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新廉政准则心得体会

2024-05-08

学习新廉政准则心得体会(精选8篇)

篇1:学习新廉政准则心得体会

中共中央印发的《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详细规定了领导干部从政行为八大方面的“禁止”,并详细列出52种“不准”的行为,内容涵盖行政权力使用中极易滋生腐败的各个领域。

廉政建设自古以来是一个国家反腐败工作的重中之重,许多国家在廉洁文化的建设、实践、推广等方面都是卓有成效的,而且很多国家都是在经历了历史上比较沉重的贪污腐化的阵痛之后,才逐步建立起自己的一整套反腐倡廉的体系、机制,并形成一种良性发展的廉洁文化。近几年来,党员领导干部违反廉洁从政准则的行为屡屡发生,在某些地区和领域甚至呈愈发愈烈之势,教育行业也不例外。其他不说,在2009年我国在新一轮声势浩大的反腐风暴中,就有16位省部级高官先后“落马”,这足以令人触目惊心、不寒而栗。两会前夕,中央再出反腐重拳,无疑给我党廉政建设注入了一支强心剂,体现了中央推进廉政文化建设的坚强决心。

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必须要依靠制度来作为保障,以立法来规范行为,以法制的力量保证其有效实施。以前“试行”的《廉政准则》不是正式准则,缺乏刚性,对党员干部的威慑不够,以致某些干部抱有侥幸心理,新的《廉政准则》根据现在的实际情况,增加了或加强了许多条款,并首次以正式的党内法规颁布执行,让执法监督部门有法可依,形成用制度规范从政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长效机制,对于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领导和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管党治党水平和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家的繁荣、社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实现学校又好又快发展也需要营造廉洁从政、廉洁从教的风清气正氛围,而新的《廉政准则》恰好为我们提供了坚强纪律保证。我们应该深信,《廉政准则》这52个“不准”,犹如筑起了一道道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防火墙”,只要党员领导干部自觉遵守《廉政准则》的各项规定,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始终做到警钟长鸣,就一定能够保证自己的“安全”。

篇2:学习新廉政准则心得体会

党员领导干部入脑入心,在心灵深处牢筑反腐倡廉的思想防线。所以,学习落实《廉政准则》,我的体会是从心开始。

一、敬畏之心

《廉政准则》是规范党员领导干部的重要基础性法规,始于1997年,时隔13年后转正,可以说是十年磨一剑,现在利剑出鞘,做出8个方面“禁止”和52个“不准”,明确了哪里是“不能入”的禁区,哪些是不能碰的“高压线”。党员领导干部要对《廉洁从政准则》常怀敬畏之心,就像于利民巡视员昨天讲到的,要敬畏权力,权力是一把双仞剑。我们税务部门是经济执法部门,是直接和纳税人面对面的,每名税务干部或多或少有一定权力,如果税务干部财迷心窍,乱用权力,必然走入禁区,触动“高压线”,就必然受到党纪国法的严厉惩罚,轻则名誉受损,重则身败名裂、断送前程、祸及家人。因此,对照《廉政准则》,经常反省,扪心自问,就像昨天下午地区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处高处长讲课时说的,算算廉政账,对我们税务干部都是一份清醒剂,它可以使人明辨利弊得失,坚定理想信念。算好政治账,不能自毁前程,损害税务部门形象。算好经济账,不能丢掉公职,生老病死难保障;算好名誉账,不能自毁声誉,颜面尽失;算好家庭账,不能妻儿受累、老人蒙羞;算好自由账,不能众叛亲离、遗憾终生。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抵制各种腐败现象,克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正确使用手中的权利,真正做到清白白做事,扎扎实实收税、本本分分做人,切记举头三尺有神明,做人、做事要做到问心无愧。

二、平常之心

《廉政准则》约束的主要对象是党员领导干部,规范的主要是领导干部的从政行为。党的纪律、各种法律、法规对任何人都是一样的,在纪律面前没有特殊党员和特殊干部,作为党员干部更不能等同于一般干部群众,必须严格遵守,模范执行各项党纪法规,只有这样,才能取信于纳税群众,取信于上级组织。绚丽灿烂的人生虽然精彩,淡泊宁静的人生也是一种境界。如果能以一种日渐平和的心境笑看人生花开花落,相信那些生活在日子平淡年代里的人也是快乐幸福的。税务干部要正确行使自己手中的权力,就必须用一颗“平常心”看待自己手中的权力。要清醒认识到“做官一张纸,做人一辈子”,权力来自人民,权力是用来为纳税群众服务这些基本道理,把有限的精力用在提高纳税服务方面。每一个领导干部只有常怀这种“平常心”,牢固树立掌权为民的思想,始终以纳税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自觉站在纳税群众的立场上认识和处理问题,才能自觉当好人民的“公仆”,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

三、律己之心

人的欲望是没有止境的,严于律己是交友的原则,也是人生的一种境界。作为税务部门领导干部,经常要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如果不能头脑清醒,保持一颗“律己之心”,就会为物欲所惑,为名利所困。当各种诱惑欲望迷人眼,就要炼得一双火眼金睛,识破诱惑背后的陷阱。要明白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诱惑向权力献媚,目的就是想俘虏权力。领导干部如果不能正确地对待诱惑,唯利是图、见利忘义,势必走上以权谋私的邪路,最终误党、伤国、损民、害己。所以,作为税务部门领导干部,要经常用《廉政准则》为自己的行为敲警钟。管住自己的脑,不该想的不要想;管住自己的手,不该拿的不要拿;管住自己的腿,不该去的不要去。要像古人那样“一日三省吾身”,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正确对待个人利益,自觉防止私欲膨胀;要把纳税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时刻关心纳税群众的冷暖疾苦,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这样才能做到“绝非分之想,拒非分之物”,不为物欲所惑,成为一个堂堂正正,廉洁奉公的人民公仆。

篇3:关于新评估准则的学习与思考

一、中国资产评估准则体系的构成内容

中国资产评估准则体系项目包括2个基本准则、7个具体准则、1个评估指南和5个指导意见。具体构成内容见表1。

中国资产评估准则分为职业道德准则和业务准则两大部分,每一部分有不同的层次,相应规范不同的内容。职业道德准则包括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两个层次。业务准则包括基本准则、具体准则、评估指南和指导意见四个层次,其中,基本准则是评估师执行各项资产类型、各种评估目的评估业务的基本规范;具体准则包括体现构成控制的程序性准则包括评估报告准则、评估程序准则、业务约定书准则和工作底稿准则;体现不同类型、不同经济行为评估要求的实体性准则,包括无形资产评估准则、机械设备评估准则和不动产评估准则;评估指南是对特定评估目的评估业务以及评估业务中某些重要事项的规范,包括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试行);指导意见是针对评估业务中的某些具体问题的指导性文件,包括注册资产评估师关注评估对象法律权属、珠宝首饰评估、企业价值评估、金融不良资产评估和资产评估价值类型。这些准则涵盖了评估执业程序的各个环节和评估业务的主要领域,标志着中国比较完整的资产评估准则体系的建立。

由此可见,中国资产评估准则体系不同层次具有不同目的,并依次递进。基本准则具有统驭性,其他准则各有其规范范围。基本准则由财政部以规范性文件形式发布,基本准则中授权中国资产评估协会制定并发布其他评估准则项目。

新颁布的八项准则除《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指南(试行)》为配合新会计准则将于2007年12月31日开始实施外,其余七项新准则均从2008年7月1日起实施。根据规划,有关上市公司评估、作价出资、财产保险、投资房地产、企业合并、金融工具、国资评估等方面的具体准则今后将陆续制定颁布。

二、新评估准则的创新之处

准则是以公共职业为获取社会公众的信任和提高执业的工作质量而制定并延续的、得到全行业公认的、通过行业的内在约束力来贯彻实施的行为规范。所有的职业均受制本行业从业人员所公认的准则的指导,同样资产评估准则即是为保证和提高评估工作质量而制定的评估人员进行评估活动的行为规范。中国的评估准则建设,力求通过不断创新,解决评估实践中存在的、相关当事方普遍关注的突出问题,引导评估实践,提升行业执业水准。相对《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9 1号令),新发布的八项评估准则的创新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价值类型指导意见体现了评估结论的经济内涵

评估结论的价值类型理论是国际评估界近年来一直倡导的评估理念,其内涵是展示评估结论的形成基础和适用条件,促使评估结论与评估目的相结合。资产评估基本准则中提出,注册资产评估师在执行评估业务需要明确的价值类型。价值类型准则细化了价值类型的选择、使用和定义方面的规定,并在相关的准则中对价值类型的使用和定义提出了要求,贯穿于整个准则体系之中,使评估行业的专业内涵更加彰显,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价值类型理念。

(二)评估报告准则提高了评估结论的合理性

评估报告准则全面贯彻了“方法科学、披露充分、满足需要”的重要原则,并充分考虑了各评估报告使用方的合理需求,结合评估理论和实践的最新发展,对评估业务共性的评估报告内容做出了规定。该准则对国有资产评估和上市公司评估中在报告要素、格式及评估方面的特殊要求,使得不同经济行为和不同所有制性质的评估业务在报告标准基础上体现出专业性。对于评估报告内容的披露程度和格式,评估报告准则不做僵化规定,而是规定注册资产评估师可以根据评估对象的复杂程度、委托方要求,合理确定评估报告的详略程度,加大评估师责任和风险意识。评估报告准则规定,评估业务受到限制且无法排除经与委托方协商需出具评估报告的,应当在评估报告中说明评估程序受限情况及其对评估结论的影响,并明确评估报告的使用限制。评估报告准则对评估结论的表现形式作出了创新性规定,改变以单一数值表示评估结论的做法,认可以区间值表示评估结论的方式。这些规定,使某些情况下评估结论更加合理,更加容易得到评估报告使用者的理解,符合评估专业特点。另外,评估报告准则正确区分了评估结果有效与评估报告使用有效期的关系问题,对正常开展追溯性评估、现实评估与预测评估在内的各类评估业务具有重大作用。

(三)业务约定书准则规定了对评估业务的终止

在中国评估实践中,可能出现由于评估师评估程序受到限制需终止评估业务的情况,但现有法规中没有针对评估业务中终止的规定。业务约定书准则对此做出了专门规定,要求在业务约定书中应当约定中止履行和解除业务约定书的情形。当履行评估程序受限并对评估结论构成重大影响,或相关限制无法排除时,评估机构可以终止评估业务。这是在业务终止相关法规缺失的情况下,以签约各方约定形式代替法规规定的变通措施,这样规范有利于保护评估师和相关各方利益,保证经济行为公正实现,也体现评估师谨慎执业的专业精神。

(四)评估程序准则和机器设备评估准则确认了现场调查中的抽样方式

现场调查阶段的抽样方式符合评估实践,已经在行业,特别是在大型评估业务中普遍运用,评估有关各方也基本认可现场调查的抽样方式。为尊重实践,评估程序准则和机器设备评估准则等项目中对现场调查阶段的抽样方式做出了规定,如机器设备评估准则中规定,注册资产评估师执行机器设备评估业务时,应当对机器设备进行现场逐项调查或抽样调查,确定设备是否存在、明确机器设备存在状态并关注其权属。同时,提醒评估师控制抽样风险,避免抽样方法的滥用。这样规定,区分批量评估和单件评估的差异,解决了多年来在大型评估业务中困扰评估师和监管部门的问题,也符合评估对象的特殊性问题。

(五)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指南等规范了新兴的评估业务

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完善过程中各领域相关政策的出台,为评估行业拓展业务领域提供了机会。如新会计准则越来越多地采用公允价值,使用范围从厂场设备等逐步扩大到投资性不动产、无形资产、金融工具及企业并购等领域。这些新兴业务与传统评估业务相比,操作上存在明显差异。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指南、金融不良资产评估指导意见等准则项目都是针对新兴评估业务所出台的准则。这些准则项目的出台,是中国评估行业以评估准则引领评估实践的有益尝试,实践证明是非常有效的,可以使行业尽快适应新兴业务的需求,提高服务水平。

(六)不动产评估准则体现了市场的需求

不动产评估准则充分借鉴了建设部和国土资源部发布的《房地产估价规范》、《城镇土地估价规程》以及《资产评估操作规范意见》的相关内容,针对近年来土地、房地产评估实践中产生的问题及新的需求加以补充和更新;对于体现资产评估特点的,在总结资产评估实践的经验基础上加以补充。从市场角度根据不动产评估业务特点提出了新要求,如对隐蔽不动产的现场调查关注要求、利用其他评估机构报告应关注的事项等;对企业价值评估中的不动产评估安排专门章节加以规定,包括企业拥有不动产的形式与对应的财务核算科目、企业经营方式及不动产实际使用方式对不动产价值的影响、企业价值评估类型对不动产评估相关条件和假设的影响等内容;对构筑物评估的要求进行了专门表述,如明确在确定住宅用途建筑实体性贬值时,应当考虑土地使用权自动续期的影响,当土地使用权自动续期时,应当根据建筑物的经济寿命年限确定其贬值额。这些规定是对多年来评估业务的总结和凝炼,体现市场对不动产评估的需求。

另外,工作底稿准则根据评估实践发展需要,也从规范评估执业和防范评估法律风险出发,对工作底稿的编制和管理相关问题做出了规范。

三、提高新评估准则执行力的思考

虽然,新评估准则的出台是我国评估行业发展史上的一件盛事,但贯彻、落实是关键。如何保证新评估准则有效实施,对于规范注册资产评估师执业行为,促使注册资产评估师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基本原则,提高评估工作质量,彰显评估的公信力具有重要作用。下面笔者就提高新评估准则执行力谈些个人看法。

(一)全面开展培训活动

为了进一步提高评估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素质,加深资产评估从业人员对准则的理解,提高资产评估项目核准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各级财政部门和评估协会应紧密结合实际,切实抓好资产评估准则的培训工作,把新准则的学习培训作为评估师后续教育的中心工作来抓;明确今后一个时期的培训方向和培训内容,制定系统完整的培训计划,使广大评估从业人员尽快理解、掌握评估准则,让新的评估准则融人每一个评估师的评估实践,成为广大评估从业人员的执业武器、行为规范。

(二)在组织与制度上强化沟通与协调

在组织安排上,评估行业应加强与评估委托方、报告使用者、监管部门的交流沟通,使其了解新准则的内容,促进准则的实施;应当加强对国际会计准则和我国会计准则的学习和理解,加强与会计师、审计师之间的沟通。在制度规范建设上,做好原规章制度和新准则的衔接特别是评估报告准则与财政部《关于印发<资产评估报告基本内容与格式的暂行规定>的通知》(财评字[1999]91号)的衔接,评估报告、评估程序等准则与《资产评估操作规范意见(试行)》的协调和衔接,使其和谐统一。

(三)提升评估师的执业水平

新准则一方面严格规范了注册资产评估师的执业行为,同时也赋予了评估师更大的执业判断空间。在准则的基础上,严格评估机构的相关条件,严格执行选择程序,选取有业务胜任能力的评估结构;加强评估事务所内部质量控制,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壮大评估师队伍;讲求职业道德,树立风险意识,努力培养社会责任感;除学习准则外,还要学习法学、数理统计学、心理学、社会学和市场学等知识,掌握计算技术,通晓国际评估最佳实践。

(四)取得社会各界的支持与信赖

评估准则体系的及时发布不仅是评估行业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委托方、监管部门、报告使用方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期望,企、事业单位应形成科学的价值理念,掌握适用的评估方法,深化对自身价值的认知程度,更好地发现自身价值,增进创值能力,提升自身价值;更好的把握评估执业要求,在实际工作中结合评估业务的具体情况和准则规范要求,与评估机构进行沟通,增进评估师与评估报告使用方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支持,在保证评估工作质量的同时,提高评估工作效率。

(五)严格监督检查

篇4:学习新廉政准则心得体会

今年年初,中共中央印发的《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中指出,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保障;是新时期从严治党,不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要求;是正确行使权利,履行职责的重要基础。《廉政准则》作为正式的党内法规,对于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具有重要作用,也必定会受到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但最关键的还是要使《廉政准则》在实践中得到遵守。因此,加强学习宣传,深入理解其精神实质,是切实贯彻落实好《廉政准则》的重要基础保障。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廉政准则》是在1997年3月中共中央颁布实施的《廉政准则(试行)》的基础上,总结实践经验,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进行修改的,体现了继承与创新、治标与治本、原则性与可操作性的有机统一,是反腐倡廉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党内法规。《廉政准则》的颁布实施,是新形势下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教育、管理、监督的现实需要,是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重要保证,特别是对于保证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形成用制度规范从政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对于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和职工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管党治党水平和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创新形式、营造氛围

对于《廉政准则》的宣传,要立足教育,着眼于防范,要有效的提高全体党员领导干部的廉政意识,杜绝因不知而为之现象的发生。要发挥板报、宣传栏、电子屏、手机短信等宣传工具的作用,通过专家授课解惑,观看警示教育片,参观警示教育基地,制作发放“52个不准”小卡片等活动的开展,采取设立群众建议意见箱,学习准则知识竞赛,自查自纠召开民主生活会,书写学习心得等具体措施,让《廉政准则》的学习宣传不走过场、入脑入心、务求实效,切实打造学廉、倡廉、守廉的良好氛围。我们高速公路少新管理处主要是开展了“六个一”活动:一是在OA办公系统上开辟一个专栏;二是每位党员书写心得;三是听一次专家授课;四是举办一次廉政准则知识竞赛;五是开展一次警示教育;六是召开一个好的民主生活会。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我们把《廉政准则》的内容深入普及到单位、到部门、到家庭、到每位党员,营造出组织促廉、个人守廉、群众知廉、家庭助廉、社会倡廉的良好氛围。

三、认真学习,狠抓落实

对《廉政准则》的学习要原原本本,要把“八项禁止”和“52个不准”的规定牢记心头,在日常生活工作当中,要时刻保持三颗心。一是要时刻对《廉政准则》的“敬畏心”,特别是《廉政准则》当中明确禁止的“高压禁止”,如果财迷心窍、官迷心窍、色迷心窍走入禁区,触动廉政高压线,就必然受到党纪国法的严厉惩罚,轻则名誉受损,重则身败名裂;二是要时刻保持对权利的“平常心”,要清醒的认识到“做官一张纸,做人一辈子”,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掌权为民的思想,始终以广大职工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自觉站在广大职工群众的立场上认识和处理问题,才能当好公仆,全心全意为群众的利益而努力工作;三是要时刻保持对诱惑的“明白心”,一日三省吾身,保持清醒的头脑,认识诱惑背后的陷阱,明白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时常用《廉政准则》为自己的行为敲响警钟,管住自己的嘴,不该吃的不吃,管住自己的腿,不该去的不去,管住自己的手,不该拿的不拿,自觉防止私欲膨胀,自觉对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树立正确的权益观做到利为民所谋。结合实际工作,我们要把落实《廉政准则》与建立健全制度相结合,从源头上加强治理预防,进一步规范各项工作程序和廉政监督措施,并落实责任制到部门和个人,同时逐项对照《廉政准则》进行排查,发现不足和问题苗头及时纠正,确保实现廉政目标。

四、严以律己,接受监督

篇5:学习《廉政准则》心得体会

一、以学习促提高,不断增强党性修养

一是坚持党性教育。在此次《廉政准则》的学习活动中,认真学习《廉政准则》里的“8条禁止,52个不准”。二是扩大学习范围。以《廉政准则》的学习为契机,结合学习胡锦涛同志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重要讲话精神,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增强党性修养。三是撰写心得体会。通过学习,结合《廉政准则》内容,反思自己在日常工作中的不足,不断需求发展。

二、以警示抓预防,自觉接受各方监督

一是注重预防,惩防并举。身为党员领导干部,就必须清正廉洁,忠于职守,始终保持职务行为的廉洁性;就必须在工作中筑牢反腐防线,坚持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时刻保持警钟长鸣;就必须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坚持标本兼治,惩防并举。三是广开言路,接受监督。有效的监督可以从源头上保证廉洁从政。通过此次学习活动,我体会到要广开言路,虚心听取大家的意见建议。

三、以品行作表率,身体力行《廉政准则》

篇6:学习《廉政准则》心得体会

认真学习《廉政准则》的八条禁止五十二个不准,使我们认识到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到我们党关心干部的成长,爱护干部的根本利益。学习《廉政准则》要真学,做到全面完整学、结合实际学、认真刻苦学、突出重点学,注重在思想上筑牢“防火墙”、行为上拉起“高压线”。 作为教育工作者,不仅自己处处要做 勤廉的模范,而且要为下一代做好表率。

一、牢记宗旨意识

一定要清楚地认识到权从何而来?权为何而用?真正做到心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做深怀爱教之心,恪守为教之责的表率。树立良好形象上率先垂范,以 勤政赢得大家的尊重,以廉洁赢得大家的信赖。切实规范自己的言行,不该去的地方不去,不该做的事情不做,以良好的形象取信于人。

二、争做勤廉表率

一定要时刻牢记上级的教诲,铭记人民的期盼。在工作中增强政治责任意识,做人,做事,做品牌。坚持早出晚归,坚持深入教学一线,坚持有学生在校活动人必到场的务实风格,树立“勤能补拙”的反思作风,时刻记住学校赋予的重托,真心实意为加快发展、进一步打造学校教育品牌,为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服务。

三、强化廉洁从教意识

在实际工作生活中,一定要扬正气,促和谐。坚定信念,锤炼意志,增强免疫力,真正做到理想信念不动摇,大是大非不糊涂,党性原则不丧失,不被歪理邪说所俘虏,也不能随波逐流,力争做一名中流砥柱。二要耐得住清贫。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引导教师安贫乐教,不收家长谢礼,谢绝有偿家教,并且特别注意处理好“先富”与共同富裕的关系。

四、进一步严格工作纪律

一定要以贯彻落实《廉政准则》为契机,把《廉政准则》的学习贯彻情况纳入党风廉洁建设责任制进行考核,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强化责任追究。全体干部职工要模范遵守《廉政准则》各项规定,严格落实党风廉洁建设责任制,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抓好职责范围内《廉政准则》的贯彻实施,做到预防为主、关口前移,进一步深化“阳光工程”层层落实责任制,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

五、自觉接受监督

为坚决杜绝违反《廉政准则》行为的发生,自觉接受服务对象、职工群众以及上级领导和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检查,坚持校务公开,坚持民主集中制,严肃处理违反《廉政准则》的行为,切实推动《廉政准则》的贯彻落实。

篇7:学习廉政准则心得体会

是学好《廉政准则》。全书共分总则和三章正文,共十八条,并且列举了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52个不准”。我们要认真学习、全面把握《廉政准则》的精神实质和主要内容,以贯彻实施《廉政准则》为契机,进一步规范党员领导干部从政行为,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干好本职工作。

二是严格用制度管人。做到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用党的纪律和各项规章制度来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自觉地处于群众的监督之下,不搞特殊化,不乱花一分钱,把钱都用在刀刃上。

三是遵守职业道德。随着统计领域的不断扩大,统计产品的社会需求不断增加,统计工作者必须从大局出发,“构建大统计,服务大发展”的思想理念。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自觉地抵制损害人民群众和党群干群之间的各种统计违法犯罪行为。

篇8:新会计准则存货核算的学习与思考

一、新存货准则会计科目的变化

1.“物资采购”→“材料采购”、“在途物资”

原会计制度设置“物资采购”科目核算企业购入材料、商品等的实际采购成本或计划采购成本, 新准则取消了该科目的使用, 并明确区分了“材料采购”和“在途物资”两个科目的核算内容, 即分别采用计划成本、实际成本进行材料日常核算而购入材料的采购成本。

2.“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周转材料”;

“分期收款发出商品”、“委托代销商品”→“发出商品”;“受托代销商品”→“代理业务资产”

原会计制度设置“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科目核算企业库存的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的实际或计划成本;使用“分期收款发出商品”科目核算企业采用分期收款方式发出商品的实际或计划成本;使用“委托代销商品”“受托代销商品”科目核算企业委托其他单位代销和企业接受其他单位委托代替销售的商品成本。

新会计准则设“周转材料”科目对包装物、低值易耗品进行核算;用“发出商品”科目取代了“分期收款发出商品”、“委托代销商品”科目。取消了“受托代销商品”科目, 设置“代理业务资产”核算企业代理业务形成的其他资产。

3.“存货跌价准备”“管理费用”→“资产减值损失”

原会计制度设置“存货跌价准备”科目核算企业提取的存货跌价准备, 新准则保留了该科目, 但是相关的账务处理有所差别, 计提及冲减的存货跌价准备由原来记入“管理费用”科目转为记入“资产减值损失”科目。不仅如此, 所有的资产跌价损失或减值准备全部计入该科目。

4.“应交税金”“其他应交款”→“应交税费”

存货购进、销售有关的“应交税金”和“其他应交款”科目合并成了“应交税费”科目, 其核算范围较以前更大, 内容更多。

不难看出, 新存货准则会计科目的变化, 使其核算内容更具体、直观, 更具有科学性和统一性。企业内部可操作性增强, 国家宏观调控力度增大。

二、存货的核算内容范围扩大

1. 借款费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予以资本化

原会计制度规定只有固定资产在建造期间的借款费用可以资本化。新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准则规定:那些需要相当长时间才能够达到可销售状态的存货在建造期间的借款费用可以资本化计入存货成本。例如:船业公司A与海洋运输公司B签订合同A为B公司建造大型滚装船, 2007年7月1日开工, 预期22个月, 为建造该大型滚装船, 船业公司A于2007年6月30日向银行借入三年期, 到期还本付息的专门借款1000万元。2007年度, 假设A借入该项借款计提的利息33.5万元, 其中按新借款准则规定计算的符合资本化的借款利息为12.5万元, 即应将借款费用中12.5万元计入大型滚装船的成本, 其余借款利息计入发生当期的财务费用。但按旧制度规定要将借款利息33.5万元全部计入发生当期的财务费用。

由此可见, 新会计准则的此项规定直接影响某些行业内企业资产和费用的计量.进而使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更趋于合理。

2. 商品流通企业的采购费用可以计入成本

原会计制度规定:商品流通企业购入的商品, 按照进价和按规定应计入商品成本的税金, 作为实际成本, 采购过程中发生的有关费用, 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准则规定:商品流通企业在采购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进货费用, 全部计入存货采购成本。新准则的此项规定统一了工业企业和商业企业的会计核算。

三、存货的会计核算方法变化

1. 取消了确定发出存货成本的后进先出法

原会计制度规定:领用或发出的存货, 应当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个别计价法或后进先出法等确定其实际成本。新准则取消了后进先出法和移动加权平均法。

这一规定对多数企业影响不大, 但对于那些存货数额较大、周转率较低而且原材料价格不断下跌的企业, 会造成其毛利率和利润有所降低。如家电、金属加工类等上市公司, 若存货价格下跌, 其利润可能出现大幅下降;而对于周转率高, 价格不断上涨的企业而言, 则正好相反, 比如石油公司、自来水公司等, 这对公司业绩将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2. 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的摊销取消了分次摊销法

原会计制度规定: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的摊销可以采用一次摊销法、分次摊销法和五五摊销法。新准则规定只可以采用一次摊销法和五五摊销法, 取消了分期摊销法。

新存货准则的修订, 防止了利用存货发出计价方法和存货摊销方法的改变, 多计或者少计成本和费用, 减少了人为操纵利润的空间。

四、存货核算大量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

1. 投资者投入存货的计量

原会计制度规定:投资者投入的存货, 按照投资各方确认的价值, 作为实际成本。新准则规定:投资者投入存货的成本, 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即公允价值确定, 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

2.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取得存货的计量

根据原会计制度, 非货币性资产交易一般不使用公允价值, 也不确认损益。我国新会计准则强调:非货币资产交换符合商业性质且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以公允价值计量。按新会计准则规定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如果换出资产为存货的, 应当视同销售处理,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按公允价值确认商品销售收入, 同时结转商品销售成本;换入的存货若以公允价值计价, 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 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如果涉及补价还应考虑补价) 。

例如A公司决定以账面价值80000元、公允价值 (计税价格) 100000元的甲产品, 换入B公司账面价值110000元, 公允价值 (计税价格) 100000元的乙产品。A、B两公司增值税率均为17%, A、B公司收到后均作为原材料使用并均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假设该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公允价值均能可靠地计量)

则:A公司乙材料入账价值:100000+100000×17%-100000×17%=100000 (元) , 计入损益金额:100000-80000=20000 (元) 。

B公司甲材料入账价值:100000+100000×17%-100000×17%=100000 (元) , 计入损益金额:100000-110000=-10000 (元)

3. 债务重组取得存货的计量

根据原会计制度, 债权人因债务重组取得的存货按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和相关税费计量, 不确认损益。而新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规定, 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的, 债权人应当对受让的非现金资产按其公允价值入账。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与受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 计入当期损益。如果债权人已对债权计提坏账准备, 应先将该差额冲减坏账准备, 坏账准备不足以冲减的部分, 计入当期损益。即:

4. 企业合并取得的存货的计量

与原会计制度相比, 新准则增加了企业合并取得存货的成本计量的规定。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规定: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取得的存货应按合并日存货的公允价值计量, 但前提是其所带来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且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通过以上分析, 新会计准则中存货核算不仅其核算科目、内容发生了变化, 而且核算方法、账务处理等方面也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这些变化不仅表现在外表, 而且有很深刻的内涵, 新准则的学习是个由个别到综合的过程, 将多个准则同一个问题集中起来综合学习, 不断思考、分析和总结, 才能更好地吸收并在实际中科学运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 (2)

[2]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6 (10)

上一篇:中央民族大学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管理实施办法下一篇:蓝天保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