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运行总结

2024-05-23

教材运行总结(共8篇)

篇1:教材运行总结

新教材 新教法 新感受-北师大版数学教材实验总结

99年秋季,在市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学院初教室的组织指导下,我区教研室积极参与了数学新课程改革的实验研究,分别在集美二小、集美小学确立了实验班,实验教材是北师大版数学教材。四年的实验,教师知识观、质量观发生了变化,由原来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到注重学生态度、情感、人格、能力的发展,由过分追求学科的严密性转到注重数学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育人性;由注重学生学习的结果转到注重学生实践探索和交流的`主动学习。互动、和谐、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逐步形成,学生已基本形成探索性学习方式,养成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但学会了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懂得了如何与他人合作、交流,还学会了评价、质疑与反思;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了培养,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下面谈谈实验的做法和体会。

一、实验的做法

1、组建班子。我们确立集美二小三个班和集美小学二个班为实验班级,由区教研室教研员和三位实验教师组成课题研究小组。制定了课题的实验原则、形式和方法,采用理论研讨和教学实践相结合的办法,依据教材内容,以发展、创新的观点展开全面研究。

2、加强培训。实施课程改革,转变实验教师的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理念是关键。实验初始,市教院初教室就请来了省里的专家王永老师,给实验教师进行通识培训,使实验教师对课程改革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在思想上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在观念上有了一个初步的转变。实验教师为自己能够成为课程改革的先行者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同时也都深深地感到了课程改革所赋予自己的艰巨的历史使命。教研员和实验教师还分别到福州、吉林、深圳参加北师大课程中心举办的教材培训,与刘兼等专家进行了互动和交流,把自己对教材的认识、想法以及认为教材中值得商榷的问题提出来,与专家们共同研究、分析,加强了对实验教材的认识,树立了新的教学理念。

3、交流协作。课题组成员积极参加市课题组每月1-2次的集中备课、听课、研究教材教法;市教研员精心指导,实验教师共同

[1][2][3][4]

篇2:教材运行总结

一.重视教学交流

一方面加强集体备课,一方面开拓校外交流。

抓好集体备课,实现学科备课组脑力资源的共享,既是提高备课水平、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又是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在组内,我们一是做到课前讨论交流,二是做到课后反思小结。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物理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物理的重要方式。”因此,探索适应新课程要求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加多样化,促进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就成为教研活动的总目标。我们每天都要抽出一定的时间碰头说一说自己的教学进度,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拿出教材提出自己在备课中想到的好点子以及遇到的问题;在教学中,怎样处理好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关系……

好方法大家资源共享,难题困难大家一起解决。每个人上完课后都会找机会谈谈自己这节课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学生们有没有什么特别好或不好的反应;出现了哪些新问题,是怎么解决的,大家再商量着还有没有更好的讲解方式,以便让还没上这课的其他老师能吸取经验,更好地把握教材,这是我们的核心工作,每天必做。碰到特别难以把握的问题,我们会向其他有经验的老师们请教。有时设想的教学方法和现实的教学效果会有很大差异,这时我们会做一下教学实验,就是大家讨论一种认为比较可行的教学方式在某个班试讲一次,上学期“变速自行车的学问”这一节课,大家在课前讨论时都觉得这课很难上,什么飞轮、链轮啊一些专有名词我们先推了一辆自行车研究了一下,还是觉得怕学生不好理解,这时我们就集体备课由我先在快班试讲,其他成员在后面听,然后综合学生们的反应、授课老师的自我评课、听课老师们的意见再加以完善,其他老师再上时,争取达到最理想的效果。这样的教学实验我们做的很多,效果还不错,大家都觉得收益非浅。

在校外我们也不放过任何一次教研活动的机会,特别是听、评公开课这样的机会。我们还与其他学校保持着教研交流。特别是在期终复习时,我们与新下陆四校进行联考,对学生成绩进行分析比较,特别是今年,我们交流得更加频繁。此外还利用同学、朋友的关系经常与其他学校的同学科老师进行讨论交流,交换备课资料。经过交流很容易发现我们的差距,从而尽快地弥补我们疏忽的东西;经过交流也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学到了很多新的东西。

二.团结互助、高效合作

篇3:教材运行总结

一、高职高专教材管理中的问题

高职高专的教材管理工作责任重大, 但很多学校在管理机构和人员设置上都表现了对教材管理工作的忽视, 导致在教材的选用、新教材的编写和教材的订购、发放方面都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 教材选用上的问题

高职高专的教学工作不同于普通高等学校, 他们的教学目标更注重实用性, 教学手法更具实践性。在教材的选择上, 也应适合于这样的教学目标和方法。但现在很多高职高专往往忽视了其教学的独特性, 所用教材也是借鉴普通高校, 且教材内容一成不变, 及时更新, 导致这些高职高专的教学传统理论过多, 实践性不足, 但高职高专不是培养理论知识的场所, 应该在为老师选择合适的讲课教材时, 注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要从学生的角度选择所需的教材。

此外, 许多学校在选择教材时, 忽视了内容上的相通性, 将每门课程、每一学期的课程都独立起来, 学生无法将所学的知识串联起来, 很难达到学以致用的学习境界。

现在很多学校都注重对学生的专业培养, 对于高职高专来说更是如此, 但是学校在教材的选用上, 却与这样的教学计划相违背。每个学生所用的教材都一样, 无法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 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和教材, 使个性教学、因材施教始终是纸上谈兵, 无法付诸实践。

(二) 新教材的编写质量问题

一些学校展示科研成果, 提高教学效果, 鼓励教师自己编写教材, 并将教材的编写与评职称挂钩, 从而调动教师编写教材的积极性。但是一些教师单纯为了名利, 根本不在意教材的编写质量。这就出现了一些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不同的教师凑在一起, 将之前的旧教材进行重新的整理、归纳, 进行长篇累牍地编写, 却没有自己的意见和新观点, 教材毫无实用价值。

此外, 在一些教材的编写中还常出现知识冗余的现象, 教材编写者为了强调教材的专业性和系统性, 将一些大家早已了解的知识进行重新的阐述, 教材的内容从最古老的定义开始, 一直论述到现在的发展现状, 所写的都是对过去的总结, 而对未来的发展态势却缺乏预见性, 往往一笔带过。教师在讲解这样的教材时, 若按顺序一步步讲解, 常会导致课时不足, 有时甚至连重点都没讲到, 一学期的课程就结束了, 教学节奏前紧后松。同时, 由于学生对于理论性的基础知识不感兴趣, 又因教师的讲课顺序、所用时间误导了他们对重点知识的认知, 因此对那些重要的, 而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去细讲的精华知识无意地忽略了, 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

(三) 教材的订购和发放上的问题

现在学校对于教材的订购一般是根据学校的教学计划、招收人数、专业设置来制定所需的教材种类和数量, 然后再发放到教师和学生的手中, 按计划进行教学和学习。这是大多数学校最常用的教材订购和发放方式。但这样的订购却存在着很大不确定性。因为学校计划招生与实际的招生人数, 以及学生的实际报到率都会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增加学校订购教材的难度。有些学校为应对这个问题, 有时会采取先确定人数, 后预订教材的方式, 以保证数量上的准确率, 但是又耽误了学生的正常使用, 非长久之法。

二、改善高职高专教材的管理, 建立教材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要改善高职高专的教材管理, 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就要从具体的问题出发, 针对问题, 提出解决的方法。

(一) 从实际出发,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教材

高职高专教材的选用一定要根据实际的教学计划和学生的学习目标选择, 不能照搬普通高校教材, 在加强对学生的理论教育的同时, 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选择合适的材料, 提高学生的动手和处理现实问题的能力。

此外, 教材的选择上要注重内容的连续性。一些专业性强的知识不是一朝一夕、一门课程能够掌握的, 需要多门课程相互配合, 甚至是几个学期的系统学习才能真正掌握。毕竟, 高职高专所培养的不是全能人才, 而是在某一领域有一技之长的人。

另外, 教材的选用要根据学生的需要, 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 通过设置多门选修课、自选课等课程, 使学生针对自己的爱好和特长, 选择自己喜欢的、能对自己的发展有益的课程。学校也应为他们提供能够帮助学生自学的教材, 而不是针对教师的教学, 选用那些深奥的、不易理解的教材。

(二) 加强对新教材编写的监管

教材的编写者必须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才能结合学校的培养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将教材编写地合理、实用。对于教材的编写要加强监管, 对于那些以名利为目标, 没有独特的观点和新发现的滥竽充数教材要严格排除在教材的选用之列, 督促教材在知识点、编写内容和顺序方面进行创新, 详略得当, 使教材更加实用, 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结语:

教材管理是一个学校教学、管理科学与否的标尺, 高职高专要建立完善的教材管理和运行机制, 使教材的管理更符合学校的教学特点, 提高学校的教学和管理水平, 培养出社会真正需要的高职高专人才, 不要因教材问题扭曲了教学的目标和任务。

摘要:教材是教学活动顺利实现的载体, 教材管理对高职高专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率, 改善教学质量, 展示学校师生的科研成果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历来备受学校的重视。但是, 一些高职高专在教材的选用和管理上存在着许多问题, 影响了学校整体的管理水平。本文就对高职高专学校的教材管理和运行机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 并提出改善的措施。

关键词:高职高专,教材管理体制,运行机制

参考文献

[1]吴伯成.高职高专教材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探析[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1)

篇4:丙烯制冷系统运行总结

1、丙烯制冷单元工艺流程

来自低温甲醇洗单元的气体丙烯(-40℃,0.04MPa(G))经压缩机入口分离器(142V101)分离夹带的液体丙烯后,进入压缩机一段入口。压缩后(90℃,1.6MPa(G))的丙烯气经丙烯冷凝器(142E101)被循环水冷凝成液体丙烯,减压至0.51MPa(G)进入丙烯闪蒸槽(142V103),闪蒸出的丙烯气在三段入口分离器(142V105)中分离夹带的丙烯液后,进入压缩机三段入口。从丙烯闪蒸槽(142V103)底部出来的液体丙烯(1.2℃,0.651MPa(G))分成两股,一股直接进入丙烯过冷器(142E102)的管程,被另一股减压至0.15MPa(G)进入丙烯过冷器(142E102)壳程的丙烯冷却至-20℃后,送至低温甲醇洗单元使用。从丙烯过冷器(142E102)壳程去分离夹带的液体丙烯后,进入压缩机二段入口。两系列制冷装置共用一个丙烯贮槽(142V102),收集本单元和低温甲醇洗单元排出的液体丙烯,同时两个制冷系列共同使用一个煮油器(142V106),用来去除系统中的杂质。

2、出现的问题

2.1142V101压缩机入口分离器的主要作用:一是将来自低甲的丙烯气液分离;二是将来自压缩机出口通过一段防喘振阀返回压缩机入口的90℃,1.6MPa(G))丙烯气体降温到-36℃,并将142V101液体丙烯蒸发,防止压缩机喘振。但实际运行的过程中当液位控制超过10%时(设计值为30%-60%)会出现一段入口流量计读数为零,一、二、三段防喘振阀全开,后发现流量计引压管能排出液体丙烯,由于气相带微量液体使得流量计为零,压缩机不能正常工作。

2.2压缩机干气密封气泄漏气压力在全厂开车的过程中高达250kpa(设计值达到195kpa时压缩机会联锁跳车)。原因是在全厂开车的过程中火炬管网的压力高,并非压缩机干气密封系统故障。

2.3在压缩机试车时,压缩机出口压力达到1.79Mpa,(压缩机出口最高设计压力为1.73Mpa,当压力超过1.73Mpa时,压力控制放空阀142PV104会自动打开),但142PV104全开,压力依然高于设计最高值1.73Mpa,后发现142E101冷凝器积液包丙烯液温度测点温度高达60℃,打开142E101循环水回水导淋阀发现水中夹带丙烯。Ⅱ系列出现同样的问题。

2.4试车时期压缩机开车时,二、三段进口需要开喷淋丙烯降温,有时即使开度不大,也会造成二、三段入口分离器液位达到联锁值而跳车,从而给开车造成很大的操作困难。

3、改造方案及应对措施

3.1针对142V101液位控制过高,一段入口流量计失真的问题。处理措施:将142V101液位控制在10%以下,不以液位计读数为准,而是通过监控一段入口压力和温度来调整阀门的开度,使进口的温度略高于进口饱和压力所对应的温度,取得良好效果,没有再出现上述问题。

3.2由于火炬管网的压力高而导致压缩机干气密封气泄漏气压力过高的问题。火炬管网压力高主要是火炬管网积液包中液体未及时排空所致,我们采取的措施是将火炬管网积液包中液体及时排空。由于泄漏气流量很小,大约 5m3/h,为防止机组因外管网压力高跳车,在大修时,将泄漏气另配1寸管道引至户外高点放空,起到双重保险的作用。

3.3丙烯压缩机出口压力超过设定值1.73Mpa,是由于142E101/142E201丙烯冷凝器泄漏,换热效果差,丙烯气不能冷凝所致。我公司142E101/142E201为列管式换热器,我们采取的措施是停车高压清洗冷凝器列管,查漏并堵死已漏列管。采取上述措施后,丙烯制冷单元基本能正常运行,但是在炎热的七八月份的白天,由于冷凝器换热效果下降,压缩机出口压力仍然略高于1.73Mpa(压缩机出口最高设计压力为1.73Mpa,当压力超过1.73Mpa时,压力控制放空阀142PV104会自动打开),压力调节阀142PV104有一定的开度,大约5-10%,有大量丙烯浪费,在2011年8月大修时,更换新的142E101/142E201,问题得以解决。

3.4随经验的丰富,改变开车方法,原来是当汽轮机暖机结束,可以用调速器调整时,收二三段的防喘振阀,后改为汽轮机在3900rpm暖机时,只要二三段有裕度便慢慢收二三段的防喘振阀,这样既避免开喷淋丙烯,又使出口压力不高于1.73Mpa,避免二、三段进口气相丙烯带液,避免机组液击,改进后不但操作方便而且还可以减少对机组危害。

4、改造效果

篇5:教材使用情况总结

我院目前大学体育课程使用的教材是《体育与健康》一书,该书是高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由孙兴东主编,苏州大学2010年7月出版。本教材能够针对高职高专院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实际情况和大学生心理、生理的特点,注重教材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和可读性。

现将对本教材的使用情况做如下总结:

一、通过对学生的调查与访谈,得出认为本教材实用性很强的占86.8%;认为可以通过教材的学习达到锻炼身体效果的占70.1%;认为本教材对以后自己的工作和发展有帮助的占57.9%;通过教材的预习能够在课堂上更好的参与锻炼的占75.4%。通过调查发现,学生总体对此教材适应性强,觉得教材比较实用,可以通过教材的学习自行达到锻炼目的,对未来的工作也有所帮助。但还需在内容方面与学生的专业更贴近些,与学生的专业相结合,为学生未来从事的职业打好基础。

二、通过对教师的访谈,谈自己对教材的使用感受,现总结如下:

1、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能够时刻抓住职业教育的特点,改变传统的以运动技术教学为中心的教学方式,逐渐向“健身体育”、“终身体育”的方向发展,以尽快适应现代社会人才培养和快节奏工作、生活的需要。

2、本教材是根据高职高专学生身体发育特点和心理发展要求,集知识、健身、娱乐、科学、实用为一体的体育教科书。

3、本教材内容充实、文笔流畅、图文并茂、通俗易懂,适合高职高专学生的知识层次,具有观念新、内容丰富多彩、方法简便易学、技能性强、易于掌握、易于操作的特色。

三、本教材存在的不足

1、个别实践项目的内容还不充分,需要再进一步的完善。

2、在大二所开的选项课中,轮滑和瑜伽本教材中未有体现。

篇6:教材工作总结

教材作为学校课程最重要和最直接的育人载体,是此次课程改革的重要方面。根据教育部的要求,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以下简称课程所小学数学室)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为依据,按照新的时代要求和新的教学理念,研制编写了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数学实验教材,并于xx年9月在教育部安排的首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投入使用。这样以新教材的使用为依托而展开的小学数学课程全方位的改革在实验区开始推进,形成了新世纪到来后我国小学数学教育教学领域的改革浪潮。

课程改革给基础教育的方方面面带来的变化是广泛而深刻的,它激发起广大教师锐意进取的学习和创新精神,它使得学校的课堂教学呈现出生机勃勃的面貌。然而,课改实验并不仅仅是一个验证改革方案的过程,更是一个探索与建构的教育实践过程。六年来,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进行了不懈的努力,经历了学习提高、探索创新、沉静思考、求真务实等过程,取得了一系列探索和研究的成果。六年的课改实验成果是非常珍贵的,它将为我们继续深化改革,追求更高质量的数学教育奠定基础。

现将使用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数学实验教材的课程改革实验区6年来的实验工作总结如下。

一、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实验主要工作回顾和经验介绍

(一)

确定实验区,以点带面稳步推进改革实验

xx年6月,教育部安排了8个国家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使用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数学实验教材进行课程改革实验。它们是广西南宁新城区(现称青秀区)、江西南昌西湖区、厦门大部分城区、四川成都郫县、安徽芜湖市、天津大港区、山东高密市、山西太原迎泽区。另有自愿参加实验的5个地区,它们是山东济南市中区、重庆九龙坡区、辽宁沈阳沈河区、山东淄博张店区,以及由河南省部分地区的部分学校组成河南实验区。这13个地区组成了使用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数学实验教材首轮进入课改实验的实验区(简称人教版首轮实验区),展开对新的小学数学课程、教材的改革实验。

这13个实验区在六年的课程改革推进中发挥着重要的探索经验和引领示范作用。他们在转变教学观念、使用新教材、课堂教学改革、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探索成果、实践经验发表在《试教通讯》、《中小学教材教学》、《小学数学教育》等刊物上;他们已取得较好效果的教学案例发表在与实验教材配套出版的《课堂教学设计与案例》上;他们提交的研究课成为配合教师教学用书、实验教材培训包的示范课;等等。这些都为后续展开课改探索的实验区教师们提供了丰富、鲜活的学习资料,便于实验教师们取经、解疑、开拓思路。他们的探索与实践对促进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顺利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坚持不懈地展开全方位、高质量、多层次的教师培训

教师是直接推动课程改革的主力军,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是新一轮课改成败的关键。切实抓好参与新课程实验的小学数学教师的培训工作,决定着课改实验的发展质量和水平。为此,六年来课程所小学数学室和各实验区教研部门对实验区的小学数学教师进行了全方位、高质量、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

1.六年来,课程所小学数学室对所有人教版首轮实验区进行了每年2次的教材培训,受训小学数学教师约2万人次。例如,对高密实验区,课程所小学数学室派出过近20人次的教材培训人员,进行了12次培训,使共约3600人次的教师受到培训。在厦门实验区,由教材专家进行的培训也使得约3600人次教师受到培训。

2.各实验区的教研部门组织了各种形式的培训活动。例如:

厦门实验区教研部门组织的培训活动,六年里共培训教师约2.4万人次。

济南实验区教研部门,每学年举办10余期骨干教师培训、数学学科分管主任培训;还结合教材培训、教研活动安排展示课、示范课、研究课并进行现场评课。

芜湖实验区教研部门采取逐级培训的方式,除了教材培训外,还组织典型课例的研究和示范教学,组织特色案例、优秀课件、教学具的评比、论文评选等。

南宁实验区教研部门以展开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进行培训:邀请名师讲学、上课;分组备课,资源共享;教研员执教,现场展示等。以演示、评点、答疑、经验交流等方式深化培训质量。

重庆九龙坡区教研部门注意培训方式的多元化。

①专题培训模式,围绕某一教学内容,把理论学习、学术研讨、课堂实践、撰写经验总结有机结合起来。

②课例研讨模式,以课堂教学实践为重点,采用观摩课堂、案例研究的形式。

③课题研究模式,以课题研究为中心,培养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研究能力。

④网络互动模式,以教学改革中的热点问题为中心,通过网络平台,实施虚拟培训。

(三)强化指导,积极稳步地推进新课程的实施

1.课程所小学数学室通过教材培训活动、走访实验区、大型经验交流会、小型座谈会、问卷调查、《试教通讯》、人教网小数论坛、读者来信等方式,对实验区教研员、教师进行具体的教材使用、课堂教学改革、教学评价、疑难问题解答等各方面进行具体指导。

2.各级教研部门是引领与推进新课程实验的一支重要力量,各实验区教研室展开了各种形式的对新课程改革的指导工作。例如:

济南市中区教研室对数学课程改革实验的推进实施了“远期谋划”。

(1)着眼于课堂,关注教育教学效益、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科教育目标的实现;着力于教师发展,关注教师观念的转变、专业素质的提升、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着重于有效教研,教研内容、方式,教研组织、结构,教研的地位、作用。

(2)充分发挥骨干带动与科学管理引导作用。加强骨干队伍建设、加强分管主任培养、加强科学管理体系的构建。

(3)以课题为抓手推动课改实验。设计课改实验方案、申报实验课题、制定实施计划。

天津大港教研室,采取了“中小学无缝对接”的措施,构建了良好的教研外部环境。在开展新教材使用促进学生发展研究的同时,开展了构建“以学评教”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使课程改革实验成为课程标准验证、教材使用与验证、教学方式转变、教育评价改革、校本课程开发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实践探索。

芜湖市教科所6年来一直坚持的实验工作思路是:抓住一个核心(以课程改革实验为核心),坚持两个结合(实验研究班与全市实验班相结合,教师培训与教师自我学习相结合),突出三个环节(认真实施、评估总结、交流推广),力争四个突破(在教科研方式上有突破;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有突破;在教学方法的改变上有突破;在评价方法上有突破)。

(四)课题引领,深化科研,不断提升课程改革实验的科学化水平

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展开,课程所小学数学室进行了专题的实验研究――《新基础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教材开发的研究与探索》。这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服务于实践的研究。同时倡导、鼓励处于教育实践一线的教研部门申报小学数学教育科研课题。希望以课题引领,探索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不断提升课程教材改革实验的科学化水平。

从第一季度开始,六年来共有32个地方教研部门向课程教材研究所申报了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研究“十五”重点科研课题并获得立项,其中有29个项目得到了课程教材研究所的资金资助。这些课题大部分已经完成研究任务,大大提高了本次基础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质量和研究深度,对促进课程改革的健康稳步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在首轮课程改革实验地区,课题引领课改的深入发展,几乎是每一个实验区的重要课改行动策略之一。例如:天津大港区的课题《新教材实施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研究》,济南市中区的课题《小学数学有效教学及有效评价策略研究》;河南实验区的课题《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新教材实施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研究》;厦门实验区的课题《构建与新课程相适应学习方式》,等等。以科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以科研提升课改质量。在各个实验区,在课改实践中发现问题,以问题形成研究课题,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对课题展开研究,已经成为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教育生活的一部分。

(五)创新教究活动形式,提高教研工作的有效性,保证课改的顺利发展

课程改革实验的过程应是一个开放、民主、科学的探索过程。教研工作要有利于课程改革实验的实施,要努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显然,原有的教研工作经验、行为方式受到巨大的冲击。因此,根据新课程改革实验重新审视教研工作,重建教研文化,以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是每个实验区又一重要的课改行动策略。各个实验区探索并创造了大量的好的经验。例如:

郫县实验区创造的“主题+互动”式的数学校本教研形式,强调每一次的数学校本教研活动要有明确的主题;要求教师围绕主题进行充分的学习准备;再以研究课为载体,围绕主题开展的现场互动研讨;最后在现场研讨的基础上进行的实践、反思和总结。“主题+互动”式的数学校本教研形式提高了数学教研活动的效率,解决了学校教师专业培训的难题,提升了学校教学研究的层次;提高了教师主动参与教学研究的意识和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济南市中区创造的小学数学联校教研网络。从组织形式上改变以往的教研结构,构建了由上到下、纵横连网、辐射面广的教研网络体系(即:教研室、学科中心教研组、联校教研组、学校教研组、骨干教师为一体的教研网)。按教研力量强弱、大小学校结合、人员结构合理搭配的原则进行组合,全区加乡镇共成立了9个联校教研组,每组由数学分管主任、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为联校教研组长。联校教研组活动模式,解决了学校班额、任教教师逐年减少,而引起的相当一部分学校每个年级只有一位数学教师,不利于教学研究和获得教研信息量较少的困难,改变了以往只有部分骨干教师参加区教研活动,而大部分教师处于被动参与听课、听讲座的教研方式,为实验教师提供了不同层面的展示平台,充分发挥了教研室、联校教研组、校本教研的职能作用。

南宁实验区创造的“分组备课,资源共享”教研形式。为了解决参与课改实验的30所学校客观条件差异较大、教师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实行了“双周分四组备课制”。做法是每双周把45位实验教师分成四组集体备课。每个组按热点学校和薄弱学校的教师、老中青教师、男女教师等因素划分,并注意把同一学校的教师分别分到不同的组中。这样就使教师在各自的备课组内接触到较多学校的同行,获得较多的信息,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每组设有两位召集人,负责召集本组成员一起制定活动计划,开展小组集体备课、研讨活动等。在单周安排各学校实验教师集体备课。备课时同一学校的教师又能获得来自其他各组的备课信息,达到最大程度地利用集体研究的资源。

重庆九龙坡区创造的“学―教―研”一体化的教研工作模式。充分利用现代网络,实施“空中教研”,重建教研文化,提高教研效能:

(六)及时总结,交流经验,相互借鉴,共同提高

在课改实验过程中不断进行总结反思、交流借鉴是提升课改实验质量和水平的重要举措。编制、出版关于新课程改革实验的论文集、案例集,召开报告会、研讨会、现场会是进行课改实验工作总结、交流的重要途径。

六年来,由课程所小学数学室组织进行了五届全国性经验交流会,一届课堂教学改革观摩交流会,参会教师、教研员约6000人次。“经验交流会”的内容丰富,有优秀课改论文、教学设计评选,各实验区介绍实验工作经验,观摩和研讨研究课例。各次会议都有鲜明的主题,例如,转变教学观念,积极投入课改(20),针对课改中有争议、难理解的问题进行研讨,形成基本思想,如算法多样化、解决问题、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等;怎样使课堂教学在体现新理念的基础上,体现中国数学教学的特色();怎样做好中小学数学教学教育的衔接,为学生的数学发展打好基础()。召开全国小学数学实验教材(人教版)第一届教学改革观摩交流会。出席会议的实验教师通过观摩和对现场课的讨论,将自己在实验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与困惑与其他地区的老师们相互交流,共同探讨解决的方法,进而深入交流几年来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和失利的教训,达到促进各实验区之间的互相交流与相互学习,促进小学数学教育的创新,进而促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健康发展的目的。

二、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实验的主要成果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次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手段及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等改革于一体的教育变革。经过六年的实践探索,我们在课程标准验证、实验教材质量与适用性验证、教学方式转变、教育评价改革、课程资源开发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实践探索,并不同程度地取得了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

(一)关于实验教材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数学实验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1~6年级)是以《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原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这套实验教材于9月进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开始使用。从六年多所收集到的各种反馈信息看,这套教材受到广大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普遍好评。经过实验区实验使用证明,这是一套我国广大城乡地区普遍适用的小学数学新教材。在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起始年级的学生使用的比例,从20的20%以每年上升10%的速度增长,20达到60%。在全国绝大多数的小学起始年级使用课程标准小学数学实验教材后,~这一使用比例均超过了60%。

“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的审查意见认为: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1~6年级)共12册,系根据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经审查,本教材基本符合《标准》的理念与要求,并有以下主要特点:

1.较好地处理了继承传统与发展创新之间的关系,努力体现教材的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积极探索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数学教学新思想和新方法。

2.较好地处理了新理念与具体实施之间的关系。教材的整体结构注意不同内容的交错安排,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教材的呈现形式注意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3.注重反映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积极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在教材的创新、实用等方面都进行了比较有成效的尝试。

从所归纳的各方面的意见看,这套实验教材的主要优势有:

具有经验丰富、制作水平较高的教材研制队伍。由长期从事教材研究和编写工作的专业人士与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的小学数学教研员、特级教师共同研究编写教材;

2.较好地处理了继承传统与发展创新之间的关系。在总结原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体现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数学教学新思想和新方法;

3.较好地处理了倡导新理念与具体措施的可行性之间的关系,使所采取的改革举措具有可操作性;

4.具有比较严谨的数学知识结构体系;

5.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反映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为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

6.文字叙述准确、图文并茂,可读性强;

7.注意渗透思想道德教育;

8.具有新颖实用的立体化教学支持系统。除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外,配有较高质量的各类教学辅助用品,新开发了远程教育教学光盘“PEP小学数学”为农村及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实验区的教师和教研员对这套人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材普遍认同并给予了较高的评价。例如:

高密实验区对教师的调查表明,喜欢新教材的占96%,不喜欢的占2%,不太喜欢或不喜欢的占2%。教师喜欢新教材的理由主要有:“知识面广,呈现方式多样,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内容丰富有趣,具有时代气息,关注学生发展”,“教材灵活,突出人文性,希望与挑战并存”,“内容生活化,形式美观,趣味性强,主题图内涵丰富,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自主发挥的空间大了”。

重庆九龙坡实验区的总结报告指出:人教版课标数学实验教材具有科学合理的教材结构,新颖丰富的呈现形式,为学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学习载体;新课改下课标实验教材的有效使用,使课堂富有生命活力,把学生从“认知体”向“生命体”的本源回归,为学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成长环境。

篇7:校本教材编写总结

阶段总结

武汉市黄陂七中

从去年中期检查以来,我校对“利用乡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的研究”校本科研课题从实施阶段的资料准备收集转入编写校本教材并开展校本课程的工作进程中来,重点解决了两个问题:一是完成了乡土系列教材第一部《文化黄陂》的编辑出版并在部分实验班级成功试用,为校本课程的开发作了很好的先期探索性的工作;二是继续组织师生收集整理乡土资源,进一步完善我校校本课程资源库,基本完成了乡土系列教材第二部《自然黄陂》的编写和组稿工作,目前样稿已完工。

一、校本教材编写过程中的工作

1、广泛学习

课题组组织相关教师到兄弟学校和相关机构学习取经,了解和熟悉校本教材编写的流程、方法,广泛学习了所多兄弟学校的校本教材(特别是区一中),既汲取他们成功的经验,也了解到他们的遗憾,为我校校本教材的开发积累了难得的经验,也使我们少走了一些弯路。

2、实地考察

课题组在工作过程中,深刻地体会到校本教材的编写不是一件可以闭门造车的事情。在教材的组织编写过程中,我们利用学校的课题经费,组织课题组相关教师先后实地走访了大余湾、木兰山、红岗山茶场、区交通局、水利局、农业局等单位;课题组部分教师也自费考查了黄陂的诸多景点和古迹。对 课题总负责人沈宏文调出我校,接替者为徐耀东校长。课题组夏爱军主任调出我校,接替者为沈乐文。

四、下一阶段工作打算

1、继续收集和整理乡土资源素材,组织好相关师生的培训,让大家学习提高的同时完善学校乡土教材的资料库,为下一步校本教材的形成打好基础。

2、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对乡土资源的收集完善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争取在学期末能进行一次成果展示。

所做的工作:

1、培训

篇8:湿法脱硫运行情况总结

我公司脱硫系统的主要流程为, 半水煤气由造气炉产出后进入两台并联的洗气塔, 经除尘后再进入洗气冷却塔下段, 清洗后的半水煤气经两并联的脱硫塔脱硫后进入洗气冷却塔上段, 清洗降温后送至气柜。

从气柜出来的半水煤气经4台并联的电除尘器净化, 再经原料气压缩机加压至3.6MPa送至变换工段, 从变换工段出来的变换气 (H2S含量≤150mg/m3) 进变换气脱硫塔, 将变换气中H2S含量脱至5mg/m3以下送精脱硫工段。

1 脱硫运行情况

根据我公司脱硫系统运行情况, 分两个阶段叙述。

1.1 栲胶脱硫阶段

公司自2004年10月开车投产后, 系统主要使用的是栲胶法脱硫。到2006年8月份开始, 半脱系统溶液出现大量虚泡、悬浮硫高, 最高涨至8g/L, 脱硫效率下降, 硫泡沫在熔硫釜内不分层, 无法回收。最后经多次考察, 开始试加PDS脱硫剂, 直至2007年3月份, 恢复正常。在这期间, 针对间歇熔硫劳动强度大、废液量大、消耗高等问题, 将熔硫方法由间歇熔硫转变为连续熔硫。针对再生槽内溶液翻腾大的问题, 在再生槽内增加了泡沫分布板。针对煤气携带粉尘多、洁净度低的问题, 于2008年在半脱前增加了洗气冷却塔, 起到了净化入塔气体的效果和降低入气柜气体温度的目的。

但这些改造, 始终未能将脱硫效率低、再生泡沫差、虚泡或冒槽等问题解决。

1.2 NDC脱硫阶段

2009年4月份, 半脱脱硫效率严重下降, 进口H2S在700mg/m3的状态下, 出口H2S含量平均在170mg/m3, 最高达200mg/m3, 脱硫效率仅为75%。于是, 开始在半脱试加NDC纳米脱硫催化剂。最终使得脱硫效率低这一问题得以解决。现在, 在进口H2S含量1 000mg/m3以下时, 脱硫效率可达100%。

半脱添加NDC一月后出口硫化氢的变化情况见图1。

2 NDC脱硫剂的原理

湿式氧化法脱硫包括两个过程, 一是脱硫液中的吸收剂将原料气中的硫化氢吸收;二是吸收到溶液中的硫化氢的氧化。但是反应速度较慢, 无法应用于工业生产。通常是在溶液中添加氧化态催化剂将硫化氢氧化为单质硫, 其自身变成还原态, 还原态的催化剂再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再生后恢复氧化能力, 如此循环使用。此过程可示意为:载氧体 (氧化态) +H2S→S↓+载氧体 (还原态)

可以看出, 湿式氧化所使用的催化剂承担载氧作用, 为载氧催化剂, 但由于水溶液溶解氧浓度的限制, 催化剂的氧化再生较慢, 因此, 催化剂的再生就成为提高脱硫效率的关键。

NDC纳米脱硫剂是新型制氧催化剂, 以γ型纳米Fe2O3为引发剂, 在光化学和纳米催化剂作用下, 发生自由基链式反应, 生成大量的HO·、HO2·/O2-·氧化自由基, H2O2和生态氧, 将H2S和有机硫化物 (COS、CS2等) 氧化为单质硫, 硫氧化速度和催化剂的再生反应速度快, 脱硫效率高。

3 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1 半脱塔正常阻力 (≤2kPa) 下运行周期短

在2009年1月份, 我公司就因半脱塔阻高而减量掏塔更换填料, 后通过更改NDC脱硫剂, 增加洗气塔等措施来保障塔阻力不再上涨。但在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的一年间又因塔阻力高而先后不同程度清理半脱塔四次 (2011年1~6月的压差变化见图2) 。到2012年3月份半脱塔的阻力又有明显的上涨趋势, 从刚投用的1.2kPa上升到2.8~3.0kPa, 到5月底, 两塔阻力平均在3.7~3.9kPa之间, 最高进口压力为11.2kPa, 单塔最高达5.5kPa。2012年6月14、15日两天, 利用系统减量生产的机会, 对1#塔的填料进行了清洗回装。并在上、下段分别添加了500mm、800mm高的138mm海尔环填料, 投用后效果明显, 塔压差下降到了1.3kPa左右。

分析阻力上涨快的原因有以下。

原因一半脱塔塔阻力上涨的主要原因为半水煤气净化度差, 半水煤气中灰尘、焦油等杂质较多, 无法清洗干净。我公司的半水煤气只经过了两次水洗进入半脱系统, 煤气中的细灰很难被洗掉。再加上为了节约煤耗而掺烧型煤后, 煤气中的粉尘较大, 增加了半水煤气清洗难度。在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一年周期的四次掏塔中, 发现都是下段底层填料灰-硫堵塞严重。灰-硫混合是最易滞留、附着、沉积在设备及填料上的。

另外, 在几次掏塔中, 发现都是下段底层填料与箅子板接触的地方堵得严重, 分析原因主要是由于填料与箅子板接触层密度大, 以及碎填料集中在底层所致。因此本次半脱塔填料清洗回装后, 在最底层装入500、800mm高的138mm海尔环, 从而降低灰和硫膏在填料与箅子板之间的附着几率。

原因二每次掏完塔后对液体再分布器清理, 都发现在液体再分布器 (槽盘式) 上布满厚厚的一层硫, 已经与气体分布孔一样高。可以判断在运行中硫将液体分布孔堵塞, 致使液体走了气体分布孔, 液体分布孔径小也是造成塔阻力高的又一原因。

原因三自2009年开始使用NDC脱硫剂以来, 半脱的悬浮硫一直维持在1.1~1.5g/L之间。到2011年2月份, 悬浮硫上涨到2.0g/L, 持续时间有半个月, 后通过加配栲胶等手段才调整到1.5g/L。3月份又一次上涨到2.4g/L, 主要表现为再生槽泡沫少、泡沫层薄、泡沫碎, 使硫颗粒不能很好地浮选出去, 也是导致阻力上升的一个原因。分析悬浮硫上涨的原因, 可能是由于添加型煤后, 型煤制作工艺中添加的合成剂对泡沫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

后考察发现RTS脱硫剂对降低悬浮硫效果较好, 从3月16日开始试加, 试加后再生槽泡沫明显变多、泡沫变大、泡沫层变厚, 3天时间悬浮硫就下降到1.3g/L。从3月16日到5月20日RTS每天配制1kg, 后在5月20日~6月30日每天减到0.5kg。从5月份开始半脱悬浮硫就一直维持在0.7g/L左右。具体见图3。

3.2 副盐高

半脱系统的副盐Na2S2O3为55 g/L, Na2SO4为35g/L。副盐高易造成纯碱的消耗及系统的局部堵塞。虽然我公司副盐还未影响到系统的运行, 但整体还是偏高。2011年1月~2012年6月副盐变化情况见图4。

分析原因, 可能是由于再生泡沫质量差, 泡沫层薄, 泡沫不能均匀覆盖液面。为保证较厚的泡沫层, 泡沫就维持在一定的水平, 也不溢流。所以在操作中, 半、变脱始终保持带液溢流的情况, 造成硫泡沫处理量大、两台连续釜常开及间歇釜也开的现象, 大量溶液经熔硫釜后, 清液降温、沉淀等有所恶化, 是造成副盐高的一个原因。

3.3 再生泡沫质量差

自2010年开始, 半脱未出现飞泡、冒槽等现象。但半、变脱均存在泡沫少的现象, 这一现象在变脱尤为明显。

3.4 变脱系统超负荷运行

3.4.1 再生能力不足

变脱前系统原为中-低-低变换, 变脱入口气体H2S含量≤150mg/m3。由于变换改全低变流程, 生产上需要将硫化氢提到100~150mg/m3, 导致变脱入口气体H2S含量在150~170mg/m3。而且随着产量的提高, 变换气流量也比原设计增大, 导致再生槽再生能力的不足, 表现为再生泡沫少或无泡沫。

3.4.2 负荷大, 过量液沫夹带, 出现间断液泛现象

在正常生产中变脱塔的阻力在25~28kPa之间, 但间断性地出现阻力上涨的现象。在出现阻力上涨的情况时, 我们采取添加少量 (50ml/次) 消泡剂的方法消阻。

4 针对现有问题的想法

4.1 半脱塔阻频繁上涨的解决办法

针对半水煤气脱硫塔容易堵塔的问题, 我们做了一定的研究, 发现填料上造成堵塔的粘结物经过燃烧后, 大部分为煤灰, 附着在上面的硫膏只占一少部分, 但是由于系统是常压脱硫, 没有罗茨鼓风机增压, 因此很小的阻力上涨就会影响到系统的稳定运行, 由于在半水煤气脱硫塔前增加电除尘又不安全, 经过多方讨论准备实施以下方案。

投资新上一台半水煤气脱硫塔, 具体参数型号和现有的脱硫塔一样, 流程采用三塔并联, 正常生产中可将一台塔切出系统备用, 待阻力上升后投用第三塔, 逐塔切出进行处理, 这样可以避免系统因为掏塔而减量生产。另外, 新增一台塔后, 可为以后多掺烧高硫煤而少用型煤打好基础。

4.2 变脱再生系统能力不足的解决办法

鉴于变脱再生能力不足的主要瓶颈在溶液再生槽, 准备新上变脱喷射再生槽一台, 配备小孔径喷射器, 同时更换原有再生槽的喷射器, 采用双槽并联再生, 从而增加溶液在再生槽内的停留时间, 避免在吸收塔内出现析硫现象。

摘要:因栲胶法脱硫效果差, 采用添加NDC脱硫剂进行改进, 改进后, 脱硫效果好, 但存在变脱效果差, 副盐高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 提出改进方法。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教材运行总结】相关文章:

运行总结05-17

泵站运行总结05-20

电厂运行年终总结05-24

锅炉运行总结范文05-26

班子运行情况总结06-23

锅炉运行专业总结06-30

体系运行总结报告07-17

制度运行情况总结07-27

氮膨胀运行总结09-11

运行班组年终总结05-16

上一篇:新产品开发企划书下一篇:梦中赛车比赛的8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