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环卫工人作文

2024-05-24

我们的环卫工人作文(共15篇)

篇1:我们的环卫工人作文

夸夸我们的环卫工人700字

大家知道,为什么每天早上醒来,大街小巷都是干干净净的吗?那都是我们兢兢业业的环卫工人的功劳。他们是垃圾的克星,时刻保护着城市的环境,在他们身后留下的是一条条洁净的马路。

无论春夏秋冬,不管严寒酷暑,清洁工人们总是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一刻也不肯离开。春天,花草树木十分繁茂,他们手持杀虫剂,在树丛中穿梭着,不让树木受到虫子的侵害,让花草长得更加健壮,他们像呵护孩子一样照看着。夏天,赤日炎炎,他们顶着热浪在马路上工作着,尽管头上冒着豆大的汗珠,他们仍不肯休息,生怕身后落下一张纸片。秋天到了,落叶漫天飞舞,清洁工人们就更忙了。到处都是黄叶,落了扫,扫了落……常常忙得忘了,忘了睡。好不容易熬过了秋天,寒风刺骨的冬天又到了。它就像一只狂暴的猛兽,在城市里捣乱。它冻红了工人们的手,把他们辛辛苦苦扫干净的马路又吹得乱七八糟。害得们们又要从头干起。清洁工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整座城市。

我家门前有一个菜市场,成天热闹非凡。到这里来买菜的人成千上万。每天夏天,这里的垃圾发出阵阵恶臭,还招来了一些常客――苍蝇。它们整天在那里嗡嗡地叫着,烦死人了。路过的行为总是捂紧鼻子,快速着走过去,生怕多停留一会。环卫工人不怕脏,不辞劳苦,从早忙到晚,他们手拿大扫把,戴着大口罩,忙碌的身影时时出现在我的视野里。凌晨时分,外面就有扫帚移动的沙沙声,每天早上,菜场都以新面貌接四方来客。

清洁工人是伟大的,他们就像勤劳的蜜蜂,辛勤的蚂蚁,夜以继日地为城市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他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让我们挽起手来,共同努力,打造我们美丽的襄樊。

篇2:我们的环卫工人作文

我们一家早就商议好了国庆去广州,所以一放假就早早地出发,直奔广州。

10月2日,我们来到了中国著名的城市——广州。在一幢幢高楼大厦间,一条明如玻璃的带子将广州与佛山的界限分得一清二楚,这就是珠江。我们听说珠江边上的日出非常美丽,于是第二天一大早,我们一家就来到珠江边等候观看日出。

太阳还没升起,我们有点儿等不及了,便以散步的方式解闷。走着走着,只见一个二三十岁的青年提着一袋废电池、废金属走到珠江边上,毫无顾忌地将垃圾扔进滚滚的江水中,然后掉头走了。随后,一个身穿橙黄色衣服的人从我们身后边跑了过来。他是一个环卫工人,枯瘦的脸上早就泛起皱纹,肩上戴着一个红袖章,上面绣着“广州环卫”四个金色大字。他赶上那个青年,用我们不大听得懂的方言说道:“你知道吗?珠江是我们的母亲河啊!你怎么能这样对待她呢?”

“只是一袋垃圾而已,丢了也没什么大碍。”青年还振振有词地说道。

环卫工人正要分辩,他看见那些垃圾正要沉下去,忙不得跟青年说理了,想把那些垃圾捞上来。

微弱的光茫洒在了环卫工人的脸上,他那饱经风霜的脸上显出无助的神情:他两手空空,而那垃圾就快要沉入水底了,怎么办?只见他毫不犹豫地往下一级台阶走去。一级,两级,三级,四级……江水没过了他的下半身,可还是够不着,脚下的淤泥可能将他一点一点地往下拉,人们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台阶已经走完了,可是仍然够不着那袋垃圾。

他仍然在往前走!一步,两步,三步……水,快把他的头都给淹没了。太阳已经露出了半边脸,慢慢的,太阳已将珠江染得火红,人们却都目不转睛地盯着水中的环卫工人。

终于,他捞到了那袋垃圾,往岸上一步一步地挪……上岸之后,人们也都松了一口气,大家都连连称赞,而那个青年,羞愧地低下了头。

太阳已经升起来了,阳光照亮了环卫工人饱经风霜的脸,照亮了青年羞红的脸,也照亮了人们的心。

作者| 六(6)班段智杰

篇3:永远的环卫工人——崔跃

2013年, 北京电视台在“档案”节目《从一大到十八大》中, 播出了一张照片, 这张照片的解说词是:“十二大代表、北京东城区环卫局清洁队长崔跃, 在大会休息时, 帮助驻地工人清理地下管道。”

1981年4月29日, 是崔跃终生难忘的一天。那天, 党中央在中南海怀仁堂召开了全国劳模代表座谈会, 崔跃有幸参加了这个座谈会。他在发言中向邓小平同志表示:“我要做一辈子环卫工人。”他这么说了, 也把这个承诺一直坚守到退休。

退休后的崔跃, 没有在家养老, 他创办了北京环连环保洁服务有限公司, 继续弘扬“宁愿一人脏, 换来万家净”的时传祥精神。他经常与职工一起清扫马路, 尤其是每年的春节, 他都是在大街小巷清扫鞭炮屑中度过的。所以, 今天的崔跃说:“我还是一名环卫工人。”

说起环卫工作, 确实没有什么技术含量, 但稍不注意也会出现问题。崔跃说:“我给你举个最简单的例子, 就是疏通下水道, 每年都会发生沼气中毒死亡事故。再说扫马路, 瞧着简单, 不怕脏、不怕累就行, 其实不然。现在的马路, 真是车水马龙, 什么样的司机没有?你不留神, 大事故就发生在一瞬间!”

因此, 拴在崔跃心头的头等大事, 就是保证员工的安全, 更何况他公司里的员工大部份来自农村, 不熟悉城市的情况, 所以他要经常把自己总结出来经验一五一十地教给他们。在给员工安排工作之前, 要了解他们每个人的性格特点, 让合适的人在适合的路段工作。分好了路段之后, 还要带着他们走一遍路线, 边走边讲这段路的情况和注意事项, 尽可能防患于未然。

要想使这些员工安下心来、干好工作, 再一件大事, 就是工资分配。由于公司成立时间不长, 又是主要负责街道、社区以及部分企业的保洁工作, 再加上客户向公司支付的保洁费一直没有上涨, 所以公司的效益不太好, 职工的收入较低。崔跃说:“我就是环卫工人出身, 最知道工资对于工人一家人有多重要, 所以尽可能把工资水平搞得高一点。”

怎样提高呢?他没有自己说了算, 而是把经过仔细测算后的公司收支情况, 原原本本地交给公司工会, 然后按照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要求进行协商。工会经过调研, 专门召开各种类型的座谈会, 把公司经营情况向大家讲得清清楚楚, 广泛听取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员工对公司的家底了解了, 对工资的期望值也就比较符合实际了。

崔跃说:“经过一番协商, 工会代表全体员工与公司签订了工资协议, 全年工资总额增长了几十万元。这个数字和我设想的差不多, 尽管水平还不算高, 但员工了解了公司、理解了公司, 内心与公司拉近了, 在一定程度上, 也找到点主人的感觉了。”

通过这次协商, 员工们还更加明白了一个道理:只有发扬时传祥精神, 搞好对公众的服务, 公司才能有发展, 自己才能多收入。

2012年2月13日, 大年初二, 一处路面下的自来水管断了, 需要刨开路面进行抢修, 可是管这事的单位放假了, 上哪儿找人呢?居民找到了环连环保洁公司。崔跃二话没说, 带着5个工人, 从早上8点一直干到下午6点多。数九寒冬, 大家汗流浃背, 终于把问题解决了。居民们一看来水了, 赶忙出来感谢, 崔跃却带着工人已经悄悄离开了。

“为居民服务是第一位的, 都是街坊邻里, 互帮互助是应该的, 这是我们公司一直践行的理念。”崔跃说。

还有一次, 崔跃接到一个求助电话。原来, 一位居民上厕所时, 不小心把钱包掉在厕位里被水冲走了, 钱包里装着为母亲治病的1000多元钱。崔跃放下电话就赶往现场, 观察之后他发现, 排水系统是一个“U”型管道, 从厕所到化粪池要经过一段很长的距离。于是他判断, 这么短时间钱包还不会被冲进化粪池。他赶快找来一个筛子, 又急忙来到厕所与化粪池之间的一处过井旁, 就开始用筛子一次又一次地过滤粪便。一旁的人都躲得远远的, 可他硬是坚持着, 终于把钱包滤了出来。

这种“份外事”, 崔跃和他的员工干了可不少。崔跃说:“环卫工人, 为老百姓服务, 理所当然。”至于份内的事, 那就不用细说了。不过, 需要说明一点, 他们现在还说不上“现代化”。如果您看到开着清洁车扫马路的, 那不是他们, 他们大多是背着垃圾桶、拿着扫帚, 专扫路窄、人多、不好扫的地方。

篇4:爱看书的环卫工人韩家安

“这些烟头不能用扫帚扫,因为上面有时还带着火星,必须先掐灭了再一个一个捡起来。”韩家安推了推鼻子上的眼镜,擦了擦额头的汗珠说。

北京刚进“头伏”,骄阳似火,人们无时无刻不在寻找阴凉。然而,为了给这座城市化一份干净的“妆容”,穿梭于大街小巷的45万余名环卫工不得不接受着酷暑和体能的双重考验。韩家安,就是他们中的普通一分子。

路边的“守护者”

他语调轻缓,为人随和,脸上始终带着微笑;他跟身边摆报摊的大姐,收停车费的大爷都处得不错,互相见面总会打个照应;他在地铁站口工作了4年,周围的人却连他的名字都不知道,仅是凭着他鼻梁上的高度近视眼镜,戏谑他一声“四眼儿”。

他就是韩家安,45岁,山西临汾人。北京华夏安邦保洁服务有限公司副主任何青告诉《经济》记者,像韩家安这样的地铁站清洁工是通过中介公司过来的“临时工”,不属于地铁部门的在职人员,因此没有保险,公司不提供食宿,夏天也没有“高温费”,一个月工资是1800元,如果加班的话则提供12元/小时的加班费。

12时30分,韩家安上岗,开始了他一天8个小时的工作。他换上长衣长袖的工作服,还戴上自己拿毛巾改装成的口罩。进入地铁站内,他用抹布仔细地擦拭每一块瓷砖和扶梯,随后再用拖把清洗楼梯,看似简单的工作真正完整地做下来却至少要花两个小时。记者仅是站在一边看着他工作,浑身就冒出了豆大的汗珠。而韩家安的工作才刚刚开始。

“地铁内的清洁还算是轻松的,毕竟晒不到太阳,到下午两三点的时候就要到地铁外进行地面清洁。”韩家安的前襟后背早已湿透,他却摆摆手笑称“这不算什么”。下午3点钟左右的样子,他来到地上路面。地面的工作主要是保持地面清洁以及将附近的垃圾桶擦洗一遍。“往往是前面刚扫完,后面又有人丢了垃圾,这会增加不少工作量。今天的天气还不算热,前几天上班,脚底下都发烫。早几年我刚来那会儿,也是这样的高温天,很不适应,衣服被汗水湿透了,又被晒干了,再湿,再干,回到家里,衣服跟皮肤几乎粘在一起,脱下来皮肤生疼。裸露的皮肤总是被晒得火辣辣的,回家都不敢用水冲。”说着,韩家安把袖子拉了起来,记者看到,他布满青筋的手臂和粗糙的手掌之间有明显的黑白分界线,这是常年风吹日晒留下的痕迹。

当记者问及韩家安平时有什么爱好时,他的脸上露出了一丝腼腆。“平时休息的时间也少,但是没事喜欢看看书。”韩家安告诉记者,他初中毕业文化水平,因为家境原因无法继续上学,但是他心中一直有个读书梦,曾经偷偷地打手电筒在被窝里读书,导致“文化没多高,镜片儿却瓶底厚。”记者看到,韩家安休息的凳子上有一本上个世纪80年代的《新华字典》,红色的封皮有些脱落,里面的纸张也七零八落,旁边还放着两杆黑色的水笔。“扫地的时候经常能捡到笔,我就把能用的都攒起来了。”韩家安拍了拍自己鼓鼓囊囊的口袋,冲记者笑道,“没事儿的时候我还会找几张纸,抄抄报纸,写写字。”

“简简单单就很满足”

和记者交谈的过程中,韩家安的手机响过一次。“是我儿子的。”韩家安看了一眼,告诉记者。他有个1992年出生的儿子,就读于山西体育学院,学的是社会管理专业,现在在太原一家工厂里实习,实习工资每个月3000元左右。

“孩子很懂事。上大学的时候就经常拿奖学金,暑假还在外面打工,为家里减轻了不少负担。”提及他的独生子,韩家安很是欣慰。

“当年也是为了孩子的学费才跟我爱人来北京打工的。”韩家安给记者翻看他手机里儿子的照片,脸上流露出抑制不住的自豪之情。“孩子比我们强太多啦,学习成绩也好,能让他读完书,再苦再累也值了。”同时,韩家安也表示对自己目前的工作“很满意”,因为“工作时间不长,工资也不低,像我这个岁数能找到这样的(工作)就很不错了。”

晚上7时左右,下班人流高峰也接近尾声。可是韩家安之前刚刚清扫过的地面又多出了一些纸屑、泥土和行人随手扔下的各种垃圾。他拿起扫帚又开始了工作,整整一个下午,他只喝了自己带的一杯白开水。记者给他买了两瓶绿茶,他推脱不过,便放进了自己随身的包里。“回去带给爱人喝。”韩家安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笑道,弯腰捡起了一个刚刚被扔在地上的空饮料瓶。

根据《北京市环卫工人生存现状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北京市目前的环卫工人中有91.8%属于临时工,平均工资为1260元/月,没有节假日和养老保险、人身保险、医疗保险等相关保障。但在被问到认为环卫工人的哪些方面需要改善时,98%的人说希望涨工资,仅有2%希望有社会保障,或是表示希望休息时间更长一点。在自我认知中,有88%的环卫工人表示对自己现在的家庭生活状况较满意。《报告》中描述“他们说着满意的时候,脸上带笑,是很真诚的。”正如韩家安所说,“这样简简单单就很满足。”

篇5:环卫工人的作文_环卫工人节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中午,看到环境保护工人们在清扫满是汗的地板,我想去帮助他。我对姨妈说:“我会帮助你的!于是,我拿着沉重的扫帚兴致勃勃地打扫起来,扫帚完全不听我的话,总觉得不舒服,扫帚突然戳着我打我,怎么也扫不动。姨妈说。"加把劲,按扫帚,用力划一次,举起来。“所以我试了一次,扫了一下,太累了!平时以为扫地和挥手,但挥几个月就能拿到工资。很简单没想到会这么累。好像不容易。所以我又扫了一遍。这次根据上次的经验,开始打扫,擦拭,扬尘,打喷嚏,打喷嚏,已经扫过了,过了十分钟,手就酸了,已经麻木了。我想。“啊,我只写了10分钟,累了。我经过今天的实践,意识到我们应该好好爱护环境,让城市变得更美丽。

篇6:描写环卫工人的作文

天刚蒙蒙亮的时候,你也许正在家里甜甜的睡着,但当你到马路上看一看,那一位位隐隐约约的身影,手里拿着扫帚,穿着一个黄色的马甲,嘴上还带着一个白色的大口罩,弯着腰,默默的打扫着。他们就是环卫工人。

记得有一次,我正在马路旁走着,只见一辆车飞快地从马路中间奔去,那辆车走后,马路上突然出现了很多塑料袋,好像是那辆车上的人扔的,环卫工人什么话也没说,只是把垃圾扫进了垃圾桶里,但在我心中,我已经为他竖起了大拇指,因为它使我感到可敬,是我们要尊敬的人,他们比任何人都要伟大。

还有许多的时候,你都能够看见那一位位默默工作着的环卫工人,他们无怨无悔。那次,我还看见一家饭店的门口有一大堆垃圾,只见一位环卫工人在那边打扫着,突然出来了一个人,把一包垃圾简便的一扔,正好扔在了环卫工人面前,我当时有点生气,但环卫工人什么也没有说,只是继续打扫着……

我有时常常想,他们这样默默地奉献,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让我们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丽而繁华,我们每个人每一天都洋溢着欢乐的笑脸。我们的欢乐就是他们最大的收获。

篇7:描写环卫工人的作文

清洁工,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中是极其渺小的,而在我看来,他们就是默默奉献的英雄。

寒假的一天,我帮妈妈去楼下倒垃圾,刚到楼下,迎面吹来一阵凛冽刺骨的寒风,我不由得打了一个哆嗦。我冒着寒冷倒完了垃圾,回到家里,我打开取暖机,飞快的钻进了被窝。我望着窗外,隐隐约约看见一个人,竟然是清洁工!只见他穿着一件工作服,脸冻得通红,在寒风中拿着扫帚扫垃圾。“呵欠!”我擦干鼻涕,继续观望着,外面越来越冷,西北风呼呼地咆哮着,渐渐地,窗外越来越模糊,清洁工人也在我的视线中消失了……

还有一次,在炽热的夏天里,我和哥哥捧着西瓜,去公寓的大树下乘凉,大街空无一人,只有超市的一些服务员在谈笑风生。突然,一个熟悉的身影一闪而过,他,竟然还是上次的清洁工人!他推着清洁车,在马路上吃力地走着。炎热的太阳简直要把大地化为灰烬了,豆大的汗珠从他脸颊滑落,当他路过台客隆超市时,一些服务员对他指指点点,七嘴八舌的议论着。而他却微微地笑了笑,继续小步前进。

篇8:我们的环卫工人作文

关键词:农民工,城市工人,职业流动性,差异

0 引言

对于中国城市化进程而言,2011年是一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一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城市化水平即将达到50%。这意味着,从这一年开始,中国的城市人口历史性地超过农村人口[1]。2016年,中国农村外出务工者达到2.7亿人,为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速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城市的几乎所有行业和部门都能见到他们的身影。

然而,由于户籍制度限制,我国农村流动人口与城市居民还没有在同一个市场上实现就业均等,非城市户口的外来打工者无法获得报酬好、稳定的工作。和城镇职工相比,农民工的职业流动性要远远大于城镇居民,拥有较低人力资本禀赋的农民工主要依赖社会网络实现就业或职业转移。

很少有城市工人和农民工从事相同工作的行业,多数农民工从事当地居民不愿意做的工作。而环卫行业进入门槛较低,农民工较易进入,与城市工人从事同样的工作,拿到几乎一样的工资,其他的各种福利都一样。现有研究中,没有对同一行业的农民工和城市工人的职业流动进行对比,对环卫工人的研究多数集中在案例分析、安全保障方面,没有文献对环卫行业工人的职业流动性进行分析。本文将环卫工人作为研究对象,考察环卫行业工人由于户籍差异造成的职业流动性差异和其职业流动性的决定因素,希望通过对比分析,在微观层面了解农民工和城市工人的就业情况,了解像环卫这一类对人力资本要求较低的行业中工人的职业流动情况。

1 数据来源与基本特征分析

本文数据来自课题组于2015年6月对沈阳市环卫工人的抽样调查,获得问卷370份,有效问卷362份,有效率为97.8%。

所调查样本中农民工109个,城市工人253个,而沈阳市环卫行业中农民工与城市工人的比例大致为1∶2,抽样比例大致符合总体比例。沈阳环卫行业中城市工人更多的原因与城市及行业特点有关。沈阳属于东北老工业基地,下岗工人多,而且多数下岗工人受教育程度和技能水平较低,环卫行业是典型低技能行业,因为环卫行业仍属于政府管辖的正规部门,有五险能够保证基本的生活,虽然工资低,劳动强度大,工作条件差,但很多城市工人愿意接受该工作。因此,环卫行业出现了农民工和城市工人共事的局面,为研究二者的职业流动性差异提供了客观真实的样本。

样本数据的主要统计特征为:环卫行业工人总体男女比例为1∶1.92,已婚者占83.98%;平均年龄41.9岁,最小的21岁,最大的54岁;平均受教育年限9.01年;无技术工人占62.61%;平均月收入在816.09元,不到沈阳人均月收入的一半。

环卫行业中农民工与城市工人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城市工人的受教育水平整体高于农民工,城市工人中有69.57%,23.32%为初、高中学历,而农民工有22.02%,64.22%为小学、初中学历;城市工人拥有技能人数比农民工多9.85%。

2 农民工与城市工人职业流动性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1 农民工与城市工人职业流动性的差异

本文根据农民工职业流动频繁的特点,将职业流动性定义为农民工与城市工人多次更换工作而发生的职业变化。

环卫行业工人工作年限中的八成时间从事其他工作,有近九成的环卫工人经历过职业流动,总工作年限平均为19年,从事环卫工作平均不到3年,可见,环卫行业工人的工作稳定性较低。52%和64.04%的城市工人和农民工的职业流动次数集中在1~2次;而有14.66%的农民工流动次数为4~5次,明显高于城市工人(14.66%)。

2.2 农民工与城市工人职业流动性差异的回归分析

2.2.1 模型及变量选择

对环卫工人的流动次数进行统计,没有发生职业流动及发生过1次、2次、3次、4次、5次及以上的样本数量分别为30人、83人、86人、41人、11人和27人。该变量是计数数据(count data),本文选择泊松回归。

本文重点考察身份差异对职业流动的影响,将其作为虚拟变量纳入模型。其他自变量包括人口特征变量、职业信息获取、求职障碍、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差异(见表1)。

注:职业信息来源:0.朋友亲戚;1.招聘广告;2.中介组织;3.劳动力市场;4.社区;5.其他。配偶职业:0.无工作;1.务农;2.力工、零工;3.服务员;4.小摊贩;5.低技能工人;6.办事人员;7.高技能人;8.包工头;9.私营工业加工企业主;10.教师、公务员等。

2.2.2回归结果及解释

对于职业流动次数,本文采用稳健的泊松回归,同时输出比率IRR。由表2结果可知,户口类型、工作年限和找工作困难程度变量通过了检验。(1)户口类型影响流动次数,农民工比城市工人流动次数高29%,与预期相符。(2)工作年限显著正向影响流动次数,外出时间每增加一年,流动次数增加2.4%,由于城市工人职业流动次数少而其工作年限更长,使流动次数增加的比率很低。(3)找工作困难程度显著影响职业流动次数,困难程度越高,职业流动次数越多。可能的原因是找工作的困难程度增加了工人找到理想工作的难度。

职业信息获取对环卫工人的职业流动次数的影响均不显著,这与环卫工人信息获取渠道分散有一定关系。此外,性别、工作年限和是否拥有技能变量不显著。

3结语

本文的研究表明,环卫行业工人的技能水平相对较低,随工作年限的增加,环卫工人的社会资本提升,其职业流动次数增加,这与刘金枚的研究结果一致;工人职业流动次数随着工作的困难程度增加而增多。

为了更加全面考察环卫工人的职业流动性,后续研究考虑加入是否发生流动、职业类型的变换、打工城市变换等变量,并对工人每一次的职业流动情况进行深入探讨,尽可能全面地考察环卫工人的职业流动性。

参考文献

[1]KNIGHT J,SONG L.Employment constraints andsub-optimality in Chinese enterprises[J].Oxford Eco-nomic Papers,1999(2),284-299.

[2]KNIGHT J,LINDA Y.Job Mobility of Resdents andMigrants in Urban China[J].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2004(32):637-660.

[3]白南生,李靖.农民工就业流动性研究[J].管理世界,2008(7):70-76.

[4]李长安.农民工职业流动歧视及对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J].人口与经济,2010(6):27-46.

[5]许传新.农民工的进城方式与职业流动—两代农民工的比较分析[J].青年研究,2010(3):1-12.

[6]朱明芬.农民工家庭人口迁移模式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9(2):67-76.

[7]赵燕菁.城市增长模式与经济学理论[J].城市规划学刊,2011(6):12-19.

篇9:环卫工人真辛苦

妈妈说:“是很难闻,当环卫工人可真辛苦。”我一边用手捂鼻子,一边说:“他们身上肯定也有一股难闻的气味,他们怎么不干点别的工作呀?”爸爸说:“你这种说法可不对。垃圾总是要有人打扫的,如果大家都不干,我们生活的环境就会又脏又臭。”爸爸又说:“我出个问题考考你。我们每人每月大约产生37千克垃圾,你说咱家三口人一年要产生多少千克垃圾?”

我想了想,说:“可以这样算:每人每月产生37千克垃圾,咱们家三个人每月产生37×3=111(千克)垃圾,一年产生111×12=1332(千克)垃圾。综合算式是37×3×12=1332(千克)。也可以这样算:一人一年产生37×12=444(千克)垃圾,3个人一年就产生444×3=1332(千克)垃圾。综合算式是37×12×3=1332(千克)。”

我惊讶地说:“咱们家一年会产生这么多垃圾呀!如果没有这些环卫工人咱家的垃圾就堆积成‘小山’了。”“正是由于环卫工人起早贪黑的辛勤劳动,才换来了我们优美洁净舒适的生活环境。”爸爸补充道。我不由得对他们肃然起敬了。

(指导教师 成先锋)

篇10:描写环卫工人的作文

“刷,刷……”这是什么声音,这是我们家乡美容师——清洁工的声音,我认为这是世界上最美的声音。

凌晨3、4点钟,边城满洲里还沉睡在梦乡的时候,他们就已经默默地在全市大大小小的街道上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无论春夏秋冬、无论刮风下雨,无论是严寒酷暑,虽然我们没有看到这些美容师的身影,但面对干净的街道,我们仍能强烈感到他们的存在。

有一天,正值隆冬开始,鹅毛般的大雪,足足下了一整天,像给大地穿上了厚厚的白色的棉衣。我深一脚浅一脚地踩着到小腿的雪向学校赶去。雪非常厚,走起来非常费劲,花了很长时间才到了学校但还是迟到了。放学后,我想今天又得很晚回家了,但万万没有想到,一出校门,我发现回家的路上,路面干净了,雪几乎清理完了,我想这一定是清洁工阿姨的功劳,她们多么劳累啊,多么不容易啊!尤其是下雪时候,4、5个人清扫一条街。刚下过雪还好扫,但汽车碾压过的雪就变硬了,非常难清理。清洁工们就得用铁锹、铲、和其它清雪专用工具才能清理,劳动强度非常大,零下30多度的能看见她们身上白白的雾气。她们不仅给人们行路带来了方便,更为司机叔叔减少了交通事故的可能。

篇11:写环卫工人的作文

首先听了小张老师的发言,过了两三分钟,两位小记者代表开始向环卫工人表达致词。接着到了我们小记者向环卫工人赠保温杯的时刻,只见小记者们双手捧着保温杯陆续送给平凡而又勤劳的环卫工人们,环卫工人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接着给环卫工人们分发过年的礼品,有花生油、大米,还有香喷喷的烤鸭。馋得我直流口水,情不自禁的咬一口,但是最终我那贪吃的心还是收了回来。

到了我们小记者采访的时间了。我采访的是一位阿姨,她的名字叫李紫红,今年四十八岁,在环卫工作岗位干了九年。说到这里,我心里产出了一种幻想,春夏秋冬,不分严寒酷暑,在环卫岗位辛勤的工作。一年365天,可想而知他们是多么的辛苦呀!我们还在睡梦中,环卫工人四点就起床了,不分青红皂白地干了八小时。如果在夏天,这位阿姨身上会汗流浃背;如果在冬天,这位阿姨将会冷酷无比。虽然说工作日制八小时,但是大部分工作日都是超出八小时的。可见这份工作是多么的累呀!

篇12:写环卫工人的作文

我还想做环卫工人的孩子。因为我想教给爸爸妈妈垃圾分类,再要求他们,教给市民。比如,塑料和纸质品装在一个袋子里,它们是可以回收利用的;剩饭剩菜装在一个袋子里,这个可以做成肥料;废旧衣服,被子等直接扔进废旧衣物箱;玻璃和能弄伤人的东西,装进袋子里,标上标签,贴在袋子醒目的位置上,把袋口扎紧。不管什么垃圾袋都要标上自己家的门牌号。如果哪家做的好,就给予奖励,评为环保市民。

我还想做环卫工人的孩子,因为我想推广我的“布袋行动”。“布袋行动”是让大家使用布袋购物买菜,远离塑料袋。布袋可以是家中破旧衣物做成的,也可以用纸袋。我会到菜场和超市,免费发放给大家自己做的布袋。向大家宣传塑料袋对环境的危害。我会让爸爸妈妈也宣传我的布袋行动,把使用布袋的家庭记录下来,奖励他们书本。

篇13:我们的环卫工人作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流动人口肺结核病患者以劳务工人和服务性行业工人居多, 其中又以从事建筑、市政等体力劳动者居多, 而建筑工人与环卫工人劳动强度高、工作环境差、收入低、饮食卫生和居住条件差, 感染结核病的几率大于其他工种, 因此, 选取广州市外来建筑工人和环卫工人作为研究对象。

1.2 方法

1.2.1 抽样方法:

流动人口以建筑工地和服务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为主, 因此, 以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流动人口比较集中的番禺区、白云区和越秀区随机抽取几个建筑工地工人161名和环卫公司工人158名, 共计319名流动人口进行问卷调查, 共回收合格问卷300份。

1.2.2 调查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调查问卷, 由调查员对随机抽取的流动人口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社会人口学特征、结核病防治相关知识和获得与期望获得结核病防治相关知识的途径。

1.2.3 统计学分析方法:

应用Excel 2003版和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学分析, 对数据进行正态性分析。本研究的数据均服从正态分布, 故率的比较用χ2检验, 均数比较用t检验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2.4 质量控制:

对调查员和相关人员进行统一培训、考核, 统一调查方法和调查标准, 严格按照实施方案要求进行调查;现场考核调查询问的态度、举止和效果, 及时发现和解决现场调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纠正;对不能读懂问卷的调查对象采取询问式的调查方法, 由调查员填写问卷;质量控制组现场复核调查, 每一群体抽取5.00%的调查表进行复核;质量控制组抽取完成问卷的20.00%进行完整性、逻辑性检查, 问卷有效率为94.04%。

1.2.5 计算公式:

知晓率计算参考《2006年全国公众结核病防治知识信念行为调查指标定义》中的计算方法。媒介覆盖率计算:媒介覆盖指从某媒介获得结核病相关信息。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的社会人口学特征

本次调查回收有效问卷300份, 有效问卷被调查者中建筑工人和环卫工人各150名, 其中男性205名, 占68.33%, 女性95名, 占31.67%;调查对象年龄在17~59岁之间, 平均 (37.85±9.91) 岁, 其中以32~岁年龄组居多, 占48.67%, 17~岁年龄组次之, 占27.00%, 47~岁年龄组最少, 占24.33%;文化程度分布:以初中文化程度为主, 占53.67%, 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37.00%, 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占9.33%, 见表1。

2.2 结核病防治知识总知晓率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结核病防治知识总知晓率情况如表2所示, 建筑工人和环卫工人结核病防治知识总知晓率为69.53%。其中, 男性结核病防治相关知识的总知晓率为70.15%, 女性为68.21%,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574 164, P>0.05) 。不同职业的结核病防治相关知识总知晓率, 建筑工人较高, 为71.60%, 环卫工人为65.47%,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3.024 225,

不同年龄组结核病相关知识知晓率, 17~岁年龄组最高 (74.57%) , 47~岁年龄组次之 (69.32%) , 32~岁年龄组最低 (66.85%)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7.336 386, P<0.05) 。按不同文化程度分层, 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核心信息总知晓率最高, 为84.29%, 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者为62.70%, 初中文化程度者为71.6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8.352 249, P<0.05) 。

2.3 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条数分布情况

根据计算公式计算广州市外来建筑工人与环卫工人结核病知识的知晓情况, 算出问卷中第一部分各题的知晓率, 结果如表3所示, 单题最高知晓率为90.00%, 该题为“您认为出现下列哪种症状, 应该怀疑得了肺结核病?”。单题最低知晓率为40.33%, 该题为“我国对肺结核病的检查和治疗有免费政策吗?”。调查发现, 调查对象对“并不是所有的结核病都传染”以及“国家免费为传染性肺结核病人提供抗结核病药品和主要的检查”两项知识知晓率较低, 而对结核病的可疑症状、传染途径以及肺结核病能否治好则表现出较高的知晓率。

2.4 当前结核病相关知识获得途径与期望途径

每名被调查者可通过多种渠道获取信息, 调查对象可对调查信息选项进行多选。根据媒介覆盖率计算公式, 得出调查人群获得结核病知识的主要途径, 依次为文字性读物 (书籍、报刊和杂志等) , 占45.00%;社区宣传 (专题讲座、集会和与周围人交流) , 占28.33%;专题宣传品 (宣传画、宣传折页、小册子及音像制品等) , 占27.00%;医务人员讲解, 占26.00%;电视或广播, 占21.67%;网络, 占12.67%。进一步分析发现, 当前该人群的结核病知识获得途径与需求量并不是完全相同的 (表4) , 该人群的期望途径主要有专题宣传品 (65.00%) 、医务人员讲解 (43.67%) 和文字性读物 (47.33%) 等, 与当前该人群的结核病知识获得途径与需求量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6.159 271, P<0.05) 。

人 (%)

3 讨论

流动人口的结核病防治工作已成为我国当前结核病控制工作的三大难题之一[4], 而广州市是流动人口从事务工、经商和社会服务等经济活动比较密集的大城市, 流动人口数量多, 结核病疫情严重, 结核病防治工作更突显重要。

3.1 关于结核病相关知识的总知晓率

结核病知识知晓率是《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 (2001—2010年) 》的重要工作指标之一[5]。本研究发现, 调查对象的结核病总知晓率为69.53%, 与2001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 (2001—2010年) 》中明确提出到2010年达到80.00%的目标存在较大差距。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之一可能是该人群的工作性质, 尤其是建筑工人, 该人群中有很多是临时的散工, 且工作时间长、流动性大, 专门的健康教育对这一群体的可及性差。除此之外, 也可能有其他条件的制约, 例如其居住场所较偏僻, 在不工作的时间没有机会参加专门的结核病健康教育活动。调查结果提示, 应加大力度进行结核病相关知识的宣传, 并应针对流动人口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经常性的相关知识宣传。在日常的结核病防治工作中应继续深入社会大众、用工单位, 加大有关结核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力度, 这样不仅有利于进一步扩大结核病防治知识的知晓范围, 也有利于在全社会营造无结核歧视的环境[6]。

3.2 关于结核病相关知识知晓率

有50.33%的调查对象认为只要是结核病就具有传染性, 调查对象对这条信息的掌握不是很理想。该信息知晓率不高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一直以来该信息并未出现在《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指南》中的8条核心信息中, 以及2008版的《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指南》5条核心信息中也没有包含这一信息, 可见在对流动人口的结核病健康教育工作中忽视了对这条信息的宣传。此外, 许多人不了解结核病的免费治疗政策, 该信息的知晓率仅为40.33%, 明显低于其他信息的知晓率, 高中及以上学历人群知晓率高于其他学历组人群, 17~32岁年龄段人群知晓率高于其他年龄段人群, 这可能与高学历人群及低年龄段人群获得知识途径较多有关。研究结果表明, 该信息虽然出现在《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指南》5条核心信息中, 但是对该信息的宣传力度不够。广东省是全国较早开始对流动人口肺结核病患者提供免费检查和治疗的省份之一[7], 但调查人群对国家免费政策的知晓率却很低, 这说明今后应加大对国家肺结核病免费政策的宣传。

3.3关于不同年龄、学历人群结核病防治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

研究结果表明, 文化程度以及年龄是影响该人群结核病相关知识知晓率的主要因素。研究中发现, 不同年龄组结核病相关知识知晓率, 17~岁年龄组最高 (74.57%) , 47~岁年龄组次之 (69.32%) , 32~岁年龄组最低 (66.85%) 。并且结核病防治相关知识的知晓率随着文化程度的增高而增高。文化程度高, 年龄较小的人群对结核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比较高, 这可能是由于文化程度高, 年龄小的人群他们受教育程度高, 思维活跃, 且接受知识的能力比较强。这说明在今后的结核病健康教育工作中, 应该重点加强对低学历中年人群的宣传教育。对于低学历的中年人群应采取通俗易懂、容易接受的方式开展宣传教育。

3.4 关于结核病防治知识的来源

在结核病知识获得途径方面, 当前该人群的主要获得途径是文字性读物 (45.00%) 、社区宣传 (28.33%) 、专题宣传品 (27.00%) 和电视或广播 (21.67%) , 而该人群的期望途径主要有专题宣传品 (65.00%) 、医务人员讲解 (43.67%) 和文字性读物 (47.33%) , 两者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专题宣传品以及医务人员讲解上, 该人群对这两种结核病知识获得途径期望较高。这说明在今后对该人群的健康教育工作中应根据他们的需要来制定宣教策略, 选择他们乐意接受的宣传手段;并且须加强医务人员在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尤其是加强结核病专业防治机构中的医务人员在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Macpherson DW.Balancing preven tion and screening among internation almigrants with tuberculos is:population mobility as the major epidemic logical influence in low-incidence nations[J].Public Health, 2006, 85 (3) :200-206.

[2]广州市统计局.统计年鉴2010[EB/OL], http://data.gzstats.gov.cn/gzStat1/chaxun/njsj.jsp, 2011.7.21.

[3]李伟, 王立, 高文慧, 等.北京市朝阳区外来人口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调查分析[J].中国防痨杂志, 2010, 32 (2) :85-87.

[4]Weathers A, Minkovitz C, O’Campo P, et al.Access to care for children of migratory agricultural workers:Factors associated with unmet need form edicalcare[J].Pediatrics, 2004, 113 (4) :276-282.

[5]刘晓俊, 张培, 程云舫, 等.宜昌市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调查[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11, 22 (1) :78-80.

[6]李雪, 姜世闻.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健康教育现况分析[J].中国防痨杂志, 2010, 32 (2) :93-96.

篇14:为环卫工人营造“爱心驿站”

目前,河源市区共有1500多名环卫工人,他们一年四季都要在露天下工作,体能消耗和饮水量都较大。大部分露天工作的环卫工人离家和单位都比较远,虽然可以自备饮用水,但携带不便,水量少,同时缺乏固定的室内休憩场所。

为了让“马路天使”们在炎炎烈日下有个喝水、歇脚的地方,2014年7月底,河源市福彩中心与市文明办等单位联合发起建设“福彩爱心驿站”。8月份,河源市福彩中心向市区近百家福彩投注站发出倡议,呼吁投注站加入“福彩爱心驿站”,向环卫工人免费开放。倡议一呼百应,市区117家福彩投注站均表示愿意加入爱心队伍,给环卫工一个“家”。其中63家投注站内环境舒适,空调、风扇、茶水、座椅一应俱全,均符合“爱心驿站”要求,并签订了爱心服务承诺书,表示要为关爱环卫工人奉献绵薄之力。

“福彩爱心驿站”正式挂牌后,受到一线环卫工人的欢迎。环卫工陈林华来自四川,她和老伴在河源从事环卫工作已经有十年了。她负责长安街其中的700米路段,凌晨4点就起来清扫路面,直到晚上9点才能回家休息。“福彩爱心驿站”的设立让陈林华很感动,她说:“挂牌之后,感觉更加亲切了,我也可名正言顺地‘回家’了。”(赖小龙)

篇15:描写环卫工人的作文

他们无论是晴天、雨天;还是寒冷的冬天,他们都在默默无闻的工作着。他们的心灵充满了善良、美丽,他们为了让我们城市变得干净、美丽,付出了许多许多。

她,一张国字脸,浓浓的眉毛下有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随着岁月的流逝,皱纹已经爬满了她的脸,一头卷头发,她就是我们小区的环保工人。

“雨天”她戴着一顶帽子,在倾盆大雨中工作。湿漉漉的地面让垃圾都湿透了,变得十分难以清理,因为雨水将大地和树叶都淋湿了,所以树叶会像用胶水粘住了一样,非常难打扫。可是,她只是默默地将树叶扫进簸箕里,这个动作来了一遍又一遍,在下雨的时候,虽然带着一顶帽子,但是脸上还是全是水,已经分不出是“雨水”还是“汗水”。

“热天”太阳灼烧着大地,大地几乎都快开裂了。环保工人刚刚开始工作没一会儿,就汗如雨下,那厚厚的衣服都快湿透了,以前,那个扫地的动作非常笨拙,可她还是在工作着,汗多了,就用衣服擦一擦,这个动作在一天中要重复上百遍,一天下来我猜环卫工人的衣袖都已经湿透了吧!

“雪天”雪花飘飘坠落,所有人都躲在家不肯出来,除非要上班的大人。外面虽然雪很大,地上也有一层厚厚的雪,但是环卫工人还是一如既往地辛勤工作。快看!她的衣服竟有一层厚厚的雪,看来她在这寒冷的天气中工作很长时间了,环保工人的脸冻得通红,她扫地的时候也没有带手套,都有冻疮了,而且手很红。

上一篇:学前班毕业典礼活动方案下一篇:实习协议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