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顺三高中校园文化特色建设经验材料

2024-04-22

旅顺三高中校园文化特色建设经验材料(通用10篇)

篇1:旅顺三高中校园文化特色建设经验材料

旅顺三高中学校文化特色建设经验材料

一、学校文化特色建设的意义:

1、学校文化特色建设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课程改革是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就是传统学习方式的“被动性、依赖性、统一性、虚拟性、认同性”向现代学习方式的“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与问题性”转变过程。传统教育侧重教科书、教学材料等资源的应用,侧重知识的传授,已经无法适应课改的要求。课程改革需要教育资源的更新、拓展,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学校资源,加强校外课程,帮助学生与学校以外的环境打交道;需要注重“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并重,学科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原则,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创造性探究的学习能力,通过学校文化特色建设能够满足了这一系列课改的需求。

2、学校文化特色建设是现阶段德育教育的需要。教书、育人是教育工作的两大职责,传统教育体系中强调教书,重知识的传承;对于育人教育则手段单一,往往用条文规章、用说教来修正学生的行为,育人形式单一手段匮乏,结果学校的德育教育给学生的感受是空洞乏味,无法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不能在心灵上触动学生。随着社会经济的富足,信息传递的便捷高速,我们的教育对象在家庭教育中受到更多的溺爱教育,在社会教育中接触了更多的不良社会现象,这些问题的存在都需要学校德育教育有一个学生乐于接受,对学生能够起到潜移默化影响的学校文化环境。

3、学校文化特色建设是弘扬传统文化的需要。民族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民族文化的弘扬,民族文化塑造了一个民族的魂魄。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发展中,我们虽历经劫难,但民族之魂并没有如其他文明古国一样消散,反而愈加凝练,这源于我们古今一脉相承的民族文化。传承民族文化的重大责任,是我们学校教育必须肩负起的历史使命,而学校文化建设为弘扬传统文化提供了又一有效途径。

二、学校文化特色建设的指导思想:

以“和谐••创新•发展”为学校文化建设的特色主题,坚持传承性原则、创新

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实效性原则,贯彻“尚德明理、励志图强”的校训、“关爱、尚礼、和谐、奋进”的校风、“爱生、精艺、自律、敬业”的教风、“立志、惜时、笃学、创新”的学风,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张扬个性,提高综合素质,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坚持“立足本校,质量强校,特色立校”的办学宗旨,以学校文化建设为主线,以校本培训,校本课程,校本活动为载体,深化课程改革,加强学校内涵发展建设,促进学生、教师、学校的健康、和谐发展。

三、我校学校文化特色建设的具体措施:

(一)弘扬传统美德,进行礼仪文化建设。礼仪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规范,是表现对他人尊重和理解的过程和手段。礼仪不仅可以有效地展现一个人的教养、风度和魅力,还能够体现出一个人对社会的认识水准、学识水平、文化修养和价值取向。我校对学生规范行为礼仪,塑造学校礼仪文化,就是要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提升立身处世的品味,弘扬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同时将礼仪教育与学校的日常管理相结合,在日常管理中强化“礼仪文化”,以“礼”育人。

1、在典礼活动中,强调“礼”的元素

(1)入学典礼

每年八月末举行高一新生入学典礼,集体进行入学宣誓,学习领会“一训三风”精神实质,诵读儒家“仁义礼智信”思想精髓。为做一个“讲和谐,讲诚信,讲仁爱,有理想,有追求”的三高中人奠基。

(2)开学典礼

每学期举行开学典礼。以“新学期,新起点,新挑战,新希望”为主题,进行文明礼貌、日常行为、学习行为等礼仪与习惯培训。

(3)成人典礼

每年五月份,举行18周岁成人宣誓仪式,培养高中生公民意识和公民精神,培养成人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举行成人宣誓,家长给孩子佩戴成人纪念章,家长孩子互赠礼物。

(4)毕业典礼

每年七月份,举行高三毕业典礼。高中毕业,不仅标志着一个学习阶段的结束,更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由校长宣布所有毕业生的名字,并亲自颁发毕

业证;教师给学生的毕业赠言;校长给学生的毕业赠言;学校为毕业生颁发纪念品;学生为母校赠送纪念品。

2、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训练为切入点,以规“修”人,细化《规范》内容。加强日常训练,规范学生文明行为、卫生行为、学习行为,养成良好的习惯,加深学生个人修养。

3、学习高中生应掌握的基本礼仪,“知书达理”做现代高中生的“绅士”与“淑女”。规范化礼貌用语;训练体态语言;对待家中长辈的礼仪;对待老师的礼仪;对待客人的礼仪;参加升旗仪式的礼仪;参加集会的礼仪。

(二)实践课改理念,促进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进行社团文化建设。当今社会是竞争的时代,也是需要各种素质人才的时代,社团文化是学生成才的有效载体,是新形势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形式,建设社团文化,探索其发展规律,促进社团文化健康发展,不仅必要,而且成为迫切。为此我校面向全体学生,从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建立了多种类型的社团组织:校礼仪队;戏剧社;演讲团;艺术社;诗社、文学社;主持人培训班;武术协会;科技创新小组;声乐班。

(三)创设“书香学校”文化。营造“好读书,读好书;善思考,提升文化素养;注重研究,合作共赢,提高教学水平”的读书学习、教学研究氛围,打造“书香学校”。具体展开了一下活动:班级图书角,成立班级读书互助组;定期开放学生阅览室;读书报告会;开设新书推介专栏;建立学校“书吧”;建立“书香缘(园)”;开设“读书沙龙”。

(四)丰富学生学校生活,激发学生个体潜能,展示学生特长,创设艺体文化。以艺体活动为载体,以音乐教学特色为龙头,形成音乐、美术、体育等多元发展的艺体文化。以“高考音乐特色班”、“高考美术特色班”和“高考体育特色班”为牵动;以学校文化艺术节、体育运动大会、足球赛、毽球赛及大课间韵律操等活动为平台;以点带面,以局部带动整体,推动学校艺体文化向纵深发展,形成音体美校本特色教材。

(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打造教研文化。建立“学校名师工作室”,打造“数学精品团队”、“语文精品团队”、“英语精品团队”、开展“两课一赛”活动、带动“文综合”和“理综合”协作体,进行“一班多科式”的教学分析,创设“合作教学”氛围。开设“教研沙龙”,由同学科,同年级的教学研究,扩展到不同

年级,不同学科的教学探讨,提高综合性教研的能力。

(六)完善学校文化的物质环境,让学校充满人文与科学的文化气息。通过对学校环境的改造,让学校环境发挥出展示人文与科学两大文化的功能,让学生在学校内处处都能感受到人文与科学的气息,提高学生人文与科学素养。引导他们以“求真”的科学态度去认识、探索自然,以“求善,求美”的人生追求感悟人生。

1、厅廊文化:让学校的每一处走廊、每一处廊壁、每一处大厅都成为展示儒家思想精髓、国学精粹、古今科技、教育感言、人生感悟的天地,让墙壁成为与学生心灵对话的窗口。

2、各班级创建班级特色文化:包括班级名片:“全家福”照片、班徽、班训、老师寄语;班歌、班级日志、班级守则;班级读书园地。

3、各教研组创建办公室文化:公室名片:工作照、工作目标;教育理念标语;《旅顺三高中教师公约》。

4、创建寝室文化。良好的寝室文化,有利于住校生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有利于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寝室管理制度:规范在寝行为;寝室优雅装饰、布置;寝室文化标语设计,寝室名设计;寝室文明用语;举办旅顺三高中寝室文化节(每年九月份)。

5、创建餐厅文化。餐厅文化建设是寄宿制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餐厅文化氛围,对培养学生节约品质,文明行为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建立餐厅文明就餐制度:《文明就餐公约》;成立学生食堂就餐管理委员会;完善营养膳食均衡,确保学生身体健康机制;美化就餐环境,设计文明就餐标语、图片,形成餐厅墙壁文化。

四、对学校文化特色建设的反思:

学校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应该成为我们的一种教学理念,融入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应该成为一种学校发展建设的理念,融入学校的日常管理中。在形式上建立学校文化模式可以在短时期内实现,但学校文化所蕴含的精髓,一个学校文化底蕴的沉淀却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要使学校文化能够起到开启学生心灵,启迪学生人文与科学精神的作用,却需要走很长的路。在这条长路中有几个脚步是不可少的:

1、要有一个把学校文化特色建设作为建校理念的领导队伍;

2、要有一个与校情学情相结合、可行有效的学校文化特色建设计划;

3、学校文化特色建设要“硬”文化建设先行,带动学校文化氛围的形成;

4、要打造一支以教育科研相结合的教师队伍,把文化气息渗透到教育教学中,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

5、要开展丰富的文学、艺体活动,让学生在快乐中接收文化的熏陶。

“反思对青年教师发展作用的研究”

结题报告

旅顺三高中 2010.1125

篇2:旅顺三高中校园文化特色建设经验材料

建设汇报材料

选煤厂年入洗能力630万吨,是国家炼焦煤重点生产企业。近两年,我厂把推行“三工”并存、动态转换作为特色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环节,成立“三工”考核领导小组和企业文化办公室,经过两个多月的总体策划,在广泛深入的思想发动基础上,分三个阶段进行推进,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从行为规范起步,奠定“三工”考核的运作基础

“三工”考核的主要目的是评价员工的工作绩效和行为规范,通过考核把员工评定为优秀、合格、试用三个层次,形成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推行“三工”考核,是对我厂传统管理的一次改造,必

须考虑员工的接受程度问题。推行之初,我们没有急于把绩效考核完全纳入,而是先从“5S”行为规范入手,制订管理细则和作业标准,在七个主体车间和厂机关试点,而后在全厂除两个多经公司以外的18个单位推开。根据各单位、各工种的特点,由企业文化办公室进行分类指导,经过合并归类,全厂共确定21类“5S”考核标准,然后制订班组考核日卡和考核汇总卡,每月按照A卡标准,在B卡上形成日考核记录,c卡为全月综合排序。考核程序确定之后,我们又认真研究考核的范围。以前我厂也搞过双文明、生产经营指标等方面的考核,但效果不够理想,究其原因,在于只考核基层单位和普通员工,厂级领导层没有真正接受考核。

这次搞“三工”考核,我们吸取以往的教训,首先从领导层入手,两级领导层既是考核者也是被考核者,都要接受考核与监督。厂副总以上领导由企业文化办公室组织有关部门进行考核,中层

管理人员由主管厂领导和所在单位员工代表考核,考核情况及时公示,促使两级领导成员真正重视和认真对待考核。领导层考核问题的解决,产生了很强的示范效应,使考核工作很快在全厂推开,并在短时间内得到员工的认同。全厂每名员工都按照分值在月末排序,5%的高分值者为优秀员工,5%的低分值者为试用员工。海尔集团的优秀和试用员工每天站在大脚印上公开讲经验和教训,我们觉得这种做法暂时不适应我厂员工的心理承受能力,因此我们采取了由班长作班前讲评的精神激励法,并对优秀员工奖励50-100元,试用员工扣罚50-100元,连续试用三个月者到培训中心待岗学习,并将考核情况及时公开,接受群众监督。行为规范考核被广大员工认可和接受后,开始发挥出特有的效能,全厂劳动纪律明显好转,倡导文明言行渐成时尚。

二、向绩效考核延伸,增强”三工”考核的管理效能

以往企业管理中一个重要的薄弱环节就是对员工的评价机制不健全,而“三工”考核一经向绩效考核延伸,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成为发挥企业文化管理功能的有效载体。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开始把“三工”考核向绩效考核延伸。全厂进一步完善A卡,把A卡考核细则分为共性和个性两大块,共性的主要是“5S”基本行为规范,个性的是根据各工种、各岗位实际,逐一制定的工作标准,并确定相应的考核分值。绩效考核细则的制订过程非常繁琐,制订后又经过上下反复推敲、论证、修订,才得以最后确定,基本上达到了岗位作业标准要求,具有较可靠的严密性。为防止考核流于形式及防止不公正现象的发生,厂“三工”考核领导小组下设了监督检查组,随时检查全厂考核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在一次检查中发现一个生产班长对全班二十几名员工的考核记录都是简单的“正常”、“无事”几个字,每名员工的

分值也都一样,就马上对其进行了批评教育,并按照规定给予这名班长直接转为当月试用员工的处罚,然后针对这种现象对生产一线班组长进行了培训,做到亡羊补牢,及时防范。对考核中认真负责、扎

篇3:旅顺三高中校园文化特色建设经验材料

新海小学坐落在呼伦贝尔市中心城新区, 学校始建于2011年8月, 占地28970m2, 建筑面积7290m2, 学校规划科学, 布局合理, 教育教学设施齐全, 建有“十九室一厅一馆”, 各专业教室设施齐全, 达到自治区标准化学校的要求, 是孩子们学习生活的理想场所。学校现有教学班12个, 在校学生500人。专业教师37人, 平均年龄31.5岁, 其中特级教师1人, 省级骨干教师3人, 市级骨干教师5人, 学历合格率100%。

二、全新的管理思想与路径加速效能提高

学校管理的最佳途径和手段是教育思想管理。在素质教育思想、终身教育思想的指导下, 把现代教育思想的要求具体化为工作目标和措施, 把管理终点从对教职工的约束转移到为广大教师实现教育理想的服务上来, 凝聚力量, 激发教师的进取心和主动性, 引导和激励教师为学校发展作贡献, 是制定管理制度与措施的前提。思想管理的第一步就是统一意志, 把管理者的思想转化为教职工共同的理想信念和目标追求。其途径有三:一是共同描绘学校发展蓝图, 二是共同参与学校建设, 三是共同决策学校重大事项。这三个共同把全体教师紧紧地团结在一起, 同心同德, 共谋发展大计。

三、科学规范的管理方式促进学校整体工作均衡发展

1.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促进师资水平均衡发展。

教育的核心功能在于育人, 育人的实施者主要是教师。有师德高尚的教师, 才能把天真的孩童培养成诚实善良、文明守纪、爱国自强的合格公民;有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才能把年幼的孩子培养成爱读书、会观察、勤思考, 敢实践、勇创新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强化师德建设, 促进每个教师个性修养均衡发展。我们本着不让一个教师掉队的原则, 强化师德师风建设, 并把“爱与责任”作为核心育人理念, 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新教师从教宣誓”、“以爱育爱”师德演讲、“特教体验一日行”等多层次不同内容的活动, 取得了丰硕的教育成果, 青年教师王晓媛用真情关爱学生, 被自治区团委表彰为学雷锋先进个人, 大队部石杨老师被呼伦贝尔市团委评为优秀少先队辅导员。

2. 尊重学生差异, 促进学生个性品质均衡发展。

一所学校办学效果如何, 其成果和标志是能否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工作中我们牢固树立“五个关注”的育人理念, 坚持“每个孩子都是重要的”思想, 努力履行好教书育人职责。立德树人, 促进学生道德素质均衡发展。学校高度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按教育内容逐条细化到每天的学习活动中。通过经典国学、本根教育强化学生的养成, 努力落实晨读、午诵、晚省, 让孩子在传统文化的浸润下, 健康茁壮成长。通过班会课, 结合具体案例, 加强对小学生的孝顺、礼貌、勤奋、诚实、知荣、明耻教育;通过卓有成效的社会实践活动潜移默化地教育影响学生。我校与呼伦贝尔市特殊教育中心开展的“关爱同龄伙伴”互访活动, 通过近距离接触, 让学生了解残疾人的生活, 培养孩子们的同情心。让他们学会关心同情、懂得怜悯助困, 知道了要用自己的力量去关爱有困难的人。

3. 落实素质教育要求, 促进各学科均衡发展。

开足、开齐、开好各门课程一直是我们的工作要求, 为确保此项工作得到落实, 我们提出“三保证”、“两落实”、“一促进”, 用“班主任负责制”保证课时、教案、课堂质量的落实。建校初, 年轻教师要到各班上课, 都要提前将教案拿给班主任签字, 班主任要随堂听课, 以此确保科任学科的基本任务、基本技能要求得到落实。目前各科任学科都有自己的专业教室, 教室内各种专用教具学具一应俱全, 专业氛围浓郁, 孩子们在专业教室里上课兴趣盎然。在新海, 到处都是快乐的课堂。此外, 各学科积极组织竞赛活动, “以赛促趣、以奖促学”。语文学科的口头作文擂台赛、英语学科的话剧表演、计算机学科的创意绘画、百度搜索赛等, 用生动活泼的形式保证了各学科的均衡发展, 整体推进。

四、精细化的管理措施使平安校园建设得到保障

学校高度重视安全管理工作, 创新安全管理模式, 实施精细化管理措施, 提出“两严守”、“三掌握”、“一确保”。一要严守校门, 实行严格的进出校门登记制度;二要严守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各项规定, 不折不扣地执行。三掌握要求学生掌握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及应急措施;掌握各季节可能带来的人身伤害及避险方法;掌握一般的安全常识, 目的就是要千方百计确保师生人身和校产安全。

篇4:职业高中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探索

如何建设有特色的职业高中校园文化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探索。

一、物质方面

随着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和需求程度的提高,我国在职业教育方面也加大了投资。但校园物质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不仅体现在大楼的拔地而起、多媒体的应用,它还包括校园的其他建筑、校园雕塑、校园绿化等景观,它们是有形的、可见的,存在于学校的每个角落。无论是一个小型的雕塑,还是一棵高大的乔木或一片常青树,都能影响并陶冶着每个观看者的心灵。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天然环境和人格陶冶很有密切关系。”由小型建筑、校园雕塑或适宜的校园绿化等组成的一个生机盎然、健康向上的自然环境,更能陶冶孩子的情操,净化孩子的心灵,激发他们的潜力和兴趣。因此我们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吸收国内外学校的先进经验,建构优秀的校园物质文化,为学校的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二、制度方面

其中包括课程设置和操作两个方面。

课程设置包括文化课、基础专业课和专业课的设置,它们的课时比例可以根据专业的不同而进行调节。职业学校的生源比较特殊,情况各异,尤其在学习能力上的差别就要求文化课适当降低难度或减少课时,即使是同一专业也可以根据职业要求的不同进行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在操作方面,应该努力突出我们的教育特色,职业教育的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精神是我们的第一任务。这就需要我们加大实习场地的建设,以实现交替实习或顶岗实习,实现实习制度化,以保证我们培养的学生确实有一技之长,有良好的就业能力,到社会上有用武之地,从而改变我们职高生只长身体却没技能的状况,让职业教育赢得社会各界更加广泛的支持和更大的生存空间,形成职业高中特有的文化特点。

三、精神方面

众所周知,职业高中的学生个性很强,能力、兴趣等各方面差异很大,因此精神文化的建设尤其重要。除了平时在课堂上德育的滲透教育、校园物质文化的熏陶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做好人的基础上,能特色化、职业化地融合到社会之中。我们要改变以往以升学率、考分的高低来衡量学生好坏的标准,引进企业文化,通过对企业文化和学校文化的对比分析,提出对策,对职业高中的教育文化环境进行改造。借鉴优秀的企业文化去建设学校文化,有利于促进广大师生团队精神、创新精神和竞争意识的形成。我们在课程教育中应该注入企业的理念与价值,渗透职业精神,学校可以通过举行讲座,例如邀请企业家或从学校毕业、现在就业情况不错的学生来演讲,分享他们成功的经验,还可以让没毕业的学生也参加招聘会,以便亲身了解企业对他们的要求。学校通过有针对性地设置学习环境,可以让学生感受企业文化,进行有目的的学习,使学习变得更有意义。总之,通过企业文化对校园文化的影响,我们可以让学生获得永久的学习动力,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毕业后能很快融入社会,改变就业时学生质量与企业要求有很大差异的现状。同时我们可以利用企业文化的导向功能、规范和熏陶功能,实现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互补,来提高学校培养学生的质量,使之在职业技术水平、职业道德、理念、行为规范等各方面符合企业的要求,从而使学校、社会、学生三方都能满意。

职业高中校园文化的建设是不可或缺的,尤其职业高中的特色校园文化的建设更是重要,因为它彰显的是我们校园群体的共同理想和价值取向,体现的是我们职业中学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因此加强职业中学特色校园文化的建设,有利于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有利于提高社会就业人员素质,只有这样才能保持职业教育的良好发展态势。

篇5:旅顺三高中校园文化特色建设经验材料

一、指导思想

挖掘校园人文资源,以丰富校园文化为载体,以学生发展为根本,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学生文化生活,完善健康人格,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让每位教师学生在高格调的校园文化的浸润下,激发教师学生爱校、爱国情感,增强学生的光荣感和责任感,深入推进和谐快乐校园的创建。

二、活动目标

贯彻县校园文化建设的精神,结合学校学生兴趣时政栏目导航

创先争优活动材料汇总 讲话 方案 演讲稿 体会 事迹 汇报 发言 承诺书 经验 总结 方案 征文作品 诗歌

动脑的能力,通过图案剪1纸,提高学生对图案造型的塑造能力。

1、激发学生对中国民间美术的热爱。

2、通过中国结基本编法的学习,使学生在了解中国结历史3的同时结合动手实践,体验中国结艺术的精致和典雅。

活动与步骤、组织准备阶段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各班主任为活动责任人,负责开展本班手工活动。活动时间:每周星期三下午第二节。

1、活动进行阶段2以班级为单位,各班开展手工制作活动,具体活动内容如下:折纸游戏1大家对折纸一定不陌生,有的同学还会折很多种小动物或者其他的一些折纸形象。但是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折纸的一些要求,折纸最重要的是根据纸的折痕完成一步步完成作品的,所以在折纸的过程中要仔细一些,尽量让作品看起来整洁干净。然后根据老师的讲解和示范,一步一步完成折纸作品。图案剪纸2首先老师展示一副剪纸作品,简要介绍一下图案剪纸。剪纸是在纸上剪出的画,是我国广泛流行的一种民间美术。它的特点是清新、明快、单纯且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具有强烈的装饰性和实用性,用途广泛;使用的工具和材料非常简单,易于制作。剪纸除了在图案造型上有不同的风格外,折法也十分重要。剪纸在折法上分为二、四、八、十六折;三、六、十二折;

篇6:旅顺三高中校园文化特色建设经验材料

近年来, 为落实教育部、国家民委《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及北京市教工委、教委的有关指示精神, 我区教工委、教委通过政策引领、资金扶持、评价导向等多个方面给予我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以强有力的支持, 从而使我校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拥有了落地生根和开花结果的肥沃土壤。为实现“环境优雅、机制优化、队伍优秀、质量优良、特色鲜明”的办学目标, 全校教师对校情和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进行了认真思考, 达成了“抓住发展契机, 全力以赴, 把我校打造成全区民族团结教育窗口校”的共识, 并确定了“课程为根, 活动为源, 文化为魂”的落实思路。

一准备阶段——切实、充分、统一

1. 建立健全领导组织机构, 为班级文化建设的开展保驾护航

为了切实做好班级文化建设工作, 学校成立了三个机构: (1) 以组织管理为目标的领导小组, 由校领导、教师代表、社区代表、家长代表组成的领导小组, 负责班级文化建设工作方案的制订、宣传发动、设立实践基地、跟踪落实、经费筹措等。 (2) 以组织实施为纽带的实施小组, 以分管副校长为组长, 各处室负责人、年段长、教研组长为成员, 负责探索研究班级文化建设的途径与策略, 组织活动, 评比验收, 总结经验, 交流成果。 (3) 课外实践活动指导小组, 聘请民族方面的专家为校外辅导员, 指导校外实践活动。整个管理网络既上下贯通又各有侧重, 真正做到了举全校之力强势推进, 为班级文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2. 制定“一班一族”研究性学习模式, 为充实班级文化建设的内涵提供有效支撑

学校将六个年级分为低、中、高三个年级段, 进行班级建设中的问题梳理, 通过调研问卷、谈话等形式, 师生共同研讨, 达成共识, 明确了在民族团结教育的基础上构建班级文化, 两者相互渗透, 挖掘民族文化内涵、秉承民族文化思想、构建我校独具民族特色的班级文化。

以理解、传承、促进民族文化为目标, 结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质性要求, 务实地提出了“一班一族”研究性学习模式。每班依据班级特色各选择一个民族进行研究, 从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历史、社会发展等方面入手, 以理解、传承、促进民族文化为目标, 最终将不同民族精神追求中积极、健康、上进的一面建构为班级的学习资源和孩子们的成长动力。

3. 有效培训, 提升教师工作水平

学校对全体班主任进行了全方位的培训:注重引导班主任以学生为主体, 确定符合班级文化建设的目标, 寻找问题解决的途径与办法, 构建班级文化建设的工作体系。

二实施阶段——全面、有效、创新

1. 创造班级精神文化, 凝聚师生力量, 促进班风形成

第一, 确定奋斗目标。班主任带领全班学生对班内学生的情况进行梳理, 包括年龄、民族、爱好、特长等, 为研究性学习做好准备。从语言文字、生活习惯、社会发展历史等方面入手, 最终将不同民族精神追求中积极、健康、上进的一面构建为班级的学习资源和孩子们的成长动力。

第二, 制定班训。班主任和孩子们在一起, 在对研习民族的基本内容进行初步了解的基础上, 结合班级学生整体情况, 制定具有凝聚力、影响力的班训。如一年级 (1) 班研习民族为白族, 结合白族的文化和特点, 班训为“快乐似蝶向上如塔友爱像家”;四年级 (4) 班研习民族的彝族, 彝族人民热情好客, 火把节远近闻名, 班训为“热情快乐蒸蒸日上”。

第三, 设计班徽、班旗。各班级师生、家长齐行动。深入挖掘研习民族的显著特点, 结合班训的内容, 设计具有民族特点的班徽。经过反复的讨论、修改, 最后定稿, 我校22个班级均结合本班实际及研习民族, 设计了特色鲜明、各具特色的班徽。如三年级 (3) 班研习民族为满族, 班徽由满文“福”字演变而来, “福”字中间的这直直的一笔, 变成了弯弯的笔画, 这样从整体上看就是一个数字3字, 也就代表3班, “福”字中的这两笔圆圆的笔画, 把它们演变成男孩和女孩的头像, 代表男生和女生 (见图1) ;五年级 (4) 班研习民族为彝族, 班徽由两束火焰组成, 象征着该班整体像火焰一样蒸蒸日上, 中间的帆由“4”演变而来, 表示 (4) 班, 乘风破浪、快乐起航 (见图2) ;六年级 (1) 班的研习民族为蒙古族, 班徽用一个大大的蒙古包表示, 中间的1代表1班, 蒙古族自古便有“马背民族”之称, 于是将1变形成一匹飞奔的骏马;红色寓意活力与生生不息、自由生长的力量;白色寓意白云、白马, 纯洁的象征, (1) 班的学生就像在班集体的关爱中自由翱翔、幸福成长的马儿一样 (见图3) 。

班徽设计评比活动激发了师生们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也为学校文化建设工作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第四, 编辑出版《班级成长手册》。随着班级研习活动的不断丰富与深入, 学校组织制定了内容丰富的《班级成长手册》。由学生们结合班级研习民族的特点, 进行手册风格的设计, 学生们用手册内容积极践行研习活动的内容, 展现独具民族特制的班级文化。

2. 打造班级环境文化, 凸显民族教育主题, 优化育人环境

第一, 室内文化重教育。教室内的环境文化做到面面有教育、处处是风景。室内三面墙壁, 分别设有“学习实践展示园地”、“研习特色展示”及“民族留影”, 室内三个角, 分别是“民族展示角”“图书角”“荣誉角”, 在最具特色的“民族展示角”上, 可以看到本班研习民族的显著物品, 穆斯林的小帽、带有阿拉伯文字的瓷器、身着民族服装的人偶、民族乐器等, 形成了带有浓郁的民族文化氛围的环境文化。

第二, 室外展示显特色。教室外墙是各班级具有民族传统特色的红色剪纸班徽和班训, 外墙上是班级学生异彩纷呈的民族研习作品展示, 维吾尔族的小帽、苗族的服饰、满族的文字、壮族的童谣……这里是巧手展示的天地, 是孩子们热情参与的天地。

3. 规范班级制度文化, 激发自我教育, 营造和谐氛围

学校为班级文化建设提供坚实的保障, 各班级结合“一班一族”研究性学习活动, 积极打造“规范、坚持、传播、共享”的班级制度文化, 朝着班级精神文化所指引的方向前进。

第一, 明确制度内容, 规范执行。各班级在《小学生守则》、《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学校的校规校纪基础上, 制订了《班级研习活动要求》、《班级研习活动评价办法》、《班级研习活动家长参与要求》等制度。

第二, 树立榜样形象, 坚持落实。班主任给学生起模范示范作用, 同时要求班队干部带头执行, 各项活动积极主动、献计献策, 用班委和队干部的带头作用去教育学生, 并在此基础上因势利导, 由点及面。学生积极向家长宣传、动员, 家委会成员身先士卒, 形成校内外和谐统一。

第三, 增强传播意识, 深入沟通。活动中, 各班级重视加强传播沟通, 积极宣传优秀事迹, 创新性活动层出不穷。同年级组内展示, 进行相关民族间研习交流, 形成了浓厚的研习氛围。

第四, 健全评价体系, 资源共享。各班级活动评价的时间各不相同, 有周评、月评, 还有评价对象不同, 学生、教师、家长都在评价范围内。

4. 渲染班级行为文化, 丰富教育内容, 促进学生成长

第一, 活动常态化。各班级利用晨午检、午休、体育锻炼、主题班会、专题课等时间, 开展民族文字研习、创编民族童谣、民族工艺剪纸比赛、观看影片、民族传统体育比赛等活动, 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形成活动机制。

第二, 班班有主题。各班级针对研习民族的特点, 充分开展主题活动。如二 (3) 班的“民族之花绽放”、四 (4) 班的“我身边的民族文字”, 学生们在活动中既获得成功的体验, 又进一步发展了特长。

第三, 班班有特色。各班级经过研习活动的开展, 凸显了班级特色。如二 (4) 班、三 (2) 班有浓郁伊斯兰特色的清真小吃文化;五 (1) 等班有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字文化;三 (3) 等班有独具特色的民族服饰文化;四 (1) 班、六 (2) 班有民族体育文化;五 (2) 班有民俗文化;六 (3) 班有民族工艺文化;四 (3) 班有壮族新童谣创编等。

第四, 家校共参与。班主任充分利用各项社会、家庭资源, 结合综合实践课程, 请家长参与校内外班级活动, 到学校参与班级环境布置, 为班徽设计出谋划策, 和学生一起走进中华民族园, 到社区参加宣传活动等等, 处处可以看到家长们的身影。

三收获阶段——提升、特色、发展

1. 全面提升

学校以“高质量打造实施民族团结教育的载体”为目标, 逐步开始了民族团结教育的探索之路, 使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学生的整体素质、教师的综合素养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先后有班主任、教师、学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另外, 社会形象得到了提升。朝阳有线电视台、朝阳报、区教委网站、社区报等媒体多次宣传报道;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被中央电大录制教材, 在央视播放。近几年, 我校以加强课程建设为根本, 以弘扬民族文化为主题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 得到了市区各级领导及兄弟学校同行的充分肯定。

2. 形成特色

学校在民族团结教育大背景下, 着重深化综合实践课程建设, 加强班级文化建设的“一班一族”研究性学习活动, 丰富了综合实践课程的内涵, 促进了学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开展, 实实在在地践行着为学生成长服务, 为民族地区文化建设服务的宗旨。“民族团结教育特色系列”之《落叶有声》《校本课程纲要》《学科渗透》《研究性学习方案》共十五册50万余字凝聚了师生智慧的成果集已汇编成册。相关民族团结教育的特色课程开设, 也得到各级领导的关注与支持, 正在积极申报“朝阳区特色学校”。

3. 发展之路

以文化打造特色, 以品牌追求卓越, 坚持就是胜利, 行动就有收获。

篇7:旅顺特色乡村旅游发展对策研究

1 特色乡村旅游概述

1.1 乡村旅游的涵义

乡村旅游定义为在乡村地区开展的,以特有的乡村民俗文化、乡村田园风光、乡村人居环境、农业生产及其自然环境为基础的旅游活动,即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活动属于环境旅游范畴,以具有乡村性的人文客体为吸引物的旅游活动属于文化旅游范畴。所以,乡村旅游包括了乡村性的环境旅游和乡村民俗文化旅游。在某一乡村地区开展乡村旅游活动,活动内容究竟是以环境旅游为主,还是以文化旅游为主,取决于该地区的本质特征。

1.2 乡村旅游的类型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为了满足城市游客对旅游多样化的需求,逐步出现了不同形态的乡村旅游类型,这对乡村旅游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1)民俗文化村型:分为模拟村落和实地村落两种模式。模拟村落,是模拟某地某些民族的生活状态,用保存或重建的方式呈现。它一般建在城市周边地区,填补城市状态的短缺,也不失为保护民俗文化的一种途径。实地村落,还称为“原生型民俗村寨”,对典型性的村落,发掘其民俗文化,展现真实的民族生活现状。

(2)农家乐型:以农家为现有生态资源,着重开发新的产品类型。农家乐有着显著的特点,一是吃住在农家,贴近农家生活,亲近大自然。二是给游客营造一个“家”的氛围,适合亲朋好友聚会,品尝家常菜,价格经济实惠。三是“乐”趣所在,游客自己采摘蔬菜水果、喂养家禽并手工制作乡村特色农产品,以便游客留作纪念。

(3)田园风光型:由于地域地质地貌的差异,田园风光还表现出平原、山林、梯田,水乡、热带田园风光等特点,并且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开发。它们有着山清水秀般的绝妙景色,给人以清净闲适的感觉。

目前来看,旅顺主要有民俗文化村型和农家乐型。闯关东影视基地在旅顺口区三里桥村,它主要以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关东风格所建筑的。为游客全方位的阐述了民俗风貌的同时,文化与每一个细节相融相通,韵味十足而绵延流长。农家乐型更有盛来农庄、龙王塘樱桃村这些景点。盛莱休闲农庄温室有成熟的红莓、黄莓、黑莓和紫莓。除果实外,农庄还有高尔夫球场、民俗体验区让游客体验农村生活,久居闹市的居民可以在拉犁耕种中,感受农事的辛劳与快乐,寻找内心的一方净土。

2 旅顺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

2.1 现有旅游资源

(1)数量与品质。

旅顺口区旅游资源的总数量高达209个。其中,自然旅游资源占31个。从表1看出,水域风光类资源数量居于首位,其次是地文景观、生物景观、天象气候。自然旅游资源虽然数量不多,但可以看出在品质方面优于全区和大连市。

表1 自然旅游资源数量、品级对比表

资料来源:2012年根据《大连市旅游资源分类、详查与评价》之《旅顺口区分报告》整理。

(2)空间分布。

旅顺口区自然旅游资源单体在5个镇、7个街道(未含龙王塘街道)、1个开发区的分布情况。自然旅游资源在街道和开发区中,即德胜街道、水师营街道、铁山街道、北镇、双岛湾镇、龙头镇中有分布,但分布不平衡。德胜、铁山两街道和双岛湾镇都是5个单体,北海镇是4个单体,主要集中在这4个镇(街道)。

2.2 现有旅游产品

现有旅游产品种类繁多,因旅顺的不断发展壮大,旅游产品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体系。如书画类、服装产品类、海鲜食品类等等,同时也开发了旅游景区的纪念品、手工艺品,使现有的旅游产品内容更加丰富,形式多样,为消费者提供了多种选择空间。

2.3 旅游接待力

在今年“十一”黄金周旅游市场上,旅顺拉长了休闲旅游线路,延长了乡村旅游及其特色农产品的产业链。全区共接待3.6万人次达123万元。其次,在黄金周期间,旅顺口区温泉酒店、温泉度假村共接待游客1.7万人,收入209.22万元,同比增长14.9%。数据表明:旅顺口区的旅游接待力现处于上升的趋势,推高了市民出游的热情。

3 旅顺乡村旅游的发展优势

3.1 农业旅游资源丰富

目前,旅顺的粮、菜、果总面积达到13.2万亩,精品果园1个、精品采摘园6个,新发展果树10.2万株。现在全区蔬菜产量达5.5万吨,水果产量则有2.6万吨。旅顺特色的大樱桃、草莓等水果,也成为特色乡村旅游的重要载体,国内外游客纷纷前来观赏、品尝和采购,这不仅推动了旅顺全区乡村旅游的大发展,而且还利用其农业优势促进了当地经济收入的增长。

3.2 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水路交通十分便利,以旅顺新港为中心,构成了便捷的黄金水道。火车轮渡,大连南路轻轨、南、北、中三条高等级公路均可直达大连。通讯设施及农村电网改造工程也基本完成。各旅游景区也安置停车场,为自驾游的游客提供便利条件,景区街头公共卫生间可以做到干净、现代化、卫生,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使旅顺服务功能和承载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为各类品牌企业的入驻创造了良好的区位条件。

3.3 物产资源丰富

旅顺位于沿海地带,物产丰富,其水产养殖业日渐发达。盛产海参、鲍鱼、海胆、鱼虾、螃蟹、贝类等。还有多种藻类,其中以海带、紫菜、裙带菜以及石花菜经济价值最高。还有一些出色的贝雕作品,都以辽宁沿海贝类资源为基础,创造了以花鸟、山水和人物为题的作品。

3.4 接待服务设施齐全

旅顺的接待服务设施设备日渐齐全。其一,不仅星级宾馆住宿条件优越,而时下正处于热潮趋势的农家住宿更别具一格,逐渐推陈出新。其二,旅顺盛产海鲜,农家菜肴风味鲜美。其三,市内的购物商厦,各大名牌林立,景区纪念品物美价廉,刻画出至深至极的旅顺风情。

4 旅顺特色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4.1 特色旅游产品档次不高,对外宣传力度不够

旅游产品发展方向单一、档次低、规模小,且多数内容重叠冗杂,设备简陋,影响力不大,缺乏魅力。游客到乡村基本上只能欣赏自然风光,可供游客选择的项目过少,导致游客体验性不强。最主要的是宣传力度不够大,缺乏深层次的特色品牌效应,需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口碑,抓住眼球使其印象深刻。还需利用网站、旅游杂志、车站广告牌位等各种媒体积极宣传。

4.2 缺少总体规划管理方式,定位方向不明确

旅顺自身优势明显,但没有认识到其文化底蕴深厚,饮食文化独特,就急于进行大规模的扩建,只凭着满腔热情,奋力苦干,没有做到因地制宜,只是做一些重复性建设、低层次开发。缺乏总体规划管理,没有找准定位目标,因此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埋没当地的潜力和市场,影响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不能使游客享受到最标准最称心的服务。

4.3 旅游从业人员严重缺失、现有人员素质较低

企业经营者多为当地农户,他们目光短浅且专业技能不高,没有经过专业化系统化的学习。只顾及眼前利益,从业制度不健全,致使旅游人才队伍人才流失情况不断出现。全区现有从事乡村旅游人员中,文化水平均不高,人员的素质礼仪、基本服务技能和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较差,整个团队接待力水平低,所以需要真正懂得旅游的人才来经营管理。

4.4 基础设施设备不足,配套设施有待完善

“吃、住、行、游、购、娱”等基础设施配套不全,停车场容量不足,污水和垃圾处理不及时,造成了水土污染,容易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此外,旅顺乡村的通达性差,各种道路纵横交错,缺乏清楚的路口指示牌,一些个别地方缺乏修缮管理,制约乡村旅游发展的短板和瓶颈。

5 旅顺特色乡村旅游发展对策研究

5.1 实施特色发展,强化宣传营销

生态旅游环境优美的景区是游客追求向往的大好风光。旅顺口区要尽量维护宝贵资源的原样,充分体现人与自然景观相协调的原则,把该地明媚秀丽的风貌表露出来,强调旅顺乡村天然无雕琢,真实淳朴,环保绿色清新的环境氛围。同时利用高端科技各类媒介,精心策划宣传口号、宣传广告和一系列促销活动,不断营造宣传的“卖点”。灵巧活用旅游的宣传方式,推广特色旅游品牌,提高旅游项目美誉度。

5.2 制定高端旅游规模,推出特色精品

旅顺乡村旅游还处于缓慢发展阶段,要加大当地市场调研力度,调整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促使产业转型升级,做到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旅游规划,适应新时代经济发展。可从整体环境着手包装设计,尽可能抓住黄金周、节假日等游客流动高峰期掀起宣传高潮,进而推出亮点精品,着重追求品牌特色,与旅行社、酒店加强合作,密切往来,及时沟通,使旅顺成为招揽更多游客的旅游胜地。

5.3 积极培养旅游业人才,提高素质和接待水平

对于旅游从业人员流动方面,需要培育人才出谋献策,制定适合自身的发展战略,增添岗位培训方式,增强经营业主的诚信、发展和服务意识。在培养人才的同时,发现人才、培育人才,提高从业人员文化素质水平和服务接待力,用旅游服务的专业知识、素质涵养及对顾客服务的友好态度来吸引游客,提升游客对从事者的满意度。通过培训不仅仅可以解决当地年轻人的就业问题,也能提高他们的文化知识,拓宽见识,开阔视野,使其对工作充满热情,热爱这个行业便可将工作做到尽心尽力。

5.4 完善配套设施和基础服务

旅顺还需要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一方面要着力确保游客游览、住宿、用餐、观光、购物等多方面需求都能得到满足,专心致力于改善当地环境,扩大停车容量、拓宽道路,提升旅游者进入旅游景区的安全性及舒适性。有利于吸引游客成为回头客,向他们的亲朋好友宣传当地旅游区。另一方面要实现旅游线路互通,实现资源共享,资源整合,安排合理的旅游线路,所有配套设施和基础服务得到改善,积极努力发展特色乡村旅游。

[1] 王小军,张双双.乡村旅游对农村经济的影响及发展策略[J].农业经济,2012,(11).

[2] 崔广彬.旅顺口区分报告[Z].大连市旅游资源分类、详查与评价,大连日报社,2011,(08).

篇8:旅顺三高中校园文化特色建设经验材料

高校所在地的地域文化既是学科建设的切入点和重要资源, 也是地方高校建设特色学科的重要内容。有效利用地域文化的人文和自然特色资源, 是地方高校特色学科建设的重要途径。长江师范学院乌江文化陈列馆坚持开放办馆, 在坚持文化陈列的同时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协同学科建设、为所在地群众提供丰富的文化大餐, 为地方高校特色文化陈列馆建设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一、长江师范学院乌江文化陈列馆基本情况介绍

长江师范学院位于长江与乌江交汇处的涪陵, 该校拥有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长江师范学院乌江流域社会经济文化研究中心”, 中心是国内唯一一个为研究乌江流域社会、经济与文化而成立的人文社科机构。经过多年实践和积累, 2006年开始, 中心在学校和乌江流域地方政府的指导下开始建设“乌江文化陈列馆”。经过多年的努力建设, 陈列馆已成为国内唯一陈列乌江流域特色文化和信息的资讯中心。

陈列馆场地面积约500平方米, 主要由乌江流域概况展厅、文献资料展厅、研究成果展厅和实物展厅等四个展厅组成。乌江流域概况展厅主要包括乌江流域地图、人口统计、民族构成以及相关图片和文字说明;文献资料展厅主要收集了乌江流域50多个区 (县) 的方志资料4000余册, 中文刊物42种以及美术作品、音像图片和考察报告等第一手资料;研究成果展厅主要包括长江师范学院乌江流域社会经济文化研究中心的机构设置与学术队伍、研究项目和成果等;实物展厅则主要收藏了乌江流域各少数民族的社会生产、生活的实物和相关音像资料, 如民族服饰、民间雕刻、民间音乐等。

二、乌江文化陈列馆建设的措施与经验

乌江文化陈列馆自开始建设以来, 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也得到了相关社科单位、高等院校和专家、学者的赞誉, 在国内具有一定的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回顾乌江文化陈列馆的建设与发展,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经验:

第一, 上级有关部门和学校领导的重视与大力支持, 是乌江文化陈列馆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保证。乌江文化陈列馆的建设, 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全力的保障。为了使文化陈列馆便于更好的管理, 学校设立了对乌江流域有深入了解, 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乌江通”专家型管理人员。不断加强与相关高校的校际合作。在上级有关部门和学校领导的关心与支持下, 乌江文化陈列馆不仅有固定的场馆, 而且每年都有固定的资金投入, 用于资料的购置、藏品的完善和设备的更新。可以认为, 乌江文化陈列馆的建设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 持续而专门的经费投入是乌江文化陈列馆建设与发展的物质保证。

第二, 设置专门的管理人员对乌江文化陈列馆加以管理, 这是乌江文化陈列馆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源保证。乌江特色文化陈列馆是一个专业性很强、地域性特征明显的文化馆藏机构, 这就要求相关管理人员除了必备的专业知识外, 还要对乌江流域的地理环境、自然与人文资源等有较为细致的了解。因此, 乌江流域社会经济文化研究中心设置了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专职研究人员管理乌江文化陈列馆, 给乌江文化陈列馆建设与发展以人力资源支持。

第三, 不断丰富藏品种类, 优化藏品结构, 提高收藏质量, 是乌江文化陈列馆建设与发展的重要质量保证。在乌江特色文化陈列馆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 一是坚持确保足够的资金投入, 并组织人员深入乌江流域进行调研, 不断更新乌江文化陈列馆的藏品, 迅速、及时地反映乌江流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二是注重和强化特色收藏, 尽量做到“人无我有, 人有我强, 人强我特”, 保证藏品的“全、新、精”特色, 强化乌江文化陈列馆在资源、质量方面的建设。

第四, 坚持“开放建馆, 合力办馆”的方针, 推动乌江文化陈列馆的建设和发展。在乌江文化陈列馆的建设与发展中, 一是坚持有关部门的支持与合作, 确保场地使用、经费投入、消防、安保等工作落到实处;二是广泛建立乌江流域藏品的收集网络, 利用乌江流域不同省市、区县众多信息员及时反馈的最新信息, 以便更新资料;三是加强和乌江流域相关机构的联系, 及时交流收藏信息, 利用网络实现资源共享。

第五, 坚持“加强外部交流、强化服务教学”, 提高乌江文化陈列馆的实用价值。在乌江文化陈列馆建设的过程中, 不仅加强与湖北民族学院、贵州铜仁学院、贵州师范大学、贵州民族学院、湖南吉首大学等相关高校的合作与交流, 而且还强化乌江文化陈列馆的教育教学职能, 发挥其在学校特色学科及课程建设、新生入学教育教学、学生科研等方面的作用, 使陈列馆成为广大师生研究乌江流域民族文化和进行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近年来研究成果丰硕, 有力推动了乌江流域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三、乌江文化陈列馆成功建设的启示

第一, 文化陈列馆建设要有独特性。独特性是文化陈列馆得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依据, 为了保证独特性, 乌江文化陈列馆始终坚持打乌江牌, 整合流域资源来体现少数民族区域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在陈列内容上, 除普通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料图片外, 重点关注历史上有关各少数民族的史料游记, 筛选一些有代表性的文物资料, 积累了大量民族地区实地访谈资料 (影像) , 这种“三重资料”陈列法, 为陈列馆的特色打造奠定了基础, 真正做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全”。

第二, 文化陈列馆建设要广泛参与、集思广益。文化陈列馆建设工作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 而高校的能力是有限的, 因此, 在建设过程中必须取得各相关地方政府、兄弟高校、文化企业和其他政府机构的支持。在乌江文化陈列馆建设的8年中, 举办了乌江油盐古道、苗族服饰、土司文化、“我们乌江”油画、海龙囤遗址等多场专题展览, 得到涪陵区政府、贵州思南县政府、遵义市政府、贵州省土家族学会、遵义博物馆、涪陵区博物馆等多个部门和单位的大力支持。现在, 这些单位已经成为陈列馆友好交流单位, 拟协商举行更多高层次的展览。

第三, 文化陈列馆要服务于高校学科建设。学科建设是高校核心工作之一, 而陈列馆具有地方特色资料储藏大、特色文化信息丰富和学术研究资源广的特点, 能够很好地为学科建设提供助力。在乌江文化陈列馆运行中, 为学校重点培育的美术学、音乐学、民族学、历史学等学科提供了重要的展示、咨询和科研平台:8年中共收集了乌江流域16个世居少数民族民间美术资料100余份、音像资料80余份;收集各少数民族族谱、碑刻、史志和调查资料共1200余册;为美术学院教师展示作品10余次, 为美术学院、音乐学院学生开设相关课程5门, 共有超过1860名学生在此学习民族民间文化;为长江师范学院承办“第三届中国土司制度与土司文化暨秦良玉研讨会”提供平台。经过多方努力, 现该学院的民族学已经成为重庆市重点学科, 美术学成为该学院重点建设的硕士建设学科, 音乐学发展态势也很好。

第四, 建设文化陈列馆要体现为地方经济文化服务的原则。文化陈列馆建设需要多方参与、集思广益, 建设后也需要积极为地方经济文化建设服务, 使其效益最大化。在此方面, 乌江文化陈列馆可谓表率。2009年, 贵州省思南县开发油盐古道旅游项目, 但缺乏系统的资料储备和历史信息, 乌江文化陈列馆主动与之联系, 将相关资料整理成集免费相赠, 现思南油盐古道已经成为贵州省重点打造的特色旅游项目之一。2011年, 湖南省永顺县、湖北省咸丰县、贵州省遵义市启动土司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而乌江文化陈列馆是全国土司资料陈列最集中的机构之一, 前期曾做过大量实地测量工作。为了做好这项利国利民的工作, 陈列馆免费为这些县、市提供原始数据, 为查找历史图像资料和文字资料提供便利, 陈列馆工作人员还承担了《播州土司时期民族关系》等研究课题2项。这些都为申遗工作的顺利完成起到了的重要支撑。另外, 2006年以来, 陈列馆共接待来涪陵指导工作、考察的各级领导60余次共230余人, 为展示地方经济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结 语

地方文化陈列馆建设是一项长期动态的工作, 需要有一定的原则和技巧。乌江文化陈列馆成功建设的案例告诉我们:在建设中一定要选择有特色的主题和内容, 不断优化陈列结构, 并力求取得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同时, 陈列馆建设要秉承为地方社会经济文化服务、为地方高校服务的原则, 努力实现其效益的最大化。

摘要:在乌江特色文化展览馆建设中, 领导重视与大力支持、不断优化陈列结构、并开放办馆、服务教学, 取得巨大成功, 从中可以总结出特色文化陈列馆建设在选题上要有独特性、在建设中要广泛参与、要与高校学科建设紧密相连以及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建设等启示。

关键词:地方高校,特色文化,陈列馆

参考文献

[1]陶岚.刍议高校特色档案的建设管理[J].科技传播, 2010, (7) .

[2]蔡文.图书馆特色收藏研究与实践[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 2006, (5) .

[3]冯亚兵, 贾黎威.高校创设非物质文化陈列馆的作用与意义——以九江学院为例[J].剑南文学 (经典教苑) , 2010, (11) .

篇9:旅顺三高中校园文化特色建设经验材料

[关键词]普通高中 体育文化建设 学生发展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210085

2011年新修订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对课程基本理念有这样一段表述,体育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要贯彻这一理念,要求每个学校在重视体育特色文化建设的同时,关注学生的特质发展。其实,每个学生就像是每朵不一样的花,有着不同的盛开方式,每所学校犹如不一样的花圃,有着它独具风格的育花特色。

一、学校体育文化建设和学生特质发展的现状

江苏省普通高中大大小小有着几百所,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各个普通高中背负了更加艰巨的任务。中国教育看江苏,这样的说法给予了江苏的教育工作者极大的信心和前进的动力,但是在无形之中,也束缚着教育工作者前进的步伐。在一考定终身的体制里,传统的“重文轻武”思想和现有的物质条件局限着学校体育文化的发展,这对普通高中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在普通高中里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够通过高考这条大道获得人生发展的机会,这与发展每一个学生,不放过每一个学生成才的理念是相背而驰的。体育是学生特质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同时体育文化建设担负着学生身体与意志品质健康发展的重任,因此认真落实学校体育文化建设显得格外的重要。高中的体育文化建设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基于它的社会价值和培养在校学生“终身体育”思想以及实现他们全面发展的目标,在普通高中里体现出了它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如今的普通高中阶段的学生年龄大都集中在十七八岁,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处在身体发展,知识迅速增长,形成世界观、道德观和价值观的时期,他们争强好动,好奇心极强,很多事情他们都想尝试,但是一旦遇到挫折很容易灰心丧气,消沉气馁。他们有较强的自尊心、自信心并渴望独立,但是往往不能自我监督,遇到困难灰心丧气。也就是一方面思想活跃,精力充沛,朝气蓬勃,接受新生事物快,可塑性强,因而易于接受教育;另一方面,思想还不够成熟,社会经验不多,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外界不良习气的侵蚀,很多处在这个阶段的学生很容易出现这些问题。

二、学校体育文化建设和学生特质发展的共生

当前的学校体育文化建设和学生特质发展,可以概括为各领风骚、独具风流、让每颗金子都发光。

对于很多普通高中而言,不放弃一个学生,不抛弃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社会的大舞台上发光发亮,是他们坚持的理念,也是他们不放弃的理念。可是看病不能乱投医,治病要治本,如何从根本上解决普通高中升学难的问题呢?一味地去按照普通高考的模式,这些学生其实是不占优势的。条条大路通罗马,特色建设变成了普通高中发展的方向。校园体育文化特色建设的好处在于,体育运动一方面奠定了学生良好的身体健康,更重要的是能在很大程度上增强学生的意志品质,全面提高身心素质等。如今很多高中忙于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忙于冲刺高考,学校的体育文化建设大同小异,无非是争相模仿,重复那些固有的模式。建设学校特色体育文化不单单是盲目地安排一些活动项目就了事,这样会导致校园体育文化模糊,不能体现体育文化建设的特点。

校园体育文化建设顾名思义,是一种氛围而不是一种单一的活动或形式,它是集体育教学、教工体育活动、体育设施建设、运动竞赛于一体的合成财富,是一种群体文化,是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更是在广大师生精心培养和参与下发展起来的。它对改善学生智能结构,加强学校与社会交往,提高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对教育改革深入发展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对加快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提出以下五点建议:1.学校体育的硬件化建设需要得到保障;2.定期组织有针对性的学生感兴趣的体育活动;3.加强师资力量,组织有特长和有深厚体育知识底蕴的文化传播者;4.运用学校体育校本课程进行体育课程改革;5.建立合理的体育特色建设规范化制度。

学校特色体育文化建设为学校注入了更多的青春活力,使校园更加多姿多彩,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样,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了发展对学校整体的发展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篇10:旅顺三高中校园文化特色建设经验材料

一、学校体育文化建设和学生特质发展的现状

江苏省普通高中大大小小有着几百所,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各个普通高中背负了更加艰巨的任务。中国教育看江苏,这样的说法给予了江苏的教育工作者极大的信心和前进的动力,但是在无形之中,也束缚着教育工作者前进的步伐。在一考定终身的体制里,传统的“重文轻武”思想和现有的物质条件局限着学校体育文化的发展,这对普通高中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在普通高中里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够通过高考这条大道获得人生发展的机会,这与发展每一个学生,不放过每一个学生成才的理念是相背而驰的。体育是学生特质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同时体育文化建设担负着学生身体与意志品质健康发展的重任,因此认真落实学校体育文化建设显得格外的重要。高中的体育文化建设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基于它的社会价值和培养在校学生“终身体育”思想以及实现他们全面发展的目标,在普通高中里体现出了它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如今的普通高中阶段的学生年龄大都集中在十七八岁,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处在身体发展,知识迅速增长,形成世界观、道德观和价值观的时期,他们争强好动,好奇心极强,很多事情他们都想尝试,但是一旦遇到挫折很容易灰心丧气,消沉气馁。他们有较强的自尊心、自信心并渴望独立,但是往往不能自我监督,遇到困难灰心丧气。也就是一方面思想活跃,精力充沛,朝气蓬勃,接受新生事物快,可塑性强,因而易于接受教育;另一方面,思想还不够成熟,社会经验不多,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外界不良习气的侵蚀,很多处在这个阶段的学生很容易出现这些问题。

二、学校体育文化建设和学生特质发展的共生

当前的学校体育文化建设和学生特质发展,可以概括为各领风骚、独具风流、让每颗金子都发光。

对于很多普通高中而言,不放弃一个学生,不抛弃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社会的大舞台上发光发亮,是他们坚持的理念,也是他们不放弃的理念。可是看病不能乱投医,治病要治本,如何从根本上解决普通高中升学难的问题呢?一味地去按照普通高考的模式,这些学生其实是不占优势的。条条大路通罗马,特色建设变成了普通高中发展的方向。校园体育文化特色建设的好处在于,体育运动一方面奠定了学生良好的身体健康,更重要的是能在很大程度上增强学生的意志品质,全面提高身心素质等。如今很多高中忙于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忙于冲刺高考,学校的体育文化建设大同小异,无非是争相模仿,重复那些固有的模式。建设学校特色体育文化不单单是盲目地安排一些活动项目就了事,这样会导致校园体育文化模糊,不能体现体育文化建设的特点。

校园体育文化建设顾名思义,是一种氛围而不是一种单一的活动或形式,它是集体育教学、教工体育活动、体育设施建设、运动竞赛于一体的合成财富,是一种群体文化,是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更是在广大师生精心培养和参与下发展起来的。它对改善学生智能结构,加强学校与社会交往,提高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对教育改革深入发展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对加快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提出以下五点建议:1.学校体育的硬件化建设需要得到保障;2.定期组织有针对性的学生感兴趣的体育活动;3.加强师资力量,组织有特长和有深厚体育知识底蕴的文化传播者;4.运用学校体育校本课程进行体育课程改革;5.建立合理的体育特色建设规范化制度。

上一篇:描写井冈山的句子下一篇:魏集小学体育卫生工作总结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