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心得体会及个人感悟

2024-05-06

教师节心得体会及个人感悟(通用10篇)

篇1:教师节心得体会及个人感悟

很感谢领导能把这次的研修机会给我。通过学习可以知道自己在很多方面做得不足,也让自己接触到很多新的知识,受益匪浅。

在《把握前沿更新理念》里,认识到未来教育的变革,特别是智慧教育中倡导的个性化,精准性。自适应性普适性等都是以人工智能作为核心技术的。随着时代的进步,智能化已经占住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在与教育领域方面的融合速度相对其他行业来说虽然有点慢但是只要人们能够在阐释教育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分析现代远程教育办学目的、特点的基础上,从”人工智能与现代远程教育相融合"的设想出发,强化人工智能与现代远程教育融合的重要性,相信在不久的未来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也会跟得上时代的步伐。

在《用活技术创新课堂》的课程里,让我见识到了信息技术与我们教学课堂相融合的技术手段,如:运用信息技术来学情分析、思维导图的应用、利用投票系统来进行学生识字心理特点分析、用“按按按”互动反馈技术进行识字课前学生已有识字量的分析和提取信息能力的学情分析、利用投票系统进行学生阅读理解的学情分析等,而《思维导图的应用》让我印象最深刻。思维导图刚开始接触,乍一看跟我们的语文教学里的板书设计有点像,但是思维导图能够让我们更直观也更能够吸引孩子们的眼球走进课文。

《黄山奇石》是一篇写景的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形式写,课前通过思维导图让他们去自学,理解课文的内容,读懂课文写了黄山的哪些奇石,用什么样的方法来介绍。上课的时候大家能够脱离课文,跟随老师的节奏一起走进课文,能够清楚地记得《黄山奇石》给我们详细介绍了黄山的“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略写了“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思维导图里采用了图文结合,让学生一看到图就能够说出图所对应的奇石,而且这篇课文要求学生们把详写的那几块石头的内容背诵出来,所以学生们能够根据思维导图的指引很容易就把课文给背诵下来。思维导图不仅仅可以在课文教学中运用还可以用于写作指导、阅读指导、口语交际、记笔记还有考试。

虽然研修的时间短暂但收获很大。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自觉地把新的教学模式引入课堂,我也会立足用活新老教材,实践新理念,改变课堂的面貌,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

篇2:教师节心得体会及个人感悟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教师,作为一种职业,承担着传播人类思想文化的重任,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师“一言堂”已全盘否定,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教师要成为研究者、专家和名师。

读书让我更深刻得体会了教育的民主,在学生眼里,教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学生乐意与我走近,常把心里话告诉我,向我诉说烦恼,向我倾诉困难,我因此常和学生交流,这不能不说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应用期日趋缩短,知识创新日趋鲜明,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吸取新信息、新知识、新理念,不断充实自己,始终站在知识的前沿;要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做到博学多才,与时俱进,学生才会“亲其师而信其道”;对所教学科,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才能抓住要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运用自如,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文化知识,提升综合素质。作为教师,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精通本专业知识,还要学习与本学科相关的人文知识,如社会、心理、信息技术等,力求知识全面。只有自己的专业知识、业务水平提高了,对教育教学工作才更加热心,态度才更加积极向上。

一、时刻警醒自我对于教师来说,爱是不可须臾成缺的,只有以挚爱奠基,教师才会倾尽精力,激活智慧,把自己的全部热情,甚至生命献给他所热爱的事业和学生。有效教师们都有一颗不泯的童心,他们总是保持着真诚、热情、乐观和积极,他们十分乐意与学生一起活动,一起游戏,一同欢笑,一同烦恼,钱梦龙老师说:教师只有始怀着一颗“赤子之心”,才能以自己的心去发现学生的心。“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是魏书生老师总结的涵养性情的一条法则。这给予我的启示便是教师要以平稳的情绪和愉快的心境投入工作,善于营造亲切、和谐的愉快的教育气氛,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激发他们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与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以名师们为榜样,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二、在合作交流中,不断提高自我新课程标准非常明确地把“合作交流”作为营造新课堂氛围和培养不宪政的重要目标。作为教师更重要懂得合作交流的重要意义。开敞胸襟,乐于交流句通,不孤芳自赏、不自我封闭。与学生亲密交往、平等对话、真诚交流,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埋诚相对,相互扶持。教师的成长离不开身边的长者、名师的指名和帮助,团结的力量大,集体的智慧永远大于个体。豁然大度,宽以待人,不斤斤计较,不“同行相轻”也同样是一名有效教师应具备的条件。不断的自我反思,不断提升,在合作交流中不断提高自我。

三、立足本职,做好工作

爱岗敬业,加强师德修养。由于教师的职业,是育人、塑造心灵的事业,因此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甚至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时刻注意自身道德情操的修养,通过言传身教,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为人的道理,帮助学生塑造健康人格,为他们今后美满人生铸造坚实的基石。

用心育人,建立平等关系。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人,人是有情感的,需要教师的关爱和关心。教师要在生活上、思想上和情感上要给予关怀。因此,教师要学会缩短与学生的情感距离,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心理变化,要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体谅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难处与烦恼;要建立起新型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拉近与学生的心灵距离,沟通情感,才能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要无怨无悔!对教学过程负责。为了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要坚持经常学习时事政治、专业理论等;要多听课,虚心请教,学习别人的长处,领悟教学艺术;每上一节课,都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案,做好充分的准备,认真完成每一个教学环节。对学生未来负责。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又是环环相扣的过程,一个环节出现缺陷就会影响其它环节,从而影响学生的正常成长。因此,教师要立足当今,放眼未来,以苦为乐,甘于寂寞,充当人梯,为家长负责,为学生负责,为社会负责,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千秋大业负责。对学困生负责。帮助学困生是教学工作的重任,因为一个班级里面总存在学困生。对于学困生,教师在教学上、情感上应给予特殊的关顾,如课堂上多提问、多巡视、多辅导,对他们取得的点滴成绩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让他们树立信心,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要勇于摈弃旧事物、接受新事物,要敏锐地了解新思想,认真地研究新理论,主动地、迫切地学习新知识,开拓进取,更新观念,始终站在时代的潮头,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教师读书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读了《一份特别教案》这本书心中有一些体会,深知要当好新时代的教师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学生的成长和成才的作用不言而喻。古人对教师的职责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这其实只指出了老师“教书育人”的职责中教书的一面,而 “为人师表”则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人格上的要求。师生关系主导在教师,据有关调查表明,教师的行为和态度是决定师生关系亲疏的决定因素,70%以上的受访问者认为影响师生关系的主导因素在于教师,66%的学生认为自己和班主任的关系还可以,24%的学生认为和老师关系比较融洽,因为老师和蔼可亲,或是因为自己学习好老师喜欢。只有少量学生认为和老师关系不太好,原因是因为自己的学习成绩不好或不守纪律。过去那种认为师生关系情同父子母女的传统认知受到了挑战。而且,师生关系和学生接受教育程度有一定的联系。随着学生受教育程度的升高,他们与班主任的关系出现趋于平淡的趋势,也就是说年级越小、学历较低的学生与班主任的关系越好。而学历较高的大学生,他们生活学习独立性更强,与教师的接触机会较少,彼此可能缺乏互相了解的机会,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认为自己与班主任的关系一般。

一、师爱最为公众期待

教师应该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主动经常与学生沟通交流,愿意与学生成为朋友,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遇事冷静,不随便发怒,不以威压人,处事公平合理,不抱偏见,对自己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树立较高的威信。

教师要重视教育法规的学习,具有依法执教意识,以及对违法违规行为的辨识力,要尊重学生,不得变相体罚。

教师应重视自身的道德形象,追求人格完美,重视教师职业的特质修养和个性魅力,有更高的人文目标。如教师的形象,既要“德才兼备”、“严格负责”,又要“幽默风趣”、“热情活泼”;对教师素质,要注意培养学生喜欢的“幽默”、“热情”、“机智”等特质;对自身形象的追求,既要“自然”、“文明”,又要有“举止优雅”、“谈吐高雅”等较高素质修养层次的追求。

教师要注意提高自己的思想修养。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有关规定,以身作则,洁身自好,以德服人,以身立教,为学生树立起楷模的形象。教师要具有高度的工作责任感。一名称职的教师要以对历史、对社会、对家长、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努力做好教书育人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工作。热爱学生的老师最受欢迎学生渴望的不仅仅是从老师那里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得到老师的关爱。相互理解和尊重是师生关系的润滑剂

影响师生关系的重要原因其实是师生之间缺乏正确的相互理解和尊重造成的。其实教师都是本着教书育人的态度来要求学生的,他们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子女来看待,基于恨铁不成钢的想法,教师希望每一位学生提高自身的能力,发展和完善自身的素质,达到他们所期望的目标。教师严格要求学生是为每一个 学生着想,教师本身并不能得到任何的回报。学生应该正确地理解教师的行为,不要产生厌学和反感教师的情绪。绝大部分学生还是很尊重自己的教师的,但也有少部分学生对教师不是很尊重。不尊重教师是一种极不文明的行为,比如学生见了教师不说话,上课时间吃东西,不服从教师的管教等,这些行为应当坚决的制止。

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理解和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因为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尤其是教师的理解和尊重。老师对学生的批评,恰当的,就是一种激励;不恰当的,就会成为一种伤害,甚至还会导致逆反心理产生。绝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老师批评时挖苦、损伤学生,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因此在日常生活的教育工作中,教师应把握批评的“度”,变“忠言逆耳”为“忠言悦耳”。

参加了多次的教研活动,给我最大的感触是无论是哪个年级的学生,都希望自己能碰到好的老师。作为学生,都愿意与有道德的人接近和交往,当然也愿意接近有道德的教师。作为教师,也都愿意与有道德的人接近和交往,当然也愿意接近有道德的学生。所以,要做一个让教师和同学都愿意接近的学生,或者要做一个让教师和学生都愿意接近的教师,你本身就应当是一个有道德的人。

二、教师要经常自省

我认为教师这项工作,体现师德的意识是很强的。为人师,不仅要对学生负责,也要对社会负责、对科学负责。如果马马虎虎教学,也可以应付过去,这只是敷衍塞责履行教学工作。如果我们养成了自省精神,就可以在一日工作完了之后,自检一下自己是否尽职尽责。反省自己可以激励自己,这是积极进取的表现。一个人,贵在自知之明,这需要有自省作为手段。不“省”,自己就不知道自己长在哪里,缺在何处,一个人缺乏自知之明,容易骄傲自满,时间一长,就会脱离群众,就会退步,就会降低自己威信。当然,只有自己努力才是唯一的方法。

三、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的意见

师生之间保持一种人格上的平等。我认为要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的关系实际上是一对矛盾,处理得好,会教学相长,形成一种师徒般的师生关系,但处理不好,会产生对立情绪,造成教师不愿教,学生不愿学的局面。老师应去研究学生的心理,研究人的个性,因为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个性,然后根据不同个性的学生去因材施教,去处理一些问题,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老师要多了解学生的要求,不管是在思想工作还是教与学工作中,只要多了解学生的要求,我们的办法才会更多,处理问题会更慎重,师生间只要形成了一种和谐关系,教学工作、思想工作就会比较顺利。

教师必须树立平等对待观:

我觉得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闪光点,只是我们老师没有把他发掘出来。每一位学生都是祖国的花朵。我提倡平等对待,教师应服务于全体,不厚此薄彼,想到手心手背都是肉,好生差生都是生,努力做到一碗水端平,让所有学生同乘一辆前行的车;教师应服务于全面,对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品质,学习成绩以及身体素质都要悉心关照,服务周到,促使其全面发展。

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的智力,潜能开发

作为教师深感责任重大,对学生严格要求固然是必要的,但不能认为师生间就是一种教育与被教育的简单关系,因为这种不平等的师生关系会阻碍师生间的平等交流,观点具有“权威性”,久之则会压抑学生的潜能,不利创新人才的培养。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是学生对老师的尊敬之言。好的师德师风的一个具体表现,就是师生之间保持一种人格上的平等。相互学习、相互尊重。既然做“父亲”,就要关心爱护学生,对学生负责。

教师个人读书心得体会

教育是事业,而教师是职业。我们从事的是教师这一职业,担负的却是教育的责任。师与生之间,维系在一起的是爱,因而爱也就成为了教育永恒的主题。“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不留痕迹的爱,我希望自己能够达到这个境界。”多么朴实的一句话。正是这样朴实的一句话,道出了张思明对教育的理解,表明了他对教育工作的态度——用心去做。

用心做教育,就要拥有一份童心。

教师与学生构成了教育的主体,教师是施教者,学生是受教者,而两者并不是对立的,教师与学生间的和谐成为了教育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保障。在教育活动中,由于学生的年龄因素决定了学生的思想,他们有自己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视角,作为与学生有一定年龄差距的老师,则必须要拥有一颗学生一样的童心才能与学生走得更近,才能走进学生内心深处,使教育活动以最小成本取得最大效益。

用心做教育,就要奉献一片爱心。

“爱孩子是连母鸡都会做的事”。学生在老师的眼中就是孩子。既然是孩子,我们就得用我们的爱来教育他们。我们每天最主要的工作是什么,上课、批改作业?不是,那只是我们工作中很小的一部分,我们主要的工作是把我们的爱给学生,并且,要把我们的爱给每一个学生,不要有所遗漏,因为,如果你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原来每个孩子都是那么可爱。

用心做教育,就要竖立一颗恒心。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不是朝夕之功,而是一个周期性较长的工作,也许作为我们来说,体会到的只是重复:上课、作业、辅导……,然而,正是在这单调的重复中,学生却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变化:年龄在渐渐长大,知识在逐步增多,思想越来越成熟,与人交往的能力越来越强……当然,这些不会展现在我们面前,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学生的一言一行体会得到。这是我们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教育的结果。我们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经过多次思想工作,顽固不化的调皮学生爱上了学习;经过耐心辅导,成绩落后的学生迎头赶上……这些都是我们长期教育的结果。

篇3:教师节心得体会及个人感悟

一、澳大利亚优秀教师计划的内容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 社会对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为影响教育发展关键因素之一的教师教育越来越受到各国的关注。新世纪初, 欧美各国纷纷对本国的教育进行改革, 制定和完善教师专业标准, 以期提高教师质量和促进国家教育水平的发展。国际教育改革、教师专业化思潮的推动和澳大利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最终催生了澳大利亚政府优秀教师计划。

澳大利亚政府优秀教师计划针对的是中小学教育, 主要的目标群体是有十年或十年以上教龄的教师、新教师、土著学生的教师和农村及贫困偏远地区的教师, 主要包括国家计划、州和地区计划、对教师专业水准和学校领导水平的鉴定这三个部分, 围绕国家优秀教师信息交流项目、新教师效能研究项目、土著学生教师有效教学实践项目和教师专业标准发展项目四个方面开展。[3]澳大利亚政府优秀教师计划的主要目标是在联邦政府的规划和引导下, 积极发挥各州和各地区的力量, 通过改进教师专业学习的读写、算术、数学、科学、信息技术和职业教育六个领域, 帮助中小学教师提高专业素养和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二、澳大利亚优秀教师计划的实施方式

澳大利亚优秀教师计划是在政府、天主教会和独立学校的协调合作下开展的, 联邦政府对优秀教师计划起着宏观的引领作用。第一, 联邦政府对优秀教师计划给予巨大的财政支持。在优秀教师计划启动之时, 联邦政府就对用于政策推广的经费、州和地区的活动经费做出了预算。在执行计划中相关部门的耗费分别是600万澳元、7020万澳元和150万澳元。[4]此后, 澳大利亚联邦政府不断增加用于优秀教师计划的经费投入, 目前, 联邦政府在优秀教师计划上的经费支出已达3亿澳元。如此高的经费支出, 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澳大利亚优秀教师计划的顺利进行。第二, 联邦政府规定了优秀教师计划的项目开展要求, 包括:活动目标和过程的清晰化;学校整体发展和地区发展建设的和谐化;课程与教学发展的生态化;教师专业发展活动的持续化;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的有效化;活动过程的评估及反馈的及时化等。[5]第三, 澳大利亚联邦政府特别设立了专门的官方网站, 及时公布该计划取得的成果。州政府及非政府教育机构共同承担优秀教师计划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各州依据联邦政府优秀教师计划政策的指导, 结合各州的实际情况, 制订了详尽的州优秀教师发展计划, 因地制宜地开展本州的专业发展项目, 组建专业的研究人员评估项目开展的效果, 邀请教师及社会人士的参与讨论, 致力于提高全州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澳大利亚优秀教师计划的成效

澳大利亚优秀教师计划经过十多年的演变历程, 已经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 主要表现在:

第一, 加强合作交流, 促进教育公平。在优秀教师计划的活动中, 联邦政府与州政府以及非政府组织、政府部门和学校之间、各州和各地区之间、高等院校和中小学之间加强了彼此间的合作和交流。通过开展多维度多层次的合作交流项目, 促进有效实践经验的传播, 缩小了国内师资水平的差异, 推动了土著学生教师、农村及落后偏远地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提高了教师的质量, 促进了教育的公平。

第二, 推广信息技术, 丰富教学方式。澳大利亚政府十分重视信息技术手段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制定并开展一系列卓有成效的项目, 创建完善的网络体系, 发展教师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 。有些州 将ICT (Information andCommunicationsTechnology) 和CD驱动等现代化的科技应用到教学实践中, 这不仅加强了教育的趣味性,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而且提升了教师的信息技术, 丰富了教育专家、教师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满足了教师的职业自豪感和幸福感, 最终促进了教师专业的发展。

第三, 提供学习项目, 加强专业培训。澳大利亚优秀教师计划为教师提供了合适的专业学习项目, 开设了一系列新教师入职培训课程, 促进新教师的角色转化和专业成长。创设机会, 加强在职教师的培训。通过开展读写、计算、科学、职业教育等方面的培训活动, 促进在职教师的知识更新和专业发展。加大对贫困地区和偏远地区的政策倾斜和教育资助, 因地制宜地开展相关的教师专业发展项目活动, 促进这类地区优秀教师的发展和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

第四, 创建网站服务, 推动资源共享。澳大利亚政府和各州、各地区政府分别创设了专门的优秀教师计划网站, 用于发布该计划的进展情况和促进教育资源的广泛传播。积极鼓励教师将优秀的教学经验和教学素材与他人分享。通过网络平台教育资源的共享,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达到教师专业知识的更新和自我建构。

四、澳大利亚优秀教师计划的启示

目前, 我国没有系统的优秀教师培养计划, 优秀教师的生成主要通过评比的方式, 主要包括教师职称的评定和教师级别的评定, 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师专业的发展。但是由于我国各地教育发展水平的较大悬殊和优秀教师标准科学性、操作性及参照性的不足, 从而造成了教师质量和评价标准之间的脱节。

澳大利亚优秀教师计划能够顺利开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国家有力的政策保障和经费支持。联邦政府为优秀教师计划制订了系统的政策框架指导, 从计划目标的制定, 计划项目和活动的实施, 到计划结果的评估互成一体。在联邦政府的政策引导和经费支持下, 各州和各地区依据本地的实际情况, 因地制宜地制定年度发展计划和实施方案, 开展特色教师专业发展项目, 并定期对各州和各地区的计划结果进行评估, 确保优秀教师计划落到实处。此外, 鼓励各种非政府组织和学术团体参与到该计划的实施中来, 从而促进和推动了优秀教师计划的顺利实施。

优秀教师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需要国家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和经费支持。我国没有系统的优秀教师培养计划, 缺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支持, 教师的培养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和松散性。优秀教师认证制度和体系还不完善, 教师专业发展的地区差异显著, 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教师专业的发展和优秀教师的培养。因此, 国家应制定系统且可操作性强的教师专业发展政策, 保障新教师和在职教师的职业培训, 改善农村及偏远地区的教师专业发展状况, 完善优秀教师认证制度和体系, 促进我国教师质量的提高。

五、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

澳大利亚优秀教师计划始终立足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需求, 与时俱进地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和先进的教学方法应用到教育教学的过程中, 并加强对教师信息技术使用能力的培训, 这不仅增强了信息技术时代教师的从教能力, 而且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养, 促进了教师专业化的发展。信息时代的来临和知识经济的发展, 对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 教师的培养必须与时俱进, 教育理念及教学方式必须革新。

我国教师的培养工作主要由师范院校承担, 目前师范院校的课程设置主要以理论课程为主, 实践课程所占比例很小。新教师和在职教师的培训没有相关政策的支持, 新教师的培养主要是师徒模仿式, 在职教师尤其是年老教师的知识结构较为陈旧, 信息技术使用能力欠缺。优秀教师的培养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 必然受到时代发展的影响。更新教师教育理念, 改革师范院校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 推动新教师的入职培训和在职教师的知识更新, 培养新时期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 不仅是我国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 更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六、教师实践智慧的生成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

教师的实践智慧是指教师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所形成的教学经验和体悟, 以及解决教学实践问题的智慧和机智。教师的实践智慧内隐于教师的精神追求中, 外显于教师在教学事件和场景中的表现。澳大利亚优秀教师计划为各职业阶段的教师提供了相应的教师专业发展项目。通过开设教师入职培训课程和开展教师入职培训活动, 促进新教师角色的转变和专业的成长。加强读写、计算、科学、职业教育等方面的培训活动, 帮助在职教师专业知识的更新和专业能力的提升。重视教师的职业地位和作用, 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优秀教师计划, 培养教师自我提升和自我发展的意识。我国师范教育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 是一种培养资格型教师的教育。虽然有教育实习的安排, 但是实习的时间非常短暂。因此, 我国应改革轻实践的教师职前教育模式, 鼓励专家教师和新教师之间的“学徒制”带教以及教师之间的课堂观摩交流。作为教师自身, 应该树立专业成长的信念, 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 把握教育时机, 用智爱统一的情感尊重和关怀学生, 注重经验的总结和教学实践的反思, 培养自身的教学实践智慧。

参考文献

[1]施晓光, 朴雪涛.实现教师职业专业化:教育改革的方向.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1 (4) .

[2]余婷婕, 肖邀.推动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一项新举措——评述澳大利亚政府优秀教师计划及其进展.外国中小学教育, 2007 (9) .

[3]Teachers for the 21st Century:Making the Difference[EB/OL].http://www.dest.gov.au/sectors/school-education/publications resources/profiles/teachers 21st-century.htm 2007-2-4.

[4]Australian Government Quality Teacher programme[EB/OL].http:/www.qualityteaching.dest.gov.au 2007-2-4.

篇4:教师个人生活史研究现状及启示

教师个人生活史研究主要集中于概念、研究范畴、研究方法、研究意义等理论探讨和在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运用上,缺乏从生活史视角出发对影响教师发展的日常生活和历史上各时期教师生活史的研究。今后教师个人生活史研究应扩宽研究范畴,加强教师日常生活和历史上各个时期教师日常生活的研究,具体可以通过史料来源、研究对象、研究地域等方面进行不同程度的扩展。

教师生活史 研究现状 启示

随着“行动研究”、“叙事研究”等质性研究方法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教育研究,教师生活史也受到一定关注与重视,但研究者对教师生活史研究现状缺乏系统梳理。本文对相关资料进行了整理,分析当前研究的成绩和不足,进而得出对今后教师生活史研究的启示。

一、教师生活史的研究现状

1.教师个人生活史的概念

对教师个人生活史进行研究,首先必须搞清教师个人生活史是什么。姜勇认为“教师个人生活史就是关于教师个体教育与生活的历史,但它不是孤立的零星的个人记忆,而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和历史情景里,教师在其生活与教育中所发生的事件和经历”[1];刘洁认为“教师个人生活史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文化和历史情境中,教师对他(她)自己在生活与教育中所发生的事件和经历的描述和刻画,是教师本人对自己在教育的生活世界中的体验和感悟。它描述教师在日常生活、课堂教学、研究实践等活动中曾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件,具有真实性和情境性的,投射着教师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2];龙梅等采纳了外国学者古德森的观点,认为“教师个人生活史就是指教师个人在教学生活和日常生活中,所经历过的或正在经历的典型事件,是教师教育工作和人生态度的主要表现”[3]。

综上,研究者的概念界定较为统一,均认为教师生活史是发生在一定社会文化背景下,教师个人生活中经历的一些典型事件反映和影响教师个人的态度、情感、价值观等。

2.教师生活史的研究范畴

从教师个人生活史的概念可以看出,研究者大都主张研究教师生活史应兼顾教师私人及专业生活的内容。台湾学者陈美玉指出教学和日常生活兼顾的教师生活史研究“才不至于遗漏掉促成教师行为改变的关键性因素”[4]。在教学和日常生活的具体内容中,研究者主张应渗透教师作为一个活灵活现的主体所经历的丰富的内心体验,体现教师在具体活动中蕴藏的细腻的情感变化,反映教师对教育意义的孜孜不倦的探索,生动还原和记录教师专业成长的心路历程。

3.教师生活史的研究方法

因研究对象为教师个体或某一教师群体,研究对象的生动性、不可量化性,使得研究者大都认为应采用质的研究方法,如访谈、叙事等方式。但并不是教师生活史研究必须使用质性方法,如对历史上某一时期的教师生活史研究就因研究对象已经不在而需要运用历史法、文献法等方法进行研究。

4.教师生活史的研究价值

有研究者从生活史研究对教育家研究的价值将它的意义归为“拓展教育史的研究范围、深化对教育思想的解读、丰富教育思想的研究范式、为现实中教育家的形成与发展提供借鉴”[5];有研究者指出了教师生活史对教师专业发展和研究教师自我意识的意义[6];有研究者则认为教师生活史可以运用到职业教育教师的研究中[7];还有研究者从幼儿园教师的活动特性和教师生活史的研究特点入手,认为应将生活史研究运用到幼儿园教师的研究中[8]。因此,研究者认为生活史研究通过总结教师日常生活故事,使得教师以“自传”方式叙述自己生活中的教育故事,比传统教育论文更易引起读者共鸣,更能帮助教师进行自我反思和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

5.教师生活史的研究局限

教师生活史的方法固然可以借助日记、自传等资料,但这种研究有其局限性,主要体现在研究所借助的文献资料上;此外,教师生活史的研究多采用质性研究方法,主观性成分较大,容易使文章流于琐碎的叙事。

6.教师生活的历史研究

研究者除对教师生活史进行了理论探索外,还从生活史视角入手对历史上某一时期的教师生活进行了研究,如刘云杉的《帝国权力实践下的教师生活形态——一个私塾教师的生活史研究》[9]通过对清末一位塾师长达四十余年的日记所做的文献研究,彰显了科举废除前后一位私塾教师所承受的文化、国家、社会的种种权力,再现了一个清末塾师的生活史;张明武的《经济独立与社会变迁——民国时期武汉教师薪俸及生活状况研究》[10]则对民国时期武汉教师薪俸及其生活状况的细致研究,深度考查了民国时期武汉市教师薪俸发展的进程、特点及影响,并结合中国当前教师工资制度改革提出了建议。这两篇文章均深刻地展示了当时教师的生活现状,还将教师的生活命运与国家、社会的发展之间的互动因子予以呈现,既有助于从生活视角审视制度变化,又有助于从社会视角来观照教师生活变迁,将生活史研究的理论深度进一步提升。

二、教师生活史研究的分析

检索知网数据库,共找到16篇文章,其中硕士论文2篇,博士论文2篇。现将这16篇论文按论文类型、作者来源和研究主题进行量化分析。

1.教师生活史研究的量化数据

(1)按论文类型划分

按照论文的类型,将其分为篇幅较小的论文(字数一般在1万字以内)、硕士论文(字数一般在3万左右)、博士论文(字数一般在10万以上)。

表1教师生活史研究论文类型分布表

(2)按作者来源划分

按作者的研究方向划分为如下几个方面:

表2教师生活史研究作者来源分布表

(3)按文章选题划分

按照理论研究和历史研究划分以下两类。

表3教师生活史研究选题类型分布表

2.教师生活史研究的质性分析

(1)研究深度欠缺

从表1可以看出,教师生活史的研究很少,文章数仅有16篇。在这16篇文章中,硕士、博士论文更少,各有2篇。可见研究者对教师生活史研究还在初步探索阶段。

(2)研究队伍单调

从表2可以看出,随着生活史研究的日益提倡,教育学专业的研究者已加入这一领域,其中教育学原理和教育史专业的研究者比例较大。但是在跨学科研究趋势下,教育学专业的研究人员需要扩展研究视角,吸引和吸纳一些文化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学科研究者的加入。

(3)研究主题单一

从表3可以看出,研究者对教师生活史的研究较为单一,研究主题主要围绕运用教师生活史研究教师专业发展。另外一些研究者对清末、民国时期的教师生活进行了个案或某一地区的研究,这方面研究更少,研究地域上仅涉及到山西省、武汉市等地,研究时间仅为清末、民国时期,很大一部分地区和时间段的教师生活状况还需要进行深入挖掘。

三、教师生活史研究现状的启示

1.关注教师的整体生活研究

“文化形态史观将历史看做一个整体”[11],这一整体的历史观提醒我们在历史研究中要有整体思维,这在教师研究中也适用。我们在研究时必须明确,教师不仅是存在于课堂中的教学主体,他还有鲜活的日常生活。教师生活史研究中应关注教师的学习、教学等活动,同时还应关注教师日常生活,二者都是深刻影响教师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今后的教师生活史研究应综合教师各个方面的生活,研究其日常生活和所处时代的日常生活是如何推动或阻碍其成长的,研究特定时代背景下教师与社会是如何互动的,这些对理解教师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2.加强研究方法的灵活运用

研究者结合教师生活史的生成性、情境性等研究特点将其研究方法定位为访谈、叙事等质性研究方法。研究者在使用质性研究方法时应遵循研究伦理,注重研究的广度和效度。今后教师生活史研究中还可以加入量化研究方法和文化学、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如运用量化统计可以清晰地把握教师日常生活的数据动态变化,田野调查则可以真实地再现教师生活场域,使读者更容易与文章互动和沟通,凸显论文的生动性。因此,教师生活史研究方法,不应局限于质性方法,要注重研究方法的多样性、灵活性。

3.扩展研究资料的多元挖掘

当前研究者的研究视角局限于教师专业发展这一主题,研究资料大多局限于教师的日记、发表文章等文献资料以及对教师的访谈等。教师生活史强调对教师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仅限于文献资料易流于形式且较为平面,还应搜集如图片等更为活泼生动的资料。此外,对教师的日常生活研究不能仅限于对官方文献的搜集,还应“注意挖掘非官方记录和口述史料,重视来自民间的信件、传记、小报、杂志、歌词、民谣、绘画、剪纸、文具、教具等”[12]。只有在全方位的、立体化的、官方加民间的资料支撑下,教师生活史研究才能更为立体、全面和生动。

4.重视普通教师的生活史研究

目前教师生活史研究中还存在一个误区,即研究者大多关注知名教师的专业发展,对普通教师的生活史刻画较少。知名教师的发展并不能代表普通教师群体,仅能让新手阶段教师的发展有所借鉴。教师群体中的大部分人员还是普通教师,他们教学生活中的困惑是什么?日常生活中的压力是什么?他们在社会大背景下的所想所思是什么?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没有进入研究者的视线。这些问题的缺失不利于我们全面了解教师生活现状,更无法透视整个社会和教师间的互动状况。因此,教师生活史研究无论是对历史上教师还是当前教师生活的研究,都应关注普通教师的生活状态,实现研究对象的下移。

5.强化各时期教师生活史研究

历史是现实的延伸,现实是历史的扩展。明了并熟悉历史上教师生活状态对我们当前教师生活史研究有重大意义。然而当前教师生活史研究大多注重理论探讨,注重分析教师生活史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对中国历史上各个时期教师的生活状态、教师与社会间的互动研究还较少。教师生活史研究应注重对中国古代各个时期教师生活状态进行经济、情感、交往等全方位的研究。研究者应通过挖掘史料,对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教师日常生活进行研究。

————————

参考文献

[1] 姜勇.个人生活史与教师发展初探—一种解读教师专业成长的新视角.外国中小学教育,2004(3).

[2] 刘洁.从“生活史”的角度看教师教育.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3).

[3] 龙梅,田洁.外语教师生活史研究——七位老教授的“外语学习往事谈”的质的研究.攀枝花学院学报,2008(2).

[4] 陈美玉.生活史分析在新任教师专业发展上意义之探讨[EB/OL].http://www.naer.edu.tw/issue/J1/v17n2/61.html.

[5] 路书红.生活史研究对中外教育家研究的价值[J].教育发展研究,2011(24).

[6] 宋大伟.个人生活史视野下新教师专业自我意识研究.桂林:广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

[7] 张慧敏等.教师生活史研究在职业教育教师研究中的运用.中国农业教育,2008(2).

[8] 陈妍,邝烨.个人生活史对幼儿园教师教育观念和行为的影响.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7(7、8).

[9] 刘云杉.帝国权力实践下的教师生活形态:一个私塾教师的生活史研究。丁钢.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第3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10] 张明武.经济独立与社会变迁——民国时期武汉教师薪俸及生活状况研究.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

[11] 申国昌.文化形态史观对教育史研究的启示.教育研究与实验,2006(3).

[12] 周洪宇等.教育活动史研究与教育史学科建设.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1.

篇5:教师个人读书心得感悟精选

一、让学生动起来,思维活起来

书中指出:活动是课堂的灵魂,活动是转变教与学方式的关键,只有课堂动起来,学生的思维才能活起来。低年级的孩子无论课堂内外,总是那么生气勃勃、活泼可爱,想象力丰富,这是他们的优点。但同时低年级的孩子又存在自控力低、有意注意时间较短的特点。要想持续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力求使学生处于动眼、动手、动口的主体激活状态。而充满趣味性的情境教学,可极大调动眼、耳、口、手的动作。教师在组织活动的同时一定要做到活而不乱、动静结合。如果不能做到收放自如,就会适得其反。当发现有的学生过于兴奋不能自控时要及时调整,可用善意的眼神、亲切的话语进行提示,也可通过树立好的榜样影响其他人,如当我们表扬某某学生一直说得很好、某某学生一直坐得很好时,我们会发现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全班学生都会立刻做到最好。

二、教会学生学习,建构自主学法

古人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当今是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的积累是以几何级数的速度递进,学生获取知识光靠教师“教”是很不够的。一个人从小学到大学在校学习的时间加起来不过十几年,但人生要有几十年,学习也将伴随人的一生。教学过程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重要的是教学生如何获取知识的过程。只有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才能实现终生学习,才能面对竞争、变化、发展的社会。

学习方法是一种程序性、操作性的知识,因此,在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时,要注意指导具体,特别是刚开始训练一种学习方法时,首先要有示范,方法要可操作,要有程序性。例如书中提到的:一年级学生,刚上小学要养成听录音,看图说话的习惯,可以设计表格,让学生贴在书后面,把学习的要求、方法具体化,将一个单元的练习全部列出,每天听哪一页,说哪一页的图,演唱哪首歌,都要讲清楚,在列出的表格中,让学生做完一项就打个“√”,久而久之,形成习惯,学生就会养成自己的学习方法。

小学英语教师,在具备与其他学科教师共性的素质,如敬业精神,良好的师德,广博的文化知识之外,还应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因为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心理品质对学生心灵的影响,是任何其他教育手段无法代替的.它不仅表现为一种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成败,而且作为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人格.同时要具有系统而扎实的语言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几方面的技能和能力和较强的教学能力,包括语言的示范能力,综合教学技能等.还要有改革创新的意识,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重新设计塑造自己的形象。

篇6:教师个人学习感悟:南阳学习心得

这是一场精神的盛宴!因为这里有河南最优秀班主任的智慧分享、有名校的风采展示、有教育名家的精彩报告,更有候选班主任现场展示比拼的激烈!

28号上午8点半大会开始,首先由教育时报课改导刊部主任杨雷先生为这次研讨会致开幕词,南阳市教育局长杨阔先生和河南教育时报的刘潇先生也为这次大会的成功举办做了重要讲话。其次是第六届河南最具智慧力班主任候选人演讲答辩环节,原计划参加演讲和答辩的共有25位老师,可是我校的李兰芝老师因父病故未能参加,其他24名教师都是用3分钟时间讲述自己班级管理方法,再随时抽取案例进行答辩。

选手们一个个激情高昂、自信而幸福地讲述自己管理班级的方法,我真是佩服的五体投地。5号选手王鑫是一位英语老师,他讲的管理班级有三点,勤监督,重交流并且与家长经常交谈。他谈到学生犯每一次错误都应该受到惩罚,学生必须为他的过错买单,并且想方设法让学困生找到自己的立足点,我很赞同他的做法。8号选手胡巧利来自孟津县第二实验小学,她的人人当班干部,人人有官当,人人有事干,对学生实行“忽悠忽悠再忽悠法”让学生每天都生活在快乐积极向上的环境中,她认为爱是教育的灵魂,智慧是教育的源泉,对学生宽是害不是爱,所以对学生该爱的时候爱,该惩罚的时候仍然要惩罚。再则一个学生身体有问题这不是问题,绝不能再让思想有问题,思想上一旦有问题就会出大问题,所以老师一定要注意学生的思想动态,注重德育教育,时刻想着唤起学生的自尊、自爱和自强,还要唤起他们的羞耻之心。12号选手任云峰来自河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他主张“做有滋味的教育”。他把学生初中三年分为三个时代,初一是青铜时代,对于初一的学生要做到夸夸咱孩子,夸夸咱同学,时时刻刻想着鼓励表扬初一新生;初二是白银时代,初二是最难管的!班主任要想方设法为学生过集体生日,一起办手抄报等,要多举办集体活动,多沟通,多交流,因为初二的学生多出现逆反心理,啥事儿都想跟你对着干,所以与初二的学生要多交心;初三是黄金时代,初三学生的学习任务重,每时每刻都要想着让他们把成绩提上去,教育学生珍惜每一分每一秒,让自己的青春无悔!荣获这次最具智慧力班主任的第一名17号选手张莹,她来自长垣县一中,她的“老班说说”赢得大家阵阵的掌声,三年下来为学生写20多万字的博客,她说把班主任工作当作生活来经营,这样每天都是满满的幸福,满满的爱。总之,每位选手都有自己独特的做法,他们都是有想法的班主任,所以他们的班级管理都很有办法,我从中学到了很多,也想到了很多,争取在以后的班级管理中择优录用。

28号下午,我们观看了两位老师组织的主题班会课,这也确实令我大开眼界,一节好的班会课需要花费这么大的精力,对学生的触动就这么大,我以前从未做到过。特别是刘建良老师组织的主题班会“绽放自信,激活潜能”他首先让学生听歌曲《我相信》找学生说出听歌的感受,学生大胆发言,说到高亢、激昂、自信等,他就马上说出自信的定义,自信的重要性以及怎样能够获得自信,又播放了几个案例,总结出培养自信的方法,其中有一条就是善于自己发现优点,让学生说出自己的优点,再夸夸别人的优,点,赞美别人要真诚具体,实事求是,进行一个优点大轰炸的游戏,学生非常高兴,积极讨论发言,一节课下来学生高高兴兴的完成了任务,并进行了自信思想教育,课堂效果非常好,我很喜欢,当天晚上我就在我班的家长群里面让家长先夸夸自己的孩子,找找孩子自己身上的优点,然后把这个信息传递给学生,进行优点大轰炸,增加学生的自信,但愿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通过这次学习,受益匪浅。尽管我已经当了20多年的班主任,每次都怨声载道,苦不堪言,尤其是这两年担任慢班的班主任,

篇7:教师十四五规划个人心得感悟

一、在过去的几年里,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广大党员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党中央统筹新冠疫情和经济发展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二、“十三五”时期,全面深化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从严治党取得重大成果,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等方面跃上了新的大台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了决定性成就,如期打赢了脱贫攻坚战。

三、全会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四、全会提出了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等方面将再上新的大台阶,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人民生活会更加美好。

篇8:教师节心得体会及个人感悟

一、教学实录与体会

1. 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课堂教学实录:

播放录像: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的加成反应实验过程

课堂播放动画:乙烯与溴加成反应过程及结果

课堂学生活动:借助乙烯与溴的球棍模型模拟乙烯与溴加成反应

课堂投影:乙烯与溴加成反应过程的相关化学方程式

体会与感悟: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能够让学生清楚地看到物质变化的全过程, 化静为动, 化抽象为具体, 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传统方法难以讲清的重点和难点, 使教学过程更具深刻性与自主性。促使学生思维的参与,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结果如何, 关键在于教师能否正确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

2. 匠心独运, 精彩表演让学生全神贯注。

课堂教学实录:

分组学生表演过程:“请你接受我”。小组的两个学生双手相牵着 (代表化学方程式中的双键) , 而另两个同学单手相拉着 (代表代表化学方程式中的单键) , 他们挥手向前两位同学打招呼, 接着四个人互相靠拢, 而双手相牵着的同学松开了一只手 (这代表双键其中一个共价键断裂的过程) , 然后单手相牵的学生也相继松开了拉着的手 (表示单键断裂的过程) , 并且与前面两个松开手的学生牵手。

体会与感悟: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情境, 引发学生们浓郁的求知欲望与学习化学的兴趣, 能够让学生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中提高学习主动性, 培养创新能力, 拓展想象力, 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创造性思维。

3. 无言的结局, 谁偷走你的教学成果。

教学实录:

随机课堂练习题目:请同学们写出乙烯与下列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 氯气 (2) 氯化氢 (3) 水

学生板书记录:

教师课堂评价:以上三个同学所写的相关化学方程式, 只有第一个化学方程式是正确的, 说明有一部分学生并没有注意听讲, 希望今后在课堂中改掉走思的小毛病。

课堂放映投影的化学方程式:

教师自我体会与感悟: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模式, 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但我们老师有时在教学中太过于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于是学生活动此起彼伏, 课堂上出现了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但教学效果却难尽如人意。其实一节课的成败, 老师的引导才是关键, 片面夸大学生的主体地位, 低估老师的主导作用, 势必会降低课堂的有效性。

二、总结与反思

1. 肤浅认识的深化, 离不开教师的正确引导。

教师想要诱导学生们借助自己主观的观察来研究乙烯加成反应过程键的断裂过程与形成, 接着依靠自己主观思考来理解乙烯的加成反应过程。遗憾的是施教者对学生缺乏深入的了解, 他所面对的学生是一群对乙烯几乎一无所知的初学者, 由于动画情景一闪而过, 在学生大脑中留下的是模糊的、肤浅的、甚至是错误的认识。我想在播放动画的同时, 教师若能结合动画情景适时引导, 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观察反应过程中键的断裂与形成上, 其教学效果将大幅提高。

2. 积极参与学生活动, 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在之后的教学过程中, 笔者为学生专门设定了借助球棍模型来主动探索乙烯与溴的加成反应过程的实验环节, 这是为了能够让学生借助主观能动性来深入体会到乙烯加成反应过程中键的断裂与形成过程, 从而迅速突破传统的教学难点。不可思议的是学生探究活动开始后, 只见教师化身泥菩萨静静地站在讲台前, 一动不动;也许是学生热火朝天的探究场面使其难堪, 只见教师踱着方步慢慢地离开讲台, 似一个毫无关系的旁观者在教室里四处游荡。很显然授课者对自主探究活动的理解存在误区, 不敢化身为学生中的一员参与到探究活动中。事实表明这样的课绝对不可能成为优质高效的课, 由于教师游离于学生探究活动之外, 对学生的探究结果一无所知, 并以自身的知识水平作为标准来衡量学生, 不切实际地认为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后学生对乙烯加成已经有了较深刻的理解, 于是水到渠成, 投影相关反应方程式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事实上, 此次探究活动前, 学生对乙烯的认识是从观察动画得到的肤浅的、甚至是错误的认识, 在探究活动过程又得不到他人的指导帮助, 许多学生在组装球棍模型时真可谓是稀里糊涂, 一场热闹非凡的探究活动结束后, 相当多的学生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无奈的是教师却置身事外, 也就无从察觉。笔者想在日后的学生探究活动过程中, 我们如果可以主动积极地参与进来, 给予密切关注, 帮助学生发现问题, 当他们需要教师帮助的时候, 及时为其指点迷津, 这样学生才能够在一个好的学习氛围中成长。

3. 寓意深刻的学生表演, 需要教师画龙点睛的旁白。

“请你接受我”, 课堂中精彩的学生表演让我记忆犹新。在讲台上表演的四个学生借助舞蹈将“请你接受我”蕴含的化学知识完整表达出来, 而这显然是我专门设定的教学内容, 并非教学过程中的神来之笔。但不管怎样, 这一教学环节富有创意, 并且特别吸引大家的眼球, 也是授课者的独到之处。无奈的是曲高和寡, 许多学生除了大饱眼福之外, 真可谓是越看越糊涂, 后来学生练习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也就不足为奇了。我想在学生表演的同时, 教师若能利用旁白引导学生观看表演, 引起学生共鸣, 其效果可想而知。

4. 以人为本, 不可忽视教师的指导性评价体系。

我们要注重指导性评价体系的强大功能, 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具备的潜能, 深入了解学生们在自身发展过程中的需求, 重塑他们的自信, 促进他们自身能力的提升。这是新课程学生评价改革的创新思想。我们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 要以每个学生发展为中心, 善于培养出全面发展的新时期人才, 对学生完整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估, 重视培养他们探究化学理论知识的能力, 也要培养出他们对科学正确积极的情感与态度。而反观教师课堂中的评价, 其教育功能何在?一句不经意的话语抹杀了学生的一切努力, 一句冰冷的言语挫伤了学生的探究热情, 留给学生的是又一次失败的伤感。我想有道是一叶知秋, 从授课者的简短评价中折射出的是一种教育理念的偏差, 希望工作在教育第一战线的同仁们, 都能从我做起, 从现在做起, 让“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新课程理念永驻心中, 用我们客观公正、富有激励性的评价为学生导航。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161.

篇9:教师节心得体会及个人感悟

关键词:大学生 素质 个人修养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要使大学生成长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不仅要大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更要大力提高他们的个人修养水平。只有真正把这项工作做好,才能确保党和人民的事业代代相传、长治久安。

有效提高大学生的个人修养水平,教师应切实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保持模范带头作用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因此,高等院校要培养一流的人才,就需要有一流的师资队伍,在这一点上,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关键。

1.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教师应该努力争取学习先进的教学及管理理念,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理念并结合到学生工作上来。学校也应适当为教师提供进修的机会,使教师团队业务素质得到提高。积极沟通和不断学习,这对教师队伍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帮助。

2.加强师德教育,发扬师德精神。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在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中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精神文化,因此,发扬师德教育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加强师生间的纽带联系,用自身良好素质影响学生

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使师生更紧密,更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生活。良好的教师品格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因此,两者的结合是提高和影响大学生修养的重要方法。

对于教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应采取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更加有效地发挥思想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要将教师的言传口授与学生的能动思考有机结合,贴近学生思想特点和思维习惯,让真理为学生从乐闻到信服,从而影响他们的行为。

1.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在传统教育中,老师与学生的关系是管理者与服从者的关系,这样就疏远了师生之间的关系,使学生不愿见老师或者抵触与老师接触,致使师生关系紧张,老师不能深入到学生群体中去。改善这种局面的方法有很多,如走访学生寝室,经常与学生谈话,合理利用学生干部,积极参加学生组织的集体活动,带领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等,充分加强师生间良好关系的建设,使学生完全信任教师。

2.充分利用教师自身的业务能力及人格魅力影响学生的行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以身作则,用自己良好的素养来影响他们、约束他们,潜移默化地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

三、积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艰苦奋斗的能力,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大学只是一个学校与社会的跳板,能否让学生毕业后真正地融入到社会的大环境中去,培养其自强自立的精神以及自学能力至关重要。只有学生有了这样的精神和能力,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才会正确地选择自己的人生之路。对此,建议学校组织学生做一些开放性的课题,让学生可以有空间发挥,充分利用自己身边的资源,提高动手能力、学习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使学生能够养成自己解决问题的习惯,减少依赖性。这是历史性的规律,也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高等教育不只是知识教育,更重要的是素质教育,培养最高层次的专业人才并不是我们最终的目的,培养高素质人才才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大学期间正是学生树立自己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而教师又是影响学生的重要因素,作为高等教育者,我们有义务站好这一班岗,用自己最有效的方法来引导他们,使他们成为真正有素质的21世纪高等人才!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5.

2.刘景军.论大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2,(10).

3.宝力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时代人物,2007,(11).

篇10:张桂梅事迹教师个人学习心得感悟

中宣部决定,授予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张桂梅时代楷模称号。63岁的她坚守滇西深贫山区教育事业数十年,创造了大山里的“教育奇迹”。“一个女孩可以影响三代人。”张桂梅说,如果能培养有文化、有责任的母亲,大山里的孩子就不会辍学,更不会成为孤儿。学习张老师先进事迹,读懂她的遗憾、害怕和欣慰,更增忘我拼搏的进取力量。

有一种遗憾,叫经久难忘——若无刻骨铭心的遗憾,又怎会有无所畏惧的勇敢?

13岁女孩哭着说,“我要读书,我不想嫁人。”这是以来张桂梅心中抹不去的遗憾,因为这份遗憾,她立下最坚定的志向,选择走一条最为艰难的路——作为一名普通老师要办一所免费高中,让大山里的女孩们都能读书。因为这份遗憾,她不在意被人误会成骗子,一次次利用假期到昆明街头募捐。因为这份遗憾,她不停地奔走、呼吁,寻求支持,终于梦想亮出了曙光,,作为党的十七大代表的她,赢得了媒体的关注,最终在各级党委政府关心支持下,9月,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正式开学,一个个不可能终于在奔走、呼吁、奋斗中成为如梦一样的现实。对张老师来说,来,这份遗憾长居在心,取得多好的成绩,获得多大的荣誉,也忘不掉这份“疤痕”一样刻骨铭心的遗憾。我想,这份或许在一些人看来是追求完美的执念,何尝不是一份“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高尚,在这美好人间恒久散发着人性中最圣洁的光辉。

有一种害怕,叫我等不及——若无时不我待的担当,又怎会有平地起高楼的决心?

那一年,校园没有围墙,没有食堂,甚至没有厕所,只有一栋教学楼和一根旗杆,还有满院子的杂草。可是,她还是坚持把学校开起来,哪怕学生底子弱、成绩差,哪怕全是“线下生”,她说,“晚一年招生,就又有一批女孩被耽误了”,孩子们耽搁不起,没有条件,那么创造条件也要干下去。“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在张老师“傻丫头,快点”的小喇叭督促下,夏天,华坪女高首届毕业生一炮打响,高考百分之百上线,还有几名学生考上了一本。因为这份怕,张老师等不及学校“军马炮”配齐到位;因为这份怕,多年来,她不敢有丝毫懈怠。她说,“我一刻也不能离开学校,老师、学生我都得盯着。”这份怕让人心生敬意,这份怕让人心头一热:何为爱生如子,何为人间大爱,何为担当奉献,何为无私无畏?张桂梅老师就是!

有一种欣慰,叫“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若不去吃奋斗的苦,又怎会有收获的甜?

上一篇:西方文化中的基督教 论文下一篇:我的好朋友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