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工作月反思

2024-04-25

幼儿园教师工作月反思(精选6篇)

篇1:幼儿园教师工作月反思

幼儿园教师月工作反思范文

孩子是不是快乐,在于老师不是幽默;孩子是不是自主,在于老师有多精细的引导。教师的综合能力可以让一群孩子沉浸在欢乐的海洋里。下面东星资源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教师月工作反思范文。

幼儿园教师月工作反思篇一

(一)认真做好保教工作,关注后进儿童的发展和教育

近期,在我们幼儿园开展了新教师汇报课的评比活动。《鸟窝里的树》就是我们中大班教师所要执教的主题活动。初次接触绘本阅读,对于我来说确实是一个新的挑战。刚拿到绘本时,真的有些无从下笔。细细翻阅了故事一遍之后,我觉得这个绘本故事内容比较丰富,情节有点戏剧化,仔细阅读,你会发现其实故事中蕴涵着一种深深的爱意,温馨而美好。但是,就我们新中班的特殊情况而言,《鸟窝里的树》这个绘本故事确实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设计教案时,我就针对新中班幼儿的年龄和经验特点,以故事导入、层层揭秘的形式,可能更适合我们新中班孩子的学习兴趣。首先我以爱和温馨的画面展开(突出一种和谐自然的情感),紧接着以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为转折和线索,然后大家一起帮助想各种办法,到最后想出了一个既不砍树又不搬家两全齐美的好办法(和前面引题前后呼应)。在问题的设计中,我尽量以引导的方式提问,降低了问题的难度。让幼儿更简单的融入到故事情节中。

从今天的上课情况来看,自认为还是比想象中完美。首先,在开始的故事导入部分,幼儿就很感兴趣,我以设置悬念的形式,牵引幼儿的注意力。再次,我出示PPT图片,请幼儿自己来找找,鸟窝里居然长出什么来了?这个问题幼儿都能回答,他们观察到了小树苗的出现,但是由于经验问题,他们不知道是“小树苗”,认为是“小草”,我就通过“长得像小草”来引导幼儿知道这是“小树苗”。接下来,我请幼儿自己先想想办法,帮助鸟先生和鸟太太解决困难。这个环节,幼儿的回答,也基本能涉及到一点关系,有幼儿就说到了,“把小树苗拔掉,给鸟先生和鸟太太换个新家等等。”紧接着,我出示来帮忙的小动物,请幼儿看图说说他们是谁?想出了什么办法?幼儿能认识螳螂,并了解螳螂有大刀会砍掉小树苗,但是幼儿不认识“甲虫”,我又再次引导。之后,我又请幼儿再次想想办法,既能保住鸟窝又能保护小树苗。这个环节,幼儿还说“搬家“的居多,问题的提出似乎有一定难度。最后,通过引导,让幼儿观察图片,知道小动物们一起想出好办法,给小树苗”搬家“,并且精心照顾小树苗,小树苗越长越大。

自认为自己较成功的就是完整欣赏故事部分。这里,我通过PPT和背景音乐相结合的方式,带领幼儿融入故事中,感受故事的温馨和谐幸福的一面。不足是在最后部分,也是重点很中心部分,因为我要让幼儿明白,当别人遇到困难时,我们要帮助他们想办法解决,做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这里我设计的问题时,我是问幼儿:“你喜欢鸟先生和鸟太太吗?为什么?”其实这个问题幼儿能问答出来,但是我却过于着急,只请了一个幼儿回答,匆匆结束了活动。这里我应该给幼儿足够的发挥空间,让他们体会鸟先生和鸟太太爱护小树苗,并且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应该更准确的把握细节,给孩子足够的时间思考和讲述。

幼儿园教师月工作反思篇二

小班幼儿刚从家庭走向幼儿园,由于年龄小,手的动作不够灵活,加上他们绘画的目的不太明确,不清楚应该如何画,怎样涂色,画面怎样变得漂亮,他们只是把绘画当成一中游戏,随自己兴趣任意涂抹,画出的物体不太规范,因此,帮助幼儿提高绘画技能,使幼儿学会绘画的手段,表现他们内心意图是十分必要的,在小班教学的绘画过程中,我是这样做的.一、激发幼儿对绘画的兴趣

由于幼儿年龄小,对绘画一无所知,他们只会持笔乱涂乱抹,来体现自己心中的喜、怒、哀、乐,伴随着这种体验,他们对画画逐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这时教师千万不能急于教孩子画些什么,也不必强调幼儿画得像不像,因为这样易使幼儿失去绘画的兴趣和热情,而应该去引导、呵护、培养。提高幼儿的这种兴趣,如:为幼儿提供各种绘画工具、材料,使幼儿在高兴时能随时拿起自己喜欢的材料来自由描绘、表达,教师应时刻鼓励幼儿 画自己喜欢的 让幼儿兴致勃勃地自由涂画,从中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

二、认识绘画工具及材料

幼儿绘画中,不能单一只用一种绘画工具来做画,这样容易导致幼儿没有新鲜感,因此每次作画教师尽量要让幼儿感到绘画课的新鲜和好奇。刚开始我让幼儿先用水彩笔学画画,当孩子对水彩笔画有一定的了解,使用时幼儿便会感到不新鲜,这时,教师便要换其他的绘画工具,如:油画棒、棉签、手指点画、水粉颜料、调色盘等。使幼儿感觉到绘画工具的多种多样性,使幼儿对绘画兴趣进一步提高。

三、学习简单的绘画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教幼儿从浅入深,由易到难的一些简单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如:小点表示花朵、小草、树干,用横线表示棍子、绳子、栏杆等。在教学活动中,我先让幼儿练习画气球、泡泡、太阳等。再逐步画栏杆、格子布、房子,使幼儿逐步掌握一些基本的用笔及对笔的控制力。

四、用儿歌、故事内容导入,调动幼儿对绘画的积极性。

生动的儿歌、故事能够引起幼儿情感的共鸣,能给幼儿以美的享受。利用生动、形象、富于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文学作品儿歌、故事,使教学成为有趣的活动,容易引起幼儿的兴趣,集中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便于理解,易于掌握。

五、举办画展、重视评价作品,给予表扬。

幼儿每次完成的作品,我都一一把它们布置在室内,引导幼儿观察、分析,评价各幼儿的绘画特点、色彩、线条、比例等画面效果,让幼儿形象、直观的欣赏作品。俗话说:

好的孩子都是表扬出来的。因此,孩子完整的作品好的给予表扬,不好的应该先表扬,表扬的同时,委婉的提出不足之处,然后再进行表扬。使幼儿在表扬中得到进步,得到发展。当孩子们受到同伴和老师的表扬时,他们的情绪会更加高昂。那么绘画便会在他们心中得到升华。

幼儿园教师月工作反思篇三

转眼间开学已经一个月了,在这一个月当中,我进行了多方面的工作反思,如下:

一、认真反思,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提高自身素质只有通过多种渠道不断的学习,才能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教学本领。本月中,我参加了潍坊市幼儿园业务园长及骨干教师的培训,从中学到很多知识。在园里,充分发挥自身的凝聚力作用,坚持做到以身作则、勇于奉献、勤勤恳恳,做好并检查班级的各项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使其他老师充分把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在工作中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充分发挥了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的团队精神作用,团结一致地做好班级工作。在狠抓班级常规中,真正做到工作有目的、行动有组织、实施有计划。

二、勇于改革,丰富课堂内容形式。

我结合主题课程,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区域活动,努力做到 静与动 的结合。结合季节特征,开展了 种子贴画、酒瓶装饰等手工活动,很受小朋友喜欢,在感受到快乐的同时提高了孩子们动手能力。

三、加强常规建设,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俗话说: 没有规矩,难成方圆。良好的常规可以使幼儿的生活具有合理的节奏,使神经系统得到有益的调节,我进一步培养幼儿自我服务的能力,为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打下良好基础但是常规也不是以牺牲幼儿的个性、快乐为代价。我班有个别幼儿生性好动,比较调皮,我们三位老师步调一致,共同合作,重抓教育,使小朋友逐渐能互相帮助、关心集体,捣乱的小朋友小了,热爱劳动的小朋友多了。

幼儿的独立意识增强,而且自我服务的愿望和要求日趋激烈,我们抓住孩子这一心理特征,开展了 小组长轮换制,让做小组长的孩子负责擦桌子、发蜡笔、点人数抓住这些细小的机会,既培养了他们为同伴服务的能力,而且督促了孩子的自律,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促进了整个班风班貌的提高。

四、存在的不足和今后工作方向

在本月中,我班孩子的出勤率较好,口语表达能力有了飞跃性的进展,幼儿的自理能力在不断提高。我们也注意到了自身的不足,如:有时会因户外活动超时回来较晚,给孩子穿衣着急,以至于孩子少穿了一件衣服也没发现,幼儿进餐的速度上,有时会督促幼儿快点吃饭等问题。对此我们都进行了认真地总结,以便于以后更好地开展工作。辞旧迎新,在下个月的工作中我们会更加努力,争取把工作做得更好,取得更大的进步!

篇2:幼儿园教师工作月反思

二、认识绘画工具及材料

幼儿绘画中,不能单一只用一种绘画工具来做画,这样容易导致幼儿没有新鲜感,因此每次作画教师尽量要让幼儿感到绘画课的新鲜和好奇。刚开始我让幼儿先用水彩笔学画画,当孩子对水彩笔画有一定的了解,使用时幼儿便会感到不新鲜,这时,教师便要换其他的绘画工具,如:油画棒、棉签、手指点画、水粉颜料、调色盘等。使幼儿感觉到绘画工具的多种多样性,使幼儿对绘画兴趣进一步提高。

三、学习简单的绘画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教幼儿从浅入深,由易到难的一些简单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如:小点表示花朵、小草、树干,用横线表示棍子、绳子、栏杆等。在教学活动中,我先让幼儿练习画气球、泡泡、太阳等。再逐步画栏杆、格子布、房子,使幼儿逐步掌握一些基本的用笔及对笔的控制力。

四、用儿歌、故事内容导入,调动幼儿对绘画的积极性。

生动的儿歌、故事能够引起幼儿情感的共鸣,能给幼儿以美的享受。利用生动、形象、富于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文学作品儿歌、故事,使教学成为有趣的活动,容易引起幼儿的兴趣,集中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便于理解,易于掌握。

五、举办画展、重视评价作品,给予表扬。

幼儿每次完成的作品,我都一一把它们布置在室内,引导幼儿观察、分析,评价各幼儿的绘画特点、色彩、线条、比例等画面效果,让幼儿形象、直观的欣赏作品。俗话说:

篇3:幼儿园教师工作月反思

所谓教育反思, 是指幼儿教师对自己的保教工作所进行的自觉反省。幼儿教师的教育反思既是其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的要求, 也是工作责任感、使命感的表现, 更是体现对本职工作认真严谨的态度和对幼儿高度负责的精神, 成为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幼儿教师专业培养的必然要求。

2012年, 江苏省启动新一轮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 我校承担无锡地区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的培训任务。在与骨干教师就专业提升的大量访谈中, 我们捕捉到培养学员反思意识与能力的重要。正如有的教师所说“保教工作是一门不断反思的工作, 只有从中不断总结提升, 才能使自己的保教经验与能力日趋科学与智慧”、“通过反思, 可以看清问题, 提高保教水平, 同时发现自己的不足, 更加要求自己虚心学习”、“通过反思, 困扰许久的一些问题得以解决, 如学会如何组织一日活动, 如何科学创设环境”等。正是基于以上的反馈及感受到骨干教师强烈的反思需求, 促成我们对“幼儿园骨干教师教育反思”的研究兴趣, 并产生以下调查。

二、研究方法

对参与此次培训的无锡地区187位幼儿园骨干教师发放调查问卷表 (骨干教师的特征是教龄在5年以上, 业务成绩突出, 经园长和学区督导人员推荐产生) , 共回收有效问卷175份。问卷题目先经过文献资料和初步访谈, 筛选出幼儿教师“对教育反思的认识、自我反思水平评估、影响教育反思因素、反思方法与契机评价”等方面的调查内容, 在此基础上经过开放式问卷调查最终确定调查问题的封闭选项, 就此设计调查的七个问题, 并最终进行百分制统计和等级评分统计, 得到以下结果。

三、研究结果

1. 对教育反思含义的理解。

本次调查提供四个选项, 选择其中一个最贴近与符合自己对教育反思含义理解的选项, 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表1的数据表明, 骨干教师普遍认同第四种的观点。虽然国内外专家对教育反思有过许多专门论述, 但从调查中可以发现, 一线工作者对教育反思也有自己的理解, 尤其结合访谈可以了解到他们一般会从以下角度加以理解。 (1) 从方法来看, 教育反思被看作一种工作上的不断反省。他们认为“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后就应该进行反省, 从中总结经验教训, 以便更好地调整后继工作”, 因而这种活动应是一种“常规性活动”。 (2) 从功能来看, 教育反思能够提升教学质量, 提高教师素质。“反思可以找出幼教工作中的不足, 为后继工作提供帮助”、“反思可以不断修正教育教学工作, 总结经验与教训, 少走弯路”。这种认识基于“教育反思是一种总结不足, 以便提高”的观点而产生。 (3) 从过程来看, 教育反思是“发现问题、更新观念、调整行为、实现自我超越”。他们认识到教育反思本质上是教师主动反省的过程, 是教师在自我发展过程中主动性、自觉性和能动性的集中体现。

表1的数据表明, 半数骨干教师 (51.5%) 持第4种观点, 从过程角度来表述对“教育反思”的理解, 而近四成的骨干教师持第1、第2种观点, 从方法与功能角度来阐释。虽然幼儿园骨干教师从不同角度与层次理解教育反思的含义也属正常, 但有些骨干教师思想意识上过分强调教育反思是“教育工作的总结”, 没有认识到它是“发现问题, 主动寻求解决方案的过程”。

教育反思不完全等同于教育总结。教育总结强调的是经验积累, 用已有经验解决面临的问题。他们会固守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 机械地按原则行事, 在思想上缺乏开放性, 不会建立自己的理论。而反思应该是以研究和解决教育问题为基点, 首先应该学会质疑, 往往需要开放性的态度, 不仅注重总结经验, 更为重要的是要对教育理论和教育经验不采取迷信的态度, 在审视研析的基础上, 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尝试完善与创立自己的教育理论。因此, 幼儿园骨干教师把教育反思看成行动后的反省和经验的总结, 这是有失偏颇与值得注意的。

2. 对教育反思水平的自我评价。

本次调查提供四个选项, 让教师选择认为最贴近的一个选项, 统计结果见表2。

统计结果显示, 幼儿园骨干教师中缺乏反思意识与反思能力的只占少数 (约14.9%) , 大部分的骨干教师不仅具有强烈的反思愿望与反思能力, 有些甚至已基本养成反思习惯 (占22.9%) 。在访谈中也应证了这一结果。有些骨干教师反映, 近几年学前教育法规的密集出台, 对幼儿教师的专业化要求不断提高, 他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增强学习与研讨教育理论的动机与愿望, 同前几年相比, 骨干教师乃至一般教师对教育反思的认识和教育反思能力确实有明显提高。

3. 教育反思的影响因素。

理论上说, 影响教师反思的因素包含复杂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在本次调查中, 本文参照已有研究, 将影响因素分为5种, 依次为:教师研修能力、教师时间精力、教师态度和观念、幼儿园管理和要求、教师个性特征与兴趣爱好。在问卷中要求被调查者按影响程度依次从大到小排序, 并计分为5、4、3、2, l, 最后统计积分总和, 并用积分总和除以总人数175人, 求得排序上的平均程度, 统计结果如表3所示。

统计结果显示, 程度等级分排在第一位的影响因素是教师研修能力, 包括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修养、教师的实践经验及教师对自身的专业定位等。

排在第二位的影响因素是时间和精力。比如, 在访谈中有教师提到:“工作忙碌, 杂乱, 需要环境布置和书写的东西很多, 时间被大量事务性工作所耗掉。”“我们的工作可以用‘婆婆妈妈’来形容, 它涉及幼儿在园一日的吃、喝、拉、撒、睡, 处理好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就够累的了。”字里行间流露出无奈。

排在第三位的影响因素是教师观念和态度。比如, 教师是否热爱这一职业, 是否愿意自我提高, 是否愿意坚持对教育活动进行反思等。正如一位骨干教师说道:“在幼儿园, 每天每时都有令人‘心动’的事, 只有把它们积累起来, 成为我们自己的东西, 才会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 但是我们有时只有‘心动’, 没有‘行动’, 而责任和信念就是坚持‘行动’的动力。”

排在第四位的影响因素是幼儿园的环境氛围和管理要求。如有些幼儿园要求每位教师每周交一篇观察记录与反思笔记, 如果周围同事都积极向上, 认真写反思笔记和观察笔记, 那么周围的教师就会被带动起来跟着做。

排在最后一位的影响因素是教师兴趣爱好与性格特征, 比如, 教师是否有自我提高的内在需要, 是否有较强的竞争意识, 是否勤于思考, 善于笔耕。

4. 教育反思的重点内容。

教育反思的内容应当涵盖教育活动的全部内容及整个进程, 但为了了解骨干教师在教育反思内容上的侧重点, 本次调查主要设计三个方面的重点内容。

统计结果表明, 五成多 (52.6%) 的骨干教师反思的内容集中在教育教学技能和策略的技术层面, 只有较少的教师 (12%) 会做深层次的理论反思, 对设计这些教育活动背后的理念、依据进行深入、周密、反复的斟酌与思考。这表明, 幼儿园骨干教师教育反思的侧重内容确实存在从教育教学技能、策略向教育教学理论的过渡梯度, 而这梯度中的大部分骨干教师的反思属于前反思, 少数教师可达到准反思水平, 使得骨干教师反思的质量和水平不高, 值得关注。

为了进一步探究骨干教师对教育活动的反思侧重点, 本调查根据教育教学活动的构成要素: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准备、活动过程, 设计教育反思侧重内容的调查项, 要求从中任选三项, 统计选择频数。

结果表明, 排在第一位的反思内容是活动过程, 有近80%的教师会反思教育活动实施过程中环节的设计是否合理, 采用的方法和组织形式是否适合, 是否考虑到有活动的延伸和拓展环节等。

排在第二位的反思内容是活动目标, 有三分之二的教师 (69.1%和63.4%) 关注幼儿在教育活动中的反应与教育目标的达成情况。有教师谈道:“教育活动的最终成果是达成预设的教育目标, 所以教育反思的重点是反思目标的制定是否合理, 对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上的要求是否适中。”“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幼儿的发展, 所以要反思幼儿参与活动的意识与兴趣, 反思孩子在教学中是否有创新表现, 是否有收获。”

排在第三位的反思内容是活动准备和活动内容, 有近三分之一的教师 (28.6%和30.9%) 提到应该对活动材料和活动内容进行反思。比如, 反思活动材料是否准备充分, 做到能激发幼儿主动参与的兴趣, 对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等。

以上调查结果表明, 幼儿园骨干教师会针对性地对教育活动各构成要素进行反思, 尤其以教育活动的实施过程是否达成教育目标作为反思重点。

5. 教育反思的方法。

教师进行反思的方法是指教师是如何操作反思活动的。本次调查中, 被调查者可以在以下七个选项中任意选择三个选项, 统计的选择频数如表6。

表6的数据表明, 排列前四位的骨干教师常用的教育反思方法分别是:第3种占62.3%:观摩他人工作现场, 从对比中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 深入反思;第1种占59.4%:用各种方式记录和书写自己对教育教学行为的所感所思。例如, 写教育随笔、教育日志、活动分析、教学后记等;第6种占55.4%:参加各级各类骨干教师的研修培训和沙龙论坛活动, 在与优秀的同行、名师专家的思想碰撞与对话中反思;第7种占53.1%:运用课题研究、叙事研究、案例研究、行动研究等方法, 在教研过程中反思。其中第3和第6种方法更多地体现出群体性反思, 第1和第7种方法更多地体现个体性反思。这表明, 幼儿园骨干教师在选择教育反思方法上, 开始注意到内外结合、个体和群体结合。

但调查同时表明, 幼儿教师较少采用的方法是第2、第4和第5种:第2种占29.1%:主动开放自己的教学课堂, 建立起教育者与学生、家长间的对话反思;第5种占24%:用批判接受的态度阅读教育论著, 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反思。这两种反思方法, 是继自我反思视角 (个体反思) 、同事视角 (群体反思) 后的另两个比较重要的反思视角, 即学生与家长视角和理论文献视角。这两个视角是前两个反思视角的重要补充, 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但被骨干教师忽视了。这说明, 如何落实与理解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 站在儿童的角度反观教师自身行为, 在有些教师身上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说明骨干教师的反思视野比较狭窄。

6. 激发教育反思的契机。

本次调查列举出六个方面的教育反思契机, 可以任选两项。统计结果如表7所示。

表7的数据表明, 能引发教育反思的契机很多, 而得到调查对象普遍认同的结论是“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 占64.6%。这说明如何让骨干教师发现、思考理想与现实的反差, 是提高骨干教师教育反思针对性必须高度关注的问题。

表7的数据还表明, 无论工作压力大、困难多, 还是遭遇突发事件, 受先进榜样的冲击, 抑或受同行质疑, 涉及职称与待遇等切身利益关系时, 都会激发骨干教师教育反思的激情。这些状态是在他们遭遇困境、困惑、困难或做出选择时产生的一种行为表现, 更主要的是这些所谓的困境也好, 困惑也罢, 都会让骨干教师对自己的教育行为不满意, 产生想改变的愿望与动力。一般来说, 挫败感的教育情况最容易让教师反思, 当“一节课有些地方上得不满意”或“某一教育活动环节对教师产生触动时”, 他们就会进行反思。所以如何给教师以触动, 成为教师反思的动力, 也是教育管理者的艺术。

四、研究启示

1. 正确理解教育反思内涵, 建构过程性反思的良性循环。

上述调查发现, 有些幼儿园骨干教师把教育反思简单看成教育行动后的反省和教育工作的经验总结, 没有认识到教育反思应当贯穿于教育活动前、活动中和活动后的全程。

教育反思应贯穿于教育活动全过程。“前反思”是在实施教育活动之前进行的反思, 重点是教育活动目标, 因为活动目标引领着教育活动的发展方向, 体现着教育活动的价值核心, 反映着教育主体的愿望。“中反思”是在教育活动实施过程中进行反思, 重点是能够及时发现问题, 合理调整。实施过程中的反思不只是关注教学行为的预期效果是否达成, 还应结合自身实践对原有教育价值和理念进行批判和质疑, 只有这样, 才能更好地提升教育反思的效果。“后反思”是在教育活动实施后进行反思, 这种反思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对过去教育过程的回忆和总结, 也不仅仅对教育效果做评价性反思, 而是针对教育过程中的问题做深层次的教育价值与理念的理性批判, 为下一步教育实践的改进提供建设性意见。总之, “前、中、后”三个阶段的反思既有不同的侧重点, 又必须注意相互衔接, 通过反思循环系统的建立与反思活动的环环相扣和循环往复, 定能提高反思效果。

2. 增强教师反思意识, 变被动反思为主动反思。

反思意识是教师对自身的教学理念和行为、教学活动的决策和教学效果自觉产生的自我批判、自我调整、自我构建的欲望和信念。通过上述调查得知, 一定的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已不同程度地被大多数幼儿园骨干教师所接受和拥有, 但养成基本反思习惯的人比例不高 (已基本养成反思习惯的只占22.9%) 。为此, 应提高幼儿园骨干教师的反思意识, 养成自觉反思的良好习惯, 变被动为主动。教育反思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自觉的反思行为, 另一种是学校要求的反思。前一种是个人的主动体现, 后一种是制度的外在要求。当反思真正成为教师自觉自愿的行为时, 才能产生实效, 才能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因此, 增强骨干教师对教育反思意义的深刻认识, 培养他们高度的职业责任感, 激发强烈的反思愿望, 提高其主动反思的自觉性、主动性和持续性。

3. 建立支持系统, 营造利于教育反思的精神环境。

虽然幼儿园骨干教师进行教育反思有着复杂的客观与主观原因, 但与教育权威人士、园所领导、其他教师、管理人员的支持与配合分不开, 因此, 幼儿园必须创建一种有利于骨干教师教育反思的管理制度和环境氛围的支持系统。

精神环境包括制度环境和文化环境。管理者要建章立制, 注重建立有利于幼儿园骨干教师教育反思的管理制度和常规机制, 如骨干教师的管理与考核制度、学习与培训制度等。同时, 管理者要营造氛围, 形成人人重视、积极参与的反思人文环境, 为骨干教师开辟教学研讨、专题讲座、科研课题、专家指导等平台, 通过学习汇报、经验交流、实践研究等形式, 促进骨干教师在工作和学习中不断反思和进步。另外, 管理者应创造各种有利条件, 满足教师反思成长的需要, 提供教师学习研修和研讨培训的机会, 订阅符合学科发展的报纸、杂志等, 以激励教师积极反思和快速成长。

4. 掌握科学的反思方法, 实现个人反思和集体反思的互补。

教育反思方式多样, 灵活性很大, 幼儿教师应根据教育环境中的丰富资源, 掌握适合自己的科学反思方法, 开展多种方式的教育反思。例如, 可通过写教学日记、教学随笔、教学叙事、教学后记等方式进行个人反思;借助教育观察、教学录像、观摩活动、网络研讨等途径, 与同事、专家进行集体研讨;借助与幼儿交谈、阅读教育理论文献、参与课题研究、撰写教育论文等多种方式, 进行深入而多样的反思。

在实践中, 很多幼儿教师的反思只是停留在个人层面上的个体行为, 有时会处于“当局者迷, 旁观者清”的困境, 出现“不识庐山真面目”的遗憾, 此时集群体智慧, 进行群体思维碰撞, 显得尤其重要。集体反思是一种群体反思, 群体成员分享教学经验与心得体会, 在交流和碰撞中相互学习、借鉴和启迪, 完善思维模式, 增强集体情感, 共同提高。因此, 适时地将个人反思的结果同他人分享, 实现个人反思和集体反思的充分互补, 是提升反思质量和效率的必然选择。

5. 开展多视角的反思, 拓展教育反思的广度和深度。

教师教育反思应该是多视角和多角度的。通常, 教育反思有四个视角:自我、学生、同事和专家。有的教师擅长对照自己的过去经验进行反思, 有的教师习惯于和同事成长的对比中寻找差距, 有的教师会通过理论文献学习, 在专家的引领下进行反思, 但不管用何种视角来审视自己的教育实践, 我们都要对自己所持有的不完整和不正确的思想产生警惕, 不断追求完善和进步。上述调查显示, 多数骨干教师倾向于从自我和同事两个视角进行反思, 较少通过幼儿这面镜子反观教育实践和教育行为, 在倡导学生主体地位的今天, 应鼓励教师从幼儿视角进行反思, 关注幼儿的内心世界, 了解他们的真实需要, 从幼儿立场出发反思教育行为。只有通过多视角的反思, 才能发现自己“所想的和所做的”与幼儿“所需的和所要的”之间的差异, 开阔视野, 拓宽思路, 提高教育反思的广度和深度。

6. 改变反思内容的侧重点, 迎接教育反思新契机。

以上调查显示, 多数幼儿园骨干教师教育反思的内容集中在教育方法、策略和技术层面, 只有少数教师从理论高度对隐含在活动背后的教育理念做深入和周密的思考。这是因为:首先, 一些教师的理论水平有限, 无法从教育活动背后所隐含的教育理念上深入思考。其次, 一些教师固守习惯的技术层面的教育反思内容, 不了解也不理解教育反思的最高境界是教育价值观与教育理念。最后, 幼儿教师工作繁杂, 忙于事务性工作, 让教育反思处于应付状态, 无暇静心做深入思考。如何改变幼儿教师这种浅层次的反思水平, 这与引发他们教育反思的契机有关。

调查显示, 当“理想与现实出现巨大反差”时, 会激发骨干教师产生教育反思的激情。教师率先进行课程实验, 连续带教薄弱班, 遭遇工作巨大压力与困难;自己与优秀教师同场竞赛, 受经典范例触动、先进榜样冲击;教师面临评定职称、调整奖金待遇等涉及切身利害关系问题, 这都是良好的教育反思契机。所以, 园领导为了促进教师尽快成长为业务骨干, 必须有意为他们压担子, 适时地打板子, 促进教师个人工作的改进和提高。

五、结语

总之, 教育反思是幼儿园骨干教师实现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目前, 幼儿园骨干教师已意识到教育反思的重要, 但缺乏主动反思的意识和能力;更多的反思停留在经验总结层面, 缺乏理论的提升与引领;重教学策略与技能的反思, 轻教育理论的审视与反省。因此, 发挥教育反思在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 创建有利于教师教育反思的支持系统, 依靠教师自身长期不懈地努力, 通过个体与群体性反思活动相结合, 让自己成长为具有自主反思意识与能力的优秀幼儿园骨干教师。

参考文献

[1]武海燕.培养教师反思能力的意义和策略.[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1, 14 (6) .

[2]熊川武.试析反思性教学[J].教育研究, 2002, (2) .

[3]彭华茂, 王凯荣, 申继亮.小学骨干教师反思意识的调查与分析[J].西北师大学报 (社科版) , 2002, (9) .

篇4:对幼儿教师教学反思的“反思”

【关键词】教学反思;幼儿教师;专业化成长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17(2012)09-0028-05

【作者简介】滑红霞(1964-),女,山西运城人,太原幼儿师范学院学前教育科科长、高级讲师。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研究表明(JuliceAnneThomas,Montomery,1998;Byrd,Intyre,1993),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机制,是“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有力手段和有效途径”。美国学者波斯纳曾说过“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叶澜也持相同观点:“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由此可见,教学反思对于一名优秀幼儿教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因此,本文以太原市35位一线幼儿教师为研究对象,拟对幼儿教师在教学反思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幼儿教师在教学反思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反思多程式化少亮点

“改进教育实践的最好的希望是,把教师提升为自主的和反思的人。”“思之不慎,行而失当,反思乃个体成熟之标志,群体亦然。”在参赛的35位幼儿教师中,8位能写出自己的教学感受和特点,反思有针对性,能为理清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和行为、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进行有效反思。

“在课前准备方面主要是依据活动目标反思的,看看自己准备的是不是恰到好处,如:活动内容要体现目标,抓住重点,另外,在孩子安全方面也要考虑到。可以说,各个环节都要反思,如果反思不到位,教学肯定出问题!”(L老师)

“身教重于言教”。一天幼儿准备午睡的时候,我边帮孩子们脱衣服,边和班上陈老师说起家里的烦心事,有几个小捣蛋就乘机说话了,我见状后很生气地说: “睡觉不许说话!”这时,突然听到周凡怡大声地说:“老师也在说话啊!”我和陈老师听后都一时语塞了。午睡过后,我主动向小朋友承认我的过错,并和孩子们约好午睡的时候不大声说话,不影响孩子的睡觉,他们都很高兴地答应了。这件事后,使我深深体会到身教重于言教的道理,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幼儿的心目中都会留下深刻的印记。教师应当做幼儿的榜样,要求幼儿做到的,首先自己要做到并做好。(w老师)

而其他27位教师的活动反思一般都是先从活动前的准备、再从活动的进行、后从活动的结束方面进行回顾,反思公式化,将其记为流水账、回忆录。

在“我们的节日”的活动中,教师的反思内容为:

“(1)通过本次活动为国庆节诗歌会奠定了基础,使幼儿产生做中国人的自豪感,培养了全体小朋友从小热爱自己祖国的情感。(2)利用谈话之后的游戏时间让幼儿学习模仿、制作,以更深切地让他们感受春节的快乐。(3)可收集旧挂历做装饰,布置新年里的教室。”(B老师)

“在本次活动过程中,我先让幼儿动手操作来完成,然后让他们相互讨论,最后还请几名幼儿总结了今天的感受。教学效果比较显著。”(A老师)

以上两位教师的教学反思具有极高的代表性,我们可以看到,有的教师仅仅反思活动目标,有的仅仅反思教育效果,有的反思就是描述自己在活动中的做法等等,反思不能做到全面和科学,还停留在教师的随感随想方面,不能触及到教育活动的实质。这样的反思只是在走形式,没有体现出反思的意义和价值。而且他们的教学反思中最多的问题不是找不到可写事情,就是找不准问题。即使发现了“闪光点”,也担心没有理论依据、不会分析而犯观念上的错误,而找一些别人分析过的、有依据、写过的主题来写。

(二)教学反思多空想少梳理与实践

教学反思作为教师探索与解决教学问题的一种研究手段,是创新理念、教法和提高活动质量的一种有效途径。Wallce(1993)曾经把教师专业发展表示为一个教学实践与教学反思不断循环发展的过程:

而在调研的过程中,幼儿教师基本感受是“工作忙,没时间反思”。每天班里事务和一日保教活动事无巨细、亲力亲为,每天还要写教学活动设计、每周写观察笔记、观课议课笔记、家长联系册,再加上其间进行的各种考核、评比等常常使教师疲于应付,给教师造成了巨大的生理和心理负担,使很多教师产生了职业倦怠倾向,并扼杀了教师反思自身教育教学观念和教学过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幼儿教师没有掌握相应的教学反思方法和技巧,许多想法、看法、观点一闪而过,没能留下自己思想的“闪光点”,事后又常常不及时记录,白白将自己的经验付诸东流。更多情况是教师在活动反思中想的多、思绪乱,真正动手动脑总结、提炼少,学习研讨时间少,对反思后的再实践、再总结、再提炼行动就少之又少了。

“我们的时间受到很大的限制,还有就是精力,谁每天有那么多时间精力把白天经历的都写下来,那样的话每个人都能出书了,所以我们只能是尽力而为。”(D老师)

“刚开始上班的时候,我有意让自己养成一个习惯,晚上吧,休息了之后,在脑子里回想今天哪些孩子预期的目标是达成了,哪些没有达成,下一步的策略是什么,应该丰富哪些材料,明天的活动是什么,教案有没有背熟,脑子里就是思考这些东西。不过脑子里很乱,东想一下西想一下,想不清楚就糊里糊涂地睡着了,后来一天工作下来很累,躺在床上马上就睡着了,索性也就不想了。”(E老师)

(三)教学反思多感性描述少理性思考

在翻阅35位教师的教学反思时,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对活动反思重事实描述轻理论思考,对目标中的核心经验把握不准,对幼儿的行为表现缺乏科学的依据和理解,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设计理念不清,只能就事论事,不能深入思考。有的教师教育观点有误,有的教师为写而写,流于形式,有的教师进行的多为思考教学手段适宜性的反思,有的反思成为宣泄情绪、平衡心态的手段。

“本节课幼儿很有兴趣,自己画的画也比较独特,教学目的达到。”(B老师)

“今天早上,我又领孩子排练了六一的节目,孩子们不听话,我很生气,熊了他们几次,所以,下午又练习了一边,希望在‘六一’演出时能得到领导的好评。”(F老师)

“这些孩子太油了,跟他说话当没听到。就光是让他们安静下来就得扯着嗓子喊半天。哎,一天下来嗓子都哑了!”(G老师)

教学反思很多都是描述性地记录一天的工作内容“是什么”,却没有人思考“为什么”“怎么样”,没有看到平凡工作背后的不平凡。而“为什么和怎么样”才是教学反思的核心和关键。究其原因,一方面很多教师“真的没时间仔细想,也不知道该反思些什么”或“这些也没人仔细看,就是做做样子应付检查”;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教师理论素养不高,自身没有能力对教育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进行分析。参加教学活动竞赛的35位幼儿教师中,32位第一学历为中等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学科知识缺乏和文化素养不足成为制约他们反思的关键因素。

(四)教学反思多关注集体少关注个别幼儿

大多数教师能够认识到,教学反思有利于教师自身的进步和发展,但在实际中,“善于反思的教师能借助孩子在活动中的反应来分析、判断自身行为的适宜性,减少教学活动的盲目性和错误,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最终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在对幼儿主体性的关注方面,31位教师在60%的活动反思中谈到怎样能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整体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以及幼儿在活动中的整体表现情况,仅有个别教师在某篇反思中关注了特殊、个别幼儿的表现。在教学活动设计中,大部分教师没有体现个别特殊幼儿的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材料方面的研究反思。

“幼儿对这首歌掌握得很好,在游戏时幼儿的兴趣很高,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来。幼儿之所以掌握得比较好,是因为这首歌的内容比较生动有趣,所以学得较好……”(A老师)

而恰巧在放学时,笔者听到A老师班上一名幼儿和家长的一段对话:

妈妈:宝贝,今天长了什么本事啊?

幼儿:没有

妈妈:可是妈妈今天问老师,说教了一首特别好听的歌,宝儿,你唱给妈妈听好不好?

幼儿:不好

妈妈:为什么?

幼儿:没意思,不想学

A老师在教学反思中非常肯定了自己的教学效果“幼儿对这首歌掌握得很好”,但实际上,她并没有意识到这位幼儿对这首歌“与众不同”的态度。新《纲要》中特别提出“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每个幼儿都是与众不同的,有着自己的个性特征和学习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中,教师应该多关注和思考幼儿的个性需求发展以及那些特殊幼儿的表现,而不要被课堂表面的热闹迷失方向。

(五)教学反思多谈不足少谈质疑与改进方法

在教学活动方案和“观课议课”的反思中,一些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对别人的教学活动写了多方面的不足,恰如开批判会。比如有的教师说自己教学目标理解有偏差,教学材料使用不当,教学内容不适宜,幼儿积极性不高,将自己的教学批判得一无是处,或者将自己上课的失败归咎于他人。但唯有批判和抱怨是不够的,教学中有何困惑、什么原因造成的、怎样改进等问题没有提到,反思便没有价值。

“这次活动没能很好地达成教学目标,主要是因为我没有引导幼儿完成一组活动后,再去尝试使用其他组的材料;教学内容好像也有点难,孩子们不理解要做事情的要求;我在教学过程中也显得很急躁,没能静下心来好好及时调整……”(B老师)

在“玩具变变变”活动结束后,教师反思到:

“在活动中,存在着几点不足之处:①为家长、为幼儿提供收集资料的时间太匆忙,对收集的质量和数量有一定的影响。②有个别家长参与意识淡薄,对主题的开展漠不关心,活动中很难和我的教学活动相互配合。”(C老师)

教学反思是教师从事教学和研究的基本手段,教师在实践中掌握了这种手段,无疑会获得自己专业成长与发展的重要工具。从两位教师的活动反思中,我们可以看出,两位教师并没有认清教学反思的真正意义和价值,她们将书写教学反思当作负面情绪的宣泄方式,或为自己的不成功寻找“自我安慰”的理由。然而,教师反思首先对活动本身有着直接的发展价值,可以不断调整和修正教育活动的发展,同时教师反思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这才是教师反思价值的根本所在。

二、对提高幼儿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几点思考

(一)引领幼儿教师理解教学反思的内涵

杜威最先将“反思”这一概念引入到教学领域,在1933年发表的《我们怎样思维》一书中提到:“反思是思维的一种形式,是个体在头脑中对问题进行反复、严肃、执着的沉思,并进一步解释为对任何信念或假定的知识形式,根据支持它的基础和它趋于达到的进一步结论而进行的积极的、坚持不懈的和仔细的考虑。”而幼儿教师在教学反思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和困惑主要是对教学反思的内涵认识不足和对教学反思价值认同度不高造成的。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教师对教学反思内涵的理解,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实践性、反省性、自我性、过程性、研究性是教学反思的五大特征。全方位的教学反思涉及教学方案的设计、幼儿的经验水平的把握、幼儿学习特点和个性特征与学习兴趣的了解、教学的内容与教学活动形式的适宜、幼儿学习交往机会的提供、学法指导、赞赏和激励的评价方式、民主、平等的学习环境创设、教师角色定位、突发事件处理等。教学活动后,幼儿教师及时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反思我的教学有效吗?精彩处有哪些?教法与学法上有哪些创新?摸索了哪些教学规律?还有哪些需要改进?35位幼儿教师在教学反思内容上的基本情况。

教学反思不仅仅是找不足、找缺陷,更是对自己或别人理念、行为的质疑,它要求教师对教学实践和经验重新认识,更自觉、理性地去看待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不断调整和修正教学活动的方向,使理论与实践统一,提高实践质量。同时教师反思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使教师在自我扬弃中不断进步和成长。

(二)引领幼儿教师掌握教学反思的基本步骤

教学活动反思的一般基本步骤是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应用验证。其中,发现问题是教学反思的关键环节。而要想发现问题、探究其背后的原因,就必须挣脱思维的惰性,提高问题敏感度,对每天“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的事物进行积极的思维加工。也就是说,教师要对已经熟悉的事物保持一种“明知故问”的态度。“明知故问”即敢于质疑事物存在的合理性,就是教师通过积极的思维加工对事物保持一种“陌生感”。

在具体操作上,首先,教师必须能够诚实地看待自己和自己的行为,不断地剥离自己、追问自己,直到心灵最深的角落。著名的管理学大师彼得·圣吉有过类似过程的具体描述: “首先,问自己对周遭的事物基本上抱持什么样的看法或信念。先质问自己:某项概括性的看法所依据的‘原始资料’是什么?然后问自己:我是否愿意再想想看?这个看法是否不够精确或有误导作用?诚实地回答这项问题很重要,如果答案是不愿意,再继续下去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如果你愿意质疑自己的某项概括性的看法,就应明确地把它和产生它的原始资料公开。可能的话,直接检验概括性的看法。这往往需要回头探询一个又一个行动背后的理由。”另外,教师可以运用类比、推理、分析、情景再现等方法记录教学反思,以帮助教师准确分析自己的教育教学问题。幼儿教师通过上述一系列经验重组的过程,改变了原有习惯性思维,具有了创新思维,成为真正的问题发现者。

“很多幼儿园设立在成熟的社区里,教师每天都要和社区的人、事、物打交道,教师应怎样更好地利用这个资源对幼儿进行教育呢?另外,幼儿家长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我们应该怎样更好地利用这一教育资源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服务?”(w老师)

教师发现、梳理出问题,选择特定问题予以关注,搜集相关资料,批判性地审视自己的理念行为,进一步确定反思问题;当反思问题确定之后,通过自己多种途径收集相关资料,也可邀请同行和专家集体教研等,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自己对教学实践效果要有预设;教师在认真、反复研究确定改进办法后进行实践验证,再在此基础上形成新一轮的反思循环,从而形成有效的反思链。

(三)引领幼儿教师了解教学反思的常用方式方法

教师常用反思方式主要有内省式、经验记录式、交流式。在与35位教师交谈后发现,他们对三种反思方式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和体会。

与教学反思方式相对应的反思方法主要有个人反思笔记、集体教研反思、摄像录音记录等,下面是对35位教师涉及教学反思方法调查得到的数据,

反思方法是教师反思得以实现的载体,是教师反思必须掌握的工具,熟悉教学反思的方法并灵活地运用对幼儿教师十分必要。对以上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幼儿教师的教学反思方法主要是自我反思(写个人反思笔记)和与同事一起进行集体教研反思。个人反思笔记是近年来运用得最广泛的一种方法,教师可以记录一日教育活动的每一个细节,连同自己的体会和感受诉诸于笔端,从而实现自我监控的最直接、最简易的方式。

撰写教育论文多是上级部门分配的硬性任务,教师在有限的时间里更多的是摘抄相关文章,而不是自己经验的反思总结和提升,因此,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并不能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如摄像录音反思法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录像和录音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加客观、真实、全面的活动再现,可以帮助教师认识真实的自我。但35位教师所在幼儿园硬件实施条件有限,很多幼儿园不能采用摄像方式帮助老师记录活动现场。

其他方法主要包括对外学习交流、专家指导反思、家长反馈、档案袋法等。档案袋法是教师在一段时间里收集教育方方面面的活动资料,并将反思结果记录下来。档案袋建立的过程不仅是记录教育活动进展的过程,更是教师对自己的经验和感受整理和系统化的过程,是教师成长的积累过程。

以上方法各有优势,有效的反思应是各种方法的有机结合和灵活运用,只有这样,反思才能发挥最大的价值。

(四)搭建提升幼儿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平台

1.组织合作反思是提高教师反思能力的重要途径

合作反思具有1+1>2的效果。它的主要形式有案例分析、专家答疑、专题性研讨等多种形式,可以是教师之间进行,也可以是教师与专家之间。在合作反思中,教师最大的收获是借鉴了别人的想法,拓宽了自己思考问题的思路。如有教师认为:“它有思维的碰撞,和其他老师或专家在一起反思比我们一个人反思更深入了,面也广了,同时还可以让我们老师进一步去思考从怎么样的角度去反思,可以怎样更深入地去反思等。”在共同的研究辩论中,教师思维活跃,研究气氛热烈,专家教师共同受益,大家建立起新的、亲密的同伴关系。曾有过合作反思经历的老师深深体会到:“减少了我们老师的压力,特别是在研讨中减少了一些心理压力吧,同时它能创设一个比较轻松的氛围,能激发我们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帮助我们理清思路。”因而,为幼儿教师提供教学观摩、教学大赛、教学研讨等合作反思的机会是提高教师反思能力的重要途径。

2.加强反思材料交流是提高教师反思能力的有效手段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些问题一时没能解决,可以记录下来,之后和同伴交流讨论就会有解决的办法。这样会使教育更科学,教师也会随之成长、成熟。因此,反思材料的撰写和交流,有利于促进幼儿教师的反思向纵深发展,提升实践性知识的层次。同时,也可以选择一些好的或有代表f生的教育反思笔记,就其中的“亮点”挖掘出来,作为典型的案例进行深入的剖析。如该教师是从哪些方面进行反思的?运用了什么反思方法?该反思案例对你有哪些启示?当撰写反思笔记成为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的自发需求和有力工具时,距离研究型教师不远了。

3.开展职后培训是提高教师反思能力的关键

好教师在进行教学反思时会主动对自己教学中的成功与不足寻求一定的理论支撑,并对自己的教学理念进行积极思考,更有效的更新、充实自身的专业理论知识。32位初中起点的幼儿教师在对教育理论知识的掌握上比较欠缺,对教育目标的理解、对科学领域基本原理的理解、对领域知识的把握上有很大困难。教育理论的科学指导和学科知识的科学理解决定了教学活动的成败,决定了孩子接受的知识是否科学,决定着孩子的成长是否健康。因此,幼教管理部门、幼教科研单位应与时俱进有针对性地对幼儿教师进行职后培训,应该对其进行教育理论和理念的培训、教材教法的培训、相应领域学科知识的培训,使幼儿教师的知识结构适应时代发展,教学反思能力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篇5:大班幼儿教师月反思教育随笔

一开始,我以为孩子昨晚在家睡觉晚了,也没在意。但一切收拾停当后,我去检查孩子的午休时,发现苗苗并没有睡着。正常来说,孩子们应该早已进入梦乡,可是今天特别,苗苗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这样持续了半个小时。

“咦?怎么回事?”我不禁疑惑了。我悄悄地躺下来,依偎在她的身边,轻声地问道:“苗苗,不开心吗?苗苗眨巴了几下眼睛,没有吱声。直觉告诉我苗苗肯定有心事。

我柔声说道:“宝贝,老师是不是你最好的朋友啊?”苗苗点点头。“那好朋友有心事应该说出来,好朋友还相互保密呢?”

看着我真诚的眼神,苗苗点了点头,小声说道:“今天,我丢了一个好朋友,昨天还跟我玩呢。”我抬头巡视了一下教室,发现今天没有缺哪个小朋友,就疑惑道:“小朋友们都在啊?”“不是的,是我常玩的大白兔!”

噢,我这才明白过来,苗苗原来说的是她几乎天天手中玩的大白兔布玩具!我正想怎么回答她时,苗苗又说开了:“我问李老师了,她说她忙着呢,让我自己找找,我找不到。”说完,苗苗眼里涌出了泪水。

我赶紧一边给孩子擦泪,一边大脑飞快地转着:“怎么才能逗她开心呢?大白兔怎么才能回来呢?”……有了……我刮了一下苗苗的鼻子:“哦,大白兔啊?今天刘老师拿去给它洗澡了,明天它就会回来的!”“真的?”“当然是真的了啊,老师还会骗你吗?我们是好朋友啊!你想啊,大白兔老长时间没有洗澡了,都快变成大黑兔了,你喜欢它变成黑的吗?”“嗯~,不!”“那就对了,明天老师就让大白兔回来陪你玩,好吗?”“好!”苗苗高兴地点点头。“好,那乖乖地睡觉好吗?”苗苗又点点头,终于闭上了小眼睛。不久,苗苗就进入了梦乡,看着她那熟睡的表情,我心里有说不出的欣慰。

下午,放学后,我直奔市场,寻遍了整个市场,终于买到了和苗苗喜欢的那只一样的大白兔。

第二天,我早早地等在了门口,当我从身后拿出大白兔使劲在苗苗眼前晃了晃时,苗苗一下子扑了过来,笑开了:“大白兔,你回来了!”看到苗苗高兴的样子,我露出了快乐的.笑容。忽然,苗苗又转身过来,在我的脸上亲了一口:“谢谢老师!”看着苗苗跑进教室的快乐背影,顿时,有一种幸福在我的心中弥漫开来……有人说:“倾听花开的声音,我们能读懂花儿的心思,倾听溪水的歌声,我们能读懂山林的呼吸,倾听孩子的心声,我们走进孩子的心灵。”

作为老师,我们不但要能“说”,更要懂得倾听。我们的孩子是一群天真、快乐的孩子,他们有着自己的思想、爱好和情感的需求,不仅是最需要表达的一群孩子,更是最需要被“倾听”的一群孩子。

倾听我们孩子的心声,需要用心去听,用心去接受,用心去理解。不管我们有多么繁忙,只要孩子开口给你说话了,你就必须去倾听!了解他们的需求、想法和故事,分享他们的快乐,化解他们的烦恼。

倾听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可以把孩子的快乐、烦恼转化为他们获得自信、重拾快乐的机会。倾听,要平等地与孩子相处,用心去倾听孩子的心声,用心去理解孩子的语言,用心去接纳孩子。在我看来,这就是尊重孩子。

看着如花的孩子,我们不仅仅是在守护着、哺育着这些美丽的花朵,殊不知更是在幸福地欣赏着花朵!欣赏着花朵,你不感到幸福吗?

篇6:幼儿园教师工作月总结

1、利用家长会,向家长讲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帮助家长了解大班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让幼儿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

2、办好宣传栏,为了让家长及时了解我们每月的教学情况,我们及时将月计划和主题活动内容刊登在班级宣传栏上,让家长了解班级的教学情况。并且在宣传栏上每月刊登温馨提示和育儿知识。让家长了解各种疾病的预防、各个季节的保健知识、正确的育儿方法和幼小衔接应注意的问题。

二、创设积极向上的环境

根据每月主题活动开展和区角活动开展情况,师生共同收集材料、共同创设与主题教育相适应的环境,让家长在了解幼儿在园的学习活动。

三、积极开展家长开放日

在家长开放日里,可以帮助家长了解孩子的情况,走近幼儿园。在公开课中我有针对性的指导可以缩短我与家长的距离,同时经过观察我的教育行为和孩子的表现,家长可以反思自己的家庭教育内容和方法,使其在活动中获得正确的育儿观念和育儿方法,并将观念和方法融入到与孩子相处的每一刻,逐步了解培养、教育孩子的重要性,从而最终实现孩子的健康和谐发展。公开课结束后,我又通过亲子活动《制作老虎》,使其增进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

四、利用多种途径与家长沟通

1、利用家长会,让家长积极参与各种讨论,让家长在共同探讨中互相学习。

2、针对个别幼儿情况,通过来离园时、电话等多种途径交流幼儿平时在家、在园的学习与活动情况,寻求家庭配合共同教育的最佳途径。

3、鼓励家长积极参加亲子风筝制作活动、六一节日表演、大班毕业典礼等活动,加深亲子的情感交流。

4、认真填写幼儿成长记录并拍摄幼儿在园图片,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表现。

上一篇:故友,在我心中诗歌下一篇:检修车间主任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