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力:不会忘记的承诺--在北大法学院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致词(04

2024-04-09

苏力:不会忘记的承诺--在北大法学院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致词(04(精选4篇)

篇1:苏力:不会忘记的承诺--在北大法学院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致词(04

苏力:不会忘记的承诺--在北大法学院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致词(043.txt明骚易躲,暗贱难防。佛祖曰:你俩就是大傻B!当白天又一次把黑夜按翻在床上的时候,太阳就出生了 不会忘记的承诺——在北京大学法学院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致辞

作者:朱苏力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校友,老师们,同学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庆祝北京大学法学院100周年,庆祝中国现代法学教育100周年。

1904年1月13日,清政府批准了张之洞等人修订的《奏定大学堂章程》,把法律学正式列为十种“专学”之一。尽管此前京师大学堂以及外地的一些学堂都已先后开设了一些法学课程,作为政治系内的一个专业,也尽管京师大学堂法律门的正式招生是在5年之后,但今天看来,1904年却是中国法学的一个重要标志。它不仅标志着法学成为一个单独的学科,现代法学教育在中国的正式确立,它还意味着学术的变迁,社会对知识类型需求的变迁,学科体制的变迁;但最重要的是,她意味着面临着“数千年未见之大变局”,整个中国社会不再可能按照“三纲五常”的传统伦理体制来治理了,中国已经开始、也必须寻找现代的政治和社会治理方式了。

但是,应当说,在过去的100年里,法学和法学教育所起的作用并不总是那么辉煌,在很长时间内甚至颇为暗淡。她有许多先天的不足:它最初主要是移植的产物,因此与当时的中国还缺少亲和力;她最早是在“仕学院”或“进士馆”中传授,因此作为一种科举仕途的替代并与传统的官僚体制有更强的联系;由于没有一个有需求的市场以及强大的法律职业,她缺乏职业知识的根基;它诞生于马关条约、戊戌变法、八国联军入侵北京之后,因此有很强的“变法图强”的影子,但它又没有能够避免或延缓中国的衰败,甚至加快了王朝的覆灭;而从那之后持续了100年的中国一系列以变法、维新、战争、革命和改革为标志的具有重大社会意义的变革,从另一层面看,也不时扭曲、湮灭、中断或至少是不那么有利于法学和法治发展。但它毕竟延续下来了;而且正是在经历了这些激烈、重大、深刻且全面的社会变革之后,中国基本完成了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历史性转型,中国的法治才有了真正坚实的社会根基,中国的法学才有了有生命力的附着。特别是在过去的25年里,随着中国进入了一个长期稳定的发展时期,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国家对法学教育的高度重视,中国的法治、法学教育和法学研究终于迎来了一个世纪来最为迅速、全面的发展。

持续百年的北京大学法学教育见证了这一历史变迁。她是中国法学的一个缩影,她的荣辱兴衰也提出或重申了一系列值得我们今天反思和铭记的有关法学、法治与社会的基本命题。

因此,我们应当感谢这个天翻地覆的世纪,感谢这个自强不息的民族,正是对于民主法治的要求,正是对于民族振兴的渴望,才有了北大法学院,才有了今天遍布祖国各地的现代法律人。我们感谢那些已经故去的、甚至已记不起他们的名字的法学前辈,我们感谢曾在和正在北大法学院服务过的全体教职员工,在风风雨雨的路途上,他们以各种方式坚持着、努力着、呵护着、传递着这燃烧了一个世纪的法学薪火。我们感谢从法学院走出去的一代代追逐理想又脚踏实地的法律人,正是他们——包括今天在座的校友——以自己也许是平凡的实践,才使得今天的北大法学院可以以他们或你们为自豪。

我们感谢世界和全国各地的兄弟法律院校,它们不仅曾为北大法学院培养、输送了许多

优秀的教员;并且,即使是它们的存在和竞争,甚或是对北大法学院或教员的各种形式的和各方面的批评,都是北大法学院发展的动力,使得北大法学院有了她发展的参照、标准和模范,甚至,也才有了对手——而没有英雄作对手,又怎可能锻造英雄?我们还必须感谢北大的各个院系,这个学术的共同体滋养了曾经“幼稚的法学”,才使她如今成了燕园最大也是最重要的的院系之一。

我们必须感谢无数的学生——不仅是那些进入了而且并特别是那些没能进入北大法学院的学生——的家长;一年又一年,走过南方泥泞的田埂或北国低垂的星空,他们送来了自己抚育多年的宝贝儿女,让我们挑选,北大法学院因此获得了她持久的青春活力,更把她的根系深深扎入了这块土地。当然,我们还要感谢以各种方式关心过、支持过北大法学院的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无数的组织、机构和个人,感谢他们的在此不可能一一历数的、长年累月的、也许是细小微薄的帮助。而正是这一切,才塑造了这所属于整个中国的法学院。

100年来,无论是在清末的变法维新中还是在争取独立自由的解放运动中,无论是在新中国建设还是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无论是在历次新中国宪法的制定、修改还是香港基本法的制定、解释中,无论是在审判“四人帮”的重大事件还是依法治国的历史进程中,无论是在法学教育还是在法学研究中,无论是在边疆的基层法庭还是在一些重要的国际法院中,都活跃着北大法学院教师和校友的身影。我们的校友已遍布中国,乃至海外,在各行各业承担着重要职责,他们已经成为了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国法治事业的栋梁和骨干。我们有最多的法学重点学科,我们获得了法学的一级博士点;我们的科研教学成果获得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种奖励或其它形式的社会承认。

对于身在北大或毕业于此的法律人来说,毫无疑问,北大法学院是我们的骄傲和最爱。但在这个时刻,我不打算一一历数她的辉煌。不仅她的历史和现状都无法同世界一流法学院相比;而且当年“南有东吴,北有朝阳”的说法也表明:即使在昔日中国,她也不是西施——她只是我们眼中的西施。我也不打算在此一一列举一系列骄人的数字。因为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骄傲,就如同每一位母亲都会为自己的儿女骄傲一样。但不仅如此。在我看来,面对过去100年年来中国的天翻地覆,面对着正在发生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北大法学院昔日也许还不够辉煌,清点数字甚至有点小家子气。“沉溺于历史者有可能失去当下”,去年我在参加某著名高校的校庆时就曾说过,“一个人或一个组织如果总是追溯自己悠久的历史,展览其高贵的源头,有时不仅可笑,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可能恰恰反映了她的今天已不那么辉煌,甚至可能是——她已不再辉煌”。今天我仍然希望与我的法学院同仁分享这一也许是不合时宜的评论。因为,我们面对着变革时代的这个伟大民族向我们以及向全体中国法律人提出的种种实践和学术问题。我们必须审视,甚至必须严苛地审视我们这一代北大法律人是否已经有了足够的准备,不仅是心理的,而且是知识的、情感的和想象力的准备?!我们的思考应当、而且必须大气,我们应当有能力跳出北大法学院、甚至——必要时——跳出法学圈来思考,我们应当有能力反思、批评我们敬重、热爱乃至愿意为之献身的这个事业。

是的,100年来,我们的法学院涌现了一批批中国最杰出、最优秀的法学学者,但我们还没有产生中国的法学流派(尽管我们也许不必为之刻意追求乃至成为一种姿态或口号);我们的法学院还没有走出过像马克思或韦伯这样的法学出身的伟大社会思想家,也还没有产生诸如萨维尼、霍姆斯这样的影响了一个民族的法学家或法律家。是的,我们的校友已遍布中国,乃至海外,我的一位师兄如今正领导和管理着一个超过一亿人口——接近日本全部人口——的大省;但是我们还没有产生过共和国的主席和总理,或重要国际组织或机构的领导人,或著名跨国企业的CEO。

也许这太野心勃勃了?那么就说小一点。我们的法学学术产出还不如一些国际著名法学院,无论数量还是质量;我们法学院每年都有不少毕业生远渡重洋留学深造,许多学校也许会以类似的现象而自豪,但这至少部分地表明我们的知识产品还不足以满足他们的需要,间接地,也就是不能满足日新月异的中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是的,我们说要创造世界一流的法学院,国际化的法学院,而这说的不正是,我们还不是世界一流的也不是国际化的法学院吗?!我们的教学科研体制和人事体制都在改革和探索之中;包括院长我在内的法学院管理层对管理还很不专业;我们的新法学楼还正在建设中,而且是靠银行贷款;我们的财政还很紧张;我们的教员基本都没有自己单独的办公室。而在这些方面,一些国内法学院都走在我们的前头。

但最重要的是我们这个民族。尽管目标已经明确,我们国家的法治还仍然在处于建设的过程中。我当然不认为这是北大法学院可能独自完成的事业,甚至未必是法学教育或研究本身可以完成的事业;我知道这是整个民族的事业。但是,我们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我们并非不可以,甚至有一定理由,把这些以及其它问题都归结为中国社会的历史转型,中国经济还不够发达或其它的方方面面。这种归结也许会减轻我们的心理负担,但不可能减轻这个民族对于我们的期待,不可能也不应当减轻我们每一位北大法律人的责任。

既然我们的法学前辈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在各方面的巨大社会制约中,恪守了他们对这个民族以及法学事业的承诺,创造了他们所能达到的、尽管也许还不能用灿烂或伟大来形容的光荣,那么处于21世纪之初的北大法律人,以及中国法律人,作为后来者都有义务继续这种艰苦的跋涉和奋斗,创造属于我们的光荣。我们需要一种为法学教育和研究的事业献身的精神,我们需要一种知识创新、追求卓越的精神;我们不但要把北大法学院建成世界一流的法学院,而且应当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法学作出真正是我们的因此也是中国的知识和学术贡献。我们应当以我们的方式和能力促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国的和平崛起;而这个复兴必定要有一个包括法学在内的伟大的文化复兴,这个崛起也必定要求一个包括法学在内的伟大的学术崛起。

也许有人会说这是好高骛远,眼高手低。而我们确实——但不会停留于——好高骛远;因为我们知道,眼不高的人,不可能指望他的手会高起来。

也不是没有这种可能。不仅我们有中国最优秀的学子,有全社会的支持,有开放的学术环境;而且,应当看到,近现代以来一直持续到今天的中国的空前社会变革,从特定角度来看,也为中国法律人的创造性实践提供了一个具有高度张力的历史机遇和条件,为当代中国法律人敏感地参与观察和研究当代中国的法治变迁,提出可验证的理论假说、获得具有一般性的概括乃至法律学术的创新创造了巨大的可能。将可能转变为现实,这是一个值得北大法律人以及全国的法律人为之共同奋斗和献身的事业。

这是一个庄严的日子;这也是一个朴素平凡的日子,因为有关中国现代法学究竟应从何时起算,就有种种并非毫无根据的断言和论证。我们会把这些有关历史事实的问题留给历史学家或法律史家;但这丝毫不能减少今天对于我们和对于中国法学的意义。而且我们应当注意,今天的意义其实并不来自100年前的那一事件,恰恰相反,正是因为中国的、中国法治和法学的今天,因为北大的今天才使得100年前的那个在当时看来也许并不十分重要的事件,在我们的生命中和民族的历史中,获得了一种令我们感动的意义。

不仅如此。我们选择今天,也还因为我们需要这样一个日子;用我们对于这个古老民族和对于这个年轻事业的热爱把五月的这一天锻造成一个金色的日子,一个令人激动、值得怀想和纪念的日子,或者说,一个象征。我们需要这样一个象征;借此,在这个新的百年开始之际,激活我们的想象,凝聚我们的信念,焕发我们的追求,表达这一代北大法律人乃至中国法律人对于我们自己,因此也是对于我们横卧在万水千山中的祖国的一个郑重承诺。

如果有一天,我们的后辈问起这一代法律人,我们会用这样一句歌词回答他们:“我们从来没有忘记过对自己的承诺”!

篇2:苏力:不会忘记的承诺--在北大法学院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致词(04

关键词:党风建设,社会实践,革命经验

90年前的7月, 在中国人民改变民族命运如火如荼的斗争中, 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带领中国人民, 历经坎坷, 书写了气贯长虹的历史画卷;90年后的今天, 中国共产党茁壮发展, 投身于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的构建中。4月, 清华大学迎来了百年校庆, 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总书记到场致辞, 发表了《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对教育发展以“四个大力”的具体措施提出全面要求, 对青年进步提出了“三点希望”, 总书记强调青年要“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 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以实现人生价值,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大有作为。总书记的这番让无数教育人欢欣鼓舞, 让无数青年热血沸腾, 恰逢建党90周年之际, 更觉意义深远。其间, 讲话中再次提到了“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积极投身社会实践”这一殷切希望, 这是我们中国共产党的历来的优良工作作风;总书记以此来激励和鼓舞青年, 实际上是对我们所有共产党人的严格要求和谆谆教诲, 在新的形势下, 在新的历史面前, 要继承和发扬党的工作作风, 要在自己的工作中一如既往的贯彻党的工作作风。

一、翻开历史, 重温三大作风

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作风, 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 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 简称为党的“三大作风”。这是毛泽东在1945年4月24日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中提出来的。它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在党风上的体现, 是中国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一整套优良作风的高度概括, 是我们党区别于任何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紧密地联系人民群众在一起, 既是我们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的体现, 又是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基本原理的反映;批评和自我批评, 是解决党内矛盾及人民内部矛盾的基本方法。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里程中, 我们党正是充分发扬党的三大作风, 才不断地从胜利走向胜利。

纵观历史, 历朝历代的兴亡、更替, 其兴起时都是励精图治、生气勃勃, 其败亡的时候都是由于骄奢淫逸、腐败糜烂。其根本原因是与执政者的形象、与人心向背紧密相连的, 昭示着“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中国共产党人自诞生之际开始就注重党的作风建设问题, 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 终于确定以“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为精髓的党的工作基本原则, 我们可以从以下一系列的历史事实中得以体会, 这三大作风的建设与发展是与我们中国共产党的成长与壮大息息相关, 统一前进的。

1927年9月9日的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 由于处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 在开始时以进攻城市为主, 加之缺乏作战经验等原因, 也是典型的脱离实际的一次起义, 遭受了挫折。但这次起义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公开打出了中国党领导武装起义的旗帜, 建立了工农革命军, 在起义受挫后, 毛泽东很快纠正错误, 密切联系了实际, 及时改变原来攻打长沙的计划, 率领起义部队向井冈山革命根据进发, 为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 以后逐步地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道路。在毛泽东的领导下, 部队在井冈山周围各县开展游击活动, 打击反动地方武装, 深入发动群众, 重建地方党组织, 建立工农民主政权和群众武装。在总结茶陵战斗经验时, 毛泽东提出了工农革命军的三大任务和三大纪律, 开创了在革命转入低潮的形势下, 密切联系广大农村群众, 重新聚集革命力量, 武装夺取政权的新局面。

王明路线的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错误领导, 造成中央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红军的重大损失。为挽救革命战争的危局, 一九三五年一月十五日至十七日, 党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 纠正了第五次反“围剿”和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统治的错误, 确立了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 挽救了红军, 挽救了革命, 成为中国革命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一个伟大转折点, 使我们党从新回到从实际出发, 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上来, 是我党发扬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典型成功事例。

1945年4月召开了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 毛泽东同志在大会的报告中, 总结二十四年党的建设的基本经验, 第一次提出了党的三大作风的理论, 即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党的三大作风的提出, 为加强党的建设, 使全党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空前的统一团结, 为迅速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 及解放战争的顺利进行, 迎接新中国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 我们全党从中央到地方发扬党的三大作风, 克服了各种困难, 战胜了国内外强大的敌人, 使国民经济很快得到恢复,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1956年就建立起来。但是, 在后来由于我们脱离实际, 脱离群众, 照搬马列主义的个别结论, 丢掉了党的三大作风, 走了弯路, 给社会主义事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特别是在“文革”十年动乱期间, 先后出现了林彪和“四人帮”两个反革命集团, 以及“左倾”错误在党内占主导地位, 理论完全脱离了实际, 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1978年12月,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邓小平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的党的思想路线, 使党的三大作风又得到恢复和发扬, 全党全国人民在改革开放的大政方针下, 团结一致, 促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迅速发展。

历史以无数的事实证明, 只有坚持发扬党的优良作风, 才能坚持发展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党的作风建设是夺取革命和建设的法宝, 发扬党的优良作风, 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是我们搞好一切工作的前途和基础。

二、立足现在, 争做时代先锋

穿越历史滚滚烟尘, 中国共产党雄健地走过了90个春秋;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 在世界发展的潮流中,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树起了一座里程碑。诚如总书记所说, 中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时代。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 我们更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 时刻不忘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任务, 时刻不忘历史给予我们的要求和期望。而能够保证这点的超级武器, 就是始终坚持党的三大作风, 心里时刻装着人民, 工作总是注重实际, 内心善于自省。

然而我们也遗憾的看到在历史洪流中出现很多不和谐的人和事, 深究原因不外乎这些人严重出现了思想认识错误, 脱离了实际, 背叛了人民, 放弃了党的工作作风, 从而造成了个人的终身遗憾, 等待自己的是法律的严厉制裁。

1998年7月31日,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对陈希同案作出了一审判决, 判决认定:被告人陈希同任北京市市长、市委书记期间, 自1991年7月至1994年1月, 在对外交往中接受贵重礼物22件, 总计价值人民币555956.2元, 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交公, 由个人非法占有。被告人陈希同任北京市市长期间, 于1990年和1992年指使、纵容王宝森动用财政资金, 在北京市八大处公园和怀柔县雁栖湖畔修建两座豪华别墅。违规建造别墅及购置设备款共计人民币3521万元。

原上海市市委书记陈良宇的犯罪事实更是触目惊心, 究其原因, 与陈良宇私欲膨胀, 目无党纪国法, 严重脱离群众, 背弃我党优良传统密切相关。

上述犯罪案例, 让我们清晰地认识到:丧失正确的理想信念, 必然导致思想变质, 腐化堕落, 放弃党的工作作风, 必然会背叛人民的事业, 损害党的形象;而这些腐败分子的依法惩处, 体现了中共中央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决惩治腐败的坚强决心和鲜明态度, 不论什么人、不论其职务多高, 只要触犯了党纪国法, 决不姑息手软, 彰显了中共清除侵蚀党的肌体蛀虫的决心和能力, 体现了我们党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始终把党风建设作为头等大事来抓。

同时我们身边也涌现了大量感人的先进人物和事迹, 他们秉承着党的工作理念, 把人民的利益永远放在第一位, 成为新时代经济建设中的楷模和英雄。让我们把目光投向中共凤阳县小岗村第一书记沈浩。沈浩同志被选派到小岗村一干就是五年多, 他热爱农村, 扎根基层, 牢固树立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的理想信念, 处处为村里谋规划, 办实事, 大年三十还泡在村里, 直到临终前还在为村里先后处理三起土地流转事务, 接待了三批前来洽谈投资的客商, 工作日程表一直延续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任职期间, 一直住在村民家中, 他工作上高标准, 生活上低要求, 他为村庄的发展谋规划, 为困难村民的生活忙碌, 经常自掏腰包帮助村里困难群众解决生活上的问题。沈浩同志在小岗任职期间, 基础设施在改善、生活条件在改观, 小岗人得到了更多的实惠。他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用自己的人生谱写了一曲“热爱农村、扎根基层、为民谋利”的感人篇章, 他是我们优秀党员的一分子, 也是我们青年心中的楷模, 他让我们看到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如果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始终坚持贯彻党的工作作风, 那么再平凡的岗位也能干出优异的成绩, 再朴素的成就也能被人民牢牢记住。

新时期, 坚持的党的工作作风, 首先要求我们心里永远装着群众疾苦,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象征中国未来的青年, 代表了中国未来的力量, 凝聚了当代人的希望和要求, 是继承和发扬我党和人民光辉事业的后备军, 更应该从总书记的这篇意味深远的讲话中, 寻找到超越自我的精神力量, 领悟到发展自我的理论基础, 把握住实现自我的工作武器, 树立终身为人民利益服务的思想观念, 勤奋拼搏、开拓进取, 争做时代先锋。

参考文献

【1】毛泽东《党的三大作风》《为人民服务》

【2】江泽民《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3】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4】胡锦涛《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5】《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 (1921-1949) 第二卷 (1949-1978)

【6】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篇3:苏力:不会忘记的承诺--在北大法学院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致词(04

老师们,同学们,同志们,朋友们:

4月的北京,春风送暖。在这个美好的时节,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首先,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清华大学全体师生员工和广大校友,表示衷心的祝贺!向参加庆祝活动的海内外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全国高等学校的师生员工和广大教育工作者,致以诚挚的问候!

100年前,在中华民族内忧外患、风雨飘摇的历史背景下,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堂建立了。那个时代,外国列强的侵略欺凌,封建统治的腐败黑暗,使我们的祖国和人民蒙受了水深火热的苦难。中国人民和大批仁人志士在苦难中觉醒、在压迫下奋起,决心改变民族积贫积弱的命运和人民苦不聊生的状况。也就是在这一年,中国爆发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为中国进步打开了闸门,推动全民族更加自觉地走上了振兴中华的奋斗历程。

90年前,在中国人民改变民族命运如火如荼的斗争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9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前仆后继、顽强拼搏,经过长期浴血奋战和艰苦奋斗,建立了新中国,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行了改革开放,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开了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建校以来,广大清华师生始终与民族共命运、与时代同步伐,形成了优良文化传统和光荣革命传统,在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史册上写下了自己的隽永篇章。

建校伊始,清华秉持科学救国理想,倡导“中西融会、古今贯通、文理渗透”,一批学界泰斗在清华园里潜心治学、精育良才,形成了名师荟萃、鸿儒辉映的盛况,很快发展成为我国最好的大学之一,填补了我国现代科技的诸多空白。抗日战争期间,清华同北大、南开一道,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共创了西南联大的办学成就。梁启超、冯友兰、陈岱孙、费孝通、钱钟书、吴晗、曹禺、季羡林等一大批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大师,叶企孙、茅以升、竺可桢、华罗庚、钱三强、钱学森、邓稼先、钱伟长等一大批我国自然科学学科和工程技术领域奠基人和开拓者,还有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杨振宁、李政道,都是清华人中的佼佼者。广大清华师生始终满怀强烈的爱国情怀,积极投身“五四”运动,坚定走在“一二九”运动等爱国民主运动前列,奋勇参加民族救亡和人民解放斗争,涌现出闻一多、朱自清等一大批革命先烈和民主志士,为新中国的诞生作出了重要贡献。

新中国成立以后,广大清华师生满怀豪情投身祖国教育、科研、建设事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行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坚持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重视因材施教、实践锻炼、能力培养,努力建设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大学。清华大学创办了原子能、无线电等一批国家急需的新技术专业,积极参与“两弹一星”等重大工程,完成国徽、人民英雄纪念碑、密云水库等重要设计,成为我国培养高层次人才和发展先进科学技术的重要基地。我和很多同龄人在这一时期进入清华大学学习,清华园里蓬勃昂扬的青春理想、严谨勤奋的治学氛围、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生动活泼的文化生活深深熏陶了我们。当时,蒋南翔校长富有创造性的教育思想,刘仙洲、梁思成、马约翰、张光斗等大家名师执教讲坛、垂范学子的风采,令我们受益匪浅、终生难忘。

改革开放以来,广大清华师生牢记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使命,主动适应社会需求,深入进行教育改革,加快建设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的一流大学,清华大学办学总体实力大为增强,人才培养质量、学术研究水平、社会服务能力不断提高。清华大学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强化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的育人特色,大力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多样化、创新型的人才,广大毕业生踊跃到国家重点行业和基层施展才干。清华大学紧紧围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需要开展科研,取得高温气冷堆等一大批先进科技成果和优秀人文社会科学成果,社会影响和国际声誉不断提升,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征程上迈出重大步伐、取得显著成绩。

水木清华,钟灵毓秀。在一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清华秉承“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传统,恪守“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弘扬“行胜于言”的校风,培养了17万名优秀人才,涌现出一大批学术大师、兴业英才、治国栋梁。在国家表彰的23位“两弹一星”勋章获得者中有14位是清华校友,460位清华校友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00年来,一代又一代清华人在革命、建设、改革中顽强拼搏、真诚奉献,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建立了突出功绩。

清华百年历史又一次表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类进步为己任,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坚持以人为本,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推进改革创新,我们的大学就能获得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就能源源不断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老师们、同学们、同志们、朋友们!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综合国力竞争和各种力量较量更趋激烈,世界范围内生产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经济社会发展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特别是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知识创新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在这种大背景下,各国为掌握国际竞争主动,纷纷把深度开发人力资源、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作为战略选择。

对我国来说,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我们既要充分认识我国发展取得的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依然任重道远。我们决不能骄傲自满、固步自封,必须谦虚谨慎、埋头苦干,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继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目标奋勇前进。

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我们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在国家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培养了数以亿计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取得了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同时,从总体上看,我国高等教育还不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明显差距。不断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必须始终贯穿到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各项工作之中。我们必须适应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社会和谐进步的要求,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借鉴国际先进理念和经验,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不断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要坚持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着力增强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注重更新教育观念,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和人人成才观念,树立终身学习和系统培养观念,造就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人才。要注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积极营造鼓励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使学生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努力为培养造就更多新知识的创造者、新技术的发明者、新学科的创建者作出积极贡献。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增强科学研究能力。高等学校特别是研究型大学,既是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又是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创新成果的重要源泉。要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开展国家急需的战略性研究、探索科学技术尖端领域的前瞻性研究、涉及国计民生重大问题的公益性研究。要积极提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瞄准国际前沿,加强基础研究,推动学科融合,培育新兴学科,建设重大创新平台和创新团队,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高等教育。要积极推动协同创新,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项目引导,鼓励高校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促进资源共享,联合开展重大科研项目攻关,在关键领域取得实质性成果,努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积极贡献。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不断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要自觉参与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促进产学研紧密融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步伐,着力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要自觉参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积极参与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进程,以服务和贡献开辟自身发展新空间。要自觉参与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适应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时代需要,加快发展继续教育,广泛开展科学普及,为社会提供形式多样的教育服务,深入开展政策研究,积极发挥思想库和智囊团作用,努力为党和国家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作出积极贡献。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要积极发挥文化育人作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掌握前人积累的文化成果,扬弃旧义,创立新知,并传播到社会、延续至后代,不断培育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思想观念,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要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增进对国外文化科技发展趋势和最新成果的了解,展示当代中国高等教育风采,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努力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作出积极贡献。

总之,我国高等学校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形成人才培养新优势,努力出名师、育英才、创一流。各级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引导更多社会资源支持教育,形成优先发展教育的良好社会环境,让所有受教育者学有所教、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高水平大学,是我们建设人才强国和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举措。要以重点学科建设为基础,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以创新能力提高为突破,加大支持力度,健全长效机制,鼓励重点建设高校成为知识创新的策源地、深化教育改革的试验田、扩大开放的桥头堡。清华大学作为国家重点支持的大学,要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发展道路,改革创新,奋勇争先,在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取得新的更大的成就。

老师们、同学们、同志们、朋友们!

青年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青年学生是国家的宝贵人才资源。党和人民对包括广大青年学生在内的全国青年寄予厚望。在这里,我想给清华大学的同学们和全国青年学生提3点希望。

第一,希望同学们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青年人朝气蓬勃,善于接受新事物,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应该珍惜美好青春年华,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认真学习中华优秀文化和人类文明成果,夯实理论功底,提高专业素养,努力用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丰富自己。同时,要积极加强自身思想品德修养,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胸怀远大理想,陶冶高尚情操,培育科学精神,立为国奉献之志,立为民服务之志,牢牢把握人生正确航向,把个人成长成才融入祖国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之中,以实际行动创造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谱写壮丽的青春乐章。

第二,希望同学们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科学理论、创新思维来自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同学们要做到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探索、敏于创新,激发求知欲和好奇心,在打好知识根基的前提下,提高创新思维能力,不断认识和掌握真理。同时,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基层一线砥砺品质,在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中锤炼作风,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运用真知,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增长才干,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切实掌握建设国家、服务人民的过硬本领,为走上社会、成就事业打下坚实基础。

第三,希望同学们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辅相成。同学们要坚持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在发展个人兴趣专长和开发优势潜能的过程中,在正确处理个人、集体、社会关系的基础上保持个性、彰显本色,实现思想成长、学业进步、身心健康有机结合,在德智体美相互促进、有机融合中实现全面发展,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负重任的栋梁之材。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是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生力军。广大高校教师要切实肩负起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加强师德建设,弘扬优良教风,提高业务水平,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充分信任、紧紧依靠广大教师,提升教师素质,提高教师地位,改善教师待遇,关心教师健康,形成更加浓厚的尊师重教社会风尚,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老师们、同学们、同志们、朋友们!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我国广大有志青年提供了创造精彩人生的广阔舞台。生长在我们这样一个伟大时代,我国青年一代应该大有作为,也必将大有作为。让我们紧紧携起手来,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共同为我们伟大祖国、伟大民族更加美好的明天奋斗、奋斗、再奋斗!

(据新华网)

篇4:苏力:不会忘记的承诺--在北大法学院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致词(04

今天, 我作为基层局馆长来参加这个大会, 感到非常荣幸。我们欢聚一堂, 共同祝贺黑龙江省档案馆50华诞。值此, 我谨代表哈尔滨市档案局、哈尔滨市档案馆及哈尔滨全市档案系统的干部职工, 向黑龙江省档案馆建馆50周年表示热烈的祝贺, 向一直以来关心和支持哈尔滨市档案工作的黑龙江省档案局馆的领导和干部职工及社会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省档案馆成立于1964年2月8日。50年来, 黑龙江省档案馆以对党和人民无比忠诚、对档案事业无限热爱的高尚情操, 在奋斗中发展, 在拼搏中奋进, 在创新中超越。初步形成了馆藏丰富、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管理科学、地方特色鲜明的档案资源体系。1999年, 省档案馆晋升为国家一级档案馆, 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为省级综合档案馆, 保存有完整的极具政治、经济、民族、民俗价值的清代黑龙江将军衙门档案;有见证日本侵华罪恶历史的731特别移送档案;有记录东北抗日联军14年艰苦卓绝抗日斗争的历史档案;有作为“中国档案文献遗产”的《清代五大连池火山喷发满文档案文献》等等。从档案的收集、整理、编目, 到保管、保护、利用, 无不浸透着档案人的心血。经过50年的建设发展, 省档案馆馆藏内容日益丰富, 馆藏结构逐步优化, 档案业务建设扎实推进, 档案服务能力不断提高, 已建设和发展成为我省档案安全保管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档案利用服务中心和政府信息公开中心, 在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繁荣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半个世纪铸伟业, 五十华诞展宏图。回顾以往, 省档案馆在目录中心建设、档案展览、档案编研等工作中给予哈尔滨市档案局 (馆) 的经常指导和各方面的支持, 有力地推动了哈尔滨市档案事业的科学发展。特别是我到哈尔滨市档案局馆任局馆长这3年来, 亲身感受到了省档案局馆对哈尔滨档案工作的厚爱, 感受到了省档案局馆各位领导和档案同仁对哈尔滨档案工作的支持, 使哈尔滨市档案工作始终保持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在新的一年里, 哈尔滨市档案局将紧紧围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任务, 按照省档案局的工作部署和要求, 在哈尔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 全力实施“超越自我, 服务大局, 依法治档, 创新发展”新的档案工作主题, 以改革为统领, 全面开展“一主、两翼、三大保障”的重点工作, 在档案服务大局、服务民生中作出新的贡献。

50年的风雨沧桑, 流逝的是岁月, 永驻档案人心中的是继往开来的光荣事业;50年的辛勤耕耘, 流出的是汗水, 见证的是龙江人民建设家乡的历史印迹。我们坚信, 省档案馆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 在国家局的指导下, 在以齐秀娟局长为班长的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 一定会百尺竿头, 更进一步, 再创辉煌!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苏力:不会忘记的承诺--在北大法学院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致词(04】相关文章:

法的故事苏力读后感08-09

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02-22

苏力本土资源读后感08-25

苏力本土资源读后感04-22

朱苏力致辞——2003抓住大学生活的尾巴04-30

乌审旗苏力德苏木简介04-16

朱苏力致辞——2008许多感动之后04-28

朱苏力:关于能动司法与大调解04-12

上一篇:正和乡健康体检方案下一篇:教师入党转正申请书202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