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毅者,其先祖曰乐羊》阅读答案

2024-05-17

《乐毅者,其先祖曰乐羊》阅读答案(精选4篇)

篇1:《乐毅者,其先祖曰乐羊》阅读答案

冯唐者其大父赵人阅读答案

冯唐者,其大父①赵人。父徙代。汉兴,徙安陵。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事文帝。文帝辇过,问唐曰:“父老何自为郎?家安在?”唐具以实对。

文帝曰:“吾居代时,吾尚食监②高祛数为我言赵将李齐之贤,战于钜鹿下。今吾每饭,意未尝不在钜鹿也。父知之乎?”唐对曰:“尚不如廉颇、李牧之为将也。”上曰:“臣大父在赵时,为官率将,善李牧。臣父故为代相,善赵将李齐,知其为人也。”上既闻廉颇、李牧为人,良说,而搏髀曰:“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时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唐曰:“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上怒,起入禁中。良久,召唐让曰:“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闲处乎?”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

当是之时,匈奴新大入朝毵③,杀北地都尉印。上以胡寇为意,乃卒复问唐曰:“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唐对曰:“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跪而推毂,曰‘阃④以内者,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军功爵赏皆决于外,归而奏之。此非虚言也。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是以北逐单于,破东胡,灭澹林,西抑强秦,南支韩、魏。当是之时,赵几霸。其后会赵王迁立,乃用郭开谗,卒诛李牧,令颜聚代之。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禽灭。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出私养钱,五日一椎牛,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虏曾一入,尚率车骑击之,所杀甚众。夫士卒尽家人子,起田中从军,安知尺籍伍符⑤。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上功莫府,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由此言之,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臣诚愚,触忌讳,死罪死罪!”文帝说。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而拜唐为车骑都尉,主中尉及郡国车士。

——节选自《史记·冯唐列传》

[注]①大父:祖父。②尚食监:官名。③朝毵(sān):地名。④阃(kǔn):国门。⑤尺籍伍符:军中条例。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臣父故为代相,善赵将李齐

善:与……交好

B.良久,召唐让曰

让:谦让

C.委任而责成功

责:要求

D.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

坐:因犯下……罪

5.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冯唐敢于进谏的一项是

(

)

①尚不如廉颇、李牧之为将也。

②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

③鄙人不知忌讳。

④军功爵赏皆决于外,归而奏之。此非虚言也。

⑤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

⑥臣诚愚,触忌讳,死罪死罪!

A.②④⑤

B.③⑤⑥

C.①③⑥

D.①②⑤

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冯唐向文帝介绍、评价了李齐、李牧、廉颇、魏尚等大将,并告诉文帝,前人遣将的经验是,国内大事由君王来控制,边关赏赐之事由将军来主断,朝廷吕从中干扰。

B.魏尚把军中交易市场获得的税收全部拿来犒赏将士,他也出于私心聚敛钱财,每五天杀一头牛大宴宾客。加上后来他又虚报战功,因此被削去爵位,判了刑。

C.冯唐告诉文帝,边关士卒都是平民百姓的子弟,不知道“尺籍”“伍符”这些军中法令,而且他们整天奋力作战,不要因为他们在向衙门报功时,有些不符实情,就重罚他们。

D.当文帝在冯唐面前慨叹当朝没有像廉颇、李牧那样的良将时,冯唐直言冒犯龙颜,文帝并未加罪冯唐;在国事紧急时,他又听取冯唐的意见,改正错误。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禽灭。(5分)

(2)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5分)

参考答案

4.B(让,责备,根据文意及“曰”的内容可知)

5.A(①③⑥不属进谏内容)

6.B(魏尚“出私养钱”是拿出私人的俸钱;他犒赏军士也不是他削爵判刑的原因)

7.(1)因此打仗失败士兵败逃,被秦国俘虏并消灭。(“是以”即“以是”;北,败逃)

(2)当天派冯唐拿着令节赦免魏尚,再让他作云中太守。(以为,“以之为”的省略)

文言文翻译:

冯唐,他的祖父是战国时赵国人。他的父亲移居到了代地。汉朝建立后,又迁到安陵。冯唐以孝行著称于时,被举荐做了中郎署长,侍奉汉文帝。一次文帝乘车经过冯唐任职的官署,问冯唐说:“老人家怎么还在做郎官?家在哪里?”冯唐都如实作答。

汉文帝说:“我在代郡时,我的尚食监高祛多次和我谈到赵将李齐的才能,讲述了他在钜鹿城下作战的情形。现在我每次吃饭时,心里总会想起钜鹿之战时的李齐。老人家知道这个人吗?”冯唐回答说:“他尚且比不上廉颇、李牧的指挥才能。”汉文帝说:“凭什么这样说呢?”冯唐说:“我的祖父在赵国时,担任过统率士兵的职务,和李牧有很好的交情。我父亲从前做过代相,和赵将李齐也过从甚密,所以能知道他们的为人。”汉文帝听完冯唐的述说,很高兴,拍着大腿说:“我偏偏得不到廉颇、李牧这样的人做将领,如果有这样的将领,我难道还忧虑匈奴吗?”冯唐说:“臣诚惶诚恐,我想陛下即使得到廉颇、李牧,也不会任用他们。”汉文帝大怒,起身回宫。过了好长一会儿,才又召见冯唐责备他说:“你为什么当众侮辱我?难道就不能私下告诉我吗?”冯唐谢罪说:“我这个鄙陋之人不懂得忌讳回避。”

在这时,匈奴人新近大举侵犯朝?,杀死北地都尉孙卬。汉文帝正为此忧虑,就终于又一次询问冯唐:“您怎么知道我不能任用廉颇、李牧呢?”冯唐回答说:“我听说古时候君王派遣将军时,跪下来推着车毂说,国门以内的事我决断,国门以外的事,由将军裁定。所有军队中因功封爵奖赏的事,都由将军在外决定,归来再奏报朝廷。这不是虚夸之言呀。我的祖父说,李牧在赵国边境统率军队时,把征收的税金自行用来犒赏部下。赏赐由将军在外决定,朝廷不从中干预。君王交给他重任,而要求他成功,所以李牧才能够充分发挥才智。派遣精选的兵车一千三百辆,善于骑射的士兵一万三千人,能够建树功勋的士兵十万人,因此能够在北面驱逐单于,大破东胡,消灭澹林,在西面抑制强秦,在南面支援韩魏。在这时,赵国几乎成为霸主。后来恰逢赵王迁即位,他的母亲是卖唱的`女子。他一即位,就听信郭开的谗言,最终杀了李牧,让颜聚取代他。因此军溃兵败,被秦人俘虏消灭。如今我听说魏尚做云中郡郡守,他把军市上的税金全部用来犒赏士兵,还拿出个人的钱财,五天杀一次牛,宴请宾客、军吏、亲近左右,因此匈奴人远远躲开,不敢靠近云中郡的边关要塞。匈奴曾经入侵一次,魏尚率领军队出击,杀死很多敌军。那些士兵都是一般人家的子弟,从村野来参军,哪里知道“尺籍”、“伍符”这些法令律例呢?他们只知道整天拼力作战,杀敌捕俘,到幕府报功,只要有一句话不合实际情况,法官就用法律制裁他们。应得的奖赏不能兑现,而法官却依法必究。我愚蠢地认为陛下的法令太严明,奖赏太轻,惩罚太重。况且云中郡郡守魏尚只犯了错报多杀敌六人的罪,陛下就把他交给法官,削夺他的爵位,判处一年的刑期。由此说来,陛下即使得到廉颇、李牧,也是不能重用的。我确实愚蠢,触犯了禁忌,该当死罪,该当死罪!”文帝很高兴,当天就让冯唐拿着汉节出使前去赦免魏尚,重新让他担任云中郡郡守,而任命冯唐作车骑都尉,掌管中尉和各郡国的车战之士。

篇2:《乐毅者,其先祖曰乐羊》阅读答案

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

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妻曰:“妾闻志士不饮‘ 盗泉 ’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

一年归来,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稽废时日。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

(出自《后汉书·列女传》)

8.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以污其行乎(品行、德行)

(2)久行怀思,无它异也(特殊原因)

(3)累寸不已(停止)

(4)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被……感动)

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2分)

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5分)

(1)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3分)

羊子曾经在行路时捡到一块别人丢失的金子,回家把金子给了妻子。[来源:学_科_网Z_X_X_K]

(2)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2分)

如果中途就回来,和割断这(正在纺织)的布匹有什么不同呢?

11.文中乐羊子妻告诉乐羊子哪两个道理?对乐羊子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道理:不能贪财污行;求学要持之以恒。

影响: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还终业,七年不返。

参考译文

河南乐羊子的妻子,已经不知道原来是姓什么的人家的女儿。

羊子在路上行走时,曾经捡到一块别人丢失的金子,拿回家把金子给了妻子。妻子说:“我听说有志气的人不喝‘盗泉’的`水,廉洁方正的人不接受‘嗟来之食’,何况是捡拾别人的失物、谋求私利来玷污自己的品德呢!”羊子听后十分惭愧,就把金子扔弃到野外,然后远出拜师求学去了。

篇3:乐毅与魏征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甲】臣(指乐毅)闻贤圣之君,不以禄私其亲,功多者授之;不以官随其爱,能当者处之。故察能而授官者,成功之君也;论行而结交者,立名之士也。臣以所学者观之,先王之举也,有高世主之心,故假节于魏,而以身得察于燕。先王过举,厕之宾客之中,立之群臣之上,不谋于父兄,而使臣为亚卿。臣自以为奉令承教,可以幸无罪矣,故受命而不辞。

(节选自《史记 乐毅列传》)

【乙】臣(指魏征)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岂望流之远,根不固而何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节选自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7.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

(1)不以禄私其亲 以: 私:

(2)必固其根本 固: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3分)

(1)故察能而授官者,成功之君也 翻译:

(2)必浚其泉源 翻译:

9.结合两段选文,写出乐毅、魏征这些臣下在治理国家方面给君主的建议。(4分)

答:

参考答案:

7.(1)以:拿,用 私:偏爱 (2)固:使……固,巩固 (共3分。每词语1分)

8.(1)所以考察才能然后授给官职的,是能成就功业的君主 (2)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

(共3分。(1)句2分,(2)句1分)

9.要点:任人唯贤 广积恩德 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 (共4分。每要点1分)

【参考译文】

【甲】我听说贤能圣明的君主不拿爵禄偏赏给亲近的人,功劳多的.就奖赏他;不把官职随意赠给他喜欢的人,能力胜任的就举用他。所以考察才能然后授给官职的,是能成就功业的君主。衡量品行然后交往的,是能树立声誉的贤士。我凭自己所学来看,先王的举止,有高于一般君主的心志,所以我借为魏国出使之机,到燕国献身接受考察。先王格外提拔我,先把我列入宾客之中,又把我选拔出来高居群臣之上,不同父兄宗亲大臣商议,就任命我为亚卿。我自己觉得听从命令,接受教诲,就能侥幸免于罪责,所以接受任命而不推辞。

篇4:先祖事略阅读题及答案

山人名士祯,姓王氏,字于真,青州诸城人。

始祖讳责迁,济南新城著藉焉,称琅瑯公。后逊居新城之曹村,为某大姓佣作。一日大风晦暝,有一女子从空而堕,良久既雾,公于尘垒中得之。云即诸城县初氏女也。晨起取火,不觉至此。时公方鳏居,女子年十八九。主人以为天作之合,遂令谐优俪焉。

二世祖讳伍,有善行,称善人公。琅瑯公孟子,善人最少,性醇谨,事父母诸兄皆得其欢心,尤好施予,岁时勤力活家,人产计口给食,余悉以贩乡里贫乏者。门前植槐一株,枝叶枝疏,时作糜哺饿者于其下。诸饿者以次受糜,妨其笠于槐,累累如也。乡人呼之曰“王菩萨”,而称其家曰“大槐王氏善人”。

三世祖讳麟明,经官颖川王府教授,称颖川公。颖川为善人次子,生而警颖强记,于书无所不赌。十四朴博士弟子员,每试辄冠其群。数困棘闱,随例应里选,官永平郡司训,劝学兴行,为多士式。最后迁教授颖川王府。既至,疾作,期年而卒。志传称公内廉行修。人伦醇备。事大父琅瑯公王孝,遇诸兄弟门以内。蒸蒸如也。

高祖讳重光,字廷宣。颖川公卒,哀毁如礼,服阙除户都。当事以其能,晋秩佥事,守云中。强直奉法,军民赖之。寻晋参议,守上谷。条上谷机宜十二事,悉中窾要。以忤当事意,调贵阳。丁巳,肃皇新三殿,求大木,取办贵竹。公至,彝人争以所知异木走报公。公深入其阻。冲风瘴疠,勤事以死。事闻,特加恩恤,赐祭葬。壬戍秋,三殿告成,以公前绩诏赠太仆寺少卿。公性孝友,为颖川公次子,方龀而母沈安人亡。三事继母常、岳、卢、如所生。两弟早夭,抚其遗孤,不殊己子。居乡,恂恂退让,君子也。遇事慷慨,不避艰险。及卒,无一语及家事。世庙谕祭文,有“忠勤报国”之褒,故称忠勤公焉。

(选自《渔洋山人自撰年谱》,有删改)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良久既霁,公于尘盆中得之 霁:明朗

B.数困棘闱,随例应里选 数:屡次

C.劝学兴行,为多士式 式:榜样

D.当事以其能,亚秩金事 以:凭借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先祖“讲究孝道”和“乐善好施”的一组是( )

A.事父母诸兄皆得其欢心 岁时勤力治家,人产计口给食

B.遇诸兄弟门以内,蒸蒸如也 余悉以赈乡里贫乏者

C.三事继母常、岳、卢、如所生 诸饿者以次糜,纺其笠于槐,累累如也

D.颖川公卒,哀毁如礼 遇事慷慨,不避艰险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琅瑯公的`婚姻颇有传奇色彩,夫人初氏从天而降,主人认为是天赐良缘,于是令其结为夫妻。

B.善人公生活简朴,乐善好施,人称“王菩萨”,在琅瑯公五个儿子中排行第五,故名王伍。

C.颖川公聪敏好好学,博览群书,为官即赴颖川王府任教授,刚到任就患病,一年后去世。

D.忠勤公忠孝双全,在上司面前敢于提出不同意见,在家乡父老面前则温文尔雅,恭敬而有礼貌。

13.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门前植槐一株,枝叶扶疏,时作糜哺绞者于共下。

(2)公至,彞人争以所知异未走报公。

(3)公性孝友,为颖川公次子,方龀面母沈安人亡。

试题答案:

10.答案:D

解析:以:因为。

11.答案:C

解析:A项,“岁时勤力治家,人产计口给食”不属“乐善好施”(“余悉以赈乡里贫乏者”);B项,“遇诸兄弟门以内,蒸蒸如也”非“讲究孝道”;D项,“遇事慷慨,不避艰险”属于“乐善好施”“讲究孝道”。

12.答案:C

解析:“为官即赴颍川王府任教授”不准确。(“十四补博士弟子员……随例应里选,官永平郡司训”“最后迁教授颍川王府。既至,疾作,期年而卒”。)

13、(10分) (1)家门前种有一棵数,枝繁叶茂,(善人公)时常在树下煮粥给饥民吃。

(2)忠勤公到后,彝人争着跑去把他们知道的奇异树木告诉他。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乐毅者,其先祖曰乐羊》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乐毅论原文及翻译04-09

《顾成,字景韶,其先湘谭人》阅读答案及译文赏析04-30

上一篇:消防安全保证书2011.10下一篇:生命的程序作文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