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行虎步的成语典故以及造句

2024-04-20

龙行虎步的成语典故以及造句(精选6篇)

篇1:龙行虎步的成语典故以及造句

一、龙行虎步含义

龙行虎步,形容仪态威武轩昂,气度不凡。常以形容帝王之相。行走的姿态像龙那样威武;像老虎那样矫健。多形容人的举止行动威仪庄重;如龙虎不凡。旧时指帝王的仪态。语出《宋书·武帝纪上》:“ 刘裕 龙行虎步,视瞻不凡,恐不为人下,宜蚤为其所。” 明 凌濛初 《虬髯翁》第一出:“遇着俺 张兄 虬髯翁,他龙行虎步,是个王者之相。”

二、龙行虎步典故

刘裕:(363-422年)字德舆,小字寄奴,祖为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人,迁居京口(今江苏镇江市)。幼时孤贫,后从刘牢之镇压孙恩起义。义熙二年(公元4)击败起兵反叛的东晋权臣桓玄,掌握了东晋大权。出兵灭南燕,回师击败卢循,收巴蜀,灭后秦,官至相国,封宋王。元熙二年(公元4)代晋自立,国号宋。其为彭城内史时,楚王桓玄兵多将广,打算废晋自立。桓玄的哥哥桓谦把桓玄想称帝的事告诉了刘裕。刘裕早就想除掉桓玄,便顺水推舟怂恿桓玄称帝,以使他处于不义的地位。对桓谦说:“楚王是宣武之子,功德盖世,如今晋室衰落,民心早就依向桓玄,乘时运登上皇位,有何不可。”桓谦高兴地说:“你说行,就是真行了。”桓玄果然篡夺了帝位。刘裕跟随桓脩朝见桓玄。桓玄见刘裕气度不凡,便极力拉笼刘裕,赏赐许多东西。刘裕更加讨厌桓玄。有人对桓玄说:“刘裕威武雄健,仪表不凡,恐怕不是能屈居人下的人,应该早点儿除掉他。”桓玄却说:“我正要荡平中原,只有刘裕才能托付给大事,等平定了关、陇之后,再讨论这件事吧。”后来刘裕果然起兵讨伐桓玄,复兴晋室。刘裕也被封为宋公。

三、龙行虎步造句

1.瞧那康熙皇帝,龙行虎步,气宇轩昂。

2.他果然气宇不凡,走起路来龙行虎步的.

3.金刚怒目龙行虎步龙骧虎视龙骧虎步雄姿英发雄赳赳,气昂昂燕颔虎颈鹰扬虎视英姿飒爽。

4.祝大家虎年虎威,龙腾虎跃虎虎生风虎头虎脑龙行虎步猛虎下山龙盘虎踞如虎添翼人中龙虎生龙活虎……

5.在这个阳光明媚,伸手能看见夜晚的五指,我迈着龙行虎步坐在我自己发明的滑竿,往妈妈的院子去。

6.李坏身体向前疾趋,龙行虎步,向唐小水立身之处赶去。

7.陆少游龙行虎步,步罡踏斗,金色巨掌遮天蔽日,笼罩四野,霸道的劲气如同巨龙奔腾。

8.黑色蟒袍中年人身高九尺,背脊挺立,如剑骨铮铮,龙行虎步间背后似有黑气流动,隐隐间有猛虎啸聚之音穿响。

9.楚鹰可不知道这些人的想法,见一个个的都在关注自己,顿时昂首挺胸,矫首昂视,龙行虎步,看见这架势更让那些人崇拜了。

10.张放晃晃悠悠的跟在队伍的最后,混迹在那些采药人NPC之间,他看着前面龙行虎步的刘劲玄满眼都是疑惑。

11.眼睛余光注视下,紫色蟒袍加身,胸前绘制五虎啸天图,身材九尺,与林霸天有几分相似,满脸威严的大汉,龙行虎步间,进入大殿。

12.老头一见到叶铮就老眼放光,惊为天人,拉着他的手啧啧称奇,说他骨骼精奇,行走之间龙行虎步,全身上下紫气环绕九龙盘顶,乃世间少有的大富大贵之命相。

13.聂心认真抬起头来,仔仔细细的打量着李过,这个人日角龙颜、天日之表、龙风之姿、龙行虎步、龙睛风目。

篇2:龙行虎步的成语典故以及造句

鸡毛蒜皮 (jī máo suàn pí) ,比喻无关紧要的琐碎小事或毫无价值的东西。用法为联合式;作主语、宾语;指毫无价值的东西。近义词有鸡零狗碎、细枝末节;反义词为荦荦大端、硕大无朋、举足轻重。

二、鸡毛蒜皮典故

出 处: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18章:“目前大敌当前,同心协力还怕迟误,谁还记着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儿。”

三、鸡毛蒜皮造句

1.他们因鸡毛蒜皮的事在闹别扭。

2.他的检查不深刻,只谈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对那些要害问题避而不谈。

3.公安人员讯问他时,他用鸡毛蒜皮的小事加以搪塞,企图蒙混过关。

4.这种鸡毛蒜皮的事,别件件来问我,你依实际情形处理便行了。

5.我们现在做的工作,也许过于平淡,也许鸡毛蒜皮。但这就是工作,是生活,是成就人事的不可缺少的基础。对于敬业者来说,凡事无小事,简单不等于容易。

6.若鸡毛蒜皮的小事都想不通,这岂不是庸人自扰!

7.作为家长,不能把教育孩子当作鸡毛蒜皮的小事。

8.对于家中那些鸡毛蒜皮的事,他都不大注意。

9.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我们最好不要斤斤计较。

10.这些目光如豆的人,每天都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吵吵闹闹。

11.这被描绘成了一桩鸡毛蒜皮的小事,只有某些愤世嫉俗,不知天高地厚,不掂掂自己斤两的美国人在那里执着的追根问底。

12.议论别人往往陷入鸡毛蒜皮的是非口舌中纠缠不清.

13.他与鸡毛蒜皮的琐细之事绝缘,更不屑于同尘垢秕糠打交道,因而经常遭到那些浅薄浮华子弟的白眼和耻笑。

14.谈论着上至天下大事,下至鸡毛蒜皮的小事,是个打听消息的好地方。

15.与鸡毛蒜皮的琐细之事绝缘,更不屑于同尘垢秕糠的人打交道。

16.李龙身在福中不知福,酒店里一点鸡毛蒜皮之事就在妻子面前指桑骂槐的强聒不舍的抱怨,张萌的脾气早就被丈夫“改”。

17.母子两为这点鸡毛蒜皮之事强聒不舍、斤斤计较起来,彼此间一直不说话。

18.反正就破了点皮,又没受很重的伤,为这么点鸡毛蒜皮的小事跟一个女人说长说短,实在显得他小家子气。

19.谈论自己往往会自大虚伪,在名不副实中失去自己,议论别人则往往陷入鸡毛蒜皮的是非口舌中纠缠不清。

20.但蓝月比他俩悲催,她被折腾的骨头都快散架了,天天和娃娃东跑西颠,从鸡毛蒜皮乃至惊天大事,统统得去搜罗信息。

21.心中有鬼的客人惴惴不安,因为蓝先生的好肖息不拘一格,大到军国事,小到鸡毛蒜皮的日常琐事,及至夫妻之间的醋海生波,都在其中,生怕他把坏事抖出来。

22.对了,到了城市就换我开车,省的你们搞不清楚M国的交通法规又被警察开罚单,我不能总是用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去麻烦我的朋友们。

23.说罢,这两人作势又要打起来,却见那镇长一拍惊堂木说道,“闹甚闹,鸡毛蒜皮的小事,何必争执。

24.土豹子不止一次和寨里的元老们说过,如果他年老体衰无力主事,就让小强管理鸡毛蒜皮家长理短的小事以及衣食住行生死存亡的大事。

篇3:浅析燕赵成语典故中的人文精神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构成重要部分的燕赵成语典故, 它所承载的内涵和信息, 往往是历史文化的精髓, 蕴含着时代的精神和灵魂, 而这种精神正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原动力。所以我们有必要研究一下燕赵成语典故中的人文精神, 以便对未来发展更好的传承和发扬。

燕赵成语典故中的人文精神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一、改革进取、包容开放的创新精神

典故“胡服骑射”是其典型代表。在公元前309-307年赵武灵王为提高军事实力而推行的一场卓有成效的军事革新, 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使战国成为七雄之一提供了必要条件。胡服骑射改革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穿胡服, 二是习骑射, 这两方面都体现了学习先进的包容开放的思想。正是这种虚心好学的精神和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成就了赵武灵王的丰功伟业。

二、奉公守法、清正廉洁的法治精神

燕赵成语典故中奉公守法的精神在春秋赵简子时期就有所表现。赵奢不畏平原君权势而征其租税, 显然体现了执法必严精神;平原君听了赵奢的话后, 不仅交了租税, 且以之为贤, 荐之于赵王, 则明显体现了奉公守法精神。

在赵简子的主持下, 晋国新的刑法铸于大铁鼎之上, 以示不可更改, 人人必须遵法行事。典故“铸刑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赵氏祖先守法的积极性。成语典故“奉公如法”或“奉公守法”就是由赵奢故事演化而来。赵奢也在司马迁的笔下成了我国历史上“奉公守法”精神的化身。同时通过赵奢的升迁我们也可以理解, 赵国的国君和贵族也是十分拥护和赞扬赵奢的这种精神的。

三、不怕牺牲、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

这从“三家灭智”“三家分晋”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在四战之地、四战之国中也有所显。曾是春秋五霸的晋国, 政权落入异性贵族手中, 智伯瑶势力最大, 为削弱韩、魏、赵三家实力, 向他们索要土地。韩、魏都给了, 赵氏独不给, 不怕牺牲始终不投降, 显示了极为顽强的毅力。后赵联合韩、魏“三家灭智”, 赵氏的政治地位得以加强, 显示了其大无畏气魄。

四、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和谐观念

这在抵掌而谈、将相和、负荆请罪、刎颈之交等成语典故中清晰可见。苏秦与赵王抵掌而谈, 明显是一幅君臣和睦的动人场景。蔺相如为免将相不和而授秦人以可趁之机, 为廉颇让道。廉颇知其苦心后, 向其负荆请罪, 二人结为刎颈之交, 又恰是一幅将相和谐的美丽图画。

我国现在倡导建立“和谐社会”, 在燕赵大地中流传久远的这种“和”的理念在现实社会中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我们要借史之鉴, 发扬光大。

五、临危勇出、多谋善断的大无畏气魄和高度智慧

这在毛遂自荐、一言九鼎、三寸之舌、两鼠斗穴、许历谏军、完璧归赵、渑池之功、围魏救赵、因势利导、窃符救赵等成语典故中清晰可见。其中, 毛遂自荐、窃符救赵等更多体现了临危勇出的责任感, 而其它几个成语典故则更多体现了多谋善断的高度智慧。

六、浓厚的世情气息

军事活动受社会条件的制约, 受世俗人情的影响, 政治军事人物也要与社会上的各色人物打交道。因此, 与赵国军事相关的成语典故也反映着当时的世俗风情, 具有浓厚的世情气息。市道之教、奇货可居, 反映了人的市侩作风;步履蹒跚、犹豫未决、不遗余力、南辕北辙, 反映着各色人物的行为特征;价值连城、天下无双、羽毛未丰, 反映着人对事物的评价;三人成虎、攻难守易, 反映着生活哲理。

总而言之, 在历史的浩瀚云烟中产生在燕赵大地的成语典故如汪洋大海, 本文从文化内涵与人文精神为切入点, 以点滴之水, 以期见大海之全貌。也只有这种蕴含着精神和灵魂, 才能穿越时空的隧道, 历久而弥新。

参考文献

[1]刘洁修:《汉语成语考释词典》, 商务印书馆, 1989年8月第一版。

[2]成晓军、宋素琴:《燕赵文化纵横谈》, 中国文联出版社, 1999年。

[3]郝良真:《论赵文化的开放性》, 《赵文化论丛》, 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6年。

[4]孙瑛、张润泽:《赵文化论集》, 崇文书局, 2006年。

[5]马国凡:《成语》,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1978年。

[6]张学衔、张兆飞:《中华成语探源》,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1年。

[7]郝在朝:《邯郸成语典故集》,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1997年。

[8]刘洁修:《汉语成语考释词典》, 商务印书馆, 1997年9月版。

篇4:跟音乐有关的几个成语典故

〖出处〗《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相传,《韶乐》是东夷族的祖先舜帝创作的乐舞。为了教化民众,舜帝模仿凤凰的形状,用竹子制作了凤箫,创作了乐舞《大韶》,又叫《箫韶》、《韶乐》。西周初年,周公旦“制礼作乐”,将包括《箫韶》在内的六代乐舞进行整理,用于郊庙祭祀,形成了一整套礼乐制度。

春秋时期,吴国公子季札精通音乐,他在公元前544年访问鲁国,因为鲁国是周公的封国,保存的先王礼乐及各国的国风甚为完备,所以他到了鲁国,就要求观乐。一直听了15国的国风,都不太满意。可是当他听到在鲁国保存下来的韶乐的时候,突然感慨的说:“多么好的音乐啊,就像这苍天无所不包,就像这大地无所不载,观止矣!如果再有其他的音乐,我不敢再听了。”

孔子在他34岁的时候,即公元前517年,来到齐国,正逢齐王举行盛大的宗庙祭祀,孔子亲临大典,耳闻目睹了韶乐的演奏盛况,不禁心醉神迷,常常忘形地手舞足蹈。之后一连三个月,睡梦中也反复吟唱;吃饭时也在揣摩韶乐的音韵,以至于连他一贯喜欢的红烧肉的味道也品尝不出来了。他还说:“想不到音乐的美竟然能达到这么高的境界!”后来孔子每谈及《韶》乐,仍然赞不绝口,称之为“尽善尽美”。

“三月不知肉味”是说三个月之内吃肉不觉得有味道。比喻集中注意力于某一事物而忘记了其它事情。也借用来形容几个月不吃肉。

二、 响遏行云

〖出处〗《列子·汤问》:“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扶节悲歌,声震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返,终身不敢言归。”

秦青是战国时代最杰出歌唱家和声乐老师。 薛谭是秦青的学生,他师从秦青学习唱歌已有三年,还没有学好,却以为已经掌握了老师的技艺,就要求辞别老师出门献艺。秦青并不阻止他。第二天,秦青在城郊的大路旁为薛谭饯行,唱起了一首抒发惜别之情的歌曲,歌声传遍四野,振动林木,高入云霄,好像连浮动的白云也在驻足聆听。此情此景,使薛谭领略到老师歌唱的艺术魅力,想到自己差得太远,十分惭愧,于是倒身下拜,请求老师收留他继续学习。终生不敢再提回家二字。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艺术是没有止境的;同时也警戒人们,一知半解,自以为是是学习的大敌!

三、 绕梁三日

〖出处〗《列子·汤问》:“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

传说战国时期,一位叫韩娥(据说也是秦青的弟子)的女子来到齐国,因为一路饥饿,断粮已好几日了,于是在齐国临淄城西南门卖唱求食。她美妙而婉转的歌声深深地打动了听众的心弦,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三天以后,人们还听到她的歌声的余音在房梁间缭绕,人们都说韩娥之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韩娥投宿一家旅店,因为贫困,韩娥遭到了旅店主人的侮辱,韩娥伤心透了,“曼声哀哭”而去。声音是那么悲凉,凡是听到她歌声的人都觉得好象沉浸在哀怨里。一时间,“老幼悲愁,垂泪相对,三日不食”,旅店主人只好又把她请回来唱一首欢乐愉快的歌曲。韩娥“复为曼声长歌”,众人闻之“喜跃抃舞,弗能自禁”,气氛顿时欢悦起来,把此前的悲愁全忘了。其歌声之动人,乃至于此。

因此后世就有了“余音绕梁”、 “绕梁三日”的成语典故,以形容美妙的歌声和音乐的魅力。

四、 高山流水

〖出处〗《列子?汤问》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弹琴,心里想着高山。钟子期说:“好啊!高峻的样子像泰山!”心里想着流水,钟子期说:“好啊!水势浩荡的样子像江河!”伯牙所思念的,钟子期必然了解。子期死后,伯牙认为世上再也没有他的知音了,就摔破了琴,终生不再弹。

后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或知己。

五、 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

〖出處〗 《楚辞》中的《宋玉答楚王问》

楚襄王向宋玉问道:“先生难道有什么不好的行为吗?为什么广大士民都说您不好呢?”

宋玉回答说:“是的,不错,有这么回事。但希望您能宽恕我的过失,让我把话说完。有一位在郢都唱歌的客人,开始他唱《下里》、《巴人》,都城里聚集起来跟着唱的有几千人,接着他唱《阳阿》、《薤露》,都城里聚集起来跟着唱的有几百人,后来他唱《阳春》,《白雪》,都城里聚集起来跟着唱的不过几十人,最后他时而用商音高歌,时而以羽声细吟,其间杂以宛转流利的徵音,这时都城里聚拢来跟着唱的不过几个人而已。这说明他唱的歌越是高深,能跟着唱的就越少。那些高洁的人物有如美玉一般的品行,超世独立;而那些世上的凡夫俗子又怎能理解我的行为呢?”

篇5:蜂拥而至的成语典故以及造句

蜂拥而至是一个成语,读音是fēng yōng ér zhì,含义是像一窝蜂似地拥来。

蜂拥的解释 比喻人群簇拥在一起行动蜂拥而至大军从烟焰雾雨中蜂拥而上。;;清; 邵长蘅《阎典史传》详细解释亦作“蠭拥”。形容许多人像蜂群似地拥挤向前。《醒世恒言·张淑儿巧智脱杨生》:“纔得出门,回头一看,只见后边

至的解释 至 ì 到:至此。自始至终。从古至今。至于。以至。甚至。 极、最:至少。至亲。至交(最相好的朋友)。至诚。至高无上。至理名言。

二、蜂拥而至典故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十六回:“徐承志等他去远,刚要回船,前面尘头滚滚,喊声渐近,又来许多草寇。个个头戴浩然巾,手机器械,蜂拥而至。”

三、蜂拥而至造句

1.戏台还没搭好,来看戏的村民们已蜂拥而至。

2.闻讯后人们蜂拥而至,一个个都欣喜若狂。

3.社会大众的爱心捐款蜂拥而至,充份发挥聚沙成塔的惊人力量。

4.看到满是露水的青草,他们蜂拥而至。满满咬一口夏天香甜的青草,踢起黑土块,猛嗅它肥沃的气息。

5.红卫兵蜂拥而至,在此举行仪式批判刘和刘的亲属。

6.救援队和媒体从全球各地蜂拥而至,飞机场成为各路人马汇集的乱马堂,各个团队都想尽快飞抵太子港。

7.这些蜂拥而至的长相肖似萨达姆的伊拉克人自首后第一个要求就是领这笔2500万美元的赏金,美国官员承认事前根本没有料到会有这种情况出现。

8.心理学界并没有为萨拉的玉体倾倒,但是媒体却蜂拥而至。

9.摄像机蜂拥而至巴格达作为护卫队护送一名受到暗害的伊拉克政要。

10.渴望销售产品的美国公司蜂拥而至,把航空、汽车、电子、能源及更多领域的尖端技术拱手相让。

11.人们蜂拥而至瞻望皇室人员外出时的仪仗队.

12.蜂拥而至的各种矿产公司正沿着这个狭长国家44087公里的海岸线,进行着拉网式的搜索,寻觅着钻石、黄金、红宝石以及其它更稀有的资源。

13.推土机刚一启动,伦敦博物馆的考古学家们就蜂拥而至了。

14.在美国纽约州布法罗市的塔吉特百货商场,一名男子被蜂拥而至的扫货族撞倒并踩在脚下,见证了“黑色星期五”有多疯狂。

15.这就使得中国不得不在美元蜂拥而至时照单全收。

16.外国公司和投资者向如孟买和班加罗尔等城市蜂拥而至.

17.秋去冬来不过是眨眼之间,鹅毛般的大雪蜂拥而至,整个池龙峰披上晶莹的外衣,犹如尘世降落不久的婴儿,生来纯净没有半点的瑕疵。

18.我长长的轻叹,一瞬间所有的记忆杂乱的蜂拥而至,我和室町依旧在沉默的走着。

19.外国语学校那边已经炸开了锅,各大媒体的记者蜂拥而至,真可谓是兵贵神速呀!其中还包括了大量校长没有邀请过的新闻媒体记者。

20.第二天联邦快递寄来了一封证明信,接下来的一个星期媒体蜂拥而至。

21.但这不等于贬低大型画展所能带给人们的愉悦和机会,惟其如此才会有那么多人蜂拥而至。

22.梦想利用这种新的传播媒介使产品销售来个同样大飞跃的公司们,蜂拥而至抢购广告时间.

23.去年韩币大幅贬值之时,韩国的奢侈品零售店还吸引了大批的日本和中国购物者蜂拥而至。

24.那我也替他联系记者,市长跟桃色命案有关系,这样的猛料,那些记者还不像苍蝇见血一般,蜂拥而至,呵呵……

25.范蕾正欲出手,忽听后方厮杀连天,他们回头一看,只见仇昊率领中原镖局的好手们蜂拥而至,马霸鹰、刘三凤、范蕾当即回身与中原镖局的人厮杀起来。

26.湖里养满了各式锦鲤,平时安静地在湖水中游弋,每当有人撒食的时候,锦鲤便蜂拥而至,上演百锦争食的奇观,别有一番风趣。

27.这个旨令对于天玄宗是极为有利的,而更多的散修,在收到这个消息之后,朝着道岳山蜂拥而至,希望能够在这新增的五百名中,占得一席之位。

28.据史记载,唐宋年间,来自日本、朝鲜、东南亚以及阿拉伯的苗人蜂拥而至,而装满了陶瓷、茶叶和丝绸的货船不时张帆待发,宁波港里桅樯似林。

篇6:兔死狗烹的成语典故以及造句

兔死狗烹,读音tù sǐ gǒu pēng,指兔子死了,猎狗就被人烹食,比喻给统治者效劳的人事成后被抛弃或杀掉。

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

二、兔死狗烹典故

春秋末期,吴、越争霸,越国被吴国打败,屈服求和。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任用大夫文仲、范蠡整顿国政,经过十年的忍辱负重和励精图治,使国家转弱为强,终于击败吴国,洗雪国耻。越王勾践灭了吴国,在吴宫欢宴群臣时,发觉范蠡不知去向,第二天在太湖边找到了范蠡的外衣,大家都以为范蠡投湖自杀了。可是过了不久,有人给文仲送来一封信,上面写着:“飞鸟打尽了,弹弓就被收藏起来;野兔捉光了,猎狗就被杀了煮来吃;敌国灭掉了,谋臣就被废弃或遭害。越王为人,只可和他共患难,不宜与他同安乐。大夫至今不离他而去,不久难免有杀身之祸。” 文仲此时方知范蠡并未死去,而是隐居了起来。他虽然不尽相信信中所说的话,但从此常告病不去上朝,日久引起勾践疑忌。一天勾践登门探望文仲,临别留下佩剑让文仲自刎,文仲明白勾践的用意,悔不该不听范蠡的劝告,只得引剑自尽。

这一成语也比喻西汉时刘邦将一些建国时建功立业的大将们悉数杀光的情形。汉五年刘邦当皇帝后为削弱韩信的势力,把当时是“齐王”的韩信徒封为“楚王”,使其远离自己的发迹之地,汉六年又有人适时告发韩信“谋反”,刘邦又再将他贬为“淮阴侯”,汉十年,皇后吕雉又以谋反之名将韩信诱至长乐宫杀死。刘邦于公元前2得天下,韩信于公元前1身首异处,这对共过患难的君臣在天下大定之后只相处了一年多一点的时间,韩信在临刑之前发出了“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谋臣亡”的浩叹。

三、兔死狗烹造句

1.如果事成之后,就兔死狗烹,那将没有人敢跟他合作。

2.在封建社会,官场斗争极为复杂,兔死狗烹的事例屡见不鲜,因此,许多有识之士,功名成就之时,激流勇退归隐山林。

3.给黑社会做事的人大都逃脱不了兔死狗烹的命运。

4.在封建社会里,许多为统治阶级效力的人,最终落了兔死狗烹的下场。

5.兔死狗烹,鸟尽杯藏,这种恩将仇报的行为,古来场尔。

6.江山不是我一个人打下来的,有功者共享,哪能做出兔死狗烹的事?

7.这些人都是助他开创事业的,如今兔死狗烹,一个个被他开除。

8.你要小心别跟错人了,免得到时候兔死狗烹。

9.张良在汉高祖得天下后,主动求去,逃脱了兔死狗烹的命运。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龙行虎步的成语典故以及造句】相关文章:

上一篇:早期阅读价值与关键点下一篇:七一议程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