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总

2024-05-20

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总(通用6篇)

篇1: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总

【2014备考】2013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语和成语运用

2.D2013·江苏卷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1)读者欣赏作品清新的故事,却忽略了蕴藏的热情,欣赏文字的朴实,却忽略了作品隐伏的悲痛,实际上近于________。

(2)中国古代文化是一座巍峨的高峰,不管我们在儒、释、道哪一条路上行走,________,最终都必然会在山顶上相逢。

(3)多年前,集团首席执行官就感觉自己________,在集团迅猛发展、国际市场不断拓展的今天,他的危机感丝毫未减。

A.南辕北辙

异曲同工

如临深渊 B.买椟还珠

殊途同归

如履薄冰 C.南辕北辙

殊途同归

如履薄冰 D.买椟还珠

异曲同工

如临深渊 2.B

3.D2013·湖北卷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宋人画雪常不用铅粉,________把背景用墨衬黑,一层层________,留出山头的白,树梢的白,甚至花蕾上的白,虚实映衬,意境悠远。

②因为睡不着,打开窗帘,遥望夜空,________满天,斜月晶莹,薄雾似轻纱漫卷,________。我思念那个小山村,那个让我魂牵梦绕的地方!

A.而是

点染

星汉

如梦如幻 B.总是 浸染 星云 如诗如画 C.却是 绘染 星光 诗意盎然 D.只是 渲染 星斗 诗意朦胧 3.D

17.D2013·福建卷依次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威尼斯是一座摇曳多姿的城市。泻湖里梦幻般流动的水波________着它,将它浸泡在________的光影里。清晨的雾气,阳光下的浮尘,任何一点点色调的变换都会让美丽的景致增添另一番风情,恰如一位绝美的佳人随性更换着________的霓裳。

A.荡漾

变幻莫测

出人意料 B.簇拥

变幻莫测

风格迥异 C.簇拥

千变万化

出人意料 D.荡漾

千变万化

风格迥异 17.B 2.D2013·大纲全国卷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客厅墙上挂着我们全家在桂林的合影,尽管照片有些褪色,但温馨和美的亲情依然历历在目。....B.为了完成在全国的市场布局,我们三年前就行动了,特别是在营销的制订上可谓处.心积虑。...C.沉迷网络使小明学习成绩急剧下降,幸亏父母及时发现,并不断求全责备,他才戒....掉了网瘾。

D.他在晚会上出神入化的近景魔术表演,不仅令无数观众惊叹不已,还引发了魔术道....具的热销。2.D 3.D[2013·北京卷] 依次填入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①文学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作家塑造的人物形象,往往是以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人物为________创作而成的。

②一辆运载盐酸的货车在高速公路上发生了侧翻事故,交通、消防等部门的人员迅速赶赴出事现场,并做出了紧急________。

③保险丝是电路安全的报警器。当电路里的电流超过允许值时,保险丝就会________,从而切断电源,保障线路和电器的安全。

A.原形 处置 融化 B.原型 处治 融化 C.原型 处置 熔化 D.原形 处治 熔化 3.C

16.D[2013·安徽卷]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A.随着全社会对宏观经济增长目标的深入解读,“幸福感”“幸福指数”毋庸置疑地....成为民生改善和文化发展进程中的重要话题,受到公众的普遍关注。B.《舌尖上的中国》是国内首次使用高清设备拍摄的美食类纪录片,片中由近距离拍摄呈现出的各类食材的纹理构造,带给观众焕然一新的审美感受。....C.如今,视觉文化方兴未艾,在这图像和文本相互转换、相互模仿、共同存在的现实....状况下,图文关系正在成为中外学者共同关注的跨学科研究热点。

D.完善各级各类学校的心理健康工作者队伍建设,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亡羊补牢,使学生的常见心理问题在萌芽状态及时得到解决。....16.C

2.D2013·重庆卷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终于有充足时间做早就计划做的事情了,却东摸摸西触触,有意无意地延宕。如果..在一个人的生活中反复出现这种情形,我们就有理由为他担忧了。

B.就是这种敢为人先、喜欢挑战的精神,一直支持着她坚持不懈,不断创新,才让我们看到了她如此惊艳的技艺。..C.这种全方位的恶性竞争,只可能产生彻底的赢家和输家。而那些赢家也可能因为谙熟各种潜规则而变成蝇营狗苟的功利主义者。....D.他的创作风格似乎很难言说,清丽、典雅、豪放、幽默都不足以概括。在当今文坛上,他的创作可谓独树一帜。....2.B

3.D2013·浙江卷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倒金字塔形的“421”家庭结构使得居家养老陷入困境,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又不够完善,以至中国养老问题日趋严重。..B.有人多次为芦山灾区慷慨解囊,倾尽全部积蓄;也有人声明自己将细大不捐,以抗....议某些慈善机构运作缺乏透明度。

C.面对河水严重污染的现状,大学生自愿组成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满怀热诚地进行..生态环境调查,积极宣传环保理念。

D.随着出版业的市场化和多元化,类型多样、题材丰富的作品大量涌现,其中也有一些作品粗制滥造,令人不忍卒读。....3.A

3.D2013·天津卷下面语段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长期以来,人们把图书馆当成“知识宝库”,当成“知识殿堂”,似乎对图书馆________有加。然而,“宝库”和“殿堂”虽好,但它们离普通百姓很远,甚至很遥远。普通百姓往往________。一些人从不进图书馆,恐怕同这种心态不无关系。图书馆________“宝库”“殿堂”,________“知识公园”。

A.崇敬

望而生畏

不仅是

而且是 B.尊崇 望而生畏 不应是 而应是 C.崇敬 敬而远之 不应是 而应是 D.尊崇 敬而远之 不仅是 而且是 3.C 3.D2013·四川卷依次在下列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现代自然科学________是研究单个的事物,还要研究事物、现象的变化发展过程,研究事物之间的各种关系,这就使自然科学发展成为严密的综合体系。

(2)在芦山地震灾难面前,基层党组织就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战斗堡垒,他们行动迅速,组织有力,帮助群众有序疏散,及时救治伤员,成为灾区百姓的主心骨。

(3)从此以后,黑格尔将父亲的话牢记在心,每当要出现________、贬低别人、粗暴打断别人说话苗头的时候,他都会想到父亲的提醒:“马车越空,噪音就越大。”

A.不止 无坚不摧 自以为是 B.不只 坚不可摧 自以为是 C.不止 坚不可摧 自行其是 D.不只 无坚不摧 自行其是 3.B

3.D2013·山东卷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阳春三月,一位老人在杭州西湖岸边展示他高超的拳脚功夫,引来许多行人侧目观..赏。

B.大学毕业已经十年了,其间,他换过几种不同性质的工作,但始终没有放弃专业学..习。

C.老王一直热衷于收藏,每当得到心仪的藏品,喜悦的心情总让他如坐春风,夜不成....寐。

D.此前中国航空西南分公司一直与四川航空公司鼎足而立,所占市场份额相差无几。....3.B

13.D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荆山之巅的大禹雕像头戴栉风沐雨的斗笠,手握开山挖河的神锸,脚踏兴风作浪的....蛟龙,再现了他与洪水搏斗的雄姿。

B.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不仅在舞台上风姿绰约,在日常生活中也气度不凡,无论何时....何地,他总能让人为之倾倒。

C.最近几年,由于市场竞争加剧,小家电生产企业加速整合,目前只剩下五六家分庭..抗礼,占据了全省60%的市场份额。..D.家庭条件的优越和父母的溺爱,养成了他傲慢狂妄的个性,不管对谁都侧目而视,....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小霸王样子。

13.B

13.D[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他性格比较内向,平时沉默寡言,但是一到课堂上就变得振振有词,滔滔不绝,所....以他的课很受学生欢迎。

B.泰山几千年来都是文人墨客们向往的圣地,在浩如烟海的中华典籍中,留下了众多....颂扬泰山的诗词文章。

C.张经理语重心长的一席话,如电光石火,让小余心头郁积的阴霾顿时消散,再次燃....起争创销售佳绩的激情。

D.迅速崛起的快递行业,经过几年的激烈竞争,大部分企业都已经转行或倒闭了,市场上只剩他们几家平分秋色。....13.B

13.D2013·辽宁卷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爸爸工资不高,妈妈没有稳定的工作,生活拮据,但他们兄弟二人都很懂事,让枣..推梨,关系融洽,很受邻居们喜爱。..B.他潜心于文字学研究,身居书斋十多年,焚膏继晷,颇下了一番“头悬梁锥刺股”....的功夫,终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C.小李考虑问题总是出于公心,勇担责任,从不患得患失,所以在这个有着十年奋斗....历程的团队中威望很高。

D.我攀过陡峭的崖壁,历尽艰辛,登上绝顶,放眼望去,天无涯际,顿觉自己渺小,登高自卑之感油然而生。....13.D 3.D[2013·江西卷]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家庭的________使他从小对美就有敏锐的感悟,乡村丰富的色彩和生动的线条使他陶醉不已。

(2)那个时候的中国,社会动荡,经济秩序极为混乱,物价________,人民苦不堪言。(3)沈阳飞机制造公司全体职工都________总经理罗阳献身国防事业的崇高精神________打动。

A.熏陶

青云直上

为……而 B.熏染 青云直上 为……而 C.熏陶 扶摇直上 为……所 D.熏染 扶摇直上 为……所 3.C

1.2013·重庆市名校联盟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恰当的一句是()A.如何在地震中逃生,老师在课堂上已经做了具体而微的讲解,而今天的演练更让我....有了切身的体验。

B.雷锋在其短暂的生命里,始终快乐奉献,从善如流,他以极大的热情和纯洁的心灵....给民族留下了一笔丰厚而又宝贵的精神财富。

C.“简练为文”更能够适应快节奏运行的时代要求,所以写作时应删除繁文缛节,追....求“句无可削”“字不得减”的高水准。D.国人在海外奢侈品店一掷千金的派头,近年来并不少见。难怪一些国外媒体发出了....“中国正在购买世界”的惊呼。1.D

2.2013·重庆市考前模拟卷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在王维的诗歌创作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山水诗,这些诗多因悠远的意境而迷人,《鸟..鸣涧》就是其中的代表作。B.一想到自己别无长物,应聘时总处于下风,章勇就心烦意乱;思来想去,他决定参....加特长培训班,以增加应聘的筹码。

C.审计部门在揭露挤占挪用财政资金问题、制止国有资产流失的过程中,必然要触及一些部门和个人的经济利益、政治利益,难免有人飞短流长。....D.王寒激动地说:“经过我的努力,问题终于解决了!”大家都很高兴,纷纷夸奖他的办事能力,李悦却不赞一词:“哼,是他一个人的功劳吗?” ....2.C

3.2013·浙江六校联考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后,多地出现其作品脱销的现象,许多读者纷纷致电出版社,希望征订《红高粱》《蛙》《丰乳肥臀》等书籍。..B.浙江出口经理人信心指数连跌两月后首现反弹,外贸复苏一旦确立,浙江经济将持..续回升。

C.回顾前两年,杭州仅有屈指可数的两三家餐厅在用湖蟹做文章,但今年,似乎挨家挨户都开始忙乎起蟹菜来,大有百家争鸣之势。....D.郭晶晶在“光棍节”与霍启刚结婚,连无所不为的微博上都没有任何消息,保密工....作做得太好了。

3.B

4.2013·嘉兴诊断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熟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苏东坡成全了黄州,宣告着黄州进入了一个新的美学等级;黄州也成全了苏东坡,宣告着苏东坡进入了一个新的人生阶段:这实在是一种休戚与共的有趣关系。....B.李安导演的大作《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在内地取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业内人士关.于影片中浓重的“东方美学”展开了热烈的讨论。.C.民主生活会应真正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千万不要流于形式,一些虚浮之徒借此大夸政绩得以上位,而敢说真话的有才能的人却被冷落,真可谓“黄钟毁弃,瓦釜雷鸣”。.........D.闲着无聊时,我喜欢细细欣赏老同学从远方寄来的照片,想想那些年那些事,顿时感慨万千,也许好好惠存这些照片是对过往生活的最好的纪念。..4.C

5.2013·安徽江南十校一模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一旦将形式作为考虑问题、处理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形式的追求超过对本质的坚守,就变成了舍本逐末。....B.生态主题公园中景物繁多,让人目不暇接,连接各景观的廊道鳞次栉比。....C.前一阵炒得洋洋洒洒的“中国式过马路”就是一个凸显现代化背景下中国人心态焦....虑的典型的例子。

D.彭名燕的《倾斜至深处》,其书写的内容大都是读者耳濡目染的东西——家长里短、....鸡零狗碎的日常生活,即大众的生活。

5.A

篇2: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总

安徽卷1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A.脉搏/平添 造型/摄像机 强档/轻歌慢舞 B.慈祥/影牒 摩挲/万金油 返聘/凤毛麟角 C.峰会/对峙 修葺/结骨眼 戏谑 /张皇失措 D.贸然/夜宵 竣工/终身制 熨贴/扶老携幼

15.D〘解析〙本题考查现代汉语常用字字形的辨析能力。A.轻歌慢舞→轻歌曼舞B.影牒→影碟C.结骨眼→节骨眼

重庆卷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修炼 俏皮话 集腋成裘 动则得咎 B朱砂 冷飕飕 锥心泣血 犯而不校 C恭候 岔路口 废话连篇 故弄玄虚 D敲诈 副作用 大块朵颐 分庭抗礼 2.D〘解析〙本题考查辨析现代汉语常用字字形的能力。D项的“块”应为“快”。天津卷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概率 陶治

冠名权 众志成城 B.渲泄 开销

暴发力 杯水车薪 C.余暇 神彩

发祥地 掉以轻心 D.倾泻 凑合 摄像机 相儒以沫

2.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重点考查同音字的误写。B项“渲泄”应写为“宣泄 ”。C项“神彩”应写为“神采”。D项“相儒以沫”应写为“相濡以沫”。江西卷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家具 赝品 气概 水乳交融 B.萎靡 帐篷 更叠 暴殄天物 C.国粹 输赢 蛰伏 旁证博引 D.惭怍 诟病 九洲 呕心沥血 答案:A解析B、更迭;C、旁征博引;D、九州。湖南卷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冀望 建档 捷足先登 宁缺毋烂 B.抵御 修葺 玲珑剔透 信马由缰 C.壁垒 赎职 心驰神往 视如寇仇 D.缄默 疏浚 得垄望蜀 望风响应 〖答案〗B〖解析〗A项烂-滥,C项赎-渎,D项垄-陇 湖北卷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羞涩 袅娜 歌声缈茫 荷塘薄雾 B.霜天 廖廓 峥嵘岁月 浪遏飞舟 C.细腻 箫索 落蕊残叶 秋蝉嘶叫 D.嫩黄 葱茏 婆娑起舞 繁茂苍翠

〘答案〙D〘解析〙A项“歌声渺茫”;B项“寥廓”;C项“萧索”;D项全都正确。浙江卷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散文是倍受读者青睐的文体,古今中外的散文家凭借生花妙笔,写下了无数文采斐然、脍炙人口的名篇。B.上课铃声过后,他才慌慌张张地冲进教室,“报告”声刚落,同学们轰堂大笑,原来他衣服的纽扣错位了。C.毋庸讳言,得过且过、敷衍塞责的教师确实存在,但像“最美女教师”张丽莉那样爱生如子、恪尽职守的人,才是教师队伍中的主流。

D.作为领导干部,面对群众时需要很强的亲和力,只有贴近群众,和颜悦色而不是急言厉色,才能真正听到群众的心声

答案C解析:A倍受应为备受;B轰堂大笑应为哄堂大笑;D急言厉色应为疾言厉色。山东卷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镶嵌 精萃 休闲装 轻描淡写 B.瑕疵 鄙薄 邀请赛 赔理道歉 C.怃然 琵琶 和稀泥 玲珑剔透 D.推辞 观摩 元霄节 伶牙俐齿

〘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考查考生对常用汉字正确写法的掌握程度。本题选用的四组词语都是人们常用易错的词语。随着网络语言的兴起和新事物的不断出现,人们准确书写汉字的意识越来越淡薄了,这种现象对青少年产生了极大的冲击,他们中的很多人对准确书写,尤其对音同、音近和形近易混淆字的准确书写很不以为意。本题设臵的干扰点均是常见一般词语中的音同、音近和形近易混淆字,A项D项使用了看似更符合问语意义的同音字和形似字“萃”“理”和“霄”来迷惑考生。A选项“精萃”应为“精粹”;B选项“赔理道歉”应为“赔礼道歉”; D选项“元霄节”应为“元宵节”,C选项没有错别字,所以正确答案应该选C项。考生答错这个题目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平时不注重积累,掌握2012高考语文分类汇编——语言文字基础知识yw 的词汇量少,或者记忆不牢固,因此易受干扰;二是缺少正确书写的意识,在日常交际中不在意文字的正确与否;三是不会通过意义来分析词语的写法,如“元宵节”的“宵”。

四川卷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讳疾忌医 微言大义 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B.磬竹难书 两全其美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C.掷地有声 曲意逢迎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D.至高无上 原型必露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2.C〘解析〙本题考查现代汉语常用字字形的辨析能力。A.万事具备→万事俱备B.磬竹难书→罄竹难书D.原型必露→原形毕露

2012年全国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词语专题

大纲版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该产品的试用效果非常好,相信它大量投产后将不孚众望,公司一定会凭借产品的优异品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骄人业绩。

B.某市两家报社相继推出的立体报纸受到广大市民的热烈追捧,更多的立体报纸呼之欲出,可能会成为当地....报业的一种发展趋势。

C.中国古典家具曾经非常受消费者青睐,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市场上却没有了踪影,而在全球崇古风气盛行的今天,它又渐入佳境了。....D.这位专家的回答让我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实在没想到这个困扰我两年的问题他却理解得那么轻松。....〘答案〙D〘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的能力,需根据 语境和词义来分析。A项不孚众望:指不能使大家信服,意思说反了,应为“不负众望”。望文生义。

B项 呼之欲出:指画得十分逼真,一叫就会出来似的。也泛指文学作品对人的描写十分生动。形容对象错了。C项 渐入佳境:指状况渐好或兴趣逐渐浓厚。主体应是人,但句子语境为家具。形容对象错了。D项醍醐灌顶: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也形容清凉舒适。符合语境。新课标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这位姑娘天生就眼睛深凹,鼻梁挺直,头发卷曲,身材苗条,好似芝兰玉树,在黄皮肤黑眼睛的国度里,....很容易被人认出。

B.为化解部分旅客的不满情绪,他们设立了“旅客投诉中心”,此举说明他们不光有良好的服务意识,还有闻过则喜的雅量。....C.一名惯偷在车站行窃后正要逃跑,两位守候多时的反扒队员突然拦住他的去路,二人上下其手地将他摁倒,....结果人赃俱获。

D.旧的梦想总是被新的梦想代替,很少有人能从一而终地记住自己做过的华丽缥缈的梦,因为现实需要人们....不断调整梦想。

13.〘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的是考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解题思路〙A项,芝兰玉树:比喻有出息的子弟。形容对象错了。B项,闻过则喜:听到别人批评自己的缺点或错误,表示欢迎和高兴。指虚心接受意见。C项,上下其手:比喻玩弄手法,串通做弊。褒贬不当。D项,从一而终:丈夫死了不再嫁人,这时旧时束缚妇女的封建礼教。形容对象错了。〘易错点拨〙对成语误用现象不了解,平时成语积累不够,像“芝兰玉树、上下其手”这两成语就较为生疏,但只要具备一点猜读成语意义的能力,还是容易解决的。〘答案〙B

安徽卷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今年一季度我国旅游接待总人数同比增长12.7%,总收入同比增长19.9%,增长数据令人侧目,显示出我国旅游业良好的发展势头。

B.4月以来的多轮强降水使鄱阳湖水体面积由668平方公里扩至2370平方公里,以致极大 地改善了江豚等珍稀水生动物的生存环境。

C.国际田联专家诊断,男子110米栏项目仍是刘翔和罗伯斯的天下,刘翔的竞技状态与日俱增,而罗伯斯则稍欠稳定且实力有所下滑。

2012高考语文分类汇编——语言文字基础知识yw

D.电视评论的犀利和深刻是主持人思想创造性的外化,主持人只有具备思想的创造性,才能将观点转化为鞭辟入里、发人深省的评说。

16.D〘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A.令人侧目 侧:斜着。斜着眼睛看人。形容憎恨或又怕又愤恨。褒贬使用不当。D.鞭辟入里,鞭辟:鞭策,激励;里:最里层。形容作学问切实。也形容分析透彻,切中要害。B.以致,连词。用在下半句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情况造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C.与日俱增:与:跟,和。随着时间一天天地增长。形容不断增长。形容对象不对。重庆卷下列语句中,加点语句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曾见过母亲那件放在箱底珍藏多年的旗袍,无论是面料还是花色还是那奇妙的盘花扣,都漂亮得令人歆羡。..B那些在黑暗中蹲伏的峰峦,和天空勾结成一体。更远处,一列锯齿形的山梁后,隐隐躲着几粒星子,仿佛在窥伺人间的动静。

C老王一心想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加之对这些文物非常熟悉,给考察团汇报时,他洋洋洒洒地说了一个多小时。

D那天放学回家,肚子已经抗议地打着鼓了,正当我如饥似渴地寻找食物时,突然发现餐桌上放着一块面包,我高兴极了。

3.D 江西卷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汶川县某领导在灾后重建工作总结会上,如数家珍般介绍了当地连年发生的较大地震灾害的情况。B.那位著名学者去年在北京大学所作的关于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演讲,观点鲜明,切中时弊,真可谓不刊之论啊!

C.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婚丧嫁娶,对普通人家来说都不是小事,对皇家而言,就更不同凡响了。D.滚滚长江水,滔滔黄河浪,翻卷起中国历史上多少为争夺权力而相互杀戮、茹毛饮血的残酷故事。答案:B解析:A、如数家珍:数:点数。家珍:家藏的珍宝。如同点数家里的珍宝,言下之意就不能“自己的东西’------这是解题重点,比喻对所讲的事情非常熟悉;B、不刊之论,指不可磨灭和不可改动的言论;C、不同凡响,凡响,平凡的音乐。形容事物不同寻常,多指文艺作品;D、茹毛饮血,茹:吃。指原始人不懂得用火,捕到禽兽就连毛带血生吃。,比喻处在未开化壮态。

江苏卷2.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笔名满天下而原名湮没无闻者,事实上等于 ▲。人家给咱们介绍一位沈雁冰先生,不如介绍茅盾来得响亮;介绍一位谢婉莹女士,不如介绍冰心来得 ▲。等到自己也肯公然承认名叫茅盾或冰心的时候,仍不失为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的好汉。千秋万岁后,非但真假难辨,而且 ▲。A.改名换姓 大名鼎鼎 弄巧成拙 B.移花接木 如雷贯耳 弄巧成拙 C.改名换姓 如雷贯耳 弄假成真 D.移花接木 大名鼎鼎 弄假成真

答案:C [解析] 浙江卷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温总理对于一些地方房价还没有回到合理价位,调控不能放松的表态,让市场对..楼市调控政策放松的预期落了空。

B.要解决愈演愈烈的医患矛盾,既需要运用法律武器制止违法行为,更需要从根本上釜底抽薪,进一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C.中国古典诗歌所用的许多物象,本是无情无知的,但经过历代诗人反复继承、运用和发展,积淀了丰厚的..象征意蕴,成为传统的审美意象。

D.毒胶囊事件是继三聚氰胺事件后又一起惊世骇俗的丑闻,它再次给有关部门敲响了警钟:药品安全大如天,....万万不可掉以轻心。

答案C解析:A“对于”应改为“对”,表示人与人之间或人与事物之间的对待关系时,只能用“对”,不能用“对于”。

B釜底抽薪,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和前面的“从根本上”语义重复,应删去“从根本上”;D惊世骇俗,常指人因言行异于寻常而使一般人感到震惊,不用于事情。广东卷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最近400年的突飞猛进,大自然在一般人的心目中似乎已泾渭分明,不再神秘。人们不再敬畏自然,凭借手中的科学技术,肆意改变环境。人们渐生狂妄,争相掠夺自然、破坏自然,把一个本不算大的地球折腾个底朝天。人类在发展中堕落,在违背自然中自掘坟墓。忤逆自然的人类将无法在大自然里颐养天年。

A.泾渭分明 B.肆意 C.忤逆 D.颐养天年

〘答案〙A 〘解析〙本题重点考察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的能力。A项“泾渭分明”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可改为“一清二楚”;B项“肆意”意思为纵情任意,不受拘束。后多含贬意,谓不顾一切,由着自己的性子。用于此处,符合句意; C项“忤逆”,指违抗;冒犯。D项“颐养天年”,指保养年寿,安享晚年。语段对人类的描述使用“堕落”“坟墓”直至“不能安享晚年”,保持手法的连贯性,使用合理。山东卷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在这次演讲比赛中,来自基层单位的选手个个表现出色,他们口若悬河,巧舌如簧,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B.陶渊明早年曾经几度出仕,后来因为不满当时黑暗腐败的政治而走上归隐之路,过起了瓜田李下的田园生....活。

C.抗洪救灾形势严峻,各级领导都坚守岗位,没有擅离职守,久假不归现象,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D.五四时期,革命青年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奔走呼号,奋不顾身,表现出高尚的爱国情操和不屈的斗争....精神。

〘答案〙D〘分析〙本题意在考查考生掌握成语的数量和对成语准确理解的能力,考查考生分析语境并据此确定成语的使用正确与否的能力。本题选用了常见常用的成语,提供的语言环境比较通俗浅显,为答题提供了足够的信息依据。A项,巧舌如簧指舌头灵巧,象簧片一样能发出动听的乐音。形容花言巧语,能说会道。出自《诗经•小雅•巧言》:“巧言如簧,颜之厚矣。”如:这个商人~,把次品说成是优等品,欺骗消费者。含贬义,形容演讲选手,不合语境。B项,瓜田李下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场合。出自古乐府《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如:但~,嫌疑难辩,万一已拘者畏法混供,也甚怕堂讯之下,玉石不分。(◎清•李绿园《歧路灯》 四川卷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在施工过程中,因疏忽造成的安全事故如期而至,人员伤亡严重,救援队伍很快赶到现场,克服困难抢救....危重人员,并对轻伤者进行了处理。

B.2011年8月,科幻作家徐浩若受邀到成都举办讲座,几十位科幻创作爱好者聆听了他的报告,会后我有幸向他垂询了有关科幻创作的问题。..C.一项对大学毕业生发展状况的调查表明,无论他们在校成绩多么优秀,走上工作岗位后都将面临各种挑战,..需要用勤奋、智慧与坚韧去应对。

D.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经常有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们会聚在这里,他们各具民族风格与艺术特色的优美歌声在大厅内交相辉映,久久回荡。....3.C〘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本题将成语、虚词、实词结合在一起考查。A项如期而至:按照约定的期限到了。褒贬使用不当。B项垂询,敬辞,指别人对自己的询问。搞反了对象。D项交相辉映:各种光亮、彩色等互相映照。形容对象错了。

辽宁卷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凌南区虽地域狭窄,物产匮乏,但由于大力开发绿色农业,方寸之地,拓出了发展的大空间。.... B.集训期间,我们在深圳要住三个夜晚。在这几天里,我们可以忙里偷闲,理一理凌乱的思绪。.... C.走进来一位短小精悍、浓眉阔脸的人,身着青色短衫,步履稳健。大家都把目光转向了他。.... D.出色的庄稼汉,干练的机械师,枪法如神的士兵,妙笔生花的作家,他们都值得我们敬佩。....13.〘考点〙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熟语)〘解析〙方寸之地:形容很小的地方。用在此处不合句意,句意强调的是“地域狭窄,物产匮乏”,并非“小”。〘答案〙A

篇3:研究语文高考真题对教与学的帮助

总之, 老师和学生都应当重视高考真题, 对高考真题进行深入的剖析和研究, 以期达到以下的目的:

一、全面掌握高考知识点的范围, 了解它的重点、难点

历年的高考真题都是知识点的全面综合, 它的题型和难易程度都是考试大纲的充分体现。如果研究一下近十年的语文高考真题, 我们就会发现高中语文所有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和题型都包含于其中。虽然题目表面上看没有重复, 但是出题的宗旨和考查的重点内容并没有改变。

另外, 虽然每年的高考题都不一样, 但是它们实际上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高考真题的难易程度、考试范围都是相似的。像我们常常所说的高考的重点、难点, 它其实就在高考题中反复地出现。

我们不难发现, 高考题中反复出现的知识点就是考试大纲上面的重点、难点。只要多做高考真题, 对重点考查的知识点进行了反复的练习, 这样就能加强我们对重点、难点的认识。总之, 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 都应当重视语文的高考真题, 要对真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深刻的理解, 这样才能避免走很多弯路, 减少老师和学生的工作量, 提高教学和考试的效率。

二、高考真题是学生最好的练习题, 有老师最好的教学思路

对学生来说, 高考真题可以说是最全面、最权威的练习题, 没有一本辅导书或模拟题能超过它。有些学生学习相当刻苦认真, 做了很多很多的模拟题, 看了很多很多的辅导书, 可是真正高考的时候却不太理想。这主要是因为出于对经济利益的追求, 编写模拟题和辅导书的人往往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一本书的编写, 没有很好地研究考试大纲, 没有反复地推敲所出题目的合理性, 以至对其所出的辅导书和模拟题的质量有所影响。

对老师来说, 研究高考真题能掌握命题专家的出题规律和侧重点, 能够帮助日常的教学有效地确立重点、难点。老师研究透了高考真题, 对命题专家组的命题角度和考查题型有了很好的把握, 在教学中就能重点去讲解, 避免浪费学生的时间。所以, 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 都应当把高考真题当做最佳的练习首选, 因为没有一本复习资料的质量能超越它。

三、了解命题思路, 提高高考技巧

当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达到一定的水平之后, 就可以多加练习以提高自身的考试技巧。那么要想提高学生的考试技巧, 就应当深入地研究高考真题。命题专家出于对选拔人才的考虑, 在命题的时候会设计一些“陷阱”来攻击学生的“软肋”, 让学生在一些没有深刻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上丢分, 让一些学生在解题细节和方法上丢分, 让学习真正扎实的学生脱颖而出。由于真题是高考的再现, 做真题就能把握高考的解题思路, 避开命题专家设置的陷阱, 在高考中很好的发挥考出好的成绩。

四、检查学习成效, 提高考试经验

每一套高考真题都是无数专家悉心研究的成果, 它是考查知识点的全面集合。它的题型题量和难易程度都是经过命题组专家反复推敲的。每做一套真题, 就像医生给做了一回全身大检查, 能够反映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 为学生及时地查漏补缺, 提供帮助。学生应当重视每一次做真题的机会, 因为每做一次真题就能重新过一遍知识点。

同样, 做高考真题, 能够让学生提前适应高考的气氛, 提高应试的能力。由于高考真题是高考最真实的反应, 那么, 一套真题所设计的难易程度、题量、题型, 等等, 都可以让学生很好地体会高考的感觉。做高考真题能提高应试能力主要体现在对考试时间的把握和对解题技巧的领悟两个方面。考试有时间限制, 那么学生就应当学会合理分配时间, 要遵循“利益最大化”的原则——先做容易的题, 再做难一点的题, 先做分值高的题, 再做分值低的题。总之, 力求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出最好的成绩。平常学习的时候我们讲究深入理解, 而考试的时候, 我们不妨“投机取巧”。因为考试的时候, 没有人会在意你到底学会了多少而在意的是答对或答错。那么, 在学生不是很肯定答案的时候, 不妨使用“排除法”“反推法”等方法。

篇4:高考真题语法分类练习(一)

1. (2012四川) He will come to understand your efforts sooner or later. It’s just a matter of ___ .

A. luckB. value

C. timeD. fact

2. (2012全国Ⅱ) The Harry Potter books are quite popular; they are in great ___ in this city.

A. quantityB. progress

C. productionD. demand

3. (2012江西) You’d better write down the phone number of that restaurant for future ___ .

A. purposeB. reference

C. progressD. memory

4. (2012湖北) It is important to have your eyes examined regularly to check for any sign of eye disease that may not have any ___ .

A. symptomB. similarity

C. sampleD. shadow

5. (2012湖北) The officer insisted that Michael did not follow the correct ___ in applying for a visa.

A. patternB. procedure

C. programD. perspective

6. (2012福建) —Why do you choose to work in an international travel agency?

—Well, you know, English is my ___ . So it is my best choice.

A. strengthB. talent

C. abilityD. skill

7. (2012浙江) Your ___ as a student will be excellent if you develop a habit of reflection on how you learn.

A. operationB. growth

C. performanceD. character

8. (2012江苏) — Can I help you with it?

—I appreciate your ___ , but I can manage it myself.

A. adviceB. question

C. offerD. idea

9. (2011四川) Always remember to put such dangerous things as knives out of children’s ___ .

A. touchB. sight

C. reachD. distance

10. (2011山东) There’s a ___ in our office that when it’s somebody’s birthday, they bring in a cake for us all to share.

A. traditionB. balance

C. concernD. relationship

11. (2011福建) The lack of eco-friendly habits among the public is thought to be a major ___ of global climate change.

A. resultB. cause

C. warningD. reflection

12. (2011江西) What’s the ___ , in your opinion, of helping him if he doesn’t make an effort to help himself?

A. sympathyB. theme

C. objectD. point

13. (2011湖北) “Tommy, run! Be quick! The house is on fire!” the mother shouted, with ___ clearly in her voice.

A. angerB. rudeness

C. regretD. panic

14. (2010天津) James took the magazines off the little table to make ___ for the television.

A. roomB. area

C. fieldD. position

15. (2010山东) Those who suffer from headache will find they get ___ from this medicine.

A. reliefB. safety

C. defenseD. shelter

16. (2010湖北) This restaurant has become popular for its wide ___ of foods that suit all tastes and pockets.

A. divisionB. area

C. rangeD. circle

17. (2010江苏) The doctor is skilled at treating heart trouble and never accepts any gift from his patients, so he has a very good ___ .

A. expectationB. reputation

C. contributionD. civilization

18. (2010安徽) I haven’t seen Sara since she was a little girl, and she has changed beyond ___ .

A. hearingB. strength

C. recognitionD. measure

19. (2010江西) Last year the number of students who graduated with a driving licence reached 200,000, a (n) ___ of 40,000 per year.

A. averageB. number

C. amountD. quantity

20. (2010浙江) The school advisers help you talk through your problems but they don’t give you any direct ___ .

A. solutionB. target

C. measureD. function

冠 词

1. (2012四川) We are said to be living in ___ Information Age, ___ time of new discoveries and great changes.

A. an; theB. 不填; the

C. 不填; aD. the; a

2. (2012全国Ⅰ) Sarah looked at ___ finished painting with _____ satisfaction.

A. 不填; aB. a; the

C. the; 不填D. the; a

3. (2012全国Ⅱ) He missed ___ gold in the high jump, but will get ___ second chance in the long jump.

A. the; theB. 不填; a

C. the; aD. a; 不填

4. (2012安徽) Carl is studying ___ food science at college and hopes to open up ___ meat processing factory of his own one day.

A. 不填; aB. 不填; the

C. the; aD. the; the

5. (2012江西) The Smiths don’t usually like staying at ___ hotels, but last summer they spent a few days at a very nice hotel by ___ sea.

A. 不填; aB. the; the

C. 不填; theD. the; a

6. (2012山东) Being able to afford ___ drink would be ___ comfort in those tough times.

A. the; theB. a; a

C. a; 不填D. 不填; a

7. (2012辽宁) I woke up with ___ bad headache, yet by ___ evening the pain had gone.

A. the; theB. the; an

C. a; theD. a; an

8. (2012浙江)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y has been ___ gradual process throughout ___ human existence, from stone tools to modern technology.

A. 不填; theB. the; a

C. a; 不填D. a; a

篇5: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总

2012年各地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成语

(山东卷)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在这次演讲比赛中,来自基层单位的选手个个表现出色,他们口若悬河,巧舌如簧....,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B.陶渊明早年曾经几度出仕,后来因为不满当时黑暗腐败的政治而走上归隐之路,过起了瓜田李下....的田园生活。C.抗洪救灾形势严峻,各级领导都坚守岗位,没有擅离职守,久假不归....现象,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D.五四时期,革命青年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奔走呼号....,奋不顾身,表现出高尚的爱国情操和不屈的斗争精神。

(安徽卷)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今年一季度我国旅游接待总人数同比增长12.7%,总收入同比增长19.9%,增长数据令人侧目....,显示出我国旅游业良好的发展势头。B.4月以来的多轮强降水使鄱阳湖水体面积由668平方公里扩至2370平方公里,以致..极大 地改善了江豚等珍稀水生动物的生存环境。C.国际田联专家诊断,男子110米栏项目仍是刘翔和罗伯斯的天下,刘翔的竞技状态与.日俱增...,而罗伯斯则稍欠稳定且实力有所下滑。D.电视评论的犀利和深刻是主持人思想创造性的外化,主持人只有具备思想

(全国大纲卷)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该产品的试用效果非常好,相信它大量投产后将不孚众望....,公司一定会凭借产品的优异品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骄人业绩。B.某市两家报社相继推出的立体报纸受到广大市民的热烈追捧,更多的立体报纸呼之欲出....,可能会成为当地报业的一种发展趋势。

C.中国古典家具曾经非常受消费者青睐,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市场上却没有了踪影,而在全球崇古风气盛行的今天,它又渐入佳境....了。D.这位专家的回答让我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实在没想到这个困扰我两年的问题他却理解得那么轻松。

(广东卷)4.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最近400年的突飞猛进,大自然在一般人的心目中似乎已泾渭分明,不再神秘。人们不再敬畏自然,凭借手中的科学技术,肆意改变环境。人们渐生狂妄,争相掠夺自然、破坏自然,把一个本不算大的地球折腾个底朝天。人类在发展中堕落,在违背自然中自掘坟墓。忤逆自然的人类将无法在大自然里颐养天年。A.泾渭分明 B.肆意 C.忤逆 D.颐养天年

(湖北卷)5.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是

说到底,世上风景闲流水,端的还是要人慢下来。中国这如许的城市中,最是江城得了个中,且将它 地挥洒出来。这 江城街头巷尾、湖畔公园里数不胜数的茶馆、茶铺,一个人在清晨里不慌不忙的起来,到茶馆里,一坐就是一天,那叫一个悠闲!

A.趣味 痛痛快快 当是 遛 B.滋味 淋漓尽致 便是 踱 C.意味 兴致勃勃 自是 逛 D.韵味 尽情尽兴 恰是 晃

(江苏卷)6.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和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笔名满天下而原名湮没无闻者,事实上等于____________。人家给咱们介绍一位沈雁冰先生,不如介绍茅盾来得响亮;介绍一位谢婉莹女士,不如介绍冰心来得____________。等到自己也肯公然承认名叫茅盾或冰心的时候,仍不失为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的好汉。千秋万岁后,非但真假难辨,而且____________。

A.改名换姓 大名鼎鼎 弄巧成拙 B.移花接木 如雷贯耳 弄巧成拙 C.改名换姓 如雷贯耳 弄假成真 D.移花接木 大名鼎鼎 弄假成真

(江西卷)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汶川县某领导在灾后重建工作总结会上,如数家珍....般介绍了当地连年发生的较大地震灾害的情况。

B.那位著名学者去年在北京大学所作的关于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演讲,观点鲜明,切中时弊,真可谓不刊之论....啊!C.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婚丧嫁娶,对普通人家来说都不是小事,对皇家而言,就更不同凡...响.

了。D.滚滚长江水,滔滔黄河浪,翻卷起中国历史上多少为争夺权力而相互杀戮、茹毛饮血....的残酷故事。

(辽宁卷)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凌南区虽地域狭窄,物产匮乏,但由于大力开发绿色农业,方寸之地....,拓出了发展的大空间。

B.集训期间,我们在深圳要住三个夜晚。在这几天里,我们可以忙里偷闲....,理一理凌乱的思绪。

C.走进来一位短小精悍....、浓眉阔脸的人,身着青色短衫,步履稳健。大家都把目光转向了他。

D.出色的庄稼汉,干练的机械师,枪法如神的士兵,妙笔生花....的作家,他们都值得我们敬佩。

(四川卷)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在施工过程中,因疏忽造成的安全事故如期而至....,人员伤亡严重,救援队伍很快赶到现场,克服困难抢救危重人员,并对轻伤者进行了处理。

B.2011年8月,科幻作家徐浩若受邀到成都举办讲座,几十位科幻创作爱好者聆听了他的报告,会后我有幸向他垂询..了有关科幻创作的问题。C.一项对大学毕业生发展状况的调查表明,无论..他们在校成绩多么优秀,走上工作岗位后都将面临各种挑战,需要用勤奋、智慧与坚韧去应对。

D.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经常有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们会聚在这里,他们各具民族风格与艺术特色的优美歌声在大厅内交相辉映....,久久回荡。

(天津卷)10.下列各句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比起秋天的枫林来,夏天的枫林没有那么撩人的红韵,但那生机盎然的绿,着的却是一股青春的朝气。

(2)自得其乐的游戏,使动物紧张的自然竞争生活得到某种 和补偿,使它们在生理上、心理上容易保持平衡。

(3)我们相隔的不是几小时的车程,而是一整块大陆,就像歌里所唱的,用我的晚安陪你吃早餐,但是 也隔不断彼此的思念

A.萌动 调剂 地久天长 B.涌动 调节 地久天长 C.萌动 调节 山长水远 D.涌动 调剂 山长水远

(全国新课标卷)1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这位姑娘天生就眼睛深凹,鼻梁挺直,头发卷曲,身材苗条,好似芝兰玉树....,在黄皮肤黑眼睛的国度里,很容易被人认出。

B.为化解部分旅客的不满情绪,他们设立了“旅客投诉中心”,此举说明他们不光有良好的服务意识,还有闻过则喜....的雅量。C.一名惯偷在车站行窃后正要逃跑,两位守候多时的反扒队员突然拦住他的去路,二人上下..其手..地将他摁倒,结果人赃俱获。D.旧的梦想总是被新的梦想代替,很少有人能从一而终....地记住自己做过的华丽缥缈的梦,因为现实需要人们不断调整梦想。

(浙江卷)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温总理对于..一些地方房价还没有回到合理价位,调控不能放松的表态,让市场对楼市调控政策放松的预期落了空。

B.要解决愈演愈烈的医患矛盾,既需要运用法律武器制止违法行为,更需要从根本上釜底抽薪....,进一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C.中国古典诗歌所用的许多物象,本是无情无知的,但经过历代诗人反复继承、运用和发展,积淀..了丰厚的象征意蕴,成为传统的审美意象。D.毒胶囊事件是继三聚氰胺事件后又一起惊世骇俗....的丑闻,它再次给有关部门敲响了警钟:药品安全大如天,万万不可掉以轻心。

2011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成语

(安徽卷)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A.从人们早就耳濡目染....的传统曲目《天仙配》、《女驸马》,到让人耳目一新的现代佳作《徽州女人》、《雷雨》,这一发展历程表现出黄梅戏艺术旺盛的生命力。

B.我省有关部门负责人多次就环境保护问题发表讲话,旨在加大环境监督的执法力度,强化环境保护的参与意识,因为环境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休戚与共....。C.作为中国高温合金的奠基人,师昌绪先生多次领导攻关会战,运筹帷幄....,斩关夺隘,在我国航空发动机材料的研究方面倾注了大量心血,建立了卓越功勋。D.近年来,人们购买中国自主品牌轿车的热情蔚然成风....,主要是因为国产品牌质量不断提高,同时也可能与某些国际品牌多次发生因质量问题被召回的事件有关。

(2011年北京卷)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这位明星曾带给观众很多快乐,不少“粉丝”竞相模仿他的表演,但这次他因醉酒驾车而触犯法律的行为却不足为训....。B.下午,今年的第一场春雨不期而遇....,虽然没有电视台预报的降水量大,但还是让京城一直干燥的空气变得湿润了一些。

C.伴着落日的余晖,诗人缓步登上了江边的这座历史名楼,极目远眺,晓霞尽染,鸿雁南飞,江河日下....,诗意油然而上。D.这本应是一场实力相当的比赛,然而北京国安足球队经过90分钟与对手的激战,却兵.不血刃...,最终以3:0取得胜利。

(2011年辽宁卷)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应广大读者的要求,他为那本很受欢迎的获奖小说写了续篇,但遗憾的是。续篇相形见...绌.,不能让人满意。B.由于有关部门的严肃查处,摩托车非法运营现象暂时消失,但要避免其东山再起....,必须有制度化的举措。

C.观众期盼已久的歌剧<三兄弟》近日在人民大剧院上演,其音乐大气磅礴,跌宕起伏....,让人赞叹不已。

D.在我父亲的记忆里,那是一段极为特殊、不堪回首的岁月,人事的变迁如白云苍狗....,谁也无法预料。

(2011年山东卷)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对于这座神秘的古代墓葬,专家们希望能从漫无边际....的史料中找到一些关于它的蛛丝马迹。

B.从长辈们的闲言碎语....中,他了解到父亲乔明志曾经是一位屡立奇功、威名赫赫的抗日英雄。

C.在44年的记者生涯中,他创作了一批优秀的新闻作品,在中国新闻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D. 市场调查发现,国内一些商家销售的红木家具质量良莠不齐....,有关部门提醒消费者选购时要谨慎。

(2011年湖南卷)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D A.山浪慢转,曲径轻摇,柳色乍染,黄莺初啼,几间茅屋在白云深处若隐若现,这一切令人耳目一新....。B.故乡的槐树,成簇成片,遍布四野,似乎散漫凌乱,却又井然有序;似乎千篇一律....,却又各具情致。

C.满耳的阵阵蛙鼓,激昂亢奋地噪闹着,将静夜和旷野喧嚣得如同这季候一般,热情洋溢,生机勃勃....。D.野花肆意开放,花丛间常可见一队队小面伶俐的麻褐色野兔,在那里追逐嬉戏,天真烂漫,活灵活现....。

(2011重庆卷)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去凤凰,是在一个细雨绵绵的日子,凤凰的美便弥漫..在这烟雨中,湘西的千年文化也在这烟雨迷蒙中荡漾开来。B.网络热词不仅以独特的方式即时..反映了社会现实生活,而且还表现了人们思想观念的 变化。

C.当今社会,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数字阅读、网络阅读方兴未艾....,图书馆的传统职能正逐渐发生变化。

D.他上学那会儿就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的那种人。按照规定,他可以申请贫困生助学贷款,但他却硬撑着不肯申请。

(全国Ⅱ卷)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我读过弗莱的著作,很喜欢他那高屋建瓴....的气势和包罗万象的体系,更欣赏他努力摆脱主观印象式品评的文学批评方法。

B.吴羽先生知道弟子写论文时强调,学术论文要有的放矢,论证严密,语言准确而简洁,不能模棱两可,也不能繁文缛节....。C.这是一家国家级出版社,近几年来,出版了很多深受读者尤其是在校大学生喜爱的精品图书,不少作家都对他趋之若鹜....。D.虽然已经是晚上了,但候车大厅里依然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大喇叭的广播声、商贩的叫卖声、孩子的哭泣声不绝如缕....。

2010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成语运用

(10年全国卷Ⅰ)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现在我们单位职工上下班或步行,或骑车,为的是倡导绿色、地毯生活。尤为可喜的是,始作俑者....

是我们新来的局长。B.几年前,学界几乎没有人不对他的学说大加挞伐,可现在当他被尊奉为大师之后,移樽就...教.的人简直要踏破他家的门槛。C.他是当今少数几位声名卓著的电视剧编剧之一,这不光是因为他善于编故事,更重要的原因是他写的剧本声情并茂....,情节曲折。D.旁边一位中学生模样的青年诚恳地说:“叔叔,这些都是名人的字画,您就买一幅吧,挂在客厅里不仅没关打气,还可附庸风雅....

。”

(10年全国卷Ⅱ)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名运动员看上去一副弱不胜衣....的样子,实际上,他身体健,骨骼强健,耐力和速度非一般人可比。

B.在座的各位都是本领域的顶尖专家,我们请大家来,就是想听听各位的高见,大家不必客气.就姑妄言之....吧。

C.他闲来无事,就经常上网发一些飞短流长....的帖子,结果不仅弄得与同事邻里的关系很紧张,甚至还惹上了官司。

D.唐玄宗虽早就觉察到安安禄山有反叛之心,但并没有及时除掉他,反而放虎归山....,让他出任范阳节度使,这未免有点蹊跷。

(10年北京卷)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在积极应对自然灾害的同时,人们强烈感受到吸取经验教训的重要性,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防患于未然.....。B.军事专家认为极超音速导弹是反恐战争中非常有价值的“猎杀者”,一旦锁定目标,恐怖分子就无地自容....了。C.设计人员必须严格执行上级部门的有关决议,“创意”只能在规定范围以内驰骋,不能信.马由缰...,这是设计人员起码的职业操守。D.双方无论研究方法多么不同,只要根本目标不相悖,就总有殊途同归....的日子,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有这样那样的分歧是正常的。

(10年江苏卷)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司机张师傅冒着生命危险解救乘客的事迹,一经新闻媒体报道,就被传得满城风雨....,感动了无数市民。

B.近年来,在种种灾害面前,各级政府防患未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力争把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C.这些“环保老人”利用晨练的机会,将游客丢弃在景点的垃圾信手拈来....,集中带到山下,分类处理。

D.“生命的价值在于厚度而不在于长度,在于奉献而不在于获取„„”院士的一番话入木三...分.,让我们深受教育。

(10年陕西卷)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有些人取得一点成绩,便自命不凡....,洋洋自得,尾巴都翘到天上去了,这样的人终究不会有大的作为。

B.看到果农家里汗牛充栋....的黄灿灿的橙子,我深感欣慰,因为这说明我们开发的新品种产量高,品质好。C.对那些少不更事....的年轻人,我们不仅要多加指导,还要给他们更多的锻炼机会,使他们尽快地成熟起来。

D.开发商们对商品房面积的计算方式一直讳莫如深....,由此导致的开发商与业主之间的经济纠纷经常发生。

(10年安徽卷)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A.今年春节期间,镇里举行了一场别无二致....的茶话会,向返乡过节的流动党员们通报了本镇一年来经济发展的喜人形势。

B.在文化强省战略指引下,我省动漫产业迈人高速发展的新阶段,去年我省与沿海省份动漫原创产品的产值已经等量齐观....。C.第四届全国体育大会组织者在赛事安排上独出心裁....,创造性地采取走进社区、现场体验等方式,以突出全民互动的特点。D.发展低碳经济首当其冲....的是要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协调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10年江西卷)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想当初,慈禧太后的陵寝造得多么坚固,曾几何时....,还是禁不住军阀孙殿英的火药爆破,落了个一片狼藉。

B.导演冯小刚把《集结号》中最重要的角色给了谷志鑫,其他演员几乎成了举重若轻....的人物。

C.上届冠军挪威队以全胜战绩出线,表现十分出色,其卫冕雄心及雄厚实力令人刮目相看。..... D.露卡在美国算是穷人,经常得到政府机构的接济和帮助,但她并不总是拾人牙慧....,而是主动为社会做些好事。

(10年辽宁卷)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位油画家的高原风貌主题油画虽然很受欢迎,但是他不轻易创作,因此,他挂在画廊墙上待价而沽....的作品并不多。B.他儿子正值豆蔻年华....,理应专注于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没想到却整天沉迷于网络游戏,现在连初中都读不下去了。

C.奶奶去世已经十年了,但她生前对我的疼爱之情我却一直铭记于心,耿耿于怀....,这份情和爱我任何时候都不会忘记。

D.近期的一场大火使我们损失惨重,连回家的路费都没有了,恳请各位高抬贵手....,接济我们一点,以便我们度过难关。

(10年湖南卷)

篇6: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总

一、选择题

1.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原则是(A)。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 D.巩固性原则

2.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演示实验,使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称之为(D)。

A.实验法 B.讲解法 C.讨论法 D.演示法

3.下列关于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D)。

A.教学策略受制于教学方法B.教学策略从层次上低于教学方法C.教学方法的采用不受教学策略的支配D.教学方法是教学策略的具体化 4.学校的中心工作是(A)。

A.教学工作 B.公共关系 C.行政工作 D.总务工作 5.教学活动的本质是(A)。

A.认识活动 B.实践活动 C.交往活动 D.课堂活动

6.试图用心理学的“统觉理论”原理来说明教学过程的教育家是(B)。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杜威 D.凯洛夫 7.A8.A9.C10.C

11.在教学方法改革过程中,布鲁纳提出了(A)。

A.发现学习教学法 B.探究一研讨法C.纲要信号图教学法 D.暗示教学法 12.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反映了(D)教学原则。A.系统性 B.启发性 C.思想性 D.巩固性

13.教师提出课题和一定材料,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活动,最后得出学习结果的方法即(B)。

A.研究一探讨法 B.发现学习C.暗示教学法 D.范例教学法

14.通过准备问题、面向全体学生交流、对过程及时总结是(C)运用时应注意的事项。A.讲授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练习法

15.与启发性原则在教学中贯彻要求不符的是(C)。A.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B.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C.严格遵守职业道德 D.建立民主平等师生关系 16.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活动称为(B)。A.教育 B.教学 C.教授 D.学习

17.(A)的基本形式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A.练习法 B.实验法 C.实习作业法 D.参观法 18.前苏联教师沙塔洛夫提出的教学方法是(D)。

A.探究一研讨法 B.发现学习C.暗示教学法 D.纲要信号图式教学法 19.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指出了(B)教学原则。A.直观性 B.启发性 C.巩固性 D.因材施教 20.“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由(C)提出。A.孔子 B.孟子 C.朱熹 D.老子 21.“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体现了(C)教学原则。A.巩固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 D.启发性原则

22.教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进行差别教学,体现了教学的(D)。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C.循序渐进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二、填空题

1.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学)。

2.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活动组成的。3.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和多样性)的统一。

4.教学任务的决定受教育目的、(学生的年龄特征)、(学科的特性)以及教学的时空条件等因素制约。

5.智力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其中(思维力)是核心。6.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表现在认识的(间接性);、交往性、(教育性)和有领导的认识。7.学生的个体认识始终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是有领导的认识,“三体结构”指作为中介的(教师)、作为主体的(学生)和作为客体的(课程和教材)。8.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教育性)。

9.教学过程的结构分为:(引起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和检查知识五个阶段,其中领会知识是教学的中心环节。10.领会知识包括使学生(感知和理解教材)。11.我国的教学原则有(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12、“因材施教”源于宋代朱熹的(“孔子施教,各因其才”)

13、中学常用的6种教学方法是(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实验法)。

14、讲授法可分为(讲诉)、(讲解)、(讲演)。

15、谈话法可分为复习谈话和(启发谈话)两种。

16、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制度是(教学原则)。

17、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启发性)原则。

18、重视组织各种复习,体现了(巩固性)原则。

19、“学不等”、“不凌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原则。

20、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失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是(因材施教)原则。

21.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是(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22.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知识去完成一定的操作,并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是(.练习法)。

23.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通过条件控制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知识的方法是(实验法)。24.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三、简答题

1.简述赞科夫的教学原则体系。

答:赞科夫是20世纪苏联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他创立的发展性教学理论对苏联的教育理论与实践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通过实验,他提出以下五项教学论体系的新原则:(1)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

这一原则在实验教学体系中起决定性的作用。在教学内容上,它要求增加系统的理论知识的分量;在教学方法上,要尽力使学生过紧张的甚至是沸腾的精神生活,学会独立思考和推理,独立地探求问题的答案。高难度并不意味着越难越好,困难的程度要控制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范围内。

(2)在学习时高速度前进的原则

这一原则的实质并不在于让儿童在一节课上做尽可能多的例题和练习,而是要求教学不断向前运动,以各方面内容丰富的知识来充实学生的头脑,为学生深入地理解所学的知识创造有利的条件。

(3)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

这一原则是要让那些说明现象的相互依存性及其内在的本质联系的系统知识,在小学教学内容的结构中占主导地位;要求学生在一般发展的基础上,尽可能深入领会有关概念和规律性的知识。

(4)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

一般教学论的自觉性原则是指向外部的,即把应当掌握的知识、技能和技巧作为理解的对象。赞科夫提出教学要求学生理解的对象是学习过程,它是指向内部的。

②教学内容的评价。教学内容一定要保证正确无误,符合大纲,知识连贯,逻辑性强。内容要密切联系生产、生活、科学技术实验等实践活动。注意知识结构和学生认识结构相统一。教学时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找准关键点,能挖掘教材内容的思想教育因素,寓思想教育于教学之中。

③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评价。主要看教师授课所运用的教学方法能否注意学生实际及学生心理、生理特点,是否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教学过程中能否注意情感和认识活动的结合,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意对学生注意力、意志力的培养;面向全体学生,是否注意调动各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是否重视和加强教学实验,能科学、合理、有效地运用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④教学能力的评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否教态亲切、语言简练、板书工整、布局合理;是否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课堂教学组织是否严密,安排是否合理、有序;师生是否配合默契;课堂气氛是否生动活泼、和谐,能否及时了解教学效果,并能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节教学过程和内容,具有较好的应变能力;实验效果是否明显;实验及使用电教手段时是否适用熟练、操作规范。⑤教学效果的评价。一堂成功的课应该是: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始终围绕教学目的和要求展开,能够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在课堂中能对学生的提问显示良好的反应,巩固练习及书面检查的正确率也比较高。

(2)对教师授课质量评价应遵循的原则

①客观性原则。教学评价要客观公正、科学合理,不能主观臆断、掺杂个人情感,以致评价不符合实际情况。

②发展性原则。评价应着眼于学生的学习进步、动态发展,着眼于教师的教学改进和能力提高,以调动师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③指导性原则。教学评价应经常给师生以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为教学指明方向和增添前进的动力。

④计划性原则。评价必须紧密配合教学工作有计划地进行,为教师和学生经常而及时地提供教与学的反馈信息,以便有效地调节和改进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

3.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的能动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发挥着主体性、能动性,其能动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需要,这会使学生在选择外部信息的过程中具有能动性和自觉性,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在所接受的外部要求的推动和支配下,这种能动性会加强。

(2)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知识经验、思维方式、情感意志、价值观等,这些原有的经验、观念会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产生制约作用。学生只有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新的知识;同时,这些原有的经验也使学生对外部信息进行内部加工时具有独立性、创造性。(3)在教学实践中,如果学生对某一课感兴趣,他就会学得比较努力,而且效果也比较好。甚至学生对某一个教师有好感,该教师所教的课他也会认真去学习。如果所学课程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有联系,或者学生从内心深处认识到该课程的价值或对该课程有某种情感,他也会学得很努力,而且能有一定的创造性或创造的火花产生。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能动性。教师要很好地认识到这一点,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增强其求知欲、探索性,以提高教学效果。

4.简述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几个阶段。答:按照教师组织教学活动中所要求实现的不同任务,可以划分出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不同阶段:(1)引起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学习动机往往与兴趣、求知欲和责任感联系在一起。教师要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启发学生的责任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领会知识

这是教学的中心环节。领会知识包括使学生感知和理解教材。①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感知形成清晰的表象和鲜明的观点,为理解抽象概念提供感性知识的基础并发展学生相应的能力。感知的来源包括: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直观教具的演示、参观或实验,教师形象而生动的语言描述和学生的再造想象以及社会生产生活实践。

②理解教材,形成科学观念。引导学生在感知基础上,通过分析、比较、抽象概括以及归纳演绎等思维方法的加工,形成概念、原理,真正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理解教材可以有两种思维途径:一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二是从已知到未知,不必都从感知具体事物开始。(3)巩固知识

通过各种各样的复习,对学习过的材料进行再记忆并在头脑中形成巩固的联系。知识的巩固是不断吸收新知识、运用知识形成技能的基础。巩固知识往往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不一定是一个独立的环节。(4)运用知识

学生掌握知识的目的在于运用,教师要组织一系列的教学实践活动以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和动手,以形成技能技巧,并把知识转化成能力。(5)检查知识

检查学习效果的目的在于,使教师及时获得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以调整教学进程与要求;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掌握知识技能的情况,发现学习上的问题,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5.简述教师在运用讲授法时应遵循的基本要求。

答: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教师运用讲授法,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保证讲授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教师讲授的概念、原理、事实、观点必须是正确的,这就要求教师认真备课和教学。

(2)讲授要做到条理清楚、重点分明。讲授的逻辑清楚,学生的理解才能够清楚。

(3)讲究语言艺术。教师的语言水平直接决定着讲授法的效果,因此必须不断注重和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首先,要做到语言清晰、准确、精炼,既逻辑严密又清楚明白;其次,要努力做到生动形象、富于感染力;最后,还应当注意语音的高低、语速的快慢,讲究抑扬顿挫。(4)注意与其他教学方法配合使用。学生的注意时间有限,在整节课中完全采用讲授法很难取得良好效果,教师应当善于将讲授法与其他教学方法和手段交叉替换使用,避免学生因长时间听讲出现疲劳和注意涣散现象。6.为什么说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 答:教学活动服从人类认识的一般规律,即从感性到理性,再由理性到实践。但是,教学活动又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认识是学生的认识

教学认识是学生个体的认识活动,在认识的主体上与一般人类认识活动有所不同。(2)教学认识是间接的认识 教学认识具有间接性,它主要以掌握人类长期积累起来的科学文化知识为中介,来间接地认识现实世界。

(3)教学认识是有领导的认识

教学认识活动需要在富有知识的教师引导下进行,学生不能独立完成这一过程;而一般的认识活动则不一定有他人的领导。(4)教学认识是教育性的认识

在教学认识活动过程中,学生会获得多方面的知识,其身心也会得到一定的发展,这体现了教学认识的教育性。(5)教学认识具有简捷性

在教学认识中,走的是一条认识的捷径,是一种科学文化知识的再生产。它可以使学生少走许多弯路,直接继承前人的科学成果,并使其得到发扬。

四、论述题

1.中小学计算教育的任务是什么?试述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的意义。答:(1)我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任务

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任务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为中小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总体目标服务,为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服务,为21世纪我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打基础,逐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体系。其任务主要包括: ④通过计算机教育的各种活动,创造一个合适的计算机教育环境,以促进计算机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这里所说的计算机教育环境包括硬件和软件环境,包括教师和学生的计算机意识、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和积极性等。软硬件建设要符合教育教学的规律,符合国家颁发的教学大纲的要求和中小学教学的需要,符合我国的文化传统和道德规范。②充分应用计算机技术,增强教与学的有效性。增强教与学的有效性就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和计算机辅助管理,利用计算机的交互性、快速响应、能存储和检索信息、能将不同数据进行快速转换以及人工智能等功能,结合科学的教学方法可以做到大大增强教与学的有效性。

⑧为学生提供获取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新途径,帮助学生开发智力、发展能力,使学生的学习富于独立性和创造性。这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在计算机教育中要充分利用富于信息技术的教学环境,有计划、有目的地促进学生创造性的学习。

④计算机学科教学要坚持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开发学生的智力。在教学的方法和目标上,主要应着眼于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开发,不应只计较点滴知识的得失,要使学生通过计算机学科的学习能具备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的能力,适应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的发展。(2)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意义

计算机辅助教学是指将许多教学所需的信息,编成软件事先储存在计算机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需要,方便、随意和迅速地调用这些信息来为教学服务,从而使计算机成为了一种强有力的教学辅助工具。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计算机辅助教学活动使得个别化教学将普遍实现,每个学生通过计算机进行学习,进度快的可以捷足先登,进度慢的可以稳扎稳打,各得其所,速度和时间的差异完全是个人的事情,不会与他人发生任何矛盾和冲突。在学习的每一个环节上,通过设计合理的程序和借助网络,学生都能够得到所需要的各种参考和帮助信息。所谓“一刀切”,“齐步走”的弊病可以在相当程度上得以避免,教学将最大限度地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

②在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上,教师演示时机动灵活、迅速方便、轻松省时,使课堂教学容量增大,课堂教学的效率得以提高。在与传统教学手段的比较上,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使用提高了教学质量,使学生获得了更多的知识。

⑧计算机辅助教学利用其交互式功能随意调出计算机中储存的多媒体信息,供教师选用;图文声并茂,使传统教学中难以表达的内容十分生动有趣、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对现象或过程的认识理解更加深刻,因而记忆也就更加牢固。

第二,重视引导学生参加实际操作和社会实践。为了克服从书本到书本,理论与社会实际脱节的弊病,教师应当根据教学的需要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参加一些课外学科或科技小组的实际操作活动,或组织他们从事一些科学观察、实验与小发明以及生产劳动等。让学生多动手,不仅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实验能力。还能促使他们多动脑筋想问题。学生通过运用知识于实践,大大丰富了自己的直接经验,丰富和补充了书本知识,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

③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在教学中,只有将知识教学和技能训练两者结合起来,学生才能深刻理解知识,掌握技能,达到学以致用。如果只有教师讲、学生听,而无技能的训练,那么学生是否理解难以检验。即使他们理解了,也缺乏动手能力。当然,如果教师不注意讲清基本概念便要求学生进行大量练习、作业,那么学生一接触作业便会感到困难,一般只会依葫芦画瓢,按例题解决那些简单的问题,碰上稍难的作业便依赖于人或干脆抄袭。④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这是使学校教学与社会息息相通的重要措施。我国幅员广大,南方与北方、沿海与内地在自然条件、经济和文化发展等各方面都有很大差异;即使在一个省内,城市与乡村、平原与山区、富裕地区与贫困地区在许多方面都有差别;而且每个地方都有它特有的历史文化、物产资源、风土人情、生产建设。因此,在使用统一的教材时,必须适当补充乡土教材,使教学不脱离地区实际,能为地区的经济建设服务。3.联系实际论述教学中的因材施教原则。答:(1)因材施教原则的内涵

因材施教原则是教学中应当遵循的重要原则之一。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2)贯彻实施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 ①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了解学生个别特点是搞好因材施教的基础。教师应当了解每个学生德智体发展的特点,各学科学习的情况与成绩,有何兴趣、爱好与擅长以及不足之处,然后有目的地因材施教。对反应迟钝的学生,要激励他们积极进行思考,勇于回答问题和进行争辩;对能力较强而态度马虎的学生,要给他们一点难度较大的作业,并严格要求他们注意精益求精;对语言表述缺乏条理的学生,要多让他们在课堂上作复述和发言,以克服其不足;对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不专心的学生,要多暗示、提醒、提问,培养他们的自控能力;对视、听觉不好的学生,要照顾他们坐在比较适合的地方;对学习感到很轻松或很困难的学生,要加强个别辅导,给能力强者开点“小灶”,增加课业,对困难者给予特殊帮助或补课。

②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现行的班级上课注重面向全体,往往搞大家齐步走而难于照顾到学生的特点,使许多学生的才能发展受到局限。而现代科技的发展、国际上各个领域的竞争加强,都要求学校教学应注意从小培养有特殊才能的人。故现代教学要重视探索和采用一些特殊措施或制度,以保证早出人才、快出人才。如对有特殊才能的学生请有关学科的教师或校外专家进行特殊的指导和培养,让他们参加一些有关的课外小组和校外活动、有关的竞赛;在有条件的学校试行按能力分班教学;开设一些选修课以照顾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允许成绩优异的学生跳级,使他们的才能获得充分的发展。(3)实施因材施教原则的意义

学生的身心发展各有其特点,尤其在智力才能方面更有他们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擅长,只有因材施教才能扬长避短,把他们培养成为社会上各种有用的和杰出的人才。许多科学天才、体育明星、歌星、舞星等有特殊禀赋和才能的人,早在少年儿童时期便已开始显露,这是因材施教的坚实基础。每个教师有职责去发现人才和培养这些人才。因材施教不仅能提高教学质量,而且能为国家更好地培养人才。

4.结合教育教学实际,谈谈你对“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内涵和现实意义的认识。答:“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出自《学记》,它概括了如何进行启发的宝贵经验,有着丰富的内涵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1)“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内涵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中心是要求教师积极发挥主导作用,但不能代替学生思考,只要求“继其志”。对其内涵分析如下:

①道而弗牵。教师要积极引导,但不要硬牵着学生走,这样学起来就会自然和谐。不引导不行,硬牵着走也会失败。

②强而弗抑。教师要积极督促,但不要强制和压抑,这样学起来就会安易顺利。不督促检查不行,强制学习也会挫伤学生的主动性。⑧开而弗达。教师要为学生打开知识的大门提供钥匙,但不要把知识通达不遗地全部塞给学生,要留有余地,启发学生自己积极思考,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可以得到锻炼和发展。(2)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现实意义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思想继承和发展了孔子启发教学的思想,强调了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重要性,对当今教学有着很大的借鉴价值。④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当前教学实践克服了一切以教师为中心的现象,开始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注意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培养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主动参与的能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不同的提高;同时更好的发挥教育的作用。

②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不能强制学生做他们不愿做的事情,也不能放任不管。教师要深刻了解自己的学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对其提出比较合理的学习与成就目标;同时,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对其进行积极督导,防止挫伤其积极性。

③教师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挥其学习潜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把所有的知识都通通扔给学生,要给学生留有适当的时间来思考问题,提高其思维能力;或者在讲授某一内容时,让学生联想相关知识、让其进行小组讨论等,拓宽其思路;教师还可以培养学生自我检查、自我评价的能力,对自身学习过程中的情感、认知能力及行为能力做出合理的评价,让学生在自我评价的过程中不断地自我反思、自我完善等。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力,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其能力。“开而弗达”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意义。总之,“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具有丰富的教育内涵,对当今教育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教育工作者要对这一原则有深刻的认识,并将其与当前教学实际相结合,以充分发挥其意义。

5.试述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

答:教学过程是教师依据教学目的、任务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和体力,形成科学世界观及培养道德品质、发展个性的过程。其基本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反映教学中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与丰富学生感性知识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知与行的关系。

①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主要是间接经验,并且是间接地去体验。学生主要是通过“读书”、“接受”现成的知识,然后再去“应用”和”证明“。这是一条认识的捷径,可以避免人类曾经经历过的曲折和失败,使学生能用最短的时间掌握大量的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在新的起点上继续认识客观世界,继续开拓新的认识领域。

②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要使人类的知识经验转化为学生真正理解掌握的知识,必须依靠个人以往积累的或现时获得的感性经验为基础,原因在于学生学习的书本知识是以抽象的文字符号表示的,是前人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的认识和概括,而不是来自学生的实践与经验。他们接受这种知识是完全必要的。(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二者统一在同一教学活动中。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而且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重视教学的发展性,是新时代的要求。①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有赖于知识的掌握。知识为智力提供了广阔的领域,只有具备了某方面的知识,才有可能从事某方面的思维活动,同时知识中也包含有认识方法的启示。

②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学生具有一定的认识能力,是他们进一步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必要条件。学生掌握知识的速度与质量,依赖于学生原有智力水平的高低。教学中教师应启发学生运用自己潜在的能力,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发展认识能力。认识能力具有普遍的迁移价值,它不但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知识质量,推动学生进一步掌握知识,而且有利于促使学生将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活动,从而获得完全的知识。③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知识不等于智力,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并不完全表明其智力的高低,而发展学生的智力也不是一个自发的过程。必须探索二者之间的差异以及相互转化的过程和条件,以引导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有效地发展他们的智力和认识能力。

(3)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知、情、意相互作用,同时介人,这就需要处理好知识学习与思想、情感、意志培养的关系问题。知、情、意是教学过程内在的因素,它们的协调发展不仅与教学内容、也与教学过程的组织、方法的运用相关,教师教学的责任感、价值观、思想作风、言行举止以及校园环境、人际关系等,对这些方面的发展也有重要影响。(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结合

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活动。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去学,学生这个学习主体是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中的学习主体,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起主导作用。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教师的指导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方向、内容、进程、结果和质量,起引导、规范、评价和纠正的作用。教师的教还影响着学生学习方式以及学生学习主动积极性的发挥,影响着学生的个性以及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

②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在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能动性具体表现在:受学生本人兴趣、需要以及所接受的外部要求的推动和支配,学生对外部信息选择的能动性、自觉性;受学生原有知识经验、思维方式、情感意志、价值观等制约,学生对外部信息进行内部加工的独立性、创造性。

③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教学过程是师生共享教学经验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师生共同明确教学目标,交流思想、情感,实现培养目标。在师生交往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创设和谐情境,鼓励学生合作学习;教师要善于体验或引起学生的兴趣和需要,鼓励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参与,善于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出发,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善于洞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才能,善于引起学生在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培养学生自我调控能力,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同时创设自我表现的机会,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体验。

一、选择题

1.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表征是(B)。

A.学校的产生 B.学制的建立 C.教育实体的出现 D.定型的教育组织形式出现

2.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D)的发展。

A.教育规律 B.教育价值 C.教育现象 D.教育问题

3.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B)。

A.培根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赞科夫

4.“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一观点出自洛克的(B)。

A.《大教学论》 B.《教育漫话》 C.《爱弥儿》 D.《普通教育学》

5.“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C)特点的要求。

A.大众性 B.公平性 C.终身性 D.未来性

6.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A)。

A.教育问题 B.教育价值 C.教育事实 D.教育规律

7.最早在大学里开设教育学课程的是(A)。

A.康德 B.培根 C.夸美纽斯 D.赫尔巴特

8.被称之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的教育家是(A)。

A.赫尔巴特 B.康德 C.培根 D.夸美纽斯

9.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并把教育起源问题作为一个学术问题来认识的是(B)。

A.神话起源说 B.生物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10.主张根据儿童的兴趣和能力去设计教育活动的教育家是(D)。

A.柏拉图B.洛克 C.华生D.杜威

11.“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手里,就全变坏了”。这一论点出自(B)。

A.洛克的《教育漫话》 B.卢梭的《爱弥儿》

C.康德的《论演说家的培养》 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12.教育从生产劳动中第一次分离的标志是(A)。

A学校的产生B剩余产品的出现C有了国家D创造了文字

13.()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书中赫尔巴特强调必须有“一种教育者自身所需要的科学,有科学与思考力”并与相邻学科取长补短。

A《大教学论》B《普通教育学》C《民主主义与教育》D《康德论教育》

14.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产生于生产劳动,其根本目的在于促使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提倡教劳结合,教育科学的方法以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这一观点是()的认识。

A.实用主义教育学 B.制度教育学 C.实验教育学 D.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15.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即()。

A.教育 B.教学 C.德育 D.智育

16.在我国,“教育”最早见于(C)。

A.《论语》 B.《大学》 C.《孟子》 D.《学记》

17.()取代传统的“教”与“学”是我国教育现代化和传统教育学范式现代转换的一个语言学标志。

A.教授 B.教育 C.教育学 D.教学

18.教育学研究的任务是()。

A.教育现象 B.教育事实 C.教育问题 D.教育规律

19.我国近代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戌学制 D.六三三制

20.()主要是在欧洲产生并发展的。

A.分支学制 B.多轨学制 C.单轨学制 D.双轨学制

21.对教育规律与教育方针两者关系的看法正确的是()。

A.教育规律和教育方针都是人们主观意志的体现 B.正确的教育方针反映了教育的客观规律

C.教育方针能替代教育规律

D.教育方针政策是教育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和最终依据

22.对教育学与教育经验汇编看法错误的一项是()。

A.教育经验汇编多为教育实践经验的汇集,它同时也揭示了教育规律

B.教育学应该重视教育经验,将教育经验提高到理论高度

C.教育学不能等同于教育经验的介绍,同时也不能仅仅满足于教育经验的介绍

D.从教育经验中总结教育规律,可以丰富和发展教育学

二、填空题

1.义务教育依据“法律规定”,具有(义务)性、免费性、(强迫)性。

2.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3.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非制度化教育)。

4.制度化教育指向形成系统的(各级各类学校)。

5.明确提出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的是前苏联教育理论家(凯洛夫),他的作品是(《教育学》)。

6.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壬寅学制)以及1903年的(癸卯学制)。

7.库姆斯的非正规教育的概念,伊里奇非学校化观念都是(非制度化)教育思潮的代表。

8.中国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9.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也被作为现代教育的代言人是美国的(杜威),他的代表作是(《民主主义与教育》)。

10.古代的庠、序都是指(乐;数)。

三、简答题

1.简述现代教育制度发展的趋势。

答.20世纪以来,尤其是二战以后,世界的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领域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现代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各国的现代教育制度也呈现出一些共同发展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学前教育很少被纳入国家教育系统,但现在很多国家都已经将学前教育纳入了国家教育系统,并重视其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强制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的、对一定年龄儿童免费实施的某种程度的学校教育。19世纪末,欧美一些国家开始实行初等义务教育并逐步延长义务教育年限。现在世界上180多个国家有2/3以上实行9年或9年以上的义务教育制度。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互相渗透的方向发展

普通教育主要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内容;而职业教育则以就业为主要目标、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二战前,世界各国普遍推行双轨制的教育制度,即为升学做准备和为就业做准备的两种教育制度并行存在,且两种制度之间几乎不相通。这种双轨制存在着严重的弊端,使学生缺乏重新选择的机会,限制了学生的发展。二战后,兼顾升学与就业、给学生提供多种选择机会的综合中学的比例逐渐增加,出现了普通教育职业化、职业教育普通化的趋势。

(1)启发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教育自觉性,使他们不断领悟教育的真谛

学习教育学理论,并同实际教育现象相联系,能够启发教育工作者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培养起对教育问题的敏感性。从现实教育问题的解决和探讨中,逐渐揭示教育的本质,领悟到教育的真谛。

(2)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教育工作的理论视野

学习教育学主要是掌握系统、复杂的教育学理论知识,这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先决条件,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储备,很难开展教育实际工作。有了理论知识在实际中的指导,教育工作者可以用来解决教育难题,不断扩展自己的视野,反过来扩充自身的理论知识。

(3)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培植坚定的教育信念

学习了教育学之后,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掌握知识,解决实际教育问题,从而逐步培养其正确的教育态度。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能够很好的运用教育学知识于实际中,培植教育者坚定的教育信念和对教育工作的热爱。

(4)提高教育实际工作者的自我反思和发展能力

对理论的探索和实际问题的解决有助于教育工作者反思能力的成长,往往在实际的解决问题背后培养起对教育的信念和看法,从而在未来的发展中奠定良好的基础。

(5)为成为研究性的教师打下基础

教师主要负责教学工作,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应该发展成为教学者和研究者的集合。既具有实际的教学能力,又具有研究能力,解决实际问题,对教育学知识的学习就有助于教师在这方面的成长,真正为教师成长为研究型的教师打下基础。

3.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答: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兴起于19世纪末,直到今天仍然对教育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其基本观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①教育是与人类的生产联系在一起的,既取决于生产的物质条件也取决于生产关系。社会或社会生产关系决定着教育,制约着教育的发展、社会性质以及社会职能的实现,并要求教育为这些关系服务,发挥教育的社会功能。

②教育同时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继承性,受多重因素制约,教育对于无产阶级革命和彻底解放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共产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才能消灭资产阶级和一切阶级的教育。教育改革和社会变革之间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

(2)教育与社会生产的关系

社会生产对教育作用的变化是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对教育的需求和作用都发生了变化。教育规模和发展速度、教育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教育在社会生产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重要。教育是劳动力生产和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是科学知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手段,学校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场所。

(3)论人的本质和个性形成

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包括两方面:①人的本质是劳动;②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在个性形成的问题上,马克思主义批判了遗传决定论和环境决定论,科学地解决了遗传、环境和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辩证关系。

(4)论人的全面发展与教育的关系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核心。人的全面发展,即劳动者智力和体力两方面,以及智力的各方面和体力的各方面都得到发展,达到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相结合,这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但从更深层次看,它也是指一个人在志趣、道德、个性等方面的发展,即作为一个真正“完整的”、“全面性”的人的发展,而且使每个社会成员得到自由的、充分的发展,还必须向全体社会成员施以普遍的全面教育,包括智育、综合技术教育、体育和德育,以及实行教育与真正自由的生产劳动相结合。

(5)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重大意义

①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不但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惟一方法,是改造现代社会最强有力的手段之一。

②大工业的发展客观上先是要求将生产劳动与教育结合起来,使工人尽可能受到适应劳动职能变更的教育,再是要求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以培养能多方面发展的劳动者。

③机器大工业生产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的,这就为通过科学这一中介,将教育与生产劳动有机结合提供了基础。

④综合技术教育,这一使儿童和少年了解生产各个过程的基本原理,同时使他们获得运用各种生产工具的技能,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提供了重要的“纽带”。

4.简述现代教育的特征。

答:现代教育是迄今为止教育发展的最高阶段,也是人类教育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出现了许多新质、新特点。现代教育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现代教育的公共性

现代教育的公共性是指现代教育越来越成为社会的公共事业,是面向全体人民,而不是面向一部分人的,是为全体人民服务的,而不是仅为一小部分人服务的。与之相关的就是现代教育的公平性,即现代教育要为每一位受教育者提供同样的机会和服务,努力做到受教育机会的均等,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保证实际上的公平。这就是说,现代教育的公共性也就是现代教育的大众性,现代教育应该是大众教育。应该坚决废除教育的等级性和特权性。这样说并不是要否认教育对少数精英人才的培养,但是对精英人才的选择不是根据他们的财产、出身和地位,而是根据他们的才智和志向,并且,精英人才的选拔不应该以牺牲大众教育的质量为代价,应该在提高大众素质的基础上选择精英、培育精英。

(2)现代教育的生产性

现代教育的生产性是指现代教育越来越与人类的物质生产结合起来,越来越与生产领域发生密切的、多样化的关系。生产的发展也对教育系统提出了新的要求,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职业教育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人们日益认识到: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经济,教育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杠杆。教育的经济功能得到了世界各国政府的充分重视,教育改革因此被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条件。教育不仅是改变人们精神生活的一种重要力量,还是改变人们的物质生活的一种重要力量。

(3)现代教育的科学性

现代教育的科学性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科学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基本内容和最重要的方面;另一方面,现代教育的发展也受教育科学的指导,日益摆脱教育经验的束缚。

(4)现代教育的未来性

现代教育的未来性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现代教育的价值取向、目标定位等会对未来社会和个体的发展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另一方面是指现代教育的发展不仅要考虑到当前社会和个体发展的要求,从当前社会和个体的发展需要出发,并且要考虑到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对教育提出的要求,教育要面向未来,未雨绸缪。

(5)现代教育的国际性

现代教育的国际性是指现代教育应该从态度、知识、情感、技能等方面培养受教育者从小就为一个国际化的时代做准备,也就是要面向世界。

(6)现代教育的终身性

现代教育的终身性是指现代教育不局限于学龄阶段,而是贯穿人的一生,现代教育的改革应该着眼于创造一个适合于终身学习的社会,满足不同年龄段的受教育者的教育需求。

5.简单介绍一下教育学研究中常用的教育研究方法。

答:常用的教育学的研究方法有历史法、调查法、实验法、统计法等。

(1)历史法

历史法就是要从事物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去进行考察,以弄清它的实质和发展规律的方法。它包括史料的搜集、对史料的鉴别、对史料进行分类三步骤。运用历史法研究教育问题时,要注意坚持全面分析的方法,要把历史分析和阶段分析结合起来,要正确处理批判与继承的关系。

(2)调查法

教育调查法是了解教育情况、研究教育问题的基本方法。它对于制定教育规划、检查教育质量、总结教育经验,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教育调查分为全面调查、重点调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在运用调查法研究教育问题时,要确定好调查的目的,选择适当的调查对象,拟出调查提纲,计划好调查的步骤和方法。调查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经常采用的有几种,如观察、谈话、查阅学生作业和教育文件资料、问卷等。

(3)教育实验法

教育实验法是研究者根据对改善教育问题的设想,创设某种环境,控制一定条件进行教育实践活动的方法。教育实验法一般分为三种:单组实验法、等组实验法、循环实验法。

(4)统计法

统计法是数量分析的一种方法,它对于各种工作,都有着重要意义。统计法包括对数学资料的搜集、整理、计算和分析等一系列的方法,举凡统计图表的制作,各种集中量数、差异量数和相关系数的计算,总体参数的估计和差异性的显著性检验等所运用的方法,都是统计的方法。研究教育问题时,可根据需要有选择地采用。

6.教育学创立的标志是什么?

答:教育学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教育经验的丰富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独立形态的教育学创立的标志如下:

(1)研究对象方面,教育问题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教育问题从哲学、政治、伦理、宗教等问题中独立出来,形成了专门的研究领域。

(2)从使用的概念和范畴看,已经形成了专门反映教育本质和规律的教育概念、范畴以及概念和范畴的体系。

(3)研究方法方面,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人们开始系统地思考教育问题,经验主义的研究方法在教育学独立时期开始盛行。

(4)研究结果方面,出现了一些专门的、系统的教育学著作。如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英国哲学家洛克的《教育漫话》、卢梭的《爱弥儿》、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等。

(5)从组织机构来看,出现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

这些标志并不是同时出现的,而是在比较长的历史时期内逐渐形成的。因此,教育学的创立也不是瞬间完成的,而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前后经历了200多年的时间。

四、论述题

1.试述教育国际化的时代背景、内涵及意义。

答:教育国际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间相互交流、研讨、协作,解决教育上共同问题的发展趋势,其出现的时代背景、内涵和意义分别如下:

(1)教育国际化的时代背景

教育国际化的出现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主要表现在:

①经济国际化,全球范围的竞争和合作,推动了各国的经济发展;

②新技术革命的迅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科技国际化,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科技合作日益频繁,经济和科技国际化推动了各领域的国际化;

③网络的使用越来越普遍,这些都为教育国际化奠定了基础,同时又推动了教育国际化趋势的加强。

(2)教育国际化的内涵

①教育国际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教育发展越来越呈现出国际性的特点,是指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地推动下,在国际教育贸易市场开放的前提下,教育资源在国际间进行配置,教育要素在国际间加速流动,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世界各国教育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程度不断提高,各国教育相互交流、相互竞争、相互包容、相互激荡,共同促进世界的繁荣和发展。

②各国在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教育内容的选择以及教育手段和方法的采用等方面不仅要满足来自本国、本土化的要求,还要适应国际间产业分工、贸易互补等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的新形势。

③教育国际化的核心或者本质,说到底就是在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的大背景下,各国都想充分利用国内和国际两个教育市场,优化配置本国的教育资源和要素,抢占世界教育的制高点,培养出在国际上有竞争力的高素质的人才,为本国的最高利益服务。其最终目的是培养具有国际意识、国际交往能力、国际竞争能力的人才,这种人才能立足于本土,放眼于世界,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竞争。

(3)教育国际化的意义

教育国际化对发展中国家的教育具有双重意义,它既为发展中国家的教育发展带来了机遇,也使其面临冲击和挑战。

①发展的机遇。教育国际化所带来的机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育的国际化使教育市场开放,弥补了发展中国家教育资源的不足。

第二,教育国际化使国际教育会议的举行日益频繁,国际间学校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更加频繁。这样可以增强各国教育和学术的交流,吸取他国教育的先进经验,促进国内教育发展。

第三,国际交流与合作有利于学习国外先进科技知识和教育管理方式。

第四,教育国际化推动了国内教育的现代化改革。

②冲击和挑战。教育国际化在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对其形成了冲击和挑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歧视,加剧了国际间教育的不平等。

第二,国际商业化思潮对我国传统教育观念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第三,教育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会对一些竞争力不强的学校产生一些消极影响。

第四,发达国家在政治、文化和价值领域上对发展中国家的渗透会扩大。

总之,教育国际化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教育发展的趋势,它对教育发展具有机遇和冲击双重影响。在此,任何国家都要做好应付它的准备,要对教育国际化形成科学、全面的认识,以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减少其消极作用。

2.教育学独立的条件是什么?独立时期的标志性教育著作有哪些?

答:教育学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教育经验的丰富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在教育尚处于萌芽和经验阶段时,作为总结教育经验、具有一定理论体系的教育学是不可能出现的,教育学还没有成为独立学科。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资产阶级为了培养他们所需要的人才,在教育上提出了他们的主张,采取了一些新的措施,并且形成了一些教育著作,促使教育学逐渐形成了独立的学科体系。

(1)教育学独立的条件

①前教育学时期教育知识的丰富积淀。在教育学独立之前,人们已经在教育实践过程中积累了大量零散的、不成体系的教育知识。这是教育学最终能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所必需的宝贵资料,为教育学的独立奠定了基础。

②17—19世纪教育实践,特别是师范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17~19世纪间,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产生了一些新型的学校。学校的发展,需要新的教师和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师范教育应运而生,所有这些都促成了教育学的独立。

③近代以来科学分门别类发展的总趋势和一般科学方法论的奠定。近代以前,哲学是一切科学的母体。近代以来,人类在各个领域都积累了丰富的资料,许多学科于是从哲学母体中分化出来,采用实证科学的方法,教育学的独立和科学化也是不可避免的事。

④近代一些著名学者和教育家们的不懈努力。教育学的独立凝聚了好几代教育家的心血,正是他们的不懈探索才最终使教育认识从教育术的阶段上升为教育学的阶段。

(2)教育学独立时期的标志性著作

①英国学者培根在《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一文中,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出;

②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出版了近代第一本系统的教育学著作《大教学论》;

③英国哲学家洛克出版了《教育漫话》,提出了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

④法国思想家卢梭出版了《爱弥儿》,深刻地表达了资产阶级教育思想;

⑤德国哲学家康德在《康德论教育》一书中明确提出“教育的方法必须成为一种科学”和“教育实验”的主张;

⑥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写作了《林哈德和葛笃德》,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

⑦德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赫尔巴特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他的《普通教育学》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

3.分别写出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拉伊、杜威的1—2种代表性著作,并简单介绍其思想。

答:(1)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及其思想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在这部著作中,他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主张建立适应学生年龄特征的学校教育制度,论证了班级授课制度,规定了广泛的教学内容,提出了教学的便利性、彻底性、简明性与迅捷性的原则,高度地评价了教师的职业,强调了教师的作用。这些主张,在反对封建教育,建立新的教育科学方面,都起了积极的作用。

(2)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及其思想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是一本自成体系的教育学著作,它标志着教育学已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该书分为绪论、教育的一般目的、兴趣之多方面(教学)、品格之道德力量(德育)四个部分。他从迎合德国反动贵族阶级利益的伦理学出发,提出“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他以心理学为基础,规定了教学步骤:明了、联合、系统、方法;他强调教学的教育作用。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曾一度风行世界,对许多国家的教育起了很大的影响。

(3)拉伊的《实验教育学》及其思想

拉伊的《实验教育学》完成了对实验教育学的系统论述。拉伊的实验教育学的理论基础是生物学,他认为每一种生物都是按照:“感受——整理-表现(或表达)”这一公式来活动的。他把这一公式应用到教育过程中来,主张学生的学习,首先是通过观察,获得印象,构成知觉(感受);其次是把所获得的印象和知觉进行加工(整理);最后付诸于行动(表现)。他特别重视“表现”这一步,认为学校应该把主要注意力放在学生的阅读、讲话、写作、体验、绘画、唱歌、舞蹈、戏剧等活动的表现上。他严厉批评旧的经院式的教学仅仅集中在学生的感受方面,而轻视学生的加工整理方面,忽略学生的表现方面。实验教育学采用实验的方法研究教育,无疑是教育学的一个进步。但是,实验教育学者把人和动物同等看待,把儿童的发展解释为纯生物学的过程,忽视了人的社会性,却是错误的。

(4)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及其思想

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从实用主义出发,反对传统的教育以学科教材为中心和脱离实际生活;主张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和“从做中学”。他的这种学说是以“经验”为基础,以行动为中心,带有狭隘经验主义的色彩。

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7)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洛克的代表作(C)中反映了他的“绅士教育”思想。

A.《人类理智论》B.《论信仰自由书》 C.《教育漫话》 D.《教育学纲要》

2.教师的教育机智充分表现了教师劳动的(D)特点。

A.示范性 B.连续性C.复杂性D.创造性

3.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必须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因此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应有(D)。A.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 B.精深的专业知识 C.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 D.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4.下列哪项构成课程的理论基础对于课程的影响最为长久?(A)

A.哲学 B.心理学 C.教学论 D.社会学

5.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教育评价中的宏观范围?(D)

A.教育目标 B.教育结构 C.教育管理体制 D.办学条件

6.在中国古代社会中,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依据的是(A)。

A.“四书”“五经” B.“六艺” C.“七艺 D.“八股文”

7.教育家马卡连柯所倡导的“平行教育”,反映的是(D)的德育原则。

A.知行统一 B.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 C.一致性与连贯性相统一 D.集体教育与个人教育相结合 8.在封建社会,主要采用(A)的教学组织形式。

A.个别教育 B.班级授课 C.分组教学 D.道尔顿制

9.教师通过创设良好的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德育方法是(D)。

A.品德评价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陶冶教育法

10.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这是班主任班级管理模式中的(D)。

A.自由管理 B.民主管理 C.常规管理 D.平行管理

11.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称为(C)。

A.学校精神 B.学校制度 C.学校文化 D.学校传统

12.下列哪种教学组织形式主张教师不再向学生传授系统知识,而是辅导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D)

A.复式教育 B.分组教学 C.个别教学 D.道尔顿制

13.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了科学的基础和实践的是(C)。

A.教育 B.德育 C.教学 D.智育

14.备课是教师的课前准备,备课内容不包括(C)。

A.钻研教材 B.了解学生 C.课外辅导 D.制定教学进度计划

15.哪个教学环节目的在于使学生做好上课前的各种准备?(B)

A.布置课外作业 B.组织教学 C.检查复习D.讲授新教材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

1.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是(要素教育)的代表,被称为19世纪中期以后到20世纪世界新教育运动的开创人,其教育代表作是(《林哈德与葛笃德》)。

2.与人的生命有共同外延并已扩展到社会各个方面的连续性教育是(终身教育)。

3.(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

4.(促进人的身心发展)是教育的直接目的。(能否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是教育工作能否达到预期目的的关键。

5.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论有:(内发论)、(多因素)外铄论、(相互作用论)。

6.所谓(人的价值),是指人在世界中的地位得到肯定,人的作用得到发挥,人的尊严得到保证。

7.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民族素质)为根本主旨。

8.(目标评价模式)是在泰勒的“评价原理”和“课程原理”的基础上形成的。

9.一般说来,教育科学研究过程包括研究的构思与设计、(研究的组织与实施)、成果的分析与总结三个大的环节。

10.社会模仿模式主要是由(班杜拉)创立的。

11.影响师生关系的环境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学校的人际关系环境,二是(课堂组织环境)。

12.个体在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13.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对教育的(动力)作用,其次能为教育指明方向。

14.外铄论的基本观点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中国古代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是(苟子)。

15.(课程资源)是课程建设的基础,它包括教材以及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中一切有助于学生发展的各种资源。

三、简答题

1.简述原始教育的特点。

(1)原始教育是同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密切结合的教育。

(2)原始教育是普及平等的教育。

(3)原始教育的内容是社会的生产、生活需要适应的。

(4)原始教育的形式、方法和手段极为简单。

2.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4)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3.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2)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3)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4)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5)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4.影响人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其基本作用是什么?

(1)遗传因素。它是指人从上一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环境因素。它是围绕在人周围的,对个体自发地发生影、响的外部世界。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的客观的条件,对人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

(3)学校教育。它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影响人发展的一种活动,它对人的发展,特别是对年轻一代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

(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其身心发展的动力。人的主观能动性是通过人的活动表现出来的。离开人的活动,遗传素质、环境和学校教育所赋予的一切发展条件,都不可能成为人们发展的现实。从个体发展的各种可能性变为现实性这个意义上来说,个体的活动是个体得到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5.简述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音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6.教师应如何备课?

(1)钻研教材。包括钻研教学大纲、教科书和阅读有关的参考书。

(2)了解学生。包括了解学生原有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与思想状况、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

(3)制定教学进度计划。包括制定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课题计划、课时计划。

四、论述题

1.在集体教学过程中,尽管教师意识到了要平等对待学生,但在实际中并不能很好的做到。教师会不自觉得更加关注少数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从而忽视了大部分的成绩一般的学生。请论述教师应该怎样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在集体教学中,教师虽然意识到要平等、民主的对待每一个学生,但会不可避免的只对部分成绩较好的同学关注和鼓励,而忽略了大部分成绩一般的学生,这样就产生了不公平的现象。因此,要想消除这种现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做到:

(1)削减班级人数,推行班级规模小型化,改换座位排列方式。教育实践也进一步证明,班级规模会以潜在的方式影响学生的学习与行为,而只有小型化班级才有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也有助于学生情感的丰富和发展,有助于课堂教学公平的买现。因此,改换学生座次的排列方式也是促进课堂教学公平的一个重要举措。

(2)实施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在班级授课制下,课堂要求的一致性与学生学习可能的差异性始终是一对矛盾。为解决这个问题,其中一个有效课堂组织形式就是对学生实行分层教学,即根据学生的差异实施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将学习可能性大致相似的学生组合在一起,班内形成若干个分层学习小组,然后教师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使全体学生都得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另外,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班级具体情况,恰当地选择师生问答式、对组式、4人小组式、小组集体式、全班式等多种课堂组织形式,以促使全体学生都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3)科学合理地进行教师评价。传统的“应试教育”主导下的教师评价,把学生考试成绩同学校对教师的奖惩、评聘直接挂钩,并在此基础上对教师实行“末位淘汰”。教师评价直接影响着教师对待学生的方式,从而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公平。课堂的教学内容难度、教学方式都以优秀生为参照,全然不顾那些发展相对滞后的学生,显露出课堂教学的极端不公平。因此,促进课堂教学公平的实现,应科学合理地评价教师的劳动,使教师评价体现出教师劳动“育人”的根本特点,体现出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个体性以及教师劳动成果的集体性、滞后性等特点来,希摒弃那种唯学生考试成绩是举的片面的教师评价方式。

(4)提高教师待遇,提升教师精神境界。一方面,我们不能脱离人生命的本质而奢谈人精神境界的提升,应切实保障教师正当合理的物质利益并努力提高教师待遇,为良好的师德和师风的确立奠定可靠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有了合理的物质利益保障,并非意味着教师崇高的精神境界就会自然而然地形成,还应

加强师德建设,提升教师精神境界。一个对教育有着坚定的事业心和对育人满腔热忱的教师,自然会对学生充盈着满腔喜悦,关注每个学生的全面成长。

(5)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理应以一种平常的心态来看待自己,与学生建立起一种互尊互爱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同时,还应树立一种正确的学生观:每个学生都是拥有独立人格、发展的个体,都具有极大的可塑性,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当然,由于影响课堂教学公平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加之某些主观因素的难以控制,这就决定了充分实现课堂教学公平将是一项艰巨的事情。不过我们仍然坚信,随着人们民主平等意识的增强和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不公平现象将会逐步得到纠正,将会最大可能地保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使每个受教育者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2.如何理解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二者统一在教学活动中。

(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有赖于知识的掌握。

(2)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学生具有一定的认识能力,是他们进一步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必要条件。学生掌握知识的速度和质量,依赖于学生原有智力水平的高低。

(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知识与智力的相互转化,应注意以下条件。

第一,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应该是科学的规律性的知识。

第二,必须科学地组织教学过程。

第三,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操作与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与能力,提供学生积极参与实践的时间和空间。

第四,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

2012年山东省《中学教育学》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6)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题l分,共30题,每题有一个或多个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广义教育的构成因素(ABD)。

A.家庭教育 B.学校教育C.社区教育 D.社会教育 E.自我教育

2.西方古代第一本专门论述教育的著作是(CE)。

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 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主主义与教育》E.《雄辩术原理》

3.当代较有影响的教育理论有(ABCE)。

A.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面和谐教育理论 B.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 C.赞可夫的实验教学论体系 D.杜威的现代教育理论 E.布鲁纳的结构课程理论

4.古希腊把三艺作为教育内容,这三艺是指(BCD)。A.四书 B.文法C.修辞 D.辩证法E.论语

5.规范文化主要有下列三种表达方式(BDE)。

A.环境文化 B.组织形态C.设施文化 D.规章制度E.角色规范

6.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促进作用表现在(ABD)。

A.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人才 B.是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C.推动国家的制度建设 D。可以促进民主 E.促进社会的变革

7.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首先表现为对教育的(B)。

A.规范作用 B.动力作用C.引导作用D.爆发作用E.提升作用

8.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这是(B)。

A.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B.环境决定论的观点C.家庭决定论的观点

D.儿童决定论的观点E.教育决定论

9.专门培养教师的师范教育最早出现在(D)。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E.社会主义社会

10.制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E)。

A.个体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资本主义制度 D.社会主义制度E.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11.教育目的的功能有(ABE)。

A.导向功能 B.评价功能C.强制功能 D.示范功能E.激励功能

12.“学生是人”是指(CD)。

A.学生是具有发展的可能性的人 B.学生是具有可塑性的人

C.学生是具有思想感情的个体 D.学生是具有能动性的个体 E.学生是具有发展的需要的人

13.《儿童权利公约》基本精神体现的原则(ABCE)。

A.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B.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C.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D.保护儿童原则 E.无歧视原则

14.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C)。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不能起到主导作用 E.学生在教育活动中起主体作用

15.根据课程任务,课程分为下列类型(ADE)。

A.研究型课程 B.知识型课程 C.技能型课程 D.基础型课程 E.拓展型课程

16.按课程的设计形式,课程可以分为(AB)。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国家课程 D.必修课程 E.地方课程

17.生成性目标取向追求的是(C)。

A.普遍主义 B.唯科学主义 C.实践理性 D.解放理性 E.存在主义

18.我国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ABC)。

A.讲授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借鉴法 E.文献法

19.柏克赫斯特创立的学制是(D)。

A.个别教学制 B.班级授课制 C.分组教学制 D.道尔顿制 E.特朗普制

20.主张教师不再向学生传授系统知识,而是辅导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的教学组织形式是(D)。

A.复式教育 B.分组教学 C.设计教学 D.道尔顿制 E.个别教学

21.根据一节课所完成的任务,课的类型可以分为(D)。

A.理论课和实践课 B.讲授课和练习课 C.新授课和巩固课

D.单一课和综合课 E.自习课和辅导课

22.学生思想品德的心理结构要素是(ABCD)。

A.道德认知B.道德行为 C.道德情感 D.道德意志 E.德育内容

23.爱国主义情感和集体主义情感属于(C)的道德情感。

A.直觉的 B.想象的 C.伦理的 D.行为的 E.理性的24.“教育者应先受教育”说明转化后进生的(C)。

A.扬长原则 B.对事不对人原则 C.潜移默化原则 D.可接受性原则 E.启发性原则

25.优秀班主任首先应立足于增强(B)。

A.教学意识 B.育人意识 C.成就意识 D.创新意识 E.角色意识

26.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方式是(C)。A.常规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 E.过程管理

27.研究成果表述的目的是(ABCDE)。

A.接受社会鉴定评价 B.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 C.促进新问题的探索

D.提高研究者的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E.深化研究扩展成果

28.教育科学研究的来源有(ABCD)。

A.教育科学实践中的问题 B.对已有教育理论的质疑

C.对教育现状的分析和研究 D.教育科学研究规划

E.随遇课题

29.改革开放后第三次全教会讨论了(B)。A.《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B.《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C.《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D.《义务教育投资实施细则》E.《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30.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C)。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 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E.文化科学发展的普遍规律

二、填空题(每题l分,共15分)

1.西方教育学传统始于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2.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连接起来的中介是教育影响。

3.赫尔巴特出版的《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的诞生。

4.青年期是个体身心两方面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人的社会化在青年期基本完成,青年将取得公民的资格,成为社会的正式成员。

5.学校文化建设的关键人物是校长,他是学校的领导者、组织者和法人代表。

6.生产力的发展是引起社会生活一切方面发展变化的最基本、最内在的因素,因而也是教育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7.学校的办学目标和办学理想是学校文化的集中体现。

8.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

9.素质教育的实践者归根结底是校长和教师,所以他们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10.1995年12月12日颁布的《教师资格条例》规定,持有国家颁布的教师资格证书者才能被聘任。

11.课程计划中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称为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

12.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

13.德育的基本途径是思想品德课和其他学科教学。

14.当代最具有影响的德育模式有认知模式、体谅模式、社会模仿模式。

15.应用性研究是指解决某种特定领域的实际问题的研究,具有直接的应用价值。

三、判断说明题(先判断正误,再改错;判断错误不得分;每题5分,共25分)1.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于近代。√

2.在以班级授课制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今天,信息技术有利于实现教育的个陛化。√ 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价值但难有延时价值。×

4.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条件。√

5.常言道,做事先做人,因此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德育。×

四、简答题

1.编制课程计划的主要原则是什么?

答:(1)以教育目的与任务为前提,体现课程结构的完整性。(2分)(2)以科学的课程理论为依据,体现基础性与多样性。(1分)(3)以学生的发展水平为基础,体现知识的衔接性和学生的可接受性。(1分)(4)以课堂教学为主,全面安排各项活动。(1分)2.简要说明对“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结合”这一规律的认识。

答: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两者统一于一般教学活动中:(1分)(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2分)(2)发展智力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2分)3.试述中学德育过程的规律。

答:(1)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的知、情、意、行互动发展的过程。(1分)(2)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的过程。(1分)(3)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矛盾积极转化的过程。(2分)(4)德育过程是一个学生自我教育能力逐步提高的过程。(1分)4.简述一个好的班集体具有哪些特征。

答:(1)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与明确的奋斗目标。(2分)(2)健全的组织机构与坚强的领导核心。(1分)(3)严格的规章制度与严明的组织纪律。(1分)(4)正确的集体舆论与良好的班风。(1分)

五、论述题

1.试述创新教育及其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

答: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它是教育对知识经济向人才培养提出挑战的回应。它是旨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教育。(3分)(1)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创新能力离不开智力活动,离不开大量具体的知识,但创新能力决不仅仅是智力活动,它不仅表现为对知识的摄取、改组和运用,表现为新技术的发明及新思想的产生,而且是一种追求创意的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倾向,是一种善于把握机会的敏锐性,是一种积极改变自己并改变环境的应变能力。(4分)(2)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的根本所在。面对多样的、多变的世界,任何一个人、一种职业、一个社会都缺少不了创新能力。对教育来说,培养创新能力不是一般性的要求,更不是可有可无的事,而应成为教育活动的根本追求,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应试教育不仅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牺牲多数学生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应试教育忽视甚至是扼杀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能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本质区别。(4分)(3)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之所在。在现代社会,知识创造、更新速度的急剧加快,改变着以知识的学习、积累为目的的教育活动。知识的学习成为手段,成为认识科学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学习方法的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的是“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强调的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探究精神的形成。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应变能力、创新能力也就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了培养和发展。(4分)2.试述师生关系的主要观点,并谈谈应如何处理师生关系。

答:教育发展史上对待师生关系,主要有两种对立观点:教师中心论和儿童中心论。教师中心论以赫尔巴特为代表,其主要观点是:“学生的成长完全依仗教师对于教育教学活动的指导,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起主宰作用”。儿童中心论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杜威,主要观点是:“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儿童的成长,所以教育要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整个教育过程都要围绕着儿童转”。(3分)教师中心论仅仅看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但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育实践中使教育活动脱离学生的实际,以致难以到达预期的效果。儿童中心论则过分夸大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学生是教育对象这一基本事实,结果会导致教育质量下降。(2分)正确的观点是师生关系是辩证统一的。既要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1分)(1)教学上的授受关系:①从教育内容的角度说,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②学生主体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条件;③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3分)(2)人格上的平等关系:①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②真正的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朋友式的友好与帮助的关系。(3分)(3)社会道德上的相互促进关系:①师生关系从本质上讲是一种“人一人”关系,是师生间思想交流、情感沟通、人格感化的社会互助关系;②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体现在知识和智力上,而且体现在思想和人格上。(3分)

四、名词解释

1.教育方针:是教育目的的政策性表达,是一个国家教育工作总的要求,反映一个国家教育的根本性质、总的指导思想和教育工作的总方向。

2.教育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为达成一定的教育目标而采用的有一定内在联系的活动方式与手段的组合。

3.教育影响:即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作用于学生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了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了信息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4.学制: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领导体制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等。

5.课堂教学:又称班级授课制,是将学生按年龄和知识水平,分成固定人数的班级,教师以班为单位,按固定的时间表,分科进行连续教学活动的一种组织形式。

五、简答题

1.教师的任务是什么? 【答案要点】人民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更具体地讲,教师要全面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对学生全面负责,做好教育和教学工作,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以保证全面完成教书育人这一根本任务。2.教育目的有什么意义? 【答案要点】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一切教育工作都要依据教育目的来计划和安排。教育制度的建立、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及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等,都要受教育目的制约。教育目的又是教育活动的最终目标,是检查和评价教育效果的依据。所以制定教育目的是进行教育工作的首要问题。教育目的具有社会制约性,一定社会的教育目的是由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所决定的,也受一定社会生产力和文化科学发展水平的制约。确定教育目的还要考虑到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内部各种因素的影响。3.如何才能出一份好的考试试卷? 【答案要点】应注意以下三点:

(1)要紧扣教学大纲和教材,侧重对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察,不出偏题怪题。

(2)试题内容要全面,要有理解性的、记忆性的、技能性和创造性的试题;既能够检查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又能检查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要尽可能扩大知识覆盖面,又要突出重点。(3)试题既要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又要注意体现发展方向。好的试题能够启迪儿童的智慧,诱发儿童锻炼提高自己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自觉性。4.一个健全的班集体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答案要点】一个健全的班集体所必须具备的条件是:统一的行动目的,相应的组织结构,维护集体所必须的纪律,形成舆论等。5.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答案要点】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是:

(1)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2)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3)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4)课程理论。

六、论述题

1.你如何理解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之间的关系?(10分)【答案要点】教师是“闻道在先”、“术业有专攻”的专门教育者。教师本身的知识水平、所处的地位、肩负的责任使教师在教与学这对矛盾中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过程是学生能动地反映现实的过程,教师是不能代替的。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辩证统一的,是不相矛盾的。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善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什么是尊重信任和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怎样贯彻这一原则?(12分)【答案要点】尊重信任和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是指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要把尊重信任和严格要求结合起来,在尊重信任的基础上向学生提出教育要求,使教师提出的要求更好地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正确贯彻尊重信任和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最基本的要求是:(1)教师必须深深地热爱自己的教育对象,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2)教师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对学生进行管理教育——严格要求,启发诱导。

七、实例分析

指出下面实例中教师的言行符合或违背什么教学原则?并简要解释。

一位教师教“因式分解’’这一单元时,发现学生的知识基础差别较大,于是对八位成绩好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让他们到图书馆自学《因式分解及其应用》一书。经过自学,他们不但完成了规定的习题作业,而且还集体选编了几十道有代表性的习题。教师将这些习题有选择地按程度分别介绍给其他同学练习和讨论,进一步推动了全班的学习,使全班提前五课时完成了“因式分解”单元的教学任务。

【答案要点】这位教师的做法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因为他的教学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正确对待了学生间的个别差异,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从而使全体学生(包括差生在内)都得到高效率的发展。

2012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三)

中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三)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30分。)1.古代教育的特征是(C)。

A.公立教育系统的建立 B.初等义务教育的实施 C.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D.教育的终身化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促进科学技术再生产的最主要途径是(A)。A.学校教育 B.高新技术的应用 C.科学理论的产生 D.完善的社会制度 3.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A)。

A.人自身的内在需要 B.社会环境的要求 C.教育要求的内化 D.个体的理想和目标 4.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B)。

A.《义务教育法》 B.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C.我国优秀的教育传统 D.西方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

5.在教学过程中,素质教育强调的是(B),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A.记忆知识 B.发现知识 C.积累知识 D.搜集知识

6.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性表明,教师任职期间应接受(C)。A.高等教育 B.在职培训 C.继续教育 D.终身教育 7.下列关于“网络教育”特点描述不正确的是(D)。

A.“平等的”开放式教育、B.兴趣选择 C.跨年龄段、跨时空教育’ D.可观感强 8.教育改革的核心是(C)。

A.内容改革 B.方法改革 C.课程改革 D.途径改革 9.最早提出“教学过程最优化”教学思想的是(B)。A.赞可夫 B.巴班斯基 C.苏霍姆林斯基 D.凯洛夫

10.提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段教学法的是(A)。A.赫尔巴特 B.夸美纽斯 C.洛克 D.杜威

11.下列属于试题编写过程的核心环节的是(B)。A.选择题型 B.命题 C.确定评分方法 D.阅卷 12.下列不是贯彻直观性原则的要求是(D)。

A.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B.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 C.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D.重视组织各种复习1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A.教师对学生的德育影响,必须经过他们主体的选择、吸取与能动的实践活动,才能转化为他们的品德

B.自我教育能力是德育的一个重要条件,只有注意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学生品德内部矛盾才能转化

C.学校的德育工作必须主要放在调节学生品德发展的外部环境方面 D.德育要注意发挥知、情、意、行的整体功能

14.当代教育理论中流行最为广泛、占据主导地位的德育学说是(A)。A.认知模式 B.体谅模式C.社会模仿模式 D.管理模式

15.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并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目标融为一体,以此推进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方式,属于班级(B)。A.民主管理 B.目标管理 C.平行管理 D.松散管理

二、名词解释(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是指教育目的的提出者或从事教育活动的主体依据自身的需要对教育价值作出选择时所持的一种倾向。2.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进程中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的及时评价。它包括在一节课或一个课题教学中对学生的口头提问和书面测验,使教师与学生都能及时获得反馈信息。其目的是更好地改进教学过程,提高质量。

3.传授一接受教学:是指教师通过语言传授和示范操作使学生接受、掌握系统知识与技能的教学。问题发现教学: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对问题的独立研究来发现、获取知识的教学。

4.道尔顿制:1920年,美国的教育家柏克赫斯特女士在马萨诸塞州道尔顿中学创建了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人们称之为道尔顿制。按道尔顿制,教师不再上课时向学生系统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分别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完成作业,有疑难时才请教师辅导,学生完成一定阶段的学习任务后向教师汇报学习情况和接受考查。

三、简答题

1.简述教学目标在学生学业成绩评价中的作用。答:教学目标是评价学生学业成绩优劣的唯一标志,所谓学生学业成绩评价实质上就是判断学生的学业是否达到或在何种程度上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只有根据目标进行评价,才能引导学生按教学目标来改进学习、提高自己,才能促进他达到和超出教学目标的要求,成为合格或优质人才。

2.简述电化教学的基本功能。答:电化教学的基本功能有两个:

(1)它能不受时间、空间、微观、宏观的限制,将教学内容中涉及到的事物、现象、过程全部再现于课堂,让学生通过事物固有的信息。通过事物的形、声、色、变化和发展等,去获取知识,认识世界。而不是通过信息的抽象、事物的符号,去获取知识。

(2)它能提供代替的经验,使抽象概念半具体化,具体事物半抽象化,从而使教学、学习变得容易,既容易转向具体实际化,也容易转向抽象概念化。由于电化教学具有上述的优异功能,因此,它能在整个教学中发挥积极的作用。3.简述学校卫生保健工作的意义和任务。

答:做好卫生保健工作,防治疾病,改变对身体有害的外部环境因素,才能促进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不仅可以为体育运动的正常开展创造条件,而.且会直接影响到学校整个教育计划的完成。卫生保健工作的情况如何,也是反映一个国家精神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学校卫生保健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保护学生身体健康,增强其体质。

4.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基本精神是什么?

答: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是:(1)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论述题

论述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答: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具有能动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是一种转化活动的过程。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要解决的问题是把人类积累的生产斗争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精神财富,形成受教育者的个性,这是教育所独有的特点。教育过程是一种转化活动的过程。这一转化活动的过程和应采取的步骤,例如使受教育者从感知到理解、巩固和运用所学的东西,是不同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规律的,它是与人们的精神活动的规律密切相联的。教育自身的许多规律,是人类长期教育实践认识的结果,随着人类教育经验的丰富和认识水平的提高,对教育规律的认识,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逐渐丰富,逐渐深化。这种带规律性的认识成果,如启发教学、循序渐进、因材施教、长善救失、教学相长、以身作则等许多教学、教育的原则和方法,都不会因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的变化而被否定,它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水平而言是相对独立的。如果不了解教育自身的特点,就不能全面地把握教育的规律,有效地进行教育活动。(2)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教育不能脱离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而凭空产生。但它一经产生,便具有了相对独立性,有了自己独立的发展道路,后来的教育要在以前教育的基础上向前发展。教育的思想、制度、内容和方法,尽管受当时的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制约,同时又是从以往的教育发展而来的,都与以往的教育有着渊源的关系,都带有自己发展历程中的烙印,也就是说,教育是具有历史继承性的。如尊师爱生,大、中、小学分段,语言、文字、文法、修辞的教学内容,讲述、谈话的教学方法,班级授课的教学组织形式等,是具有历史继承性的,是在以前的教育遗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正因为如此,在同样的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国度里,有着不同特色的教育;不同民族的教育具有不同的传统和特点。

(3)教育具有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的发展并非完全同步,这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由于人们的思想意识往往落后于存在,教育的思想和内容也往往落后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的发展,另一种情况是由于认识了社会发展的规律,根据社会发展的趋势,预见到教育发展的方向,在旧的政治经济制度下,也可能出现新的教育思想。

五、案例题

1.著名哲学家黑格尔当年从神学院毕业的时候,他的老师给他写过一则评语:“黑格尔,健康状态不佳。中等身材,不善辞令,沉默寡言。天赋高,判断力健全,记忆力强。文字通顺,作风正派,有时不太用功,神学有成绩,虽然尝试讲道不无热情,但看来不是一个优秀的传道士。语言知识丰富,哲学上十分努力。”

问题:黑格尔的老师的评语有什么特点?你认为该怎样给学生写评语? 答:黑格尔的老师的评语,以比较艺术的方式,让孩子和家长知道缺点与不足的地方,这样有利于孩子的进步,评语以平静的语气,力求写出“这个人”来,遵循了以下三个原则:(1)写给学生看。(2)写出“这个人”。(3)写“这个人”的“新起点”。评语应运用发展的眼光,通过鼓励的方式让学生交流,对学生的发展和取得的成绩表示认同,使学生形成健康的自我认识,更好地把握自己未来的发展,更体现一定的“教育性”。

2.(1)一次,一位教师讲“人类的起源”,说了人类是从猿进化而来的,大体年代是什么时候,一个学生在下面说:“你看见了?”有些学生也随之发笑。这位老师说:“是的,我看见你昨天还是一个猴子,今天就变成学生了”,全班哄堂大笑。

(2)某老师在讲《量变和质变》一课时,为了揶揄某些轻视量变,平时不注意练基本功,只想一鸣惊人的人,也为了反证量变的重要性,引用了一场父子之间的对话: 子:“爸爸,您看了我写的悲剧剧本竟掉下了眼泪,这下我要出名了。” 父:“我能不掉眼泪吗?剧本里1/2是错别字!”学生轰然发笑。

问题:请比较以上两例中学生发笑的效果,并对两位老师的做法作简要评价

上一篇:浅谈如何上好小学思品下一篇:医院部门英文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