中央做了全面的报告,总结了十七大以来我党取得的成就,并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方面。

的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胡锦涛同志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

在谈及今后的工作时,胡表示,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他指出,第一,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第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第三,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第四,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第五,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准。

认真学习贯彻精神,是全党和全国人民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我们要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认真学习、理解、领会和实践精神。

如何学习呢?

第一,我们要准确把握的基本精神,这是学习和贯彻的前提。而在电力工作人员的工作中,我们要做到这点,就应该运用精神指导和推动各类规章制度的不断改革完善,以提高对用户的走访服务质量。而且,还应加强电力建设队伍的作风建设,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与此同时,我们还必须增强公司的竞争活力,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以更好的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服务。

第二,我们要学习、贯彻精神,就应继续把学习贯彻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头等大事抓紧抓好。联系实际的话,则应该继续深入学习精神,专题研讨报告中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把全体专卖人员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精神上来,统一到“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上来。

第三,我们要学习贯彻精神,还必须大力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要把贯彻落实报告精神、XX中长期发展战略与XX局加快推进创先、“三基”工程建设等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加快提升供电保障能力,坚持以规划为龙头,加快电网发展,保障安全供电,同时发挥绿色通道作用,让重大项目、重点企业快用电、用好电,助推深圳经济转型升级,为效益XX市作出贡献。

自我成为一名电力系统的员工以来,在精神的召唤之下,我决心做到以上几点,让自己在平凡的岗位上为群众谋福利,保障好人民的正常用电,解决其用电问题,让人民群众真正放好心、放下心!

篇2:电力员工先进个人

在施工生产这个大环境里,经过多年的培训和锤炼,使我充分理“忠诚敬业、开拓进取、学习创新”的企业精神及一系列先进企业文化的深刻涵义,作为一名电工,他虽然不能像经营管理者那样直接为集团创造经济效益,但却起着保驾护航的重要作用,他如同是一架机器上的一颗小小螺丝钉,虽然很普通,却发挥着不可缺少的作用。因此,我暗自下定决心,干一行爱一行,立足本岗,尽职尽责,争做一名合格的员工。

施工现场电工最主要的职责就是对线路、照明、电器设备,进行检查、银行员工先进事迹、维护,确保良好的经营环境。施工现场电力常年超负荷运行,为了做好管理工作,我主动深入展位,仔细排查了解情况,并把各类电器设备逐一登记造册,建立起有关的档案,凡事做到心中有数。

每当因供电不足,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并时常出现停电现象。所有电器设备长时间超负荷运行。加之通风设施不好,又闷又热,工作人员在岗位待不住,不愿多停留,及大影响了正常工作。为了解决这一困难,我首先认真分析了整体用电情况,制定了逢时用电计划,合理地限制照明用电,保证了设备的正常运行。在满负荷的情况下,为了保证正常用电,我不定时地到外供电变压器监测电流、为总开关通风降温。炎热的夏天,地表温度达60多度,我头顶烈日,脚踏热地,一站就是个把小时,一个往返现场与变压器及各商户之间的路程达很远,脸和后背晒得脱了皮,脚焖得长出了脚气。我个人付出了一点辛苦,却换来现场舒适的经营环境,当看到出租率持续上升,客流量不断增多的时候,我内心也感到了一丝爽意,因为我尽了应尽的责任。

一名合格的优秀员工先进事迹,除了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感外,还必须具备良好的主人翁精神,时时处处想为企业的利益去想,做为企业的利益去做。几年来,我始终像家庭过日子一样,本着勤俭持家的精神,做好各项工作。

现场有30台设备,一到夏季满负荷工作,经常出现保护停机,还时常出现故障,维修费用较高,通过向专业人员请教和观察,了解到主要原因是室外机散热不好的原因。对此,我主动定期清洗室外机散热片,保持每台机组的清洁和良好散热性,由于精心的养护,三年来所有空调没出现一次保护停机和故障,节约维修费用9000余元。

现场配电设施在地下室,存在多处隐患,且维修极不方便。我在春节现场放假期间,利用平时收集的电线、财务经理先进事迹、接线端子、螺丝、涨管等原材料对配电设备进行改造,使其趋于装配合理、维修方便,还节约了1300余元的开支。

平时工作中,我将丢弃的废线头、线管、有故障的镇流器和开关等物料保存下来,修缮后已备他用。如一拖二镇流器有的损坏一拖,另一拖却完好正常,我收集起来对其进行修理,不能修好的处理后当作一拖用。几年来,现场内各灯箱所换的镇流器没有购买一支新的,为现场节约了4500余元。

为解决涮拖布水池不便利的问题,我本着少花钱、多办事的原则,和另一位电工当起管工和泥瓦工来,亲自设计方案,利用剩余水泥、砖、砂土等原料改建水池,比施工队改造,节省开支500多元。

工作人员少,工作繁杂,为了给领导减轻负担,自己在巡视中,见到一些问题,不论是份内还是份外老党员事迹,都能积极主动的协调解决。有一次卫生间大便池严重堵塞,污水外溢,影响了购物环境,见状我立即进行疏通,当打开主干管检查孔排查时,粪水一涌而出,喷了一身,在没有合适工具的情况下,我不顾身上的污渍,强忍着刺鼻的臭气,用手进行疏通,一下、两下、三下……将堵塞的粪便、油渍、杂物掏出。我身上沾满了粪便,毁掉了一身衣服,换来的确是现场公共场所的整洁和良好的购物环境

篇3:21世纪电力系统的先进技术

关键词:21世纪,电力系统,先进技术,安全稳定,控制,电力教育

目前,国内外都在大力研究、开发、应用提高电力系统安全稳定、防止系统大面积停电的先进技术,本文简要介绍这些技术,分析它们对电力系统的影响,并提出为适应这一形势在人才培养方面应做好相应的准备。

1 微型电力系统/分布式电力系统[1,2,3,4]

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传统的电力系统以大型发电机通过长距离高压传输线把便宜电能送到用户或缺乏电源的地区,今后这仍然是电力系统的主要模式。但是这种模式有其局限性:传输电能的可靠性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造价高,损耗大,难以满足用户的多方面需要。北美在1996年及2003年发生的3次大停电事故,加上先进技术的发展,促使发展分布式微型电力系统的呼声日益增高,其中戈尔文电力议案(Galvin Electricity Initiative)最为著名。戈尔文原是美国伊利诺伊技术学院(Illinoi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董事会主席,他有感于3年内学院停电12次带来的影响,提出了所谓“完美电力系统(Perfect Power System)”的概念。

图1所示的一种典型分布式微型电力系统就是这一概念的具体展现。该系统的用户包括工厂、办公大楼、商业用户和居民住宅;电源除了大电网外,还包括小型发电机、风力发电场、太阳能发电站以及贮能电池。另外,该系统还配备了广域监测及计算机控制设备。小型发电机可以是柴油发电机、天然气发电机以及热电复合式发电机CHP(Combined Heat and Power)。

正常运行时,微型电力系统可以由大电网供电。由于地区的发电机与大电网并联运行,在大电网需要时,微型电力系统也可向电网供电。当大电网出现异常时,例如电压或频率不正常时,切断与电网联系后微型系统也能孤立运行,从而提高了供电的可靠性。若要做到不间断供电,微型系统中的发电机必须处在旋转备用状态,这是因为在需要使用风力或太阳能时,可能正好没风或是晚间,而电池的贮能一般仅能提供紧急、短时的需要。

微型电力系统可以更好地管理用户的供电。这种负荷侧管理(demand-side management)或负荷反应(demand response),使得用户可随时通过聪明电表(smart metering)获得时变电价(time-varying electricity price)的信息,然后通过用户能量管理装置在高电价时段自动降低负荷或者将负荷转移到低电价时段。有研究指出,这可使电网高峰负荷减少50%,而非高峰负荷减少20%。由于优化了地区发电和电池供电的容量,电费可达到最低。有人预测10年以内,可充电的油电混合汽车将会得到普及,而到2020年,全球将会有11亿辆混合汽车上路。有一个很有趣的想法就是每辆混合汽车都在电价最便宜的夜间充电,而白天到公司后则将电池多余的电能通过充电插头反送给系统以赚取高额电费。虽然每辆车的容量不大,但积少成多,这种做法对于转移高峰负荷至低谷时段会有不小的作用,同时车主也可节省燃料费,甚至还会赚钱,何乐而不为。

伊利诺伊技术学院已经将其供电系统改造成了一个“完美电力系统”,该系统最大负荷约10 MW,安装了2台可同时对用户供电及供热的4 MW燃气发电机,且通过12.47 k V电压级与大电网相联接。现对该院地区电力系统与大电网的协同运行做重点说明。该院的燃气发电机在电网停电时,能在1 min内启动发电,在这1 min内,依靠系统内贮能设备供电,保证不间断供电。燃气发电机与系统并网时,可以按电网实时电价(real-time price)调整出力,也可以作为电网的旋转备用。例如当系统电价达到0.07~0.08苊/k W·h时机组满发,而当电价低于院内发电成本时就从电网购进电能,这样每年可节省苊106[2]。

另一实例是纽约市第五大道上717号办公大楼的分布式电力系统,它采用热电复合式发电机,容量为2×800 k W,计划可供大楼用电的60%、供热及冷气的65%,它一般与纽约市电网并联运行,在系统故障或断电时,将从电网断开,以保证大楼的供电连续性。由于电网高峰负荷大约比非高峰负荷高出35%,因此所谓的地区性电价就会不同,这样楼内发电机就可在高电价时满发,为公司节省大量电费。热电复合式发电机不但可提供附加的热水及冷气,还可提供电力,其发电效率接近60%,是大电网内发电机的2倍[3]。

微型/分布式电力系统由于其可靠性及经济性,将会充分调动起用户建立自己供电系统的积极性,从而使今后电力系统的结构为主系统带着一大串子系统。过去,负荷仅是用电设备,如电动机和热负荷等;而今后在原负荷母线上将连接有发电机,也会有诸如风电、太阳能电池和燃料电池等不同类型的电源通过电子变换器与电网相联。微型系统中电源的运行与大型发电机有很大的不同,它可以分成可调度电源和不可调度电源2类。可调度电源的输出可通过外部改变控制的参考值而改变,如汽轮机带动的同步发电机的输出;而不可调度电源的运行取决于其最佳的运行条件,如有的风力发电场或太阳能发电站的运行是建立在获取最大能量的原则上的。因为微型系统都位于配电网的末端,所以电压浮动会较大。微型系统发电机本应起到稳定电压的作用,但是这些发电机容量一般都很小,如果末端电压变化较大,发电机的电压调节器采用通常的自动维持电压功能时,发电机的无功及励磁都会剧烈地变动,难以正常运行。这时发电机应切换至恒定无功运行方式,即“跟随电网(grid-following)模式”。当发电机或其他电源足够大,或者与电网不相联时,由微型系统发电机控制电压及频率,这称为“支持电网(grid-forming)模式”。微型/分布式系统给大系统运行分析计算(包括负荷模型及其参数的确定)带来了新的挑战;此外,有关这种系统中发电设备的废气排放问题现有资料并未详细介绍,无法知晓像纽约市这样高层建筑林立及人口稠密的城市,到处都是小型发电机,排放的废气将造成何种影响。

2 基于广域测量系统(WAMS)的自适应保护及控制[5,6,7,8]

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控制及数据采集系统SCADA(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是一种广域测量系统,提供系统的状态估计。SCADA被广泛地应用到系统的能量管理系统EMS(Energy Management System)中。但是,SCADA全部数据采集一次需几秒,各采集量一般不是在同一瞬间采集取得的,且不能认定准确的采集时刻。假定采集量在某个采集周期内没有变化,则采集的各量可以说在时间上是对应的;但若在采集周期里某些量改变了,则不同的量就不对应了。所以,SCADA的采集量只能表征稳态或准稳态过程,即变化非常缓慢的过程,如用于经济负荷调度和自动发电控制(联络线功率及频率控制)等。

20世纪80年代全球定位系统GPS已经普及,将它应用到电力系统就可以获得准确同步的不同电量。美国维基尼亚技术学院于1990年推出了相量测量单元PMU(Phasor Measurement Unit),在此基础上构成了广域测量系统(WAMS)。WAMS将对电力系统的监视、保护及控制产生重大的影响。

PMU中的一个核心技术是GPS的应用。交流电量的相角本身就是一个相对量,必须有一个参考相量作比较,此外时间也需要一个参考系。参考相量又称同步相量,选为额定频率的正弦波,时间参考系就选为国际标准时间UTC(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这2个量都靠GPS来实现。多数WAMS运行速度为6~60次/s,低的速度可以覆盖2 Hz以下的低频振荡过程,高的速度则可以覆盖发电机转子和控制器的动态过程。由于相角的测量是与系统正常频率下的正弦波比较后获得的,因此当系统的频率偏离额定值时,相角就会不停地改变。例如,系统运行在50.1 Hz,那么测得的相角就会在10 s后变化360°。在一个互联的电力系统中,平稳运行时系统各点频率相同,所有的相角将按同一速度变化,这样只要在同一时刻将2个相角相比较,就可以获得要测量的相对相角。

PMU由隔离环节、A/D转换器、CPU及接口电路等组成。典型的PMU可以输入8~45个模拟量,即最多可输入15个三相量。PMU除了输出常规电量外,有的还可以输出正序量、负序量、功率、电能量以及电能的品质等信息。

电力系统幅域辽阔,WAMS各测点的位置距控制中心的距离不等,由于通信延迟,不同地区同一时刻的测量量到达控制中心的时间并不一致。这就需要将时间信号附在各个量上,等待最迟的量到达后再加以处理,由此获得一系列同时刻的量。这就是相角数据集中器PDC(Phase Data Concentration)的主要功能。图2为WAMS的结构框图。

电力系统是人类自己创造的最复杂的大系统,它的复杂性在于有无数的子系统(每个动态设备都是一个子系统),每个子系统又都包含着不同时标的过渡过程,不仅如此,这些子系统分布的区域广大,采集监视、运行和控制系统所需要的信息成为一大难题。自从建立在PMU基础上的广域测量技术出现后,许多过去想做但做不到的事都变成可能。例如,可以从全系统采集信息,调度中心据此形成反事故的控制策略并传输到系统中有关设备进行操作。这是一种集传统测量、保护、控制、监视及通信等功能于一体的广域保护系统,与只考虑局部元件行为的传统继电保护有着本质的不同。更重要的是,广域保护系统具有自适应功能,它可以实时跟踪电力系统运行状态或条件,自动地调整保护的特性或整定值,实现自适应继电保护(adaptive protection)。在设计及整定系统的继电保护时,常常要在可靠性(保证保护正确动作)与安全性(防止保护误动)之间折中,如协调不好,则会出现保护误动。美国1996年及2003年3次大停电事故,保护误动就是主要原因之一(有的是保护装置本身的故障)。有了自适应保护,保护好像有了智能,可以大幅度提高保护的可靠性及安全性。

基于WAMS还可以构成自适应自动重合闸,与传统自动重合闸相比,其功能大幅度增强。它具有下述4个主要特点。

a.侦查到故障点电弧因断电而消失后再自动重合,因而重合成功的可能性最大,而重合时间又是最短的。传统自动重合闸的重合时间固定,可能会重合于故障,导致再度跳开断路器,给系统造成二次冲击;自适应自动重合闸则可以避免出现这种情况。

b.若故障使三相断开,先重合一相(可分相操作时),然后分析三相电压的数值,判断是否还存在多相故障,避免重合到多相故障。

c.当判断出线路是因断路器误动而切除时,能很快重合,防止事故扩大。

d.根据广域测量的信息,实时确定并改变断路器合闸前断口两侧的允许相位,这既能尽快地实现重合,又有利于保护机组和断路器,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在线路距离保护第Ⅲ段中应用自适应功能的课题,受到非常大的重视。在2003年8月14日美国东北部大停电的事故中,该保护的误动是事故扩大的主要原因。传统的距离Ⅲ段不能区分因相邻线路切除而造成的潮流转移与故障、过负荷的不同。当时向俄亥俄州提供电力的输电线几乎全部切断,大量的功率通过输电线涌向宾夕法尼亚州及纽约州,这些线路的距离Ⅲ段错误地判断为严重过负荷,于是切断了这些线路,事故因而不断扩大,造成大面积停电。目前,利用广域测量信息及具有在线计算功能的自适应距离Ⅲ段保护的方案已被提出,其原理是根据电网的实际状态预先计算出故障后切断的潮流如何分配到其他线路,将它与通过广域测量的实际潮流对比,若判断是潮流转移,则闭锁后备保护直到线路达到热稳定极限,而在此之前,通过控制来降低相应线路的潮流。

基于WAMS,电力系统的自动安全控制能从维持全系统安全稳定性的大局出发,这在北美被称为电力系统综合保护系统SIPS(System Integrity Protection Schemes),它包含的功能有:

a.切机;

b.切负荷;

c.低频减载;

d.低压减载;

e.负荷重新调配;

f.失步切断;

g.电压不稳定事前预警;

h.功角不稳定事前预警;

i.过负荷纾解;

j.系统解列控制;

k.并联电容器切换;

l.变压器分接头控制;

m.静止补偿器(SVC/STATCOM)控制;

n.汽轮机阀门控制;

o.高压直流(HVDC)输电控制;

p.电力系统稳定器(PSS)投退控制;

q.励磁断续控制;

r.电气制动;

s.发电机出力紧急下降;

t.串联电容器旁路;

u.黑启动及燃气轮机启动;

v.自动发电控制(AGC);

w.母线解列。

在SIPS中,上述各种控制功能与传统方法相比有质的飞跃。例如,传统的自动切负荷控制是基于当地测量信号由低压或低频或故障启动的,不可能照顾系统全局;SIPS则是由设在调度中心的计算机将广域测量信息与事前计算并储存的结果相比较,决定负荷切除量、切除位置和切除时间等,这就避免了切得过多、过少或过慢,从而有助于系统度过紧急状态,恢复出力与负荷的平衡。

南方电网投入运行的一种安稳控制系统已具有在线动态安全评估和稳定控制决策功能,它按照当前电网运行状态进行实时计算,为调度员提供信息和指导运行调整的方向,也为安稳控制系统提供不断刷新的稳定控制策略,相当于在北美的SIPS上又增加了实时动态安全估计。

3 电力系统实时动态安全估计[9,10]

电力系统的离线计算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措施,但是离线计算的结果是与设定的起始条件,例如开机情况、负荷情况、线路或设备检修状态以及电网运行参数等密切相关的。只有计算初始条件与随时变化的运行状态相一致时,离线计算的结果才有指导意义。这是一件很难做到的事。很早就有人提出来为何不实时测量系统的状态,作为在线计算的初始条件呢?为追求这个目标,已经过一代人的努力,近几年才有所突破。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障碍,一是在线数据采集及处理,这在SCADA特别是WAMS出现后已经解决;二是计算速度,要在很短时间内对一个大规模实际系统可能出现的各种过程进行计算分析并提出对策,在10~20年前是不可想象的。一般从取出实时状态的瞬间到完成一次动态安全估计的时间为5~15 min。在这段时间内要求完成各种n-1甚至n-2故障的稳定计算,每一个仿真计算的时间只有5~10 s。提高计算速度以满足上述要求的措施主要有4种。

a.人工智能软件根据已有经验形成的树枝状自动决定计算顺序(decision tree),或利用直接法和经验对各种故障进行扫描,选出对系统威胁最大的故障,以便进行详细的研究。

b.将系统分成研究系统及外部系统,用动态等值的方法把外部系统进行等值简化,而研究系统保持不变。得出的等值系统与原系统的暂态稳定极限应相同。至于小干扰稳定,就需要针对不同的模式(例如联络线模式或地区模式)对系统进行等值或降阶。

c.多个服务器组成的并行计算法。动态安全估计所要计算的各种故障过程,本来就是独立的,并行计算是可能实现的。

d.根据已有的暂态过程知识,通常不必等到5 s或10 s就已经能判断系统是稳定还是失步了,例如,若功角在故障后单调增加超过150°就可以判断为失步;若功角在第1摆至第2摆有明显的衰减,就可判断系统是稳定的,这样可提前终止计算。

动态安全估计可以回答调度员以下3个问题:

a.在目前运行状态下,系统的稳定裕度是多少?

b.系统由目前状态变到几分钟后的另一状态,系统是否稳定?

c.如果稳定裕度不满足,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图3所示的安全稳定域表示系统的稳定裕度。该图左、右纵轴分别为某个机群(某区内)最小及最大出力,下、上横轴分别为另一个机群(另一区内)最小及最大出力。系统的安全稳定域由下述边界线所围定的多边形所限制:

a.继电保护动作边界;

b.线路设备过热极限;

c.稳态电压或频率的变化极限;

d.暂态电压下降及上升限制;

e.暂态稳定功率极限;

f.小干扰稳定极限;

g.电压稳定性极限;

h.频率稳定性极限等其他极限。

正常运行点位于安全稳定域内,正常运行点到边界线的距离就是稳定裕度。若运行点移动,稳定裕度的改变亦可由图3确定。

当运行点越过边界线或过于靠近边界线时,在线实时动态安全估计将提供相应的控制措施。这分为2种情况:第1种情况是针对非紧急状态,此时的控制是属于预防性的校正,有时称为“自我治疗(self-healing)”,它可以经由调度员或自动装置实现,例如调整潮流、切负荷、投切并联补偿装置、调节发电机有功或无功出力以及提前准备某些紧急控制手段等;第2种情况是针对紧急状态,此时的控制为紧急控制,它依托于上一节所说的SIPS。

4 调度监视系统的改进

目前,电力系统控制中心(甚至不少发电厂和变电站的监控系统)采集的数据几秒才刷新一次,且一般采用数字式仪表显示。这种数据刷新速度和数字式显示方式,只能正确地反映变化非常缓慢的过程,表征的是系统的稳态或准稳态。在多位数字断续跳动的状况下,调度员无法观察和分析系统的动态或暂态过程。在2003年8月14日北美大停电事故中,加拿大安大略省全省大停电。笔者曾经问过加拿大安大略省电力局控制中心的人员,事故发展过程中在控制中心看到了什么。他回答说,数字表计开始是闪动,后来什么信息都没了,调度员无奈地全部退出控制室,不知道还能做什么。这是最需要调度员发挥作用的时候,监测系统却使调度员失去了眼晴。这说明目前电网控制中心(包括电厂及变电站)的监控系统在数据刷新速度和重要信息显示方式上需要认真检讨,进行必要的改进。建议枢纽母线的电压、关键线路的潮流等重要信息采用一对一的通信方式传输到控制中心并采用专用计算机进行处理,以保证这些量的同时性及实时性,而且要用连续直观的形式(如模拟式仪表或屏幕指针)予以显示。这个意见笔者于1996年在IEEE Power Engineering Review杂志发表过[36],也曾在华东网调和河南省调与有关人员讨论过,他们都表示同意。

5 聪明电网/智能电网

聪明电网(smart grid)的概念,最早是由聪明电表(smart metering)或称自动读表(automatic meter reading)开始的,逐渐增加了负荷侧管理的功能。它当电费高时或负荷高峰时,将耗电大的设备停用,为电网减少压力,为用户省电费;对于分布式发电,也可以优化资源管理,包括以后电动车的充电和送电给电网的管理等。最近提出的聪明电网的想法是:每一个设备,不论是开关、变压器还是线路,都备有一部称作处理器(processor)的电脑,其通过传感器测量、监视、记录和分析设备的运行数据。这对于设备运行、维护、检修和管理都有很大的帮助,称为资产管理(assets management),而这些设备又与其他设备的电脑联成计算机网。聪明电网是指基层的局部的控制对象(例如数字化变电站),而基于广域测量的自适应保护及控制、SIPS以及动态安全估计等都具有很高的智能,它们则用于高层的电网全局控制,这样的电网或许称为智能电网更合适。至于聪明电网中的计算机网与WAMS的关系,与PMU、WAMS之间的接口等都有待厘清,有关聪明电网的标准也有待制定,目前还不到大规模实施的阶段。

6 直流输电及背靠背联网[11,12,13,14,15]

历史的演变有时很戏剧化。19世纪80年代,爱迪生建立了一个直流输电工程,很自然地他主张以后采用直流输电,而以威斯汀豪斯为代表的一派则主张用交流输电。由于交流输电的一系列优点,其成为输电的主要方式。可是不到一百年,直流输电被再度看好,重新采用。目前世界上直流输电工程至少已有100个,而且还在继续增加。这主要是因为:

a.直流输电不像交流系统那样存在着功角稳定性问题,因此可以按发热条件限制送电,大幅度提高了输电能力;

b.直流输电的快速调节能力可以提高并联交流输电的稳定性,也对线路故障具有自防护能力,即当线路发生单极接地故障时,功率电子变换器可使电压、电流迅速降至零,电弧很快熄灭,只需0.2~0.3 s线路即可恢复;

c.直流输电可以灵活控制系统的潮流;

d.用背靠背方式来联接的2个电网,可以运行在不同频率上,防止一个电网事故扩大到另一电网。

但直流输电的应用也受到下列因素的限制:

a.换流设备费用高,可靠性还不够高;

b.变换器产生谐波,需要另设滤波器;

c.可控整流及逆变都要消耗大量无功,因此要求与它们联接的交流系统较强(具有较大的短路容量),或者要安装静止补偿器或调相机等无功补偿装置。

直流输电换流站的造价远高于交流输电的变电站,而直流输电的线路造价则低于交流输电,因此随着输电距离的加大,两者的造价会趋于相等,这个距离称为等价距离,根据国外经验这一等价距离大约为700~800 km。

直流输电的另一个重要应用就是在大区联网时采用直流背靠背联接的方式,即用一组整流-逆变装置代替交流联络线联接2个大区电网。背靠背联网具有电网冲击吸收器(grid shock absorbers)的作用。鉴于北美几次大停电的教训,美国电力科学研究院(EPRI)及DCI(DC Interconnect Co.)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建议,即将美国东北部—加拿大电力系统的4个大区系统现有的交流联网改为背靠背直流联网,并已对上述系统做了大量的模拟及分析[14]。他们在大区电网之间的联接采用了称为电压源变换器VSC(Voltage Source Converter)的新的背靠背换流技术,这种新型变换器采用IGBT(Insulate-Gate Bipolar Transistor)组成整流器及逆变器。图4是采用这种新型背靠背装置的线路图,两侧的变换器都可以在4个象限工作,有功、无功都可正可负,既可以为邻接交流系统提供无功、调节电压,也可以改变直流联接的有功传输,有功、无功可以独立调节,且不像传统的变换器需要交流系统提供大量无功来支持换流。这都是电压源变换器的特殊优点。

在大系统受到冲击时,事故可能扩大,下面分析在受到下述2种冲击时,交流联网与直流联网的不同。

6.1 大机组切除

交流联接时,任何一个区内大型机组切除,其他区域系统就会向该系统输送功率,假定不出现稳定问题,则最后全系统的频率将趋于一致。但是若有大量功率流入一个区域系统,可能造成区域系统之间失去同步或电压不稳定,并通过连锁效应把事故扩展到全系统。

直流联接时(采用定功率运行方式),每一个区域系统的频率基本上是独立的,任何发电机切除,各区域系统的频率最终运行在不同数值上。如果是极端严重的故障,某区域系统可能出现频率崩溃,但其他区域系统仍能正常运行。

6.2 线路断开,出现大额潮流转移

交流联接时,电力系统若出现故障,继而可能因保护误动或线路过载等原因,发生多条输电线路陆续断开的情况,这会引起大区间联络线功率激增、电压下降,事故因而扩大到全系统,造成系统崩溃。图5是用来说明交流或直流联网的区别的实例[14],它代表美国东北部电力系统,并按照2003年8月14日美国东北及加拿大大停电情况进行分区。图中Metro代表密西根州(包括底特律城);A代表加拿大魁北克及美国东北部缅因州和佛蒙特州等;B代表宾夕法尼亚和纽约克州;C代表加拿大安大略省;D代表美国东部系统的其余部分,这部分地区非常辽阔,南部一直伸展到佛罗里达。图中,Metro是故障起始的区域,它的负荷大约为10000 MW,由D输入功率约几千兆瓦。起始故障是D与Metro间的两回线断开,5 s以后并行的另一回线断开,因此D中母线与Metro区内母线间的功角就逐渐拉开,D与Metro区之间的连线因距离保护动作全部切断,这样Metro区只与C有联接,Metro的负荷就要绕道从D经B及C供给,电压严重下降,系统稳定破坏。图5(a)中带箭头标识的环流代表实际系统中从纽约和宾夕法尼亚州经加拿大安大略省至美国密西根州的潮流转移,就是这个潮流超过了稳定极限,造成了大停电。

图5(b)表示了直流联网的情况,直流联接不能防止Metro区与D之间的功角不稳定,由于从C进入Metro区的功率受到限制,Metro区与D的功角比交流联网时更快地下降并更快地与D失去了稳定。Metro区的频率也不像交流联网时那样由其他电网继续支撑着,而是自由下降,直到6.5 s时因低频减载动作而上升。C进入Metro的功率受限防止了C出现热失稳、电压失稳或功角失稳。

在过去,交流联接是大区联网的唯一选择。随着直流输电技术的进步,特别是电压源变换器的出现,背靠背直流联接成为新的竞争者。背靠背联接的主要优点是可把故障隔离在局部地区从而防止连锁反应,但同时也失去了交流联接时系统间可互相支援、分担扰动的优点,因此它是一把双刃剑。背靠背联接还有一个重要的优点,文献[14]没有提到,就是可减少低频振荡的机会,使得PSS设计协调容易一些。因为大区被分割成较小的区域,所以消除了一些区域间振荡模式,而一般说来区域间振荡模式的频率及阻尼都是最低的,或说是最容易出现不稳定的,因而也是PSS设计调整中最关心的。至于经济上的可比性及实际运行中的问题,尚待进一步验证。在与直流联网方案比较作选择时,应考虑防止交流系统崩溃的安全稳定措施的应用,如低压减载及系统自动解列。特别应强调的是自动解列,如果能在失步后,甚至更早一些将2个区域系统解列,其结果是不是也相当于用背靠背把2个区域系统隔离?

7 动态无功补偿/灵活交流输电系统[16,17,18,19]

限制交流输电线输送能力主要有2个因素:输电线热容量及系统的稳定极限功率。一般只有很短的线路输电能力才仅受热容量的限制,而稳定极限则是其输电能力的主要限制因素。在其他条件相同时,稳定极限是与线路电抗成反比的,所以很早就开始用串联电容来补偿输电线的电抗。另外,因为线路两端电压不可能偏离其额定值太多,所以无功在线路上传输是很难实现的。由于负荷及大多数网络元件都需要消耗无功,所以就地并联无功补偿成为电力系统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自从应用电力电子技术构成的灵活交流输电系统(FACTS)出现以后,不论是串联还是并联补偿都进入了一个动态可控补偿的新阶段。对于系统而言,功角、电压可以通过发电机来控制,应用FACTS以后,线路电抗(即潮流)也变得可控,这使系统运行的灵活性、经济性和安全稳定性都大为提高。

图6表示一典型的晶闸管可控串联电容器TCSC(Thyristor Controlled Series Capacitor)。晶闸管构成的交流开关并联在电容两端,用来改变串联电容的大小,其中MOV是防止电容过电压的金属氧化物避雷器,与晶闸管串联的电抗用于防止瞬间过电流。由TCSC派生出来的串联补偿器还有其他形式,如晶闸管可控串联电抗器TCSR(Thyristor Controlled Series Reactor),这时晶闸管构成的交流开关并联在电抗器两端,可以平滑地调节串联电抗数值;还有静止同步串联补偿器SSSC(Static Synchronous Series Compensator),它将串联变压器原边串入线路,而副边由一个电压源变换器(VSC)供电,如图7所示,它的输出电压相位与输电线电流相位成90°,因而可以调节线路的压降和无功,相当于改变线路的阻抗,从而控制线路传输的有功功率。

FACTS应用于并联补偿的形式亦有多种,最基本的一种是如图8所示的静止补偿器SVC(Static Var Compensator),它由一组晶闸管开关控制的电容器TSC(Thyristor Switched Capacitor)、晶闸管控制的电抗器TCR(Thyristor Controlled Reactor)及滤波器(Filter)组成。

正常情况下,电容发出的无功由电抗吸收,通过与电抗串联的晶闸管可以控制电抗吸收无功的大小,从而改变向系统输送或吸收的无功功率及系统的电压。其他的由SVC派生出来的并联补偿形式有静止同步补偿器STATCOM(STATic synchronous COMpensator),如图9所示,其主体是一个由IGBT构成的VSC,它可以向系统注入相位与系统电压相位成90°的不同幅值的电流,来调节供给系统的无功功率。其中,电容器用来维持逆变器直流电源电压恒定,这种并联无功补偿类似同步调相机,在近端发生短路时其无功急剧增大,而一般的SVC,短路时相当于电容直接并联在电网上,无功会与电压平方成正比地减小。

将串联补偿中的SSSC与并联补偿中的STAT-COM直流侧连在一起(其中的变换器都采用VSC),就构成了统一的潮流控制器UPFC(Unified Power Flow Controller),它可注入与母线电压成任何角度的附加电压,来改变线路的有功、无功及母线电压。

串联无功补偿最大的优点在于它的补偿作用随着负荷的大小自动调整,可有效地调整并联线路之间的有功或无功的分配。缺点是当补偿度过高,有可能引起次同步振荡,当有串联无功补偿的线路断开时,例如发生n-1故障,因缺乏大量无功支撑系统电压,会造成严重后果。

并联无功补偿采用了SVC后,可快速提供无功、直接有效地控制电压,这对于应对系统紧急电压低落及特殊负荷引起的暂态电压有重要的作用。在高电压长距离交流输电系统中,通过可控的并联无功补偿,可以改变系统的等效波阻抗及传输线的等效自然功率,若能使得补偿后的等效自然功率与实际的传输功率相等,则可使沿输电线各点的电压或电流的幅值相等、电压及电流同相位、电感吸收的无功与电容产生的无功相等。从电压及无功控制的观点看,这就是最理想的状态。

假定在线路中点,采用可连续变化的并联补偿,线路可以认为被分成2段独立的线路,线路首端、末端及中间点电压都相等。设P0为线路的自然功率,θ为线路的电气长度或线路角度,δ为线路两侧电压的夹角,此时线路的传输功率为

图10表示有可调的并联补偿时的线路传输功率与功角的关系,可见静稳定极限提高了将近一倍。在暂态过程中通过无功补偿的控制,可以改善系统的暂态稳定,若在无功补偿中引入附加的信号,也可以提供系统附加的阻尼,以消除系统的低频振荡。并联补偿一般都是分散布置的,因此n-1故障不会给系统造成重大的影响。

这里要特别指出,调相机在近端故障下,无功的暂态调节性能优于SVC,且过载能力较强,能够国产,价格也远低于SVC,在中国应该积极采用同步调相机实现并联补偿。认为调相机是旋转设备,维护工作量大的观点值得商榷,事实上调相机既无汽轮机又无旋转励磁机,可以无人值班运行。已有的运行经验说明,它的运行是相当可靠的。有的电厂关停,若其中发电机仍可用,应当把它们当调相机应用,既节省投资又方便快捷。

实际工程中,把串联及并联补偿结合起来,构成带串联电容的多段可调并联补偿,如加拿大魁北克水电局(Hydro Quebec)吉姆斯湾(James Bay)水电南送蒙特利尔(Montreal)的工程,该工程南送水电资源总共16 000~17 000 MW,到蒙特利尔及魁北克市的距离为1000多千米[19]。

8 绿色能源[20,21,22,23,24,25,26,27,28,29]

绿色能源指的是低污染或零污染的能源,具体是指核电、风电、太阳能电池和燃料电池等,下面介绍核电和风电。

8.1 核能发电

20世纪60~70年代是核能发电大发展时期。1979年美国三里岛及1986年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厂核泄漏事故后,80~90年代核电走下坡路。但此后20年内,核电工业界总结了过去的经验,在技术、安全和成本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进。美国最新的沸腾式压水反应堆不仅比过去可靠,成本也由过去的4 000~5 000苊/k W减到1 400苊/k W,已经与其他绿色能源相当(如风电或太阳能电站)。过去人们担心废料的处理,美国声称核能工业从开矿到废料处理都处于世界上最严格的管理之下。美国在内华达州沙漠中的雅卡山建立的地下永久贮存库采用了各种先进的技术,设计可用1万年。在核电的生产过程中,完全不排放废气。有人计算过,美国若使用核电代替同容量的矿石燃料电厂,可减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相当于1.34亿辆汽车的排放量。环境保护人士也逐渐认识到核电成本低,有利于环境保护,是最佳的能源之一。从世界范围内看核电正在复兴。

中国的核电正在逐渐增加,但在装机比重上要达到40%~50%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它对系统的结构及运行的影响会逐渐增大,不能低估。

与当前基于核裂变原理的核电不同,基于氘和氚等轻元素碰撞的核聚变原理的核能发电技术,有望在21世纪后半叶实现商业运行。由于氘可以从海水中无限地获得、氚可由锂元素制造,这种新的核电技术被认为是人类最终解决能源问题的希望。

8.2 风力发电

风力发电主要有4种形式,下文对其进行逐一说明。

8.2.1 恒速鼠笼式转子感应发电机

恒速鼠笼式转子感应发电机的结构与鼠笼式电动机相同(见图11),但运行在发电状态,即转子的转速略高于同步速,变化范围在100%~102%之间,所以可近似认为是恒速运行。这种类型的风力发电机有时设置2套定子绕组,例如一套是3对极,同步速为1 000 r/min;另一套是4对极,同步速为750 r/min。当风速减小时,切换到极对数多的绕组,可以使发电机增大输出功率。当风速达到限定值时,通过齿轮调整风机桨叶的角度。感应发电机需要从电网中吸收较大的无功来维持它的端电压,当输出功率改变时,机端电压及并联电容发出的无功会发生较大的变化,以致影响系统电压。这种发电机简单、可靠、造价低。

8.2.2 变速鼠笼式转子感应发电机

变速鼠笼式转子感应发电机的定子侧与一个脉宽调制(PWM)的变换器相连(见图12),提供所需的无功,同时传送定子发出的有功;电网侧的变换器送出有功至电网,功率因数可调,并保持2个变换器中间的直流电压不变。电网侧的频率是固定的,而定子侧的频率则是与转速成正比。发电机的转速是由风力的强弱决定的,可在更高转速及频率下发出更大的功率。所以这种系统相比上面述及的恒速系统,在同样设计下可获得更大的功率。

8.2.3 变速带滑环的感应发电机

变速带滑环的感应发电机的定子直接与电网相连(见图13),因而其频率与电网频率相同,而转子绕组通过背靠背变换器与电网相连,所以又称这种发电机为双馈感应发电机DFIG(Double Fed Induction Generator)。与背靠背直流输电一样,这种发电机转子的励磁电流频率可以不同于定子频率(与电网的频率相等),它是按照电机转速来调整的,可使感应发电机转子磁场总是与定子磁场同步。转子绕组电流的控制,可用双轴电流向量控制(d-q axis vector control)或直接转矩控制DTC(Direct Torque Control)。后者在稳定性方面优于前者,且通过控制可以独立地改变定子输出的有功和无功。感应发电机转子转速可以工作在低于同步速的状态,这时转子吸收一部分定子发出的功率;也可以工作在高于同步速的状态,这时转子及定子都向电网送出功率。

除了转子绕组电流的控制外,还有螺旋桨叶角度的控制(pitch control),调整该角度可以控制风能输入的大小以及风机的转速。图14表示风机输入功率与转速的关系。当风速改变时,最大的输入功率所对应的最佳转速也随之改变。为了在各种风速下获得最大功率,就需要调整风机的转速至最佳值。首先通过最大功率跟踪MPT(Maximum Power Tracking)计算出最佳转速,然后通过调整螺旋桨叶的角度来改变转速。这种控制是有惯性的、有限制的。当转速超过某个极限,桨叶角度就会增大,以便让进入风机的风量,即能量减少,以确保机组安全。在同样的电机尺寸下,双馈感应发电机比变速鼠笼式感应发电机获得的最大功率大50%,比恒速鼠笼式感应发电机约大1倍。双馈感应发电机所需要的变换器容量也远小于其他风电系统,再加上它调整无功的能力强,故得到了普遍应用。

8.2.4 直驱式永磁同步发电机

直驱式永磁同步发电机(见图15)是永磁式同步发电机,输出经整流器整流成直流,再经逆变器变成50 Hz或60 Hz交流与电网联接。它省掉了变速箱,但是当风速很低时电压也很低,因此直流侧接入了增压(Boost)电路,提高逆变器的输入电压。还有一种直驱式发电机是通过背靠背变换器与系统联接,电网侧采用VSC,可以在4个象限工作,灵活调整无功,由于背靠背变换器将发电机与系统隔开,所以这种发电机在电网电压低落时的运行能力优于双馈发电机,且无需变速箱,其使用范围逐渐扩大,大有后来居上的态势。

风力发电对地区电网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接入点的电压、继电保护及原动机扰动的反应上。恒速感应发电机无法调整无功,因而不能改变电压,所以有时需要并联可调无功设备,如SVC。变速感应发电机可以调整接入点电压,但是电子变换器需要有足够容量。恒速感应发电机直接与电网相连,会提供短路电流,因此采用传统的继电保护。变速感应发电机也提供短路电流,但其中变换器的电流对电压变化很敏感,为保护变换器,当一检测到故障就立即把发电机断开。对于恒速的感应发电机,风力原动机的扰动直接反应到电功率输出的扰动,造成电压波动,影响地区负荷。

风力发电对全网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电网的动态性能(无功及电压控制)、稳定性能及频率调整性能方面,包括在对电网中其他非风力发电机做出的额外调整上。当发生外部故障时,恒速感应发电机会出现输入功率与输出功率不平衡,而故障后电压恢复过程中又会吸收大量无功,这都会引发电机电压及转子速度的稳定性问题。为了保护变速感应发电机系统中的电子变换器,通常在电压出现不大的低落时就把发电机切除,如果这种风电发电机所占的比例(渗透率)较大,此时则可能引起全网功率的不平衡,因此系统调度要求风电发电机在某个时间内能承受一定电压降落,这称为风电在低电压下的渗透能力(riding through capability)。在系统发生短路、电流突然增大时,为了保护电子变换器,有时在转子回路接入一个电阻使变换器旁路,这使得发电机的有功及无功瞬间都接近零;而当短路切除时,感应发电机短时工作在电动机状态,从电网吸收大量的有功及无功。像短路这样的扰动,还有可能引起发电机轴与风机轴之间的扭转振荡(它们之间是齿轮减速器)。由于风电大多处于电网的配电网上或末端,即使有无功及电压的调节能力,对主网影响也不大。风电的原动机功率是不可控的,在15 min至几小时内可能有很大的变化,这使得网内非风电机组调频的负担加重,系统的备用增大。当出现风暴天气,所有风电机组会同时关机停运,这使得系统的调频变得更为繁重。从系统规划的角度看,风电并不能减少系统应对高峰负荷而需的总容量,但是可减少矿石燃料电厂发出的电量。

风力发电系统的工作原理与常规的同步发电机不同,其容量虽小但相当复杂,对它的认识还有待深入,经验还有待积累,例如似乎还没有一个公开的普遍接受的风电数学模型。除主发电机及其控制的模拟外,变换器的模拟(影响到继电保护的动作,进而影响系统的行为)、风机及发电机轴系的模拟,甚至螺旋桨的空气动力学模拟应当怎样计入都还需要深入研究。风电系统的数学模型是一个非常热门的课题,这方面已经发表了大量的文章,文献[24]对此做了一个很好的综述。

其他类型的绿色电源,例如太阳能电站、燃料电池和潮汐电站等,一般均要经电力电子变换器与电网联接,对电网的影响类似恒速感应发电机。

风电是新事物,在发展中会碰到预想不到的困难。例如,德囯原有很庞大的计划,但陆地的风电影响景观,近海的风电阻碍候鸟的迁徙,受到公众反对,再加上风电的投资上涨,资金不到位等原因,原计划2020年要达到20.4 GW,现在估计只能有8.4 GW。另据估计,即使风电及其他再生能源达到现有装机容量的1/3,但在高峰时只能提供1/8的负荷。

9 发电机励磁控制[30,31,32]

发电机励磁控制技术虽然不算新发展起来的技术,但它的应用使得电力系统的动态特性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它把一个自然的联系松弛的电力系统,转变成一个依靠励磁控制而联系得更加紧密的电力系统。电力系统稳定性也不再仅仅依靠网络强度或者说仅仅依靠加强一次系统来改善,而是需要依靠把一次系统与控制相结合而进行统一规划设计。美国已故的电力系统专家C.Concordia曾指出:“快速励磁及其控制为电力系统稳定性开辟了一个全新的方向”。可以说励磁控制改变了整个电力系统稳定性领域,它的影响渗透到稳定性的各个方面,无处不在,具体有下述6个方面:

a.显著地提高了系统的小干扰、大干扰和电压稳定性以及改进了系统的动态行为;

b.等值地缩短了线路的长度,使系统由一个相对松散的弱联系的系统转变为一个较紧密的强联系的系统;

c.使系统稳定出现了新的现象、新的分析方法和新的理论,可以说使经典系统稳定性理论过渡到现代系统稳定性理论;

d.基本上克服了系统以低频振荡这种新形态出现的不稳定性,解除了其对系统运行的瓶颈制约;

e.大规模互联电力系统对分析及综合励磁控制的需要,促成了状态空间-特征根法(复频域法)这一新的稳定性分析方法的诞生;

f.励磁控制已成为提高稳定性的首选措施,这除了因为它的高效益(以毫瓦级功率控制兆瓦级功率)和经济性以外,很重要的一点是它的分散布置所带来的高可靠性。

已经或将在21世纪实现的励磁控制的先进技术及其作用有下述8个方面的内容。

a.大型机组都采用自并激励磁系统,又称自并激静态励磁系统(static excitation system)。对于自并激励磁系统的认识是逐渐发展深化的,其关键在于对这种励磁方式在发电机故障后暂态过程中的作用有了新的认识,这使得在众多励磁系统中原来最不被看好的自并激励磁系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自并激静态励磁系统可靠性高、易维护、价格低,是提高系统稳定性的首选励磁方式。

b.在电压调节器中,采用比例-积分-微分校正或者滞后-领先校正,能够使得静态时的增益很大,而动态时的增益较小,这样可以保持端电压不变,相应的静态极限也相当高,可是却使调节速度及暂态过程中性能降低,一般而言适合于带有旋转励磁机的慢速励磁系统。

c.对于采用自并激的发电机,应采用“高增益电压调节+PSS”,这样可维持发电机端电压恒定,又不会出现低频振荡,静稳极限可达到理想最高的线路极限(相当发电机内阻抗等于零)。与传统的比例调节器相比,静稳功率极限可提高30%以上;与没有电压调节器相比,静稳极限可提高100%。若暂态稳定性受到事故后振荡型不稳定性限制,暂稳极限将有明显提高。

d.励磁系统采用高顶值(6~7以上),配以高增益电压调节,全网的发电机,特别是大量远离故障的发电机,当系统出现大面积电压紧急低落等状态时,将可快速地提供大量的无功,支撑系统的电压,这对系统稳定性极为有利。

e.对于受第一摆暂态稳定或区域间模式暂态稳定性威胁的机组,采用全过程励磁智能控制技术,或称励磁的暂态稳定控制或励磁的断续控制。首先将暂态过程分成“短路→短路跳开→转子角达最大值→转子角达最小值→衰减振荡过程→进入事故后静态稳定状态”等5个阶段,然后为各个阶段设置不同控制策略,这是一种人工智能控制。它可以有效减小转子故障后第一摆的幅值(取决于具体情况),暂稳功率极限可提高15%~25%。

f.单元接线发变组的发电机采用负调差,补偿部分升压变电抗有益于提高电压稳定性。据研究,一台1 600 MW发电机采用负调差,其作用至少相当于300 MV·A的SVC改善电压稳定性的作用。

g.将大区电网中主要发电机的励磁与其他无功可调设备协调起来,进行集中控制,实现二次电压控制,它可以维持电网中多个枢纽母线电压在正常范围内,这对提高电能品质及保持电压稳定性十分有利。

h.发电机具备相当大的无功过负荷能力,如何将其充分利用,而又不致造成机组的损伤,制造厂家推出了多种先进的欠励、过励限制。它们不是简单地加几个限幅环节,而是一种参考值随运行状态改变的闭环自动控制,并且能与失磁保护、励磁过电压保护协调配合,一旦出现系统电压持续低落,励磁限制正确动作,励磁过电压保护就不会动作,发电机就不会被切除,且能提供系统力所能及的无功,支持系统度过紧急状态。北美的系统大事故说明,励磁过电压保护越级动作,使发电机过早被切除,系统失去了发电机无功支援,是事故扩大的原因之一。

虽然励磁控制也可采用WAMS获得联络线两端机组的频差作为PSS输入信号,使PSS提供更强的联络线模式的阻尼,但是出于工程上对简单性和可靠性的考虑,还是主要依靠就地取信号的PSS消除低频振荡。这与继电保护一样,主保护仍然采用当地信号,只有后备保护才使用WAMS。

若全部实现以上改进,其效果将是惊人的。中国电科院在西北电网进行的励磁控制改进,可能使西电东送极限由600 MW提高至1 000 MW,但这需要做许多工作,需要时间。

1 0 电力系统分析方法[33,34,35,36,37,38,39]

电力系统分析在指导系统安全和经济运行上的重要性,促进了20世纪在电力系统的理论分析及技术方法上的重大进展,奠定了今后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电力系统分析内容非常丰富,在此仅涉及电力系统机电过渡过程的分析方法。

电力系统机电过渡过程分析的时域法和复频域法是应用最广泛和有效的2种方法。时域法(又称仿真法)及相应软件已达到非常成熟的阶段,对分析对象的规模、详尽程度、复杂程度及计算时间上的限制都已不存在,具体内容是:

a.计算的规模已可以容纳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实际系统,例如上万条母线、2000台以上的发电机(每台机的模型为15阶);

b.可以计入各种元件的详细模型,包括新的装置,如直流输电系统和FACTS,也包括各种非线性,如饱和、限幅和死区等;

c.计算时间已可以满足在线安全估计需要,如果应用并行计算技术,则计算时间还可大幅度减少;

d.输出的进一步加工及处理,给出了表征系统基本特性的重要信息,如Prony分析法可给出系统振荡模式、振荡频率及阻尼等。

这里特别说明一下,时域分析法处理非线性的能力极强。在计算分析上,电力系统计入非线性的课题已经在时域法中获得了满意的解决。现代暂态稳定计算软件功能很强、结果可信、使用方便,要使它发挥更大的效益,解决工程中各种复杂问题,关键在于使用者的智慧———对于工程中的物理过程的认识及修养,也就是工程智慧。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由于分析及设计大系统中发电机励磁控制器的需要,促成了复频域分析法的诞生及发展。复频域法的应用把隐藏在表面下的电力系统的重要动态特性发掘了出来,使人们对于大电力系统的认识深入了一大步,例如它可以揭示:

a.系统中振荡模式的数量;

b.各个模式的振荡频率和阻尼比(稳定度);

c.振荡模式在系统内的分布,某机组处在振荡的波节还是波腹;

d.分出地区模式及区域间模式,以及各个机组在这些模式下功角的相位关系;

e.灵敏度信息及模式-机组关联特性,对特定振荡选择哪些机组消除振荡最有效。

上述信息是非常重要而基本的,它们存在于系统中,但是在复频域法出现以前,人们很难甚至不能把它们取出来。复频域法不但可提供上述系统基本的动态特性的信息,使得对系统有更深的、更具体的认识,也是设计系统控制装置,如励磁系统、调速系统、直流输电及FACTS的控制器的有效工具。

时域法及复频域法交替使用,互相配合,使电力系统动态过程的分析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可有效地完成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和调度运行的任务。不论时域法还是复频域法都是建立在正确的系统元件,特别是动态元件(包括发电机、负荷和所有控制器)的模型及参数的基础上。在这方面20世纪已取得重要的成果,但还有大量工作要做。

此外,电力系统稳定分析的直接法以及直接法与仿真法相结合的混合法,电力系统潮流计算、模型辨识以及运行状态监视等方面的新方法的研究及其工程应用进展也非常值得关注。

1 1 关于电力科技人才培养的思考

电力系统是人类创造的最复杂的大系统,但是人类却没有完全认识它、掌握它和驾驭它,大系统事故的发展,总是出人意料,常常是眼看着事故逐步扩大,不知如何下手直到造成大系统瓦解。要想对电力系统进行自动控制,让系统按照人的意志运行,首先需要对系统有充分的认识;其次需要收集、处理、传递有关的信息至自控装置,使得系统是“可观的”;然后必须设置控制策略、方案及控制的输入点,使系统是“可控的”。在电力系统中实现以上步骤,是十分复杂而艰难的。但是随着20世纪系统分析手段、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发展,经过一代人的努力,已经为上述所有先进技术的实现奠定了基础。本文提到的这些先进技术,从各个侧面设立了多道防线来保障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笔者预期当这些技术全面实行并正常运行后,系统将会出现新的面貌,人们可从随时担心系统出现大停电事故的梦魇中摆脱出来。虽然不能说这些技术的采用能100%保证系统的安全可靠,但至少像北美1996年及2003年那样的大事故不会再发生了。目前正面临着一个电力系统先进技术发展的历史转折点,应该对未来技术翻新的浪潮有所准备。除了政府应投资支持这些先进技术的发展外,人才的准备即电力科技人才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北美在大学中曾大力推行通才教育,大量减少工程类专业课程,多年之后出现了许多弊病。以电力专业而言,企业界因毕业生不能胜任工作而极少雇用他们,因此学电力的学生越来越少,导致大学的电力专业逐渐萎缩。其他工程专业也有类似的情况。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有人提出了一种变相延长学制的做法,规定今后申请注册职业工程师的最低学历为硕士。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于2007年通过了相应的决议;欧盟则早在1999年教育部长会议上通过决议,要求职业工程师的学历为“3+2”(即学士3年+硕士2年)。

已有372年历史的美国哈佛大学的一个动向值得大家关注和思考。2006年哈佛大学第一次成立了工程学院,筹集到苊999000000经费,聘请了100位教授,志在建成世界一流的工程学院。哈佛一向都是以它的医科、法学、商科和理科而闻名世界,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们认为“技术已成为今天世界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以也应是哈佛的一部分”。美国国家工程学院主席Charles Vest对此评价说:“一个以文理科为传统的大学有这样的认识,是一个重要的标志”。

篇4:浅析电力企业的员工培训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需求量不断增加,促进电力企业发展。电力企业要想在激励的市场竞争中获得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重视员工培训。只有不断强化自身员工,才能促进企业发展。本文主要是对电力企业员工培训的重要性,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进行分析研究,希望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从而提高电力企业员工素质,促进电力企业发展。

关键词:电力企业;员工培训;重要性

电力企业是服务我国社会发展的支柱型行业,同时也是资金、技术、人才密集的行业,从电度表、变压器到发电厂、变电站、一直到区域电网等无不包含高技术的成分。随着我国电力管理体制的改革,电力企业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而深刻的变化。近年来公司各级管理人员紧紧围绕企业的发展需要,培养了大批应用性专业人才以及一线技术工人,以适应电力企业发展的需要。

1.电力企业加强人员培训的重要性

现代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不仅要培养人才,更要挖掘人才,培养一支高素质、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是现代企业制胜的法宝。就电力企业来讲,作为一个服务行业,服务就是效益和形象。作为一个服务性的企业,不断的提高服务水平,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同时让企业员工自觉的去提高自己的服务水平,而不是被动的去提高,是一个企业服务水平得到提高的关键。实践表明,除了需要有一套完整的激励机制外,更需要不断的提高员工的个人素质和形象,而这才是基础,才是关键。用科学的理论来武装自己,用正确的知识来充实自己,才是提高员工素质的首要条件。这就是为什么要开展员工教育培训工作的意义。

企业要发展,培训须先行,人才是关键。职工培训与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密不可分,是建设品牌企业的重要环节。我们必须运用科学的制度作保障,科学的理论作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党管人才的原则坚持不懈的开展培训工作。

2.电力企业员工培训的现状

电力企业人才资源开发的重点是加大员工培训力度,以知识教育、技能培训为内容,把培养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作为企业生产、经营、发展目标实现的前提条件,将员工素质转化为企业参与电力市场竞争的经济行为能力。应该说,电力企业对于员工培训历来是相当重视的,有着完善的培训组织机构,培训制度齐全,组织保障措施到位,提倡全员培训,培训形式也很多样化,多年来采取各种培训方法,不断加强岗位培训、技能培训和学历教育,基本上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员工教育培训体系,并在工作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这些年电力企业在职工培训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随着时代的进步,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原有的人力资源结构已经不适应企业发展的要求,这对企业的培训工作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培训组织者正视培训过程中一些不足,不断改进培训方法,保证培训取得最佳效果。

3.加强电力企业的员工培训

3.1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内容

企业员工培训效果如何,不仅是需要培训有明确的目标指引,而且要求在内容建设方面具有合理性和科学性。因此,首先要根据企业现状及发展目标,系统制定各部门、岗位的培训计划。根据每个人的职业生涯设计,为每个人制定个性化的培训计划,搭建个性化发展的空间,提供充分的培训机会。其次,培训内容要有前瞻性。企业培训不仅仅是为了目前的需要,更要考虑将来的长远发展。培训的内容应突出当前最新的管理理念、最新的技术、最新的工作要求。最后,课程设计要有针对性。通过加强培训内容的建设,激发受教育者的学习兴趣,搞活课堂氛围,提高培训效果。

3.2提高培训队伍自身建设

培训工作人员要加强学习,更新观念,大胆创新。要善于抓关键、想办法、出新招,努力实现特色化培训,增强培训工作的活力,使职工培训工作更好地体现时代特点。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更好地为企业服务。把职工的教育培训与所在单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结合起来、与培训员和被培训人员个人年度考核结合起来、与干部选拔、使用、管理、监督结合起来,建立健全培训教育的激励机制。着力打造特色精品培训项目,实现培训质量、效益与规模的有机统一。

3.3加强师资力量建设

电力企业所开展的员工培训并不等同于日常所见的教育,而在对自身师资力量的建设上,也应该有所创新。作为企业,既想不断的帮助自身员工获得提高,又想节省不必要的开支,基于这一点,电力企业在建设自身师资的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点考虑:第一,邀请专业人士进行演讲。第二,由自身企业领导来开展培训活动。第三,推荐优秀的员工来开展培训工作。这种形式的培训其实是最为有效的培训,因为他们是众多员工所熟知的,而培训的内容也是切切实实存在于日常工作当中的,再加上这样的培训是平等的、没有等级观念的培训,从而能够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自由的畅谈工作的经验。

3.4制定适合企业的培训计划

电力企业的运作、发展是动态的,而其相应的员工培训活动也应该及时的跟上企业的脚步,只有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完善培训计划,才能够真正的以对员工的培训推动企业的发展,使企业更加良好的适应于社会的发展,最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胜出。具体主要包括了以下几点:第一,根据社会发展的方向、国际的需求展开相应的培训活动,比如说关于国际上研发新技术、新设备的培训,关于近期内社会发展所需的培训等等;第二,根据企业发展的路线开展具体的培训活动,比如说以安全为宗旨的培训、以提高全体人员素质的培训、以提高精锐力量的培训等等;第三,根据企业人力资源的层次开展与之相适应的培训,比如说哪些人才更适合往哪一个方向走,这样不仅仅能够强化培训的针对性,更能够凸显出培训活动的作用。

3.5员工培训与企业发展相结合

企业培训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企业的发展战略服务,同时也要与员工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相结合,实现员工素质与企业经营战略相匹配。通过创建学习型企业,将员工个人发展纳入企业发展的轨道,建立满足企业和员工和谐发展的教育培训体系;将员工个人发展目标与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统一起来,让员工在服务企业、推动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同时,也能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结合员工职业生涯设计,细化职工培训,用学历教育、高管培训、岗位培训三大模块构建“大培训”格局,为员工提供发展和进步的机会。从实际出发,开展软课题研究,不断完善培训体系,修订适合企业的培训制度,健全长效的学习型企业机制,延伸激励机制。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市场经济发展迅速,电力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重视人才,认识到员工培训的重要性。人才是电力企业发展的根本所在,只有从本质上提高人的素质、能力,才能够全面的提高电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才能够帮助电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条件。

参考文献:

[1]梁婕:《电力企业员工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资讯》,2011年第12期。

[2]杨学军、王政:《提高电力企业培训效果的方法探讨》[J],《价值工程》,2011年第22期。

篇5:电力员工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他是一个以事业为重的人。XX年3月,xx供电局对xxx中心的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担任中心主任。上任伊始,他就根据宁夏电力公司和xx供电局的统一部署,与班子成员一道,研究新形势下xxx中心的发展规划,提出了“以安全生产为基础,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狠抓管理,突出发展,带好队伍,做好“四个服务”,增强营销核心业务能力,落实基层供电所规范化管理,不断开拓农村电力市场,实现管理创新、机制创新、科技创新”的工作思路,为做好全年各项工作奠定了基础。同时,他作为中心主任,他精心组织,细心安排,严格管理,以极端负责的态度对待工作,按照农电管理的程序和工作内容,在市区农村电网的安全生产、用电营销和优质服务以及队伍自身建设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在他的带领下,xxx中心的各项任务和业绩目标较xx供电局下达的计划和历史同期水平都有明显提高。

他是一个带头认真学习的人。在先进性教育活动第一阶段,他每天晚上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阅读党章,先进性教育读本,并书写读书笔记和学习体会到深夜,作为行政领导,在单位事务性工作比较忙的情况下,他仍严格按照活动的要求他经常组织、指导党员学习,并将自己的体会想法同其他党员沟通,达到共同学习提高的目的。在工作中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要求,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树立共产党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坚定共产主义的信念,时刻把人民的利意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上,正确处理好个人和集体、自己和他人、局部和全局的关系。

他是一个一心一意服务于“三农”的人。他担任中心主任后,以加强本单位的行风建设为主线,在提高供电所服务水平上下工夫,进一步明确所辖供电所规范服务内容。他还积极主动走访辖区用户,下大力气与xq区、jf区、xix区政府及相关街道办事处、国营农(牧)场等行风监督单位和辖区重要用户主动沟通,向他们征求我中心在行风建设和优质服务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同时,明确所辖供电所的规范服务内容,提高供电所服务水平。以建设文明整洁的工作场所,倡导文明礼貌的服务行为为基本内容。在中心资金材料都不宽裕的情况下,还挤出部分设备和材料,组织一支得力的施工队伍,对目前仍未上划管理的xx镇吊庄移民提供无偿援助,为该镇回民中学设计并架设了300米的10kv线路和1台315kva配电变压器及330米的0.4kv配套低压线路,这项工程共投资了108923元,受到了镇政府、学校师生和广大吊庄移民的一致称赞。

他是一个处处和职工打成一片的人。他积极完善xxx中心的民主管理,让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实行厂务公开。对职工提出的一些合理要求,尽最大可能解决,就关系职工切身利益如制定的规章制度等突出问题进行公开,并积极采纳职工的意见和建议,稳定了职工队伍和农电工队伍。他还处处关心职工生活,开展了一系列送温暖活动,解决了值班职工的休息问题,完善了所辖供电所的职工食堂和浴室等生活设施,积极为生活困难的农电职工提供困难补助,组织慰问了生病、住院的职工。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把组织的温暖送到职工的身边,密切了干群关系。在他的倡议下,中心组织开展了活跃职工业余生活的各项文体活动,组织职工进行登山、羽毛球等项比赛活动,并主动与其它兄弟单位联系,进行小型文体活动,在“xx杯”八人制足球赛,他身先士卒,带领中心代表队获此次杯赛的第三名。为了凝聚职工的精神,他拨出部分资金,购置一些文娱和体育活动器材,初步建立了职工之家、活动室和阅览室。这些活动,不仅活跃了职工情绪,增进了中心职工之间、中心与其它兄弟单位之间的感情和友谊,改变了中心职工中以往的沉闷的气氛,还在职工和农电工中形成凝聚力和向心力。

他是一个作风严谨廉洁自律的人。平时,他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和共事意识,自觉加强思想作风建设,带头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全力支持配合党支部、工会和共青团组织的工作,他为人正派,正确处理自己、他人和组织的关系,处处维护团结,宽容大度,顾全大局。他处处以《党内监督条例》、《纪律处分条例》为准绳,时刻警醒自己,严格遵守党员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从不以权谋私。今年9月底,他外祖母去世,单位职工自发的凑积了一点心意,按理说这是人之常情,但被他谢绝了。正是这种严于律己、注重小节的种种行为,在中心职工心中树立起领导干部真正按照党员先进性要求,做清正廉洁的模范的良好形象。

篇6:电力企业员工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人的生命是一本自己描绘的日历,账本的每一页和一个个沉甸甸的数字都印着某和他的一班人清楚可辨的足迹。这里没有惊心动魄的故事,也没有色彩斑斓的传奇,追溯走过的路,只有默默无闻的奉献,勤勤恳恳的工作。平凡而淡薄,淳厚而朴实。像小草为人间增添着一丝生气,像蜡烛为人类增添着一缕光亮,又像牧童的芦笛,洒潇洒脱地谱写着一曲动人的乐章。

某市电力局电网改造物资供给组成立于1998年,现有员工7人,担负着全市农网、城网改造中物资保障供给的繁重任务。不管是烈日当头的酷暑盛夏,不管是寒风刺骨的三九严冬,只要是网改一天不收工,只要有电力工程队一直在外施工,便会看到市电力局电网改造物资供给部屋内院外,昼夜灯火通明,就会看到某带着他的一班人,身穿工作服,来往穿梭,忙忙碌碌的身影。某市网改从1998年开始至20xx年结束,历时八年。八年来,他以库房工地为家,从没有过星期天和节假日,天天工作十多个小时以上。八年来,他没有因病、因事歇过一天班,请过一天假。去年8月,他16岁的儿子被汽车撞伤住进医院,在半个月的住院期间,某连一天的时间也没有守候。因为他知道,这个时候正是网改的要害时期,耽误一天,哪怕是一会儿,也许就会影响一个工程队的施工进度,就会直接影响全市网改工作进度。就是这样,8年来他舍小家为大家,以身作则,身先士卒,带出了一个好队伍,好集体。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某的带领下,网改物资供给小组一班人精诚团结,密切合作,形成了一个务实的群体。做好电网改造后勤保障工作,使人民群众早日富裕起来,作为某电力人,他们找准了自己的位置,苦干、实干投身电业,默默奉献着,为的是万家灯火通明。20xx年7月一天下午,一辆从沧州盐山县送货的卡车到达某,车上载有价值近50万元的电料,重量足有60多吨。这时离下班时间仅有不到一个小时。某二话没说,一声令下“卸车”。随即所有的工作人员都各就各位,点数、验质、分类、入库等等一系列程序,有条不紊的进行。由于很快天就黑下来了,仓库内外临时拉上了照明灯。就这样,晚饭也没顾得吃,一直干到第二天凌晨两点多,才把货卸完。还有一次,正是某一年一度的庙会期间,一辆从唐山冀中集团送导线的12米加长货车,因当时庙会人多、摆摊的车辆多,这辆车白天根本无法进入库区,只好等到庙散人走,车才能开进去。到了晚上才开始卸车,到卸完车已是第二天的三点多钟。工作性质的非凡性和不确定性,造就了一批适应性非凡强的“工作狂”。在某的率领下,每个员工时时刻刻都是严阵以待,坚守岗位。不论是班上班下,节假日还是星期天,客户只要一个电话或一声招呼,无论是道多远,都能立即返回岗位,也要让用户把料提完。他们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决不能因为自己的一丝一毫的失误而影响某网改工作进度。

某一直坚持“人民电业为人民”的服务宗旨,以客户满足为最高的追求目标。几年来,他坚持按规定选厂选型,防止低资信货源混入电网;坚持按程序办事,防止人为倾向性偏差;坚持进出货物公开透明,防止可能发生的暗箱操作;坚持内外监督,防止预防上的死角和漏洞。在工作中,某提出了“施工队的满足就是我们服务的努力方向”的口号,树立起了为一线施工人员服务,就是为某网改服务,就是为某人民服务的意识。他们从一点一滴做起,哪怕是一颗螺丝、一米电线,只要是工程需要,都能做到保质保量,及时供给。在具体措施上,他们制定并实施了《物资仓库治理制度》、《仓库保管员制度》、《物资出入库治理办法》等等,不断培育员工规范践约和履诺的良好行为。某还非凡注重员工的思想教育与业务技能培训,逐步建立健全了《物资治理人员岗位培训》、《员工素质业务技能实训》、《员工基础教育实施方案》等,制定了岗位练兵活动的措施,定期举行计量比武活动。

上一篇:水土保持与水环境安全下一篇:高中物理说课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