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体育活动:过小桥

2024-05-17

幼儿园中班体育活动:过小桥(共16篇)

篇1:幼儿园中班体育活动:过小桥

活动目标:

1、能大胆尝试各种平衡器具的运动,发展平衡能力。

2、培养初步的合作意识和竞争能力。

活动准备:

1、平衡木、平衡台、竹梯、搓板等各种独木桥若干。

2、各种积木、布包、沙包、塑料盆、桶等玩具分布在场地的周围。

3、录音机、磁带、干毛巾(供幼儿擦汗用)

4、场地布置:见图

活动过程:

(一).扮演角色、活动身体

教师引导幼儿在音乐伴随下做自己喜爱的各种小动物的模仿动作。

(二).熟悉器材、探索玩法

1、教师引导:今天我们小动物来玩过小桥的游戏,大家先来搭桥吧。教师带领幼儿将场边的器械搬到场中间搭成各种桥(允许按幼儿的意愿搭桥)。

2、教师引导:场地上有各种小桥,大家选自己喜欢的小桥去走走玩玩,看谁走得又快又稳。

3、幼儿分散活动,老师观察指导。

鼓励幼儿大胆走过平衡木,提醒幼儿找人空的小桥走,不要碰撞同伴。

(三).交流分享、重点练习

1、请幼儿相互讲讲走了哪些小桥?用了哪些方法?怎样过小桥又稳又安全?

2、请多名幼儿演示,大家评议。

3、引出持物走独木桥方法

(1).教师引导:小动物们,下面我们来做过桥表演的游戏好吗?过桥时你们可以拿场地边上的各种玩具做各种动作,看谁能勇敢地走过独木桥,能表演各种动作。(2).教师做动作演示:一手侧平举一手扶着头顶上的塑料盆走过独木桥。

(3).幼儿分散、自由地选择辅助材料并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走过独木桥。

(4).教师观察,及时发现大胆勇敢及动作方法多的幼儿。

(5).请幼儿轮流演示,师生评议。

(四).放松身体、整理收拾器材

1、幼儿模仿小动物吃青草,并适当休息、擦汗。

2、表扬勇敢大胆、积极参与活动的幼儿。

3、师生共同收拾整理活动器具。

篇2:幼儿园中班体育活动:过小桥

活动目标

1.能持物走高30厘米、宽20厘米的平衡木。

2.练习上下肢的协调性,发展平衡能力。

3.愿意参与体育游戏,体验在游戏中奔跑、追逐的乐趣。

4.培养竞争意识,体验游戏带来的挑战与快乐。

活动准备

布置场地:在场地两端画起跑线,相距50米,中间摆放平衡木,小型月饼盒两个。

活动过程

幼儿分成人数相等的两队,每队分成两组,分别站在场地两端的起跑线上。

游戏开始,两队第一组的排头手持月饼盒,跑到小桥前,走过小桥,跑到本队的另一方,将月饼盒交给第二组的排头,站到队尾。第二组排头按上述方法过小桥送月饼,依次进行,先完成任务的队为胜。

规则:

在小桥上只能走,不许跑。如果人或月饼盒从平衡木上掉下来,要从掉下之处重走;等待跑的幼儿不能越过起跑线接月饼盒。

教学反思:

活动结束后,我认真反思了这节课,教育活动应以幼儿的需要、兴趣,尤其是幼儿的经验来进行教学决定,在活动中我对自己角色的定位是一个参与者,我希望和孩子共同发现、探讨、寻找,让孩子在观察时享受探索的快乐。一节课下来,我个人认为,我设计的这节课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篇3:幼儿园中班体育活动:过小桥

关注点一: 关注活动规范的落实还是关注幼儿的能力发展

规范固然重要与必要, 但教师由于过度强调动作规范导致过度讲示, 过度注意安全规范导致过度约束。使得幼儿失去很多迎接挑战和困难的锻炼机会, 从而滞后了幼儿运动能力的发展。从下面的表1中可见, 在14位教师中, 在教学活动中, 由于讲评以及动作的示范讲解, 而暂停幼儿练习超过6次以上的占了71%, 最多的两位教师甚至达到了12次, 平均不到2分钟就暂停一次, 基本是幼儿跳一次就停一下, 进行讲评。从表2中也可以看出, 一次教学活动中, 幼儿跳的次数低于20次的有10个活动, 练习密度整体较低。教学中出现了收得多放得少、讲得多练得少、停得多动得少的现象。教师大量时间用在管理、讲解、示范上, 造成了幼儿活动时间少, 活动专注度低的局面。

建议: 教师应从重关注教学规范走向重关注幼儿的运动能力。

从幼儿的视角出发, 教师在注重必要规范教学的基础上, 要将自己的目光逐步转向关注幼儿的基本运动能力是否得以发展。

1.关注幼儿基本活动能力的发展。

走、跑、跳等是人体活动的基本动作, 没有很高的规范性。这些基本动作只有在人体不断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发展与成熟。为此, 教师在教学中不必过于关注幼儿跳的动作如何, 更应关注的是如何搭建、创设幼儿跳的情境与跳的机会, 让幼儿在跳的活动中, 发展跳的基本能力。

2.关注幼儿身体活动方法的习得。

动作的掌握表示了幼儿“学会”, 而身体活动方法的习得表示了幼儿“会用”。因此, 教师不仅要让幼儿学会从高处向下跳、向前跳、向侧跳、向后跳、连续跳等跳的基本动作, 还要让幼儿学会一些跳的练习方法, 如跳房子、连续双脚跳比远、跳皮筋、跳过障碍等跳的游戏或方法。身体活动方法的习得可以引导幼儿的练习活动从课堂走向生活, 丰富幼儿的生活和活动方式。

3.关注幼儿体育活动习惯的养成。

幼儿的体育活动习惯, 需要在日常的体育教学活动中逐步学习和养成, 例如在纵跳的练习中, 幼儿对吊挂的标志物只能是触摸, 不可以拉扯, 要爱护器材;跑步时不能推拉同伴;在集体练习、分组练习、自主练习中要遵守相应的常规等等。就运动安全而言, 幼儿身体活动得越多, 动作就练习得越多, 动作的熟练度也就越高, 相应的能力发展也快, 从而避免幼儿因能力不足、动作不熟练而产生的意外伤害事故。

关注点二: 关注教学情景的设置还是幼儿的使用效度

情景教学策略在幼儿体育教学活动中是教师的首选, 几乎逢课从情景引入, 将情景贯穿到结束。然而, 那些有景无用、有趣无用、有景无法的教学情境设置, 不能真正推动幼儿的学习。

【场景1】Y教师, 场景主题:果园;教具准备:立体大树若干、不干胶贴成小水沟、3个筐、背景音乐、大量桔子、苹果、香蕉的自制图片;协助教学人员:4名。主要问题: (1) 场景犹如丰收的果园, 但直至活动结束, 许多“水果”未被幼儿使用。 (2) 采摘“水果”的高度设置过低, 幼儿只需要一抬手就可以碰到, 无练习跳的价值。并且, 悬吊水果图片的绳子是固定的, 教师无法当场调节“水果”的高度。

【场景2】X教师在导入环节组织幼儿模拟开各种各样的车, 围着场地跑了一圈又一圈, 约5分钟后, 教师指着前面一处空无一物的地方说:“果园到了, 我们开始摘桔子吧! ”

建议: 教师应从过度崇尚情景形式走向关注幼儿的运用实效。

从幼儿的视角出发, 教学情景应是有利于幼儿学习活动开展、贴近幼儿生活经验的场景创设。因此, 教师在情景设置的时候, 需要逐渐转向多角度考虑、观察幼儿的实际需求与运用实效, 使教学情景的作用恰当、科学。

1.关注情景创设的有效性。

场景1的问题是有情景成摆设 (有景无用) , 大部分教具成为观看的道具, 而且还将原本需要原地纵跳的活动变成了抬手采摘果子, 活动失去挑战性。场景2则无情景, 教师带着幼儿来到的是假想的“果园”, 并围着操场跑了足足五分钟, 准备活动与后期纵跳触物之间没有任何关系, 既不能激发起幼儿纵跳的兴趣, 也完全与活动的特点不相符合。情景创设不是仅仅为了烘托练习气氛, 激发学习的兴趣, 更重要的是根据学习活动的内涵, 设置便于幼儿学习与练习的场景。在纵跳触物的练习中, 需要关注的是如何利用场景让幼儿跳更得有味、更有趣、更有持久性。为此, 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及生活经验, 设置连续的向前跳、十字象限跳、纵跳头触物、纵跳按门铃等练习场景。这样的情境设置既简单又实用, 不仅丰富了活动的内容, 还强化了向上跳的动作, 发展了幼儿跳的能力, 激发并保持了幼儿学习的持久性, 真正发挥了情景的功效。

2.关注情景创设的高效性。

情景的运用要指向便于教学活动的开展。14个教学活动都需要教学辅助人员, 最少是2位, 多的4位。教辅人员中有的放置材料、有的放音乐、有的帮忙递道具, 没有一个执教教师是独自一个人开展教学活动的。14个活动中, 变换场景的多则10次, 少则5次, 都没有真正把情景的作用发挥出来。为了情景而情景, 说明了情景设计的无目标及情景运用的不熟练。情景与道具的运用是为了激发幼儿运动的兴趣, 并且为幼儿的运动提供支持与帮助。但任何辅助设施的运用必须有“度”, 过多过滥不但浪费人力物力, 而且还会分散幼儿的注意力, 将简单的教学过程复杂化, 得不偿失。因此, 我们必须关注情景创设的高效性。

例如:S教师设置了青蛙捉蚊子的情景, 其中“荷叶”这一道具贯穿始终, 简单而高效地引领着整个教学活动:

关注三:关注教学的预设还是幼儿的临场变化

很多教师在体育教学活动前会大费脑筋地进行活动设计和准备, 他们认为只要设计好活动方案、准备好教具, 教学就不会有问题了, 只“备”自己不“备”幼儿。所以当活动过程中出现问题时, 教师的应对策略就出现了差错。

【场景3】W教师执教活动“小猴摘桃”中环节3的片段:教师拉了一根系满桃子图片的绳子, 要求孩子们从原地纵跳触物变为摘物。一个矮个子的女孩使出全身力气跳, 也只能用手指刚刚触到桃子, 于是她东瞅瞅西瞧瞧, 想找到一处可以摘到桃的地方。这时, 教师催促她:“跳起来摘呀。”女孩无奈地连续向上纵跳了3次, 还是摘不到桃子。这时教师看了看手表, 说:“摘桃子真辛苦, 快把桃子放在妈妈的篮子里, 我们去休息。”大部分幼儿兴奋地拿着“战果”冲向教师, 这个小女孩却空着手跟在了最后。

建议: 教师应从追求关注教学程序的演绎走向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

从幼儿的视角出发, 活动前做好方案固然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但我们要从关注预设教案的执行, 逐步转向关注在教学过程中每一位幼儿的真实反应与表现, 为其提供针对性的指导与帮助。

1.关注幼儿的年龄特点。

幼儿的特点就是活泼好动, 注意力持久性差, 不易长时间进行单一的动作练习。为此,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根据幼儿的特点与水平, 把基本活动能力的练习都渗透于游戏之中。这些游戏要成为结合幼儿已会的基本动作进行综合性练习的活动, 不仅要把动作与动作进行串联, 还要把基本动作与能力发展进行串联, 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得到全方位的提高。

2.尊重幼儿的先备条件。

先备条件是指幼儿或多或少已具有一些与新学内容相关的知识和能力。对体育活动而言, 幼儿在进行某一动作的练习时, 已经具备了进行这一动作练习所需要的身体素质, 但是个体差异也必定存在。如案例中的小女孩, 她具备了跳的能力, 但是还不具备触到桃子高度的纵跳能力。为此, 在教学前教师要正确评估幼儿的先备条件, 选择有效的策略;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幼儿现场的表现, 不断调整教学策略, 帮助具有不同先备条件的幼儿, 完成他们的学习活动。

3.注重幼儿的主体建构。

篇4:浅谈中班幼儿室内体育活动的开展

一、树立在体育游戏中促进幼儿身体和心理素质全面发展的观念。

身体素质是衡量幼儿体质状况的一个重要方面。幼儿体育是通过身体运动来提高身体素质的。因此,我们不再将发展幼儿基本动作视为最终目的。而是努力把握好练习基本动作与发展身体素质之间的关系。活动中克服动作的单一性练习及组织形式的小学化,开展适合幼儿特点的,丰富多彩的体育游戏,全面、综合地提高幼儿的力量和耐力等身体素质。

体育活动的方法多种多样,我们经常采用游戏的方式组织幼儿练习,把幼儿难以理解或枯燥的动作和身体素质练习变成有趣的模仿活动或具体的游戏情节,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条件下开展活动,达到增强体质并促进全面发展的目的。体育除了锻炼之外,还具有趣味和竞技的属性,从某种层面上看,体育更像是能全面发展幼儿身心的综合课程。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所以体育本身所具备的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等主题活动的基本特征就能得以充分体现。因此我们就在日常的体育中注重改善氛围,利用玩具、现代游戏、民间游戏等为特点的策略体系,并在教学中不断地加以发展、完善。通过体育我们可以培养幼儿想象力、创造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积极主动性;以及同伴关系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体育可以促进幼儿和谐全面的发展。

体育游戏不仅能促进幼儿的生长发育,增强体质,而且对幼儿的心理发展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为它能促进人的认知、情感、意志和个性等方面心理因素的发展。我们在活动中,除了注重身体的锻炼价值以外,还有意识地把体育与其它相关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幼儿的身心全面发展。

二、认真做好体育游戏的物质准备工作

1. 选好器材,废物利用,一物多用, 同时认识一些新材料、新玩具。

物质准备不仅是游戏顺利进行的保证,也是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的重要手段。我们吸引幼儿参加物质准备工作,以培养幼儿乐于参与,关心集体,自觉为集体服务的品德。如发动大班幼儿收集了易拉罐,旧报纸、硬纸板、旧长统丝袜,布边角料等,发挥了幼儿主体性。使幼儿由被动变为主动参与。

2.根据器材,精心设计游戏活动。

由于幼儿的年龄特征和认识水平所限,他们不可能同成人一样认识到锻炼的意义,并自觉地从事有目的,有计划的身体练习,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直接动机只是"好玩"。因此,游戏是吸引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好形式,幼儿在一个个有情节的游戏中做起动作来形象逼真、轻松、愉快,容易收到好的效果。

我们根据器材特性精心设计幼儿感兴趣的游戏内容。首先,尽量避免每次活动内容单一而造成幼儿身体局部负荷过大的问题,其次注意游戏时让幼儿的上下左右肢体均衡与协调地发展。再次我们尽量做到在游戏中让幼儿有机会闪现出智慧的亮点,游戏中故意给幼儿留下思考的空间,促使幼儿积极开动脑筋,以最佳方式完成游戏。

以往在游戏前,总是教师将活动环境设计布置好,现在,我们提供了有利于幼儿探索,参与的材料后,引导幼儿自己动脑子,发挥想象。如幼儿玩小猴运桃游戏前,教师先提供玩具纸板和雪碧瓶,然后提问:"小猴运桃要经过一条小河,一片小树林,想一想咱们用什么当小河,小树林,桃子呢?"孩子们纷纷动脑筋,想办法,最后想出将纸板摆成平行的两排当小河,在小河的侧分散摆放雪碧瓶为小树林,沙包当桃子。

三、探索玩法,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发现

参与创设,仅是幼儿操作材料的开始,在游戏中,我们改变以往让幼儿模仿的学习模式,鼓励幼儿边思考边探索玩法。比如,在玩"小马跳沟"的游戏中教师请幼儿想一想怎样才能使小马跳过沟。在玩"小猴摘桃"时,请幼儿想一想怎样可跳得更轻松,比一比自己和别人的方法有什么不同。教师及时肯定幼儿的主动创造行为,使幼儿思维活跃,真正成为游戏活动的主体。

以往我们在组织体育游戏时,如果教师只做示范动作,让幼儿依样画瓢地模仿动作,这样就只能发展幼儿的动作。而不能使幼儿多方面得到发展。如今,我们改变了让幼儿机械模仿练习的模式,把体育任务寓于既有情节,又有角色的集体游戏之中,寓于既有合作又有竞争的小组游戏和自选的自主游戏之中。幼儿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由"要我做"变为"我要做",在游戏中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在体育游戏中,我们尽量启发、引导幼儿思考。如"二人合力抬脚走"游戏,启发幼儿想一想,怎样才能把脚迈一致了,需要幼儿互相沟通、配合。做"小猴运桃"游戏时,启发幼儿想一想,当一个人搬不动一大筐的桃子时怎么办?通过这样的启发,引导幼儿思考,幼儿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

一个好的体育游戏应既能表现个人价值,又能体现集体力量。为此在设计游戏时,教师有意识地把个人项目与集体项目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幼儿在获得成就感(或产生失落感)的同时又能切实感受到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感受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这样更有利于互助观念和集体荣誉感的形成。如易拉罐踩高跷的活动,即发展了平衡能力,又提高了幼儿与同伴互帮互助及交往的能力。

篇5:幼儿园中班体育活动:过小桥

幼儿园小班体育教学活动教案:兔宝宝运水过小桥

活动来源:

我班孩子由于年龄小,胆子也比较小,本周又刚好是体育节开幕,在训练中我发现他们在平衡方面的能力较弱。为了使他们能够大胆参与集体活动以及锻炼他们的平衡能力,我设计了这个运水的活动,让幼儿用大小不同的容器装水,然后通过“独木桥”把水从桥这面运到桥那面。一方面可以培养他们胆大心细速度快,另一方面又可以满足孩子好玩水的天性。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多种容器将池塘里的水运到河对岸的家里,注意不能让水洒出来。

2、从玩水的乐趣中锻炼幼儿的平衡能力以及积极参与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已有玩水的经验。

2、各种运水和装水的工具:瓶子、小碗、水壶、杯子、水桶、盆等。

3、小桥三座:平衡木。

4、一个老师扮小熊。

5、律动音乐。

6、场地布置:小熊的家、池塘、架有小桥的小河。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

兔妈妈:宝宝们,刚才妈妈接到小熊的电话,它说:哎呀不好了,今天我们家停水了,天这么热,可怎么办呢? 幼儿讨论怎么帮助小熊。

兔妈妈提示宝宝们在小熊家不远有小池塘,可以把水运到小熊家。

音乐起,兔妈妈带着宝宝们律动来到小熊家敲门:我们来帮你运水。小熊开门说:谢谢,快请进。这里有好多盛水的工具,你们知道怎么用吗?幼儿讨论用法。

二、尝试运水

www.hoing.net

1、兔妈妈示范讲解运水过程:“现在我们要开始运水了,先从小熊家拿了工具,走过独木桥,来到池塘边装满水,然后再走过独木桥回到小熊家放到水桶里,看那个兔宝宝运的水最多。注意走独木桥的时候小心别掉到河里去。”

2、幼儿初次尝试用各种容器运水。兔妈妈在旁指导,提问:用哪些东西运水可以又快又多?

3、加深要求:刚才运水的时候有的兔宝宝不小心把水洒出来了,运的水就少了。我们再来试一次,注意不要把水洒出来。

4、进行比赛:现在我们分成三队来一次比赛,注意听妈妈的口令,还有不让水洒出来,看哪个队运水又快又多。

篇6:过小桥的幼儿园大班体育教案

体育活动:过小桥

活动目标:

1、 能一个跟着一个走,保持队形的距离,提高动作的敏捷性。

2、 学习左右撑地跳,有较好的平衡能力及协调能力。

3、 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能遵守游戏规则。

活动准备:

纸板、积木、音乐

场地准备:

活动过程:

(一)队列练习

听口令联系走及变换队形:四路纵队――》大圆走――》双圆走――》开花走――》

螺旋走――》四路纵队。

(二)练习左右撑地跳

1、今天,我们接到一个任务,要请我们小朋友去帮助解放军叔叔筑围墙,但去的途

中会遇到许多困难,我们小朋友一定会克服的,对吧?现在我们先练好本领。

评析:解放军叔叔是孩子崇拜的人物,因此,请孩子帮助解放军叔叔更是乐意了。

2、练习左右撑地跳,方法:双手撑在纸板上,然后左一跳右一跳,再双手向前移动,

再左一跳右一跳。要求:左右跳后再双手向前移动,跳时要双脚跳。

3、 幼儿分散练习,老师巡回指导。

评析:这一动作是以前所没有接触过的,比较新颖,也就更吸引孩子了。但这一动作

有一定的难度,孩子练习时小心翼翼的,有点放不开,好象怕摔倒似的`,需要老师在边上

保护了才敢;在练习中孩子光顾着左右跳,而不向前了,而且跳的速度也逐渐的加快。

4、 请个别幼儿示范,然后再次练习。

(三)游戏:筑围墙

1、现在我们来帮助解放军叔叔筑围墙了,我们大家要尽量克服困难,象解放军叔叔

一样勇敢。

2、玩法:先左右撑地跳过小曲桥,跳过火坑,走过危险的小桥,再去筑围墙。

(四)放松活动。

今天我们帮助解放军叔叔完成了任务,真能干。现在我们来庆祝一下我们胜利完成了

任务。(听音乐自由舞蹈)

延伸活动:

篇7:幼儿园中班体育活动:过小桥

活动目标:

1、通过情境游戏的方式,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提高幼儿有意注意的时间。

2、活动中运用视听运动觉等多种感官的刺激,协调幼儿注意的分配性。

3、能在不连续放置的平衡台上走或者是跳,刺激幼儿的前庭平衡器官,培养幼儿的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

4、通过一起造桥、搬家等,培养幼儿勇于创造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5、发展身体协调性。

6、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正确对待输赢,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活动准备:

器械准备:4~6块“大石头”(平衡台),两根长条纸做成河岸线(适当距离),8块红色平衡台(小猪的家),8块蓝色平衡台(小羊的家),8个小猪和小羊的胸饰,一个狼和狼家的标记,若干个礼物及装礼物的小篮子若干

音乐准备:猪猪村和咩咩村的标示牌,大灰狼的音乐(狮王进行曲)和欢快的背景音乐场景图如下:

活动流程:

造桥——搬家——找礼物送礼物——大灰狼来了——解救小动物——结束

过程实录:

1、造桥

①T:今天的天终于放晴了,小猪小羊我们一起玩玩去吧。(来到河边)呀,不好,河上的桥被大水冲走了,那我们怎么过去呀?

以“开门见山式”直接进入主题,恰好前几天刚下雨,利用此环境背景,顺利引到下面的活动“造桥”。

②幼儿相互讨论,并尝试找材料造桥。S1:找棵树来当船驶  S2:打电话

引发幼儿富有创造力的想象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运用已有经验来想办法。

引发幼儿富有创造力的想象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运用已有经验来想办法。

③利用环境资源—河岸边的“大石头”让幼儿自己来造桥。在幼儿充分想象后,我让幼儿自己来造桥,并在周围找找有没有自己讲到的这些东西,结果他们只找到了“大石头”,很快幼儿纷纷动手搬起“石头”来。在此过程中,我始终做一个支持者,鼓励幼儿的各种创造性行为,个别能力强的幼儿主动指挥其他幼儿把“石头”搬成一竖排。此时幼儿已经进入情境中,松松冲上去站在第一块“石头”上把前面的一块石头往前挪,站不稳就跪在石头上挪,后面的幼儿跟着一起激动地喊:松松,当心啊!期间,幼儿间互相关心的气氛荡漾在整个操场上。幼儿一个个的传石头,挪石头,还有的紧紧拽前面一个人的衣服,不让他摔下“河”。

④过桥,桥终于造好了,第一个松松过去了,孩子们激动得欢呼起来!接着过了桥的幼儿还站到最后一块石头上,去搀扶后面的幼儿过桥。不需言语,好多幼儿纷纷在此时伸手去帮助后面的同伴。互相关爱在此又得以浓浓的体现。

2、搬家

①T:有了桥,我们就可以在河岸两边建两个村子,猪猪村和咩咩村,红色的是小猪的家,蓝色的是小羊的家,好,我们行动吧!

在过桥的基础上,拿东西过桥,符合幼儿现有水平,又增加了难度。幼儿又一次发挥主观能动性,操场上到处是幼儿忙碌的身影。他们先把家建得很挤,此时我成了引导者,提醒说“房子建在一块儿,都不通风了”他们纷纷同意,各自把房子在分开一些,留个过道。

②幼儿商量河两边村子的位置,一起搬家,并竖好村口标示牌。

③自由建村,搬家

3、找礼物送礼物

①T:村子建好了,我们找些礼物送到对面的朋友家去吧。

在此过程中,幼儿自由找礼物,互送礼物,非常专注此时,大灰狼跑过来了都没有看见,个别的听见音乐声大声喊起来“大灰狼”,幼儿感到很吃惊,四处乱跑。我赶紧用语言提醒,再做一个引导者,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理解规则:只要到了家大灰狼就抓不住了。在此过程中,由于平衡台的摇摆性,平时站在上面不觉得难,现在在气氛紧张的影响下,上平衡台能站稳就有难度了。平时玩过两人一平衡台的游戏,在此紧张的环境下两人站又增加了难度。所以被大灰狼抓住的小动物有好几个,接下来,幼儿在送礼物的过程中很小心的四周观察,注意力高度集中,后来没有幼儿被抓住,即使没有站好的旁边的幼儿也都伸出手去搀扶他们,再次体现出同伴间的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②幼儿互相找礼物送礼物

4、大灰狼来了

背景:在幼儿互相送礼物的时候,音乐响起,大灰狼出现。

①T:不好,大灰狼来了,小动物快躲到家里去。②幼儿团结合作想办法躲进家  ③大灰狼抓小动物

5、解救小动物

①大灰狼:今天可要饱餐一顿啦,哎呀家里的柴火不够了,我得去找点柴火去。

此时,大灰狼连续几次都没抓住。乘大灰狼取柴火的机会,我引导幼儿以最快的速度去解救了被抓住的小动物。他们见同伴回来了,兴奋得欢呼起来!气氛达到了高潮!

最后在欢快的气氛中结束活动!幼儿还意犹未尽,认出了扮演大灰狼的老师都悄悄的在背后打一下她。幼儿完全融入了角色。

②T:大灰狼不在家,我们去救小动物吧

③解救成功

6、结束活动

①T:我们胜利啦,一个伙伴都没有被大灰狼吃掉,好,带上各自的礼物回家吧~

②唱歌结束活动.教学反思

我觉得活动过程应是一个让幼儿全身心投入的过程,设计的最终目标是真正能引发幼儿参与的兴趣,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让活动真正符合幼儿的需要,在于能引发幼儿的操作、探究和体验,在于能与幼儿已有的经验建立一定的联系,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此次活动是以感觉统合器材“平衡台”为主要教具的活动,我利用平衡台的摇摆性把它设计成“石头”,整个活动全都围绕平衡台来进行,用平衡台做成的“大石头”及“小动物的家”。由于这次活动是户外体育活动,在考虑活动安全性的同时考虑活动的难度,引发幼儿与环境材料间的相互作用!平衡台器械贯穿于活动的始终,在平衡台上走不难,所以我在活动的设计中注意给幼儿留有充分创造想象的空间,让他们想办法造桥,让他们想办法搬家,让他们想办法不被大灰狼的抓住……在此过程中,平时我讲的同伴间要团结互助,在活动的进行中得以充分的体现,他们很主动地去抓住要掉下“河”的同伴的手,两个,三个……大灰狼来了的时候,看到同伴没有注意到大灰狼时,激动得喊起了同伴的名字,叫他赶紧回家。还没有站到平衡台上的幼儿被旁边的手拉到平衡台上,甚至抱住他们站到平衡台上的也有。紧张激动的气氛充满了整个操场~~

我的活动目标是利用感觉统合器材来培养幼儿的注意力,从活动的效果来看,幼儿始终沉浸在角色里,沉浸在活动中,对游戏有浓厚的兴趣,以至他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所以在活动结束时,他们还问我什么时候还玩此游戏,太刺激了。在“大灰狼来了”的游戏中,要求幼儿运用视听行动等多种感官来协调幼儿注意的分配性,刺激感觉的统合。有的幼儿是先听到“大灰狼的”音乐,然后再逃跑的;而有些幼儿是观察大灰狼的动静再行动,充分调动了多种感觉器官。纲要中指出,师生要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在本次活动中,幼儿始终是活动的主人,我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为他们的同伴朋友,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在游戏的过程中,完全放手鼓励他们的一切行动,并和他们一起干。在他们没有意识到问题存在时,引导他们,但答案却需要他们自己动脑筋得来的。幼儿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由他们自己努力得来的结果孩子是最开心的。比如他们造好桥能过河后,都情不自禁的欢呼起来!

活动中还有几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如河的宽度要适当,以能自如的走过为好,在此次活动中,河的宽度若再窄一些,幼儿就能更自如的跨过去了。由于前几天刚下雨,地上潮湿,作为河岸的皱纹纸一粘到地就湿了,所以若换另一种纸可能效果会更好些。

篇8:中班体育活动:过河

幼儿园体育室内有一根拔河的绳子, 是当年亲子运动会家长队和教师队比赛时所购置的。孩子们对这一根又粗又长的绳子很好奇, 经常上前摸摸、弄弄。看到孩子们的表现, 我们便将绳子放到操场上, 孩子们围绕着绳子开始了各种各样的玩法。本次活动就是根据孩子们围着绳子跳来跳去的情景所设计的。

活动目标

1.能够掌握立定跳远和助跑跨跳的动作方法和技巧, 促进跳跃能力和肢体协调的发展。

2.提高在体育活动中的自主性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3.培养勇敢、大胆的品质和敢于挑战的意识。

活动准备

1.大绳一根, 鳄鱼头饰一个, 平衡步道、沙包各若干, 筐一只。

2.教师课前布置好场地。

活动过程

1.幼儿跟随教师一起用大绳围成“池塘”。

热身运动“小蝌蚪变变变”。幼儿做蝌蚪跟随教师在“池塘”中游动 (动作方法:趴在地上, 双手合在背上, 利用上身的扭动移动身体。) ———蝌蚪长出两条后腿 (动作方法:身体趴在地上, 用两条腿连续蹬地并扭动身体前进) ———蝌蚪长出两条前腿 (动作方法:四肢匍匐爬行) ———变成青蛙跳跳 (幼儿各自模仿青蛙跳跃的动作, 全身运动) 。

2.游戏:跳“田埂”。

游戏方式:教师用步道作田埂, 设置活动路线, 通过不断增加高度和宽度来提高活动的难度和挑战性, 幼儿自由选择不同难度的场地进行尝试练习活动。

规则要求:

(1) 幼儿从同一方向进行跳跃活动, 起跳时, 腿用力蹬地, 臂向前上摆;落地时, 屈腿全蹲, 保持平衡。教师要注意幼儿的安全。

(2) 教师根据幼儿的活动情况进行难度变化, 也可根据情况运用肢体动作来给幼儿增加难度。

(3) 教师要注意难度增加后个别能力较弱的幼儿活动情况, 适当进行鼓励和帮助。

(4) 用塑料圈在活动场地边做小池塘, 请小青蛙自主选择休息。

幼儿在教师布置的场地上自由活动, 教师巡回观察, 通过难度的增加, 使幼儿的跳跃动作自然由立定跳远转变为助跑跨跳。过程中注意幼儿的活动量, 适时集中, 请个别幼儿展示动作, 讲解动作要求和保护知识, 教师示范动作并带领幼儿集体进行练习。

3.游戏:跳过“小河”。

教师以绳子为边界在地上对折围成一条小河, 根据幼儿活动能力的差异, 河的宽度设置有宽有窄。

第一次活动:小青蛙自由跳过小河, 引导幼儿看看自己能跳过多宽的河面, 用什么方法跳过去的。要求:注意安全, 避免冲撞。

第二次活动:增加难度, 下雨了, 河水变宽了, 提高跳过小河的难度。

幼儿分散活动, 教师巡回观察, 注意指导个别能力较弱的幼儿大胆尝试。

第三次活动:增加游戏色彩, 河里游来了鳄鱼 (教师做鳄鱼坐在河中) , 对面田里有害虫 (沙包替代) , 小青蛙依次跳过河捉害虫, 从鳄鱼的身上跳回来, 将“害虫”放在指定的筐里。

幼儿依次进行游戏, 教师根据幼儿的能力, 通过提高自己身体的高度来调节幼儿跳跃的难度。

4.放松游戏:害虫捉完了, 小青蛙到小河里去游一游、用绳子做波浪动作等等。

5.教师简单点评活动中的情况, 表扬幼儿的勇敢和大胆。

篇9:幼儿园中班体育活动:过小桥

关键词:中班幼儿;合作性;体育游戏活动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7-132-01

当今社会,善于合作才能赢得更多发展机会。玩是儿童天性,儿童在游戏活动中学习和进步。在组织集体活动时,有时看见少数幼儿自娱自乐,独占玩具,个人争强好胜,故意打闹破坏游戏规,活动中出现争吵等。身为独生子女的幼儿多以自我中心,平时注重培养“学会共同生活”。中班开展集体性体育游戏活动,有效利用身边教育资源,对活动过程中适时生成的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创新,大胆设计体育游戏活动,促进幼儿认知水平和身心发展,逐步培养中班幼儿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对处于社会化发展关键时期的中班幼儿显得尤为重要。以“体育游戏活动”为载体,在体育游戏活动中,培养主合作,协商解决能力。

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一、巧妙选择和设计体育游戏内容,为幼儿创造交往、合作的平台。

在设计活动时,我充分挖掘体育游戏中的教育价值,可以设计一些以两三个人或小组合作为主的游戏贯穿于平时的活动中,为幼儿创设特定的游戏内容,让他们在玩耍中逐步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

如“网小鱼”游戏中,预设两人拉手做渔网进行捕鱼,接着又引导三人拉网捕鱼,四人捕鱼,五人捕鱼……看哪组幼儿完成得很成功。当失败时,我们及时提示孩子们讨论。孩子们通过摸索,悟出了方法:游戏时要团结协作,动作才能协调一致,游戏才能获得成功。同时课间环节中提供有关合作的小任务,整理桌椅,共同布置游戏区等都需要小帮手,在教师引导下,孩子们合作完成一些小任务,合作增强。

教师创造性地开展游戏项目,例两名幼儿“炒豆豆”活动,改编成多人进行的“炒豆豆”,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加强合作,共同商讨,形成规则,实现集体合作。经过多次探索,合作变得那么自然顺畅。

二、让幼儿知道体育游戏活动怎样去合作,学会正确的合作的方法

中班幼儿本身年龄较小,缺乏生活经验和合作的机会。不知如何合作,教师应引导幼儿同伴之间合作。

1、用有趣的语言引导幼儿激发想合作的愿望

趣味语言不仅使紧张活动变得轻松,还能引起幼儿积极合作的愿望。游戏“小猪运西瓜”为了促进幼儿的合作,用有趣的语言对幼儿说:“我们的小猪还太小,运不动那么多西瓜,我们一起来想办法帮小猪把西瓜运回家!”幼儿立刻围过来,高兴地参加游戏。

2、教会幼儿学会交流、沟通与合作

既然是合作,就需要双方或者多方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但有时因为不同幼儿的兴趣和想法不一致,导致合作不能顺利进行。所以首先要帮助幼儿学会交流、沟通。

(1)学会使用礼貌用语,促进幼儿间的交流。如“请你和我们一起玩,好吗?”,“我们一起来商量吧!”,“你愿意参加我们的游戏吗?”等,孩子们渐渐掌握交流沟通的技巧,这是合作的第一步。

(2)引导幼儿学会简单的合作方式。怎么进行交流、分工、配合呢?中班幼儿由于年龄较小,语言交际能力比较弱。教师进行指导,亲自融入儿童中,作为其中的一名成员,蹲下来,边教边参与孩子们的游戏活动,教师由扶到放,循序渐进地培养孩子学会有效地交流、分工和配合。

3、运用榜样力量,创造合作氛围

儿童身边榜样力量更大。在活动中注意观察幼儿中间优良的合作行为,对有合作行为的幼儿进行积极的评价和表扬。如“某某小朋友一起互相帮助,相互配合,成功完成了任务,让我们一起为他们喝彩!他们被评为“合作之星”等!同伴榜样作用在教师的支持鼓励下,会对幼儿起到更好的教育示范作用,激发他们争相学习和模仿。

三、科学合理地运用体育游戏活动评价,优化幼儿的合作行为

1、集体评价

用积极态度鼓励幼儿体会合作的快乐,教师的积极鼓励会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如游戏:“卷白菜”的游戏,幼儿个人可能完成不了,其他幼兒可以共同完成。幼儿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如:“你们‘白菜’卷得真漂亮!”“你们合作得真好!”教师微小举动,如:微笑点头、赞许的目光、竖起大拇指等都会进一步让幼儿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受到鼓舞。活动后,教师及时启发幼儿讲述合作时的感受,对幼儿活动中的行为及感受进行合理评价,鼓励和赞扬幼儿间合作的行为,体验合作成功带来的喜悦。让幼儿觉得合作很快乐,期待着下一次的合作体验活动。

2、个别交流

对个别幼儿进行点评时,我采取的是积极鼓励和引导的方式。例如,当孩子的动作完成得很好时,我们会说“你真棒”、“老师相信你可以做得更好”等。请孩子示范时,我们说:“我们都为你感到骄傲”等。当孩子失败的时候,老师大声的说:“没事,再来一次。我们给你鼓掌加油。”有利于孩子自信心的建立,使孩子积极主动地参与集体活动。

体育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提升幼儿的合作品质,让幼儿习得的合作能力迁移到其他集体活动中,获得合作的体验,养成合作的习惯。在集体活动中,让幼儿受到游戏的熏陶,感受到游戏的快乐,享受游戏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游戏体验,有效地指导发展幼儿的合作能力。

参考文献

[1] 庞丽娟,秦旭芳.合作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幼儿教育

篇10:幼儿园中班体育活动:过小桥

设计意图:

竹圈是结合我园的课题而开发出来的一种农家用品在体育活动中的运用,是一种可以有多种玩法的农家用品体育玩具。那如何利用竹杆这个农家特有的材料,在体育活动中充分发挥其特长,来促进幼儿身体动作得到发展呢?引导幼儿在跳、爬、钻、投掷、平衡、攀登等各种有趣的活动中发展动作的协调性。因此,我根据竹杆的特点和幼儿身体动作发展的特点和要求,设计了本活动。活动中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通过尝试、练习,促进幼儿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的发展,提高幼儿的跳跃能力。

活动目标:

1.练习双脚同时向前起跳的技能。

2.体验与同伴合作进行游戏的快乐。

3.让孩子们认识到,跟同伴合作是一种精神。有的时候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跟同伴合作会得到更多的帮助,更多的乐趣。

4.提高幼儿身体的协调能力,体验玩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粮食”(绳球或沙包代替),音乐磁带,欢快的音乐一段。

2.竹圈若干(拼接成小河)、四个篮子、场地布置。

活动过程:

一、袋鼠跳跳跳

1.老师:“小朋友,今天我们来做小袋鼠,跟妈妈出去玩好吗?”(好)

2.师带幼儿来到户外场地,随着音乐的节奏跟着老师做模仿动作:头部运动、上肢运动、腰部运动、,下肢运动、跳跃运动、整理运动等。

评析:这部分活动的目的是以音乐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让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热身运动,使幼儿的全身得到充分的活动,为后面的活动作好充分的准备。

二、竹杆真好玩

1.老师:“你们想不想和竹圈做游戏?(想)想一想竹杆可以怎么玩?比比看谁的玩法最多。”

幼儿探索竹圈的玩法,教师观察指导。

2.请幼儿与小朋友分享自己的玩法:你是怎么玩的?

幼儿A:我把竹圈放在胯下当车开。

幼儿B:我用竹圈用力往前滚,我追过去抓住它。

幼儿C:我把竹圈放地上跳来跳去。

3.老师:“刚才小朋友想了许多不同的玩法,真棒!现在请你再试一试还可以怎么玩,或者玩一玩你没玩过的玩法,还可以和小朋友一起合作玩竹圈。”

幼儿再次探索、尝试,教师引导幼儿探索出把圈放成一排,双脚跳过竹圈的玩法。

“这次你又是怎么玩的?”(幼儿交流自己的玩法。)

幼儿A:我把竹圈套在身上,和小朋友一起玩开火车游戏。

幼儿B:我用圈当陀螺转。

幼儿C:我和几个小朋友一起把圈放地上排成了一排,我们练习跳过圈圈。

4.幼儿一起学习练习跳过竹圈的玩法,教师讲解跳竹圈的要领:双脚并拢,稍弯曲,用力蹬地跳过竹圈。(反复练习几次)

评析:这一部分活动的目的是让幼儿探索竹圈的多种玩法,并探索与他人合作的玩法,重点是引导幼儿想出跳过竹圈的玩法,为下一个环节作好了准备。

三、小袋鼠运粮食

1.老师:“小袋鼠想帮妈妈运粮食吗?”(想)

2.老师:“天气渐渐冷了,我们要运好点粮食准备过冬了。妈妈请小袋鼠帮我一起来运粮食。粮食在河的那一边,小袋鼠从家里出发,一直往前跳,跳到小河边,用力跳跃过河,不能掉在河里。到河对岸捡起一包粮食后,按原路跳回,把粮食放在篮子里。然后还可以继续去运,直到把粮食全部运回来。”

3.请个别幼儿示范一遍,师指出注意点:跳的时候膝盖要弯曲,然后用力蹬地跳。

4.幼儿集体游戏一遍。(圈可分大小,提醒能力弱的幼儿在小圈这头跳。)

5.教师小结运粮食的情况,指出存在的问题:有的小袋鼠跳的时候没用力,掉进小河了;有的小袋鼠一次运了两包粮食。

6.分组运粮:小袋鼠分成四组,运回粮食后把粮食放到自己这组的篮子里,然后再去运,直至把粮食全部运完。最后比一下哪组运的粮食最多为胜。

评析:这部分活动的目的是让幼儿在游戏中发展双脚并拢向前跳的能力,激发起他们参与游戏的欲望。

结束部分:

1.与获胜的一队分享喜悦,奖小红花。

2.教师带幼儿做整理活动。小袋鼠一起将粮食运回活动室。

教学反思:

从执教的情况来看,我觉得自己在课堂上的组织语言还有待加强,如何让孩子对你的提问或是小结能更好的明白、理解,是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

篇11:幼儿园中班体育活动:过小桥

每个人都喜欢美好的事物,每个人都热爱自己所忠实的那个故事,每个人都希望能进入一段奇妙的旅程。在这个旅程中他能够遇到自己向往的那个国度,在那片国度里,他可以尽情的挥洒、尽情的欢笑、尽情的释放属于他的那片青春。    下面就让小兔子带你们进行一段奇妙的旅程吧!这是一个益智的小游戏,幼儿在这片游戏里找到了乐趣。幼儿跟随着音乐,拍打着节奏进入电脑房。幼儿们整装待发,轻轻抽出身边的小凳子坐下,手指游戏调动了幼儿们的激情与欢乐,更活跃了课堂氛围。于是,我乘胜追击,带着幼儿进入小兔子的旅行。以问题进行导入:应该怎样进入到小兔子的家呢?幼儿积极响应,举起稚嫩的小手,争先作答。请一名幼儿,他用稚嫩的声音说道:“用鼠标轻轻的敲两下小熊家的门,因为小兔子住在里面。”于是我补充道:“轻轻快速的敲两下门。”进入了小熊的家,小兔子带着我们进入了旅行的大门口,教师一一操作并展示,提醒幼儿一定要仔细倾听。“今天小兔子要带着我们过小桥,小朋友们有没有信心走过去啊?”幼儿齐乎有。“我们帮助小兔子把东西铺在小桥上就可以过去啦,但是一定要摆放在统一的位置哦。”于是我进行正确演示,请幼儿仔细观察。在幼儿仔细观察的同时,又进行了一次错误演示,幼儿马上发现错误并提出来,有时候适当错误的演示更能激起幼儿的正确率,更加有利于教学。最后,请个别幼儿上台进行操作,同时也检验幼儿到底有没有真正将其掌握。    知道幼儿已经等不及了,于是我请幼儿们打开自己的电脑,和小兔子一起去旅行探险。在幼儿探险的同时,我在旁一一巡回指导,在巡回的过程中,我发现了几个小小的细节问题:1、有两个幼儿不敢动手进行操作,究其原因是两个新生,未上过电脑活动。所以,我便对他们俩单独进行教学。2、在开关机的程序中还需再次进行讲解。3、注意保护好我们的电脑设备,珍惜、爱护好。    等幼儿操作完,我们还进行了一系列的爱眼、护眼活动,用来保护我们的眼睛,下次能再次闪亮起来。

篇12:幼儿园中班体育活动:过小桥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积极的参与意识和在集体中的配合能力。

2、增强了幼儿敢于战胜自己自信心和勇气。

3、培养初步的规则意识。

4、能积极参加游戏活动,并学会自我保护。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活动准备】

1、哨子一个,小红旗两个。

2、音乐《向前冲》。

【活动过程】

1、幼儿随音乐入场,做热身运动。

2、练习弯腰半蹲走。

3、教师首先说明游戏的规则和过程,并和部分幼儿一起模拟掩饰过隧道的情景,其他幼儿认真看。

4、游戏分组。

将全班幼儿分成两个小组,每个小组的一半幼儿站成两排,按顺序每两个幼儿手抓手,举过头顶,身子稍微向前倾斜,两队之间便有了一个长长的洞,这就是隧道的模拟,另一半幼儿要弯着腰快速的从隧道中过去,看看哪个小组最先完成,就发给他们一个小红旗。

5、开始游戏。

幼儿准备好以后,哨声一响,游戏就开始。在音乐的配合下,幼儿紧张而忙碌起来,当隧道的小朋友努力的支撑着,并嘴里一起喊着加油!!

6、一轮完成后,幼儿换角色进行游戏。

教学反思:

游戏是最适宜于促进幼儿主体性和个性化教育的形式,因此,教师应积极地将理念转化为行为,注重在活动中观察、捕捉幼儿的兴趣,把握时机及时引导,促使孩子们更深入进行游戏,让孩子在健康游戏中得到更多的发展。

篇13:中班体育活动:有趣的脚印

1.走不同脚印的小路, 发展走、跑、跳的动作技能。

2.大胆探索不同脚印的不同走法, 培养肢体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3.增强规则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 体验挑战成功带来的愉悦。

活动准备

音乐磁带一盒, 规整排列的全掌脚印、不规整排列的全掌脚印、不同脚印 (前掌脚印和后掌脚印) 、组合脚印 (全掌脚印、前掌脚印和后掌脚印) 小路各一条, 鞋架两个, 泡沫垫若干, 戏水池, 毛巾等。游戏场地布置如图:

活动过程

(一) 开始部分

1. 师生共同赤脚自由站立在用泡沫板拼成的方形场地上, 复习小脚的结构, 激发活动的愿望。

2. 随背景音乐进行小脚热身运动:小脚走路好神气 (走一走、跑一跑、跳一跳) ;小脚跟儿抬起来, 脚尖轻轻来走路———长高了;脚尖儿累了歇一歇, 翘起脚尖脚跟走———变小丑;小脚小脚真能干 (走一走、跑一跑、跳一跳) 。

(二) 基本部分

1. 引导幼儿发挥想象, 猜想出脚的不同部位能踩出的不同脚印。

师:用小脚的不同部位走路, 印在地上的小脚印就会不一样, 有的是整个小脚掌, 有的是前脚掌, 有的只是后脚掌。真是这样的吗?我们一起来验证吧。

2. 出示不同的全掌脚印小路, 鼓励幼儿大胆尝试用多种方法走过小路。

(1) 排列有序、规整的全掌脚印小路。

师总结:这就是全脚掌走路时印在地上的小脚印, 刚才小朋友们用不同的方法走过了这条全掌脚印小路, 有的大步走, 有的跳着走, 有的跑着走, 都很平稳。

(2) 排列无序、不规整的全掌脚印小路。

师总结:这条全脚掌脚印小路, 小脚印有的靠在一起, 有的距离较远。小朋友们用了单脚跳、双脚跳和小步走的方法走过了靠在一起的小脚印, 用大步跨和大步跑的方法走过了距离较远的小脚印。

3. 不同脚印 (前脚掌和后脚掌的脚印) 的小路。

师总结:这条小路上的小脚印, 有的是用前脚掌走路留下的, 有的是用后脚掌走路留下的, 小朋友们用高人走的方法走过前脚掌脚印, 用小丑走的方法走过后脚掌脚印。

4. 组合脚印 (全掌脚印、前脚掌脚印和后脚掌脚印) 的小路。

师总结:这条小路上有不同的小脚印, 小朋友们看着小脚印的模样变换不同的走路方法, 一会儿走, 一会儿跳, 一会儿高人走, 一会儿小丑走, 一会儿快, 一会儿慢。

5. 游戏:比一比, 看谁快。

教师展示四组由四条小路组合而成的长长的路, 幼儿站成四列纵队, 通过竞赛的方式巩固走、跑、跳的动作技能。

师小结:今天, 小朋友们用不同的方法、变换不同的动作, 快速走完了不同脚印的小路, 真是了不起!我们的小脚真的很能干!

(三) 结束部分

1. 在音乐的伴奏下, 教师和幼儿一起做放松活动 (播放背景乐) :一起背靠着戏水池坐下来, 伸直小腿———拍一拍;小手向后撑住地———动动小脚;小脚尖勾一勾, 脚背伸直绷一绷, 碰一碰;小脚一起向左转一转, 向右再来转一转;左摆右摆, 一前一后, 动一动, 点点头;慢慢收回小腿, 敲一敲, 捏一捏;摸摸小脚, 挠挠脚底心儿, 哈哈———小脚真可爱!

篇14:幼儿园中班体育活动:过小桥

一、选择生动有趣的游戏内容,激发幼儿学习动作的兴趣

陈鹤琴提出:“游戏是幼儿的生命。”对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中班幼儿来说,故事性强、情节有趣的游戏更能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在体育活动《练习跳——小青蛙捉害虫》中,教师从快乐体育教育的角度出发,通过提供不同的活动器材,引导幼儿练习跳的动作。设计“小青蛙”的角色贯穿整个活动。在角色标志设计上,利用篮子、皮筋制作形象生动的青蛙形象,幼儿一背上就有了很明显的角色意识。学习新动作是以小青蛙练本领的游戏形式来完成的,最后以小青蛙捉害虫的丰富情节将新动作和旧动作都进行了练习。整个活动以有趣生动的角色和情节,吸引幼儿主动参与锻炼,把以往“枯燥的动作练习”变成“生动有趣的角色模仿”。通过一系列游戏情景的创设,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激发幼儿的学习欲望。有了学习动作的兴趣、积极性,在活动中,幼儿就能认真练习,从而很好地完成动作学习,在快乐中达到动作的发展。

二、投放丰富多样的材料,满足练习动作的需求

1.投放数量足够的动作练习材料

在体育活动《练习爬——小乌龟捡果子》中,教师除了利用现有运动材料引导幼儿复习手膝着地爬、匍匐爬之外,还用生活中的材料——废旧轮胎、梯子,引导幼儿通过自己探索、尝试,较形象地表现桥的样子,并进行立体面上各种爬的练习。包括手脚着地往前爬、手脚着地往后爬、手膝着地爬。从而复习了旧动作,并很好地学习了新动作。在第一轮活动中,由于提供的轮胎和梯子数量材料不够多,幼儿动作练习的密度、强度都受到影响。在第二轮活动中,教师及时增加了轮胎和梯子的数量。幼儿动作练习的密度、强度都得到明显的提高,为小乌龟准备的果子很快就捡完了。在第三轮活动中,教师增加了果园水果的数量,满足了幼儿对材料的需求,从而保证了幼儿爬动作的练习。充足的体育活动材料,为开展幼儿基本动作训练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进一步激发了幼儿的活动兴趣,促进了幼儿动作的发展。

2.投放难易程度不同的动作练习材料

体育活动《练习爬——小乌龟捡果子》基本动作目标是让幼儿练习在立体面上爬,学习爬时四肢的正确用力方法。在活动中,教师注意提供难易程度不同的材料供幼儿选择、练习。教师以小乌龟要过河为题,引导幼儿自由选择材料,根据轮胎重叠的高度、楼梯的摆放,搭出难易不同的桥,并让幼儿自由选择进行练习。在活动中,幼儿没有勉强和为难,他们都很积极主动,按自己的进程学习动作,从而很好地完成了本次活动的动作学习。在高低、长短不同的桥上爬的练习,从体能水平和心理素质上对幼儿提出不同的要求,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不同难度的材料进行练习,挑战自我,最终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采用有效的指导策略,促进幼儿的动作发展

中班幼儿还经常会被一些外在的刺激所干扰,而使活动兴趣改变,不能持久专注地进行动作学习。因此,保持幼儿动作练习的兴趣,提高动作学习的准确性,更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导。

1.正确掌握动作要领,并加以巩固练习

中班幼儿爱模仿,通过模仿比较容易掌握正确的基本动作,但还要不断地练习才能达到基本动作的要求。在体育活动《拍球》中,教师首先示范拍球的正确动作,讲解动作要领。在教师示范讲解的基础上,让全体幼儿都来试一试。然后请个别幼儿展示,组织幼儿讨论:谁的动作最正确。然后让幼儿再次练习。通过尝试、比较、模仿,幼儿对动作要领印象深刻。为避免幼儿拍球动作学习的枯燥性,教师还引导幼儿通过多样化的拍球形式加以巩固练习。如用“请你接着拍”的游戏,“看谁拍得多”的竞赛,边念儿歌边拍球的形式,这些都提高了幼儿拍球的兴趣,保持了其学习拍球动作的注意力,避免幼儿处于被动应付状态。幼儿掌握每一个动作,总是从不会到会,由生疏到熟练,必须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在大脑皮层建立条件反射,从而正确掌握体育动作要领。

2.在“一物多玩”“一动多变”中发展动作

中班幼儿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在组织体育活动中,可以通过鼓励幼儿“一物多玩”“一动多变”来激发他们的想象创造,调动幼儿动作学习的积极性。在组织和安排幼儿体育教学活动时,教师要注重引导幼儿自主地进行探索和思考。为了避免单一的机械模仿,要让幼儿在比较轻松的情景中自己去观察和思考。启发、鼓励幼儿自己去发现和创造各种玩法。“一动多变”指一种动作变化多种方式,在体育活动《练习爬——小乌龟捡果子》活动中教师在确定以爬练习为主要活动目标以后,让幼儿自己决定以怎样的方式进行爬,并积极鼓励幼儿进行大胆的想象与创造、尝试与探索,赞赏每个幼儿的独特发明:手膝着地爬草地,匍匐爬过灌木丛。特别是桥上的爬动作。教师没有一开始就告诉幼儿要怎么爬,而是让幼儿自由尝试。有的幼儿正面手膝着地爬上梯子、爬下梯子;有的幼儿攀爬上梯子;有的幼儿倒退着下梯子……幼儿不断地尝试着立体面上爬的动作。在探索过程中幼儿运动的积极性很高,持久性强,不仅使身体动作的灵活性与协调性得到了提高和发展,也使幼儿充分体验到活动的乐趣,从而促进了动作的发展。

3.注重个别指导,促进整体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强调“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由于每个幼儿的身心发展各不相同,他们之间存在着显著的个体差异,有些差异是由特殊的先天因素导致的,有些差异是由不同的后天环境造成的,这就要求我们在组织体育活动时要注重个别指导,必须充分了解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根据幼儿的情况区别对待,避免用统一的标准对待不同的幼儿。因此,在活动中,需要教师热情地用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话鼓励幼儿积极参与评价。无论是什么体育活动,教师都要时刻关注幼儿,参与到活动中去,了解全体幼儿的活动情况,促进幼儿的整体发展。

总之,身体动作发展是一个人全面和谐发展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部分,我们要以幼儿健康为切入点,把握好幼儿身体动作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充分利用一切自然环境与资源,深刻领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理念,并以此为指导,反思自己的教育实践,使我们的教育更富有成效,更好地促进幼儿的成长。

篇15:幼儿园中班体育活动:过小桥

活动目标:

1.学习量词:双、块、顶、件、条、本等。

2.能用“我送娃娃……”的句式说一句完整的话。

3.在“娃娃过生日”的情境中分享快乐。

4.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娃娃一个 图片若干。

活动重点、难点:

学会正确使用量词。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客人,你们看是谁?(娃娃)娃娃今天过生日,老师为娃娃准备了一些礼物,我们来看看有哪些礼物?

二、逐一出示图片,初步学习量词:双、块、顶、件、条、本。

例如:(1)出示一件衬衫的图片

提问:这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说?

一件衬衫(学习量词:件)

丰富”件”的词汇::还有一件什么?(一件大衣一件毛衣)

(2)出示一条围巾的图片

提问:这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说?

一条围巾(学习量词:条)

再分别学习:一双鞋子、一顶帽子、一块蛋糕、一本图书、(方法同上)

三、幼儿集体练习、巩固已学会的量词。

师:刚才我们知道了老师为娃娃准备的礼物有:一件衬衫、一条裙子、一双鞋子、一顶帽子、一块蛋糕、一本图书。!.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现在我们来做个游戏,老师指到哪个礼物,我们小朋友就说出来,比如,老师指在礼物“裙子”上,小朋友就要说出“一条裙子”。我们来看谁说得又快又准。(如有错误,老师及时纠正)

抽卡游戏.四、游戏:给娃娃送礼物。学习“我送娃娃……”的句式

1.老师讲解游戏规则:刚才小朋友们说得真好,现在我们小朋友自己来挑选一件礼物,并说出我送什么给娃娃。如:“我送娃娃一件衬衫”,或“我送娃娃一本图书”,说对了,就拿礼物放在娃娃的前面。

2.幼儿游戏,老师指导,个别纠正。

五、幼儿进一步正确使用量词。

提问:你还想给娃娃送什么礼物?也学着用“我送娃娃……”来讲,应该怎样说?

六、教师小结。

教学反思:

在幼儿园的学习,我们并不是要让孩子学到多少,而是要积极的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试探他们能在各项活动中获得满足和享受到乐趣,进而使这种满足和乐趣成为孩子终身发展的需要。所以,我们教师也无须特别钟情于我们预先设计的教学方案,而是应该随时随地的观察幼儿的兴趣,以幼儿兴趣的需要随时调整我们的教育内容及方案。

篇16:幼儿园中班体育活动:过小桥

活动目的:

培养幼儿的手脚协调能力。

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游戏玩法:

幼儿和家长分别站在起点,幼儿钻过山洞,家长也钻过山洞,接着家长拉着幼儿的手走过独木桥,再拉着幼儿小手走过小变路,到终点后,家长和幼儿手拉手跑回起点,快者为胜。

游戏规则:

家长要和小孩一样钻过山洞,拉着往回走的时候不能抱,只能用手拉。

教学反思:

游戏是最适宜于促进幼儿主体性和个性化教育的形式,因此,教师应积极地将理念转化为行为,注重在活动中观察、捕捉幼儿的兴趣,把握时机及时引导,促使孩子们更深入进行游戏,让孩子在健康游戏中得到更多的发展。

上一篇:期末工作检查简报下一篇:网络知识竞赛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