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工程管理岗位责任

2024-05-08

水库工程管理岗位责任(精选6篇)

篇1:水库工程管理岗位责任

1、管好用好水利工程,充分发挥工程防洪效益。

2、宣布进入汛期后,各大中型水库要建立24小时值班制度,做到电话通知有记录,信息及时上传下达,签名交接班;当进入防汛水位后,严格执行领导带班制,重要情况及时向同级指挥部领导报告,做到不误报、不漏报,并登记处理结果。

3、建立完整的雨水情状况收集、水库工程运行状况和蓄水情况汇报制度,以及水库、撇洪渠防洪调度运用、洪涝灾害汇报、险情登记汇报、防汛物资申报管理等制度,做到情况明、反应快、资料齐,报告及时,处置妥当。

4、对本单位所管理的水库设施做到常年维护保养,确保汛期正常运行。进入汛期后,各排渍设施和穿堤建筑物有专人值班守护,确保及时启闭。

5、汛前组织力量清除河道内阻洪建筑物,废弃渣土,确保安全泄洪,确保防汛抢险通道畅通。、第17条 工程科科长、副科长安全职责

1、对我处大坝水工设施泄洪建筑以及供电设施的安全管理直接负领导责任。

2、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规及上级有关规定;并根据本处的安全目标安全计划建立健全《防汛工作岗位责任制》、《度汛措施》、《防汛管理制度》、《超标准洪水调度方案和应急措施》等“五规五制”和大坝安全管理档案。

3、认真贯彻防汛工作“以防为主”的方针,负责执行已批准的设计防洪标准,遇设计标准不垮坝、不漫坝、4、按规定对大坝进行安全监测、日常检查和详查,对监测资料及时整理分析,随时掌握大坝运行情况,发现异常现象和不安全因素应及时报告,以便采取措施。

5、负责水情测报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并保证汛期各测点数据收集整理的准确性。

6、按照标准的设计防洪标准和水库调度原则,负责汛期水库调度工作。

7、负责搞好汛前、汛期以及汛后的安全检查,对查出的问题,会同有关部门认真落实整改。

8、组织本科室职工安全技术培训,加强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以及《电力生产安全规程》的学习。

9、加强对水工设施、供电设备及线路巡视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及设备缺陷及时消除。

三、岗位职责

水库的行政责任人、管理责任人、技术责任人应履行以下职责:

(一)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执行党和政府有关防汛工作的方针、政策、法令、法规,统一指挥和做好职责范围

内的防灾抗灾工作。

(二)组织人力进行汛前、汛期、汛后水库工程安全大检查。进行各类检查时要到达现场,摸清工程现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不留隐患。汛前要主持和参与制订、完善本辖区及每宗工程的防汛方案,做到思想发动、组织机构、抢险队伍、物资贮备、人员安全转移方案的落实。

(三)当可能遭受较大暴雨、洪水、台风袭击时,各责任人应立即就位,到达第一线靠前指挥,落实各项防御措施。及时通知靠山建房的住户安全转移,组织抗洪抢险,尽可能地减少灾害损失。灾后要立即组织力量尽快修复水毁工程,恢复生产,安排好灾区群众生活,重建家园。

(四)要经常检查本辖区内水库工程的运行状况,特别要重点检查非工程措施落实情况及大坝、放水涵洞、溢洪道等工程设施的安全

状况,确保水库安全运行。

(五)掌握本地区汛情,落实抗洪抢险队伍和储备防洪物料。水库工程在防御标准内洪水运行时,要确保工程安全;遇超标准洪水或发生山洪灾害时,要迅速组织沿河群众转移到安全地带,并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尽可能避免人员伤亡和减少灾害损失。

(六)坚决贯彻上级的防汛调度指令,严格执行水库工程汛期控制运行计划,服从调度。落实汛期昼夜24小时值班制度,如遇重要

情况应及时向上级报告。

(七)忠实履行自己的职责,自觉接受上级防汛机关的检查和监

督。

四、工程管理

(一)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各镇人民政府和各水库工程管理单位应高度重视水库安全年检工作,严格按照《梅州市水库安全年检工作的实施意见》(梅市水管〔2003〕41号)的有关要求,对所辖水库工程进行安全检查,并向上级主管部门提交检查报告,同时要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逐一落实处理措施。

(二)镇、村和水库管理单位应按照《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土石坝养护修理规程》、《广东省水库大坝安全管理实施细则》等的规定,对工程设施等做好现场巡查、观测和维修养护工作,发现安全隐患要立即排除,为防汛应急管理提供支撑和保障。

(三)各镇和各管理单位对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的水库工程,要指定行政责任人和技术责任人负责,落实应急预案和各种可能发生情况的应对措施,登记造册立案,限期整改,对一时不能修复的要落实好度汛措施,采取降低库容或放空库容度汛,确保工程安全。

(四)各镇和各管理单位应加强对水库工程的检查观测。检查观测分经常检查、定期检查和特别检查。经常检查在非汛期每周不少于一次,汛期紧张阶段每天不少于一次。每年汛前汛后要组织定期检查,汛前重点检查工程完好情况,岁修工程完成情况和防汛非工程措施落实情况;汛后重点检查工程变化和损坏情况,提出水毁、岁修方案和计划。在发生大洪水、台风暴雨等重大自然灾害情况时要组织特别检查,灾害发生前,重点检查防洪防台风等准备工作情况;灾害发生后,重点检查工程损坏情况。

1.防汛非工程措施检查。主要检查防汛组织、防汛责任制、防汛物资、通讯设施、防汛抢险预案等落实情况。各级三防部门要加强防洪非工程措施建设,建立、健全和逐步完善水库防汛指挥信息系统,及时处理和传递天气、工情、险情、灾情、防汛决策指令等有关信息,努力提高防洪抢险的快速反应能力和科学调度能力;同时,利用政务网,逐步实现网上查询,使工程安全管理工作和相关责任人接受群众监督,确保安全责任制的落实。

2.工程设施检查。

(1)大坝:主要检查坝体有无雨淋沟、滑坡、裂缝、塌陷、蚁穴和白蚁活动迹象,有无窨潮、渗水、漏水、管涌迹象;大坝有无乱垦乱种、乱搭乱建及取土、挖坑、埋坟等人为破坏情况;坝体有无杂树杂草,草皮有无损坏;迎水坡护坡、背水坡排水设施是否完好。

(2)放水涵洞:主要检查放水井壁是否出现裂缝、井筒是否倾斜;启闭设备是否完好,是否漏水;洞身是否塌陷。(3)溢洪道(闸):主要检查两侧翼墙是否损坏;底板是否出现裂缝或淘空;启闭设备是否完好,闸门是否完好;溢洪道是否畅通,有无杂物堆放。3.管理区域检查。

管理区域内有无乱砍乱伐林木、乱开矿山和排放污水等行为发

生,水面漂浮杂物是否清除。

(五)水库工程的养护维修应本着“经常养护、随时维修、修重于抢”的原则进行。经常性养护维修由管理单位负责;重大维修应报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在县、镇两级技术人员现场察看后提出维修方案,经县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由管理单位负责组织实施。

(六)水库承包、租赁合同中,涉及水库安全的有关条款,必须按管理权限报县水务局或镇水利水电管理所同意后签订。

五、防汛抢险

(一)各水库的防汛抢险工作实行所在镇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技术责任由所在镇水利水电管理所所长负责。

(二)水库的防汛防旱预案由所在镇人民政府负责制定,报县三防指挥部审核批准。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擅自改变或阻挠批准预案的执行。水库的防汛值班、巡逻、抢险队伍、防汛抢险物资和经费由所

在镇人民政府负责落实。

(三)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危害水库工程安全和影响防汛抢

险的各种行为。

(四)水库管理单位必须坚决执行上级防汛调度指令,及时传递水情、雨情、工情和险情,坚守岗位,切实做好防汛工作。

六、法律责任

水库安全管理责任单位和有关责任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

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一章 总 则

一、本规则规范水库管理方式,明确水库各项管理的工作目标,是实行水库有效管理的基本依据。凡本库在册干部、职工都必须自觉遵守本规则。

二、全库干部职工必须讲政治、讲纪律、讲科学、讲奉献,勤奋扎实,立足岗位,热爱本职,奋发工作。

三、管理站实行班子集体领导分工负责制和民主集中制相结合的管理方式。

四、优化劳动组合,实行因需设岗、以岗定人的人事管理模式和岗位工资、职称补贴、绩效挂钩与量化考核相结合的分配制度。

五、树立风险意识,强化竞争机制,逐步建立起干部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工资能高能低的合理有序的现代企业管理运行机制。

六、实行责任事故赔偿制度。凡发生责任事故的除扣除责任人相应工资、奖金外,按事故的性质、大小,实行责任赔偿。

七、被聘任的干部,根据本管理规则和岗位管理目标,定期向管理处汇报工作。

第四章 工 程 管 理

一、工程管理科负责行使坝区、厂区、生活区工程建筑物的管理和养护,负责水库调度运用,水情、雨情、洪水的测报。

二、按规范加强水利工程建筑物的观测与分析,定时巡查,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及时处理。

三、做好雨情、水情的测报,台汛期要预腾防洪库容,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少弃水、多发电,并加强值班制度,保证水库安全渡汛。

四、搞好全区建筑物的维修养护,有计划、有预算,少用工多办事,新建工程及较大的维修工程要搞好立项、设计、预算及审批手续,对工程要进行质量验收评定,工程量核实要多人经手签字。

五、加强工程技术资料的搜集、整理,特别是水文资料、大坝及工程项目的测量、设计、施工验收等资料,必须及时规范地做好整理归档工作。

六、做好洪水预报,确保报汛系统、行洪系统运行良好。

一、根据公司下达的供水计划和管网服务压力指标,负责制订相应的供水调度方案。根据用户的用水规律,合理调度各供水厂机组的运行,确保完成公司的生产计划。

二、负责建立和健全科学的供水调度管理体系,努力做到供水足、压力够,保证安全正常供水。

三、负责调度室内设备、器械和室外终端设备的维护和保养,熟悉所有设备的性能和操作方法,做到正确熟练地使用。

四、定期深入生产一线,熟悉各供水厂工艺流程、设备能力、电耗、配水管线、阀门、管网压力分布、大用户用水等情况,合理地综合平衡各水厂的生产。

五、负责填写调度日记,注意观测压力变化情况,每日打印一次有关的数据报表,每月装订成册,建立和完善调度档案。

六、定期召开供水调度会议,分析生产情况,找出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七、热心为群众服务,认真解答供水热线电话的咨询,及时通知有关部门或报告主管领导进行处理。

八、安全文明生产,保持室内整洁,坚守岗位,严格做好交接班手续。

篇2:水库工程管理岗位责任

水库的安全运行关系着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规范和加强水库的管理工作,明确工作职责,特制定本制度。

1.贯彻执行防汛抗旱有关法律法规;负责水库防汛抗旱日常工作;负责防汛抗旱有关工作的联络和协调。

2.熟练掌握水库管理工作中的各项操作规程,做好汛前、汛中、汛后大检查和日常各项检查工作。

3.定期清理坝面杂草,保持坝整洁、美观;要经常对大坝及周边进行巡视,观察有无异常情况和白蚁活动迹象,做好巡视检查记录,确保坝体不被破坏。

4.按照观测规程的要求监视大坝的运行情况,对每次的观测数据当日进行分析判断。发现异常时,应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5.启闭设备应定期擦油、保养;做好机电设备的维护,确保闸门启闭灵活;严格按照闸门操作规程对闸门进行启闭操作;若设备发生故障,应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排除,并及时汇报。

6.严格执行高度指令,接受高度指令要做好记录、复核工作,执行完毕后,应立即报告执行情况。

7.汛期确保24小时值班制度和通讯畅通,加强观测。及时收集水情、雨情、工情信息及上报工作。协助做好洪水调度预报和调度方案,主动和有关部门沟通。

8.汛情紧急时,协助做好人员的转移的动员和安置工作。

篇3:水库工程管理岗位责任

本文针对水库农村移民群体,辨析水库淹没农地后,水库农村移民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为建立完善的水库农村移民社会保障制度打下理论基础。文章首先明晰了土地之于农民的社会保障功能,然后建立了水库农村移民社会保障制度的责任模型,最后通过当前法律和已有案例对模型进行了实证。

1文献回顾

在我国,城镇居民享有国家提供的社会保障基金,但国家并不向农村居民提供这种保障,而是将土地分给农民。毕宝德分析了土地对农民的社会保障功能后指出,在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特殊情况下,城乡居民分治,耕地才具有了社会保障功能, 国外其他城乡社会保障相统一的国家和地区并不存在这种现象[5]。徐广义则从我国现阶段农村土地制度和社会保障功能的变化特征和利弊关系出发,论述了土地对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功能[6]。赫娜将其进一步细化,认为农村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主要体现在养老保障、医疗保障、失业保障和财产继承保障等4个方面[7]。

我国相关规程和专家学者从保障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水平需要出发,探索了社会保障标准的定量化计算模型。如我国国土资源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用地估价规程》中,基于农民基本生活费用提出的保险费率法,和基于社会人均保障价格的土地可保障价格评估模型。郝娜在将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细分的基础上,针对养老保障、医疗保障、失业保障和财产继承保障分别提出了养老保险费率法、医疗保障费率法、最低生活保障金法和子女教育费用计算法等[7]。张润森考虑了农民对土地的依赖程度和对社会保障的需求程度,提出了基于水库移民人均生活支出的现值还原利率法,用以计算单位面积土地的社会保障价格[8]。

可见,土地对于农民的社会保障功能已基本得到认可,构建水库农村移民的社会保障制度也已基本形成共识。现有研究多是对土地社会保障功能的定性描述和其价格的定量化探索,少有对水库农村移民社会保障制度的讨论,以及对相应责任主体进行逻辑上的区分和界定。本文将针对水库农村移民, 构建社会保障制度的责任模型。

2水库农村移民原有土地保障功能分析

(1)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在我国特有的城乡二元结构制度下,农村居民基本被排斥在社会保障制度之外,但其拥有的土地使用权承担起了相应的保障作用。一方面,土地以其资源属性作为生产资料的一种,向农民提供基本的生活保证。另一方面,土地具有很强的稳定性,除非极端恶劣的气候条件,土地都能给相应的承包人带来稳定的收入,即使承包人流动到城镇中从事着非农工作,但当其失业之后也能重新回归土地,从事农业工作,土地具有失业保障的作用[9]。此外,对于老年人而言,一旦其丧失了劳动能力,他们可以通过所拥有土地承包权的流转或出租等获得收入,土地具有养老保障的功能[10]。《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规定,“前款规定的承包期满,由土地承包权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继续承包”,使得农民实现了对土地的“永续承包”[6]。因而,土地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中,承担着生存、就业、养老等方面的保障功能。这一点已基本得到了相关专家和学者的普遍认可。

(2)土地社会保障功能的物质基础。事实上,土地本身本质上并不具有保障作用,土地的保障作用来源于使用土地而获得的收益[11]。所以,合乎逻辑的理解应该是,土地作为一种生产资料能够向农民提供相对稳定的收入,从而具有了社会保障的功能。这一点,可以从农村土地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变迁过程得到证明。

土地改革时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将土地所有权界定给了农民。这种土地私有制决定了土地产出收益的分配对象是农民自身,也因此决定了农民对自身的风险承担主要责任,国家/政府只从整体出发,对影响社会稳定运行的较大风险承担责任。另一方面,家庭是农业生产经营基本的生活单元,家庭中有劳动能力的成员参加生产劳动,获得收入,无劳动能力的成员依靠这种家庭保障维持生存。所以,当时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土地保障和家庭保障相结合的制度。事实上,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农村家庭获取收入的主要手段就是依靠土地, 土地保障是最本质的保障手段。

人民公社时期,国家通过 政治手段 将土地由 私权转为 集权,农民丧失了土地的所有权和生产决策权,形成了国家控制、 集体所有、平均分配的 制度格局[12]。土地收益 由集体享 有的情况下,国家陆续出台了各项关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法律法规,形成了以“五保”制度与合作医疗制度为核心,农村集体为责任主体的保障体系。虽然这一时期保障水平普遍较低,但在保障层次和保障范围上有了明显提高。值得说明的是,集体是农村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但其提供保障功能的物质基础依然来源于土地收益,所以本质上土地保障依旧是这一时期最根本的保障手段,集体代为承担保障责任。

家庭联产承包经营 时期,虽然土地 所有权仍 然是集体 所有,但是,生产决策权、土地使用权和收益权等都明确地由承包土地的农民享有,集体所承担的农村社会保障责任逐步弱化, 农民因享有土地收益,又一次承担起了自身保障的责任,土地保障和家庭保障相结合的保障形式再一次成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形式。

综合上述分析,可以发现:农村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伴随着土地收益分配主体的变化而变化。土地革命时期,土地的收益主体是农民,农民个体相应地承担着自我保障的责任;人民公社时期,土地的收益主体是集体,集体成为农村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家庭联产承包经营时期,土地的收益主体再次回归农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农民承担个人保障责任。因此, 可以说明,土地保障历来是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而土地保障借以实现的物质基础是土地收益。

3水库农村移民社会保障的责任模型

3.1理论基础

(1)成员权和公民权。社会保障是一种权利,首先需要明晰两个概念,公民权和成员权。成员权[13]是指“个体以成员身份向其所属组织(包括社会、企业、集体和家庭等)进行合理的权利主张的权利”;公民权14指“具有一国国籍的社会成员,以公民身份向国家(政府)进行合理的权利主张的权利”。两者本质上都属于人权,而且公民权亦属于成员权。两种权利的区别在于:个体以不同身份对不同组织进行权利主张,基于“成员” 身份的人和基于“公民”身份的人都天然享有社会保障的权利, 但是“公民权”通常会被 纳入国家 法律,具有强制 性特征[14]。 如我国《宪法》第四十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 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 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这种权利具有普适性,不因公民身份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2)社会保障的权利属性。就社会保障而论,以保障水平为标准,社会保障可以分为3个层次[15]:社会救助、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社会救助指对陷入生存危机或者不能维持最低限度的生活水平的社会成员提供满足最低生活需要的物质帮助的措施,主要包括基本生活救助、灾害救助和专项救助等。社会保险是对劳动者未来风险的预先支付,基础层次的、国家立法强制缴纳的项目有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 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较高层次的补充保险一般不属于政府行为,也不具有立法地位。社会福利 是通过社 会化的福 利津贴、实物供给和社会服务,不断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措施, 中国现行社会福利体系包括三部分:以社区福利为基础;以老年人福利、妇女福利、儿童福利、残疾人福 利和公共 福利为主 体;以职业福利为补充,其中,社区福利和职业福利不具有政府强制性和立法地位,本文统称为补充福利。因而,社会保障可以从另一个维度分为基本社会保障和补充社会保障,其中,基本社会保障包括社会救助、基本保险和基本福利;补充保障旨在提高社会成员个体的社会保障待遇,主要包括补充福利和补充保险[9],具体如表1所示。

3.2模型构建

水库农村移民社会保障应与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相一致。不同的保障层次对应着不同的责任主体,辨析各层次的责任主体,明确水库农村移民中不同相关方在移民社会保障任务中的职责和义务,构建水库 农村移民 社会保障 责任模型 如下:国家是社会救助和基本社会福利的主要责任主体,并应将水库农村移民纳入到我国基本社会保险体系,以社会统筹基金的征收、管理和使用等方式,保障农村移民享受基本社会保险待遇;水电开发主体对水库农村移民的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的支付主要负责;对于已经在安置区就业的移民,用人单位(包括机关、企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等)有责任支付雇员的基本社会保险,并根据自身情况和需求,决定补充保障的内容和实施与否。水库农村移民社会保障责任模型具体如表2所示。

注:★表示负责;■表示支持。

4水库农村移民社会保障责任模型的实证

(1)国家/政府的责任。水库农村移民搬迁安置之后的经 济环境发生了变化,对于以二、三产业安置的移民而言,在城镇中的工作收入或许比农业收入要高,但同时也要承受生活环境改变带来的生活成本的改变。根据中国统计局发布的2013年年度统计数据,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年收入15 008.8元,城镇居民人均年支出18 022.6元,水库农村 移民在原 有的生活 环境下,凭借包括土地收入在内的经济收入能够维持生计,在搬迁安置之后,生活成本往往会有较大提高,尤其是在搬迁安置的最初几年,移民大部分储蓄和补偿款用以购置房产等生活必需品,就业问题尚未解决,入不敷出现象尤为严重,即便对原有的土地收益进行了足额的、合理的补偿,一般也难以维持移民长久的生活需求。那么,如何保证移民搬迁安置后基本的生活问题,进而实现稳定、可持续的发展?公民的这一权利应该由政府承担责任,这一点可以通过法规规定来实证。

基本社会保障,是我国任 何公民都 应该享有 的天然的 权利,不应该区分农民和非农民身份,而是一种自然法权,是农民公民权的一种体现,此类基本保障的第一责任主体从任何角度讲都应该是国家/政府[16]。联合国大会1948年颁布的《世界人权宣言》第22条规定,“每个人都有权享受社会保障”。2001年我国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批准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第九条:“承认人人有权享受保障,包括社会保险”。事实上,以英国、瑞典为代表的福利性制度、以美国、德国为代表的社会保险型制度、以苏联为代表的国家保险型制度等,其基本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也都是国家/政府。因此,水库农村移民基 本社会保 障的责任 主体需是 国家/政府。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制度安排下,农民都并未像城镇居民那样被纳入到国家针对城镇企业劳动力建立的社会保障体系,一直主要依靠土地和家庭获得社会保障,国家在农村居民社会保障体系中一直是缺位的[17]。国家是全体公民国民的国家,农村居民基于其公民权理应享有国家/政府提供的基本生活保障,即便不存在水库移民行为,这也是不争的事实。水库农村移民失去土地 之后,户籍的转 变加剧了 这一问题,更应该使其进入国家针对城镇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2014年2月,国务院办 公厅颁布《社会救助 暂行办法》指出,我国公民享有包括最低生活保障在内的社会救助权,国家/ 政府是责任主体。《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规定,公民和企业(或集体)对基本保险负有主要缴费的义务,国家/政府统筹管理保险基金,并作为“兜底者”,对可能出现的资金缺口进行补贴。水库农村移民应无差别享有上述基本保障待遇,享受与安置区城镇居民同等的最低生活保障,并被纳入基本保险体系。所以,国家/政府是水库农村移民社会救助权的责任主体, 并对应将其纳入基本社会保险体系,同时使其享受基本社会福利待遇。

(2)水电开发主体的责任。农村土地保障的功能主要是养老保障、医疗保障和失业保障,其借以实现的物质基础是土地收益,失去土地则意味着失去了这部分土地保障。在水电项目开发中,水电开发主体获得了农民原有土地的使用权,对农地补偿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同时也应负担起农民随土地一起失去的社会保障。根据我国社 会保险法,公民负有 基本养老 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的缴费义务,其中,失业保险旨在向因失业而中断生活来源的劳动者提供物质帮助,若水电开发主体对失地农民进行足额的土地补偿,则农民虽然失去了耕作土地的“职业”,却因获得了足额的补偿而并没有“中断生活来源”,所以,足额的土地补偿本身就是农村移民的失业保障。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则可以通过足额的土地补偿和安置支付代为缴纳,从而,使水库农村移民享受到基本的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障。事实上,当前一些地方政府的移民社会保障制度安排,很好地支持了上述观点。如云南省《关于印发向家坝水电站云南库区农业移民安置实施意见的通知》中,“按照库区规划水平年,年满60周岁的移民,其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用于养老金统筹,每人每月领取养老金190元,该标准随物价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适时进行调整。”将征地补偿费用于养老保障。再如《上海市被征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农业人员就业和社会保障管理办法》规定,“征用地单位为征地劳动力承担的安置补助费,应当用于缴纳小城镇社会保险费。征用地单位为征地养老人员承担的安置补助费,应当用于缴纳征地养老费。 征地养老费由征用地单位向区县政府制定的征地养老服务机构一次性缴纳。征地养老人员自缴纳征地养老费的次月起,可以领取生活费,报销医疗费。”将安置补助费用于失业保障、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障。再有《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速建立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通知》中,“对征地时已经是劳动年龄段以上的人员,直接实行养老保障,并建立个人专户与社会统筹相结合的制度。对征地时属于劳动年龄段内的人员,一次性缴足基本生活保障费用,为其建立个人专户。对征地时未达到劳动年龄段的人员,按征地补偿规定一次性发给征地安置补助费用。”其基本含义也是将移民让渡土地产权所得,强制转变为社会保障。

通过以上各地方政府将水库移民土地补偿和安置补助费用转变为社会保障的案例,可以说明水电开发主体应对水库农村移民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主要负责。水库淹没土地造成的农民社会保障的损失,水电开发主体需足额补全农民原有的土地收益,进而实现对农民原有土地保障的补偿,至于土地补偿标准,本文不做讨论。

(3)用人单位的责任。成员权是社会保障体系的基础,个体成员有权向其所属的集体组织进行合理的权利主张[1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劳动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用人单位有责任缴纳雇员的基本社会保险,且是雇员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的唯一缴纳主体。此外,补充社会保险和补充福利是用人单位基于培养人才、激励人才,最终实现利益最大化的目标的自主决策,不具有强制性, 但如果用人单位采取对雇员的补充保障制度,其必定是该保障制度的责任主体。我国劳动法第七十五和七十六条分别指出, 国家鼓励用人单位根据单位情况,发展劳动者补充保险和补充福利。对于已经在安置区就业的农村移民,应该享受与其他职工同等的保障待遇。因此,基于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用人单位负有缴纳雇员基本社会保险的责任,对于实施雇员补充保障制度的,用人单位是主要责任主体。

至此,本文构建的水库农村移民社会保障责任模型得到实证。但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仅对移民所应该获得的损失补偿中的一部分———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进行界定,并不意味着移民所应该获得的就仅仅是土地补偿和社会基本保障,从当前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来看,其他补偿和扶持方式也必不可少,但已超出本文所探讨的范围。至于土地补偿标准、社会保障资金来源、中西部区域经济特征、水电开发项目利益共享机制等,则是后续研究的问题。

5结语

本文从理论的角度,分析了水库农村移民搬迁前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认为其借以实现的物质基础在于土地收益。在此基础上,辨析了水库农 村移民社 会保障的 权利结构 和权利属 性,构建了水库农村移民社会保障责任模型,认为国家/政府是水库农村移民社会救助和基本社会福利的责任主体,并对基本社会保险负有支持、监督和管理的责任;水电开发主体通过对原有土地收益的足额补偿承担农村移民的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的支付责任;对于已经就业的移民,用人单位应强制性地负担雇员的 基本社会 保险,有选择地 发展补充 保障制度。并通过当前法律法规和已有案例对责任模型进行了实证。 研究结果可以作为 水库农村 移民社会 保障制度 建立的理 论基础。

对于进一步的研究,建议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水电开发主体对水库农村移民补偿方式和补偿标准,保证足额补偿原有土地收益;二是水库农村移民社会保障制度的构建,包括移民个体保障标准和保障资金的来源等。□

摘要:水库移民问题制约着我国水电资源开发的进展,建立完善的水库移民社会保障体系是突破制约的根本措施。针对水库农村移民群体,对水库农村移民社会保障权的责任主体进行辨析和界定。首先对农民原有土地保障的作用过程进行分析,明确土地具有保障功能并且其实现的物质基础是土地收益;进而从法规界定的权利属性和土地收益的转移角度辨析搬迁后移民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构建了水库农村移民社会保障制度责任模型:国家/政府对社会救助和基本社会福利负责,并对基本社会保险提供支持;水电开发主体对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负责;用人单位对雇员的基本社会保险和补充保障负责。并利用当前法律和已有案例对框架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可以作为构建水库农村移民社会保障制度的理论依据,并对水电资源和谐开发的实践和政策制定具有指导意义。

篇4:水库工程管理岗位责任

关键词:传统水库管理;现代水库管理;转变;探析

中图分类号:TU1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 (2010)3(c)-0000-00

水库管理是水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现代水利工作的重心是有效的做好水资源的节约与高效利用,以实现水资源的安全、持续利用。目前水库管理正在由传统模式向现代化转变,因此我们必须认清形势,充分利用现代管理理念和现代化的科技手段,为我国水利工作的转变保驾护航。

一、传统水库管理问题概述

传统的水利工作主要是以防洪渡汛和供水发电为目的,但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那种重工程建设、轻资源管理的理念显得捉襟见肋。据实际调查显示,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水库基础工程设施管理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一般而言,水库工程建设的主要目的是实现农田灌溉以及供水发电,水库基础工程设施主要包括挡水坝、溢洪道、放水闸管以及灌溉渠道等,但问题也多处于这些方面。首先是水库基建中的挡水坝。传统的水库挡水坝基本上是粘土堤坝,设计的标准比较低,有些小型水库甚至没有设计就进行了建设施工,因此不可能达到工程设施的级别要求。由于缺乏施工过程中的设计和管理,使得挡水坝的高度、坡度偏离较大,稳定性难以得到保障;其次是水库基建中的溢洪道。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溢洪道多为开敞式的宽顶堰溢洪道,由于其两侧没有引导墙以及底板缺少衬砌的溢洪道,因此在长期的运用过程大部分都被破坏殆尽。

第二,水库工程管理上存在的一些问题。传统水利工作环境下的水库管理,主要是对水利工程建筑物及其配套设施这一人为建造工程部分进行的管理,其最明显的特点是管理范围小、管理面比较窄,这也是传统水库管理重工程而轻资源的具体表现。同时,在具体的水库管理过程中,传统管理理念制约下的管理模式重视重大修建轻视日常检查保养。总而言之,由于客观时代科学技术的限制,传统水库管理中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理论多而具体操作性较差,眼高手低、重大型建设而轻视日常工程设备的检查养护,那些流于形式的表面工作更是埋线了重大的安全隐患。

二、现代水库管理的策略与创新思路

基于以上对传统水库管理问题的分析,在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一定要认清形势,认真做好由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转变的工作。笔者认为应当认真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认清现代水库管理的实质和要求

所谓现代水库管理,就是要以史为鉴,认真总结传统水库管理中的經验教训,结合当前新的社会形势,在管理理念、管理范围、管理标准以及管理方法上重新做出科学合理的调整与改进,进而使水库管理逐步实现现代化。首先要正确认识现代水库管理理念,它是工程管理与资源管理的总和,不但要做好水利工程建筑物及配套设备的科学管理,而且还应加强水库岸堤及周围植被工程建设;其次要认识到现代水库管理的标准化和自动化是时代的必然要求,标准化和自动化是水库实行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标志。实施水库管理的标准化,有利于避免管理过程中的盲目性与随意性;实施水库管理的自动化是其现代化进程的必然要求;最后要重视水库档案资料的管理,档案是对历史的真实记载,它能客观反映出水库管理的真实情况,为以后的改进和完善提供有力的参考。

(二)在现代水库管理工作中要做好检查观测与维护保养工作

现代水库管理不但要加强对水资源的科学管理,而且要重视工程管理。一般而言,工程管理包括设备看管、检查观测、安全鉴定、运行、维护保养、直至报废,在此过程中,检查观测与维护保养是重中之重。首先,检查观测是水库工程管理的基础内容,其目的在于确定水库工程设备的运行状况,防患于未然。确定水库工程设备的状况就是要通过检查观测对其完好程度进行确定,一旦发现问题及时予以处理,使之保持正常的工作状态;其次,维护保养也是水库工程管理的一项基本内容,维护保养是对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下的工程设备所采取的一些技术措施,其目的在于保持水库工程设备的高效、持续状态以及延长其使用寿命。维护保养对水库设备中的闸门启闭机、观测设施以及机电设备等装置显得尤为重要。总而言之,检查观测与维护保养共同构成了水库工程管理的基本内容,在现代化管理模式下,应该将之作为改革和建设的主要着力点。

(三)建立健全水库管理制度,加强水库管理工作的实际操作性

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水库管理工作已经进入到现代化阶段,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必须建立健全水库管理制度,使工作人员能够有章可循、照章办事。分析传统水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可知,管理水平的落后很大程度上表现为缺少可以参照的详细规章制度,因此要实现由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的转变,就必须在实际的规章制度中详尽列明操作方法和操作责任,加强水库管理工作的实际可操作性,这是根本前提,也是具体的改进方法。

结语:总而言之,水库管理工作对人民的生产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在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只有将现代化的理念和技术融入到具体的管理过程中去,才能最终实现传统水库管理向现代水库管理的转变。

参考文献

[1] 李海涛. 浅析现代水库的管理与维护[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1(2): 50.

[2] 郑继胜. 小议我国现代水库管理的原则及重点[J]. 中国科技财富. 2011(3): 61.

[3] 建立现代企业管理模式 促进水库渔业健康发展[J]. 河南水产. 2011(2): 53.

篇5:蕉岭县水库安全管理责任制规定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指示精神,强化安全意识,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进一步明确水库管理的权责利,确保水库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广东省水利工程管理条例》、《广东省水库大坝安全管理实施细则》和水利部《关于加强小型水库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见》等有关法律、法规,现就我县水库管理责任作如下规定。

一、责任主体

(一)水库安全管理的责任主体为:县、镇人民政府,县水行政主管部门、水库主管部门、水库管理单位及水库、水电站所有者(业主)。

(二)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县实际,全县水库实行分级负责、分级管理制:

1.中型的多宝水库和重要小

(一)型水库中的黄竹坪、龙潭、红坑、北坑水库由县水行政主管部门隶属的水利工程管理中心负责管理;

2.冷水坑、浒竹、水口、百丈礤4宗小

(一)型水库和32宗小

(二)型水库及辖区内的山塘由所在镇人民政府负责管理;

3.民营建设的小水电站引蓄水工程由所在镇、村委会及业主负责管理。

(三)各镇及各管理单位必须进一步明确水库安全行政责任人、部门责任人和管理单位安全责任人与技术负责人的安全管理责任,逐级、逐宗签订安全责任书,将责任落实到人。

二、管理责任

(一)水库安全管理实行各级政府行政领导负责制,每宗水库必须确定一名相应的政府行政领导为安全责任人,并对水库安全负总责,协调有关部门做好水库管理工作,包括建立健全管理机构、配备管理人员、筹措管理经费、组织年度汛前安全大检查、制定和完善工程防洪预案、筹齐备足各类防洪物资。

(二)县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辖区内所有水库的安全管理实施监督,向县人民政府及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水库的安全状况,提出建议,切实履行行业主管部门的职责。

(三)水库管理部门或所有者(业主)负责组织水库管理单位进行大坝注册登记、安全鉴定、管理人员培训、实施年度检查、除险加固等,每宗水库均要确定一名技术责任人。

(四)水库管理单位负责水库安全管理的日常工作,包括巡视检查、工程养护、实施水库调度、抢险救灾及水毁工程修复等。无专门管理机构的小型水库,水库主管部门或所有者(业主)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管理方式,将安全管理的日常工作落到实处。

三、岗位职责

水库的行政责任人、管理责任人、技术责任人应履行以下职责:

(一)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执行党和政府有关防汛工作的方针、政策、法令、法规,统一指挥和做好职责范围内的防灾抗灾工作。

(二)组织人力进行汛前、汛期、汛后水库工程安全大检查。进行各类检查时要到达现场,摸清工程现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不留隐患。汛前要主持和参与制订、完善本辖区及每宗工程的防汛方案,做到思想发动、组织机构、抢险队伍、物资贮备、人员安全转移方案的落实。

(三)当可能遭受较大暴雨、洪水、台风袭击时,各责任人应立即就位,到达第一线靠前指挥,落实各项防御措施。及时通知靠山建房的住户安全转移,组织抗洪抢险,尽可能地减少灾害损失。灾后要立即组织力量尽快修复水毁工程,恢复生产,安排好灾区群众生活,重建家园。

(四)要经常检查本辖区内水库工程的运行状况,特别要重点检查非工程措施落实情况及大坝、放水涵洞、溢洪道等工程设施的安全状况,确保水库安全运行。

(五)掌握本地区汛情,落实抗洪抢险队伍和储备防洪物料。水库工程在防御标准内洪水运行时,要确保工程安全;遇超标准洪水或发生山洪灾害时,要迅速组织沿河群众转移到安全地带,并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尽可能避免人员伤亡和减少灾害损失。

(六)坚决贯彻上级的防汛调度指令,严格执行水库工程汛期控制运行计划,服从调度。落实汛期昼夜24小时值班制度,如遇重要情况应及时向上级报告。

(七)忠实履行自己的职责,自觉接受上级防汛机关的检查和监督。

四、工程管理

(一)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各镇人民政府和各水库工程管理单位应高度重视水库安全年检工作,严格按照《梅州市水库安全年检工作的实施意见》(梅市水管〔2003〕41号)的有关要求,对所辖水库工程进行年度安全检查,并向上级主管部门提交检查报告,同时要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逐一落实处理措施。

(二)镇、村和水库管理单位应按照《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土石坝养护修理规程》、《广东省水库大坝安全管理实施细则》等的规定,对工程设施等做好现场巡查、观测和维修养护工作,发现安全隐患要立即排除,为防汛应急管理提供支撑和保障。

(三)各镇和各管理单位对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的水库工程,要指定行政责任人和技术责任人负责,落实应急预案和各种可能发生情况的应对措施,登记造册立案,限期整改,对一时不能修复的要落实好度汛措施,采取降低库容或放空库容度汛,确保工程安全。

(四)各镇和各管理单位应加强对水库工程的检查观测。检查观测分经常检查、定期检查和特别检查。经常检查在非汛期每周不少于一次,汛期紧张阶段每天不少于一次。每年汛前汛后要组织定期检查,汛前重点检查工程完好情况,岁修工程完成情况和防汛非工程措施落实情况;汛后重点检查工程变化和损坏情况,提出水毁、岁修方案和计划。在发生大洪水、台风暴雨等重大自然灾害情况时要组织特别检查,灾害发生前,重点检查防洪防台风等准备工作情况;灾害发生后,重点检查工程损坏情况。

1.防汛非工程措施检查。主要检查防汛组织、防汛责任制、防汛物资、通讯设施、防汛抢险预案等落实情况。各级三防部门要加强防洪非工程措施建设,建立、健全和逐步完善水库防汛指挥信息系统,及时处理和传递天气、工情、险情、灾情、防汛决策指令等有关信息,努力提高防洪抢险的快速反应能力和科学调度能力;同时,利用政务网,逐步实现网上查询,使工程安全管理工作和相关责任人接受群众监督,确保安全责任制的落实。

2.工程设施检查。

(1)大坝:主要检查坝体有无雨淋沟、滑坡、裂缝、塌陷、蚁穴和白蚁活动迹象,有无窨潮、渗水、漏水、管涌迹象;大坝有无乱垦乱种、乱搭乱建及取土、挖坑、埋坟等人为破坏情况;坝体有无杂树杂草,草皮有无损坏;迎水坡护坡、背水坡排水设施是否完好。

(2)放水涵洞:主要检查放水井壁是否出现裂缝、井筒是否倾斜;启闭设备是否完好,是否漏水;洞身是否塌陷。

(3)溢洪道(闸):主要检查两侧翼墙是否损坏;底板是否出现裂缝或淘空;启闭设备是否完好,闸门是否完好;溢洪道是否畅通,有无杂物堆放。

3.管理区域检查。

管理区域内有无乱砍乱伐林木、乱开矿山和排放污水等行为发生,水面漂浮杂物是否清除。

(五)水库工程的养护维修应本着“经常养护、随时维修、修重于抢”的原则进行。经常性养护维修由管理单位负责;重大维修应报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在县、镇两级技术人员现场察看后提出维修方案,经县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由管理单位负责组织实施。

(六)水库承包、租赁合同中,涉及水库安全的有关条款,必须按管理权限报县水务局或镇水利水电管理所同意后签订。

五、防汛抢险

(一)各水库的防汛抢险工作实行所在镇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技术责任由所在镇水利水电管理所所长负责。

(二)水库的防汛防旱预案由所在镇人民政府负责制定,报县三防指挥部审核批准。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擅自改变或阻挠批准预案的执行。水库的防汛值班、巡逻、抢险队伍、防汛抢险物资和经费由所在镇人民政府负责落实。

(三)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危害水库工程安全和影响防汛抢险的各种行为。

(四)水库管理单位必须坚决执行上级防汛调度指令,及时传递水情、雨情、工情和险情,坚守岗位,切实做好防汛工作。

六、法律责任

篇6:水库安全责任书

一、做好水库安全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管理责任人、组织安全大检查,制定应急预案和各种可能发生情况的应对措施,确保安全。

二、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库区安全管理宣传,在库区危险地段设立警示标牌,划设警戒线,提高广大群众自我防范的安全意识。

三、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做好巡视检查等工作,发现安全隐患要立即排除,重大、紧急情况要及时向上级报告,坚决杜绝重大险情、灾情迟报、漏报、瞒报等现象。一旦出现险情,要全力抢险,绝不能擅离职守。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水库工程管理岗位责任】相关文章:

水库大坝管理05-11

水库扩建工程05-12

小城水库工程管理论文04-20

水库工程投资论文04-16

水库管理论文范文05-09

水库工程论文范文05-09

水库管理论文提纲11-15

水库工程论文提纲11-15

中国的水库管理04-11

除险加固水库工程04-27

上一篇:2023年科普活动总结下一篇:书店活动方案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