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租赁合同应包括哪些内容

2024-04-14

房屋租赁合同应包括哪些内容(共18篇)

篇1:房屋租赁合同应包括哪些内容

合同审查应包括哪些内容?

审查合同的具体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审查合同主体是否合法。审查合同主体的合法性时,应审查签订合同的当事人是否是经过有关部门批准成立的法人、个体工商户;是否是具备与签订合同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公民;审查法定代表人或主管负责人的资格证明;代订合同的,要审查是否具备委托人的授权委托证明,并审查是否在授权范围、授权期限内签订合同;有担保人的合同,审查担保人是否具有担保能力和担保资格。

二、审查合同内容是否合法。审查合同内容的合法性时,应当重点审查合同内容是否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的利益;是否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情形;是否损害社会公

共利益;是否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三、审查合同意思表示的真实性。

四、审查合同条款是否完备。应按照合同的性质,依据相应的法律法规的规定对合同条款进行认真审查,确定合同条款有无遗漏,各条款内容是否具体、明确、切实可行。避免因合同条款不全和过于简单、抽象、原则,给履行带来困难,为以后发生纠纷埋下种子。

五、审查合同的文字是否规范。审查合同时,应对合同草稿的每一条款、每一个词、每一个字乃至每一个标点符合都仔细推敲、反复斟酌。确定合同中是否存在前后意思矛盾、词义含糊不清的文字表述,并及时纠正容易引起误解、产生歧义的语词,确保合同的文字表

述准确无误。

六、审查合同签订的手续和形式是否完备。

1、审查合同是否需要经过有关机关批准或登记,如需经批准或登记,是否履行了批准或登记手续。

2、如果合同中约定须经公证后合同方能生效,应审查合同是否经过公证机关公证。

3、如果合同附有生效期限,应审查期限是否届至。

4、如果合同约定第三人为保证人的,应审查是否有保证人的签名或盖章;采用抵押方式担保的,如果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必须办理抵押物登记的,应审查是否办理了登记手续;采用质押担保方式的,应按照合同中约定的质物交付时间,审查当事人是否按时履行

了质物交付的法定手续。

5、审查合同双方当事人是否在合同上签字或盖章。

篇2:房屋租赁合同应包括哪些内容

施工合同应包括哪些内容?

(1)施工主要是指工程的建筑与安装,施工合同是指施工人完成工程的建筑安装工作;(2)《合同法》第二百七十五条规定:施工合同的内容包括工程范围、建设工期、中间交工工程的开工和竣工时间、工程质量、工程造价、技术资料交付时间、材料和设备供应责任、拨款和结算、竣工验收、质量保修范围和质量保证、双方相互协作等条款,

篇3:权利质押担保合同应包含的内容

被担保的主债权种类、数额:即用户一定时期内发生的电费, 质押担保的电费债权额度宜确定为用户在二至三个月期间可能发生的电费额;对于每月分次抄收费的用户, 质押担保的电费债权额度也可定为用户在一个月期间内可能发生的电费额。

债务人履行债务的期限:即确定供电企业的抄表日, 以及用户在抄表后的交费期限。

质物的名称、数量、质量、状况:即用户提交的权利凭证的种类及所载金额。

质押担保的范围:质押担保的范围既包括用户在一定时间内发生的电费, 也包括拖欠电费后依法应交纳的电费违约金。

质物移交的时间:用户应按约定时间将质物交付给供电企业占有, 否则质押合同不能按约定时间生效。

违约处理:用户不能按约定时间交纳电费时, 供电企业有权兑现权利凭证用于抵偿电费及违约金, 之后, 用户应在限定期限内重新签定质押合同。

篇4:房屋租赁合同应包括哪些内容

我是一个打工的,听说《劳动合同法》颁布,有很多保护劳动者权利的条文,对于我们每个打工者来说,首先是要跟公司签订劳动合同,请问一般劳动合同都需要包括哪些内容才能更好地维护我们的权利?

答: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订立和变更劳动合同,应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一般用人单位都会提供一份劳动合同,希望劳动者能认真阅读其中的条款,不清楚的一定要提出疑问,一方面防止用人单位利用合同上的条款欺骗劳动者,另一方面也记清楚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必备条款:

(1)劳动合同期限,即劳动合同的有效时间。

(2)工作内容,即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有效期内所从事的工作岗位(工种),以及工作应达到的数量、质量指标或者应当完成的任务。

(3)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即为了保障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卫生及其他劳动条件,用人单位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而采取的各项保护措施。

(4)劳动报酬,即在劳动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的工资。

(5)劳动纪律,即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工作秩序和规则。

(6)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即除了期限以外其他由当事人约定的特定法律事实,这些事实一出现,双方当事人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终止。

(7)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即当事人不履行劳动合同或者不完全履行劳动合同,所应承担的相应法律责任。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时,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包括职业中毒)危害及其后果、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劳动者,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不得隐瞒或者欺骗。劳动者在已订劳动合同期间因工作岗位或者工作内容变更,从事与所订立劳动合同中未告知的存在职业病(包括职业中毒)危害的作业时,用人单位应当依照前款规定,向劳动者履行如实告知的义务,并协商变更原劳动合同相关条款。用人单位违反前两款规定的,劳动者有权拒绝从事存在职业中毒的作业,用人单位不得因此单方面解除或者终止与劳动者所订立的劳动合同。

《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与从业人员订立的劳动合同,应当载明有关保障从业人员劳动安全、防止职业危害的事项,以及依法为从业人员办理工伤社会保险的事项。生产经营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与从业人员订立协议,免除或者减轻其对从业人员因生产安全事故伤亡依法应承担的责任。

劳动合同的内容除以上必备条款外,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还可以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之内,协商约定其他内容作为劳动合同的约定条款,如试用期限、商业秘密的保护和补充保险、福利待遇等。

特约主持:赵平

篇5:简历应包括哪些内容

对于那些合同工作,给出一个重要项目的列表,说明那个公司(或者公司类型,如果是机密信息的话)为什么要聘用你,你所作的项目的范畴,具体是如何来执行这个项目的.,遇到过哪些挑战和困难,做了哪些工作,给公司带来了哪些收益。

如果你在这个行业还是个新手,担心缺乏经验,可以考虑一下为一些慈善机构、朋友、家人或者本地公司等提供免费的或者低价的技术服务。另外,尽可能多参加一些培训来尽快提高。刚入门的应聘者应该强调他们在这一领域的潜力、快速掌握有挑战性的概念的能力以及在行业内取得成功的动力。

关键词

篇6:租房合同包括哪些内容

租房合同包括哪些内容

核心内容:租房合同应该包括哪些内容?租房合同应该包括租赁双方双方当事人的情况、租赁期限、房租金额及房租支付方式等内容。法律快车编辑为您整理相关内容,仅供参考。

具体来说,房屋租赁合同应包括以下条款:

1、双方当事人的情况

合同中应写明出租人和承租人的姓名及住址等个人情况。

2、住房具体情况

住房的具体位置,写明住房的确切位置,如位于某路某号某室;住房面积;住房装修情况,简要说明住房的墙壁、门窗、地板、天花板、厨房和卫生间的装修情况;配备设施和设备,简要列举住房内出租人为承租人准备的家具、家用电器、厨房设备和卫生间设备等;住房的产权及产权人,写明这套住房为何种产权,产权人是谁,出租人与产权人的关系及是否得到产权人的委托出租住房。

3、住房用途

主要说明以下两点:住房是用于承租人自住、承租人一家居住、还是允许承租人或其家庭与其他人合住;住房是仅能用于居住,还是同时可以有其他用途,如办公等。

4、租赁期限

由于承租人不希望频繁搬家,而出租人也不希望在短时间内又要寻找新的房客,双方都需要有一段比较稳定的时间,所以需要在合同中约定一个期限。在这个期限内,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出租人不得收回住房,承租人也不得放弃这一住房而租赁别的住房。期限到了之后,承租人将住房退还给出租人。如果承租人要继续租赁这套住房,则要提前通知出租人。经协商,出租人同意后,承租人可继续租赁这套住房。如承租人要搬走,但是没有找到合适的新住处,出租人应酌情延长租赁期限。

有法律问题,上法律快车http://

5、房租及支付方式

住房租金由出租人和承租人协商确定,在租赁期限内,出租人不得擅自提高房租。租金的付款方式大致有按年付、按半年付、按季付。如果一次付清较长期限的房租,可以和出租人讨价还价,要求给予一些优惠。但从承租人的经济承受能力角度考虑,按月或按季付款造成的经济负担相对较小。

6、住房修缮责任

出租人是住房的产权人或产权人的委托人,所以修缮住房是出租人的责任。承租人在租赁前应对住房及其内部设施进行认真检查,保证自己今后能够正常使用。如果在正常使用过程中住房或设施损坏,承租人应及时通知出租人请物业管理公司予以维修。但如果是因为承租人使用不当而造成损坏的,由承租人负责维修或赔偿。出租人无力对住房进行修缮的,承租人可与其共同出资维修,承租人负担的维修费用可以抵偿应交的租金或由出租人分期偿还。

7、住房状况变更

承租人应该爱护住房和各种设施,不能擅自拆、改、扩建或增加。在确实需要对住房进行变动时,要征得出租人的同意,并签订书面协议。

8、转租的约定

有的承租人租房的目的并不是自住,而是想通过转租取得租金收入。由于这种转租行为影响到出租人的利益,所以双方应该在合同中对转租加以规定。如果允许转租,双方可以协商确定一个分享转租收入的比例;如果不允许转租,而承租人擅自转租,出租人则有权终止租赁合同。

9、违约责任

在签订合同时,双方就要想到可能产生的违反合同的行为,并在合同中规定相应的惩罚办法。例如,如果承租人不按期交纳房租,出租人可以提前终止合同,让其搬离;如果出租人未按约定配备家具等,承租人可以与其协商降低房租等。

10、租赁合同的变更和终止

如果在租赁过程中出租人和承租人认为有必要改变合同的上述各项条款,如租赁期限、租金等,双方可以通过协商对合同进行变更。如果承租人由于工作等的变动需要与他人互换住房,应该事先征得出租人同意,换房后,原租赁合同终止,出租人和新的承租人签订新的 有法律问题,上法律快车http://

租赁合同。如果合同未到期时出租人和承租人中有一方要提前解除合同,则要提前通知对方,并按照合同约定或协商给予对方一定的补偿。如果合同到期,那么该合同自然终止。

篇7:家庭装修协议应包括哪些内容

一、关于承揽的方式。承揽方式是指采用包工包料还是包清工(包工不包料)的方式进行承揽。如果要采用包工包料的承揽方式,家装合同中必须就装饰公司所购材料的种类、品质等加以特定化,如欲替代须征得业主的同意。业主在承揽人购置材料后及时检验,发现未按约定选用材料的情形,立即要求更换。包清工的方式意味着业主要自行购置装修材料,业主购回的材料,应于材料交付给装饰公司时办理交接手续,装饰公司在施工期间导致的材料短少应自己承担费用,予以补齐;业主发现所购物料被盗等,应在协议中约定与被盗材料相当价值的违约金。依照笔者之看法,包工包料的方式弊多利少(主要是目前人与人之间的信用基础较差),采用此种方式装修应当慎重。采用包清工的力式进行装修,业主主要要对材料数量、保管等作出明确的约定。

二、装修质量。质量问题在装修中往往是—个争议焦点,原因在于目前国家没有统一的家装标准。因此.家装合同对装修质量的约定要特别仔细、具体,要对技术要求和装修效果逐项进行约定,如水、电、气的接口要规范、不漏不渗;墙、地砖的铺设要平整,砖与砖之间的间隙要有确定的数值;家具的打造质量、油漆工序等也要逐项约定。验收时,要明确验收的参加人员,验收结果的处理。特别是要对验收不达标的工程或部位如何补救作出明确的约定。此外,在约定工程款的支付条款时,一定要把总价款的5%一10%作为质量保证金,约定该保证金于装修结束半年或一年内不发生质量问题后支付。

三、工程进度与工程款的支付。工程进度和工程款的支付照理是两个独立的问题,这里之所以将它们放到一起,是因为在家庭装修中两者具有非常紧密的内在关联。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发现工程款早付完了,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却无从把握,日后的维修更是艰难。因此,在家装协议的内容设定上,业主一定要有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付款大致上要迟于工程的进度,工程进展到什么程度,工程款就大致付至什么程度。

四、就违约责任应作出明确约定。在家装协议中应就违约责任作出明确约定,不能笼统地称“违反本协议应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而应当明确约定在质量、工期、材料使用、报酬支付等方面违约后应采取何种补救措施或赔偿方法,只有如此,业主的权益才有更多的保障。

消费者在验收家装质量时,—旦发现与所签合同中规定的质量标准不符合时,消费者可从以下几种途径解决:

(1)找家装企业进行协商解决,对不符合质量标准的要求及时返工,重新施工;

(2)请求装饰协会和各级消协调解;

(3)向有关行政部门如市区工商行政管理局申诉;

(4)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机构仲裁;

篇8:房屋租赁合同应包括哪些内容

许多承包方在工作中重中标, 轻履约;重报价, 轻措施;重义务, 轻权利, 重口头承诺, 轻证据保留;重实体规定, 轻程序过程;重客观性, 轻时效性。这直接导致施工还没有开始, 风险已经临门。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承包方主动或被动放弃自己的权利。承包方摄于发包方对中标单位的决定权, 放弃自己的权利;心理上不敢与发包单位进行平等的协商, 对许多隐藏着风险甚至重大风险的中标条件、不合理要求和不利客观环境因素, 自愿不自愿地予以接受。更有一些承包方, 为了争取中标机会, 在响应招标文件实质条件之外, 又进一步放弃自己的权利, 提出超出公平范畴的更为优惠的要约条件, 以至带来更大的风险。

承包方对合同风险控制工作不够重视, 放任风险的发生和存在。不分析风险如何控制, 而是一厢情愿地、毫无根据地期望中标后遇到开明的发包方, 在合同谈判和实际履约过程中, 给予巨大让步, 甚至于期望在履约过程中修改合同, 以挽回在投标过程中的被动。这无疑把企业置身于难以预测的险境。

在项目上, 项目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由于缺少风险意识、缺少责任心或者缺乏经验, 致使许多重大风险, 未能被正确识别和有效处置。

缺少科学、有效的风险控制方法。许多承包方没有从预防风险的角度, 由专业人员对招标文件进行深入研究和全面分析, 对现场勘察、审查图纸、复核工程量, 分析合同条款等重要的基础工作, 做的不深不细, 因而在投标文件中埋下巨大隐患。最终转化为合同风险和经营风险。

在合同谈判和签署阶段, 没有组织专业、高效的谈判班子。对关键问题, 没能发现和有效处置, 导致施工合同中存在重大风险因素。对重大问题, 如计价方式、职责权限、工作程序、工作标准、奖罚额度等, 没有认真的讨论并用准确的文字固定下来。特别是没有对发包方的义务和责任加以明确, 而自己的义务十分沉重。

对程序问题和时效问题不够重视。承包方在这方面的教训很多。如合同中约定工程延期、设计变更等重大事项必须由业主确认后才可以实施, 任何未经后者确认的上述决定, 都是无效的。如果违反上述规定, 重大问题完全请示监理工程师, 则可能因程序上的错误而受到损失。还如在合同中约定, 工程款的给付, 或是经过验收或是经过专家测试, 但在工程完工之后, 发包方又用各种手段不做验收、测试等工作, 导致承包方工程款无法及时收回。

施工合同中对许多工作都有时间上的严格规定, 必须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相关手续的办理。一些承包方, 由于疏忽、工作拖踏等原因, 不及时签证, 以至超过时效。

不重视或者不擅长索赔工作。索赔是当事人在合同实施过程中根据法律、合同规定, 对于并非由于自身过错造成的损失向对方提出补偿要求, 它是承包方转移风险的主要途径。但在工作中许多承包方对索赔工作不够重视, 表现为不敢索赔和不知道该如何索赔。不敢索赔, 认为会得罪发包方, 破坏合作关系, 不利于履行合同;不知如何索赔, 是对合同及相关条款缺乏深刻理解, 不能以此为基础进行工作, 相关证据没有全面、及时收集及有效处置, 不及时主张权利, 项目上相关人员工作素质的低下, 致使索赔工作无从下手, 无法达到规避风险、保护自身权益的效果。这些都会使索赔工作变得异常艰难。

2 在合同内容方面应注意以下问题

技术供应问题。施工图纸供应不及时, 这是施工中常遇到的问题。有时个别图纸即使到达现场, 但由于图纸不系统, 承包方无法正常和系统地组织施工, 也会造成工期和成本的损失。在某一水电项目施工中, 大坝施工图到位比合同规定的晚了数月, 承包方无法开展工作, 为此而蒙受了很大的损失。

有时技术规范、质量标准和参加验收的单位和人员、验收的程序不明确, 只是含混地约定现行的技术标准和规程规范, 而不明确指定文本。若发包方在验收时采用其它规范, 很可能以不符合规范为借口, 不进行验收和结算, 甚至成为要求返工、拆除已完工部位的依据。质量标准不明确的情况较为少见, 但也有这种现象, 即只约定符合国家施工标准, 而不明确符合哪种行业标准, 这在工作中常成为争论的焦点。当然, 在许多情况下都没有约定如何评定工程质量是否达到标准, 难于进行评定, 承包方权益得不到很好的保障。

验收过程中, 由谁参加验收和如何验收等细节问题, 如果在合同中不加以明确, 发包方为了达到自身目的, 甚至为了非法利益, 更可能进行操纵。对承包方而言, 其风险是不言而喻的。

在技术供应方面存在的另一个问题, 是业主现场工作人员对承包方提出的技术问题不进行解决或不正确、不及时解决, 并严重影响施工生产问题, 监理工程师也有类似问题, 但在大多数施工合同中, 缺少约束条款。

施工准备不充分问题。由于发包方提供的施工现场不具备施工条件, 合同约定的开工期限又不允许顺延, 致使承包方进场后, 无法迅速展开施工, 致工期损失和人员设备的窝工。如果合同中对施工现场的描述不够准确详尽, 之后又得不到相应的签证, 工期和经济损失则很难避免。

地质资料不准确的问题。“地质资料不准确”是发包方和承包方都不可能完全预料到的风险, 应当合理分担。但在招标文件中发包方所提供的资料往往都将风险转移给承包方。

工程计价方式问题。实践中, 对于设计工作达到一定的深度, 边界条件较清楚, 工程量变化不大, 施工难度小的项目, 发包方一般都采用固定价合同方式, 以求得自身风险最小, 承包方风险较大, 并且以较低的报价中标。承包方在约定的风险范围内, 很难变更承包价。在这种合同条件下, 承包方的索赔机会几乎没有。投标这样的工程, 承包方将面临投标时间过于短暂、无法进行深入工作的风险, 有价值的重要信息掌握不准确和不充分的风险, 工作质量低下的风险。

预付款、进度款问题。主要是发包方不兑现承诺, 不拨付预款。一般情况下, 发生此问题, 主要是合同对发包方违约的后果责任没有约定, 或者是没有严格的、细致和量化的规定。也有的是承包方在有约定的情况下, 没有主张权利, 不进行抗辩, 或者失去时效, 从而利益受到损害。

对于工程款, 之所出现拖欠, 承包方的权益受到损害, 主要也是由于缺少细致的合同条款约定, 特别是缺少对发包方逾期拨款的大力度的、量化的、可操作的制裁措施, 这导致发生争议时, 承包方没有相应的合同条款支持, 承包方又没有采取有效的对抗措施。这样发包方在违约后没有后果责任, 给承包方造成损害。

工期问题。招标文件中, 发包方对工期已经做了要求, 但一般而言, 该工期已被压缩。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 工期滞后的可能性非常大。承包方一般主要是工期风险, 发包方则主要是工期利益。合同中发包方往往对逾期交工课以重罚, 所以这一风险也就很大。施工时防范工期风险只能是合理的和有效的施工组织。而最为重要的是, 在投标之际就应当科学测算, 权衡利弊, 量力而行。工作中常有对开工和竣工发生争议的情况, 主要原因是合同中没有明确这些重要概念, 界定比较模糊。承包方应当力主对此予以明确, 并要规定必需办理相关手续。

工程变更问题。有的施工合同对工程变更的范围、程序、计算依据, 以及对设计变更相关手续的取得等程序性问题, 如现场签证、材料价格的签发、确认等, 没有细致的约定。这导致工程变更出现许多问题, 发生争议, 而承包方又难以保护自己的权利。

承包方合同中的进度计划, 如果与投标时编制的进度计划和施工方案有出路, 出现工程变更时, 就无法依据审核过的进度计划和施工方案进行工期的索赔或增加工程价款。

不可抗力问题。现实情况下, 不可抗力还很多, 要根据施工生产的实际情况进行约定。在这一方面, 存在问题较大的是对不可抗力不进行量化的约定, 比如降雨量多大, 持续多长时间才是不可抗力。没有这样的约定, 发包方就不会认账, 就无法达成共识, 也就难以避免承包方的风险。

摘要:虽然风险是发包方和承包方在市场上博弈的结局, 但承包方的弱势地位以及管理失控是其合同风险加大的主要原因。本文在分析合同风险成因的基础上, 探讨在合同内容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篇9:医疗事故赔偿包括哪些内容?

⒈医疗费:按照医疗事故对患者造成的人身损害进行治疗所发生的医疗费用计算,凭据支付,但不包括原发病医疗费用。结案后确实需要继续治疗的,按照基本医疗费用支付。

⒉误工费:患者有固定收入的,按照本人因误工减少的固定收入计算,对收入高于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3倍以上的,按照3倍计算;无固定收入的,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计算。

⒊住院伙食补助费: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伙食补助标准计算。

⒋陪护费:患者住院期间需要专人陪护的,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计算。

⒌残疾生活补助费:根据伤残等级,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费计算,自定残之日起最长赔偿30年;但是6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15年;7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5年。

⒍残疾用具费:因残疾需要配置补偿功能器具的,凭医疗机构证明,按照普及型器具的费用计算。

⒎丧葬费: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规定的丧葬费补助标准计算。

⒏被扶养人生活费:以死者生前或者残疾者丧失劳动能力前实际扶养且没有劳动能力的人为限、按照其户籍所在地或者居所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计算。对不满16岁的扶养到16周岁。对年满16岁但无劳动能力的,扶养20年,但是6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15年,7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5年。

⒐交通费:按照患者实际必需的交通费计算,凭据支付。

⒑住宿费: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住宿补助标准计算,凭据支付。

篇10:劳动合同包括哪些内容

1、劳动合同情况:

包括是否签订了劳动合同,劳动合同包括哪些内容,劳动合同的期限,有关标准是怎样确定的,签订的是集体合同还是个人合同,等等。

2、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情况:

包括劳动报酬的标准,标准确定的方式,有无拖欠、克扣,节假日加班加点的报酬给付情况,等等。

3、劳动保护情况:

包括在生产过程中是否存在不安全和有害健康的因素,是否有劳动保护措施、技术安全和生产卫生规则以及预防监督制度,对女工和未成年工是否有特殊的保护措施,对劳动保护问题劳动者和劳动力使用者有着怎样的认识,各种标准是怎样确定的,等等。

4、各种类型的企业和经营单位中工会的情况:

包括工会的产生方法,地位、作用,劳动者对工会的认识,劳动力使用方对工会的认识,工会的主要活动,等等。

5、劳动者的劳权意识情况:

包括劳动者是否有劳权概念,是否知道自己享有怎样的权利,在劳动关系中常出现的问题有哪些,有了问题或不满,一般是通过怎样的途径和方式去解决的,等等。

6、劳动争议的情况:

是否发生过劳动争议?如果发生过,争议的内容是什么?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争议是如何解决的?等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劳动合同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合同期限;

(2)工作内容;

(3)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

(4)劳动报酬;

(5)劳动纪律;

(6)劳动合同终止条件;

(7)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

篇11:房屋租赁合同应包括哪些内容

答:矫正对象的档案材料实行一人一档,单独立卷,指定专人专柜妥善保管。矫正对象档案统一使用70克A 4纸,要有封皮、目录和相关内容。档案材料内容主要包括13类:

(1)管制、缓刑、单处剥夺政治权利人员的判决(裁定书)书、起诉书副本、结案登记表、执行通知书;

假释人员的原判决法律文书、假释裁定书、罪犯出监鉴定表;

暂予监外执行人员判决(裁定)书、起诉书副本、结案登记表、执行通知书、暂予监外执行审批表、具保书;

附加剥夺政治权利人员原判法律文书、出监鉴定表。

(2)假释、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监狱保外就医人员在监狱服刑期间接受教育改造的相关材料、奖惩情况、心理档案。(3)矫正对象登记表;

(4)矫正对象社区情况月汇报;

(5)矫正对象接受社区矫正保证书、帮教协议;(6)矫正对象外出请假申请审批表;(7)矫正方案;

(8)社区矫正情况记录簿,其中包括学习教育记载、公益劳动记载、心理矫正记载、谈话记录等。(9)矫正对象考察表、评审鉴定表;(10)矫正对象奖惩审批表及相关材料;(11)社区矫正期满鉴定表;

(12)解除管制通知书、假释考验期满证明书、恢复政治权利证明书,缓刑期满证明书;

(13)其他应该归档和重要材料。

矫正对象死亡,死亡证明、法医鉴定等有关材料应当归档

二、社区矫正工作者的职责有哪些?

答:根据《安徽省社区矫正工作者职责(试行)》的规定,社区矫正工作者的职责共有十四项,具体为:

(1)贯彻执行有关社区矫正工作的规定;(2)接收矫正对象,办理衔接手续;(3)制订教育矫正方案;

(4)对矫正对象实施日常管理,负责实施对矫正对象的认罪、守法、劳动和学习等情况的具体考核工作;

(5)承办对矫正对象的考核评议事宜,依照规定做好矫正对象行政奖惩、司法奖惩的材料整理工作;

(6)组织指导社会志愿者对矫正对象开展教育矫正工作,适时开展社会帮教活动;

(7)组织开展对矫正对象的法制教育活动,增强其法制意识;

(8)协调有关部门对矫正对象开展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为其就业、生活提供指导、帮助;

(9)组织开展对矫正对象的心理咨询和心理矫治活动,提高教育矫正的实效;

(10)组织落实矫正对象的公益劳动,增强其社会责任意识和悔罪改过意识;

(11)开展调查研究,收集和整理社区矫正工作个案;

(12)加强与社会志愿者及其他矫正力量的协调与配合,努力形成工作合力,最大限度地为矫正工作服务;

(13)完成上级社区矫正领导机构、工作机构布置的相关工作;(14)依法履行其他职责。

三、社区矫正的工作纪律有哪些?

答:社区矫正工作纪律是指社区矫正工作者必须遵守的纪律。根据《安徽省社区矫正工作纪律(试行)》的规定,具体内容有五条:

(一)是严格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党的政策,对社区矫正对象实施监督管理、教育矫正,自觉接受社会和人民群众监督。

(二)是严格履行法定职责,恪尽职守。遇有特殊情况、问题或重大事宜,及时反映和上报,不得瞒报、迟报;对矫正对象提出、反映的问题及时解答和处理,不得推诿、懈怠。

(三)是提高执法意识,公正、严明执法。不得滥用职权,弄虚作假;不得隐瞒案情,包庇、纵容矫正对象违法犯罪;不得刑讯逼供或者体罚、虐待矫正对象;不得玩忽职守,泄露社区矫正工作秘密;不得有其他违法行为。

(四)是依法保障矫正对象的基本权利。不得非法侵害矫正对象身体;不得侮辱矫正对象的人格;不得非法剥夺矫正对象的人身自由;不得非法搜查矫正对象的身体、物品或住所;不得利用公益劳动实施变相体罚;不得殴打或者纵容他人殴打矫正对象;不得有其他违法行为。

(五)是坚持原则、廉洁自律。不得用矫正对象从事营利性的活动或者牟取其他私利;不得向矫正对象及其亲属索取财物,谋取私利;不得收受矫正对象及其亲属的贿赂和馈赠;不得非法将矫正对象的监管权交予他人行使;不得有其他违法行为。

四、社区矫正工作有哪些重大紧急事项?如何处置?

答:根据《安徽省社区矫正工作请示报告制度(试行)》第七条的规定,社区矫正工作重大紧急事项有以下五项:

(一)是社区矫正对象重新犯罪、自杀、脱管的;

(二)是公益劳动发生安全事故,造成社区矫正对象重伤、死亡的;

(三)是社区矫正对象对抗管理,情节严重,影响社区矫正工作正常进行或在当地造成恶劣影响的;

(四)徇私枉法等违法违纪行为,造成严重后果的;

(五)是其他造成重大影响的事件。

针对以上五项重大紧急事项,处理的原则是:应在事发当日将情况逐级上报省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详情随时续报;处理完毕后上报结果。但借鉴外省市的实践经验,凡是已经或可能发生的社区服刑人员非正常死亡、脱管失控,正在或可能发生的行凶、闹事、自杀及其它违法犯罪话动等突发情况,都属于重大紧急事项。

对这些突发的重大紧急情况,一般处置程序和对策是:

司法所接到群众有关社区服刑人员正在行凶、闹事、实施自杀、从事违法犯罪活动及非正常死亡(包括自杀、他杀及其它意外事故造成社区服刑人员死亡)的报告后,应当立即向“110”和公安派出所报警,同时立即向街道、乡镇和区县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随后前往事发现场了解情况,进一步向街镇和区县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如果有关社区服刑人员正在行凶、闹事、实施自杀、从事违法犯罪活动及非正常死亡的通知来自公安派出所,司法所应当立即向街镇、区县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并到达现场了解情况,配合公安机关做好处置和查证工作。

如果司法所在工作中发现或有来自于公安派出所关于社区服刑人员有自杀、行凶、闹事、扬言报复他人及其它违法犯罪苗头或迹象的,应及时向街镇、区县社区矫正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同时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教育疏导,及时化解各种矛盾,并进行重点监控,防止发生问题。

如果司法所接到群众报告或发现社区服刑人员脱管失控后,应当立即查找,查找未果的,要及时向街镇和区县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同时书面通知公安派出所,由派出所继续查找,而司法所给予积极协助。

区县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接到司法所的报告后,应立即向市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并派人到达事发现场了解情况。突发事件处置完毕后,区县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写出详细的情况报告报市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五、社区矫正的工作制度有哪些?

答:社区矫正工作制度有很多。《安徽省社区矫正试点工作方案》中列举了五项:

(一)是工作例会制度。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要定期召开工作例会,研究贯彻上级有关机关社区矫正工作的方针、政策和上级相关部门的指示、决议、部署本地社区矫正工作的开展,协调处理社区矫正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二)是联席会议制度。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定期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和存在问题,根据领导小组会议决定,制定本辖区社区矫正工作规划,协调各部门和单位落实各项措施,拟定社区矫正重大问题解决方案,指导。

(三)是请示报告制度。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对社区矫正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上报。遇有紧急情况要边处置边报告。

(四)是教育培训制度。社区矫正工作机构要定期对社区矫正工作者和社会志愿者进行培训,提高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工作技能和水平。

(五)是责任追究制度。社区矫正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恪尽职守。矫正对象出现擅自离开所在地域、重新犯罪等情况,属工作人员失职导致的,实行责任追查,追究其行政乃至法律责任。

在具体工作中,还有档案管理、信息管理、监督、统计等重要制度。

(一)是档案管理制度。

(二)是信息管理制度:信息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了信息工作和对外宣传工作两方面。社区矫正信息主要是指能够反映工作动态,在各级社区矫正组织内部进行交流,以书面为载体的消息。社区矫正信息包括:社区矫正业务数据。如社区矫正对象数据,社区矫正工作机构数据,社区矫正工作者(志愿者)数据、社区矫正工作数据;社区矫正工作信息。如社区矫正工作报告、矫正对象思想行为动态、社区矫正重要活动、经验总结、调研文章、个案剖析以及工作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等。社区矫正重要事件信息。如社区矫正工作中发生的重大突发事件。社区矫正信息工作要遵循存储安全、内容准确、报送及时、传递规范原则。

如果电台、电视台、报刊杂志、互联网等新闻媒体对我市社区矫正工作进行报道,就涉及到对外宣传信息管理的内容。总体上,司法所要积极向新闻媒体投稿,宣传工作成绩,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使人民群众认识社区矫正工作的重要意义和积极作用,转变观念,消除疑虑,引导他们参与到社区矫正工作中来。在外宣工作上,要坚持以正面报道为主,稿件应当内容详实、立意新颖、积极向上。对外宣传中要注意保护矫正对象的合法权益,除新闻报道外,媒体采访矫正对象之前,应征得本人同意后方可进行采访。采访后形成的文字、图片或音像资料刊登播出时,涉及到矫正对象姓名、肖像,需做技术处理。矫正对象是未成年人的,媒体不得公开其姓名、肖像;确需公开的,必须做技术处理。司法所在外宣工作中要注意保密,做到不宜提供的内容不提供,不宜公开的内容不公开。凡内部形成的文件,讲话等资料,不得擅自公开见报。对外宣传中出现严重泄密事件的,以及歪曲事实进行宣传报道的,视情节轻重,予以严肃处理。社区矫正的外宣工作由市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安排。司法所在新闻媒体发表稿件的,需将刊登媒体及文稿复印件报市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三)是监督制度:主要是有关国家机关、社会团体、舆论媒体等对社区矫正工作的监督。

由于社区矫正工作是由国家强制力作保证的刑罚执行活动,国家司法权的行使直接关系到矫正对象的切身利益,因此必须严格依法行使。各级社区矫正组织要建立健全监督制度,保证矫正工作人员严格按照法定职能和程序规范开展工作,维护矫正对象的合法权益。监督途径主要有司法机关的监督,矫正组织内部监督和社会监督。

首先各级人民检察院依法对社区矫正工作予以监督,发现行刑中有不符合法律的问题,要及时提出检察建议并予以纠正,矫正对象受到非法待遇或矫正组织未按有关法律文书确认的刑罚内容执行刑罚,可以向检察院检举、反映,或向司法机关申请。

其次,各级社区矫正组织要建立完善监督检查制度,上级社区矫正组织要定期对下级社区矫正组织的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发现有不符合规定的,责令限期改正。市、区(县)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司法所通过公布举报电话,设置投诉箱、接待群众来访等形式,认真接待,如实记录,及时处理矫正对象或其他人民群众的举报投诉,不得敷衍、推诿。区(县)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组织查证工作。对投诉或举报的问题,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认真调查,仔细核对,慎重结论。对问题严重,经查证属实的,经领导小组会审议通过,予以有关责任人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区(县)社区矫正办公室办结后,要及时向投诉和举报人反馈处理结果,并将举报或投诉情况和处理结果报市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再次,要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通过舆论监督和新闻媒体监督等形式,保证社区矫正工作依法开展。

(四)是统计制度:统计工作是衡量、考察社区矫正工作过程、成效的重要依据和指标。包括统计报表和统计数据分析两方面。统计报表和统计数据分析要按照《有关要求,保证真实准确。填写报表要字迹清楚、用钢笔或炭素笔逐项填定,并经主管领导审核签字加盖公章。

统计报表要由司法所指定专人负责填写和报送。统计分析要由司法所每季度依据统计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统计分析要求做到有情况、有数据、有分析、有对策。

六、社区矫正的思想教育工作有哪些内容?

答:思想教育主要内容是认罪悔罪教育、法律常识教育、公民道德教育、时事政治教育等。通过思想教育,使矫正对象提高对犯罪行为的认识,认罪服法,矫正不良行为,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思想上、素质上、行为习惯和道德习惯上都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实现人格的重新社会化,顺利回归社会。

七、开展个别谈话有什么时间要求?必须开展个别谈话的情形有哪些?

答:社区矫正工作者对所管理的矫正对象,每月至少安排一次个别谈话教育。矫正对象有矫正地点变更、受到奖惩或惩处、请假前后、家庭出现变故、与他人发生重大纠纷、主动要求谈话等情形之一的,社区矫正工作者应当对矫正对象进行个别谈话教育。社区矫正工作者对矫正对象的谈话教育,应当认真做好记录,并根据矫正对象的思想状况和动态,及时修订矫正个案,采取有针对性的个别教育措施。

八、司法所走访社区矫正对象有哪些规定?

答:司法所每月至少走访一次矫正对象,主要是走访其家庭、单位或居(村)委会,了解掌握矫正对象情况。元旦、春节、五一节、国庆等重点时段;矫正对象受惩处、有重大思想问题或者出现其他特殊情况,司法所应当及时走访。必要时,司法所可以用电话或其他形式询问了解情况。

九、社区矫正对象请假有什么规定?

答:矫正对象因医疗、探亲等原因需要暂时离开活动范围的,应当经户籍所在地或居住地县(区)司法局批准。经过批准外出的矫正对象,司法所应当发给其外出证明。矫正对象返回时,必须立即报告并销假,同时将证明交回司法所。矫正对象未按时销假或未经批准擅自离开所在区域的,按有关法律规定处理。矫正对象一次请假不得超过7天。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假期的,最多只能续假一次。

十、社区矫正监督人可由哪些人担任?其任务是什么?

篇12:物业管理合同包括哪些内容

物业管理合同包括哪些内容

核心提示:物业管理合同包括哪些内容?主要包括当事人和物业的基本情况、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物业管理服务事项和服务质量、物业管理费的标准和收取方法、物业管理服务用房的使用、管理和费用分配办法等。具体内容由法律快车小编为您整理介绍。

物业管理合同包括以下方面:

1、当事人和物业的基本情况,主要是对双方当事人的资格认定以及对物业管理活动的标的物的基本情况作出确认和记载。

2、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是物业所有人或使用人支付物业管理费,物业管理公司提供相应服务的条款。这是物业管理合同最为重要的条款,具体内容又因为管理事项类型的不同而呈现差异,一般有以管理服务为主的物业管理和出租经营与委托管理并重的区分。

3、物业管理服务事项和服务质量的。这一般除了由当事人自行约定以外,各地的地方性规章也大都进行了底限性规定,但各地规定的情况参差不齐,可资参考的是国际健康组织(WHO)对区分所有建筑物的管理设定了安全、健康、便利、舒适的居住环境基准,归纳起来有以下四点:

(1)火警防范,如加强消防设备、防火设施的管理;

有法律问题,上法律快车http://

(2)清洁维护,定期清除垃圾,清理水沟,外墙洗刷等;

(3)公共设施维修,水电机械维护、公共电梯、空调设备的定期检查;

(4)花木整理,修剪花草树木,随时更换枯死的枝叶等。这四点基准也应该是物业管理的标准要求。

4、物业管理服务费的标准和收取方法,物业管理合同皆为有偿合同,因而价金和酬金条款是其自然的主要条款。

5、物业管理服务用房的使用、管理和费用分配办法。此为物业管理合同的特殊条款,主要为物业管理单位履行管理义务的方便计。

6、维修费用的收取和使用条款。维修费用一般独立与物业管理服务费独立开来,其收取方式主要由合同双方当事人约定一般。

7、合同的有效期限,合同的终止事项及合同终止后相关事宜主要是物业资料的移转。物业管理服务的终止与一般合同的终止存在差异,物业管理合同的双方当事人一般不允许随时随意解除合同,如果一方提出要在合同期限内解除合同,就必须依据合同的具体条款进行协商,协商一致或由法院、仲裁机构确认解除合同的效力。

8、违约责任、解决纠纷的途径。物业管理关系虽然仅在物业所有人使用人和物业管理公司之间发生效力,但由于物业管理关系存在特殊性,物业所在地居委会、城建部门和相关市政部门也对其享有一定行政管理和监督的职能,因而物业管理关系的纠纷解决及关系结束也与其他合同存有差异。

9、当事人根据具体情况约定的其他主要条款。

篇13:影子银行体系监控应包括财务报告

一、影子银行体系融资业务需要合理的监控

虽然人们直到2007年才初步认识影子银行,但是影子银行已经存在很长时间。人们事后发现到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前,美国影子银行体系提供的融资规模甚至超过了传统受监管的商业银行的融资规模。保罗·克鲁格曼认为影子银行就是具有金融全部或者部分功能、但是不受金融监管的组织及相关业务。

值得注意的是影子银行体系主要按照业务性质来界定,而不是按照组织特点来界定。因此影子银行体系并不是指某类特定组织,或者组织体系。只要承担了融资功能而不受监管的业务都可以划入影子银行体系。如果需要给影子银行体系寻找主体,那么进行了不受监管的融资业务的组织或个人都应该属于影子银行体系。因此任何企业组织和非企业组织,包括传统银行和自然人,都有可能成为影子银行体系。从整个人类社会历史进程来看,人类进入资本主义社会阶段后才逐步建立金融监管制度,而现代金融监管体制是在上个世纪30年代大萧条之后才逐渐完善,不过数十年时间。但是在封建时代,甚至奴隶时代就已经有了融资业务。如果以是否纳入监管作为影子银行与传统银行的标准,那么在现代金融监管体制建立前的金融业务都应该属于影子银行体系。这些融资业务对社会经济发展也产生了积极作用。事实上,在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前,影子银行体系被当作金融创新而被许多人极力称赞,甚至很多学者认为美国已经摆脱了经济危机周期的限制。

美国影子银行体系快速发展的时期是互联网泡沫破裂后到次贷危机爆发前。危机的爆发充分展现了影子银行体系的破坏性。危机带来的痛苦使人们意识中放大了影子银行体系消极的一面。其实,影子银行体系也有积极的一面。

影子银行体系所从事的业务主要是传统银行没有进入的领域。这些领域主要包含两个方面:①传统银行受监管体制约束,不能从事的业务领域;②传统银行受成本约束,不愿意从事的业务领域。前者属于高风险领域,而后者属于微利领域。从社会经济发展来看,高风险领域中有一部分也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如高科技、基础研究等领域。这些项目一旦成功不仅能够带来丰厚回报,而且促使人类社会经济大步朝前发展。但这些项目需要投资巨大、回报周期长,投资失败可能性较高。而微利领域通常存在于竞争激励的小型传统企业经济业务中,他们吸纳了大量就业,对于稳定社会发挥了积极作用。在传统银行不能提供融资的条件下,影子银行提供的融资服务是保持和发展这些业务的主要资金渠道。由此可见,影子银行体系不可能被根除,因为影子银行体系的业务确实有些积极作用。影子银行体系已经是人类社会经济生活的一部分。

影子银行体系的积极作用说明影子银行体系有存在的合理,不可能、也不应该彻底消除影子银行体系。尽管影子银行体系的存在有其合理性,但是人们需要监控影子银行体系蕴含的高风险,以免影子银行体系风险爆发带来的巨大冲击。人们所需要做的只是尽量控制影子银行体系的风险,减少其带来的破坏。

二、信息不对称是影子银行体系融资业务的主要风险源之一

不论是资本市场还是商品市场,信息始终是影响交易决策的主要因素之一。公开公平的市场要求交易各方都能够获得充分信息。充分的信息是形成公允价格的基础。如果市场中信息不充分,极易造成交易各方获得的信息不对称。那么,信息量相对较少的一方很可能会由于没有掌握交易的全面信息而作出错误的决策。错误的决策导致交易不能够以公允的价格完成交易,使得交易中的一方面临损失。

商业银行的传统融资业务受到法律约束和政府机关的监管,包括资本充足率、只允许达到法定要求的特定机构才能从事传统融资业务等。在商业银行的传统融资业务中,银行先要获得存款,然后以存款为基础提供贷款。银行的存款来自于社会不同主体的零散资金,贷款则是大批量提供给各类经济组织从事牟利活动。银行的存款利率相对于贷款率较低。存贷款利率差是传统商业银行的主要利润源泉。

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商业银行的传统融资业务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信息交流模式,而且这些信息交流模式受到法律的强制保护,因此其中的信息不对称相对较低。财务报告就是商业银行的传统融资业务信息交流模式的主要载体之一。监管方和投资方可以要求商业银行按照特定规则编制财务报告,从而使财务报告能够反映传统融资业务的安全性和损益状况。在传统的融资业务均在商业银行财务报告中得到体现:存款体现在财务报告的负债方,而贷款则体现在财务报告的资产方。股东、存款人等投资者和监管者能够从财务报告中获得充分信息,察觉并约束管理者在传统融资业务中的危险行为。这样使得传统融资业务处在公平状况,资产价格比较公允,投资安全性较高。因此商业银行的财务报告能够满足政府监管和投资者等各方面对传统融资业务的信息要求。

美国影子银行系统的重要媒介是金融创新产品。美国影子银行体系是通过出售证券或票据等金融创新产品的方式来获得资金,又以购买新的金融创新产品的方式来发放贷款。如前所述,任何非特定机构都有可能参与影子银行体系的融资业务。一个完整的次级按揭抵押债券往往涉及的主体有投资银行、保险公司、退休基金、对冲基金、共同基金、按揭贷款公司等众多机构。在美国影子银行体系的众多融资业务中,有些机构通过发行金融创新产品来进入影子银行体系,有的机构是通过为金融创新产品的买卖提供服务来进入影子银行体系,更多的机构是通过投资某种金融创新产品的方式来进入影子银行体系。但对于这些机构来说并不需要全程参与整个融资业务,只要完成了整个影子银行体系融资业务的一小步便已经抽身事外,如按揭贷款公司向偿还能力低的人发放按揭贷款而进入影子银行体系,但是通过将按揭贷款的权益出售给投资银行而退出影子银行体系;美国许多商业银行通过设立特殊目的的法人主体(Special Purpose Entity,简称SPE)来实现证券化产品,而SEP通过资产打包和分销来获利,并不持有债券到期来获利;保险公司通过担保提升了次级债券的信用等级,并相应取得保费收入。金融创新产品的买卖没有时空范围限制,任何主体通过买卖来进入或者退出影子银行体系的融资业务。同时,影子银行体系作为一种新型事物,也不存在类似商业银行传统融资业务的监管要求,如银行存款准备金制度等等。因此美国的影子银行体系资金来源广泛,而且杠杆率很高。我国的影子银行体系主要表现为企业委托贷款、信托投资产品和民间借贷市场,资金规模和和杠杆率相对于美国影子银行体系的来说要小很多,融资工具也相对比较简单。但是不论美国和还是我国的影子银行体系融资业务都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

美国影子银行体系依赖的金融创新产品是由投资银行依据复杂的数学模型而生成的产品,一条融资链条中又涉及的许多不同的金融创新产品。这些金融创新产品组合在一起,形成很长的金融投资品种链条,远离了最初的基础资产。金融投资品种与基础资产之间的距离越远,信息隐藏程度也就越深。深厚的信息隐藏不仅使得个人投资者很难识别这些金融创新产品的信息,就是机构投资者也很难识别金融创新产品的信息。美国现有的法规和监管制度都没有要求那些参与美国影子银行体系的机构专门针对相关金融创新产品业务进行信息披露,有些机构甚至不用向重要投资者说明资金的运作方向,如对冲基金等。这使得美国影子银行体系的参与者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投资银行等金融创新产品发起者具有巨大信息优势,而广泛的投资者处于严重的信息劣势。我国影子银行体系中金融创新产品运用较少,商业银行从事的信托投资、委托贷款、理财产品等业务相对美国影子银行体系资金规模少很多,加上国内金融监管比较到位,使得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金融媒介产品与基础资产之间的距离比较近,金融产品链条中信息隐藏的程度较低,但是我国投资者捕作和分析市场信息的能力相对也比较低。因此我国影子银行体系也存在比较严重的信息不对称。

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导致影子银行体系可能存在很多严重的风险,如道德风险、基础资产贬值风险、市场利率风险等等。因此信息不对称是影子银行体系的主要风险源泉之一,解决或者降低信息不对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影子银行体系中的风险。

三、财务报告能够降低影子银行体系的信息不对称程度

财务报告是按照会计准则和会计原则要求的会计工作形成的规范的经济信息表达形式和载体,能够提供经济业务活动状况及其结果。财务报告可以围绕特定的目标形成全面、连续、系统的信息,因而对降低经济活动领域的信息不对称程度有重要作用。

信息不对称通常表现为两个方面:①信息优势方提供的信息不够充分;②信息劣势方信息处理能力低,不能搜集和分析对市场中存在的有效信息。解决前一方面的信息不对称的途径是要求信息优势提供充分的信息,这些要求可以由法定,也可以由合同约定。解决后一方面问题,应该在提高信息劣势方信息处理能力的同时,也应该要求信息优势方以规范明晰的方式表达全面连续系统的信息。规范明晰的信息表达需要科学合理的信息生成程序,要持续提供系统的信息更需要严格的工作程序。可见不论是解决信息优势方提供信息不充分的问题,还是解决信息劣势方信息处理能力不足,信息表达方式和信息生成程序都十分重要。

篇14:房屋租赁合同应包括哪些内容

X线透视

X线检查就是透视,有胸部透视、腹部透视等,由于其检查完毕不能留下任何可供医学诊治的证据,加之清晰度欠佳,現已逐步淘汰。目前透视主要是为了动态观察,如心脏、大血管,以及病灶与肺部之间的关系;做介入血管造影时,医生要看所插导管、导丝的位置以及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医生为病人取异物,或为病人复位时,需要在x线透视下进行。

X线拍片

拍片清晰度要比透视高,可以对从头到脚的骨骼进行拍摄。有头颅正侧位片、四肢正侧位片、颈胸腰椎正侧位片、骨位正位片等。对于骨骼摄影来讲,大部分要拍摄正侧位的,但有时为了避开某些组织结构,要加拍斜位片,甚至对对侧相同肢体进行拍摄,以资对比。X线拍片检查缺乏动态观察,因此,有时要间隔一段时间随访进行动态观察。

随着计算机的进步,传统的胶片X线摄影进入到数字时代,出现了计算机X线摄影,即CR;数字X线摄影,即DR。如头颅正侧位DR、四肢正侧位DR、颈胸腰椎正侧位DR、骨盆正位DR等。可以人为地通过亮度、对比度的调节,使摄影效果更佳。

人体大部分组织是由软组织构成的,要想X线照片上看见、看清,就必须有对比。胸片就是利用自然对比的最佳佐证,它通过人们呼吸的气体衬托出肋骨、心脏和血管影,把病变地方展示无疑。利用自然对比的还有站立位腹部平片。

X线造影

没有自然对比怎么办?这就要人为地给人体的相关部位注入与周围组织密度有一定差异的对比剂。高于软组织的为阳性对比剂,低于软组织的为阴性对比剂。如泌尿系结石,能正常显影的是阳性结石,不能显影的结石称为阴性结石。阴性结石通常要通过注入对比剂来加以识别,这就要做静脉肾盂造影。一旦显影不清,有时还要进行逆行尿路造影。对胆囊也是一样,通过从静脉注射对比剂来显示胆囊内有否结石及肿瘤等。

消化道钡餐检查

与以上原理相似的还有消化系统的检查,它是通过口服阴性对比剂,如产气粉;阳性对比剂,如钡剂,达到显影目的。如食道钡透、胃肠钡透等。但单纯钡透对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检查效果欠佳,需要从肛门向上灌注气体和钡剂,达到气钡双重造影。此外,一些瘘道通过注射碘化油或泛影葡胺,显示瘘道的开口与其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

DSA检查

篇15:房屋租赁合同应包括哪些内容

2 冻土温度状况的变化,包括地表积雪、植被、水体、沼泽化、大气降水渗透作用、土的含水率、地形等影响引起的变化。

3 季节冻结与季节融化深度的变化。

4 冻土物理力学和热学性质的变化。

篇16:房屋租赁合同应包括哪些内容

基坑开挖施工组织设计应包括以下内容:

1、开挖机械的选择

2、开挖程序的确定

3、施工现场平面布置

4、降、排水措施及冬季、雨季施工措施的拟定

5、合理施工监测计划的拟定

篇17:房屋租赁合同应包括哪些内容

(1)勘察目的要求和任务,

(2)拟建工程概述。

(3)勘察方法和勘察工作布置及工作量,

(4)场地地形、地貌、地层、地质构造、冻土特征及其工程地质条件和物理力学性质、水文地质条件、冻土现象的描述和评价。

(5)地基冻胀性、融沉性、稳定性和适用性的评价。

(6)冻土试验参数的分析与选用。

(7)场地利用、整治及改造方案,建筑设计原则。

(8)工程施工和运营期间可能发生的冻土工程地质问题的预测、监控、预防措施的建议。

★ 季节性湿疹什么原因

★ 浅谈工程地质的几个问题

★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 工程地质实习总结

★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 关于工程地质实习心得体会

★ 季节性鼻炎怎么治疗有什么方法

★ 工程地质毕业生实习目的

★ 工程地质专业毕业生求职信

篇18:房屋租赁合同应包括哪些内容

一、“股票价格是否应列入货币政策目标”的争论

货币政策目标的出现由来已久。在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大萧条期间, 各国就开始重视央行的货币政策对启动需求、刺激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的重要作用, 由于当时就业问题非常突出, 因此各国均把实现充分就业作为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二战以后, 两大社会阵营的出现以及美、日、欧三大经济体之间在经济增长速度上的竞争, 促使各国将实现经济快速增长作为货币政策目标。20世纪70年西方国家出现的“滞涨”及通货膨胀造成的严重后果, 又迫使各国将稳定物价或稳定币值作为首要的货币政策目标。同时, 随着各国之间经济交往的日益频繁, 汇率制度脱离了金本位和布雷顿森林体系而实现自由浮动, 汇率的频繁波动导致各国实现国际收支平衡变得越来越困难, 国际收支失衡成为各国实现国内经济目标的最大障碍, 因此, 平衡国际收支理所当然成为货币政策目标之一。

货币政策目标之间的矛盾迫使央行只能选择一项或两项目标作为其在一段时期的主要目标。通货膨胀的危害性之大、持续时间之长以及控制的难度之大使得各国央行越来越趋向于将稳定物价作为货币政策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目标。从理论上讲, 稳定币值包括稳定本国货币的对内价值和对外价值两个方面。稳定货币的对外价值就是稳定本国汇率, 实现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这在学术界已得到广泛的认同。而稳定货币的对内价值是否应包括稳定金融资产价格, 尤其是股票价格, 尚在争论之中, 原因在于金融资产价格, 特别是股票价格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 股票价格与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已被许多国家的实证检验所证实, 并在理论方面也有所突破, 如股票价格对经济增长、物价水平的作用机制——“财富效应”, “替代效应”———的研究成果以及对货币需求影响的实证分析等等。Ludvigson and Steindel (1999) 对美国股票市场财富效应的分析显示:股票财富与社会总消费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股票市场的不断扩张增加了其它市场消费的增长。Friedman (1998) 、Mc-Cornac (1991) 分别就美国和日本的股票价格与货币需求进行了分析, 得出结论:股票价格对货币需求具有负向影响。虽然如此, 但是这些相关性的分析研究并不具有普遍性, 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 如中国学者谈儒勇 (1999) 利用季度数据对我国股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 发现中国股市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非常不明显, 甚至会产生负面影响, 这与许多国外学者就发达国家所作的类似研究是迥然不同的。而且股票价格对经济增长、物价水平和货币需求等的影响具有不稳定性, 即在不同时期是否影响以及影响的程度和方向是不确定的, 这对于进行此类相关性研究的学者而言是灾难性的打击。Ludvigson and Steindel (1999) 对美国股票市场财富效应的分析就得出这种不稳定的结果, 而且这种不稳定性很难消除。

第二, 即使股票价格与宏观经济变量的相关性确实存在, 但这种相关程度的确定也是不容易做到的。数学计量模型似乎有助于解决此类问题, 许多学者也正就此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但是更重要的是如何确定股票价格正常波动的幅度问题, 也就是说, 股票价格在何种幅度范围内波动是正常的, 在这个范围内波动就会对经济增长、物价稳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超过这个波动幅度, 就会对宏观经济产生不利影响。目前国内外对这类问题的研究比较少, 原因在于这类型研究缺乏可信的理论基础, 技术上存在许多难题, 而实证分析只能限于在对历史数据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找出一些规律性东西;而且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不同时期的规律是不同的, 难以找到一个“放之四海皆准”的普遍规律。通过历史数据得出的结果不可能准确地给出股票价格波动的正常幅度。这是因为:第一, 所选的股票价格指数不一定能全面准确地反映股票市场的整体状况;第二, 股票价格正常波动的幅度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通过历史数据得出的结果只能是一种预测, 预测本身就不一定准确;第三, 在所谓的正常波动幅度内, 虽然经济的良性增长与股市的正常发展似乎是一一对应的, 但这里不乏存在非基本经济因素导致的股票价格的上涨, 同样, 在正常的波动幅度之外, 股票价格的上涨也有可能是由于经济的正常增长所导致的;第四, 经济良性增长的确定也因人而异, 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评判标准;第五, 股票价格正常波动的幅度在不同的国家是不同的, 在同一个国家的不同时期也是不同的。

第三, 央行不仅要能通过各种方法预测股票价格是否在其正常波动范围内, 而且在当股票价格超过其正常波动幅度时能利用各种政策工具对其进行调控, 使其能回到正常波动范围内, 发挥其对经济增长、物价稳定的促进作用。关于这方面的研究, 各国学者都提出了各自的货币政策作用于股票价格的机制, 其共同之处在于他们都认为利率是目前影响股票价格的最有效、最直接的工具, 但同时也对利率这种作用机制提出了许多批评。例如, 中国学者苟文均在其所著的《资本市场与货币政策:国际经验》一文中对通过利率影响股票价格提出了自己的不同意见, 同时创新地提出了央行作用于股票市场的两种独特机制 (在后面的段落本文将对之详细评论) 。此外, 学者们普遍认为央行不能完全准确地控制股票价格, 因为对于影响股票价格的主要因素———投资者的预期, 央行很难驾驭。

尽管如此, 本文认为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 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以及央行宏观调控水平的不断提高, 特别是随着货币政策作用于股票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 这一问题终究会得到解决。

二、股票价格对货币政策目标的关系

如前所述, 货币政策目标主要包括四个, 即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股票价格作为最重要的金融资产价格, 在经济一体化、金融全球化的大趋势、大背景下, 不仅是经济运行健康与否的指示器, 而且有力地调节着整个经济运行状况;股票价格的稳定与否不仅影响着金融的稳定, 而且对整个经济的稳定与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股票价格通过“财富效应”、“替代效应”、“预期效应”等影响着包括商品和劳务价格在内的一般价格水平、投资和储蓄等宏观经济变量;通过股市的繁荣与衰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就业状况;在金融市场全球化的趋势下, 通过各种传播途径影响着一国的利率、汇率、对外贸易及资金的流动, 从而对一国国际收支状况产生着重要的影响。由此可见, 股票价格不仅与宏观经济、金融运行有着密切的联系, 而且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货币政策目标, 从而促进或阻碍着宏观经济目标的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讲, 股票价格无疑应列入到货币政策目标之中, 即使由于种种原因, 暂时无法实施, 但本文相信, 在不久的将来, 货币政策目标吸收股票价格这一新成员将成为可能。

(一) 股票价格与物价稳定、经济增长的关系

在许多有关股票价格对宏观经济和物价水平影响的著作或论述中, 都将“财富效应”作为最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影响因素。

事实上, 在不同的国家, “财富效应”的大小是不同的, 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 比如在我国, 面临的体制的转变, 下岗工人的安置, 居民消费心理等等, 导致居民注重储蓄而轻视消费。此外, 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的股票市场规模较小, 进入股市的居民数量不多, 股市收入占个人收入的比重也比较小。这些都导致在发展中国家, “财富效应”对于整体消费水平, 乃至一般物价水平的影响比较小。而在大多数发达国家, 上述问题要少得多, 因而“财富效应”在这些国家比较明显。

关于股票市场对发展中国家的“财富效应”的分析, 以及通过“财富效应”对货币政策和物价的影响方面, 国家开发银行的经济学博士高莉和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学博士樊卫东, 在他们合著的《中国股票市场与货币政策新挑战》一文中给予了详尽的实证分析, 证明在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 股票市场通过“财富效应”、“替代效应”等对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影响, 以及对物价乃至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是非常不明显的。但在此文中, 两位学者将此种结果完全归结于中国股票市场的不完善, 即股票市场资源配置和资金使用效率低。本文认为这种看法不完全正确。事实上, “替代效应”有两种, 一种就是高莉与樊卫东所述的证券资产和货币资产之间的“替代效应”, 它使股票价格对货币需求具有负面影响, 对物价水平具有正面影响, 即股价上升, 货币需求下降, 导致货币供大于求, 物价上涨;另一种是股票市场与商品和劳务市场之间的“替代效应”, 它对于物价水平的影响是负向的, 即股价上升, 流入股市的资金增多, 商品和劳务市场的资金减少, 商品和劳务价格下降。因此, 在任何国家, 尤其是发展中国家, 第二种“替代效应”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使“财富效应”减弱, 这也是导致“财富效应”在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不很显著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 股票价格与充分就业的关系

在货币政策调控目标中, 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之间大体上保持正相关关系。前述的股票价格通过“财富效应”、“替代效应”等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同样会间接地影响到就业状况, 这也是国内外学者很少涉及此类研究的重要原因。事实上, 股票价格的波动, 确切地讲是股市的繁荣与衰败对充分就业有着直接的重要的影响。股票市场的巨大发展已成为举世瞩目的事件。股票市场为投资者带来的丰厚的利润吸引了大量的投资者, 这些投资者大多是处于失业或暂时失业的居民。理论上讲, 这些人应该纳入到就业人群当中, 但是由于无法统计出进入股市的投资者中有多少是真正失业的, 有多少是兼职的, 所以在实际计算就业率时, 这部分人群没有计算在内。当股市处于牛市状态时, 大量的投资者, 包括失业人群, 会涌入股市, 从股市的繁荣中获取大量资本利得。这些失业人群事实上已经就业, 即使无法计入就业率, 也从客观上缓解了社会的就业压力。当股市处于熊市状态, 股价的迅速下跌, 投资者为避免更大的损失, 纷纷抛售股票, 退出股市, 一些本来处于失业的人群又重新加入到失业队伍之中, 给社会带来巨大的就业压力。总之, 股票价格的变动, 尤其是剧烈波动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充分就业的实现。

(三) 股票价格与国际收支平衡的关系

股票价格的变动对国际收支状况的影响似乎是不明显的, 但如果仔细分析一下, 股票价格会通过多种途径影响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利率是影响国际收支状况的重要因素。利率的上升恶化了国际收支状况;反之, 利率下降会改善国际收支状况。汇率主要通过贸易账户影响经常账户, 从而影响一国国际收支状况。资金的流动也会对国际收支状况产生重要影响, 资金流入的增加意味着出口的增加, 贸易账户和经常账户的改善;资金流出的扩大则与贸易账户和经常帐户的恶化相对应。

股票价格主要通过两种途径影响利率, 在利率市场化的国家里, 股票价格上升, 通过“替代效应”使资金由货币市场和长期信贷市场流入股市, 从而相对减少货币市场与长期信贷市场的资金供应, 使这些市场的利率上升;反之, 股票价格下降会使利率也随之下降。股票价格影响利率的另一途径是:当股价上升超出货币当局认可的范围, 货币当局就会通过提高利率来抑制股价上升, 而公定利率的上升又会通过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影响市场利率, 使其上升;反之, 股价过度下降会招致货币当局下调利率, 引导市场利率下降。

引起汇率变动的因素很多, 但通常都不把股票价格的变动列入其中。然而, 随着全球金融市场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特别是各国资本市场日益连为一体, 各国股票市场的价格具有了联动性;同时, 各国股票市场收益率的差异, 吸引了大量的股市投资者, 在竞相追逐股市丰厚利润的驱动下, 导致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频繁互换, 引起汇率的波动。当本国股票价格上升, 本国股市的收益率提高, 外国资金就会大量流入, 并换成本国货币, 致使本国货币汇率上升, 本国国际收支状况恶化;反之, 本国股票价格下跌引起本国货币汇率下降, 本国国际收支状况得以改善。

三、小结

综上所述, 股票价格, 无论从理论分析, 还是实践需要, 都应列入货币政策目标。列入的方式有两种, 一种是将股票价格与商品和劳务价格融合在一起作为一般物价水平, 衡量物价或本国货币对内价值是否稳定;另一种是将股票价格直接作为货币政策目标, 通过调控使其在正常范围内波动, 依据其与其它货币政策目标之间的联系, 协助其它目标的实现, 最终实现宏观经济目标。前一种方式显然是不合理的, 而且, 事实上也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 商品和劳务的价格是相对稳定的, 稳定这些价格就是要使它们基本稳定或者是保持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增长速度;而股票价格的变动是剧烈的, 它不仅与经济增长等宏观经济变量有关, 而且与投资者的投资心理和投资预期密切相关, 此外, 世界股票市场的联动性也使股票价格的变动非常剧烈, 而且具有突发性。把基本稳定的商品和劳务价格与剧烈波动的股票价格融为一体, 理论上不可能, 实际操作中难度也很大, 甚至是不可能的。股票市场是个投机性很强的市场, 股票市场的丰厚利润就来源于股票价格的波动, 波动越大, 对投资者的吸引力也就越大, 当然, 股市的崩盘除外。基本稳定的股票价格使股票市场就像一潭死水, 对投资者毫无吸引力, 股票市场的功能, 诸如直接融资、资源配置等, 就无法发挥。因此, 把股票价格融入一般物价水平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将股票价格直接作为货币政策目标是合理的, 也是必要的, 但是, 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例如, 股票价格正常波动幅度的确定, 央行调控股票价格的方法或途径 (也称央行对股票价格的作用机制) 等。到目前为止, 这些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 还存在许多争论。

在如何确定股票价格正常波动幅度方面, 有的经济学家主张从历史数据的统计资料中找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这种主张无疑为解决这一难题寻觅到了一线曙光。但是, 股票价格的波动及其与宏观经济变量和货币政策调控目标的关系是有一定规律的, 依此为依据, 在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找到适合本国特定经济发展时期的股票价格正常波动的幅度也不是不可能的。

如何完善央行对股票价格的作用机制, 是学术界和各国中央银行一直探讨的重要问题, 而关于利率这一作用机制优劣的争论是这一问题的焦点。除了利率机制之外, 央行欲对股票价格进行调控, 还应在以下几方面努力。

1.对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来说, 必须加强法制建设, 特别是要建立健全证券市场和宏观调控方面的法律法规, 堵塞漏洞, 防止违规资金进入股市;打击黑市交易、内幕交易和操纵股市等非法投机活动, 增加股市交易的透明度;严把公司上市关, 加强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管理等等, 防止过度投机。

2.在必要时, 可以通过行政手段干预股市, 如停牌、停市等。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 虽然已经开始执行, 但执行的力度远远不够, 再加上腐败行为猖獗, 使得有些已不符合上市条件的上市公司的股票仍在交易, 甚至交易非常活跃, 股价出现超常上涨, 影响了股市大盘的正常波动。因此, 这些国家必须加大这方面的执行力度, 严厉打击腐败, 整顿股票市场秩序。

3.加强国际协调, 通过各国货币当局互通信息, 合作调控, 保持世界股票市场的稳定, 从而避免由于国外不利因素而影响本国股票市场的正常发展。一国, 尤其是大国股票市场价格的剧烈波动会通过多种途径传播给其它国家, 引起它国股票价格的变动, 而这一影响因素是任何一国的中央银行很难预料和无法控制的。因此, 各国中央银行应该在调整利率、货币供应量和经济增长速度等方面进行通力合作, 彼此协调, 促进股票市场的稳定和发展。

4.目前, 各国政府和中央银行都未直接参与股票市场的交易, 这使得股票市场缺乏一个理性的、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市场参与者, 不利于股票市场的稳定。诚然, 政府和中央银行参与股市交易有许多缺点, 例如, 它会为政府对股市进行过多的行政干预制造借口, 不利于股票价格市场机制的确立;会对财政资金的安全性构成威胁, 从而影响财政收支平衡的实现;会使其它投资者处于一个不利的竞争地位, 影响股市交易公平原则的实现;在分业经营的体制下, 中央银行直接参与股市, 而禁止商业银行资金进入股市, 这显然是不合情理的, 也不利于这一规定的有效执行, 等等。但是, 从另一方面讲, 政府和中央银行凭借其雄厚的资金实力和理性的、不为利益所驱使的投资理念以及稳定股票价格的投资目的去参与股票交易, 对于稳定股票价格, 维护股票市场的健康发展, 保证货币政策和宏观经济目标的实现无疑是大有益处的。为此, 本文建议各设立“稳定股票价格基金”, 专款专用, 制定股票价格正常波动的幅度或指标体系, 在股票价格超出规定的幅度或突破这些指标体系时, 利用此基金参与股票交易, 稳定股票价格。

总之, 虽然目前股票价格列入货币政策目标的条件尚不具备, 但是, 随着股票市场的不断完善, 央行调控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对股票市场调控机制的不断完善, 股票价格一定会成为货币政策目标。

摘要:股票价格的波动对一国的物价、就业、国际收支乃至国民经济增长的影响越来越大。为了实现宏观经济目标, 各国货币当局在制定货币政策目标时, 应当而且也必须将股票价格的变动考虑在内。但是, 由于在理论、技术、制度和作用机制上存在许多难题和障碍, 股票价格暂时无法列入货币政策目标。在不久的将来, 随着金融理论的不断深化、央行调控水平的不断提高、货币政策对股票价格作用机制的不断完善, 股票价格必将融入到货币政策目标之中。

关键词:股票价格,货币政策目标,财富效应,替代效应

参考文献

[1].苟文均.资本市场与货币政策:国际经验.见李扬, 王国刚, 何德旭编.中国金融理论前沿Ⅱ.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1

[2].吕江林.我国的货币政策是否应对股价变动作出反应.经济研究, 2005 (03)

[3].苑德军, 陈铁军.论我国货币政策的与时俱进.税务与经济, 2004 (03)

上一篇:从丘吉尔看领导沟通下一篇:慰问环卫工人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