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水电站验收规程

2024-05-06

小型水电站验收规程(通用6篇)

篇1:小型水电站验收规程

小型水电站建设工程验收规程

1总

1.0.1 为加强小型水电站工程建设的验收管理,促使其早日发挥效益,为运行管理创造条件,特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总装机容量25 MW及以下、0.5MW及以上各种所有制的小型水电站建设工程(以下简称小水电工程)的验收。综合利用水利枢纽中的小水电工程部分,按本规程的要求进行验收。小水电工程的水利枢纽工程如属大、中型,应按大中型枢纽工程的有关规程单独进行验收。0.5MW以下的小水电工程验收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主管部门进行适当简化后执行。

小水电工程的验收除遵守本规程外,还应遵守各有关规程、规范及规定。

本规程不包括在施工过程中,按规定进行的常规验收工作。

1.0.3 验收工作的依据是国家和行业的规程规范;已批准的设计文件;上级主管部门有关文件;设计变更通知单、修改文件;施工图纸及说明;设备技术说明书;合同文件等。1.0.4 小水电工程验收的主要内容:

(l)检查待验项目已完成的工程是否符合批准的设计文件要求。

(2)检查工程设计、施工、设备制造和安装有无缺陷。

(3)检查机组启动、工程投产条件及生产管理单位必须的生产手段是否具备。

(4)审定工程质量等级、竣工决算、核定固定资产、办理工程交接手续。

(5)对工程的缺陷和遗留问题提出处理意见。

(6)通过阶段(中间)验收、机组启动验收、竣工验收鉴定书。

1.0.5 小水电工程验收工作分为阶段(中间)验收、机组启动验收和竣工验收。

整个建设项目在批准的设计文件中已定为分期建设时,每期工程完建后应分别进行竣工验收。

阶段(中间)验收的内容,由项目主管部门会同业主根据工程的需要确定。

每一台机组试运行前,必须进行机组启动验收。

工程全部完成后,在正式提交生产单位运行前,必须进行竣工验收。竣工验收应以阶段(中间)验收和机组启动验收资料为基础,要互相衔接,不要重复。

1.0.6 为了搞好竣工验收工作,应按峻工验收的要求,先组织有关单位进行初步验收,或对工程决算、质量评定、资料归档等进行单项验收,为竣工验收作好准备工作。1.0.7 验收是工程建设的重要程序,必须按时完成。

阶段(中间)验收、机组启动验收,应在具备条件后及时进行,不应影响下阶段的建设工作。

竣工验收工作应在工程完建后及时进行。未经竣工验收的工程不得批准工程决算;不得办理固定资产转移手续;不得正式移交生产单位运行;不得评优。1.0.8 验收工作的组织管理:

验收工作属于政府管理职责范围,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及小水电工程的业主主管部门是代表政府管理验收工作的部门,并按分级管理权限,分别管理验收工作。

业主、建设、设计、施工、建设监理、质量监督、科研、设备制造、运行管理等单位,为负责提供验收资料和有关报告的单位。业主委托建设单位或建设监理单位负责验收资料和报告的汇总、刊印工作。

(l)阶段(中间)验收、机组启动验收和竣工验收的初步验收工作,由项目水行政主管部门主持验收工作。由前述提供验收资料和报告的单位代表参加验收工作。邀请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及有关单位参加。

验收小组的组长和副组长,由项目水行政主管部门委托。

(2)竣工验收工作,由负责项目审批设计的水行政主管部门主持。根据工程情况可由业主、建设、建设监理、质量监督、运行管理、计划、贷款银行、审计、国土、档案、环保、消防、固定资产管理等有关单位代表组成验收委员会(小组)进行竣工验收。邀请上级政府部门及有关单位参加。被验单位不得参加验收委员会,验收机构应力求精简。

验收委员会(小组)的主任(组长)由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委任。副主任(副组长)由参加单位中主要有关单位代表担任,成员由上述有关单位派代表组成。

(3)非水利部门建设的小水电工程,由业主主管部门会同水行政主管部门共同组织验收。1.0.9 工程质量的评定,应有水利水电行业质量监督机构的工程质量等级评定意见。竣工决算应有财政和审计部门的审查意见。并应将认定和审查意见作为验收报告的附件。

1.0.10 验收时所发现的问题,由验收委员会(小组)责成有关单位解决。主任委员(组长)对有争议的问题有裁决权。如验收委员会(小组)成员中有过半数不同意裁决意见时,应报请上级主管部门裁定。

验收委员会问(小组)的最终成果是验收鉴定书(或鉴定表)。

1.0.11 阶段(中间)验收和机组启动验收中的遗留问题,责任单位应按验收小组的意见负责按期完成,并将处理情况载入该阶段的验收鉴定书中。

竣工验收中的遗留问题,待处理完毕后应有专门记录并归档。

1.0.12 验收工作所需费用应列入工程概算,在建设单位管理费项目中列支。

2阶段(中间)验收

2.0.1 小水电工程施工达到一定的关键阶段时应进行阶段(中间)验收。阶段(中间)验收主要有:.

(l)工程截流前的验收。

(2)重要隐蔽工程和基础处理完毕的验收。

(3)水库(拦河闸坝)蓄水前的验收。

(4)对已经完成并可单独形成生产能力的单位工程(水库、大坝、拦河泄洪闸、输水建筑物通水)的验收。

(5)工程停、缓建或施工单位变更,对已完成部分进行验收。

2.0.2 阶段(中间)验收由业主(建设)单位上报项目主管部门确定验收的内容。2.0.3 阶段(中间)验收应具备与该阶段相适应的资料:

(1)被驻工程的设计文件、图纸、资料。

(2)被验工程施工资料及施工记录(包括照片、录像记录)。

(3)被验工程施工过程中甲、乙双方质量检查的签证。

(4)工程质量事故、缺陷处理及处理后的检查记录。

(5)试验、观测、施工测量、鉴定及分析研究资料。

(6)质量监督部门对工程质量的认定意见。

(7)建筑物的运用及渡汛方案。

(8)有关移民搬迁、土地征用、赔偿、库区清理及环境保护措施等与有关部门签订的协议或批准文件及实施情况。

(9)存在问题的处理说明及有关技术会议纪要。

(10)完成工程量、投资及材料消耗情况。2.0.4 阶段(中间)验收小组的主要工作:

(1)听取建设(监理)、设计、施工等有关单位的汇报及质量监督机构对工程质量的评价意见;审查提供的文件、图纸、资料;检基被验工程完成面貌和工程质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2)验收中发现的工程缺陷及遗留问题,由施工单位限期处理。

(3)检查被验工程生产(运行)准备工作情况。

(4)对阶段(中间)验收工程能否移交(生产单位)投入生产(运行)应作出明确结论。

(5)阶段(中间)验收小组提出阶段(中间)验收鉴定书或填写阶段(中间)验收鉴定表[见附录C

(一)、附录C

(二)]。

2.0.5 阶段(中间)验收中检查出的不合格部位必须返工,返工后应进行补验,严防工程留下隐患。

2.0.6 阶段(中间)验收检查的重点:

阶段(中间)验收对已完工程重点检查其质量;对在建工程重点检查其过水影响;对待建工程重点检查其施工条件。

对工程截流前的验收,应重点检查截流前按设计要求完成的过水工程(如导流隧洞、导流明渠或其他导流建筑物)是否具备过水条件和质量。全面检查截流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如工程备料、道路、机械、组织应急措施、批准安全渡汛方案、落实截流后变高水位以下库区移民安置情况等。)

对重要隐蔽工程或基础处理的验收,重点应检查隐蔽工程和基础工程达到的断面尺寸、高程、地质条件和质量等。检查合格后,才能验收并进行覆盖或进行下阶段施工。

对水库、拦河闸坝、蓄水和泄洪前的验收检查,重点应检查蓄水后影响工程安全的渗漏、浸没、滑坡、塌方等是否按设计要求进行处理;检查水库蓄水位以下库区清理、移民搬迁和交通、通讯等其他设施拆迁是否完成;检查蓄水建筑物闸、坝基础、坝体、引泄水建筑是否按设计完成和对工程质量的评价;检查闸门设备的安装使用和质量。经全面检查达到下闸蓄水条件后,才能验收允许下闸蓄水。

对已完成可以形成生产能力的单位工程(如水库大坝、拦河泄洪闸、输水建筑通水等),重点检查是否按设计完成和工程质量。检查形成生产能力的单位工程是否具备投入生产(运行)条件,检查与在建、待建工程的关系。

对工程停、缓建或变更施工队伍的工程验收,重点检查已完工程量、工程质量以及已完工程的图纸资料是否齐全,并对剩余工程进行检查核实。

2.0.7 阶段(中间)验收的鉴定书或鉴定表正本一式六份,上报主管部门一份,其余暂由建设单位保存。副本若干份,作为竣工资出的一部分,分送参加验收的有关单位。

2.0.8 阶段(中间)验收至竣工期间,验收后的工程管理、生产(运行)、观测、维护和防汛工作,应按承包合同规定,由责任单位负责管理,并作好资料的整理和积累工作。如合同未作明确规定,可由建设单位委托有关单位负责管理。施工期间管理(运行)要服从工程施工安全和渡汛要求。

3机组启动验收

3.0.l 小水电工程的每一台机组及其附属设备安装完毕,并具备生产条件后,必须进行机组启动验收。确认合格后,方可移交或委托生产单位试生产。3.0.2 机组启动验收必须具备的条件:

(1)有关水工建筑物按批准的设计要求已基本建成,或达到安全发电的要求。

(2)水库水位已超过最低发电水位,取水、输水、尾水系统及其附属设备满足设计和运行要求。

(3)水轮发电机组及其附属设备按设计要求已安装好,经检查和调整试验后,确认质量合格。

(4)与机组启动试运行有关的电气设备(或装置)按设计安装完毕,并按有关规程规定进行试验,检验合格。

(5)配置的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测量仪表经检验合格,符合设计要求,能满足运行和生产需要。

(6)厂用电系统和操作电源系统工作可靠,能保证机组试运行和事故紧急处理的需要。

(7)水电站的公用系统(油、水、气等系统)已按设计安装完毕,经检验合格,能保证机组运行需要。

(8)输、变电设备、设施建设安装完毕,检验合格,可以投入运行。

(9)水电站及捐、变电设备、设施的安全防护设备、设施能满足人身、设备安全的需要。

(10)厂区及对外通信系统已按设计建成,工作可靠。

(11)生产单位已经组建,生产运行人员已配齐,并经培训能满足机组试运行需要。现场安全工作规程、运行操作规程等规章制度已经制定。

(12)厂房及生产附属建筑和运行人员必需的福利设施已基本建成,能保证机电设备安全运行和运行人员生活福利的需要。

(l3)启动试运行机组与在建工程有可靠的隔离防护措施,能保证机组试运行安全和在建工程的施工安全。

(14)根据有关规程规定和技术文件及电站具体实际,已编制机组试运行程序、试验检查项目和安全措施。

(l5)消防设备安装完毕。

3.0.3 机组启动验收工作,由机组启动验收小组负责进行。启动验收小组按 l.0.8(1)款要求,在机组启动试运行前组成。

机组启动验收小组下设试运行指挥组和验收交接组,负责进行具体工作。

试运行指挥组组长、副组长分别由施工安装单位和生产单位的技术负责人担任。

验收交接组组长、副组长分别由生产单位和建设单位及施工安装单位负责人担任。

启动验收小组可参照附录D组织。容量较小的机组也可适当简化。3.0.4 机组启动验收小组的主要工作:

(1)听取建设(监理)、设计、施工、生产单位的汇报;审查提供的文件资料;鉴定水电站水工建筑和机电设备的设计、制造、施工安装及调整试验质量是否满足机组启动条件。

(2)检查机组启动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审查、批准机组启动试验程序、运行操作规程以及试运行计划,决定机组第一次启动时间。

(3)对验收中发现的工程缺陷和工程遗留问题,提出处理意见,责成建设单位督促有关施工单位限期完成。

(4)提出启动验收鉴定书,确定进行交接的工程项目清单。3.0.5机组启动试运行:

(l)机组启动试验程序:机组启动试运行前应由试验人员编制启动试验程序,经启动验收小组批准后执行。机组启动试验程序包括:

l)在机组启动前,对引水系统;水轮机和调速系统;发电机和励磁系统;油、水、气系统以及发电机通风冷却系统;机电设备;测量表计;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操作控制回路等进行检查、试验。

2)对引水设备、设施进行充水时和充水后的检查、试验。

3)机组第一次启动和空载运行时的检查、试验。

4)机组投入系统和带负荷时的检查、试验。

5)机组甩负荷试验。

(2)机组带额定负荷连续运行72h试验。如因负荷不足,或因特殊原因使机组不能达到额定出力时,启动验收小组可根据具体条件确定机组应带的最大负荷试验。

(3)经72 h连续运行,一切正常,机组启动试运行即告完成。机组试运行指挥组应向启动验收小组报告试运行完成情况。

3.0.6 机组启动试运行过程中,应做好机组的检查、试验记录和试运行记录。所有检查、试验记录和试运行记录均应作为称交生产单位技术资料的一部分。

3.0.7 试运行过程中发现的设备缺陷和故障等问题,应查明原因,分清责任,由责任单位及时处理,或由责任单位委托施工单位处理。凡未查明原因妥善处理好的,不能移交试生产。

3.0.8 机组带额定负荷(或最大负荷)连续72h运行结束后,经全面检直,确认可以安全试运行,由启动验收小组提出机组启动验收鉴定书。鉴定书的主要内容见附录E。

启动验收鉴定书正本、副本的份数及分送单位按第2.0.7条规定办理。3.0.9 机组试生产运行:

(l)启动验收小组提出验收鉴定书后,应办理机组交接手续,由建设单位委托(或移交)生产单位管理、维护、进行试生产。

(2)在试生产期间,如发生设备、设施缺陷、障碍或事故时,应分清责任,由责任单位及时处理。

(3)小水电工程试生产期限为6个月至四年。试生产期满后才能办理工程竣工驶收手续。3.0.10 第二台机组及以后机组的启动验收,可委托试运行指挥组和验收交接组负责进行。对验收过程中的问题和情况,随时向启动验收小组报告。

小水电工程最后一台机组的启动验收,仍由启动验收小组主持进行。

4竣工验收

4.0.l 当小水电工程全部完建,经试运行能正常投入生产时,必须进行竣工验收。分期建设工程每期完建后,应分别进行竣工验收。4.0.2 竣工验收应符合以下条件:

(l)小水电工程已按批准的设计文件内容基本完建,质量符合要求,各项独立的单位工程均能正常使用。

(2)水轮发电机组已全部投运(不属本期建设机组除外)。

(3)机电设备试生产期已满6个月至1年,与洪水和冰冻有关的水工建筑物已经过一个洪水期和冰冻期的考验。

(4)阶段(中间)验收、机组启动验收和试生产期间发现的问题已基本处理完毕。

(5)属于工程总造价中转为固定资产部分已具备移交条件。

(6)有关移民搬迁、土地征用和赔偿等问题已基本处理完毕。

(7)已有质量监督部门对待验工程质量评定意见。

(8)工程决算已经过主管部门和审计部门审查。

(9)验收资料已按附录A、附录G齐备。

(10)运行和管理条件已经具备。

4.0.3 小水电工程已基本完建,按4.0.2条规定的条件中虽未完全具备,但属于下列情况之一,仍可进行竣工验收。

(l)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建,仅少数非主要设备、某些特殊材料尚未解决或其他原因,但不影响小水电工程的正常生产和效益发挥。

(2)个别单位工程由于设计、科研、设备制造及其他原因,无法在短期内同步建成,但不影响小水电工程的正常运行。

(3)工程已经完建,坦移民迁建、征地赔偿等少数遗留问题暂时难以解决。

以上三款尾工和遗留问题应明确责任单位限期完成。当遗留工程量占总概算10%以上时,工程完工后,由原主持单位另行验收;工程量占总概算10%以下时,由建设或生产单位验收。4.0.4 竣工验收应由有关单位分别提供下列资料:

(l)按附录A的规定编制竣工图。

(2)按附录B的规定编制竣工决算。

(3)按附录F的格式编写竣工验收鉴定书或竣工验收鉴定表初稿。

(4)按附录G的要求提供申请验收和验收合查的文件及资料。

(5)按附录H的要求填写工程项目档案验收评审表。文书档案可按《基本建设项目档案资料管理暂行规定》办理。

4.0.5 小水电工程竣工验收前均应进行初验,10MW及以上的小水电工程由项目主管部门主持,业主(建设)、监理、设计、施工、质量监督、主管部门和有关单位参加;10MW以下的由业主(建设)单位自己组织,并邀请项目主管部门参加。4.0.6 初验小组的主要工作:

(1)听取建设(监理)、设计、施工、生产等单位汇报。检查竣工验收资料是否齐备,如不齐备,应限期完成。

(2)检查工程建设情况,初评工程质量等级(应有水利行业质量监督部门对质量的评定报告)。

(3)对尚未解决的遗留问题提出处理意见;并确定尾工清单、完工期限和预算金额。

(4)初审竣工决算报告,评价工程效益。

(5)提出初验工作报告,竣工验收范围和日期的建议。

(6)起草竣工验收鉴定书初稿。

4.0.7 经初验合格,具备竣工验收条件后,由业主(建设单位)向主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请。4.0.8 竣工验收委员会(小组)的主要工作:

(l)听取并审查建设、设计、施工、生产等单位的报告及初验小组工作报告。

(2)审查工程建设和运行情况,根据水利行业质量监督部门提出的质量认定意见评定工程质量等级。

(3)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之间存在的各种矛盾,审定尚未解决的遗留问题,落实处理措施和尾工清单,并预留预算金额。

(4)审查竣工决算报告,评价工程效益。

(5)讨论并通过竣工验收鉴定书,验收委员会(小组)全体委员(成员)应在竣工验收鉴定书上签字(允许少数委员保留不同意见,并存档备查)。

(6)主持建设单位与生产单位之间的交接签字仪式。

(7)竣工验收鉴定书应有主持验收单位签章方能有效。

4.0.9 竣工验收鉴定书正式签章生效后,即作为固定资产移交给生产单位的依据;交接双方应追速办理有关移交手续,生产单位应加强固定资产管理。

4.0.10 竣工验收鉴定书正本一式六份,送主管部门一份,其余五份和阶段(中间)验收、机组启动验收鉴定书正本分送业主、设计、生产和档案单位;副本若干份分送有关单位。

附录A

竣工图纸资料编制要求

Al.l.l 竣工图纸及资料是真实记录工程情况的重要技术档案。工程建设、设计和施工单位均应予以高度重视。在建设初期,建设单位即应对竣工图纸资料的编制作出安排。Al.l.1.l 竣工图应由施工单位或建设单位委托有关单位编制。

Al.l.1.2 承发包工程,建设单位应在合同中明确规定竣工图纸资料的编制、审查和交接等问题。A1.1.2 编制各种竣工图,应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应注意收集资料,及时整理编制,以便竣工验收时提供有关资料和竣工图纸。A1.l.3 竣工图应按下列情况编制。

A1.1.3.1 凡按施工设计图施工没有变动的图纸,可由施工单位在原图上加盖“竣工图”标志后,即为竣工图。

Al.l.3.2 凡在施工中,虽有一般性设计变更,但能将原设计图加以修改补充作为竣工图的,可不重新绘制。由负责施工的单位在原设计图上加以修改,并附设计变更通知单和施工说明,加盖“竣工图”标志后,作为竣工图。

A1.1.3.3 凡平面布置结构形式及其他有重大改变的,应按变更后的情况重新绘制竣工图。A1.1.3.4 竣工图必须与实际情况相符,同时应保证图纸质量,做到规格统一,图面整洁,字迹清。要逐级审核并由承担施工的技术负责人签字。

A1.1.4 竣工图不少于六份,二份交生产单位,四份送主管、业主、设计和档案部门。A1.1.5 主要图纸,如规划图、工程总体布置图、枢纽布置图、施工总平面布置图、主体工程主要建筑物平面图和剖面图、设备设施布置图及主结线图等,应装订成册附在竣工文件中。

A1.1.6 原始资料(见附录G)应整理成册,并附编制说明,必要时要有分析报告。要保证其真实性、准确性、系统性、完整性,要由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核签字。竣工验收后将其移交生产单位。A1.1.7 由于不可抗拒的原因和其他特殊情况,造成竣工图纸、资料不完整时。建设单位应同设计、施工和生产单位采取补救措施,尽可能弥补损失,经验收委员会(小组)审查同意,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

篇2:小型水电站验收规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小型水电站建设工程验收规程

长江委信息研究中心馆藏SL 168-96 条 文 说 明

目 次

编制说明 1 总则 阶段(中间)验收 3 机组启动验收 4 竣工验收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监理适用规范全文数据库

编 制 说 明

一、小型水电站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为加强小水电工程的验收管理,把验收工作逐步纳入标准化和规范化的轨道。水利部以电建(1992)28号文委托四川省水利电力厅担任主编,并组织编写小型水电站建设工程验收规程。

二、本规程的编写是依据水利水电技术标准编写规定(SLO1-92)参考能源部、水利部《水电站基本建设工程验收规程》(SDJ 275-88)和水利电力部《水利基本建设工程验收规程》(SD18—86)及近年有关编制规范的规定,结合小水电工程特点和现行管理制度的改革而编写的,力求简化和完善小水电工程验收工作。

三、小水电工程情况差异较大,有建在大江大河上的大流量低水头工程;有在小河流上建的高水头小流量工程;有的进口枢纽有高坝大库;大闸枢纽;有的为简易的引水发电工程。因而在规程内容上应包括各个方面。

四、为适应市场经济的转变,小水电工程已实行多种投资体制。跨行业办电站,公有制、股份制、集体所有制并存。建设管理上又正在推行业主责任制、招投标制、建设监理制等基建体制的改革。因此,在规程的编制中尽可能的考虑了这些因素。

五、报批稿的编制过程:

1.根据水利部下达的编写任务,首先编写“验收规程编制大纲”,于1993年9月经部组织有关专家对大纲进行了审查和认可。

2.根据审定的大纲,编写组于1994年初编写了征求意见槁,分送全国各省征求意见。后又派人分别到福建、广东、浙江、新疆、吉林、黑龙江等省征求意见,各方面提出了许多宝贵的修改意见。

3.根据各方面的修改意见编制了送审稿初稿。编委会又组织了我省有关专家,对初稿进行了初审。编写组根据审查会的意见,再次作了修改,1994年底提出了“送审稿”。

4. 1995年10月在四川省都江堰市召开的本规程的(送审槁)审查会上,与会专家对送审稿逐字逐句的进行了认真审查。会后编写组根据审查会专家意见经局部修改后,1995年11月完成报批稿。

六、本规程建议作为强制性行业标准颁布实施。

七、望发现问题后及时函告主编单位。

长江委信息研究中心馆藏

小型水电站建设工程验收规程SL168-96条文说明 总 则

l.0.1 本条为编写规程的目的。小水电工程的验收以前仅能参考适用于大、中型的《水电站基本建设工程验收规程》(SDJ275-88)进行工作,随着经济发展对能源的要求,小水电工程的建设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已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在水力资源较为丰富的省份,其作用更为突出。有必要编写出适用于小水电工程验收管理的规程,以达到对所建工程进行质量评定,为运行管理创造条件,早日发挥工程的投资效益和逐步纳入标准化规范化轨道的目的。

1.0.2 本条为规程适用范围。根据SDJ12—78本规程适用于总装机容量25MW及以下,O.5 MW及以上各种所有制的小水电工程的验收。O.5 MW以下的小水电工程验收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水行政主管部门进行适当简化执行。

该条增加了如水库枢纽属大、中型工程,应按有关规范单独验收。并明确了不同体制的小水电工程均适用。属行业规程性质。

1.0.3 本条为验收的依据,明确了把合同文件作为验收依据之一。1.0.4 本条为验收的主要内容。明确验收应审定工程决算、核定固定资产、审定工程质量、办理工程交接手续、对遗留问题提出处理意见等具体要求。

1.0.5 本条为验收阶段的划分。明确划分为阶段(中间)验收、机组启动验收、竣工验收三个阶段。分期建设工程可分期进行竣工验收。

规定阶段(中间)验收的内容由项目主管部门会同业主根据工程的情况确定。

强调机组启动验收是电站工程的必须验收程序。

1.0.6 明确为了搞好竣工验收,应组织初步验收或专题审查,但这不是验收阶段。并明确初验后,可由生产单位代管试运行,有利于竣工验收前的管理。

1.0.7 明确验收是工程建设的重要程序。条件具备后应及时进行,为纠正目前有的单位不重视验收的问题,明确了未验收工程的四个不得,以强调竣工验收工作的必要性。

1.0.8 本条为验收的组织管理,目前各省很不一致。

为了简化小水电工程的验收工作和贯彻新体制改革精神。这一条重点强调归口由负责项目审批设计的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验收工作,邀请有关部门参加。各省还可根据本省审批设计和建设管理权限的划分对竣工验收进行分级管理。

水利系统兴建的小水电工程,由非水利部门进行设计审批的应由同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主持竣工验收。

鉴于目前实行多渠道、多层次办电及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对外系统自办的小水电工程,由业主的主管部门会同项目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验收。

长江委信息研究中心馆藏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监理适用规范全文数据库

1.0.9 本条主要写验收中对工程质量评定和竣工决算需要有关部门的书面意见。

1.0.10 本条写对验收中有争议问题的处理办法,明确主任委员(组长)有裁决权。

规定验收的最终成果是通过验收鉴定书(或鉴定表)。

1.0.11 本条主要写验收中遗留问题的处理办法,并明确遗留问题处理完毕后的资料应及时归档。

1.0.12 按市场经济的要求,验收会议及验收资料的整理和印制都要发生费用,明确这项工作的费用应在概算中列入建设单位管理费中开支。

注:(1)鉴于业主与建设单位的含义和关系问题,在大量的公有制工程中尚难严格区分,故建设单位是代表业主负责整个工程建设全过程的单位。

(2)各级政府的职能将转变为宏观管理的机构,而工程验收是一项具体业务工作,在条文中明确水行政部门和业主的主管部 门代表各级政府履行职责。阶段(中间)验收

2.0.1 本条为阶段(中间)验收的主要内容:阶段(中间)验收是基本建设工程极为重要的阶段。此条考虑到小水电工程规模较中型小、工期短、投资少等特点,在已有验收规程的基础上作适当简化。将分部和阶段验收合并为阶段(中间)验收。由于小水电工程本身差异性较大,如一座装机24 MW与一座装机O.5 MW的小水电工程;高水头和低水头的小水电工程;有水库调节和无水库调节的径流引水式小水电工程等,在工程规模、工程组成、工期、投资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差异。但为确保工程质量,阶段(中间)验收则必须进行。验收的项目应依据工程规模大小、工程组成、工程复杂程度区别对待。因此,本条只列出阶段(中间)验收项目和主要内容。

2.0.2 本条明确了根据工程的不同情况确定阶段(中间)验收的内容及项目。鉴于我国幅员辽阔,小水电工程建设条件差异性大,过去搞阶段(中间)验收,一般是参照大、中型电站基本建设工程验收规程进行的。有的省份(如浙江)阶段验收重点搞了水库蓄水前和机组启动验收;有的省份(如四川)在大江大河上建小水电工程,对闸坝截流和坝基开始回填前均进行了验收。本条经综合考虑,阶段(中间)验收的项目由建设单位上报项目主管部门根据工程实际确定。

2.0.3 本条为阶段(中间)验收应具备的资料。经项目主管部门同意的阶段(中间)待验工程已按照设计或施工计划完成,工程质量合格,工程有关问题已按协议或文件进行实施,验收资料完善可靠,工程图纸、资料的整理已按竣工验收和档案规定制备,作为工程验收的准备资料。2.0.4 本条为阶段(中间)验收小组的主要工作,在主管部门的领导下,由建设单位邀请有关单位和部门组成阶段(中间)验收小组进行阶长江委信息研究中心馆藏

小型水电站建设工程验收规程SL168-96条文说明

段(中间)验收工作。

验收小组检查被验工程完成和生产(运行)准备情况,听取有关单位对被验工程情况汇报。对验收中发现的工程缺陷及遗留问题,建设单位应督促施工单位限期完成,经复检合格才能验收。对阶段(中间)验收工程能否交工及投入生产(运行)应作出结论。并根据检查结果写出阶段(中间)验收鉴定书或填写阶段(中间)验收表。

2.0.5 阶段(中间)验收检查被验工程是否按批准的设计施工。不按批准设计方案施工和施工中不合格的部位,要坚决予以纠正,严防给工程留下隐患。

2.0.6 阶段(中间)验收的重点是检查已完、在建、待建工程是否具备被验阶段的条件。分别对工程截流前的验收;隐蔽工程和基础处理完毕的验收;对某单位工程已完成或达到某一特定高程的验收;水库蓄水(或初期蓄水)前的验收;某单位工程已进行较长期施工,完成相当规模,有必要和可能进行验收,或工程停、缓建,施工单位变更,对已完成部分进行检查验收。

2.0.7 本条明确阶段(中间)验收的成果是验收鉴定书或验收鉴定表。对工程简单的报请项目主管部门批准可按附录C

(二)填表。验收资料的份数是按现行标准提出的,有特殊要求增加的,由建设单位向施工单位提出。

2.0.8 本条主要是明确阶段(中间)验收后至竣工期间工程管理生产(运行)、观测、维护和防汛工作的责任单位必须满足工程施工安全和渡汛安全的要求。机 组 启 动 验 收

3.0.1 机组启动验收是在小水电工程安装完毕后,对工程设计、设备制造、施工安装、调整试验质量的总体检验。通过检查发现工程各个环节中存在缺陷和问题,从而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及时处理。因此,不论电站容量大小,均必须进行机组启动验收,确认合格后,方可移交(或委托)生产单位试生产。

3.0.2 本条规定了机组启动验收必须具备的条件。只有具备了这些条件,建设单位方可向主管部门提出机组启动验收试运行的书面申请,并同时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3.0.3 本条规定在小水电工程具备了3.O.2条规定的机组启动验收条件后,为了做好正式启动验收的各项准备工作,应在机组启动试运行前组成机组启动验收小组,负责机组启动验收工作。

本条要求在机组启动试运行前组成机组启动验收小组,一般应遵循这样的原则:

(1)建设单位经自查、自检后,确认机组已经具备启动验收的条件,即可向主管部门提出机组启动验收试运行的书面申请,将机组启动验收长江委信息研究中心馆藏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监理适用规范全文数据库

小组成员名单同时报批,并做好机组启动试运行的各项准备工作。

(2)主管部门接到建设单位的书面申请后,应尽快做出批复。

(3)建设单位接到批复后,应立即开展工作。

本规程附录D提供了启动验收小组的组织形式,供参考。由于小水电工程的类型、容量大小、自动化程度和工程复杂程度等不同情况,因而工作的繁简程度也有所不同。因此,验收的组织形式和工作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3.0.5 本条是机组启动试运行时的机组启动试验程序和机组投入系统带负荷运行等的检查试验。

在机组启动试验程序中,要求在小水电工程安装完后,机组启动前应根据国家颁布的有关施工安装验收规范、工程质量评定标准、试验规程等,对有关设备、设施和装置进行检查试验。

当机组按试验程序检验完毕确认一切合格后,机组即投入系统带额定负荷(或最大负荷)连续运行72h。这是为了进一步检查机组运行的可靠性和考验工程设计、设备制造、施工安装的质量。机组试验的有关技术数据应符合制造厂家提供的技术参数,并满足设计的要求和有关施工安装工程验收规范的规定。

3.0.8 机组启动验收鉴定书,是工程移交生产单位试生产运行的重要依据,不论小水电工程容量大小,均必须经过启动验收阶段并提出启动验收鉴定书。鉴定书的主要内容见附录E。

3.0.9 本条规定小水电工程由启动验收小组提出鉴定书证明可安全运行后,机组即应移交(或委托)生产单位管理、维护、投入系统进行试生产。

本条第(3)款规定小水电工程试生产期限为6个月至1年。这主要是对工程设施和机组的安全运行继续进行考验。如果在6个月之内工程未经过一个汛期或一个冰冻期的考验时,试生产运行的期限可适当延长,但不应超过l年。

只有经过试生产并处理好发现的工程质量、设备缺陷等问题后,才能正式办理工程竣工验收交接手续。竣 工 验 收

4.0.1 本条为小水电工程竣工验收的必要性。原“水电站建设工程验收规程”无此条,考虑小水电工程存在忽视竣工验收的实际情况,有的完建后运行很长时间,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未进行竣工验收。这次到有的省份收集资料中发现各省均有类似情况。为加强小水电工程的验收和生产管理,增强对竣工验收的重视,特增加此条。

4.0.2 本条第(3)款机组设备试生产期已满6个月至1年的提出,是根据这次收集资料中了解到有冰冻问题的地区(如我国东北、西北和其他地区)对土建工程的考验除洪水外还存在冰冻问题。因此将验收时长江委信息研究中心馆藏

小型水电站建设工程验收规程SL168-96条文说明

间增至一年。

4.0.3 本条考虑小水电工程特点,特提出(l)、(2)、(3)款作为该条内容,并对尾工和遗留问题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4.0.4 本条为竣工验收的准备工作。鉴于有些小水电工程建设单位不太熟悉竣工验收准备工作的实际情况,故增加此条明确提出有关单位应分别提供的资料。

4.0.5 本条为初验的组织要求:经了解各省对初验的看法和要求很不一致,有的省认为应进行初验,有的则认为不需要初验,有的要求提出初验界限便于操作。根据不同的要求在本规程的送审稿中曾提出初验界限。经审查认为为给竣工验收作好准备,小水电工程均应进行初验。因初验系由有关专业为竣工验收作的具体准备工作,可根据工程规模、工程复杂程度由有关单位和人员参加即可。因此在本条中提出10MW及以上、以下不同的组织要求,以达到有利于初验工作的目的。对工程较小、较简单的工程(如O.5MW至几兆瓦的小水电工程)可以适当简化。

4.0.6 本条为初验工作组的主要工作,和竣工验收不同之处在于它是为竣工验收作准备。经初验检查是否具备竣工验收条件,发现不足之处,以便即时完善,避免影响竣工验收。此条主要参考SDJ275-88的6.O.5条,考虑小水电工程的特点和所提要求的完整性将6.O.5条的第(3)和(6)款合并为(3)款。

4.0.7 本条为申请竣工验收程序,该条明确申请竣工验收时,由业主(建设)单位向主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请。

4.0.8 本条为竣工验收的主要工作,主要参考SDJ275-88的6.O.6条。并考虑了小水电工程的特点及目前工程质量管理情况。竣工验收鉴定书除验收委员会成员签字外,还应有主持验收单位签章方能有效。因此比6.O.6条增加了第(7)款。

4.0.10 本条系指鉴定书正式签字后,即作为固定资产移交给生产单位的依据,双方应迅速办理有关移交手续。此条参照SDJ275-88第6.O.8条将转帐手续改为有关移交手续和增加了生产单位四个字,使意义更为确切。

篇3:小型水电站验收规程

然而,随着密封胶生产企业的增多,密封材料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部分企业为了追逐暴利,不惜牺牲产品质量,生产低价、甚至假冒伪劣产品。密封胶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导致幕墙工程随着使用年限的增长逐渐出现渗水、流油和玻璃坠落等事故。如何采用一种科学、实用、可操作性强的方法来控制建筑幕墙工程中密封胶的质量,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对现有建筑玻璃幕墙工程质量验收规程中密封胶的复验项目设置进行了总结,分析了密封胶复验项目设置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密封胶工程质量控制的新措施。

1 现有规范中有关密封胶复验项目的总结

行业标准JGJ 102—2003《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中,3.6.2条规定硅酮结构密封胶使用前,应经国家认可的检测机构进行与其相接触材料的相容性和剥离粘结性试验,并应对邵氏硬度、标准状态拉伸粘结性能进行复验,检验不合格的产品不得使用;进口硅酮结构密封胶应具有商检报告[2]。江苏省工程建设标准DGJ32/J124—2011《建筑幕墙工程质量验收规程》中,3.1.8条规定硅酮结构密封胶、硅酮建筑密封胶相容性、粘结性试验的材料必须见证取样,经送检合格后方可用于工程,同时硅酮结构密封胶、硅酮建筑密封胶必须在有效期内使用;3.1.11条规定主要材料进入施工现场时,应具有中文标识的出厂合格证、产品出厂检验报告、2年有效期内的型式检验报告,强制性认证产品应有认证标识,进口材料应有商检证明;规程附录A规定的玻璃幕墙密封胶的复验项目有硅酮结构密封胶、硅酮建筑密封胶相容性、粘结性,硅酮结构密封胶的邵氏硬度、标准条件拉伸粘结性[3]。目前,国内建筑幕墙工程质量验收时主要依据以上规范,有关玻璃幕墙中密封胶的复验项目要求也基本一致。

2 现有密封胶复验项目的设置理念分析

现有建筑幕墙工程质量验收规范中对密封胶的验收,通过型式检验报告、强制性认证产品的认证标识、进口材料的商检证明对生产企业的能力进行了确认,对相关产品的质量有了一定的评估;对相关试验的材料进行见证取样,确保复验试验所用的材料与工程实际所用材料一致,保证了复验试验结果的有效性。该验收方法将密封胶的质量分为材料性能和应用性能两部分,通过硅酮结构密封胶的邵氏硬度、标准条件拉伸粘结性项目对硅酮结构密封胶的材料性能进行评价、验收;通过硅酮结构密封胶、硅酮建筑密封胶同实际工程用基材的粘结性和同附件的相容性项目对密封胶的应用性能进行了评价(粘结性项目确定与基材是否粘结良好,相容性项目确定相关附件对密封胶性能是否有影响)。而在进行粘结性试验时,采用标准基材做标准条件拉伸粘结性试验(用实际工程用基材进行标准拉伸粘结性试验,能更好地评判基材和密封胶的粘结质量,但考虑到实际工程中所用的基材种类繁多、形状也各不相同,试件制备比较困难,可操作性不强);采用实际工程用基材与密封胶进行粘结性试验;采用实际工程用附件与密封胶进行相容性试验,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可操作性强的幕墙密封胶粘结系统质量控制体系(图1)。

3 现有密封胶复验项目设置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现有建筑幕墙工程质量验收规范中对密封胶的验收方法还是比较科学、实用、可行的,但在实际操作时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

3.1 未对密封胶的材料性能进行一致性评价

1)现象分析

如前所述,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部分密封胶生产企业不惜牺牲产品质量,往密封胶中填充白油、裂解硅油等劣质增塑剂来降低成本。这些密封胶虽然也能通过现有建筑幕墙工程质量验收中规定的邵氏硬度、标准条件拉伸粘结性项目的复验检测,但其质量与通过型式检验的密封胶已是天壤之别。仅通过现有建筑幕墙工程质量验收中规定的复验项目,无法对密封胶性能进行全面评定,无法保证密封胶的耐久性能。

实际上,大量的实验数据均表明,建筑幕墙用硅酮结构密封胶性能测试不合格项目中拉伸粘结性(浸水后、水-紫外线光照后)约占90%,而这些密封胶中绝大部分的邵氏硬度、标准条件拉伸粘结性项目检测结果却是合格的。所以,只通过这两项性能来复验密封胶的质量没有太大意义。

在工程验收中仅仅通过型式检验来评判密封胶的质量是不切实际的,复验密封胶的邵氏硬度、标准条件拉伸粘结性能又停留在符合标准要求的层面,无法确保工程中使用的密封胶与通过型式检验的密封胶配方是一致的。在实际工程中往往会出现密封胶复验时是符合要求的,但在使用一段时间后还是会出现脱胶等质量问题。

2)解决措施

增加密封胶产品一致性鉴定,将密封胶的邵氏硬度、标准条件拉伸粘结等性能的实测值与型式检验报告中相关项目的测试数据进行偏差计算、比较分析,保证产品的一致性。也可以按JG/T 475—2015《建筑幕墙用硅酮结构密封胶》标准的要求,增设热重分析、红外光谱分析,通过化学定性定量分析,确保产品配方的一致性[4]。具体来说,通过热重定量分析密封胶中低沸点物质的含量;通过红外光谱定性分析物质的分子结构,进一步确定物质的组成。

通过上述措施,可以保证工程中使用的密封胶与型式检验合格产品的一致性,防止实际工程中使用的密封胶被调换,从而更有效地保证工程质量。

3.2使用底涂液时同玻璃的粘结性未考虑光照的影响

1)现象分析

大量的实验室模拟试验表明,部分结构胶产品需要配套专用的底涂,才能实现与实际工程中基材的完美粘结。但是,硅酮结构密封胶的型式检验时一般是不使用底涂的,所以未考虑使用底涂时紫外线对结构胶粘结性能(特别是同玻璃的粘结性能)的影响。而密封胶质量复验时,采用GB 16776—2005《建筑用硅酮结构密封胶》附录B中的方法进行实际工程用基材同密封胶的粘结性试验,也未考虑透过玻璃紫外线光照对使用底涂的影响[5]。在实际工程中使用时,紫外线光照却会实实在在地对底涂的效果产生影响,导致使用底涂增强粘结性的效果降低或失去,甚至导致脱胶等质量事故。

2)解决措施

同玻璃的粘结性试验使用底涂时增加透过玻璃紫外线曝露试验。按GB 16776—2005附录B中的试验方法,并增加GB/T 13477.18—2002《建筑密封材料试验方法第18部分:剥离粘结性的测定》中7.8步骤,即在无水条件下紫外线曝露200 h[6]。采用此方法,可以评估紫外线光照对使用底涂的粘结体系性能的影响,从而更有效地保证工程质量。

3.3 未考虑耐候胶与中空胶、丁基胶的相容性

1)现象分析

随着玻璃幕墙使用年限的增长,中空玻璃内部流油污染的现象时有发生,且成逐年增加的趋势。出现上述现象绝大部分是由于工程中使用了劣质的硅酮耐候密封胶。这些劣质的硅酮耐候密封胶中加入了大量白油等低分子烃类化合物,在渗透压作用下低分子烃类化合物透过硅橡胶分子间交联网络,形成中空玻璃内表面的渗流产物;油溶性的丁基胶接触白油时可被溶胀、溃溶,在油流中形成黑色胶块,最终导致中空玻璃“流泪”甚至发生玻璃脱落,在造成幕墙工程大面积返工、人力物力巨大浪费的同时,也给幕墙安全埋下隐患。出现上述结果的原因归根结底是没有做硅酮耐候密封胶与中空胶、丁基胶的相容性,未能通过前期筛选来规避耐候胶与中空胶、丁基胶之间的相互影响。事实上,现有建筑幕墙工程质量验收中对密封胶的复验项目并无规定耐候胶与中空胶、丁基胶的相容性。

2)解决措施

增加硅酮耐候密封胶与中空胶、丁基胶的相容性试验。按GB 24266—2009《中空玻璃用硅酮结构密封胶》中附录A的试验方法[7],通过外观变化、拉伸粘结强度变化率、粘结破坏面积指标来判定硅酮耐候密封胶与中空胶、丁基胶的相容性是否合格,以此规避耐候胶与中空胶、丁基胶之间性能的相互影响,避免中空玻璃内部流油污染事故的发生。

4 结语

根据现有建筑幕墙工程质量验收规程,从实际工程中出现的相关事故出发,总结分析了现有密封胶的复验项目设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以上探讨能够引起相关从业人员的关注,能为建筑幕墙工程质量验收中密封胶复验方案的完善提供帮助,从而对幕墙工程质量的提高起到一定作用。

摘要:对现有玻璃幕墙工程质量验收规程中密封胶的复验项目设置进行了总结,分析了密封胶复验项目设置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密封胶工程质量控制的新措施,包括对密封胶的性能进行一致性评价;使用底涂时同玻璃的粘结性考虑光照影响;增加耐候胶与中空胶、丁基胶的相容性试验等。

关键词:工程质量验收,硅酮结构密封胶,硅酮耐候密封胶,复验项目,粘结性,相容性,标准

参考文献

[1]程鹏,金燕鸿,邢凤群,等.建筑幕墙用硅酮结构密封胶质量问题分析及控制措施[J].中国建筑防水,2015(17):27-30.

[2]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JGJ 102—2003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3]江苏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DGJ32/J124—2011建筑幕墙工程质量验收规程[S].江苏: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4]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结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JG/T475—2015建筑幕墙用硅酮结构密封胶[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5.

[5]全国轻质与装饰装修建筑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GB16776—2005建筑用硅酮结构密封胶[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5.

[6]全国轻质与装饰装修建筑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GB/T13477.18—2002建筑密封材料试验方法第18部分:剥离粘结性的测定[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2.

篇4:阿富汗小型水电站点亮万千家庭

Outside, just in the distance, farmers tend to their wheat, trying to bring in the harvest in preparation for the harsh winter ahead. The mountain peaks in the distance already gleam with snow.

Nasim is one of 46 people – 28 children and 18 adults – benefiting from this computer class. The freshly built room was donated by a local elder, but what makes such initiatives possible here in Bamyan province, where there is no power grid, is the use of micro hydroelectric power plants.

Afghanistan has one of the lowest per capita rates of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in the world. But though imported electricity has increased and provides more than half of the country’s power, it does not reach Bamyan province.

As a result, UNDP has funded the construction of 18 micro hydroelectic power plants in Bamyan province, with a budget of US $997,000 generously provided in part by the Governments of Denmark, Japan, The Netherlands and Norway and the European Union.

These plants are not only bringing tangible improvements to the lives of the people who now depend on them for access to electricity, they are creating jobs for locals, improving relationships with the Government of Afghanistan and providing environmentally-friendly, and thus sustainable, sources of energy. And in a country where many people depend on kerosene oil, wood and cow dung for heat and lighting, they offer a clean and healthy alternative, eliminating indoor smoke. According to the World Bank, nearly 2 million people die prematurely from illness attributable to indoor air pollution from household solid fuel use.

Take the power plant in Borghaso. The local shura – a traditional assembly of tribal elders and religious scholars – took eight months to build it, at a total cost of $62,064. About 160 families, or 1,120 people, benefit from the 12.7 kw of electricity generated by the plant. Putting the shuras in charge of the projects ensures local ownership, and is the first step in guaranteeing that the plants will actually be useful and thus maintained by the communities who build them.

The shuras not only oversee and coordinate the construction, but they also put in place a tariff system after the plants open, ensuring that they pay for themselves. In Borghaso, the Shura charges a monthly rate of about 90 cents per light bulb for electricity and $1.70 per television set. The tariff is collected by the Shura cashier. The two electricians manning the station – who were trained in the provincial capital through a 15-day UNDP workshop – are paid a monthly salary by the Shura, from the collected tariff. The rest of the money from the tariffs is put in savings to be used if the power plant malfunctions at any point in the future.

While electricity is now providing a cheap substitute to oil lamps and smoky woodstoves in the evenings – reducing household lighting costs by almost 90 percent in addition to indoor pollution – people using the plants are also trying to figure out creative ways to make use of the electricity during the off hours of the day. The computer class in Borghoso is one example, although for now the hefty monthly fee of $10 per student in this poor village keeps enrollment low.

“These days the world is one of knowledge and technology,” said Mohamed Hakim, head of the Borghoso Shura; his daughter, a second grader, attends the computer class. “Yes, the fee is a bit much – but parents are willing to pay for it, because if not equipped with these skills, our kids won’t make it in the work force.”

阿富汗是全球人均用电量最低的国家之一,虽然目前进口了大量电力,但是有些省份仍旧缺少电。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该地区建造了18座小型水力发电站,不仅给当地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实际改变,也为当地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改善了与阿富汗政府的关系,并且为居民提供了环保的、可持续的能源。

篇5:小型水电站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

【标 准 号】:

SL/T 179-96 【代替标准】:

【颁布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批准 【发布日期】:

1996-09-10发布 【实施日期】:

1997-01-01实施 【批准文号】:

水科技[1996]420号

【批准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关于批准发布《小型水电站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SL/T 179-96的通知水科技[1996]420号

根据部1993年水利水电技术标准编制、修订计划,由水电及农村电气化司主持,福建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主编制订的《小型水电站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经审查批准为水利行业标准,并予以发布。标准的名称和编号为:《小型水电站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SL/T 179-96 本标准自1997年1月1日起施行。在实行过程中各单位应注意总结经验,如有问题

一九九六年九月十日 请函告水电及农村电气化司,并由其负责解释。标准文本由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发行。

【全

文】:

1总

1.0.1 为了统一小型水电站初步设计报告的编制标准,提高编制质量,特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装机容量50~10MW,出线电压不超过110KV的新建小(1)型水电站。

装机容量10MW以下的小(2)型水电站可参照本规程作适当简化。

改建、扩建、加固工程可参照本规程有关章节。大中型综合利用工程所属的小型水电站

部分可参照本规程,其余部分应遵照有关规定。

1.0.3 实施本规程应遵循下述基本要求:

(1)遵照国家有关政策法令,符合有关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的规定。(2)进行必要的调查、勘察、试验、研究,取得可靠的基本资料。

(3)设计应充分体现小型水电站的特点,因地制宜,安全可靠,节约投资,注重经济和社会总体效益。

(4)采用科技新成果,力求技术先进。

(5)内容完整,有必要的方案比较、分析论证及明确的结论。

1.0.4 本规程所规定的初步设计报告是在河流规划的基础上编制的,其主要内容和深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1)论证工程建设的必要性,确定任务、工程规模、等级。

(2)确定水文参数,提出分析计算成果。

(3)调查区域地质,查明库区及主要建筑物的工程地质条件,提出相应的评价和结论。

(4)选定坝址、坝型、厂址,确定工程总体布置、主要建筑物型式和布置,提出主要工程量。

(5)确定装机容量、机组机型、接入电力系统方式、电气主接线、主要机电设备及闸门、启闭机的型式和布置。

(6)提出施工组织设计、建筑材料、劳动力、供水供电的需要量及来源。

(7)确定水库淹没、工程占地的范围、实物指标,提出水库淹没处理、移民安置规划和投资概算。

(8)提出消防设计、环境影响评价及保护设计。(9)编制概算,提出主要经济指标和经济评价。1.0.5 初步设计报告应根据需要,将下列文件列为附件:

(1)河流规划报告审批文件、项目建议书的批复文件及有关的会议纪要。

(2)工程综合利用的协议书及有关资料。

(3)水库淹没、工程占地处理和移民安置规划报告及有关协议。(4)环境影响报告及有关部门审批意见。(5)试验和科研报告。(6)其他专题报告。

1.0.6 报告按下列要求编辑和表述:

(1)总体编排顺序:目录、附件目录、附图目录、正文、附件。正文以本规程第2章综

合说明列为第1章,以下各章依次排列。

(2)各章的附图集中另编一册,其中综合说明的附图应另制小图附在综合说明前。

(3)工程特性表附在综合说明后,其他附表分别附在各章的适当位置。

(4)报告的文字表述应准确简明、逻辑严谨、通俗易懂。图纸应完整清晰。

1.0.7 实施本规程要相应执行已颁布的SL77—94《小型水力发电站水文计算规范》、SL76—94《小水电水能设计规程》、SL16—92《小水电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程》等专业规程。

1.0.8 本规程引用下列标准的有效版本,编制报告应遵照执行:GB 3100~3102—86《量和单位》。

SL 01—92《水利水电技术标准编写规定》。SL26—92《水利水电工程技术术语标准》。

2综

合说

明 2.1 概述

2.1.1 简述工程地理位置、工程任务和河流规划的结论及审批意见。2.1.2 简述勘测设计过程。2.2 自然条件

2.2.1 简述工程在地区的自然概况,包括流域位置、水系、气象、水文、泥沙、水质的资料情况、主要特征值及分析成果。

2.2.2 简述区域地质、水库及主要建筑物的地质概况,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的结论性意见,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参数,天然及人工建筑材料调查试验成果。2.3 工程任务和规模

2.3.1 简述工程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概况及本工程的任务。2.3.2 简述工程规模、水利水能计算结果、主要特征值。2.3.3 简述工程综合利用效益、技术经济指标。2.4 工程布置及建筑物

2.4.1 说明工程等别及建筑物级别。

2.4.2 简述坝址、坝轴线、坝型、厂址及总体布置方案的比较和选定。

2.4.3 简述推荐方案主要建筑物的布置、型式及主要尺寸、运行方式及基础处理措施等。2.5 机电及金属结构

2.5.1 简述电站接入电力系统方式、电气主接线方案。

2.5.2 简述机组及其他主要机电设备的选型和布置、金属结构选型和布置。2.6 消防

2.6.1 简述工程消防设计方案和主要设施。2.7 施工

2.7.1 简述施工条件、对外交通及主要建筑材料和来源及供应渠道。2.7.2 简述导流方案及导流标准。

2.7.3 简述主要建筑物的施工方法及施工强度。2.7.4 简述施工总布置规划概况及施工占地数量。

2.7.5 简述主体工程总量、施工工期及所需的劳力和三材用量。2.8 水库淹没处理及工程永久占地

2.8.1简述水库淹没标准、范围及主要实物指标、移民安置规划及补偿费用。2.8.2简述工程永久占地范围、处理措施及补偿费用。2.9 环境保护

2.9.1简述工程环境影响评价。2.9.2简述环境保护措施及所需费用。2.10 工程管理

2.10.1 简述管理机构、人员编制、管理范围、主要管理设施。2.10.2 简述工程调度运行方式。2.11 概算

2.11.1 简述概算编制的原则和依据 2.11.2 简述工程总投资、静态总投资。2.12 经济评价

2.12.1 简述经济评价的主要成果及结论。2.13结论及今后工作意见

1.13.1 综述工程建设的结论及今后工作的意见。

2.14 附图附表

2.14.1 附图如下:

(1)工程地理位置图。

(2)工程总体布置图。2.14.2 附表如下:

(1)工程量汇总表。

(2)总概算表、分投资表。(3)工程特性表(见附录A)。

文 3.1 流域概况

3.1.1 简述工程所在流域的自然地理概况、河道特征和人类活动影响情况。

3.1.2 简述流域及邻近地区气象台站分布与观测情况、流域和工程所在地区的气候特征。3.2 水文基本资料

3.2.1 说明流域内及借用流域水文站网分布、各测站观测项目和年限、主要水文站的控制特性、高程系统和测验基本方法、资料整编情况。

3.2.2 简述水文资料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复核变动情况,并对基本资料质量做出评价。

3.3 径流

3.3.1 对设计依据站的实测径流进行还原计算和插补延长,分件论证径流系列的代表性。3.3.2 进行设计依据站的径流计算,说明资料短缺地区径流计算方法,提出工程场址的径流参数和径流成果,选择径流调节代表段和代表年,分析枯水径流特征,分析论证径流计算成果的合理性。3.4 洪水

3.4.1 分析造成洪水的暴雨特性、洪水成因、洪水的时空分布规律。

3.4.2 说明历史洪水调查和复查情况,历史洪水的洪峰、洪量估算方法及采用成果。分析确定历史洪水及实测特大洪水的重现期。

3.4.3 对实测洪水进行洪水资料的还原、插补延长,并结合历史洪水进行频率计算。分析成果的合理性,提出设计洪水成果。

3.4.4 对资料短缺地区推算设计洪水可采用暴雨推算或洪水统计参数地区综合推算等方法,并应相互印证;分析最终所采用的设计洪水成果的合理性。3.4.5 说明设计洪水过程线的推求方法及成果。

3.4.6 说明施工洪水时段的划分、洪水系列统计原则,提出各时段洪峰、洪量频率计算成果,并分析论证其合理性。为水库调度运用计算的分期洪水,需说明划分前、后汛期的根据。3.5 泥沙

3.5.1 说明流域泥沙概况,提出悬移质、推移质特征值。对多沙河流提出泥沙颗粒级配成果和输沙量、含沙量的年、月成果及年输沙量频率曲线成果。3.6 设计断面水位流量关系曲线

3.6.1 说明设计断面的水位流量基本资料情况和水位~流量关系曲线绘制方法,提出采用的成果。3.7 其他

3.7.1 说明工程所在河段的冰情特性,分析工程河段发生冰坝、冰塞等情况的可能性,并估算对工程的影响。

3.7.2 说明潮汐对本工程的影响。3.8 附图附表 3.8.1 附图如下:

(1)流域水系图。

(2)径流、暴雨、洪水及泥沙插补延长的主要相关关系图。

(3)年(汛期、枯水期)径流频率曲线图。

(4)洪峰和各时段洪量频率曲线图。

(5)典型洪水及设计洪水过程线图。

(6)设计断面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图。

(7)悬移质、推移质颗粒级配曲线图。

(8)年输沙量频率曲线图。3.8.2 附表如下:

(1)年、月径流(雨量)系列表。

(2)代表年逐日径流成果表。

(3)洪峰、洪量系列表。

(4)典型洪水、设计洪水及潮水位过程线表。

(5)年、月输沙量系列表。

(6)设计断面水位流量关系曲线表。

(7)其他有关附表。

4工 程 地 质 4.1 概况

4.1.1 简述前阶段勘察工作的过程、结论和存在问题。

4.1.2 说明本阶段的勘察任条、工作简况、完成的工作内容和工作量。4.2 区域地质

4.2.1 简述区域的地形地貌、所处的地貌单元、物理地质现象;地层岩性、厚度、分布及接触关系;可溶岩地区喀斯特发育规律;所处地质构造单元、主要构造性质、产状、规模及相互关系;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4.2.2 按1∶4000000《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确定工程区地震基本烈度。

4.2.3 地质构造特别复杂、地震基本烈度大于Ⅶ度和现代地震活动特别频繁的地区,应评价区域构造稳定性。4.3 水库库区的工程地质条件

4.3.1 简述库区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条件。

4.3.2 说明库区的地貌特征、水库周边地形条件;强透水性或可溶性地层分布位置、厚度、补排关系和封闭条件;通往库外的断层、破碎带、裂隙密集带的位置、宽度和透水性。评价水库蓄水后可能发生渗漏的位置、渗漏量,提出防治处理意见。

4.3.3 说明水库周边、大坝下游及邻谷可能浸没的程度,预测水库蓄水后浸没范围及防治处理意见。

4.3.4 说明库岸,特别是近坝库岸不稳定岩、土体位置,范围及特征。预测水库蓄水后库岸失稳的可能性,提出防治处理意见。

4.3.5 说明库周植被、水土流失状况。预测水库蓄水后,固体径流来源及变化情况,提出处理意见。

4.4 挡水建筑物的工程地质条件

4.4.1 说明各比较坝(闸)址的工程地质条件,根据地形、岩性、构造、物理地质现象、水文地质条件等,对初拟的坝(闸)址及建筑物比较方案进行地质比选,提出坝址、坝轴线、坝型、坝高的地质选择意见。

4.4.2 说明选定坝(闸)址的工程地质条件:

(1)地形特征、两岸坡度、沟谷发育程度、河床宽度及水深。

(2)主要地层岩性、产状、厚度、风化状态、软弱夹层发育情况。

(3)主要断层破碎带、特别是顺河断层、缓倾角裂隙位置、产状及特性。

(4)坝(闸)基岩体结构、破碎程度、可利用基岩埋深,坝(闸)基岩体分类,评价坝基、坝肩抗滑稳定和渗漏稳定条件,提出岩土物理力学参数。

(5)边坡稳定条件,提出边坡开挖坡度及处理意见。

(6)地下水类型、水位、岩体透水性,提出帷幕灌浆深度或其他处理意见

4.4.3 说明土基坝(闸)址的土层结构、厚度,特别注意不良土层的分布、厚度、特性。评价抗滑和渗透稳定条件、压缩和湿陷变形特性、砂土层震动液化的可能性,提出土承载力和其他物理力学参数及地基处理意见。4.5 泄水建筑物工程地质条件

4.5.1 说明泄水建筑物各比较方案的地形、岩性、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及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提出地质选择意见。

4.5.2 说明选定泄水建筑物的工程地质条件,对不同类型的建筑物,按下列要求加以评价,提出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参数及基础处理意见。

(1)坝溢流应评价坝下游岩体抗冲性能,冲刷坑对坝脚及岸坡稳定的影响。

(2)岸坡式溢洪道应说明引渠、闸基、陡坡段、消能段的工程地质条件,重点评价深挖方对边坡稳定、渗漏对地基稳定的影响及消能段抗冲刷性能。

(3)哑口溢洪道应评价断层、深风化带对基础、边坡、渗漏稳定的影响。

(4)泄洪洞应评价进出口边坡及洞身稳定,进行围岩分类,建议处理意见。4.6 引水建筑物工程地质条件

4.6.1 说明引水建筑物各比较方案的地形、岩性、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及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提出地质选择意见。

4.6.2 说明选定引水建筑物的工程地质条件,对不同建筑物类型,按下列要求加以评价:

(1)隧洞应说明进出口边坡稳定、浅埋段山岩厚度、高应力区深埋隧洞或构造特别复杂洞段的成洞条件,进行围岩分类,提出处理意见。

(2)调压井、闸门井应说明覆盖层厚度、岩石风化深度,评价成井条件。

(3)明渠应分段说明岩土,特别是性质不良土层分布、厚度、特性;深挖方、高填方段的工程地质问题;傍山渠道受泥石流的影响及土渠段的冻融破坏问题,进行工程地质分段,提出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和处理意见。

(4)压力明管应说明镇墩的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其稳定性。

(5)前池应说明其边坡稳定,评价渗漏及渗透稳定。4.7 厂房及开关站工程地质条件

4.7.1 说明厂房、开关站各比较方案的地形、覆盖层厚度、岩性、构造、基岩风化深度、水文地质条件及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提出地质选择意见、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参数和处理意见。4.7.2 说明选定方案的工程地质条件,对不同建筑物类型,按下列要求加以评价:

(1)地面厂房应说明厂房地基岩体风化深度、破碎程度、岩体分类、厂房后边坡的变形稳定条件。土基说明土层,特别是性质不良土层的结构、厚度、特性,评价土的压缩变形、湿陷性变形、抗滑稳定、冻融破坏及砂土震动液化的可能性。

(2)地下厂房应说明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根据主要结构面及它的组合关系,确定布置型式,进行围岩分类,评价稳定条件。

(3)开关升压站及附属建筑物应重点评价地基强度和边坡稳定条件。4.8 施工临时建筑物及其他

4.8.1 说明建筑物各比较方案的地形、岩性、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及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提出地质选择意见。

4.8.2 说明建筑物选定方案的工程地质条件,提出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和处理意见。对不同类型建筑物,按下列要求加以评价:

(1)通航、过木建筑物应评价地基和边坡的稳定条件。

(2)渡槽、倒虹吸、涵闸和桥梁应评价地基岩土强度、变形、抗滑稳定、土层冻融破坏及砂土震动液化的可能性。

(3)临时围堰应评价地基稳定及渗漏条件。

(4)导流洞应评价进出口边坡及洞身稳定,进行围岩分类,建议处理意见。

(5)导流明渠应说明边墙基础稳定和渗漏条件。4.9 天然建筑材料

4.9.1 简述工程需要的天然建筑材料种类、数量和质量要求。按勘探精度分别说明土料、砂砾石料、石料料场概况和总储量,开挖坑槽数量、试验组数。

4.9.2 说明土料场位置、储量,评价其质量、开采运输条件,提出料场选择意见。

4.9.3 说明砂砾石料场位置、储量,评价其质量、开采运输条件,提出料场选择意见。

4.9.4 在砂砾石料缺乏地区或利用施工开挖料作人工砂石料时,应提出人工砂石料的料源、数量及质量评价。

4.9.5 说明石料场位置、岩性、断裂发育程度。按条石、块石、堆石或人工轧石料分别对储量、质量、开采和运输条件进行评价,提出料场选择意见。4.10 结论

4.10.1 对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作出评价和结论:

(1)评价区域地质构造稳定性,确定地震基本烈度。

(2)评价库区的渗漏、浸没、库岸稳定、固体径流来源等条件,并作出结论。

(3)对坝址、坝轴线、坝型、坝高的比选作出地质结论。

(4)对厂区、泄水、引水及其他建筑物方案选择和主要地质问题的处理作出结论。

(5)对天然建筑材料储量、质量、开采运输条件作出结论及料场选择意见。4.10.2 提出下阶段勘察工作意见。4.11 附图附表 4.11.1 附图如下:

(1)区域地质图。

(2)水库区工程地质图。

(3)主要建筑物区工程地质图。

(4)主要建筑物工程地质纵、横剖面图。

(5)可溶岩地区水文地质图。

(6)专门性问题工程地质图、剖面图。

(7)天然建筑材料产地分布图。

(8)钻孔柱状图。

(9)坑、槽、洞、井展视图 4.11.2 附表如下:

(1)岩、土、水质分析试验成果汇总表。

(2)其他有关附表。

5工程任务和规模 5.1 河流规划和工程任务

5.1.1 概述工程所在河流(或河段)的规划成果及审查主要结论。对有综合利用任务的工程,应说明各综合利用项目的现状和规划要求。

5.1.2 概述工程所在地的社会经济现状,资源条件、交通条件、发展工农业的前景,近远期国民经济发展规划。

5.1.3 简述工程所在地区电力系统现状、网络结构、电源组成、负荷特性、调峰要求、地区电网与大电网及邻近地区电网关系。

5.1.4 论证确定本电站供电范围、设计负荷水平年、设计保证率。

5.1.5 说明供电区历史用电增长和电力供需平衡状况,对用电量及负荷的逐年增长作出预测,对负荷特性进行计算分析,列表说明各设计水平年的负荷特性指标。

5.1.6 说明本电站在系统中的任务和作用,工程的综合利用任务和主次顺序。论述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5.2 洪水调节和防洪特征水位选择

5.2.1 说明本工程水工建筑物洪水标准、上下游防洪要求。5.2.2 提出洪水调节方式、洪水调度原则。5.2.3 选定泄水建筑物尺寸及相应特征水位。5.3 径流调节计算

5.3.1 说明库容曲线、水库蒸发与渗漏损失的原始依据和成果。5.3.2 说明采用的水文径流系列、计算时段、代表年的选定。5.3.3 说明上、下游各用水部门的用水保证率及用水量的年内分配。

5.3.4 说明水库的调节性能及对本电站径流调节有影响的上游梯级的有关资料。5.3.5 提出径流调节计算原则和方法。

5.3.6 提出本电站水能指标及各部门用水的满足程度。5.4 正常蓄水位选择

5.4.1 说明规划阶段确定的梯级衔接水位,上、下游梯级的兴建情况与开发计划,本梯级兴建对上、下游已建和待建梯级可能产生的影响。

5.4.2 说明本工程正常蓄水位的制约条件,包括库区淹没对象沿高程分布特点,工程地质条件等,提出正常蓄水位比选范围和方案。5.4.3 提出技术经济比较和结论。5.5 死水位选择

5.5.1 说明水库淤积条件,各综合用水部门(包括灌溉、供水、航运和渔业等)以及旅游,生态环境,排沙措施等方面对水库最低运行水位的要求。

5.5.2 拟定死水位比较方案,计算各方案对本梯级及下游梯级能量指标的影响。5.5.3 提出技术经济比较和结论。5.6 装机容量选择

5.6.1 根据本电站在电网中的任务和作用,确定本电站的必需容量。5.6.2 分析不同装机规模的发电量,投资及其对梯级电站的影响。5.6.3 提出技术经济较和结论。5.7 水轮机额定水头和机组机型选择

5.7.1 说明本电站水头特性及额定水头的选定。

5.7.2 根据水库和电站运行特性,通过技术经济比较,提出水轮机型式及机组台数。5.8 引水道尺寸和日调节容积的选择

5.8.1 说明引水道尺寸比较方案并选择经济尺寸。

5.8.2 按照本电站担负的调峰任务和梯级电站过水能力相互协调的原则,选定日调节池容积。5.9 水库运行方式与多年运行特性

5.9.1 根据选定的参数,并考虑已建成的梯级情况、同一电网的水库联合作用以及综合利用要求,提出水库调度运行方式。

5.9.2 根据水库运行方式,提出多年运行特性。5.10 水库泥沙冲淤分析

5.10.1 概述泥沙基础资料情况,进行泥沙特性分析,提出泥沙计算的原则和方法。5.10.2 提出泥沙冲淤计算成果。

5.10.3 提出引水建筑物防沙运行方式和防沙排沙措施。

5.10.4 泥沙问题严重的水库应进行泥沙模型试验并提出泥沙观测规划。5.11 回水计算

5.11.1 说明计算采用的基本资料、条件和方法。

5.11.2 根据库区淹没影响对象的洪水标准进行回水计算,绘制回水曲线与同频率天然水面线对比,确定回水尖灭点,对泥沙淤积影响较明显的工程,还应提出不同淤积年限的库区沿程泥沙淤积分布及对回水影响分析。5.12 附图附表 5.12.1 附图如下:

(1)河流梯级规划布置平、剖面图。(2)电力系统地理接线图。

(3)各设计水平年最大日、年电力负荷曲线图、年电力和电量平衡图。

(4)水库水位面积、容积曲线图(淤积前、后)。

(5)水库水位与泄水建筑物泄水能力关系曲线图。

(6)水库调洪图(包括水库水位。进出库流量过程线)。

(7)水库淤积纵、横断面及回水曲线图。

(8)调节流量、水库水位与水头保证率曲线图。

(9)发电出力保证率曲线图。

(10)代表年、日电力系统电力电量平衡图。

(11)水库运行特征图(包括供水、发电出力、水位、来水流量过程线)。5.12.2 附表按需要附列。

工程布置及建筑物 6.1 设计依据

6.1.1 说明工程等别和主要建筑物级别以及相应的洪水标准。

6.1.2 说明主要建筑物特征水位及流量、水文气象数据、地震烈度、地基特性、建筑材料特性及设计参数、规定的安全系数、允许的应力、沉降量、变形量及其依据。

6.2 工程选址

6.2.1 简述工程场址(如坝址、闸址、厂址等)各比较方案的地形、地质、工程布置、施工及运行条件、工程量、投资及效益等。6.2.2 综合比较论证选定工程场址。

6.3 坝(闸)型、坝(闸)线及工程总体布置

6.3.1 根据选定的坝(闸)址,拟定各比较坝(闸)型及相应的坝(闸)轴线,分析地形、地质、泄洪消能、施工及运行条件、工程量、工期及投资等。比较论证选定坝(闸)型、坝(闸)轴线。6.3.2 根据选定的坝(闸)型、坝(闸)线,拟定各比较方案的工程总体布置,说明各相应主要建筑物的结构型式、控制高程、主要尺寸以及各相邻建筑物之间的连接方式等,进行综合比较选定工程总体布置。6.4 挡水建筑物

6.4.1 说明挡水建筑物的工程布置、结构型式、坝高程、断面尺寸、坝(闸)布置、坝内廊道、坝体分段、材料分区、坝体防渗、排水、坝面护坡等结构布置和主要尺寸。

6.4.2 根据建筑物基础的地质条件,提出坝(闸)基和坝肩的开挖深度及防渗、排水、加固等处理措施。

6.4.3 说明挡水建筑物的稳定、应力、变形、渗透、渗流稳定等的计算条件、荷载及其组合、计算方法和成果。对混凝土坝应提出温度控制和温度应力的设计和要求。6.5 泄水建筑物

6.5.1 说明泄水建筑物各比较方案的地形、地质、工程布置、水力条件、施工、运行、工程量及投资等,综合论证选定泄水建筑物的型式和布置方案。

6.5.2 说明选定的泄水建筑物布置方案和主要尺寸,包括进水渠、进水口、堰高程、过流断面、消能方式、上下游防护工程等结构及尺寸。提出开挖、衬护及防冲刷、排水、防冻、排冰、排沙、基础处理等工程措施。

6.5.3 说明泄流能力、水流流态、水力坡降线、消能、上下游水力衔接、泄水排沙、下游冲淤等水力条件;说明计算条件和方法,提出计算成果,必要时通过水工模型试验验证;说明泄水建筑物的稳定、应力、变形等结构计算成果。6.6 引水建筑物

6.6.1 说明引水建筑物各比较方案的地形、地质、工程布置、施工、运行、工程量及投资等因素,综合论证选定引水建筑物的型式和布置。

6.6.2 说明引水建筑物的引用流量、水位、消能、水力坡降线、水锤及涌浪、调压室或前池容量、冲淤及沉沙等水力计算的条件和方法,提出计算成果。

6.6.3 说明选定的进水口布置、结构型式、高程、断面尺寸、孔口和渐变段的型式及拦污栅、闸门、操作平台等布置。当设置沉沙池时,应论证其必要性,并提出排沙设施设计方案。

6.6.4 选定引水道(包括交叉建筑物)的位置、结构型式、高程、断面尺寸、坡度等,说明稳定(包括进出口边坡围岩稳定)和结构计算的条件和方法,提出计算成果及工程处理措施。6.6.5 说明选定调压室或前池的布置型式、高程、断面尺寸、工作水位、泄水及必要的排沙设施等。说明稳定和结构计算的条件和方法,提出计算成果及工程处理措施。

6.6.6 说明选定的压力管道(包括明钢管道或地下埋管、坝内埋管等)的布置、型式、高程、断面尺寸、长度等,说明稳定和结构计算的条件和方法,提出计算成果、对钢材或混凝土衬砌的要求及工程处理措施。6.7 厂房及开关站

6.7.1 说明各比较方案的地形、地质、布置、型式、施工、运行、工程量、投资及机电设备布置等,综合论证,选定厂区布置方案。

6.7.2 说明主、副厂房及尾水建筑物的选定布置方案、结构型式、面积、高程和主要尺寸及厂区交通布置,说明稳定计算及结构计算的条件和方法,提出计算成果。对地下洞室及高边坡应论述其稳定性并提出工程处理措施。

6.7.3 说明开关站的位置、场地布置、面积、高程等。提出第一个塔架的位置、开关站的排水设施及运输通道。

6.8 工程观测、综合利用及其他

6.8.1 提出主要建筑物的观测设计,包括观测要求、观测设施及其布置、主要观测设备的型号、规格和数量。

6.8.2 说明灌溉、供水、通航及过木等综合利用的要求及设计参数。简述综合利用项目的工程布置、主要结构尺寸及运行方式。提出各项目的工程量、投资及设计成果。

6.8.3 提出生产生活区的房屋建筑总面积和工程量。

6.8.4 对本工程各永久建筑物项目及工程量进行汇总,提出汇总表。6.9 附图附表 6.9.1 附图如下:

(1)工程场址布置方案比较图。

(2)工程总体布置方案比较图。

(3)工程总体布置图。

(4)坝(闸)轴线及型式方案比较图。

(5)坝(闸)工程布置图。

(6)坝(闸)工程上下游立视图。

(7)坝(闸)剖面图(包括土石坝材料分区图、混凝土坝标号分区图)。

(8)坝(闸)基础处理设计图。

(9)坝(闸)稳定及应力计算成果图。

(10)泄水建筑物方案比较图。

(11)泄水建筑物工程平、剖面布置图。

(12)引水建筑物方案比较图。

(13)引水建筑物工程平、剖面布置图。

(14)厂房区布置方案比较图。

(15)厂房区及开关站布置图。

(16)主、副厂房布置图。

(17)工程观测设备布置图。

(18)主要建筑物建筑透视图。6.9.2 附表如下:

(1)永久建筑物项目及工程量汇总表。

(2)其他有关附表。

水力机械 7.1 水轮机及其附属设备

7.1.1 说明方案比较论证并选定水轮机型式、机组台数、单机容量、基本参数及安装高程。7.1.2 选定水轮机装置方式、过流部件结构型式及控制尺寸。

7.1.3 选定水轮机附属设备进水阀、调速器、调压阀及油压装置等规格、型号。7.1.4 对采用重大新技术(包括型式、结构和材料等)应有专门论证。

7.1.5 对水流含沙量大的水电站,应说明所采取的防止或减轻水轮机磨蚀的综合治理措施。7.1.6 提出水轮发电机组调节保证计算成果。7.2 辅助机械设备

7.2.1 选定主厂房起重设备及其参数,并确定起重设备的外形主要控制尺寸。

7.2.2 选定电站透平油和绝缘油、技术供水和排水、压缩空气及水力监视测量等系统的主要设备。7.2.3 选定电站机修车间规模及主要设备。7.3 采暖通风

7.3.1 选定厂房采暖通风及空气调节系统的设计方案和设备。

7.3.2 对地下、半地下或坝内厂房的采暖通风及空气调节系统应进行必要的分析论证。7.4 水力机械主要设备布置

7.4.1 提出机组间距、厂房长度、宽度和高度等主要控制尺寸及分层高程。7.4.2 确定安装场位置和面积。

7.4.3 说明所选定的水轮发电机组及其附属设备和辅助机械设备的布置。7.5 附图附表 7.5.1 附图如下:

(1)水轮机转轮模型综合特性曲线比较图。

(2)水轮机运转特性曲线。

(3)水电站油、水、气及水力监测系统图。

(4)水电站采暖通风及空调系统图。

(5)水电站主副厂房设备布置图(可与水工、电气专业合图)。7.5.2 附表如下:

(1)水力机械及采暖通风主要设备汇总表。

(2)其他有关附表。

电气工程 8.1 水电站与电力系统的连接

8.1.1 根据水电站的动能特性和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确定水电站与电力系统的连接方式、输电电压等级、出线回路数、输送客量(包括穿越功率)、送出工程输电线路距离和工程量。8.1.2 说明电力系统对水电站运行方式及其他技术要求。8.2 电气主接线

8.2.1 根据电力系统连接的要求和水电站的装机台数,进行电气主接线方案比较和技术经济分析论证。选定水电站的电气主接线。分析说明分期过渡方式及其相应的技术措施。8.2.2 初定厂用电源连接方式及厂坝区设施的供电方式。8.2.3 分析说明近区供电的必要性,提出近区供电的方案。8.3 主要电气设备

8.3.1 提出短路电流计算成果。

8.3.2 选定水轮发电机、主变压器、厂用(坝区)变压器、断路器、高压开关等主要电气设备。提出设备的规格、数量及其主要技术参数。

8.3.3 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应有论证。8.4 防雷接地

8.4.1 论述水电站防雷保护方案,并提出过电压保护配置方式。

8.4.2 论述全厂接地设计方案。对高土壤电阻率的接地要提出具体解决的措施。8.5 综合自动化

8.5.1 简述水电站与电网调度管理关系及其调度内容和范围。对集中调度的梯级水电站,应确定水电站在梯级调度中的位置和控制方式。

8.5.2 选定水电站、水闸的控制管理方式及其自动化内容。

8.5.3 选定全厂监测(控)方式。初选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结构和主要功能及设备配置。8.5.4 选定机组励磁方式。8.6 继电保护

8.6.1 确定水电站各主要设备的继电保护方式。初选保护设备的型式。

8.6.2 根据电力系统规划设计要求,提出水电站线路保护方案和安全自动装置设备配置。8.6.3 确定各主要电气设备继电保护装置的布置。8.7 二次接线

8.7.1 选定全厂测量、信号和同期系统的设计方案。

8.7.2 提出水电站电流、电压互感器的配置及其主要技术参数。8.7.3 确定控制电源型式、电压等级,初选设备。8.8 电工实验室

8.8.1 说明水电站电工实验室的配置规模。8.8.2 提出电工实验室生产用房的布置要求。8.9 通信

8.9.1 根据电力系统调度管理要求,确定水电站与电力系统调度通信方式和设备配置。8.9.2 根据梯级调度管理的要求,确定水电站与梯调之间调度通信方式和设备配置。8.9.3 对要求设有水情测报站网的水电站,应确定其通信的方式和设备配置。

8.9.4根据工程布置特点,确定水电站内部生产调度通信及对外通信的方式,选定通信设备。8.10 电气设备布置

8.10.1 说明水电站的厂区总体布置。确定主、副厂房中的电气设备布置。8.1.2 选定主变压器场和开关站的布置型式。8.10.3 确定有关辅助生产用房的布置。8.11 闸门启闭机及过坝设施的电气设备及布置

8.1.1 选定水工建筑物闸门启闭机及过坝设施的电力拖动和控制方式。8.1.2 确定供电电源方案,初选主要电气设备。8.11.3 确定电气设备的布置和辅助生产用房。8.12 附图附表 8.12.1 附图如下:

(1)水电站接入电力系统地理位置图。

(2)电气生接线(包括厂、坝区供电)方案比较图。

(3)电气主接线图。

(4)厂用电接线图。

(5)坝区供电接线图。

(6)主、副厂房设备布置(亦可与水工、水机专业合图)。

(7)升压站、开关站设备布置方案比较图。

(8)升压站、开关站设备平、剖面布置图。

(9)保护、测量、同期单线配置图。

(10)微机监控(测)系统结构框图。

(11)控制、信号、操作电源系统图。

(12)过坝设施等电力拖动控制框图。8.12.2 附表如下:

(1)主接线方案比较表。

(2)短路电流计算成果表。

(3)电气主要设备汇总表。

(4)其他有关附表。

9金 属 结 构 9.1 泄水建筑物的闸门(阀)及启闭设备

9.1.1 选定闸门(阀)的布置方案、型式、数量和主要尺寸及参数,说明操作运行方式、检修条件,提出防止冰冻、淤堵、空蚀、磨损、振动等措施。

9.1.2 选定启闭机布置方案、型式、容量、数量及主要参数,说明操作运行条件,提出启闭机的动力保证要求。

9.1.3 采用新门(机)型、新材料、新技术时,应提出需要试验研究的要求,以及说明相应的技术保证措施。

9.2 引水建筑物的闸门、阀及启闭设备

9.2.1 选定闸门、阀、拦污栅及启闭机的布置方案、型式、容量。数量和主要尺寸及参数。9.2.2 提出防止冰冻、淤堵、磨损等的措施,说明正常及事故情况下运行的可靠性,拟定维护检修条件,并说明充水平压及通气措施、操作方式和拦污栅的排污、清污措施。9.3 尾水建筑物的闸门及启闭设备

9.3.1 选定水电站尾水闸门、启闭机的布置方式、型式、容量、数量及主要尺寸和参数。9.3.2 说明操作运行方式、充水平压措施和检修条件。9.4 通航过木及其他过坝建筑物的闸门及机械设备

9.4.1 选定船闸、升船机、筏道及其他过坝设施的金属结构、闸门及机械设备的布置方案、结构型式、主要尺寸和参数。

9.4.2 说明有关设备的操作方式、运行的可靠性、运转周期以及检修条件。9.5 施工导流建筑物的闸门和启闭机

9.5.1 选定导流、封孔所用闸门启闭机的布置方案、型式、容量及主要尺寸。9.5.2 说明操作运用条件、下闸截流水位流量条件、截流及封堵的可靠性。9.6 其他水工建筑物的金属结构设备

9.6.1 选定其他水工建筑物金属结构设备的布置方案、型式、容量、数量、主要尺寸及参数。9.6.2 说明操作运行方式、维护检修等条件。9.7 附图附表 9.7.1 附图如下:

(1)泄水、引水、尾水建筑物主要闸门及启闭机布置图。

(2)主要闸门门叶及门槽总图。

(3)其他建筑物金属结构布置图。9.7.2 附表如下:

(1)金属结构主要设备汇总表。

(2)其他有关附表。

防 10.1 工程概况及其特征

10.1.1 简述工程概况、建筑物布置及厂区内外交通。

10.1.2 简述主副厂房、升压开关站的主要机电设备布置及主要参数。10.2 工程消防设计

10.2.1 提出各主要生产场所火灾危险性分类及耐火等级。10.2.2 提出消防总体设计方案:

(1)根据“以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提出“以水灭火为主,化学灭火为辅及其他方式灭火相结合”的消防总体设计方案。

(2)根据防火间距及疏散要求,说明厂区内各建筑物、主变压器、露天油罐或油罐室以及道路等布置。

10.2.3 提出各主要生产场所、主要机电设备的消防设计及主要消防设施配置,对有特殊要求的生产场所,提出通风、防烟及排烟等设计要求。

10.2.4 提出消防给水设计:选定消防水源、供水设施、消防供水量和水压力、主要设备及其布置。

10.2.5 提出消防电气设计:选定消防电源;确定各主要生产场所火灾事故照明、疏散标志的配置。

10.2.6 提出消防工程专用设施费用概算。10.3 附图附表 10.3.1 附图如下:

(1)工程消防系统总体设计方案图。

(2)消防供水系统图。

(3)通风、防烟、排烟系统图。10.3.2 附表如下:

(1)主要消防设备表。

(2)其他有关附表。施 工 组 织 设 计 11.1 施工条件

11.1.1 简述有关工程条件:

(1)工程的地理位置、对外交通运输条件及可资利用的场地和条件。

(2)选定方案枢纽建筑物的组成、型式、主要尺寸和工程量。

(3)工程的施工特点和有关通航、过木、供水、环保及其他要求。

(4)主要建筑材料的来源、供应条件和水源、电源、通信情况。

(5)业主对本工程施工的有关要求。11.1.2 简述有关自然条件:

(1)洪、枯水季节的时段、各种频率的流量及洪量、水位与流量关系、冬季冰凌情况及开河特性、洪水特征以及上下游水利水电工程对本工程施工的影响等。

(2)地形、地质条件和气温、降水、冰冻层、冰情等特征。11.2 施工导流

11.2.1 按以下要求选定导流标准:

(1)提出不同施工时段划分的选择意见及成果。

(2)选定各期施工导流的洪水频率和流量,确定导流建筑物的级别。

(3)选定坝体拦洪渡汛的频率和流量。

11.2.2 选定导流方式,提出各期导流工程布置及防洪渡汛、排冰等措施;提出有关水力计算的主要成果。

11.2.3 按以下要求说明导流建筑物的设计与施工:

(1)说明导流的挡水和泄水建筑物的方案比较。

(2)提出选定方案的导流挡水、泄水建筑物的结构型式、主要尺寸、布置及工程量。

(3)说明导流建筑物与永久工程结合的可行性,并提出结合方式及具体措施。

(4)说明导流建筑物施工程序、施工方法、施工进度及选定的料场。

(5)提出围堰拆除的工程量及相应的技术措施。

11.2.4 选定截流时段和流量;提出选定截流方案及截流主要水力学指标;估算截流所需的材料,提出施工程序、施工方法和所需设备。

11.2.5 估算基坑初期及经常性排水量,选择排水方式和所需设备。11.2.6 说明蓄水进度计划,包括蓄水速度和水位要求及下游供水的措施。11.2.7 选择封堵时段、下闸流量和封堵方案。拟定施工进度,提出工程量。

11.2.8 说明有关部门对施工期通航、过木的要求,提出施工期各导流阶段的通航、过木措施和方法。

11.3 料场选择与开采

11.3.1 比较混凝土骨料(天然和人工料)、石料、土料等各料场的分布、储量、质量、开采、运输等条件,提出开采获得率及主要技术参数。根据主体建筑对材料的要求,通过技术经济比较选定料场,并确定主体工程开挖弃渣的利用率。

11.3.2 根据主体建筑各部位、高程、用料的数量及技术要求结合料场的特点以及施工方法、施工强度等提出合理的料场开采规划。

11.3.3 提出选定料场开采、运输、堆存、加工工艺、废料处理、环境保护等设计。选择开采、运输、加工等主要机械设备。11.4 主体工程施工

11.4.1 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按下列有关内容说明土石方工程的施工:

(1)说明各单项工程土石方明挖的施工程序、方法,确定挖方的利用,堆渣地点和运输方案,提出保持边坡稳定的措施。

(2)提出地下工程的开挖程序、开挖方法、施工支洞的布置、爆破、通风散烟、出渣、支护、排水、照明及预防坍滑等技术和保护措施。

(3)说明土石坝的备料、运输、上坝、填筑、碾压及拦洪蓄水的施工程序、方法、工艺、布置、进度、施工强度、质量控制要求和拦洪渡汛措施;说明各期料场开采、运输、填筑的平衡和开挖弃渣的利用及施工期防护措施。

(4)提出土石方工程施工主要机械设备。11.4.2 按以下要求说明混凝土工程的施工:

(1)说明各单项建筑物混凝土的施工程序、施工方法、相互间关系的协调及浇筑强度,并提出所需的机械设备。

(2)说明大体积混凝土、拱坝混凝土的温控设计措施与要求,各部位混凝土温控的要求,拟定混凝土表面保护及防止裂缝的措施。

(3)说明碾压混凝土的施工程序、施工方法、浇筑强度,提出层间结合的措施以及上游面防渗结构的施工方案;选择所需的机械设备。

(4)提出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的要求及防护措施。11.4.3 按以下要求说明砌石工程的施工:

(1)说明各单项建筑的各种石方砌筑的施工程序、施工方法及相应的砌筑强度。

(2)提出各种石方砌筑的技术措施和对胶凝材料的施工技术要求;选择石方砌筑所需的垂直运输和水平运输主要机械设备。

(3)提出砌石工程质量控制和温度控制的要求及相应的施工措施。11.4.4 说明基础处理的施工程序、方法、技术措施及所需的机械设备。

11.4.5 提出主要机电设备和金属结构的施工程序、进度、技术要求,并说明主要金属结构的制作、堆存、运输吊装等措施及与土建工程协作配合的要求。11.5 施工工厂设施

11.5.1 简述混凝土总量、不同施工期浇筑强率和不同品种、不同级配的混凝土量及相应的温控措施、确定拌和系统的生产能力和位置,选择所需主要机械设备。

11.5.2 选定土石料和掺和料的加工系统的厂址、布置、生产能力及主要设备,提出工艺布置设计。

11.5.3 按以下要求说明机械修配及综合加工系统:

(1)说明施工期所需的各种主要施工机械、设备、材料加工数量,提出修配、加工能力。

(2)确定机械修配、综合加工厂(包括钢筋、木材、混凝土预制件等)的规模,拟定厂址。

(3)提出修配、加工等主要机械和设备。

11.5.4 确定各分区压缩空气的最高负荷,规划供风系统及分区供风安排,选定压气厂的位置。11.5.5 确定各分区最高需水量,规划供水系统及水源,确定抽水站的规模,贮水池的容量及布置。

11.5.6 确定施工用电最高负荷、电源、电压、输变电线路及变电站规模、位置,拟定备用电源规模和位置。

11.5.7 选择对外通信方式;规划工地照明系统。

11.5.8 提出主要施工工厂设施所需的建筑面积、占地面积及主要设备。11.6 施工总布置

11.6.1 按以下要求说明交通运输:

(1)说明本工程对外交通线路现状及水陆联运条件和连接方式。

(2)提出选定方案对外交通线路标准、布置及工程量。

(3)提出本工程对外运输总量、年最大运量、平均昼夜运输强度及重大件运输要求。

(4)确定场内主要交通干线的运输量与运输强度;选定场内交通线路和设施的标准、布置,提出相应的工程量。

(5)提出所需交通运输设备(含装卸)的种类及数量。

11.6.2 确定选定方案的施工分区布置,说明各场地及设施的位置。提出场地平整工程量和施工场地防护措施及排水规划。

11.6.3 提出物资库、设备库、特殊材料库等的建筑面积,结构型式和占地面积。、11.6.4 确定生产、生活等房屋的布置、建筑面积、结构型式、占地面积等。11.6.5 按以下要求说明弃渣场地规划及环境保护设施:

(1)提出弃渣的利用及堆存方案。

(2)确定弃渣场地、占地面积、提出弃渣平衡计算成果及弃渣场地环境保护措施。

(3)说明施工场内水土流失处理意见,提出工程完工后临时占地复耕计划和造地建议。11.7 施工总进度

11.7.1 说明施工总进度安排的原则和依据及业主对本工程投入运行期限的要求;根据主体工程、施工导流、场内外交通及其他临建工程等特性和工程量,提出控制进度的因素。11.7.2 按以下要求说明施工分期计划:

(1)提出工程筹建期、工程准备期、主体工程施工期、工程完建期四个阶段的控制性关键项目的进度计划。

(2)说明工程筹建的内容与任务,拟定筹建期的控制进度。

(3)说明工程准备期的内容与任务,拟定筹建期的控制进度。11.7.3 按以下要求说明施工总进度计划:

(1)说明施工总进度的关键线路及分阶段工程形象的要求,研究提前发电的措施。

(2)说明主体工程进度计划协调、施工强度平衡及工程投入运行日期和总工期。

(3)提出主体工程施工强度曲线、高峰期施工强度、施工期高峰人数、平均人数及施工总工日数。11.8 主要技术供应

11.8.1 提出主体工程和临建工程所需的钢材、钢筋、木材、水泥、油料、炸药等建筑材料的需要量和分供应计划。

11.8.2 提出施工所需主要机械和设备的名称、规格、数量及分供应计划。

11.8.3 说明主体工程的主要机电设备及金属结构的需要量,分别提出各设备供货时间的要求。11.9 附图附表 11.9.1 附图如下:

(1)施工总布置图(含对外交通示意图)

(2)施工导流布置图。11.9.2 附表如下:

(1)施工总进度表。

(2)其他有关附表。水库淹设处理及工程永久占地 12.1 水库淹没处理范围

12.1.1 选定库区移民征地及有关专项的设计洪水标准。

12.1.2 说明相应频率洪水的回水计算成果及库前区正常蓄水位以上的安全超高,确定淹没范围。12.2 水库淹没损失

12.2.1 简述水库淹没实物调查组的组成、调查方法和时间。

12.2.2 说明比较水位方案主要实物指标,分析淹没主要对象沿高程分布特点,提出对正常蓄水位选择的意见。

12.2.3 说明选定水位方案的实物指标,对于随时间变化的项目(如人口,房屋等)应按工程计划进度作出预测。

12.2.4 简述采取防护措施减少淹没实物的指标。12.3 移民安置开发规划

12.3.1 说明农村移民安置规划的基本依据,安置方针与原则。

12.3.2 分析移民安置的环境容量,论述安置的资源,生产力水平以及安置移民的承受能力。12.3.3 选定移民安置方式和地点,说明新居民点的布设及必要的基础设施,论述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措施。

篇6:小水电代燃料项目验收规程

SL/Z 304-2004

2004-10-13 发布2004-10-13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发布

主编单位:水利部农村水电及电气化发展局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施行日期:2004-10-13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4北京

前言

本规程按照水利部2003年水利技术标准制修订计划要求以及《水利技术标准编写规定》(SL1—2002)制定。

本规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小水电代燃料项目验收依据和条件;

——小水电代燃料项目验收内容和要求;

——小水电代燃料项目验收程序和方法;

——小水电代燃料项目验收报告。

本标准为全文推荐。

本标准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本标准主持机构:水利部农村水电及电气化发展局

本标准解释单位:水利部农村水电及电气化发展局

本标准主编单位:水利部农村水电及电气化发展局

本标准出版、发行单位: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程回洲杨树良李如芳方心林

戴天酬程 骏李胜生唐山松

王新跃王甲

本标准审查会议技术负责人:白林何孝俅李其道

本标准体例格式审查人:乐枚

目次

1总则……………………………………………………1

2术语……………………………………………………2

3验收依据和条件………………………………………3

4验收内容和要求………………………………………4

5验收程序和方法………………………………………7

6验收报告………………………………………………9

附录A小水电代燃料项目验收附表……………………10

标准用词说明………………………………………………17

1总则

1.0.1为统一小水电代燃料项目验收内容和要求,规范验收程序和方法,依据小水电代燃料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小水电代燃料项目的验收。

1.0.3小水电代燃料项目验收除执行本规程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小水电代燃料:开发农村水电,替代农村居民生活燃料,减少农村薪柴、煤炭、秸杆等消耗,保护森林植被(包括退耕还林、自然保护区、天然林保护区、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2.0.2代燃料电站:小水电代燃料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提供项目区居民代燃料电力电量,解决项目区居民生活燃料,保本经营。

2.0.3项目区:小水电代燃料实施范围和小水电代燃料保护森林植被范围,区内80%以上的居民大部分时间使用农村水电替代生活燃料。

2.0.4用户协会:以项目区小水电代燃料用户代表为主体、小水电代燃料项目法人代表和有关部门代表组成的社团组织,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协助小水电代燃料项目实施,对代燃料电站建设、运营和保护森林植被进行监督,对代燃料供电、用电和电价进行协调和监督。

3验收依据和条件

3.0.1小水电代燃料验收依据应包括:

1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或省(自治区、直辖市)小水电代燃料领导小组同意小水电代燃料项目验收的通知。

2国家下达的小水电代燃料项目建设计划文件。

3小水电代燃料项目实施方案及水利部批复文件。

3.0.2小水电代燃料验收应具备以下条件:

1按本规程的规定,县(区、旗)人民政府对小水电代燃料项目已自验合格,编写完成全面反映小水电代燃料项目建设成果、生态经济社会效果和主要经验等的自验报告,并提出验收申请。

2小水电代燃料项目已建立管理机构和有关规章制度。

3项目区小水电代燃料供电2个月以上。

4验收内容和要求

4.0.1小水电代燃料项目的验收内容主要包括:

1组织机构。

2运行机制。

3代燃料电站建设、运营情况。

4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5项目管理情况。

4.0.2项目区所在地政府应成立小水电代燃料领导小组,建立办事机构,有效领导和组织小水电代燃料项目的建设和管理。

4.0.3小水电代燃料项目应建立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监督权主体明确、制衡有效的运行机制。

4.0.4小水电代燃料电站建设、运营应达到以下要求:

1工程建设符合国家基本建设程序要求。

2代燃料装机容量达到规定要求。

3符合先进技术条件,实现无人值班或少人值守。

4实现保本经营。

4.0.5小水电代燃料项目应达到以下代燃料目标任务:

1代燃料户数和人数,达到规定要求。

2户均代燃料装机容量,满足项目区居民代燃料需要(参考值为0.7kW~1kW)。

3户均代燃料年用电量,达到设计目标。

4代燃料到户电价与项目区农民收入水平相适应,项目区居民能够承受。5代燃料电压合格率不低于90%。

6代燃料供用电设施、设备安全可靠。

7有多能互补方案,能有效满足项目区居民生活燃料。

8项目区居民对小水电代燃料项目满意度,达到基本满意以上。

9大量减少薪柴、煤炭、秸秆等消耗。

10户均保护森林面积(包括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面积),达到12亩以上。

11显著提高项目区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项目区居民生产生活条件。4.0.6小水电代燃料项目管理应达到以下要求:

1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与县(区、旗)人民政府签订责任书。

2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与项目法人签订责任书。

3项目所在县、乡(镇)、村责任明确,层层签订责任书。

4项目法人与供电部门签订并网协议。

5供电部门与代燃料户签订供用电协议。

6制订小水电代燃料供用电管理办法,并有效实施。

7各项合同、协议有效落实,管理规范。

8用户协会能有效自律和监督管理。

5验收程序和方法

5.0.1验收工作应以小水电代燃料项目为单位进行。

5.0.2县(区、旗)人民政府组织自验合格后,应由县(区、旗)人民政府提出验收申请,经市(地、州、盟)人民政府转报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和省级发展改革部门。

5.0.3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和省级发展改革部门收到验收申请后,应及时组织验收。

5.0.4验收工作应由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省级发展改革部门主持,由有关部门代表和技术经济专家组成验收组,进行小水电代燃料项目验收。

5.0.5申请小水电代燃料项目验收的县(区、旗),应将验收资料准备齐全,提交验收组审查,并对资料的真实性负责。验收资料应包括以下几项:

1代燃料项目自验报告。

2代燃料建设成就录像片或图片等。

3代燃料用户登记名册、用户卡等。

4各种合同、协议副本。

5其他。

5.0.6验收组的验收程序如下:

1听取小水电代燃料项目所在县(区、旗)人民政府关于项目建设总体情况的汇报。

2听取小水电代燃料项目法人关于工程建设、管理情况的汇报。

3对验收资料进行核实。

4对代燃料电站、低压线路、保护的退耕还林(草)、自然保护区、天然林保护区、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面积进行现场核查。

5对代燃料户用电情况进行抽查核实。

5.0.7验收组应客观公正地进行小水电代燃料项目验收,提出小水电代燃料项目验收报告,对验收报告负责。

5.0.8验收组对验收合格的小水电代燃料项目,请求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和省级发展改革部门报水利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备案。对验收不合格的小水电代燃料项目,提出整改意见,并对整改情况进行监督。

5.0.9水利部会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西部开发建设办公室应对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和省级发展改革部门上报的小水电代燃料项目及时组织抽查核实。

6验收报告

6.0.1小水电代燃料验收报告是小水电代燃料验收工作的重要成果,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批准验收单位、组织验收单位、验收日期、验收组组成单位和验收程序等。2项目验收依据和程序,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取得的生态经济社会效果。3小水电代燃料建设的主要经验。

4存在问题和完善措施。

5验收结论。

上一篇:音乐《同歌》教学设计下一篇:老龄办工作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