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梧叶一声秋-散文

2024-05-04

一声梧叶一声秋-散文(精选11篇)

篇1:一声梧叶一声秋-散文

轻轻一声叮咛散文

在我已经走过的人生历程中,曾经有过许许多多的甜美赞语和埋怨咒骂,但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这些赞美之词也好咒骂之语也罢,均在我的记忆深处慢慢的淡化了去,惟独刻在我的记忆模块里的竟是那来自不同层面的人的那“轻轻的一声叮咛”……

36年前的1972年初春,我要到离家15华里的赣县江口中学读高中,大我4岁姐姐帮我整理好包括一只木制书箱和几个装“根瘤菌”的墨蓝色的玻璃瓶(带菜用的,要带一星期的菜)之后,俯在我耳边轻轻的叮咛我说,出门在外一定要“多听事,少说事”。弹指一挥间,三十六年过去了,姐姐跟我说过的许许多多的话语都模糊不清了,惟独这句“多听事,少说事”至今仍真真切切明晰在耳边。并因此,无论走到哪,我都是“只凑耳朵不凑嘴”,我就减少了许多口角是非,也从不“得罪”人,我的“好人缘”或许就是从那里开始积攒起来的。

叮咛,跟嘱咐、嘱托、交代、吩咐等等是同义词。我觉得,叮咛是没有说教的,也不强加于人,使人容易接受,是更能体现人性化的一种“教诲”方式。现在,我也是为人之父的人了,虽然也还要接受一些必不可少的叮咛,自己也要非常必要的去叮咛别人。我觉得,有些叮咛应用的好,对一个人的成长是很有帮助的。回想我的孩子们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也曾给过许多叮咛的,有些叮咛也曾经起到了应有的作用,这里自不必再赘言了。其实,网上流传的爆笑劝酒令中有一句“老婆出门有交代,少喝酒来多吃菜”,那是所有叮咛中最经典的一句!我本人就曾因为职业使然,经常跟酒打交道,每次雄赳赳赶赴“酒场”的时候,老婆都会轻轻的叮咛我说:“清你不要喝那么多酒,喝了再多酒也要吃碗饭……”呵呵,这声叮咛胜过任何的祝福留言,我记得最深最真。

姜育恒演唱的歌曲《叮咛》把一对情人的离愁别绪诠释的淋漓尽致了,尤其这句“叮咛,句句在心头……”太缠绵悱恻了。是啊,“是否你曾希望花开是否你曾盼望春来,但在这么寒冷冬季这些要求徒增无奈,是否你曾渴望多情也许你曾有过叮咛,但是有这么苦涩的记忆也许你须要让它过去,不要再幻想也不要再期待,我的多情里春天不再来,只留下关怀,我的春天里花也许不会开……” 人世间的许许多多的珍贵也好、巧遇也罢,相见如故也好、相识恨晚也罢……所有的东西都可能成为过眼烟云,只有这轻轻的一声叮咛,镌刻在脑海里了,不仅不能轻易忘却,而且还时时刻刻地在护佑、引导、激励、鞭策你一路前行、一路凯歌、一路辉煌啊!

篇2:一声梧叶一声秋-散文

(一)单亲妈妈的眼泪

我拿着书,从班上出来回到办公室,坐下,一转头,我又看见了她。

她是一个单亲妈妈,一个普通的服装厂女工,儿子如今已有十五岁了。自从儿子三年前进我校读书,她便成了学校的常客。三年前孩子读初一时,就读在我班,大眼,左撇子,上课爱瞌睡,写字很慢,但成绩还算可以,在班上应该是中等偏上。孩子画画不错,一说话便带笑,一笑便露出几颗白牙,眼也眯成了花,在班上人缘还可以。

但她几乎每周必来,不是送吃的,就是带穿的,一般是在白天,偶尔也会是晚上。见到我,总是一脸的笑,向我问好,然后也会向我手里塞东西,有时是一个蛋,有时是一个水果。若是不接,她便一直塞,拗不过,终究接了。

我接了,她便高兴。于是跟我热情交谈,话题当然是她的儿子。讲述她如何独立抚养儿子,如何希望儿子能有出息,希望我能多加关照,看得出这是一位一心为孩子着想的妈妈。

后来,我被调至初三,不再教她的孩子,见到他们的次数也少了,但偶尔还是能见到。孩子见到我依然会和我打招呼,倒也没看出什么特别来,日子如常。至于孩子的妈妈,有几次偶然在路上或是在学校碰见了,还是一样的热情,总是说孩子很喜欢我,很留恋初一的时光,说我是个令人尊敬的好老师。每当这时,我便说,我们的老师都很好,孩子需要调整心态,随遇而安。她也连连称是,那时我也没看出什么异常来。

现在,我又教初三,回到了她儿子就读的这一个年级。几经调整,她的孩子就在我所任教班级的隔壁,由于是一个楼层,于是我又经常看到他们了。

不同的是,如今那个孩子见到我总会很羞涩的低头走开,有几次想跟他多说几句,也似乎不太情愿,倒显得有些难为情。每每这时,我会惊觉时间的力量,毕竟作为老师,无论当初怎样,但毕竟已成过去式,于是也就是见面笑笑,算是招呼了。

去年临近期末,教室走廊上传来几声咆哮式怒吼,办公室老师都被惊动了,待大家出去一看究竟,原来是他!一旁还站着恼羞成怒的老师。老师正在向闻声前来查看的级主任解释什么,他呢,也不分辨,就是大吼,说大不了不读了,你还想怎的?脸胀得通红,泪也落下来了,说着便飞奔下楼,不见了踪影。这倒没变,还是爱哭,就算看起来很凶,但其实还是很委屈,小孩子一个,任性而已。只是不清楚,当日那个除了幼稚点,也还算乖顺的孩子为何会成了老师眼中的难伺候的学生。

这一次见到她,原因是她的儿子竟然收拾东西想离校出走,被老师发现了,通知家长前来将他领回家,好好管教。

这孩子呢,站在一旁,口里一直说,你要我读完这个初中,有什么意义?不读完会死啊!我偏不读了,我一天也不想呆下去了!听起来,这是一个极端厌学孩子的怨愤,我不太清楚这一年多里,究竟发生了一些什么,但这变化确实让人惊讶,让人痛心!

孩子的妈妈,则在一旁苦苦哀求,说自己待会还要上班,要孩子听话,说好歹也就三个月了,怎么着也要读完这几个月,等初中毕了业,再走下一步不迟,说你现在这样子能干什么?

见孩子总是执迷不悟,固执己见,班主任将他喊出了办公室单独交流。因为和我比较熟悉,她开始向我倒苦水。说七年前和孩子爸爸离婚,孩子坚持要跟自己,于是孩子便判给了她。七年来,她一直在本地一家服装厂打工,尽管工资不高,但她含辛茹苦、省吃俭用,日子倒也过得下去。也没有太多的想法,只想给孩子更好的照顾。因为考虑到孩子没有爸爸在身边,她不管工作多么繁忙,都尽可能地给他双倍的关爱,吃穿用度从不委屈了他,说现在孩子身上穿的这套衣服便价值上千,而自己则随便。家里事务也从不要他插手,说她只有一个愿望,希望孩子能安心读书,以后做个有出息的人,说这样也不枉自己为他辛苦一辈子。

唉!这个还不到四十岁的女人,那本应还年轻的脸庞已经开始爬上了深深的皱纹,那双独立持家肯定很能干的手竟显得粗糙不堪,而那有些嘶哑的声音里,也有着太多难言的苦楚。

一个不肯上学的孩子!

一个泪光闪烁的单亲妈妈!

而我,唯有一声叹息而已!

(二)一筹莫展的爸爸

这两天,一向班主任当得很洒脱的小蔡老师有了一件烦心事,他班上有位女生近日表现反常,令人担心。

这位女生长得还蛮清秀,在班里成绩一般,平常很安静,人缘也不错。按她自己的说法,性格还算外向,应该也比较开朗,但不知何故,近几天来,就像患了臆想症一样,对身边的人疑神疑鬼起来。别人偶尔看一下她,她便以为人家在背后议论她,说她坏话,然后就会很气愤地上前质问,弄得人家莫名其妙;并且你越否定,她就越咬定不放,直把人家气哭方才罢休。班主任开了年级会回来,被她碰见了,她也上前惊慌探问,说刚才是不是开会去了,会上是不是在讨论她的事,弄得班主任一头雾水。这样的事情多起来,连班主任也hold不住了,心想,这学生思想怕是出了什么问题吧?

这消息也传到了我们办公室其他几位老师耳里。有老师就建议,赶紧联系家长,问清原因,或者让其带回家,不要等出大问题了,说不清楚,麻烦。

我一时有些奇怪,因为这学生一向安静,安静到让已教了他们一个多学期的我现在还有点人名对不上号,若不是今天早上她莫名其妙地在办公室歇斯底里地痛哭,我大概等她毕业也不会对她有什么特别的印象。

但我认为,若是偶尔的情绪问题,通过注意力的转移,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是可以恢复如初的。所以,我对班主任说,淡化处理,不要上纲上线;就算是抑郁症,也不要贸然定性,四处宣扬,若是让大家都这么想,形成一股看不见的舆论压力,则很可能让担忧变成事实。但班主任不以为然,说我是不懂情况,说太多的反常让人没法淡定。也确实,这种事情有时真的很无奈,无奈就无奈在,你不知何故,也毫无办法。以前我也碰到过几例类似现象,那些事情到如今想起还会隐隐作痛,下面这位就是让我最感痛心的。

十一年前,我教过一个学生,人长得胖胖的,很精神,能说会道,是班上乃至年级女生里最为打眼的一个。她成绩很好,中考以全校前三的成绩考入了本地一所重点高中。她看起来很自信,经常在作文中思考人生畅谈理想,她说自己的偶像是居里夫人,她欣赏居里夫人虽然拥有美貌,但却用智慧用艰辛登上科学的巅峰,让世人仰视膜拜,她说自己也要做一个优秀的人,一个完美的人。其实,我一直很惊服她的如邓亚萍一样的在乒乓球赛场表现出的冷静而有霸气的眼神,我觉得这位学生将来肯定会有一个光明灿烂的前途。但让我不解的是,这位学生却经常很不开心,她总说自己很孤独,她不屑与别的同学交友,觉得那些人根本不理解她,她就那么像独行侠一样走完了她的初中,让人看到了一个以成绩雄视全年级的楷模女生。

她是办公室的常客,不知是不是出于“下棋找高手,弄斧到班门”的原因,她喜欢和任课老师交流学习上的问题,课堂是,课后也是。因为与老师的互动积极,一度被同学视为课霸,也是老师们特别欣赏的对象。不可否认,她的认识比同级学生总要高明很多,她无疑是个学习主动的学生,好钻研,善表达,她似乎就是个为学习而生的人,当别的同学苦恼于无尽的练习时,她倒似乎很享受这种学海遨游的感觉。但她竟然也有烦恼,而且这烦恼似乎还不好理解。

有一天晚上,她来到办公室坐到了我的对面,问可不可以和我谈谈。我不是她的班主任,平常很少与学生做过这种一对一的思想深谈,但既然她主动找上来,又是那么优秀的一个学生,我自然乐意。那一次我们足足谈了一节课,这对惜时如金的她来说,似乎有点不可思议,我也不知道,与她交谈竟然会忘了时间的流逝。那一次谈话的主题就是她的不开心,重点又是同学的不理解。但她似乎也认定自己与别人就是不一样,如同鹤立鸡群一样,她表示并不祈求同学们的理解,但她忍受不了同学们像母鸡一样的咯咯议论,她说那些议论简直让她发疯。她说,同学们笑话她的胖,笑话她的狂,笑话她的“出色”。那一次,她哭了,抱住我哭得很伤心。我一向与学生保持距离,她这种亲密表现让我惊讶,让我惶惑,当然也让我欣慰,能够将心声对我吐露,应该也是对我的`极大信任,尤其是这么一个成绩占绝对优势傲视群生的学生。

不过,第二天,她似乎就恢复了常态,见到我也一切如常。我想大概她宣泄完了,心里也放下了,我也就不再将此事放在心上。但后来便听到一些有关她的传言,说她为了减肥,不吃早餐,晚餐只吃一个面包,吃饭时也只吃青菜;但她学习似乎更加拼命,这些传言究竟是真是假,我一向马大哈,也就没有去一探究竟。

不过,就在她进入重高读书的一年后,我从她原来的初三班主任那里听到了一个晴天霹雳,说那个以全市五十名内考入重高的她目前已经休学在家,原因是精神出了问题,无法继续就读。听说有些过去和她关系不错的同学去家里看她,她也表现异常,无法与人正常沟通,还不时狂躁痛哭。我不知道在那一年里究竟发生了什么,我甚至宁可这些消息只是道听途说,不足为信。但是我也找不到人家胡说的理由,就只能报以一声叹息将信将疑了。

不久,我离开了那所学校,关于那位同学后来的情况,便断了线索,无从得知了。

上午第四节课时,这位学生又来到办公室,说自己要回家。班主任说,回家可以,身体不舒服休息几天也好,但要等她父亲来了再去。她一听就急了,说自己去就行,不必等。班主任说,这是规定,再说,你家就在城区,也要不了多久,你就那么急?她终于安静下来,就像以往一样,班主任的话她还是听的,她斜坐在班主任旁边的座位上,低着头,也不知在想些什么。我背对着他们,等手里的事情干完了,一个念头便在我心里蓬蓬勃勃了。

我转过身来,向她招呼道,我可以和你谈谈吗?她把脸转过来,不说话,只是摇摇头,脸上也没什么表情。我不甘心,又继续说道,反正还有点时间,坐着也是坐着,我们不妨谈谈。大概是看我的确很真诚,她终于答应,我们便来到走廊一头的窗户旁,开始了这别样的闲聊。

我想知道,她近日究竟为什么烦恼,我想引她谈一些开心的事情来转移她的注意力,我想和她谈班上一些同学的开心故事来冲淡她对自己的过分关注,我甚至东拉西扯地说到了自己的女儿,说自己希望她也能快快乐乐地生活学习。可是,不知何故,我虽然打开了她的话匣子,但却悲哀地发现,我们的话就像两条平行线一样,无法交叉,更无法融合。她似乎很有激情,说到动情处会频繁使用手势,似乎要表明自己的心迹。但和大家一样,从她这些顾左右而言他且缺乏逻辑联系的只言片语中,我还是无法弄清她现在的准确状态,她的莫名烦躁究竟因何而起,我想让她开心的努力似乎也只是徒劳。

来接她的父亲很快就到了,没有多做停留,这位苦恼的父亲与班主任告了别,就带她回家了。

但是,这位和我们一样纳闷的父亲,临走时那一筹莫展的眼神却在我眼前挥之不去。

我不由得又担心起这位学生来,听说眼下患自闭症抑郁症的学生越来越多,我实在不希望看到再有人重蹈覆辙,更不用说还是自己的学生,真希望我的担心其实就是多余。

篇3:一声秋到

楼下有一片菜地, 原本是安寂无声的。记不清是哪一天了, 朋友的儿子金榜提名, 全家人欢喜之余, 邀我去助兴。我喝了一点点酒, 很少, 也就是半杯干红, 回家就迷迷糊糊地睡了。也是迷迷糊糊中, 就听见了一些声音, 时断时续, 声声如鼓, 时而清脆, 时而婉约, 似乎还有一点缠绵, 如指尖拨动的丝弦, 声声悦耳。仿佛是梦, 又仿佛是在现实之中。

就这样, 在似梦非梦中, 不知过了多久, 我才确认, 那声音来自楼下的菜地, 用不着多想, 我便知道那是蛐蛐, 一种学名叫蟋蟀的昆虫。哦, 对了, 还有青蛙, 也在凑热闹般的唱和, 一声紧似一声。人到中年, 睡眠越来越不如从前, 时常在夜半里辗转, 每个细微的响动, 都弹拨着敏感的神经。有时晚上睡不着, 或半夜醒来之时, 青蛙和蟋蟀的声音, 就汇成一种鸣奏, 一阵紧似一阵, 透射出一些不安的躁动。常常就有些令人厌了。可是, 那天的感觉却不一样, 自然、悦耳、亲切;更为重要的是, 从这声音里, 我听见了节令的脚步, 秋天来了。

不久, 蛙鼓的声音消失, 蟋蟀的歌声却依旧, 瞿瞿、瞿瞿……没有了青蛙的鼓噪, 蟋蟀的声音听起来有些柔软动听。那音调不高、不低、不野蛮、不粗犷, 仔细听, 能让人涌动起心潮, 生出一丝莫名的感伤。白天, 它们蛰伏而缄默, 只在夜深人静的时候, 才发出瞿瞿、瞿瞿瞿的声音。当你专心地去做一件事时, 或者沉入梦乡, 它便悄然地退隐而去。只有在孤独烦躁的时候, 这才发现它们浩大的存在。我笨拙的文字, 无法描绘出它真实的样子, 只能用耳去倾听和感知它的声音、它的存在。

而不久后的一天, 又是一个黑夜, 四周十分安静。七夕刚过, 眼看就快要到中秋了。“人悄悄, 帘外月胧明。”这朦胧的月, 很容易让人陷入寂寞的情绪, 轻轻叹, 感喟时光的流转。这时候, 听蟋蟀的叫声, 就更会生出许多的联想, 比如留守的怨妇, 或者年迈的老人, 还有回不去的岁月。每一种联想, 都带有一丝浅愁。少时, 听老人们说, 蟋蟀是位勤劳女子的化身, 她前世的名字叫“促织”。蟋蟀的叫, 是催人收起夏季的单衣, 清点秋冬的衣裳的。其实, 它真正隐含的秘密, 远比人们想象的要丰富得多。

再一次让我听见秋到, 是雨。

也是夜里, 感知不到渐凉的风, 也看不见飘零的落叶, 却听见了淅淅沥沥的雨声。今年漏秋, 雨水就特别多。白天晴朗朗的天, 晚上却下起了雨, 断断续续, 日复一日。连续下了几场雨, 逐渐驱走了夏日的炎热, 抬头望, 一穹蓝天, 被雨洗得十分明净。但从白天的雨中, 我并没有意识到节令的更替。发现秋, 还是在下雨的夜晚, 具体地说, 是听见。

那天周末, 几个朋友相约外出游玩。大家都很放肆, 爬山过水, 你追我逐。顾不得艳阳高照, 汗流浃背———早秋的太阳, 其实并不比夏日温柔, 依然的火辣。待到夕阳西下, 回到家, 才觉得什么都不想做了, 只想早点休息。

是带着白天的艳阳入睡的, 连梦也有阳光的气味。雨不是在清晰中降临的, 没有打湿身子, 也没有打湿心情。雨是带着声音走来的, 淅淅沥沥, 淅淅沥沥。不管是疏、是密, 那步子都很轻, 暗藏着偷窥之意, 仿佛待月西厢下, 在墙头窥望的张生, 蹑着脚, 小心而行的红娘, 生怕踩响了地上的蔷薇叶, 或者, 绊倒了凳子, 迷路在回廊……

我相信, 不是雨声惊扰了我, 让我在梦乡中苏醒, 而是有某种心的灵犀。总之, 很疲倦的我, 就这样莫名其妙地醒了。四周一片漆黑, 雨声是我首先的、也是唯一的照面。并没有通常情况下初醒的迷迷糊糊, 我感到很清醒;清醒的我不仅一下辨清了雨声, 而且还辨清了它与往日的不同, 不同于夏雨的狂烈、冬雨的纤细, 也不同于春雨的温润。哦, 秋雨, 只有秋雨, 才有这样的声音, 淅淅沥沥。岁岁年年, 年年岁岁, 又是一个秋之到来, 心里竟升起莫名的惆怅。我在想, 是不是我丢失了什么, 或者获得了什么, 一些我不情愿获得的东西?

确实是秋到了。明明是事实, 却还经历了一个小小的插曲。

清早起来, 天已放晴。我还在想昨夜的梦境。可是, 雨停了, 窗前没有了雨打的声音。甚至地面也干了, 好像昨夜压根儿就没有下过雨。我便有了一些怀疑, 怀疑昨夜的雨, 怀疑秋之已至。

我的怀疑, 得到了另一种印证———那些花。

花很美, 一副乱春的样子。就是我家阳台上的那株三角梅, 有的已经绽放, 鲜艳, 娇红, 放肆, 目中无人;有的则紧跟其后, 亦步亦趋, 不甘花后。一朵一朵的花, 次第而开, 不同的程度, 展示了花开的整个过程。太美妙了, 从一串花的行走中, 我窥见了花事的生命过程, 这是过去从未曾有过的。我索性下楼, 走进小区里。我发现了更多的花, 紫茉莉、玉簪花、秋海棠。尤其是清秀挺拔的夜来香, 它碧叶莹润、花色如玉, 黄昏后, 更是芳香四溢, 整个楼道都是它的芬芳。

在一道道篱笆上, 缠缠绕绕, 开放着粉红、浅蓝、淡紫色的喇叭花。新开的花朵娇艳无比, 仿佛是汲取了空气里的水分, 湿漉漉的。这种花, 看似泼辣, 其实非常娇弱, 倘若摘下一朵, 只几分钟的时间, 边沿就会卷曲、干枯, 毫无生气地敛在一起, 再没先前的生机。让人想起那句话:越是柔软的心, 越是容易受伤;越是美好的事物, 越是禁不住时光。所以, 我们见到的喇叭花, 它只开在秋天的早晨, 趁时光尚早, 尽可能地展现它们的妩媚, 开出一份不可亵玩的高贵。不为得到一声喝彩, 只为不虚度这短暂的一季。秋是我们的季节, 也是它们的季节, 更是它们的年华。只要静静地绽放, 哪怕像露珠一样, 同在叶尖上消失, 同在时光里苍老, 也在所不惜。

曾有一种思维定势, 提起秋天, 就将目光投向树木、丛林、山野, 认为这时的风、这时的色, 才是秋天的使者, 是秋天开始的标志。还包括, 那些成熟的庄稼, 大豆、高梁、玉米, 以及挂在墙头上、磨得发亮的镰刀, 歇在场院里的、那些笨重的碌碡, 乡下闲不住的农人, 唯独, 我忽视了花, 和花开的声音。

比如此刻, 就在我再次来到阳台, 俯身静静地注视那花、那些次第开放的三角梅时, 我忽然听见了一种声音, 它细若游丝, 从虚无之处飘来, 美妙、优雅、迷幻、富有诗意。这声音不像春花那么狂野, 也不像冬花那么孤傲、夏花那么妖媚;它脚步轻细, 甚至无法度量脚步间的距离。它的声音, 不是由脚步发出的, 而是内心。因此, 需要用心贴近, 带着真诚, 才能听见。

篇4:一声梧叶一声秋

《秋色梧桐图》

秋桐不仅是古典诗词吟咏的对象,同样也是古代画家热衷的创作题材。如明代“武林画派”的创始人、浙派后期代表人物之一的蓝瑛创作的《秋色梧桐图》(图1),绢本,设色,纵65厘米,横32厘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蓝瑛(1585—1664),一说(1585—约1666),字田叔,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工书善画,长于山水、花鸟、梅竹。蓝瑛落笔纵横奇古,风格秀润。蓝瑛绘画对明末清初影响很大,被后人称为“武林派”,画史上称之为“后淅派”。

画面上一片秋高气爽的气氛,上垂红枫一枝,一只美丽的山鸟神气逼肖,悠闲地栖立于梧桐枝上,形象生动自然。这幅画在构图上采用传统“折枝”的方法,截取梧桐与丹枫的枝头横斜下垂之势,枝叶参差错落,疏密有致。山鸟基本以墨画成,略施淡赭色彩,令人感到素雅可亲。

《梧桐秋月图》

《梧桐秋月图》(图2)系明代“吴门画派”的重要人物、福建画家宋珏的代表画作,纸本,设色,纵82.4厘米,横30.7厘米,现藏上海博物馆。

宋珏,字比玉,明神宗万历四年(1576)生,福建莆田人,国子监生。擅诗文、工书法,尤精于绘画,用笔苍老秀逸,不拘于法。

此画描绘了烟云迷蒙的秋夜,月光笼罩夜空,梧桐掩映处有书斋楼阁,楼上正有两个人倚槛赏月,林间小路上则有两个人仿佛在边走边谈。画面上的梧桐树叶墨色层次分明,变化丰富,充分表现出秋夜里月光下梧桐树叶多姿多彩的神韵,更给画面增添了一种虚静清明的韵致,表现了清幽的意境。画家自题五言诗一首:“书楼高百尺,岿峙出梧桐。倚栏话秋月,忽听云外钟。”赏画品诗,可知此画原来是宋珏夜访山中友人,登书楼赏月,触景生情后的佳作。

《梧桐仕女图》

清代江苏人王素,仕女画成就较高,南京博物院藏有王素的《梧桐仕女图》(图3),立轴,纸本,设色,纵134.6厘米,横30.9厘米。

王素(1794—1877),字小梅,甘泉(今江苏扬州)人。王素是一位艺术才能全面,既有传统功力又能吸收外来经验的人物画家。他的传世作品较多,以人物画成就最大,尤其是仕女画,清新文秀,享誉甚高。

画上题有李清照的《醉花阴》词,显然依据词意而画。画中以粗笔大写山石及梧桐树叶,点叶勾花写秋菊数丛,笔法纵逸,意境冷峭。画中倚窗而立的女子纤弱秀美,凝望菊花,忧郁伤感,形象地表现了“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意境。而画中的梧桐,则挪借了李清照《声声慢》词中“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的词意,拓展并丰富了这幅词意画的画意,令人读画后悲哀伤感之情更为深切。

《梧桐双兔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一幅清代山东画家冷枚所绘的《梧桐双兔图》(图4),绢本,设色,纵176.2厘米,横95厘米。

冷枚大约生于1669年,卒于1742年,字吉臣,号金门画史,山东胶州人,宫廷画家。他擅画人物、界画,尤精仕女。所画人物工丽妍雅,笔墨洁净,色彩韶秀,其画法兼工带写,点缀屋宇器皿,笔极精细,亦生动有致。冷枚供奉画院经历了康、雍、乾三代皇帝,在我国宫廷画院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可惜的是,他的绘画作品历经沧桑,传世较少。

画面左侧是两株梧桐,石缝中斜出一株桂花。野菊满地,桂花飘香,画面中的梧桐叶隐现枯黄,应为深秋时节而作。梧桐树下,两只肥硕的白兔惬意地在草地上嬉戏。整幅图画疏密有致,用笔细腻清秀而注意质感,设色和谐艳丽而有对比,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受西洋绘画技法的影响。

篇5:一声丫头一世情散文

我是一个喜欢用文字诉说自己的故事的女人,我喜欢让自己孤独的手指在键盘上不停地敲打,悲悲喜喜,苦苦乐乐、生生死死、聚聚散散、缘缘分分,那些黑白相间的文字,情绪在高高低低中徘徊,感情在分分离离中抽打,这就是我一贯没有任何添加剂,没有任何色彩的日子……

喜欢写诗的女人,多是多愁善感的女人,没有了家人和爱人在身旁,爱就无法给予和接受。春花烂漫的四月,和我当时的心情是如此的不合时宜,我在一个社团写文章,因为一位莽撞的作者撕掉了我的伪装,把一个真实的我公布于众,我感恩于那位作者对我的敬意,但也胆怯于她对我没有任何渲染任何点缀的书写,于是我选择了逃离,找一个没有任何人知道我的地方,我可以天马行空,做着我的`梦,写着我的文,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这样的日子也许会好过些!

千里的寻求胜过偶然的相遇,这句话不无道理。有一天看到了轻舞飞扬社团“情暖人间”的征文活动,想想,这与星转斗移有关吧?这与生死有关吧?这与爱恨情仇有关吧?一路奔波、一路彷徨、一路奔跑、一路寻觅,在轻舞飞扬,我遇到了卫斯理——卫哥哥,哦,我豁然明白,既然能够把轻舞飞扬当做家园,那么家园里一定有哥哥,找到了哥哥,心,安了,静了。花,开了,艳了。天,蓝了,纯了。

想象中,卫斯理卫哥哥就是披着黑色斗篷,拿着长剑,戴着面具行侠仗义的大侠,他来无影去无踪,冥冥中他就在我身边,他能感知到我的喜怒哀乐,他能以一种善意的语言哄我开心,记得我第一次和卫哥哥接触,是看到他的照片,说实话,他长得真像我想象中的大侠,模样不好看,但眼神犀利,性格显得刚烈一些吧?卫哥哥的身后有一位娇小女子烟雨蒙蒙的湖畔,滢滢水波,秀丽的青丝随风,玉姿娇颜的美人在俯首低眉,呢喃轻语。一种是刚烈的美,一种是温柔的美,如此鲜明的对比,让我格外好奇,我充满疑惑地询问卫哥哥:“哥哥,身后的美女是您梦中情人吗?”卫哥哥不曾直接回答我,他说:“社长怕我写作累,给我专门安排的女秘书!”好大的口气呀!卫哥哥竟然是梦婷社长的座上宾!

卫哥哥每天见到我,就称呼我一声“丫头”,一声丫头,凝聚了几世的情感?那时,他说,他想做一个处处保护我的哥哥,不让我忧郁,不让我孤独,我说,我想要一个可以依赖可以撒娇会包容我爱护我的哥哥,于是他是哥哥,我是妹妹。于是,我以妹妹之名,懂他。他以哥哥之名,疼我!

走过风,经过雨,度过一程又一程的山水,多少繁华尽落去,我的写作灵感在每天奇迹般地迸发着,只为我的文字后面有卫哥哥倔强的精神支撑着,卫哥哥对于我的文字很负责,他精心地呵护着,不让任何不洁净的东西亵渎,他真的就是日夜守护我灵魂的大侠!第一次写万字小说《如果爱没有伤害》,我没有勇气发表,因为我怕不成熟的文字对不起读者,于是卫哥哥做了我的第一位读者,他认真地品读,不饱满的地方提了建议,包括一个标点符号,都为我做了标注,感恩于卫哥哥为我所做的一切,我勇敢地发表了有生以来的第一篇小说,这是我对自己怯弱的一次挑战,也是对卫哥哥的一次交代,一切没有什么不可以,你做到了,说明你就是强者!

卫哥哥多才多智,他写的小文短小精悍不失为精品,我喜欢看,因为他的文文哲理性极强,他文采飞扬思路敏捷,灵动的韵律让文字熠熠生辉,笔尖下流淌的皆是世间真爱、人情冷暖,以及大自然赋予的梦幻般的诗情。我不断地走进卫哥哥的写作空间赏阅他的每一篇文章,我不仅感慨于他的写作灵感,还感慨于他身后那么多欣赏他的读者,他是作家,他更是一位性情中人!我想有生之年,有卫哥哥的文字相伴,是何尝的荣幸!

篇6:一声响鞭散文

我不知道老王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宣扬儒家文化?是为了显示自己的道德水平?还是只为了纯粹地说教一番,过过嘴瘾?但我却知道老王的饭店可谓是门可罗雀,来饭店吃饭的也总是一些熟识的回头客,他们也只是图个方便,图个乐和。有一次,我凑着机会便问老王,饭店的生意如此惨淡,为什么还要坚持下去,老王却很随意地说赚钱是次要的,活得开心才是目的,我不免对老王顿生敬意,但这种敬意也只是暂时的。

渐渐地,我与老王熟识了,也知晓了他的一些事。老王是个地地道道的本地人,因为房屋拆迁得到了几套房子,从此便过上了收租婆的生活。近几年才开始经营这个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小饭店,每天过着乐和休闲的生活,有客人来就炒上几盘菜,没客人时便同几位头发花白的老者杀上几盘棋,日子别提多惬意了!但最让我感到惊讶的是他骨子里对女性的歧视,这从他对他爱人的态度便可知晓。他总是说孔子时期的女性是怎样的一个地位,当然了,他是极赞同那个时期男尊女卑式的.理念。他的这种行为也自然影响着他的儿子,我每次都能碰见小王对他母亲不屑地嘲讽的场面。每每这时,老王不但不加以训斥,反是在一旁添油加醋式的附和着。我不禁想:难道这就是老王嘴里经常念叨的儒家文化吗?

最近,老王莫名地恋上甩鞭这种活动,每天下午两三点钟的时候他便甩上几鞭,响亮的鞭声直击苍天,然后回旋在小区周围,实在是吵得很,我便是深受其害的。有时,他兴起时,便会在夜间十一点左右来上几鞭,巨响的鞭声顿时把沉静中的居民震得躁动起来,然后从楼上破口大骂,他却不以为然,继续甩上几鞭后才止住。

篇7:一声叹息的情感散文(模版)

当远嫁的堂妹得了重病后,我与医生的对话简洁得只有五个字,还能活得久?虽然心里很不是滋味,却知道,堂妹的生命并不因我的难过而减缓衰竭,我更知道,理性的处理,比无味的治疗,也许更符合生存法则,无论对活着的人,还是行将就木的病者。

很早以前,下乡的时候,看到一个瘫痪在床的病人,身上患了褥疮,其时正值夏季,苍蝇在房间里飞进飞出,屋子里气味不好闻,听走近的同事说,身上有蛆虫出没,险些作呕,当时就猜想,那人是否生不如死?

弟弟生病的时候,意志模糊,几次生命垂危,姐姐对着菩萨祈祷,要不好起来,要不快点走吧!当时的我,恨姐姐怎么这么狠心?这样恶毒的话也说得出来?当姐姐和我商量,准备弟弟的后事时,我一个劲地说着“不”;有人向我推荐给弟弟买棺木的场所时,我泪流满面,终不能办成;一拖再拖,弟弟大限将至,弟妹给弟弟定做了棺木,我却坚决反对立马将那东西弄回家。终于,大雪纷飞的时候,弟弟去了,无奈中,借用了母亲的“三圆”。

无独有偶,我遇到一个和弟弟病情相似的病人,其妻子无微不至的给他料理,病人亲生母亲却劝儿媳放弃。在这对婆媳当中,谁对谁错,不得而知,只是,病人至今还活着,生活虽然无法自理,但终究是活着。

我有个朋友,多年前就得了不治之症,好在其性格率直乐观,至今也还活着。一日,路遇之,竟然笑着告诉我,他已经为自己买好了墓地,免得迟了涨价。我听着很沉重,他说的却是很轻松。

说起墓地,原本会让我毛骨悚然的。小的时候,家门口开田扩地,常常看到大人们将挖出来的头骨,托在手上,用竹签什么的小心翼翼地掏出窟窿里的泥土,然后用纸轻轻擦拭,再然后,擦些香油,用手摸匀,再放到定做的小长条木盒里,和几根骨头一起摆好,盖上盖子。这样的场景,孩童时期,既怕看,又想看,因好奇心看过后,总会做噩梦,梦见自己在墓地跑不出来。

那次,父母和弟弟归龙口,因是自己的亲人,怎么着也得送最后一程。虽然之前说过不想看,只想在心里保留他们在世时的面容。看过之后,滋味不用说,只有难受两字。那么和蔼的面目,那么可亲的笑容,哪里去了呢?还有,父亲那齐整的牙齿也掉落了一颗,母亲那温暖的手心也没了,弟弟,乌黑的头发,也已经不再在头颅上了,这么些空洞的头颅,让我如何面对?摸摸父亲的几根骨头,耳边又想起父亲的话语,“人,既有一生,固有一死”,心,便也坦然了许多。

只是,自那以后,我便变得异常敏感,我会将一个活生生的人,分成气、血、肉、骨,几个部分。走在街上,无论男女,无论美丑,也无论无论穷富与善恶,我都认为差别不大,顶多也就是活着的时候有点感觉。我总习惯于将一个个男女,想象成是几根骨头被血肉连在一起才得以行走,当然,是血肉裹着骨头,还是骨头支撑着血肉,这个并不重要了。如果遇上一个生病的人,我会立马联想到,这个人如果哪天一口气没了,血也就停止运行,接下来肌肉马上腐烂,然后是一堆枯骨了。我甚至常常在心里琢磨,不一样性格的人,是否死后腐烂的速度不一样。也许,有智慧的人,骨头上有很多慧眼,与智商低的人不一样吧?

反过来,我又想,科学能否发展到足以将一堆白骨还原成血肉之躯,最起码,可以将咽气的僵尸还原成有灵性的人。

其实,小孩子也知道,这是万万不可能的,人死不能复生。

篇8:浅秋念一声珍重散文

在春的绿野采一束野花,和在秋的树下拾一枚落叶的心情,总是不同的。春天的手里握着的是无限的欣然和美好,而秋天的掌心捧着的却是生命真诚的收获和回忆。

浅秋如歌,它是岁月落下的最轻最浅的一笔,却无意中勾勒出心底的那一缕久违的纯净。将一枚扁扁的秋叶托于掌心,思索感悟的却是人生的种种。用一枚小小的叶的灵魂看世界,世界也呈现出别样的简单和宁静。

浅秋,一个婉约简美到骨子里的词,深深的喜欢这个浅浅的名字,却不敢用力的呼吸,怕稍稍不注意,便会将这淡淡的颜色吸进了心底,会不小心将它的一滴心颜洒落诗行。

喜欢“春华秋实”这个词,这个小小的词汇里,把春的华美,秋的丰硕形象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甚至可以看到春花的怒放和秋水纯纯的清澈之美。从容和内敛是秋的风格,风吹叶落也是一处宜心的风景,有些美丽需要在宁静的心情中独享。

浅秋,云儿轻轻的飘,水儿静静的流,天空淡淡的蓝。一缕晴阳懒懒地穿过心灵的窗台,心儿在半醉半醒中,和秋的脉搏一起跳动,感受秋的微醺的气息。这个季节总是给人一种平淡却又踏实的感觉。这个季节总是给人一种温柔又贴心的懂得。在这样的一个季节,常常会有新的念头悄悄地占据我们的脑海,占据我们的心……

我喜欢将秋比作人生的一个红颜知己。因为红颜知己这个词本就是带着无以言说的温度和柔情,带着淡淡袭心的热情和暖意。优雅成熟的女性举手投足间透出的知性美丽,不正是浅秋真实唯美的写照吗?

每个季节,都会带给人们不同领悟的心情。一切绚烂过后,总要回归平淡。千万片的秋叶在枝头,如同一个爱的炽烈的女子,不管来生能否再遇见,且将思恋在这一季挥洒而尽,不教今生留下任何的遗憾。它们最终在秋风的挽留里,毅然旋舞而下,那是生命里最凄美的一曲绝唱。

站立在初秋的时光里,我们照见了自己的曾经,照见了自己用力隐藏过的忧伤,也照见了那些努力过但始终没有彻底做到的遗忘。所谓成长,就是亲自用我们的双脚在人生之旅上踏出一个个坚实的脚印,经历一个个情感丰沛的真实的故事,那是生命中最动人的一个个瞬间。秋叶的一生又何尝不是我们的一生呢?

枝头的嫣红,和飘落在草地上的秋黄,都是秋的情绪。淡淡的清愁是它,暖暖的炽烈是它,那轻轻滑落的轨迹,不小心就被凝成了一幅画卷,常常令人生着怜惜。在素色的土壤里,安放着自己一颗褪尽了尘埃的灵魂,或许这样的凋零才是一种真正的旷达和诗意。

一抹明媚,洗去了心头的悲悯。没有人能够做到落叶这般的从容,在与枝桠相伴了若干个时光后,坦然的面对人生沧桑之后的谢幕,不说沧桑,不言疼痛。

与其说秋是寂寥的,不如说读秋的心是寂寥的。于浅秋慵懒淡泊的韵味里,行走陌上,那是最惬意美丽的时候。人生的浅愁和寂寥是可以有的,只是不需要太过浓重的染笔。

初夏的叶或者早春的叶,一直长,一直长,从不浪费每一寸美好的光阴。直到秋色渲染了枝头,那一份妖娆和绚丽仿佛一种孤绝。浅秋如水,盛开和凋零都是做回真我的自己。

秋染陌上,落叶未见重叠,草尖稍稍显现出一点淡淡的黄色。偶然闲适的几片叶在草地上沐浴着淡淡的秋阳,舒展着淡然的一抹微笑,那是最真实的生命的色彩。哪怕有一天这色彩终会斑驳,却是那么郑重的将其认真的描写过。

我们的一生又何尝不像这落叶一样呢?从我们生下来的那刻开始,就踏上了这样的一条远行的路,这条小路通往的`方向是岁月的尽头。我们会途径许多的驿站,倦了累了在那里歇歇脚,一段未知的缘分也在远方将我们等待。一切都是莫不可知的惊喜,一切都是莫不可知的美好。

浅秋,将自己置身于乡野,灵魂静静栖于秋水白石之上,触一袭流水潺潺,用内心的一方宁静过滤尘世的喧嚣纷扰。初秋,深深的呼吸一口你给的一缕浅醉。不求轰轰烈烈的走过尘世,只求平平淡淡的走过风雨夕阳。

岁月静谧,安然如水。花开花自谢,叶生叶自落,愁来愁自消。一笔笔诉说,都成了岁月书简上清浅的吟唱。或淡远,或繁华,或隽永,都是岁月的馈赠。我不辜负这韶华,不辜负这世界,便是无憾的美丽的人生。

浅秋,远行的雁行还未启程,在一段秋的文字里,诉说一语淡淡的相思,那个天涯彼岸的身影,此刻此时,秋色一袭,也淡淡的披在你的肩上吗?捧一枚秋叶的静美,静静的看,无声的读,念一声:愿君珍重,内心落下的却是万般缠绵的清愁……

篇9:一声轻叹流年纷纷散文

多少次重复着也尽情地,迎着每一个个殷曦的黎明,和每一个黄昏。每当驰步,步如一个季节,和被另一个季节交提轮换取代值守自己季节的历程时。

便随着另一个季节的到来,也就为每一个季节的到来,惑到一丝丝冲动,能向这个季节能有一个更好的坚程。 也就执着的坚守着,对每一个新的季里也能有一份自己辛劳和,喜悦,和希望,和期盼的收获。

每一年都日复一日的不停地在生命的历程中,挥泪坚辛的汗水,历经多少风风雨雨,那匆忙己拘偻的脊梁,也是否被无情流水般的光阴。给塞满了岁月的的苍桑,匆匆的而萧条的渡过着数于自己的那不停挥动航程。 落花有意,流水却无情,伴随一年年不堪回首,那已走过的,那逐见消尘于,“无声无息”的时光隐暮在时间的,长河中的日子。

也不时的会丑头回望走过身后留下那年轮转过的长长印痕。

也总是觉的可苍白,而又觉的走过的.-切空空的,没有知得思念,和清楚能知得寻踪的迹象的东西。 真是飘茫地如寒风中孤独而又随风飘摇的落叶一样,渡着数于自己那迷茫的光荫。

已走过的一切,基本上都没有知得和留意的欣慰地东西。 昨天又是一年之中立夏的时节,今天我己步入了,这个热情奔放的夏季之中了。

夏季没有春季那温韵,和浪漫,也没有秋天那凄凉和飘飘落叶的离别之情。 更没有冬天那萧索,和寂静,唯有这夏季,是四季中最热情而又奔放的季节。 这一年之中定期带来的这个热烈的季节,也把沉淀于心底的那优伤,和基本快要生锈的激情和,信念,和豪放,终于在着火烈的季节里加温得到膨涨了,和释发。

也把那消寂,和凄切,都也泛起冒了出来了。 也许伴随着这个立夏,夏季的来到,我也鼓足了勇气,和干劲,和激情。

和沉淀那以久的意念,我觉定这一次说走就的行程。我怀着美好的希望,和满呛热血,于是我背起远足的行囊,挥别了那不再回首的萧条地岁月,和父母妻儿,坚定的踏上了一条充满期盼,和希望的旅程,就样我走了。

走如这个展新的季节里,在这个绿意盎然的时光中,在这个季节里,所有的迷茫,和烦索,都随季节交换中渐渐的消迹在那随风掠过尘霾中了。

来到这个夏季里,希望能在这个热情奔放的季节中,能有一个在光荫中,有一个辉煌的理由。 也许吧!时光缓缓的伴随着和天空中的阴埃散去;迎接的也便是一个慰蓝慰蓝的天空。

篇10:说一声再见却没有遇见散文

放下红尘心,听你轻轻语。

在走过的每一段时光里,总会停下匆忙的脚步,怀着一颗恭敬的心踏进你的世界,静静聆听你季节的声音,聆听你无声的倾诉。你的声音穿过胸腔,穿透心灵,直达灵魂,给人洗礼,给人震憾。

满心的惊喜,满心的轻松。

秋天,你的浪漫情怀,你的成熟韵味,你的翩翩风采,吸引着每一位红尘心。他们会自觉或不自觉的走近你,亲近你,是因为孤独,是因为寂寞,还是因为疲惫,不管是哪一种,都会在你的世界里化为无形。

红尘里有泪,有疲倦,有误解,还有太多的委屈,如果没有爱的呵护,如果没有爱的怜惜,如果没有爱的浪漫,一颗善感的心灵怎么会承受得起?

冬季的冷酷无情,冻结着灵动,冰封了世界。春季的料峭春寒,冻伤着枝苗,伤害了世界。夏季的热情似火,炙烤着大地,蒸发了世界。秋季的秋高气爽,浪漫着情怀,激发了世界,让世界的灵感和浪漫回归。

四季在红尘里循环,哪一季是我的知已?

喜欢牵着爱人的手,去效外踩秋色。踏着软绵绵的秋叶,沐浴着秋阳,漫步在你的世界,这时的心是自由的,轻松的,愉悦的。只用随着秋叶飞舞,只用随着白云游荡,只用随着你的身影移步换景。不用费劲心思的思考,不用良苦用心的安排,也不用绞尽脑汁的设计,更不用精心的策划,一切你都已策划好,安排好,设计好,只等有缘人来入境。

秋色锦绣铺前程,知已设计望秋水。

秋阳明媚,仿佛每一片落叶都是暖阳的化身,飘到人间,安抚着浮躁的心灵,温暖着孤独的灵魂。仿佛每一片落叶都是一片温暖的记忆,等待有缘人拾起。仿佛每一片落叶都是一个美丽的故事,等待有心的人来听。仿佛每一条溪每一道泉都有禅意,等待高人来入定。满山的.枫叶红遍,每一片枫叶都是一片心意,等待秋风飘向有情人的心上。

美丽的秋天,你的一草一木都有情,你的一溪一泉都有意。

红尘中说一声再见的人很多,但是相遇的人,却很少。有些缘分像身边的落叶一样,要用一生的时间来成就一次相遇。看着他们是那样的华丽,是那样的凄美,百感交集。有些缘分,也许一生都不会遇见,不管你是说再见还是不见。就像这片森林里的落叶,不是每一片都会来缠你,不是每一片你都可以遇见。

遇见是一种偶然,不见是一种必然。

我们要学会遵守自然的规律,学会做自然的主人,走进自然,怀着一颗敬畏的心。自然的生物,自然的生灵,都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和他们相处,一样的和谐与欣喜。四季的更替,时间的轮回,都由自然规律支配。就像你来或不来,见或不见,都由一颗心支配一样。

原来,你一直记得那一声再见,你可以停下所有的事务,你可以放下整颗红尘心,寻遍整个秋天,是为了一次遇见。

篇11:嫂子,让我叫你一声亲娘散文

嫂子是哥哥的妻子,三十几年来,我一直把她看作母亲。

哥哥却不是亲哥哥,而是没有一点血缘姻亲的两性旁人。只是按乡亲辈,我该叫他一声哥哥。

我六岁那年,母亲得了不治之症,弥留之际,把幼小的儿女托付给邻里亲如骨肉的兄嫂。从此,兄嫂把三个没有娘的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儿一样照料,他们家儿女有的,我们兄妹必也有份。

每年过年,嫂子必定打发哥哥送来过年的东西:几斤肉,一捆粉条,几块煎好的豆腐。这些东西对那时的农家新年来说,已经算是丰厚的了。那是,我的父亲是无力承办的。为母亲治病欠下的债,一直到我们长大才还清的。

而我喜欢的,是过年时的新衣服,新鞋子。嫂子是我们村里有名的巧手,她自己剪裁,自己缝制,过年穿出来,小伙伴们没有不眼馋的。有时嫂子自己用彩线织成的小方格粗布,有时在村里的供销社扯几尺花洋布。嫂子做的衣服很合身,不像别人做的,肥肥大大,只为能多穿几年。嫂子说反正我穿小了可以给妹妹穿。尤其是那小花绒的棉鞋,暖和又舒服,比市面上卖的都好看。一直到现在,我都非常留恋。

从小到大,我们兄妹从来没像别人家没娘的孩子穿的破破烂烂,更别提我们过年时的新衣服有多么新了。而且,一直以来,连布料都是嫂子拿出来的。那时,父亲连喂饱几张小嘴都是很艰难的。

那时年岁小,没想过嫂子一年做那么多活儿,要耗费多大精力。白天她要去队上挣工分,所有的活儿得晚上做。而她自己也有三个儿女,还有一个不太会做针线活儿的`妯娌。妯娌家也有两个孩子。现在想起来,真不知道嫂子有没有睡过一个整宿觉,更无法统计她那双手到底做过多少活计。

多少年来,父亲不止一次的嘱咐,忘了谁也不能忘了你哥哥你嫂子,以后不孝顺我也得孝顺他们,好人哪!其实,根本不用父亲的嘱咐,这么多年来,我早已把嫂子当作了亲娘。更难忘当年母亲病重时,嫂子不止一次地输血给母亲。忘不了那年我得阑尾炎输液,嫂子打发她的大女儿一直守了我整整七天,并提来了一篮子鸡蛋,不知嫂子积攒了多少天。

逢年过节,我领孩子们回娘家,总要到嫂子家去的。我把那儿当作自己的家,就连嫂子家的媳妇也把我当作是嫁出去的闺女,每次我一进家,她就会说:“姐姐回来了,我去买肉,晌午包饺子。”她知道我爱吃饺子。

说起两家的称呼,是有些混乱。按说我的孩子们该叫他们一声妗子才对,可我总觉得别扭,因为从我心里面早已把兄嫂当作了自己的父母。所以孩子们一学说话,我就让他们管嫂子叫姥姥。

说句心里话,回嫂子这边的家,比回父亲那边感觉还好。娘家没娘,没有那一份温馨与热闹。所以回娘家时,我更愿回嫂子家。

上一篇:人力资源总监个人简历下一篇:小学语文练习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