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防止干部带病

2024-04-28

关于防止干部带病(共14篇)

篇1:关于防止干部带病

《关于防止干部“带病提拔”的意见》学习心得:绷紧防止干部“带病提拔”的弦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防止干部“带病提拔”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意见》的制定实施,对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机制,把好选人用人关,大力培养、大胆使用忠诚干净担当、谋改革促发展实绩突出的干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据新华网)

干部“带病提拔”,虽然是个别现象,但影响恶劣,对党的事业、政治生态、用人导向,都造成极大的伤害,干部群众反应强烈。从对一些干部“带病提拔”案例的分析看,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个别地方或部门的领导干部用人凭个人好恶,不出于公心、不坚持原则,千方百计把一些群众早有议论和反映的干部往上推;有的是少数干部表里不

一、善于伪装,违法违纪行为具有很强的隐蔽性,知情面很窄,难以被发现;有的是考察干部不深入、不全面,考察失真失实、监督管理不力。凡此种种,说明解决干部“带病提拔”是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

干部“带病提拔”看似小事一桩,但其中危害甚大。一方面,有病干部进入到了领导干部队伍中,“小病无碍”甚至是“大病疏忽”的不正之风不然越刮越紧。党的事业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干部队伍垮了,谈何事业?另一方面,一些有病干部受提拔,必然打击到“好干部”积极性,甚至有些也开始走“歪门邪道”,小则坏一干部,大则毁一方清正清明。

要切实加强对防止干部“带病提拔”责任落实情况的考核检查。考核是指挥棒,很多情况下是“一考就灵”。《意见》规定,考核评价党委(党组)和组织人事部门、纪检监察机关以及有关领导干部,要把履行选人用人职责情况作为重要内容。在考核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时,要突出这一考核的地位和作用。

考察工作要突出质量意识,切实提高质量。《意见》提出,选好配强考察工作人员,明确考察谈话保密与承诺责任,营造讲真话的氛围,提高考察质量。这些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坚持干部档案“凡提必审”。干部档案和干部个人事项报告是否准确,是检验干部是否诚信、是否忠诚老实的基本指标。如果档案存在造假,个人事项也不如实向组织报告,实际上丧失了做人的基本诚信,对党忠诚也无从谈起。审查档案,重点要看有没有假年龄、假学历、假履历。

组织是防止“带病提拔”的良医,干部问诊也好、强身也罢,切莫讳疾忌医、谎报病情。须知,《条例》落实之下,“带病提拔”再不可能是人为概率问题,现实缺口更将彻底堵住,既不能干净为官、清白做事,就切莫妄想升迁提拔,只待法纪严查、依规行事,毕竟诚信关乎品行,无品干部,何处再觅“初心”?

篇2:关于防止干部带病

拔”功夫在平时

《关于防止干部“带病提拔”的意见》学习心得:防止干部“带病提拔”功夫在平时

选人用人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也是一个世界级难题,“带病提拔”就是其中一种痼疾。中央出台《关于防止干部“带病提拔”的意见》为解决这一痼疾开出了良方,给“带病”干部提拔织起了制度的隔离墙。笔者以为,防止干部“带病提拔”关键在日常下好功夫。

选人用人腐败是最大的腐败,也是一切腐败之源。提拔“带病”干部不仅会形成不良用人导向和风气,损害组织人事部门形象和党的公信力,更会给党和国家的事业带来严重损失,追责问责也无法挽回和弥补。同时,许多干部“带病提拔”问题都出在源头把关不严,让一些“带病”干部蒙混过关、因此,在推动责任落实、严肃追责问责的同时,更应该把功夫下在平时,注重从源头防止带病干部过关。

首先要解决干部“有病而不知”的问题。过去一些地方平时对干部缺乏观察和了解,提拔前才搞突击,仅仅凭任前考察了解干部,甚至连任前考察都搞形式,导致一些干部存在的问题没有被查出。正如古人所讲,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对干部的考察了解不能也是如此,必须在日常上下功夫,注重经常性、常态化深入到干部的工作、生活、交际圈子中区,近距离接触了解干部,综合其平时考核、考核、述职述廉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研判,准确掌握干部真实情况。

其次要解决干部选拔程序把关不严的问题,一些地方在对干部档案审查、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核实和征求纪检监察机关意见时存在着走过场的问题,认为没大问题就行,很容易放过一些“带病”的蛛丝马迹。必须要严格落实档案凡提必审、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凡提必核、纪检监察机关意见凡提必听、违纪违法问题线索和信访举报凡提必查,也要把这些工作提前落实到日常,真正做细致、做扎实,为考察干部是否“带病”奠定基础。

篇3:防止“带病提拔”必须压实责任

应当说,随着《干部任用条例》的深入贯彻落实,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不断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但干部“带病”仍时有发生,究其原因,与责任不够明确、不能落实、难以追究有很大关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明确要求各级党组织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要发挥领导和把关作用。切实防止干部“带病提拔”,必须将责任挺在前面,健全完善责任体系。这是全面从严治党、从严管理干部,落实党组织管党治党政治责任的必然要求。

好的制度,有的执行好,有的执行不好,其差别就在于责任是否落实,落实是否具体到人。《意见》明确党委(党组)在向上级党组织推荐报送拟提拔或进一步使用的人选时,要认真负责地对人选廉洁自律情况提出结论性意见,实行党委(党组)书记、纪委书记(纪检组组长)在意见上签字制度。这是压实选拔任用工作责任的重大举措。“签字”方式虽简单,但签下的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更是一份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承诺。目前,一些地方和部门探索试行这一做法,取得了良好效果。大家反映,这是一个有效、管用的好办法,有利于强化和落实责任。

当前,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对各级领导干部的要求更高,对选人用人工作的期待也更高。各级党委(党组)要牢固树立选准用好干部是本职,发生“带病提拔”是失职,故意隐瞒、执意提拔“带病”干部是渎职的意识,切实履行好主体责任。党委(党组)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要敢于担当负责,从严从实把关;要坚持民主集中制,注意听取各方面意见,绝不能搞“一言堂”;要坚持原则,公道正派,坚决抵制说情打招呼等不正之风。组织人事部门在选人用人上责无旁贷、义不容辞,要为党委(党组)选准用好干部出主意、当参谋、把好关,坚持标准条件,严格程序规定,严守纪律要求,特别要把功夫下在平时,深化对干部的日常了解。纪检监察机关在选人用人工作上担负着监督责任,要严格把关,综合分析在执纪监督中了解掌握的干部情况,对拟提拔的人选认真甄别、“验明正身”。

防止干部“带病提拔”,要用好问责这把利剑。要建立健全干部“带病提拔”问责机制,对领导不力、把关不严、考察不准、核查不认真,甚至故意隐瞒、执意提拔,造成干部“带病提拔”的,要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凡因干部“带病提拔”造成恶劣影响的,连续出现或大面积出现干部“带病提拔”情况的,要首先追究党委(党组)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篇4:要坚决防止干部的带病提拔

一些干部之所以帶病而得到提拔,具体考察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或原因。一是干部有病不暴露。有的干部对自己丧失理想信念、名利熏心、违纪违法甚至腐败的问题隐藏得很深,轻易不暴露。这样的干部通常被称做官场“老狐狸”、“双面人”。他们善于隐藏自己的毛病和问题。在人前,他们给大众的印象,通常是兢兢业业干事、勤勤恳恳工作、作风踏踏实实、不计个人得失、一心为群众利益服务,表面上树立了大公无私、乐于奉献的良好形象,但在背地里、私下里,却是“清廉的表,腐败的里”,“表面上的老实人、大好人,背地里的奸诈人、黑心人”。这种干部善于“随机应变”,自己知道什么时候该换什么面具,知道“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因此,他们通常隐藏得很深,不会引起他人怀疑,因而在干部的考察以及任用过程中轻易不会被组织人事部门识破,能够顺利得到提拔。二是对有病的干部不去深究。有的干部虽然在工作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群众也有直接或间接的反映,但由于各种原因,组织人事部门在对其进行考察、考核时对此却视而不见,对帶病干部的问题不进行追究;或者认为干部存在的问题都是生活小节、都是枝节性问题、都是小事,是可以改正的,对整体的提拔任用不会产生实质性影响,因而也不去追究。总而言之,因为干部有病、有问题,组织人事部门不去追究,所以帶病的干部也就自然顺利得到提拔。三是放纵有病的干部。即在明知拟提拔的干部人选有大问题的情况下,还是将其提拔任用。在一些地方,当地的领导同志明明知道拟提拔的干部人选存在着诸如“包小三”、生活糜烂等作风问题,明明知道拟提拔的干部人选存在着诸如贪污受贿、以权谋私等腐败问题,明明知道拟提拔的干部人选存在着诸如心术不正、弄虚作假、背后搞小动作等品行问题,但还是基于某种利益链条、裙帶链条、权力链条等见不得光的原因,将这样的干部列入考察范围、作为提拔人选。

综合考虑上述“有病”干部仍然得以提拔的肇因,要彻底根治有大问题、有大毛病、有违纪腐败行为干部的帶病提拔以及帶病上岗问题,就特别要求我们必须真正参透和掌控以下要点。

第一,不折不扣地贯彻以德为先用人标准。一些地方从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创造更高GDP总量的需要出发,在干部的选拔任用过程中片面强调对干部领导经济发展能力的要求,淡化甚至忽视对干部政治品质、道德品行的要求。有的地方主要领导同志,在头脑深处总认为干部的德是居于次要地位的、是看不见的,而“才”则是能够帶来“真金白银”的,因而总是有意无意放松或看低对干部德的要求。有的地方主要领导同志,形成了根深蒂固的思维定势,总认为只有将有魄力、有创新开拓精神的能人提拔上来,才能使本地经济轰轰烈烈发展起来、才能帶动本地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提升上来,因而在工作中长期忽视干部的政德建设。这就造成了有的地方领导虽然口头上说要重视干部的德,但在实际的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却并不突出对干部德的要求,从而使在德上有问题的干部人选可以堂而皇之地被提拔上来。彻底根治和杜绝帶病提拔,就必须始终牢牢坚守以德为先用人标准不动摇,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首先考察干部的德,而且要坚持首先通过走群众路线、发动群众去考察干部的德。在考察过程中,一旦发现拟提拔干部人选的德不合乎任职要求,对其整个的考察任用过程就应该立即中止。

第二,要善于识别帶病干部的伪装。伪装比较到位,是一些干部能够帶病得以提拔的重要因素。一些帶病干部之所以没有被发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善于伪装,以表象上的忠厚老实、清正廉洁掩盖了实质上的奸诈腐败。所以,组织人事部门在对干部进行考察考核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通过多角度、多层面的考量去评判干部,善于以深刻的洞察力、犀利的眼光,以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去理性识别干部的伪装,尽最大努力减少工作中的疏漏。当然,一些干部的伪装很高明,这固然是我们难以发现他们帶病的原因,但我们在这个过程中暴露出的识别能力不强、责任心不强的问题,恐怕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很多时候,有的干部被帶病提拔了,不是他们伪装得太高明,而是我们的识别能力太差,是我们缺乏责任心造成的。所以,只要我们不断强化责任心、瞪圆眼睛,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是完全能够有效防范干部帶病提拔的。

第三,要有效防止干部考察中的失真。干部的考察环节,决定着接下来的提拔任用环节该怎么走。因此,保证干部考察所获取信息的绝对真实性是基础和关键,因为干部考察所获取的信息一旦失真,提拔任用过程中的问题就难以避免。所以,我们防止干部的帶病提拔,就要从源头入手,切实保证干部考察工作及获取信息的真实性,高度警惕考察失真的问题。一要综合运用最先进、最有效的考察方法,扩大考察范围,充实考察力量。特别是要注意吸收广大人民群众有效参与到干部考察过程中来,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真正落实人民群众在干部考察过程中的知情权、参与权、发言权、监督权、选择权,以群众公认作为拟考察干部人选是否过关的重要判定标准。二要制定考察干部政治品质、道德品行的量化标准。有效防止考察失真,在对干部政治品质、道德品行的考察中,要坚持定性考察与定量考察相结合,尽可能对干部的德进行量化。否则,对于干部在德上有什么病,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已经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我们无法作出客观判定,当然也就难以规避考察结果的失真。目前看来,制定考察干部政治品质、道德品行的量化标准是最为紧迫的工作,同时又是有效防止干部帶病提拔、帶病上岗最急需推进的工作。我们需要抓紧研究设计,积极稳妥地向前推进。

作者单位: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党建部

(责编/于亚博)

篇5:关于防止干部带病

提拔”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防止干部“带病提拔”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紧扣“对症下药”,查摆问题内在根源;坚持“标本兼治”,完善责任管理体系;做好“关口前移”,防止干部“带病提拔”。

一是紧扣“对症下药”,查摆问题内在根源。充分运用日常了解掌握的情况,根据干部一贯表现,突出对政治品质、道德品行、作风表现、履行选人用人职责、廉洁自律等情况的综合分析,发现线索,查找问题。根据问题线索,及时对干部进行谈话或函询,认真调查核实情况。对干部有关问题及其性质、程度等进行会诊辨析、筛查甄别,作出判断。对现任党政正职、党政正职拟任人选、近期拟提拔或进一步使用人选、问题反映较多的干部要重点研判。开展经常性分析研判,党委(党组)书记应当注意听取研判情况汇报,并有针对性地参加专题研判,全面深入掌握干部情况。

二是坚持“标本兼治”,完善责任管理体系。各级党委(党组)对选人用人负主体责任,党委(党组)书记是第一责任人,组织人事部门和纪检监察机关分别承担直接责任和监督责任。强化党组织领导和把关作用,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和好干部标准,落实“三严三实”要求,大力培养、大胆使用忠诚干净担当、谋改革促发展实绩突出的干部。党委(党组)在向上级党组织推荐报送拟提拔或进一步使用的人选时,认真负责地对人选廉洁自律情况提出结论性意见,实行党委(党组)书记、纪委书记(纪检组组长)在意见上签字制度。考核评价党委(党组)和组织人事部门、纪检监察机关以及有关领导干部,把履行选人用人职责情况作为重要内容。

篇6:关于防止干部带病

所谓干部“带病提拔”,就是指干部在进入新的岗位或提拔到更高一级职务前,本身就存在着一定问题,比如政治、经济、作风等方面,在没有得到纠正和处理的情况下,继续得到使用甚至提拔的一种现象。

如何防止干部“带病提拔”?干部“带病提拔”的出现,问题出在哪里?困扰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问题,到底难在哪儿?这一系列的问题困扰着干部的选拔任用。

时至今日,干部“带病提拔”仍时有发生,究其原因,与责任不够明确、不能落实、难以追究有很大关系。在选拔任用干部时,应坚持问题导向,建立问题、任务、责任“三张清单”,明晰选拔任用“短板”,量化任务,推动干部选拔任用规范化、制度化。

“问题清单”找出选拔任用“短板”。对选拔任用干部的要求,突出问题导向,各级党委书记组织专门人员,对要提拔任用的干部,实行督查“全覆盖”,从干部生活、工作的各个方面,查找存在的问题,形成问题清单。为加强选人用人把关增添一道防线、加了一把锁。

“责任清单”明确选拔任用职责。必须将责任挺在前面,健全完善责任体系。这是全面从严治党、从严管理干部,落实党组织管党治党政治责任的必然要求。分层分类制定责任清单。通过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条例为指导,进一步明确党委书记在选拔任用干部过程中的主体责任,形成“责任清单”,构建齐抓共管的责任体系,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要发挥领导和把关作用,切实防止干部“带病提拔”。

篇7:关于防止干部带病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防止干部“带病提拔”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意见》要求,对发现问题影响使用的,及时中止选拔任用程序;疑点没有排除、问题没有查清的,不得提交会议讨论或任用。

古语云:“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怎样从严从实选出“好干部”,是组织部门的重要职责,特别是在换届之际,《意见》的出台,与《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形成配套,进一步织密扎紧了制度笼子,可谓治理选人用人不正之风的一记重拳。

《意见》指出要“深化日常了解”,笔者认为这点是非常关键的,“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考察干部不是一时一事的工作,既要看其在日常岗位的德才表现,也须了解在重大事件、重要关头的表现,既要看在民主生活会、述职述廉的情况,也要看其群众口碑如何,既要看实际工作能力,也要看道德品质和境界格局,需要多渠道、多层次、多侧面识别干部,因此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只有细细选,才能做到筛查甄别。

防止“带病提拔”的同时,要注意保护那些作风硬、敢作为的干部,《意见》提出要本着高度负责的态度,及时查清问题、作出结论,为那些受到诬告陷害的干部澄清正名,坚决防止恶意打击报复、诬告陷害行为,选出想干事、能干事、敢担当、善作为的干部。

篇8:加强出厂检验防止“带病出厂”

一、“带病”表现

1.安全性不达标

部分拖拉机生产企业对拖拉机产品的标准吃不透,尤其对涉及安全性的标准如GB 10395.1、GB 18447.1等没有吃透,造成产品安全性不达标或强制标准执行不到位。主要表现在:拖拉机的台阶宽度、厚度相邻台阶间垂直空隙等安全性指标不达标;拖拉机加油口距地面或加油平台的高度超过1500mm;拖拉机油门踏板和差速锁操作杆踏板在驾驶员操作时有干涉或有尖角和锐棱;拖拉机操纵装置,如液压输出、差速锁、四驱、动力输出等无操纵方向标志;拖拉机前照灯配置灯光发光强度不够;带驾驶室拖拉机侧向稳定性差,如拖拉机在最小轮距时,侧倾稳定角一般为30-33度,达不到GB 18447.1-2008规定的35度要求。拖拉机在坡度较大的田间或道路上行驶时,容易发生倾翻。

2.装配质量差

装配型企业缺少对产品结构的系统设计,配件质量、尺寸等参数不确定,缺少对相关参数的控制,装配完的产品重心偏高,外形尺寸差,安全性下降,自身功率消耗大。拖拉机照明信号装置装配质量差,接线头插错,前后左右灯交叉开亮;有的接线头插接的不紧,可靠性差,工作过程中,拖拉机颠簸时容易松动。

后视镜装配时,紧固螺栓固定不好,定位锁紧不可靠,在试验过程中,因抖动紧固螺栓松动而松脱,造成后视镜摇摆或转向,照射方向改变,应有功能丧失。部分拖拉机前照灯仅套装,装配后不进行灯光照射位置或灯心高度调节,前照灯远光光束照射垂直、水平偏角过大或过小,不符合强制标准的要求。当光束照射位置垂直偏角过大或水平左偏角过大,拖拉机晚间行驶时,灯光会照射到逆向驾驶员脸上,可能导致交通事故,本机驾驶员前方视野不清楚。

拖拉机前窗玻璃的刮水器安装不正确,工作结束时回不到初始位置,造成视野障碍,形成视觉上的盲区,存在安全隐患。部分拖拉机变速箱由于装配工艺控制,变速箱装配过程没有预留排气孔,当拖拉机在大负荷工况作业时,变速箱产生大量热量,排气孔无法打开,变速箱内部压力急剧上升,润滑油从箱体结合面或从非正常部位溢出,出现严重漏油现象。刹车片间隙调整过小,试验时,有烧坏刹车片的现象。选配部件时,由于不匹配如悬挂系统下拉杆材质或工艺问题,在进行提升试验或工作时,有弯曲变形现象,导致提升功能失效。

3.产品配置不匹配

在样机检测中,有的拖拉机配套柴油机实测功率偏大,而铭牌示值功率小,属配套不合理,大马拉小车,检测时拖拉机动力输出轴输出功率远大于标准规定,损坏传动系统,浪费能源。

液压提升机构配置不合理。检测中,有的拖拉机液压系统的油泵、分配器和提升器配置40马力和80马力型一样,检测结果在保证前轮不离开地面,后轮不变形时,最大提升力、安全阀开启压力一样大,这样在正常作业中,会造成车体前轮接地压力偏小,导向轮离地而转向失灵,可能发生事故。

二、改进建议

为保证拖拉机产品质量和可靠性,企业必须加强产品的出厂检验。通过出厂检验可提高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并为产品的改进打下基础。

通过产品安全性检验,对安全缺陷进行及时改正,消除产品隐患。如安全标志粘贴不全、照明信号装置接线未接或照射位置不到位、润滑油和液压油回流量不足、各操纵装置是否工作正常等。

通过出厂检验,提出拖拉机最佳工作参数,如拖拉机一定轮距下侧倾稳定角能否达到35度,拖拉机的台阶宽度、厚度、相邻台阶间垂直空隙等安全性指标是否达标,加油口距地面高度是否超过1500毫米等。

通过对装配质量核实性检验,对发现的装配质量缺陷进行及时修正,消除产品由于装配质量差不能满足作业性能的情况,还能延长产品使用寿命。如通过产品出厂检验可以消除各零部件由于紧固件未紧固到位,导致拖拉机工作时振动而造成松动或脱落的问题;通过对照明信号装置的检查和调整,解决前照灯照射位置不符合要求的情况,解决各接线未接、接错或虚接情况。

篇9:关于防止干部带病

关键词:有效防止;国企领导;带病提拔

针对当前一些国企在领导干部选拔任用上存在制度不健全、程序不规范等问题,提出相应建议措施,有效从源头上预防、过程上严管、后果上严惩,切实防止干部带病提拔,积极推进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

当前一些国企在领导干部选拔任用上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管理监督制度不完善或缺失,有的企业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参照党政干部选拔任用的标准和程序来执行,不能体现企业的特点和需求,并缺乏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机制。二是选拔任用工作流程不规范或在实际工作中简化流程、不严格按程序做。三是采用的是集权管理方式,“一把手”任用干部权力过重,一个干部只要获得一把手提名,进入干部任用程序,一般都是“一路绿灯”,不能做到公平公正。 四是干部选拔任用的考察机制缺乏科学性,缺少领导干部行贿受贿档案和违纪信息库,考察的方式方法有较大的局限性,掌握情况不全面。五是对任用干部的把关和审查不严,尤其是对重点岗位、关键岗位,常常流于形式;责任追究弱化,不能有效追究“带病提拔”的责任人。六是常常注重生产经营业务能力,而忽视政治修养,政治敏感性差。七是没有对拟提拔领导干部进行任前审计。八是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地位弱化,在参与企业干部的任用和监督监管方面无法做到有效的实施,不能有效落实“党管干部”的原则,在干部提拔上话语权弱化。九是国企业纪委地位弱化,不能有效对领导人员进行监督,监督大多流于形式。

篇10:关于防止干部带病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防止干部“带病提拔”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意见》的制定实施,对于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机制,把好选人用人关,大力培养、大胆使用忠诚干净担当、谋改革促发展实绩突出的干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果说七月出台的《问责条例》是筑牢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责任网,那《意见》的出台就是为了把好选人用人入口关。

一、防止带病提拔,落实工作责任是保障

干事创业,关键在人,干部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关系成败,一直是各级党委(党组)的重要工作。《意见》第一条就要求落实工作责任,明确“各级党委(党组)对选人用人负主体责任,党委(党组)书记是第一责任人,组织人事部门和纪检监察机关分别承担直接责任和监督责任”。在干部提拔任用中,组织人事部门负责具体操作,纪检监察机关从旁监督,各级党委(党组)最后讨论决定,责任不可谓不重大。只有切实落实工作责任,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选人用人,才能保证选出党和人民事业需要的好干部。

二、防止带病提拔,强化任前把关是关键

《意见》指出,考察工作要突出针对性、增强灵活性、提高有效性,强化审核措施要做到“四个必须”。早在XX年4月,在遭遇塌方式腐败后,山西进行省管干部选拔,实行全程差额、全程记名推荐、全程廉政审查,尽最大努力、最大限度防止带病提拔。强化任前把关,就是要以严的精神、实的作风做好考察、审核、公示等每个环节,发现问题及时核实处理,确保没有漏网之鱼,确保没有带病者涉险过关。

三、防止带病提拔,擢拔优秀干部是目标

篇11:关于防止干部带病

关于防止干部带病提拔的意见心得体会

正当地方领导班子换届陆续进行时,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防止干部“带病提拔”的意见》,再次把防止干部“带病提拔”作为干部工作的聚焦点。防止干部“带病提拔”是党和政府全面落实从严治党的关键和本质要求。干部“带病提拔”,是一个长期以来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有的干部身上有存在很多毛病,并且早就有群众不断反映,却还是一而再、再而三被提拔起来,干部群众对此意见很大。党的十八大以来,把防止干部“带病提拔”作为从严选拔的重点,并采取了有力措施,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效。为政之要,唯在得人。选出一个好干部,就会树起一面旗帜。错选一个“病”干部,则会极大地影响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公信力。坚持党要管党原则和从严治党的方针,在选人用人上,对照 “三严三实”和好干部标准等要求,从源头上杜绝“带病提拔”现象,强化《干部任用条例》学习,积极探索为官之道,着力把一批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廉洁自律的好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营造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环境。

在干部任用上,好干部应当要有“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某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作风,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如何才能在众人当中把好干部选出来,关键在于单位一把手要慧眼识人、精准识人。这就需要分管领导近距离接触干部,考察识别干部。多到基层干部群众中去,多和干部交流,了解干部对群众感情,看其品质情怀;观察干部在处理复杂问题的过程和结果,看其能力水平。最后一把手把关,选出人民群众靠得住,信得过,做得成事的好干部。

“带病提拔”干部,无疑是一个空壳,其根本不能为群众成事,所以防止“带病提拔”干部,是提高用人质量的关键。这就需要领导班子在选人用人时慎之又慎,坚持全面、辩证的看干部。对那些勇敢担当、有本事、坚持原则,不怕得罪人的,一定要加以培养,给以重用。

如今是打赢脱贫攻坚关键时期,正是用人之际,防止“带病提拔”现象,让那些“为官不为”的人下来,让那些作风正派、锐意进取、原干积极干、又能干会干的优秀干部提拔到领导班子中去,让其施展其才华,为人民群众作出更多贡献。单位一把手应担起选人用人责任,防止“带病提拔”现象出现,要为好干部主持公道,保护那些作风硬、敢作敢为的干部,调动干部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励干部更好带领群众干事创业。

篇12:关于防止干部带病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防止干部“带病提拔”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培养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从严管理干部,防止干部“带病提拔”,是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题中之意和关键所在,更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取得新胜利的重要保障。《意见》的出台无疑为做好新时期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要想让“带病”干部止步,必须始终坚持“三个结合”。

平时与集中相结合。干部选任,要坚持日常了解和集中考察相结合,坚决防止突击提拔和各种无原则、无规矩的“临时动议”。要坚持经常性、近距离、有原则地广泛接触干部,多渠道、多层次、多侧面地识别了解干部,及时掌握干部的德才表现、重要情况和群众口碑,注重了解干部在重大事件、重要关头、关键时刻的表现,准确评价干部优劣、及时发现问题。

上级与下级相结合。有道是,上行下效。防止干部“带病提拔”必须上下联动、形成合力,才能把制度规定落到实处。在现行的行政体制中,干部的管理权、选任权,很大程度上集中在上级领导甚至“个别领导”手里。因此,防止干部“带病提拔”,首先要防止上级领导“弄权”。要规范动议主体职责权限和程序,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形成合理方案,提出符合好干部标准的人选。

篇13:关于防止干部带病

一、领导千部生活作风问题的原因分析

领导干部生活作风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究其原因, 既有外部环境的诱因, 也有其自身信仰、心理的催化作用, 还有干部监督管理上的失控、失误所致。具体可从以下三方面分析:

1、从外部环境分析。

转型阶段消极腐化的思想和文化影响是领导部生活作风问题的重要诱因。一是西方不良思想的侵蚀。改革开放、国门大开后, 我们在吸收有利于健全社会机体的清新空气的同时, 西方那些污浊的病菌也乘虚而人。这对我们的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产生了很大的消极、腐蚀作用, 也侵蚀了一些领导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使他们逐渐滋长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 在不知不觉中走向腐朽、堕落。二是腐败文化的纵容。在发展市场经济的同时, 羡腐心理也逐渐成为普遍的社会心态, 那些通过庸俗关系获得利益收人或得到升迁, 那些“找情人”、“包二奶”活得很“滋润”的人, 被人们看作有能耐、有本事, 成为向人炫耀的资本。同时, 领导干部吃喝玩乐等生活作风问题, 在一些人看来, 有这些小问题、小毛病的人太多, 已形成一种社会风气, 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解决的, 而且他们又没直接拿钱, 算不上腐败, 与其他腐败相比, 最多算“小腐败”。正是在这种社会心理的放纵下, 致使一些领导干部生活作风问题日益严重。

2、从干部自身分析。

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认为, 事物的发展变化, 内因是根据, 外因是条件, 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领导干部生活作风中出现的种种问题, 关键在于他们自身出了问题。一是信念动摇。理想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 信念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少数领导干部在生活作风中表现出来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 正是由于他们丢掉了党的根本宗旨, 放弃了对崇高理想和高尚情趣的追求, 导致人生价值观扭曲, 精神空虚, 欲望膨胀。二是攀比心理。一些领导干部人格有缺陷、心理不健康, 看到一些“大款”挥金如土、包养情妇等错误思想逐渐滋长, 面对种种诱惑难以沉住气、稳住神, 最终被欲望所支配, 在错误的歧途上越走越远。三是逐流心态。在经济发展、财政收人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 整个社会的消费文化、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变化, 朴素、节俭的观念受到很大冲击, 而贪图享受、追求奢华则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社会心态和文化基础。在这种情况下, “吃点喝点、享受一点、”在一些领导干部看来是普遍的社会行为, 是大势所趋、无可厚非, 自己不这样反而显得与社会与潮流“格格不人”, 会被社会甚至官场所淘汰。

3、从监管机制分析。

监督管理失控是领导干部生活作风问题泛滥的重要原因。一是监督体系不完善。在我国, 领导干部生活作风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仍是个人隐私问题, 公众乃至组织都无法有效监督。一方面, 由于党务政务不公开不透明, 人民群众对领导干部的权力运行缺乏足够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如每个领导干部每年究竟花了多少公款用于吃喝玩乐, 这对于广大公众来说始终是一个谜, 目前仍没有任何制度对此有硬性的要求。另一方面, 由于监督体系不完善不科学, 组织上对领导干部生活作风问题难以实施有效监督。如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廉政档案、述职述廉等制度成摆设、徒有虚名, 很难从中发现领导干部生活作风问题的蛛丝马迹。此外, 领导干部“生活圈”、“社交圈”方面的监督制度不完善、操作性差, 致使领导干部生活作风方面的间题难以及时发现。二是制度执行不力。据统计, 近几年来, 党中央制定出台的对领导干部教育管理的制度累计达

多项。然而, 在这么多规则制度面前, 领导干部生活作风问题却日益严重, 究其原因, 除规则制度不够规范科学外,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一些制度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和落实, 一些制度在落实中变形、走样, 致使领导干部的行为得不到应有的约束和限制。三是处罚惩治不严。与领导能力、工作业绩相比, 生活作风问题往往被看作是一个很不起眼的小节, 生活作风问题往往被组织、纪检等部门忽略。因此, 近年来, 单纯因吃喝玩乐、找“情人”等生活作风问题被查处的领导干部少之又少, 绝大多数生活作风问题都是经济问题带出来的, 许多案件即使带出此类问题往往在处罚上也被忽略。一些领导干部一边找“情人”一边官照当、职位照升, 既显示了制度的苍白无力, 又起到了极坏的反面示范作用, 助长了不正之风的滋生蔓延。

二、防治领导干部生活作风问题的对策探讨

领导干部生活作风问题并非小事。小节不保, 大节必失。陈良宇、郑筱萸、成克杰、胡长清等的腐化堕落无一不是从生活小节开始的。领导干部由于其身份、地位特殊, 其行为在社会上往往具有示范效应。生活作风问题小则影响领导者个人的政治生命, 大则危及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加强党风政风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必须高度重视领导干部生活作风问题。针对领导干部生活作风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笔者认为, 从社会环境、干部思想、制度规范及监管机制等多方人手合力进行防治, 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和手段。

1、弘扬先进文化, 营造良好氛围。

“先进文化可以养廉”, 构建、培育先进的廉政文化, 遏制、纠正西方不良文化和社会上形形色色非廉文化的消极影响, 对引导领导干部养成良好的生活作风极其重要。要大力倡导廉政文化意识, 引导领导干部培养高尚情趣, 加强文化修养, 处理好工作与休闲、劳动与享乐、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关系, 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 升华自己的人格, 在全社会形成科学文明的文化生活方式和文化消费方式。

2、加强思想教育, 筑牢道德堤坝。

教育起着正本清源的作用, 可以防止人们误人歧途。加强领导干部生活作风建设, 教育是基础。在教育内容上, 要强化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的教育, 强化法治观念和道德观念的教育, 不断提高各级干部的精神情操和廉洁自律意识, 坚决抵制腐朽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侵蚀。在教育对象上, 要突出党政领导干部这个重点, 建立严格的干部教育管理规范, 实行教育、报告、考察、考核等制度, 形成行之有效的教育机制。在教育方式上, 要实行廉政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 正反两方面典型教育相结合, 经常教育和专项教育相结合, 深人分析生活作风问题的危害性, 形成强大的反腐倡廉教育氛围。

3、健全道德体系, 规范日常行为。

加强领导干部生活作风建设, 关键在于形成一整套完善的官德体系。要立足我国国情, 制定符合实际的领导干部道德法规体系, 将公款吃喝、游玩等不直接拿钱、但享受到需要用钱来支付的各种消费娱乐活动, 以及找“情人”等违背社会道德规范的行为纳入约束和监管范围。同时, 法规制度要政策分明、界线清楚, 强化刚性、减少柔性, 尽量不出现“不准”、“应该”等模糊词汇, 使制定的制度鲜明准确、要求具体、便于落实, 以减少实际操作中的弹性和随意性。要严格法规制度执行, 对于触犯道德标准, 在家庭、财产、社会关系、休闲等方面有瑕疵或违法乱纪问题的领导干部, 要加强监管和查处力度, 让他们在经济、政治、社会声誉等各方面都付出沉重的代价, 以做效尤。

4、完善监管网络, 形成强大约束。

篇14:如何倒查干部“带病提拔”

“一把手”权力不能过大

近年来,干部“带病提拔”问题没得到根本解决,一方面是个别干部善于伪装,另一方面,干部选拔制度层面存在的问题也令人深省。少数干部之所以能“带病提拔”,还在于干部的选拔任用过程不够透明,缺乏有效监督。

按照组织章程,干部任免提拔必须严格按照民主推荐、组织考察、党委充分酝酿、讨论决定、选举产生等程序进行。但现实中,有些“一把手”在人事任免上“一言九鼎”,使干部选拔任用流程沦为摆设,负责干部考察的部门对干部的考察往往沦为形式。

监督应当是立体的

多位受访专家认为,遏制干部“帶病提拔”,需要引入立体的监督模式,把“权力关进笼子里”,让提拔干部脱离“密室”状态。

在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主任李成言看来,引入立体监督模式,尤其要重视干部考察预告制度,在考察前公开选拔标准、考察对象、考察范围、考察时间,并将考察监督方式进行全面覆盖,形成书信、电话、网络、来访、短信的“五位一体”监督平台,最大程度、最大真诚度地将拟选拔干部摆到公众面前。

强化“举荐倒查”是一个方向

多位受访专家认为,要根治干部“带病提拔”“边腐边升”问题,除了引入立体的监督模式,最为关键的是要发挥干部提拔“举荐倒查”机制的作用。

2010年3月,中共中央发布《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试行)》,明确了对“带病提拔”的倒查机制。有关部门应当如实记录选拔任用干部过程中推荐提名、考察、酝酿、讨论决定等情况,为实施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提供依据。摘自《瞭望新闻周刊》

上一篇:四年级英语期中考试小结下一篇:的车间班长辞职报告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