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的词语解释及造句

2024-05-10

报道的词语解释及造句(共10篇)

篇1:报道的词语解释及造句

报道的基本解释

1、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或其他形式把新闻告诉群众。

2、用书面或广播、电视形式发表的新闻稿。

报道的详细解释

含义

1、动词,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或其他形式把新闻告诉群众。例:~消息。

2、名词,用书面或广播、电视形式发表的新闻稿。例:他写了一篇关于小麦丰收的~ 。

3、同报导,但是比报导更常用。

出处亦作报导。

1、报告;告知。

唐李涉《山居送僧》诗:若逢城邑人相问,报道花时也不闻。

唐释皎然《寻陆鸿渐不遇》: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元王修甫《八声甘州》套曲:正心焦,梅香低报,报道晚粧楼外月儿高。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九十七回:管席者传板报道:“客齐!”范雎出堂相见,叙礼已毕,送盏定位;两庑下鼓乐交作,竟不呼召须贾。

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词: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沙汀《记贺龙》二十:直到我们已经上马,在大道上跑过一段路了,那乡下人还提了灯站在分手的地方,望着我们大声报道着方向,深恐我们走错了路。

2、通过报纸、杂志、广播或其他形式把新闻告诉群众。

秦牧《深情注视壁上人……》:斯特朗写了好几本关于报道中国革命的书籍,给中外读者留下颇深的印象。柯岩《东方的明珠》三:英国和瑞士的报纸、电台竞相报道。

3、用书面或广播形式发表的新闻稿。

海默《从城里来的姑娘》:报纸上,关于农村社会主义高潮的报道越来越多了。如: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的报道就占去了一半发稿数字。

报道造句

1 新闻报道必须真实,不许有半点虚假。

2 报刊上常有不明飞行物的报道,我对这件事半信半疑。

3 记者决定前往事发地,进行深入报道。

4 对社会上的丑恶现象,新闻报道给予了有力的鞭挞。

5 各大媒体都纷纷报道了他的英雄事迹。

6 国内外各大媒体纷纷报道我国六十年国庆的盛大庆典。

7 如此高失败率广为报道,难怪有经济负担的人按兵不动。

8 这种报道与国外少数别有用心的人叫嚣遥相呼应,是我们决不能容许的。

9 看了一篇新闻报道后,脑子里第一反应就是我要听到你的声音,让我知道现在的你安然无恙。

10 那篇报道有些内容失实,今天报上已经及时更正了。

11 亚洲年代报道说印度教祭司们义愤填膺。

12 除了愤怒的老记,这则报道也让产煤大市孝义不胜其烦。

13 这则报道言之凿凿,情之切切,让人感动。

14 可报道却说店员“装聋作哑”,这是不当描述。

15 显然,所有说“过去的互联网已死”的报道都言过其实了。

16 他看了这篇报道后,顿时大惊失色。

17 看了下面的报道,有良知的你一定会感同身受。

18 当地的媒体闻讯公司的做法,进行了连篇累牍的报道。

19 但是同一件事报道起来可能就不那么欢天喜地了。

20 爸爸一边用早餐,一边读晨报上的新闻报道。

21 电视工作者正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大江截流的转播报道中。

22 我发了个电报,报道了那个臭名昭彰的组织的罪恶昭彰。

23 某些报刊报道的新闻,有的是文过其实。

24 今天早晨广播电台报道了一则重大喜讯。

25 这篇新闻显然是在对他的访问作先声夺人的报道。

26 他在人民的新闻报道工作中度过了他风华正茂的岁月。

27 这篇报道写得具体生动,使人看了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28 她报道战事,为的是表达自己对生灵涂炭那刻骨的痛恨。

29 我坐在电视机前静静地看着玉树地震的特别报道,真是扣人心弦哪!

30 该报道的真实性是无可置疑的。

篇2:报道的词语解释及造句

汉语词汇。

拼音:guǎng kuò

词语解释:[expansive;broad;vast;wide]广大宽阔从居庸关到呼和浩特大约有一千多里的路程,火车都在这个广阔的高原上奔驰。——翦伯赞《内蒙访古》

广阔的出处与详解

1、广大宽阔。

①《云笈七签》卷五:“吾欲并将游天台山,石桥广阔可过得?”

②《水浒传》第四四回:“西山地面广阔。”

③明唐顺之《凤阳等处灾伤疏》:“窃计被灾广阔,三万两银子不彀四府三州饥民一月之赈。”

④明 施耐庵《水浒》第二回《王教头私走延安府 九纹龙大闹史家村》偌大一个少华山,恁地广阔,不信没有个獐儿、兔儿?

2、扩大《宋史·职官志五》:“广阔黉舍,分为三学,增置生徒。”

广阔造句

1 小溪一路上轻松地迈着步伐,它想见见更为广阔的小河。

2 天空,月亮领着群星在广阔的晴空里各就各位。

3 我是一朵小雪花,我住在广阔的天空。我的妈妈大白云是个温柔体贴的妈妈,她每天都教导我不怕牺牲,要保护庄稼,要把害虫统统消灭干净。我在天空一天天长大了。

4 马在战场又是那样的勇敢,在那广阔的战场上冲锋陷阵从有退缩,万蹄齐发狼烟流滚滚。飞奔着、嘶叫着、毛发耸立,它就是真正的英雄,真正的勇士。它在那广阔的尽情的驰骋!

5 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

6 幼儿教育,引领孩纸走向成长;小学教育,指向广阔阳光明天;初中教育,指导孩纸熟知历史;高中教育,所谓的第二个春天;大学教育,步入社会的垫脚石;职后教育,引领技术人才的创维。

7 井底之蛙,跳出来便拥有广阔天地,想吃天鹅的哈蟆,不妨从吃飞娥着手。

8 广阔的田野里有一座电动按钮站,每到收获季节,只要一按电钮,一辆辆收割机和卡车自动奔驰出去,收回成千上万吨的小麦、水稻……哈,又是一个丰收年!到处飘荡着人们的笑声。

9 人的生活像广阔的海洋一样深,在它未经测量的深度中保存着无数的奇迹。别林斯基

10 春风是温柔的。她像一个美丽的少女一般,在广阔的大地上到处游玩。

11 只有你心中开始平了,这个世界才会给你打开广阔的道路。

12 学会宽容,世界会变的更加广阔;忘却计较,人生才会永远快乐。

13 母爱像天空般无边无际,如大海般广阔无垠,沐浴着爱的阳光,洋溢着无言的亲情。因为有了母爱,我们才是快乐的,才是幸福的。

14 我爱书,我常常站在书架前,这时我觉得我面前展开一个广阔的世界,一个浩瀚的海洋,一个苍茫的宇宙。

15 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所以天空宽阔无边。大地拥抱每一寸土地,不论其贫富,所以大地广袤无垠。海洋接纳每一条河流,不论其大小,所以海洋广阔无边。

16 写文章时不应被眼前的事物所局限,而应让自己的想象驰骋于广阔的天地之间。

17 山,没有母亲的爱高;海,没有母亲的爱深;天,没有母亲的爱广阔;地,没有母亲的爱包容;太阳,没有母亲的爱温暖;让我们共祝母亲健康快乐!

18 内心有一种在理性制约下的自负与镇定,这是由于他有着广阔的胸怀和高远的抱负。

19 夜幕降临,幽蓝幽蓝的天空中点缀着无数的小星星,一眨一眨地,仿佛在邀请人们到广阔的太空中去遨游。

20 呵,你这骄傲的梨花,你张开了双臂,来拥抱这整个春天,来拥抱这广阔的蓝天。你就像是一张天然的玉盘,姹紫嫣红的蜂蝶都争着落进来。呵,我听到了那美妙的声音,叮叮咚咚,一路欢呼而来,犹如天籁。

21 生活中的烦心琐事就如同空气中的粒粒灰尘,我们无法阻止它们进入我们的心田。所以,我们应该以广阔的胸怀去容纳它们,慢慢地,静静地,让他们沉淀下来。

22 感动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美好事物。感动可以是瀚海中微渺的小鱼;感动可以是空中一线绚烂的烟花;感动可以是清晨草尖上的露珠;感动可以是西天若血的残阳;感动可以是广阔大漠中的一株绿草;感动可以是幽暗深谷中的一丝光线。

23 怀着乐观和踊跃的心态,掌握好与人交往的分寸,让自己成为一个使他人快乐的人,让自己快乐的心成为阳光般的能源,去辐射别人,温暖他人,让家人朋友乃至于更广阔的社会,从自己身上获得一点快慰的理由。

24 夜幕降临,幽蓝幽蓝的天空中点缀着无数的小星星。一眨一眨的,仿佛邀请人们到广阔的太空去邀游。皎洁的月亮像一只银色的小舟在深蓝色的大海中航行。

25 瞧!晴朗的天空镶嵌着一块块闪亮的晶石,自然知道是星星了。那广阔的天空,像一块巨大的屏幕,那些小星星如宝石般镶嵌在蓝色的屏幕里。他们时而眨下双眼,好像是在窥视大地!

26 大海有着少女一般的羞涩,有着雄狮一般的豪迈,有着草原一般的广阔,有着镜一般清凌。

27 一本书象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

28 路旁的田野里、山坡上,野菊花金黄金黄的,像星星点缀蓝天一样,装饰着广阔的原野。

29 执着的追求能弹奏出世间最美妙的乐曲;执着的信念能开辟出世间最广阔的天地;执着的奔跑能超越命运的脚步。

篇3:解释词语的几种方法

一、同义互释的方法:

有些词语有同义词, 如果学生已经理解其中的一个, 就可以用这个词语去解释另一个。有几种情况:有以今释古的, 如:汝——你;孰——谁;有以普通话解释方言土语的, 如:不赖——不坏;有以俗名解释学名的, 如:玉米——包谷;有以现名解释原名的, 如:琼崖——海南岛;有以意译解释音译的, 如:沙龙——客厅;有以一般说法解释特殊说法的, 如:老了——死了;有以本名解释别名的, 如:《石头记》——《红楼梦》, 等等。采用这种方法讲解词语, 必须注意两点:一是互释的词语, 意义必须相同;二是用来解释的词语, 必须是学生所理解的。

二、反义否定法。

即用反义词加“不”或“没有”的否定形式来解释词义。课文《永远的白衣战士》“娴熟”——不生疏;“冷落”, 反义词是热闹, 词义是不够热闹。“镇定”是不慌乱。“漫长”就是不是短暂的, “清醒”就是没有昏睡, “干燥”就是不潮湿。

三、联系语境法。

指联系上下文, 结合特定的语言环境来解释词义。文章中还有些词语, 它们在特定的评议环境中有特殊的解释, 这是字词典书中无法查找的, 必须细究上下文, 领会其确切的含义。如《故乡》中“我的母亲早已迎出来了, 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这里用“飞”, 就得从修辞的角度去理解, 即采用比喻、夸张的手法, 以表明宏儿奔出来时速度之快, 反映出宏儿迎接亲人的急切、喜悦的心情。

四、扩充的方法:

有些词语可以拆开加以扩充, 使其意义更为明显。例如:披坚执锐——披着坚固的甲, 执着锐利的武器。有些被压缩的名词术语, 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使其还原。例如:政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采用这种方法, 要防止望文生义, 比如“一穷二白”。“穷”是贫穷的意思, 但“白”并不是黑白之“白”。象这样的词语, 就不要用这种方法。

五、分析综合的方法:

有些词语由于它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素构成的, 或为联合, 或为偏正, 或为主谓、动宾等结构, 在讲解中, 如能对其结构进行分析, 也有助于理解词语的意义。也可以把构成词语的关键字或词拆开, 分别注解, 然后再综合起来确定整个词语的意义。课文《燕子》“生趣”——生活的情趣、乐趣;“愧疚”——愧, 惭愧;疚, 对自己的错误感到内心痛苦。合起来就是“惭愧不安”。酷爱——酷, 极, 程度深;爱, 爱好。合起来是非常爱好。

六、追本溯源的方法:

这有几种情况:有字词的追本溯源, 例如:“纪律涣散”、“精神焕发”, “涣散”的“涣”从水, 形容水流漫衍, 所以说“纪律涣散”, 就是纪律松弛的意思;“焕发”的“焕”从火, 形容光辉灿烂, 所以“精神焕发”, 就是精神振作的意思。另外, 有些词语是有典故有出处的, 说明了典故、出处, 学生就容易理解了, 并且印象深刻。第三种情况, 有些引用文字有时也有必要说明其出处和意义。采用这种方法, 要注意防止广征博引, 借题发挥。

七、依形索义方法:

根据词语的书写形式——字形, 探索词语的意义, 即依形索义。例如, “朦胧”形旁为“月”, 它的意思是“月光不明的样子”。这个词的意思是“月光不明的样子”, 也泛指“模糊不清”。

八、直观的方法:

利用直观教具或借教师的表情、动作的配合以帮助学生理解词句的意思。如《核舟记》中描写:“苏、黄同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 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 右手指卷, 如有所语。”如能在讲解的同时, 辅之以表情动作, 学生就容易理解些。用这种方法讲词效果好, 但要防止实物的滥用和表情动作的戏剧化。

九、就地取材法。

用文中句子解释词语。课文中的词语, 并不是孤立存在的, 往往可以借助前后联系的方法, 给予解释。课文《穿山甲问路》中“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像翡翠雕成的世界”。“翡翠雕成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呢?就是课文中描写的“蝴蝶是绿的, 蜥蜴是绿的, 就连筛下树丛的阳光也像绿宝石一样明丽。”

篇4:解释性报道的解读艺术

[关键词]解释性报道解读新闻信息

随着社会生活变得越来越复杂,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呈现出交互性和不可预知性。这些芜杂的关系无形之中给人们增添了巨大的信息负载。面对信息的“洪水”,人们如果不明白信息的意义,信息将变得毫无用处,而且会因信息泛滥而造成信息污染。现代社会的受众,渴望了解社会事件之间的关联意义,越来越需要媒介对新闻信息进行解读。人们不仅要求了解新闻事件本身,更愿意了解“为什么”和“怎么回事”,解释性报道于是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何为解释性报道?美国新闻学教授卡尔·林兹特诺姆说:“所谓解释性报道,就是在报道新闻事件中补充新的事实,即‘历史性的、环境性的、简历性的、数据性的、反映性的’事实,这样就能使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更加明白易懂。”我国新闻学者李良荣教授进一步认为:解释性报道,就是运用背景材料来分析一个新闻事件发生的原因与意义、或影响、或预示发展趋势的一种新闻报道。可见,解释性报道运用背景材料和相关事实对新闻加以解释分析,从而揭示新闻事实的原因、意义和影响。它不仅要报道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而且要报道与新闻事件有关的已经发生的事实以及新闻事件背后的新闻,使人们对新闻事实有一个全面、详尽、深入的理解,让受众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不仅看到新闻事实的表面现象而且了解其深刻本质。

解释性报道在解释和分析新闻事实时,主要采取“解读”新闻信息的方式。如何把新闻事实解读得内容完整、脉络明晰、意义深刻,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学问。

一、挖掘背景以解“惑”

在新闻的五个W(Who、What、When、Where、Why)和一个H(HOW)中,解释性报道重在回答Why(为什么)这个要素。用美国新闻学者杰克·海敦的话说,解释性报道是一种追究动机的报道。追根究源,摸清新闻事实的来龙去脉,就需要整理和集中该新闻事实的有关背景材料,然后把新闻事实与背景及相关材料进行纵横联系或相关联想,深挖新闻背后的新闻,使读者对新闻事实有一个完整而清晰的认识。同时,由于追究动机,回答“为什么”,解释性报道比就事论事的“纯新闻”更实在、更有深度,使受众能够透过新闻事实的表面现象看到其深刻的本质。

2003年初,在世界经济运行中,发生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欧元兑美元的汇率进一步攀升,达到三年来的新高。2003年1月9日,法国《欧洲时报》的《欧元还能涨多久?》一文报道了这个耐人寻味的事件。这篇报道简略地报道了欧元兑美元汇率攀升这一新闻事实,而把报道的重点放在解读这一经济形象的原因和实质上。首先,“正如许多外汇分析人士指出的那样,这主要是因为国际局势的动荡影响了投资者对美元的信心。”报道进一步解释了导致国际局势动荡的原因,就是美国对伊拉克战争引起石油价格上涨和美元汇率下跌等等。其次,“细究其中原因,除了欧元前几年一直被市场低估等因素外,更主要的还是美国经济的问题”,如“安然公司‘假帐丑闻’和美国经济增长不如预期”导致“纽约股市在2002年只能用”惨淡’两个字来形容”。“另外,外国投资者对美元资产的购买欲望以前一直是美元汇率得以坚挺的重要因素。可如今,国际投资者对美国资产的迷恋却迅速减弱了。”报道从三个方面,有观点有材料、层层深入地分析了欧元兑美元汇率上涨的原因,使读者对该事件有一个清晰而透彻的了解。

在实际的新闻报道中,解释性报道经常用于报道地区冲突与战争、国内形势与政策的变化、国际关系的恶化与改善等重大社会、政治、经济问题。这些事件的发生和发展都有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和历史背景,围绕新闻事件深挖这些相关的背景材料,就易于在相关事实的联系中发现新闻事件的成因、趋向等。

二、夹叙夹议以解“义”

解释性报道在展示新闻事件和提供背景材料时,有时会运用夹叙夹议的手段,对新闻事件的思想内涵和隐含的意义进行解读,帮助受众深入认识新闻事件。不过,解释性报道中的议论与新闻评论中的议论不同,其主观色彩较少,而且总是与事实水乳交融,并通过对事实的报道来实现。这样,记者的倾向性、指导性就得以巧妙地表达。记者的观点也因为建立在雄厚的事实基础上,而显得更为可信,从而引导受众更好地理解新闻事件的深刻意义。

在一些成功的解释性报道中,记者一般不直接出面发议论、作判断,而是借助权威人士的话来解释分析事实,有时甚至只是摆出一连串经过归纳整理的事实,以引导受众自己来下结论、作判断,从而使报道更自然、更经济地解读出其意义。如上述《欧元还能涨多久?》这篇报道,在简要交代了欧元兑美元汇率又攀新高的事实之后,以夹叙夹议的手法层层深入地分析了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三个方面的原因分析中,既有权威人士的解释,又有一系列夹叙夹议的背景事实,使新闻事实的原因和意义的解读深刻、真实而可信。

解释性报道中的议论最忌讳脱离事实空发议论,它也必须遵照“用事实说话”的原则,常常是利用背景性事实来表达观点,这样才能使它客观可信。例如,美国《华尔街日报》曾刊登一篇关于利用原子能燃料的解釋性报道。报道首先列举了导致米尔斯发电站无法运转的原因:技术安装错误、价格昂贵等,接着说:“而且电力工业方面还有别的迹象表明,原子能发电厂在目前还远非所吹嘘的那样好”。这句议论是在前面叙述的各种事实原因的基础上自然发出,议论与叙述结合紧密,可谓有理有据、水到渠成。

真正的解释性报道致力于提供事实,而不是提供观点。记者的主观倾向寓于新闻事件与大量背景材料的联系和比较中,读者在阅读整篇报道后自己得出结论,使读者更加透彻地理解发生着的和即将发生的种种重大新闻事件,加深人们对已经发生了的事件的重新人认识,引导人们对事物做出理性思考。这是解释性报道的独特魅力所在。

三、选择精当以解“困”

解释性报道的任务是揭示事实变化的内涵和意义,而事实的变化总是隐藏在现象的深处,而且往往是多方面的。因此,如何发现事实的变化趋势、抓住新闻事实的“制高点”,成了困扰记者的重要方面。这就需要记者对事实多方面的因素进行比较、分析,选择最为受众关注、最能揭示新闻本质的切入点,用最恰当的手法向受众解读事实,以求剖析深透、导向明确。

从受众这一方面来说,对于一个新闻事

件,他们要受到来自各方面的观点的影响,可能面对很多种解释而无所适从。特别是在面对那些关乎自己切身利益的事件方面,受众也面临着困惑与选择,他们需要准确、深刻的解读,需要实在、牢靠的引导。记者要准确把握事实的本质和动向,精心选择新闻事件的角度或背景事实进行分析解释,以起到疏导、确认和安定的作用。

解释性报道是以抓住要害、攻其一点的方法求得主题集中的。对于一个新闻事件,记者解释什么,不解释什么,用什么方式解释,要根据国际、国内的具体形势认真研究,进行合适的选择。1983年9月,中、英香港问题谈判正处在微妙阶段。英国方面企图牵制谈判,玩弄种种手法,造成港元比价猛跌。香港各界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人们不了解这种变故的真相,有些人甚至极度恐慌。中国方面的态度是:如果公开揭露真相,势必增强谈判桌前的紧张气氛;如果听任其发展,又不利于谈判斗争、稳定局势和安定人心。9月22日,《经济日报》发了《近日港元猛跌引人注目》这篇报道,援引香港报界的分析:港元猛跌既不是由于美元上扬,也不是由于香港经济不景气,而是有人玩弄手法,以达到某些目的。报道客观地解释了港元猛跌的原因,又策略地揭露并遏止了英国人的图谋,使香港各界人心安定。

四、简洁灵活以解“闷”

较大的“新聞容量”使解释性报道很容易显得臃肿,而且解释性报道带有一定的思辨性,如果手法不灵活,容易让受众感到烦闷。所以,尽力使它们显得简洁灵活就十分必要了。

解释性报道常常采用多样化的写作技巧使报道简洁、有文采。常用的结构形式是:事件—问题/事件—原因—措施—评论。结构上也可采用对比式组合,省力而简洁。在语言方面,注意形式的变化,力求有较强的个性。

在这方面,美国新闻学者杰克·海敦曾告诫说:“你在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和访问以后,决不能因为写得乏味而前功尽弃。同时也不要把你的报道写成哲学博士的论文。”他接着说:“记者写解释性报道可以采用小说家所采用的所有手法,包括对话、场景、叙述、描写和倒叙等等。”如《纽约时报》1994年5月刊登《人口过多的越南将面临巨大灾难》一文,分析近年越南人口猛增的原因。报道中描写道:马路上到处都是小贩、乞丐和摩托车。几乎家家户户都儿女成群,而且要不断接待来投靠的亲戚。现在甚至连人死后要在寺庙里存放骨灰盒也成了一件困难的事。这种文学笔法简洁、形象地把人口猛增所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描绘出来了,使报道更可读、易读。

篇5:奇丽词语的解释及造句

2、夏天的傍晚,当你散步时,会觉得被笼罩在一种奇丽的景色之中。

3、北京是古老的,但同时又是一座焕发美丽青春的古城,北京正以一个雄伟、奇丽、新鲜、现代化的姿态出现在世界上。

4、我们在鸣沙山售票处,远远望去,鸣沙山就像一条巨龙,横卧在敦煌城南,峰峦高低起伏,如刀削斧劈,景色奇丽,蔚为壮观。

5、自然景观奇丽多变,春天山花烂漫,夏日里里林荫,深秋层林尽染,冬季林海雪域。

6、站在山下,远远望去,玉龙雪山不仅巍峨壮丽,而且随着风起云涌、阴晴朝暮的变化,显示奇丽多姿。

7、游客进入,便如乘小舟溯流而上,开始了领略姚江两岸奇丽历史风光之旅。

8、秋雪庵被公认为西溪胜景的精华所在,众多文人为她抹上了神秘奇丽的色彩。

9、纵观九寨风情,首先以水景最为奇丽夺人,其碧蓝澄澈之态,如梦似幻。

10、她一边揩抹着秀发上不断滚落下来的串串水珠,一边环顾着四周美不胜收的奇丽景色。

11、景色奇丽湖水清澈透明,长空浮云,水天一色,温柔碧绿的水色令人赏心悦目,一切都历历在目。

12、整株绽放开的花,透着幽幽的香,虽说没有月季的亭亭玉立,也不如梅花姿态奇丽,但是却有高雅端庄的气质。

13、如果有时间把这个博物馆看得细一点,就会发现种.种奇丽珍罕的展品都出自于一种长年累月的出海考察。

14、山外的一切平泛景象突然不见,一时涌动出无数奇丽的山石,山石间掩映着丛丛簇簇的各色林木,一下子就把人的全部感觉收服了。

15、宋琬出口成章,用语奇丽,属对工巧。

16、那时地上积了很多的雪,当电灯点亮时,那种奇丽的情景是叫人难以忘怀的。

17、举手投足优雅随意,犹如暗色中绽放的一朵诡异奇丽的曼陀罗。

18、五座高耸入云风景奇丽的雄峰,命名都有所关联。

篇6:实在的词语解释及造句

[Indeed]:确实地,毫无疑问地例: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白杨礼赞》

[In fact]:实际上;其实例:他说明白了,实在并没有空明白。

[Well-done]:干得好,扎实;地道例:他做事很实在。

[Very]:非常例子:实在抱歉;实在感谢

[Honest]:诚实例:为人实在。

[Real]:真实;不虚假例:实在的本领。你这个人倒实在,叫你来你就来了。——《山地回忆》

近义词:真实、切实,真切

傻。

情商低。

引证详解

1.真实,不虚假 [1]

《朱子语类》卷二一:“仲恩问:‘如阴阳舛错,两暘失时,亦可谓之诚乎?’曰:‘只是乖错,不是假底,依旧是实在人。’”

清李渔《巧团圆·途分》:“方纔急急忙忙赶他上岸,竟不曾说得真姓真名,与实在的住处,叫他到那里寻访。”

沪剧《罗汉钱》第四场:“一来男方岁数不实在,二来双方不曾见过面,谈不上自主婚姻两愿意。”

2. 指真实的情形

《三侠五义》第四一回:“他又想起当初扮化子访得一案实在的兴头,如今何不照旧再走一趟呢?”

《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五回:“因为他同青龙、黄龙一个师父传授的,人也不敢不敬重他些,究竟知道他实在的人很少。”

李劼人《天魔舞》第十章:“跑回来的观众,到底为好奇的念头支配着,一定要看个实在。”

3. 结实,坚固

《儿女英雄传》第三四回:“那个荆条考篮经了三十馀年的雨打风吹,烟熏火燎,都黑黄黯淡的看不出地儿来了。幸是那老年的东西还实在,那布带子还是当日太太亲自缠的缝的,依然完好。”

《老残游记》第十二回:“次日早起,再到堤上看看,见那两只打冰船在河边上,已经冻实在了。”

4. 非常实在抱歉;实在感谢

5结实,健壮

沙汀《淘金记》十六:“龙哥是个无须的四十多岁的壮汉。可以说是胖子,但他那红褐色的身体,却比任何一个胖子实在。”

6. 诚实,不虚伪

孙犁《山地回忆》:“你这人倒实在,叫你来你就来了。”

管桦《将军河》第一部第十五章:“他觉得这年轻的猎人热情,实在。”

7. 具体而切实

老舍《骆驼祥子》十七:“眼泪感动不了父亲,眼泪不能喂饱了弟弟,她得拿出更实在的来。”

巴金《随想录·总序》:“我愿意一点一滴地做点实在事情,留点痕迹。”

8. 踏实;认真

杜鹏程《保卫延安》第三章:“他还没睡实在,就悠悠忽忽地听见有人吃力地朝火堆跟前爬,而且牙咬得嘣嘣响。”

李准《春笋》一:“要按大公无私,立正行直,干活又实在来说,俺村青年人这一辈里边就数着他。

柳杞《好年胜景》:“别老骂他是冒失鬼,他办事也够实在的啦!”

9.确实,的确。用作副词

《宋书·谢庄传》:“下官新岁便三十五,加以疾患如此,当复几时见圣世,就其中煎憹若此,实在可矜。”

《红楼梦》第四九回:“这一件衣裳也只配他穿,别人穿了实在不配。”

曹禺《雷雨》第二幕:“四凤,对不起你,我实在不认识他。”

艾青《年轻的母亲》诗:“这婴儿实在可爱,粉红脸象玫瑰花。”

10. 其实。

他说他会了,实在并不会。如:他名义上是个大学毕业生,可实在只有中学程度。11. 的确活着。

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

实在造句

(1) 陈景润叔叔的治学精神实在令人佩服。

(2) 做干部的不为老百姓办事,反而以权谋私,实在令人气愤。

(3) 米卢调兵遣将的功夫实在了得!

(4) 她实在受不了这突如其来的打击。

(5) 有的地方管理不善,文物古迹惨遭破坏,实在令人惋惜。

(6) 植树的任务要落实在每个人的身上。

(7) 传说中古人降龙伏虎的功夫实在了不得。

(8) 南山的那段路坎坎坷坷的,实在难走。

(9) 爸爸为人很实在,说话办事一是一二是二。

(10) 身为教师,在学生面前说粗话,实在有失体面。

(11) 这幢别墅中西浑然一体,实在是美丽!

(12) 帝国主义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实在是罄竹难书。

(13) 如果实在维持不下去,咱们干脆关门大吉算了。

(14) 你说的那件事实在是子虚乌有,生编硬造出来的。

(15) 他整日无所事事,胡思乱想,实在是浪费生命。

(16) 我这些雕虫小技,有辱尊目,实在抱歉。

(17) 吐鲁番的大戈壁炎热的天气,实在是人迹罕至。

(18) 他觉得胆小的杜竹斋有时候实在颇具先见之明,因而也省了不少烦恼。

(19) 他这样做是鲁班门前弄斧子,实在是贻笑大方。

(20) 小刘为人实在,有了成绩不张扬,出头露面的事他从来不做。

(21) 如今学校、宾馆、饭店中浪费粮食的现象,实在令人触目惊心。

(22) 我想去郊游,但父母亲都不同意,实在无可奈何。

(23) 你三番五次地为难我,实在是欺人太甚了。

(24) 把她比方成鹤立鸡群也许并不确切,实在说,她是端坐在马上的一尊傲然不可屈的神像。

(25) 一个人工作养活全家老小,简直是如牛负重,实在有些承受不了。

(26) 只见那两个互相指手画脚,在那里破口大骂,实在不像样子。

(27) 退休后无拘无束,我把过去那些种花养草的爱好又拾了起来,生活还蛮实在的。

(28) 假设我们要拿着“一个主义”的尺度来衡量人才,那我就敬谢不敏,实在连一打也找不到。

(29) 几年来,军务倥偬,席不暇暖,我总仿佛是在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我的心也实在阴沉得很!

篇7:警惕的词语解释及造句

鉴戒 警戒 警觉 戒备 警备 小心

反义词

放松松懈 麻痹 大意

出处与详解

保持警觉,小心戒备。

1、《朱子语类》卷九七:“湛然纯一之谓斋,肃然警惕之谓戒。”

2、明 王直 《钟铭》:“嗟尔子孙,警惕弗愆。”

3、《东周列国志》第八十回:“勾践心念会稽之耻,欲立城于会稽,迁都于此,以自警惕,乃专委其事于范蠡。”

4、峻青 《海啸》第二章十九:“他警惕着意外事情的发生,做着最坏的准备。”

5、魏巍 《东方》第四部第十章:“ 郭祥 向战士们交待了任务,就坐在一块大石头上,警惕地望着周围的一切。” [1]

6、毛主席语录: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提高警惕,保卫祖国。

近义词造句

1、经对赤湾站的检验,超警戒潮位出现的机率是平均2、5年一次。

2、当坐在你旁边的那个人占用你的扶手的时候,你要开始扬旗警戒了、

3、一列拖拉机突破了警戒线,隆隆响着驶上了高速公路。

4、联合军队在的上一次提高监视警戒是在,那时朝鲜进行了核测试以证明自己是一个核大国家。

5、这两个数字都在公认的警戒线以内、

6、随后是新军佐、晋国第八正卿士燮(xie,音协,意为调和、协调),他对赵武的评价是:从今以后你要时时警戒自己啊。

7、耀武拉着尕爸追了过去,他俩在临近巷子口时停住了,打了个照眼,杨春来负责警戒,耀武静心听了听,然后悄悄探出头去。 8、旅行通常要保持警觉心,因为旅客是呆在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而且必须依靠你自身的记忆能力到达想去的地方。

9、在他获救前的18个小时中,这位音乐会小提琴手一直非常警觉,大脑保持着活力,逐一回忆他在每一个音乐厅进行的每一场演出。

10、当然,我对本组织在所有方面的所作所为保持着警觉。

11、保持警觉:如果你感觉不好,把你的烦恼倾诉掉。

12、即便真的有其他船只牵涉进来,也很难解释为什么一位警觉的船长或值班人员都没有及时发现这样一艘正在靠近的集装箱船并发出求救信号。

13、战斗,先生,不只属于强者;它也属于警觉、进取、勇敢的人们,此外,先生,我们别无选择。

14、首先,把补丁张贴到相关的邮件列表,而在这些名单上的警觉的开发人员以他们可能考虑到的任何评论作答。

15、这种氨基酸来自绿茶,它不仅有助于(人们)在白天保持平静的警觉,而且也能保持深入睡眠。

警惕造句

1、我们每时每刻都必须提高警惕,预防对我们未成年人的危害。

2、我们要提高警惕,以防万一敌人来偷袭。

3、他时时警惕自己,别再犯同样的错误。

4、我屏住呼吸警惕地盯着那条眼镜蛇慢慢消失在了前方的草丛里。

5、警惕性是万万不可放松的。

6、她在讲话中表示要引起警惕。

7、世界从没有向现在这样保持警惕和戒备。

8、任何时候我们都要保持高度警惕。

9、许多人都将提高警惕等待着。

10、金秋时节,大家要提高警惕,预防火灾。

篇8:解释性报道的发展缘由

关键词:解释性;报道;缘由

中图分类号:G2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11-0101-02

解释性报道源于美国,不同于一般事件性新闻报道,时效性较差,篇幅较长,注重于5W中why与how,强调背景在解释性报道中重要性;也不同于调查性报道,注重对新闻事件的背景、原因进行分析解释。

一、解释性报道的萌芽与兴起

对于解释性报道何时兴起,据孙世恺的研究,学界有两种观点:

一种认为兴起于一战以后。当时大多数美国人对于大战的爆发感到突然,战争如何产生,对他们生活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他们都不了解。通讯社也不鼓励记者挖掘新闻事件产生的原因,只要求按照客观报道的原则对已经发生的事情进行陈述。

另一种观点认为萌芽于20世纪初,是对客观报道的修改。1929年经济危机的到来,使得人们不再满足于新闻中的“是什么”,更多的想要知道“为什么”,要求社会问题进行分析解释。受众的需求,推动了解释性报道的发展。

1933年,美国报纸编辑协会通过决议,解释性报道的名称及地位得以正式确定。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一些报纸出现解释性报道。1933年,纽约《太阳报》开辟专栏,每周末将一周的新闻加以归纳、解释,这是美国最早的解释性专栏。[7]当时解释性报道初具雏形,名称不一,诸如“思考性文章”、“注释性新闻”、“深层次报道”等。

解释性报道方式的兴起与罗斯福 “新政”有很大关系。“新政”中最重要的措施之一美国放弃金本位制涉及面广,问题复杂,单纯的纯新闻写作无法向大众解释清楚。白宫便派遣经济问题专家协助记者进行解释报道,得到较好报道效果。解释性报道很快占领报纸的大部分阵地。大的通讯社也开始注意到解释性报道的作用,要求记者除了在消息中对背景和事件的意义要做适当的解释外,还要多采写一些解释性的报道。

二战爆发之后,广播、电视的迅速发展起来,并很快受到美国民众的青睐,人们获取重大新闻的来源往往是广播与电视。但是,由于自身的局限,广播与电视只能告诉人们what,对于why与how都很难深入。

面对广播、电视的挑战,美国各大通讯社和报社扬长避短,对新闻事件进行详细背景介绍,解释事件原因。斯蒂芬·赫斯曾指出:“由于电视抢先报道越来越多的突发新闻,报纸正把报道重点慢慢地从‘ 是什么’移向‘为什么’。”

二、解释性报道的立足

虽然1993年美国报纸编辑协会承认了解释性报道的名称与地位,但新闻界对于解释性报道仍然采取消极态度。当时美联社规定,禁止记者撰写背景材料详实的解释性报道,只要求报道显而易见的事实。

1947年,英国皇家报业委员会认为客观报道原则企图用两个半真实替代全部真实,这样的客观报道只能产生伪客观性。[8]1948年,《时代》周刊一篇文章公开向客观性报道发起挑战:“不偏不倚与公正的区别是什么?一个有责任感的新闻工作者对在他看来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事实进行分析时,是‘有偏向的’。他只要不是为了说明自己的观点而歪曲事实,只要不隐瞒说明一个不同观点的事实真相,他就是公正的。”[1]

解释性报道发展的真正转机出现在20世纪50、60年代。参议员麦卡锡在50年代初期掀起一股反共浪潮,无中生有指控大批美国人为共产党,几乎天天发表讲话,新闻媒介都一一报道。到麦卡锡身败名裂时,美国新闻界也声名狼藉。一些新闻学者指出惨痛教训的根源,对纯客观报道只报道事件表象不对事件进行分析判断进行批判。记者也开始意识到,如果只是像传声筒一般传播事实,媒体则可能为人所利用。由此,解释性报道才逐渐为新闻界所接受。

根据李良荣的理解,解释性报道在20世纪60年代之所以能够在报纸上取代纯客观报道占据主导地位,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1.越战和黑人抗争引起美国国内局势跌宕起伏,读者面对这种国内外局势需要解释;

2.社会责任论已被美国从业人员普遍接受,为解释性报道提供理论基础;

3.为与电视、广播展开竞争。

二战后,资本主义制度面临着危机。资产阶级要求新闻事业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经济制度负责, “社会责任理论”应运而生,强调:新闻媒介必须“对每日的事情给与真实的,全面的和理智的报道,并将它们置于能显示其意义的特定的前后联系之中。”“社会责任论”的基本思想在此之前逐渐发展着。1923年美国报纸编辑协会制定“报业守则”中:“报纸有吸引读者的权利,但必须考虑到公众的利益……一个新闻工作者为任何自私的或其他卑鄙的目的而运用其权利,是背弃社会给予他的高度的责任。”1947年,美国新闻自由委员会正式提出“社会责任论”,一是反对黄色新闻的泛滥,二是反对日趋强化的报业垄断。社会责任论为解释性报道提供了理论基础。

自上世纪20、30年代广播电视问世以来,在时效性与视听觉上,报纸都不占有优势,尤其是在二战以后,电视的发展势头咄咄逼人,报业应对形势不仅更新印刷设备,在内容上也更注重背景材料的广度与深度。

除上述因素以外,记者队伍的建设与成长也非常重要。早期记者概念十分模糊,编辑、记者、印刷者三者的角色经常由一人承担。便士报兴起,一批受过专门训练的、具有实践经验的记者成长起来。许多记者长期从事某一领域的专门训练,逐渐成为了该领域的专家。《纽约时报》便拥有许多类似的专业记者。比如威廉·劳伦斯,30年代开始专门进行科学报道,是第一个成功报道铀原子裂变后产生巨大能量等科学研究的进行和成果,也曾目睹第二颗原子弹在日本长崎的爆炸实况。他在1946年获得普利策新闻奖。一只专业化的“解释”队伍,为解释性报道在50年代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推动力。

三、结语

关于解释性报道必要性的论战早已结束,发展至今,解释性报道已成为西方报纸的重要报道体裁。美国报界的几家主流大报,“像《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等,解释性报道占了70%以上版面……而西方其他国家,英国、法国、日本,一般都占据50%左右的报纸版面。”[9]

参考文献

[1]埃默里父子.美国新闻史[M],新华出版社,2001.

[2]梅尔文·门彻著,展江译,新闻报道与写作[M],华夏出版社,2003.

[3]杰克·海敦,怎样当好新闻记者[M],新华出版社,1980.

[4]施拉姆等著,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译.报刊的四种理论[M],新华出版社,1980.

[5]王春泉,武装的眼睛:现代新闻报道形式及写作[M].安徽人民出版社,2008.

[6]俞旭.评析美国报纸的解释性报道[J],新闻大学,1985,9.

[7]吴斌斌,沈磊.解释性报道 新闻写作的第三次革命,中华新闻报,2004,4.

[8]欧阳明.外国新闻传播业史稿,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第258页.

[9]李良荣,西方新闻事业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第128页.

篇9:兴盛的词语解释及造句

复兴、兴旺、富足、富强、振奋、振兴、强盛、畅旺、振作、

旺盛、繁荣、兴奋、郁勃、蕃昌、健壮、蓬勃、昌盛、隆盛、

茂盛、焕发、发展、热闹、繁华、荣华、兴起、昌隆、繁盛、

兴隆、发达

兴盛的反义词 :

凋敝、零落、衰亡、衰落、颓废、败落、衰弱、灭亡、衰败

兴盛的引证详解

兴旺发达。繁荣;欣欣向荣。

《后汉书·黄琼传》:“ 光武 以圣武天挺,继统兴盛。”古代人相信事业需要个人努力和风水护佑。古人觉得居住环境离不开气,有气才有生命。正所谓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炉香。人就是靠这一口气赖以生存。

气的流动必然产生气场 [ ,在气场进出的必由之路设置风水局对本人很有帮助。

放置 落霞晶 结合生日用“水差芥子,八重冰梅,浮世仏紫”3个结押封住厄运。这样激活运势,守住财富,运气,健康。

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一》:“两岸平地,有国名 毗荼 ,佛法兴盛。”

毛泽东《抗日时期的经济问题和财政问题》:“对于这种人,我们用不着和他们辩论,他们是永远也看不到我们‘塌台’的日子的,我们只会兴盛起来。”

兴盛造句

1、中国的兴盛是可以计日程功的。

2、如果一家大投资银行消减薪资和奖金,为了兴盛之需,那麽它是否仍然能够留住老员工或招聘新员工?

3、它帮助这些脆弱的群体免遭高利贷的毒手,并允许小企业在他们因信用缺失而变得跌跌撞撞的时候,仍然能走向兴盛。

4、如果这些企业要兴盛,它们需要证明它们在财务和社会变化方面的成功。

5、我们当年兴盛时期的陈迹一点也没能留下来。

6、除了这些拥有现代互联网功能的网站,一些传统形式的社交媒体在中国依然兴盛。

7、有了大自然,我们就兴盛,没有大自然,我们就受苦。

8、博彩业的兴盛主要是因为他们处于法律灰色地带,弹球游戏的经营者尚未上市,然而,这个游戏机器的制造商却表现势头强劲。

9、为什么它在美国如此兴盛而在其他地方遭受冷遇?

10、类似于其他大型食肉动物,老虎的兴盛需要足够的空间和食物:每只老虎一年可能要吃50只鹿。

11、在欧洲殖民者15和16世纪开始踏上中南美洲的土地的数百年之前,古老的玛雅、阿兹台克和印加文明就早已在那里兴盛发达。

12、你知道,一切皆会被毁坏,安巴逊一家兴盛了多长时间已经不重要了,因为最终就像其他人那样,早晚都会毁灭。

13、教育在中国及其他亚洲国家兴盛的原因是教育被排在最优先的位置——我们美国在这方面还有很多要向他们学习。

14、随着数量的灵魂在这个星球上的更高,蜱马尔萨斯主义者哀叹,痛苦必兴盛。

15、过去二十年间,环境学者着力于保护生态丰富的大型风景区以确保各种各样动植物物种都能长期兴盛。

16、大幅的整版广告宣传三菱重工、朝日玻璃、三菱航运、丰田、三菱电机这些标志着战后兴盛国家力量的企业。

17、学校历史课上正在学习日中两国交流兴盛的古代史,小野妹子的事迹非常感人。

18、格雷维特说漫画书写作风气非常兴盛。漫画也是一种艺术。

篇10:奋力的词语解释及造句

奋发用力;振作努力;竭尽全力。

出处

1、三国·魏·刘劭 《人物志·八观》:“故烈士乐奋力之功……是故功力不建,则烈士奋。”

2、《三国演义》第四一回:“ 王威忿怒,奋力相鬭,竟被众军所杀。”

3、《东周列国志》第八十二回:“两军各自奋力,杀伤相抵。国书见吴兵不退,亲自执桴鸣鼓,悉起大军,前来助战。”

4、明 施耐庵《水浒》第三十四回《镇三山大闹青州道 霹雳火夜走瓦砾场》黄信见三个好汉都来倂他,奋力在马上斗了十合,怎地当得他三个住。

奋力造句

1. 消防队员从烈火中奋力援救出两名儿童。

2. 经过军民的奋力扑救,大火终于被扼制住了。

3. 由于解放军的奋力营救,被洪水围困的群众已经脱险。

4. 在经过那段陡坡时他弓着身子奋力向前蹬车。

5. 经过医生的奋力抢救,他终于脱离了危险。

6. 我国运动员在奥运赛场上奋力拼搏。

7. 他奋不顾身跳进急流,奋力抢救落水儿童。

8.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奋力攀登,同学们相继到达山顶。

9. 经过医护人员的奋力抢救,他终于苏醒过来。

10. 解放军战士们奋力抢救伤员,至于个人的安危,他们根本没有时间考虑。

11. 战场上勇士们奋力杀敌。

12. 他只有奋力冲上这座山峰,才有可能摆脱腹背受敌的困境。

13. 这次他奋力一搏,击败强劲对手,终于得以扬眉吐气。

14. 让我们祖国建设的康庄大道上奋力前进吧!

15. 尽管这场洪水来势汹汹,但是经过广大群众的奋力抗洪抢险,损失已减少到最低程度。

16. 即便你也是使尽浑身解数奋力拼搏出来的,是吧?

17. 经过医务人员的奋力抢救,学生们全部脱离了危险。

18. 国家游泳队一定会奋力拼搏,再接再厉,不断创造辉煌!

19. 篮球场上,队员们个个生龙活虎,奋力拼搏,投进一个又一个的好球。

20. 英雄们奋力拼搏,最后全部牺牲在战场上,事迹十分悲壮。

21. 与其苟且偷安,不如奋力一搏,或许可以开创新局。

22. 洪水虽然来势汹汹,但经过广大群众的奋力抗洪抢险,损失已减小到最低。

23. 在学校举行的体育比赛中,各班同学争先恐后,奋力拼搏。

24. 在学校举行的运动会上,各班同学争先恐后,奋力争先。

25. 他只有奋力冲这座山峰,才有可能摆脱腹背受敌的困境。

26. 牧民奋力拦截四散的惊马。

27. 如果不是毛主席的正确领导,如果不是解放军的奋力抗战,如果不是邓小平的改革开放,那今天中国人民都得受苦。

上一篇:八年级数学期末暑假作业(带答案)下一篇:机房装修设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