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电器常见问题及处理措施

2024-04-24

继电器常见问题及处理措施(精选8篇)

篇1:继电器常见问题及处理措施

继电器常见问题及处理措施

继电器的分类

继电器的分类方法较多,可以按作用原理、外形尺寸、保护特征、触点负载、产品用途等分类。

一、按作用原理分

1.电磁继电器

在输入电路内电流的作用下,由机械部件的相对运动产生预定响应的一种继电器。

它包括直流电磁继电器、交流电磁继电器、磁保持继电器、极化继电器、舌簧继电器,节能功率继电器。

(1)直流电磁继电器:输入电路中的控制电流为直流的电磁继电器。

(2)交流电磁继电器:输入电路中的控制电流为交流的电磁继电器。

(3)磁保持继电器:将磁钢引入磁回路,继电器线圈断电后,继电器的衔铁仍能保持在线圈通电时的状态,具有两个稳定状态。

(4)极化继电器:状态改变取决于输入激励量极性的一种直流继电器。

(5)舌簧继电器:利用密封在管内,具有触点簧片和衔铁磁路双重作用的舌簧的动作来开、闭或转换线路的继电器。

(6)节能功率继电器:输入电路中的控制电流为交流的电磁继电器,但它的电流大(一般30-100A),体积小, 节电功能.2.固态继电器

输入、输出功能由电子元件完成而无机械运动部件的一种继电器。

3.时间继电器

当加上或除去输入信号时,输出部分需延时或限时到规定的时间才闭合或断开其被控线路的继电器。

4.温度继电器

当外界温度达到规定值时而动作的继电器.5.风速继电器

当风的速度达到一定值时,被控电路将接通或断开。

6.加速度继电器

当运动物体的加速度达到规定值时,被控电路将接通或断开。

7.其它类型的继电器

如光继电器、声继电器、热继电器等。

电压继电器工作原理

它是当电路中电压达到预定值时而动作的继电器。其结构与电流继电器基本相同,只是电磁铁线圈的匝数很多,而且使用时要与电源并联。它广泛应用于失压(电压为零)和欠压(电压小)保护中。所谓失压和欠压保护就是当由于某种原因电源电压降低过多或暂时停电时,电动机即自动与电源断开;当电源电压恢复时,如不重按起动按钮,则电动机不能自行起动。如果不是采用继电器控制,而是直接用闸刀开关进行手动控制,由于在停电时未及时拉开开关,当电源电压恢复时,电动机即自行起动,可能造成事故。另外还有过电压继电器,它是当电路电压超过一定值时,因电磁铁吸力而切断电源的继电器,它用于过电压保护(如保护硅管和可控硅元件)。

电流继电器的电磁铁线圈匝数较少。若通过线圈的电流低于额定值时,电磁铁的吸力不足以克服反作用弹簧的弹力,衔铁不动作。若电流超过额定值,电磁铁的吸力大于弹力,因而衔铁被吸。这样,触头系统中常闭触头断开,而常开触头就闭合。由于电流超过某额定值时,继电器才会动作,故又称为过电流继电器。调节反作用弹簧的弹力,可以调整动作电流的数值。

电流继电器主要用于过载和短路保护,它比熔断器的结构复杂,但过载保护性能优于熔断器,而且事故后不必像熔断器那样更换元件,可重复使用。所以,它在电力系统中对电机激过载和短路起着关键性的保护作用。

继电器常见问题及处理措施

一、触点松动回开裂

触点是继电器完成切换负荷的电接触零件,有些产品的触点是靠铆装压配合的,其主要的弊病是触点松动、触点开裂或尺寸位置偏差过大。这将影响继电器的接触可靠性。出现铲除点松动,是簧片与触点的配合部分尺寸不合理或操作者对铆压力调节不当造成的。触点开裂是材料硬度过高或压力太大造成的。对于不同材料的触点采用不同材料的工艺,有些硬度较高的触点材料应进行退火处理,在进行触点制造、铆压或点焊。触点制造应细心,由于材料有公差存在,因此每次切断长度应试摸后决定。触点制造不应出现飞边、垫伤及不饱满现象。触点铆偏则是操作者将摸具未对正确、上下摸有错位造成。触点损伤、污染、是未清理干净摸具上的油污染和铁屑等物造成的。无论是何种弊病,都将影响继电器的工作可靠性。因此,在触点制造、铆装或电焊过程中,要遵守首件检查中间抽样和最终检查的自检规定、以提高装配质量。

二、继电器参数不稳定

电磁继电器的零部件相当部分是铆装配合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铆装处松动或结合强度差。这种毛病会使继电器参数不稳定,高低温下参数变化大,抗机械振动、抗冲击能力差。造成这种毛病的原因主要是被铆件超差、零件放置不当、工摸具质量不合格或安装不准确。因此,在铆焊前要仔细检验工摸具和被铆零件是否符合要求。

三、电磁系统铆装件变形

铆装后零件弯曲、扭斜、墩粗黑给下道工序的装配或调整造成困难,甚至会造成报废。这种毛病的原因主要是被铆零件超长,过短或铆装时用力不均匀,摸具装配偏差或设计尺寸有误,零件放置不当造成。在进行铆装时,操作工人应当首先检查零部件尺寸,外型,摸具是否准确,如果摸具未装到位就会影响电磁系统的装配质量或铁心变形、墩粗。

四、玻璃绝缘子损伤

玻璃绝缘子是由金属插脚与玻璃烧结而成,在检查、装配、调整、运输、清洗时容易出现的插脚弯曲,玻璃绝缘子掉块、开裂,而造成漏气并时绝缘及耐压性能下降,插脚转动还会造成接触簧片移位,影响产品可靠通断。这就要求装配的操作者在继电器生产的整个过程中要轻拿轻放,零部件应整齐排列放在传递盒内,装配或调整时,不允许扳动或扭转引出脚。

五、线圈故障

继电器用的线圈种类繁多,有外包的、也有无外包的,线圈都应单件隔开放置在专用器具中,如果碰撞交连,在分开时会造成断线。在电磁系统铆装时,手扳压床和压力机压力调整应适中,压力太大会造成线圈断线或线圈架开裂、变型、绕组击穿。压力太小又会造成绕线松动,磁损增大。多绕组线圈一般是用颜色不同引线做头。焊接时,应注意分辨,否则将会造成线圈焊错。有始末端要求的线圈,一般用做标记的方法标明始末端。装配和焊接时应注意,否则会造成继电器级性相反。

篇2:继电器常见问题及处理措施

触点是继电器完成切换负荷的电接触零件,有些产品的触点是靠铆装压配合的,其主要的弊病是触点松动、触点开裂或尺寸位置偏差过大,这将影响继电器的接触可靠性。泛起铲除点松动,是簧片与触点的配合部门尺寸不公道或操纵者对铆压力调节不当造成的。触点开裂是材料硬渡过高或压力太大造成的。对于不同材料的触点采用不同材料的工艺,有些硬度较高的触点材料应进行退火处理,在进行触点制造、铆压或点焊。触点制造应细心,因为材料有公差存在,因此每次堵截长度应试摸后决定。触点制造不应泛起飞边、垫伤及不丰满现象。触点铆偏则是操纵者将摸具未对准确、上下摸有错位造成。触点损伤、污染、是未清理干净摸具上的油污染和铁屑等物造成的。不管是何种弊病,都将影响继电器的工作可靠性。因此,在触点制造、铆装或电焊过程中,要遵守首件检查中间抽样和终极检查的自检划定、以进步装配质量。

二、继电器参数不不乱

电磁继电器的零部件相称部门是铆装配合的,存在的主要题目是铆装处松动或结合强度差。这种毛病会使继电器参数不不乱,高低温下参数变化大,抗机械振动、抗冲击能力差。造成这种毛病的原因主要是被铆件超差、零件放置不当、工摸具质量分歧格或安装不正确。因此,在铆焊前要仔细检修工摸具和被铆零件是否符合要求,

三、电磁系统铆装件变形

铆装后零件弯曲、扭斜、墩粗黑给下道工序的装配或调整造成难题,甚至会造成报废。这种毛病的原因主要是被铆零件超长,过短或铆装时用力不平均,摸具装配偏差或设计尺寸有误,零件放置不当造成。在进行铆装时,操纵工人应当首先检查零部件尺寸,外型,摸具是否正确,假如摸具未装到位就会影响电磁系统的装配质量或铁心变形、墩粗。

四、玻璃绝缘子损伤

玻璃绝缘子是由金属插脚与玻璃烧结而成,在检查、装配、调整、运输、清洗时轻易泛起的插脚弯曲,玻璃绝缘子掉块、开裂,而造成漏气并时绝缘及耐压机能下降,插脚滚动还会造成接触簧片移位,影响产品可靠通断。这就要求装配的操纵者在继电器出产的整个过程中要轻拿轻放,零部件应整洁排列放在传递盒内,装配或调整时,不答应扳动或扭转引出脚。

五、线圈故障

篇3:继电器常见问题及处理措施

1 微机继电保护的功能特点

微机继电保护装置是应用微型计算机或是微处理器构成的继电保护装置, 具有数据采集、远程控制与监视、自检查、通讯等功能。相较于传统的继电保护, 微机继电保护具有诸多优势, 但抗干扰能力较差。

相较于传统的继电保护, 微机继电保护有其自身的特点, 主要表现为:采用各种电力逻辑运算来实现保护功能, 简化了接线;保护、遥控、就地控制出口均通过一组继电器动作完成, 大大提高了装置的可靠性;保护参数、功能的修改可随时进行而不需要重新调试;具备网络通讯功能, 监控中心可以汇总用户需要的各种数据, 便于集中调度;具备自身保护机制, 通过光电隔离技术可以有效防御强电流攻击;数据处理速度快, 具备时钟同步功能, 可随时记录故障信息, 易学易用易维护;微机继电保护装置使用寿命长, 运行费用低, 虽然一次投资较大, 但综合效益优于常规保护。

2 微机继电保护装置的常见故障

微机继电保护的常见故障包括定值问题、电源问题、TA饱和问题、抗干扰问题、插件绝缘问题、软件版本问题以及高频收发信机问题等。

1) 定值问题。定值问题主要包括了整定计算差错、人为整定错误以及装置元器件老化等。对于整定计算差错, 为减少误差, 应确保向保护计算人员提供准确的计算参数及图纸, 并在调试完成后及时将保护资料移交运行部门。人为整定错误的情况主要表现:看错数值;TA、TV变比计算错误;在微机保护菜单中找错位置, 定值区使用错误;运行人员投错压板等。为此在设备送电之前, 至少应有两人再次进行装置定值的校核。由元器件的老化积累必然引起元器件特性的变化和损坏, 因此装置元器件老化对于微机保护的定值会有影响, 其老化原因有器件本身的自然老化, 也有温度与湿度的影响。因此, 除了定期对微机保护采取采样实验, 还应对微机保护的现场运行环境中的温度与湿度进行控制, 避免因此造成定值的漂移。2) 电源问题。微机保护装置电源问题主要是逆变稳定电源问题以及带电插拔插件问题。逆变稳压电源问题表现为纹波系数过高、输出功率不足或稳定性差。纹波系数是指输出中的交流电压与直流电压的比值, 纹波系数过高会对设备的寿命造成较大的影响, 导致保护拒动作或是逻辑错误等故障的产生。电源输出功率不足或稳定性差会造成电源输出电压下降及波动较大, 导致比较电路的基准值发生变化、充电电路时间变短等问题, 对微机保护的逻辑配合产生较大影响, 甚至会导致逻辑功能判断失误。逆变电源的运行寿命一般在4~6年, 到期应及时更换。带直流电源插拔插件是属于人为因素造成的问题, 在不停直流电源的情况下插拔各种插件, 容易造成装置的损坏或系统故障, 因此, 在进行插件的插拔时, 应加强现场的监管, 务必在关闭直流电源的情况下再进行插件的插拔, 应有专人监护禁止带电插拔插件。3) TA饱和问题。电流互感器TA的饱和问题对于微机继电保护装置动作的正确性具有较大的影响, 随着系统短路电流急剧增加, 这种影响日趋突出。主要表现为现场馈线保护因TA饱和而拒动, 主变压器后备保护越级跳开主变压器三侧开关等。对TA饱和问题产生的故障进行排除, 可以通过限制短路电流、增大保护级TA的变比、缩短TA二次电缆长度及加大二次电缆截面、减小二次回路阻抗等方法来实现, 只要能够防止TA饱和, 即可以排除此类故障的发生。4) 抗干扰问题。微机继电保护装置的抗干扰性能较差, 当有干扰源在保护屏一定范围内出现时, 会导致微机继电保护装置的一些逻辑元件误动作。微机继电保护抗干扰问题的解决, 除对微机继电保护装置采用多层印刷板和表面贴装技术外, 严格执行相关的反事故技术措施, 尽可能避免各种干扰源的在装置影响范围内出现是十分必要的。5) 插件绝缘问题。微机继电保护装置具有的高集成度特性, 使得静电尘埃对于插件的绝缘构成一定的影响。在长期的运行过程中, 微机继电保护装置的插件接线焊点周围无可避免的由于静电作用附着了大量静电尘埃, 使插件焊点之间形成导电通道, 从而引起故障或者事故的发生。对于此问题, 可通过静电消除方法或是定期清理静电尘埃的方式解决。

3 微机继电保护装置故障处理的措施

1) 故障处理的基本思路。微机继电保护装置自身具有故障信息记录与存储功能, 包括故障录波和时间记录、微机事件记录、故障录波图形、装置灯光显示信号等, 在故障处理前正确利用系统提供的故障信息对于故障的解决具有重要的作用, 也是事故处理的重要依据。利用微机事件日志以及故障录波对于一般故障通常可以快速查出故障源, 但一些较为隐蔽或是成因复杂的故障, 微机事件日志以及故障录波并不能直接体现故障根源, 出现这种情况时, 应着重从故障点、故障现象出发, 结合事件日志及故障录波一级级往前查找, 尤其是在微机继电保护装置出现误动作时, 采用此方法通常可以较为快速准确的找到故障根源。若微机保护出现拒动或者逻辑出现问题时, 应采取顺序检查的方法, 按部就班, 从外部检查、绝缘检测、定值检查、电源性能测试、保护性能检查等顺序进行故障的根源的查找。此外, 对于微机继电保护装置动作逻辑、动作时间是否正常的检查, 运用整组试验法, 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准确判明故障的根源, 如不能查出, 则应结合其它检查方法进行复合检查。2) 提高继电保护故障处理能力的途径。要提高微机继电保护故障处理能力, 首先要掌握微机继电保护装置的基本原理以及功能特性, 这是解决微机继电保护故障的基础, 只有具备扎实的基本功, 才能在故障发生后对故障现象做出准确的分析判断, 才能找出故障或事故产生的原因, 并做出正确的故障处理。其次, 熟练掌握正确的检查方法, 是解决微机继电保护故障的重要技术保障。对于常见的一些故障, 正确运用常规的检查方法通常都可以查出, 但一些具有隐蔽性的故障, 常规检查方法往往不能快速准确的检出, 此时就需要采用逐级逆向检查法或是顺序检查法, 对装置进行细致排查或是全面的检查。第三, 要熟练掌握微机保护故障处理的技巧。在微机保护的故障处理中, 过往积累的故障处理经验是非常宝贵的, 可以帮助故障处理人员快速处理重复或是反复发生的故障, 缩短故障处理时间, 将故障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

4 结束语

篇4:继电器常见问题及处理措施

【关键词】继电保护;常见故障;处理措施

在电力系统当中,要想实现整个系统的稳定安全运行、降低其综合成本以及系统故障的自诊断控制,继电保护器都是关键的技术设备。继电保护器能够根据电力系统的发生故障后的一些变化来将一些元件进行安全隔离,使得故障不会继续扩大,从而达到保护系统安全运行并实现经济效益的目的。继电保护是主要针对主设备和输电线的保护措施,能够根据不同需求来达到失步保护、失磁保护和负荷保护等安全保护。但是在实际应用当中,一旦继电保护器发生了自身故障或者是传送信息的系统发生了故障,这些都会影响到继电保护措施的顺利进行,从而失去保护主电路和输电线的功能。

一、继电保护器的运行环节

由于继电保护器分为很多种类型,所以设备装置之间存在着很大差异。但是即使其差异再大,他们的基本运行环节还是相差无几的。继电保护器都是通过对信号进行采集、分析判断并输出处理完成的作用信号来对系统进行保护的。根据以上信息可以看出在继电保护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会影响到继电保护器的工作。所以在检修当中,要重点对继电保护器进行运行环节和故障点的检修,以来预防发生故障,从而实现继电保护。

二、继电保护的常见故障

继电器的常见故障主要可以从外部看到的现象和内部看到的现象来划分为两部分。

首先是外部看到的现象,这方面主要有继电器不运行或不复位、继电器误动作指示灯异常亮起以及烧损三方面的故障;由内部看到的现象可以分为分为接点故障和差拍两方面的故障。

1、继电器不运行或者不复位故障。在继电器进行继电保护的过程中有时会出现继电器不能正行运行的故障,此时直观的结果就是继电器不能进行正常运行或者是不能够进行复位。继电器不能进行正行工作的话就不能及时对系统进行保护,因此出现这种故障要及时找到根源并对其进行修复。发生继电器不运行或者是不复位故障的时候,可以通过外部现象来确定。依次检查输入的电压是不是能够到达继电器处、继电器的规格是不是能够符合输入电压、输入的电压值是不是有所下降、继电器是否出现了破损以及接触是否良好等,以上这些会导致继电器不能够正常运行。而发生继电器不能复位故障的时候,需要检查输入电压是不是已经完全断开以及继电器是不是有异常变化。

这些故障出现的原因可能是布线错误、安装的螺钉端子不牢固、供给的电源容量不充足、线圈断线、绝缘老化以及机械性破损。

2、继电器误动作指示灯亮起异常。指示灯异常的亮灭会带来错误的信息,使工作人员作出错误的判断。当发生这种故障的时候,一方面可以通过继电器的输入端子上面是不是被施加了异常的电压来确定,产生这个故障的根源是长距离地布线和感应电压造成了迂回的电路。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观察振动和冲击是不是太大来确定故障原因,这是由于继电器的使用环境太过恶劣。

3、继电器的烧损故障。继电器的烧损故障主要出现在两个地方,一个是线圈烧损,另一个是接点烧损。当发生烧损故障的时候,通常会出现变型以及烧灼性气味等特征,因此维修人员通常能够根据感官来判断出来。线圈烧损可能是因为选择线圈的时候规格的选择不正确、输入的电压超过了线圈的额定值以及贴片不能够充分吸附等。接点的烧损可能是因为电流超过其额定值、冲击电流超过了其额定值或者是和插座的接触不良导致了异常的发热状况。

4、接点故障。接点故障可以分为接点熔敷、接触不良和异常消耗等。这些都是在继电器的内部来看。大电流的流入、接点异常振动、频繁开关动作和继电器到期都会引发接点熔敷故障的产生,发生这些情况的根本原因可能是负载加入引起的突入电流、负载短路的电流以及外部振动和冲击等。

而发生接触不良故障的时候,就要检查接点表面是不是有硅、碳等附着物,是否被SO2、H2S等硫化物腐蚀,是不是有接点、端子偏离或接点脱落等机械性的接触不良等。

接点出现异常消耗的时候,首先要看继电器是不是适合,这会造成电压、冲击电流、电流的选择失误;其次看是不是考虑到了连接负载,连接负载的加入带入了相关电流的变化,产生了螺线管负载、电机负载、灯负载等的相关冲击电流。

5、差拍。差拍现象的产生也会对继电保护造成影响。出现差拍现象的时候,可以依次检查输入电压是不是充足、继电器的选择是不是合适以及电磁铁是不是进行了完全动作。输入电压不足可能是因为继电器线圈的规格不合适造成,也可能是因为施加电压的脉动和输入电压缓慢上升造成。

三、对继电保护器故障的处理方法

电力系统中,与继电保护器相关的故障通常是比较多的。在此对其常见故障的相关排除以及处理方法来进行重点分析。

继电保护器发生故障之后首先应该采用替换的方法来对故障点进行排除和确定。上文详细说了继电保护器常见的故障和可能的故障点,所以只要根据相关现象来进行排查就行了。首先用正常完好的元件来替代可能出现了故障的地方,根据故障是否消失来确定其是否是故障点。如果故障消失的话,那就对其进行排除;如果故障没有消失的话,那就继续排查别的故障点。

通过总结维修经验以及收集相关的文献可以发现,继电保护器的故障一般都是会产生比较直观的现象的。比如说在有元件烧毁的时候,元件的外观会发生明显变化并伴随着烧灼的气味产生,这些像信号一样引领维修人员寻找到故障点。所以说在发生故障的时候,维修人员也可以利用比较直接的视觉以及嗅觉來寻找故障点,并用相关处理方法来对故障进行处理。实际故障排除过程中还会经常使用到逐项拆除以及短接的方法来确定故障点,并对其进行维修。

通过以上文字也可以发现,实际过程中的维修以及处理的工作中要求维修人员能够使用不同的方式来排除故障,把方法综合运用。所以现代的电力系统企业中应当注意维修技术人员的选择和培训,不断使其积累相关经验。同时不断记录下遇到的故障问题以及故障的现象和特征等信息,使以后的维修人员能够进行学习,快速增长相关知识。

结语

继电保护器是电力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保护装置,所以其故障的排查以及处理在保障电力系统安全运行和供电能力等方面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在现代的电力企业当中,应当采用数据库等信息方式来加快维修人员关于相关知识与经验的积累总结。通过数据库的信息来指导维修人员正确进行检修相关工作,实现继电保护器的快速检修和故障的处理。

参考文献

[1]杨峥.电厂继电保护故障检修与维护[J].电力科技,2011.6.

[2]刘宏伟.继电保护故障排查与处理[J].电力技术,2011.1

篇5: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及处理措施

1.变形类

车辙属变形类,是指路面上沿行车轮迹产生的纵向带状凹槽,深度1.5cm以上。车辙是在行车荷载重复作用下,路面产生永久性变形积累形成的带状凹槽。车辙降低了路面平整度,当车辙达到一定深度时,由于辙槽内积水,极易发生汽车飘滑而导致交通事故。产生车辙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设计不合理以及车辆严重超载导致的。影响沥青路面车辙深度的主要因素是沥青路面结构和沥青混凝土本身的内在因素,以及气候和交通量及交通组成等的外界因素。

车辙产生的主要原因有:(1)沥青混合料油石比过大;(2)表面磨损过度;(3)雨水侵入沥青混凝土内部;(4)由于基层含不稳定夹层而导致路面横向推挤形成波形车辙。

2.裂缝类

裂缝主要有三种形式:纵向裂缝,横向裂缝和网裂。沥青路面建成后,都会产生各种形式的裂缝。初期产生的裂缝对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基本上没有影响,但随着表面雨水的侵入,导致路面强度下降,在大量行车荷载作用下,使沥青路面产生结构性破坏。沥青路面裂缝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裂缝从表现形式可分为横向裂缝、纵向裂缝和网状裂缝三种。影响裂缝的主要因素有:沥青的品种和等级、沥青混合料的组成、面层的厚度、基层材料的收缩性、土基和气候条件等。

坑槽(裂缝类)是常见的沥青路面早期病害,指路面破坏成坑洼深度大于2cm,面积在0.04㎡以上。形成坑槽主要是车辆修理或机动车用油渗入路面,污染使沥青混合料松散,经行车碾压逐步形成坑槽。

3.松散类

沥青路面的松散是指路面结合料失去粘结力、集料松动,面积0.1 ㎡以上。松散是直接影响行车安全的路面病害,松散可能出现在整个路面表面。也可能在局部区域出现,但由于行车作用,一般在轮迹带比较严重。

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有:(1)局部路基和基层不均匀沉降引起路面破坏;(2)碎石中含有风化颗粒,水侵入后引起沥青剥离;(3)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多,沥青结合料本身的粘结性能降低,促使面层与轮胎接触部分的沥青磨耗,造成沥青含量减少,细集料散失;(4)机械损害或油污染。

脱皮(松散类)沥青路面脱皮是指路面面层层状脱落,面积0.1 ㎡以上。导致沥青路面脱皮主要是因为水损害。

4.其他类

修补损坏面积:因破损或病害而采取修复措施进行治理,路表外观上已修补的部分与未修补的部分明显不同。

二、沥青路面常见病害的整治措施

1.沥青路面车撒的治理措施

(1)如果车道表面因车辆行驶推移面产生的车辙。应将出现车辙的面层切削或铣刨清除,然后重铺沥青面层。然后采用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或SBS改性沥青单混合料、或聚乙烯改性沥青混合料来修补车辙。(2)如果路面受横向推挤形成的横向波形车辙,如果已经稳定,可将凸出的部分削除,在波谷部分喷洒或涂刷粘结沥青并填补沥青混合料并找平、压实。(3)如果由于基层强度不足、水稳性能不好,使基层局部下沉而造成的车辙,应先处治基层。将面层和基层完全挖除。

2.沥青路面裂缝及坑槽的治理措施

(1)沥青路面裂缝产生后,如果在高温季节全部或大部分可愈合的轻微裂缝,可不加处理。如果在高温季节肯定是不能愈合的轻微裂缝,要及时进行维修,控制裂缝的进一步扩大,防止导致路面早期破坏,提高公路使用效率。同样在沥青路面裂缝的维修时,要严格工艺操作和规范要求。

(2)灌油修补法。在冬季节,将纵横裂缝处清扫干净,用液化气将缝壁加热至粘性状态后,再把沥青或沥青砂浆(在低温潮湿季节宜喷洒乳化沥青),喷抹到缝中,再匀撒一层2-5mm的干燥洁净石屑或粗砂加以保护,最后用轻型压路机将矿料碾压。如果是细小的裂缝,则要预先用盘式铣刀进行扩宽,再按上述方法做处理,沿裂缝涂刷少量稠度较低的沥青。

(3)对开裂的沥青路面进行修补。施工时,先把裂缝的旧迹凿掉,形成V形槽;再用空压机吹除V形槽中及其周围的松动部分和尘土等杂物,然后通过挤压枪把已经拌和均匀的修补材料灌入裂缝中,使之饱满。待修补材料凝固后,约一天左右即可开放交通。此外,如果由于土基、基层强度不足或路基翻浆等引起严重龟裂,应先处治好基层再重作面层。

(4)路面的基层完好,仅面层有坑槽时的护理方法。按“圆洞方补”的原则,划出与路中心线平行或垂直的坑槽修补轮廓线,按长方形或正方形来进行,凿开坑槽到稳定部分,用空压机将槽底,槽壁的尘土和松动部分清除干净,然后在干净的槽底;槽壁喷洒薄层粘结沥青,随即填铺备好的沥青混合料。然后手压路机碾压,压时要确保压实力直接作用在摊铺后的沥青混合料上。采用这种方法,不会发生裂缝、裂纹等现象。

(5)热补法修补。采用热修补养护车,将加热板加热坑槽处路面,翻松被加热软化铺装层,喷洒乳化沥青,加入新的沥青混合料,然后搅拌摊铺,压路机压实成型。

(6)若因基层局部强度不足等使基层破坏而形成坑槽,应将面层和基层完全挖除。

3.沥青路面松散的治理措施

(1)因嵌缝料散失出现轻微麻面,在沥青面层不贫油时,可在高温季节撒适当的嵌缝料,并用扫帚扫匀,使嵌缝料填充到石料的空隙中。

(2)大面积麻面就喷洒稠度较高的沥青,并撒适当粒径的嵌缝料,应使麻面部分中部的嵌缝料稍厚,周围与原路面接口要稍薄定型要整齐,并碾压成型。

(3)因沥青与酸性石料间的粘附性不良而造成路面松散。应将松散部分全部挖除后,重作面层的矿料不应再使用酸性石料。

4.修补破损面积

篇6:继电器常见问题及处理措施

一、桩基在钻孔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措施

1、坍孔

坍孔的特征是孔内水位突然下降又回升,孔口冒出细密的水泡,出渣量明显增加而不见进尺,钻机负荷显著增加等。

坍孔原因:大多数是由于泥浆性能不符合要求、孔内水头未能保证、机具碰撞孔壁等原因造成的。

处理措施:发生坍孔后,应查明坍孔的位置再进行处理。坍孔位置较深且不是很严重时,采用粘土回填至坍孔位置以上2m~3m,并采取加大泥浆比重、改善泥浆性能、加高水头等措施,继续慢慢钻进;坍孔严重时,应立即将钻孔全部用砂类土或砾石土回填,如果无砂类土和砾石土,可采用粘质土掺入5%~8%的水泥进行回填,待孔内回填土稳定后重新开钻;坍孔位置不深时,可采用加深护筒的方法,将护筒内的填土夯实,重新开钻。

2、斜孔

斜孔一般多发生在采用冲击钻成孔上。

斜孔原因:通常是由于地质松软不均、岩面倾斜、钻架移位、钻架不平或钻头遇到探头石等原因造成的。

处理措施: 钻孔时,要经常检查钻盘是否水平或钢丝绳是否垂直,孔口位置的钻杆或钢丝绳的平面位置是否正确,一旦发现偏差应及时调整。当出现斜孔时,一般可在偏斜处吊住钻头反复扫孔,使钻孔正直。偏斜严重时,应回填粘质土(采用回旋钻成孔)或片石(采用冲击钻成孔)到偏斜处顶面,待沉积密实、稳定后重新开钻。

3、扩孔

扩孔原因:扩孔大多数是由于孔壁坍塌或钻杆摆动过大造成的。

处理措施:一般是采用失水率小的优质泥浆护壁,改善钻机的机械性能(减小钻摆动)来控制扩孔率。

4、缩孔

缩孔原因:通常是由于地层中含有膨胀土、软塑土、泥质页岩等不良地质造成的,钻头磨损过大亦能使孔径稍小。

处理措施:缩孔发生后,应立即查明原因,如因钻头磨损过大造成的缩孔现象,应对钻头及时补焊,加大钻头。如因以上不良地质条件造成的,当缩孔不严重时,可采用钻头上下反复扫孔来扩大孔径;当缩孔严重时,采取钢护筒防护,一般情况下钢护筒的长度要根据不良地质的厚度情况来确定,最好是不良地质部分全部下钢护筒。

5、孔内漏浆

孔内漏浆原因:一般是钻孔钻至透水层时由于泥浆的性能较差、或护筒周围透水、或钻孔遇到小溶洞时发生的。

处理措施:当遇护筒内水头不能保持时,一般采取护筒周围回填土夯实、增加护筒埋置深度、适当减小护筒内水头高度、增加泥浆相对密度和粘度、倒入粘土使钻头慢速转动等措施。当用冲击钻冲孔时,可往孔内回填片石、卵石及适当投入一定数量的水泥,反复冲击,增加护壁。

6、卡钻

卡钻原因:常发生冲击钻冲孔时,因先形成了梅花孔、十字孔、冲锤磨损未及时补焊、钻孔直径变小而新钻又过大、冲锤倾倒、遇到探头石或孔内掉入物件卡住等原因造成的。

处理措施:卡钻锤后不宜强提,可用小锤冲击或用边冲边吸的办法将卡锤周围的钻渣松动后再提出。

7、掉钻

掉钻原因:一般是由于钻杆磨损过甚、钻锤的钢丝绳磨损过甚或钢丝绳的卡口螺丝松动造成的。

处理措施:掉钻是在桩基钻孔过程中经常发生的故障之一,每台钻机都应配备足够的打捞工具。掉钻后应马上用打捞叉、打捞钩、绳套等工具打捞。如果由于打捞时间过长造成钻头被埋,应先清理泥沙,然后再使用打捞工具进行打捞。特别强调指出:初次掉钻头时,钻头在孔内一般是正立的,如果一次打捞不成功造成第二次或者多次掉钻,那么钻头掉在孔内就不一定是正立的,给打捞造成更大的困难。

二、桩基在清孔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措施

1、清孔造成塌孔

塌孔原因:由于换浆过快、较快地降低泥浆相对密度造成的。

处理措施:清孔造成塌孔时,要根据塌孔的严重程度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进行处理。塌孔不严重时,可采用加大泥浆相对密度等改善泥浆性能的措施后继续清孔。塌孔严重时,该孔需要回填重新钻孔;

2、泥浆含砂率过大及沉渣过大

形成原因:泥浆含砂率过大及沉渣过大都是由于清孔时加水过快、过多、换浆时不及时捞渣或捞渣不干净、没有使用二级以上沉渣池等原因造成的。

处理措施:泥浆含砂率及沉渣过大时都应加大泥浆相对密度继续清孔,边清边捞渣,等泥浆的含砂率符合要求后再把泥浆的相对密度降低至符合要求。

3、声测管堵塞

形成原因:在安放桩基钢筋笼时,每节声测管连接完成后没有往管内灌水,以检测声测管是否漏水。

预防措施:声测管在每一节焊接完后,孔内要灌水,水要经过净化处理后才能灌深测管,达到预防探测管底部堵塞目的。声测管施工时接头焊接要牢固,不得漏浆,顶、底口封闭严实,声测管与钢筋笼用粗铁丝软连接。

三、桩基在灌注混凝土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措施

1、导管进水

形成原因:导管进水是由于多提升导管且管口超出已灌混凝土表面时发生的。处理措施:首批混凝土下落后导管进水,应将已灌注的混凝土用吸泥机(可用导管作吸泥管)全部吸出,再针对导管进水的原因改正操作工艺或增加首批混凝土储量重新灌注;在混凝土灌注的中期,遇到导管进水时,可依次将导管拔出,用吸泥机或潜水泥浆泵将原灌注混凝土表面的沉淀物全部吸出,将装有底塞的导管重压插入原混凝土表面2m以下,然后在无水导管中继续灌注,将导管适当提升,继续灌注的混凝土可冲开导管底塞流出。

2、导管堵管

形成原因:初灌导管堵管大多数是由于隔水硬球栓或硬柱塞被卡住而造成的。中期导管堵塞大多数是由于灌注时间过长,表面混凝土已初凝或者是由于混凝土的砂石级配差造成混凝土离析或者是由于混凝土中有大块物体或者是由于混凝土在导管内停留时间过长而发生堵塞的。

处理措施:发生初灌堵管时,可用长杆往管内冲捣,或用振动器振动、硬物敲打导管外侧,或提升导管迅速下落振冲,或用钻杆加配重冲击导管内混凝土。如果这些方法都无效,应将导管拔出,取出导管内物质,重新下导管灌注混凝土;发生中期导管堵塞时,处理的方法是将导管连同堵塞物一起拔出,疏通导管。若原灌注的混凝土表层尚未初凝,可用新导管插入原灌混凝土的表面2m以下深度,用潜水泥浆泵下入导管底将管内的泥浆抽干净,再用圆杆接长的小掏渣桶将管内表面混有泥浆的混凝土掏干净后继续灌注混凝土。

3、灌注坍孔

形成原因:大的坍孔特征与钻孔期间比较相似,可用测探仪或测锤探测,如探头达不到混凝土面高程时即可证实发生坍孔。发生灌注坍孔有以下几种原因:护筒脚漏水;潮汐区未保持所需的水头;地下水压超过孔内水压;孔内泥浆相对密度、粘度过低;孔口周围堆放重物或机械振动。

处理措施:发生灌注坍塌时,如坍塌数量不大,可采用吸泥机吸出混凝土表面坍塌的泥土,如不继续坍孔,可恢复正常灌注。如坍孔仍在继续且有扩大之势,应将导管及钢筋骨架一起拔出,用粘土或掺入5%~8%的水泥将孔填满,待孔位周围地层稳定后再重新钻孔施工。

4、钢筋笼上升

形成原因:灌注混凝土时钢筋笼上升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混凝土冲出导管底口后向上的顶托力把钢筋笼上浮。

处理措施:为防止混凝土灌注过程中钢筋笼上浮,灌注混凝土前,应将钢筋笼的顶端焊接在护筒或其他牢固的物体上。在灌注混凝土过程中,当灌注混凝土顶面距钢筋笼底部约1m时,应降低混凝土的灌注速度;当混凝土面上升到钢筋笼底4m以上时,提升导管使导管底口高出钢筋笼底2m以上后即可恢复正常速度灌注混凝土。

5、埋管

形成原因:埋管一般是由于导管埋置深度过大所造成的。

预防措施:为了避免造成埋管事故,在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埋管深度在2m~6m之间;若已造成埋管事故,即要对该桩基进行处理。

6、断桩

断桩是由于桩基混凝土的某一部分和全部端面段泥浆浸入,破坏了桩的整体性受力形态, 形成废桩。

(1)常见的断桩形式一般有以下四种:

①、混凝上桩体与基岩之间不凝固。由于导管下孔距孔底过远或混凝上被冲洗液稀释,使水灰比增大,造成混凝土不凝固而出现断桩现象。

②、桩身中段出现混凝土不凝体。受地下水活动的影响或管密封不良,冲洗液浸入使局部混凝土水灰比增大,也能产生断桩现象。

③、桩身中岩渣沉积成层,将混凝土桩上下分开。在浇注混凝上时,导管提升过多,露出了混凝土面, 或因停电、待料等原因造成夹渣, 这些问题也是产生断桩现象的重要原因。

④、桩身出现空洞体。原因是未采用“回顶”法灌注, 而是从孔口直接倾倒的办法灌注混凝土,产生离析,造成凝固后不密实,个别区段产生疏松、空洞现象。

(2)影响断桩的因素

①、水泥初凝时间过短;

②、骨料粒径偏太,砂粒中有大卵石;

③、水泥混凝土的和易性差,流动性差;

④、清孔工作不彻底;

⑤、导管埋得过深或过浅;

⑥、导管进水、导管堵管;

⑦、由于机械故障、施工机具配置、劳动力组织不合理,致使灌注时间过长;

(3)产生断桩的原因

①、在灌注混凝土过程中

由于测定已灌混凝土表面标高错误,导致导管埋深过小,出现拔脱提漏现象,形成夹层断桩。特别是钻孔灌注桩后期,超压力不大或探测仪器不精确时,易将泥浆中混合的坍土层误认为是混凝土表面。因此,必须严格按照规程规定的测深锤测量孔内混凝土表面高度,并认真核对,保证提升导管不出现失误。

②、在灌注过程脱管

导管的埋置深度是一个重要的施工指标。由于导管埋深过大,以及灌注时间过长,导致已灌混凝土流动性降低,从而增大混凝土与导管壁的摩擦力,加上导管采用已很落后且提升阻力很大的法兰盘连接的导管, 在提升时, 因为连接螺栓拉断或导管破裂而产生断桩。

③、在灌注过程卡管

由于人工配料的随意性较大,如果责任心差, 造成混凝土配合比在执行过程中的误差大, 使坍落度波动大, 拌出的混合料时稀时干。坍落度过大时会产生离析现象, 使粗骨料相互挤压阻塞导管;由于坍落度过小或灌注时间过长,使混凝土的初凝时间缩短,加大混凝土下落阻力而阻塞导管, 都会导致卡管事故,造成断桩。

④、在灌注过程坍塌

由于工程地质情况较差,施工单位组织施工时重视不够,有甚者分包或转包,施工者没有经验,在灌注过程中,井壁坍塌严重或出现流砂、软塑状质等, 造成类泥砂性断桩。

⑤、特殊原因

由于导管漏水、机械故障和停电造成施工不能连续进行,井中水位突然下降等因素,都可能造成断桩。

(4)断桩的预防措施

①、要选用初凝时间不早于2.5h 的水泥,对于桩较长,桩径大,灌注时间较长者,可在首批混凝土中掺入缓凝剂;

②、严格把好材料关,严格控制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大于导管内径的1/6 — 1/8 和钢筋最小净距的1/4,细骨料的级配选择良好的中砂,同时注意剔除细骨料中的大卵石;

③、最大限度地降低实际生产与试验之间的偏差,施工过程中要及时做好材料含水量的检测,应该做到每车集料都要过秤,采取重量比控制,保证用水量和含砂率不至产生较大偏差,保证混凝土的和易性和流动性,其坍落度控制在18cm-20cm 之间;

④、要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清孔。由于孔内沉淀层厚度对于摩擦桩不大于0.5 倍的桩径,对于柱桩不大于设计规定;泥浆的比重在1.05-1.20 之间,含砂率小于4%,粘度17s —20s。灌注前,必须对孔底沉淀层厚度再进行一次测定,如厚度超过规定,需再次清孔,可用灌注导管做吸泥管用空气吸泥机清孔,或对孔底高压射水或射风3min-5min,使沉渣悬浮,然后立即灌注混凝土;

⑤、灌注即将结束时,如出现混凝土顶升困难时, 除按规范保证漏斗底口高出井孔水面4m=6m 外, 应在孔内加水稀释泥浆,并掏出部分沉淀土。在拔出最后一段导管时,拔管速度应较慢些,以防泥浆挤入桩内。

(5)断桩的处理措施

①、灌注初期的断桩

在开盘后,仅仅灌注了数米就因故中止,而且确实不能在短时间内恢复灌注,则应立即拔出导管,用气举法吸渣将孔内尚未凝结的混凝土清除干净,不宜采用二次剪球的方法,因为这样处理易造成夹泥的缺陷。如断桩时,孔内混凝土已有相当数量,气举法难以吸除而混凝土面离护筒底还有一定距离。这种情况下可考虑割除部分钢筋笼,趁混凝土强度低时用冲击钻将混凝土连同钢筋全部冲碎清除。钢筋碎断后可用电磁铁吸除。

②、内套钢护筒,清水接桩

在灌注中止时, 混凝土面离孔口不足20米, 可采用一个比钢筋笼直径稍小的牙轮钻,从混凝土面钻入1 米以清除表层混凝土,然后制作一条比现有护筒稍小而比钢筋笼直径稍大,尽量接近设计桩径的钢护筒,从外护筒与钢筋笼之间放入孔内, 可直至混凝土面。

③、旋喷帷幕法

要在桩身周围连续钻孔后旋喷灌浆,浆与砂土固结后形成一帷幕,然后用小钻头扫除桩经内1 米后混凝土表层,将泥浆置换为清水,由潜水员下去将余渣清除干净,最后在清水中第二次灌注水下混凝土。如果钻孔间距20~60 米不等, 依具体地质情况而定。为稳妥期间,要防止液窜入孔内,还应向孔内回填土才能保证质量。

④、冻结法

篇7:继电器常见问题及处理措施

在焊接的时候,氩气要纯达到百分之九十九点九,风大焊接也要起泡,焊口不干净也容易起泡,氩气的气流量小也容易起泡。

氩弧焊焊接不锈钢为什么总起泡

氩弧焊不同于电焊,电焊焊接的时候是放在上面慢慢移动的,而氩弧焊焊接不锈钢的时候只需要“点焊”,就是靠自己的手一次次的点上去,电焊焊接的时候有焊条,而氩弧焊焊接的时候是用焊丝,焊接完后还要靠打磨,抛光才能漂亮的。。追问:

那我焊接的不锈钢管子的时候总有气泡,磨透几次重新焊都有气泡出现。走的快慢都一样,为什么还是有泡,焊口位置很干净的

焊接前是否进行了清理,为了保证焊接质量,焊接前应将坡口两侧焊件表面清理干净,如有油污,可用酒精或丙酮擦拭,对表面要求高的要在适当范围内涂上白垩调制的糊浆,一方飞溅 用钨极氩弧焊直流正接

12mm厚钢板用混合气保护焊焊接时,CO2和氩气的比例应该是多少?

看到一条人工焊接的焊缝,12mm厚钢板,混合气保护焊,焊接后焊缝很平整,基本看不到鱼鳞纹,和自动焊焊缝没有区别,基本不用打磨,想咨询一下混合气CO2和氩气的比例应该是多少,我让师傅试过纯CO2焊接厚板,电流大的情况下鱼鳞纹比较明显,焊缝平整度不够,必须进行打磨才能美观。

采用氩气80%+二氧化碳20%的混合气,如果是350型焊机,电流调在250以上,如果是500型焊机,电流调在350以上,匹配合适的电压,达到射流过渡效果即可实现。(焊起来声音很小,几乎没有飞溅)

氩气和co2混合气比例要多少才能达到焊接最佳状态

碳钢

Ar+CO₂10-20%弧稳,熔池流动性好,飞溅小,比纯氩焊速高。Ar+CO₂25%焊3mm以下焊速快,变形小,飞溅小。

Ar+CO₂50%焊3mm以上飞溅小,在立焊和仰焊时控制熔池较好。低合金钢

Ar+CO₂25%电弧稳定,飞溅小,焊缝成型好。不锈钢

Ar+CO₂25%电弧稳定,飞溅小,焊缝成型好。

/ 8

氩气二氧化碳焊接混合气为什么会加入氧气

能增加电弧的温度,对于中厚板焊接,有利于获得理想的熔深。

烧氩气和二氧化碳混合气保护焊为什么比纯二氧化碳保护焊电压低

应该是富氩混合气的 电压高,因为用的射流过度,电流比 二氧化碳的短路过度大。

二氧化碳的 大颗粒过度,换成 富氩混合气的 射流过度,电流变小,电压变小。

如果什么条件都不变,就换保护气,氩气可以帮着导电,所以电压就低。

焊接时用到氩气,这是利用了氩气的什么性质?起到的作用又是什么?

起保护气的作用.利用了稀有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性质.焊接时焊口处在较高的温度下,如果暴露在空气中会导致氧化.影响焊接质量.故需用保护气隔绝氧气,防止被氧化.提高焊接质量.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飞溅物产生的原因与防治

/ 8

/ 8

/ 8

氩气和CO2混合气体保护焊焊接时飞溅多是什么原因?

一、氩气和CO2混合气体保护焊焊接时飞溅多是什么原因:

1、电弧太长。

2、电流太高或太低。

3、电弧电压太高或太低。

4、焊丝突出过长。

5、焊枪倾斜过度,拖曳角太大。

6、焊丝过度吸湿。

7、焊机情况不良。

8、焊件表面杂质或油污过多

二、混合气体对飞溅的影响

1、由于CO2气体保护焊有较大的飞溅,在较大程度上妨碍了它的使用。为了减少飞溅,采用混合气体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向CO2中加入氩的混合气体,随着氩含量的增加,飞溅率减少。在不同的焊接规范下Ar+5%CO2混合气体与纯CO2焊相比,它的飞溅率是很小的,飞溅率为1%-3%左右,尤其在CO2焊的中等电流区域(即半短路过渡区)飞溅率高10%左右,而混合气体却很小为2%以下。

2、CO2气体随着加入氩的比例增加时,飞溅愈减少,飞溅减少的原因是可从气体成分对冶金反应

/ 8

和熔滴过渡的影响来分析。在混合气体中随着氩含量的增加,气体的氧化性减弱,所生成的一氧化碳气体也少,从而减少了由于冶金反应而引起的飞溅。因为熔滴过渡形式的变化,对飞溅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3、在电弧电压较高时(无短路过渡过程)在混合气体中随着氩气含量的增加,焊丝端头的熔滴由大滴状的偏熔的特点,逐渐呈小滴状沿轴线分布当CO2小于15%或O2含量小于10%时,在焊丝端头出现射流过渡所特有的铅笔尖状,这一变化就消除了由于偏熔所造成的飞溅。另外,随着熔滴的细化,熔滴在焊丝端头和电弧空间停留滴落时间减少了,从而减弱了冶金反应所有进一步减少了飞溅。

4、在电弧电压较低时(产生短路过渡时)气体成分不但影响短路小桥断开的位置,而且还直接影响短路峰值电流,随着混合气体中氩气含量的增加,飞溅明显减少。

若用的是MAG焊接,富氩混合气作为保护气可以降低飞溅,但如果要达到无飞溅,需要把熔滴过渡形式达到射流过渡或射滴过度,如飞溅过大说明过渡形式为短路过渡,应调节电流或电压试试,控制焊接五大要素:人、工、料、法、环。

1、电流偏小

2、伸出长度过大

3、焊件表面杂质或油污过多

氩保气一般情况下是不会有很多飞溅的。你们用手工气保焊焊接还是用机器人焊接?

可能出现飞溅大的原因:电流电压不匹配;

焊丝伸出过长。

如果是机器人焊接,也可能是焊机的正负极接反了(少数情况)。

焊接混合气(Ar+CO2)在使用中出现的“气孔”的原因分析

一、人工焊接

1、在焊接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焊接气孔的原因是因为由于熔池表面没有熔渣盖覆,而co2气流又有较强的冷却作用,因而熔池金属凝固比较快,这时其中的气体若是来不及逸出时,就容易在焊缝中产生气孔。

2、气压表的干燥功能是不是有问题呢?气体的水分无法排除,又或者是气体的流量太小,对焊缝区域的保护不好,有空气渗入导致气孔的发生.6 / 8

3、还有就是二氧化碳保护焊的气管有漏气的现象,那样的话,气压就不稳定,空气就有可能乘虚而入了.4、出现气孔主要查气体纯度、流量、管路是否漏气,基本跟焊丝没有直接的关系

二、全自动焊接

气孔是管道全自动焊(内焊 + 外焊)的主要缺陷之一。消除全自动焊焊缝气孔对保证 焊接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内焊产生气孔的原因及对策 原因:

1、二氧化碳与氩组成的混合气体纯度不够要求;送气管路和焊嘴出现堵塞,供气不畅,造成焊缝熔池保护不好;

2、保护气体含水量高,水气进入熔池未及时排出,形成气孔;

3、清口不彻底,内坡口表面有油污和铁锈;外界风力大,吹散了保护气体。

4、对策: 采购混合气体时要找有资质的正规厂家,每瓶气体纯度要达到 99.8% 以上;内焊开始前每支焊枪要先试气,气体前置焊接 5 秒以上;检查气路、焊嘴等部位是否有堵塞、漏气等情况;气瓶循环使用一周后,要对气瓶进行除水处理;焊接时若发现气体含水量较高,应立即弃置不用;保证清口干净;内焊时要在外侧对焊缝进行简单封堵,加强保护气体的保护性;焊接时要封堵管线的两个端口,防止管内气体流动;外界风力大时要加盖防风棚或停止焊接。外焊产生气孔的原因及对策 原因: 混合气体纯度不够要求;送气管路和焊嘴出现堵塞;水气进入熔池;坡口表面有油污和铁锈;防风棚密封不良;送气前置焊接时间过短。对策: 除上述措施外,要经常检查防风棚严密性,修补漏风处;前置焊接 4 至 5 秒;焊接时要对上下接头处的焊道进行重点打磨检查,发现气孔要及时清除。

单独使用二氧化碳和加氩气混合气焊接有什么不一样?

单独使用二氧焊出焊缝成形发黑飞溅也多。混合气焊出的焊逢成形比较光亮飞亡溅也少。但是二氧便宜。混合的贵。就看你的选择了。

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焊接完毕后为什么突然出现裂纹。

没那么复杂吧 焊接前应该保证材料是干燥的!如果有焊接坡口的话那么要看看你坡口的质量 另外电流电压是否吻合 都没问题可以尝试一下预热后焊接 基本这样就不能有问题了

首先是看母材的材质!(如:皮钢 铸铁 16锰 等使用506焊丝+混合气易出现裂纹)!2是母材太凉!3是电流电压不协调(不占主要因素)!(注:皮钢 铸铁 不可用二氧焊)。避免裂纹可用:加热母材 使用纯二氧化碳气体!

CO2气体保护焊的焊接原理是什么,在焊接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有哪些,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1、CO2电弧焊的特点 焊接成本低,是埋弧焊的40%,为手工电弧焊的37~42%。质量好由于电弧加热集中,焊接速度快,所以焊缝的热影响区和焊件的变形小,同时产生裂纹的倾向小。

/ 8

3生产率高,自动送丝,焊接电流密度大,熔敷系数高,焊后没有熔渣,节省时间。4 适用范围广,细丝焊接可以在任何位置进行焊接,薄板可焊到1mm左右。

5抗锈能力较强,焊缝含氢量低,抗裂性好,适用于低碳钢、低合金高强钢以及其他合金钢的焊接。6明弧焊,便于监视和控制焊缝成型,有利于实现焊接过程的机械化和自动化。

2、CO2电弧焊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合金元素的烧损严重,通过加入适量的Si,Mn含量进行补偿。金属飞溅问题严重,可通过两个方面来进行控制,一是通过控制电源动特性(早期的控制办法,即硅整流焊机采用的办法)或电流波形进行(现代电子控制电源所采用的办法),二是通过采用富氩(80%Ar+20%CO2)混合气的方式进行。气孔存在,通过减少焊丝中的含碳量(0.15%以下)。CO2电弧焊的应用

篇8:继电器常见问题及处理措施

在微机继电保护装置中, 采用继电保护, 主要是为了保证电力系统在不正常工作时, 能够得到一定的提示, 并且继电保护能监控电力系统的运行过程, 在最大程度上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性。而且微机继电保护装置的很大特点是应用了微机技术, 虽然存在一定的先进性, 但是在实际运行中, 也是容易出现一些错误, 而且其产生的故障有一定的特性, 相关工作人员需要采取正确的步骤及方法, 认真分析故障原因, 能够掌握故障发生的规律性, 能够对故障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 从而在最大程度上保证电网安全、稳定的运行。

2 微机继电保护装置的常见故障及原因分析

2.1 定值整定错误

由于工作人员存在较为薄弱的技术水平, 其工作态度并不是很严谨, 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导致定值整定错误的问题的出现。设置继电保护装置是为了能够保证对装置工作状态中重要参数进行衡量, 如果工作人员在查看、计算实验数值或是在计算TA、TV变比时出现了一定的错误, 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定值整定的结果。

2.2 继电保护装置元器件老化和外坏境影响

设备如果经过长时间的运行, 其元器件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老化。而元器件的老化将会影响A/D转换的精确度, 使其精度值下降, 这将会带来严重的电网事故。发生元器件老化的原因是由于在实微机保护装置在实际运行过程中, 往往会受到周围环境空气湿度或是温度的影响。

2.3 设备电源问题

如果电源经过长时间的运行, 会因为一些因素导致没有足够大的电源输出功率, 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导致输出电压的值降低。如果存在较大幅度的电压下降, 将会改变电路的基准值, 从而缩短充电电路的时间。在保护装置现场, 要按照负荷到电源的顺序, 对熔丝进行正确的配置, 在整个过程中, 要根据一级比一级熔断电流大的原则进行操作。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证熔丝的自身选择性, 能够在短路过载的情况下, 根据自身的选择作用进行工作, 不会发生上下级不配合的情况, 从而避免装置故障。

3 35KV水电厂主变压器微机保护的配置

对35KV水电厂电力系统的主变压器配置如下的保护:

3.1 主保护配置

1) 比率制动式差动保护。由于中压电力系统主变压器容量不大, 通常采用二次谐波闭锁原理的比率制动差动保护;2) 差动速断保护;3) 非电量保护 (瓦斯保护) 。

3.2 后备保护配置

1) 三段复合电压闭锁过电流保护。Ⅰ段动作跳本侧分段断路器, Ⅱ段动作跳本侧断路器, Ⅲ段动作跳开两侧断路器;2) 过负荷保护;3) TV断线保护;4) 低压侧接地保护。

4 水电厂主变压器微机保护装置的选择

4.1 变压器微机保护装置的现状

目前, 国内外生产变压器微机保护的厂家很多, 就主保护而言, 国外保护装置基本是以二次谐波制动为主的比率差动保护, 而国内则以二次谐波制动和间断角两种原理为主导, 以波形对称原理为补充的格局正在形成。国内外微机保护装置主要分为下述两类:

1) 变压器微机保护装置同时实现变压器的主保护和后备保护这类变压器微机保护装置主要针对中、低压变压器 (110KV以下) 。分为引进装置和国产装置两类。

2) 只实现变压器的主保护, 同时采用独立的变压器后备保护。目前国内外大部分的变压器保护装置均采用此种方式, 这类变压器微机保护装置国外以德国西门子公司的微机保护为代表, 国内生产厂家以国电南京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电力自动化研究院、北京四方公司、许昌继电器厂为代表。

4.2 本保护方案微机保护装置的选择

为了保证能够对上述的保护功能进行一定程度的实现, 需要采取合理有效的实施方案。下面将讨论的方案是国电南京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WBZ—500H型微机变压器保护装置。在WBZ—500的基础上, 新一代的微机变压器保护装置如WBZ—500H型微机变压器保护得到很大程度的发展。在该装置中, 主要是应用多种CPU技术, 所采用的结构模式是背插式机箱结构。该结构不仅保留了原本WBZ-500的保护原理以及相关算法, 还对处理速度以及抗干扰能力进行很大程度的提高。该保护装置存在较为合理的设计内容, 且存在较强的实用性, 能够将WBZ—500型保护的多年运行经验进行合理吸收。在200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的颁发中, WBZ—500微机变压器保护获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该装置所适用的各等级变压器保护是500kv以下。差动保护、后背保护、非电量保护构成了该保护装置的整体部分。能够进行灵活的配置, 在整个过程中, 不仅可以对差动保护以及后背保护进行独立机箱的处理, 也能够采取共机箱的形式对差动保护以及后背保护进行主后一体处置。从电气以及结构的角度出发, 各单元较为独立, 必须在连接处采用光电隔离的方式将其独立开, 并且在整个过程中, 要采取软件的形式实现相应的保护功能。

该保护装置的液晶显示是属于大屏幕形式, 存在汉化的人机界面, 能够进行简单的软件操作。在控制显示、打印的过程中, 是采用独立的CPU.而主CPU主要是实现运算的保护作用, 需要对主CPU的运算处理能力进行很大程度的提高。在实现显示与主机的通讯功能时, 是采用代码的编程形式, 这种形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显示速度。通过保护控制字以及压板投退, 可以进行灵活的保护配置。并且其对应的整定值主要是采用十进制显示的方式, 除了个别控制字。该装置存在较为简便的操作方法, 但是能够保证较高的精度以及一定的直观性、和使用范围。在装置运行的过程中, 要能够不断检查整定值, 确保没有差错出现。

相电流突变量和零序电流稳态量是该保护装置的启动方式, 存在较高的灵敏度, 能够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并且后备保护装置没有什么缺漏, 构造较为完整, 所对应的软件继电库较为完善。该保护装置存在较为较多的通讯方式, 可以有多种选择。在修改远方定值时, 可以采取以太网与变电站综合利用的方式。

该保护装置存在较为特殊的屏蔽措施, 具有较强的可靠性, 能够顺利通过IEC-255-22-4标准规定的Ⅳ级 (4KV±10%) 快速瞬变干扰试验、IEC255-22-2标准规定的Ⅳ级 (空间放电15KV, 接触放电8KV) 静电放电试验

以上内容即35KV水电厂主变压器的相关选择以及配置内容。过去35K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装置没有存在完善的元件保护功能, 极少存在专用于35K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微机保护装置, 这对社会经济造成很大程度的影响。因此, 为了充分保证设备的安全性、系统的稳定性, 需要在以后的研究中不断实现低压网络的元件保护。

5 结束语

由于微机继电保护装置存在其独特的特点, 导致其容易受到运行环境的影响, 因此相关的工作人员要能够对保护装置的运行原理进行熟悉掌握。当保护装置出现故障时, 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故障的检查, 能够制定解决故障的基本方案, 具有一定的思路与方法, 存在一定程度的可靠性与实用性, 对故障进行正确的处理, 从而确保继电保护装置的正常工作, 能够保证电网系统具有一定的安全性。由于目前, 电力系统中广泛应用继电保护装置, 其技术得到更高程度的发展, 向网络化、智能化、微机化等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浩.浅析220kV变电所微机继电保护的常见故障及处理措施[J].科技与企业, 2012 (4) .

[2]陈玉明.微机继电保护的故障分析及处理措施[J].广东科技, 2008 (12) .

[3]董天立.供电系统微机继电保护事故分析的基本思路[J].电力安全技术, 2006 (7) .

[4]陈晓芳.阿拉善盟长距离输电线路保护特殊问题分析及对策[J].华北电力大学, 2012 (8) .

上一篇:会开场白下一篇:立功教职工代表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