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乐读、善思中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2024-04-12

在乐读、善思中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共2篇)

篇1:在乐读、善思中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在乐读、善思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教学只有将学习的主体地位真正还给学生,让他们生动活泼地在课堂内外丰富多采的生活中去读书、去感悟、去思考、去创造、去表现,语文素质教育才可能真正获得落实。从这个意义上说,语文实践活动的确不只是打破课内外的界限,更重要的是促进了我们教学思想的转变。我们充分认识到阅读是一种巩固学习成果,丰富知识的有效手段。学生阅读课外书的过程便是巩固、积累知识的过程。通过课外阅读,增加了学生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加强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逻辑性、灵活性。学生通过课外阅读,使自己的思想和境界得到高尚人物的洗涤,也得到了净化。为自己树立远大的理想打下了深厚的基础。读书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作用,对他们的道德素质和思想意识也有重大影响。“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人的一生。”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根据我校学生的具体实际,确立如下研究内容:

1、全面落实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课外阅读的要求,构建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科学体系,真正地让小学生“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形成“书香班级”、“书香年级”、“书香校园”;把学生的听说读写融于一体。

2、突出学习过程中的探究性,重点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筛选信息、研究问题和综合运用的能力。三方法与措施

1.纳入校本课程计划,强化阅读指导

编印古诗诵读校本课本,每周开设一节课外阅读指导课,语文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带领学生潜心阅读经典美文,领略中外名著,吟咏古今诗文,强化国学教育,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兴趣。严格控制作业量,保证学生每天至少有半小时自由阅读时间。教师不断地探索课外阅读指导的思路,逐步形成课外阅读的基本课型,如:

阅读指导课:这种课型主要是教给小学生阅读的方法。引导小学生合理使用工具书,学会搜集信息、处理信息,会做简单的读书笔记或读书卡片,学会上网查找资料;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提高理解能力、评价能力、想象能力等;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等;

一、二年级写填空式读书笔记,三、四年级写摘录式读书笔记,五、六年级采用摘录好词佳句和感想相结合的形式。

读物推荐课: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选择读物时往往带有盲目性和随意性。因此,我们要上好读物推荐课,可以通过讲解主要内容、朗诵精彩片段、讲故事等各种形式向学生推荐读物,也可以同学之间、小组之间互相介绍自己喜爱的书籍。

阅读欣赏课:这种课型主要是引导学生欣赏阅读材料,可以通过配乐朗诵、角色表演等各种方式,促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鉴赏,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积累语言材料,提高审美能力。

读书汇报课:这种课型是在学生课前广泛阅读的基础上汇报自己在课外阅读中的感受与收获。主要形式有:①读后叙述:组织学生复述自己读过书籍的内容。②开展辩论赛:对读物中所提到的相关论点开展辩论,促进阅读效果的提高。③交流评论:交流自己阅读的方法,对书中的人物及写法进行评点。④表演展示:让学生把看过的内容,自编成小品、课本剧等形式,在汇报课上进行表演。

2、加强图书建设,实现资源共享

学校要着力做好图书室装备工作,丰富师生的阅读资源。每学期补充部分图书,每年订阅足量的学生报刊读物;每学期向师生提供不少于3本的必读书目。学校设专用阅览室,在二楼开放厅设开放图书室,各班建立图书角,为学生提供足量的图书阅读,并两个月更换一次开放图书,班级配有学生兼职图书联络员,建立健全图书借阅制度,有计划的开展借阅活动,要利用校园空间,合理地设置阅读文化环境,让师生主动亲近阅读。定期推荐一些可读的优秀书目,以供教师和家长选择引导孩子读书。

3、倡导师生同读,实现师生共进。

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学习型教师,引导教师多读书、读好书,形成学习、思考、教学、提高的良性循环。在教师间开展读书笔记交流、读书知识竞赛、经典诗文诵读、读书故事讲述、读书成果展览等活动,激发教师读书热情。要求教师每人每年购置5本图书,订阅2份报刊(其中必有一份是教育杂志)。要加强对学生阅读指导,每学期都要举办“语文课外阅读名著讲座”,每位语文教师每学期上一节课外阅读公开课,要有对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跟踪检查记录。通过开展师生同读一本书,同背一首诗,同过一个读书节的“三同”活动,达到师生共同成长。

4、开展多种活动,培养阅读兴趣

有计划地举办读书故事会、佳作欣赏会、人物评论会、读书看报心得交流会、优秀诗文朗诵赛、读书辩论赛、读书笔记展评等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阅读的快乐和幸福。举办 “读书节”,邀请家长和师生共同参加诸如名著欣赏讲座、阅读名著演讲、文学社采风、征文比赛、朗诵比赛、文艺演出等阅读交流活动。组织“书香班级”、“亲子共读书香家庭”、“读书大王”、“十佳博览之星”、“诗词诵读大王”评比,激发学生读书热情,提升学生读书质量。

5、强化考核评比,促进共同发展

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促进我校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把学生的课外阅读纳入到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之中。各部门要狠抓计划落实工作,以检查促开展,以活动促提高,以评比促提升。尝试采用活动评价、作品展示、读书记录卡等形式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评价,让学生建立自己的课外阅读档案,记录自己的阅读经历,积累自己的阅读收获。具体工作

1、创设浓郁的校园阅读氛围。利用校园空间,合理设置阅读文化环境(如廊道文化、阅读墙、标语牌、宣传栏、校园花木文化、班级图书角、开放图书橱等)

2、建立健全校、班图书管理体系,每班配有图书管理员,负责图书的借阅和收发工作,鼓励学生把自己的图书和同学们交流,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3、充实各班图书角,增加数量,不断更新。

4、每学年向学生推荐优秀书目100本,引导学生学会选择读物,倡议家长与学生共读。

5、学校定期编印希望文学社,指导学生开展阅读活动、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6、定期开设“语文名著阅读讲座”或“名著欣赏讲座”。

7、定期举办读书笔记展、读书卡片展、阅读手抄报。

8、定期开展读书心得交流、读书沙龙活动、赛诗会、文学人物评论会。

9、定期组织“书香班级”、“读书大王”、“十佳博览之星”、“诗词诵读大王”、“最佳读后感奖”、“最佳读书小报”、“亲子共读书香家庭”等评比活动,激励学生自主读书。

四、存在的问题及努力方向

1、教学的方法还有待于不断创新。教师对教材和教法还较生疏,需一点点去摸索,难免有些不当之处。教学的方法也不够丰富,有时不能随教学内容的变化而变化。在今后的阅读教学中,还需进一步学习一些先进的教育理论、教育思想,不断吸取一些好的教学方法,使课堂变得更有活力,更有魅力。

2、学生的各种能力还有待于提高。虽然一学期来作了大量的工作,付出了不少努力,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在今后的工作中,还需扎实的做好每一项工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给学生好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的各种实践能力不断增强。

我们的知识体系是通过课内外的自主学习而逐渐建立起来的。读书是搜集和汲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他们从课堂上掌握的知识不是很具体和容易理解的,需要再消化才会吸收。大量的阅读,可以将他们从课内学到的知识,融汇到从课外书籍中所获取的知识中去,相得益彰,形成“立体”的,牢固的知识体系,直至形成良好的能力。读书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提高他们的认读水平和作文能力,乃至对于各个学科的学习,都有极大的帮助。“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面,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使学生从中汲取了文中的精华,从而掌握了更多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倾吐于自己的作文之中,使学生的作文言之有序、言之有物,写作能力大大提高。课外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课外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只要熟读深思,你就可以知道其中的道理;课外阅读可以使学生的知识得到积累;课外阅读给学生带来了智慧的源泉和精神的力量;课外阅读能使学生明白事理,增强能力,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博览群书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

篇2:浅谈学生在乐读中积累语言

一、用歌引读, 学习语言

激发学生想学的兴趣, 唤起他们发自内心的学习欲望, 是我设计教学方法的前提。在小学语文教材中, 有许多课文都能找到相关内容的歌曲, 特别是低年级的课文。我尝试把童谣、儿歌引进语文阅读教学, 引发学生读的兴趣, 促进学生学习语言。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这课时, 我首先播放了学生熟悉的歌曲《小蝌蚪》让学生欣赏。随后揭示课题, 让学生找出重点词, 并就重点词提出问题:小蝌蚪是怎样找妈妈的?清新悦耳的歌曲, 诱发学生带着问题, 有目的地朗读, 趣味盎然。让学生复述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怎样变成小青蛙的经过, 意出我心, 言出我口。接着再现课文插图, 重点指导学生体会小蝌蚪跟鲤鱼、乌龟、青蛙妈妈说话之前“追上去、迎上去、游过来”三个词用法有什么不同, 从而领悟课文语言运用的精妙, 达到学习语言的目的。然后, 我带着学生齐唱《小蝌蚪》这首歌, 边唱边品味歌词与课文语言文字叙述小蝌蚪变成青蛙的异同。听听音乐、读读课文、看看插图、唱唱歌曲, 学生由一个美的情境又进入了另一个美的意境, 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学习心态。

二、用画助读, 内化语言

精美的图片, 生动形象的视频往往更能抓住小学生的注意力, 针对这一特点, 我力求用好课文中精美的插图, 设计教学课件, 让课堂教学生动形象起来, 营造让学生乐读的教学情境, 促使学生思维的发展, 这是阅读教学中值得注重的一环。在学习过程中, 学生动脑、动口, 积极思维, 好不快活。如教学《荷花》这课时, 我充分发挥课文中插图的作用,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播放教学课件, 引导学生进入优美的画面中, 融入到我是一朵荷花或是一条小鱼的境界里。学生兴趣盎然, 朗读起来时满面笑容, 微微摇动, 似乎就真是一朵朵含苞欲放的荷花了。学生拥有这样的心境, 他们的思维怎能不得到发展, 语言怎能不得到积累。通过绘画, 活跃了课堂气氛, 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由读到画, 学生把抽象的文字, 变成了具体的事物, 既发展了他扪的形象思维能力, 又发展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促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更具体、更深刻, 深入感受到课文里的形象美、语言美。

三、用演导读, 领悟语言

课本剧是学习语文的有效形式, 已经成为广大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识, 组织学生表演适宜的课文片断在教学过程中已是屡见不鲜。但是我们在设计学生表演片段时, 切忌追求表面的热闹, 仅仅停留在愉悦气氛的层面上,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的认知需求借助兴趣转化为某种动机, 理解课文内容, 熟悉课文语言。

如何使教材中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学生的形象表演, 帮助学生领悟课文语言, 关键在于教师的点拨。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编入了许多改编的小剧本, 因此我们在教学时, 充分考虑剧本的这一特点, 留出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读, 让学生演, 让学生在读与演中感受剧本的魅力, 走进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

如《公仪休拒收礼物》, 在教学“嗯, 刚吃过。 (回味似的) 鲤鱼的味道实在是鲜美呀!我已经很久没吃鱼了, 今天买了一条, 一顿就吃光了”这一片段时, 教者不仅引导学生品词析句感受主人公对鲤鱼的喜爱之情, 而且引导学生注意小括号中的舞台说明“回味似的”, 进而启发学生思考此时公仪休在回味什么, 他如何回味。教师通创设情境, 让学生也仿佛与公仪休一同津津有味地品鱼、回味鱼的鲜美, 活灵活现地表现出剧中人物“回味”时的动作、表情、神态, 并在随后的环节中安排学生以表演的形式展示这一段的剧情与人物的对白, 让学生真切地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感受剧本的魅力。学生读读演演, 想想议议, 从读中品味, 从演中领悟, 从而达到在表演、阅读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四、用写促读, 运用语言

用经典的课文引路, 让学生练习仿写, 是语文教学的成功模式。教学《春天》) , 在学生熟读成诵之后, 我提出了一个问题:春天除了课文中讲的三种自然变化之外, 我们还知道春天有哪些变化?学生津津乐道:风变暖了、桃树梨树开花了、柳树发芽了、麦苗返青了、小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接着我请学生用课文中学习的句式, 把知道的这些变化写出来:

“春天对风儿说了什么, 风儿那么听话, 都变暖和了。“

“春天对柳树说了什么, 柳树那么听话, 都变绿了。”

……

学生争先恐后表达着, 俨然就是一个个小诗人, 我投以夸赞, 鼓励他们学着课文的句式, 描绘大自然中的景和物, 把自己想到的和同学说的写在课文后面, 丰富课文内容。

启发学生想象, 填补课文“空白”。有不少课文都包含着许多“空白”。这种“空白”令人浮想联篇。引发学生的兴趣, 启发他们的想象, 补充“空白”, 进行写的训练, 是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如学《荷花》一文中“小鱼在脚下游过, 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一段时, 教师可提问:小鱼的好梦会是什么呢?然后, 启发学生想象, 丰富补充。再如《黄山奇石》具体四种怪石, 还有一些奇石, 课文只提出了名称, 没有详细描写。我在教学中抓住“空白”, 引导学生反复朗读, 反复感受“仙桃石”“猴子观海”等语言情境, 将课文语言迁移到练习写片段的过程中去, 把那些奇妙的石头, 通过自己的想象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在乐读、善思中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相关文章:

乐读,提升教师素养 ——2015年教师校本培训讲座讲稿04-12

洋思中学初一语文教案05-08

上一篇:五年级上品社课下一篇:那一份爱的答卷的500字作文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