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

2024-04-13

颠覆(精选8篇)

篇1:颠覆

与登顶的艰辛和漫长相比,从高调喧闹、来势汹汹到低沉落寞、偃旗息鼓的转换总是如此迅捷,中旺集团还没有来得及施展为健康面领导品牌所做的总总准备,压顶的巨浪就汹涌而至了,曾经,中旺集团旗下的“五谷道场”在中央电视台摆出“健康面”领导品牌的阵势,以每天在央视100多万的广告投入欲掀起非油炸方便面的革命,到今天的资金链几近断裂、拖欠员工工资和各地断货的消息不断传出。时隔不足两年,陈宝国先生“拒绝油炸,还我健康”、“非油炸,更健康”的荐言仍是在耳边萦绕。然而,市场风云已不是往昔。

在经过了一连串精彩的演习,“五谷道场”新鲜出炉,着实令整个业界为之耳目一新。但是,如今却各种坏消息此起彼伏,接连不断。

前不久,重庆的《西南商报》曾以“百万货款掉陷阱,众多商家被套牢”为题报道了中旺集团四川分公司涉嫌挪用当地经销商货款高达100万、长达8个月一事。

北京某媒体又接着报道:已经从中旺离职的员工向其透露,11月至今,工资一分钱没有到账。而几个月过后,该公司的几条生产线都停产了。日前,另有媒体报道称中旺集团以对外承认资金确实出现问题。

中旺的资金链紧张的深层原因是什么呢?业内人士纷纷对此发表了看法。据知情人士透露,首先,中旺对“五谷道场”的投入过大,但没有足够的产出。其次,中旺在全国的工厂数量近年开始增多,近年的扩张速度过快。加之今年行业集体遭遇压力,原料飞涨,而零售价只是微调,利润比往年下降等等。其实,这些都只是外因,扩张过快、原材料涨价和盲目上项目应该只是加剧、加速了资金链的断裂而已,这些都只是派生现象,而不是五谷道场走到今天的核心问题和根源。

投资过大而产出不够导致了资金链的断裂,那么产出不够的原因和根源又是什么呢?

产品策略错误→战略规划误区和陷阱→战略决策失当→营销投入巨大→销售产出不够→利润流入远远低于费用流出→现金流干枯→资金链断裂,

所以,归根结底,“五谷道场”失利真正原因在于战略假设的错误与失策,营销规划的失误和战略决策的失当,才使得“五谷道场”变得有点狼狈,体力不支,甚至摇摇欲坠。

战略规划:被表象结果蒙蔽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识和健康消费需求会越来越强烈;各种健康食品一路走俏和热销;油炸食品一向被媒体炒作视为垃圾食品,人们愿意购买健康的方便面食品……其实,这些只是表象的结果。

如果在调研中更进一步去思考和回答这些问题,其得到结果可能是不一样的:吃健康的方便面需要付出享受不到油炸面的香味和口感,消费者还会继续他的选择而不变化吗?也就是说如果牺牲了香喷喷的油炸口感后,他们还需要吃非油炸方便面吗?有多少人吃方便面是为了健康呢?是哪些人在吃方便面呢?经常吃方便面的这些群体对油炸食品引起的不健康有多大的关注度?消费者在吃方便面时关注什么?不关注什么呢?是关注好吃还是吃好(关注健康)?还是仅仅是充饥?关注健康的人有多少又会吃方便面呢?其次是他们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吃方便面呢?他们选购方便面的主要动机又是什么呢?

非油炸方便面虽然更健康,但其存在一个致命的弱点:非油炸方便面经过了脱水干燥后,其结构细密但复水性较差,一般要冲泡5分钟左右,且口感仍然偏硬,没有筋道,没有了油炸的香味与可口,而一般油炸方便面的冲泡时间却只要3分钟。而大众的消费习惯往往是先选择可口,然后是卫生,再次才是健康。目前的消费大众,是关注好吃而不是健康。所以“五谷道场”是在挑战人们千百年来形成的习惯与观念,产品想成为消费主流必然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培育引导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健康导向是一回事,而消费潮流又是另一回事。改变消费者固有的消费习惯,不但要付出巨大的教育成本,而且在列强环伺的情况下,“五谷道场”注定将成为先烈。

很多企业不太愿意专注地去研究和关注自己的目标用户,在进行调研分析时常常进入误区。既要去关注我们的目标消费者在关注什么,又要有能力去洞悉消费者,不能被调研消费者时的表象结果所蒙蔽。要看到消费者调研表底下的真正消费动机。企业在战略规划与产品创新时,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真正去迎合消费者。

篇2:颠覆

当时的心情,是崩溃的。那将近200大洋的软件年费,让我们这些囊中羞涩的学生党,情何以堪?

而忽然有一天,画风突变:“同学,你用的是什么杀毒?”“360呀。”

不知哪里冒出来了个360安全卫士,居然全免费?!

于是一夜间,那黄绿色的小圆球,成为了每台电脑的必备。而杀毒软件也就此彻底走下了“收费”的神坛。至少个人用户很难再接受为电脑的“杀毒安全”服务买单了。

那么,在左右,究竟发生了什么?

篇3:颠覆

要想在技术领域获得成功,唯有创新,而且是颠覆性创新。只有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你才能永远傲立时代潮头,成为市场的引领者。颠覆性创新者拥有的关键不同是其拥有可消除市场稀缺的独特解决方案,以及该解决方案所提供的重要结果。如果没有这些,就不可能具有颠覆性。拥有别人没有的东西,就赋予了你独特的优势,加以利用,可使工作中的某些事情变得容易。

世界颠覆大师保罗·佩兹既为具备颠覆性潜力的初创公司提供建议,也帮助正在遭受市场颠覆性的大企业分析对策。佩兹在最新出版的《缔造颠覆》一书中,讨论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创建颠覆性公司、产品和文化”,书中为产品开发、营销策略和商业模式设计提供逐步引导,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市场颠覆成功的可能性。书中包含许多颠覆性公司和产品的实例,使主流颠覆创新理论成功落地,并深入到实践之中。

创新可以分为持续性创新和颠覆性创新。前者目的是更好地服务现有客户或满足高端用途。这通常意味着附加功能、与老版本的兼容性、质量和可靠性的提升等。绝大多数创新是持续性创新,例如在牙膏中添加氟化物等。要颠覆牙膏市场,基本上需要淘汰刷牙的必要。后者之所以有颠覆性,在于它们满足了未曾满足过的需求,创造出了旧产品类别或商业模式未能提供的新价值维度。换言之,其竞争力来自于新技术方法带来的独特优势,尤其是简单、方便、易得、价廉或易于使用等优势。但有时也包括在于其重新定义了产品类别,具备让现有用户群体觉得“档次较低”的突破性创新。

作者认为,希望长期取得成功的企业,要学会像风投一样思考,开展有目的的实验,发现更好的方法来帮助客户完成工作。实验设计的目的是检验假设,而一定程度上的失败也是可以预料和容忍的。开明的公司会衡量吸取了多少教训,并将失败的实验看做迈向成功的关键,而不是加以处罚。我们要想避免被后起者颠覆,唯有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企业,始终寻找颠覆机会,包括在企业内和企业外,譬如微信就是腾讯对QQ的颠覆,这种左右互搏的方式让腾讯始终站在行业领先位置,无人撼动。

《缔造颠覆》的主要内容包括如何辨别产品、服务或商业模式是否具有颠覆性。对于想要缔造颠覆的企业,其策略中应具备哪些必要组成部分和元素;通向颠覆性成功的路线图,从产品最初的构思到实际的市场颠覆和如何保持市场优势。读完本书,你将知晓缔造颠覆时应考虑的一切,学会从市场稀缺性中找到突破点,依据书中描述的步骤及注意事项逐步执行,便能创造市场上新的“必需品”,从而成功缔造颠覆,为自己赢得崭新未来。

篇4:被颠覆的颠覆者

“生活真是惨,起得比鸡还早,干的比驴还多,睡的比狗晚,最终的命运就像猪,谁愿意都可以砍上一刀!”在孙倩走出PA中国公司大门的时候,不由自主地想起了这句调侃的话。“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等着吧,会有你好看的。”她低着头,委屈而恶狠狠地诅咒将自己开掉的那个人——PA公司新上任的大中华区总裁兼CEO厉温。

诅咒无效——至少暂时无效。厉温还继续着其大刀阔斧的新政,孙倩只是第一个被开除的人。

厉温人如其名,是一个严厉而温和的人,他对敌人很严厉,对朋友很温和。作为PA公司新上任的亚太区总裁兼CEO雷朋钦点的颠覆性变革者,厉温从就任大中华区总裁兼CEO的第一天起,就知道自己迎来了职业生涯中最大的一个挑战,当然,这更是一个大机会。

他决定继续不遗余力地推进自己的“狂”派变革。

自上而下的变革

PA公司是全球最为著名的管理软件公司,总部在瑞典,全球500强客户,有400多个是其客户。于众多本土软件商而言,PA公司几乎是他们的噩梦,一个本土从业者不无哀叹地说,“我发现有PA这样一个无懈可击的对手真是这个时代的悲哀。任何一个项目都有PA的影子,各行各业,大小公司,始终都有PA的大大小小的合作伙伴在不遗余力地围追堵截,PA似乎总能够提供针对性很强的解决方案,且到处都是大批的成功案例,客户已经被这种造神运动搞的神魂颠倒。连续的挫折将我打击的信心全无,真的怀疑是否还有继续在这个行业内生存的勇气……”

但是PA公司也有烦恼,是大烦恼,那就是贝壳公司。贝壳公司是总部位于硅谷的跨国公司,其崇尚进攻,经常以大规模的并购而闻名业界。野心勃勃的贝壳公司无时无刻不在觊觎PA公司管理软件市场第一的宝座,业界也一直盛传贝壳收购PA的各种可能性,华尔街的分析师普遍认为PA必须有跳跃式的发展,才能改变股价偏低和被收购的危险。

立足独立发展的PA公司开始不得已应变。一直以来,在美国和瑞典两地上市的PA,内部也分为欧洲中心和美国中心两个体系,美国和欧洲两派文化对峙,前者行事张扬、注重市场争夺,后者做事沉稳,以服务客户为导向,在新竞争形势下,美派思想逐渐占据上风。除效仿对手进行并购战略之外,PA公司也在进行一场自上至下的人事变动,公司内部大张旗鼓的热情欢迎贝壳公司的高管加盟。2007年1月新上任的PA亚太区总裁雷朋之前就已在贝壳公司服务了15年。

随之而来的是中国区的人事变革。从1997年起就担任北亚及大中华区总裁的挪威人董蒯,奉行沉稳、低调的风格,带领中国市场经历了10年的高速发展,但如今年增速50%以上的成绩已经不能让总部感到满意,其被调任至北亚区董事长之虚位。自2007年4月底开始,由中国台湾和香港地区总裁厉温接任大中华区总裁兼CEO。厉温个性张扬,被认为是深具贝壳公司气质的PA管理者。厉温决心彻底颠覆前任的风格,将PA公司大中华区的团队变得更具有战斗性和攻击性。与此同时,大中华区的业绩指标也骤然提升到了过去的三倍以上。

被称为“厉氏新政”的大中华区变革开始了。

“和绅”之死

厉温的改革,尤其是人事上的改革从就职的第一天就开始了。

“你们知道大贪官和绅为什么死得那么惨吗?”2007年4月29日,厉温到北京赴任后的第一场就职演说以此问题开头。

被约见的全体员工都觉得莫名其妙,厉温见状,意味深长地开始为众人揭开谜底,“因为和绅眼里只有一个皇上!”在场的所有人都感到后背冒出了一股凉气。

“接下来,我来和大家谈一下未来一年的公司总体策略……我现在的兴奋大于压力,因为世界的未来在亚洲,亚洲的未来在中国,中国要成为PA全球增长最快的国家,而不是PA全球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业绩,将是我们最高的考核指标。”厉温开始了其充满雄心壮志的演讲。

不过,在演说最后,厉温用严厉的眼神扫视了一下全场,又冒出了这么句话,“有一点需要再次向大家强调一下,我这个人很记仇,也会报复。”在场的所有人都感到后背又冒出了一股冷气。

演说完毕之后,前任总裁董蒯的行政助理孙倩小姐被立即解聘,解聘的理由相当“和绅”:她没有在厉到任前为其办好北京的本地手机卡(厉是长居香港的新加坡人)。孙在PA已工作6年,曾任中国区COO和CEO的行政秘书。曾有某中层向厉温表示了自己的不同意见,厉温当即跳了起来,“如果明天我还看到她在办公室出现,你和她一起走!”

属下们从此不敢再“造次”。

其实,明眼人都知道,厉温开除掉“只有一个主子”的“敌人”,是杀鸡儆猴。

清洗加速度

厉温的人事变革仍在加速。

“Go On, Be my Heroes!(加油,我的英雄们!)”,这是PA新总裁厉温最喜欢对他的销售部员工喊叫的话,他多次表示,“和他们工作在一起,我很有激情”。不过他对待英雄的方式总是有些独特。

7月4日,厉温在上海大摆酒宴,庆祝第二季度的销售业绩,在会上他对他的英雄们论功行赏,尽欢而散。不过同时,厉温也对参会的全国各地的销售人员公开提出:赶在明年中国实施新劳动法前,他要加快速度“杀人”。在会议之前,华东地区的销售经理张天雪已经被通知辞退。开除的理由很充分,上月的业绩指标未能达到预期。

7月5日,厉温又在办公室约见了上海区的销售经理孙刚。在昨夜的庆功会上,孙刚的团队超额完成了上半年的任务,成为了PA中国区的模范。当踌躇满志的孙刚设想大展宏图的时候,新老板却告诉他:“我越来越觉得你不合适,你可以走了。”孙刚当即目瞪口呆。他已经在PA服务了10年,每年都超额完成任务。

干得不好和干得好都要走人,这直接导致了员工对厉温奖惩的标准大惑不解。私底下,基层员工们开始窃窃私语。至于,被辞退的人具体是因为什么原因,厉温一直没有清楚地做出说明。对于开人,如同他做的其他决定一样,他一向不会做太多的解释。

不久后,在一封发给全体大中华区员工的邮件中,厉温含沙射影的流露出了一些情绪:“当我们见面的时候请不要误会我友好的笑容,不要以为我会宽恕有罪过的人在我背后搞七搞八。我善意提醒你们:我将在没有进一步警告的前提下让‘叛逆者’滚蛋。相信我,我只需要5分钟就搞定。”不少人看了这些话感觉如坠云雾之中,同时莫名的感到一丝紧张。

与此同时,财报显示,第二季度,PA中国取得了软件许可收入增长高达94%的好成绩,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这些创纪录的业绩基本是由董蒯的原班人马创造的,其中相当一部分包含着被厉温辞掉员工的心血。

很显然,业绩之外,厉温的其他考核标准似乎更为重要,只是没有人能搞清楚那些标准到底是什么。

蟒山之变

厉温的人事变革仍在继续,换血开始蔓延至高层。

11月8日,蟒山。在有200多位PA员工参加的 “PA中国第四季度销售大会”上,上任六个多月的厉温宣布对中国区副总裁薛锋、副总张雪鸣等人进行调整,厉同时宣布任命四位新的副总裁。

“大家有什么问题,欢迎踊跃发言。”当厉温向参会人员做出了礼节性的例行询问,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

PA中国区副总张雪鸣第一个上台发言:“有人和我说这是一场政治,我不相信,我错了!有人和我说这里会有阴谋,我不相信,我又错了……这实质就是一场典型的、PA中国历史上从未发生的政治斗争,是希望用最小的成本来挤走这些曾经为PA呕心沥血的人,甚至隐含着希望规避劳动法的一些企图,我为此而不耻……这实质也是一场抢劫,让业绩能够选择性归属于一些人,让黑锅也能够选择性降临某些人,最终实现对整个公司的大换血。为什么?!”

张直斥厉温:“有的新任副总裁过去与我们拼单时,经常丢单,败军之将,何以言勇?”

场面开始骚动。张雪鸣素来十分温和,厉温没有料到他上台会作如此激烈的发言。接下来讲话的是副总裁薛峰。他的语气没有张雪鸣激烈,但用词更为锋利,他说,“今年以来,PA中国业务合了拆,拆了合,不是为了业务,而是为了把人洗走!”

憋着一肚子话的员工们一个个的上去发表看法,会议已经没法进行了……

暗流涌动

厉温的人事变革还在继续,但不是在开人,而是在请人。

“我真的希望我们的竞争对手雇佣你,而且我非常高兴推荐你——在这种事情上你绝对可以指望我帮忙。”厉温曾这样对那些“办公室政治和流言蜚语的制造者”们说。

众多董蒯时期的中高层员工被开除后,这些手头上都有一大堆含金量十足的客户名单的旧部们,很快的就满足了厉温的第一个期望——他们立马加入了其他与PA有直接竞争关系的公司——这事不用找厉温帮忙。这些旧部们憋着一口气的反戈一击令PA中国面临更沉重的压力。

而中坚力量在短时间内相继出走,也使得PA中国出现了严重的“权力真空”,很多事情没有相对应的人来做,一些客户对PA公司近几个月三番五次出现的新面孔和时断时续的响应速度开始感到不耐烦。迫不得已,厉温从台湾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紧急征调了一批旧部来充实PA中国的中高层空白。

然而,新的问题接踵而至。在PA中国原有的老员工眼里,一些“普通话都说不利索”的新高管动辄以权势压人,根本不了解市场和行业,却对员工的工作横加指责和干涉。不满的情绪开始积蓄。

裂痕犹如天堑。有中层领导威胁要把PA公司的内部斗争通过博客公布于众。厉温又发布了一封带有威胁意味的邮件。

“作为PA员工,如果你被曝光散播谣言,或者玩弄政治,那将绝对限制你的职业生涯。 请不要忘记尽管中国是个大国,IT圈里的消息会以邮件或流言的速度散播。顺便提一下, 我听说了某IT公司的‘秘书门事件’,这个秘书把公司内部邮件散播出去这件事没有给她带来任何好处,因为她也同时毁坏了自己的信誉和前程,你会雇佣这样的人吗?”

一个PA中层见此情景对厉温的驾驭能力表示出了深深的忧虑,他私下里跟朋友说,“厉温的本事是管理一个30~50人的销售团队,他可以不时地鼓鼓劲,跟每个人都是哥们,小团体很团结,可以容不得不同的声音。但PA中国现在是一个大家庭,需要各种力量的团结才能推进整体业务的提升,需要团结内外部的力量才能完成巨大的业绩任务。厉温能做到海纳百川吗?他有经验管理这样大型的队伍吗?”

他同时谨慎地做出预言:“外有几大强敌环伺,内有几股势力缠斗,厉温却未能彻底有效地进行化解,甚至其本人的前途也危矣。”

与此同时,最近的第三季度财报显示,PA大中华区业绩远未达到总部预期。

黯然谢幕

2008年2月5日,PA公司网站上低调的挂出了一篇新闻:PA大中国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厉温已经请辞。他希望有更多时间陪伴家人并处理个人事务。PA公司尊重厉温的个人决定,并将与厉温继续保持友好联络。在PA供职17年间成绩斐然,我们对他多年来为PA所作出的杰出贡献表示感谢,并对他的未来深表祝福。

明眼人都知道,一个正值壮年、意欲大展宏图的CEO绝对不会如此莫名其妙地请辞。惟一的解释就是:站在火山口的厉温终于把自己也变成了一座火山——不过是死火山,他被解雇了。

从意气风发,到万千烦恼丝,再到失魂落魄,完成这个转变,厉温仅仅用了二百八十多天时间。

“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温暖;对敌人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无情;对敌人的怜悯就是对朋友的残酷。”这是厉温一直以来的信条,他从来不会对“敌人”怜悯,从来不。可是,职场上,到底谁是朋友,谁又是敌人呢?

最可怕的是拥有精英思想的管理者

身子处在一个大公司的领导者位置上,脑袋还停留在以往小团队的管理经验里

看了这篇案例后,我的心里其实沉甸甸的,因为数年前就在国内的一家大型IT企业中就发生过完全类似的事情!

其实,这样一个简单的典型管理情形,不断地在各个大小公司中以各类版本演绎着,其关键的观察点有两个:

一个是管理者怎样才能成为领导者。管理大师们早就区分了管理者和领导者的区别,不是在职位上,而是在行为模式上。管理者更侧重的是控制,而领导者更侧重的是引导。而厉温则恰恰没有完成这样一个角色的转变,身子处在一个大公司的领导者位置上,脑袋还停留在以往小团队的管理经验里。不过,这还不是最关键的,因为很多走上领导位置的,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和经历,最为致命的是,厉温满脑子的精英思想,在他的心目中:除了他自己,其他人都是可以代替的,“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两条腿的人到处都是”。从他问大家“和绅怎么死的”就暴露无疑了,他忘了一点,你不是乾隆,连收拾和绅的嘉庆都不是,别人的选择多得是,何况,即使别人是和绅,至少你也要学学嘉庆如何收拾和绅的呀,他对嘉庆“先忍着、找证据、寻盟友、待机会”的收拾和绅策略一点也没有了解!结果就是自己成了和绅,让更高层的人收拾了!

由此可见,不是说你被任命为CEO,你就一定是一个领导者了,你可以拥有职位权力,但是不一定拥有威信,更不一定会有你想要的结果,员工不是随便摆布的棋子,他们对于领导者的领导能力最有鉴别力。一个真正的领导者是关注他人利益、能够顾全大局、能够驾御局面的人,不是一个随意使用权力的人。

颠覆以前的管理模式是正常的,伊梅尔特对于韦尔奇的颠覆就是如此,关键在于如何颠覆。作为领导人要清楚:你是员工的领导者,而不是组织架构的领导者,你领导的是有思想、有能力的人,而不是权力本身。

另一个就是公司高层如何选拔关键位置的领导者。坦率地说,厉温的悲剧不能全怪他,任命他担任这个位置的顶头上司也应该负有不可推卸的领导责任,他们没有很成熟的培养关键岗位领导者的成熟模式。从厉温的行为观察,他是一个缺少管理大组织的经理人,突然被任命为这么一个重要的关键岗位,他难免会有不适应,自然而然地会用管理小团队的方式来应对这么大的组织,特别是面对大陆如此文化背景下的大公司。而且,决策层也没有很下功夫地去了解厉温的性格特征和行为模式。

美国领导力研究学者曾经做过一个调查,结果显示,75%以上的CEO或者高层领导者被董事会赶下台不是由于他的业绩不好或者能力不强,而是由于其本身的不良性格。

因此,公司决策者在任命如此重要的领导者时,不仅要看候选者的能力和业绩,还要仔细观察这个人的性格特征和行为模式。如果观察失误,这可能会毁了整个组织,如果在战争中有可能是全军覆没,而如果在商场上,可能会是对组织的毁灭性打击,此次厉温“新政”就是如此,要恢复到厉温以前的状态,要付出更大的代价,甚至可能多少代价都不一定会达到目的。

企业文化变革是综合工程

企业文化变革不是轻而易举的,组织在一段时间内会蒙上一层“外壳”而不易改变,人们的观念也会穿上“铠甲”而不愿改变

厉温的变革最终以失败告终,分析下来并非不符合发展环境,而是变革不仅没有得到广大员工的认同,甚至造成严重的信任危机。况且,厉温的变革从头到尾以人事变革为主导,殊不知人事变革作为一种岗位竞争的手段,虽然可以激发员工的进取意识和危机意识,但绝不是企业文化变革的全部。而且,人力资源的重新配置,是要以公司组织能力的需要为前提,并非个人喜好。

符合企业现实情况的变革才是成功的变革,核心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理通,变革推进人要把变革的原因和道理充分的和员工沟通和交流明白,争取大家的支持。尤其要培育和创造一种符合企业实际、催人向上的企业精神。而厉温是“一向不会做太多的解释”,造成员工“感觉如坠云雾之中”,变革内容大都也是负面效果。

2、情顺,除了让员工理解变革的意图以外,企业变革更要顾及员工的感受。而厉温经常的警告和责骂只能让员工产生更大的反感情绪和抵制心理。

3、法到,无论如何,员工在变革中肯定会有一些抵制情绪存在,所以恰当的制度保证是必须的。厉温在他的变革中不仅没有告之变革的方法和要求,同时还让员工对“奖惩的标准大惑不解”,实属犯了大忌。

4、人正,企业文化变革的推进实施,领导人的以身作则非常重要。要求员工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员工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用良好的形象带动广大员工做好企业文化创新和变革。

主导策略确定下来,再谈谈成功的企业文化变革应该遵循的步骤,主要在如下方面:

1、构建清晰的变革愿景和战略。变革推进者要确立合理、明确、简单而振奋人心的变革愿景及相关战略,并将它传达给所有员工,用“理通”的策略让所有人员形成共识,建立责任感和信任感。

2、组织变革团队。成功的变革领导者,会在变革伊始就召集那些有着一定的可信度、技能、关系、声誉和权威的人员,组成一支指导团队来担任变革过程中的推进工作。

3、营造危机意识。既然变革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是历史发展的必须,那么除了像本案例中因客观危机造成的不得不变革以外,企业还要学会营造危机紧迫感,改变员工对待变革的态度,引发他们追求变革、适应变革的内在动因。

4、创造短期成果。变革推进者要尽可能在变革实施后的最短时间里创造业绩和突现成果,这样不仅可以使参与者得到激励,更能让员工产生信心和动力。

5、巩固提升战果。取得一些短期成效后,团队的信心已经被调动起来,变革措施也开始得到理解和认可。这时,变革领导绝不能放松努力,更要加紧推进,直到彻底实现组织变革的愿景。

6、稳固变革成果。变革取得成功后,领导者还需要用相对较长的一段时间来巩固成果,整个组织还需要不断取得新的成功,以证实变革措施的有效性。

总之,企业文化变革不是轻而易举的,组织在一段时间内会蒙上一层“外壳”而不易改变,人们的观念也会穿上“铠甲”而不愿改变,所以,组织文化的变革会经历阵痛。跨越了这个阶段之后,企业就会形成与新业务和新发展规划相适应的组织文化。

新团队变革和建设的关键

治大国如烹小鲜,厉温的狂风暴雨改革不仅让公司大伤元气,自己也是遍体鳞伤,何不轻风细雨,让一切变化以微妙的形式体现出来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主人公厉温在短时间的磨合后,黯然离开或许是一种必然。观察其在职期间的所作所为,会发现如下硬伤:

首先,厉温虽然熟悉海外市场的建设,但却缺少大陆市场的管理经验。台湾、香港与新加坡地区因为市场相对较小,团队结构相对简单,人员数量相对要少,而大陆地区的管理要复杂得多。没有意识到大陆地区的管理与其他地区的差异性,这是厉温失败的原因之一。

其次,厉温虽然一再强调战略的全球化,但是任何一家外企,在大陆市场都面临本土化问题,一味地在大陆地区强硬地推行公司总部制定的战略战术,而不顾及大陆本土的特色与特点,是厉温失败的原因之二。

第三,大陆地区的员工,尤其是中层管理团队,都拥有大量的客户资源与社会关系,这样的一个群体是很有价值的。一昧相信一朝天子一朝臣,而不在原来团队的基础上选用贤能,而是用大清洗的方式致使公司人心涣散,这是厉温失败的原因之三。

第四,从台湾与香港调来的大量人才,与厉温一样,都面临着不了解大陆市场,缺少大陆地区的管理经验等问题,整个空降团队没有在事前进行广泛而深入的培训,是厉温失败的原因之四。

那么,厉温应该如何进行新团队的调整与建设呢?

第一,业绩为先,厉温首先应该做好本身的业绩,业绩不突出的情况下,任何作为都是授人以柄。

第二,有扬有抑,在大陆本土市场,人事的大清洗无疑会将大量有客户资源和广泛社会关系的员工清洗出局,而作为外来的高管,本应该依赖他们。厉温应有选择地将不能为己所用的员工清理出团队,团结那些能够为公司继续效力的员工。

第三,选对盟友,自己的空降部队,应该是一支建设已久、本领过硬的团队,而不是一支仅拥有地域特点,却无作战能力的团队。

综上所述,职场中没有永远的朋友,也不会有永远的敌人。厉温应该事先对自己有可能带入大陆地区的团队进行深入培训,与他们一起了解大陆市场,增加大陆地区的管理经验。进入内地后,也应该立即对原有中层进行一次团队建设,对能够很好的为公司创造价值,并能溶入团队一同工作的员工,进行鼓励与团结,将那些不能够适应新团队的员工请出公司,并将经过培训的海外员工逐步调入大陆地区。在组建这样一支新老结合、共同前进的团队的同时,厉温应该及时地让大家把工作重心放在业绩上——没有业绩的团队带头人一切都是零。在拓展新业绩、稳固老业绩的同时,厉温应与团队一起,把总部的全球化战略在大陆市场很好的本土化,创造出既能适应当地的发展,又能为公司创造良好效益的新文化。

篇5:颠覆者读书笔记

不太明白?没关系,我们先来回答两个问题:

你每天做的事情,是为了什么?设想一下未来5年,时代会成为什么样子?你在其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如果你的答案分别是:“挣钱吃饭”和“不知道”的话,恐怕在未来“被颠覆”的可能性会很大很大。因此,是时候找个时间,好好考虑一下这两个问题了。

同样是一个周末,有的人去参加读书活动,积极与同频小伙伴互动,与老师沟通。甚至回家后还要继续消化,形成作品。

而有的人一觉睡到中午,起床后定个外卖,趴在电脑前刷刷剧、上上网,一天的时间也就这样消磨了。看到报名参加活动的人,还会笑话他说:“免费的我都不去,更别说花钱了。有那闲工夫玩会多好。”

发现了吗?后者只关注到了自己眼前的利益:这事挣不挣钱,花不花钱。因而缺失了长远的战略眼光,也自然难以激发出积极正向的内驱力和使命感,被碾压是必然的结果。

看到这里,如果你突然觉得心里一紧,一股危机感油然而生。想改变,却不知道如何有效激发出自己的“内驱力和使命感”,不妨就一起翻开这本《颠覆者》,在阅读前辈们披荆斩棘艰苦创业历程的同时,想一想上面的两个问题,重新定位出自己的答案。相信你一定会有所感悟与收获的。

篇6:颠覆散文

有人说,我们这一代人,是被洗了脑。我却不以为然,应该说是本性。以至,该我轮着休息休息,可岗位上有事没人的时候,我仍坚守在这个钢厂轧制线棒钢材的生产岗位上。死挺!有钱没奖的事,我依旧使劲的干。唉!我可不是为了捞着:好人!这个名声。

成材率完成了,全定尺完成了,还有班产……一个一个地数着,指标不但完成,而且超前,又是生产排名第一。可我们,我们这个台位捞着的,却只有:一流的团队!四流的操作水平。

“跑钢了,这是谁操作的?”别看小俭子职位不高,权利不大,亦不是阎魔王在世,却老是凶巴巴、一副吃得人进的样子。

“老谭!”小杰有气无力地回答道。

“弯了一支,考核200。”小俭子颁布的就是阴间谕旨。这还算好的,那天,加热炉的佘满哥顶问了一句,开口考核,那可是响当当的500大元。

谕旨,开口闭口就是200,500的不止有佘满哥和我,还有双双。

“我不能再背这个黑锅了……要合理安排我的作息时间。”我决定,不能再这样继续下去了。

有人说,这是颠覆!不,我认为,是回归。不是因为他考核了我多少多少“米米”。总之,不是因为金钱。我,就因为疲劳,弯了一支钢,却要从娘屋里带钱来上班。可他的一个决定:无论我们今天生产的产品是不是品种钢,全部密排。一个班下来,就整整弯了20吨钢。没有人敢吱声,尽然没事。

真是:饭不胀人,气胀人!

的确,要炼好钢,轧好材,从铁矿开挖到运输进厂,再冶炼成铁,精炼成钢。然后,铸造成坯料,已经是很不容易了。那么,在这里,一支精品线棒钢材,还要经过二次加热,再进行粗轧、连轧。最后,锯切成产品。其温度、速度、尺寸等等环节都至关重要。然而,关键的,还是要看轧制中的管理和操作。

说操作。其实,我的水平并不差。只不过,常常由于工作操作的时间过长,又没有定时轮换,会疲劳。加上辊道上没了侧挡板,有缺陷,跑钢,会弯。

这样说,不是推卸责任。

本来吧!也许是加热炉的温度过低,也许是……还有轧制过程中造成的各种停滞,均可能产生低温。这样,单凭我就地的.操作,再好的水平,钢最后也可能会弯。

钢,到我的生产工序时,就已经黑了。特别是小规格,哪怕是弓弯了一点点,辊道速度快,到了没有侧挡板的地方,就可能跑钢。

“那支钢,我看着跑的。没什么!有谁敢说,不跑一支钢。”虽然不是我的全责,管质量的文彬,见我跑钢有些自责,安慰安慰我说。

“老谭的操作没问题,只是……!”小杰这样说。

小杰知道:当初,岗位上除了我和他以外,其他操作的两位都是女同志。为了照顾她们,先由她们挑完轮休的时段。至于我,只有等到他腾出手的时候,我才去吃饭,才去休息。说是休息,没有固定的时间,还呆着岗位上,检修有我,吊废最快有我,处理事故迅速化险为夷有我,吊筐安全互保配合还是有我。当然,这样做,原本都是我自愿。后来,岗位调换了人,他顾里顾外,还要带学徒。

正是如此,我死挺,才会疲劳,才会有……

“跑钢了!”

“小杰,你来操作一下。”连续6个多小时的操作,这次,我,真正感到了疲劳。

“怎么?老谭不操作了!”小俭子明明知道,如今我的岗位上,就地操作只有我一个,他尽然装作全然不知。质问,好大的口气。难道疲劳,稍作短暂的休息调整,都不行?这样,要吃人吗?

“谁不操作……操作多久……”

篇7:颠覆历史观

在文革中的调查,一九四九年,四川有中共地下党员一万八千人,到一九六八年文革时,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县团级地下党员被打成右派和反党分子,成为社会贱民,仍留在中共党内的只有几百人。被送往劳改劳教的十之七八被整死饿死或病死。后来华蓥山游击队甚至还不获承认,被指为土匪势力,许多游击队员和家属受到打击迫害,甚至流离失所,妻离子散。一九四九年五月,中共中央已私下制定了一个处理地下党的十六字秘密方针“降级安排,控制使用,就地消化,逐步淘汰”

因革命小说《红岩》出名的华蓥山女游击队长“双枪老太婆”,其原型人物陈联诗,在中共上台后被驱逐出党,追随她加入中共革命的女儿女婿一家惨遭迫害。其外孙女林雪来到香港中文大学痛说家史,揭露中共革命的残酷真相。

中国文革前有一部非常著名的宣传小说《红岩》,以中共川东地下党和华蓥山游击队为题材,为了打造中共伟光正的红色历史,拔高革命英雄妖魔化国民党,虚构甚多,有的更是无中生有。但书中一些角色确实取材于真实人物。其中一位传奇人物,华蓥山女游击队长“双枪老太婆”是根据现实中三位华蓥山女游击队员的原型艺术加工创造出来的。其中一位是陈联诗。

最近,陈联诗的外孙女林雪来到香港,在中文大学中国研究中心讲述了她家族的革命历史,有别于《红岩》正统革命叙事虚构的伟大和崇高,林雪家族的革命史透视的是中共革命无情的残酷真相:当年怀抱理想主义投身革命的青年如何先是被革命利用,然后再被胜利了的革命政权抛弃和出卖。

家族八人入党,外婆陈联诗

已退休的新闻工作者,现从事民间历史写作的林雪女士,其家族中有八口人是中共川东地下党员,其中包括她的外婆陈联诗。这八位中共地下党员,有三人死在国民党时代:在华蓥山打游击的林雪外公廖玉壁被军阀杨森杀害,就像小说《红岩》中女主角江姐的老公,脑袋被砍下来悬挂在城门上示众;她的姑父在解放军攻进重庆之前死在国民党监狱渣滓洞;仅祖父一人为病逝。出生入死为共产党打江山侥幸活到革命成功这一天的另外五位家族成员(林雪外婆陈联诗、父亲林向北、母亲廖宁君、舅父、及姑母和她第二任丈夫),后来在中共历次政治运动中陆续遭到整肃,家人受到牵连,饱受苦难,都没有好结果。林雪在中文大学的演讲题目是“我的父亲是右派”。在这个革命家庭中陈联诗是核心人物。

陈联诗出生于四川岳池县一个祖上曾出过翰林的书香望族,岳池县女师毕业,一九二三年与丈夫廖玉壁考进南京东南大学读书,和那个时代的很多激进的知识青年一样,受到革命热潮的感染,卷入了一九二五年国共两党合作发起的五卅运动。廖玉壁加入中共后,一九二六年被共产党派遣带着妻子陈联诗回到家乡华蓥山脚下的四川岳池县,组织起一只中共武装,打游击反对军阀。陈联诗于国民党清共后的一九二八年加入共产党。丈夫廖玉壁一九三五年二月被杨森杀害后,遗孀杨联诗带领丈夫的手下组成四十人的双枪队活跃在华蓥山一带,继续干革命,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女子。陈联诗受过高等教育,容貌出众,多才多艺,能诗会画(晚年成为专业画家),而且文武双全,有胆识,讲义气,成功周旋于当地三教九流人士之间,入过四川帮会组织袍哥,还考上过国民政府的县长。她为革命打游击、办军需、找经费、做生意、搞统战,无所不能。在当时女性地位不高的时代受到无数男性的仰慕,视她为侠女。四川著名军阀范绍增即很敬佩她,称她陈三姐(因她排行第三,是袍哥三爷)。而当地民间则称她双枪陈三姐,年长后就成了双枪老太婆。

一九三五年出生盐商家庭的林雪祖父林佩尧和父亲林向北认识了陈联诗,父子两人对她崇拜不已,受其影响投靠了中共革命。林佩尧并因崇拜而生爱慕,对这位侠女一生倾心,至死不渝。因为陈联诗曾对她手下的游击队员立誓继承丈夫遗志及终身不再嫁人,两人不能结合,林佩尧遂让自己的儿子娶了陈联诗的女儿廖宁君,两人成为亲家。

换在今天,陈联诗这样出色的女性一定会是一位事业成功的女强人或女政治家。但她生错了时代。虽然她一九二八年就加入共产党,丈夫为党牺牲,她自己为党出生入死,曾坐监八次,陪过杀场,但共产党上台两年后,就在三反运动中被她效忠的党以“立场不稳”“社会关系复杂”等口实“劝退出党”,被无情抛弃。心有不甘的双枪老太婆想回到党的怀抱中,生前不断向党写申请书要求恢复党籍,一共写了四十二封,直到她一九六○年郁郁寡欢去世前,还向党组织递了最后一封申请信,但党置之不理。不过,好在陈联诗死在文革之前,避过了一场残酷的结局(文革中她和丈夫廖玉壁被定性为地主土匪)。

但被她带入中共革命的女儿女婿一家命运就很悲惨。女婿林向北一九三八年参加中共,以抛头颅洒热血的献身精神在川东从事中共地下党工作,参加华蓥山的武装起义,终于在一九四九年迎来共产党的“解放”。但享受胜利的时间太短,林向北先是在三反运动中被打成大老虎,被审查两个月。然后在一九五七年被打成右派,从此掉入地狱,时年才三十九岁,正当壮年。

林向北晚年的回忆录讲,作为四川地下党员他的遭遇并非个案,他的地下党家人和战友绝大多数和他一样下场都非常悲惨。林向北的妹妹第二任丈夫也被打成右派。据他们在文革中的调查,一九四九年,四川有中共地下党员一万八千人,到一九六八年文革时,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县团级地下党员被打成右派和反党分子,成为社会贱民,仍留在中共党内的只有几百人。被送往劳改劳教的十之七八被整死饿死或病死。

坚持二十多年武装斗争的中共华蓥山游击队,在当年众多的中共武装割据中,始终只是一只很小规模的武装,打不出局面,若非《红岩》这部小说,在中共党史中几乎没有地位。林向北的回忆录说,后来华蓥山游击队甚至还不获承认,被指为土匪势力,许多游击队员和家属受到打击迫害,甚至流离失所,妻离子散。文革中,那部为中共革命历史唱赞歌的红色小说《红岩》被打成叛徒小说,作者之一罗广斌(他本人也是四川地下党员)被迫害跳楼而死。

最初这些受迫害的中共地下党员以为,迫害他们只是四川当局(由解放区南下干部当权)排斥本地干部的土政策造成,是走资派李井泉整人心太黑。因此文革开始毛泽东号召斗争走资派,四川王李井泉倒台,他们遂燃起翻案的希望,以为毛主席要为他们撑腰。于是起来造反,成立“华蓥游击战团”和“四川地下党问题联合调查小组”等造反组织,声称要争取第二次解放。

文革中江青一句话地下党九死一生

谁知这次造反给自己招来更大的灾难。一九六八年三月五日,江青接见四川造反派组织,说“华蓥山游击队糟得很,川东地下党叛徒太多,没一个好人”,还说四川有个由老红军、老干部、老地下党员组织的“三老会”很反动,要镇压。江青此番话,将四川地下党一网打尽,原来幸免于难的地下党员也因此遭到灭顶之灾。如曾担任过川东游击纵队司令的四川文史馆馆长刘孟伉,一直安然无事,这时也被打倒,拉出来残酷批斗致死。

出来造反希望翻案的更是祸上加祸。本来是右派的林向北和半右派的妻子廖宁君,又多了叛徒特务、为川东地下党翻案、为华蓥山游击队翻案、为地主、土匪的父母翻案、为右派翻案几顶反革命帽子。林向北在他的回忆录中说,他夫妻被关进牛棚,“被挂上黑牌,天天游街揪斗,写不完的检查,做不完的交代,孩子遭受毒打,家里数次被抄⋯”,一九七五年五月,跟随母亲双枪老太婆和丈夫参加革命的廖宁君被折磨致死。

直到文革之后,林向北才知悉迫害四川地下党的就是毛泽东和党中央。他们后来的命运早在四川被“解放”的前夕已被内定。一九四九年五月,中共中央已私下制定了一个处理地下党的十六字秘密方针“降级安排,控制使用,就地消化,逐步淘汰”,可怜当时双枪老太婆和她的革命儿女们尚蒙在鼓里,正在为迎接四川“解放”而奔走,为革命胜利而鼓舞,不知革命胜利之日,也就是他们利用价值归零,将开始被抛弃被整肃之日。

知道迫害来自毛指示悲愤大骂

林雪在中文大学的演讲中说,父亲林向北被打成右派后,对共产党仍然是愚忠,劳改时曾躲在被盖里哭述他的委屈:党啊!我是忠于你的呀!到文革才开始醒悟,但真正的恍然大悟,是他首次听说到这个狰狞的十六字秘密方针,才知被革命者视如母亲的党如此阴险功利无情无义,自己一腔热血竟被玩权谋的党欺骗了。悲愤的林向北不禁脱口大骂:他妈的!

二十年的苦难为林老先生留下终身不渝的心灵创伤,和永远挥之不去的内在恐惧。对过去他本来不敢回忆,怕留下文字给自己再次招来灾祸,但后来读到马识途的回忆录和韦君宜的《思痛录》,受到鼓舞,在女儿的帮助下提笔回忆了自己的一生。女儿林雪说。虽然如此,父亲仍然未能彻底突破心障,私下谈话大胆直白,但一到公众场所言谈就如另一个人,有明显的双重人格。被中共革命摧毁的不仅是他的人生,也是他的心灵。

篇8:微博颠覆传播

微博这种新的传播形态, 既不同于传统媒体的线性传播, 也不同于网络媒体的网状传播, 它是一种裂变传播, 其传传播速度之快、密度之深、方式之便利, 远非以往任何媒介所能比拟。这种新的传播形态已经和正在颠覆传统传播。

微博时代全面开花

时至今日, 微博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沟通渠道。无论是政府部门、企业机构、名人还是草根, 都开始用微博与受众互动, 增强自身的影响力。由于其自身具备的多种优势, 微博已经渗透到社会民生当中, 不但成为人们获知信息、相互沟通的重要工具, 而且成为企业、机构和个人拓展业务、打造品牌和形象的重要的数字平台。

在微博红火的年头, 政府部门、企业机构和明星想尽办法“出人头地”, 微博阵营可谓全面开花。去年11月22日, 柬埔寨金边发生严重的踩踏事件, 近百人当场死亡。这一事件在国内被媒体刊登报道后, 引起一片哗然。河北省公安厅23日发出官方微博:如果发生踩踏该怎么办?微博上大家各抒己见, 当日就得到接近上万个粉丝的转发。

这是一条典型的教消费者如何逃生的微博, 因为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而引发网友的热烈追捧。在这方面, 我国公安系统开设的微博做了很好的尝试。他们在开设微博时, 充分考虑了微博本身的定位, 以及内容对于粉丝的价值。

分析人士指出, 微博传播的特点在于从“量变”到“质变”的裂变式传播, 因此, 需要充分考虑信息的娱乐性、互动性、创意性等指标, 激发粉丝的兴趣, 达到“病毒”传播的效果。一次成功的病毒化微博内容的发布, 效果远远大于大量平庸内容的堆砌。

歌星王菲在演出中形象一向冷酷, 整场演唱会只会说8个字“谢谢、谢谢、谢谢、谢谢”。但她在自己的微博中, 却展露了率真和幽默的一面, 与郭德纲相互调侃。她的这种率真、人性化的表露, 使网民改变了对她表面冷酷的看法, 增进了网民对她的喜爱程度。而“微博女王”姚晨, 则善于通过微博与网友互动, 大大增加了自身的影响力。

最近, 国际避孕品大鳄杜蕾斯在微博上频频发力, 其中一条微博具有“病毒效应”的内容:背景为三国故事之草船借箭。诸葛亮羽扇纶巾笑对曹操:何惧操, 随便射!这条微博受到大批网民追捧并得到广泛传播。

微博传播与传统媒体截然不同

相对于传统媒体、互联网媒体以及其他产品, 微博在传播方面有着诸多鲜明的特点。比如, 门槛低, 会写字的人都可以写微博;互动性强;传播速度快;多媒体化, 可以发布文字、图片、视频、音乐等;开放性, 所有信息都是开放的, 不像QQ群、手机短信那样私密;传播范围广;随时随地传播等。

传统媒体的传播由于受到设备、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往往不能在第一时间进行传播。而微博则首次实现了随时随地传播, 它可以通过W E B、W A P、短信、MSN、各种手机客户端等多个渠道进行传播, 最大限度地突破了时间、空间以及物理的限制。凡是有通讯条件的地方和时间, 都可以实现传播。

据报道, 2010年5月29日9点27分, 《华侨大学报》主编赵小波发了一条微博:在新浪, 一条微博最终能走多远?不妨来做一下试验。有兴趣就转发, 并请标明您的所在地。经过13小时23分, 该条微博转发数突破1万条。除西藏外, 这条微博传遍了中国各地, 同时它还传播到了美国、澳大利亚、英国、韩国、日本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由此可见微博传播的范围之广。

2010年5月7日下午, 一名叫“辣姜”的博友在现场通过手机彩信直播了房产企业家任志强被扔鞋的突发事件。“快报:一分钟前, 大炮任志强在大连房协主办的论坛上, 刚一上台, 就被一个房奴听众扔鞋, 愤愤而去, 主办方十分尴尬, 杨秘书长追了出去……”微博传播差不多成了现场直播, 传播之快可见一斑。

传统媒体的新闻议程完全由编辑决定, 即使是互联网媒体, 重要位置的新闻设置仍然是由编辑决定。然而, 微博出现之后, 这种惯例和现实很快被打破。在微博上, 受众一下子找不到已经习惯了的首页, 也找不到要闻区了。但是, 他们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关注对象, 获得自己感兴趣的信息, 并和那些渴望交流而日常无法交流的对象进行及时互动。从而不再被动地被编辑设置的议程去灌输, 而是主动地获取信息、分享信息和进行互动。

企业借微博丰富自身品牌形象

微博营销目前已成为了一大潮流, 营销者既要保持机构“形象”, 又要有“人”的“温度”。使品牌拟人化, 融入目标群体的生活, 微博通过语言、行动特点, 展示品牌的人格形象。人格化不能决定微博成功, 但缺乏人格化的微博很难成功。

一些企业和机构也借鉴这种人性化的做法, 丰富自身品牌的形象。一些机构官方形象上非常的严谨低调, 但他们在微博上与网民的话题却非常的轻松, 与网民拉家常, 跟网民互动, 使网民觉得这种机构不再是冷冰冰的, 非常的亲切。让公众对其毫无距离感, 增进了彼此的情感沟通。

2011年8月, 北京下了一场近几年罕见的大雨, 网民纷纷创作“到北京来看海”等恶搞作品上传网络, 杜蕾斯立即结合该热点事件, 做了一条北京大雨用杜蕾斯避孕套套鞋的内容, 既符合网民热点讨论内容, 又生动有趣, 得到了网民的大量转发传播, 也是对自身品牌的最大宣传。

不少企业把产品信息与许多受欢迎的话题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成为企业宣传的重要平台。例如手机类厂商, 招募手机拍的风景图片活动, 可以在上传作品中注明是使用某企业产品的参赛作品, 或者由该企业员工发布的公益的、萌宠的 (企业员工小动物关爱小组转发) 内容, 突出企业员工的公益心和爱心, 体现企业的品牌性格。

在微博内容方面, 2011年开始兴起的微博剧可谓一个创新。中国第一个微博剧是由新浪微博和喜剧工厂推出的20集系列剧《客服很忙》, 该剧于2010年12月12日在新浪首播。首集12日一上线, 次日就有上千条微博讨论该剧。

据悉, 《客服很忙》取材于网友贡献的段子, 而剧中的角色, 个个都是微博界的名人。该剧从剧本征集、挑选演员, 到推广宣传等都在微博进行, 所以得名“微博剧”。

总之, 在微博世界, 每个人都是信息源, 每个人都是发布者, 信息以滚雪球的方式迅速传播, 使传统媒体在速度和广度上失去了优势。

微博将改变舆论传播格局

分析人士指出, 在媒介决定论的时代, “媒介即讯息”, 强调的是“以媒介为本”;而在“自媒体”时代, “我们即媒介”, 强调的是“以人为本”, 因此无形中让媒介真正成为“人的延伸”。

据报道, 去年8月, 一家调查机构对全国30个省 (自治区、直辖市) 的3282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7.3%的人表示会上微博了解大家对公共事件或突发事件的看法并发表意见。同时, 还有94.3%的人表示微博在改变自己的生活。其实, 微博不仅仅改变人们的生活, 也改变着舆论的传播方式, 这种改变已经发生并且正在发生, 它不仅仅体现在生活领域, 也体现在其他领域。

2011年2月, 由国务院法制办公布的《国务院关于修改〈出版管理条例〉的决定 (送审稿) 》, 将“出版物”的概念重新定义为:“本条例所称出版物, 是指报纸、期刊、图书、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网络出版物等。”这一定义首次将“网络出版物”纳入了“出版物”的概念。微博以其每条140字左右的文字或表情符号、一幅图片或一段视频的容量, 成为这种“网络出版物”的新秀。

上一篇:禁毒知识题库663题下一篇:商业广场财务工作计划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