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专题研讨发言稿

2024-04-21

七一专题研讨发言稿(精选9篇)

篇1:七一专题研讨发言稿

7月18日,总书记到宁夏回族自治区考察。图为习近平向红军长征会师纪念碑敬献花篮 图片来源:@新华视点

中国青年网北京7月25日电(记者 李拓)“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这句话,总书记在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讲话中十次提及。7月18日至20日,总书记来到宁夏回族自治区,进行七一讲话后首次国内考察。在那里,他先后来到三军会师纪念馆、银川市新城清真寺、永宁县闽宁镇原隆移民村等地,以深入细致的考察、广泛全面的了解,以“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信念,走出了红色永驻的长征路,走出了民族融洽的团结路,也走出了和衷共济的致富路。

红色永驻长征路

将台堡位于宁夏固原市西吉县南部葫芦河与马莲川河交汇处。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和将台堡会师,标志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1996年10月22日,为纪念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暨长征胜利结束60周年,经宁夏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报请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将台堡会师纪念碑”在将台堡落成。2006年,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暨将台堡会师70周年,围绕将台堡纪念碑修建了红军纪念园。

不忘初心。

7月18日,习近平从北京直飞固原,驱车70多公里赶赴宁夏回族自治区考察的首站将台堡,向红军长征会师纪念碑敬献花篮并参观三军会师纪念馆。

参观三军会师纪念馆时,习近平说,红军长征创造了中外历史的奇迹。革命理想高于天,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面对形形色色的敌人决一死战、克敌制胜,这些都是长征精神的内涵。我们要继承和弘扬好伟大的长征精神。有了这样的精神,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我们完全有信心有决心有恒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继续前进。

习近平说,长征永远在路上。这次专程来这里,就是缅怀先烈、不忘初心,走新的长征路。今天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新长征。我们这一代人要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只有体会到革命年代的艰苦,才能使人们真正受到教育。”习近平这样说。

7月19日,习近平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新城清真寺了解宗教活动开展情况。

民族融洽团结路

7月19日,习近平走入了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新城清真寺,了解宗教活动开展情况。“宗教工作本质上是群众工作。”走进清真寺的习近平深知这一点。

习近平说,我国的各民族和宗教是在5000多年的文明史中孕育发展起来的,只有落地生根才能生生不息。他希望大家继续发扬爱国爱教传统,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发挥积极作用。

“既念好古兰经,又念好致富经,为国家发展营造和谐的环境。”在银川市新城清真寺中,宁夏伊斯兰教界人士这样回应总书记的问候。

回顾今年的5月24日,习近平应约来到黑龙江同江市八岔村,看望世代居住在那里的赫哲族群众。在民居中,他和赫哲族群众亲切的交谈,还边听村民唱歌,边拍手打着节拍。从甘肃、湘西、内蒙古,到新疆、云南、吉林、黑龙江……类似的场景,出现在习近平所到全国各地的民族地区。在充分尊重各民族地区文化、风俗、宗教等习惯的前提下,总书记带去的,都是振兴发展民族地区的决心,和各族人民更加紧密团结的信心。

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习近平这样说。党的十八大以来,做好宗教工作一直是习近平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

今年4月22日至23日,全国宗教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在讲话中强调,宗教问题始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必须处理好的重大问题,宗教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性,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关系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关系社会和谐、民族团结,关系国家安全和祖国统一。

而两年前的5月28日,习近平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面向全国各族群众强调,要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帜,在各民族中牢固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最大限度团结依靠各族群众,使每个民族、每个公民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共享祖国繁荣发展的成果。

和衷共济致富路

“全国还有5000万贫困人口,到2020 年一定要实现全部脱贫目标。这是我当前最关心的事情。”在宁夏固原市泾源县大湾乡杨岭村,习近平坐在村民马克俊家的炕上这样说。

在这里,习近平在看望父老乡亲的同时,实地考察精准扶贫情况,看村容村貌,向当地干部了解村子脱贫情况。

2015年10月l6日,习近平在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的主旨演讲中强调,未来5年,我们将使中国现有标准下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今天看来,习近平一直在不忘初心地践行这一承诺。

在永宁县闽宁镇原隆移民村,习近平肯定这里的扶贫工作做得比较扎实,并鼓励当地企业在加快自身发展的同时,也要在产业扶贫过程中发挥好推动作用,先富帮后富,实现共同富裕。

7月20日,习近平又在银川主持召开了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他强调,必须认清形势、聚焦精准、深化帮扶、确保实效,切实提高工作水平,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不断关注贫困地区、特别是民族贫困地区的发展脱贫现状。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排碧乡十八洞村对乡亲们说:“我这次到湘西来,主要是看望乡亲们,同大家一起商量脱贫致富奔小康之策,看到一些群众生活还很艰苦,感到责任重大。”

2014年5月,习近平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加大扶贫资金投入力度,重点向农牧区、边境地区、特困人群倾斜,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扶到点上、扶到根上、扶贫扶到家。

正如习近平所说,消除贫困,自古以来就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理想,而“脱贫攻坚是干出来的,靠的是广大干部群众齐心干”。

7月19日,习近平站在宁东能源化工基地,高声对周围的人们说:“展望未来,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胜利在望。”

篇2:七一专题研讨发言稿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七一讲话研讨发言材料》的内容,具体内容: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95 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就进一步认真学习贯彻“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作出安排部署。下面我为大家带来。欢迎借鉴。同志们:7 月...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95 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就进一步认真学习贯彻“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作出安排部署。下面我为大家带来。欢迎借鉴。

同志们:月 1 日,庆祝建党 95 周年大会在北京召开,发表了重要讲话。当天,我聆听了习重要讲话,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深受教育,备感振奋,感受到强大的力量鼓舞和强烈的使命召唤。我相信这些天大家也进行了相关的学习。为进一步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习“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今天我们又专门组织这次党工委、市委中心组进行深入学习,我觉得很有必要。的重要讲话,气势磅礴、高屋建瓴、内涵丰富、思想深刻,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对于我们继承弘扬党的优良传统,认识把握当前形势任务,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前段时间,通过聆听和学习“七一”重要讲话,感受良多,借这个机会跟大家交流交流。

(一)“七一”重要讲话令人鼓舞、催人奋进。的重要讲话,站在历史和全局的高度,热情讴歌了我们党 95 年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系统总结了 95年来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宝贵经验,特别是在讲话中用“三个伟大的历史贡献”、实现“三次伟大飞跃”,概括了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给人以强烈的自豪感和震撼力,通篇充满了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和勇气担当。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一份子,更是感到无比振奋,收获了信心和力量,为我们的党倍感光荣和自豪。

(二)“七一”重要讲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的重要讲话,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围绕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围绕从严管党治党、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等,提出了许多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推动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极大增强,体现了我们党作为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深邃的战略思考、强烈的责任担当、深沉的忧患意识、真挚的为民情怀,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一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光辉的重要文献,是指导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我们治国理政的科学指南和基本遵循。

(三)“七一”重要讲话体现了党治国理政新境界。的重要讲话,以“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主题,明确提出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必须牢牢把握指导思想、共产主义、四个自信、现阶段主要任务、改革开放、人民、和平发展、党的建设等八个方面重要要求,号召全党同志面向未来、面向挑战,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体现了历史与未来、继承与创新、理论与实践、政党与人民、开拓伟大事业与推进伟大工程的结合。“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是鲜明的主题,也是贯

穿始终的红线,集中体现了我们党一心为人民、一切为民族、一心为国家的理想信念、执着追求和奉献精神。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本质上就是中国共产党以民为贵、一心为民、坚持初心、砥砺前行的时代壮美画卷。

(四)“七一”重要讲话是“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一堂生动、系统、深刻的党课。讲话七提“理想信念”、十次强调“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并提出了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加强自身建设的具体要求,是“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深刻内涵的生动阐述,指引我们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增强抵御风险和拒腐防变能力,不断把为崇高理想奋斗的伟大实践推向前进。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对建党 95 周年的最好纪念,对革命前辈和革命先烈的最大告慰,对党中央亲切关怀和人民群众信任拥护的最好回报,就是要坚决贯彻习“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要求,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凝心聚力把 XXX“率先脱贫、提前翻番、全面小康”宏伟事业推向前进。我们要结合工作实际,做到学以致用、融会贯通,把讲话精神转化为建设 XXX 的热情和动力,切实把讲话的丰富内涵和核心要义融入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中,努力使 XXX“十三五”开好局、起好步。下面,就 XX 深入学习贯彻重要讲话精神,我讲几点意见。

一要把学习贯彻习“七一”重要讲话作为重大政治任务,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热潮。学习宣传贯彻“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地各部门的重要政治任务。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深学细

悟、把握精髓,学出理想信念,学出好的作风,学出自信,学出担当,实现好的效果,把讲话精神转化为推动井冈山加快脱贫、加快发展的工作成效。市委和几套班子领导都要带头学、主动学,学深、学透,入脑、入心,全面领会讲话实质内涵,切实做到以学促做、知行合一,贯彻落实好在讲话中关于党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把学习贯彻重要讲话精神纳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重要内容,系统学、集中学、持久学,学深学透、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宣传部门要制定详细宣传方案,充分利用网络、手机、广播电视等媒体,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深入基层、深入到群众中,广泛开展宣传教育,确保把讲话精神迅速传达到基层、宣传到群众。组织部、党校要通过举办专题培训班、理论研讨、学习交流等形式,组织各级党员干部全面掌握讲话精神的实质和要义,不断将讲话精神引向深入。

二要以习“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努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积极主动适应、把握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落实“十三五”规划,确保“率先脱贫、提前翻番、全面小康”目标如期实现、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必须坚定不移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不断做大经济规模,增强综合实力;更加注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以“降成本优环境”专项行动为主抓手,确保经济平稳运行。

三要以习“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坚决有力打好脱贫攻坚战。坚持把脱贫攻坚摆在“一号工程”位置,深化、拓展和提升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一系列行动和抓手,调动各级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广大贫困群众

尽快脱贫致富奔小康。当前最要紧的就是抢时间、抓进度、保质量,把安居工程建设各项任务落到实处,确保十月底全面完成危旧土坯房改造任务。与此同时,全面推进“231”富民工程,全面落实保障扶贫政策,建立系列适宜对路、行之有效的脱贫保障机制,全面提升人民群众脱贫的信心和决心,着力探索出一条可推广、可复制、可持续的 XXX 特色脱贫新路子,打造全省扶贫攻坚示范区。

四要以习“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持续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坚持正确方向、问题导向、为民取向、破题指向,紧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以改革厚植发展优势、增强发展活力。必须坚定不移地深化各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不断增强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的动力和活力。坚持聚焦影响 XXX 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障碍,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脱贫机制创新、旅游扶贫试验区、扩权强镇等重点改革,让人民群众分享改革成果。

五要以习“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切实践行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决贯彻共享发展理念,顺应群众期盼,办好民生工程和为民实事,有效解决各类民生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要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落实,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大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逐步改善住房困难和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条件;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发展教育、社会保障、医疗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高度关注和切实解决好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注重做好社会矛盾排查和重复访问题化解工作,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篇3:七一专题研讨发言稿

大会表彰了过去一年中为公司改革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的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共表彰四川联通2015年度先进基层党委5个、先进基层党支部23个、优秀共产党员80名、优秀党务工作者29名。

乔贵平从三个方面向全省干部、党员讲了一堂生动的党课。一是结合公司实际从四个方面阐述了“三严三实”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三严三实”是贯穿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基本原则和内在要求, 延续了党在历史发展中的先进性;是顺应“四个全面”大局需要, 增强了党在新常态下领导和推动事业发展的坚定性;是新常态下干事创业的行为准则, 加深了公司深化改革促进健康发展的必要性;是深入抓作风转作风的行动指南, 确定了个人在改革发展中不断锤炼和接受考验的必然性。二是从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脱节、发展转型与工作目标脱节、创新发展与地方发展脱节、队伍作风和发展要求不适应、基础管理和改革发展不适应五个方面剖析了当前公司存在的问题和“不严不实”的具体表现。三是从七个方面对公司从严从实落实好专题教育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以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党的纪律找准着力点, 搞好政治生态;以增强党性修养、筑牢信念根基、摆正身份位置把握关键点, 抓好修身养性;以增强纪律规矩、建立制度保障抓牢出发点, 增强权力约束;以恪守底线、不越红线、筑牢防线守住薄弱点, 严于律己;以正确认知外部环境、牢牢把握行业趋势、刻苦锤炼企业内功看清切入点, 实实在在谋事;以责任担当扛在肩、务实执行不放手、紧追目标不歇脚找准支撑点, 抓好创业落实;以忠诚于组织、服务于客户、关爱于员工透析根本点, 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

篇4:专题研讨式教学的探索

关键词:素质教育 专题研讨 教学方法 探讨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贯彻全面素质教育理念,本学期我在教学中采用了专题研讨式的教学方法,有了一些体会,在这里抛砖引玉,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专题研讨式教学是教师指导若干名学生针对某一课题或项目,团队协作,发挥各自优势,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运用多媒体工具,撰写论文并精心设计演示方案的整个过程。

1.课程的选择

并非任何课程、每一节课都适用专题研讨式的教学方法。《经济地理》这门课程具有如下几个特征:

第一,这门课的信息量非常大,知识面广,知识的更新也非常快;而教材中的数据滞后,内容也不够全面。

第二,教材中缺少插图,不利于学生掌握;必须广泛地应用网络资源,进行多媒体教学。

第三,如果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无法吸引学生,课堂效果一定不会好,必须增加互动,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而目前我院的校园网、教学设备等硬件到位,因此,这门课可以采用专题研讨式的教学方法。

2.专题研讨式教学前的准备

让学生接受专题研讨式教学首先要让他们对这种新的教学方法感兴趣。我在第一次课时就与学生进行交流,调动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随后指导学生全面准备。

一备教材,让学生充分研读教材。指导学生如何抓住要点与关键字。

二备素材,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有效素材。当然如何搜集有效素材是我要给学生补的另一堂课。

三备课件,指导学生运用计算机制作课件。

四备课堂,指导学生如何讲授,如何配合,如何互动,同时提醒应当注意的问题;课前还要求学生将他们准备的内容完整地演示一遍,提出建议,供学生参考。

3.专题研讨式教学安排

第一次专题研讨式教学是这样安排的,首先由我带领大家回顾了上一节课的内容,让部分学生回忆知识要点。然后,引入新课内容,通过许多特色内容,比如精美图片、动听音乐或小故事等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然后请两组(4人一组)同学分别上台,进行全面讲授。学生一般用半个小时左右讲完,然后我对他们的讲授进行点评,先鼓励和表扬好的表现,再指出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的意见;最后,我再全面地讲述知识要点,强化重点内容。

4.专题研讨式教学的优缺点

专题研讨式的教学效果明显,学生对有效信息的搜集能力、对资源的整合利用能力、课件制作水平、团队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现场互动能力、整体策划能力等都有较大的提高。尤其是在专题研讨式教学进入第二轮(全体同学进行一次为一轮)时,课堂教学渐入佳境,并出现了许多喜人的场面。

第一、同学们搜集素材的能力大大加强,课件制作手段也多样化,除PPT外,还制作网页等其他形式;

第二、互动大大加强,通过有奖竞答或知识竞赛等形式展开教学内容,极有创意,吸引住了全体同学的注意力;

第三、不断提高课堂效果,有效运用一些特色元素,如民族音乐、地方风俗等充分营造不同国家与民族氛围;

第四、团队协作大大加强,学生们运用巧妙的方式,将各部分内容串接起来,具有新意,让人耳目一新。

第五、学生们对知识要点与关键词的把握更准确,语言表达能力明显提高,而且显示出个人的不同语言风格,有的可爱,有的严谨,有的轻快、有的情感丰富。

第六、各组学生互相竞争,争取有更好的表现,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

学生们也感受到了自己各项能力的进步,课堂结束后也有较强的成就感。我也通过赏识教育强化他们的这种感受,保持他们较强的热情与兴趣。

近期针对专题研讨式教学,我在全体学生中进行了问卷调查,同时搞了一次座谈。广大同学认可这种教学方式,谈了许多优点;同学们也指出,这种教学方法占用了较多的课余时间,学生感觉压力很大,另外还有使用网络的困难等,建议不要大量使用。

5.我的收获与体会

我从专题研讨式教学中收获颇丰,以下是我的几点体会:

第一、学生们制作了大量的精美的课件,提供了不同视角的素材,为以后的教学提供帮助;

第二、教师有更多的时间用于全体学生的课堂管理与教学质量控制;

第三、这种教学方式对老师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水平,才能给学生意见,进行点评;

第四、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许多好的创意,对老师有很好的启发作用,教学相长。

第五、专题研讨式教学需要占用较多的课余时间,课余的辅导,内容的准备等都大大加强;

第六、当然专题研讨式教学不是任何课程都适用,有些课程适用,有些课程可能不适用。

第七、专题研讨式教学是传统教学方式的有益的补充。

参考文献:

(1)胡小桃.让研讨式教学焕发出更强的生命力[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学报2002.(3)

(2)郭汉民.研讨式教学与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 吉首大学学报:社科版199904.73~77

篇5:七一专题研讨发言稿

7月1日上午,我们观看了建党100周年庆典,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感到无比激动、无比自豪、无比振奋。近期,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又逐字逐句、反复研读了讲话原文,越读越感觉思想之伟大、力量之强大,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百年大党为何依然风华正茂,未来如何继续走向成功,贯穿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一系列问题都能在这里找到答案、找到方向。下面,结合学习思考谈几点体会。

欲知大道,必先知史。党的100年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我们学习党史,就是要深刻领悟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历史必然性,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不是自封的,而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要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创新理论的真理性,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要深刻领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只有这条道路适合中国国情、符合中国特点,只有这条道路才能发展中国、富强中国,只有这条道路才走得对、行得通,才是通往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人间正道。

历史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不愧为伟大、光荣、正确的党,不愧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史为鉴、学史明理,就是要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深化对党的信赖,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坚定不移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唯一正确的道路。

明确“我是谁”,找准为民服务的方向定位。共产党人是人民的勤务员。一百年来,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过程,就是“人民的勤务员”不忘初心使命、接力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从黄土高坡到雪域高原,从西北边陲到吕梁山区,从梁家河黄土地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调研、实地走访、详细查问,与人民群众心心相印、血脉相连,足迹遍及大江南北,以实际行动彰显着人民勤务员的本色。在新的百年征程中,党员干部不能忘本,必须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第一目标是为民谋利,坚持当“老百姓的官”,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始终把人民群众装在心里、放在心上。广大党员干部只有明确“我是谁”,才能找准方向定位,不改为民初心。

牢记“为了谁”,站稳人民至上的政治立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后就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而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广大党员干部要积极主动作为,在为民服务上求实效,既“沉得下来”,经常走基层、入村屯,了解民情民意,传递民声民愿;又“冲得上去”,接触互联网、掌握“云”思维,化身带货主播,带领群众拓宽致富新路。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念,坚持“权为民所用”,以造福人民为最大的政绩,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要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并为之不懈奋斗。

篇6:学七一重要讲话体会研讨交流发言

近期,根据中心组学习要求,我再次认真学习研读了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下面,就结合工作和自身学习感悟谈几点体会。

重要讲话,通篇凝结着*思想的理论精华,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成果,是团结带领全国人民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新指南,是加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新灯塔,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引擎,是加快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大梦想的新号角,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豪气,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自信、自强、自立、自警、自励。

向全党发出赶赴“时代大考”的号召,强调要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主题,贯穿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这一主线,明晰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九个必须”这一要求,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为通过大考的合格标准,动员全体共产党员以坚定的意志、清醒的头脑、锵铿的步伐踏上赶考之路,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时代答卷。我们学习贯彻重要讲话精神,就是要坚持以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继续前进,强化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坚定正确方向,把握发展大势,锐意进取、主动作为,全力以赴做好各项工作,努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区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行动和实际成效。

一、学习贯彻重要讲话精神,就是要更加坚定理想信念,砥砺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我们要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

面对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把伟大建党精神传承好、发扬好,就必须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安身立命的根本,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国之大者”。

要始终保持矢志不渝的理想追求。坚持把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作为终身不变的坚守,用好红色资源,大力弘扬“吃苦耐劳、勇往直前、永不服输、敢于胜利、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要始终保持思想政治的清醒坚定。把学习贯彻“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与学习贯彻*思想紧密结合起来,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大以来以同志为的党中央理政新理念新战略新思想,做到理论上清醒、政治上坚定、行动上自觉。

要始终保持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决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章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真正做到思想上紧随、政治上忠诚、行动上捍卫。

二、学习贯彻重要讲话精神,就是要更加突出担当作为,推动*区改革发展迈出新步伐。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牢牢把握发展这一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不断夺取*现代化建设的新胜利。打造产业高地、建设魅力*,创建国家级*区,都需要我们以勇于担当的精神、开拓创新的勇气、务实苦干的作风,咬定发展不动摇、聚焦改革不松劲,勇担时代重任、务实奋发有为。

要加快推进重点建设。要抓好重大专项建设,将具有引领性、支撑性、带动性的大事要事突出出来,将需要着力解决、重点攻坚的短板弱项突出出来,推出一批重大专项,聚力加力、起势成势。要着力扩投资,加大“两新一重”等领域投资力度,抓紧抓实省市重点项目建设,确保按节点推进;要着力调结构、促转型,抓好新旧动能转换,进一步增强“工业强区、项目为王”的意识,狠抓投资进度,破解制约瓶颈,增强发展后劲,落实重点建设项目帮包责任制,全力以赴加强项目建设,全力以赴推动企业膨胀和创新,持续开展“亩产效益”综合评价,着力促进动能转换。要抓好开放引领,坚持建用并举,统筹推进各类开放平台建设,积极构建陆海空网协同衔接的开放大通道;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对标全市领先、全国一流,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要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我们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人才强区、协调发展、绿色引领、全面开放、民生共享的发展战略,加快发展创新型、服务型、枢纽型、开放型、生态型经济模式,加快推进发展要求目标化管理、项目化推进、责任化落实,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着力打造的*技术产业聚集区,*市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新旧动能转换的主阵地和对外开放的主窗口。

要全力推进改革创新。指出改革要敢于涉深水区、啃硬骨头。我们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的长远规划,就要深入思考,敢于创新,锐意改革,发扬敢闯敢试的担当精神,积极借鉴先进*区的改革经验,结合实际加快推动体制机制改革,要抓好创新驱动,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围绕创新主体、平台、人才、要素等,进一步打通“四个通道”、促进“四链融合”,走好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的路子,建立灵活实用的制度机制,把*区打造成全市项目建设的重要战场、双招双引的重要平台、创新创业的重要引擎,奋力争取在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走在前列。

三、学习贯彻重要讲话精神,就是要始终践行为民宗旨,不断在增进民生福祉中作出更大努力。

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大力实施民生幸福工程,多谋民生之利,多办民生之事,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坚持问题导向。围绕群众关心关注的就业、教育、医疗、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住房、养老等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持续加大工作推进力度,积极构建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整体水平。

坚持真情服务。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深入开展领导干部下基层、入企业帮包活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解决群众反映问题,充分调动和激发全区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凝聚干事创业的正能量。

坚持重点突破。大力实施实施“归巢工程”、“梧桐工程”,加大就业保障力度;加强社会救助,发挥民政“兜底”作用,最大限度方便困难群众生活;要健全退役军人服务体系建设,提升保障服务水平;要加快公立养老机构改革、加快形成功能完善、优质完备的养老服务体系;要持续提高集中供水保障能力,深入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切实让人民群众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四、学习贯彻重要讲话精神,就是要更加坚持廉洁自律,始终在严守纪律规矩上竖起标杆。

新的征程上,我们要牢记打铁必须自身硬的道理,继续推进自我革命,真正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

要筑牢思想道德防线。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敬畏人民、敬畏组织、敬畏法纪,始终做到公正用权、依法用权、为民用权、廉洁用权。把加强道德修养作为人生“必修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以德修身,以实际行动彰显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要驰而不息改进作风。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市委有关作风建设规定要求,在日常公务活动和社会生活中严格把好关口,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篇7:七一专题研讨发言稿

“七一”重要讲话,立足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和“两个百年”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全面回顾了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开辟的伟大道路、创造的伟大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铸就的伟大精神,发出了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伟大号召,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是一篇高屋建瓴、思想深刻、内涵丰富,充满真理力量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必将凝聚起奋进新征程、再创新辉煌的磅礴力量。

第一,要坚持政治站位、强化理论wz。全市各级组织部门要按照中央和省、市委统一部署和要求,对全面深入学习贯彻“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作出专门部署、提出具体要求,作为当前理论wz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党史教育的核心内容,作为党员培训、群众宣讲的必学内容,在全市上下特别是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中迅速兴起学习贯彻“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高朝。

要围绕“为什么学”,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紧密联系历史、现实、未来,深入领会“七一”重要讲话的重大意义,深入领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性成就,深入领会党团结带领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深入领会伟大建党精神的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深入领会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根本要求,真正学*悟*、融会贯通,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

要围绕“学什么”,组织党员干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深入学习“七一”重要讲话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努力感悟蕴含其中的深远战略思维、强烈历史担当、真挚为民情怀,努力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不断提高理论素养、政治素养、精神境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更好用“七一”重要讲话鼓舞斗志、激发动力

。要围绕“怎么学”,充分发挥市委党校、干部学院、党性教育基地等主阵地作用,坚持个人自学和组织培训、线下学习和线上教育、系统学习和专题研讨“三个结合”,办好中青年干部、基层党组织书记等主体培训班次,引导党员干部把学习“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成果,转化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思路举措和生动实践。

第二,要发扬伟大建党精神,打造过硬队伍。在“七一”重要讲话中,鲜明提出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的伟大建党精神。

全市各级组织部门要通过各种形式,教育引导广大组工干部深刻领会伟大建党精神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深刻领会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锤炼鲜明政治品格,更好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建设模范部门、打造过硬队伍。

要筑牢思想根基,做到信念过硬。理想信念永远是组工干部的立身之本、力量之源、正气之魂。各级组织部门和全体组工干部要始终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要增强“四个意识”,做到政治过硬。

政治过硬是组工干部的首要政治品质和政治生命线。组工干部要始终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定党性立场,提高政治站位,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落实“两个绝对”要求,始终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照办、党中央禁止的坚决杜绝。要切实担当尽责,做到责任过硬。

组工干部必须有担当的“宽肩膀”“铁肩膀”,要教育引导、激励鞭策组工干部遇到挫折撑得住、关键时刻顶得上,扛得了重活、打得了硬仗,敢于善于发现问题、直面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实际行动践行“两个维护”,以实际成效体现组工干部的责任担当。要练就高强本领,做到能力过硬。教育引导组工干部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技术、新观念、新方法,深入研究问题,认真钻研工作,提升专业化水平。要坚持从严治部,做到作风过硬。

要把作风建设融入组工干部队伍建设全过程,形成选拔看作风、培训讲作风、管理抓作风的机制和导向。各级组织部长要带头履行双重责任,全面落实从严治部要求,既扫自家“门前雪”,也扫干部队伍“瓦上霜”,教育引导组工干部严守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严格按纪律规矩办事,始终绷紧从严这根弦,避免被攻关、遭围猎。

第三,要抓实主责主业、服务中心大局。聚焦开启新征程、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组织工作条例》、推进组织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为主线,全面提高组织工作质量,切实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为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要突出选贤任能,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加快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切实抓好市县乡领导班子换届“*文章”,有效激励干部担当作为,通过持续优化干部选育管用工作,着力建设政治过硬、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以队伍高素质保证发展高质量。

要突出固本强基,以加强基层组织、基础工作、基本能力建设为重点,推动一切工作到支部,全面加强各层级、各领域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持续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能力和水平,把党的组织优势巩固好、发展好、发挥好,推动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在××有效落实。

篇8:作文教学专题研讨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是因为作文试题的赋分高,这块“敲门砖”最重(中考、高考占到60~70分)。传统的看法是作文写得好,语文得分就高,语文分数高,升学的几率就大。于是“满分作文”、“最牛作文”让不少考生得以圆梦;“少年作家被名校特招”、“一篇作文上北大”使个别有作文天赋的少年一夜成名。

“难”是因为“作文难,难作文”。遇到作文,许多学生不是拼凑就是编造,或矫揉造作,或无病呻吟,难有真情实感之作;许多教师在作文教学上颇费心思,但往往事倍功半,难有“妙笔生花”之效。但是,作文又与人生的求学之路难分难舍,且不说中小学生为了升学要经受应试作文的“考验”,即便是大学生也免不了毕业论文的“煎熬”,不会写作文实在有点难!

中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关于写作的要求是:“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对照新课标的要求,联系当前作文教学的现状,弊病是显而易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问题也是比较严重的。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作文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始终没有跳出“为作文而作文”的怪圈,时至今日,在新课程背景下,语文阅读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并小有成效,而作文教学仍然是“老大难”,令不少教师、学生以及家长头痛心忧,这不能不引起我们深刻的反思。

有道是“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很多写作者自述,能把文章写好,往往不是老师教出来的,而是通过多读、多写,自己悟出来、练出来的。这样说,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学生的作文还是需要教的。这个“教”,在作文前是指导,在作文后是批改和讲评,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这些环节是缺一不可的。反思时下的作文教学,开展有关作文教学的专题研讨,对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写作水平,是很有必要的。

可喜的是,作文教学改革的问题已提到议事日程,近几年来,全国各地关于作文教学的研究已经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这次选编的几篇文章,内容不同,目的一致,作者针对当前作文教学的现状,分析原因、研究对策、采取措施,给处在困惑中的一线教师以启迪。他们的探索、他们的思考、他们的经验,无疑是作文教学的宝贵财富。

作文教学研讨的题目大、范围广、内容多,我们期待有更多的教师参与进来,有更多的优秀文章发表出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愿大家互相学习借鉴,博采众长,将有益的经验运用于作文教学改革的实践,最大限度地提高各学段作文教学的效益,应是本次专题研讨的题中之义。

在作文中如何消除学生的心理负担和顾虑,如何指导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这些应该是作文教学研讨的重点,以下课题仅供参考:

1. 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指导作文教学实践;

2. 新课标下作文评价的新探索;

3. 如何优化作文批改与评讲?

4. 对新概念作文与个性化写作的思考;

5. 如何让学生的作文个性飞扬?

6 提高小学作文教学的措施和效果漫谈;

7 提高初中作文教学效果方法例谈;

8.. 如何激活初中生的作文语言?

9 新课标下作文指导三环节(辅导、批改、讲评)的有效性研究;

篇9:七一专题研讨发言稿

《中学语文》读者群于2015年10月30日9:30—21:30以“如何作课后反思?”为题举行在线专题研讨活动。课后反思是一线教师比较关注的话题,也是教师专业提升的一个有效抓手,因此很接地气,这也是我们选择这一话题研讨的意义所在。活动主持人魏为秋老师特别邀请了赵文汉、丁向红、桑苗、吴正兵四位老师作主讲嘉宾。他们中有功成名就的特级教师,也有默默耕耘的草根中坚,还有走上讲台不久的青年才俊,因此嘉宾方阵的组成非常具有代表性。

四位嘉宾都进行了精心的准备,应该说可以折射出一线教师对于“如何作课后反思?”这一问题的不同层面不同角度的思考,不但有广度,而且也有深度和温度。赵老师的反思逻辑性非常强,反思的三个点涵盖了语文教学的基本;桑老师强调时效性特别有价值;丁老师的对比反思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吴老师的例析,反思意识深入骨髓,反思方式极富创意。

主讲嘉宾发表看法之后,在线群友与嘉宾互动研讨,活动气氛热烈,观点碰撞,精彩纷呈。现将专题研讨的内容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一、嘉宾观点

(一)赵文汉老师关于课后反思的见解

“反思”概念有广义理解和狭义理解两种。广义理解,一切能够回头看的意识行为都可以称之为“反思”。广义的“反思”是指还处于一种模糊的意识状态,这样的意识有可能促使他改掉错误而前行,但也有可能仅仅处于意识状态而没有落实到行动中去。狭义理解的“反思”是指能够通过认真地、理性地思考,将意识清晰化并表述出来的行为。回头看时,发现了自己的不足甚至错误,然后思考为什么会是这样,得出结论,再思考怎样才能弥补不足,纠正错误,得出结论。并且能够把这样的一个思考过程给书面化,以保证今后能够落实到行动中去。

反思首先反思主体,要做一个“用脑、用心”去工作、去生活的人,在工作、生活中不做一个心思细腻、心灵敏感的人,他是没法发现问题的。无论工作生活多么的平淡无奇或凡庸杂乱,他总能在“无奇”中捕捉“新奇”,在“凡庸”里发现“不平凡”。

让自己心思细腻起来,心灵敏感起来,其实也很简单,关键是自己愿不愿意做这样一个人。遇事总要思考一下“为什么?”,为什么会是这样而不是那样?对要思考的问题不得出答案就不放过。大脑里始终保存有要思考的问题,独自一人时就拿出来反复思考。始终坚持这样去做,养成习惯,你就可以变成一个心思细腻、心灵敏感的人。

在“反思”刚刚起步时,我建议先从最浅处入手。最浅处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反思教材。教材编写有没有疏漏?教材注释有没有错误?教用教材时有没有解读非常勉强的地方?如何解读才能不勉强?教材里有没有可以再往深处开挖的地方?听别人的解读时有没有给了自己一些新的启发?传统解读甚至已经成为定论的地方有没有问题……

二是反思教学过程。这节课为什么会觉得十分得意?这节课为什么会觉得有些别扭?这节课有没有遗憾的地方?遗憾的地方应该怎样弥补?这个环节有没有另外的一种安排方法?这个问题为什么引起了同学们那么高的热情?这个提问为什么没有人响应?这节课学生的回答有没有给我新的启示?这节课学生的精力为什么集中不起来?这节课里我自己有没有一些创新?这节课我有没有一些突发奇想的灵感且效果很好的地方?这节课有没有学生的追问让我难堪的地方……没有课程观的老师就是没有高度的老师。

三是反思学情。班级学生的语文基础如何?有几个学生对语文特别有感觉?有几个学生对语文特别没有感觉?有感觉的孩子如何保持他们对语文的兴趣?没有感觉的孩子如何培养他们对语文的兴趣?如何让中间的学生有更多人对语文有感觉?假如没有考好,学生们的失分在哪里?面对失分的版块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去弥补……

语文研究有一个很大的缺憾——对“学法”的研究不够。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将反思给表述出来?这个问题,我认为应该分为三步走:悟清——说清——写清。

悟清。反思中只要发现一个问题就盯住不放,然后反复地想,想熟,想透,把混沌想清楚,把朦胧的想透彻。发扬“盯”的精神,达不到清楚透彻的境界就决不放弃,这叫“悟”。即按照“现象——本质——做法”三步骤去想,基本上就可以把发现的问题想清楚了。

悟清之后要努力地说清。能够非常清楚地表述给学生听,表述给学生听时一般要注意使用学生熟悉的习惯的语言,不要用成人的语言,更不能使用学术语言,否则,你认为你说清楚了,学生依然会稀里糊涂。能够做到深入浅出,学生听后会有通透感、豁亮感、茅塞顿开感、醍醐灌顶感。

写清。按说,悟清了,说清了,也应该能够写清了。然而现实中,很多老师既能悟清,但是一写出来就变味了,别说别人不满意,就是自己也不满意。能悟清,也能说清,就是写不清,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在大脑皮层里,“说”与“写”不在一个系统里,从“说”到“写”需要一次转换,这个转换环节出了问题,转换不流畅,甚至变了道。解决这个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常写,每天坚持写,让“想”与“说”转换为“写”之间的道路流畅起来,平滑起来。介绍一个办法,从明天起,每天坚持自创一个微信或说说发出去,让朋友看,一开始写不长不要紧,能写多少写多少,写着写着就可以写长了。这里的关键是“坚持”,谁能坚持,谁就可以达到“写清”的境界了。

(二)江苏苏州丁向红:课后反思面面观

顾名思义,课后反思,就是在教后思考得失,总结经验。

课后反思,根据课的多少分:一节课或一系列课;根据反思者角色分:教者或听者;按反思人数量分:个人或团队;按反思角度分:课程、教师、学生。因为反思不能离开具体因素,所以具体反思要根据分的类别客观分析。

反思,反复思索;人对感觉所得的表象材料,加以反思而得到概念,犹如反刍动物将初步吃进胃中的食物,加以反刍,使可消化。反思的能力,孩子都具备,但是反思什么内容,到什么程度,恐怕就因人而异了。这和是否掌握反思技能、具备学识素养的高低有关。

课后反思,如果坚持,必然有助于提升我们的教学水平。教师的成长依赖于勤勉的做,更靠不断的思。混迹于网络,会发现许多因不断反思而获得教书快乐的名师,我震撼于他们的刻苦与专业,敬佩于他们因此荣获的累累硕果。如张悦群教授、张一山、邓木辉、邓维策、谷志强、岳春光、自永军等老师,他们反思课堂教学,反思与语文课程相关的所有问题,不过又各有所专,这无疑是反思的结果。

反思到什么程度?课后反思应该追求,寻找规律,优存劣改,重新建构内容。反思的最佳成果就是学术论文,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发挥价值。上述名师的治学方法,其实也向我们启示了反思方法,那就是掌握反思的工具,建构科学的知识体系。

反思的工具,即课程理论、语文学科知识、基础学科知识。语文学科知识,包括语言文字知识、语法修辞语用、文学文章学等;基础学科指哲学、逻辑学、思维学、美学等。只有掌握这些理论,并以此参照反思,培养出思辨力,才能保证对语文现象作科学分析。名师们很注重理论学习,张悦群老师为买本《课程与教学原理》,从扬州到上海辗转几百里;邓维策老师凌晨4点多起床读《小逻辑》。他们掌握了思维及研究的工具,在各自研究领域里建树卓越。

课后反思的内容,因系统层级不同,而要素不同。从教学目标看,课程——单元——课文,三级目标从大到小、从粗到细,反思确定教学要求的明确度,及贯彻实施的可操作度;从学生的知情意行角度,反思把握教学起点的准确度;从教师的储备与优长角度,反思教学实施的可能度;从教学程序角度,反思安排的优化度;从教技手段反思多媒体教学的有效度;从教学内容角度,分析语言知识——语言技能——语言方法的科学度、实用度;从课堂系统的整体组成,即从教材、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教学场或教学连续性的角度,反思教学的成效度;从课程内容(汉语言的运用:听说读写)角度,反思把握课程性质和任务的准确度。

朱自清《春》一课后,大家一起反思,认为美文应用朗读的方式教学,使学生通过美的有声语言感受到比书面语言的更丰富的意蕴,这是非常好的鉴赏方法。另外,读也应该读出不同的要求变化来,如:读准——读通——读懂——美读——背诵,当然美读是诠释“艺术感性表达理念”的最佳方式,而把握准感性的形式、理念的内涵则非常重要。如此反思教学方法选择的理论依据及优化手段,很有价值。

张悦群老师在《楬橥二轮复习的真谛:类题训练》一文中强调:再好的训练形式,都需要认真操作相配合,否则就会练而无效。换言之,再好的教学理念,都需要认真实践,否则劳而无功。介绍操作步骤:1.通过限时真测,依次查“缺”找“漏”;2.遵循训练原理,强化“定点”意识;3.坚持“练点”定位,建构“类题训练”;4.做好洗题工作,确保“真实”训练。这是对练习成效的反思。

课后反思一般有个程序,对反思现象关注、收集、分析、综合、概括,最后建构出可操作实施的系统。

(三)江苏邳州桑苗:关于课后反思的几点做法

我常常观看名师的优秀案例,反思优秀背后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技巧,反观自己的课堂。名师的案例往往有思想的深度,也有娴熟的教学技巧,每个教学细节背后都有新课程理念的支撑。所以名师的教学案例为我们一线老师反思自己的课堂提供了便捷有效的途径。例如我常常登录浙江著名教师肖培东的博客——我们的语文,肖老师的博客里有很多他自己的精彩的教学实录,有他作为主持人的栏目——《镜头》的材料,学习肖老师的实录,反思自己的课堂缺什么。我最大的反思是——教师学养的厚度,决定课堂的深度。肖老师的语言如行云流水,语文的诗意在语言酝酿中自然轻松地流淌,学生沉浸在语文的世界中,发现自我,收获自我。那是充满语文味的课堂。反观自己的课堂太浮华、太喧嚣、太匆忙、太单薄。

肖老师的博客里也有一些教学反思,如在今年上半年肖老师在我们徐州上了一节很精彩的课——《鉴赏家》,回去不久,有关这节课的反思论文——《一句三改探真章》就登载在《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上,读到这篇文章,我明白课后反思,也可以反思自己这节课的备课过程,环节设计中渗透的教学理念,或教完此文后又有了哪些深刻理解或惊喜的发现。

课后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着。一有所得,及时写下,趁热打铁,以写促思,以思促教,要把“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融入自己的教学过程,只有脚踏实地地反思,怀想的天空才愈加绚烂,不再遥远。

为了使课后反思更实效,需要用教学理论来“武装”我们的头脑。读了李仁甫老师的《课堂的风景与语文的边界》,再来听徐州名师卢世国老师的《狼》,才会听出门道,从而真切体会到,“生成理念的指导下”的课堂,是关注学情的课堂。

下面是卢老师教学《狼》的片段:

师:同学们读了这么多遍课文,对文章有什么疑问吗?提出来我们交流交流?

生1:为什么开篇写“一屠晚归,担中肉尽,只有剩骨”?

生2:为下文遇狼做了铺垫,增加了一种紧张的氛围。

生3:为什么写“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生4:为下文屠户“奔倚其下”做铺垫,也与后文中“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呼应。

师:成丘的柴草垛,狼才能打洞,也为下文写狼的狡猾做了铺垫。

生5:狼为什么被杀死?(这个问题直指文章的主旨探究)

师以此为契机带领学生理解“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只增笑耳。”并让学生谈一谈理解和感悟。

卢老师的课是以“生成课堂”的精神为指导,因课制宜,因生而异,应时而变,水到渠成,这是尊重课堂,尊重学生,尊重学情的真实课堂。课堂不是再现课,老师不是课堂流程的讲解员。老师像导游,引领学生去曲径通幽,真正的欣赏权放手给学生。学生是自由的,学生的体验方式是丰富的,学生的表达是个性化的,对文本的理解就会更深刻。

同课异构是我们作为一线老师反思教学的有效途径,尤其是与名师进行“跨越时空同课异构”,在国家教育资源网上,我们徐州市特级教师秦晓华晒了一节精彩的课《葡萄月令》,我也在此网站上晒了相同的一节课,过后我把秦老师的教学录像和教学实录与我自己的教学录像和教学设计进行反复对比,从教学目标的制定,到教学环节的设置,教学方法的选择,甚至是教学时的语言和仪态都细细比较。反思自己的课与名师的课之间的差距,明白自己的不足,确定自己努力的方向,这种收获是丰厚的。之后,我经常登录名师的博客和中华语文网等网页与名师“跨越时空同课异构”获益匪浅。

再设计是反思成果之一,无论是听名家的课还是反思自己的课,我都习惯再设计出自己的思路。10月23日在邳州市第二中学,参加江苏省送陪到县活动,有幸听到“徐州市名师”卢世国老师,“苏州市特级教师”沈庆九老师的同课异构《狼》,获益匪浅。我在听完课后也设计了《狼》的教学环节,虽然无法与名师相提并论,但很多东西是我之前没有认真思考到的。

教学反思,可以是整体的,如课堂上教学理念的贯彻,教学艺术,师生互动;也可以细化到一节课的每个环节的反思,对于我们这样的年轻老师,还是要每个环节每个要素都细细思考,这样青年老师才能快速成长。正如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

(四)江苏扬州吴正兵:教学反思写什么

1.写成功之得

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例如:在教《声声慢》的时候,在学生对诗歌进行悟读之后,我进行了总结。

师:“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中的“还”应该读“huán”。读完之后,我们会发现这首词的内容并不深奥,词的意境挺不错,有这样的感觉吗?

生:有。

师:那我们再次自由地读一读,在读的过程中,你发现有哪一句特别打动你?

(学生再次自由朗读)

生:我喜欢“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生:我喜欢“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师:作为一个女词人,她向我们展现了她对这个世界的观察,她把她观察的过程与我们进行了分享。她在跟我们分享一切结果的时候,并没有给我们一个答案。而是让我们也体会这种心情,让我们处于与她同样的境界,也给我们开启了一个心灵的窗户。

2.写失败之处

每一个课堂设计,总有自己不如意的地方。对课堂教学的疏漏、失误、不如意之处,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以后再教时应改进的地方。

例如:在教《秋声赋》的时候,我说:大家都熟悉欧阳修,请介绍一下……等等,总觉得课堂的导语不够好。直到后来,看到了一篇课文,《三十年前的秋读——读〈秋声赋〉》。

30年前,一个年幼的小女孩秋夜灯下,随父吟读古文。秋月如珠,静静地镶嵌在星幕上。月光如水,隔着一层玻璃窗,泼向夜读的父女二人,激起一缕叹惶。秋月能照到人间最深处的痛,秋月能照遍不眠的中宵,秋月能吹奏断肠的胡笳。秋月冷愁,秋月难忘。

那朗朗上口的古文,便是宋人欧阳修的《秋声赋》。

我想,至少说明这个文章是穿透人心的,比学生简单了解欧阳修要更好一点。

3.写教学之智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碰撞,往往会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教学智慧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例如:生成课堂的倡导者——李仁甫老师课例《相信未来》片段:

师:通过吟诵和朗读,我们逐渐走进了诗行之中,走进了诗的意境之中。这样的诗歌,我们应该如何进一步解读和评价呢?刚才我介绍时代背景时,提到了一位当权的领导对这首诗的解读和评价。

(手指黑板:“这是一首灰色的诗。相信未来,就是否定现在。”)

师:对这样的解读和评价,你们有什么看法?她的话究竟有没有道理?认为没有道理的人,请陈述理由。

生:我们认为没有道理,因为这是一首面对残酷现实,热爱生命、积极向上的诗,而不是“灰色的”。

师:认为有道理的人,也请陈述理由。

生:我认为那句话有一定道理。她说“相信未来,就是否定现在”。实际上,诗人对“现在”就是持一种否定的态度嘛。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我是从开头两节看出来的。

师:这两节似乎没有写“现在”吧?

生:没有明写,但我通过一系列意象感悟到了。

师:哪些意象?

生:第一节中,诗人用“蜘蛛网”比喻当时强大的黑暗势力;第二节中,用“深秋的露水”比喻失望的泪水,用“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比喻属于自己的机会、荣誉、成功被剥夺了,“枯藤”比喻被摧残的生命。这一系列意象,都形象地反映了现实的残酷。这不正是“否定现在”吗?

师:其实按照食指诗的最后一句话,那句话似乎应该改为“(食指这个人)相信未来,热爱生命,就是否定现在”,因为食指太热爱生命了,他决不愿意把“现在”中的“我”也“否定”掉。然而,与食指的生命观相反,当时却有多少知识分子、干部和普通百姓在“否定现在”时,也一并把自己“否定”掉了——他们选择了轻生、自杀。

这堂课就是在学生朗读和吟诵后,李老师通过互联思维中的“彼此互联”抛出了一个新的话题:应该如何进一步解读和评价呢?回到开头介绍时代背景时,提到了一位当权的领导对这首诗的解读和评价“这是一首灰色的诗。相信未来,就是否定现在。”对这样的解读和评价,你们有什么看法?她的话究竟有没有道理?教师很智慧的抓住“领导者言”,从而完成对食指诗主旨的解读,同时利用好这一“抓手”,抓住全诗的神韵。另外,对那句话的不同讨论,也培养了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4.写学生之见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到的见解,对他们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作为以后丰富教学的材料养分。

例如:在教张先的《天仙子》时,学生认为,仅仅一个“弄”字,就境界全出,我不觉得。

后来,我查了资料,进行了补充:沈祖棻说,“其好处在于‘破‘弄二字,下得极其生动细致。天上,云在流,地下,花影在动:都暗示有风,为以下‘遮灯‘满径埋下伏线。”拈出“破”“弄”两字而不只谈一“弄”字,确有过人之处,然还要注意到一句诗或词中的某一个字与整个意境的联系。即如王国维所举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如果没有“红”“春”二词规定了当时当地情景,单凭一个“闹”字是不足以见其“境界全出”的。张先的这句词,没有上面的“云破月来”(特别是“破”与“来”这两个动词),这个“弄”字就肯定不这么突出了。

5.写再教之思

教师在重教课文之时,应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例如:在宋词再教的时候,我进行了专题讲解,突破章节的限制。我选择了一个主题:“宋词里的秋天”,选了柳永的《雨霖铃》,范仲淹的《苏幕遮》,辛弃疾的《采桑子》,解读了古典诗歌中情与景的关系。

6.写教中之惑

许多课文在教学过程中,会发现问题。在课后,需要记下这些疑惑,进行细读,查找资料,进行研究。

如:在教《今生今世的证据》时,其中有一段:

“即使墙皮全脱落光,也在不经意的、风雨冲刷不到的那个墙角上,留下巴掌大的一小块吧,留下泥皮上的烟垢和灰,留下划痕、朽在墙中的木和铁钉,这些都是我今生今世的证据啊。”

当时总觉得读得不通畅,后来把苏教版和作者原文进行了对比“留下划痕、朽在墙中的木和铁钉”在作者原文中是为“留下划痕、朽在墙中的木钅矍和铁钉”。

那么木钅矍为何物呢?查不到相关资料。后来一位年近六十的老教师说:是夹在泥墙上,防止泥墙倒下的一种木质的东西,类似今天的钢铁模板。但也不知道是否正确。

又如:《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中多个版本都是持“卷帘人”是婢女的理解。后来看到吴小如先生的解读:及至第二天清晨,这位少妇还倦卧未起,便开口问正在卷帘的丈夫,外面的春光怎么样了?答语是海棠依旧盛开,并未被风雨摧损。这里表面上是在用韩偓《懒起》诗末四句:“昨夜三更雨,今朝(一作“临明”)一阵寒,海棠花在否,侧卧卷帘看”的语意,实则惜花之意正是恋人之心。丈夫对妻子说“海棠依旧”者,正隐喻妻子容颜依然娇好,是温存体贴之辞。但妻子却说,不见得吧,她该是“绿肥红瘦”,叶茂花残,只怕青春即将消失了。这比起杜牧的“绿叶成阴子满枝”来,雅俗之间判若霄壤,故知易安居士为不可及也。“知否”叠句,正写少妇自家心事不为丈夫所知。可见后半虽亦写实,仍旧隐兼比兴。如果是一位阔小姐或少奶奶同丫鬓对话,那真未免大煞风景,索然寡味了。

我认同吴小如先生的解读。

二、群友发言摘要

甘肃郭映辉:教育是一门充满遗憾的艺术,教学也一样。

湖南潘璋荣:反思的作用其实也是很有限的,有时甚至是毫无用处的。有时甚至是负效应的。反思的积极作用,往往要基于外在的学习。仅仅回头看自己,往往很难发现什么有意义的东西。遇事总要思考一下“为什么”,为什么会是这样而不是那样?对要思考的问题不得出答案就不放过。

江苏卢世国:讲究“后课堂”时段的有效性,反思是较好的方法。有所得,及时写下,趁热打铁,有时教学的灵感是稍纵即逝的,我们不能等到那份热情冷却了再去寻找。

江苏戚成林:反思,其实是一种深度建构。课堂现场的很多东西是基于环境诱导或潜意识推进的应激反应,感性大于理性。经常进行有意识的课后反思,能促进自己更深层次的思考,把许多处于自发状态的好做法提升为自觉状态的好理念。

反思教材,其实是有自觉课程意识的表现。

反思过程,有一个立足点的问题。刚才赵老师更多的是从教师怎么教的角度,其实我们也应该特别关注学生怎么学的角度。

浙江范磊:反思的核心点在于“自己基于学情应该如何更恰切地去教”。

这些阐述都是来自于一线教学实践基础上的经验之谈,说的在理,易于接受和理解。

一线老师勤于课堂教学,却疏于动笔,赵老师给我们提了醒。坚持去写,不在于多少,就会有所获。

河北王金聚:反思对于改进教法,提高教学质量大有帮助。只有勤于反思,并及时总结教学中的成功与不足,才能使自己在教学中不断进步。

深圳牛程:常思常新,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也不能上出两次一样的课。反思后再次执教,会因学生不同,再次有新的感悟

山西乔荣:教师学养的厚度,决定课堂的深度。

上一篇:小咪的二三事作文下一篇:ERP沙盘模拟营销总监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